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9948B - 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9948B
CN1009948B CN86102828.7A CN86102828A CN1009948B CN 1009948 B CN1009948 B CN 1009948B CN 86102828 A CN86102828 A CN 86102828A CN 1009948 B CN1009948 B CN 1009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gas
heating
plasma
described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61028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6102828A (zh
Inventor
福田修三
阿部正广
福中司郎
中山道夫
有马兴一郎
杉山峻一
松井孝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Steel Pipe Co ltd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Steel Pi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0327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504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2607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5231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2610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523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2609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5231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260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S625231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Steel Pi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Steel Pip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86102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28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09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9948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20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22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with separate air and gas feed ducts, e.g. with ducts running parallel or crossing each other
    • F23D14/24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with separate air and gas feed ducts, e.g. with ducts running parallel or crossing each other at least one of the fluids being submitted to a swirling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using fluid fuels or solid fuels suspended in air; Combustion processes therefor
    • F23C2900/07002Premix burners with air inlet slots obtained between offset curved wall surfaces, e.g. double cone bur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e-Mixing And Non-Premixing Gas Burner (AREA)

Abstract

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的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嘴幕内壁圆周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内中心部位设置燃气喷出口,其设置关系为:空气喷出口作或使空气喷出方向与燃烧器内壁圆周切线夹角小于60°;燃气喷出口和空气喷出口在轴线上的距离N,以燃气喷出口在空气喷出口的外侧(近烧嘴砖口一端)时为(-),相反为(+),则N为-0.1D~0.4D;自空气喷出口到燃烧器开口的距离L取为0.6D~3D(D为燃烧器内径)。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方面的技术,这种燃烧器用于加热钢材等。
由于这种燃烧器配置在钢材的连续退火炉、连续热浸涂镀(镀锌、镀铝等)设备等的加热段,所以可以使钢材在无氧化状态下进行加热。
对于带钢的连续退火炉和连续热浸涂镀设备的加热段,要求进行直接焰式无氧化加热。
过去大家熟悉的用于进行直接焰式无氧化加热的燃烧器。一种是将火焰喷在带钢上,主要借助于对流传热的方式加热带钢的高速喷射燃烧器,另一种是使烧嘴砖的内面达到高温,主要借助于砖面辐射传热的方式加热带钢的辐射式杯形燃烧器。
其中,上述的高速喷射燃烧器的特点是:混合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这种高温燃烧的气体以高速从缩小了颈口的喷出口喷出,靠高热流束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使物体升温。而燃烧反映过程中的火焰直接喷在带钢上,由于该焰中存在O2、O和OH等,所以;不用说无氧化,即使避免微氧化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种燃烧器-辐射式杯形燃烧器的特点是:为了进行快速燃烧反应,使空气和燃气预先混合成为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在烧嘴砖的半球状凹部急速燃烧,使烧嘴砖内面达到高温,所以主要是靠其内面的辐射传热进行加热,靠高温流束在高温范围内使物体升温。这 样燃烧器中,燃烧气体在空气比小于1.0的状态下进行燃烧。燃烧气体中含有CO、H等还原性未燃成分,这种燃烧气体接触在带钢上,可以实现带钢的无氧化加热乃至还原加热。
