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2617B - 通信终端装置及其处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及其处理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2617B
CN101022617B CN2007100053085A CN200710005308A CN101022617B CN 101022617 B CN101022617 B CN 101022617B CN 2007100053085 A CN2007100053085 A CN 2007100053085A CN 200710005308 A CN200710005308 A CN 200710005308A CN 101022617 B CN101022617 B CN 101022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ocal
caller
local number
c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53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2617A (zh
Inventor
滨田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2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2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2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26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6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called number at the calling subscriber's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453Directories allowing storage of additional subscriber data, e.g. meta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53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providing data content
    • H04M1/275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providing data content by data transmission, e.g. down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6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user interface aspects for indicating selection options for a communication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选择性地使用具备的多个自己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装置及其程序。便携电话(100)进行了呼叫操作后,经步骤SA3来执行自动号码提取处理。在自动号码提取处理中,如果与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相应的本机号码。然后,经步骤SA4来执行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在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中,如果自动号码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则将该提取出的本机号码设定为呼叫用本机号码。在步骤SA5中,使用设定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呼叫对方号码。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装置及其处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择性地使用具备的多个自己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装置及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便携无线终端,在UIM (Us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块)卡中登记多个自己的电话号码,用通过用户操作从它们中选择的电话号码来进行通信。这种便携无线终端例如被公开于日本国特开平5-284103号公报中。
然而,选择性地使用具备的多个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下称为本机号码)的便携无线终端中,例如需要按工作用和私用等不同用途来区分使用自己的电话号码。因此,有下述问题:每次呼叫,都必须选择本机号码,例如在与进行过一次通话的对方进行通信时要选择与上次通话时相同的本机号码等,其操作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通信终端装置,选择性地使用多个本机号码,具备:
号码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将对方号码和本机号码相对应起来的号码信息;
呼叫指示单元,指示呼叫对方号码;
判别单元,判别上述呼叫指示单元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是否存在于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号码信息中;
检索单元,在上述判别单元判别为存在对方号码的情况下,检索与该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以及
第1呼叫单元,使用由上述检索单元检索出的本机号码,呼叫上述呼叫指示单元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通信终端装置的处理程序,该通信终端装置选择性地使用多个本机号码,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
号码信息存储处理,存储将对方号码和本机号码相对应起来的号码信息;
呼叫指示处理,指示呼叫对方号码;
判别处理,判别上述呼叫指示处理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是否存在于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处理中存储的号码信息中;
检索处理,在由上述判别处理判别为存在对方号码的情况下,检索与该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以及
第1呼叫处理,使用由上述检索处理检索出的本机号码,呼叫上述呼叫指示处理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呼叫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机号码提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地址簿更新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呼叫用本机号码切换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UIM卡更换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插槽号存储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本机号码提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地址簿更新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A-1.结构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100(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便携电话100例如具有折叠开闭型(也称为翻盖式)的主体构造,在其主体(未图示)上,设有收发用的天线2、产生声音用的扬声器3、由彩色液晶屏等构成的显示部4、键输入部5、输入声音用的话筒6、由可自由插拔的存储介质(例如IC卡)构成、存储包含本机号码的终端所有者的个人信息的UIM卡7-1~7-2、安装这些UIM卡7-1~7-2的卡插槽SL1~SL2、拍摄图像的摄像机8、通知来电的扬声器9及通过振动来通知来电的振动器10。
在键输入部5上,设有各种专用开关和分配了各种功能的功能开关。作为代表性的专用开关,设有开关电源的电源开关、开始通话/切断线路时操作的摘机/挂机开关等。无线收发部11放大经天线2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并输出到后级的无线信号处理部12,另一方面,对从无线信号处理部12输出的发送信号进行高频放大并从天线2送出。
无线信号处理部12对无线收发部11放大的高频信号进行解调,另一方面,生成对从控制部13供给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所得的发送信号。控制部13经系统总线收发指令及数据来控制该整个装置。关于与本发明的要旨有关的控制部13的动作,即后述“呼叫时处理”、“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呼叫用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地址簿更新处理”及“呼叫用本机号码切换处理”的各动作,将在随后详述。其中,控制部13构成呼叫指示单元、判别单元、检索单元、第1呼叫单元、第2呼叫单元、第3呼叫单元、选择单元、号码信息登记单元、可否使用判别单元、更新登记单元。
如图2所示,用户信息存储部14包括地址簿保存部14a、本机号码保存部14b、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及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存储将对方的电话号码(以下称为对方号码)和本机号码对应起来的地址簿数据。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存储控制部13经卡插槽SL1(或SL2)从UIM卡7-1(或7-2)读出的本机号码。即,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存储当前可使用的本机号码。在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存储呼叫时使用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在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存储用户预先指定的本机号码(用户指定本机号码)。
