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2022C -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2022C
CN100592022C CN200510125998A CN200510125998A CN100592022C CN 100592022 C CN100592022 C CN 100592022C CN 200510125998 A CN200510125998 A CN 200510125998A CN 200510125998 A CN200510125998 A CN 200510125998A CN 100592022 C CN100592022 C CN 1005920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heat exchange
hole
plat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25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9077A (zh
Inventor
缪志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N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缪志先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缪志先 filed Critical 缪志先
Priority to CN200510125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92022C/zh
Publication of CN197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9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20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20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克服了在现有可拆板式换热器中由各角孔组成的汇通流道管壁上有蜂窝状盲孔或平行环状盲流道的现象和流体阻力较大的不足,其特点是;在每片换热板片上的四个角孔开口边沿均在限制密封垫片凹凸结构边泡的内侧,从角孔开口边沿的断面看过去,角孔开口边沿的断面均是一圈平整的环平面,各组对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所处的相对层位是不同的,相对高位、低位不同组对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其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高度,当换热板片叠装在一起时,各角孔开口边沿将在可拆板式换热器内换热介质的汇通流道管壁上形成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的通流道。

Description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拆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这种可拆板式换热器是用若干片大致为矩形或方形以及其他形状的换热板片组装在一起的,在换热板片上具有换热结构,有的换热板片上的换热结构是用有规律的凹凸支撑筋泡组成的,有的换热板片上的换热结构是用波纹组成的。
在每片换热板片上的换热结构两端有四个角孔结构,这四个角孔结构是由两组对角孔结构构成的,每一组对的两个角孔结构分别位于换热结构的两端,在换热板片上的这四个角孔结构中,可以有零至四个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
在每片换热板片的周边和各角孔结构的周边均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垫片,换热介质在换热板片上可以是同边流的也可以是对角流的;
当这些换热板片叠装在一起时,在这些角孔结构中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将在板式换热器内形成换热介质的汇通流道,
在可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上承托密封垫片的凹槽底部层位可以与换热板片凹凸波谷底部为同一层面,其承托密封垫片的凹槽底部层位也可以在换热板片上换热结构波纹高度的中间层面上。
可拆板式换热器是用前、后钢制厚挡板和螺栓、螺母将若干片换热板片和密封垫片相互夹紧使密封垫片密封并承受工作压力的。
可拆板式换热器在换热板片上各角孔周边均有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角孔密封垫片在这一圈凹凸结构的边泡之外被限制和固定,这些凹凸结构目前的存在方式和各角孔目前的开口边沿形式使得用现有技术制造的可拆板式换热器在各角孔板间流道中的流体阻力较大。
在可拆板式换热器中,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角孔开口边沿形式是从这一圈角孔周边的凹凸结构边泡中间穿过的,从角孔开口边沿形式的断面看过去,角孔开口边沿形式的断面就像一圈连续的凹凸垛口,当各换热板片叠装在一起时,这些角孔开口边沿形式的凹凸垛口将在板式换热器内形成一个其管壁类似蜂窝状的换热介质汇通流道,在这些类似蜂窝状的每一个汇通流道管壁上,有一半数量的小蜂窝口由于角孔密封垫片的阻挡,使得这些小蜂窝口都是盲孔,只有另一半数量的小蜂窝口是该换热介质通过汇通流道的管壁流向各换热板片板间换热结构的通孔,换热介质从板式换热器外流进由各角孔组成的汇通流道内,这些盲孔不光减少了换热介质流向各换热板片板间换热结构的通道面积而且还由于其流体力学的原因加大了换热介质流过这个类似蜂窝状汇通流道管壁的阻力。
为了避免这种类似蜂窝状汇通流道管壁的阻力现象,在现有技术中有的可拆板式换热器角孔的实际开口边沿形式在这一圈角孔周边凹凸结构边泡的内侧,从角孔开口边沿形式的断面看过去,角孔开口边沿形式的断面是一圈平整的环平面,但是在同一片换热板片上,所有角孔开口边沿形式的环平面都在同一层位上,当各换热板片叠装在一起时,各角孔开口边沿形式的这些环平面将在板式换热器内形成一个其管壁类似具有相等距离平行环的换热介质汇通流道,在这些具有等距平行环的汇通流道管壁上,各平行环之间的等距将构成若干个等距环流道,其中有一半数量的环流道由于角孔密封垫片的阻挡,使得这些环流道都是不能流通的盲流道,换热介质不能从这些盲流道流入各换热板片板间的换热结构中,在平行环之间只有另一半数量的环流道才是该换热介质流向各换热板片板间换热结构的通流道,换热介质从板式换热器外流进由各角孔组成的汇通流道内,这些盲流道不光减少了换热介质流向各换热板片板间换热结构的流通面积,而且还由于其流体力学的原因加大了换热介质流过这个由若干环流道组成汇通流道管壁的阻力。
