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0864A - 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0864A
CN101010864A CNA2005800287072A CN200580028707A CN101010864A CN 101010864 A CN101010864 A CN 101010864A CN A2005800287072 A CNA2005800287072 A CN A2005800287072A CN 200580028707 A CN200580028707 A CN 200580028707A CN 101010864 A CN101010864 A CN 101010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dropping type
direct current
type controller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87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4821C (zh
Inventor
比特·格吉斯伯格
维什哈·比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ABB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ABB Schweiz AG
Publication of CN101010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0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8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82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with a plurality of power processing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5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additional electric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10DC to DC converters
    • B60L2210/12Buck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说明了一种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包括内燃机(1)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内燃机(1)驱动的发电机(2)和在交流侧与发电机(2)相连的整流器(3),其中整流器(3)在直流侧与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替换地,设置有在交流侧与所述发电机(2)相连的第一和第二整流器(3a,3b),其中所述第一整流器(3a)在直流侧与第一直流回路(4a)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a,6a)相连,而所述第二整流器(3b)在直流侧与第二直流回路(4b)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b,6b)相连。以如下方式节省了空间需要并且提高了强健性和耐干扰性,即: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分别与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所述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替换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也可以设置有另一在交流侧与发电机(2)相连的整流器(22),其中因此如前面那样,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另外的整流器(22)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

Description

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的领域。它从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出发。
背景技术
当今,用于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主要使用在柴油电力机车或者大型矿用柴油电力车辆中,其中辅助工作设备构造为通风器、空调、伺服电机、船舶电网变频器等等。通常借助合适的装置来对这些辅助工作设备馈电。例如在US 6,087,791和DE200 01 113 U1中说明了这种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内燃机、由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和在交流侧与发电机相连的整流器。该整流器在直流侧与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此外,在根据DE 200 01 113U1的装置中,多个逆变器连接至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上,这些逆变器分别为相应的辅助工作设备、例如通风器、空调、伺服电机、船舶电网变频器等供应电能。根据US 6,087,791和DE 200 01 113 U1,传动逆变器连接在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上,该传动逆变器在交流侧对车辆的一个或者多个行走电动机馈电。
自然也可能的是,设置在交流侧与发电机相连的第二整流器。因此,第二整流器在直流侧与第二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其中第二传动逆变器连接到第二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上,该第二传动逆变器在交流侧对车辆的一个或者多个行走电动机馈电。
由于这种行走电动机的功率消耗很大,所以在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典型地存在数千伏的直流电压,以便可以提供相应的功率。在此,US 6,087,791和DE 200 01 113 U1的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的问题是,连接到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上的逆变器必须置于上述高直流电压上,即相应的逆变器的功率半导体开关必须具有高关断能力和适当的保护设备以及与此特别匹配的工作方法。逆变器的构造由此很复杂、易受干扰和相应地需要很多位置。此外,还必须遵守馈电线和轨道铺设至逆变器的以及在逆变器本身之间的绝缘距离,这额外地需要位置。因此,用于对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逆变器和装置的复杂且占空间的构造也导致了高的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但是,在燃料电驱动车辆中非常希望用于对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和强健。
此外,在DE 94 13 638 U1中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第一内燃机和由第一内燃机驱动的第一发电机。分配给第一发电机的第一整流器在交流侧与第一发电机相连,其中第一降压型控制器(Tiefsetzsteller)连接在第一整流器后。所分配的第一直流回路连接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之后,第一逆变器与该第一直流回路相连用于对辅助工作设备馈电。此外,DE 94 13 638 U1的装置还具有第二内燃机和由第二内燃机驱动的第二发电机。分配给第二发电机的第二整流器在交流侧与第二发电机相连,其中第二降压型控制器连接在第二整流器后。所分配的第二直流回路连接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后,第二逆变器与该第二直流回路相连用于对辅助工作设备馈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很小的空间要求并且还是强健且耐干扰的。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特征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有利的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包括内燃机、由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和在交流侧与发电机相连且分配给该发电机的整流器,其中整流器在直流侧与分配给整流器并且连接在整流器之后的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根据本发明,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其中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分别与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并且第一降压型控制器还与分配给第一降压型控制器并且连接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之后的第一直流导轨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馈电,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与分配给第二降压型控制器的并且连接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之后的第二直流导轨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相应的辅助工作设备的逆变器和/或相应的辅助工作设备的直流电压调节器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上,用于对其馈电。
通过这两个降压型控制器,可以有利地调节各所属的直流导轨上的电压。该调节这样地进行,使得直流导轨上的电压低于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电压。借助直流导轨的比直流回路更低的电压,可以减小直流导轨的绝缘距离、即相应的直流导轨的导轨带的绝缘距离,使得可以有利地节约空间并且此外还可以保持低的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此外,在降压型控制器干扰或者失效时,借助所属的降压型控制器可以继续对干扰或者失效未涉及的直流导轨馈电,使得可以通过其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继续对所属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是很强健、耐干扰的并且其特征在于高度可用性。
