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6341A -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6341A
CN101026341A CN 200610008359 CN200610008359A CN101026341A CN 101026341 A CN101026341 A CN 101026341A CN 200610008359 CN200610008359 CN 200610008359 CN 200610008359 A CN200610008359 A CN 200610008359A CN 101026341 A CN101026341 A CN 101026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urrent
circuit
switch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83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9690C (zh
Inventor
杨大勇
李俊庆
曹峰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irchild Taiwan Corp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System General Corp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74434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2634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tem General Corp Taiwan filed Critical System General Corp Taiwan
Priority to CNB2006100083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969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6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6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6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69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切换调节器包括切换元件与控制电路,切换元件用于切换从一次侧转换到二次侧的变压器。控制电路产生用于调节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的切换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一反馈电路、第二反馈电路和切换控制电路。第一电路通过测量变压器的反射信号来产生第一信号和时序信号,而第二电路通过积分电流信号与时序信号来产生第二信号,其中电流信号表示变压器的一次侧切换电流。第一反馈电路根据第一信号和参考信号而产生第一反馈信号,其中参考信号根据第二信号的变化而改变。第二反馈电路根据第二信号而产生第二反馈信号。切换控制电路根据反馈信号而产生切换信号。

Description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换调节器,且更确切地说其涉及一种隔离式切换调节器。
背景技术
各种切换调节器已被广泛用于提供调节电压和电流。为了安全起见,离线式(off-line)切换调节器必须提供其一次侧(primary side)和二次侧(secondary side)之间的隔离。因此,在切换调节器的一次侧装备一控制电路,需要一光学耦合器(optical-coupler)和二次侧电路以调节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为减小切换调节器的尺寸和成本,除去光学耦合器和二次侧电路的需要是当前趋势。
在进来的发展中,已揭示许多一次侧控制方案,诸如杨大勇(Ta-yungYang)等人的题为“调节一次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脉宽调制(PWM)控制器”的美国专利第6,721,192号、杨大勇等人的题为“具改进负载调节的一次侧调节的PWM控制器”的美国专利第6,836,415号、和杨大勇等人的题为“在一次侧PWM控制下具有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输出的反驰式(flyback)功率转换器”的美国专利第6,862,194号。然而,前述现有习知的一次侧控制方案的缺点是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不精确控制。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能精确控制切换调节器的一次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切换调节器。因此,减小所述切换调节器的尺寸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一种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切换调节器)包括一切换元件,以切换变压器来将能量从所述切换调节器的一次侧传递到二次侧。一控制电路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于产生切换信号,以进行切换所述切换元件并调节切换调节器的输出。所述控制电路中包括耦合到变压器的第一电路,用于通过测量变压器的反射信号来产生第一信号和时序信号。时序信号表示变压器的放电时间。第二电路与第三电路通过积分电流信号和所述时序信号来产生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电流信号表示变压器的一次侧切换电流。此外,第三电路的时间常数与切换信号的切换周期相关联。具有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误差放大器用于根据第一信号而产生第一反馈信号。为改进负载调节,根据第二信号的增加而增加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反馈信号是由一具有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误差放大器根据第二信号而产生。因此,切换信号是由切换控制电路根据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而产生。当启用切换信号时,切换信号具有最小导通时间(on-time),进而确保了放电时间的最小值,用于对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
应了解,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下列详细描述均为示范性的,且希望如所主张的为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解释。从随后描述和附图的考虑,将明了更进一步目标和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一现有习知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的电路图。
