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3918U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83918U CN205383918U CN201620109682.4U CN201620109682U CN205383918U CN 205383918 U CN205383918 U CN 205383918U CN 201620109682 U CN201620109682 U CN 201620109682U CN 205383918 U CN205383918 U CN 2053839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flanging
- exchanger plates
- connection portion
- heat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的边角处沿其对角线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横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与换热板正对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折边,横向连接部的另两侧弯折形成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换热板相邻边缘弯折形成第二连接折边和第三连接折边,换热板叠置构成两端封闭、另两端贯通的介质流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板,增设了横向连接部,对流体具有导流作用,流道内无流动死区,提高了换热板的换热效率,同时降低了结垢和腐蚀对对换热板传热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改变了换热板拐角处相邻两边的直角连接形式,避免了换热板在承受介质压差时变形现象的产生;其加工工艺简单、实现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式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
背景技术
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大量的应用于工业中,它的发展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其中为适应高温、高压工况而研发的焊接板式换热器,进一步扩展了板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
在已公布的关于焊接板式换热器的专利中,专利CN1606682A、CN202057615U中公开了一种焊接式换热器的换热板,该换热板的拐角处设有用于换热板连接的突片结构,通过此结构换热板间进行连接组装,但突片本身的强度受到换热板板厚的限制,难以保证较高的连接强度,工作过程中,在两侧流体压差作用下,换热板受力不平衡,因换热板的自由度受到与突片相连部件的约束,换热板会绕换热板中心偏转,致使换热板的突片与其相连部件之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在长期运行中,突片处于高应力状态,易导致突片撕裂失效,致使设备不能使用,同时在后期对产品进行拆卸清洗或维修时,需使用较大的反作用力克服换热板与其相连部件间的作用力才能将换热板突片与其连接部件分离,增加了产品后期拆卸清洗或维修的难度,虽然突片与其相连部件通过穿透焊接进行连接,因焊接空间的限制,导致在突片的根部成为采用此突片进行连接的薄弱位置,此外突片结构需经过多次翻边工序方能达所需的加工精度,加工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难以保证。
专利CN103791739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焊接式换热器的换热焊接板式换热器,其中公开的换热板与边框弯板之间焊接连接已达到密封和连接的作用,致使流体不能流入换热板与边框弯板相连的区域内,造成在此区域内形成流动死区,降低换热板表面热交换利用率,同时加重了流动死区处的腐蚀和结垢的现象的产生;此外,专利CN104132567A公开的一种板片,在板片本体的相邻两边缘上设有凸缘结构,并通过连接部在空间上交错的连接,此板片上的凸缘结构实现了板片间的焊接连接,但此焊缝为搭接焊缝,在承受介质压力情况下,搭接焊缝承载剪切应力,极易发生焊缝的撕裂,导致焊缝失效,同时搭接焊缝腐蚀现象难以避免,影响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另外,连接部为冷热侧介质压差的分界位置,但连接部受到板片厚度和竖直方向成型尺寸的限制,难以避免在承受压差情况下,此连接部变形的发生,同时,此凸缘和连接部结构的加工工艺性较差,加工成型困难,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用于焊接式换热器的换热板连接结构不能参与换热板热量交换过程,降低换热板热量传递空间,且连接的强度低,焊接连接形式不适用于焊接板式换热器中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1)上包括主换热区(6),其特征在于,
换热板边角处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部(2)、第一连接折边(3)、第一折边(33)、第二折边(34);
换热板(1)的边角处沿其对角线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横向连接部(2);
横向连接部(2)的开放端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折边(3);
横向连接部(2)的两侧边分别弯折相应形成第一折边(33)、第二折边(34);
该边角处相邻的换热板的两侧边分别弯折形成第二连接折边(4)、第三连接折边(5);
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一折边(33)过渡连接,第三连接折边(5)与第二折边(34)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与换热板的边角为一体成型结构,横向连接部利用该边角的缺角部分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连接部为沿该换热板边角的对角线对称的四边形突出部,开放端的直边与换热板的该边角所在的对角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板的四个边角均设有所述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33)与第二折边(34)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相应地,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
