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9797C -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 Google Patents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9797C
CN100579797C CN 03146716 CN03146716A CN100579797C CN 100579797 C CN100579797 C CN 100579797C CN 03146716 CN03146716 CN 03146716 CN 03146716 A CN03146716 A CN 03146716A CN 100579797 C CN100579797 C CN 1005797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ransparent thin
portrait
mentioned
la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467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6239A (zh
Inventor
小寺哲郎
江草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6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6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97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97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以及通过该制作方法制作的塑料印刷薄片,其中,作为画像形成装置,对过去的电子照相装置不进行很大的改造就可以使用,且可以高生产率来制造形成有高解像度画像的塑料印刷薄片。该塑料印刷薄片为,在透光性薄膜层的一面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对将两个透光性薄膜通过层压中心板以其画像面相面对地进行层压的层压体进行定位之后,通过对被定位的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实施将层压中心板由两个透光性薄膜进行碾压的碾压,包含在单方的面形成有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和使画像面相面对的两个透光性薄膜之间被夹持的层压中心板而构成的。

Description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根据电子照相方式的画像形成装置而直接形成(记录)画像的塑料透光性薄膜被碾压而成的塑料印刷薄片,更详细的是,有关带脸部照片的现金卡和职员证、学生证、个人会员证、居住证、各种驾驶证、各种资格取得证明等非接触式或者接触式带有个人信息和画像信息的信息媒体,以及使用在医疗现场等方面和本人对照用的画像薄片和画像显示板、显示标记等方面被使用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画像形成技术的发展,根据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以及丝网印刷术等各种各样的印刷法,大量而且廉价地形成同一品质画像的方法已经知道了。还有,如这样的印刷法多使用在IC卡、磁卡、光学卡,或者这些组合而成的卡等收集特定的信息,且能和外部装置在接触或者非接触中进行交换信息的信息媒体的表面印刷。
但是,例如在上述丝网印刷中,与想要印刷的画像的数量对应的印刷版必须有许多,在彩色印刷的场合,进一步还需要该颜色的数量的印刷版。为此,该印刷方法不适合于个人的识别信息(脸部照片、姓名、住所、出生日、各种证件等)一一对应的场合。
对于上述问题,现在形成主流的画像形成方法,是通过采用使用墨带等升华型和熔融型热转录方式的打印机等来形成画像的方法。然而,这些个人识别信息能很容易地进行印字,但依然有若提高印刷速度则清晰度下降、而若提高清晰度则印刷速度降低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的画像(印刷)是由如下方法进行:使像承载体表面均匀带电,对应画像信号进行曝光,形成由曝光部分和非曝光部分的电位差而成的静电潜像,然后,使持有与上述带电相反(或者相同)极性的被称作调色剂的色粉(画像形成材料)静电显影,由此在上述像承载体表面形成可视画像(调色剂画像)。在彩色画像的场合是由如下方法进行,即通过多次反复进行这个过程,或者并列配置多个画像形成器来形成彩色的可视画像,并将这些转录、定相(固定化:主要是由热引起色粉的熔融和冷却来进行凝固)于画像记录体来得到彩色画像。
如上所述,在电子照相方式中,为了通过画像信号电性地形成像承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相同的画像不光能任意的形成,还可容易对应于不同的画像地形成画像。另外,像承载体表面的调色剂画像能够比较完整地被转移到画像记录体表面,在像承载体表面残存的微量调色剂画像,也能通过树脂刀片和刷子等很容易地进行除去,因此能容易地制作面向多品种少量生产的印刷物。
还有,上述调色剂,通常是对热熔融性树脂以及颜料,以及根据场合带电控制剂等添加剂进行熔融混合,并将该混合物粉碎、微粒子化后形成的。另外,在上述电子照相方式中的静电潜像,与上述被微粒子化的调色剂比较,具有很高的清晰度,与上述丝网印刷和墨带的热转录方式的清晰度比较,也可期待能得到更高的清晰度。
有关彩色画像,使用作为彩色调色剂的青色、洋红、黄色、黑色四种原色,通过进行混合,在理论上能再现和印刷相同的色彩。另外,上述彩色调色剂由于能比较自由地将调色剂树脂以及颜料相配合,因此通过调色剂能很容易地增加画像的隐蔽性。
作为使用上述电子照相装置去进行各种卡的印字的例子,可举以下几种例子。
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除各种个人信息之外,将不可视条形码在厚为250μm的氯乙烯薄片和厚为280μm的聚酯薄片上以电子照相法进行印字,在各自的印字面上再层叠超透光性薄膜,用热压机进行碾压(例如,参照JP特开平2001-92255号公报)。
无论如何,在上述薄片中,薄片之间的摩擦系数太大,薄片之间密封,因此薄片的搬送性不好,会导致电子照相装置停止,或者在如上所述的厚为250μm以上的绝缘物体(薄片)上,难以充分转印画像形成材料(调色剂)而导致画像缺陷增大。另外,如果在电子照相装置上,使用上述相对低温下进行软化的树脂透光性薄膜进行印字,则在定影过程中,由于定影温度比透光性薄膜的软化温度高,所以发现有粘着性,在定影装置中有发生缠绕阻塞的问题。进一步还存在如下场合,即如果画像形成材料在定影装置中进行胶印,或者继续上述厚为250μm的薄片的定影,则在卡片的边缘(拐角处)处使定影装置受到必要以上的损害。
还提出有如下方案,即在透光性薄片上印上个人识别信息,且上述印字在镜像上进行(例如,参照JP特开平11-334265号公报)。然而,不光是在上述塑料透光性薄膜处的画像形成,而且在将形成定影画像的塑料透光性薄膜和成为芯材的基础材料搬送·压叠过程和进行碾压过程的自动化过程中,几乎不经过检查研究,有必要从生产性上升的观点来设计上述各个过程和制造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解决上述以往技术问题为目的的。
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为画像形成装置对过去的电子照相装置不进行很大的改造就可使用,且以高生产率来制造形成有高清晰度画像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装置,还提供通过该制作方法制作的塑料印刷薄片。
上述的课题是,通过在以下记载的本发明来解决的。
(1)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在该塑料印刷薄片中,在单方的面上形成有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相面对,且含有在该面之间夹持的层压中心板,该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透光性薄膜的一面上,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过程;
