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8937B - 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8937B
CN1008937B CN87106841A CN87106841A CN1008937B CN 1008937 B CN1008937 B CN 1008937B CN 87106841 A CN87106841 A CN 87106841A CN 87106841 A CN87106841 A CN 87106841A CN 1008937 B CN1008937 B CN 1008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h
coarse grain
circulating medium
fluidized bed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7106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7106841A (zh
Inventor
藤原直机
高桥幸男
潮田岩雄
藤原弘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bcock Hitach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bcock Hitachi KK filed Critical Babcock Hitachi KK
Publication of CN87106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71068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08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8937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及控制的装置。燃烧污泥煤的流动层燃烧装置因流动层不能处于良好的流化状态,无法稳定地进行连续运转。本发明的运转控制装置设有信号检测器、及控制系统等,通过对流动层中的流动媒介物的粒径分布进行调节,而使流动开始速度U0和流动层燃烧装置的空塔速度Umf之比位于1.5-8的范围,从而使流动层中的流动媒介物处于良好而稳定的流动状态。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与由流动层排出的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的控制相关的,尤其涉及可提高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自动化、省力化以及运转稳定性的流动层燃烧方法及其装置的运转控制。
流动层燃烧装置,由于其炉内由河沙及焚烧物残碴而形成流动层,可使炉温升至800-900℃,因而即使是含水率高的污泥或由电子集尘机收集的EP灰、塑料等工业的废弃物、或从煤矿选煤废水中回收的污泥煤等低品位煤也能作为燃料,有效地加以利用。
这是由于流动层燃烧装置中的炉内热容量较大,即使是特别例如难燃性的工业废弃物及低品位煤等也能通过燃烧而减小体积或烧掉的缘故。
此外,如果在流动层中埋设传热管,则设有传热管的流动层中的传热量(传热率)与通常仅靠锅炉蒸汽流的传热量相比要大5-10倍,具有传热量多的优点,在节省能源的进程中,近年来流动层燃烧装置显露头角。
接下来,用图3对流动层燃烧装置的概要、以流动层锅炉为例进行说明。
同图中的流动层锅炉1的炉底上设置的多孔板2上由煤碳燃烧灰及沙子等流动媒介物形成流动层3。如用图中未表示的鼓风机向设于多孔板2之下部的风箱4通入用作燃烧及促使流动化的空气,则伴随着风量的增大,通过多孔板2使流动层3的流动媒介物尤如沸腾一般剧烈地产生流化运动。
作为主燃料的污泥煤5,由污泥煤供给装置6投入流动层3。投入的污泥煤5,在热容量大的流 动层3的流化运动下,受热学及物理的作用而破碎,瞬时干燥着火,在流动层3内与燃烧用空气能很好地接触,因而可以有效地进行燃烧。
这类污泥煤为煤矿井排水处理工程的产物,故而其质量极不稳定。
污泥煤5的成份为,微粉煤、煤、水份及随其挖掘出矿物质,特别是与粘土矿物的不均质的混合物,因煤层的变化及选煤工程的变更等原因,造成其成份多种多样以下的表1为表示污泥煤特性的一个例。(见表1)
此外,表中样品1为污泥煤的压滤滤饼,样品2为污泥煤沉淀微粒,样品3为细粒污泥煤。
这样地把粒状不稳定的污泥煤5作为主燃烧使用时,最适的燃烧方法是采用流动层3的方法。然而,即使用这样的流动层3进行燃烧,假如遇到供给含灰分高的污泥煤5时,当然向流动层锅炉1进入的热量便降低。如果为了对此加以弥补而增加污泥煤5的供给量,则因含灰份高的污泥煤5的烧却灰的强度高的缘故而未能在流动层3中被粉化,以大颗粒的流动媒介物的形式滞留于流动层3中,故而使媒介物的平均粒子增大、使流化作用本身钝化并造成流动层3的流化不稳定。
