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4544A - 基于流体流动的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流体流动的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4544A
CN101014544A CNA2004800433587A CN200480043358A CN101014544A CN 101014544 A CN101014544 A CN 101014544A CN A2004800433587 A CNA2004800433587 A CN A2004800433587A CN 200480043358 A CN200480043358 A CN 200480043358A CN 101014544 A CN101014544 A CN 101014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ve tank
mud
waste water
ga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33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4544B (zh
Inventor
崔鸿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Da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Da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Da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Day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4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4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4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45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42Small compact installations for use in homes, apartment blocks, hotels or the like
    • C02F3/1247Small compact installations for use in homes, apartment blocks, hotels or the like comprising circular tanks with elements, e.g. decanters, aeration basins, in the form of segments, crowns or se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03Making of sedimentation devices, structural details thereof, e.g. prefabricate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3Sedimentation tank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mpartments separated by a partition wall
    • B01D21/0036Horizontal partition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39Settling tanks provided with contact surfaces, e.g. baffles,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27The feed or discharge opening located at a distant position from the sid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33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floating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88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bringing about a partial recirculation of the liquid, e.g. for introducing chemical a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9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he removal of gas, e.g. noxious gas, ai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6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ubmerged 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8Off-grid powered water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槽,其内部通过污废水流入管和散气装置流入污废水和空气;污泥分离装置,其将所述反应槽的内部区分为上下至少两层,以增加污废水和气泡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溶解氧量,并且形成滞留空间以捕集空气,从而将污废水和空气互相分离,进而使污废水和空气中所含有的污泥基于各自的密度差而上升,以此可分离污染物;空气排放口,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上,用于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气泡排出至所述反应槽的外部;处理水排放口,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上,用于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所处理的污废水排出至外部;沉淀槽,安装在所述反应槽底部,其用于浓缩及排出已沉淀的污泥。

Description

基于流体流动的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反应槽内部安装污泥分离装置,通过注入气体或空气来增加气体在污废水中的滞留时间,并分离污废水和气体层而使污泥因其密度差而被分解及分离,从而提高水处理效率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水处理是通过微生物或化学氧化及还原反应来使水中的被污染物变为稳定的物质,并分离未被处理的残留物的过程。
因此,水处理是通过各种方法稳定水质的性状和有机物及营养物质,并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目前,水处理技术大部分采用生物处理方式,其处理费用比较低廉。
但是,这种现有的生物处理方式,仅仅依靠在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速度,因此处理速度非常慢,且不稳定。
因此,水处理的核心是分析对水处理起重要影响的因素,而在各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中对成为限制因素的部分进行控制的过程,可认为是水处理中最重要的过程。
但是,就目前开发的水处理装置而言,在大部分水处理过程的核心因素之气体传达过程、反应过程、反应后物质分离过程中,只注重反应过程,因此存在处理效率有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反应槽内部安装有分离装置,通过注入气体或空气来增加气体在污废水中的滞留时间,并分离污废水和气体层而使污泥因其密度差而被分解及分离,从而提高水处理效率的水处理装置。
采用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缺点,并具备功能性、实用性、制作简易性及经济性。
根据上述观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安装利用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粘度特征来改变物质的传达、增加空气在反应槽内部的滞留时间、分离泡沫及低密度物质的装置,来稳定地提高污废水处理效率的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安装导向构件来可提高污废水和空气溶解度的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增设循环装置,可上下循环反应槽内部沉淀物的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安装空气排出装置,可作为厌氧槽运行的水处理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通过空气而且还通过臭氧等气体来产生密度差,从而能够有效分离污废水中杂质的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包括:反应槽,其内部通过污废水流入管和散气装置流入污废水和空气;污泥分离装置,该装置将所述反应槽的内部区分为上下至少两层,以增加污废水和气泡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解氧量,并且形成滞留空间而单独捕集空气,从而使污废水和空气相互分开,进而使污废水和空气中的污泥因密度差而分别上升,由此分离污染物;空气排放口,其设置于所述反应槽上,用于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气泡排出到所述反应槽的外部;处理水排放口,其设置在所述反应槽上,用于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而得到处理的污废水排出到外部;沉淀槽,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的底部,用于浓缩及排出被沉积的污泥。
采用本发明的水处理装置,则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由于安装在反应槽内部的污泥分离装置上安装有导向构件,因此可提高污废水和空气的溶解度。
第二,由于在生物反应槽的内部安装有具有多个漏斗型流体移动管的污泥分离装置,因此可增加气泡的移动距离和滞留时间,从而可提高溶解氧的传递率和搅拌效果。
第三,由于在反应槽的内部污泥基于其密度差分离浓缩成上下层,因此,越深入反应器下部,就越可以保持高浓度的有机物、溶解氧及微生物,从而可大幅缩短污废水的处理时间。
第四,由于通过流体流动,可防止污泥排放所产生的孔道现象,因此,不用刮污泥机,也能够在最下端部持续排放浓缩的污泥。