对将两个上述透光性薄膜夹着上述层压中心板以其画像面相面对地进行层压而成的层压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过程;
通过对被定位的上述层压体进行加压,将上述层压中心板用两个上述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固定的层压固定过程。
(1)的发明中,将在薄厚的透光性薄膜的单面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高清晰度画像,且在过去用电子照相方式不可能形成画像的厚壁层压中心板上形成画像的透光性薄膜,以其画像面与层压中心板侧相面对而进行碾平。因此,作为画像形成装置对过去的电子照相装置不需要进行很大的改造就可以使用,能够以高生产率来制造形成有高清晰度画像的塑料印刷薄片。还有,在层压固定(碾压)过程中,并不只进行加压,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加热层压固定。
(2)根据上述(1)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对经过上述画像形成过程的上述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有选择性的反转,在上述定位过程中使两个上述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相互面对。
(2)的发明中,例如在层压中心板的表里被碾压的透光性薄膜上连续形成画像的时候,选择该两个透光性薄膜的一方,反转该表里并向定位过程搬送。例如,在定位过程中,将各材料根据自身的重量重合定位的时候,位于最下层的透光性薄膜(在里面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须始终以画像面朝向上方被配置,位于最上层的透光性薄膜(在表面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须始终以画像面朝向下方被配置。因此,通过选择性地使经画像形成过程的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反转,根据透光性薄膜的层压位置,使得各透光性薄膜始终以画像面朝向上方或是下方的方式,被搬送到定位过程,可进行连续的定位,更有效地制作塑料印刷薄片。
(3)根据上述(1)或(2)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还具有向执行画像形成过程的画像形成部供给上述透光性薄膜的供给过程,供给过程将被供给的上述透光性薄膜的表里有选择性地进行反转,画像形成过程是在画像形成部中从一定方向进行。
(4)根据上述(1)或是(2)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还具有向执行画像形成过程的画像形成部供给上述透光性薄膜的供给过程,在供给过程中,选择对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而收存的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和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中的任意一个并供给透光性薄膜,画像形成过程是在画像形成部分中从一定方向进行的,在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中层压收存的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的方向,和在上述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收存的第一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的方向不同。
在此,所谓的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的方向,就是在卷绕成滚筒状的状态下朝向内侧(滚绕轴侧)的透光性薄膜的面。
已知一般,在通过透光性薄膜进行碾压的时候,被重叠的两个透光性薄膜中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同方向,这样不会产生翘曲和扭曲,可更漂亮地进行碾压。一方面,在定位过程中,须通过层压中心板将两个透光性薄膜以其画像面相面对地进行重合。因此,对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而言,例如最好使在层压中心板的表面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的、与在里面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的相互不同。
在这里(3)的发明中,例如,在层压中心板的表面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上连续形成画像的时候,选择该两个透光性薄膜的一方,并使该表里反转并向画像形成过程搬送。然而,例如,在层压中心板的表面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是在该第一面上形成定影画像,一方面,在层压中心板的里面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是在和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定影画像。因此,选择两个透光性薄膜的一方,并使该表里反转并向画像形成过程搬送,由此对应于透光性薄膜的层压位置,在各透光性薄膜中,始终以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同的方向被层压而形成画像,不会产生翘曲和扭曲,可更漂亮地进行碾压。
还有,在(4)的发明中,从第一以及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将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来进行层压的透光性薄膜选择性地向画像形成过程供给,为此,和上述(3)的发明相同,对应于透光性薄膜的层压位置,在各透光性薄膜中,始终以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同的方向被层压而形成画像,不会产生翘曲和扭曲,能更漂亮地进行碾压。
(5)根据上述(1)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还具有提供在单面上预先形成有的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的过程,上述定位过程是对经过上述画像形成过程而形成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和通过提供预先形成有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的过程所提供的透光性薄膜,以其画像面相互面对的方式进行定位。
(5)的发明中,例如,作为在层压中心板单方的面上被碾平的透光性薄膜的画像使用全部相同画像的场合,在单方的透光性薄膜中,预先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画像,将该透光性薄膜、和经画像形成过程而形成有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在定位过程中通过层压中心板进行重合。因此,由于只进行在单方的透光性薄膜的画像形成,所以可更有效地制作塑料印刷薄片。
(6)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在该塑料印刷薄片中,在单方的面上形成有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相面对,且含有在该面之间夹持的层压中心板,该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存放透光性薄膜的透光性薄膜收存部;