按流体力学的原理,当换热介质流进由各角孔组成的汇通流道时,这些换热介质将会不断的流进所有作为汇通流道管壁的各个类似蜂窝状的小蜂窝口内以及每一个环流道中,由于有一半数量的小蜂窝口和环流道是盲孔和盲流道,换热介质会不断冲刷这些盲孔和盲流道并会在各盲孔的开口周边引起环形微涡流以及在各盲流道的开口环周边引起环周微涡流,这些微涡流将存在于每个盲孔和每个盲流道的开口处,由于盲孔处的环形微涡流的环直径将大于盲孔的开口直径并部分的占据了与其紧邻的通孔流通面积,同时在盲流道处环周微涡流的体积宽度将大于盲流道的开口宽度并部分的占据了紧邻的通流道的流通面积,在实际中汇通流道管壁上的盲孔、盲流道和通孔、通流道都是各自顺序排列的,这些微涡流的存在将会进一步减少每个通孔和通流道的流通面积,阻碍了换热介质顺利通过汇通流道的管壁,加大了换热介质流过汇通流道管壁的阻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可拆板式换热器中由各角孔组成的汇通流道管壁流体阻力较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由各角孔组成的汇通流道管壁上没有盲孔和盲流道的、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包括有换热板片,换热结构,密封垫片;
在每片换热板片的四角设有四个角孔结构,在四个角孔结构之间设有换热结构,所述四个角孔结构分为两个组对,每一组对中的两个角孔结构分别位于换热结构的上、下端;
在每片换热板片上的四个角孔结构中,分别设有一个角孔区,每个角孔区的周边设有角孔开口边沿,在角孔开口边沿的外围设有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从所述角孔开口边沿的断面看过去,角孔开口边沿的断面是一圈平整的环平面;
其特征在于:在每片换热板片上换热结构上下两端的两个组对共四个角孔结构中,第一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和第二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所处的相对层位是不同的,第一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位于相对低位的换热板层面,第二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位于相对高位的换热板层面。
当换热板片叠装在一起时,在角孔结构中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和角孔开口边沿将在可拆板式换热器内换热介质的汇通流道的管壁上形成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的通流道。
在每片换热板片上,相对高位、低位不同组对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其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高度。
在每片换热板片上的四个角孔结构中,位于相对高位层面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之外以及同样位于相对高位层面同一组对的两个角孔周边有密封垫片。
把换热板片平放在水平面上,垂直向下看去,换热板片的水平摆放状态是在换热板片上可以看到密封垫片,与此时摆放状态的换热板片凹凸波纹顶部为同一层位的层面是相对高位的层面,与此时摆放状态的换热板片凹凸波谷底部为同一层位的层面是相对低位的层面。
在每片换热板片上的四个角孔结构中,可以有零至四个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和角孔开口边沿。
换热介质在换热板片上可以是同边流和对角流的。
换热介质可以是单流程和多流程的。
四个汇通流道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口径,但在任何一个汇通流道内其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和角孔开口边沿以及角孔结构尺寸都是相同的。
在换热板片上,承托密封垫片的凹槽底部层位可以与相对低位层面的换热板片凹凸波谷底部为同一层面,也可以使承托密封垫片的凹槽底部层位在换热板片上换热结构波纹高度的中间层面上。
角孔结构包括有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以及在凹凸结构的边泡内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和角孔开口边沿,同时还包括有在凹凸结构边泡内没有实际开孔口径和没有角孔开口边沿的角孔形式。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顺序叠装各换热板片时,在先组装的换热板片上,换热结构两端相对高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将与紧邻的另一片后组装换热板片上,换热结构两端相对低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紧密接触,由于角孔开口边沿位于相对高位层面的两个角孔周边凹凸结构外有角孔密封垫片,所以这种接触不光避免了盲流道在汇通流道内的出现,而且还加强了角孔周边凹凸结构外密封垫片的密封效果。
同时,在先组装的换热板片上,换热结构两端相对低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将与另一片后组装换热板片上,换热结构两端相对高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遥相配合,在先、后组装的两片换热板片各自换热结构两侧的各角孔开口边沿的环平面之间,将形成两个相对宽度都是两个凹凸波纹高度的环流道,由于角孔开口边沿位于相对低位层面的两个角孔周边凹凸结构外没有角孔密封垫片,所以这两个位于换热结构两侧,相对宽度都是两个凹凸波纹高度的环流道,是换热介质进、出这两片换热板片板间换热结构的一对通流道。
由于在角孔汇通流道内已没有盲孔和盲流道,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的通流道不光加大了换热介质流入换热板片之间换热结构的流通面积,而且还减少了换热介质流过汇通流道管壁的流体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当前技术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的局部示意图,其中N-N为单片俯视图,N’-N’为多片叠装俯视图。
