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1109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1109A
CN106681109A CN201510760502.9A CN201510760502A CN106681109A CN 106681109 A CN106681109 A CN 106681109A CN 201510760502 A CN201510760502 A CN 201510760502A CN 106681109 A CN106681109 A CN 106681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laminated film
conveying
conveying rolle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605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村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7605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1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1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1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片材供给部、层压膜供给部、层压膜打开部、图像形成部、定影器、第一搬送部及第二搬送部。层压膜在一端部形成有封闭部,封闭部以外的部位彼此分离的双层结构。层压膜打开部打开由层压膜供给部供给的层压膜的层间。图像形成部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上,形成未定影片材。定影器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在第一动作中,对未定影片材进行加热及加压。在第一动作中,形成已定影片材。通过第二动作,对将已定影片材夹在层间的层压膜进行层压。第一搬送部搬送已定影片材。第一搬送部利用层压膜打开部,将已定影片材插入打开的层压膜的层间。第二搬送部将插入有已定影片材的层压膜搬送至定影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技术领域
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保存或展示印刷有图像的片材时,有时需进行层压加工。在层压加工中,将片材夹在层压膜中。而且,在层压处理中,对夹住片材的层压膜进行加热及加压。层压加工经常使用层压加工器进行。
图像的印刷,有时要使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这种情况下,用户在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印刷了图像后,使用层压加工器进行层压加工。用户将图像夹在层压膜中。用户将夹着图像的层压片材安置在层压加工器中。用户操作层压加工器。用户使层压加工器进行层压加工。当对多张图像层压时,这样的操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技术上迫切需要能够做到容易且迅速地对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的图像进行层压加工。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片材供给部、层压膜供给部、层压膜打开部、图像形成部、定影器、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片材供给部供给片材。层压膜供给部供给层压膜。层压膜在一端部形成有封闭部。层压膜是封闭部以外的部位彼此分离的双层结构。层压膜打开部打开由层压膜供给部供给的层压膜的层间。图像形成部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是未定影片材。定影器进行第一动作和第二动作。通过第一动作对未定影片材进行加热及加压。通过第一动作形成已定影片材。通过第二动作,对将已定影片材夹在层间的层压膜进行层压。第一输送部输送已定影片材。而且,第一输送部利用层压膜打开部,将已定影片材插入打开的层压膜的层间。第二输送部将插入有已定影片材的层压膜输送至定影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层压膜的立体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层压膜的例子的立体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层压膜打开部的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层压膜打开部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层压片材的例子的立体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规定,对同一构成均采用相同的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层压膜的例子的立体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层压膜的立体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例的框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层压膜打开部的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由于各个附图都是示意图,因此,尺寸及形状均被夸张示出(以下的附图也同样)。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控制面板1、扫描部2、片材供给部4、打印部3、片材插入单元7以及控制部6。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作为动作模式,具有图像形成模式和层压加工模式。