图2是绘示一现有习知切换调节器的关键波形。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路。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振荡器。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路。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三电路。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PWM电路。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法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编程参考信号的调整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说明一现有习知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所述切换调节器包括变压器10,其具有辅助绕组NA、一次绕组NP、和二次绕组NS。为调节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电压VO和输出电流IO,控制电路70产生切换信号VPWM到晶体管20,用于切换变压器10。
请参阅图2所示,说明图1中说明的现有习知切换调节器的信号波形。由于切换信号VPWM为高电位(logic-high),可相应产生一次侧切换电流IP。一次侧切换电流IP的峰值IPI由以下公式给出:
I P 1 = V IN L P × T 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其中,VIN是施加到变压器10的输入电压,LP是变压器10的一次绕组NP的电感值,且TON是切换信号VPWM的导通时间。
一旦切换信号VPWM降到低电位(logic-low),存储在变压器10中的能量将传送到变压器10的二次侧,且经由整流器40到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端。相应地产生二次侧切换电流IS。二次侧切换电流IS的峰值IS1由以下公式表达:
I S 1 = ( V O + V F ) L S × T D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其中,VO是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电压,VF是整流器40的正向压降,且LS是变压器10的二次绕组NS的电感值,且TDS是二次侧切换电流Is的放电时间。
同时,变压器10的辅助绕组NA处产生反射信号VAUX。所述反射信号VAUX由以下公式给出:
V AUX = T NA T NS × ( V O + V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其中,TNA和TNS分别是变压器10的辅助绕组NA和二次绕组NS的绕组匝数。
当二次侧切换电流IS降为零时,反射信号VAUX开始降低。这也显示出变压器10的能量此刻完全释放。因此,如图2所示,从切换信号VPWM的下降边缘到反射信号VAUX开始下降的点测量等式(2)中的放电时间TDS。二次侧切换电流IS由一次侧切换电流IP和变压器10的绕组匝数所决定。二次侧切换电流IS由以下公式表达:
I S = T NP T NS × I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其中,TNP是变压器10的一次绕组NP的绕组匝数。
请再参阅图1所示,控制电路70包括用于接收电力的电源端VCC和接地端GND。一分压器连接在变压器10的辅助绕组NA与接地参考电位之间,且分压器是由电阻器50和电阻器51所形成。控制电路70的一检测端DET连接到电阻器50和电阻器51的接合点。检测端DET处产生的电压VDET由以下公式给出:
V DET = R 51 R 50 + R 51 × V AU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其中,R50和R51是电阻器50和51的电阻值。
通过整流器60,电容器65进一步被反射信号VAUX充电,以为控制电路70提供电力。电流感应电阻器30为电流感应元件。电流感应电阻器30从晶体管20的源极连接到接地参考电位,以将一次侧切换电流IP转换成电流感应信号VCS。控制电路70的感应端CS连接到电流感应电阻器30,以检测电流感应信号VCS
控制电路70的输出端OUT产生切换信号VPWM来切换变压器10。电压补偿端COMV连接到第一补偿网络,用于第一误差放大器的频率补偿。第一补偿网络可以是一连接到接地参考电位的电容器,诸如电容器31。电流补偿端COMI具有第二补偿网络,用于对第二误差放大器的频率补偿。第二补偿网络也可以是一连接到接地参考电位的电容器,诸如电容器32。可编程端COMR具有连接到地的电阻器33,以根据输出电流IO为控制电路70的电压反馈回路调整参考信号VREF参考信号VREF的调整在于补偿输出电缆46的压降,从而实现较好的负载调节。
请参阅图3所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70。第一电路(V-LOOP)100通过对电压VDET进行多重取样来产生第一信号VV和时序信号SDS时序信号SDS表示二次侧切换电流IS的放电时间TDS。第二电路(I-LOOP)300通过测量电流感应信号VCS来产生电流波形信号VW。振荡器(OSC)200产生振荡信号PLS以用于决定切换信号VPWN的切换频率。第三电路(π)400通过积分电流波形信号VW与时序信号SDS来产生第二信号VI。运算放大器71和参考信号VREF形成第一误差放大器,以用于放大第一信号VV并为输出电压控制提供第一反馈回路电路。运算放大器72和参考信号VREF2形成第二误差放大器,以用于放大第二信号VI并为输出电流控制提供第二反馈回路电路。调整电路(ADJ)700耦合到可编程端COMR,以根据第一参考信号VREF1和第二信号VI调整参考信号VREF。脉宽调制(PWM)电路500和比较器73、75形成切换控制电路,以产生切换信号VPWM,且根据第一误差放大器和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来控制切换信号VPWM的脉宽。运算放大器71和72均具有跨导(trans-conductance)输出。运算放大器71的输出端连接到电压补偿端COMV和比较器73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72的输出端连接到电流补偿端COMI和比较器75的正输入端。比较器73的负输入端连接到加法器600的输出端。比较器75的负输入端供应有从振荡器200产生的斜坡信号(ramp signal)RMP。
加法器600通过使电流感应信号VCS与斜坡信号RMP相加来产生斜率信号(slope signal)VSLP。比较器74的正输入端供应有参考信号VREF3。比较器74的负输入端连接到感应端CS,从而实现周期性的(cycle-by-cycle)电流限制。NAND门79的三个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比较器73、74和75的输出端。复位信号(reset signal)RST由NAND门79的输出端产生。复位信号RST供应到PWM电路500,以用于控制切换信号VPWM的占空周期(duty cycle)。
对一次侧切换电流IP进行检测到对切换信号VPWM进行脉宽调制形成电流控制回路,其根据参考信号VREF2而控制一次侧切换电流IP的振幅值(magnitude)。如等式(4)所示,二次侧切换电流IS与一次侧切换电流IP成比例。根据图2的信号波形,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电流IO为二次侧切换电流IS的平均值。其由以下公式表达:
I O = I S × T DS 2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由此,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电流IO得以调节。
第二电路300检测电流感应信号VCS,且产生电流波形信号VW。第三电路400通过积分电流波形信号VW与放电时间TDS进而产生第二信号VI。因此第二信号VI表示为以下公式:
