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3008A -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3008A
CN101033008A CN 200710072097 CN200710072097A CN101033008A CN 101033008 A CN101033008 A CN 101033008A CN 200710072097 CN200710072097 CN 200710072097 CN 200710072097 A CN200710072097 A CN 200710072097A CN 101033008 A CN101033008 A CN 101033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bar
affixed
wheel
differential
guid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720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8212C (zh
Inventor
高海波
邓宗全
陶建国
胡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obot (Yueya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B2007100720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8212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33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3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2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21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它涉及一种悬架式车载机构。针对八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车轮个数多、质量大、功率消耗大、控制难度大问题。本发明由主车体(30)、四轮或六轮独立悬架机构及差动装置(40)组成;差动装置(40)设置在主车体(30)的内部;四轮独立悬架机构的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或六轮独立悬架机构的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分别设置在主车体(30)的左右两侧,差动装置(40)与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或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固接。本发明具有车轮个数少、质量小、功率消耗小、控制难度小的优点,可作为月球或行星探测车的车载机构,也可通过改变几何尺寸作为车辆在复杂地形移动的车载移动机构或玩具车。

Description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式车载机构。
背景技术
用于月球、行星探测用的车载机构需要具有移动姿态平稳、越障能力和适应地形能力强的特点。而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843800A、公开日为2006年10月11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八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该车载机构虽然设置了差动装置,解决了主车体的平稳性问题,使主车体的俯仰角度为两侧独立悬架俯仰角度的平均值。但是,由于该车载机构的车轮个数较多,因此使整个车载机构的质量较大,功率消耗也较大,同时还增加了控制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它可解决八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存在车轮个数多、整体质量大、功率消耗大、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由主车体、四轮或六轮独立悬架机构及差动装置组成;差动装置设置在主车体的内部;所述四轮独立悬架机构由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组成,所述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分别设置在主车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六轮独立悬架机构由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组成,所述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分别设置在主车体的左右两侧,差动装置分别与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或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固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发明在原有的八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的基础上减少了车轮数量,可以采用四轮差动、也可以采用六轮差动,使车载机构整体质量减小、功率消耗减小、控制难度减小。