虽然这种辐射式杯形燃烧器适用于无氧化加热,但是,由于这种燃烧器采用了预先混合方式,把高温预热空气预先和燃气混合是危险的,所以不能进行空气预热是这种燃烧器的缺点。因此不能采用空气预热方式回收排气的显热,为了节约能源,必须寻求其它的排气显热回收手段,然而空气预热对提高火焰温度是有效的,而提高火焰温度也有利于强化上述的CO、H等的还原作用,因而,不能进行空气预热,从无氧化加热的观点来看也是不好的。另外,为了防止回火还必须预备混合器和安全装置,又增加了设备投资。
除此之外,这种燃烧器的另一缺点是由于燃烧用的空气不能进行预热,进行无氧化加热时的温度低于750℃,不适用于需要在更高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加热。
对于以前的燃烧器存在的问题,已在特开昭58-107425和特开昭60-26212中公布了专利申请项目,这些申请专利的燃烧器,在一端开口的圆筒形烧嘴砖的内壁上,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同时在烧嘴砖的内部中心处,设置燃气喷出口,并使燃烧用空气从喷出口中喷出的方向和燃烧器内圆周切线的夹角小于60°,这类燃烧器的优点是不必使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合,因此能够高效地加热带钢,但是这种燃烧器在无氧化状态下加热带钢的火焰区不稳定,其火焰区窄,还难以肯定是否十分适用于实际生产。
本发明就是为克服以上燃烧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 这种燃烧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无氧化的还原状态下加热钢材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可以使用预热空气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燃烧器,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内壁圆周方向上,等距离设置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同时,在燃烧器内中心部位,设置燃气喷出口,并且,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和燃气喷出口制成如下形状。
(a)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做成使空气喷射方向与燃烧器内壁圆周切线的夹角小于60°。
(b)燃气喷出口和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N,以燃气喷出口在空气喷出口的外侧(近燃烧器口一端)时为(-),相反为(+),取N为-0.1D~+0.4D(D为燃烧器内径)。
(c)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到燃烧器口的距离L取为0.6D~3D(D为燃烧器内径)。
以下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表示,对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非平衡区形成范围进行测试,得到的座标曲线图;图2表示同图1的加热燃烧器的还原加热特性,亦为座标曲线图;图3至图7是表示加热燃烧器特性的座标曲线图,其中,图3表示,当燃气喷出口和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N为-0.25D时,距燃烧器口的距离和该距离处的燃气温度 O2浓度、离子浓度的关系曲线;图4表示,当燃气喷出口和空气喷出口在燃烧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为N,游离氧在轴线方向上的残留距离为L0时,N与L的关系曲线,图5表示距离N为+0.1D时,距燃烧器开口处的距离为L时,L与该处的燃气温度、O2浓度、离子浓度的关系曲线;图6表示燃气喷出口与空气喷出口的距离N,与燃烧器后壁温度Tb的关系曲线;图7表示自空气喷出口至燃烧器口的距离L,与非平衡区末端的距离LR的关系曲线。
图8和图9是本发明加热燃烧器的实例1,其中,图8为轴向剖面图;图9为图8的Ⅸ-Ⅸ剖面图。图10和图11是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的实例2,其中,图10为轴向剖面图;图11是图10的Ⅺ-Ⅺ剖面图。图12和图13图是图10和图11所示的加热燃烧器的还原加热特性曲线,其中,图12表示空气喷射角θ2与火燃长度的关系曲系,图13表示本实例的加热燃烧器与其它实例的加热燃烧器,它们的燃烧器直径方向上的温度分布曲线。图14及图15表示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的实例3,其中,图14为轴向剖面图;图15为图14的Ⅵ-Ⅵ剖面图。图16,是图14及图15所示实例的加热燃烧器所形成的循环区的示意图。图17表示图14与图15所示实例上的锥角χ,与图16中的X/L的关系曲线(循环区起点位置为p点)。图18为本发明加热燃烧器的实例4的轴向剖面图。图19是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燃气喷嘴实例的轴向剖面图。图20和图21表示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喷嘴的其它实例,其中,图20为轴向剖面图;图21为端面图。图22和图23表示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的实例5,其中,图22为轴向剖面图;图23为图22中的ⅩⅫ-ⅩⅫ剖面图。图24〔a〕和〔b〕分别表示其它实例的加热燃 烧器与图22、图23所示实例5的加热燃烧器,二者的燃烧用空气和燃气的喷出方向。图25表示实例5的加热燃烧器与其它实例的加热燃烧器,其燃烧器直径方向上的温度分布曲线。图26和27表示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实例6,其中,图26为轴向剖视图;图27为图26ⅩⅩⅦ-ⅩⅩⅦ剖面图。图28和图29是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的实例7,其中图28为轴向剖视图;图29为图28的ⅨⅩⅩ-ⅨⅩⅩ剖面图。图30与图31与图31为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的实例8,其中,图30为轴向剖视图。图31为图30的ⅩⅩⅪ-ⅩⅩⅪ剖面图。图32表示本发明加热燃烧器的实例9的横剖面图。图33是与图32为同一实例的轴向剖视图。图34是本发明加热燃烧器的实例10的轴向剖视图。图35是本发明加热燃烧器的实例11轴向剖面图。图36表示图35中的实例11与其它实例,它们的加热特性对比曲线图。
本发明的这种加热燃烧器,由于空气比小于1.0,所以在火焰中,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非平衡区,就是说,用这种加热燃烧器,由空气喷出口喷出的燃烧用空气旋流,和由燃烧器中心部位喷出的燃气进行急速燃烧,在燃烧器开口外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含有大量燃烧中间产物(中间离子、游离官能团等)而不含未反应游离氧的区域,亦即形成的非平衡区范围广而且稳定,图1表示用离子探针测量这种加热燃烧器形成的火焰非平衡区的测量结果,探针的测定电流大,则离子浓度大,这意味着燃烧中间产物含量大,所以,在燃烧口外一定的范围内形成非平衡区;在非平衡区外形成含有CO2、H2O、N2等的亚平衡区。
图2表示这种加热燃烧器的还原加热特性,亦即可保持无氧化或 还原加热的极限温度(加热普通钢薄板的极限温度),因此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在空气比为0.85~0.95时,可在大约900℃以内对带钢进行无氧化加热。
下面对于为什么要给予上述(a)~(c)的限制数值作说明。
关于(a)