V I = V W 2 × T DS T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其中,电流波形信号VW由以下公式表达:
V W = T NS T NP × R S × I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其中TI是第三电路400的时间常数。
从等式(6)-(8)可见,第二信号被重新表达如下:
V I = T T I × T NS T NP × R S × I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可见第二信号VI与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电流IO成比例。第二信号VI随输出电流IO增大而增大。然而,第二信号VI的最大值通过电流控制回路的调节而被限制到参考信号VREF2的值。在电流控制回路的反馈控制下,最大输出电流IO(max)由以下公式给出:
I O ( max ) = T NP T NS × G A × G SW × V REF 2 1 + ( G A × G SW × R S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其中K是等于TI/T的常数,GA是第二误差放大器的增益,且GSW是切换电路的增益。
当电流控制回路的回路增益(loop gain)很高(GA×GSW>>1),最大输出电流IO(max)可简要定义为以下公式:
I O ( max ) = K × T NP T NS × V REF 2 R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由此,根据参考信号VREF2而将切换调节器的最大输出电流IO(max)调节为恒定电流。
此外,对反射信号VAUX进行取样到对切换信号VPWM进行脉宽调制而形成电压控制回路,其根据参考信号VREF而控制反射信号VAUX的振幅值。如等式(3)所示,反射信号VAUX与输出电压VO成比例。反射信号VAUX进而被衰减到如等式(5)所示的电压VDET。第一电路100通过对电压VDET进行多重取样产生第一信号VV。根据参考信号VREF的值,通过电压控制回路的调节而控制第一信号VV的值。第一误差放大器和切换电路提供电压控制回路的回路增益。因此,输出电压VO简要定义为以下公式:
V O = ( R 50 + R 51 R 50 × T NS T NA × V REF ) - V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第一电路100对反射信号VAUX进行多重取样。在二次侧切换电流IS降为零之前,立即对电压进行取样和测量。因此,二次侧切换电流IS的变化不影响整流器40的正向压降VF的值。然而,当输出电流IO变化时,输出电缆46的压降随之改变。调整电路700的形成是用以补偿输出电缆46的压降。电阻器33用来编程斜率,以根据第二信号VI的变化而决定参考信号VREF的变化。因此,压降得以与输出电流IO成比例地补偿。使用不同值的电阻器33,补偿作用可为多种输出电缆46作编程。
请参阅图4所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路100。取样脉冲产生器190产生取样脉冲信号以进行多重取样。临界电压156与反射信号VAUX相加以产生电位平移反射信号(level-shift reflected signal)。第一信号产生器包括计数器171和AND门165··166,用于产生取样信号VSP1··VSPN。第二信号产生器包括D触发器(flip-flop)170、NAND门163、AND门164和比较器155,用于产生时序信号SDS时间延迟电路包括反相器162、电流源180、晶体管181和电容器182,用于当切换信号被禁用时产生一延迟时间Td。反相器161的输入端供应有切换信号VPWM。反相器161的输出端连接到反相器162的输入端、AND门164的第一输入端和D触发器170的时钟输入端(clock-input)。反相器162的输出端的信号打开/关闭(on/off)晶体管181。电容器182与晶体管181并联连接。施加电流源180来给电容器182充电。因此,电流源180的电流和电容器182的电容值决定时间延迟电路的延迟时间Td。在电容器182上获得时间延迟电路的输出。D触发器170的D输入端被电源电压VCC拉到高电位。D触发器170的输出端连接到AND门164的第二输入端。AND门164输出时序信号SDS。因此当切换信号VPWM被禁用时,时序信号SDS启用。NAND门163的输出端连接到D触发器170的复位输入端。NAND门163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时间延迟电路的输出端和比较器155的输出端。比较器155的负输入端供应有电位平移反射信号。比较器155的正输入端供应有保持电压VHD。因此,在延迟时间Td后,一旦电位平移反射信号低于保持电压VHD,时序信号SDS就被禁用。此外,只要切换信号VPWM被启用,时序信号SDS也被禁用。
计数器171和AND门165··166的第三输入端供应取样脉冲信号。计数器17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AND门165··166的第二输入端。AND门165··166的第一输入端供应有时序信号SDS。AND门165··166的第四输入端连接到时间延迟电路的输出端。因此,根据取样脉冲信号而产生取样信号VSP1··VSPN。此外,在时序信号SDS的启用周期这段期间交替产生取样信号VSP1··VSPN。然而,延迟时间Td是在时序信号SDS的开始时引入的,以抑制取样信号VSP1··VSPN。因此取样信号VSP1··VSPN在延迟时间Td的周期这段期间被禁用。
经由检测端DET和分压器,取样信号VSP1··VSPN用于依序对反射信号VAUX进行取样。取样信号VSP1·VSPN控制开关121··122,以分别获得电容器110··111上的保持电压。开关123··124与电容器110··111并联连接,以用于对电容器110··111放电。缓冲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150··151、二极管130··131和电流源135,用于产生保持电压VHD。运算放大器150··151的正输入端分别连接到电容器110··111。运算放大器150··151的负输入端连接到缓冲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130··131从运算放大器150··151的输出端连接到缓冲电路的输出端。因此保持电压VHD从保持电压的较高电压获得。电流源135用于终止。开关125周期性地将保持电压VHD传导到电容器115,以产生第一信号VV。经由振荡信号PLS打开/关闭开关125。在延迟时间Td后,取样信号VSP1··VSPN开始产生保持电压。反射信号VAUX的突波干扰(spikeinterference)被消除。当切换信号VPWM被禁用且晶体管20关闭时,反射信号VAUX的突波干扰可能出现。
当二次侧切换电流IS降为零时,反射信号VAUX开始降低。比较器155将检测前述的反射信号VAUX以禁用时序信号SDS。因此,时序信号SDS的脉宽与二次侧切换电流IS的放电时间TDS相关联。同时,取样信号VSP1··VSPN被禁用,且当时序信号SDS被禁用时停止多重取样。此时,缓冲电路的输出端处产生的保持电压VHD因此与反射信号VAUX相关联,其中一旦二次侧切换电流IS降为零就对反射信号VAUX进行取样。保持电压VHD从保持电压的较高电压获得,当反射信号VAUX已开始降低时,其将忽略所取样的电压。
请参阅图5所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振荡器200。第一电压到电流转换器(first V-to-I converter)由运算放大器201、电阻器210、晶体管250形成。第一电压到电流转换器根据参考信号VR而产生参考电流I250。电流镜由数个晶体管形成,例如晶体管251、252、253、254和255,用于根据参考电流I250产生振荡器充电电流I253和振荡器放电电流I255。晶体管253的漏极(drain)产生振荡器充电电流I253。晶体管255的漏极产生振荡器放电电流I255。开关230连接在晶体管253的漏极与电容器215之间。斜坡信号RMP在电容器215上获得。比较器205的正输入端连接到电容器215。比较器205输出振荡信号PLS。切换信号VPWM的切换频率由振荡信号PLS决定。开关232的第一端供应有高临界电压VH。开关233的第一端供应有低临界电压VL。开关232的第二端和开关233的第二端均连接到比较器205的负输入端。反相器260的输入端连接到比较器205的输出端,以产生反转振荡信号/PLS。开关231和开关233由振荡信号PLS打开/关闭。开关230和开关232由反转振荡信号/PLS打开/关闭。电阻器210的电阻值R210和电容器215的电容值C215将决定切换频率的切换周期T:
