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3603B -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3603B
CN101023603B CN2005800314949A CN200580031494A CN101023603B CN 101023603 B CN101023603 B CN 101023603B CN 2005800314949 A CN2005800314949 A CN 2005800314949A CN 200580031494 A CN200580031494 A CN 200580031494A CN 101023603 B CN101023603 B CN 101023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pich
mobile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14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3603A (zh
Inventor
石井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23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3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36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当基站(2)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递交针对用作相位参考的S-CPICH的请求时,根据来自基站(2)的请求,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中设置S-CPICH,并将所设置的S-CPICH报告给基站(2)和移动站(3)。在基站(2)中,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所报告的S-CPICH的天线波束用于发送并接收数据,并且在移动站(3)中,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所报告的S-CPICH用作相位参考,以解调从基站(2)发送来的数据。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CDMA(码分多址)蜂窝模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的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中,移动站需要所谓“相位参考”的物理信道来解调从基站发送的数据。在移动站中,这些物理信道用作参考相位信息,以估计校正通信路径中的波动(衰落)所需的校正量。
例如,在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中,作为公共物理信道的P-CPICH(主要公共导频信道)主要用作相位参考。可选地,S-CPICH(次要公共导频信道)或专用物理信道(专用导频)的导频符号也可用作相位参考。然而,仅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允许S-CPICH用作相位参考的情况下S-CPICH才可用作相位参考。专用导频总是可用作相位参考。例如,在3GPP(第三代伙伴计划)技术规范TS 25.331 v5.1.0(2002-06)中公开了使用相位参考的该方法。
然而,在基站(BS)使用自适应天线来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从移动站接收数据的“波束形成”中,可通过上行线路上的数据接收的天线波束来消除或抑制来自其它移动站的信号,以便能够改善接收质量。此外,通过使用天线波束来限制数据传输区域,能够减少在下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中来自相邻小区的其它移动站的小区间干扰和来自相同小区内的其它移动站的多径干扰,结果,预期可以改善移动站处的接收质量。在使用上述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参见JP-A-1999-266228)中也采用自适应天线。在Adaptive arrays andmobile communication‘I’”in the Journal of the IEICE(Institute ofElectronic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s),Vol.81,No.12,pp.1254-1260(December 1998)中公开了自适应天线的工作原理。
当应用这种波束形成时,优选地将表示波束形成之后的传播路径的物理信道用作相位参考。这种优选是基于对与在小区内均匀传输的P-CPICH不同的、在波束形成之后由于接收信号的移动站的天线方向性而引起的相位波动中发生的传播特性的考虑。因此,在与其中应用了波束形成的基站相连的移动站中,必须将针对每个天线波束发送的专用导频或S-CPICH用作相位参考,代替P-CPICH。
这里考虑一种将与数据信道相同的方向性发送的导频信号从基站报告给移动站的技术(例如JP-A-1999-252002)。在该技术中,可在移动站处使用与数据一起发送的导频信道。
当如上所述S-CPICH用作相位参考时,必须将使用S-CPICH作为相位参考的指示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提供给移动站,但是当前,与相位参考有关的信息不能够在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之间交换。因此,尽管可将使用S-CPICH作为相位参考的指示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提供给移动站,但是在基站中不能够识别与使用哪个代码作为S-CPICH有关的指示信息已经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提供给移动站。
因此,出现了问题,即在基站中波束形成不能够应用于S-CPICH,并且S-CPICH不能够用作已经接收到通过应用波束形成而发送的数据的移动站中的相位参考。
作为另一个问题,移动站必须确定与之相连的基站是否正应用波束形成,以便在应用波束形成时使用专用导频作为相位参考,但是因为该信息当时并未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给移动站,所以移动站不能够根据与之相连的基站是否正应用波束形成,将参考相位从P-CPICH切换到专用导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能够使用S-CPICH作为相位参考,其中S-CPICH接收到同与正应用自适应天线的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中的通信数据相同的通信路径波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能够在基站未发送S-CPICH作为与正应用自适应天线的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相位参考时,应用专用导频作为移动站中的相位参考。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多个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发送并接收数据;移动站,向基站发送数据并从基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从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一个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公共导频信道的请求;
根据来自基站的请求,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设置公共导频信道,并将公共导频信道报告给基站和移动站;以及
在移动站中,使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该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从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数目;
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分配与基站所报告的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并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基站报告公共导频信道;
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所述多个公共导频信道中选择发送并接收数据的移动站的最佳公共导频信道,并且通过与发送公共导频信道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从基站向移动站报告该公共导频信道;以及
在移动站中,使用基站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该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基站中,根据移动站的位置,检测移动站的最佳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时序,并且通过与以接收时序进行发送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从基站向移动站报告接收时序;以及
在移动站中,使用基于基站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接收时序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从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数目;
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分配与基站所报告的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并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基站报告这些公共导频信道;
通过与发送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从基站向移动站发送数据;
在移动站中,从基站所发送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中选择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公共导频信道,并且向基站报告该公共导频信道,并将该公共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使用发送移动站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天线波束,从基站向移动站发送数据。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针对每个移动站的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从移动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从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每个天线波束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公共导频信道的请求;
