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3619A - 滑动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3619A
CN101013619A CNA2007100037839A CN200710003783A CN101013619A CN 101013619 A CN101013619 A CN 101013619A CN A2007100037839 A CNA2007100037839 A CN A2007100037839A CN 200710003783 A CN200710003783 A CN 200710003783A CN 101013619 A CN101013619 A CN 101013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moving leader
brake
casing
operation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37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3619B (zh
Inventor
加藤浩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1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3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3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36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0Adjustable resistors
    • H01C10/30Adjustable resistors the contact sliding along resistive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Adjustable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滑动操作装置,其能够防止损坏用于可滑动地支撑可移动部件的移动导杆,而不增加滑动操作装置的重量和长度。可移动部件(70)设置为相对于导向杆(78、79)滑动运动。通常,可移动部件的凸起(70a)与外壳(10)的底板(11)分开预定的间距,并且可移动部件的接合凸起(76、77)与外壳的围栏部分(18)相隔预定间距。当通过向可移动部件施加与导向杆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而使可移动部件移动时,通过凸起与底板部分之间或围栏部分与接合凸起之间的接触限制可移动部件的过大位移。

Description

滑动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箱体的滑动操作装置,在该箱体中根据操作旋钮的操作而使可移动部件移动以进行参数设置。
背景技术
诸如安装在混音器等上的音量控制器之类的滑动操作装置业已公知(参见日本实用新型登记公开No.3102188和日本专利公开No.2002-8907)。通常,滑动控制装置包括被致使在箱体中移动的可移动部件。例如,通过手动操作被固定到可移动部件的操作旋钮来适当地移动可移动部件。检测可移动部件的移动位置,并根据检测的可移动部件的位置进行参数设置,例如音量调节。
通常,在箱体中沿纵向方向设置由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棒形成的移动导杆,并且可移动部件与移动导杆可滑动地接合,以通过移动导杆的导向而沿箱体的纵向方向移动。
在上述传统的滑动操作装置中,只要将仅沿移动导杆的纵向方向作用的力施加至操作旋钮就不会引起实质上的问题。然而,实际上,有时力沿与移动导杆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向下按压操作旋钮的方向或沿箱体的宽度方向)施加到箱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引起移动导杆的损坏。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要将移动导杆制造得很坚固。具体地,通常将移动导杆制得又厚又重,从而产生了这样问题,即滑动操作装置变得很重且很长。
此外,通常将移动导杆和可移动部件设计为能够非常平滑地进行滑动运动。因此,即使当将沿垂直于移动导杆纵向方向的方向作用的较大的力施加到操作旋钮时,操作者也不会意识到施加了这样的力,可能将更大的力施加到操作旋钮。此外,某人的手或某物可能与操作旋钮接触,无意地将过大的力施加至操作旋钮,从而产生移动导杆受到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操作装置,其能够防止损坏用于可滑动地支撑可移动部件的移动导杆,而不增加滑动操作装置的重量和长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操作装置,包括:箱体10、40;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细长的移动导杆78、79和多个导杆支撑部分20-23,其中所述移动导杆沿箱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箱体中,所述多个导杆支撑部分支撑移动导杆的两相对端;可移动部件70,设置在箱体中并由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的移动导杆保持可滑动;位置检测装置73,在所述箱体中沿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的移动导杆检测所述可移动部件的位置;操作旋钮部件80,具有操作旋钮81并固定到所述可移动部件;以及至少一个制动器11、18,固定到所述箱体,并设置为在所述操作旋钮没有被操作时以预定间距接近所述可移动部件的至少一个预定部分70a、76、77,其中当以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对所述操作旋钮施加力时,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移位以与所述制动器接触,当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与制动器接触时,所述预定部分的位移受到限制,并且当以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施加到所述操作旋钮的力被释放时,所述预定部分与所述制动器之间的间距恢复到所述操作旋钮没有被操作时所产生的预定间距。
应当注意,在上面的描述中,标号只表示滑动操作装置的结构组件的实例,而非限制其结构(在下文中同上)。