T = C 215 × V OSC V R / R 210 = R 210 × C 215 × V OSC V R - - - - - - - - - - - - - - ( 13 )
其中VOSC=VH-VL。
请参阅图6所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电路300。第四电路包括比较器310、电流源320、开关330、340,和电容器361。对电流感应信号VCS的峰值进行取样,以产生第四信号。比较器310的正输入端供应有电流感应信号VCS。比较器310的负输入端连接到电容器361。开关330连接在电流源320与电容器361之间。开关330由比较器310的输出端的信号打开/关闭。开关340与电容器361并联连接,以对电容器361放电。开关350周期性地将第四信号传导到电容器362,以产生电流波形信号VW。开关350由振荡信号PLS打开/关闭。
请参阅图7所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三电路400。第二电压到电流转换器(second V-to-I converter)包括运算放大器410、电阻器450,和晶体管420、421、422。运算放大器410的正输入端供应有电流波形信号VW。运算放大器410的负输入端连接到电阻器450。运算放大器410的输出端的信号驱动晶体管420的门极。晶体管420的源极耦合到电阻器450。经由晶体管420的漏极,电流I420由第二电压到电流转换器根据电流波形信号VW而产生。晶体管421和422形成比率为2∶1的电流镜。经由晶体管422的漏极,电流I420驱动电流镜以产生可编程充电电流IPRG。可编程充电电流IPRG由以下公式表达:
I PRG = 1 R 450 × V W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其中R450是电阻器450的电阻值。
电容器471用来产生积分信号。开关460连接在晶体管422的漏极与电容器471之间。开关460由时序信号SDS打开/关闭。开关462与电容器471并联连接,以对电容器471放电。开关461周期性地将积分信号传导到电容器472,以产生第二信号VI。开关461由振荡信号PLS打开/关闭。因此第二信号VI是在电容器472上获得的,如下所示:
V I = 1 R 450 × C 471 × V W 2 × T D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根据图4~7所说明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信号VI与切换调节器的二次侧切换电流IS、输出电流IO相关联。因此,等式(9)被重新表达如下:
V I = m × T NS T NP × R S × I 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其中m是常数,其由以下公式决定:
m = R 210 × C 215 R 450 × C 471 × V OSC V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电阻器450的电阻值R450与电阻器210的电阻值R210相关联。电容器471的电容值C471与电容器215的电容值C215相关联。因此,第二信号VI与切换调节器的输出电流IO成比例。
请参阅图8所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PWM电路500的电路示意图。PWM电路500包括NAND门511、D触发器515、AND门519、消隐电路(blanking circuit)520,和反相器512、518。D触发器515的D输入端被电源电压VCC拉到高电位。反相器512的输入端由振荡信号PLS所驱动。反相器512的输出端连接到D触发器515的时钟输入端,以启用切换信号VPWM。D触发器515的输出端连接到AND门519的第一输入端。AND门519的第二输入端耦合到反相器512的输出端。AND门519输出切换信号VPWM,以切换变压器10。D触发器515的复位输入端连接到NAND门511的输出端。NAND门511的第一输入端供应有复位信号RST,以用于周期性地禁用切换信号VPWM。NAND门5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到消隐电路520的输出端,以确保当切换信号VPWM被启用时切换信号VPWM的最小导通时间(minimum on-time)。切换信号VPWM的最小导通时间确保放电时间TDS的最小值,其确保对第一电路100中的反射信号VAUX进行适当的多重取样。放电时间TDS与切换信号VPWM的导通时间相关联。参考等式(1)、(2)和(4),和等式(18)所示的二次侧电感值LS,放电时间TDS由以下等式(19)表达:
LS=TNS/TNP)2×LP--------------------------------(18)
T DS = ( V IN V O + V F ) × T NS T NP × T 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其中TON是切换信号VPWM的导通时间。
消隐电路520的输入端供应有切换信号VPWM。当切换信号VPWM被启用时,消隐电路520将产生消隐信号VBLK来抑制D触发器515的复位。消隐电路520更包括NAND门523、电流源525、电容器527、晶体管526,和反相器521、522。反相器521的输入端和NAND门523的第一输入端供应切换信号VPWM。施加电流源525以对电容器527进行充电。电容器527与晶体管526并联连接。晶体管526由反相器521的输出端的信号打开/关闭。反相器522的输入端耦合到电容器527。反相器522的输出端连接到NAND门523的第二输入端。NAND门523的输出端输出消隐信号VBLK。消隐信号VBLK的脉宽由电流源525的电流值和电容器527的电容值决定。反相器518的输入端连接到NAND门523的输出端。反相器518的输出端产生清除信号CLR以打开/关闭开关123、124、340和462。
请参阅图9所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法器600的电路示意图。第三电压到电流转换器(third V-to-I converter)由运算放大器610、晶体管620、621、622,和电阻器650形成,用于根据斜坡信号RMP而产生电流I622。运算放大器611的正输入端供应有电流感应信号VCS。运算放大器611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以使运算放大器611作为缓冲器。晶体管622的漏极经由电阻器651连接到运算放大器611的输出端。斜率信号VSLP产生于晶体管622的漏极处。因此斜率信号VSLP与斜坡信号RMP、电流感应信号VCS相关联。