借助直流导轨的比直流回路更低的电压,例如辅助工作设备的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即具有所属保护设备和工作方法的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的功率半导体开关不必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那样必须置于直流回路的高电压上,而是仅需置于直流导轨的较低的电压上。有利地,由此简化了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的构造,该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是耐干扰的并且需要相应少的空间。此外,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的简单且节约空间的构造导致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低。
替换第二降压型控制器,设置有另一在交流例与发电机相连且分配给发电机的整流器,其中第一降压型控制器如前面那样地与分配给第一降压型控制器的并且连接在降压型控制器后的第一直流导轨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馈电,而该另外的整流器与分配给其它整流器的并且连接在其它整流器后的第二直流导轨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馈电。
通过第一降压型控制器和另外的整流器同样可以有利地调节各个所属直流导轨上的电压,如在具有两个降压型控制器的解决方案中已经阐述的那样。借助与直流回路相比直流导轨所达到的更低的电压,可以减小直流导轨的绝缘距离,即直流导轨的导轨带的绝缘距离,使得可以有利地节约空间并且此外还可以保持低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此外,在例如第一降压型控制器干扰或者失效时,借助另外的整流器可以继续对与干扰或者失效无关的第二直流导轨馈电,使得可以通过其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继续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是很强健、耐干扰的并且其特征在于高度可用性。
在具有第一降压型控制器和另外的整流器的替换解决方案中,由于直流导轨的比直流回路更低的电压,例如辅助工作设备的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也并非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那样必须置于直流回路的高电压上,而是仅需置于直流导轨的较低的电压上。由此,有利地简化了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的构造,该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是耐干扰的并且需要相应少的空间。此外,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的简单且节约空间的构造导致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低。
作为另一种替换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包括内燃机、由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和在交流侧与发电机相连的且分配给发电机的第一和第二整流器,其中第一整流器在直流侧与分配给第一整流器的且连接在第一整流器后的第一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而第二整流器在直流侧与分配给第二整流器的且连接在第二整流器后的第二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因此,根据本发明,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其中第一降压型控制器与第一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与第二直流回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相连,并且第一降压型控制器还与分配给第一降压型控制器并且连接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后的第一直流导轨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馈电,并且第二降压型控制器与分配给第二降压型控制器并且连接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后的第二直流导轨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相应辅助工作设备的逆变器和/或相应辅助工作设备的直流电压调节器也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上,用于对其馈电。上述优点也同样对该替换解决方案有效。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形式的详细的描述,使本发明的一些任务、优点和特征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馈电的装置的第一实施形式,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实施形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三实施形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四实施形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五实施形式,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六实施形式,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七实施形式,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八实施形式,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九实施形式,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十实施形式。
附图中所使用的参考标号和其意义概括地列在参考标号表中。基本上,在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标有相同的参考标号。所描述的实施形式对本发明的主题是示例性的并且没有限制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馈电的装置的第一实施形式。参照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内燃机1、由内燃机1驱动的发电机2和在交流侧与发电机2相连的且分配给发电机2的整流器3,其中整流器3在直流侧与分配给整流器3的且连接在整流器3后的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根据本发明,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其中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分别与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参照图1,特别是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连接在直流回路4后。此外,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还与分配给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的并且连接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后的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与分配给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的并且连接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后的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参照图1,每个直流导轨9a、9b都具有两个导轨带。参照图1,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的逆变器和/或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的直流电压调节器连接到第一直流导轨9a上,而参照图1,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的逆变器和/或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的直流电压调节器连接到第二直流导轨9b上,用于其馈电。
通过这两个降压型控制器7、8可以有利地调节每个所属直流导轨9a、9b上的电压。该调节这样地进行,使得直流导轨9a、9b上的电压低于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之间的电压。由于直流导轨9a、9b比直流回路4电压更低,所以可以减小相应的直流导轨9a、9b的导轨带的绝缘距离,使得可以有利地节约空间并且此外还可以使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保持低或最小化。此外,在例如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干扰或者失效时,通过所属的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可以继续对与干扰或者失效无关的第二直流导轨9b馈电,使得可以通过其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继续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是很强健、耐干扰的并且其特色在于高度可用性。
参照图1,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通过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二极管12的串联电路以及通过并联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二极管1 2的串联电路连接的电容13构成。参照图1,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构造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但是也可能的是,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构造为功率MOSFET、可关断晶闸管(GTO-Gate Turn-Off Thyristor)或者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Thyristor)。此外,参照图1,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还与直流回路4的第一连接端5相连而二级管12与直流回路4的第二连接端6相连。此外,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二极管12通过第一连接14而二极管12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每个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相连,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二极管12通过第一连接14而二极管12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而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二极管12通过第一连接14而二极管12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因此,最小数量的部件对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就已足够,并且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且节省空间地实现。由于部件数量少,所以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特别强健并且耐干扰以及因此具有高度可用性。