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根据来自基站的请求,设置每个移动站的公共导频信道,并将公共导频信道报告给基站和移动站;以及
在移动站中,使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多个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移动站,向基站发送数据并从基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基站中正应用自适应天线;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移动站指示要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在移动站中,根据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指示,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并使用专用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针对每个移动站的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从移动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基站中正应用自适应天线;
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移动站指示要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在移动站中,根据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指示,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并使用专用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多个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移动站,向基站发送数据并从基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
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一个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公共导频信道的请求;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来自基站的请求,设置公共导频信道,并将公共导频信道报告给基站和移动站;以及
移动站使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电网络控制分配与基站所报告的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并将这些公共导频信道报告给基站;
基站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中选择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移动站的最佳公共导频信道,并且通过与发送该公共导频信道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移动站报告该公共导频信道;以及
移动站使用基站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根据移动站的位置,检测移动站的最佳公共导频信道的接收时序,并且通过与以接收时序进行发送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移动站报告接收时序;以及
移动站使用基于基站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接收时序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分配与基站所报告的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并向基站报告这些公共导频信道;
基站通过与发送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移动站发送数据;
移动站从基站所发送的多个公共导频信道中选择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公共导频信道,并且向基站报告该公共导频信道,并将该公共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基站使用发送移动站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天线波束,向移动站发送数据。
此外,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站;基站,通过具有针对每个移动站的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和从移动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
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每个天线波束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公共导频信道的请求;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来自基站的请求,设置每个移动站的公共导频信道,并将公共导频信道报告给基站和移动站;以及
移动站使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多个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移动站,向基站发送数据并从基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
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该基站正应用自适应天线;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指示移动站以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移动站根据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指示,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并使用专用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此外,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站;基站,通过具有针对每个移动站的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和从移动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
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该基站正应用自适应天线;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指示移动站以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移动站根据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指示,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参考相位信息,并使用专用导频信道作为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本发明中,当基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了针对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一个而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公共导频信道的请求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来自基站的请求,设置公共导频信道,并将所设置的公共导频信道报告给基站和移动站。基站使用发送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的天线波束,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并且将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公共导频信道用作移动站中的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本发明能够在与应用自适应天线的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中,使用S-CPICH作为相位参考,即参考相位信息,其中S-CPICH是针对每个天线波束所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并接收与通信数据相同的通信路径波动。
此外,当基站未发送S-CPICH时,其中S-CPICH是针对每个天线波束所发送的作为相位参考(即参考相位信息)的公共导频信道,则本发明能够使用专用导频信道作为移动站中的相位参考。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站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站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
图4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在初始设置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在正常状态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线路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顺序图;
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站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配置;
图10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线路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顺序图;
图14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站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配置;
图15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站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配置;