这里,本机号码相当于自己的电话号码,对方号码相当于对方的电话号码。用户信息存储部14构成号码信息存储单元、本机号码存储单元。
系统ROM 15除了存储有控制部13执行的程序之外,还存储有形成等待画面等的各种画面数据。其中,所谓控制部13执行的程序,包含后述的“呼叫时处理”、“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呼叫用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地址簿更新处理”及“呼叫用本机号码切换处理”。存储器16包括:工作区,暂时存储控制部13的处理中使用的各种寄存器/标志数据;邮件区,保存邮件地址或收发的邮件;及图像数据区,保存从摄像机8供给的摄像数据。
声音信号处理部17将通话中的声音数据D/A变换为声音信号并从扬声器3发出,或者将从话筒6输出的声音信号A/D变换为声音数据并输入到控制部13。驱动器18驱动摄像机8具备的LED(发光元件)、通知来电用的扬声器9及振动器10。驱动器19根据来自控制部13的指示来驱动显示部4进行显示。卡插槽SL1~SL2将表示有无插入UIM卡7-1~7-2的信号供给到控制部13。输入输出接口21在控制部13的控制下,与用USB电缆等串行接口连接的外部设备交换数据。
A-2.动作
接着,参照图3~图7来说明上述结构的便携电话100的控制部13执行的呼叫时处理、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地址簿更新处理及呼叫用本机号码切换处理的各动作。
a.呼叫时处理的动作
图3是控制部13执行的呼叫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A1中,判断有无指定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的键输入操作。具体地说,判断有无输入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的键输入操作,或者有无从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存储的地址簿数据中指定呼叫目的地的地址簿数据的键输入操作。如果进行了指定对方号码的键输入操作,则判断结果为“是”,进至步骤SA2。在步骤SA2中待机,直至进行了摘机开关操作(呼叫操作);对应于摘机开关操作,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A3。
在步骤SA3中,执行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如后所述,在本机号码提取处理中,如果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与该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该本机号码;另一方面,如果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或者虽然登记了,但是与该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提取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的用户预先指定的本机号码或用户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选择出的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接着,在步骤SA4中,执行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如后所述,在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中,如果上述步骤SA3的本机号码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不同,则将该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存储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
然后,在地址簿更新标志为“1”的情况下,即在通过经步骤SA3执行的本机号码提取处理而从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或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出本机号码的情况下,执行地址簿更新处理,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将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的本机号码与对方号码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与对方号码对应起来已登记了本机号码,则将本机号码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的本机号码。
此后,进至步骤SA5,使用通过上述步骤SA4的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而保存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呼叫网络端。
b.本机号码提取处理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4来说明本机号码提取处理的动作。经上述呼叫时处理的步骤SA3(参照图3)执行了本处理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进至图4所示的步骤SB1,判断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是否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判断结果为“否”,进至后述步骤SB5。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上述步骤SB1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B2。在步骤SB2中,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检索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来判断其有无。如果有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B3。如果没有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后述步骤SB5。
接着,在步骤SB3中,判断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是否被登记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即,由于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保存有当前可使用的本机号码,所以判断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是否是当前可使用的。如果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被登记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B4,提取被登记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的本机号码并结束本处理。
相反,如果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未被登记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B5。在步骤SB5中,将用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的用户预先指定的本机号码来进行呼叫的消息,用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上来通知给用户。接着,在步骤SB6中待机,直至有与该通知相应的用户的指示(键操作)。然后,如果用户进行了键操作,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B7。
在步骤SB7中,判断用户的键操作是否是执行指示。在是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即在用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来进行呼叫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B7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B8,将地址簿更新标志设置为“1”。接着,在步骤SB9中,从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提取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用户的键操作不是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即在不用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来进行呼叫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B7的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B10。在步骤SB10中,读出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存储的本机号码,并一览显示在显示部4上。接着,在步骤SB11中待机,直至用户选择了显示部4上一览显示的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然后,按照用户的选择指示,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B12,将地址簿更新标志设定为“1”。此后,进至步骤SB13,提取选择出的本机号码并结束本处理。