进一步地,以换热板所在平面为水平方向,其垂直方向为竖直方向,
第一连接折边(3)、第一折边(33)、第二折边(34)、第二连接折边(4)、第三连接折边(5)均为竖直设置,
第一折边(33)与第二折边(34)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相应地,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
第一折边(33)与第二连接折边(4)的弯折方向相同,第一折边(33)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折边(4)的端部相连,第一折边(33)另一端部与第一连接折边(3)的端部点相交于横向连接部(2)的边缘处,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一折边(33)的高度相等;
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相同,第二折边(34)一端部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端部相连,其另一端部与第一连接折边(3)的端部点相交于横向连接部(2)的边缘处,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高度相同;
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与第二连接折边(4)和第三连接折边(5)的高度之和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连接部(2)的横向宽度为3~5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为2~3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边(33)与所述第二连接折边(4)通过过渡部(15)相连,所述第二折边(34)与所述第三连接折边(5)通过过渡部(15)连接;过渡部(15)为圆弧状或斜边形状。
进一步地,换热区设有第一凸脊(61)、第二凸脊(71),第一凸脊(61)与第二凸脊(71)的形状为具有瘠和谷的波纹结构,该波纹结构的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或圆弧形;换热区结构采用以下四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或全部:
方案1:所述第二凸脊(7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凸脊(61)的延伸方向间角度为30~150°;
方案2:所述第二凸脊(71)的表面积占所述换热板(1)的总换热面积的2~50%;
方案3:在所述第一凸脊(61)和所述第二凸脊(71)沿延伸方向间断设有凹部(16),该凹部(16)在相邻两排第一凸脊(61)间以及在相邻两第二凸脊(71)间交错布置;
方案4:所述凹部(16)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凸脊(61)高度的0~100%;
方案5:所述主换热区(6)的边缘水平延伸形成延伸部(9),所述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三连接折边(5)分别通过所述延伸部(9)与所述换热板(1)相连,所述延伸部(9)与所述横向连接部(2)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连接部(2)内设有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
一种换热板对,其特征在于,
换热板对包括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均采用上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
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互为180°翻转后进行焊接,第一换热板在下方,第二换热版在上方,二者相扣合;
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第一连接折边(3)的顶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第一连接折边(3)的底部对接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第一折边(33)顶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第二折边(34)的底部对接焊接连接;
第一换热板(12)的横向连接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横向连接部间构成一介质空间;
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第二连接折边(4)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换热板(13)的第三连接折边(5)底部对接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板(12)与所述第二换热板(13)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介质空间连通,构成板片间介质流道(10)。
一种换热板组,其特征在于,
换热板组包括多个叠置的换热板对和多个介质流道;换热板对采用上述的一种换热板对,换热板组包括多个换热板对叠置的多个介质空间,多个横向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折边(3)依次焊接连接,构成板组连接部,板组连接部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端部(32)用于固定;
相邻两个换热板对之间形成连通空间,与所述介质空间连通,构成板对间介质流道(11);
介质流道包括板片间介质流道(10)和板对间介质流道(11)。