请参阅图10所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整电路700的电路示意图。电压到电流转换器由运算放大器710、晶体管711、714、715,和电阻器712形成,用于根据第二信号VI而产生电流I715。运算放大器710的正输入端供应有第二信号VI。电流I715被输出到可编程端COMR。电流I715结合电阻器33产生电压VCOMR而连接到运算放大器720。另一电压到电流转换器由运算放大器720、晶体管721、724、725,和电阻器722形成,用于根据电压VCOMR而在晶体管725的漏极处产生电流I225。运算放大器750的负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以使运算放大器750作为缓冲器。运算放大器750的正输入端连接到参考信号VREF1。晶体管725的漏极经由电阻器760连接到运算放大器750的输出端。参考信号VREF产生于晶体管725的漏极处。基于参考信号VREF1,参考信号VREF由第二信号VI调整并由电阻器33编程。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易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其结构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鉴于上文所述,希望本发明涵盖在上述权利要求书和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27)

1.一种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变压器,用于将能量从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传递到一二次侧;
一切换元件,用于切换所述变压器;和
一控制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来产生一切换信号,用以切换所述切换元件,且调节所述切换调节器的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一第一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通过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一反射信号以产生一第一信号和一时序信号,且其中所述时序信号表示所述变压器的一放电时间;
一第二电路和一第三电路,其通过积分一电流信号与所述时序信号,用来产生一第二信号,且其中所述电流信号表示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切换电流;
一第一误差放大器,其具有一第一参考信号,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而产生一第一反馈信号,且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增加而增加;
一第二误差放大器,其具有一第二参考信号,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而产生一第二反馈信号;和
一切换控制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二反馈信号而产生所述切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
一电源端和一接地端,用于接收电力;
一检测端,用于通过一分压器的一电阻器将所述第一电路连接到所述变压器;
一感应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路连接到一电流感应元件,以接收所述电流信号,且所述电流感应元件用于将所述一次侧切换电流转换为所述电流信号;
一输出端,通过所述切换元件,用于产生所述切换信号来切换所述变压器;
一电压补偿端,其连接到一第一补偿网络,用于对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进行频率补偿;
一电流补偿端,其连接到一第二补偿网络,用于对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进行频率补偿;和
一可编程端,其连接一电阻器到一接地,用以决定一斜率,其中所述斜率表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变化对比所述第二信号的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电路的一时间常数与所述切换信号的一切换周期相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包括:
一临界电压,其中所述临界电压添加到所述反射信号以产生一电位平移反射信号;
复数个电容器;
一信号产生器,其用于产生取样信号,其中所述取样信号用于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取样,且分别在所述电容器上产生保持电压,且在所述时序信号的一启用周期这段期间依序产生所述取样信号;
一缓冲电路,其从所述电容器上的保持电压的较高电压产生一保持信号;
一第一输出电容器,用于根据所述保持信号而产生所述第一信号;和
一第二信号产生器,其用于产生所述时序信号,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禁用时,启用所述时序信号,且当所述电位平移反射信号低于所述保持信号时,禁用所述时序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以产生所述第一信号,且一旦所述变压器的所述放电电流降到零就立即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电路包括:
一第四电路,其通过对所述电流信号进行取样产生一第四信号;
一第三电容器,其保持所述第四信号;
一第二输出电容器,其产生一电流波形信号;和
一开关,其将所述第四信号传导到所述第二输出电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三电路包括:
一电压到电流转换器,其根据所述电流波形信号而产生一充电电流;
一时序电容器,其经由一第一开关耦合到所述充电电流,以根据所述时序信号而产生一积分信号;
一第二开关,其与所述时序电容器并联连接,以对所述时序电容器进行放电;
一第三输出电容器,其产生所述第二信号;和
一第三开关,其将所述积分信号传导到所述第三输出电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启用时,所述切换信号具有一最小导通时间,其进一步确保了所述放电时间的一最小值,用于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
9.一种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变压器,用于将能量从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传递到一二次侧;
一切换元件,用于切换所述变压器;和
一控制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来产生一切换信号,用以切换所述切换元件,并调节所述切换调节器的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一第一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通过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一反射信号来产生一第一信号和一时序信号,且所述时序信号表示所述变压器的一放电时间;
一第二电路,其通过积分一电流信号与所述时序信号来产生一第二信号,且所述电流信号表示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切换电流;
一第一反馈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而产生一第一反馈信号;
一第二反馈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而产生一第二反馈信号;和