这样,在本机号码提取处理中,如果与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对应的本机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该本机号码。另一方面,在与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对应的本机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的情况下,指示更新地址簿(地址簿保存部14a),并且提取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存储的本机号码或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选择出的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
c.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5来说明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的动作。经上述呼叫时处理的步骤SA4(参照图3)执行了本处理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进至图5所示的步骤SC1,判断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参照图4)中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是否不一致。如果一致,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后述步骤SC3。如果不一致,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C2,将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参照图4)中提取出的本机号码作为呼叫用本机号码而存储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
接着,在步骤SC3中,判断地址簿更新标志是否是“1”。如果地址簿更新标志不是“1”,则判断结果成为“否”,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在地址簿更新标志为“1”的情况下,即在前述本机号码提取处理中从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提取出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或者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出所选择的本机号码的情况下,判断结果成为“是”,经步骤SC4来执行地址簿更新处理。
在地址簿更新处理中,如后所述,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将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与对方号码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另一方面,如果与对方号码对应起来已登记了本机号码,则将该本机号码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如果还有相同的本机号码,则将这些本机号码也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此后,进至步骤SC5,将地址簿更新标志复位为零并结束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中,如果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参照图4)中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不同,则将本机号码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存储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
然后,在地址簿更新标志为“1”的情况下,即在从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提取出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或者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出所选择的本机号码的情况下,执行地址簿更新处理;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将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的本机号码与对方号码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与对方号码对应起来已登记了本机号码,则将该本机号码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
d.地址簿更新处理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6来说明地址簿更新处理的动作。经上述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的步骤SC4(参照图5)执行了本处理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进至图6所示的步骤SD1,判断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是否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D2。在步骤SD2中,将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对方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上述步骤SD1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D3。在步骤SD3中,判断是否存储有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如果未存储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上述步骤SD2,将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着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与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并结束本处理。
相反,如果存储有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则上述步骤SD3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D4,提取地址簿保存部14a的登记项数。接着,在步骤SD5中,向指定地址簿数据的指针寄存器N中存储初值“1”。然后,在步骤SD6~SD9中,递增指针寄存器N而使其步进,直至指针寄存器N的值达到上述步骤SD4中提取出的登记项数,同时从地址簿保存部14a中检索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如果检索出相应的本机号码,则将该本机号码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的呼叫用本机号码。
即,在步骤SD6中,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判断用指针寄存器N的值指定的第N项的地址簿数据中的本机号码和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D8,判断指针寄存器N的值是否达到上述步骤SD4中提取出的登记项数,即是否检索完。如果未检索完,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D9,递增指针寄存器N而使其步进后,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D6。
然后,如果用步进了的指针寄存器N的值指定的第N项的本机号码和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一致,则上述步骤SD6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D7。在步骤SD7中,将从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读出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作为第N项的本机号码而更新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此后,进至步骤SD8,判断是否检索完,在检索完的情况下,判断结果成为“是”,结束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地址簿更新处理中,如果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将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与该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另一方面,如果对方号码已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而且已与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了本机号码,则将该本机号码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如果还有相同的本机号码,则将这些本机号码也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
e.呼叫用本机号码切换处理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呼叫用本机号码切换处理的动作。控制部13对应于通信结束时的挂机开关操作,来执行图7所示的通信结束时处理并进至步骤SE1。然后,对应于通信结束,步骤SE1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E2。在步骤SE2中,判断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存储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和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存储的用户指定本机号码是否不一致。在呼叫用本机号码和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一致的情况下,判断结果成为“是”,什么也不进行而结束本处理;而如果不一致,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E3,将从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读出的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作为呼叫用本机号码而登记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并结束本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果与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该本机号码;如果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则使用呼叫用本机号码呼叫对方号码。由此,无需每次呼叫都进行选择本机号码的操作,即使不进行选择操作也能够区分使用呼叫时所使用的本机号码。