图16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移动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基站在初始设置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基站在正常状态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线路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顺序图;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
图22示出了图21所示的基站的第四实施例中的配置;
图23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移动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4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5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线路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6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顺序图;
图27是用于解释在从图2所示的基站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单元并且基站不发送S-CPICH的配置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8是用于解释在从图2所示的基站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单元并且基站不发送S-CPICH的配置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29是用于解释在从图2所示的基站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单元并且基站不发送S-CPICH的配置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线路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基站2以及移动站3,并使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作为无线电访问的模式。当要发送到移动站3的数据从网络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到达基站2时,通过下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L-DPDCH),将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到达的数据从基站2发送到移动站3。此外,通过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UL-DPDCH)将数据从移动站发送到基站2。在基站2中,下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L-DPCCH)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UL-DPCCH)也用于与移动站3的线路控制信号的交换。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控制移动站3的无线电链路,并且还设置用于在基站2和移动站3之间交换线路控制信号的控制线路。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还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有线线路向基站2发送用户数据并从基站2接收用户数据;根据来自基站2的请求来分配S-CPICH;以及向基站2和移动站3报告所分配的S-CPICH。
基站2使用非定向天线图案4,向同一小区内的移动站3均匀地发送第一下行公共导频信道(P-CPICH)。基站2还具有划分小区的多个天线波束5-1-5-3,并且发送对于这些天线波束5-15-3的每个不同的第二下行公共导频信道(S-CPICH)。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有三个天线波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数目的天线波束。此外,当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数据时,基站2根据移动站3,从多个天线波束5-1-5-3中选择一个天线波束,并使用所选天线波束,分别通过DL-DPDCH和DL-DPCCH来向移动站3发送接收到的数据和控制信号。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站2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用户和天线波束的数目分别是3、2和3,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数目。
如图2所示,对应于本实施例的基站2中的每个天线波束5-1-5-3,设置多个天线111-1-111-3和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1-1-121-3。通过这些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1-1-121-3来分离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通过天线111-1-111-3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由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1-1-121-3分离,并作为输入施加于每个天线的分配器131-1-131-3,按与用户数目相等的数来分离,并作为输入施加于每个用户的信号接收机140-1和140-2。信号接收机140-1包括用户方向检测器141和用户数据解调器142,并且信号接收机140-2具有相同的配置。此外,信号产生单元150-1由用户数据合成器151和天线波束形成单元152组成,并且信号产生单元150-2具有相同的配置。用户方向检测器141发现天线111-1-111-3中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并根据与获得最大功率的天线111-1-111-3相对应的天线波束,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将检测到的移动站3的方向发送到每个移动站3的信号产生单元150-1和150-2,并在产生下行信号时使用。当检测到通过上述过程所获得的移动站3的方向的改变时,用户方向检测器141将该改变报告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另一方面,将通过天线111-1-111-3所接收到的其中获得最大功率的数据施加于用户数据解调器142,以用于解调,然后发送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
另一方面,将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发送来的用户数据作为输入施加于每个用户的信号产生单元150-1和150-2。在用户数据合成器151中,将已经作为输入施加于信号产生单元150-1和150-2的用户数据与控制信号组合,然后作为输出提供。在天线波束形成单元152中,通过使组合信号与基于用户方向检测器141所报告的移动站3方向的每个天线111-1-111-3的权重相乘,将用户数据合成器151所提供的组合信号转换为每个天线111-1-111-3的信号。
此外,通过与用作作为参考相位信息的相位参考的S-CPICH的数目相等的每个S-CPICH产生单元160-1-160-3,以一一对应的方式,通过不同天线波束5-1-5-3,发送S-CPICH。S-CPICH产生单元160-1包括S-CPICH产生器161和天线波束形成单元162,并且S-CPICH产生单元160-2和160-3具有相同配置。将S-CPICH产生器161所产生的S-CPICH施加于天线波束形成单元162,在天线波束形成单元162中,S-CPICH产生器161所产生的S-CPICH用于形成天线信号。
针对每个天线111-1-111-3,分别通过加法器132-1-132-3,将每个信号产生单元150-1和150-2以及S-CPICH产生单元160-1-160-3中产生的天线信号求和,并通过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1-1-121-3和天线111-1-111-3发送。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站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天线112、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2、数据解调器180、相位参考检测器170以及数据调制器190。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2使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分离。将通过天线112接收到并在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2中分离的下行信号作为输入施加于相位参考检测器170和数据解调器180中的每一个。相位参考检测器170在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2所分离的下行信号中检测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指示,并确定应该将哪个物理信道用作相位参考。将与这样确定的相位参考有关的信息发送到数据解调器180。数据解调器180根据相位参考检测器170所发送的信息,计算由衰落引起的通信路径波动,然后将通过天线112接收到并在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2中分离的上行信号数据解调。
另一方面,在数据调制器190中,将从移动站3发送到基站2的数据调制,然后通过发送/接收共享设备122从天线112发送。
下面的解释涉及上述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操作。
首先解释移动站3的操作。
图4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站3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数据通信的开始处,移动站3首先检查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与相位参考有关的指示(步骤S101)。当没有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指示时,移动站3使用P-CPICH作为相位参考。当已经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指示要将S-CPICH用作相位参考的指示时,移动站3根据这些指示,将S-CPICH设置为相位参考(步骤S102),并使用所设置的S-CPICH来解调数据(步骤S103)。