图2、是另一种当前技术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的局部示意图,其中M-M为单片俯视图,M’-M’为多片叠装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的局部示意图,其中A-A为单片俯视图,A’-A’为多片叠装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其中B-B为单片俯视图,B’-B’为多片叠装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换热板片和密封垫片采用同边流的整体简约示意图。
图6、图7、是本发明换热板片和密封垫片采用对角流的整体简约示意图。
图中;1m、3m表示通孔,2m、4m表示盲孔,1n、3n表示相对宽度具有一个凹凸波纹高度H的通流道,2n、4n表示相对宽度具有一个凹凸波纹高度H的盲流道,1a、3a和1b、3b表示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通流道,5a、5b、5c、5d、5e、5f、5g、5h及5m、5n和6a、6b、6c、6d、6e、6f、6g、6h及6m、6n表示角孔开口边沿及形式,7a、7b、7c、7d、7e、7f、7g、7h、7m、7n表示密封垫片,8a、8b、8c、8d、8e、8f、8g、8h、8m、8n和9a、9b、9c、9d、9e、9f、9g、9h、9m、9n表示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10a、10b、10c、10d、10e、10f、10m、10n表示不同形式的换热板片,11a、11b、11c、11d、11e、11m、11n表示换热板片上的换热结构,12a、12b、12c、12d、12e、12m、12n表示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3a、13b、13c、13d、13e、13m、13n表示分布在换热结构两端某一组对中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两个角孔之一,14a、14b、14c、14d、14e、14m、14n表示分布在换热结构两端另一组对中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两个角孔之一,15a、15b、15c表示分布在换热结构两端与13a、13b、13c、13d、13e为同一组对其角孔开口边沿具有相对低位层面的角孔,16a、16b、16c表示分布在换热结构两端与14a、14b、14c、14d、14e为同一组对其角孔开孔边沿具有相对高位层面的角孔,17a、17b、17c表示换熟板片上换热结构波纹夹角的方向,H表示在换热板片上凹凸波纹的高度以及在一片换热板片上相对高层位与低层位的垂直距离,2×H表示在汇通流道管壁上通流道的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当前技术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的局部示意图,从图1的正视图和M-M单片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分布在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m两侧的角孔开口形式5m、6m均在相对低位的层面上,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8m、9m均在相对高位的层面上,相对高、低层位的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的高度H;
从M’-M’多片叠装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在角孔13m、14m中,由角孔开口形式5m、6m和凹凸结构8m、9m组成的两个汇通流道内,其流道的管壁是由类似蜂窝状的小孔1m、2m、3m、4m组成的,其中有一半数量的蜂窝小孔2m、4m由于密封垫片7m的阻挡,使得这些蜂窝小孔2m、4m都是不能流通的盲孔,换热介质不能从这些盲孔2m、4m流入换热板片10m板间的换热结构11m中,只有另一半数量的蜂窝小孔1m、3m才是该换热介质流向换热板片10m板间换热结构11m的通孔,换热介质从板式换热器外流进由角孔13m、14m组成的汇通流道内,这些盲孔2m、4m不光减少了换热介质流向换热板片10m板间换热结构11m的总体流道面积,而且还由于各盲孔的开口周边会引起小环形微涡流等流体力学的原因加大了换热介质流过这个类似蜂窝状汇通流道管壁的阻力。
图2表示了另一种当前技术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局部示意图,从图2的正视图和N-N单片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分布在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n两侧的角孔开口形式5n、6n均在相对高位的层面上,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8n、9n均在相对低位的层面上,相对高、低层位的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的高度H,从N’-N’多片叠装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在角孔13n、14n中,由角孔开口形式5n、6n和凹凸结构8n、9n组成的两个汇通流道内,其流道的管壁是由类似平行环和各平行环之间的环流道1n、2n、3n、4n组成的,在这些具有环流道1n、2n、3n、4n的汇通流道管壁上,有一半数量的环流道2n、4n由于密封垫片7n的阻挡,使得这些环流道2n、4n都是不能流通的盲流道,换热介质不能从这些盲流道流入换热板片10n板间的换热结构11n中,只有另一半数量的环流道1n、3n才是该换热介质流向换热板片10n板间换热结构11n的通环,换热介质从板式换热器外流进由角孔13n、14n组成的汇通流道内,这些盲流道2n、4n不光减少了换热介质流向换热板片10n板间换热结构11n的流通面积,而且还由于各盲流道的开口环周边会引起环周微涡流等流体力学的原因加大了换热介质流过这个具有环流道1n、2n、3n、4n的汇通流道管壁的阻力。