二、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整体协调性和整体稳定性好、自适应地形变化能力强、越障性能好,可使该车载机构在凹凸崎岖的地表上平稳移动。三、悬架机构具有良好的拓展性,不仅可作为月球或行星探测车的车载机构,也可通过改变其几何尺寸参数,作为车辆在复杂地形移动的车载移动机构或玩具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图(采用四轮差动),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图(采用六轮差动),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第一前扭杆弹簧56的主视结构图,图6是第二前扭杆弹簧66的主视结构图,图7是第一后扭杆弹簧57的主视结构图,图8是第二后扭杆弹簧67的主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主车体30、四轮或六轮独立悬架机构及差动装置40组成;差动装置40设置在主车体30的内部;所述四轮独立悬架机构由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组成,所述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分别设置在主车体30的左右两侧;所述六轮独立悬架机构由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组成,所述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分别设置在主车体30的左右两侧,差动装置40分别与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或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固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40由第一锥齿轮41、第二锥齿轮42、第三锥齿轮43、第四锥齿轮44、壳体45、第一伸出轴46、第二伸出轴47、第三短轴48和第四短轴49组成;所述装在壳体45内并与第一伸出轴46里端固接的第一锥齿轮41分别与第三锥齿轮43和第四锥齿轮44同时啮合,第三锥齿轮43与第三短轴48的里端固接,第四锥齿轮44与第四短轴49的里端固接,第三短轴48的外端和第四短轴49的外端分别空套在壳体45上,装在壳体45内并与第二伸出轴47里端固接的第二锥齿轮42分别与第三锥齿轮43和第四锥齿轮44同时啮合,第一伸出轴46和第二伸出轴47分别空套在壳体45上,壳体45与主车体30固接。如此设置,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可靠的优点。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分别由第一前驱动轮51、第一前转向电机52、第一前悬架杆55、第一前扭杆弹簧56、第一差动摆杆59、第一后扭杆弹簧57、第一后悬架杆58、第一后转向电机53、第一后驱动轮54组成;所述第一前悬架杆55的前侧设有第一前转向电机52,第一前转向电机52的输出端与第一前驱动轮51铰接,第一前悬架杆55的上端与第一前扭杆弹簧56的活动端固接,第一前扭杆弹簧56的固定端与第一差动摆杆59的前端固接,第一差动摆杆59的后端与第一后扭杆弹簧57的固定端固接,第一后扭杆弹簧57的活动端与第一后悬架杆58的上端固接,第一后悬架杆58的后侧设有第一后转向电机53,第一后转向电机53的输出端与第一后驱动轮54铰接;所述第一伸出轴46的外端和第二伸出轴47的外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差动摆杆59的中部固接。如此设置,悬架机构采用四轮独立驱动,前后四个驱动轮采用独立转向的移动方式,轮系结构采用驱动、传动、轮体一体化的结构,可实现前进、后退和转向等多种运动功能。主车体30的重量通过差动装置40作用在前、后悬架杆上,并最终在各个轮上均匀分配。第一前驱动轮51和第一后驱动轮54可分别通过第一前转向电机52和第一后转向电机53实现驱动轮垂直其回转轴的转向运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每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分别由第二前驱动轮61、第二前转向电机62、第二前悬架杆65、第二前扭杆弹簧66、第二差动摆杆69、第二后扭杆弹簧67、第二后悬架杆68、第二后转向电机63、第二后驱动轮64、摇臂70、中间轮71组成;所述第二前悬架杆65的下端与摇臂70铰接,摇臂70的前侧设有第二前转向电机62,第二前转向电机62的输出端与第二前驱动轮61铰接,摇臂70的后侧与中间轮71铰接,第二前悬架杆65的上端与第二前扭杆弹簧66的活动端固接,第二前扭杆弹簧66的固定端与第二差动摆杆69的前端固接,第二差动摆杆69的后端与第二后扭杆弹簧67的固定端固接,第二后扭杆弹簧67的活动端与第二后悬架杆68的上端固接,第二后悬架杆68的后侧设有第二后转向电机63,第二后转向电机63的输出端与第二后驱动轮64铰接;所述第一伸出轴46的外端和第二伸出轴47的外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差动摆杆69的中部固接。如此设置,悬架机构采用六轮独立驱动,前后四个驱动轮采用独立转向的移动方式,中间轮71为主动轮,轮系结构采用驱动、传动、轮体一体化的结构。