前述空气喷出口的空气喷射方向,相对于燃烧器内壁圆周切线保持一定角度,这是为了使燃烧用空气在燃烧器内产生旋流,由于这种旋流的作用,在燃烧器内形成负压,负压使燃烧气循环流动,因而促进燃烧,于是可以形成最令人满意的非平衡区。该空气喷射角最大为60°,最好是取20°~40°,可使空气旋流稳定。
关于(b)
燃气喷出口和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轴向的距离为N,当此N为(-)时,燃气的温度高,而且在大范围内大量分布有燃烧中间产物,但是出现沿燃烧器轴线方向长距离地分布游离O2(未反应的O2)的倾向,按本发明的目的,要求恰当地形成非平衡区,这需要将燃烧器轴线方向上残留分布游离O2的距离缩到最小,因此要求其极限N值为-0.1D。
当燃气喷出口和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轴向上的距离N为-0.25D时,测试得到下述关系,亦即在燃烧器的轴线方向上燃烧器内某一点距燃烧器口处的距离,与该点处的燃烧器内的温度、O2浓度、离子浓度的关系,表示于图3,由图可见,当N为(-)时,游离O2在轴线方向上残留的距离L0很长。
图4表示燃气喷出口与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N与游离O2在此轴线方向上的残留距离L0的关系,由图可见,若N 为负值,且其绝对值比-0.1D的绝对值更大时,L将急剧增大,因此当N为负值时,0.1D是其极限的绝对值,即不应小于-0.1D,第五图表示当N=+0.1D时所测得的下述关系,亦即在燃烧器轴线方向上,燃烧器内某一点距燃烧器口处的距离,与该点处的O2浓度、离子浓度、燃气温度的关系。
根据图4和图5,N若为(+)值,O2的浓度不再是个问题,在距燃烧器出口的距离大于0.5D时即形成所需要的非平衡区。
若N为(+)值,即可形成所要求的非平衡区。但是,一旦N大于+0.4D,就会产生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效果不佳的趋势,即:对于本发明的燃烧器来说,燃气自急速旋转的空气流的中心部喷出,从而促使空气与燃气混合,然而将N值取得过大,这种混合作用反而不佳,不能稳定地形成所要求的非平衡区,所以N的值应以+0.4D为极限值(即不大于+0.4D)。
根据上述理由,对于燃气喷出口与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应取在-0.1D~0.25D之间。
此外,N值增大,刚燃烧器内底面的温度上升,图6表示距离N与燃烧器内底面的温度Tb的关系,当N为+0.25D时,Tb为1400℃一般说来,普通耐火材料可用于这一温度范围内,而当N为+0.4D时,燃烧器内底面的温度上升到1800℃,在这种情况下,燃烧器要用高耐蚀材料。
关于(c)
空气喷出口到燃烧器口的距离L与非平衡区的形成范围有密切关系,即,L值不应大于3D,L一旦超过3D,非平衡区仅仅形成在靠近燃烧器开口处,另一方面,L小于0.6D时,火焰在邻近燃烧 器开口处呈花瓣形,在燃烧器轴线上不能稳定地得到非平衡区,因此L值取在0.6D~3.0D之间。
在薄钢板连续加热时,如果燃烧器口与钢板不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应大于100mm),在通过钢板的过程中,钢板可能与燃烧器相撞。所以,使非平衡区形成的范围尽量大,该范围应包括带钢通过板的位置。带钢通过板的位置是根据自燃烧器口起所定的距离安置的,空气喷出口与燃烧器口的距离L和燃烧器开口距非平衡区末端(非平衡区的另一端在燃烧器内,例如第5图的A点)的距离LR的关系,表示于图7。由图说明,L大于3D时,仅仅在燃烧器口附近形成非平衡区,再距燃烧器口远一点处,几乎不能形成非平衡区。随着L变小,非平衡区的形成范围扩大,当L<0.6D时(图中X)火焰在燃烧器口附近变成花瓣形的放射状火焰,在燃烧器轴线上不能稳定地形成适宜的非平衡区。根据上述理由,自空气喷出口至燃烧器口的距离L,取在0.6D~3.0之间。
图8和图9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例1。图中标号1为筒形(圆筒形)燃烧器,其一端有开口(燃烧器口)5。在该燃烧器的内壁6的圆周上,等距离设置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同时,在燃烧器内底面的中心部位设置燃气喷出口3。在本实施例中,燃气喷嘴7突出于燃烧器内底面4。在该燃气喷嘴的圆周方向,等距离地设置数个燃气喷出口3,其喷射方向为燃烧器的直径方向。
在如此结构的燃烧器上,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和燃气喷出口3,制作成如下形状。
(a)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作成使空气喷射方向与燃烧器内壁圆周切线的夹角θ1小于60°。
(b)燃气喷出口3和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在燃烧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为N,N以燃气喷出口3在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的外侧(接近燃烧器口一端)时为(-),相反为(+),取N为-0.1D~+0.4D(D为燃烧器内径)。
(c)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到燃烧器口的距离L,取为0.6D~3D(D为燃烧器内径)。
上述的(a)~(c)的结构的有关详细说明,与前述过的相同。
图10和图11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例2。例中,使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的喷射方向与燃烧器的内壁圆周切线的夹角θ1小于60°。并且与燃烧器的直径夹角θ2小于30°,喷出方向偏向燃烧器口方面。也就是说,在本实例中,燃烧用空气的喷出方向,除前述的角度θ1以外,还加上一个与燃烧器直径夹角为θ2的、向燃烧器开口方向倾斜的螺旋角。由于这样的结构,自燃烧器口喷出的火焰,其温度分布均匀,火焰温度均匀,又有利于恰当地控制还原特性和加热特性的变化。
上述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由于使空气喷射方向带有角度θ1,在燃烧器内形成燃烧用空气旋流而实现急速燃烧,形成含有中间反应生成物的还原区,在这种情况下,若只具有角度θ1,则沿燃烧器圆周方向向燃烧器内供给的燃烧用空气,其回旋力过强,在火焰中形成强负压区,此时会使火焰温度分布不均匀。在本实例中,使空气喷射方向向燃烧器口方向倾斜,为的是减弱其径向回旋力,使火焰温度分布均匀。
为使温度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均匀,上述空气的喷射角θ2, 通常应确保大于10°,但是过大就不能得到径向回旋力,原来希望的急速燃烧不能得到保证,其火焰过长,不能获得稳定的非平衡区。尤其是,如图12所示的θ2一旦超过30°,则火焰明显伸长,非平衡区变得极不稳定。所以θ2应小于30°。图13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燃烧器(θ1:30°,θ2:15°)和如图8所示的空气喷射方向未加θ2的加热燃烧器(θ1:30°,θ2:0°),二者在直径方向上的燃气温度分布情况。图中,以虚线a和实线b,分别表示本实施例的燃烧器和图8上述结构的燃烧器情况。图8所示的燃烧器,由于在燃烧器中心部位形成负压,温度大幅度地下降。与此相比较,本实例中的燃烧器,这一温度下降问题得到改善,在直径方向上获得以较均匀的温度分布。
图14和图15表示实施本发明实例3,燃烧器内壁6的开口端扩大直径而带有扩张角α,于是成为圆锥形内壁,构成带有扩张角α的内壁部分,至少要设置到空气喷出口的位置更靠近燃烧器口,由于带有扩张角,扩展了由燃烧器喷出的火焰,因而可以扩大对钢板等的加热面积。