一切换控制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二反馈信号而产生所述切换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反馈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参考信号,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而产生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且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变化而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
一电源端和一接地端,用于接收电力;
一检测端,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路耦合到所述变压器;
一感应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路耦合到一电流感应元件,以接收所述电流信号,其中所述电流感应元件用于将所述一次侧切换电流转换为所述电流信号;
一输出端,通过所述切换元件,用于产生所述切换信号以切换所述变压器;
一电压补偿端,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频率补偿;和
一电流补偿端,用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频率补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包括:
一临界电压,其中所述临界电压添加所述反射信号以产生一电位平移反射信号;
复数个电容器;
一信号产生器,其产生取样信号以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取样并保持所述反射信号于所述电容器,其中分别在所述电容器上产生保持电压,且根据所述时序信号的启用而产生取样信号;
一缓冲电路,其根据所述保持电压产生所述第一信号;
一第二信号产生器,其根据保持电压和所述电位平移反射信号而产生所述时序信号,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禁用时,启用所述时序信号,且当所述电位平移反射信号低于所述保持电压时,禁用所述时序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以产生所述第一信号,且在所述变压器的所述放电电流降到零后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电路包括:
一电流产生器,其通过对所述电流信号进行取样而产生一充电电流;和
一电容器,其耦合到所述充电电流,用于根据所述时序信号而产生所述第二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启用时,所述切换信号具有一最小导通时间,其进一步确保了所述放电时间的一最小值,用于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
16.一种切换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变压器,用于将所述能量从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传递到一二次侧;
一切换元件,用于切换所述变压器;和
一控制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于产生一切换信号,以切换所述切换元件,并调节所述切换调节器的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一第一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于通过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一反射信号来产生一第一信号;
一第二电路,其根据一电流信号而产生一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电流信号表示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切换电流;
一第一反馈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而产生一第一反馈信号;
一第二反馈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而产生一第二反馈信号;和
一切换控制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二反馈信号而产生所述切换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反馈电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参考信号,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而产生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且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变化而改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
一电源端和一接地端,用于接收电力;
一检测端,用于通过一分压器的一电阻器将所述第一电路连接到所述变压器;
一感应端,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路连接到一电流感应元件,以接收所述电流信号,其中所述电流感应元件用于将所述一次侧切换电流转换为所述电流信号;
一输出端,通过所述切换元件,用于产生所述切换信号以切换所述变压器;
一第一补偿端,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的频率补偿;和
一第二补偿端,用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的频率补偿。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包括:
复数个电容器;
一信号产生器,其产生取样信号以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取样并保持所述反射信号于所述电容器,其中分别在所述电容器上产生保持电压,且根据一时序信号的启用而产生取样信号;
一缓冲电路,其根据所述保持电压产生所述第一信号;和
一第二信号产生器,其根据保持电压而产生所述时序信号,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禁用时,启用所述时序信号,且当所述反射信号显著低于所述保持信号时,禁用所述时序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以产生所述第一信号,且一旦所述变压器的所述放电电流降到零就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启用时,所述切换信号具有一最小导通时间,其进一步确保了所述放电时间的一最小值,用于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
22.一种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变压器,用于将能量从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传递到一二次侧;
一切换元件,用于切换所述变压器;和
一控制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于产生一切换信号以切换所述切换元件并调节所述切换调节器的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一第一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以通过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一反射信号来产生一第一信号;