采用如图3所示的排灰管7将对流化产生阻碍的粗粒径流动媒介物排出。
一方面,在流动层锅炉1中作为燃料、主燃料使用的污泥煤5与副燃料的普通煤8的二种燃料。将粘土状低品位煤的污泥煤5从炉顶由污泥煤供给装置6供入,块状的普通煤碳8从炉侧壁的撒布式的煤碳供给装置9供入。因污泥煤5如前所述含有粘土成份,故具有燃烧后的灰保持其原有形状的性质。虽然由于流动层3的激烈混合搅拌的作用使燃烧灰的一部分破碎,而达到作为流动煤介物的合适的粒度,但由于其余的大部分均未被破碎而以粗粒形式残留下来,成为粗灰粒而堆积于炉底,即多孔板2上,而阻碍流动化,或者,即使进行了流动化也达不到活泼的流化状态。此外,由撒布式的煤碳供给装置9供入的普通煤碳中也含有硬的粗粒灰或小石子等异物,经长期操作堆积于炉底而成为阻碍流化的原因,但与由前述的污泥煤5与燃烧灰引起的粗粒灰的生成量相比较,基数量是极其微乎其微的。
图4表示,将各种污泥煤制成直径为5mm,长度为10mm的长圆条状,将之于电炉中燃烧而制成燃烧灰,并测定其行坏强度的结果。该图中,样品4及样品5为压滤滤饼、样品6为沉淀微粉。从该图可清楚地了解到,因所含粘土成份的不同而燃烧灰的压坏强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上所述,当粒径大而使不适合作为流动层3的流动媒介物的粒度的物质残留于流动层3内,而提高了流动层3内的流动媒介的平均粒径高的场合,有必要借助何种方法使这些流动媒介物粒度能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例如平均粒径为0.8-3.5mm的范围内。
该方法为,将调节至适当粒度的硅沙或用于调节煤矿石等媒介物层中的媒介物粒度的粉粒体10用粒度调节用粉粒体供给装置11加以补充,以降低层3内的流动媒介物的平均粒径。此外还有如下方法,将层3内的流动媒介物从排灰管7排出,用螺旋运输机12供给筛子13,经过4mm的筛选,粗颗粒从粗粒出口14作为废弃粗粒灰15而除去,仅将合适粒度,例如4mm以下的媒介物由漏斗16回收,用循环管17将之送回流动层3。图3表示,作为流动媒介物粒度调节的方法,采用了将流动媒介物排出,通过筛子13筛选之后仅回收合适粒度的流动媒介物,然后将其返回到流动层的方法。如图所示,使多孔板2倾斜,且中央设有排灰管7,以排出含有粗粒灰、碎碴、小石的流动媒介物。此时由于合适粒度的流动媒介物也从排灰管7排出,因此经过螺旋运输机12后通过筛子13,仅将合适粒度的灰由漏斗16回收,经过再循环管17回到流动层。不适于流化的粗灰则从漏斗13的粗粒出口14被排出,成为废弃粗粒灰15。
因而,在以往的排灰方式中,存在这样的缺点,即如果由灰排出管7排出的流动媒介物量多的话,则由于高温流动媒介物排出所引起的热损失增多,因而不经济;另一方面,如果流动媒介物排出量减少,则炉底堆积了粗粒灰而阻碍流化的进行。
本发明就是想要消除以往技术上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流动媒介物的排出所引起的热损失小,且能长期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着眼于一种设置有供给如污泥煤等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及设置有能够对由流动层排出的流动媒介物的量进行调节的流动 媒介物排出装置的流动层燃烧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为,具备有对前述流动层内的流动媒介物中的粗粒灰的含有率进行检测的粗粒灰检测手段和根据此粗粒灰检测手段所检测出的粗粒灰的含有率,至少能对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进行增加或减少的控制手段。
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谓普通煤是指发热量为3,500kcal/kg以上的煤,例如,沥青煤或褐煤等。所谓低品位煤是指发热量比普通煤低的煤。此外,所谓燃烧碴滓是指除了燃烧生成的灰外还含粘土质矿物质、金属等种种不燃烧物质。
为了保持流动层流动状态良好,能够长时间地进行操作,就必须将层内媒介物的粒度调节至对于该装置合适的粒度范围内。
