CN101034568B -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4568B
CN101034568B CN2007100876218A CN200710087621A CN101034568B CN 101034568 B CN101034568 B CN 101034568B CN 2007100876218 A CN2007100876218 A CN 2007100876218A CN 200710087621 A CN200710087621 A CN 200710087621A CN 101034568 B CN101034568 B CN 101034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tical element
light beam
path difference
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76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4568A (zh
Inventor
中村健太郎
大田耕平
森伸芳
野村英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34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4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4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45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不同的光盘能以可互换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与本发明有关的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射出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和对物光学元件。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和上述周边区域的光束分别聚焦于既定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既定的阶差量。

Description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不同的光盘能以可互换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光拾取装置中,作为用于光盘上记录了的信息的重放或对光盘的信息的记录的光源使用的激光器光源的短波长化得到了进展,例如,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利用第2高次谐波进行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变换的蓝色SHG激光器等的波长400~420nm的激光器光源正在实现实用化。如果使用这些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则在使用与DVD(数字通用盘)相同的数值孔径(NA)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情况下,对于直径12cm的光盘可进行15~20GB的信息的记录,在使对物光学元件的NA高达0.85的情况下,对于直径12cm的光盘可进行23~25GB的信息的记录。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使用蓝紫色激光器光源的光盘和光磁盘总称为「高密度光盘」。 
此外,在使用NA0.85的对物光学元件的高密度光盘中,由于起因于光盘的斜度(歪斜)而发生的彗形像差增大,故有与DVD中的情况相比将保护层设计得较薄(对于DVD的0.6mm,是0.1mm)以减少因歪斜引起的彗形像差量的高密度光盘。但是,只能对这样的高密度光盘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有时不能说作为光盘播放器/刻录机(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产品的价值是充分的。如果根据现在正在出售记录了多种多样的信息的DVD、CD(小型盘)的现实,则只能对这样的高密度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是不够的,例如即使对于用户所有的DVD、CD也能同样地、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这一点提高了作为高密度光盘用的光盘播放器/记录器的商品价值,这 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根据这样的背景,希望在高密度光盘用的光盘播放器/记录器等中安装的光拾取装置具有即使对于高密度光盘、DVD、进而是CD的任一种既能维持互换性又能适当地记录/重放信息的功能。 
作为对于高密度光盘、DVD、进而是CD的任一种既能维持互换性又能适当地记录/重放信息的方法,可考虑根据记录/重放信息的光盘的记录密度有选择地转换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系统和DVD、CD用的光学系统的方法,但由于必须有多个光学系统,故对小型化是不利的,此外,成本增大了。 
因而,为了谋求实现光拾取装置的结构的简化、低成本化,即使在具有互换性的光拾取装置中,也使高密度光盘用的光学系统和DVD、CD用的光学系统成为共同的系统并尽可能减少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部件数目是较为理想的。而且,使与光盘对置地配置的对物光学元件成为共同的对物光学元件这一点对光拾取装置的结构的简化、低成本化成为最有利的。此外,为了得到对于记录/重放波长互不相同的多种光盘共同的对物光学元件,有必要在对物光学系统中形成具有球面像差的波长依存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 
在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作为光程差赋予结构的衍射结构并对于高密度光盘、现有的DVD和CD可共同地使用的对物光学系统和安装了该对物光学系统的光拾取装置。 
【文献1】欧洲公开专利第1304689号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的、对3个不同的光盘能以可互换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中使用了的对物光学元件,根据光拾取装置的设计规格,存在用于记录和/或重放的光量不足的危险,或在进行CD的光道跟踪时存在不需要的光对光道跟踪用的传感器产生不良影响、准确地进行CD的光道跟踪有时变得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3个不同的光盘的全部中使用无限系统的光学系统的情况下,即、使平行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的情况下,上述的问题是显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的问题,达到至少以下的目的之一。首先,其目的在于提供对高密度光盘、DVD和CD等的记录密度不同的3种盘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且提供可实现其结构的简化、低成本化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对3个不同的光盘的全部使用无限系统的光学系统的情况也能保持光道跟踪的准确性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再者,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使用了塑料透镜作为对物光学元件也能使温度特性变得良好、对3种盘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既能得到所希望的光学性能、又能不使用非常精细的结构而容易制造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与本发明有关的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射出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以及对物光学元件。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 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上述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至少重叠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而构成的结构。上述第一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一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上述第二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二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 
按照上述的形态,用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对不同的3种光盘(使用蓝紫色激光器光源的高密度光盘、DVD和CD)用一个拾取器就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另外,可提供即使是在3个不同的光盘的全部中使用无限系统的光学系统的情况也能保持光道跟踪、特别是进行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光道跟踪的准确性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再者,可提供用单片的对物光学元件对不同的3种盘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再者,可提供即使使用了塑料透镜作为对物光学元件也能使温度特性变得良好、对3种盘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光轴方向看与本发明有关的对物光学元件OBJ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与本发明有关的对物光学元件OBJ中设置的光路差赋予结构的几个例子(a)~(d)的剖面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光拾取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对物光学元件OBJ的一例 的剖面图。 
图5是关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1的BD、DVD、CD的纵球面像差图(a)~(c)。 
图6是关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2的BD、DVD、CD的纵球面像差图(a)~(c)。 
图7是关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3的BD、DVD、CD的纵球面像差图(a)~(c)。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4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光路差赋予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关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4的BD、DVD、CD的纵球面像差图(a)~(c)。 
图10是表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点的形状的图。 
图11是关于与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5的BD、DVD、CD的纵球面像差图(a)~(c)。 
图12是表示光路差赋予结构的一例的阶差量的图。 
图13是表示间距宽度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有关的光路差赋予结构的设计方法的图(a)~(d)。 
图15是已成形的对物光学元件OBJ的斜视图。 
图16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较为理想的形态。 
(项1)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波长λ2(λ2>λ1)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射出第三波长λ3(λ3>λ2)的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以及对物光学元件,用于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2(t1≤t2)的保护基板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3(t2 <t3)的保护基板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拾取装置通过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 
0.9·{15λB/(n-1)-2λB’/(n’-1)}<dA(μm)<1.5·{15λB/(n-1)-2λB’/(n’-1)} 
0.9·{5λB/(n-1)+2λB’/(n’-1)}<dB(μm)<1.5·{5λB/(n-1)+2λB’/(n’-1)} 
0.9·5λB/(n-1)<dC(μm)<1.5·5λB/(n-1) 
0.9·{5λB/(n-1)-2λB’/(n’-1)}<dD(μm)<1.5·{5λB/(n-1)-2λB’/(n’-1)}, 
其中,λB表示上述第一光束的设计波长(μm),λB’表示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10(μm)的任意的值,n表示波长λB下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n’表示λB’下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 
(项2)项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λB是从上述第一光源射出的第一光束的波长(μm)。 
(项3)项1或项2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λB’是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5(μm)的任意的值。 
(项4)项1至项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只具有dC、dD的2种阶差量。 
(项5)项1至项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上述环带结构的间距宽度全部比5μm大。 
(项6)项1至项5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至少重叠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而构成的结构, 
上述第一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一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第二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二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7)项6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除了第一基础结构和第二基础结构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结构, 
上述第三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三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1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 束的6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8)项1至项7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作为折射面的最周边区域,具有三个区域。 
(项9)项1至项7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带有第三光路差赋予结构的最周边区域,具有三个区域。 
(项10)项9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最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项11)项1至项10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对于上述第一光束的像侧数值孔径(NA)大于等于0.8至小于等于0.9。 
(项12)项1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53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13)项12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45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14)项1至项1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单片透镜。 
(项15)项1至项14中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 
(项16)一种在光拾取装置中使用的对物光学元件,上述光拾 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波长λ2(λ2>λ1)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以及射出第三波长λ3(λ3>λ2)的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上述光拾取装置使用上述第一光束进行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的第1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用上述第二光束进行具有厚度t2(t1≤t2)的保护基板的第2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用上述第三光束进行具有厚度t3(t2<t3)的保护基板的第3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 
0.9·{15λB/(n-1)-2λB’/(n’-1)}<dA(μm)<1.5·{15λB/(n-1)-2λB’/(n’-1)} 
0.9·{5λB/(n-1)+2λB’/(n’-1)}<dB(μm)<1.5·{5λB/(n-1)+2λB’/(n’-1)} 
0.9·5λB/(n-1)<dC(μm)<1.5·5λB/(n-1) 
0.9·{5λB/(n-1)-2λB’/(n’-1)}<dD(μm)<1.5·{5λB/(n-1)-2λB’/(n’-1)}, 
其中,λB表示上述第一光束的设计波长(μm),λB’表示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10(μm)的任意的值,n表示波长λB下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n’表示λB’下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 
(项17)项16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λB是从上述第一光源射出的第一光束的波长(μm)。 
(项18)项16或项17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λB’是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5(μm)的任意的值。 
(项19)项16至项18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只具有dC、dD的2种阶差量。 
(项20)项16至项19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上述环带结构的间距宽度全部比5μm大。 
(项21)项16至项20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至少重叠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而构成的结构, 