移动站3然后检查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与相位参考有关的指示,直到完成数据接收为止(步骤S104)。
下面解释基站2的操作。
图5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2在初始设置时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初始设置时,基站2首先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在小区内可发送的天线波束的数目,并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递交针对与所报告的数目相等的多个S-CPICH的请求(步骤S105)。
然后,在已经通信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中分配的S-CPICH之后,针对每个天线波束,分配所通信的S-CPICH,以开始下行链路上的传输(步骤S106)。
在完成了上述初始设置之后,过程前进到正常状态。
图6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2在正常状态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正常状态中,基站2处于待机状态,直到有来自移动站3的针对线路连接的请求为止(步骤S107)。
当移动站3请求线路连接时,基站2首先根据上行线路信号,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步骤S108),选择在移动站3的方向上天线增益最大的天线波束上发送的S-CPICH,并且将该天线波束设置为下行链路的天线波束(步骤S109)。
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步骤S109中设置的S-CPICH的信息(步骤S110)。
基站2随后在通过所分配的天线波束来向移动站3发送数据并从移动站3接收数据的同时,使用上行信号来定期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检查当前使用的天线波束是否与通过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所获得的天线波束相匹配(步骤S111),当两个天线波束不匹配时,切换到通过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所获得的天线波束(步骤S112),然后返回过程中的步骤S110,以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与分配给所切换的天线波束的S-CPICH有关的信息。
基站2然后监视移动站3的方向的检测结果,直到完成通信为止(步骤S113)。
接下来解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
图7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的流程图。
作为初始操作,当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从基站2接收到针对S-CPICH的分配的请求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分配与所请求的数目相等数目的S-CPICH(步骤S114)。
在完成通信之前(步骤S115),当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随后从基站2接收到与基站2分配给移动站3的S-CPICH有关的信息时(步骤S116),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发送指示,以将从基站2接收到的S-CPICH用作相位参考(步骤S117)。在完成了初始设置之后并在完成通信之前,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继续等待来自基站2的针对设置的通知或针对S-CPICH的改变的通知。
接下来解释上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基站2和移动站3中的控制信号流。
图8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顺序图。
基站2首先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可发送的天线波束的数目,然后发送针对相等数目的S-CPICH的分配的请求。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立即根据来自基站2的请求,分配S-CPICH,并将所分配的S-CPICH报告给基站2。
基站2接下来根据存在连接请求的移动站3的方向,设置移动站3将要用作相位参考的S-CPICH,并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所设置的S-CPICH。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然后向移动站3发送指示以将基站2中所设置的S-CPICH用作相位参考。
移动站3根据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指示,将基站2中所设置的S-CPICH用作相位参考,并解调从基站2发送来的数据。
基站2随后定期检测在向移动站3的传输中所使用的天线波束,如果天线波束改变,则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通知天线波束已改变。
在从基站2接收到天线波束改变的通知之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提供指示以改变相位参考。
当移动站3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改变相位参考的指示时,移动站3使用在指示中接收到的S-CPICH作为相位参考,来解调数据。
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实施例中,基站2针对每个天线波束分配不同的S-CPICH,并且通过与移动站3的方向最接近的天线波束来发送数据,并向移动站3报告与该S-CPICH有关的信息,从而移动站3能够使用经历了与数据相同的传输路径波动的S-CPICH作为相位参考。
第二实施例
与图1所示的系统相同,该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包括线路控制器1、基站2和移动站3。
基站2使用非定向天线图案4,向同一小区内的移动站3均匀地发送第一下行公共导频信道(P-CPICH)。此外,基站2具有划分小区的多个天线波束5-1-5-3,并且以固定周期依次切换天线波束来发送对于这些天线波束5-1-5-3中的每一个不同的第二下行公共导频信道(S-CPICH)。当基站2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数据时,基站2从多个天线波束5-1-5-3中选择移动站3的一个天线波束,并使用所选天线波束,通过DL-DPDCH和DL-DPCCH向移动站3发送接收到的数据和控制信号。
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站2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配置。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用户和天线波束的数目分别是3、2和3,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数目。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基站2与图2所示的基站的不同仅在于S-CPICH产生单元260的配置。
本实施例中的S-CPICH产生单元260包括:S-CPICH产生器261,用于产生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所指示的S-CPICH;以及天线波束切换单元263,用于以固定时间间隔切换天线波束,并转换天线信号,并且仅设置一个S-CPICH产生单元260,而无论天线波束的数目无何。
本实施例中移动站3的配置与图3所示的移动站3的配置相同。
接下来解释如上所述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操作。
首先解释移动站3的操作。
图10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站3的操作的流程图。
当开始数据通信时,移动站3首先检查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与相位参考有关的指示(步骤S201)。如果没有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指示,移动站3使用P-CPICH作为相位参考。另一方面,当已经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指示要将S-CPICH用作相位参考的指示时,移动站3根据该指示,将S-CPICH设置为相位参考(步骤S202)。
此外,S-CPICH以时分方式从基站2发送,因此接收时序必须同步。关于接收时序,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所发送的控制信息,来报告时隙数或帧数以及周期,并且根据该信息来检测S-CPICH的接收时序(步骤S203)。
移动站3然后利用作为相位参考的S-CPICH,找到由于衰落而需要的相位校正量,然后解调已经从基站发送来的数据(步骤S204)。
移动站3随后检查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与相位参考有关的指示,直到完成数据接收为止(步骤S205)。
接下来解释基站2的操作。
图11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2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作为初始操作,基站2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请求一个S-CPICH。在分配了S-CPICH之后,基站2在以固定时间间隔切换天线波束的同时发送S-CPICH。
基站2根据所连接的移动站3的上行链路接收的方向,设置要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天线波束(步骤S206)。
当设置了天线波束时,基站2使用该天线波束来检查已经开始发送的S-CPICH的时隙数或帧数,这样检测移动站3中的S-CPICH的接收时序(步骤S207)。基站2然后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报告与S-CPICH的接收时序有关的信息(时隙数或帧数和周期)(步骤S208)。
基站2随后在通过已经设置的天线波束来进行通信的同时,使用上行信号来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这样来检测当前使用的天线波束是否与通过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所获得的天线波束匹配(步骤S209)。如果两个天线波束不匹配,则基站2切换到通过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所获得的天线波束(步骤S210),返回过程中的步骤S208,并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利用所切换的波束,报告与S-CPICH的接收时序有关的信息(时隙数或帧数和周期)。