此外,如果与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本机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提取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或用户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选择出的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如果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不同,则将该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存储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然后,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将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与对方号码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与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已登记了本机号码,则将本机号码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如果还有相同的本机号码,则将这些本机号码也更新登记为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通过这样做,在下次以后呼叫时,无需选择本机号码的操作,即使不进行选择操作也能够区分使用呼叫时所使用的本机号码。
此外,在通信结束时判断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存储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和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存储的用户指定本机号码是否不同,如果双方的本机号码不同,则将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保存的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作为呼叫用本机号码而登记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所以在将初次通话的对方号码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时,能够将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与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进行登记。通过这样做,在下次以后呼叫时,无需选择本机号码的操作,即使不进行选择操作也能够区分使用呼叫时所使用的本机号码。
B.第2实施方式
B-1.结构
第2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地址簿保存部14a及本机号码保存部14b的数据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参照图8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结构。
用户信息存储部14包括地址簿保存部14a、本机号码保存部14b、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及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本机号码保存部14b将插槽号与控制部13通过卡插槽SL1(或SL2)从UIM卡7-1(或7-2)读出的本机号码相对应起来进行存储。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当前可使用的本机号码与插槽号相对应地被存储。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存储由对方号码、与对方号码对应地保存在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的插槽号、以及UIM卡的更换标志(后述)构成的地址簿数据。在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存储呼叫时使用的呼叫用本机号码。在用户指定本机号码保存部14d中,存储用户预先指定的本机号码(用户指定本机号码)。用户信息存储部14具有存储单元的功能。
B-2.动作
接着,参照图9~图10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以下,描述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UIM卡更换处理”、“插槽号存储处理”、“本机号码提取处理”及“地址簿更新处理”的各动作。
a.UIM卡更换处理的动作
图9是UIM卡更换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便携电话100接通电源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进至图9所示的步骤SF1,判断有无更换UIM卡。如果未更换UIM卡,则判断结果成为“否”,什么也不进行而结束本处理。相反,在更换了UIM卡的情况下,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F2,将插槽号与经卡插槽SL1(或SL2)从UIM卡7-1(或7-2)读出的本机号码相对应起来存储到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然后,进至步骤SF3,将地址簿保存部14a中保存的所有地址簿数据的更换标志都设置为“1”并结束本处理。其中,通过将所有地址簿数据中的更换标志设为“1”,来表示更换了UIM卡的状态。
b.插槽号存储处理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0来说明插槽号存储处理的动作。执行了插槽号存储处理后,控制部3使处理进至图10所示的步骤SG1,判断有无地址簿数据选择动作。所谓地址簿数据选择操作,例如是指将地址簿保存部14a中登记的地址簿数据中的对方号码用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上、从其中选择包含期望的对方号码的地址簿数据的操作。若用户进行了这种地址簿数据选择操作,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G2,将选择出的地址簿数据的内容(对方号码、插槽号及更换标志)用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上。
接着,在步骤SG3中,判断有无登记插槽号和本机号码的操作。用户进行了登记插槽号和本机号码的操作后,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G4,将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保存的插槽号和与其相对应的本机号码一览显示在显示部4上。接着,在步骤SG5中,判断有无选择操作。若用户进行了选择操作,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G6,将选择出的插槽号作为上述步骤SG1中进行的地址簿数据选择操作中选择出的地址簿数据的插槽号,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然后,在步骤SG7中,将上述步骤SG6中更新了插槽号的地址簿数据中的更换标志复位为零,并结束本处理。
c.本机号码提取处理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1来说明本机号码提取处理的动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经呼叫时处理的步骤SA3(参照图3)执行了本处理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进至图11所示的步骤SH1,判断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是否被登记在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后述步骤SH5。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上述步骤SH1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H2。在步骤SH2中,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检索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来判断其有无。如果有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H3。如果没有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后述步骤SH5。
接着,在步骤SH3中,判断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更换标志是否是“0”。如果通过上述插槽号存储处理(参照图10)已将插槽号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将更换标志设置为“0”,则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H4,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与插槽号相对应起来存储着的本机号码,并结束本处理。
相反,如果更换了UIM卡,由此通过上述UIM卡更换处理(参照图9)已将更换标志设置为“1”,则上述步骤SH4的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H5。在步骤SH5中,将用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来进行呼叫的消息用画面显示在显示部4上而通知给用户。接着,在步骤SH6中待机,直至有与该通知相应的用户的指示(键操作)。