在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色调剂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在图像形成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排出至后述的排纸托盘29。
在层压加工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和图像形成模式同样地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在层压加工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进行层压加工。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层压加工后的片材S排出至后述的排纸托盘29。
图2示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层压加工的层压膜LF的例子。
层压膜LF是矩形的裁切片材(cut sheet)。层压膜LF的外形是W×L的矩形。层压膜LF按照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层压。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W<L时的形状。但层压膜LF的外形尺寸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W≥L。
层压膜LF的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在各自的一端部彼此接合。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长度W的二个边中的一个边上形成封闭部f3。在封闭部f3上,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彼此接合。以下,将形成有封闭部f3的这一端称为第一端ff,将与第一端ff相反侧的一端称为第二端fb。
封闭部f3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是W。封闭部f3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沿长度L的边的长度)是d。
层压膜LF也可以通过将W×L的两张裁切膜在封闭部f3上接合而形成。或者,层压膜LF也可以通过将宽度W、长度2×L的膜弯折而形成。
封闭部f3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如果在其第一端ff上连接有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则可以是0mm以上的适宜尺寸。
例如,也可以将宽度W、长度2×L的膜弯折而形成层压膜LF。这种情况下,即使封闭部f3上没有接合部,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也可以在第一端ff上连接。如果是这种构成,也可以使宽度d为0mm。
当接合两张膜而形成层压膜LF时,封闭部f3的宽度越宽,越能得到高接合强度。例如,封闭部f3的宽度达到3mm以上,接合强度就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封闭部f3的宽度d是3mm。
如图3所示,层压膜LF被用于对已定影片材FS进行层压加工。已定影片材FS是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的片材。已定影片材FS的尺寸是能够容纳在层压膜LF的内部的尺寸。已定影片材FS的尺寸,是能够在与层压膜LF的外边缘之间确保接合部的尺寸。所谓接合部,是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直接抵接的部位。然而,如上所述,在层压膜LF上的弯折而形成的外边缘上,也可以没有接合部。
以下,举出一个例子,宽度×长度是x×y。
以下,将层压加工前,在形成双层的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的层间夹住已定影片材FS的层压体称为层压片材LSO。而且,将对层压片材LSO加热及加压进行层压加工后的层压体称为层压片材LS。
只要能对已定影片材FS进行层压加工,层压膜LF的材质并不受特别限定。根据本实施方式,层压膜LF中的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各自由相同材质形成。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均是具有基膜和热可塑性树脂层的多层膜。
基膜由经过层压加工时的加热也不会熔化的材料形成。例如,基膜的例子,可以举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热可塑性树脂层在层压加工时由于加热而熔化或软化。热可塑性树脂层具有通过熔化或软化而与抵接对象粘接的功能。
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的热可塑性树脂层在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上,配置在彼此相对的内表面。
如图1所示,控制面板1是用于由操作者输入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信息的输入部的一部分。控制面板1具有触摸面板及各种按键。操作者可以从控制面板1输入层压加工模式的开始及结束。
扫描部2将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来读取。扫描部2将读取的图像信息输出至打印部3。
片材供给部4配合打印部3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定时,将片材S逐张地供给打印部3。
片材供给部4具有进纸盒20A、20B。进纸盒20A、20B从上按这个顺序重叠。进纸盒20A、20B容纳片材S。进纸盒20A、20B能容纳彼此尺寸不同的片材S。
进纸盒20A(20B)具有进纸辊20a(20b)。进纸辊20a(20b)从进纸盒20A(20B)逐张地取出片材S。
以下,将进纸盒20A(20B)中容纳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m1的两端部中,离进纸辊20a(20b)更近的一端称为第一端Sf。将进纸盒20A(20B)中容纳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m1的两端部中,与第一端Sf相反一侧的端称为第二端Sb。