基站2然后监视移动站3的方向的检测结果,直到完成通信为止(步骤S211),从而基站2检测移动站3的最佳S-CPICH的接收时序。
接下来解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
图12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线路控制器1的操作的流程图。
作为初始操作,当基站2请求分配S-CPICH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根据请求来分配S-CPICH(步骤S212)。
随后,在完成通信之前(步骤S213),当从基站2接收到移动站3的S-CPICH的接收时序有关的信息时(步骤S214),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发送指示,以将S-CPICH用作相位参考,并发送与接收时序有关的信息(步骤S215)。
在完成移动站3的通信之前,重复这些操作。
接下来解释上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基站2和移动站3中的控制信号流。
图13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顺序图。
基站2首先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递交分配一个S-CPICH的请求。
当从基站2接收到请求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给基站2分配S-CPICH,并通知基站2。
基站2还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存在连接请求的移动站3将要用作相位参考的S-CPICH的接收时序。
当从基站2接收到移动站3的S-CPICH的接收时序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发送要将S-CPICH作为相位参考的指示和接收时序。
当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相位参考改变的指示时,移动站3利用以所指定的接收时序指示作为相位参考的S-CPICH,执行解调。
基站2然后定期检查向移动站3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波束,并且在天线波束发生改变时,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天线波束的改变以及新的接收时序。
当从基站2接收到天线波束改变的通知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发送指示以改变相位参考的接收时序。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2这样以时间间隔来切换用于发送S-CPICH的天线波束,通过与移动站3的方向最接近的天线波束来发送数据,并且以与发送数据的天线波束相同的时序,向移动站3报告S-CPICH的发送时序,从而移动站3能够使用经历了与数据相同的通信路径波动的S-CPICH作为相位参考。
第三实施例
与图1所示的系统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系统配置有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基站2和移动站3组成。
图14示出了图1所示的基站2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配置。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基站2的配置中,信号接收机340-1和340-2与图2所示的配置不同。在图2所示的配置中,通过用户方向检测器141,向信号产生单元150-1和150-2报告移动站3的方向,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不执行该报告。而是,向信号接收机340-1和340-2添加相位参考候选检测器343,并根据用户数据解调器342所提供的专用控制信息,这些相位参考候选检测器343检测使移动站3所报告的接收功率最大化的S-CPICH。相位参考候选检测器343报告移动站3所报告的S-CPICH被发送到信号产生单元350-1和350-2中的天线波束形成单元352的方向。根据相位参考候选检测器343的输出,信号产生单元350-1和350-2形成天线波束并将用户数据转换成天线信号。
图15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站3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配置。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站3与图3所示的配置的不同仅在于:相位参考检测器370测量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所报告的所有S-CPICH的接收功率,并作为输入将使功率最大的S-CPICH的信息施加于数据调制器390;以及数据调制器390通过与数据一起发送作为专用控制数据从相位参考检测器370所获得的S-CPICH的信息,向基站2报告使接收功率最大的S-CPICH。
接下来解释具有上述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操作。
图16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移动站3的操作的流程图。
当移动站3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获知基站2正执行波束形成并以固定周期获取天线波束所发送的S-CPICH的信息时(步骤S301),移动站3将每个所获取的S-CPICH的接收灵敏度(接收功率)相比较,以找到以最高功率接收到的S-CPICH(步骤S302),这样选择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S-CPICH。
如果直到该测量与测量所获得的S-CPICH不同为止,该S-CPICH都是最高的(步骤S303),则移动站3通过专用数据线路将该发现报告给基站2,并将比较后的S-CPICH设置为相位参考(步骤S304)。
移动站3然后使用所设置的S-CPICH来解调已经从基站2发送来的数据(步骤S305)。之后直到完成通信为止,移动站3在继续解调数据的同时定期比较S-CPICH的灵敏度(步骤S306)。
接下来解释基站2的操作。
图17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基站2在初始设置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初始设置期间,基站2首先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正在执行波束形成,并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天线波束的数目,并请求分配与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S-CPICH以用作相位参考(步骤S307)。
在接收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中已经分配的S-CPICH的通知之后,基站2分配S-CPICH,并开始在下行链路上发送(步骤S308)。
当完成了上述初始设置时,过程转移到正常状态。
图18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基站2在正常状态期间的操作的流程图。
基站2首先根据移动站3的上行线路来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设置具有用于沿移动站3的方向进行发送的天线图案的天线波束,并使用该天线图案来向移动站3发送数据(步骤S309)。
在获取了移动站3所报告的接收功率最大的S-CPICH的信息之后(步骤S310),基站2将发送所报告的S-CPICH的天线波束与当前发送数据的天线波束相比较(步骤S311),并在两者一致时继续通信而不切换。然而,如果两个波束不匹配,则基站2将发送数据的波束切换到移动站3所报告的波束,并执行通信(步骤S312)。
之后直到通信完成为止,基站2使用移动站3定期报告的S-CPICH的信息,继续确定波束的切换(步骤S313)。
接下来解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
图19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的流程图。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根据基站2的请求,分配S-CPICH(步骤S314),并向基站2报告所分配的S-CPICH。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然后向移动站3报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分配给基站2的所有S-CPICH,并指示移动站3以将S-CPICH用作相位参考(步骤S315)。
接下来解释在上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基站2和移动站3中的控制信号流。
图20是用于解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流程图。
基站2首先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递交针对S-CPICH的请求。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分配S-CPICH,然后向基站2报告所分配的S-CPICH,并向移动站3报告分配给基站2的S-CPICH的信息。
移动站3测量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所报告的S-CPICH的质量(接收功率),并向基站2报告测量结果。在通信期间,以固定周期来执行测量结果的报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基站2针对每个天线波束分配不同的S-CPICH,并使用来自移动站3的与S-CPICH的接收质量有关的报告,通过相同的天线波束来发送数据和S-CPICH,从而移动站3能够使用经历了与数据相同的通信路径波动的S-CPICH作为相位参考。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改变天线波束时,基站2根据移动站3所报告的信息来实施改变,而不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从而使切换时间比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来改变天线波束的情况要短。此外,由于不将信息报告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所以可减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负担。
第四实施例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配置。
如图21所示,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系统的相同之处在于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基站2和移动站3组成,但是基站2通过不同的发送方法来发送公共导频信道。在本实施例中,基站2形成对于每个移动站3不同的天线波束5,并通过这些天线波束5来发送S-CPICH。因此,用于发送S-CPICH的天线波束5的数目必须与移动站3的数目相等。