第五,为提高暴气效率,使气泡滞留在各层的上部,以提高气泡的滞留时间,同时在脱氮时排放气泡,从而能够容易形成厌氧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实现厌氧或好氧状态的变更。
第六,脱氮时产生氮气,从而在凸出管道周围积累有氮气,并出现存在于污泥水面的低浓度物质朝上方移动的现象,因此,低浓度的污废水能够均匀地通过漏斗型管道,而且由于低浓度物质通过固定的污泥层而引发流体的活塞流(PFR),从而能够提高脱氮效率。
第七,水处理装置不仅易于制造,还可适用于大规模的水处理,而且所需用地面积小,操作简单。
第八,可以在低动力状态下进行暴气。
第九,在暴气过程中,可从下部任意排放污泥,因此根据流入废水的特点,可以在下端调整污泥的浓度。
第十,根据情况,可采用分批式或连续式的操作方式,其适合用于高浓度、难分解的废水处理中。
第十一,不仅通过空气,而且还通过臭氧等气体,也产生密度差,因此可有效分离污废水中所含有的杂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污泥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A”部分的其他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a)是扩大显示图1所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b)是表示图5(a)所示污泥分离器所涉及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7是扩大显示图6所示“B”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槽10,其内部流入污废水和空气;至少一个以上的污泥分离装置12,其将所述反应槽10的内部区分为上下至少两层,并使流入的污废水和气泡按密度顺序朝上方移动,而且增加所述污废水和气泡的接触面积,以增加溶解氧量,从而分解污染物;空气排放口14,其设置在所述反应槽10上,用于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12的气泡排出至所述反应槽10的外部;处理水排放口15,其设置在所述反应槽10上,用于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12已被处理的污废水排出至外部;沉淀槽16,其位于所述反应槽10底部,用于浓缩及排出已沉淀的污泥。
具有上述结构的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反应槽10的内部形成为具一定空间的筒状,从而可存储流入的污废水和空气。
另外,所述污废水和空气通过安装在所述反应槽10底部的污废水流入管22及散气装置24供应至反应槽10的内部。
即,所述污废水流入管22,是安装在所述反应槽10底部的管状物,并从反应槽10的外部向反应槽10的内部供应污废水。因此,通过所述污废水流入管22流入的污废水从所述反应槽10底部开始填满,而污废水所含有的一定重量以上的污泥沉则淀至沉淀槽16中。
另外,所述散气装置24,是安装在所述污废水流入管22上部的管状物,并向反应槽10的内部供应外部空气。
所述散气装置24中,其一端26,即,位于反应槽10内侧的部分上安装至少一个喷嘴28。另外,所述散气装置24的另一端,即,位于反应槽10外侧的部分上安装鼓风机30。
因此,以所述鼓风机30来向所述散气装置24注入的空气,可通过所述多个喷嘴28均匀喷射到污废水中。
另外,所述污泥分离装置12至少由一个污泥分离部组成,而由第一污泥分离部34及第二污泥分离部32组成较为理想。第一污泥分离部34和第二污泥分离部32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下面仅以第一污泥分离部34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污泥分离部34包括:将反应槽10内部区分为上下层,并形成有多个通孔38的至少一个金属板40;形成在所述金属板40的底面并向下凸出,且流通污废水和空气的多个流体移动管42;安装在所述流体移动管的底部,且用于提高污废水和空气流动性的导向构件35。
具有上述结构的污泥分离装置12中,在所述金属板40上所形成的多个通孔38,最好是均匀地分散形成在金属板40上。均匀分散形成多个通孔38,可有利于将所述污废水和空气均匀分散。另外,所述多个通孔38可设于金属板40的任何位置上,也可按照一定的排列布置。
并且,所述多个流体移动管42是其内部形成有空间并连通于所述通孔38的筒状,最好是上宽下窄的漏斗形状。
因此,流进所述漏斗状流体移动管42的污废水及空气随着其上升,其空气将分散成伞状,从而可防止周边的污泥沉淀及积累于所述流体移动管42附近的现象。
另外,所述多个流体移动管42在金属板40底部向下凸出一定距离,因此,所述金属板40底部具有多个由所述流体移动管42所包围形成的滞留空间44、46。
因此,从反应槽10下部上升的空气,被捕集在所述滞留空间44、46中,聚集一定量以上后,因其压力而分散到四方,从而供给至所述流体移动管42。
另外,所述多个流体移动管42,可利用楔子等工具在金属板40上冲孔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另制流体移动管42后,通过焊接等方式结合在金属板40上。
另外,所述导向构件35,具有凹陷的形状,所以从下部移动的流体并不直接通过移动管42,而是迂回到导向构件35内部之后,再流入于所述流体移动管42。
所述导向构件35由与所述流体移动管42相连接的底板36和从底板36的边缘侧向形成的、且将污废水和空气引入其内部的边缘板37组成。
在所述底板36上凸出形成有连接杆39,并以此与所述流体移动管42一体连接。由此,所述导向构件35可安装在流体移动管42上。
其结果,从底部上升的污废水和空气经由形成于所述导向构件35的边缘板37和水面之间的空间D,流入到导向构件35的内部。