合适的粒度范围,与该流动装置的空塔速度(炉内气体流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作为判断流化状态的指标,为层内媒介物固有值的流化开始速度Umf和空塔速度U0的比值,即为U0/Umf。流动媒介物的流化开始速度Umf主要是由流动媒介物的粒径、比重以及其它物理特性所决定。对于工业上使用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由于对流动媒介物的种类是有所规定的,因而只要对流动媒介的粒径进行管理即可。对于颗径不均一,存在不同粒径分布时,流化开始速度Umf是由平均粒径决定的。因此在流动层的层内媒介物中的粗粒灰慢慢增多时,只要注意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对层内媒介物的粒度进行管理即可。
另一方面,流动层燃烧装置中,该燃烧的燃料量是固定下的后,且对应于此量而供给的空气量大致是一定的。而且,火炉的大小也是预先已决定的,因而不能大幅度地改变空塔速度Uo。因而,最好通过对层内媒介物的平均粒径进行调节,以使前述的Uo/Umf值调节至所定的范围内。
图5为显示了流动媒介物的粒径与800℃空气中的流化开始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图中曲线A、B、C、D、E分别为流动媒介物密度为2.0cg/cm3、1.4g/cm3、1.0g/cm3、0.75g/cm3、0.50g/cm3时的特性曲线。
该图清楚地表明,当流动媒介物被分割、粉化后,平均粒径减小时,则流动速度Umf变小。这时,由于空塔速度U0大致是定值,故而U0/Umf的值增大。相反,由于粗粒灰增加等原因而使流动媒介物的平均粒径增大时,流动开始速度Umf增大,与之对应地U0/Umf值减小。
几种实验结果表明,前述的U0/Umf值不满1.5时流动化是不充分的,流化停止,流动层转向固定层的状态,因而,供给的燃料没有在层中均匀扩散而发生部分偏移的不均匀燃烧,且由于热点,而使流动层内媒介物互相熔融,以致产生熔碴的麻烦。
另一方面,当U0/Umf值超过8时,层内的媒介物飞散至炉外,不能形成良好的流动层。进而产生,供给的燃料未经燃烧而飞出炉外,或在煤块未经充分脱硫下就将燃烧气体排出等不良情况。因而对于流动层燃烧装置有必要对层内媒介物的平均粒径进行控制,以使U0/Umf值落入1.5-8的范围。
以下用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与实施例相关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概略的控制系统图,图2为控制流程图。
图1中,1为流动层锅炉、2为多孔板、3为流动层、4为风箱、5为软质污泥煤、6为污泥煤供给装置、7为排灰管、8为普通煤、9为煤供给装置、10为粒度调节用粉粒体、11为该粉粒体供给装置、12为螺旋运输机、13为筛子、14为粗粒出口、15为废弃粗粒灰、16为漏斗、17为再循环管。
另外,18为重量比检测装置、19为取样管、20为筛子、21为细粒灰出口、22为粗粒灰出口、23为细粒灰计量瓶、24为粗粒灰计量瓶、25为细粒灰计数器、26为粗粒灰计数器、27为砝码、28为细粒灰重量信号、29为粗粒灰重量信号、30为重量比检测信号、31为控制部、32、33、34为第1、2、3重量比检测信号,35、36、37为马达,38a、38b、38c为控制信号,39为漏斗、40为配管、41为供给管、42为运输带、43为粉碎机、44及45为运输带、46及47为漏斗、48为硬质污泥煤、49a为树皮、49b为锯屑、50为粉碎机、51为挤出成型机、53为控制手段。
如前所述,流动层锅炉的很大的特长之一为可适应于多种多样的燃料。本实施例采用组成粒径为2-3μm以下微粒子,且含有大量高磷石等粘土矿物质的含水率高的软质污泥煤5及发热量为 3,500kcal/kg以上,被破碎成平均粒径为数毫米至数十毫米的例如为沥青煤等普通煤8,及组成粒子为10-15μm以下的粒子,高磷石等粘土矿物质含量少、含水率低的硬质污泥煤48,及长约为10-40cm宽约3-10cm、厚约为5mm以下的树皮49a,及大约为0.5mm以下的锯屑共五种燃料。
象这样使5种燃料同时燃烧,在技术上是非常困难的。
以下的表2、3、4及5列示了硬质污泥煤、软质污泥煤、树皮及锯屑的特性。
为了使这些燃料在流动层3内充分混合、并与用于燃烧的空气接触下良好地燃烧,最好使投入层内的燃料大小处于大约0.5-50mm范围内。如果比这更细的话,则投入后,将以燃烧不充分的状态,立即向炉外飞散。相反,太大的话,燃料沉积于流动层3的底部,不能在层内均匀地分散,故沉积燃料的部分温度上升过渡,发生装置烧坏、及由灰熔融而引起的熔碴的麻烦。
因此,在燃料供给系统方面,对具有粘着性的燃料,有必要防止燃料因粘着、粘合而变粗变大。另一方面,对于微粉状的燃料,必须通过造粒形成一定的颗粒大小。
在该实施例中,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软质污泥煤5,由于燃烧后的灰保持原有的形状,且灰的强度高,故而用设在污泥煤供给装置6的前端部位的挤压成型机51,将其挤压成大约10mm以下大小的颗粒状或面条状,并由炉顶部投入流动层3中。
普通煤8采用已筛选成50mm以下的煤,并由设于炉侧壁上的撒布式的煤供给装置9供入流动层。