如后所述,本发明的加热燃烧器,在燃烧器内腔产生燃烧用空气旋流,由此旋流形成空气与燃气的循环区,借助于这个循环区进行急速燃烧。这里,上述内壁6的扩张角α变得过大,则在燃烧器外部形成如图16所示的循环区(负压区),进而不能进行稳定的急速燃烧。就是说,这个循环区支配着急速燃烧,尽可能在燃烧室内形成这个循环区,与在燃烧器出口处稳定地形成还原气氛加热用的非平衡区,是密切相关的。
图17表示这一扩张角与循环区起点位置P(参看图16)的关 系,X/L=1就意味着循环区起点P与燃烧器口5处于同一位置。由此可知,扩张角为25°左右时,循环区起点在燃烧器口附近,所以扩张角应小于25°。
图18所示的实施例4,除带有燃烧器内壁扩张角α外,还带有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的倾斜角θ2
在以上所述的图8及图9所示的结构、图10及图11所示的结构、图14及图15所示的结构、图18所示的结构等各类情况下,燃气喷出口3在燃烧器的内部的位置,可以设置成使燃气沿燃烧器的轴线方向(燃烧器开口方向)喷射,如图19所示,由于使燃气沿轴线方向喷射,减少了空气的回旋力,可以使燃烧器火焰温度在直径方向上均匀分布。图13中的点划线c,表示将图19的构造应用于图10及图11中的燃烧器时,燃烧器的火焰温度在直径方向上分布的情况,由曲线可以看出,与以上所述的实例比较,温度分布更均匀。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成如图20和图21所示的结构,燃气喷出口3将燃气沿倾斜方向喷出。当然,燃气喷出口3的设置,也可以将上述的图8和图18所示的形式、图19所示的形式、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形式予以适当地组合,例如设置成如下结构:在燃气喷嘴的四周配置数个喷出口,在燃气喷嘴的前部配置一个或数个喷出口。
图22和图23中,在燃烧器内部中心部位凸出设置的燃气喷嘴7的四周,等距离地设置数个燃气喷出口3,并且把燃气喷出口3设置成使燃气喷射方向与该处的燃气喷嘴外圆周切线不成直角,同时,使由此形成的燃气流与燃烧用空气喷出的空气流,二者旋流方向相反。
在本发明中,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设置成使空气喷射方向与燃烧器内壁圆周面的切线夹角θ1小于60°。与此相对应在燃气嘴7的四周设置燃气喷出口3,如图24(b)所示。燃气喷射方向与燃气喷嘴外圆周切线不成直角。同时,如此产生的燃气流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喷出的空气流,反向旋流,亦即形成与空气旋流反向冲击的燃气旋流。
由于形成这种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喷出的空气旋流反向冲击的燃气旋流,由燃烧器口5喷出的火焰,其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由于火焰温度分布均匀,由于火焰温度分布均匀,又可以有效地控制还原特性和加热特性的变化。若向上述的燃烧器内供给燃烧用空气的喷出方向,仅具有倾斜角度θ1,即只沿燃烧器圆周方向喷入空气,则使空气的回旋力过强,在火焰中产生强负压区,结果使火焰温度分布不均。在本实例中由于形成与空气旋流反向的燃气旋流,减弱了空气流的径向回旋力,有利于使火焰温度均匀分布。
图(24b)所示的本实例的加热燃烧器与图24(a)所示的其它实例的燃烧器,二者的径向燃气温度分布情况,表示于图25。图中,点划线b表示本实例的燃气温度径向分布,实线a表示上述其它实例的燃气温度径向分布。由图清楚地表明,实线a的燃烧器,在燃烧器中部,由于出现负压,温度大幅度地下降。相对于此,本实例的燃烧器,这种温度下降的情况得到改善,在直径方向上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即使在本实例的结构中,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的空气喷射方向和燃气喷出口3的燃气喷射方向,也有多种。分别如图10和图20所示,使其相对于燃烧器直径方向,偏向燃器口一端,具有一个倾斜 角,这样可以使空气旋流缓和,使燃气温度分布均匀。在本实例的结构中,如图14所示的燃烧器,至少在燃烧用空气喷出口接近燃烧器开口的一边的内壁上,将燃烧器内径沿燃烧器开口方向扩大,使其有扩张角α,由于具有这种扩张角α,扩展了燃烧器口喷出的火焰,可以扩大对钢板等的加热面积。
图26以后的各个实例,在前端开口的筒形燃烧器1的壁体内,沿燃烧器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环形通道8,并且设置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将环形通道8与燃烧器内部连通。如此制成的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其喷射空气的方向,与燃烧器内壁圆周切线的夹角小于60°。
在图26和图27的实例中,在燃烧器1的壁体内,沿燃烧器圆周方向设有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8。在本实例中,在圆周上设置相对的两个环形通道8。每个环形通道的宽度在燃烧器圆周方向上(图27中顺时针方向)制成缩口形状的前端,在其前端制成与燃烧器内部相连通的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各环形通道后端口,与设置在燃烧器后部的空气室9相通,形成向环形通道8送入空气的空气进口81。
图28和图29表示其它实例。在燃烧器圆周方向上部分地、上下重叠地设置四个与上述实例相同的环形通道8,在各环形通道8的末端位置,设置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
在以上图26和图27、图28和图29的各个实例中,还可以在环形通道8的通道上开设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
图30和图31表示实例8。实例中,在燃烧器圆周上,将环形通道设置成一条螺旋形通道,在这种螺旋形环形通道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而且在本实例中,在通道内的各 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处,安置分流导板10。
在上述的三个实例中,由于燃烧用空气在上述的环形通道内流动,获得沿燃烧器圆周方向的回旋力,由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喷出的空气,在燃烧器内部形成回旋流。这种旋流,使燃烧器内部形成负压区,该负压使燃气进行再循环而促进燃烧,使之形成更加适宜的非平衡区。尤其在本实例中,在空气喷出前,由于在环形通道8内可以形成旋流,从空气喷出口将通道中的旋流导入燃烧器内,因此在燃烧器内侧形成运动能量很大的空气旋流。
图32至图34表示几个变形实例,其中图32所示的燃烧器,在燃气喷嘴7的圆周方向上设置燃气喷出口3,喷出口喷出的燃气方向,与燃气喷嘴外圆周切线不成直角,因此燃气旋流与来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2的空气旋流方向相反,也就是形成与空气旋流反向冲击的燃气旋流,图33中,在燃烧器的内部,将燃气喷出口设在燃气喷嘴的前端面上,使燃气沿燃烧器轴线方向(燃烧器出口方向)喷射。
由于燃气沿轴线方向喷射,减小了空气的回旋力,可以达到与图32中所示的实例的同样效果。
燃气喷嘴7上的燃气喷出口3,其喷射燃气的方向,例如正象图20和图21所示的,相对于燃烧器轴线方向,可以以一适宜的角度向外倾斜。在这样的结构中,燃气喷出口3的喷射方向,具有如第32图中所示的角度,燃气流可以形成与空气旋流反向冲击的燃气旋流。
还可以将图1、图33、图20中分别表示的结构,予以适当组配,开设燃气喷出口3,这与先前叙述过的实例是一样的。