上述第一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一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第二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二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22)项16至项21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除了第一基础结构和第二基础结构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结构, 
上述第三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三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1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6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23)项16至项22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作为折射面的最周边区域,具有三个区域。 
(项24)项16至项22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带有第三光路差赋予结构的最周边区域,具有三个区域。 
(项25)项24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最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项26)项16至项25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对于上述第一光束的像侧数值孔径(NA)大于等于0.8至小于等于0.9。 
(项27)项26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53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28)项27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45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项29)项16至项28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单片透镜。 
(项30)项16至项29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 
(项31)一种具有光拾取装置的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波长λ2(λ2>λ1)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射出第三波长λ3(λ3>λ2)的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以及对物光学元件,用于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2(t1≤t2)的保护基板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3(t2<t3)的保护基板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上述光拾取装置通过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 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 
0.9·{15λB/(n-1)-2λB’/(n’-1)}<dA(μm)<1.5·{15λB/(n-1)-2λB’/(n’-1)} 
0.9·{5λB/(n-1)+2λB’/(n’-1)}<dB(μm)<1.5·{5λB/(n-1)+2λB’/(n’-1)} 
0.9·5λB/(n-1)<dC(μm)<1.5·5λB/(n-1) 
0.9·{5λB/(n-1)-2λB’/(n’-1)}<dD(μm)<1.5·{5λB/(n-1)-2λB’/(n’-1)}, 
其中,λB表示上述第一光束的设计波长(μm),λB’表示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5(μm)的任意的值,n表示波长λB下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n’表示λB’下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 
与本发明有关的光拾取装置具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的至少3个光源。再者,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有用于使第一光束聚焦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第二光束聚焦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第三光束聚焦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聚焦光学系统。此外,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有接受来自第1光盘、第2光盘或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束的受光元件。 
第1光盘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第2光盘具有 厚度t2(t1≤t2)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第3光盘具有厚度t3(t2<t3)的保护基板和信息记录面。较为理想的是,第1光盘是高密度光盘,第2光盘是DVD,第3光盘是CD,但不限于此。此外,t1<t2的情况与t1=t2的情况相比,一边利用单片的对物光学元件进行3个不同的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一边使第3光盘的记录重放时的光道跟踪特性变得良好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但本发明的形态可实现这一点。再有,第1光盘、第2光盘和第3光盘可以是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的多层的光盘。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高密度光盘的例子,可举出利用NA0.85的对物光学元件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保护基板的厚度约为0.1mm的规格的光盘(例如BD:蓝光盘)。此外,作为其它的高密度光盘的例子,可举出利用NA0.65至0.67的对物光学元件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保护基板厚度约为0.6mm的规格的光盘(例如HD DVD:也单单称为HD)。此外,在高密度光盘中也包含在信息记录面上具有约几~几十nm的厚度的保护膜(在本说明书中,假定保护基板也包含保护膜)的光盘、保护基板的厚度为0的光盘。此外,在高密度光盘中,作为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源,假定也包含使用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蓝紫色SHG激光器的光磁盘。再者,在本说明书中,所谓DVD,是利用NA0.60至0.67的对物光学元件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保护基板的厚度约为0.6mm的DVD系列光盘的总称,包含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AM、DVD-R、DVD-RW、DVD+R、DVD+RW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CD,是利用NA0.45~0.51的对物光学元件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保护基板的厚度约为1.2mm的CD系列光盘的总称,包含CD-ROM、CD-Audio、CD-Video、CD-R、CD-RW等。此外,关于记录密度,高密度光盘的记录密度最高,其次按DVD、CD的顺序降低。 
再有,关于保护基板的厚度t1、t2、t3,最好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7)、(8),但不限于此。 
0.0750mm≤t1≤0.125mm或0.5mm≤t1≤0.7mm    (6) 
0.5mm≤t2≤0.7mm    (7) 
1.0mm≤t3≤1.3mm    (8)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最好是激光器光源。作为激光器光源,最好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硅激光器等。从第一光源射出的第一光束的第一波长λ1、从第二光源射出的第二光束的第二波长λ2(λ2>λ1)、从第三光源射出的第三光束的第三波长λ2(λ3>λ2)最好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10)。 
1.5×λ1<λ21.7×λ1      (9) 
1.9×λ1<λ3<2.1×λ1    (10) 
此外,在分别使用BD或HD、DVD和CD作为第1光盘、第2光盘和第3光盘的情况下,第一光源的第一波长λ1较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350nm至小于等于440nm、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380nm至小于等于415nm,第二光源的第二波长λ2较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570nm至小于等于680nm、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630nm至小于等于670nm,第三光源的第三波长λ3较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750nm至小于等于880nm、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760nm至小于等于820nm。 
此外,可对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中至少2个光源进行单元化。所谓单元化,指的是例如将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固定容纳在1个封装体中,但不限于此,泛泛地包含以不能进行像差校正的方式固定了2个光源的状态。此外,除了光源外,还可将后述的受光元件容纳在1个封装体中。 
作为受光元件,最好使用光二极管等的光检测器。在光盘上的信息记录面上反射了的光入射到受光元件上,使用其输出信号,可得到在各光盘上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信号。再者,检测因受光元件上的光点的形状变化、位置变化产生的光量变化,进行对焦检测、光道检测。根据该检测,可使对物光学元件移动以便能进行对焦、光道跟踪。受光元件可由多个光检测器构成。受光元件可具有主光检测器和子光检测器。例如,可作成在接受用于信息的记录重放的主光的光检测器的两侧面上设置2个子光检测器、利用该2个子光检测器接受光道跟踪 调整用的子光那样的受光元件。此外,关于受光元件,可具有与各光源对应的多个受光元件。 
聚焦光学系统具有对物光学元件。聚焦光学系统可只具有对物光学元件,但聚焦光学系统除了对物光学元件外也可具有准直透镜等的耦合透镜。所谓耦合透镜,指的是在对物光学元件与光源之间配置的、改变光束的发散角的单个透镜或透镜组。准直透镜是耦合透镜的一种,是使入射到准直透镜中的光成为平行光射出的透镜。再者,聚焦光学系统可具有将从光源射出了的光束分割为用于信息的记录重放的主光束和用于光道跟踪等的二个子光束的衍射光学元件等的光学元件。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对物光学元件,指的是在光拾取装置中在与光盘对置的位置上配置的、具有将从光源射出了的光束聚焦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功能的光学系统。较为理想的是,所谓对物光学元件,指的是在光拾取装置中在与光盘对置的位置上配置的、具有将从光源射出了的光束聚焦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功能的光学系统、进而可利用传动器至少在光轴方向上一体地变异的光学系统。对物光学元件可由大于等于二个的多个透镜和光学元件构成,也可只由单片的物镜构成,较为理想的是单片的物镜。此外,对物光学元件可以是玻璃透镜、也可以是塑料透镜,此外,也可以是在玻璃透镜上用光固化性树脂等设置了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混合透镜。在对物光学元件具有多个透镜的情况下,可混合地使用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在对物光学元件具有多个透镜的情况下,可以是具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平板光学系统与非球面透镜(可具有光程差赋予结构也可没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组合。此外,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面最好是非球面。此外,对物光学元件的树脂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基面最好是非球面。 
此外,在将对物光学元件作成玻璃透镜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玻璃转移点Tg小于等于400℃的玻璃材料。通过使用玻璃转移点Tg小于等于400℃的玻璃材料,由于可进行温度比较低的成形,故可延长模具的寿命。作为这样的玻璃转移点Tg低的玻璃材料,例如有(株)住田光学玻璃制的K-PG325、K-PG375(都是产品名)。 
但是,由于玻璃透镜的比重一般比树脂透镜的比重大,故如果将对物光学元件作成玻璃透镜,则重量变大,对驱动对物光学元件的传动器来说,负担加重。因此,在将对物光学元件作成玻璃透镜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比重小的玻璃材料。具体地说,比重小于等于3.0是较为理想的,比重小于等于2.8则更为理想。 
此外,在将对物光学元件作成塑料透镜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环状烯烃系列的树脂材料,即使在环状烯烃系列中,使用对于波长405nm的温度25℃下的折射率是1.54至1.60的范围内、伴随-5℃至70℃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的对于波长405nm的折射率变化率dN/dT(℃ -1)是-20×10-5至-5×10-5(更为理想的是,-10×10-5至-8×10-5)的范围内的树脂材料更为理想。此外,在将对物光学元件作成塑料透镜的情况下,最好将耦合透镜也作成塑料透镜。 
或者,作为适合于本发明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树脂材料,除了上述环状烯烃系列以外,还有「无热树脂(athermal resin)」。所谓「无热树脂」,是在成为母体材料的树脂中分散了直径小于等于30nm的粒子的树脂材料。在此,上述粒子具有与伴随成为母体材料的树脂的温度变化的折射率变化率符号相反的折射率变化率。一般来说,如果在透明的树脂材料中混合微粉末,则由于产生光的散射,透射率下降,故难以作为光学材料来使用,但通过使微粉末的大小成为比透射光束的波长小的大小,已知事实上不发生散射。 
树脂材料的折射率因温度上升而下降,但如果温度上升,则无机粒子的折射率上升。也已知通过将这些性质合在一起以互相抵消的方式起作用,不产生折射率变化。作为本发明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材料,通过利用在成为母体材料的树脂中分散30纳米、较为理想的是小于等于20纳米、更为理想的是10~15纳米的无机粒子的材料,可提供没有折射率的温度依存性或折射率的温度依存性极低的对物光学元件。 
例如,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了氧化铌(Nb2O5)的微粒子。成为母体材料的树脂按体积比为约80、氧化铌为约20的比例,将其均匀地混合。虽然存在微粒子容易凝集的问题,但利用对粒子表面给予电荷使其分散等的技术,可产生必要的分散状态。 
如后述那样,最好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射出成形时以在线的方式进行成为母体材料的树脂与粒子的混合、分散。换言之,在混合、分散了后到成形为对物光学元件之前,最好不冷却、固化。 
再有,为了控制折射率的对于温度的变化的比例,可适当地增减该体积比率,也可混合多种纳米尺寸的无机粒子并使其分散。 
在比率中,在上述的例子中是80∶20,即4∶1,但可在90∶10(9∶1)至60∶40(3∶2)之间适当地调整。如果比9∶1少,则抑制温度变化的效果小,相反,如果超过3∶2,则由于在树脂的成形性方面产生问题,故是不理想的。 
微粒子最好是无机物,进而最好是氧化物。而且,最好是氧化状态饱和了、在该程度以上不氧化的氧化物。 
为了将与成为作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母体材料的树脂的反应抑制得较低,无机物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在是氧化物时,可防止伴随使用的性能恶化。特别是在高温化、照射激光这样的严酷的条件下,容易促进氧化,但只要是这样的无机氧化物的微粒子,就能防止因氧化引起的性能恶化。 
此外,为了防止因其它的主要原因引起的树脂的氧化,当然也可添加氧化防止剂。 
顺便说一下,作为成为母体材料的树脂,可适当地、较为理想地使用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的特开2004-144951号、特开2004-144954号和特开2004-144953号等中记载了的那样的树脂。 
作为在热可塑性树脂中分散的无机微粒子不作特别限定,可从所得到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的因温度引起的折射率的变化率(以后定为|dn/dT|)小这样的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无机微粒子中任意地选择。具体地说,使用氧化物微粒子、金属盐微粒子、半导体微粒子等是较为理想的,从这些微粒子中适当地选择在作为光学元件使用的波长区域中不产生吸收、发光、荧光等的微粒子是较为理想的。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氧化物微粒子,可使用构成金属氧化物的 金属是从由Li、Na、Mg、Al、Si、K、Ca、Sc、Ti、V、Cr、Mn、Fe、Co、Ni、Cu、Zn、Rb、Sr、Y、Nb、Zr、Mo、Ag、Cd、In、Sn、Sb、Cs、Ba、La、Ta、Hf、W、Ir、Tl、Pb、Bi和稀土类金属构成的一组中选择的1种或大于等于2种的金属的金属氧化物,具体地说,例如可举出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钡、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铅、作为由这些氧化物构成的复氧化物的铌酸锂、铌酸钾、钽酸锂、铝镁氧化物(MgAl2O4)等。此外,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氧化物微粒子,也可使用稀土类氧化物,具体地说,还可举出氧化钪、氧化钇、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钐、氧化铕、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镝、氧化钬、氧化饵、氧化铥、氧化镱、氧化镥等。作为金属盐微粒子,可举出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具体地说,可举出碳酸钙、磷酸铝等。 