图3、是本发明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的局部示意图,从图3的正视图和A-A单片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分布在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a两侧的角孔开口边沿5a、6a及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8a、9a均不在同一层面上,角孔开口边沿5a和凹凸结构8a位于相对低位的层面上,角孔开口边沿6a和凹凸结构9a位于相对高位的层面上,相对高、低层位的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的高度H,从A’-A’多片叠装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在角孔13a、14a中,由角孔开口边沿5a、6a和凹凸结构8a、9a组成的两个汇通流道内,其流道的管壁是由若干个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通流道1a、3a组成的,在汇通流道的管壁上没有盲孔2m、4m和盲流道2n、4n,换热介质从板式换热器外流进由角孔13a、14a组成的汇通流道内,换热介质可以在阻力很小的条件下流入换热板片10a板间换热结构11a中。
图4、是本发明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板片角孔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从图4的正视图和B-B单片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分布在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b两侧的角孔开口边沿5b、6b及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8b、9b均不在同一层面上,角孔开口边沿5b和凹凸结构8b位于相对低位的层面上,角孔开口边沿6b和凹凸结构9b位于相对高位的层面上,相对高、低层位的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的高度H,从B’-B’多片叠装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在角孔13b、14b中,由角孔开口边沿5b、6b和凹凸结构8b、9b组成的两个汇通流道内,其流道的管壁是由若干个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通流道1b、3b组成的,在汇通流道的管壁上没有盲孔2m、4m和盲流道2n、4n,换熟介质从板式换热器外流进由角孔13b、14b组成的汇通流道内,换热介质可以在阻力很小的条件下流入换热板片10b板间换热结构11b中。
图4与图3的区别在于;图4的角孔14b与图3的角孔14a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其目的是表示无论角孔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只要求在换热结构11a-11e上下两端,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a-12e左右两侧,其角孔开口边沿5a-5h和凹凸结构8a-8h在位于相对低位的层面上,其角孔开口边沿6a-6h和凹凸结构9a-9h位于相对高位的层面上,相对高、低层位的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的高度H即可。
图5是本发明换热板片和密封垫片采用同边流的整体简约示意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通流道1b、3b是怎样组装形成的;从图5的正视图和D-D单片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换热板片10d上的密封垫片7c、7d使得流经换热板片10d上的换热介质为左侧同边流形式,分布在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两侧的角孔开口边沿5c、6c、5d、6d以及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8c、9c、8d、9d均不在同一层面上,角孔开口边沿5c、5d和凹凸结构8c、8d均位于相对低位的层面上,角孔开口边沿6c、6d和凹凸结构9c、9d均位于相对高位的层面上,相对高、低层位的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的高度H;
众所周知;在组装一台具有同边流形式的板式换热器时,所有的换热板片可以选择用一副液压模具压制出来的,所有换热板片上密封垫片的位置可以选择具有相同的位置,在顺序叠装各换热板片时,先组装的换热板片与紧邻的另一片后组装换热板片相互旋转180°叠装;
在图5中,设先组装的换热板片10d以及其上的密封垫片位置等与图5所示意的换热板片图形相同并称其为10d板,设紧邻的另一片后组装换热板片与换热板片10d相互水平旋转180°并称其为10c板,10d板与10c板均为用同一副液压模具压制出来的完全相同的换热板片,在这两片换热板片10d、10c上密封胶垫7c、7d的原始位置也是相同的,这两片换热板片10d、10c不同之处体现在;把换热板片10d上换热结构波纹夹角17a原向下的方向旋转180°,使换热结构波纹夹角17a的方向向上即为换热板片10c。
经过对换热板片10d的旋转180°后,换热板片10c上角孔开口边沿6c、6d和凹凸结构8c、8d以及密封垫片7c、7d从图5原右侧的位置上旋转到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的左侧,并且是6c、8c、7c在左下方,6d、8d、7d在左上方,同时10c板上角孔开口边沿5c、5d和凹凸结构9c、9d从图5原左侧的位置上旋转到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的右侧,并且是5c、9c在右下方,5d、9d在右上方;
当把这两片经过相互水平旋转180°的换热板片10d、10c叠装在一起时,设首先组装10d板,再在10d板上组装10c板并周而复始;
换热板片10d上位于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右侧相对高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6c、6d的环平面将与紧邻的10c板上同样位于该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右侧相对低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5d、5c的环平面紧密接触,由于10d板上的两个角孔14c、16a周边有密封垫片7c、7d,所以这种接触不光避免了盲流道在汇通流道内的出现,而且还加强了角孔14c和16a周边密封垫片7c、7d的密封效果。