在从上述透光性薄膜收存部提供的透光性薄膜的单面,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部;
对将两个透光性薄膜夹着层压中心板以其画像面相互面对地进行层压而成的层压体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对被定位的层压体进行加压,用两个透光性薄膜来层压固定(碾压)层压中心板的层压固定(碾压)部。
(6)的发明中,和上述(1)的发明相同,作为画像形成装置对过去的电子照相装置不进行很大的改造就可以使用,可以以高生产率来制造形成有高清晰度画像的塑料印刷薄片。
(7)根据上述(6)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从上述画像形成部向上述定位部搬送上述透光性薄膜的搬送路径,在上述搬送路径中,设置对上述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有选择的反转的第一反转机构。
(7)的发明中,和上述(2)的发明相同,对应于透光性薄膜的层压位置,各透光性薄膜始终以画像面朝向上方或者下方的方式向定位过程搬送,可进行连续的定位,更有效地制造塑料印刷薄片。
(8)根据上述(6)或(7)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从上述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向上述画像形成部供给上述透光性薄膜的搬送路径,在上述搬送路径中,设置对上述透光性薄膜的两侧进行有选择的反转的第二反转机构。
(9)根据上述(6)或(7)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具有:对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并收存的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和对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并收存的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其中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中的透光性薄膜的的卷曲面的方向和在上述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收存的透光性薄膜不同。
(8)、(9)的发明中,各自和上述(3)、(4)的发明相同,对应于透光性薄膜的层压位置,在各透光性薄膜中,始终以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同的方向来形成画像,不会产生翘曲和扭曲,可更漂亮地进行层压固定(碾压)。
(10)根据上述(6)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可将预先形成有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向定位部供给地进行收存的第三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对从第三透光性薄膜收存部被供给的透光性薄膜、和通过上述画像形成部而形成画像并搬送的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
(10)的发明中,和上述(5)的发明相同,不用进行透光性薄膜的反转等,可更有效地制作塑料印刷薄片。
(11)根据上述(7)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画像形成部和上述定位部分别独立被设置,同时上述第一反转机构在上述画像形成部以及上述定位部的一方被成一体地设置。
(12)根据上述(10)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画像形成部和上述定位部分别独立地被设置,同时上述第三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在上述画像形成部以及上述定位部的一方被成一体地设置。
(13)一种塑料印刷薄片,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1)~(5)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被制成的。
(14)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该塑料印刷薄片是含有在单方的面形成有画像的透光性薄膜、和与其画像面相面对且被碾压的层压中心板,该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透光性薄膜的单面,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过程;
对于将上述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与上述层压中心板相面对地把上述层压中心板和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而成的层压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过程;
通过对被定位的上述层压体进行加压,将上述层压中心板用上述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固定的层压固定过程。
(15)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提供分别在单方的面形成有调色剂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的过程;
提供层压中心板的过程;
以使形成有该画像的面相互面对、且在其间夹持层压中心板的方式,将上述两个透光性薄膜进行重叠,并定位的过程;
通过对被重叠的上述两个透光性薄膜和层压中心板进行加压,将上述两个透光性薄膜和层压中心板进行层压固定的过程。
(16)根据上述(15)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还具有在透光性薄膜单方的面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过程,通过画像形成过程来提供至少形成有一个调色剂画像的透光性薄膜。
(17)根据上述(15)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具有收存预先形成有画像的透光性薄膜的透光性薄膜存放器具,通过透光性薄膜存放器具来传输并提供至少形成有一个调色剂画像的透光性薄膜。
(18)根据上述(15)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对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反转的过程,对一方的透光性薄膜进行反转,并和其它的透光性薄膜以及层压中心板进行重叠。
(19)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存放透光性薄膜的透光性薄膜收存部;
在从上述透光性薄膜收存部提供的透光性薄膜的单方的面上,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部;
存放层压中心板的层压中心板存放部;
将上述透光性薄膜,以其形成有画像的面与从上述层压中心板存放部供给的层压中心板的面相面对的方式,与层压中心板重叠,并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通过对被重叠的上述透光性薄膜和层压中心板进行加压,将上述透光性薄膜和层压中心板进行层压固定(碾压)的层压固定(碾压)部。