图34中,将燃烧器开口的一端内径扩大,至少要扩到燃烧用空 气喷出口,即靠近燃烧器开口的一侧的内壁上形成一个扩张角α。
上述图32至图34所示的结构的作用,与先前所述的各实例相同。
而且,作为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实例,可以例举添置等离子体喷射注入装置的燃烧器。
图35表示这种实例,图中,在燃气喷嘴7的中心部位,安装了一对电极11,即一个空心圆棒和一个插于其中的芯棒,供给到两极缝隙间的等离子气体P,由喷嘴前端的喷出口12,喷向燃烧器内。
由于附装了这种等离子气体注入装置,提高了火焰温度,可以用高温火焰直接加热钢材。向喷嘴中供给的等离子气体,在两极间加热到超高温,作为喷射剂,注入到燃烧器内部旋转的火焰中。由于等离子体喷射剂的注入,使火焰温度达到2000℃以上,用这样的火焰直接加热钢材,大大提高了钢材加热效率。
等离子气体可以使用H2、Ar、N2、He、CH4,以及O2等单一气体,或者使用炼铁过程中的副产品:炼焦炉煤气、高炉废气、转炉废气等。
图36表示通过实验求得的下述关系,即燃烧器出口附近的火焰温度和钢板的无氧化加热极限温度的关系。
实验中,燃烧时的空气比为0.9,燃材使用炼焦炉煤气,在附加等离子体时,使用炼焦炉煤气为等离子气体,其供给量为全部燃气量的10%。用通入的电流的功率控制等离子强度,本实验中用电功率为0.5KW~3.2KW。
图中O符号点是使用焦炉煤气和常温空气取得的结果;X是使用焦炉煤气和预热空气取得的结果,△是使用焦炉煤气一等离子体一预 热空气取得的结果,预热空气温度为400℃到600℃,由于附加了等离子体,使火焰温度达到2200℃,可以肯定,钢的无氧化加热温度可以升到大约1200℃。
同时,对于燃烧器来说,装上这种等离子气体喷射结构是容易做到的,只需在上述各实例的燃烧器结构中,在燃气嘴7内安一对电极11,并且,除设置燃气喷出口3外,再设置等离子气体射流口。

Claims (49)

1、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在顶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内壁圆周方向上,有间隔地设置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并且在燃烧器内侧的中心部位,设置燃气喷出口,以其空气喷射方向相对于燃烧器内壁圆周的切线小于60°的形式来形成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其特征在于如下述那样形成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及燃气喷出口:
a.以燃气喷出口比空气喷出口更靠近燃烧器开口侧为负,以与之相反为正的情况下,将燃气喷出口和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在燃烧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设定为-0.1D~+0.4D,在此,D为燃烧器的内径;
b.将燃烧用空气喷出口到燃烧器开口处的距离L设定为0.6D~3D,在此,D为燃烧器的内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沿燃烧器的横断面喷出空气。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的空气喷射方向和燃烧器内壁周围切线的夹角小于60°,而且喷出方向向燃烧器开口方向偏斜,与燃烧器直径的夹角小于30°。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器内壁沿燃烧器轴方向带有扩散角α,从而使燃烧器内径从燃烧器内朝着燃烧器开口端逐渐扩大,且上述内径扩大的起点,位于燃烧器轴向上的燃烧用空气喷出口的位置,或更靠其里边的位置。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器内壁沿燃烧器轴方向带有扩散角α,从而使燃烧器内径从燃烧器内朝着燃烧器开口端逐渐扩大,且上述内径扩大的起点,位于燃烧器轴向上的燃烧用空气喷出口的位置,或更靠其里边的位置。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内底面的中心部位设置从该底面向外凸出的燃气喷嘴,并沿该凸出的燃气喷嘴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若干个燃气喷出口,使这些燃气喷出口喷射燃气的方向与燃气喷嘴外圆切线之间的夹角不等于90°,而且使由此形成的燃气旋流与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排出的空气旋流的方向相反。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内底面的中心部位设置从该底面向外凸出的燃气喷嘴,并沿该凸出的燃气喷嘴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若干个燃气喷出口,使这些燃气喷出口喷射燃气的方向与燃气喷嘴外圆切线之间的夹角不等于90°,而且使由此形成的燃气旋流与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排出的空气旋流的方向相反。
8、按权利要求4所述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内底面的中心部位设置从该底面向外凸出的燃气喷嘴,并沿该凸出的燃气喷嘴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若干个燃气喷出口,使这些燃气喷出口喷射燃气的方向与燃气喷嘴外圆切线之间的夹角不等于90°,而且使由此形成的燃气旋流与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排出的空气旋流的方向相反。
9、按权利要求5所述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内底面的中心部位设置从该底面向外凸出的燃气喷嘴,并沿该凸出的燃气喷嘴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若干个燃气喷出口,使这些燃气喷出口喷射燃气的方向与燃气喷嘴外圆切线之间的夹角不等于90°,而且使由此形成的燃气旋流与从燃烧用空气喷出口排出的空气旋流的方向相反。
1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1、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2、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3、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4、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5、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6、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7、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开口的圆筒形燃烧器的壁体内,沿着燃烧器的圆周方向,设置燃烧用空气的环形通道,同时设置使该环形通道和燃烧器内部连通的数个燃烧用空气喷出口。