一种焊接式板式换热器,其采用上述的一种换热板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增设了横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的设置改变了换热板拐角处相邻两边的直角连接形式,多张换热板叠置构成换热板组后,横向连接部构成了板组连接部,此板组连接部增加了换热板与其相连连接部件间的接触面积,通过板组连接部的两端的连接端部与其相连部件进行焊接连接,形成两道焊缝,此两道焊缝的存在增强了连接强度,避免了换热板在承受介质压差时的变形现象的产生;该横向连接部对流体具有导流作用,使部分流体能够进入换热板的横向连接部构成的介质空间内,使换热板内无流动死区,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换热板表面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换热板表面的使用效率,同时能够保证冷、热侧流体在换热板上均匀分布,避免了流动死区的存在导致的腐蚀速率和结垢加速问题的产生;此外横向连接部的加工工艺简单,第一折边、第二折边、第二连接折边和第三连接折边可通过一次弯折工艺即可成型,简化了加工过程,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同时加工精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通过第二连接折边和第三连接折边的对接焊接和第一连接折边间的对接焊接进行连接,使对接焊缝避免了间隙腐蚀引起的泄漏问题,同时此对接焊缝的承载能力强,提高了换热板的连接强度,增加了换热板对、换热板组及换热器的承压能力。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在换热板边角导流区内的第二凸脊的延伸方向与主换热区内的第一凸脊的延伸方向成一角度,可对流体起导流作用,且能提高换热板的成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的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向连接部示意图;
图3是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凹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边角导流区凸脊延伸方向与主换热区凸脊延伸方向夹角示意图;
图7是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边角导流区凸脊横截面为圆弧的示意图。
图中:
1-换热板,2-横向连接部,3-第一连接折边,31-连接面,32-连接端部,33-第一折边,34-第二折边,4-第二连接折边,5-第三连接折边,6-主换热区,61-第一凸脊,7-边角导流区,71-第二凸脊,8-加强筋,9-延伸部,10-板片间介质流道,11-板对间介质流道,12-第一换热板,13-第二换热板,14-另一换热板对,15-过渡部,16-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1上限定出主换热区6,换热板1的边角处沿其对角线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横向连接部2,横向连接部2与换热板1正对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折边3,横向连接部2的另两侧弯折形成第一折边33和第二折边34,换热板1相邻边缘弯折形成第二连接折边4和第三连接折边5,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一折边33连接,第三连接折边5与第二折边34连接,换热板叠置构成两端封闭、另两端贯通的介质流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板1可以为四边形,横向连接部2的横向宽度为2~35mm,小于此值时,横向连接部2的强度较小,且成型困难,若大于此范围,横向连接部2的刚度变差,承受较大的介质压差后变形趋势变大,具体的,对于150×150mm规格的换热板1,横向连接部2的宽度可以为10mm左右:对于1000×1000mm规格的换热板1,横向连接部2的宽度可以为30mm左右,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为5~20mm,若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较小,会导致板片间的间隙过小,易引起堵塞问题,若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过高,成型难以实现,且成型的精度较低,具体的,对于150×150mm规格的换热板1,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可以为4mm左右,对于1000×1000mm规格的换热板1,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可以为5mm左右。
第一折边33与第二连接折边4的成型方向相同,其一端部与第二连接折边4的端部相连,其另一端部与第一连接折边3的端部相交于横向连接部2的边角处,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一折边33的长度相等,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相同,其一端部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端部相连,其另一端部与第一连接折边3的端部相交于横向连接部2的边缘处,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高度相同,第一连接折边3的长度与第二连接折边4和第三连接折边5的高度之和相等;具体的,第二连接折边4是换热板1的一边缘沿竖直方向向上弯折形成,并与第一折边33相连,且两者弯折后的高度相同;第二导流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相同,其一端部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端部相连,其另一端部与第一连接折边3的端部相交于横向连接部2的边缘处,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高度相同,具体的,第三连接折边5是换热板1的另一边缘沿竖直方向向下弯折形成,并与第二折边34相连,且两者弯折后的高度相同;
如图3、4所示,第一折边33与第二连接折边4通过过渡部15相连,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通过过渡部15连接,进一步的,过渡部15为圆弧状或斜边;此结构诱导介质在进入主换热区6时,同时进入横向连接部2内,避免了位于拐角处的横向连接部2内流动死区的存在,同时圆弧过渡形式降低了过渡部应力集中的危害。