图1是示意图,因而简化了进纸辊20a(20b)的图示。例如,进纸辊20a(20b)也可以包括拾取辊、分离辊等多个辊。
而且,片材供给部4具有输送辊21a、21b。输送辊21a将由进纸辊20a取出的片材S输送至打印部3中的主体输送部5。输送辊21b将由进纸辊20b取出的片材S向输送辊21a输送。输送辊21a也将由输送辊21b输送的片材S输送至主体输送部5。
图1示出了片材供给部4由进纸盒20A、20B构成的情况的例子。然而,片材供给部4还可以具有其它进纸盒。此外,也可以具有手动托盘及手动进纸机构。
打印部3基于扫描部2读取的图像信息或来自外部的图像信号,通过显影剂形成包括色调剂等的输出图像(以下,称为色调剂图像)。
打印部3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在片材S的表面上。打印部3对片材S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
打印部3具有图像形成部23、定影器25及主体输送部5。
图像形成部23使用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图像。
图像形成部23具有感光鼓10。感光鼓10在金属鼓的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感光鼓10的感光层通过后述的带电器11带电。光照射到带电的感光层后,曝光部位的带电电荷被除电。
图像形成部23中,感光鼓10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器11、曝光部12、显影器13、转印辊14、清洁单元15以及除电器16。带电器11、显影器13、转印辊14、清洁单元15及除电器16按顺序沿图示逆时针方向配置。
带电器11使感光鼓10的表面带电。例如,带电器11可以采用电晕放电充电器、针电极带电器、带电辊等。
曝光部12对感光鼓10的表面照射曝光光。可基于扫描部2或外部送出的图像信号而调制曝光光。
曝光部12根据图像信号在感光鼓10上形成静电潜影。曝光光的照射位置在带电器11的配置位置与后述显影器13的配置位置的中间。只要是可以在上述的照射位置照射曝光光,曝光部12的配置位置并不受特别限定。
例如,作为曝光部12,可以采用扫描激光束的构成。例如,作为曝光部12,也可以采用进行使用LED发光元件的固体扫描的构成。
显影器13使色调剂带电。当被施加显影偏压电压后,显影器13通过色调剂将感光鼓1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感光鼓10上附着的色调剂根据静电潜像形成色调剂图像。
作为显影器13,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双成分显影器、或单成分显影器。
转印辊14在后述的主体输送部5的输送路径上与感光鼓10抵接。转印辊14通过后述的控制部6的控制,被施加转印电压。转印电压施加到转印辊14后,转印辊14将附着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感光鼓10上。如果在片材S位于感光鼓10和转印辊14之间时施加转印电压,则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
转印辊14和感光鼓10的抵接位置是进行色调剂图像的转印的转印位置。
清洁单元15除去感光鼓10的表面的残留色调剂。清洁单元15回收除去的残留色调剂。
除电器16对感光鼓10的表面照射光。除电器16对感光鼓10的表面进行除电。
图像形成部23位于输送辊21a的上方。图像形成部23的感光鼓10及转印辊14的抵接部与输送辊21a平行。
定影器25对被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未定影片材)进行加热及加压。通过对片材S进行加热及加压,定影器25将片材S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
定影器25对层压片材LSO(参照图3)进行加热及加压。定影器25通过对层压片材LSO进行加热及加压,来进行层压加工。定影器25从层压片材LSO形成层压片材LS。
定影器25具有加热辊25a和加压辊25b。
加热辊25a具有圆筒状的金属辊。加热辊25a在金属辊的内侧具有定影加热器25c。
对加热辊25a的金属辊的表面涂覆脱模性好的氟树脂等耐热性涂层。
定影加热器25c对加热辊25a加热。如图4所示,定影加热器25c可通信地与后述的控制部6连接。定影器25c的发热量通过后述控制部6控制。控制部6基于配置在定影器25上的定影温度传感器31(参照图4)所检测出的温度,控制定影加热器25c的发热量。
例如,作为定影加热器25c的构成例,可以举出如:卤素灯加热器、感应加热(IH)加热器等。
如图1所示,加压辊25b与加热辊25a平行地配置。加压辊25b通过省略图示的加压弹簧被按压到加热辊25a。加压辊25b表面具有橡胶等弹性体。加热辊25a的表面的弹性体由于被按压到加热辊25a而变形,形成夹持部Nf。
夹持部Nf沿加热辊25a及加压辊25b的长度方向延伸。
夹持部Nf将热及压力传递给夹持在加热辊25a及加压辊25b的片材S或层压片材LSO(在图1中省略图示)。
由电机及传动机构构成的定影器驱动部30(参照图4)与加热辊25a及加压辊25b连接。
如图4所示,定影器驱动部30可通信地与后述的控制部6连接。定影器驱动部30根据来自控制部5的控制信号,使加热辊25a及加压辊25b在彼此相反方向上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定影器驱动部30可以根据来自控制部6的控制信号,改变加热辊25a及加压辊25b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
如图1所示,定影器25位于图像形成部23和排纸托盘29之间。定影器25位于比图像形成部23及排纸托盘29更上方处。
主体输送部5输送片材S、层压片材LSO、已定影片材FS以及层压片材LS中的某一个。以下,将片材S、层压片材LSO、已定影片材FS以及层压片材LS中的任一个称为“片材”。“片材”的种类根据各个装置部分的不同而受到限定时,个别地进行说明。
主体输送部5具有成像输送部22以及定影输送部24。
如图4所示,主体输送部5可通信地与后述的控制部6连接。主体输送部5根据来自控制部6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如图1所示,成像输送部22具有阻力辊(Resistance rollers)22a和第一输送辊22b。而且,在成像输送部22中,沿着输送路径配置有阻力传感器s1和挡板定时传感器s2(flap timing sensor)。