另外,硬质污泥煤48,由运输机44从漏斗49投入粉碎机43。另外树皮49a及锯屑49b,和上述硬质污泥煤48一起由运输机45从漏斗46被投入粉碎机43。硬质污泥煤48被粉碎机43粉碎成约50mm以下后,并且通过与树皮49a及/或锯屑49b混合后,可以防止硬质污泥煤48在粉碎后产生的因粘着,粘合而过于粗大的倾向。另一方面,因锯屑微粒49b与硬质污泥煤48附着而固定,因而不会产生不完全燃烧而向炉外飞散的情况。为了确保能够防止燃料飞散,从流动层3的附近投入由这些混合物形成的副燃料。
如前所述,由于流动层3中的激烈的混合作用,一部分燃料灰被打碎,粒径成为作为流动媒介物合适的大小,但是其余的大部分燃料灰以未被打碎的粗粒状态残留下来,成为粗粒灰在炉底即多孔板2上堆积,对流动层3的流动化产生阻碍。另外,由撒布式煤供给装置9供给的普通煤中也含有坚硬的粗灰粒或小石子等异物,经过长期操作的过程中这些异物堆积于炉底从而成为对流动层3的流化产生阻碍的原因,但是将之与上述的污泥煤5的燃烧灰引起的粗粒灰的生成量相比较,其数量是微乎其微的。
由上所述,如果燃料的燃烧灰粗度大,致使作为流动层3的流动媒介物不合适的粒度的灰残留在流动层3中,则会使流动媒介物的平均粒径增大,因而,有必要使粒度分布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以下的操作控制方法。
与本实施例相关的控制手段53,主要是由重量比测定装置18及控制部31构成的,图中未显示,即由输入口、输出口、中央运算处理单元(CPU)、只读存贮器(ROM)、随机存取存贮器(RAM)等构成。另外,图中未示出的控制手段53,设有对锅炉诸条件及后述的设定值等进行输入、设定的诸如键盘开关等的输入装置、可显示锅炉的运转状态的显示器之类的显示装置、以及对锅炉的运转状态进行记录的打印机等。
如图1所示,在排灰管7中插入有取样管19的入口。从该再取样管19取出的流动媒介物的一部分,由测定粒度用的筛子20被分为粗粒灰及细粒灰两种。该筛子20的网眼大小在3-6mm的范围为适。
从细粒灰出口21排出的细粒灰及粗粒灰出口22排出的粗粒灰,分别地被投入细粒灰计量瓶23及粗粒灰计量瓶24中。细粒灰计量瓶23中的细粒灰或粗粒灰计量瓶24中的粗粒灰的重量与砝码27平衡时,由于杠杆原理,细粒灰在计量瓶23或粗粒灰计量瓶24就下降,将计量瓶23、24中的灰排出,灰排出后,重量减轻,于是计量瓶23、24回复至原来的位置。另外,附设在计量瓶23、24上的砝码27两者的重量是相同的。
在一定时间计量瓶23、24上、下运动的次数,分别用细粒灰计数器25、粗粒灰计数器26进行计算,作为细粒灰重量信号28、粗粒灰重量信 号29输出。
如前所述,计量过的灰被暂时贮存在漏斗39中,之后通过配管40由筛子13送出并与其它灰合流。由筛子13分级的粗粒灰用粉碎机50破碎后,被送至漏斗16再次利用,对于不很需要流动媒介物的再循环的场合,则一部分作为废弃灰52而废弃。
接下来,利用图2对控制流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以下略记为S)1中,将规定了流动媒介物中的粗粒灰比例的第1重量比设定信号32、第2重量比设定信号33及第3重量比设定信号34,通过输入装置,预先输入和设定在控制部31所定的RAM区域中。对于该实施例,前述的第1重量比设定信号32(以下略写为设定值S1)、第2重量比设定信号33(以下略写为设定值S2),及第3重量比设定信号34(以下略写为S3),分别将粗粒灰含有率定为25重量%、55重量%、及75重量%。
以下,通过由前述方法得到的细粒灰重量信号28(计量次数W1)、粗粒灰重量信号29(计量次数W2),在重量比测定装置18上用以下的式子求出全体所占的粗粒灰的比例H%、即求出重量比检测信号30(S2)。
H= (W2)/((W1+W2)) ×100(%)
对这样运算出的粗粒灰重量比例H在S3是否比设定值S3(75重量%)大进行判断。如若粗粒灰重量比例H超过了设定值S3,则表明流动媒介物的粗粒化进展很快,这时将控制信号38a输出,开动马达37,从粉粒体供给装置11将硅沙、煤块等用于调节粒度的粉粒体10投入流动层内,使流动层3内的平均粒径迅速下降。
如此,只要在控制流程的最初阶段对是否异常进行判断,就能在紧急状态下迅速地采取对策。
如果在S3得出“否”的判断,则进入S5,对粗粒灰重量比例H%是否大于设定值S1(25重量%)进行判断,对于H小于设定值S1的情况,因为粗粒灰少而细粒灰多,因而流动化情况良好,不必进行特殊的操作,按通常的运转,即按通常的速度供给软质污泥煤5,以通常的定时,进行流动媒介物从排灰管7中的排出。
如若在S5中得出“否”的判断,则在S6中对粗粒灰重量比例H是否在设定值S1及设定值S2之间作出判断。如判断结果为“是”,则表示流动层3中的流动媒介物的粒度刚刚开始变粗的状态。此时,由图1所示,将控制信号38b送入马达,控制使从排灰管7排出的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增加,以防止层内流动媒介物粒度的粗大化。