此外,所谓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微粒子,意味着半导体结晶组成的微粒子,作为该半导体结晶组成的具体的组成例,可举出碳、硅、锗、锡等的周期表第14族元素的单质、磷(黑磷)等周期表第15族元素的单质、硒、碲等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单质、碳化硅(SiC)等的由多个周期表第14族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氧化锡(IV)(SnO2)、硫化锡(II,IV)(Sn(II)Sn(IV)S3)、硫化锡(IV)(SnS2)、硫化锡(II)(SnS)、硒化锡(II)(SnSe)、碲化锡(II)(SnTe)、硫化铅(II)(PbS)、硒化铅(II)(PbSe)、碲化铅(II)(PbTe)等的周期表第14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氮化硼(BN)、磷化硼(BP)、砷化硼(BAs)、氮化铝(AlN)、磷化铝(AlP)、砷化铝(AlAs)、锑化铝(AlSb)、氮化镓(GaN)、磷化镓(GaP)、砷化镓(GaAs)、锑化镓(GaSb)、氮化铟(InN)、磷化铟(InP)、砷化铟(InAs)、锑化铟(InSb)等的周期表第13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5族元素的化合物(或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硫化铝(Al2S3)、硒化铝(Al2Se3)、硫化镓(Ga2S3)、硒化镓(Ga2Se3)、碲化镓(Ga2Te3)、氧化铟(In2O3)、硫化铟(In2S3)、硒化铟(In2Se3)、碲化铟(In2Te3) 等的周期表第13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铊(I)(TlCl)、溴化铊(I)(TlBr)、碘化铊(I)(TlI)等的周期表第13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7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锌(ZnO)、硫化锌(ZnS)、硒化锌(ZnSe)、碲化锌(ZnTe)、氧化镉(CdO)、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碲化镉(CdTe)、硫化汞(HgS)、硒化汞(HgSe)、碲化汞(HgTe)等的周期表第12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或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硫化砷(III)(As2S3)、硒化砷(III)(As2Se3)、碲化砷(III)(As2Te3)、硫化锑(III)(Sb2S3)、硒化锑(III)(Sb2Se3)、碲化锑(III)(Sb2Te3)、硫化铋(III)(Bi2S3)、硒化铋(III)(Bi2Se3)、碲化铋(III)(Bi2Te3)等的周期表第15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铜(I)(Cu2O)、硒化铜(I)(Cu2Se)等的周期表第11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铜(I)(CuCI)、溴化铜(I)(CuBr)、碘化铜(I)(CuI)、氯化银(AgCl)、溴化银(AgBr)等的周期表第11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7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镍(II)(NiO)等的周期表第10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钴(II)(CoO)、硫化钴(II)(CoS)等的周期表第9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铁(Fe3O4)、硫化铁(II)(FeS)等的周期表第8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锰(II)(MnO)等的周期表第7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硫化钼(IV)(MoS2)、氧化钨(IV)(WO2)等的周期表第6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钒(II)(VO)、氧化钒(IV)(VO2)、氧化钽(V)(Ta2O5)等的周期表第5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钛(TiO2、Ti2O5、Ti2O3、Ti5O9)等的周期表第4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硫化镁(MgS)、硒化镁(MgSe)等的周期表第2族元素与周期表第16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镉(II)铬(III)(CdCr2O4)、硒化镉(II)铬(III)(CdCr2Se4)、硫化铜(II)铬(III)(CuCr2S4)、硒化汞(II)铬(III)(HgCr2Se4)等的硫族尖晶石类、钛酸钡(BaTiO3)等。再有,也同样地例示如 G.Schmid等;在Adv.Mater.,4卷,494页(1991)中报告了的(BN) 75(BF2)15F15或如D.Fenske等;在Angew.Chem.Int.Ed.Engl.,29卷,1452页(1990)中报告了的Cu146Se73(三乙基磷)22那样结构被确定了的半导体原子团。 
一般来说,热可塑性树脂的dn/dT具有负的值,即伴随温度的上升折射率减小。因而,为了有效地减小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的|dn/dT|,最好使dn/dT大的微粒子分散在上述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中。在使用具有与热可塑性树脂的dn/dT为同一符号的值的微粒子的情况下,微粒子的dn/dT的绝对值最好比作为母体材料的热可塑性树脂的dn/dT小。再者,最好使用具有与作为母体材料的热可塑性树脂的dn/dT符号相反的dn/dT的微粒子、即具有正的值的dn/dT的微粒子。通过使这样的微粒子分散在热可塑性树脂中,可用少的量有效地减小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的|dn/dT|。可根据作为母体材料的热可塑性树脂的dn/dT的值适当地选择被分散的微粒子的dn/dT,但在使微粒子分散在一般来说对光学元件较为理想地被使用的热可塑性树脂中的情况下,微粒子的dn/dT比-20×10-6大是较为理想的,比-10×10-6大则更为理想。作为dn/dT大的微粒子,最好例如使用氮化钾、硫化锌、氧化锌、铌酸锂、钽酸锂等。 
另一方面,在使微粒子分散在热可塑性树脂中的情况下,希望作为母体材料的热可塑性树脂与微粒子的折射率的差小。根据发明者们的研究的结果可知,如果热可塑性树脂与被分散的微粒子的折射率的差小,则在使光透射的情况下难以引起散射。还发现了在使微粒子分散在热可塑性树脂中时,粒子越大,越容易引起使光透射了时的散射,但如果热可塑性树脂与被分散的微粒子的折射率的差小,则即使使用比较大的微粒子,光的散射发生的程度也较小。热可塑性树脂与被分散的微粒子的折射率的差是0~0.3的范围是较为理想的,进而是0~0.15的范围则更为理想。 
作为光学元件较为理想地被使用的热可塑性树脂的折射率大多约为1.4~1.6,作为在这些热可塑性树脂中使之分散的材料,例如较 为理想地使用氧化硅、碳酸钙、磷酸铝、氧化铝、氧化镁、铝镁氧化物等。 
此外,可知通过使折射率比较低的微粒子分散,可有效地减小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的dn/dT。关于分散了折射率低的微粒子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的|dn/dT|减小的原因,虽然还不了解其细节,但可认为微粒子的折射率越低,树脂组成物中的无机微粒子的体积分率的温度变化越不在减小树脂组成物的|dn/dT|的方向上起作用。作为折射率比较低的微粒子,例如较为理想地使用氧化硅、碳酸钙、磷酸铝。 
使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的dn/dT的减少效果、光透射性、所希望的折射率等全部同时提高是困难的,根据对热可塑性树脂要求的特性,考虑微粒子自身的dn/dT的大小、微粒子的dn/dT与作为母体材料的热可塑性树脂的dn/dT的差和微粒子的折射率等,可适当地选择分散在热可塑性树脂中的微粒子。再者,适当地选择与作为母体材料的热可塑性树脂的相性、即对于热可塑性树脂的分散性并使用难以引起散射的微粒子这一点在维持光透射性方面是较为理想的。 
例如,在将较为理想地用于光学元件的环状烯烃聚合物用作母体材料的情况下,作为既维持光透射性、又减小|dn/dT|的微粒子,可较为理想地使用氧化硅。 
关于上述的微粒子,可使用1种无机微粒子,或可合并使用多种无机微粒子。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的性质的无机微粒子,也可更高效地提高成为必要的特性。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微粒子的平均粒子直径大于等于1nm至小于等于30nm是较为理想的,大于等于1nm至小于等于20nm则更为理想,大于等于1nm至小于等于10nm尤为理想。在平均粒子直径不到1nm的情况下,因为无机微粒子的分散变得困难,存在不能得到所希望的性能的危险,故平均粒子直径大于等于1nm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如果平均粒子直径超过30nm,则因为所得到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变得混浊等,透明性下降,存在光线透射率不到70%的危险, 故平均粒子直径小于等于30nm是较为理想的。这里所说的平均粒子直径指的是将各粒子换算为相同的体积的球时的直径(球换算粒径)的体积平均值。 
再者,无机微粒子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但可合适地使用球状的微粒子。具体地说,粒子的最小直径(在引与微粒子的外周相接的2条接线的情况下的该接线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最大直径(在引与微粒子的外周相接的2条接线的情况下的该接线间的距离的最大值)是0.5~1.0是较为理想的,是0.7~1.0则更为理想。 
此外,即使关于粒子直径的分布也不作特别限制,但为了更高效地呈现效果,与使用具有宽的分布的粒子直径相比,可合适地使用具有比较窄的分布的粒子直径。 
以下记载关于对物光学元件的情况。对物光学元件的至少一个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更为理想的是,对物光学元件的至少一个光学面在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最周边区域。通过设置最周边区域,可更适当地进行对于高NA的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中央区域最好是包含对物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区域,但也可以是不包含对物光学元件的光轴的区域。最好在同一光学面上设置了中央区域、周边区域和最周边区域。如图1中所示,在同一光学面上将中央区域CN、周边区域MD、最周边区域OT设置成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在对物光学元件的中央区域中设置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周边区域中设置了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具有最周边区域的情况下,最周边区域可以是折射面,也可以在最周边区域中设置了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中央区域、周边区域和最周边区域分别邻接是较为理想的,但也可在其间稍微有间隙。 
在对物光学元件的中央区域的面积的大于等于70%的区域中设置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较为理想的,大于等于90%则更为理想。更为理想的是,在中央区域的整个面上设置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周边区域的面积的大于等于70%的区域中设置了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较为理想的,大于等于90%则更为理想。更为 理想的是,在周边区域的整个面上设置了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周边区域的面积的大于等于70%的区域中设置了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较为理想的,大于等于90%则更为理想。更为理想的是,在最周边区域的整个面上设置了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 
再有,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是对于入射光束附加光程差的结构的总称。在光程差赋予结构中也包含赋予相位差的相位差赋予结构。此外,在相位差赋予结构中包含衍射结构。光程差赋予结构具有阶差,较为理想的是具有多个阶差。利用该阶差对入射光束附加光程差和/或相位差。利用光程差赋予结构附加的光程差可以是入射光束的波长的整数倍,也可以是入射光束的波长的非整数倍。可用周期的间隔在光轴垂直方向上配置阶差,也可用非周期的间隔在光轴垂直方向上配置阶差。 
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具有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多个环带。此外,光程差赋予结构可采取各种各样的剖面形状(在包含光轴的面中的剖面形状)。作为最一般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剖面形状,是图2(a)中记载的那样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包含光轴的剖面形状是锯齿状的情况。对于在平面的光学元件上设置了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情况下剖面看起来是阶梯状的结构,也可捕捉为在非球面透镜面等上设置了同样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情况下图2(a)的那样的锯齿状的剖面形状。因而,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锯齿状的剖面形状中假定也包含阶梯状的剖面形状。此外,通过重叠阶差的方向不同的锯齿状的光程差赋予结构,也可得到图2(b)中表示的那样的二元结构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本说明书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和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可作成重叠了其剖面形状不同的锯齿状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结构,也可作成在重叠锯齿状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构成的二元结构的光程差赋予结构上再重叠了锯齿状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结构。例如,图2(c)是重叠了锯齿状的结构与二元结构的结构,图2(d)是重叠了细的锯齿状的结构与粗的锯齿状结构的结构。 
可在对物光学元件的不同的光学面上设置了在对物光学元件的 中央区域中设置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和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周边区域中设置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但最好在同一光学面上设置。通过在在同一光学面上设置,由于可减少制造时的偏芯误差,故是较为理想的。此外,与对物光学元件的光盘一侧的面相比,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源一侧的面上设置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和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较为理想的。 
对物光学元件分别使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中央区域的第一光束、第二光束和第三光束聚焦为形成聚焦光点。较为理想的是,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中央区域的第一光束聚焦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中央区域的第二光束聚焦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再者,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中央区域的第三光束聚焦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在第1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1与第2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2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对于通过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校正因第1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1与第2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2的差异发生的球面像差和/或因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波长的差异发生的球面像差是较为理想的。再者,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对于通过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一光束和第三光束校正因第1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1与第3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3的差异发生的球面像差和/或因第一光束与第三光束的波长的差异发生的球面像差是较为理想的。 
此外,利用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三光束形成第三光束形成的光点的光点直径为最小的第一最佳聚焦和第三光束形成的光点的光点直径为第一最佳聚焦的其次小的第二最佳聚焦。再有,在此所说的最佳聚焦,假定指的是光束宽度在某个非聚焦的范围内为极小的点。即,利用第三光束形成第一最佳聚焦和第二最 佳聚焦是在第三光束中在某个非聚焦的范围内光束宽度为极小的点至少存在2点。再有,在通过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三光束中光量为最大的衍射光形成第一最佳聚焦、光量为其次大的衍射光形成第二最佳聚焦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在形成第一最佳聚焦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与形成第二最佳聚焦的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的差小于等于20%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此外,在第一最佳聚焦中第三光束形成的光点用于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在第二最佳聚焦中第三光束形成的光点不用于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是较为理想的,但不否定在第一最佳聚焦中第三光束形成的光点不用于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在第二最佳聚焦中第三光束形成的光点用于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那样的形态。再有,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源一侧的面上设置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情况下,第二最佳聚焦比第一最佳聚焦接近于对物光学元件是较为理想的。 
再者,第一最佳聚焦和第二最佳聚焦满足下述的式(1)。 
0.05≤L/f≤0.35    (1) 
其中,f[mm]指的是通过上述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形成上述第一最佳聚焦的上述第三光束的焦点距离,L[mm]指的是上述第一最佳聚焦与上述第二最佳聚焦之间的距离。 
再有,满足下述的式(1)’更为理想。 
0.10≤L/f≤0.25    (1)’ 
再有,满足下述的式(1)”尤为理想。 
0.11≤L/f≤0.24    (1)” 
此外,L大于等于0.18mm至小于等于0.63mm是较为理想的。再者,f大于等于1.8mm至小于等于3.0mm是较为理想的 
利用上述结构,可防止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第三光束中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不使用的不需要的光对光道跟踪用的受光元件产生不良影响,在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可维持良好的光道跟踪性能。 
此外,对物光学元件分别使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二光程 差赋予结构的周边区域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为形成聚焦光点。较为理想的是,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周边区域的第一光束聚焦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周边区域的第二光束聚焦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在第1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1与第2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2不同的情况下,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对于通过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校正因第1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1与第2光盘的保护基板的厚度t2的差异发生的球面像差和/或因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波长的差异发生的球面像差是较为理想的。 