参照图1,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和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滤波电路16附加地连接在第一连接14和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之间并且连接到第二连接15上。滤波电路16有利地导致了由相应降压型控制器7、8的换向操作所产生的不希望的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动被滤除,使得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即在各所属的导轨带之间存在的电压近似为直流电压。
在参照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实施形式中,与参照图1的第一实施形式不同,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第一连接14和第二连接15中。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用于使得电流只能在限定的电流方向上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向各个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流动并且又被限定地向回流动。由此,有利地避免了,例如由相应的直流导轨9a、9b的故障和/或一个或多个辅助工作设备10a、10b中的故障引起的故障电流可以向回流向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并且损坏或者甚至完全损毁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参照图2,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优选构造为二极管并且因此有利地可以非常简单且节省空间地实现。
不同于参照图1和图2的第一和第二实施形式,在参照图3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三实施形式中,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通过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与二极管12a、12b的第一和第二串联电路7a、7b、8a、8b并且通过分别并联于每个串联电路连接的电容13构成,其中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二极管12a与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相连。参照图3,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构造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但是也可能的是,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构造为功率MOSFET、可关断晶闸管(GTO-Gate Turn-OffThyristor)或者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Integrated GateCommutated Thyristor)。参照图3,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与直流回路4的第一连接端5相连,而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与直流回路4的第二连接端6相连。此外,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二极管12a与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相连,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第一串联电路7a的二极管12a与第一串联电路7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而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第一串联电路8a的二极管12a与第一串联电路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此外,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与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相连,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第二串联电路7b的二极管12b与第二串联电路7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而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第二串联电路8b的二极管12b与第二串联电路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与参照图1和图2的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的实施形式相比,通过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的上述实施形式,直流回路4可以接通更高的电压,因为将该电压分配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的两个电容13上。相反,如果像在参照图1和图2的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的实施形式中那样,直流回路4选择类似的电压,则由于将该电压分配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的两个电容13上,所以对所属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和二极管12a、12b可以使用价格有利的低压半导体,这些低压半导体可以以高的开关频率工作。这样构造的降压型控制器7、8有利地产生更少不希望的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动并且由此引起的EMV问题更少。此外,这样构造的降压型控制器7、8具有最小的线路损耗和开关损耗,使得降压型控制器7、8可以特别有效地工作。此外,最小数量的部件对参照图3的相应降压型控制器7、8就已足够并且由此可以很简单且节约空间地实现。由于部件的数量很小,所以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是特别强健的且耐干扰的并且因此具有高度可用性。
参照图3,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在第一连接14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之间以及在第二连接15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16。滤波电路16有利地导致了由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的换向操作所产生的不希望的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动被滤除,使得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即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的导轨带之间存在的电压近似为直流电压。
不同于参照图3的第三实施形式,在参照图4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四实施形式中,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第一连接1 4和第二连接15中。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用于使电流只能在限定的电流方向上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向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流动并且又受限定地向回流动。由此,有利地避免了,例如由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故障和/或一个或多个辅助工作设备10a、10b中的故障引起的故障电流可以向回流向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并且损坏或者甚至完全损毁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参照图4,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优选构造为二极管并且因此有利地可以简单且节省空间地实现。
在参照图5和图6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五和第六实施形式中,替换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形式,代替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设置有另一在交流侧与发电机2相连的并且分配给发电机2的整流器22,其中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分配给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的并且连接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后的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另外的整流器22与分配给另外的整流器22的并且连接在另外的整流器22后的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参照图5和图6,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特别是连接在直流回路4之后。参照图5和图6,另外的整流器22通过第一连接14和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二直流导轨9a相连。此外,根据参照图1和图2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来实施和连接或布置参照图5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并且具有已经提及的优点。此外,根据参照图3和图4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构造和连接或布置参照图6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并且同样具有已经提及的优点。