阻力辊22a位于输送辊21a和图像形成部23的转印辊14之间。阻力辊22a与转印辊14之间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比可通过的最小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
阻力辊22a由与输送辊21a及转印辊14平行的一对辊组成。
阻力辊22a调整片材的输送方向m2的前端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m2作为一个例子,是从垂直下方向上方的方向。
通过阻力辊22a的片材,是由片材供给部4供给的片材S,或由后述的片材插入单元7供给的层压片材LSO(图1中省略图示)。片材S的输送方向m2的前端是第一端Sf。层压片材LSO的输送方向m2的前端是第一端ff(参照图3)。
在阻力辊22a与转印辊14之间,配置有引导片材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片材供给部4的输送辊21a将片材S的第一端Sf碰触阻力辊22a的夹持部N。输送辊21a通过使片材S挠曲来调整片材S的第一端Sf的位置。
阻力辊22a在夹持部N上调整片材S的第一端Sf。而且,阻力辊22a在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开始的定时之前,将片材S输送至转印位置。
在由后述的片材插入单元7供给层压片材LSO(图1中省略图示。参照图3)时,阻力辊22a和片材S同样地在夹持部N上调整层压片材LSO的第一端ff。而且,阻力辊22a将层压片材LSO向感光鼓10和转印辊14之间的抵接位置输送。
第一输送辊22b位于图像形成部23的转印辊14和定影器25之间。第一输送辊22b和转印辊14之间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比可通过的最小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m2的长度更短。
第一输送辊22b将通过感光鼓10及转印辊14之间的片材向后述的定影输送部24输送。第一输送辊22b输送的片材是片材S或层压片材LSO。
转印辊14和第一输送辊22b之间,配置有引导片材S或层压片材LSO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阻力传感器s1检测片材的输送方向m2的前端通过了阻力辊22a的情况。只要能够检测片材的通过,阻力传感器s1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作为阻力传感器s1的例子,可以举例如:具有可相对片材的输送面进退的执行器的带执行器光传感器。阻力传感器s1也可以由被设计成适宜形状的执行器和光传感器组合而构成。这种情况下,执行器被设定成对片材的输送面进退的适宜形状。光传感器检测执行器的动作。
阻力传感器s1位于阻力辊22a和转印辊14之间靠阻力辊22a的地方。
如图4所示,阻力传感器s1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阻力传感器s1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如图1所示,挡板定时传感器s2检测片材的输送方向m2的前端到达后述的挡板26附近的情况。挡板定时传感器s2所检测的片材是由第一输送辊22b输送的片材。
只要能检测片材的前端的到达,挡板定时传感器s2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与阻力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挡板定时传感器s2位于转印辊14与后述的挡板26之间靠近挡板26的位置。
如图4所示,挡板定时传感器s2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挡板定时传感器s2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挡板26配置在成像输送部22和后述的定影输送部24之间的输送路径、以及后述的定影输送部24与片材插入单元7之间的输送路径上。
挡板26通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位置,可以选择性地切换上述两个输送路径。
挡板26的第一位置是开通成像输送部22和定影输送部24之间的输送路径的挡板26的配置位置。
挡板26的第二位置是开通定影输送部24和片材插入单元7之间的输送路径的挡板26的配置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挡板26配置在第一输送辊22b的上方,且在水平方向上与定影器25相对的位置。
挡板26与挡板驱动部33(参照图4)连接。
挡板驱动部33选择性地将挡板26的配置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例如,挡板驱动部33为使挡板26活动而具有螺线管等驱动装置。如图4所示,挡板驱动部33可通信地与后述的控制部6连接。挡板驱动部33基于来自控制部6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如图1所示,定影输送部24具有第一输送辊24a和第二输送辊24b。而且,在定影输送部24中,沿输送路径配置有反转通过传感器(Inversionpass sensor)s3和排纸传感器s4。
第一输送辊24a位于定影器25与挡板26之间。第一输送辊24a和第一输送辊22b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长度,比可通过的最小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而且,第一输送辊24a和定影器25的夹持部Nf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长度,比可通过的最小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
第一输送辊24a在水平方向上输送片材。第一输送辊24a输送的片材是片材S、层压片材LSO(图1中省略图示)、已定影片材FS以及层压片材LS中的某一个。
第一输送辊24a的输送方向由后述的控制部6被控制为输送方向m3、m4中的某一个方向。输送方向m3是沿水平方向由第一输送辊24a这方往排纸托盘29那方的方向。输送方向m4是沿水平方向由排纸托盘29这方往第一输送辊24a那方的方向。