此时,在污废水和空气通过所述空间D流入到导向构件35内部的过程中,污废水和空气依次与水面上部滞留空间44、46中的空气相接触,从而增加气液比,进而能够提高低溶解度气体的溶解速度。
而且,通过适当调整所述边缘板37的长度L,可提高通过空间D流入的污废水和空气的溶解度。
如上所述,流入到所述导向构件35中的污废水和空气,可以在提升溶解度的状态下,流入到流体移动管42中。
另外,上述说明中,安装在第一污泥分离部34上的流体移动管42的形状为倾斜状,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5(b)所示,也可以采用以垂直形状安装在第一污泥分离部34上的流体移动管42。
另外,连接所述导向构件35和流体移动管42的连接杆39,并不局限于如图3所示的形状,也可采用如图4所示的锯齿形状43。
如此,采用底部呈锯齿形状43的流体移动管42,使少量流体连续通过移动管42,从而能够提高气体的溶解速度。
如上所述,当污废水和空气上升而到达污泥分离装置12时,污废水及空气通过导向构件35和所述多个流体移动管42,移动至污泥分离装置12的上部空间。
另外,所述反应槽10的上部安装有空气排放口14及处理水排放口15。而且经过所述第一污泥分离部34及第二污泥分离部32上升的污废水和空气,通过所述空气排放口14及处理水排放口15排出到反应槽10的外部。
另外,所述反应槽10底部安装有沉淀槽16,所述沉淀槽16具有向下倾斜的形状。而且,沉淀槽16底部还形成有污泥排放口48。
因此,从所述反应槽10中沉淀的污泥,浓缩到所述沉淀槽16中,并通过所述污泥排放口48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所述反应槽10的一侧安装有用于使反应槽10内部空气及污废水上下循环的循环装置18。
所述循环装置18包括管道54,而从所述管道54凸出形成的上部管道50与反应槽10内部的上部空间相连通,中间管道52与反应槽10的中部空间相连通,管道54底部与所述散气装置24相连通。而且,在所述管道54上安装有循环泵56。
因此,当启动所述循环泵56时,储存于反应槽10上部及中部空间的污废水或沉淀物被吸入到管道54后排出至下部空间,从而使储存于反应槽10上、中部和下部的污废水或沉淀物互相循环。
这种循环工作是按一定周期进行,因此具有循环沉淀于各污泥分离部的污泥中上澄水及污废水的效果。
另外,所述反应槽10的另一侧安装有排气装置20,其用于向外部排出捕集在各污泥分离器34、32中的空气。所述排气装置20由可流通空气的主管道60和,凸出形成于主管道60且进入到反应槽10内部而与各污泥分离部34、32的滞留空间44、46相连通的辅助管道58组成。
具有这种结构的排气装置20中,各辅助管道58与各污泥分离部34、32的滞留空间44、46相连通,从而使被捕集的空气移动至所述辅助管道58后通过主管道60向外部排出。
因此,这种排气装置20可适于在通过将反应槽10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而实施脱氮等厌氧反应时使用。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适用导向构件的污泥分离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导向构件。
即,如图6及图7所示,在水处理装置70内部安装有由第一污泥分离部34及第二污泥分离部32组成的污泥分离装置12。
而且,如上一实施例,所述污泥分离装置12由将反应槽70内部区分为上下部分,并形成有多个通孔74的至少一个金属板71、向下凸出形成于所述金属板71的底面,且用于使污废水和空气通过的多个流体移动管72构成。
所述流体移动管72具有漏斗形状,而所述多个流体移动管72向金属板71的下部凸出一定长度,从而在所述金属板71的底面形成有多个由所述流体移动管72所包围的滞留空间73。
因此,从反应槽70底部上升的空气被捕集在所述滞留空间73中,而聚集一定量以上后,因压力而分散于四方且流入到所述流体移动管72后上升。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向反应槽内注入空气来净化处理污废水的工艺,但也可以注入臭氧等气体来代替空气进行净化处理。
图8表示通过注入所述气体来净化处理污废水的水处理装置。如图所示,所述水处理装置具有与实施例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类似的结构,区别点在于通过散气装置注入气体,用循环管87代替循环装置18上(图1)。
即,通过所述气体注入管96注入臭氧等气体,而所注入的气体如同注入空气时一样扩散到上部后,通过第一污泥分离部94及第二污泥分离部92上升,而且经过此过程,污废水中的杂质中,密度高的杂质沉淀到下部,而密度相对低的杂质则移动到上部,从而实现分离。
另外,被沉淀的杂质通过安装在沉淀槽81下部的循环管87再次返回到反应槽80上部,从而进行再处理。所述循环管87的一端88连接在与所述沉淀槽81的排放口82相连接的阀门86上,而另一端85则与所述反应槽80的上部相连接。
因此,当打开所述阀门86时,沉淀槽81的污废水通过所述循环管87返回到反应槽80内,并引起下部真空,从而使臭氧等气体易于通过注入管96从外部流进反应器80的内部。
即气体注入时机是,在反应器80内部填满污废水后,从下部瞬间取出大量的处理水后,通过循环管87将其移动到反应器80上端而使下部瞬间出现真空的时候,此时将易于使外部气体流进。
流进一定量气体后,减少循环流量,并且继续向下移送,从而促进气体和污废水的反应。此时,因向下移动的污废水的流速,周围的气体以气泡状态流入,从而提高气体的溶解度。
这样,不仅通过空气,还可以通过臭氧等气体产生密度差,从而可有效分离污废水中的杂质。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的动作过程。