通过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和另外的整流器22可以有利地调节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上的电压。该调节这样地进行,使得直流导轨9a、9b上的电压低于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之间的电压。由于与直流回路4相比,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更低,所以可以减小直流导轨9a、9b的导轨带的绝缘距离,使得可以有利地节约了空间并且此外可以使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保持低或者最小化。此外,在例如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干扰或者失效时,通过另外的整流器22可以继续对与干扰或者失效无关的第二直流导轨9b馈电,使得可以通过其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继续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是很强健、耐干扰的并且其特色在于高度可用性。
参照图5和图6,在另外的整流器22中,也如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第一连接14和第二连接15中。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用于使电流仅在限定的电流方向上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向所属直流导轨9a、9b流动,并且又受限定地向回流动。由此,有利地避免了,例如由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故障和/或一个或多个辅助工作设备10a、10b中的故障引起的故障电流可以向回流向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或者另外的整流器22并且损坏或者甚至完全损毁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或者另外的整流器22。参照图5和图6,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优选构造为二极管并且因此有利地可以非常简单且节省空间地实现。
为了分离如上所提及的受干扰的或者失效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或者另外的整流器22,参照图5和图6,在另外的整流器22中,也如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那样,将分离元件21接入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中。由此,有利地保证了,受干扰的或者失效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或者另外的整流器22例如不会使所属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短路。分离元件21优选实施为低电感开关,例如机械开关或者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或者保险装置。
在参照图1至图6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所有实施形式中,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分别具有过电压限制网络18。过电压限制网络18由电阻和可控开关、优选为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构成,其中过电压限制网络18在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出现过电压时,通过关闭开关来操作。有利地,在操作开关时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能量转换成电阻中的热量并且因此简单、迅速且有效地减小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优选地,过电压限制网络18的操作进行预先给定的持续时间。该持续时间优选根据电阻的热容量来预先给定。该操作根据专业人员公知的规范进行,在此并未详细介绍该规范。
此外,在参照图1至图6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所有实施形式中,连接元件20接在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与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之间,以及在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与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之间。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正常工作时,连接元件20打开,即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彼此不相连,而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同样彼此不相连。在例如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干扰或者失效时,连接元件20闭合,即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随后彼此相连,并且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因此也彼此相连。因此,有利地通过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或者通过另外的整流器22对第一直流导轨9a进行馈电,使得可以通过其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继续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馈电。这种可对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冗余馈电导致进一步改进了强健性和耐干扰性,其中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用性。连接元件20优选实施为低电感开关,例如机械开关或者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为了分离受干扰的或者失效的降压型控制器7、8,在参照图1至图4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实施形式中,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将分离元件21接入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中。由此,有利地保证了,受干扰的或者失效的降压型控制器7、8例如不会使所属的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短路。分离元件21优选实施为低电感开关,例如机械开关或者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或者保险装置。
在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形式中,替换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实施形式,代替唯一与发电机2在交流侧相连的整流器3,现在分配给发电机2的第一和第二整流器3a、3b在交流侧与发电机2相连,其中第一整流器3a在直流侧与分配给整流器3a的且连接在第一整流器3a后的第一直流回路4a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a、6a相连,而第二整流器3b在直流侧与分配给第二整流器3b的且连接在第二整流器3b之后的第二直流回路4b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b、6b相连。根据本发明,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其中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第一直流回路4a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a、6a相连,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与第二直流回路4b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b、6b相连。此外,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还与分配给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的并且连接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后的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还与分配给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的并且连接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后的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参照图7至图10,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特别是连接在第一直流回路4a后,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特别是连接在第二直流回路4b后。
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每个直流导轨9a、9b都具有两个导轨带。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的逆变器和/或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的直流电压调节器连接到第一直流导轨9a上,而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的逆变器和/或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的直流电压调节器连接到第二直流导轨9b上,用于对其馈电。
通过这两个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的降压型控制器7、8,可以有利地调节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上的电压。该调节这样地进行,使得直流导轨9a、9b上的电压低于相应直流回路4a、4b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a、5b、6a、6b之间的电压。由于与相应的直流回路4a、4b相比,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更低,所以可以减小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导轨带的绝缘距离,使得可以有利地节约空间并且此外还可以保持安装费用和维护费用低或者使其最小化。此外,在例如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干扰或者失效时,通过所属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可以继续对与干扰或者失效无关的第二直流导轨9b馈电,使得可以通过其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继续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是很强健、耐干扰的并且其特征在于高度可用性。