(20)根据(19)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画像形成部在两个透光性薄膜的每一个上形成画像,定位部将两个透光性薄膜以及层压中心板,以其形成有画像的面与层压中心板相面对的方式,在两个透光性薄膜之间夹持层压中心板并进行重叠,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的是有关第一实施形态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表示的是有关第二实施形态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3表示的是有关第三实施形态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4表示的是有关第四实施形态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5表示的是在各实施形态中制作塑料印刷薄片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关于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同时关于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还有,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在全图面中附与相同符号进行说明,根据场合省略该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图1表示的是有关第一实施形态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表示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10是由画像形成装置12、页连接装置14和碾压装置(碾压部)16构成。
画像形成装置12是例如由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画像形成部分20、从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向画像形成部搬送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路径24、从画像形成部20向排出口28搬送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路径26构成。其它的构成说明省略。
在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中,收存透光性薄膜22,同时装备在通常的给纸装置中所具有的提取滚筒和给纸滚筒,在所定的定时给纸滚筒等进行旋转,向画像形成部20搬送透光性薄膜22。
画像形成部20是没有图示的,由含有形成潜像的潜像承载体、使用至少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对上述潜像进行显影而得到调色剂画像的显影器、将被显影的调色剂画像转印到在透光性薄膜22上的转印器、将转印到透光性薄膜22上的调色剂画像进行加压而定影的定影器等的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装置所构成。
搬送路径24、26是由含驱动滚筒对的多个滚筒对和导向装置(无图示)构成,且在搬送路径26中,设置有把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方向反转180°的反转路径26a。在搬送路径26和反转路径26a的分叉附近,设置有改变透光性薄膜22的引导方向的凸轮32。在该反转路径26a上,使透光性薄膜22往复运动,然后当再次返回到搬送路径26时,使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方向反转180°,同时反转透光性薄膜22的里面和外面来进行搬送。
配页装置14是由层压中心板接卡箱34、配页盘36(定位部)、从层压中心板接卡箱34向配页盘36供给层压中心板38的搬送路径40、向配页盘36供给从画像形成装置12的排出口28排出的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路径42构成的。
在高的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向配页盘36供给层压中心板38的搬送路径40的排出部、和向配页盘36供给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路径42的排出部。
作为搬送路径40、42,也可以由平滑的板状构件和为在该表面搬送透光性薄膜22而设置的搬送滚筒构成,或者也可以由进行旋转的带状的搬送体构成。这样在透光性薄膜22从画像形成装置12被排出的时间,或者在层压中心板38被排出的时间,搬送滚筒或者带进行旋转,把透光性薄膜22或者层压中心板38搬送到配页盘36。
在层压中心板接卡箱34中,收存层压中心板38,同时具有如装备在通常的给纸装置中那样的提取滚筒和给纸滚筒,在配页盘36移动到层压中心板接卡箱34的排出口的位置后的时候,给纸滚筒等进行旋转,向配页盘36搬送层压中心板38。
配页盘36,为了从搬送路径40的排出部和搬送路径42的排出部分别供给层压中心板38和透光性薄膜22,例如构成为,该端部的一部分与被张架在上下(图中的上下)的传送带的外壁相连接,伴随着该传送带的旋转驱动而进行升降。并不限定在这样的升降方式,还能应用发动机驱动等公知的升降方法。还设置有使被层压的层压中心板38以及透光性薄膜22的端部对齐的定位机构(没有图示)。
在配页盘36中设置有对通过层压中心板38而层压两个透光性薄膜的层压体进行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装置44。该临时固定装置例如是由通过加热器等加热的金属组成的一对突片构成,通过该被加热的一对突片夹持层压体的端部附近,热溶接层压体的端部而临时固定。
在从配页盘36向碾压装置16的层压体的搬送路径上设置临时固定装置44时,有必要使临时固定装置44构成为:只是在临时固定的时候配置在页连接盘36的端部,除此之外的时候能从上述搬送路径撤走。
碾压装置16例如能采用由一对传送带46构成的传送带夹紧(beltnip)方式。每一个传送带46是通过加热·加压滚筒48、张架滚筒50被张架的。还有在一对传送带46的排出部设置有排出盘56。
作为在碾压装置16中碾平方法,并不特别限定在上述方法,在过去公知的各种碾压法和碾压装置中,能任意适当的进行采用。例如使用将上述层压体通过由热滚筒对形成的夹紧部,由此使两者某程度地被热熔融热溶接的通常碾压法和碾压装置,或者使用热压法以及热压装置,来进行碾平。
在本实施形态中,首先在画像形成装置12中,在透光性薄膜22的里面,碾平在层压中心板38的里面(图面中下侧)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从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经由搬送路径24而供给到画像形成部20,在第一透光性薄膜22a的上面(图中上侧)通过电子照相方式转印规定的调色剂画像后,形成被定影的定影画像(画像形成过程)。这时,因在第一透光性薄膜22a的上面形成有定影画像,所以第一透光性薄膜22a是原封不动地经过搬送路径26被搬送到排出口28,并被送到配页装置14。
然后,在配页装置14中,第一透光性薄膜22a是经过配页装置14的搬送路径42被提供给配页盘36。在此,为了使第一透光性薄膜22a的画像面朝向上面,排出搬送路径42的排出部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通过自身的重量而向配页盘36供给。
其次,使配页盘升降到搬送路径40的排出部附近,将层压中心板38从层压中心板接卡箱34经过搬送路径40而提供给配页盘36。在此,排出搬送路径40的排出部的层压中心板38通过自身的重量而供给到配页盘36,且与第一透光性薄膜22a重叠。