主车体30的重量通过差动装置40作用在前、后悬架杆上,并最终在各个轮上均匀分配。主车体30与两对摇臂之间由差动装置40和扭杆弹簧支撑,使车载机构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姿态平稳,提高了车载机构的稳定性,即车载机构的俯仰角为两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俯仰角的平均值。同时第二前驱动轮61还可实现相对摇臂70作绕其回转轴的回转运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前扭杆弹簧56由第一扭杆导套72、第一轴承73、第一螺钉垫套74、第一紧固螺钉75、第一压板紧固螺钉76、第一前扭杆压板77、第一扭杆支架78、第一锥销79、第一前扭杆80组成;所述第一扭杆支架78的右端通过第一螺钉垫套74及第一紧固螺钉75与所述第一差动摆杆59固接,所述第一扭杆导套72装在由第一扭杆支架78与第一差动摆杆5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前扭杆80的右端插入第一扭杆导套72内,第一前扭杆80的左端装在第一扭杆支架78的内腔中,第一前扭杆80的左端通过第一压板紧固螺钉76和第一前扭杆压板77与第一扭杆支架78固接,第一扭杆导套72两侧的第一前扭杆80上装有第一轴承73,第一扭杆导套72与所述第一前悬架杆55通过第一锥销79固接。如此设置,在崎岖的地形表面移动时,差动装置40与第一前扭杆弹簧56的综合作用,可使第一前驱动轮51完全着地,使其具有较好的自适应地形变化能力和良好的越障性能。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3、图4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前扭杆弹簧66由第二扭杆导套81、第二轴承82、第二螺钉垫套83、第二紧固螺钉84、第二压板紧固螺钉85、第二前扭杆压板86、第二扭杆支架87、第二锥销88、第二前扭杆89组成;所述第二扭杆支架87的右端通过第二螺钉垫套83及第二紧固螺钉84与所述第二差动摆杆69固接,所述第二扭杆导套81装在由第二扭杆支架87与第二差动摆杆6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二前扭杆89的右端插入第二扭杆导套81内,第二前扭杆89的左端装在第二扭杆支架87的内腔中,第二前扭杆89的左端通过第二压板紧固螺钉85和第二前扭杆压板86与第二扭杆支架87固接,第二扭杆导套81两侧的第二前扭杆89上装有第二轴承82,第二扭杆导套81与所述第二前悬架杆65通过第二锥销88固接。如此设置,在崎岖的地形表面移动时,差动装置40与第二前扭杆弹簧66的综合作用,可使第二前驱动轮61完全着地,使其具有较好的自适应地形变化能力和良好的越障性能。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后扭杆弹簧57由第三扭杆导套90、第三轴承91、第三螺钉垫套92、第三紧固螺钉93、第三压板紧固螺钉94、第三后扭杆压板95、第三扭杆支架96、第三锥销97、第三后扭杆98组成;所述第三扭杆支架96的右端通过第三螺钉垫套92及第三紧固螺钉93与所述第一差动摆杆59固接,所述第三扭杆导套90装在由第三扭杆支架96与第一差动摆杆5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三后扭杆98的右端插入第三扭杆导套90内,第三后扭杆98的左端装在第三扭杆支架96的内腔中,第三后扭杆98的左端通过第三压板紧固螺钉94和第三后扭杆压板95与第三扭杆支架96固接,第三扭杆导套90两侧的第三后扭杆98上装有第三轴承91,第三扭杆导套90与所述第一后悬架杆58通过第三锥销97固接。如此设置,在崎岖的地形表面移动时,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第一前扭杆弹簧56联合作用,可使各轮都能完全着地,使各驱动轮具有较好的自适应地形变化能力和良好的越障性能。当遇到障碍时,可通过扭杆弹簧的转动,并借助差动装置40来调整重力在各轮上的分配,以提高车载机构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3、图4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后扭杆弹簧67由第四扭杆导套107、第四轴承99、第四螺钉垫套100、第四紧固螺钉101、第四压板紧固螺钉102、第四后扭杆压板103、第四扭杆支架104、第四锥销105、第四后扭杆106组成;所述第四扭杆支架104的右端通过第四螺钉垫套100及第四紧固螺钉101与所述第二差动摆杆69固接,所述第四扭杆导套107装在由第四扭杆支架104与第二差动摆杆6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四后扭杆106的右端插入第四扭杆导套107内,第四后扭杆106的左端装在第四扭杆支架104的内腔中,第四后扭杆106的左端通过第四压板紧固螺钉102和第四后扭杆压板103与第四扭杆支架104固接,第四扭杆导套107两侧的第四后扭杆106上装有第四轴承99,第四扭杆导套107与所述第二后悬架杆68通过第四锥销105固接。如此设置,在崎岖的地形表面移动时,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的第二前扭杆弹簧66联合作用,可使各轮都能完全着地,使各驱动轮具有较好的自适应地形变化能力和良好的越障性能。当遇到障碍时,可通过扭杆弹簧的转动,并借助差动装置40来调整重力在各轮上的分配,以提高车体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Claims (8)