图22示出了图21所示的基站2的第四实施例中的配置。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2与图2所示的基站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去除了S-CPICH产生单元160-1-160-3,并且S-CPICH产生器453设置在信号产生单元450-1和450-2中,以及代替用户方向检测器141,设置天线合成器444。
在信号产生单元450-1和450-2中,将S-CPICH产生器453中产生的S-CPICH作为输入施加于用户数据合成器451。在用户数据合成器451中,组合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发送来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并复用S-CPICH。将复用的信号作为输入施加于天线波束形成单元452,并转换成天线信号。
然后通过加法器432-1-432-3,将针对每个用户复用了S-CPICH的天线信号组合,并通过发送/接收共享设备421-1-421-3以及天线411-1-411-3发送。
此外,基站2具有针对每个移动站3的天线波束,并自适应地更新天线波束。将天线合成器444中使用的天线波束发送到信号产生单元450-1和450-2,并从上行线路中使用的天线波束转换到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天线波束以在天线波束形成单元452中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站3的配置与图3所示的移动站3的配置相同。
接下来解释具有上述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操作。
首先解释移动站3的操作。
图23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移动站3的操作的流程图。
当开始数据通信时,移动站3首先检查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与相位参考有关的指示(步骤S401)。如果没有来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指示,则移动站3使用P-CPICH作为相位参考。另一方面,如果已经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指示S-CPICH作为相位参考的指示,则移动站3根据指示将S-CPICH设置为相位参考(步骤S402),并使用所设置的S-CPICH来解调从基站2发送来的数据(步骤S403)。
移动站3随后解调数据,直到完成数据接收为止(步骤S404)。
接下来解释基站2的操作。
图24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基站2的操作的流程图。
基站2首先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递交针对每个连接的移动站3的S-CPICH的请求(步骤S405)。
基站2还将针对上行线路使用所获得的天线波束转换为针对下行链路使用的天线波束,并针对每个移动站3,形成天线波束(步骤S406)。
当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已经分配了S-CPICH时,基站2复用S-CPICH,并发送这些S-CPICH和用户数据信号(步骤S407)。
基站2随后继续步骤S406和S407中的上述过程,直到完成通信(步骤S408)。
接下来解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
图25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的流程图。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根据来自基站2的请求,为每个移动站3分配不同的S-CPICH(步骤S409)。
当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已经针对每个移动站3分配了S-CPICH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基站2和移动站3报告所分配的S-CPICH的信息,并给出指示以将所报告的S-CPICH用作相位参考(步骤S410)。
接下来解释在上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基站2和移动站3中的控制信号流。
图26是用于解释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的顺序图。
当基站2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发送分配S-CPICH的请求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为每个移动站3分配S-CPICH,然后向基站2报告所分配的S-CPICH的信息,并指示移动站3以将所分配的S-CPICH用作相位参考。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基站2根据移动站3的方向,形成天线波束,并通过所形成的天线波束,发送数据和S-CPICH,从而移动站3能够使用接收到相同通信路径波动的S-CPICH作为相位参考。
第五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考虑其中从图2所示的基站2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单元160-1-160-3并且基站2不发送S-CPICH。
下面解释上述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操作。
首先解释移动站3的操作。
图27是用于解释在采用从图2所示的基站2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单元160-1-160-3并且基站2不发送S-CPICH时,在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站3的操作的流程图。
当移动站3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接收到基站2正应用波束形成的通知以及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相位参考的指示,移动站3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相位参考(步骤S501)。
移动站3然后根据专用导频信道,估计通信路径中的波动,解调已经从基站2发送来的数据(步骤S502),并重复这些过程,直到完成通信为止(步骤S503)。
接下来解释基站2的操作。
图28是用于解释在采用从图2所示的基站2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单元160-1-160-3并且基站2不发送S-CPICH时,在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2的操作的流程图。
基站2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报告其正应用波束形成(步骤S504)。
基站2还以固定周期,根据移动站3的上行线路来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步骤S505),将检测结果与从当前正在发送的天线波束所获得的方向相比较(步骤S506),并在两个波束不匹配时更新天线波束(步骤S507)。
当检测结果与当前正在发送的天线波束的方向匹配时,或者在步骤S507中已经更新天线波束之后,基站2通过该天线波束,向移动站3发送数据(步骤508),并在检测移动站3的方向的同时继续通信,直到再也没有数据为止(步骤S509)。
接下来解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
图29是用于解释在采用从图2所示的基站2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单元160-1-160-3并且基站2不发送S-CPICH时,在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从基站2获知基站2正应用波束形成时(步骤S510),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通知基站2正应用波束形成,并指示移动站3以将专用导频信道设置为相位参考(步骤S511)。
接下来解释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信号流。
当基站2向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通知基站2正应用波束形成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通知基站2正应用波束形成。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向移动站3提供指示以将专用导频信道用作相位参考,从而移动站3能够获得接收到与数据相同的通信路径波动的相位参考。
第六实施例
在图2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还可考虑从图2所示的基站2的配置中去除S-CPICH产生器453并且基站2不发送S-CPICH。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站3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的操作与第五实施例中所示的相同。
此外,本实施例的基站2的操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例所示的步骤S407中不将S-CPICH与数据复用,并且不从基站2发送S-CPICH,但是其它操作是相同的。
此外,控制信号流与第五实施例中所示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给移动站3提供指示以将专用导频信道用作相位参考,从而移动站3能够获得接收到与数据相同的通信路径波动的相位参考。
如上述第六实施例中所解释的,在本发明中,基站2能够使用与数据传输相同的天线波束,向移动站3发送相位参考,结果,当与提供自适应天线的基站2相连时,移动站3能够选择表示通信路径波动的最佳相位参考。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了通过上述专用硬件实现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和基站2中的处理之外,可在可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和基站2读取的记录介质上记录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并且可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和基站2读出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可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和基站2读取的记录介质可以是可重定位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光盘、DVD或CD,或者可以是并入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和基站2的HDD。例如,可将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的程序读出到控制块,从而可在控制块的控制下执行上述处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多个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发送并接收数据;移动站,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并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一个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次要公共导频信道S-CPICH的请求;