虽然如此地操作使由排灰管7排出的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增大,但流动层3内的流动媒介物中的粗粒灰还是增加的话,则粗粒灰重量比例H超出设定值S2、进入设定值S2及S3之间,在S6,将判断为“否”。如果这样的话,则表明已经达到如下状态,即即使将从排灰管7排出的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已经不能阻止流动媒介物的粗大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下一手段,如图1所示,将控制信号38c送到马达36,控制使作为粗粒灰的主要生成源的污泥煤5的供给量下降(S8)。
这样,通过增加从排灰管7的排出量,减少污泥煤5的供给量,增加用于调节粒度的粉粒体10的供给量等控制手段,使因流动媒介物的排出而引起的热损失减少,并且使污泥煤在燃烧时也能长期地保持稳定的流动状态,因而使连续运转成为可能。
如上所述的实施例那样,使用煤块作为粒度调节用的粉粒体的话,同时能得到脱硫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可使流动层燃烧装置的流动化保持稳定,能谋求运转的自动化并减少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概略控制系统图;图2为与该实施例相关的运转控制流程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4为污泥煤的燃烧灰的强度特性图;
图5表示流动媒介物的粒径与流化开始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图。
2……多孔板、3……流动层、4……风箱、5……污泥煤、6……污泥煤供给装置、7……排灰管、8……普通煤、9……煤供给装置、11…粒度 调节用粉粒体供给装置、18……重量比测定装置、30……重量比检测信号、31……运算器、32……第1重量比设定信号、33……第2重量比设定信号、34……第3重量比设定信号、38a、38b、38c……控制信号、48……硬质污泥煤、49a……树皮、49b……锯屑、51……挤压成型机、53……控制手段。
表1
项目    单位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发热量    kcal/kg    2,680    2,040    1,007
付着水分    wt%    35.1    30.0    15.6
工挥发成份    ″    19.5    23.0    15.3
业固定碳素    ″    18.9    12.7    6.8
分灰    分    ″    60.0    61.3    76.4
析水    分    ″    1.6    3.0    1.5
C    ″    27.58    21.67    14.39
元    H    ″    2.72    2.13    1.17
素    N    ″    0.63    0.33    0.46
O    ″    7.16    12.62    7.17
分燃烧性S    ″    0.53    0.07    0.03
析不燃烧S    wt%    0.25    0.03    0.07
灰的软化点    ℃    1.320    1.250    -
灰的熔点    ℃    1.420    1.280    -
灰的溶流点    ℃    1.460    1.350    -
燃料比    -    0.97    0.55    0.44
表2(硬质污泥煤)
最大值    最小值
发热量(Kcal/Kg)    2,287    1,850
水分(%)  15.00    20.90
挥发成份(%)    15.38    19.28
固定碳(%)    13.74    17.86
灰分(%)    47.86    49.98
表3(软质污泥煤)
最大值    最小值
发热量(Kcal/Kg)    1,978    1,720
水分(%)    19.50    35.10
挥发成份(%)    12.90    15.65
固定碳(%)    12.43    14.00
灰分(%)    39.57    50.85
表4(树皮)
最大值    最小值
发热量(Kcal/Kg)    2,357    1,998
水分(%)    50.00    55.10
挥发成份(%)    34.83    41.35
固定碳(%)    6.83    7.79
灰分(%)    3.26    5.01
表5(锯屑)
最大值    最小值
发热量(Kcal/Kg)    2,540    2,050