此外,作为较为理想的形态,可举出通过了周边区域的第三光束不用于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形态。使通过了周边区域的第三光束在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上不有助于聚焦光点的形成是较为理想的。即,通过设置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周边区域的第三光束在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上形成光斑是较为理想的。如图10中所示,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三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光点中,按从光轴一侧(或光点中心部)朝向外侧的顺序,有光量密度高的光点中心部SCN、光量密度比光点中心部低的光点中间部SMD、光量密度比光点中间部高而比光点中心部低的光点周边部SOT。光点中心部用于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光点中间部和光点周边部不用于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在上述中,将该光点周边部说成光斑。即,通过了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周边区域中设置了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三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光点周边部。再有,在此所说的第三光束的聚焦光点或光点最好是第一最佳聚焦中的光点。此外,即使在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二光束中,在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光点最好也具有光点中心部、光点中间部、光点周边部。 
此外,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对通过了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 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校正因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波长的微量的变动发生的色球面像差。所谓波长的微量的变动,指的是±10hm以内的变动。例如,在第一光束从波长λ1起变化了±5nm时,利用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补偿通过了周边区域的第一光束的球面像差的变动,使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波面像差的变化量大于等于0.010λ1rms至小于等于0.095λ1rms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在第二光束从波长λ2起变化了±5nm时,利用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补偿通过了周边区域的第二光束的球面像差的变动,使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波面像差的变化量大于等于0.002λ2rms至小于等于0.03λ2rms是较为理想的。由此,可校正起因于由作为光源的激光器的波长的制造误差、个体误差引起的波长的离散性的像差。 
在对物光学元件具有最周边区域的情况下,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周边区域的第一光束聚焦于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在通过了最周边区域的第一光束中,最好在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校正了其球面像差。 
此外,作为较为理想的形态,可举出通过了最周边区域的第二光束不用于第2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通过了最周边区域的第三光束不用于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形态。使通过了最周边区域的第二光束和第三光束分别不有助于在第2光盘和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聚焦光点的形成是较为理想的。即,在对物光学元件具有最周边区域的情况下,通过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周边区域的第三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光斑是较为理想的。换言之,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周边区域的第三光束在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光点周边部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在对物光学元件具有最周边区域的情况下,通过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周边区域的第二光束在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光斑是较为理想的。换言之,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周边区域的第二光束在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光点周边部是较为理想的。 
在最周边区域具有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情况下,第三光程差赋 予结构可对通过了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一光束校正因第一光源的波长的微量的变动发生的色球面像差。所谓波长的微量的变动,指的是±10nm以内的变动。例如,在第一光束从波长λ1起变化了±5nm时,利用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补偿通过了最周边区域的第一光束的球面像差的变动,使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波面像差的变化量大于等于0.010λ1rms至小于等于0.095λ1rms是较为理想的。 
再有,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可以是重叠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与二元结构而构成的结构。此外,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可以是重叠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与更粗(间距大的)锯齿状的衍射结构而构成的结构。在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或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该重叠结构的情况下,关于该锯齿状的衍射结构(在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情况下,不粗(间距小的)一方的衍射结构),赋予第一光束相当于第一光束的第一波长λ1的偶数倍的光程差,由此可使第一光束在波面的相位中不产生变化。再者,在第三光束的第三波长λ3是第一光束的第一波长的大致偶数倍的波长时,就给第三光束赋予整数倍的光程差,同样在第三光束的波面的相位中不产生变化。利用这样的结构,对于第一光束和第三光束来说,具有不会因该衍射结构对聚焦产生影响这样的优点。再有,所谓相当于偶数倍,在将n定为自然数的情况下,指的是大于等于(2n-0.1)×λ1至小于等于(2n+0.1)×λ1的范围。 
再有,可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作成至少叠合了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的结构。 
第一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第一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第一基础结构最好是在波面大体一致的状态下射出通过了第一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和第三光束、在波面不一致的状态下射出通过了第一基础结构的第二光束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此外,第一基础结构最好是使通过了第一基础结构的第二光束的衍射角与第一光束和第三光束的衍射角不同的光程差赋予 结构。此外,第一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最好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2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1.2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1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 
此外,第二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第二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的0次(透射光)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二光束的0次(透射光)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第二基础结构最好是在波面大体一致的状态下射出通过了第二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在波面不一致的状态下射出通过了第二基础结构的第三光束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此外,第二基础结构最好是使通过了第二基础结构的第三光束的衍射角与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衍射角不同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此外,第二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最好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3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2.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再者,第二基础结构的形状最好是例如图2(b)中表示的那样的二元状的形状。 
此外,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是至少具有第一基础结构、第五基础结构或第六基础结构的某一个的结构。再有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不是重叠第一基础结构、第五基础结构或第六基础结构中大于等于2个的结构。在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至少具有第一基础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与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为同一的基础结构,由于容易进行设计,故是较为理想的。 
第五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第五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第五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最好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1个波长部分的光 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0.6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0.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 
第六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第六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的3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二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三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第六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最好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3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1.9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1.6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 
在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的情况下,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作成叠合了三种基础结构的三重的重叠结构。更具体地说,最好作成除了第一基础结构和第二基础结构外还叠合了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或第七基础结构的三重的重叠结构。更为理想的是除了第一基础结构和第二基础结构外还叠合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结构。 
再有,第三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的1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二光束的6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三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第三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最好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10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6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此外,第四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第四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二光束的3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三光束的3次和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再有,在第三光束中,3次的衍射光量最好比2次的衍射光量大一些。第四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最好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 致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3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2.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第七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第七基础结构的第一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第七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最好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2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1.2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1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此外,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和第七基础结构具有在温度上升、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的波长伸长时降低球面像差的功能,由此,可得到能补偿伴随温度上升时的塑料的折射率下降的球面像差的过大的良好的球面像差。再有,与第三基础结构相比,第四基础结构、第七基础结构可使阶差的深度变浅。此外,最好在与第一基础结构、第二基础结构、第五基础结构和第六基础结构不同的母非球面(基面)上设置了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和第七基础结构。较为理想的是,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和第七基础结构一边对入射了的光束给予上述的光程差,一边在设定为尽可能不对入射了的光束产生影响的母非球面(基面)上设置了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和第七基础结构。再者,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和第七基础结构最好是随着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离开光轴而进入光学元件的内侧、以某个部位为边界随着离开光轴而朝向光学元件的外侧那样的结构。(即,最好是渐渐地变深、以某个部位为边界而变浅的结构。) 
此外,在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的情况下,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作成除了第一基础结构、第五基础结构或第六基础结构的某一个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或第七基础结构的某一个的结构。较为理想的是作成叠合了第一基础结构和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 
再者,在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的情况下,最好具有带有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最周边区域。在该情况下,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是至少具有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或第七基础结构的某一个的结构。较为理想的是具有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 
因而,在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的情况下,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作成叠合了三种基础结构的三重的重叠结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作成叠合了二种基础结构的二重的重叠结构、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只有一种基础结构的形态是较为理想的形态之一。 
其次,在对物光学元件是玻璃透镜或由无热树脂构成的透镜的情况下,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是叠合了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的结构。 
此外,在对物光学元件是玻璃透镜或由无热树脂构成的透镜的情况下,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最好作成除了第一基础结构、第五基础结构或第六基础结构的某一个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或第四基础结构的某一个的结构。较为理想的是作成叠合了第一基础结构和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 