随后,在画像形成装置12中,被碾平在层压中心板38的表面(图面中上侧)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从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经由搬送路径24而提供给画像形成部20,且通过电子照相方式转印所需要的调色剂画像到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的上面(图中上侧),从而被定影而形成定影画像(画像形成过程)。因在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的上面形成有定影画像,所以第二透光性薄膜22b通过搬送路径26,一端经由反转路径26a,再返回到搬送路径26且被搬送到排出口28,被送到配页装置14。
这时,在搬送路径26和反转路径26a的分叉点附近,驱动凸轮32以使其前端在搬送路径26上重叠,到达凸轮32的前端位置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变更搬送方向,而被引导搬送到反转路径26a。还有,第二透光性薄膜22b到达反转路径26a后,使没有图示的驱动滚筒反转,而使第二透光性薄膜22b在反转路径26a来回往复移动,而再返回到搬送路径26。为此,返回到搬送路径26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在搬送方向被反转180°,同时该表、里两侧也进行反转,画像面朝向下侧(图中下侧)而被搬送。
然后,在配页装置14中,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经过配页装置14的搬送路径42而提供给配页盘36。在此,为了使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的画像面朝向下侧,排出搬送路径42的排出部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通过其自身的重量,被供给到配页盘36,而与层压中心板38重叠。
这样,在配页盘36中,按画像面朝上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层压中心板38、以及画像面朝下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的顺序被供给,同时被重叠(定位过程)。该层压体通过层压中心板38,而使第一透光性薄膜22以及第二透光性薄膜22b以画像面相面对的方式被层压。
其次,配页盘36上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层压中心板38以及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的端部通过没有图示的定位机构而对齐,接着通过临时固定装置对层压体的端部实施临时固定后,被搬送到碾压装置。还有,透光性薄膜22、层压中心板38的尺寸相同,通过对齐层压体的端部,来进行定位。
最后,在碾压装置中,使第一透光性薄膜22a、层压中心板38以及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的层压体通过一对传送带46夹紧部之间而进行加热·加压处理,层压中心板38是由第一透光性薄膜22a以及第二透光性薄膜22b进行碾压(碾压过程)。
被碾压的层压体被排出到排出盘56,而得到塑料印刷薄片。在此,在塑料印刷薄片上形成有多个个别画像的场合,按每一个该各个画像进行裁断,而得到所需要尺寸大小的塑料印刷薄片。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形态中,在两个透光性薄膜的单面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画像,通过层压中心板38,对该两个透光性薄膜22以其画像面相面对的方式进行碾压,由此作为画像形成机构,对于过去的电子照相装置不进行很大的改造也可以使用,且能在高生产率下制造形成有高清晰度画像的塑料印刷薄片。
还有,本实施形态中,在从画像形成装置12中的画像形成部20到搬送排出口28和搬送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路径26的途中设置反转路径26a,透光性薄膜22当中,供给到配页盘36上的下侧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不经由反转路径26a,而供给到上侧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经由反装路径26a而使里外表面反转后被搬送,在此情况下,通过有选择性地反转透光性薄膜22的里外两侧,从而连续地定位,可以更有效率地制作塑料印刷薄片。
(第二实施形态)
图2表示的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所示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除了在画像形成装置12中从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向画像形成部20搬送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路径24上,设置有反转路径24a以外,和第一实施形态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省略其它构造的说明。还有,在本实施形态中的反转路径24a是和在第一实施形态中从画像形成部20向排出口28搬送透光性薄膜22的搬送路径26中设置的反转路径26a具有相同的构造,故该说明省略。
本实施例是供给到配页盘36上的下侧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原封不动经过搬送路径24提供给画像形成部20,而在透光性薄膜22的第一面形成画像。在第一面形成画像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是原封不动经过搬送路径26被送到排出口,提供给配页盘36。
一方面,供给到配页盘36上的上侧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是通过搬送路径24,一端经由反转路径24a再返回到搬送路径24,提供给画像形成部20,在和透光性薄膜22的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画像。然后,在第二面上形成画像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是通过搬送路径26,一端经由反转路径26b再返回到搬送路径26,被送到排出口28,并被提供给配页盘36。
这时,被重叠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第二透光性薄膜22b是在相互不同的面上形成有画像,并且通过层压中心板38使画像面相面对地进行层压,从而使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同的方向。
如这样,本实施形态在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下对透光性薄膜22进行层压,且实施碾压,所以不会产生弯曲和扭曲,可以碾压得更漂亮。
(第三实施形态)
图3表示的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中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3所示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是除了作为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而设置有第一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a(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第二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b(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以外,因和第一实施形态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省略其它的构造说明。