如图1至图5所示,处理对象之污废水通过污废水流入管22流入到反应槽10的内部,而且外部空气也通过散气装置24流入到反应槽10的内部。此时,由于散气装置24安装在污废水流入管22的上部,可防止可沉淀的固态物由于从散气装置24分散的空气所产生的浮力而上升的现象,由此引导固态物的沉淀而可提前予以去除。
另外,注入于所述散气装置24中的空气,可通过多个喷嘴28均匀喷射,因此能够有效进行暴气过程。
如上所述,流入到反应槽10内部的污废水及空气上升而到达第一污泥分离部34中。
到达所述第一污泥分离部34的污废水通过形成在导向构件35的边缘板37和水面之间的空间D流入到导向构件35的内部。
此时,在污废水及空气通过所述空间D流入导向构件35内部的过程中,污废水及空气依次与水面上部滞留空间44、46中的空气相接触,以此增加气液比,从而提高低溶解度气体的溶解速度。
而且,通过适当调整所述边缘板37的长度L,可提高通过空间D流入的污废水及空气的溶解度。
如上所述,流入到所述导向构件35内的污废水及空气能够以大量溶解的状态流入到流体移动管42。
此时,空气因浮力而上升后被捕集在金属板40下部所形成的滞留空间44、46中。而所述滞留空间44、46形成在向下凸出的流体移动管42的最下端的上部。因此,污废水的水位与所述流体移动管42的最下端处于同一直线上。
而且,通过所述流体移动管42只能予以移动一定量的流体,因此漏斗形状的流体移动管42的长度及直径需保持一定尺寸。
另外,存在于反应槽10底部的物质移动到上部的起始点是流体移动管42的最低端部分,因此泡沫及空气中密度最高的物质和,污废水中密度最低的物质,因浮力而被筛选后移动至上部。
另外,当不注入空气而只注入或循环污废水时,污废水中密度相对较低的物质,因浮力而优先移动。
各密度差取决于漏斗状流体移动管42的长度和由各层的水深而决定的表面张力。即,漏斗状流体移动管42的长度越长,水越深、水面越宽,其密度差也就越大。
基于上述的结构特点,产生自反应槽10的泡沫大部分停留在污废水水位的上端,而对于污废水水面而言,因其表面张力,主要由较低浓度的物质构成。
因此,在各层中,由于低浓度物质位于上部,其结果,越靠近反应槽10上层就会发生物质浓度越低的物质分离。并且,使从下部流入的空气量及压力达到一定值以上,以便通过各个流体移动管42予以均匀排出。
经上述过程,通过第一污泥分离部34的污废水及空气,到达第二污泥分离部32。并且,在通过第二污泥分离部32的过程中,亦经过和上述第一污泥分离部34相同的过程而进行物质分离。
而且,到达反应槽10最上部空间的污废水及空气,分别通过空气排放口14和污废水排放口15排放到外部。
另外,经上述暴气过程之后,当需要使用厌氧槽时,就通过所述空气排放装置20排放空气,从而可试图进行脱氮。
即,完成暴气后,为了进行脱氮,首先需要除去反应器内的空气,为此,打开主管道60的阀门,依次通过辅助管道58排放第一污泥分离部34及第二污泥分离部32的滞留空间44、46中被捕集的残留空气及一些泡沫。此时,为防止排放的空气因浮力而移动到上部,各管道60应与上端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打开阀门后,各层的空气和一些泡沫就会通过辅助管道58及主管道60流到外部的最初原水中。
由此,通过所述空气排放过程进行脱氮之后,运行厌氧槽。
另外,运行一段时间的反应槽10后,在第一污泥分离部34、第二污泥分离部32中将会出现沉淀物的浓缩,因此有必要周期性地启动循环装置18来将其沉淀物移动至最低端,由此提高浓缩效率的同时还提高脱氮率。
即,当启动循环装置18的循环泵56时,由于压力而各层的被浓缩的沉淀物通过管道54的上部及中间管道50、52吸入。
之后,被吸入的沉淀物通过管道54供应到散气装置24中,并再次循环到反应槽10的内部。
因此,通过这种循环过程从低端移动到上端时,与注入空气时不同,污泥通过污废水本身的移动而集中,以此不仅提高浓缩效率,同时还可以引起上下层污泥的浓度差。并且,伴随这种过程,还发生脱氮过程,而且能够进行从最上层到最低层或从中间至最上层等各种循环。
另外,流出水的排出起点可以是循环结束时,也可以是暴气结束时,而且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连续流入或排放。根据反应槽10内部的污泥浓度,可以间歇或连续排放污泥。
由于浓缩污泥的排放口上端设有暴气装置,且伴随流体流动,因此在没有安装刮污泥机的情况下,从下部排放污泥时,污泥不会发生孔道现象,从而可稳定地排放污泥。污泥浓缩槽的大小与处理容量无关,可制成多种形状。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水处理装置是上行式处理装置,即在反应槽10的内部安装若干个用于提高污泥分离和溶解氧传达效果的污泥分离装置12,并使流入的污废水及气泡上升而进行处理。
另外,也可以是下行式处理装置,即,将处理水再次循环到反应器的上部,而将污废水及气泡从上部下降至下部而进行处理。
下表表示根据上述处理顺序进行水处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
好氧处理  反应器(处理温度)  处理对象之污废水流入水/流出水  处理时间(天)  其他
 10L(20度)  河水BOD22000/500  1  氧传递率30-40%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附图的范围内,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毋庸置疑这也属于本发明的权力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槽,其内部通过污废水流入管及散气装置流入污废水及空气;
污泥分离装置,其将所述反应槽内部区分为上下至少二层,以增加污废水和气泡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溶解氧量,并由于各层水面部位的物质依次朝上方移动,从而通过密度差来分离相对较轻的物质而分解污染物;
空气排放口,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上,并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气泡排放到反应槽的外部;