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由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二极管12的串联电路和由并联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二极管12的串联电路连接的电容13来构成。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构造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但是也可能的是,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构造为功率MOSFET、可关断晶闸管(GTO-Gate Turn-Off Thyristor)或者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此外,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所属直流回路4a、4b的第一连接端5a、5b相连,而二极管12与所属直流回路4a、4b的第二连接端6a、6b相连。此外,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二极管12还通过第二连接14并且二极管12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相连,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二极管12通过第一连接14而二极管12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而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二极管12通过第一连接14而二极管12与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因此,最小数量的部件对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就已足够并且因此可以很容易地且节省空间地实现。由于部件数量少,所以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特别强健并且耐干扰以及因此具有高度可用性。
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以及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滤波电路16附加地连接在第一连接1 4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之间并且连接到第二连接15上。滤波电路16有利地导致了,由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的换向操作所产生的不希望的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动被滤除,使得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即各所属的导轨带之间存在的电压近似为直流电压。
在参照图8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八实施形式中,不同于参照图7的第七实施形式,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第一连接14和第二连接15中。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用于使电流只能在限定的电流方向上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向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流动并且又受限定地向回流动。由此,有利地避免了,例如由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故障和/或一个或多个辅助工作设备10a、10b中的故障引起的故障电流可以向回流向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并且损坏或者甚至完全损毁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参照图8,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优选构造为二极管并且因此有利地可以简单且节省空间地实现。
在参照图9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九实施形式中,不同于参照图7和图8的第七和第八实施形式,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由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与二极管12a、12b的第一和第二串联电路7a、7b、8a、8b以及由分别并联于每个串联电路连接的电容13构成,其中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一串联电路7 a、8a的二极管12a与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相连。参照图9,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构造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但是也可能的是,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构造为功率MOSFET、可关断晶闸管(GTO-Gate Turn-Off Thyristor)或者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Thyristor)。参照图9,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与所属直流回路4a、4b的第一连接端5a、5b相连,而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与所属直流回路4a、4b的第二连接端6a、6b相连。此外,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二极管12a与第一串联电路7a、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相连,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第一串联电路7a的二极管12a与第一串联电路7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而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第一串联电路8a的二极管12b与第一串联电路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此外,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与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相连,即在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中,第二串联电路7b的二极管12b与第二串联电路7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而在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中,第二串联电路8b的二极管12b与第二串联电路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通过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的上述实施形式,与参照图7和图8的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的实施形式相比,相应的直流回路4a、4b可以接通更高的电压,因为将该电压分配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的两个电容13上。相反,如果如参照图7和图8的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的实施形式那样选择相应直流回路4a、4b的类似的电压,则由于将该电压分配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的两个电容13上,而可以对所属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和二极管12a、12b使用价格便宜的低压半导体,该低压半导体可以以高开关频率工作。有利地,这样构造的降压型控制器7、8产生更小的不希望的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动,并且由此引起EMV问题更少。此外,这样构造的降压型控制器7、8仅具有最小的线路损耗和开关损耗,使得降压型控制器7、8可以特别有效地工作。此外,最小数量的部件对参照图9的相应降压型控制器7、8就已足够并且由此可以很简单且节约空间地实现。由于部件的数量很小,所以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是特别强健的且耐干扰的,并且因此具有高度可用性。
参照图9,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滤波电路16连接在第一连接14与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之间以及在第二连接15与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之间。滤波电路16有利地导致了,由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的换向操作所产生的不希望的电压波动和电流波动被滤除,使得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即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的导轨带之间存在的电压近似为直流电压。
在参照图10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十实施形式中,不同于参照图9的第九实施形式,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第一连接14和第二连接15中。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用于使电流只能在限定的电流方向上从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向所属直流导轨9a、9b流动并且又受限定地向回流动。由此,有利地避免了,例如由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故障和/或一个或多个辅助工作设备10中的故障引起的故障电流可以向回流向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并且损坏或者甚至完全损毁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参照图10,相应的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优选构造为二极管,并且因此有利地可以非常简单且节省空间地实现。