根据本发明,当以不同于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对可移动部件施加力时,能够限制可移动部件的位移,从而能够防止损坏移动导杆,而无需增加滑动操作装置的重量和长度。
优选地,利用所述移动导杆的弹性变形或利用被设计为允许所述移动导杆的两相对端移位的导杆支撑部分,所述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保持所述可移动部件在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可移位。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能够限制在与施加到操作旋钮的力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上引起的可移动部件的位移,以使位移适量,从而能够防止损坏移动导杆。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保持可移动部件70,在垂直于移动导杆78、79延伸方向的平面内可转动地移位,以及制动器限制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的转动位移。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将可移动部件的转动位移限制为适量,从而防止损坏移动导杆。
优选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70a、76、77和制动器11、18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在它们之间产生滑动阻力的阻力产生部件91-94。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当操作者沿除了移动导杆延伸方向之外的方向施加过大的操作力时,在可移动部件与制动器之间能够产生滑动阻力,从而能够确实地改变操作感觉而使操作者识别出施加了过大的力。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与所述制动器可以是彼此面接触,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和所述制动器处于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可移动部件沿所述移动导杆移动时,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与所述制动器之间产生摩擦。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和制动器被制成彼此面接触,施加到预定部分和制动器的力被分散,从而能够抑制它们的磨损和损坏。当操作者沿除了移动导杆延伸方向之外的方向施加过大的力时,在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与制动器之间产生摩擦,引起操作感觉发生变化,从而使操作者能够识别出由操作者施加的操作力是过大的。
优选地,所述移动导杆78、79在被沿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施加力时发生弯曲,以及当该力被释放时,所述移动导杆的弯曲被恢复。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由于移动导杆的弯曲,由所述移动导杆保持的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与制动器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所述可移动部件的位移。
优选地,移动导杆78、79具有磁极表面88,所述磁极表面的多极沿所述移动导杆的纵向方向被磁化,以及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具有磁性检测部分73,所述磁性检测部分以面对所述移动导杆的磁极表面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可移动部件。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使用简单的结构能够检测沿移动导杆的可移动部件的移动位置。
优选地,当通过所述操作旋钮沿所述箱体的垂直方向将几千克至十千克范围的负荷施加到可移动部件70时,用以保持所述可移动部件的移动导杆78、79发生变形,致使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70a、76、77与所述制动器接触。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能够限制由几千克至十千克的施加到可移动部件的垂直负荷导致的可移动部件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滑动操作装置用作音量控制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70a、76、77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76、77,所述制动器由所述音量控制器的构成所述箱体的部分壳体制成并松弛地配合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之间,以及当所述制动器与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中的至少之一接触时,所述制动器限制所述可移动部件在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制动器由部分壳体构成,整体结构简单,从而能够抑制故障的发生。由于制动器松弛地配合在可移动部件的两个接合部分之间,其中所述两个接合部分在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从而能够限制由操作旋钮施加到可移动部件的力导致的可移动部件在箱体宽度方向上的位移。
优选地,操作旋钮部件80包括第一部分82、第二部分83以及第三部分84,其中第一部分82沿箱体10、40的垂直方向从所述操作旋钮向所述移动导杆延伸,第二部分83沿垂直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延伸,第三部分84沿箱体的垂直方向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向所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70a、76、77延伸,以及所述操作旋钮部件具有弹性并形成为曲柄形状。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操作旋钮部件具有弹性,所以能够降低由操作旋钮部件与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来自制动器的作用力的增加。此外,施加到操作旋钮的力能够通过操作旋钮部件传输到可移动部件的预定部分,因此,当过大的力施加到操作旋钮时,能够限制可移动部件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制动器平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能够限制由沿不同于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施加的力而导致的可移动部件的位移,而与可移动部件的移动位置无关。