然后,若用户进行了键操作,则这里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H7。在步骤SH7中,判断用户的键操作是否是执行指示。在是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即在用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来进行呼叫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H7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H8,将地址簿更新标志设置为“1”。接着,在步骤SH9中,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用户指定号码保存部14d中提取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在用户的键操作不是执行指示的情况下,即不用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来进行呼叫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H7的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H10。在步骤SH10中,读出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存储的本机号码并一览显示在显示部4上。接着,在步骤SH11中待机,直至用户选择了显示部4上一览显示的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然后,对应于用户的选择指示,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H12,将地址簿更新标志设置为“1”。此后,进至步骤SH13,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选择出的本机号码,并结束本处理。
这样,在本机号码提取处理中,如果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和与其对应的插槽号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而且赋予该插槽号的更换标志是“0”,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与该插槽号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另一方面,在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或与其对应的插槽号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的情况下,或者如果尽管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或与其对应的插槽号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但是赋予该插槽号的更换标志为“1”,则指示更新地址簿,并且提取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或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选择的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
d.地址簿更新处理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2来说明地址簿更新处理的动作。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经呼叫用本机号码设定处理的步骤SC4(参照图5)而执行了本处理后,控制部13使处理进至图12所示的步骤SJ1,判断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是否被登记在用户信息存储部14的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J2。在步骤SJ2中,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读出和与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的本机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将读出的插槽号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并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对方号码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上述步骤SJ1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J3。在步骤SJ3中,判断是否存储着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如果未存储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上述步骤SJ2,将与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的本机号码的插槽号与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并结束本处理。
相反,如果存储着与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则上述步骤SJ3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J4,提取地址簿保存部14a的登记项数。接着,在步骤SJ5中,向指定地址簿数据的指针寄存器N中存储初值“1”。然后,在步骤SJ6中,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判断用指针寄存器N的值指定的第N项的地址簿数据的更换标志是否是“1”。在第N项的地址簿数据的更换标志为“0”的情况下,即在未更换UIM卡的状态下,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J10。
在步骤SJ10中,判断指针寄存器N的值是否达到上述步骤SJ4中提取出的登记项数,即是否检索完。如果未检索完,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步骤SJ11,递增指针寄存器N而使其步进后,使处理返回到上述步骤SJ6。然后,如果用步进了的指针寄存器N的值指定的第N项的地址簿数据的更换标志是“1”,则上述步骤SJ6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J7。在步骤SJ7中,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判断指针寄存器N的值指定的第N项的地址簿数据的插槽号是否和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判断结果成为“否”,进至上述步骤SJ10。
另一方面,如果用指针寄存器N的值指定的第N项的地址簿数据的插槽号和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一致,则上述步骤SJ7的判断结果成为“是”,进至步骤SJ8。在步骤SJ8中,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读出和与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的本机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将读出的插槽号作为第N项的插槽号而更新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接着,进至步骤SJ9,将用指针寄存器N的值指定的第N项的地址簿数据的更换标志设置为“0”后,进至上述步骤SJ10。然后,在步骤SJ10中,如果指针寄存器N的值达到登记项数而结束检索,则判断结果成为“是”,结束本处理。
这样,在地址簿更新处理中,如果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读出和与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的本机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将读出的插槽号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另一方面,即使对方号码及与其相对应的插槽号已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为更换了UIM卡的状态,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读出和与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的本机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将读出的插槽号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更新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并且将对应的更换标志复位为零。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果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和与其对应的插槽号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而且赋予该插槽号的更换标志是“0”,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提取与该插槽号相对应的本机号码;如果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则使用呼叫用本机号码呼叫对方号码。由此,无需每次呼叫都进行选择本机号码的操作,即使不进行选择操作也能够区分使用呼叫时所使用的本机号码。