再者,在对物光学元件是玻璃透镜或由无热树脂构成的透镜的情况下,最好具有作为折射面的最周边区域。 
此外,在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的情况下,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最好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 
0.9·{15λB/(n-1)-2λB’/(n’-1)}<dA(μm)<1.5·{15λB/(n-1)-2λB’/(n’-1)}  (17) 
0.9.{5λB/(n-1)+2λB’/(n’-1)}<dB(μm)<1.5·{5λB/(n-1)+2λB’/(n’-1)}  (18) 
0.9·5λB/(n-1)<dC(μm)<1.5·5λB/(n-1)  (19) 
0.9·{5λB/(n-1)-2λB’/(n’-1)}<dD(μm)<1.5·{5λB/(n-1)-2λB’/(n’-1)}  (20) 
此外,上述式(17)最好是下述的式(17)’。 
0.95·{15λB/(n-1)-2λB’/(n’-1)}<dA(μm)<1.4·{15λB/(n-1)-2λB’/(n’-1)}    (17)’ 
此外,上述式(17)是下述的式(17)”更为理想。 
1.0·{15λB/(n-1)-2λB’/(n’-1)}≤dA(μm)<1.3·{15λB/(n-1)-2λB’/(n’-1)}    (17)” 
此外,上述式(18)最好是下述的式(18)’。 
0.95·{5λB/(n-1)+2λB’/(n’-1)}<dB(μm)<1.4·{5λB/(n-1)+2λB’/(n’-1)}    (18)’ 
此外,上述式(18)是下述的式(18)”更为理想。 
1.0·{5λB/(n-1)+2λB’/(n’-1)}≤dB(μm)<1.4·{5λB/(n-1)+2λB’/(n’-1)}    (18)” 
此外,上述式(19)最好是下述的式(19)’。 
0.95·5λB/(n-1)<dC(μm)<1.4·5λB/(n-1)    (19)’ 
此外,上述式(19)是下述的式(19)”更为理想。 
1.0·5λB/(n-1)≤dC(μm)<1.3·5λB/(n-1)    (19)” 
此外,上述式(20)最好是下述的式(20)’。 
0.95·{5λB/(n-1)-2λB’/(n’-1)}<dD(μm)<1.4·{5λB/(n-1)-2λB’/(n’-1)}    (20)’ 
此外,上述式(20)是下述的式(20)”更为理想。 
1.0·{5λB/(n-1)-2λB’/(n’-1)}≤dD(μm)<1.3·{5λB/(n-1)-2λB’/(n’-1)}    (20)” 
其中,λB表示第一光束的设计波长(μm)。λB’表示大于等于0.390(μm)小于等于0.410(μm)的任意的值。n表示波长λB中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n’表示λB’中的光学元件的折射率。 
再有,为了方便起见,在不知道设计波长的情况下,λB可以是在光拾取装置中安装了的第一光源的波长(μm)、即可看作与使用波长相同。λB’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5(μm)的任意的值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λB’最好是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0(μm)的任意的值。 
此外,所谓阶差量,指的是光程差赋予结构的阶差的光轴方向的长度。例如光程差赋予结构是图12中表示的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谓阶差量,指的是d1、d2、d3、d4各自的长度。所谓「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指的是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全部的阶差中的至少1个的阶差x的阶差量满足dA、dB、dC、dD的某1个,至少其它的一个的阶差y的阶差量满足dA、dB、dC、dD的某1个且与阶差x不同的阶差。 
在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全部的阶差中,最好没有dA、dB、dC、dD以外的阶差量。从模具的制造变得容易或模具的转印性变得良好的观点来看,阶差的阶差量最好不过大。因而,在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全部的阶差中没有dC、dD以外的阶差量更为理想。 
此外,在设计与本发明有关的光学元件的情况下,可考虑用以下的那样的方法来设计。首先,设计作为具有环带状的结构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基础结构。其次,所谓该基础结构,设计具有对于某个光束衍射光率为最大的衍射次数不同的环带状的结构的另外的基础结构。而且,是叠合这些2个(也可以是大于等于3个)基础结构、设计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或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方法。在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情况下,存在发生间距宽度小的环带的可能性。例如,如果叠合图14(a)中表示的那样的基础结构与图14(b)中表示的那样的基础结构,则可得到图14(c)的那样的光程差赋予结构。但是,如在图14(c)中作为Wa表示了的那样,发生了间距宽度小的环带。此外,所谓间距宽度,指的是环带结构的与光学元件的光轴正交方向的宽度。例如,在光程差赋予结构是用图12表示的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谓间距宽度,指的是w1、w2、w3、w4的各自的长度。此外,在光程差赋予结构是用图13表示的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所谓间距宽度,指的是w5、w6、w7、w8、w9的各自的长度。 
本发明者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了只要是该Wa小于等于5μm的环带,则即使削去或填埋该环带,也不对光学性能产生大的影响。即,在图14(c)中,在Wa小于等于5μm的情况下,如图14(d) 中所示,即使削去该小的间距宽度的环带,也不对光学性能产生大的影响。 
此外,从模具的制造变得容易或模具的转印性变得良好的观点来看,阶差的间距宽度不过小是较为理想的。因而,在叠合多个基础结构设计了成为基础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时,在发生间距宽度小于等于5μm的环带的情况下,除去这样的间距宽度小于等于5μm的环带以得到最终的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较为理想的。在间距宽度小于等于5μm的环带是凸状的情况下,通过削去环带来除去即可,在间距宽度小于等于5μm的环带是凹状的情况下,通过填埋环带来除去即可。 
因而,至少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间距宽度全部比5μm大是较为理想的。较为理想的是,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和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全部的间距宽度比5μm大。 
此外,如上所述,阶差量不过大是较为理想的。本发明者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了以下的情况。在叠合多个基础结构得到了的成为基础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某个环带的阶差量比基准的值高的情况下,通过将环带的阶差量降低10·λB/(n-1)(μm),对光学性能不产生影响,可减少过大的阶差量。再有,作为基准的值,可设定任意的值,但最好将10·λB/(n-1)(μm)定为基准值。 
此外,从细长的环带少这一点在制造方面较为理想的观点来看,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全部的环带中,(阶差量/间距宽度)的值小于等于1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小于等于0.8。更为理想的是,在全部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全部的环带中,(阶差量/间距宽度)的值小于等于1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小于等于0.8。 
将为了对第1光盘重放和/或记录信息所必要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像侧数值孔径定为NA1,将为了对第2光盘重放和/或记录信息所必要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像侧数值孔径定为NA2(NA1≥NA2),将为了对第3光盘重放和/或记录信息所必要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像侧数值孔径定为NA3(NA2>NA3)。NA1大于等于0.8互小于等于0.9或大于等于0.55至小于等于0.7是较为理想的。特别是NA1是0.85是较为理 想的。NA2大于等于0.55至小于等于0.7是较为理想的。特别是NA2是0.60是较为理想的。此外,NA3大于等于0.4至小于等于0.55是较为理想的。特别是NA3是0.45或0.53是较为理想的。 
在第三光束的使用时,在相当于大于等于0.9·NA3至小于等于1.2·NA3(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0.95·NA3至小于等于1.15·NA3)的范围的部分中形成了对物光学元件的中央区域与周边区域的边界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在相当于NA3的部分中形成了对物光学元件的中央区域与周边区域的边界。此外,在第二光束的使用时,在相当于大于等于0.9·NA2至小于等于1.2·NA2(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0.95·NA2至小于等于1.15·NA2)的范围的部分中形成了对物光学元件的周边区域与最周边区域的边界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在相当于NA2的部分中形成了对物光学元件的周边区域与最周边区域的边界。在第一光束的使用时,在相当于大于等于0.9·NA1至小于等于1.2·NA1(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0.95·NA1至小于等于1.15·NA1)的范围的部分中形成了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外周的外侧的边界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在相当于NA1的部分中形成了对物光学元件的最外周的外侧的边界。 
在将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三光束聚焦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情况下,球面像差具有至少1个部位的不连续部是较为理想的。在该情况下,在第三光束的使用时,在大于等于0.9·NA3至小于等于1.2·NA3(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0.95·NA3至小于等于1.15·NA3)的范围中存在不连续部是较为理想的。即使在将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二光束聚焦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情况下,球面像差具有至少1个部位的不连续部也是较为理想的。在该情况下,在第二光束的使用时,在大于等于0.9·NA2至小于等于1.2·NA2(更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0.95·NA2至小于等于1.1·NA2)的范围中存在不连续部是较为理想的。 
此外,在球面像差连续了、没有不连续部的情况且将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三光束聚焦于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情况下,在 NA2中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3μm、在NA3中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02μm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在NA2中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8μm、在NA3中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01μm。此外,在将通过了对物光学元件的第二光束聚焦于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情况下,在NA1中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03μm、在NA2中纵球面像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005μm是较为理想的。 
此外,由于衍射效率依赖于衍射结构的环带深度,故根据光拾取装置的用途,可适当地设定对于中央区域的各波长的衍射效率。例如,在对第1光盘进行记录和重放、对第二、第三光盘只进行重放的光拾取装置中,重视第一光束来设定中央区域和/或周边区域的衍射效率是较为理想的。另一方面,在对第1光盘只进行重放、对第二、第3光盘进行记录和重放的光拾取装置中,重视第二、第三光束来设定中央区域的衍射效率、将周边区域的衍射效率定为重视第二光束是较为理想的。 
在哪一种情况下,通过满足下述条件式(11),可确保利用各区域的面积加权平均计算的第一光束的高的衍射效率。 
η11≤η21    (11) 
其中,η11表示中央区域中的第一光束的衍射效率,η21表示周边区域中的第一光束的衍射效率,再有,在将中央区域的衍射效率定为重视第二、第三波长的光束的情况下,中央区域的第一光束的衍射效率变低,但在第1光盘的数值孔径比第3光盘的数值孔径大的情况下,如果在第一光束的有效直径整体中来考虑,则中央区域的衍射效率下降的影响不那么大。 
再有,本说明书中的衍射效率可如以下那样来定义。 
(1)将具有同一焦点距离、透镜厚度、数值孔径、用同一材料形成、不形成第一和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的透射率分成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来测定。此时,隔断入射到周边区域的光束来测定中央区域的透射率,隔断入射到中央区域的光束来测定周边区域 的透射率。 
(2)将具有第一和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的透射率分成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来测定。 
(3)用(1)的结果除上述(2)的结果的值定为各区域的衍射效率。 
此外,可将第一光束至第三光束的某二个光束的光利用效率定为大于等于80%、剩下的一个光束的光利用效率定为大于等于30%至小于等于80%。也可将剩下的一个光束的光利用效率定为大于等于40%至小于等于70%。在该情况下,将光利用效率定为大于等于30%至小于等于80%(或大于等于40%至小于等于70%)的光束最好是第三光束。 
再有,所谓在此所说的光利用效率,是在将由形成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和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也可形成了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了的聚焦光点的爱里(エアリ一)盘内的光量定为A、将由用同一材料形成且具有同一焦点距离、轴上厚度、数值孔径、波面像差、不形成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和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了的聚焦光点的爱里盘内的光量定为B时由A/B计算的值。再有,所谓在此所说的爱里盘,指的是以聚焦光点的光轴为中心的半径r’的圆。用r’=0.61·λ/NA来表示。 
此外,在通过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的第三光束中,在成为最大的光量的衍射次数的衍射光的光量与成为其次大的光量的衍射次数的衍射光的光量的差、即形成第一最佳聚焦的衍射光的光量与形成第二最佳聚焦的衍射光的光量的差在大于等于0%至小于等于20%的情况下,特别是难以良好地保持第3光盘中的光道跟踪特性,但本发明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也能良好地保持光道跟踪特性。 
第一光束、第二光束和第三光束可作为平行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也可作为发散光或收敛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较为理想的是,第一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倍率m1满 足下述的式(2)。 
-0.02<m1<0.02    (2) 
另一方面,在使第一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的情况下,第一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倍率m1最好满足下述的式(2‘)。 
-0.10<m1<0.00    (2’) 
此外,在使第二光束作为平行光或大致平行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的情况下,第二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倍率m2最好满足下述的式(3)。 
-0.02<m2<0.02    (3) 
另一方面,在使第二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的情况下,第二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倍率m2最好满足下述的式(3’)。 
-0.10<m2<0.00    (3’) 
此外,在使第三光束作为平行光或大致平行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的情况下,第三光束的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时的入射光束的倍率m3最好满足下述的式(4)。在第三光束是平行光的情况下,在光道跟踪中容易发生问题,但对于本发明来说,即使第三光束是平行光,也能得到良好的光道跟踪特性,对3个不同的光盘都可适当地进行记录和/或重放。 
-0.02<m3<0.02    (4) 
另一方面,在使第三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的情况下,第三光束的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中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倍率m3最好满足下述的式(5)。 
-0.10<m3<0.00    (5) 
此外,在将对物光学元件作成单片的塑料透镜的情况下,即使多少牺牲波长特性也使温度特性变得良好是较为理想的。特别是在波长特性和温度特性中保持良好的平衡是较为理想的。更为理想的是,使进行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温度特性变得良好。为了满足这样 的特性,最好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2)和(13)。 
+0.00045≤δSAT1/f(WFEλrms/(℃·mm))≤+0.0027    (12) 
-0.045≤δSAλ/f(WFEλrms/(nm·mm))≤-0.0045      (13) 
其中,δSAT1表示进行使用波长(在该情况下,假定没有伴随温度变化的波长变动)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δSA3/δT。所谓使用波长,指的是在具有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拾取装置中使用的的光源的波长。较为理想的是,使用波长是大于等于400nm至小于等于415mm的范围的波长且经对物光学元件可进行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的波长。在不能如上述那样设定使用波长的情况下,将405nm作为使用波长,可求出对物光学元件的δSAT1和后述的δSAT2、δSAT3。即,δSAT1指的是进行使用波长(没有波长变动)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3次球面像差的温度变化率(温度特性)。再有,WFE表示了用波面像差表现3次球面像差的情况。此外,δSAλ表示在环境温度恒定的状况下进行使用波长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δSA3/δT。即,δSAλ指的是在环境温度恒定的状况下进行使用波长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3次球面像差的波长变化率(波长特性)。此外,环境温度最好是室温。所谓室温,是大于等于10℃至小于等于40℃,最好是25℃。f指的是第一光束的使用波长(最好是405nm)中的对物光学元件的焦点距离。 