在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所有实施形式中,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分别具有过电压限制网络18。过电压限制网络18由电阻和可控开关、优选为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构成,其中过电压限制网络18在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出现过电压时通过关闭开关来操作。有利地,在操作开关时,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能量转换成电阻中的热量并且因此简单、迅速且有效地减小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电压。优选地,过电压限制网络18的操作进行预先给定的持续时间。该持续时间优选根据电阻的热容量来预先给定。根据专业人员公知的规范进行操作,在此并未详细介绍该规范。
此外,在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所有实施形式中,连接元件20接在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与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之间,以及在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与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之间。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正常工作时,连接元件20打开,即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同样彼此不相连,并且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同样彼此不相连。在例如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干扰或者失效时,连接元件20闭合,即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随后彼此相连,并且关于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和关于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因此也彼此相连。因此,有利地通过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对第一直流导轨9a进行馈电,使得可以通过其逆变器和/或直流电压调节器继续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馈电。这种可对相应直流导轨9a、9b的冗余馈电导致进一步改进了强健性和耐干扰性,其中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可用性。连接元件20优选实施为低电感开关,例如机械开关或者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为了分离受干扰的或者失效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8,在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所有实施形式中,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将分离元件21接入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中。由此,有利地保证了,受干扰的或者失效的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8例如不会使所属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短路。分离元件21优选实施为低电感开关,例如机械开关或者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或者保险装置。
参考标号表
1     内燃机
2     发电机
3     整流器
3a    第一整流器
3b    第二整流器
4     直流回路
4a    第一直流回路
4b    第二直流回路
5     直流回路的第一连接端
5a    第一直流回路的第一连接端
5b    第二直流回路的第一连接端
6     直流回路的第二连接端
6a    第一直流回路的第二连接端
6b    第二直流回路的第二连接端
7     第一降压型控制器
7a    第一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一串联电路
7b    第一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二串联电路
8     第二降压型控制器
8a    第二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一串联电路
8b    第二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二串联电路
9a    第一直流导轨
9b    第二直流导轨
10a    第一辅助工作设备
10b    第二辅助工作设备
11     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
11a    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一串联电路的可控功率半导体
       开关
11b    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二串联电路的可控功率半导体
       开关
12     极管
12a    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一串联电路的二极管
12b    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的第二串联电路的二极管
13    电容
14    第一连接
15    第二连接
16    滤波电路
17    电流方向限制元件
18    过电压限制网络
19    第一电压升高限制网络的电容
20    连接元件
21    分离元件
22    另外的整流器

Claims (26)

1.一种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其具有内燃机(1)、由所述内燃机驱动的发电机(2)、在交流侧与所述发电机(2)相连的且分配给所述发电机(2)的整流器(3),其中所述整流器(3)在直流侧与分配给所述整流器(3)的并且连接在所述整流器(3)后的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7,8)分别与所述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以及
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分配给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的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后的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所述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所述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与分配给所述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的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后的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所述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
2.一种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其具有内燃机(1)、由所述内燃机(1)驱动的发电机(2)、在交流侧与所述发电机(2)相连的并且分配给所述发电机(2)的整流器(3),其中所述整流器(3)在直流侧与分配给所述整流器(3)并且连接在所述整流器(3)后的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其特征在于,
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所述直流回路(4)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6)相连,以及
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分配给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的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后的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另一在交流侧与所述发电机(2)相连的并且分配给所述发电机(2)的整流器(22)与分配给所述另外的整流器(22)的并且连接在所述另外的整流器(22)后的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外的整流器(22)通过第一连接(14)和通过第二连接(15)与所述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由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二极管(12)的串联电路以及由并联于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所述二极管(12)的串联电路连接的电容(13)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所述直流回路(4)的第一连接端(5)相连,而所述二极管(12)与所述直流回路(4)的第二连接端(6)相连,以及
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二极管(12)通过第一连接(14)而所述二极管(12)与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滤波电路(16)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14)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之间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1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由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与二极管(12a,12b)的第一和第二串联电路(7a,7b,8a,8b)以及通过分别并联于每个串联电路连接的电容器(13)构成,其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二极管(12a)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与所述直流回路(4)的第一连接端(5)相连,而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与所述直流回路(4)的第二连接端(6)相连,