同时,换热板片10d上位于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左侧相对低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5c、5d的环平面将与10c板上位于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的左侧相对高位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6d、6c的环平面遥相配合,在10d、10c板上这两组共四个角孔开口边沿5c、5d和6c、6d的环平面之间将在换热结构11c两侧形成同一个组对中有二个相对宽度都是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环流道,由于10d板上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的左侧相对低位的角孔13c、15a周边没有密封垫片7c、7d,所以这个两个环流道是换热介质流进和流出这两片换热板片10d、10c板间换热结构11c的一对通环。
当10d、10c板片周而复始的顺序组装时,每个汇通流道的管壁均是由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环流道组成的,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环流道将按图3的A’-A’所示意的那样,分别并连续的出现在换热板片纵向中心线12c的两侧。
图6和图7是本发明换热板片和密封垫片采用对角流的整体简约示意图,可以看出图6、图7所展示的换热板片10e、10f互不相同并不同于图5和所展示的换热板片10d、10c,换热板片10e、10f是用两副不同的液压模具压制出来的,将密封垫片7e-7h按图6、图7的要求组装好并将这两片换热板片10e、10f顺序叠装即可形成具有对角流换热形式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在由换热板片10e、10f组成的可拆板式换热器中,每个汇通流道的管壁同样是由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环流道组成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包括有换热板片10a-10f,换热结构11a-11e,密封垫片7a-7h;
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换热结构11a-11e两端有四个角孔结构,这四个角孔结构是由两组对角孔结构构成的,每一组对的两个角孔结构分别位于换热结构11a-11e的两端;
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的四个角孔结构中,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3a-13e、15a-15c、14a-14e、16a-16c其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均在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凹凸结构8a-8h、9a-9h边泡的内侧,从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的断面看过去,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的断面均是一圈平整的环平面;
其特征在于: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换热结构11a-11e两端成组对出现的四个角孔结构中,各组对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3a-13e和15a-15c以及14a-14e和16a-16c其角孔开口边沿5a-5h和6a-6h的环平面所处的相对层位是不同的,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有一组对的两个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3a-13e和15a-15c其角孔开口边沿5a-5h的环平面位于相对低位的层面,在同一片换热板片10a-10f上有另一组对的两个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4a-14e和16a-16c其角孔开口边沿6a-6h的环平面位于相对高位的层面。
当换热板片10a-10f叠装在一起时,在角孔结构中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3a-13e、15a-15c、14a-14e、16a-16c将形成四个汇通流道,在汇通流道内具有不同层位的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将在汇通流道的管壁上形成相对宽度具有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通流道1a、1b、3a、3b。
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的四个角孔结构中,位于相对高位层面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6a-6h的环平面之外以及同样位于相对高位层面同一组对的两个角孔14a-14e和16a-16c周边有密封垫片7a-7h。
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相对高位、低位不同组对角孔开口边沿5a-5h与6a-6h的环平面其垂直距离为一个凹凸波纹高度H。
把换热板片10a-10f平放在水平面上,垂直向下看去,换热板片10a-10f的水平摆放状态是在换热板片10a-10f上可以看到密封垫片7a-7h,与此时摆放状态的换热板片10a-10f凹凸波纹顶部为同一层位的层面是相对高位的层面,与此时摆放状态的换热板片10a-10f凹凸波谷底部为同一层位的层面是相对低位的层面。
在每片换热板片上10a-10f的四个角孔结构中,可以有零至四个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3a-13e、15a-15c、14a-14e、16a-16c和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
换热介质在换热板片10a-10f上可以是同边流和对角流的。
换热介质可以是单流程和多流程的。