1、一种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它由主车体(30)、四轮或六轮独立悬架机构及差动装置(40)组成;差动装置(40)设置在主车体(30)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独立悬架机构由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组成,所述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分别设置在主车体(30)的左右两侧;所述六轮独立悬架机构由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组成,所述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分别设置在主车体(30)的左右两侧,差动装置(40)分别与两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或两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装置(40)由第一锥齿轮(41)、第二锥齿轮(42)、第三锥齿轮(43)、第四锥齿轮(44)、壳体(45)、第一伸出轴(46)、第二伸出轴(47)、第三短轴(48)和第四短轴(49)组成;所述装在壳体(45)内并与第一伸出轴(46)里端固接的第一锥齿轮(41)分别与第三锥齿轮(43)和第四锥齿轮(44)同时啮合,第三锥齿轮(43)与第三短轴(48)的里端固接,第四锥齿轮(44)与第四短轴(49)的里端固接,第三短轴(48)的外端和第四短轴(49)的外端分别空套在壳体(45)上,装在壳体(45)内并与第二伸出轴(47)里端固接的第二锥齿轮(42)分别与第三锥齿轮(43)和第四锥齿轮(44)同时啮合,第一伸出轴(46)和第二伸出轴(47)分别空套在壳体(45)上,壳体(45)与主车体(30)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单侧两轮独立悬架机构(50)分别由第一前驱动轮(51)、第一前转向电机(52)、第一前悬架杆(55)、第一前扭杆弹簧(56)、第一差动摆杆(59)、第一后扭杆弹簧(57)、第一后悬架杆(58)、第一后转向电机(53)、第一后驱动轮(54)组成;所述第一前悬架杆(55)的前侧设有第一前转向电机(52),第一前转向电机(52)的输出端与第一前驱动轮(51)铰接,第一前悬架杆(55)的上端与第一前扭杆弹簧(56)的活动端固接,第一前扭杆弹簧(56)的同定端与第一差动摆杆(59)的前端固接,第一差动摆杆(59)的后端与第一后扭杆弹簧(57)的固定端固接,第一后扭杆弹簧(57)的活动端与第一后悬架杆(58)的上端固接,第一后悬架杆(58)的后侧设有第一后转向电机(53),第一后转向电机(53)的输出端与第一后驱动轮(54)铰接;所述第一伸出轴(46)的外端和第二伸出轴(47)的外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差动摆杆(59)的中部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单侧三轮独立悬架机构(60)分别由第二前驱动轮(61)、第二前转向电机(62)、第二前悬架杆(65)、第二前扭杆弹簧(66)、第二差动摆杆(69)、第二后扭杆弹簧(67)、第二后悬架杆(68)、第二后转向电机(63)、第二后驱动轮(64)、摇臂(70)、中间轮(71)组成;所述第二前悬架杆(65)的下端与摇臂(70)铰接,摇臂(70)的前侧设有第二前转向电机(62),第二前转向电机(62)的输出端与第二前驱动轮(61)铰接,摇臂(70)的后侧与中间轮(71)铰接,第二前悬架杆(65)的上端与第二前扭杆弹簧(66)的活动端固接,第二前扭杆弹簧(66)的固定端与第二差动摆杆(69)的前端固接,第二差动摆杆(69)的后端与第二后扭杆弹簧(67)的固定端固接,第二后扭杆弹簧(67)的活动端与第二后悬架杆(68)的上端固接,第二后悬架杆(68)的后侧设有第二后转向电机(63),第二后转向电机(63)的输出端与第二后驱动轮(64)铰接;所述第一伸出轴(46)的外端和第二伸出轴(47)的外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差动摆杆(69)的中部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扭杆弹簧(56)由第一扭杆导套(72)、第一轴承(73)、第一螺钉垫套(74)、第一紧固螺钉(75)、第一压板紧固螺钉(76)、第一前扭杆压板(77)、第一扭杆支架(78)、第一锥销(79)、第一前扭杆(80)组成;所述第一扭杆支架(78)的右端通过第一螺钉垫套(74)及第一紧固螺钉(75)与所