一第二电路,其通过测量一电流信号来产生一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电流信号与所述切换调节器的所述输出电流相关联;
一反馈电路,其包括一参考信号,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参考信号而产生一反馈信号,且所述参考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而改变;和
一切换控制电路,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而产生所述切换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包括:
复数个电容器;
一信号产生器,其产生取样信号,用以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取样并保持所述反射信号于所述电容器,其中分别在所述电容器上产生保持电压,且根据一时序信号的启用而产生取样信号;
一缓冲电路,其根据所述保持电压而产生所述第一信号;和
一第二信号产生器,其根据保持电压而产生所述时序信号,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禁用时,启用所述时序信号;当所述反射信号显著低于所述保持信号时,禁用所述时序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以产生所述第一信号,且一旦所述变压器的所述放电电流降到零就获得所述第一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电路包括:
一电流产生器,其根据所述电流信号而产生一充电电流;和
一电容器,其耦合到所述充电电流,用于根据所述时序信号而产生所述第二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切换信号启用时,所述切换信号具有一最小导通时间,其进一步确保了所述放电时间的一最小值,用于对所述反射信号进行多重取样。
27.一种切换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变压器,用于将能量从所述变压器的一一次侧传递到一二次侧;
一切换元件,用于切换所述变压器;和
一控制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于产生一切换信号来切换所述切换元件,且调节所述切换调节器的输出,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一第一电路,其耦合到所述变压器,用于通过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一反射信号来产生一第一信号;
一第二电路,其通过测量一电流信号来产生一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电流信号与所述切换调节器的所述输出电流相关联;
一反馈电路,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而产生一反馈信号,且所述第一信号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而改变;和
一切换控制电路,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而产生所述切换信号。
CNB2006100083599A 2006-02-21 2006-02-21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69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83599A CN100559690C (zh) 2006-02-21 2006-02-21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083599A CN100559690C (zh) 2006-02-21 2006-02-21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6341A true CN101026341A (zh) 2007-08-29
CN100559690C CN100559690C (zh) 2009-11-11

Family

ID=3874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835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690C (zh) 2006-02-21 2006-02-21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9690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073A (zh) * 2008-08-05 2010-08-04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控制反激式转换器输出电流的方法及其相关电源转换器
CN101882875A (zh) * 2010-04-13 2010-11-10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切换频率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3176494A (zh) * 2011-12-23 2013-06-26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压控零点补偿电路
CN103607120A (zh) * 2012-12-21 2014-02-26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编程电源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052270A (zh) * 2013-03-15 2014-09-17 凌力尔特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5991035A (zh) * 2014-12-24 2016-10-05 力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反驰式架构为基础的电源转换装置
CN108574406A (zh) * 2017-03-09 2018-09-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5073A (zh) * 2008-08-05 2010-08-04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控制反激式转换器输出电流的方法及其相关电源转换器
CN101795073B (zh) * 2008-08-05 2014-08-27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控制反激式转换器输出电流的方法及其相关电源转换器
CN101882875A (zh) * 2010-04-13 2010-11-10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切换频率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1882875B (zh) * 2010-04-13 2013-02-27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切换频率的电源供应装置
CN103176494A (zh) * 2011-12-23 2013-06-26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压控零点补偿电路