更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2)’。 
+0.00091≤δSAT1/f(WFEλrms/(℃·mm))≤+0.0018    (12)’ 
尤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2)”。 
+0.0013≤δSAT1/f(WFEλrms/(℃·mm))≤+0.0016    (12)” 
较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2)’”。 
|δSAT1|(WFEλrms/℃)≤0.002    (12)’”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3)’,更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3)”。 
-0.032≤δSAλ/f(WFEλrms/(nm·mm))≤-0.0091    (13)’ 
-0.015≤δSAλ/f(WFEλrms/(nm·mm))≤-0.011    (13)”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3)’”,更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3)””。 
0.01≤|δSAλ|(WFEλrms/nm)<0.1    (13)’” 
0.02≤|δSAλ|(WFEλrms/nm)<0.1    (13)”” 
换言之,对物光学元件最好具有利用伴随温度变化的第一波长的波长变化来校正因伴随对物光学元件的温度变化的折射率变化引起的球面像差的变化那样的球面像差的波长依存性。最好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4)。 
0≤δSAT2/f(WFEλrms/(℃·mm))≤+0.00136    (14) 
其中,δSAT2表示进行使用波长(伴随温度变化的波长变动是0.05nm/℃)(最好是405nm)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δSA3/δT。即,δSAT2指的是进行使用波长(伴随温度变化的波长变动是0.05nm/℃)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3次球面像差的温度变化率(温度特性)。 
更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4)’。 
0≤δSAT2/f(WFEλrms/(℃·mm))≤+0.00093    (14)’ 
尤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4)”。 
+0.0007≤δSAT2/f(WFEλrms/(℃·mm))≤+0.0009    (14)” 
此外,在光拾取装置的聚焦光学系统具有准直透镜等的耦合透镜、该耦合透镜是塑料透镜的情况下,最好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5)。 
0≤δSAT3/f(WFEλrms/(℃·mm))≤+0.00091    (15) 
其中,δSAT3表示进行使用波长(伴随温度变化的波长变动是0.05nm/℃)(最好是405nm)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包含耦合透镜和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系统整体的δSA3/δT。即,δSAT3指的是进行使用波长(伴随温度变化的波长变动是0.05nm/℃)中的第1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光学系统整体的3次球面像差的温度变化率(温度特性)。 
更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5)’。 
0≤δSAT3/f(WFEλrms/(℃·mm))≤+0.00045    (15)’ 
尤为理想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5)”。 
+0.00005≤δSAT3/f(WFEλrms/(℃·mm))≤+0.0003(15)” 
如上述中记载的那样,通过使波长特性不那么良好,可得到在温度特性方面优良的对物光学元件。关于波长特性,鉴于光源的振荡波长的离散性,选定振荡波长适合于对物光学元件的光源。即,通过选定振荡波长接近于基准波长的光源,可抑制某种程度波长的离散性的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将上述的那样的对物光学元件与振荡特性被严格选择了的光源组合,可提供低成本且简单的光拾取装置。此外,由于也可预先准备多种设计波长互不相同的上述的对物光学元件,故如果与光源的振荡波长对应地将该光源与适当的设计波长的对物光学元件组合起来,则可提供低成本且简单的光拾取装置。 
更具体地说,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最好具有:根据光程差赋予结构的规格将上述的那样的在温度特性方面优良的对物光学元件分成多个组的步骤;根据打算使用的光源的振荡特性选定某个组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步骤;以及将该光源与所选定的对物光学元件组合起来的步骤。 
例如,具有适合于振荡波长对于基准波长在正侧偏移了的光源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的组、具有适合于振荡波长接近于基准波长的光源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的组和具有适合于振荡波长对于基准波长在负侧偏移了的光源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的组等,将改变了光程差赋予结构的规格的对物光学元件分成多个组来准备,通过测定使用的光源的振荡波长并从对该波长最适合的组选定并组合对物光学元件透镜,可提供即使温度变化也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此外,最好对这些每个组施加与对物光学元件不同的识别标记。此外,所谓「光程差赋予结构的规格不同」,例如指的是使衍射结构的设计波长不同,但不限于此。此外,所谓「振荡特性」,包含振荡波长的实测值、离散性。 
此外,在应用上述的那样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在检查了所制造的光拾取装置的出厂批次时,最好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6)。 
σSA3≤σλ·δSA3λall    (16) 
其中,σSA3(λrms)表示在光拾取装置的出厂批次中包含在各自的光拾取装置中光源在基准温度、基准输出下振荡了的波长中的光拾取装置的包含对物光学元件的聚焦光学系统(从光源到信息记录面)的3次球面像差SA3的标准偏差。σλ(nm)表示在光拾取装置的出厂批次中包含的光源的在基准温度、基准输出下的振荡波长的标准偏差。此外,δSA3λall(λrms/nm)表示在光拾取装置的出厂批次中包含的包含对物光学元件的聚焦光学系统(从光源到信息记录面)的3次球面像差的波长依存性。 
在此,将返回到对物光学元件的说明。对物光学元件通过具有温度特性校正结构来满足上述的条件式(12)至(15)是较为理想的。例如,在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至少具有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或第七基础结构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不进行复杂的光学元件的设计就能实现满足上述的条件式(12)至(15),故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在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至少具有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或第七基础结构的某一个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不进行复杂的光学元件的设计就能实现满足上述的条件式(12)、(12)’、(13)、(13)’、(13)”、(14)、(14)’、(15)、(15)’,故是较为理想的。此外,在对物光学元件在周边区域的掌握具有带有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的最周边区域、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是至少具有第三基础结构、第四基础结构或第七基础结构的某一个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也不进行复杂的光学元件的设计就能实现满足上述的条件式(12)、(12)’、(13)、(13)’、(13)”、(14)、(14)’、(15)、(15)’,故是较为理想的。 
此外,在对于第一光束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像侧数值孔径(NA)大于等于0.8至小于等于0.9的情况下,满足了上述条件式(12)、(12)’、 (13)、(13)’、(13)”、(14)、(14)’、(15)、(15)’时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此外,使用第3光盘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工作距离(WD)最好大于等于0.20mm至小于等于1.5mm。较为理想的是,大于等于0.3mm至小于等于1.00mm。其次,使用第2光盘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WD最好大于等于0.4mm至小于等于0.7mm。再者,使用第1光盘时的对物光学元件的WD最好大于等于0.4mm至小于等于0.9mm(在t1<t2的情况下,最好大于等于0.6mm至小于等于0.9mm)。 
对物光学元件的入射瞳径在使用第1光盘时最好大于等于φ2.8mm至小于等于φ4.5mm。 
与本发明有关的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具有带有上述的光拾取装置的光盘驱动装置。 
在此,如果关于在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中装备的光盘驱动装置来说明,则在光盘驱动装置中具有从容纳了光拾取装置等的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主体只将在安装了光盘的状态下可保持的托架取出到外部的方式和连同将容纳了光拾取装置等的光盘驱动装置主体取出到外部的方式。 
在使用上述的各方式的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中大体装备了以下的结构构件。是在机壳等中被容纳了的光拾取装置、使光拾取装置连机壳朝向光盘的内周或外周移动的搜索电机等的光拾取装置的驱动源、具有将光拾取装置的机壳朝向光盘的内周或外周引导的引导导轨等的光拾取装置的运送单元和进行光盘的旋转驱动的主轴电机等。 
在前者的方式中,除了这些各结构构件外,还设置了在安装了光盘的状态下可保持的托架和用于使托架滑动的装填机构等,在后者的方式中,没有托架和装填机构,最好在相当于能引出到外部的底架的旋转绞车中设置了各结构构件。 
按照本发明,用简单且低成本的结构对不同的3种光盘(例如,使用蓝紫色激光器光源的高密度光盘、DVD和CD这3种光盘)用一个对物光学元件就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另外,可提供 即使在3种不同的光盘的全部中使用无限系统的光学系统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光道跟踪、特别是进行第3光盘的记录和/或重放时的光道跟踪的准确性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再者,可提供用单片的对物光学元件对不同的3种盘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再者,可提供即使使用了塑料透镜作为对物光学元件也能使温度特性变得良好、对3种盘能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3是概略地表示对于作为不同的光盘的BD、DVD和CD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本实施形态的光拾取装置PU1的结构的图。可将这样的光拾取装置PU1安装在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中。在此,将第1光盘定为BD、将第2光盘定为DVD、将第3光盘定为CD。再有,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形态。 
光拾取装置PU1具有:对物光学元件OBJ;光阑ST;准直透镜CL;偏振分色棱镜PPS;在对B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情况下发光且射出波长405nm的激光器光束(第一光束)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器LD1(第一光源);接受来自BD的信息记录面RL1的反射光束的第一受光元件PD1;以及激光器模块LM等。 
此外,激光器模块LM具有:在对DV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情况下发光且射出波长658nm的激光器光束(第二光束)的第二半导体激光器EP1(第二光源);在对CD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的情况下发光且射出波长785nm的激光器光束(第三光束)的第三半导体激光器EP2(第三光源);接受来自DVD的信息记录面RL2的反射光束的第二受光元件DS1;接受来自CD的信息记录面RL3的反射光束的第三受光元件DS2;以及棱镜PS。 
如图1和图4中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时物光学元件OBJ中, 在光源一侧的非球面光学面上将包含光轴的中央区域CN、在其周围配置了的周边区域MD、进而在其周围配置了的最周边区域OT形成为以光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再有,没有准确地表示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最周边区域的面积等的比率。 
从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LD1射出了的第一光束(λ1=405nm)的发散光束透射偏振分色棱镜PPS,在利用准直透镜CL作成了平行光束后,利用未图示的1/4波长片从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利用光阑ST限制其光束直径,利用对物光学元件OBJ经厚度0.0875mm的保护基板PL1成为在BD的信息记录面RL1上形成的光点。 
在信息记录面RL1上利用信息凹坑调制了的反射光束再次透射了对物光学元件OBJ、光阑ST后,利用未图示的1/4波长片从圆偏振光变换为线偏振光,利用准直透镜CL作成了收敛光束,在透射了偏振分色棱镜PPS后,在第一受光元件PD1的受光面上收敛。然后,使用第一受光元件PD1的输出信号,通过利用2轴传动器AC使对物光学元件OBJ聚焦、光道跟踪,可读取在BD上记录了的信息。 
从红色半导体激光器EP1射出了的第二光束(λ2=658nm)的发散光束在由棱镜PS反射了后,由偏振分色棱镜PPS反射,在利用准直透镜CL作成了平行光束后,利用未图示的1/4波长片从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OBJ中。在此,利用对物光学元件OBJ的中央区域和周边区域聚焦了(通过了最周边区域的光束成为光斑,形成光点周边部)的光束经厚度0.6mm的保护基板PL2成为在DVD的信息记录面RL2上形成的光点,形成光点中心部。 
在信息记录面RL2上利用信息凹坑调制了的反射光束再次透射了对物光学元件OBJ、光阑ST后,利用未图示的1/4波长片从圆偏振光变换为线偏振光,利用准直透镜CL作成了收敛光束,在利用偏振分色棱镜PPS反射了后,其后在棱镜内被2次反射了后,在第二受光元件DS1的受光面上收敛。然后,使用第二受光元件DS1的输出信号,可读取在DVD上记录了的信息。 
从红外半导体激光器EP2射出了的第三光束(λ3=785nm)的发 散光束在由棱镜PS反射了后,由偏振分色棱镜PPS反射,在利用准直透镜CL作成了平行光束后,利用未图示的1/4波长片从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OBJ中。在此,利用对物光学元件OBJ的中央区域聚焦了(通过了周边区域和最周边区域的光束成为光斑,形成光点周边部)的光束经厚度1.2mm的保护基板PL3成为在CD的信息记录面RL3上形成的光点。 
在信息记录面RL3上利用信息凹坑调制了的反射光束再次透射了对物光学元件OBJ、光阑ST后,利用未图示的1/4波长片从圆偏振光变换为线偏振光,利用准直透镜CL作成了收敛光束,在利用偏振分色棱镜PPS反射了后,其后在棱镜内被2次反射了后,在第三受光元件DS2的受光面上收敛。然后,使用第三受光元件DS2的输出信号,可读取在CD上记录了的信息。 
从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LD1射出了的第一光束在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OBJ中后,中央区域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周边区域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和最周边区域适当地校正第一光束的球面像差,对于保护基板的厚度t1的BD可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从红色半导体激光器EP1射出了的第二光束在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OBJ中后,中央区域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周边区域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适当地校正起因于BD与DVD的保护基板的厚度的差异和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波长的差异而发生的第二光束的球面像差,由于最周边区域使第二光束在DVD的信息记录面上成为光斑,故对于保护基板的厚度t2的DVD可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从红外半导体激光器EP2射出了的第三光束在以平行光束入射到对物光学元件OBJ中后,中央区域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适当地校正起因于BD与CD的保护基板的厚度的差异和第一光束与第三光束的波长的差异而发生的第三光束的球面像差,由于周边区域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和最周边区域使第三光束在CD的信息记录面上成为光斑,故对于保护基板的厚度t3的CD可适当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此外,中央区域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将用于记录 重放的第三光束的必要的光的聚焦光点与第三光束的不需要的光的聚焦光点分离适当的距离,由此,使用了CD时的光道跟踪特性也变得良好。另外,周边区域的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对于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在因激光器的制造误差等的原因波长偏离了基准波长时可校正色球面像差。 
<实施例1~3> 
其次,说明可用于上述的实施形态的实施例。在以下的实施例1~3中,对物光学元件是单片的玻璃透镜。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的中央区域CN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光学面的周边区域MD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光学面的最周边区域OT是非球面的折射面。 
此外,在实施例1~3中,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成为重叠了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重叠了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与二元结构的形状。剖面形状是在图2(c)中表示了的那样的形状。将作为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第一基础结构设计成第1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2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3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此外,作为二元结构的第二基础结构是所谓的波长选择衍射结构,设计成第1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透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2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透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3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 