根据来自所述基站的请求,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设置所述S-CPICH,并将S-CPICH报告给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以及
在所述移动站中,使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从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数目;
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分配与所述基站所报告的所述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所述S-CPICH,并从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所述基站报告S-CPICH;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所述多个S-CPICH中选择发送并接收数据的移动站的最佳S-CPICH,并且通过与发送所述最佳S-CPICH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从所述基站向所述移动站报告该最佳S-CPICH;以及
使用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最佳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所述移动站中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基站中,根据所述移动站的位置,检测所述移动站的S-CPICH中最佳S-CPICH的接收时序,并且通过与以接收时序进行发送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从所述基站向所述移动站报告接收时序;以及
使用基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接收时序的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所述移动站中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从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数目;
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分配与所述基站所报告的所述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所述S-CPICH,并从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所述基站报告这些S-CPICH;
通过与发送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多个S-CPICH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从所述基站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
在所述移动站中,从所述基站所发送的所述多个S-CPICH中选择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S-CPICH,并且向所述基站报告该S-CPICH,并将该S-CPICH设置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使用发送所述移动站所报告的S-CPICH的天线波束,从所述基站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
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通过具有针对每个移动站的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并从所述移动站接收数据;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从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每个所述天线波束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次要公共导频信道S-CPICH的请求;
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中,根据来自所述基站的请求,设置每个所述移动站的所述S-CPICH,并将这些S-CPICH报告给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以及
在所述移动站中,使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6.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通过具有多个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移动站,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并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以及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其中:
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一个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次要公共导频信道S-CPICH的请求;
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来自所述基站的请求,设置所述S-CPICH,并将这些S-CPICH报告给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以及
所述移动站使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数目;
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分配与所述基站所报告的所述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所述S-CPICH,并将这些S-CPICH报告给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从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多个S-CPICH中选择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移动站的最佳S-CPICH,并且通过与发送该最佳S-CPICH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所述移动站报告该最佳S-CPICH;以及
所述移动站使用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最佳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根据该移动站的位置,检测所述移动站的S-CPICH中最佳S-CPICH的接收时序,并且通过与以该接收时序进行发送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并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向所述移动站报告该接收时序;以及
所述移动站使用基于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接收时序的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来解调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报告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数目;
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分配与所述基站所报告的所述天线波束数目相等的多个所述S-CPICH,并向所述基站报告这些S-CPICH;
所述基站通过与发送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多个S-CPICH的天线波束相同的天线波束,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
所述移动站从所述基站所发送的所述多个S-CPICH中选择具有最佳接收质量的S-CPICH,并且向所述基站报告该S-CPICH,并将该S-CPICH设置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以及
所述基站使用发送所述移动站所报告的S-CPICH的天线波束,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
10.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移动站;
基站,通过具有针对每个移动站的天线波束的自适应天线来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并从移动站接收数据;以及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站的无线电链路;其中:
所述基站向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递交针对在每个所述天线波束上发送以用作参考相位信息的次要公共导频信道S-CPICH的请求;
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来自所述基站的请求,设置每个所述移动站的所述S-CPICH,并将这些S-CPICH报告给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以及
所述移动站使用所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所报告的S-CPICH作为所述参考相位信息,以解调已经从所述基站发送来的数据。
CN2005800314949A 2004-09-17 2005-07-20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3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1487/2004 2004-09-17