从下文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将变得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操作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在将副外壳从其拆下的情况下的滑动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3A为主外壳的透视图;
图3B为示出可移动部件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滑动操作装置的平面图;
图5为示出沿着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A为滑动操作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当过大的向下的力被施加至操作旋钮部件时,可移动部件的运动是怎样被限制的;
图6B为示出当顺时针转动力矩被施加至可移动部件时,可移动部件的运动限制的局部视图;
图6C为示出当逆时针转动力矩被施加至可移动部件时,可移动部件的运动限制的局部视图;
图7A与图6A相似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操作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7B为示出滑动操作装置的摩擦产生部分的修改例的视图;以及
图7C为示出可移动部件的修改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操作装置的透视图。滑动操作装置具有箱体或壳体,该箱体或壳体由装配在一起的主外壳10和副外壳40构成。图2为示出在将副外壳40从滑动操作装置拆下的情况下的滑动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图3A为主外壳10的透视图,图3B为可移动部件的透视图,以及图4为滑动操作装置的平面图。
如图2所示,在滑动操作装置的箱体中,可移动部件70与上和下导向杆78、79套装在一起,其中每个导向杆均由圆棒形成。主外壳10的上部设有横截面为U形的细长部件50。在细长部件50的一端设置有马达59。
滑动操作装置被设计成例如适于以任意方向安装在混音器等上的音量控制器。在下文中,假定上、下、左和右方向是从副外壳40侧的角度观察所确定的,其中操作旋钮部件80的操作旋钮81设置为向上方向。具体地,上、左和前方向分别是指向操作旋钮81、马达59(参见图2)和图2的正面的方向。
如图2和图3A所示,主外壳10由底板11、设置在主外壳10的后表面侧上的主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上板15以及从底板11的前部向上延伸的围栏部分构成。上板15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向前延伸以形成安装件16,这些安装件16用于将细长部件50安装在其上。通过弯曲金属板来制造一体形成的主外壳10。每个安装件16均形成有安装孔17(参见图3A)。
主外壳10的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分别形成有用于保持上导向杆78的上保持孔20、21和用于保持下导向杆79的下保持孔22、23。右侧板14形成有设置在保持孔21和23之间的通孔19。如图1和图3A所示,主板12形成有线缆插孔24,线缆插孔24位于对应于主外壳10的纵向中心部分的位置处。
如图2所示,细长部件50通过使螺钉25、26穿过主外壳10的安装件16的安装孔17(参见图3A)而固定于主外壳10。如图2和图4所示,细长部件50的底部按纵向形成有狭缝,操作旋钮部件80沿该狭缝移动。安装件51、52设置在细长部件50的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的上部。通过使用螺钉53、54将安装件51、52紧固到混音器的面板等,来将装配好的滑动操作装置安装到混音器等(未示出)。
如图4所示,滑轮56设置在细长部件50的左端部分的上面,并安装到延伸穿过细长部件50的马达59的输出轴(未示出)。带接收销(pin)58设置在细长部件50的右端部分的上面,橡胶带57在滑轮56与带接收销58之间卷绕和伸展。将橡胶带57在一点处固定到带安装部分85,而带安装部分85固定到操作旋钮部件80。随着马达59的正向和逆向转动,操作旋钮81(与可移动部件70一起)通过橡胶带57沿细长部件50的纵向方向往复运动。例如,在场景调用时,使驱动电流流经马达59,从而将可移动部件70自动地驱动到期望的位置。此外,用户通过手动操作操作旋钮81可将可移动部件70移动到任意位置。操作旋钮81可设有由橡胶等制成的握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操作旋钮时,用户握住握持部分。
图5为沿着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2、图3B和图5所示,可移动部件70包括由树脂制成的吊篮(gondola)71。吊篮71形成为前侧开口的矩形箱,操作旋钮部件80固定到吊篮71。线缆穿过部分(escape portion)86形成在吊篮71的右侧壁的前边缘部分处(参见图3B)。通孔74、75分别形成在吊篮7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中。上导向杆78穿插于通孔74中,而下导向杆79穿插于通孔75中。因此,吊篮71被制成相对于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是可滑动的。
此外,板72附着到可移动部件70,扁平线缆87的一端与板72连接(参见图2和图5)。扁平线缆87穿过吊篮71的线缆穿过部分86并延伸至主外壳10中。扁平线缆87被配置在主外壳10中,并在主外壳10中延伸以使其长度足以能够跟随可移动部件70的运动,并且扁平线缆87通过主外壳10的线缆插孔24(参见图1和图3A)被拉到外部。
如图5所示,上导向杆78的下表面在上导向杆78的基本整个纵向长度上形成有磁极表面88。磁极表面88沿纵向方向以等间隔被多极磁化。即,磁极表面88被交替地磁化为N极和S极。磁极表面88的下表面即上导向杆78的下表面形成为平坦的表面。吊篮71的孔74形成为对应于上导向杆78的圆弧形横截面的圆弧形。将上导向杆78紧密地配合在吊篮71的孔74中,以使吊篮71在垂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被上导向杆78限制在适当的位置。换句话说,吊篮71的移动路径受到上导向杆78的限制。结果,能够确保可移动部件70的稳定移动,因此能够提高检测可移动部件70的位置的精确性。