如图1、3所示,主换热区内平行设有若干第一凸脊61,换热板1的边角处限定出边角导流区7,边角导流区7内平行设有第二凸脊71,该第一凸脊61的延伸方向与换热板1的一对角线方向平行,第二凸脊71与第一凸脊61的延伸方向成一角度,第一凸脊61的高度与第二凸脊71的高度相同,且等于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边角导流区7上设置的第二凸脊71具有导流,在边角导流区7的作用下,使不同位置的流体能够以更均匀的流速进入主换热区6内,降低因流体速度局部流速过低或过高引起的板片局部结垢或腐蚀的危害,同时提高了换热板的成型精度,第一凸脊61与第二凸脊71的延伸方向间的夹角为30~150°,例如30°、40°、45°、50°、60°、90°、100°、120°、150°,如图6所示,第一凸脊61与第二凸脊71的延伸方向间的夹角如β所示,在图1中,第一凸脊61与第二凸脊71的延伸方向间的夹角为90°,在图6中,第一凸脊61与第二凸脊71的延伸方向间的夹角为60°,第二凸脊71的展开面积占换热板1的总换热面积的比为2~50%,延伸方向夹角和展开面积比两参数共同决定了控制换热板冲压成型过程成型精度,延伸方向夹角过大,第一凸脊61和第二凸脊71的延伸方向越接近平行,展开面积比过小第二凸脊71所占面积较小,难以保证第一凸脊61沿其延伸方向的回弹量和非其延伸方向的回弹量相当,导致换热板成型后成沿其对角线发生扭曲变形;对于规格为150×150mm的换热板1,第二凸脊71的展开面积占换热板1的总换热面积的比可以为:18%、32%和50%,对于规格为1000×1000mm的换热板1,第二凸脊71的展开面积占换热板1的总换热面积的比可以为:2%、8%、18%、32%和50%。
第一凸脊61和第二凸脊71沿延伸方向间断设有凹部16,该凹部16在相邻两排第一凸脊61间以及在相邻两第二凸脊71间交错布置;瘠和谷的波纹结构形式的凸脊,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构成板对间介质流道10后,瘠与瘠相抵,构成具有多个触点的网状流道,流体在此流道内流动时,经历多次的流道扩张和收缩,当雷诺数大于300时,流体即处于湍流状态,传热效率高,同时凹部16的设置,有效防控制了第一凸脊61和第二凸脊71在成型过程中的回弹量,保证了换热板的成型精度;凹部16的深度为第一凸脊61高度的0~100%,具体的,根据换热板1的第一凸脊61和第二凸脊71的具体截面形状和第二凸脊71的展开面积占换热板1总换热面积的比例,凹部16可以高度为0mm的平面,其高度也可为第一凸脊61高的50%,如图1、3、5和6中所示,凹部16为高度为0mm的平面。
如图3所示,为第二连接折边3与第三连接折边4的加工提供较充分的加工空间,主换热区6的边缘水平延伸形成延伸部9,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三连接折边5分别通过所述延伸部9与换热板1相连。
如图1所示,为了增加横向连接部2的强度,防止横向连接部2在承受载荷时的变形,在横向连接部2内设有加强筋8,此加强筋8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梯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可根据换热板1的使用压力以及加工难度确定加强筋8的横截面形状,同时为了防止在横向连接部2处形成流体介质的流动死区,其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
一种换热板对,包括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第一换热板12的第一连接折边3的顶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第一连接折边3的底部对接焊接连接,第一换热板12的第一折边33顶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第二折边34的底部对接焊接连接,在第一换热板12的横向连接部2与第二换热板13的横向连接部2间构成一介质空间21;
第一换热板12的第二连接折边4的顶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第三连接折边5底部对接焊接连接,第一换热板12与第二换热板13间连通,且与介质空间21连通,构成板片间介质流道10;
一种换热板组,包括叠置的多个介质空间21,所述多个横向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折边3依次焊接连接,构成一板组连接部22,板组连接部22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端部32。
换热板组包括多个叠置的换热板对和多个位于板对间介质流道;
换热板对之间连通,且与所述介质空间21连通,构成板对间介质流道11,板对间的间隙包括所述板片间介质流道10和板对间介质流道11。
本换热板1用于焊接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工作压范围真空~4.2MPa,使用温度为-70~350℃的工况范围内,在实际应用时将多个换热板进行叠置,通过各个连接结构间的不同的连接形式,在板对间形成板片间介质流道10,在板对之间形成板对间介质流道11,板片间介质流道10和板对间介质流道11相邻设置,均可为冷流体通道或热流体通道,以实现冷、热介质通过壁面进行热量交换,横向连接部2成为为冷、热两流道的分界处,承载着冷、热两流体间由于压力不同产生的应力,由于横向连接部2的结构形式改变了换热板拐角处的直角连接形式,在换热板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另两维尺寸,提高了换热板在冷、热流道分界处的强度,同时换热板1主换热区6内第一凸脊61和边角导流区7内第二凸脊71的存在,增强了流体在流道内的湍流程度,增强了传热效率,对接焊接的连接方式,防止缝隙腐蚀的发生,提高了介质的允许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扩大了焊接板式换热器的适用范围;
叠置的横向连接部2构成介质空间,对流体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使换热板1的边缘位置处也有流体流入,避免在换热板1边缘位置处流动死区的存在,使流体在板片表面分布更均匀,换热板1的换热面积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换热板组中,叠置的横向连接部2构成的板组件连接部,以连接面31的结构形式与其相连部件套筒连接,提高了换热板焊接连接时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板组件连接部两端的连接端部与其相连部件间的焊缝进行连接,此两条焊缝的存在,提高换热板整体的承载能力,增加了换热板的承压能力,进而扩大了焊接板式换热器的适用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1)上包括主换热区(6),其特征在于,
换热板边角处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横向连接部(2)、第一连接折边(3)、第一折边(33)、第二折边(34);
换热板(1)的边角处沿其对角线方向水平延伸形成横向连接部(2);
横向连接部(2)的开放端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折边(3);
横向连接部(2)的两侧边分别弯折相应形成第一折边(33)、第二折边(34);
该边角处相邻的换热板的两侧边分别弯折形成第二连接折边(4)、第三连接折边(5);