此外,在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或与其对应的插槽号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的情况下,或者在尽管呼叫目的地的对方号码或与其对应的插槽号已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但是由于更换了UIM卡、对应的更换标志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指示更新地址簿,并且提取用户指定的本机号码或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选择出的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如果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和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不同,则将该提取出的本机号码存储到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
然后,如果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未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读出和与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的本机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将读出的插槽号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
此外,即使对方号码及与其相对应的插槽号已被登记在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如果是更换了UIM卡的状态,则从本机号码保存部14b中读出和与呼叫用本机号码保存部14c中保存的呼叫用本机号码一致的本机号码相对应的插槽号,将读出的插槽号与用户指定的对方号码相对应起来更新登记到地址簿保存部14a中,并且将对应的更换标志复位为零。通过这样做,在下次以后呼叫时,无需选择本机号码的操作,即使不进行选择操作也能够区分使用呼叫时所使用的本机号码。
此外,尽管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存储在移动通信终端的存储器(例如ROM等)中,但是在只制造、销售程序等的情况下,该处理程序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也应该被保护。在此情况下,用专利来保护该程序的方法将通过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形式来实现。

Claims (5)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选择性地使用多个呼叫者本机号码,具备:
号码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多个对方号码,并存储与上述多个对方号码分别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
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存储当前可使用的多个呼叫者本机号码;
呼叫指示单元,供用户指示呼叫对方号码;
判别单元,判别由上述呼叫指示单元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是否存在于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
检索单元,在上述判别单元判别为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从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检索与该对方号码相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
第1呼叫单元,使用由上述检索单元检索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呼叫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
选择单元,在上述判别单元判别为不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或者在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没有存储在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由用户选择上述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可使用的多个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
第2呼叫单元,在上述判别单元判别为不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或者在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没有存储在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使用由上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呼叫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以及
号码信息登记单元,(i)在上述判别单元判别为不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该号码信息登记单元将所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与上述第2呼叫单元使用的呼叫者本机号码相互对应起来登记到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ii)在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没有存储在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将由第2呼叫单元使用的呼叫者本机号码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起来登记到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还具备:
可否使用判别单元,判别由上述检索单元检索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是否被包含在上述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可使用的多个呼叫者本机号码中;
第3呼叫单元,在上述可否使用判别单元判别为所检索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未被包含的情况下,使用所选择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呼叫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以及
更新登记单元,将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所包含的、与由上述检索单元检索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相同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更新登记为上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上述选择单元用于选择上述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可使用的多个呼叫者本机号码中的、由用户所指定的呼叫者本机号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
上述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进一步构成为,将呼叫者本机号码和指定记录了该呼叫者本机号码的存储介质的插槽号对应起来进行存储。
5.一种用于通信终端装置的方法,该通信终端装置选择性地使用多个呼叫者本机号码,并具备:用于存储多个对方号码,并存储与上述多个对方号码分别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的号码信息存储单元;和存储当前可使用的多个呼叫者本机号码的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呼叫指示处理,供用户指示呼叫对方号码;
判别处理,判别由上述呼叫指示处理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是否存在于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
检索处理,在上述判别处理判别为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从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检索与该对方号码相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
第1呼叫处理,使用由上述检索处理检索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呼叫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
选择处理,在上述判别处理判别为不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或者在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没有存储在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由用户选择上述呼叫者本机号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可使用的多个本机号码中的某一个;
第2呼叫处理,在上述判别处理判别为不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或者在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没有存储在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使用由上述选择处理选择出的呼叫者本机号码,呼叫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以及
号码信息登记处理,(i)在上述判别处理判别为不存在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的情况下,将所指示呼叫的对方号码与上述第2呼叫处理使用的呼叫者本机号码相互对应起来登记到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ii)在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的呼叫者本机号码没有存储在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将由第2呼叫处理使用的呼叫者本机号码与所指示呼叫的上述对方号码对应起来登记到上述号码信息存储单元中。