与之对照,形成于吊篮71中的孔75被稍微拉长。因此,下导向杆79能缓冲制造误差,并辅助用于限制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位置。特别地,下导向杆79具有防止可移动部件70绕着上导向杆78进行摇摆运动的作用。
如图2、图3B和图5所示,磁性传感器部分73(或MR传感器)设置在板72的前表面,磁性传感器部分73由例如包括霍尔元件的IC构成。在直接位于上导向杆78下方的位置处,磁性传感器部分73面向上导向杆78的磁极表面88,其中在磁性传感器部分73和磁极表面88之间具有狭窄的间隙(间距)。
当传感器部分73相对于上导向杆78的磁极表面88随着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而移动时,每当磁极部分的邻近的N极和S极之间的边界经过传感器部分73时,传感器部分73就输出脉冲信号。根据脉冲信号的数量,能够检测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量。例如,磁极表面88的磁极以两列排布,并且这些磁极列沿上导向杆78的纵向方向彼此相位相差1/2π。因此,随着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传感器部分73输出彼此异相的两个脉冲信号列。根据两个脉冲信号列之间的相位变化是发生在正方向还是反方向,来检测可移动部件70的向右或向左的移动方向。此外,将可移动部件70在被移动之前的位置信息始终存储到控制电路(未示出)中。根据可移动部件70的先前位置信息以及检测到的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来检测可移动部件70的当前位置。同样,在手动操作时,由传感器部分73检测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操作。
如图2所示,穿插于吊篮71的通孔的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由它们的插入到保持孔20至23中的两相对端部保持,其中保持孔20至23形成于主外壳10中,上导向杆78被周向定位以使得磁极表面88朝下。
由树脂制成的副外壳40形成为平面图中所看到的U形。通过副外壳40的接合部分(未示出)与主外壳10的接合部分(未示出)之间的卡扣配合(snap fit)接合而使副外壳40装配到主外壳10。
如图1所示,副外壳40具有右侧板41,右侧板41形成有分别对应于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的凹口42和凹口43。虽然没有示出副外壳40的左侧板,但是其结构与右侧板41对称。凹口43的宽度近似等于下导向杆79的外径。凹口42的宽度近似等于具有朝下的磁极表面88的上导向杆78的竖向厚度(即,近似等于上导向杆的上端与磁极表面88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因此,装配到主外壳10的副外壳40的凹口42限制具有朝下的磁极表面88的上导向杆78的转动位置(即,起到防止转动的作用)。应当注意,在除了副外壳40之外的任一部件中也可设置防止绕着上导向杆78转动的机构。例如,吊篮71的孔74或主外壳10的保持孔20、21可形成为与上导向杆78的横截面形状(具有下平坦部分的圆弧形)相同的形状。
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均由弹性金属制成,并当力沿除了上导向杆78的纵向方向之外的方向施加到可移动部件70时,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发生弯曲。因此,可移动部件70能够移动。当这种力被释放时,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的弯曲状态消除。
如图5所示,操作旋钮部件80包括:从上部或操作旋钮81向下延伸的第一垂直部分82、从第一垂直部分82的下端向后侧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83、以及从水平部分83的后端向下延伸的第二垂直部分84,这三个部分一体形成。通过基体上注塑成型(outsert molding)、粘附、装配等将由金属制成的操作旋钮部件80固定到吊篮71。第二垂直部分84沿着吊蓝71的后板71a延伸到可移动部件70的下凸起70a的适当位置,即,吊蓝71的后下端部分。前述的带安装部分85附着到第一垂直部分82。
下凸起70a形成为在吊篮71的整个宽度(上导向杆78的纵向宽度)上延伸,其中下凸起70a的下端面70aa设置为邻近并面向主外壳10的底板11的上表面11a。下端面70aa和上表面11a均形成为整体平坦并水平延伸。与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位置无关,在操作者不接触操作旋钮81的非操作状态下,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不发生弯曲,并且下端面70aa和上表面11a分开预定的间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力向下施加至操作旋钮部件80时,下端面70aa与上表面11a接触,从而能够实现阻止可移动部件70进一步向下位移的制动器功能。
从前后方向的角度来看,第二垂直部分84位于下凸起70a的中心部分,因此施加至操作旋钮部件80的向下力能够直接施加至下凸起70a。所以,下端面70aa能够有效地接收施加至操作旋钮部件80的过大的向下力。
底板11和围栏部分18在主外壳10的基本整个长度上延伸,以覆盖可移动部件70可以移动的范围(参见图2)。围栏部分18的前表面18a和后表面18b均形成为垂直的平坦表面,该平坦表面在操作旋钮81处于非操作状态时平行于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延伸。
如图2、图3B和图5所示,一对前接合凸起76和一对后接合凸起77分别设置在吊篮71的下端部分的四个角处。如图5所示,围栏部分18松弛地(1oosely)配合在成对的前接合凸起76与后接合凸起77所限定的凹部中。与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位置无关,当操作旋钮81处于非操作状态时,将接合凸起76的后表面76a和围栏部分18的前表面18a设置为彼此接近并以预定的间距面对,并将接合凸起77的前表面77a和围栏部分18的后表面18b也设置为彼此接近并以预定的间距面对。类似地,前表面77a和后表面76a均在整体上形成为平坦的垂直表面。
当后表面76a和前表面18a以及前表面77a和后表面18b彼此接触时,能够限制接合凸起76和77的过大位移,即,在滑动操作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可移动部件70的下部的位移(将在下文中参照图6A至图6C进行详细说明)。因此,围栏部分18也实现针对施加到可移动部件70的过大的力的制动器功能。