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一折边(33)过渡连接,第三连接折边(5)与第二折边(34)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与换热板的边角为一体成型结构,横向连接部利用该边角的缺角部分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部为沿该换热板边角的对角线对称的四边形突出部,开放端的直边与换热板的该边角所在的对角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的四个边角均设有所述的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折边(33)与第二折边(34)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相应地,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
以换热板所在平面为水平方向,其垂直方向为竖直方向,
第一连接折边(3)、第一折边(33)、第二折边(34)、第二连接折边(4)、第三连接折边(5)均为竖直设置,
第一折边(33)与第二折边(34)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相应地,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互为反向;
第一折边(33)与第二连接折边(4)的弯折方向相同,第一折边(33)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折边(4)的端部相连,第一折边(33)另一端部与第一连接折边(3)的端部点相交于横向连接部(2)的边缘处,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一折边(33)的高度相等;
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弯折方向相同,第二折边(34)一端部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端部相连,其另一端部与第一连接折边(3)的端部点相交于横向连接部(2)的边缘处,第二折边(34)与第三连接折边(5)的高度相同;
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与第二连接折边(4)和第三连接折边(5)的高度之和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部(2)的横向宽度为3~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为2~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33)与所述第二连接折边(4)通过过渡部(15)相连,所述第二折边(34)与所述第三连接折边(5)通过过渡部(15)连接;过渡部(15)为圆弧状或斜边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换热区设有第一凸脊(61)、第二凸脊(71),第一凸脊(61)与第二凸脊(71)的形状为具有瘠和谷的波纹结构,该波纹结构的横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或圆弧形;换热区结构采用以下四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或全部:
方案1:所述第二凸脊(7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凸脊(61)的延伸方向间角度为30~150°;
方案2:所述第二凸脊(71)的表面积占所述换热板(1)的总换热面积的2~50%;
方案3:在所述第一凸脊(61)和所述第二凸脊(71)沿延伸方向间断设有凹部(16),该凹部(16)在相邻两排第一凸脊(61)间以及在相邻两第二凸脊(71)间交错布置;
方案4:所述凹部(16)的深度为所述第一凸脊(61)高度的0~100%;
方案5:所述主换热区(6)的边缘水平延伸形成延伸部(9),所述第二连接折边(4)与第三连接折边(5)分别通过所述延伸部(9)与所述换热板(1)相连,所述延伸部(9)与所述横向连接部(2)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部(2)内设有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一连接折边(3)的高度。
12.一种换热板对,其特征在于,
换热板对包括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第一换热板(12)和第二换热板(13)均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
第一换热板与第二换热板互为180°翻转后进行焊接,第一换热板在下方,第二换热版在上方,二者相扣合;
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第一连接折边(3)的顶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第一连接折边(3)的底部对接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第一折边(33)顶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第二折边(34)的底部对接焊接连接;
第一换热板(12)的横向连接部与第二换热板(13)的横向连接部间构成一介质空间;
所述第一换热板(12)的第二连接折边(4)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换热板(13)的第三连接折边(5)底部对接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换热板(12)与所述第二换热板(13)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介质空间连通,构成板片间介质流道(10)。
13.一种换热板组,其特征在于,
换热板组包括多个叠置的换热板对和多个介质流道;换热板对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对,换热板组包括多个换热板对叠置的多个介质空间,多个横向连接部(2)的第一连接折边(3)依次焊接连接,构成板组连接部,板组连接部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端部(32)用于固定;
相邻两个换热板对之间形成连通空间,与所述介质空间连通,构成板对间介质流道(11);
介质流道包括板片间介质流道(10)和板对间介质流道(11)。