水分(%)    45.40    55.23
挥发成份(%)    36.04    44.85
固定碳(%)    6.92    8.45
灰分(%)    1.30    1.81

Claims (9)

1、一种含有可以对自流动层排出的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进行调整的排出装置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其特征为,该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对所述的流动层内的流动媒介物的粗粒灰的含有率进行检测,并依据所检测出的粗粒灰的含有率来对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进行调整控制的,还依据所检测出的粗粒灰的含有率来对燃料供给量进行调整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运转控制方法,其特征为,该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将流动媒介物的粒径分布调整于流动媒介物的流动开始速度U0与流动层燃烧装置的空塔速度Uf之比U0/Uf为1.5-8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转控制方法,其特征为,该流动媒介物是由为主燃料的低品位煤、及为副燃料的硬质污泥煤、树皮及/或锯屑以及普通煤助燃料组成,且该主燃料的供给量是相应于粗粒灰的含有率加以调整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转控制方法,其特征为,该流动媒介物是由为主燃料的低品位煤、及为副燃料的硬质污泥煤、树皮及/或锯屑以及普通煤助燃料组成,且该主燃料的供给量是相应于粗粒灰的含有率加以调整的。
5、一种具备燃料供给装置及可以对自流动层排出的排出量进行调整的流动媒介物排出装置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为,该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设有对流动层内的流动媒介物的粗粒灰的含有率进行检测的粗粒灰检测装置及相应于该粗粒灰检测装置检测出的粗粒灰的含有率对流动媒介物的排出量进行调整的控制装置,以及调整燃料的供给量的控制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为,主燃料的供给装置设于炉顶部,副燃料的供给装置投于炉的流动层域的投入口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为,主燃料的压出成型机设于主燃料的供给装置的先端部。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为,该粗粒灰检测装置是由在该流动媒介的排出装置的流动媒介物排出管内有取入口的将流动媒介物的一部分取出的样品管、及将自该样品管取出的媒介物分为细粒灰及粗粒灰的分级器及求算出该细粒灰及粗粒灰的比例的比例检测装置构成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为,该粗粒灰检测装置是由在该流动媒介物排出装置的流动媒介物排出管内有取入口的将流动媒介物的一部分取出的样品管、及将自该样品管取出的媒介物分为细粒灰及粗粒灰的分级器及求算出该细粒灰及粗粒灰的比例的比例检测装置构成的。
CN87106841A 1986-10-08 1987-10-08 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CN10089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813986 1986-10-08
JP238139/86 1986-10-08
JP61-238139 1986-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7106841A CN87106841A (zh) 1988-04-20
CN1008937B true CN1008937B (zh) 1990-07-25

Family

ID=17025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7106841A Expired CN1008937B (zh) 1986-10-08 1987-10-08 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675021B2 (zh)
KR (1) KR940000879B1 (zh)