此外,在实施例1~3中,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如图2(c)中所示,在中央区域的光轴一侧的区域中,重叠了阶差朝向光轴一侧的锯齿状的结构与二元结构,在中央区域的周边区域一侧的区域中,重叠了阶差朝向与光轴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锯齿状的结构与二元结构,在其间为了转换锯齿状的结构的阶差的方向,设置了必要的过渡区域。 该过渡区域在用光程差函数表现了利用衍射结构对透射波面附加的光程差时,相当于成为光程差函数的极值的区域。再有,如果光程差函数具有成为极值的点,则由于光程差函数的斜率变小,故可扩展环带间距,可抑制因衍射结构的形状误差引起的透射率下降。 
在实施例1~3中,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成为重叠了第一基础结构与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重叠了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与较粗的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形状。再有,在细的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中,阶差朝向与光轴一侧相反的一侧,在粗的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中,阶差朝向光轴一侧。剖面形状是在图2(d)中表示了的那样的形状。将作为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第一基础结构设计成第1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2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3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此外,将作为粗的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第四基础结构设计成第1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2光束的3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3光束的3次和2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的光量大。再有,在图2(c)和图2(d)中,夸张地描述了剖面的形状,以便容易理解。 
在表1~表3中表示透镜数据。再有,在此之后,假定使用E(例如,2.5E-3)来表示10的幂乘数(例如,2.5×10-3)。 
将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形成为用分别将表中表示的系数代入到数学式21中的数学式规定的、绕光轴轴对称的非球面。 
【数学式21】 
X ( h ) = ( h 2 / r ) 1 + 1 - ( 1 + k ) ( h / r ) 2 + &Sigma; i = 0 10 A 2 i h 2 i
在此,X(h)是光轴方向的轴(将光的行进方向定为正),κ是圆锥系数,A2i是非球面系数,h是离光轴的高度。 
此外,用将表中表示的系数代入到数学式22的光程差函数中的数学式规定由衍射结构对各波长的光束给予的光程长度。 
【数学式22】 
&Phi; ( h ) = &lambda; / &lambda; B &times; dor &times; &Sigma; i = 0 6 C 2 i h 2 i
其中,λ是入射光束的波长,λB是设计波长(耀光化波长),dor是衍射次数,C2i是光程差函数的系数。 
<实施例1> 
在以下的表1中表示实施例1的透镜数据。此外,在图5(a)、5(b)和5(c)中,表示实施例1的纵球面像差图。纵球面像差图的纵轴的1.0,在BD中表示NA0.85或Φ3.74mm,在DVD中表示比NA0.60稍大的值或比Φ2.68mm稍大的值,在CD中,表示比NA0.45稍大的值或比Φ2.18mm稍大的值。再有,在实施例1中,L=0.28mm。因而,L/f=0.28/2.42=0.116。 
【表1】 
Figure G200710087621820070319D000521
<实施例2> 
在以下的表2中表示实施例2的透镜数据。此外,在图6(a)、6(b)和6(c)中,表示实施例2的纵球面像差图。纵球面像差图的纵轴的1.0,在BD中表示NA0.85或Φ3.74mm,在DVD中表示比NA0.60稍大的值或比Φ2.68mm稍大的值,在CD中,表示比NA0.45稍大的值或比Φ2.12mm稍大的值。再有,在实施例2中,L=0.16mm。因而,L/f=0.16/2.42=0.068。 
【表2】 
<实施例3> 
在以下的表3中表示实施例3的透镜数据。此外,在图7(a)、7(b)和7(c)中,表示实施例3的纵球面像差图。纵球面像差图的纵轴的1.0,在BD中表示NA0.85或Φ3.74mm,在DVD中表示比NA0.60稍大的值或比Φ2.68mm稍大的值,在CD中,表示比NA0.45稍大的值或比Φ2.17mm稍大的值。再有,在实施例3中,L =0.28mm。因而,L/f=0.28/2.43=0.115。 
【表3】 
Figure G200710087621820070319D000561
(实施例4) 
在以下的实施例4中,对物光学元件是单片的聚烯烃系列的塑料透镜。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的中央区域CN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光学面的周边区域MD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光学面的最周边区域OT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 
此外,在实施例4中,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成为除了第一基础结构、第二基础结构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重叠了二种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与二元结构的形状。剖面形状在图8中作为表示为CN的部分来表示。将作为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第三基础结构设计成第1光束的10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2光束的6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3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也包含0次、即透射光)的衍射光的光量大。第一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2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1.2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1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第二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3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2.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第三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10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6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此外,第三基础结构与第一基础结构和第二基础结构的成为基准面的母非球面不同。 
在实施例4中,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如作为图8的MD表示了的那样,成为重叠了第一基础结构与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重叠了二种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形状。第四基础结构的光轴方向的阶差量 是对于第1光束给予第1波长的大致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2光束给予第2波长的大致3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对于第3光束给予第3波长的大致2.5个波长部分的光程差那样的阶差量。此外,第四基础结构与第一基础结构的成为基准面的母非球面不同。此外,连续地设置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第三基础结构与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第四基础结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第三基础结构成为随着离开光轴其深度变深、从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与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的边界起、这次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第四基础结构随着离开光轴其深度变浅的结构。 
在实施例4中,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如作为图8的OT表示了的那样,成为只有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只有一种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形状。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第四基础结构不是随着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离开光轴而进入光学元件的内侧、以某个部位为边界随着离开光轴而朝向光学元件的外侧那样的结构。 
在以下的表4中表示实施例4的透镜数据。此外,在图9(a)、9(b)和9(c)中,表示实施例4的纵球面像差图。纵球面像差图的纵轴的1.0,在BD中表示NA0.85或Φ3.74mm,在DVD中表示比NA0.6稍大的值或比Φ2.70mm稍大的值,在CD中,表示比NA0.45稍大的值或比Φ2.37mm稍大的值。再有,在实施例4中,L=0.60mm。因而,L/f=0.60/2.53=0.237。 
将实施例4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全部的环带分成阶差量为3.62μm~4.23μm的组、阶差量为2.22μm~2.56μm的组。此外,λB是405nm。λB’定为390nm~400nm的任意的值。因而,实施例4的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全部的环带的阶差量满足dC和dD的某一个。此外,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全部的环带的间距宽度包含在5.3μm~110μm的范围内。此外,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中的全部的环带的(阶差量/间距宽度)的值小于等于0.8。 
【表4】 
此外,关于实施例4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温度特性,δSAT1是+0.0033WFEλrms/℃,δSAT2是+0.0019WFEλrms/℃。此外,由于第一波长中的对物光学元件的f是2.2mm,故δSAT1/f=+0.0015WFEλrms/(℃·mm)。δSAT2/f=+0.0009WFEλrms/(℃·mm)。此外,关于实施例4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波长特性,δSAλ是-0.03λrms/nm,δSAλ/f是-0.0136λrms/(nm·mm)。此外,使用波长是405nm,波长特性中的环境温度是25℃。 
再者,作为准直透镜CL,使用与对物光学元件相同的材料(聚烯烃系列的塑料)作成了的单片的准直透镜CL,在组合实施例4的对物光学元件使用了的情况下,δSAT3是+0.0004WFEλrms/℃,δSAT3/f=+0.0002WFEλrms/(℃·mm)。在以下的表5中表示准直透镜的透镜数据。 
【表5】 
Figure G200710087621820070319D000611
<实施例5> 
在以下的实施例5中,对物光学元件是单片的聚烯烃系列的塑料透镜。在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的中央区域CN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光学面的周边区域MD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在光学面的最周边区域OT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第三 光程差赋予结构。剖面形状成为接近于图8的形状。 
此外,在实施例5中,第一光程差赋予结构成为除了第一基础结构、第二基础结构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重叠了二种锯齿状的衍射结构与二元结构的形状。 
在实施例5中,第二光程差赋予结构成为重叠了第一基础结构与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重叠了二种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形状。 
在实施例5中,第三光程差赋予结构成为只有第四基础结构的结构,成为只有一种锯齿状的衍射结构的形状。 
在以下的表6中表示实施例5的透镜数据。此外,在图11(a)、11(b)和11(c)中,表示实施例5的纵球面像差图。纵球面像差图的纵轴的1.0,在BD中表示NA0.85或Φ3.74mm,在DVD中表示比NA0.6稍大的值或比Φ2.71mm稍大的值,在CD中,表示比NA0.45稍大的值或比Φ2.24mm稍大的值。再有,在实施例5中,L=0.38mm。因而,L/f=0.38/2.45=0.155。 
【表6】 
Figure G200710087621820070319D000631
Figure G200710087621820070319D000651
此外,关于实施例5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温度特性,δSAT1是+0.00308WFEλrms/℃,δSAT2是+0.00176WFEλrms/℃。此外,由于第一波长中的对物光学元件的f是2.20mm,故δSAT1/f=+0.0014WFEλrms/(℃·mm)。δSAT2/f=+0.0008WFEλrms/(℃·mm)。此外,关于实施例5的对物光学元件的波长特性,δSAλ是-0.02618λrms/nm,δSAλ/f是-0.0119λrms/(nm·mm)。此外,使用波长是405nm,波长特性中的环境温度是25℃。 
再者,作为准直透镜CL,使用与实施例4中使用了的相同的单片的准直透镜CL,在组合实施例5的对物光学元件使用了的情况下,δSAT3是+0.000198WFEλrms/℃,δSAT3/f=+0.00009WFEλrms/(℃·mm)。 
其次,以下说明使用实施例4、5和与其类似的对物光学元件制造光拾取装置的方法的一例。在此,对于振荡波长的离散性最大的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LD1考虑对物光学元件的最佳化。首先,在假定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LD1的基准波长是405nm的情况下,设计在设计波长定为402nm的情况下具有球面像差为最佳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作成与其对应的第1模具,将利用第1模具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定为第1组。设计在设计波长定为403nm的情况下具有球面像差为最佳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作成与其对应的第2模具,将利用第2模具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定为第2组。设计在设计波长定为404nm的情况下具有球面像差为最佳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作成与其对应的第3模具,将利用第3模具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定为第3组。设计在设计波长定为405nm的情况下具有球面像差为最佳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作成与其对应的第4模具,将利用第4模具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定为第4组。设计在设计波长定为406nm的情况下具有球面像差为最佳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作成与其对应的第5模具,将利用第5模具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定为第5组。设计在设计波长定为407nm的情况下具有球面像差为最佳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作成 与其对应的第6模具,将利用第6模具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定为第6组。设计在设计波长定为408nm的情况下具有球面像差为最佳的光程差赋予结构的对物光学元件,作成与其对应的第7模具,将利用第7模具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定为第7组。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光程差赋予结构的规格,将对物光学元件分成了7个组,但不限于此,也可分成3、5个组等。 
图15是成形了的对物光学元件OBJ的斜视图。如图15中所示,在对物光学元件OBJ中的光学面OP的周围配置了的环状的凸缘中形成了凸部或凹部状的识别标记M。通过预先在模具(未图示)的凸缘转印面上形成对应的凹部或凸部,在对物光学元件OBJ的成形时可同时转印形成上述识别标记M。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识别标记M是1个的情况下,表示是属于第1组的物镜,在识别标记M是2个的情况下,表示是属于第2组的物镜,在识别标记M是3个的情况下,表示是属于第3组的物镜,以下是同样的。此外,作为组的划分方法,不限于以上所述,例如也可在分组了的物镜的托架、座或对其打包的箱等上赋予不同的识别标记。 
图16是表示与本实施形态有关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在图16的步骤S101中,测定任意的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的振荡波长λ1。其次,在步骤S102中,若已测定的振荡波长λ1大于等于401.5nm至不到402.5nm,则定为n=1,若已测定的振荡波长λ1大于等于402.5nm至不到403.5nm,则定为n=2,若已测定的振荡波长λ1大于等于403.5nm至不到404.5nm,则定为n=3,若已测定的振荡波长λ1大于等于404.5nm至不到405.5nm,则定为n=4,若已测定的振荡波长λ1大于等于405.5nm至不到406.5nm,则定为n=5,若已测定的振荡波长λ1大于等于406.5nm至不到407.5nm,则定为n=6,若已测定的振荡波长λ1大于等于407.5nm至不到408.5nm,则定为n=7。此外,在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的振荡波长λ1不到401.5nm或大于等于408.5nm的情况下,作为容许公差范围外的产品与另外的产品置换即可。 
接着,在步骤S103中选择第n组内的对物光学元件。再者,在步骤S104中通过组装包含已测定的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与已选择的对物光学元件的部件,完成光拾取装置。 
本发明不限定于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而是包含其它的实施例、变形例这一点,根据本说明书中记载了的实施例或思想,对于本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是明白的。说明书的记载和实施例始终以例证为目的,本发明的范围由后述的权利要求书来表示。 

Claims (29)

1.一种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波长λ2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射出第三波长λ3的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以及对物光学元件,用于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2的保护基板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3的保护基板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其中,λ2>λ1,λ3>λ2,t1≤t2,t2<t3,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拾取装置通过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