在阻力辊22a和第一输送辊24a之间配置有引导片材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而且,在第一输送辊24a和定影器25之间配置有引导片材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第二输送辊24b位于定影器25和排纸托盘29之间。第二输送辊24b和定影器25的夹持部Nf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长度,比可通过的最小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
第二输送辊24b在水平方向上输送片材。第二输送辊24b输送的片材是已定影片材FS或层压片材LS。
和第一输送辊24a同样,第二输送辊24b的输送方向由后述的控制部6控制。
在定影器25和第二输送辊24b之间配置有引导片材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反转通过传感器s3在定影输送部24的输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端部的到达及通过。只要能够检测片材的到达和通过,反转通过传感器s3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和阻力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反转通过传感器s3位于第一输送辊24a和定影器25之间靠近挡板26的位置。
如图4所示,反转通过传感器s3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反转通过传感器s3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排纸传感器s4在定影器25和排纸托盘29之间的输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端部的到达及通过。只要能够检测片材的到达及通过,排纸传感器s4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和阻力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排纸传感器s4位于第二输送辊24b和排纸托盘29之间。
如图4所示,排纸传感器s4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排纸传感器s4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形成模式,定影输送部24将通过了定影器25的已定影片材FS排出至排纸托盘29。
根据层压加工模式,定影输送部24将通过了定影器25的已定影片材FS输送至片材插入单元7。而且,根据层压加工模式,定影输送部24通过定影器25将层压加工过的层压片材LS排出至排纸托盘29。
片材插入单元7具有层压膜(LF)供给部8、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和层压膜(LF)打开部28。
LF供给部8将层压膜LF供给片材插入单元7。
LF供给部8具有供给托盘8a、进纸辊8b、输送辊8c。
供给托盘8a载置层压膜LF。在供给托盘8a上,层压膜LF被配置为以第二端fb朝向第一端ff的方向为供给方向。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中的任一个均可以面向载置面侧,但以下,以第二膜f2面向载置面为例进行说明。
供给托盘8a也可以和手动托盘等同样地,被构成为例如可倒式。
进纸辊8b从供给托盘8a中逐张地取出层压膜LF。例如,进纸辊8b也可以包括拾取辊、分离辊等多个辊。
输送辊8c将进纸辊8b取出的层压膜LF输送至片材插入单元7中的后述的LF输送部27B。
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形成连接定影输送部24和成像输送部22的输送路径。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具有已定影片材(FS)输送部27A、层压膜(LF)输送部27B以及送出输送部27C。
FS输送部27A将通过第一输送辊24a输送至片材插入单元7的已定影片材FS向后述的LF输送部27B输送。
FS输送部27A具有第一输送辊27a。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辊27a的输送方向是输送方向m4。
LF输送部27B具有第二输送辊27a和第三输送辊27c。
第二输送辊27b在第一输送辊27a和输送辊8c之间,位于比第一输送辊27a和输送辊8c更下方处。
第二输送辊27b将输送辊8c在水平方向所输送的层压膜LF向下方输送(输送方向m5)。而且,第二输送辊27b将第一输送辊27a所输送的已定影片材FS向下方输送。
在第二输送辊27b和输送辊8c之间,配置有引导层压膜LF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在第二输送辊27b和第一输送辊27a之间,配置有引导已定影片材FS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通过这些输送引导板,面向第二输送辊27b的层压膜LF的输送路径与已定影片材FS的输送路径向着第二输送辊27b汇合。在由两条输送路径汇合的输送路径上配置有进入传感器s5。
进入传感器s5检测面向第二输送辊27b输送的片材的端部的到达。只要能够检测片材的到达,进入传感器s5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和阻力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如图4所示,进入传感器s5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进入传感器s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第三输送辊27c位于第二输送辊27b的下方。第三输送辊27c和第二输送辊27b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长度,比可通过的最小的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更短。
第三输送辊27c将通过第二输送辊27b输送的片材向输送方向m5输送。第三输送辊27c输送的片材是层压膜LF或已定影片材FS。
在第三输送辊27c和第二输送辊27b之间,配置有引导片材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送出输送部27C具有第四输送辊27d(保持辊)和第五输送辊27e。
第四输送辊27d位于第三输送辊27c的下方。第四输送辊27d具有将层压膜LF夹在其间输送的一对辊。在一对辊之间,形成夹持部Nh。