述第一差动摆杆(59)固接,所述第一扭杆导套(72)装在由第一扭杆支架(78)与第一差动摆杆(5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前扭杆(80)的右端插入第一扭杆导套(72)内,第一前扭杆(80)的左端装在第一扭杆支架(78)的内腔中,第一前扭杆(80)的左端通过第一压板紧固螺钉(76)和第一前扭杆压板(77)与第一扭杆支架(78)固接,第一扭杆导套(72)两侧的第一前扭杆(80)上装有第一轴承(73),第一扭杆导套(72)与所述第一前悬架杆(55)通过第一锥销(79)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扭杆弹簧(66)由第二扭杆导套(81)、第二轴承(82)、第二螺钉垫套(83)、第二紧固螺钉(84)、第二压板紧固螺钉(85)、第二前扭杆压板(86)、第二扭杆支架(87)、第二锥销(88)、第二前扭杆(89)组成;所述第二扭杆支架(87)的右端通过第二螺钉垫套(83)及第二紧固螺钉(84)与所述第二差动摆杆(69)固接,所述第二扭杆导套(81)装在由第二扭杆支架(87)与第二差动摆杆(6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二前扭杆(89)的右端插入第二扭杆导套(81)内,第二前扭杆(89)的左端装在第二扭杆支架(87)的内腔中,第二前扭杆(89)的左端通过第二压板紧固螺钉(85)和第二前扭杆压板(86)与第二扭杆支架(87)固接,第二扭杆导套(81)两侧的第二前扭杆(89)上装有第二轴承(82),第二扭杆导套(81)与所述第二前悬架杆(65)通过第二锥销(88)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扭杆弹簧(57)由第三扭杆导套(90)、第三轴承(91)、第三螺钉垫套(92)、第三紧固螺钉(93)、第三压板紧固螺钉(94)、第三后扭杆压板(95)、第三扭杆支架(96)、第三锥销(97)、第三后扭杆(98)组成;所述第三扭杆支架(96)的右端通过第三螺钉垫套(92)及第三紧固螺钉(93)与所述第一差动摆杆(59)固接,所述第三扭杆导套(90)装在由第三扭杆支架(96)与第一差动摆杆(5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三后扭杆(98)的右端插入第三扭杆导套(90)内,第三后扭杆(98)的左端装在第三扫杆支架(96)的内腔中,第三后扭杆(98)的左端通过第三压板紧固螺钉(94)和第三后扭杆压板(95)与第三扭杆支架(96)固接,第三扭杆导套(90)两侧的第三后扭杆(98)上装有第三轴承(91),第三扭杆导套(90)与所述第一后悬架杆(58)通过第三锥销(97)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扭杆弹簧(67)由第四扭杆导套(107)、第四轴承(99)、第四螺钉垫套(100)、第四紧固螺钉(101)、第四压板紧固螺钉(102)、第四后扭杆压板(103)、第四扭杆支架(104)、第四锥销(105)、第四后扭杆(106)组成;所述第四扭杆支架(104)的右端通过第四螺钉垫套(100)及第四紧固螺钉(101)与所述第二差动摆杆(69)固接,所述第四扭杆导套(107)装在由第四扭杆支架(104)与第二差动摆杆(69)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第四后扭杆(106)的右端插入第四扭杆导套(107)内,第四后扭杆(106)的左端装在第四扭杆支架(104)的内腔中,第四后扭杆(106)的左端通过第四压板紧固螺钉(102)和第四后扭杆压板(103)与第四扭杆支架(104)固接,第四扭杆导套(107)两侧的第四后扭杆(106)上装有第四轴承(99),第四扭杆导套(107)与所述第二后悬架杆(68)通过第四锥销(105)固接。
CNB2007100720977A 2007-04-25 2007-04-25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Active CN10047821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720977A CN100478212C (zh) 2007-04-25 2007-04-25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720977A CN100478212C (zh) 2007-04-25 2007-04-25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3008A true CN101033008A (zh) 2007-09-12
CN100478212C CN100478212C (zh) 2009-04-15