图6A至图6C是滑动操作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示意性示出当过大的力施加到操作旋钮部件80时,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是怎样被限制的。
当操作旋钮81被正确地操作时,操作力主要作用在上导向杆78的纵向方向(图1和图4中所示的X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移动部件70的下凸起70a不与主外壳10的底板11接触。此外,接合凸起76、77不与围栏部分18接触。因此,响应于操作,可移动部件70沿上导向杆78的纵向方向平滑地滑动。
然而,在滑动操作时,如果用过大的力按下操作旋钮,如图6A所示,随着可移动部件70滑动地移动,下凸起70a的下端面70aa与底板11的上表面11a滑动接触。因此,可移动部件70的向下运动量受到适当的限制。此时,在滑动接触的下凸起的下端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因此操作者感到滑动操作装置的操作变得较迟缓。所以操作者识别出操作操作旋钮81的感觉与在正确操作时所感受的感觉不同。当操作者意识到没有正确地操作操作旋钮时,他或她会减小向下的力,使得下凸起70a与底板11分开,从而恢复正确的滑动操作。
应当注意,当可移动部件70向下位移时,下凸起70a先与底板11接触,因此围栏部分18的上端决不会与限定形成于接合凸起76、77之间的上述凹部的顶表面接触。
当沿前后方向(图1和图4中的Y方向(宽度方向))向操作旋钮部件80施加力时,整个可移动部件70沿该方向移动。如果在滑动操作时施加这种力,则随着可移动部件70的滑动运动,接合凸起76的后表面76a或接合凸起77的前表面77a与围栏部分18滑动接触(参见图5)。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感至操作较迟缓,这使其减小Y方向的力,从而恢复正确的滑动操作。
然而,施加至操作旋钮部件80的操作力不但可以作用在X方向、Y方向或垂直方向(图1中的Z方向),而且也可以用在组合方向(combineddirection)上。此外,例如在操作者紧握操作旋钮部件8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力可能在操作旋钮部件80上产生转动力矩。特别地,当将绕着X方向轴的转动力矩施加到旋钮部件80来操作旋钮部件80时,导致可移动部件70绕着X方向轴的转动位移(摇摆),其中转动中心的位置根据可移动部件被如何操作而改变。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围栏部分18与接合凸起76、77之间的滑动接触限制了可移动部件70的过大位移。
例如,在操作操作旋钮部件80以将绕着X方向轴的顺时针转动力矩施加至可移动部件70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可移动部件70试图向前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接合凸起76与围栏部分18接触或滑动接触。相反地,当将逆时针转动力矩施加至可移动部件70时,接合凸起77与围栏部分18接触或滑动接触,如图6C所示。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可移动部件70的转动量均能得到适当的限制。
在多数情况下,下凸起70a与底板11之间以及围栏部分18与接合凸起76、77之间的接触是面接触形式,因此在它们的表面中产生的应力被分散,从而抑制了它们的磨损和损坏。此外,操作旋钮部件80被弯曲成曲柄形状并具有在第一和第二垂直部分82和84之间延伸的水平部分83(参见图5)。因为这个原因,操作者即使在下凸起70a与底板11接触之后增大向下的力,水平部分70a也弯曲以使第一垂直部分82向下位移。结果,稍微缓和了由下凸起70a与底板11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来自底板11的作用力的增加。即使在突然施加过大的力时,操作旋钮部件80缓冲至少部分过大的力,从而能够保护可移动部件70以免发生故障。
在下凸起70a与底板11之间接触或围栏部分18与接合凸起76、77之间接触时,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由于其弹性而发生弯曲。为此,在下凸起70a与底板11之间以及围栏部分18与接合凸起76、77之间设置预定间隔,以使导向杆的弯曲量落入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并使得弯曲量足够小从而不致使导向杆发生破坏应变(breaking strain)。本实施例设计为在将几千克至十千克范围的向下负荷施加到可移动部件70时,下凸起70a与底板11接触。
根据本实施例,当向操作旋钮81施加方向不同于上导向杆78的延伸方向的力而导致可移动部件70位移时,通过下凸起70a与底板11之间的接触或围栏部分18与接合凸起76、77之间的接触限制了可移动部件70的过大位移。此外,用于弹性地保持可移动部件70移动的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被制造为尺寸细且重量轻,以使可移动部件70能沿不同于上导向杆78延伸方向的方向移动。因此,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不必具有很高的刚性。这能够防止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受到损坏,而无需增加滑动操作装置的重量和长度。
此外,适合于与可移动部件70接触的底板11和围栏部分18分别具有平行于上导向杆78延伸的表面,因此它们在过大的力施加到可移动部件70时能够实现制动器的功能,而与滑动地移动的可移动部件70的移动位置无关,并能够改变操作感觉以使操作者能够识别出过大的力被施加到可移动部件。
特别地,当以不但施加作用在X、Y或Z方向的力而且施加转动力矩的方式来操作操作旋钮部件80时,通过围栏部分18与接合凸起76、77之间的接触使得可移动部件70的转动位移得到限制。因此,滑动操作装置能够为以各种方式操作的装置实现制动器的功能,从而能够将可移动部件70的位移抑制到适当的量。此外,相对于可移动部件70,由于接合凸起76、77位于与操作旋钮81相反的下侧,所以围栏部分18有效地表现出对可移动部件70的转动位移的充分限制。
此外,底板11和围栏部分18是主外壳10的一部分,这使得结构简单,导致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
第二实施例