四个汇通流道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口径,但在任何一个汇通流道内其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3a-13e、15a-15c、14a-14e、16a-16c和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以及角孔结构尺寸都是相同的。
在换热板片10a-10f上,承托密封垫片7a-7h的凹槽底部层位可以与相对低位层面的换热板片10a-10f凹凸波谷底部为同一层面,也可以使承托密封垫片7a-7h的凹槽底部层位在换热板片10a-10f上换热结构11a-11e波纹高度的中间层面上。
角孔结构包括有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8a-8h、9a-9h以及在凹凸结构8a-8h、9a-9h的边泡内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13a-13e、15a-15c、14a-14e、16a-16c和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同时还包括有在凹凸结构8a-8h、9a-9h的边泡内没有实际开孔口径和没有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的角孔形式。

Claims (9)

1、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包括有换热板片(10a-10f),换热结构(11a-11e),密封垫片(7a-7h);
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的四角设有四个角孔结构,在四个角孔结构之间设有换热结构(11a-11e),所述四个角孔结构分为两个组对,每一组对中的两个角孔结构分别位于换热结构(11a-11e)的上、下端;
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的四个角孔结构中,分别设有一个角孔区(13a-13e、15a-15c、14a-14e、16a-16c),每个角孔区(13a-13e、15a-15c、14a-14e、16a-16c)的周边设有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在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的外围设有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7a-7h)的凹凸结构(8a-8h、9a-9h),从所述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的断面看过去,角孔开口边沿(5a-5h、6a-6h)的断面是一圈平整的环平面;
其特征在于: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换热结构(11a-11e)上下两端的两个组对共四个角孔结构中,第一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5a-5h)和第二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6a-6h)的环平面所处的相对层位是不同的,第一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5a-5h)的环平面位于相对低位的换热板层面,第二组对中的角孔开口边沿(6a-6h)的环平面位于相对高位的换热板层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当换热板片(10a-10f)叠装在一起时,在角孔区(13a-13e、15a-15c、14a-14e、16a-16c)中设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角孔连接后形成四个汇通流道,在汇通流道内的第一组对的角孔开口边沿(5a-5h)和第二组对的角孔开口边沿(6a-6h)之间形成相对宽度具有凹凸结构中的两个凹凸波纹高度(2×H)的通流道(1a、1b、3a、3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每片换热板片(10a-10f)上的四个角孔结构中,第二组对中的两个角孔开口边沿(6a-6h)外围的两层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之间的板面,以及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与换热结构之间的板面位于相对低位的换热板层面,上述两个板面内设有密封垫片(7a-7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在同一换热板片(10a-10f)上,相对高位换热板层面和相对低位换热板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凹凸结构中的一个波纹高度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把换热板片(10a-10f)平放在水平面上,密封垫片(7a-7h)面朝上的状态下,换热板片(10a-10f)上限制和固定密封垫片的凹凸结构的凹凸波纹顶部在相对高位的换热板层面高度,凹凸结构的凹凸波谷底部在相对低位的换热板层面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在每片换热板片上(10a-10f)的四个角孔区(13a-13e、15a-15c、14a-14e、16a-16c)中,设有零至四个具有实际开孔口径的角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换热介质在换热板片(10a-10f)上是同边流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换热介质在换热板片(10a-10f)上是对角流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换热介质是单流程或多流程的。
CN200510125998A 2005-12-02 2005-12-02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02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25998A CN100592022C (zh) 2005-12-02 2005-12-02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25998A CN100592022C (zh) 2005-12-02 2005-12-02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9077A CN1979077A (zh) 2007-06-13