处理水排放口,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上,并将通过污泥分离装置而得到处理的污废水排放到外部;
沉淀槽,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的下部,用于浓缩及排放被沉积的污泥。
2.一种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槽,其内部通过污废水流入管及散气装置流入污废水及气体,并通过安装于其下部的沉淀槽,将已处理的污废水排放到外部;
污泥分离装置,其将反应槽内部区分为上下至少两层,以增加污废水和气体气泡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溶解气体量,并形成滞留空间,以另行捕集气体,从而分开污废水和气体,进而使污废水和气体中的污泥因密度差而分别上升,从而可分离污染物;
传感器,其安装在所述污泥分离装置上,用于检测所述滞留空间中所捕集的气体量,并根据气体量输出信号;
气体排放口,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上,并根据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将通过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的气泡排放到所述反应槽的外部;
气体注入管,其安装在所述反应槽的一侧,可向所述反应槽内注入气体或阻断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由第一污泥分离部及第二污泥分离部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污泥分离部及第二污泥分离部分别包括:
将所述反应槽的内部区分为上下层并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的金属板;
在所述金属板的底面向下凸出形成,以形成用于捕集气体的滞留空间且用于使污废水及气体通过的至少一个流体移动管;
安装在所述流体移动管的底部且用于提高污废水和空气溶解度的导向构件,
当流入的气体及污废水上升至所述污泥分离装置时,空气中的低密度物质被捕集到所述滞留空间中,而污废水中的高密度物质则停留在其下方,从而优先使在污泥分离装置水面附近的低密度物质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构件由连接在所述流体移动管下部的底板和形成在所述底板的边缘上,并由此引导污废水及空气的边缘板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分离装置由第一污泥分离部及第二污泥分离部组成,
所述第一污泥分离部及第二污泥分离部分别包括:
将所述反应槽的内部区分为上下层,并形成有多个通孔的金属板;
在所述金属板的底面向下凸出形成,以形成用于捕集气体的滞留空间且用于使污废水及气体通过的至少一个流体移动管;
当流入的气体及污废水上升至所述污泥分离装置时,空气中的低密度物质被捕集到所述滞留空间中,而污废水中的高密度物质则停留在其下方,以此能够优先使在污泥分离装置水面附近的低密度物质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移动管分别具有上端面积大于下端面积的漏斗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气装置中,位于反应槽内部的一端上至少安装有一个用于喷射空气的喷嘴,而位于反应槽外部的另一端上则安装有鼓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注入管中,位于所述反应槽内部的一端上至少安装有一个用于喷射空气的喷嘴,而位于反应槽外部的另一端上则安装有鼓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槽的一侧还安装有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管道、安装在所述管道上的循环泵、凸出于所述管道并与所述反应槽内部各层相连接的上部管道、中间管道、下部管道,当驱动所述循环泵时,所述反应槽内部各层的沉淀物被循环或向下积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槽的另一侧还安装有空气排放装置,所述空气排放装置包括主管道、安装在所述主管道上的阀门、凸出于所述主管道并与形成在所述反应槽内部各层的滞留空间相连通的辅助管道,
当打开所述阀门时,被捕集在所述滞留空间中的空气及泡沫,通过所述辅助管道及主管道被排放到所述反应槽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槽还安装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利于使经过处理的污废水再次循环至所述反应槽,并利于吸入气体,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沉淀槽下部相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反应槽上部相连接。
CN2004800433587A 2004-06-15 2004-06-15 基于流体流动的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4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04/001419 WO2005123613A1 (en) 2004-06-15 2004-06-15 Fluids fluxion method and plan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4544A true CN101014544A (zh) 2007-08-08