Family

ID=38729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720977A Active CN100478212C (zh) 2007-04-25 2007-04-25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8212C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6433B (zh) * 2008-11-11 2010-10-13 吉林大学 一种适用于六轮环境探测车的四边形悬架机构
CN101229764B (zh) * 2008-02-23 2010-10-20 李志东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CN101941526A (zh) * 2010-09-08 2011-0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横向摆杆式四轮探测车
CN101544185B (zh) * 2009-05-06 2011-1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探测车用锥齿轮绳索传动的分离式差动平衡机构
CN101941366B (zh) * 2008-02-23 2012-06-13 李志东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CN101716884B (zh) * 2009-12-02 2012-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面的移动机器人
CN102649479A (zh) * 2012-03-28 2012-08-29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可主动抬压车轮的行星探测车悬架机构
CN102910298A (zh) * 2012-11-20 2013-02-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组合可折展悬架式六轮车载机构
CN102963543A (zh) * 2012-11-29 2013-03-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六轮单驱动折叠可展摇臂式车载装置
CN103561986A (zh) * 2011-03-25 2014-0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连接到车辆的拖车的系统和方法
CN105711671A (zh) * 2016-03-11 2016-06-29 江苏元中直流微电网有限公司 三轮旋转涡簧缓冲可越障通用探测小车
CN106986048A (zh) * 2017-04-19 2017-07-28 周佰利 一种具有越障功能的火星探测车
CN111605729A (zh) * 2020-06-05 2020-09-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星球探测车车轮主动跟随控制方法、系统及星球探测车
CN111717416A (zh) * 2020-07-16 2020-09-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星球探测车导向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1762339A (zh) * 2020-06-30 2020-1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星球探测车车轮在线机器学习控制方法
CN112158275A (zh) * 2020-10-13 2021-01-0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伸缩变轴距六轮移动机器人
CN112172961A (zh) * 2020-10-19 2021-01-05 宋文霞 一种无弹性元件可实现刚柔状态切换的小车
CN112298608A (zh) * 2020-11-10 2021-02-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双摆臂式菱形四轮地面移动系统
CN113022889A (zh) * 2021-04-06 2021-06-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行星巡视车及行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4187B (zh) * 2009-05-06 2012-02-0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六轮探测车移动机构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764B (zh) * 2008-02-23 2010-10-20 李志东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CN101941366B (zh) * 2008-02-23 2012-06-13 李志东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CN101456433B (zh) * 2008-11-11 2010-10-13 吉林大学 一种适用于六轮环境探测车的四边形悬架机构
CN101544185B (zh) * 2009-05-06 2011-1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探测车用锥齿轮绳索传动的分离式差动平衡机构
CN101716884B (zh) * 2009-12-02 2012-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面的移动机器人
CN101941526B (zh) * 2010-09-08 2013-03-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横向摆杆式四轮探测车
CN101941526A (zh) * 2010-09-08 2011-0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横向摆杆式四轮探测车
CN103561986A (zh) * 2011-03-25 2014-02-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连接到车辆的拖车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61986B (zh) * 2011-03-25 2015-04-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连接到车辆的拖车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49479A (zh) * 2012-03-28 2012-08-29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可主动抬压车轮的行星探测车悬架机构
CN102910298A (zh) * 2012-11-20 2013-02-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组合可折展悬架式六轮车载机构
CN102963543A (zh) * 2012-11-29 2013-03-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六轮单驱动折叠可展摇臂式车载装置
CN102963543B (zh) * 2012-11-29 2014-12-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六轮单驱动折叠可展摇臂式车载装置
CN105711671A (zh) * 2016-03-11 2016-06-29 江苏元中直流微电网有限公司 三轮旋转涡簧缓冲可越障通用探测小车
CN106986048A (zh) * 2017-04-19 2017-07-28 周佰利 一种具有越障功能的火星探测车
CN111605729A (zh) * 2020-06-05 2020-09-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星球探测车车轮主动跟随控制方法、系统及星球探测车
CN111605729B (zh) * 2020-06-05 2022-0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星球探测车车轮主动跟随控制方法、系统及星球探测车
CN111762339A (zh) * 2020-06-30 2020-1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星球探测车车轮在线机器学习控制方法
CN111762339B (zh) * 2020-06-30 2022-0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星球探测车车轮在线机器学习控制方法