与图6A相似,图7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操作装置的局部示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主外壳10的底板11和围栏部分18中设置摩擦产生部件,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如图7A所示,摩擦产生部件91设置在或固定于可以与可移动部件70的下凸起70a相接触的底板11的上表面11a的部分。摩擦产生部件92和93设置在或固定于可以与接合凸起76、77相接触的围栏部分18的前表面18a和后表面18b的那些部分。这些摩擦产生部件91、92和93是表面粗糙度较大的片状部件。
由于下凸起70a与摩擦产生部件91之间以及接合凸起76、77与摩擦产生部件92、93之间的滑动接触,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因此,在操作旋钮81的操作感觉上能表现更加明显的变化。本发明不但能够实现类似于通过第一实施例所获得的那些优点,而且能够确定地改变操作感觉,从而在有过大的操作力被施加到滑动操作装置时,操作者能够识别出来。
应当注意,取代设置摩擦产生部件91、92和93或与它们结合,底板11的上表面11a以及围栏部分18的前表面18a、18b可以具有大的表面粗糙度以产生足够的摩擦。
应当注意,在对操作旋钮部件80的各种方向的操作中,在待主要识别由Z方向操作引起的操作感觉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只有摩擦产生部件91具有大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取代使用摩擦产生部件92和93,可以使用形状与摩擦产生部件92和93相同但表面粗糙度比它们低的板部件。这些板部件能够抑制操作旋钮部件80在X和Y方向的摩擦(rattling),从而容易进行平滑操作。
从引起操作感觉变化的角度来看,可以产生除摩擦力之外的任何阻力。例如,如图7B所示,底板11的上表面可形成为沿上导向杆78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波形的皱褶面94。在这种情况下,在可移动部件70的滑动运动期间,当下凸起70a与皱褶面94接触时,引起可移动部件70振动,从而使操作旋钮81的操作感觉变得与正常操作感觉十分不同,所以能够容易地立刻识别出不正确的操作。
应当注意,摩擦产生部件可以不设置在底板11中,而设置在下凸起70a中。类似地,摩擦产生部件可以不设置在围栏部分18中,而设置在接合凸起76和77中。可选地,可在它们相对的表面中均设置摩擦产生部件。此外,皱褶面可设置在下凸起70a的下表面中或既设置在底板11中也设置在下凸起70a中。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如图7C所示,在可移动部件70的吊篮71中可设置制动器部分95,以用于与操作旋钮81的水平部分83接触。当施加到操作旋钮81的向下的力增大,即使下凸起70a与底板11接触,水平部分81与制动器部分95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损坏水平部分83。
取代使用在可移动部件70向下位移时使下凸起70与底板11首先相互接触的设置,通过使形成于接合凸起76和77之间的凹部的顶表面与围栏部分18的上端相接触,可以限制可移动部件70的向下位移。根据这种设置,用于可移动部件70的向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两种制动器机构可集中地设在形成于接合凸起76和77之间的凹部中,从而能够形成更小型的滑动操作装置。
可以既提供使用下凸起70a与底板11的制动器机构,又提供使用形成于接合凸起76、77之间的凹部的顶表面与围栏部分18的上端的制动器机构,并使这些机构几乎同时运行。根据这种设置,能够限制可移动部件70的向下位移,同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分别由上保持孔20、21和下保持孔22、23固定地保持,并且简单地利用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的弹性,可移动部件70可在除了X方向之外的方向上位移(参见图1)。这是非限制性的。用于保持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的机构可以包括能使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沿Y或Z方向位移的弹性保持功能部件或任何其它功能部件。
更具体地,从防止损坏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的角度来说,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及其保持机构可被设计为:形成“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其保持可移动部件70的位移。例如,利用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的弹性变形和/或能使上导向杆78和下导向杆79的两相对端部位移的保持机构,可移动部件70能被保持为沿除了X方向之外的方向位移。
虽然从实现可移动部件70的稳定滑动运动的角度来设置并非优选的,但是只要能够防止可移动部件70绕着上导向杆78转动(例如使用横截面为矩形的上导向杆78),就可以移除下导向杆79。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滑动操作装置不但适用于混音器的音量控制器,而且适用于风琴的音色设置所用的拉杆等。
虽然参照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修改例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滑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细长的移动导杆和多个导杆支撑部分,其中所述移动导杆沿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中,所述多个导杆支撑部分支撑所述移动导杆的两相对端;
可移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中,并由所述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的移动导杆保持可滑动;
位置检测装置,在所述箱体中沿所述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的移动导杆来检测所述可移动部件的位置;
操作旋钮部件,具有操作旋钮并固定到所述可移动部件;以及
至少一个制动器,固定到所述箱体,并设置为在所述操作旋钮没有被操作时,以预定间距接近所述可移动部件的至少一个预定部分,
其中当以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对所述操作旋钮施加力时,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移位以与所述制动器接触,