JP2004271487 2004-09-17
PCT/JP2005/013279 WO2006030582A1 (ja) 2004-09-17 2005-07-20 通信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回線制御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3603A CN101023603A (zh) 2007-08-22
CN101023603B true CN101023603B (zh) 2011-02-02

Family

ID=3605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14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3603B (zh) 2004-09-17 2005-07-20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24987A1 (zh)
EP (1) EP1791271A4 (zh)
JP (1) JP4677990B2 (zh)
KR (1) KR100882058B1 (zh)
CN (1) CN101023603B (zh)
WO (1) WO20060305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6464B2 (ja) * 2007-12-05 2013-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10039072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a channel in sai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11124A (zh) * 2009-03-09 2009-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均衡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JP5267319B2 (ja) * 2009-05-18 2013-08-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JP6306692B2 (ja) * 2013-09-27 2018-04-04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通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US9474013B2 (en) * 2014-06-16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on point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in a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
CN107710818B (zh) * 2015-06-23 2021-12-2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JP7320948B2 (ja) * 2016-12-22 2023-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425A (zh) * 2001-07-20 2003-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下行反馈多天线发射方法与装置
CN1411184A (zh) * 2001-09-21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停顿间隙控制的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8835B2 (ja) * 1996-12-06 2002-07-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0446612C (zh) * 2001-05-04 2008-12-24 诺基亚公司 借助定向天线的许可控制
FI20021554A (fi) * 2001-12-28 2003-06-29 Nokia Corp Menetelmä kanavan estimoimiseksi ja radiojärjestelmä
JP2003244054A (ja) * 2002-02-21 2003-08-29 Ntt Docomo Inc 送信制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JP3987738B2 (ja) * 2002-03-05 2007-10-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構成方法、無線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SE0201102D0 (sv) * 2002-04-10 2002-04-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40218569A1 (en) * 2002-08-14 2004-11-04 Pedersen Klaus Ingeman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US20050070285A1 (en) * 2003-09-29 2005-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for use with adaptive antenna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425A (zh) * 2001-07-20 2003-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下行反馈多天线发射方法与装置
CN1411184A (zh) * 2001-09-21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停顿间隙控制的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3G TR 25.887 V1.0.0.2001,第6页倒数第三段到第7页第6段. *
JP特开2003-244054A 2003.08.29
JP特开2003-259454A 2003.09.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82058B1 (ko) 2009-02-10
JP4677990B2 (ja) 2011-04-27
US20070224987A1 (en) 2007-09-27
WO2006030582A1 (ja) 2006-03-23
EP1791271A1 (en) 2007-05-30
EP1791271A4 (en) 2012-04-11
KR20070041637A (ko) 2007-04-18
CN101023603A (zh) 2007-08-22
JPWO2006030582A1 (ja) 200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3603B (zh)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US7801563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130663B2 (en) Adaptive beam forming using a feedback signal
AU7421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ional radio communication
KR10191085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960557B (zh) 一种降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CN101116264B (zh) 传输速率测量的方法与装置
CN1941987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天线通信方式的控制方法
AU7385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ional radio communication
CN101388701B (zh) 用户数据接收/发送方法、装置及分布式智能天线系统
EP2918091B1 (en)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and downlink scheduling using primary and dedicated pilot signals
US20040162021A1 (en) Transmitting deversity system
EP2148546A1 (en) A method for coordina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in downlink or uplink between cells of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a base station, a terminal and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refor
MXPA05004603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adaptar arreglo de antena usando senal predeterminada recibida.
CN101411224A (zh) 经切换波束天线系统中减小波束切换瞬时冲击的方法及装置
AU695327B2 (en) Diversity combining for antennas
JP2003514431A (ja) アンテナのアレイを使用したcdmaシステム内でのダウンリンク信号処理
KR20010014223A (ko) 셀룰라 씨디엠에이-시스템의 섹터화
CN104170453A (zh) 小区选择方法及设备
JP200429775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623488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program for radio base station
EP1456965B1 (en)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daptive antenna system
KR100435795B1 (ko) 무선 기지국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WO19990394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or arrays of directional antennas co-located with zone manag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02232350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ビーム方向可変型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