1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19、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0、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1、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2、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3、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4、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5、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6、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7、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8、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的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29、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的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30、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的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31、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32、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33、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的特征在于:设置等离子喷射机构,使等离子气体达到高温,并向燃烧器内喷射高温等离子流。
34、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35、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36、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嘴口。
37、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38、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39、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0、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1、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2、按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3、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4、按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5、按权利要求29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6、按权利要求30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7、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8、按权利要求32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49、按权利要求33所述的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燃气喷嘴内设置一对加热等离子气体的电极,在燃气喷嘴上,除设置燃气通道和喷出口外,再另设置等离子体的通道和喷射口。
CN86102828.7A 1985-04-26 1986-04-25 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 Expired CN1009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873185 1985-04-26
JP88,731/85 1985-04-26
JP88,731 1985-04-26
JP19032785A JPS6250416A (ja) 1985-08-29 1985-08-29 直火無酸化加熱法
JP190,327 1985-08-29
JP190,327/85 1985-08-29
JP19260785A JPS6252311A (ja) 1985-08-31 1985-08-31 直火還元加熱バ−ナ
JP192,607 1985-08-31
JP192,609 1985-08-31
JP192,606 1985-08-31
JP192,610 1985-08-31
JP192,606/85 1985-08-31
JP19261085A JPS6252313A (ja) 1985-08-31 1985-08-31 直火還元加熱バ−ナ
JP192,607/85 1985-08-31
JP19260985A JPS6252312A (ja) 1985-08-31 1985-08-31 直火還元加熱バ−ナ
JP19260685A JPS6252310A (ja) 1985-08-31 1985-08-31 直火還元加熱バ−ナ
JP192,609/85 1985-08-31
JP192,610/85 1985-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2828A CN86102828A (zh) 1986-12-17
CN1009948B true CN1009948B (zh) 1990-10-10

Family

ID=2755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6102828.7A Expired CN1009948B (zh) 1985-04-26 1986-04-25 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6) US4993939A (zh)
CN (1) CN1009948B (zh)
AT (1) AT400261B (zh)
AU (1) AU597883B2 (zh)
BR (1) BR8601899A (zh)
CA (1) CA1295229C (zh)
DE (1) DE3614100A1 (zh)
FR (1) FR2581163B1 (zh)
GB (1) GB21756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4751B (zh) * 2006-07-06 2011-09-14 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 以可变方向和/或张角喷射流体射流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6520B1 (fr) * 1987-06-11 1989-10-27 Gaz De France Systeme a bruleur notamment a grande vitesse de sortie des gaz brules
FR2616519B1 (fr) * 1987-06-11 1989-10-27 Gaz De France Bruleur a ouvreau et a arrivees d'air a contre-rotation
US5195885A (en) * 1991-02-04 1993-03-23 Forney International, Inc. Self-proving burner igniter with stable pilot flame