CN2007100053085A 2006-02-15 2007-02-14 通信终端装置及其处理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2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7325A JP4130461B2 (ja) 2006-02-15 2006-02-15 携帯無線端末および携帯無線端末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JP037325/2006 2006-0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2617A CN101022617A (zh) 2007-08-22
CN101022617B true CN101022617B (zh) 2013-04-24

Family

ID=3801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530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2617B (zh) 2006-02-15 2007-02-14 通信终端装置及其处理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60534B2 (zh)
EP (1) EP1821503B1 (zh)
JP (1) JP4130461B2 (zh)
KR (1) KR100843029B1 (zh)
CN (1) CN101022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3921B2 (ja) * 2007-09-25 2010-06-16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通信システム
JP5207279B2 (ja) * 2008-01-09 2013-06-1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579442B2 (en) * 2009-05-27 2013-11-12 Transpacific Image, Llc Advertisement content selection and presentation
JP2015111789A (ja) * 2013-12-06 2015-06-18 サクサ株式会社 電話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6417030B2 (ja) 2015-03-12 2018-10-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話接続において適切な電話番号を用い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517A (zh) * 2004-01-07 2005-07-13 阿鲁策株式会社 蜂窝式电话和蜂窝式电话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4103A (ja) 1992-03-31 1993-10-29 Toshiba Corp 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ES2251072T3 (es) * 1998-03-06 2006-04-16 Giovanni Ferrara Dispositivo electronico para el doblado funcional con multiples tarjetas de telefonos celulares.
EP1051052A1 (en) * 1999-05-07 2000-11-08 Darwish Bin Karam Humaid Radiotelephone with multiple SIM card readers
JP3576977B2 (ja) * 2001-01-12 2004-10-13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端末
JP2005072931A (ja) 2003-08-25 2005-03-17 Nec Corp 携帯端末
KR100651937B1 (ko) * 2004-07-30 2006-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두 개의 발신번호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KR100713413B1 (ko) * 2004-10-30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드 정보를 자동으로 인식하여 구동 모드를 선택하는듀얼모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EP1718087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Koninklijke KPN N.V.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one of a set of SIM card readers comprised by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setting up an outgoing call
KR100749184B1 (ko) * 2005-09-23 2007-08-13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폰북 기능을 갖는 통신 단말기의 발신 처리 방법
US20070184858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of attach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asks to a Subscriber Information Module car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517A (zh) * 2004-01-07 2005-07-13 阿鲁策株式会社 蜂窝式电话和蜂窝式电话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21503B1 (en) 2016-01-20
KR100843029B1 (ko) 2008-07-01
JP2007221281A (ja) 2007-08-30
EP1821503A2 (en) 2007-08-22
US7860534B2 (en) 2010-12-28
EP1821503A3 (en) 2008-10-08
US20070201680A1 (en) 2007-08-30
JP4130461B2 (ja) 2008-08-06
KR20070082523A (ko) 2007-08-21
CN101022617A (zh) 200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7718B1 (ko) 문자 메시지에 포함되어 있는 전화 번호에 하이퍼링크기능을 제공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CN101022617B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其处理程序
EP1592211A2 (en)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KR100450967B1 (ko)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의 사용자 메뉴 작성 방법
CN1992982B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EP1501265B1 (en) Handheld terminal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4123473B2 (ja) 携帯電話機
KR20050042391A (ko) 가입자인증모듈 카드들 간에 데이터 카피가 가능한 휴대용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카피 방법
KR20080092646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호에 따른 영상 표시 방법
JP2009010466A (ja) 通信端末
JP2009055326A (ja) 通信装置
JP5751607B2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060114137A (ko) 문자 인식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호처리 방법
JP2005242921A (ja) Icタグリーダ
KR20070065752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저장된 이미지를 이용하여다이얼링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030028207A (ko) 기능 확장 장치
KR100508970B1 (ko) 단문메시지서비스를 이용한 일정 설정 방법
KR20080034644A (ko) 가입자 정보 카드의 폰북 읽기 방법 및 그 단말기
JP5846507B2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H10294782A (ja) 携帯電話装置
KR100947231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세계시간 지도 표시방법
JP2001197186A (ja) 電話機の自動認識システムによる発信接続システム
JP2005294909A (ja) 電話機およびその通信制御処理のプログラム
JP2009088734A (ja)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処理プログラム
KR20060114852A (ko) 동적표시자 등록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9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T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906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1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6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