CN100592022C true CN100592022C (zh) 2010-02-24

Family

ID=3813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259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022C (zh) 2005-12-02 2005-12-02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9202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8014A1 (de) * 2008-09-12 2010-04-15 Esk Ceramics Gmbh & Co. Kg Bauteil aus einem Stapel keramischer Plat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9077A (zh) 200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6129B2 (ja) リブ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US7044205B2 (en) Layered heat exchangers
US11118848B2 (en) Heat-exchanging plat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using same
JPH08285407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5967588B2 (ja) 熱交換器
CN105651084A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107664444A (zh) 侧流程板壳式换热板以及多流程可拆卸板壳式换热器
CN100592022C (zh)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JP5947959B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用の伝熱プレ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2890822Y (zh)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JP5710232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887406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WO2017122407A1 (ja) 熱交換器
CN103822521A (zh) 换热板及板式换热器
JP2008508496A (ja) 一体な乱流挿入材
JP2008106969A (ja) 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JP5411304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6923324B2 (ja) 積層造形物および熱交換器
JP7018299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7280798B2 (ja) プレート式混合器
CN205383918U (zh)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CN205300331U (zh)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
CN100387927C (zh) 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
JP2017015350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0440633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RBIN ZHONG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AO ZHIXIAN

Effective date: 201207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7 CHAOYANG, BEIJING TO: 150060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711

Address after: 150060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ping Road District haping Road No. 17

Patentee after: Harbin Zhong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7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Xinyuan Ricci on the third floor two unit 15

Patentee before: Jiu Zhixian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EILONGJIANG ZHONG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RBIN ZHONG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50060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ping Road District haping Road No. 17

Patentee after: ZN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060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ping Road District haping Road No. 17

Patentee before: Harbin Zhong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