CN101014544B CN101014544B (zh) 2011-04-20

Family

ID=35509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335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4544B (zh) 2004-06-15 2004-06-15 基于流体流动的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97801B2 (zh)
JP (1) JP4528828B2 (zh)
KR (1) KR100674510B1 (zh)
CN (1) CN101014544B (zh)
WO (1) WO20051236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485A (zh) * 2011-03-28 2011-08-31 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的强化污泥处置的方法
CN110723794A (zh) * 2019-11-05 2020-01-24 安吉起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39296B1 (ko) * 2005-09-16 2006-10-27 (주)에코데이 생물학적 수처리 장치
JP2008173571A (ja) * 2007-01-19 2008-07-31 Nishimatsu Constr Co Ltd 濁水処理槽および濁水処理装置
KR100942716B1 (ko) * 2007-07-20 2010-02-16 (주)에코데이 플러그 흐름 반응기에 의한 호기성과 혐기성 소화 장치 및방법
GB0809603D0 (en) * 2008-05-28 2008-07-02 Vws Westgarth Ltd Fluid treatment apparatus
WO2011065710A2 (en) * 2009-11-24 2011-06-03 Delta Thermo Energy, Inc. Waste to energy by way of hydro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resource recycling
KR101498139B1 (ko) * 2013-01-16 2015-03-09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슬러지 열가용화 장치용 저분자화 반응기
CN107540083A (zh) * 2017-09-28 2018-01-05 福建省谷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菌泥筛选器
PE20221245A1 (es) * 2020-01-04 2022-08-15 John M Richmond Aparato de separacion de particulas
CN114733451A (zh) * 2022-04-15 2022-07-1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停留时间可调的连续化气液反应装置
KR102592116B1 (ko) * 2023-04-14 2023-10-20 (주)에코비트엠엔에스 오폐수 처리용 미생물 배양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오폐수 처리용 미생물의 배양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89929A (en) * 1954-09-03 1959-06-09 Dorr Oliver Inc Combined anaerobic treatment and clarification unit
JPS5220703B2 (zh) 1974-09-12 1977-06-06
JPS52131655A (en) * 1976-04-28 1977-11-04 Osaka Sanso Kougiyou Kk Method of treating high contration polluted waste water
CN86206088U (zh) * 1986-08-14 1987-09-09 许开天 波形板式蒸馏塔
JP3126205B2 (ja) * 1992-03-02 2001-01-22 筒中プラスチック工業株式会社 生物膜ろ過装置用集水ブロック
JP2684495B2 (ja) * 1992-08-27 1997-12-03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有機性汚水の高度浄化装置
JP3739903B2 (ja) * 1996-08-27 2006-01-2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気液分散装置及び気液接触装置並びに廃水処理装置
KR100298855B1 (ko) * 1996-08-07 2001-11-14 다나카 쇼소 기-액분산장치및기-액접촉장치및폐수처리장치
CN2275580Y (zh) * 1996-10-07 1998-03-04 吕建群 塔板式污水处理器
NL1004455C2 (nl) * 1996-11-06 1998-05-08 Pacques Bv Inrichting voor de biologische zuivering van afvalwater.