在第一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a和第二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b中,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互不同的方向,收存有分别供给到配页盘36上的下侧的第一透光性薄膜22a、供给到配页盘36上的上侧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
为此,从第一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a和第二透光性薄膜接卡箱18b向画像形成部20供给的透光性薄膜22a、22b是在相互不同的面上形成画像,将它们通过层压中心板38使画像面相面对地进行层压,这样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便朝向相同的方向。
如这样,本实施形态在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下对透光性薄膜22进行层压,且实施碾压,所以不会产生弯曲和扭曲,可以碾压得更漂亮。
(第四实施形态)
图4表示的是有关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中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4所示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是具有收存预先形成画像的透光性薄膜22c的透光性薄膜接卡箱58(第三透光性薄膜的收存部)、以及从薄膜接卡箱58向配页盘36搬送透光性薄膜22c的搬送路径60,除了没有装备反转路径26a以外,因和第一实施形态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省略其它的构造说明。还有,搬送路径60是在画像形成装置12内与搬送路径24连接。
另外,作为供给到配页盘36上的下侧的透光性薄膜22,预先形成画像的透光性薄膜22c,是以其画像面朝向上方(图中上侧)地被进行层压并收存在薄膜接卡箱58中。
本实施形态中,首先在画像形成装置12中,被碾平在层压中心板38的里面(图面中下侧)的预先形成画像的透光性薄膜22c是从薄膜接卡箱58经过搬送路径60,再经过搬送路径26被搬送到排出口28,并被送到配页装置14。
其次,在配页装置14中,预先形成画像的透光性薄膜22c是经过配页装置14的搬送路径42被提供给配页盘36。在此,为使透光性薄膜22c的画像面朝向上面,排出搬送路径42排出部的透光性薄膜22c通过其自身的重量被提供给配页盘36。
然而,和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层压中心板38和被碾平在层压中心板38的表面(图面中上侧)的第二透光性薄膜22b被提供给配页盘36,并被重合后,经在碾压装置16中被碾压而得到塑料印刷薄片。
这样,本实施形态是在被碾平的层压中心板38里面的透光性薄膜22中预先形成画像,将这些提供给配页盘36并重合,因此例如,由于只进行一个透光性薄膜22b画像形成,所以能高效率地制作塑料印刷薄片。该形态适用于例如作为被碾平在层压中心板单方的面上的透光性薄膜的画像而使用全部相同的画像的场合。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对收存预先形成画像的透光性薄膜22c的薄膜接卡箱58被设置于画像形成装置12上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将其设置在配页装置14的形态。
在此,对于通过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形态得到的塑料印刷薄片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塑料印刷薄片,是层压中心板1和形成画像2、4的第一透光性薄膜3以及第二透光性薄膜5,以形成画像2、4一侧的面与层压中心板1各自相对置的方式重叠,并被碾压而成。
还有,关于在本发明中被使用的层压中心板、透光性薄膜的材质等,如下所述。
层压中心板
在本发明中被使用的层压中心板最好是在被制成塑料印刷薄片时的透光性薄膜上形成的画像容易看见的程度那样的不透明,更好是被染成白色。
作为层压中心板的材质使用塑料。具体有,醋酸盐薄膜、三醋酸纤维素薄膜、尼龙薄膜、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二苯硫化物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玻璃纸薄膜等,其中优选的是聚酯薄膜。特别优选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作为层压中心板,在其上面添加且染上颜料和染料等。另外,层压中心板也可以是薄膜状、板状的,也可以是具有如下程度厚度的形状,即不拥有可动性的程度、或者在作为层压中心板的要求所需强度的程度。
此外,当将本发明的塑料印刷薄片用于IC卡或磁卡等时,在层压中心板中埋入IC芯片、天线、外部端子等。另外,有时另外再印刷磁条或全息图等,或根据需要进行字符的轧花处理。
作为在本发明中被使用的层压中心板优选使用由厚在50~5000μm的范围的塑料构成的薄膜,更好使用厚在100~1000μm的范围的PET薄膜。
透光性薄膜
可用于本发明中的透光性薄膜中的基体必须要有透明性的。在此,透明性是指,例如有可视光区域的光的程度,有好的透过性质,在本发明中,至少要从与形成画像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可通过基体能看见形成画像的程度的透明即可。
作为上述基体,同样能使用能作为上述层压中心板使用的塑料薄膜。
上述各种塑料薄膜中,优选的是聚酯薄膜,特别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乙二醇成分的一半前后被1、4-环己胺甲醇成分置换的被称作PETG的物质,或在上述PET中混有聚碳酸酯的合金化的物质,更优选的是不向两轴延伸的PET的被称作A-PET的非晶体聚酯等。
过去,作为卡用的层压中心板(核心)材料被使用的聚氯乙烯是通过可燃物废弃时的燃烧而产生二氧芑,因此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已经不再被使用,而上述聚酯等材料是能对应于这种环境保护的倾向。在本发明中,考虑上述不含氯的层压中心板的使用,作为另外的材料,优选使用在上述聚苯乙烯类树脂薄膜、ABS树脂、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薄膜,或者PET薄膜和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薄膜中,附加聚酯薄膜和EVA等热溶性类的粘合剂的薄膜等。
上述基体的维卡特软化温度优选是在70~130℃的范围,更优选是在80~120℃的范围。
如果上述维卡特软化温度达不到70℃,则在碾压过程中,在芯板(核心)上不能充分接合·粘接碾压薄膜的场合。如果维卡特软化温度超过130℃,则即使上述接合·粘接充分,但画像(画像形成材料)或者在后述的涂工层易于被软化,而存在画像中产生缺陷(画像流失)的场合。
所谓的上述维卡特软化温度就是通过热可塑性树脂的软化温度评价的方法被测定的,该测定方法是,作为对成形的塑料材料的耐热性进行实验的方法,对于热可塑性树脂,由JIS K7206和ASTM D1525、ISO306中对其方法进行规定。
一方面,基体的至少单面的表面电阻值最好在108~1013Ω/□的范围,更好是在109~1011Ω/□的范围。
如果上述表面的电阻值不满108Ω/□,则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时候,画像记录体的电阻值过于低下,例如有来自调色剂像承载体的转录调色剂被混乱的场合,另外,在表面的电阻值超过1013Ω/□时,作为画像记录体被使用的碾压薄膜的电阻值变得过高,例如来自调色剂像承载体的调色剂过多地移动到薄膜的表面,而存在由于转录不良而使画像产生缺陷的场合。
还有,上述表面的电阻值是在23℃、55%RH的环境下,可使用圆形电极【例如三菱油化(株)制作的高星号IP(ハイレスタ一IP)的“HR探测器”】,根据JIS K6991来进行测定。