US5277578A (en) * 1992-12-08 1994-01-11 Gaz Metropolitain & Co., Ltd. And Ptnr. Gas burner having tangential counter-rotation air injectors and axial gas injector tube
US5288026A (en) * 1993-03-22 1994-02-22 Wilton Paul V Flame retaining ceramic burner nozzle
DE4309115A1 (de) * 1993-03-23 1994-09-29 Viessmann Werke K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Ölverdampfungsbrenners
DE4311773C2 (de) * 1993-04-08 2001-05-03 Linde Ga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chichten von Flächen mit Ruß mittels einer Verbrennung
DE4316474A1 (de) * 1993-05-17 1994-11-24 Abb Management Ag Vormischbrenner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iner Brennkammer einer Gasturbogruppe oder Feuerungsanlage
US5470224A (en) * 1993-07-16 1995-11-28 Radia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x , CO and hydrocarbon emissions when burning gaseous fuels
US5407347A (en) * 1993-07-16 1995-04-18 Radia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x, CO and hydrocarbon emissions when burning gaseous fuels
US5461865A (en) * 1994-02-24 1995-10-31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Tangential entry fuel nozzle
US5433600A (en) * 1994-04-13 1995-07-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urner for the combustion of coke oven gas
US5636510A (en) * 1994-05-25 1997-06-1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Gas turbine topping combustor
DE19547912A1 (de) * 1995-12-21 1997-06-26 Abb Research Ltd Brenner für einen Wärmeerzeuger
US6036480A (en) * 1996-02-16 2000-03-14 Aos Holding Company Combustion burner for a water heater
DE69802133T2 (de) * 1997-05-01 2002-03-07 Haldor Topsoee A/S, Lyngby Wirbelbrenner
US6176087B1 (en) 1997-12-15 2001-01-2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luff body premixing fuel injector and method for premixing fuel and air
US6062848A (en) * 1998-05-29 2000-05-16 Coen Company, Inc. Vibration-resistant low NOx burner
US6325003B1 (en) * 1999-02-03 2001-12-04 Clearstack Combustion Corporation Low nitrogen oxides emissions from carbonaceous fuel combustion using three stages of oxidation
DE10040869A1 (de) * 2000-08-21 2002-03-07 Alstom Power N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nterdrückung von Strömungswirbeln innerhalb einer Strömungskraftmaschine
EP1327821A1 (en) * 2001-12-25 2003-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urner for hydrogen generation system and hydrogen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the same
KR100830316B1 (ko) * 2002-08-09 2008-05-19 제이에프이 스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관상화염버너, 그 연소제어방법 및 장치
BRPI0413966A (pt) * 2003-09-05 2006-10-31 Delavan Inc queimador para um combustor de turbina de gás
KR100667223B1 (ko) * 2006-01-26 2007-01-16 주식회사 제너럴시스템 저 산소 소용돌이 버너
EP1999409B1 (de) * 2006-03-30 2018-05-02 Ansaldo Energia IP UK Limited Brenneranordnung
NO325990B1 (no) * 2006-06-23 2008-09-01 Rolf B Rummelhoff Etterbrenner for gass fra gassifiseringsanlegg for trebrensel
FR2914986B1 (fr) * 2007-04-12 2015-04-10 Saint Gobain Isover Brul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US8616193B2 (en) * 2008-06-27 2013-12-31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Cooktop swirl burner
RU2471117C1 (ru) * 2011-08-10 2012-12-27 Александр Викторович Фролов Рекуперативная газовая горелка и способ подогрева в ней воздуха
MX2012006599A (es) * 2012-06-08 2013-12-16 Jorge Rivera Garza Quemador de combustible gaseoso con elevada eficiencia energetica y de combustion, baja emision de contaminantes y mayor transferencia de calor.