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二极管(12a)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相连,以及
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滤波电路(16)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14)与所述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连接(15)与所述各所属的直流导轨(9a,9b)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6、8或者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所述第一连接(14)和所述第二连接(15)中。
11.根据权利要求3、5、6、8、9或者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20)连接在关于所述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与关于所述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之间,以及在关于所述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与关于所述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将分离元件(21)接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中。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外的整流器(22)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所述第一连接(14)和所述第二连接(15)中。
14.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外的整流器(21)中将分离元件(21)接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中。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分别具有过电压限制网络(18)。
16.一种用于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其具有内燃机(1)、由所述内燃机(1)驱动的发电机(2)、在交流侧与所述发电机(2)相连的并且分配给所述发电机(2)的第一和第二整流器(3a,3b),其中所述第一整流器(3a)在直流侧与分配给所述第一整流器(3a)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整流器(3a)后的第一直流回路(4a)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a,6a)相连,而所述第二整流器(3b)在直流侧与分配给所述第二整流器(3b)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整流器(3b)后的第二直流回路(4b)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b,6b)相连,其特征在于,
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所述第一直流回路(4a)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a,6a)相连,而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与所述第二直流回路(4b)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5b,6b)相连,以及
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与分配给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的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型控制器(7)后的第一直流导轨(9a)相连,用于对第一辅助工作设备(10a)馈电,而所述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与分配给所述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的并且连接在所述第二降压型控制器(8)后的第二直流导轨(9b)相连,用于对所述第二辅助工作设备(10b)馈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由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二极管(12)的串联电路以及由并联于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所述二极管(12)的所述串联电路连接的电容(13)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与所属的直流回路(4a,4b)的第一连接端(5a,5b)相连,而所述二极管(12)与所属的直流回路(4a,4b)的第二连接端(6a,6b)相连,以及
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二极管(12)通过第一连接(14)而所述二极管(12)与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所述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滤波电路(16)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14)与所述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之间并且连接到第二连接(15)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由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11b)与二极管(12a,12b)的第一和第二串联电路(7a,7b,8a,8b)以及由分别与每个串联电路并联的电容(13)构成,其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二极管(12a)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与所属的直流回路(4a,4b)的所述第一连接端(5a,5b)相连,而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所述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与所属直流回路(4a,4b)的所述第二连接端(6a,6b)相连,
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二极管(12a)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7a,8a)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a)的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接(14)与所述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相连,以及
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二极管(12b)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7b,8b)的可控功率半导体开关(11b)的连接点通过第二连接(15)与所述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滤波电路(16)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14)与所述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连接(15)与所述各所属直流导轨(9a、9b)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8、19、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分别将电流方向限制元件(17)接入所述第一连接(14)和所述第二连接(15)中。
24.根据权利要求18、19、21、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20)连接在关于所述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一连接(14)与关于所述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一连接(14)之间,以及在关于所述第一直流导轨(9a)的第二连接(15)与关于所述第二直流导轨(9b)的第二连接(15)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应的降压型控制器(7,8)中,将分离元件(21)接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14,15)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6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直流导轨(9a,9b)分别具有过电压限制网络(18)。
CNB2005800287072A 2004-08-26 2005-08-19 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 Active CN1005148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405532 2004-08-26
EP04405532.5 2004-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0864A true CN101010864A (zh) 2007-08-01
CN100514821C CN100514821C (zh) 2009-07-15

Family

ID=3493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87072A Active CN100514821C (zh) 2004-08-26 2005-08-19 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75191B2 (zh)
EP (1) EP1782527B1 (zh)
CN (1) CN100514821C (zh)
DE (1) DE502005008247D1 (zh)
WO (1) WO20060211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82526B1 (de) * 2004-08-26 2009-09-30 ABB Schweiz AG Vorrichtung zur speisung von hilfsbetriebeeinrichtungen für ein kraftstoff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EP2151911A1 (de) * 2008-08-06 2010-02-10 ABB Schweiz AG DC/DC-Wandler