又,在有关电子照相用的碾压薄膜中,只是单面拥有上述记载范围的表面电阻值的场合,该面最好是形成画像一侧的面。
在将上述基体至少单面的表面电阻值控制在108~1013Ω/□的范围的时候,成为基体的薄膜制造时,可通过在树脂中添加直接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导电剂或导电性微粒子等,或者在上述薄膜的表面涂布界表面活性剂、电镀金属薄膜,或者在接合剂等中适量添加界面活性剂等来进行调整。
上述基体的厚度最好是50~500μm的范围,更好是75~200μm的范围。如果在厚度不到50μm,则有画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器中搬送不良的场合,超过500μm的时候,有画像形成装置的转录器中招致画质劣化的场合。
有关本发明中的透光性薄膜,最好在基体的单面形成画像受像层,还有最好在与该画像受像层相反的面上,设置功能性控制机构。
上述功能性控制机构最好是具有控制光泽性、耐光性、抗菌性、难燃性、起模性、以及带电性的功能中选择出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功能,具体的说,为了对于基体的表面,附加和/或提高光泽性、耐光性、抗菌性、难燃性、起模性、带电性,进而为了附加和/或提高耐湿性、耐热性、防水性、耐磨损性以及耐伤性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而设置的。通过这样,拥有上述功能性控制机构的透光性薄膜对各种各样的使用条件能拥有抵抗性。
还有,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如在单方的面形成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之间夹持层压中心板那样碾压制作,可防止塑料印刷薄片弯曲的发生,例如在因层压中心板的厚度而可不考虑弯曲的场合,也可以根据需要来省略单方的透光性薄膜(最好是层压中心板的里面一侧的透光性薄膜)。
再说,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形态中,并不能解释为用于限定的,显而易见在满足本发明条件的范围内均可实现。
(发明的效果)
以上,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为画像形成装置对过去的电子照相装置不进行很大改造就可使用,且以高生产率来制造形成有高清晰度画像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装置,还提供通过该制作方法制作的塑料印刷薄片。

Claims (12)

1.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在该塑料印刷薄片中,在单方的面上形成有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相面对,且含有在该面之间夹持的层压中心板,该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透光性薄膜的一面上,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过程;
对将两个上述透光性薄膜夹着上述层压中心板以其画像面相面对地进行层压而成的层压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过程;
通过对被定位的上述层压体进行加压,将上述层压中心板用两个上述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固定的层压固定过程;
向执行画像形成过程的画像形成部供给上述透光性薄膜的供给过程,供给过程将被供给的上述透光性薄膜的表里有选择性地进行反转,画像形成过程是在画像形成部中从一定方向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对经过上述画像形成过程的上述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有选择性的反转,在上述定位过程中使两个上述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相互面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是2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供给过程中,选择对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而收存的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和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中的任意一个并供给透光性薄膜,在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中层压收存的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的方向,和在上述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收存的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的方向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还具有提供在单面上预先形成有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的过程,上述定位过程是对经过上述画像形成过程而形成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和通过提供预先形成有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的过程所提供的透光性薄膜,以其画像面相互面对的方式进行定位。
5.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在该塑料印刷薄片中,在单方的面上形成有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的画像面相面对,且含有在该面之间夹持的层压中心板,该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存放透光性薄膜的透光性薄膜收存部;
在从上述透光性薄膜收存部提供的透光性薄膜的单面,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部;
对将两个透光性薄膜夹着层压中心板以其画像面相互面对地进行层压而成的层压体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对被定位的层压体进行加压,用两个透光性薄膜来层压固定层压中心板的层压固定部;
从上述画像形成部向上述定位部搬送上述透光性薄膜的搬送路径,在上述搬送路径中,设置对上述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有选择的反转的第一反转机构;
从上述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向上述画像形成部供给上述透光性薄膜的搬送路径,在上述搬送路径中,设置对上述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有选择的反转的第二反转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具有:对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并收存的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和对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并收存的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其中第二透光性薄膜收存部中的透光性薄膜的卷曲面的方向和在上述第一透光性薄膜收存部收存的透光性薄膜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可将预先形成有定影画像的透光性薄膜向定位部供给地进行收存的第三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对从第三透光性薄膜收存部被供给的透光性薄膜、和通过上述画像形成部而形成画像并搬送的透光性薄膜进行层压。