DE19815616A1 (de) * 1998-04-07 1999-10-14 Zeppelin Silo & Appte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von Abwasser
JPH11319866A (ja) 1998-05-21 1999-11-24 Sony Corp 浄水装置
JP2000254637A (ja) 1999-03-05 2000-09-19 Yoshiya Etsuno 曝気槽の汚泥分離装置
US6592751B2 (en) * 2001-09-26 2003-07-15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KR100470925B1 (ko) * 2003-01-10 2005-03-10 (주)에코데이 유체유동에 의한 수처리 공정 및 장치
KR200364601Y1 (ko) 2004-06-08 2004-10-08 주식회사 무한기술 미생물 반응교반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485A (zh) * 2011-03-28 2011-08-31 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的强化污泥处置的方法
CN102167485B (zh) * 2011-03-28 2013-03-20 大连迈克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的强化污泥处置的方法
CN110723794A (zh) * 2019-11-05 2020-01-24 安吉起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10723794B (zh) * 2019-11-05 2021-12-24 浙江起航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74510B1 (ko) 2007-01-25
US7597801B2 (en) 2009-10-06
CN101014544B (zh) 2011-04-20
US20080264840A1 (en) 2008-10-30
JP2008502472A (ja) 2008-01-31
JP4528828B2 (ja) 2010-08-25
KR20060049219A (ko) 2006-05-18
WO2005123613A1 (en) 2005-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03890B1 (ko) 혐기 및 호기성소화에 의한 고농도 오폐수 처리장치 및방법
CN101014544B (zh) 基于流体流动的水处理装置
CN106277327B (zh) 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及脱氮工艺
JPH08267052A (ja) 溶解空気浮選及び関連する排水処理の方法と装置
CN112919571B (zh) 一种气浮强化多级纤维聚结除油的装置及方法
KR20120005857A (ko) 수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62367B1 (ko) 플러그 흐름 반응기에 의한 오폐수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GB1596311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bacterial sludge treatment of aqueous waste material
CN105293701B (zh) 一种碳源储备式ibr生物反应器
CN109928539B (zh) 基于超氧纳米微气泡的气浮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KR100470925B1 (ko) 유체유동에 의한 수처리 공정 및 장치
JP5918017B2 (ja) 生物学的排水処理装置
CN107473440A (zh) 一种提高多级臭氧气浮工艺中臭氧利用率的装置
CN207827955U (zh) 一种逆向循环传质废水处理反应器
JP2000512545A (ja) 汚濁廃水の浄化用反応槽
CN106007176A (zh) 一种高温、高硬度、高cod、氨氮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6108982U (zh) 处理含油废水的高效油水分离机
CN1997603A (zh) 增强和节能的生物(废)水处理的方法及反应器
RU3875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110482794A (zh) 一种油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20665118U (zh) 一种丙烯腈废水回收处理系统
CN218910061U (zh) 一种油田含聚含油污水的处理装置
KR100447812B1 (ko) 일체형 오폐수 처리장치의 생물 반응조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SU1756285A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большой глубины дл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13357265U (zh) 切削液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