第四输送辊27d可以通过停止旋转,在一对辊的夹持部Nh之间保持层压膜LF。
第三输送辊27c和第四输送辊27d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长度,比可通过的层压膜LF的输送方向的最大的长度更长。其结果是,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到达第四输送辊27d的夹持部Nh后,第二端fb处于穿过了第三输送辊27c的状态。
在第四输送辊27d和第三输送辊27c之间,配置有后述的LF打开部28。在LF打开部28和第四输送辊27d之间的输送路径上,配置有层压膜(LF)进入传感器s6。
LF进入传感器s6检测面向第四输送辊27d输送的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的到达。只要能够检测层压膜LF的到达,LF进入传感器s6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和阻力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如图4所示,LF进入传感器s6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LF进入传感器s6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第五输送辊27e在第四输送辊27d和阻力辊22a之间,位于比第四输送辊27d和阻力辊22a更下方处。
第五输送辊27e和第四输送辊27d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长度,比可通过的层压膜LF的输送方向的最小的长度更短。第五输送辊27e和阻力辊22a之间的输送路径上的长度,比可通过层压膜LF的输送方向的最小的长度更短。
在第五输送辊27e和第四输送辊27d之间,配置有引导层压片材LSO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27f(参照图5)。而且,在第五输送辊27e和阻力辊22a之间,配置有引导层压片材LSO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在片材插入单元7中,第五输送辊27e和阻力辊22a之间的输送路径上配置有出口传感器s7。
出口传感器s7检测面向阻力辊22a输送的层压片材LSO的第一端ff的到达。只要能够检测层压片材LSO的到达,出口传感器s7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和阻力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如图4所示,出口传感器s7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出口传感器s7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LF打开部28打开由第四输送辊27d保持第一端ff的层压膜LF的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的层间。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LF打开部28具有第一输送引导板28a、第二输送引导板28c、第一吸附器28b(吸附部)以及第二吸附器28d(吸附部)。
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在第三输送辊27c和第四输送辊27d之间引导层压膜LF的第一膜f1侧。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固定在图示省略的支撑部件上。
第二输送引导板28c在第三输送辊27c和第四输送辊27d之间引导层压膜LF的第二膜f2侧。
第一输送引导板28a以第四输送辊27d的一方的第二端部E2为中心,可转动地被图示省略的支撑部件支撑。
第二输送引导板28c通过吸附器驱动部32(参照图4。在图5中省略图示。),选择性地被驱动至“闭合状态”及“打开状态”中的某一个。
吸附器驱动部32的构成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吸附器驱动部32也可以具有螺线管、执行器等驱动源。而且,吸附器驱动部32也可以具有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二输送引导板28c的凸轮、链杆等。
如图5中实线所示,“闭合状态”是指第二输送引导板28c离第一输送引导板28a最近的状态。在“闭合状态”中,第二输送引导板28c相对于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平行。在“闭合状态”中,第二输送引导板28c和第一输送引导板28a之间形成有能插通层压片材LSO的间隙。
在“闭合状态”中,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和第二输送引导板28c引导层压片材LSO的输送。
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打开状态”是指第二输送引导板28c以相比“闭合状态”更与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分离的方式转动的状态。在“打开状态”中,第二输送引导板28c上,第三输送辊27c的一方的第一端部E1形成比第二端部E2更大的间隙。
第一吸附器28b从层压膜LF的外侧吸附第一膜f1。第一吸附器28b在第一输送引导板28a上,固定在靠近第一端部E1处。
第二吸附器28d从层压膜LF的外侧吸附第二膜f2。第二吸附器28d在第二输送引导板28c上,固定在靠近第一端部E1处。第二吸附器28d与第一吸附器28b一起转动。
第一吸附器28b及第二吸附器28d从外侧吸附层压膜LF。
只要具有能够打开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的层间的吸附力,第一吸附器28b及第二吸附器28d的构成不受特别限定。例如,第一吸附器28b(第二吸附器28d)可以是静电吸附第一膜f1(第二膜f2)的带电器或带电片材。例如,第一吸附器28b(第二吸附器28d)也可以是具有吸附风扇的构成。
如图4所示,控制部6可通信地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装置部分连接。控制部6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装置部分的控制。
控制部6进行的控制包括:扫描部2的控制、打印部3的控制、片材S的供给、输送、排纸控制和片材插入单元7的控制。