8.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画像形成部和上述定位部分别独立地被设置,同时上述第一反转机构在上述画像形成部或上述定位部的一方被成一体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画像形成部和上述定位部分别独立地被设置,同时上述第三透光性薄膜收存部在上述画像形成部或上述定位部的一方被成一体地设置。
10.一种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提供分别在单方的面形成有调色剂画像的两个透光性薄膜的过程;
提供层压中心板的过程;
以使形成有该画像的面相互面对、且在其间夹持上述层压中心板的方式,将上述两个透光性薄膜进行重叠,并定位的过程;和
通过对被重叠的上述两个透光性薄膜和层压中心板进行加压,将上述两个透光性薄膜和层压中心板进行层压固定的过程;
并且具有收存预先形成有画像的透光性薄膜的透光性薄膜存放器具,通过透光性薄膜存放器具来传输并提供至少形成有一个调色剂画像的透光性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还具有在透光性薄膜单方的面上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定影画像的画像形成过程,通过画像形成过程来提供透光性薄膜,在该透光性薄膜上至少形成有一个调色剂画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对透光性薄膜的表、里进行反转的过程,对一方的透光性薄膜进行反转,并和其它的透光性薄膜以及层压中心板进行重叠。
CN 03146716 2002-12-06 2003-07-09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797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55359 2002-12-06
JP2002355359 2002-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6239A CN1506239A (zh) 2004-06-23
CN100579797C true CN100579797C (zh) 2010-01-13

Family

ID=3426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46716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79797C (zh) 2002-12-06 2003-07-09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979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63319A1 (de) * 2008-12-30 2010-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Folie
CN103950754B (zh) * 2014-05-12 2016-02-10 珠海市新德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入境通行证自主收证设备
CN106681109A (zh) * 2015-11-09 2017-05-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6239A (zh) 2004-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2184C (zh) 电子照相用图像转印片材和图像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JP5119822B2 (ja) 再転写方式の印刷装置及び再転写方式の印刷方法
US20020039641A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70031617A1 (en) Thermal transfer media with protective patch and adhering receptive lay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0579797C (zh)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EP1148463B1 (en) Printing paper, print forming process and printing system
US2014028667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mal transfer print sheet
JP4258398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1442366U (zh) 保护性微型贴片、微型贴片用品和识别文件
US7221897B2 (en) Plastic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lastic she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EP0820383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and documents produced by it
CN100585500C (zh) 印刷品制作方法、图像形成用记录媒体以及印刷品
JP4797792B2 (ja) 画像記録体の作製装置、及び画像記録体の作製方法
JP4492114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方法、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装置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
JP4239719B2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装置
JP4872434B2 (ja) 画像記録体の作製装置、及び画像記録体の作製方法
JP2004188603A (ja)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の作製装置、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丁合い装置
EP1375185A1 (en) Laminated Image Printing
JP4692653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の作製装置、並びに丁合い装置
JP4872418B2 (ja) 画像記録体の作製装置、及び画像記録体の作製方法
JP3328963B2 (ja) 画像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035124A (ja) Icメモリ入り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装置
JPH03270993A (ja) Idカード及びid冊子
JP2002067504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それに使用するラミネートシート及びその記録物
JP2014188893A (ja) 中間転写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