CN111717416B (zh) * 2020-07-16 2022-0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星球探测车导向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1717416A (zh) * 2020-07-16 2020-09-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星球探测车导向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2158275A (zh) * 2020-10-13 2021-01-01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伸缩变轴距六轮移动机器人
CN112158275B (zh) * 2020-10-13 2021-11-0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伸缩变轴距六轮移动机器人
CN112172961A (zh) * 2020-10-19 2021-01-05 宋文霞 一种无弹性元件可实现刚柔状态切换的小车
CN112298608A (zh) * 2020-11-10 2021-02-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双摆臂式菱形四轮地面移动系统
CN112298608B (zh) * 2020-11-10 2022-06-1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双摆臂式菱形四轮地面移动系统
CN113022889A (zh) * 2021-04-06 2021-06-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行星巡视车及行走方法
CN113022889B (zh) * 2021-04-06 2022-07-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轮步复合行星巡视车及行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8212C (zh)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8212C (zh) 四轮或六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CN101486382B (zh) 可收展与主动调节平衡悬架系统
CN109353406B (zh) 车辆转向侧倾装置及侧倾控制方法
CN110936785B (zh) 车身侧倾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CN101544187B (zh) 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六轮探测车移动机构
CN205311696U (zh) 一种电动车的全转向机构
CN110294035B (zh) 车身侧倾驱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车辆
CN112172921B (zh) 车辆侧倾驱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WO2017001698A1 (de) Fahrzeug mit geneigter lenkachse
CN110936784A (zh) 车身侧倾控制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CN207607355U (zh) 轻便型全地形车
CN102143884A (zh) 具有两个相同车轮自行车的传动系统
DE102008033995A1 (de) Dreiradfahrzeug mit Neigetechnik zur Verbesserung der Kurvenstabilität bei schmaler aerodynamischer Bauart
CN1302958C (zh) 八轮对称悬架式车载机构
CN210645116U (zh) 一种玩具越野车
CN203666881U (zh) 双轮随动转向自行车
CN100344471C (zh) 八轮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GB2130495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oy vehicles
CN103538679B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脚踏车
CN1843800A (zh) 八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CN210302395U (zh) 一种四驱高速遥控车的底盘
CN206031656U (zh) 一种可折叠的前叉结构及前轮结构
CN202376756U (zh) 四驱玩具漂移车
CN101100211A (zh) 跷板驱动式滑板车
CN101301909B (zh) 类菱形城市公共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6

Address after: 150001 No. 434, postal street, Nan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afte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001 Harbin, Nangang, West District, large straight street, No. 92

Patentee befo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6

Address after: 510250 72 South Jinhui Road, Haizhuqu District Industrial Avenue,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after: Harbin robotics group (Guangzh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Klc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150001 No. 434, postal street, Nan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befo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Develop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2

Address after: 150000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ping Road District Dalian road and Xingkai road junction

Patentee after: Hagongda robot group (Harbi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250 72 South Jinhui Road, Haizhuqu District Industrial Avenue,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Harbin robotics group (Guangzh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Klc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4

Address after: 414002 room 538, Yungang Road Customs Service building, Chenglingji new port, Yueyang, Hunan

Patentee after: Hakda robotics group Yueya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000 Dalian Road North and Xingkai Road,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gongda robot group (Harbi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7

Address after: 414002 Fourth Floor, Building 2, Xindeng Incubation Building, Yungang Road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Industrial Park, Chenglingji New Port District,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obot (Yueya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4002 room 538, Yungang Road Customs Service building, Chenglingji new port, Yueyang, Hunan

Patentee before: Hakda robotics group Yueya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