0.9·{15λB/(n-1)-2λB’/(n’-1)}<dA<1.5·{15λB/(n-1)-2λB’/(n’-1)}
0.9·{5λB/(n-1)+2λB’/(n’-1)}<dB<1.5·{5λB/(n-1)+2λB’/(n’-1)}
0.9·5λB/(n-1)<dC<1.5·5λB/(n-1)
0.9·{5λB/(n-1)-2λB’/(n’-1)}<dD<1.5·{5λB/(n-1)-2λB’/(n’-1)},
其中,λB表示上述第一光束的设计波长,其单位为μm,λB’表示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10μm的任意的值,n表示波长λB下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率,n’表示波长λB’下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率,dA、dB、dC、dD的单位为μm。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λB’是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5μm的任意的值。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只具有dC、dD的2种阶差量。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上述环带结构的间距宽度全部比5μm大。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至少重叠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而构成的结构,
上述第一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一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第二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二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除了上述第一基础结构和上述第二基础结构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结构,
上述第三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三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1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6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作为折射面的最周边区域,即,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最周边区域这三个区域。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带有第三光路差赋予结构的最周边区域,即,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最周边区域这三个区域。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最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对于上述第一光束的像侧数值孔径NA大于等于0.8至小于等于0.9。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53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45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单片透镜。
1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
15.一种在光拾取装置中使用的对物光学元件,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波长λ2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以及射出第三波长λ3的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上述光拾取装置使用上述第一光束进行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的第1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用上述第二光束进行具有厚度t2的保护基板的第2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用上述第三光束进行具有厚度t3的保护基板的第3光盘的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其中,λ2>λ1,λ3>λ2,t1≤t2,t2<t3,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
0.9·{15λB/(n-1)-2λB’/(n’-1)}<dA<1.5·{15λB/(n-1)-2λB’/(n’-1)}
0.9·{5λB/(n-1)+2λB’/(n’-1)}<dB<1.5·{5λB/(n-1)+2λB’/(n’-1)}
0.9·5λB/(n-1)<dC<1.5·5λB/(n-1)
0.9·{5λB/(n-1)-2λB’/(n’-1)}<dD<1.5·{5λB/(n-1)-2λB’/(n’-1)},
其中,λB表示上述第一光束的设计波长,其单位为μm,λB’表示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10μm的任意的值,n表示波长λB下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率,n’表示波长λB’下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率,dA、dB、dC、dD的单位为μm。
16.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λB’是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5μm的任意的值。
17.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只具有dC、dD的2种阶差量。
18.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上述环带结构的间距宽度全部比5μm大。
19.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至少重叠第一基础结构与第二基础结构而构成的结构,
上述第一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一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2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第二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二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1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除了上述第一基础结构和上述第二基础结构外还重叠了第三基础结构的结构,
上述第三基础结构是使通过了上述第三基础结构的上述第一光束的10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二光束的6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上述第三光束的5次的衍射光量比其它的任何次数的衍射光量大的光路差赋予结构。
21.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作为折射面的最周边区域,即,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最周边区域这三个区域。
22.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在上述周边区域的周围具有带有第三光路差赋予结构的最周边区域,即,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周边区域、最周边区域这三个区域。
23.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最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24.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对于上述第一光束的像侧数值孔径NA大于等于0.8至小于等于0.9。
25.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53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26.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光束入射时,在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的像侧数值孔径NA小于等于0.45的区域中设置了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
27.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单片透镜。
28.如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对物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是塑料透镜。
29.一种具有光拾取装置的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上述光拾取装置具有:射出第一波长λ1的第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射出第二波长λ2的第二光束的第二光源;射出第三波长λ3的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以及对物光学元件,用于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的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2的保护基板的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具有厚度t3的保护基板的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上述光拾取装置通过使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使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其中,λ2>λ1,λ3>λ2,t1≤t2,t2<t3,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光学面具有中央区域和上述中央区域的周围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二个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具有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上述周边区域具有第二光路差赋予结构,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中央区域的上述第三光束聚焦于上述第3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对物光学元件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一光束聚焦于上述第1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使通过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上述周边区域的上述第二光束聚焦于上述第2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以便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
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是具有阶差的同心圆状的环带结构,上述第一光路差赋予结构的阶差量具有以下的dA、dB、dC、dD中至少2种的阶差量:
0.9·{15λB/(n-1)-2λB’/(n’-1)}<dA<1.5·{15λB/(n-1)-2λB’/(n’-1)}
0.9·{5λB/(n-1)+2λB’/(n’-1)}<dB<1.5·{5λB/(n-1)+2λB’/(n’-1)}
0.9·5λB/(n-1)<dC<1.5·5λB/(n-1)
0.9·{5λB/(n-1)-2λB’/(n’-1)}<dD<1.5·{5λB/(n-1)-2λB’/(n’-1)},
其中,λB表示上述第一光束的设计波长,其单位为μm,λB’表示大于等于0.390μm至小于等于0.405μm的任意的值,n表示波长λB下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率,n’表示波长λB’下的上述对物光学元件的折射率,dA、dB、dC、dD的单位为μm。
CN2007100876218A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4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0968 2006-03-07
JP2006060968 2006-03-07
JP2006060968 2006-03-07
JP2006070701 2006-03-15
JP2006-070701 2006-03-15
JP2006070701 2006-03-15
JP2006-123471 2006-04-27
JP2006123471 2006-04-27
JP2006123471 2006-04-27
JP2006-166148 2006-06-15
JP2006166148 2006-06-15
JP2006166148 2006-06-1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81790A Division CN102176314A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和对物光学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568A CN101034568A (zh) 2007-09-12
CN101034568B true CN101034568B (zh) 2011-05-11

Family

ID=3873107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762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4568B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CN20071008762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4569B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CN2007100876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4571B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CNA2007100876237A Pending CN101034570A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762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4569B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CN2007100876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4571B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CNA2007100876237A Pending CN101034570A (zh) 2006-03-07 2007-03-02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10345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661B (zh) * 2007-09-27 2012-07-1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JPWO2009051019A1 (ja) * 2007-10-18 2011-03-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WO2009116385A1 (ja) * 2008-03-18 2009-09-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2037512B (zh) * 2008-05-27 2012-08-29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JP5692969B2 (ja) 2008-09-01 2015-04-01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収差補正方法、この収差補正方法を用いたレーザ加工方法、この収差補正方法を用いたレーザ照射方法、収差補正装置、及び、収差補正プログラム
JP2010250925A (ja) * 2009-03-23 2010-1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対物レンズ
JP2011096350A (ja) * 2009-09-29 2011-05-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11100522A (ja) * 2009-11-09 2011-05-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5319724B (zh) * 2015-11-24 2017-10-27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集成的激光模组及图像信息处理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402A (zh) * 2003-06-18 2005-02-0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像差修正元件、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器
CN1707649A (zh) * 2004-05-10 2005-12-1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402A (zh) * 2003-06-18 2005-02-0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像差修正元件、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器
CN1707649A (zh) * 2004-05-10 2005-12-1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光拾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571B (zh) 2011-07-20
CN101034569B (zh) 2011-06-22
CN101034568A (zh) 2007-09-12
CN101034569A (zh) 2007-09-12
CN101034570A (zh) 2007-09-12
CN101034571A (zh) 200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5219B (zh)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CN1860535B (zh) 物镜、光拾取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01034568B (zh)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US7453786B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obje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01123100B (zh) 光拾取装置、对物光学元件和光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