14.一种焊接式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一种换热板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9682.4U CN205383918U (zh) | 2016-02-03 | 2016-02-03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09682.4U CN205383918U (zh) | 2016-02-03 | 2016-02-03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83918U true CN205383918U (zh) | 2016-07-13 |
Family
ID=5634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0968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83918U (zh) | 2016-02-03 | 2016-02-03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8391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26814A (zh) * | 2016-02-03 | 2016-04-27 |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CN108253835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 板式换热芯体和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
CN110749215A (zh) * | 2019-12-06 | 2020-02-04 | 江苏唯益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分流的钎焊换热器板片组 |
-
2016
- 2016-02-03 CN CN201620109682.4U patent/CN20538391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26814A (zh) * | 2016-02-03 | 2016-04-27 |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CN105526814B (zh) * | 2016-02-03 | 2017-07-28 | 上海板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CN108253835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 板式换热芯体和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
CN108253835B (zh) * | 2016-12-28 | 2020-04-07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板式换热芯体和具有其的板式换热器 |
CN110749215A (zh) * | 2019-12-06 | 2020-02-04 | 江苏唯益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分流的钎焊换热器板片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383918U (zh)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
US10473403B2 (en) | Heat exchanger | |
CN102792115B (zh) | 板式热交换器和制造热交换器板的方法 | |
CN103868380B (zh) |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 | |
EP2682703B1 (en) | Plate for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oler comprising a heat exchanger. | |
US20140158328A1 (en) | Plate for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oler comprising a heat exchanger | |
CN105526814B (zh) | 用于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换热板对、板组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
EP2682702B1 (en) | Plate for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oler comprising a heat exchanger. | |
CN101696862B (zh)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 |
CN104180704B (zh) | 折流组件以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
CN107328269B (zh) | 一种由并联板束构成的板壳式热交换器 | |
CN204830972U (zh) | 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板片 | |
CN204923585U (zh) | 一种新型扁管壁板式蒸发器 | |
CN107883803B (zh) | 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6037786U (zh) | 电动车辆上的发热件降温用全铝式板式换热器 | |
CN101762191B (zh) | 采用自支撑的矩形缩放管管束换热器及其强化传热方法 | |
CN201688739U (zh) | 一种焊接板式换热器用新型波纹板片 | |
CN201059887Y (zh) | 采用旋流片支撑的矩形管束换热器 | |
CN210952454U (zh) | 宽通道自锁支撑换热芯体及浆液换热器 | |
CN205808174U (zh) | 储能用钛制电解液冷却器 | |
CN106705715A (zh) | 换热器 | |
CN203964755U (zh) | 折流组件以及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
CN206450125U (zh) | 换热器支撑环及其应用的螺旋板换热器 | |
KR101897514B1 (ko) | 판형 열교환기용 전열판 | |
CN206399255U (zh) | 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2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