当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与所述制动器接触时,所述预定部分的位移受到限制,以及
当以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施加到所述操作旋钮的力被释放时,所述预定部分与所述制动器之间的间距恢复到在所述操作旋钮没有被操作时所产生的所述预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利用所述移动导杆的弹性变形保持所述可移动部件在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可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利用被设计为允许所述移动导杆的两相对端移位的所述多个导杆支撑部分,保持所述可移动部件在不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可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保持装置保持所述可移动部件在垂直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的平面内可转动地移位,以及
所述制动器限制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的转动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和所述制动器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在它们之间产生滑动阻力的阻力产生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和所述制动器可以是彼此面接触,以及
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和所述制动器处于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可移动部件沿所述移动导杆移动时,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与所述制动器之间产生摩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导杆在被施加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时发生弯曲,以及
当该力被释放时,所述移动导杆的弯曲被恢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导杆具有磁极表面,所述磁极表面的多极沿所述移动导杆的纵向方向被磁化,以及
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具有磁性检测部分,所述磁性检测部分以面对所述移动导杆的磁极表面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可移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当通过所述操作旋钮沿所述箱体的垂直方向将几千克至十千克范围的负荷施加到所述可移动部件时,用以保持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移动导杆发生变形,以使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与所述制动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滑动操作装置用作音量控制器,
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具有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在垂直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
所述制动器由所述音量控制器的构成所述箱体的部分壳体制成,并且所述制动器松驰地配合在所述可移动部件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之间,以及
当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中的至少之一接触时,所述制动器限制所述可移动部件在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操作旋钮部件包括:第一部分,沿所述箱体的垂直方向从所述操作旋钮向所述移动导杆延伸;第二部分,沿垂直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宽度方向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延伸;以及第三部分,沿所述箱体的垂直方向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向所述可移动部件的所述预定部分延伸,以及
所述操作旋钮部件具有弹性,并形成为曲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器平行于所述移动导杆延伸。
CN2007100037839A 2006-02-03 2007-01-24 滑动操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3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7060 2006-02-03
JP2006027060 2006-02-03
JP2006027060A JP5055777B2 (ja) 2006-02-03 2006-02-03 スライド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3619A true CN101013619A (zh) 2007-08-08
CN101013619B CN101013619B (zh) 2010-09-22

Family

ID=38333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378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3619B (zh) 2006-02-03 2007-01-24 滑动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00583B2 (zh)
JP (1) JP5055777B2 (zh)
CN (1) CN1010136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6640B (zh) * 2008-03-25 2011-05-04 雅马哈株式会社 滑动操作装置以及滑动控制台
CN109612360A (zh) * 2014-08-27 2019-04-12 株式会社三丰 测量仪器