RU2510478C2 (ru) * 2012-07-02 2014-03-27 Рустем Фаритович Нигматьянов Систем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зажигания
CN103175204A (zh) * 2013-03-29 2013-06-26 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点火和火焰检测装置的侧壁明火烧嘴
CN104165361A (zh) * 2014-08-19 2014-11-2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器、燃气锅炉及控制方法
JP6399458B2 (ja) * 2015-09-14 2018-10-03 大陽日酸株式会社 酸素バーナ及び酸素バーナの運転方法
US10222070B2 (en) * 2016-01-15 2019-03-05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Gas burner assembly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CN105864814B (zh) * 2016-05-25 2019-04-19 王科伟 高效旋流叠加式燃烧炉
CN105864813A (zh) * 2016-05-25 2016-08-17 王科伟 旋流叠加式燃烧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654600A (fr) * 1927-05-04 1929-04-08 Firme Deutsche Warme Ausnutzun Brûleur à gaz
US2973727A (en) * 1957-02-22 1961-03-07 Orr & Sembower Inc Pulverised fuel burner
US3115851A (en) * 1960-05-11 1963-12-31 Foster Wheeler Corp Multi-fuel burner
FR1390401A (fr) * 1964-01-16 1965-02-26 Stein Et Roubaix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brûleurs à gaz
BE664193A (zh) * 1964-05-30 1965-09-16
NL171191C (nl) * 1973-12-20 1983-02-16 Shell Int Research Gasbrander en werkwijze voor partiele verbranding van een gasvormige brandstof.
JPS51133108A (en) * 1975-05-15 1976-11-18 Nippon Kokan Kk <Nkk> A swirl burner for hot stoves
US4155701A (en) * 1977-09-26 1979-05-22 The Trane Company Variable capacity burner assembly
US4220444A (en) * 1978-02-27 1980-09-02 John Zink Company Gas burner for flame adherence to tile surface
US4402036A (en) * 1980-02-08 1983-08-30 Hensley George H Method of producing a high energy plasma for igniting fuel
JPS5787518A (en) * 1980-11-21 1982-06-01 Babcock Hitachi Kk Gas combustion furnace
DE3102416A1 (de) * 1981-01-26 1982-08-12 Holec Furnaces B.V., 6500 Nijmegen "brenneranordnung zur verbrennung fluessiger brennstoffe"
JPS58107425A (ja) * 1981-12-21 1983-06-27 Nippon Kokan Kk <Nkk> 鋼帯の無酸化加熱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SU1108289A1 (ru) * 1983-04-08 1984-08-15 Тюмен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е и поставке газа "Тюментрансгаз" Горелка
JPS6026212A (ja) * 1983-07-21 1985-02-09 Shinagawa Refract Co Ltd 高温用セラミツクバ−ナ
US4629416A (en) * 1985-06-11 1986-12-16 Voorheis Industries, Inc. Bluff body register
JP3099420B2 (ja) * 1991-05-13 2000-10-16 高千穂工業有限会社 反力自由回動式散水圧砕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4751B (zh) * 2006-07-06 2011-09-14 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 以可变方向和/或张角喷射流体射流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4971551A (en) 1990-11-20
FR2581163A1 (fr) 1986-10-31
AU597883B2 (en) 1990-06-14
US4993939A (en) 1991-02-19
BR8601899A (pt) 1986-12-30
AT400261B (de) 1995-11-27
DE3614100C2 (zh) 1992-06-25
US5000679A (en) 1991-03-19
CA1295229C (en) 1992-02-04
DE3614100A1 (de) 1986-11-06
FR2581163B1 (fr) 1990-12-21
GB2175684A (en) 1986-12-03
GB8609874D0 (en) 1986-05-29
US4969815A (en) 1990-11-13
AU5657786A (en) 1986-10-30
CN86102828A (zh) 1986-12-17
US4971552A (en) 1990-11-20
ATA113886A (de) 1995-03-15
GB2175684B (en) 1989-12-28
US4971553A (en) 1990-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9948B (zh) 直接焰式还原加热燃烧器
EP1850067B1 (en) Ultra-low NOx burner assembly
KR850000951B1 (ko) 산소나 산소농축 공기를 사용하는 버너장치
CN1152953A (zh) 低氧化氮燃烧器
RU2364790C2 (ru) Газовая горелка с малым выделением загрязнителей
EP3450843B1 (en) Nozzle structure for hydrogen gas burner apparatus
US5393220A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and process
RU2429414C2 (ru) Плоскопламенная сводовая горелка с низким уровнем загрязняющих выбросов
US6354110B1 (en) Enhanced heat transfer through controlled interaction of separate fuel-rich and fuel-lean flames in glass furnaces
CN110657433B (zh) 燃气包覆型低氮无氧化烧嘴及其使用方法
JP2013534612A (ja) 分散燃焼プロセスおよびバーナー
CN1066640C (zh) 火焰喷涂喷枪
KR0149797B1 (ko) 3단 연소식 저공해 라디안트튜브용 가스버너
CN218379411U (zh) 一种用于带式球团工艺的低氮燃烧装置
CN1186927A (zh) 包括分开喷射燃料和氧化剂流的燃烧方法和设备
JPH0223764B2 (zh)
JPS6250416A (ja) 直火無酸化加熱法
KR20040056882A (ko) 래들 가열용 멀티 홀 노즐 버너
EP1136776B1 (en) Device for injecting solid fuels in atomised form into a cement kiln
JP2000356310A (ja) 蓄熱式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バーナ
US6832566B2 (en) Proces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othermic incineration of waste material
JPH02143002A (ja) 燃焼炉用バーナー
CN115875983A (zh) 提高氧化炉氧气预热效果的装置及其方法以及氧化反应器
JP2000130955A (ja) 耐火物溶射方法
Cao et al. Ultra-low NO x burne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