CN103607120A (zh) * 2012-12-21 2014-02-26 崇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可编程电源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052270A (zh) * 2013-03-15 2014-09-17 凌力尔特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52270B (zh) * 2013-03-15 2018-02-16 凌力尔特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5991035A (zh) * 2014-12-24 2016-10-05 力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反驰式架构为基础的电源转换装置
US9906138B2 (en) 2014-12-24 2018-02-27 Power Forest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lyback-base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5991035B (zh) * 2014-12-24 2018-11-30 力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反驰式架构为基础的电源转换装置
CN108574406A (zh) * 2017-03-09 2018-09-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9690C (zh)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2595B2 (en) Primary-side controlled switching regulator
CN100525045C (zh) 初级端控制返驰电源转换器
US7426120B2 (en) Switching control circuit having a valley voltage detector to achieve soft switching for a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
US9490706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with input voltage compensation for efficiency and maximum power output
US7054170B2 (en) Power-mode controlled power converter
US7778051B2 (en) Output current control circuit for power converter with a changeable switching frequency
US9077258B2 (en) Regulation circuit associated with synchronous rectifier providing cable compensation for the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0559690C (zh)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TWI404308B (zh) 用於一次側調節電源轉換器之控制裝置及方法
CN101243602B (zh) 用于初级侧控制功率转换器的闭合回路脉宽调制控制器
US84981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a diode conduction duty cycle
US20070109816A1 (en) Controller having ouput current control for a power converter
US201000073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a biased current limit for limiting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power converters
US7466569B2 (en) Power converter having phase lock circuit for quasi-resonant soft switching
CN103532370B (zh) 功率转换器的具有输出缆线补偿的调整电路
KR102143254B1 (ko) 플라이백 컨버터의 pwm 제어장치
US75649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eflected voltage of transformer
JP5102318B2 (ja) 一次側制御の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TWI496406B (zh) 電能轉換器以及用於控制電能轉換器的方法
CN2912100Y (zh) 一次侧控制的切换调节器
US20130083579A1 (en) Pre-biased sampling filter
US9735687B2 (en) Regulating power converter by sensing transformer discharge timing
CN100442645C (zh) 测量变压器的反射电压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4W102790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The claim of patent No. 200610008359.9 for invention 9, 11-16 and 18-21 shall be invalid and shall continue to be valid on the basis of claim 1-8, 10, 17 and 22-27.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41009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408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Primary side controlled switching regula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Patentee: SYSTEM-GENERAL CORP.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th Floor-1, Park Street, Nangang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FAIRCHILD (TAIWAN) Corp.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SYSTEM-GENERAL CORP.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6

Address after: Arizona, USA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Address before: 6th Floor-1, Park Street, Nangang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FAIRCHILD (TAIWA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