CN (1) CN1008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26930A (ja) * 2004-02-13 2005-08-25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バイオマス燃料焚き流動層燃焼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101385851B1 (ko) * 2012-08-30 2014-04-17 한국남동발전 주식회사 유동층 보일러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소 제어방법
CN104613631A (zh) * 2014-12-08 2015-05-13 柳州东侯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质燃烧器检测装置
CN105588121A (zh) * 2016-01-26 2016-05-18 山西国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温水冷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6317A (ja) * 1984-10-18 1986-05-15 Ebara Corp 流動床熱反応炉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880005408A (ko) 1988-06-29
JP2675021B2 (ja) 1997-11-12
CN87106841A (zh) 1988-04-20
KR940000879B1 (ko) 1994-02-03
JPS63226511A (ja) 198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634C (zh) 流化床干燥·分级装置
CN1153633C (zh) 多室型流化床分级装置
CN1246485C (zh) 用于还原炉的含氧化金属的未加工颗粒的制造方法及其还原方法
CN1155534C (zh) 在铁矿石还原中产生的粉尘的利用方法
CN100590094C (zh) 粉煤灰陶粒生产方法
PL209860B1 (pl)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strumieniowego zgazowywania paliw stałych pod ciśnieniem
CN1189108A (zh) 硫化铁及其制造方法
JPS60187330A (ja) 粉末状鉱物材料のか焼方法及び装置
WO2017074201A1 (en) Method for combustible mass recovery from bottom ash and installation for recovery of combustible mass from ash
JP2008169359A (ja) 固体燃料
JPWO2019181619A1 (ja) フライアッシュの改質方法
KR20080059664A (ko) 소결광의 제조방법
CN1738918A (zh) 含氧化铁固体热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08937B (zh) 流动层燃烧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060B (zh) 将煤和石膏转化为价值较高的产品的方法
JPH10287882A (ja) 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炭の事前処理方法及びコークスの製造法
JP2016079332A (ja) 流動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石炭の乾燥分級方法
CN209721597U (zh) 一种活性炭自动生产上料系统
CN1511924B (zh) 降低干法熄焦设备内的气体中硫化合物的方法
JP4209701B2 (ja) 可燃物のガス化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ガス化溶融システム
JP3892545B2 (ja) 軽量骨材の製造方法
CN217210227U (zh) 一种烧结燃料筛分系统
JP2010229354A (ja) 廃油系固体燃料の製造方法及び該廃油系固体燃料の利用方法
CN87104326A (zh) 在回转窑内直接还原含氧化铁物料的工艺
JP4011277B2 (ja) 人工軽量骨材の製造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