CN111911620A (zh) * 2020-07-29 2020-11-10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多功能推杆操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3089A (ja) * 2008-10-09 2010-04-22 Tokyo Koon Denpa Kk フェーダ装置
CN103945253B (zh) 2014-04-04 2018-02-02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音量控制方法和设备、多媒体播放控制方法和设备
KR102519930B1 (ko) * 2016-07-07 2023-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6748A (en) * 1977-12-21 1979-07-10 Fuaasuto Denshi Yuugengaishiya Slide resistor
JPS5818304U (ja) * 1981-07-25 1983-02-0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式可変抵抗器
JP2748166B2 (ja) * 1989-09-28 1998-05-06 ティーオーエー株式会社 電動スライドボリウム
JPH03102188U (zh) 1990-01-31 1991-10-24
US5327162A (en) * 1992-03-17 1994-07-05 Alps Electric Co., Ltd. X-y direction input device
US5790108A (en) * 1992-10-23 1998-08-04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ontroller
JP3273422B2 (ja) * 1995-02-24 2002-04-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スライド型可変抵抗器
JPH10207616A (ja) * 1997-01-20 1998-08-07 Sharp Corp 入力装置
JP4501126B2 (ja) * 2000-06-16 2010-07-14 ベスタクス株式会社 可変調整器の摺動トルク調整装置
JP2005064071A (ja) * 2003-08-19 2005-03-1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信号調整装置
CN100411069C (zh) * 2004-04-20 2008-08-13 台湾艾华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紧度调节构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6640B (zh) * 2008-03-25 2011-05-04 雅马哈株式会社 滑动操作装置以及滑动控制台
CN109612360A (zh) * 2014-08-27 2019-04-12 株式会社三丰 测量仪器
CN111911620A (zh) * 2020-07-29 2020-11-10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多功能推杆操纵装置
CN111911620B (zh) * 2020-07-29 2021-11-12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多功能推杆操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3619B (zh) 2010-09-22
JP5055777B2 (ja) 2012-10-24
JP2007208119A (ja) 2007-08-16
US7800583B2 (en) 2010-09-21
US20070182712A1 (en) 200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3619B (zh) 滑动操作装置
US20060070302A1 (en) Stage apparatus and camera 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tage apparatus
JP3997657B2 (ja) 鍵盤楽器の自動演奏装置
CN103158688A (zh) 液压控制装置
JP2004520086A (ja) 板ばねを使用した弾性度可変型トランポリン
KR100774543B1 (ko) 디지털 카메라의 떨림 보정장치
JP5042116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3991973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US6285530B1 (en) Guided driving device for a moving head
CN220154712U (zh) 棱镜驱动装置
KR100490521B1 (ko) 실험실용 교반기의 탄성 복귀 장치
CN218383428U (zh) 光学器件的驱动机构、光学模组及移动终端
US5835304A (en) Magnetic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having a magnetic head and a lift arm presser assembly wherein a lift arm pressing spring pressers a lift arm downward at a point closer to the magnetic head than to a middle point between the magnetic head and a cent
CN220627624U (zh) 一种牙科医疗器械用脚踏开关结构
CN218350664U (zh) 光学器件的驱动器、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JP5092473B2 (ja) 自動演奏用鍵盤装置
JPS5915114Y2 (ja) ワイヤ−止め装置
JPH0516658Y2 (zh)
US20040258446A1 (en) Type-printer
CN114126271A (zh) 保护壳
JPH0627026Y2 (ja) 変換器移動装置
CN116679410A (zh) 棱镜驱动装置
JPH0743786Y2 (ja) テープレコーダのヘッド取付板浮上り防止装置
CN115933106A (zh) 镜头驱动装置的驱动频率确定方法
JPH0627027Y2 (ja) ヘッドキャリッジ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