DE102009000083A1 (de) * 2009-01-08 2010-07-15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r elektrischen Versorgung elektrischer Verbraucher in einem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em Hybridfahrzeug
DE102009008549A1 (de) * 2009-02-12 2010-08-19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Anordnung zum Betreiben von Verbrauchern in einem Schienenfahrzeug mit elektrischer Energie, wahlweise aus einem Energieversorgungsnetz oder aus einer Motor-Generator-Kombination
US8008800B2 (en) * 2009-05-22 2011-08-30 Deere & Company Harvester multiple engine energy control system
DE102011017008A1 (de) * 2011-04-14 2012-10-18 Daimler Ag Bordnetz für ein zumindest zum Teil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Kraftfahrzeug
DE102011107229B4 (de) * 2011-07-13 2023-10-2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Heiz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mit Heizsystem
DE102015009943A1 (de) * 2015-07-30 2017-02-02 Audi Ag Kraftfahrzeug-Bordnetze mit Kopplung über einen DC-DC-Wandler
DE102015117766A1 (de) * 2015-10-19 2017-04-20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Bordnetz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Bordnetz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7670A1 (de) * 1990-06-01 1991-12-05 Telefunken Systemtechnik Verfahren zur direkten leistungsoptimalen anpassung zwischen einem solargenerator und dem motor eines serienfahrzeugluefters
JPH06196991A (ja) * 1992-07-29 1994-07-15 Toshiyasu Suzuki 絶縁スイッチ、双方向性絶縁スイッチ、 絶縁スイッチング回路、双方向性絶縁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3端子絶縁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3端子双方向性絶縁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多端子切換え型双方向性絶縁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及び、電子点火配電回路
DE9413638U1 (de) * 1994-08-24 1995-12-21 Siemens AG, 80333 München Energieversorgungs- und Antriebsanlage für ein Unterseeboot
DE9415770U1 (de) * 1994-09-30 1994-12-15 ABB Henschel AG, 13509 Berlin Schienengebundenes Dieseltriebfahrzeug
US6107691A (en) * 1995-11-14 2000-08-22 Grow International Corp. Methods for utilizing the electrical and non electrical outputs of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s
DE19638620A1 (de) * 1996-09-20 1998-04-02 Siemens Ag Speicherladungsarme, selbstgeführte Stromrichterschaltung
JP2000115907A (ja) * 1998-10-09 2000-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内燃機関型電気機関車用制御装置
DE19848728B4 (de) * 1998-10-22 2005-05-04 Abb Patent Gmbh Stromrichtergerät für eine Gleichstrommaschine
US6495964B1 (en) * 1998-12-18 2002-12-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ED luminaire with electrically adjusted color balance using photodetector
US6232752B1 (en) * 1999-11-10 2001-05-15 Stephen R. Bissell DC/DC converter with synchronous switching regulation
DE20001113U1 (de) 2000-01-24 2000-03-30 Siemens A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stoff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US6473284B1 (en) * 2000-09-06 2002-10-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w-power dc-to-dc converter having high overvoltage protection
US6724100B1 (en) * 2000-09-08 2004-04-20 Ford Motor Company HEV charger/generator unit
US6714022B2 (en) * 2001-02-20 2004-03-30 Gary Hoff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power transformers
EP1612085A4 (en) * 2003-04-04 2012-03-28 Hitachi Ltd ELECTRIC DRIVING DEVICE FOR VEHICLE AND HYBRID ENGINE FOUR-WHEEL DRIVE DEVICE
US7057376B2 (en) * 2004-01-14 2006-06-06 Vanner,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s
US7469761B2 (en) * 2004-06-28 2008-12-30 Caterpillar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power boost
EP1782526B1 (de) * 2004-08-26 2009-09-30 ABB Schweiz AG Vorrichtung zur speisung von hilfsbetriebeeinrichtungen für ein kraftstoff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21116A1 (de) 2006-03-02
US20070138982A1 (en) 2007-06-21
US7675191B2 (en) 2010-03-09
EP1782527A1 (de) 2007-05-09
CN100514821C (zh) 2009-07-15
EP1782527B1 (de) 2009-09-30
DE502005008247D1 (de) 200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821C (zh) 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
CN102439836B (zh) 飞机发动机电气起动系统
CN100505501C (zh) 对燃料电驱动车辆的辅助工作设备馈电的装置
EP2067229B1 (en) Conversion of ac lines to hvdc lines
CN101263439B (zh) 浪涌电流限制器设备和包括该设备的功率因数控制电路
CN101959709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发动机控制电路及其运行方法
CN102290793B (zh) 用于关断具有分散的能量存储器的整流器的方法
CN102132484A (zh) 具有分布式制动电阻的变换器
CN101238635A (zh) 用于牵引应用的多级ac/dc转换器
CN107800003A (zh) 用于将电气元件集成到承有负载的电路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3109461A (zh) 电力开关组件
RU2701510C1 (ru) Конфигурация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я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зарядн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а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зарядная станция
CN102648506B (zh) 牵引变流器的真空开关的功能测试方法
CN102195411A (zh) 具有集成电力和控制且包括电流源逆变器的电机
CN103427613A (zh) 远程负载旁路系统
CN109428331A (zh) 一种牵引变电所用综合能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79089A (zh) 逆流防止装置、电力变换装置以及冷冻空气调节装置
US7433214B2 (en) DC converter
AU665106B2 (en) Active filter for single-phase overhead contact wire energized locomotive
CN101156308A (zh) 电力变流器
CN110733516A (zh) 一种轴控内燃机车及其主传动系统和方法
CN109936297A (zh) 用于充电站的电力电子模块及对应的充电站和加电站
CN110137977A (zh) 换流站串联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075718B (zh) 功率调节和ups模块
CN112787304B (zh) 一种船舶直流电网纯固态短路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