控制部6可通信地与输入部200、打印部3、主体输送部5以及片材供给部4连接。而且,控制部6可通信地与片材插入单元7的LF供给部8、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及吸附器驱动部32连接。
控制部6基于输入部200输入的指令,进行图像形成模式及层压加工模式的动作的控制。
如图4所示,输入部200具有打印机接口201、上述控制面板1及扫描部2。
打印机接口201是将图像形成装置100作为打印机使用时的接口。打印机接口201与通信线路连接。打印机接口201通过通信线路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指令的信息、和需打印的图像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控制部6基于输入部200输入的图像信号中,需在片材S上印刷的图像信号,控制曝光部12、图像形成部23的动作。
关于控制部6进行的控制的详情,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一起说明。
控制部6由合适的硬件、和具有CPU、存储器、输入和输出接口、外部存储装置等的计算机构成。控制部6通过由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来实现上述控制功能。或者,控制部6通过驱使合适的硬件工作来实现上述控制功能。
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层压方法的层压加工模式为中心,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8至图10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图1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层压膜打开部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图12至图1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截面的示意图。图17是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层压片材的例子的立体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由控制面板1或外部对控制部6输入设定动作模式的指令。以下,假设动作模式被设定为层压加工模式来进行说明。
在层压加工模式中,动作开始信号从控制面板1或外部发送至控制部6后,开始基于图6所示的流程的动作。在图6中,FS、LF、LSO、LS分别是已定影片材FS、层压片材LS、层压片材LSO、层压片材LS的略称。
在动作开始信号被发送至控制部6之前,图像形成所需的片材S容纳在进纸盒20A、20B中的某一个中。在动作开始信号被发送至控制部6之前,层压加工所需的层压膜LF容纳在LF供给部8中。
在ACT1,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片材S上进行图像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实施层压加工的已定影片材FS。
在ACT1,进行图7所示的从ACT11至ACT14的流程。
在ACT11,控制部6对片材供给部4发送供给片材S的控制信号。在发送动作开始信号之前,预先在控制部6中设定需供给的片材S的尺寸等。控制部6基于预先设定的信息,让进纸盒20A、20B中的某一个供给片材S。
以下,举出一个控制部6选择进纸盒20A对片材供给部4进行给纸的例子。
片材供给部4从控制部6接收控制信号后,驱动进纸辊20a和输送辊21a。进纸辊20a从进纸盒20A取出片材S。输送辊21a将进纸辊20a取出的片材S供给给主体输送部5。
如图1所示,片材S到达主体输送部5的阻力辊22a。片材S的前端在夹持部N被调整。
片材S的前端在夹持部N被调整后,控制部6通过阻力辊22a输送片材S。
ACT11至此结束。
ACT11之后,进行ACT12。在ACT12,控制部6通过图像形成部23形成色调剂图像。
通过阻力辊22a输送的片材S到达阻力传感器s1的检测位置。阻力传感器s1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控制部6接收来自阻力传感器s1的检测信号后,通过图像形成部23开始如下的图像形成动作。
感光鼓10转动。带电器11使感光鼓10的表面带电。曝光部12将基于图像信号而调制的曝光光对感光鼓10的表面照射。在感光鼓10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
曝光开始定时是片材S的前端到达转印位置时,感光鼓10上的静电潜像的前端到达转印位置的定时。
显影器13通过色调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色调剂在感光鼓10上附着在曝光光所照射的部位上。在感光鼓10的表面,通过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图像。
ACT12至此结束。
完成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后,感光鼓10通过清洁单元15除去表面的残留色调剂。并且,感光鼓10通过除电器16消除残留电荷。其结果使得感光鼓10可再次使用。
在ACT12之后,进行ACT13。在ACT13,感光鼓10上的色调剂图像到达转印位置后,控制部6对转印辊14施加转印电压。转印辊14将感光鼓1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感光鼓10与转印辊14之间的片材S上。
片材S通过阻力辊22a、感光鼓10以及转印辊14的转动而被输送。
被转印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的前端到达第一输送辊22b后,第一输送辊22b输送片材S。片材S的后端通过感光鼓10及转印辊14之间后,对片材S转印色调剂图像结束。以下,将被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片材S称为未定影片材S’。
ACT13至此结束。
如上所述,ACT13包括在片材S上转印色调剂图像形成未定影片材S’。
在ACT14中,图像形成部23对未定影片材S’加热和加压,形成已定影片材FS。
控制部6通过主体输送部5及定影器驱动部30使第一输送辊24a、加热辊25a、加压辊25b以及第二输送辊24b转动。第一输送辊24a、加热辊25a、加压辊25b以及第二输送辊24b的转动方向是未定影片材S’面向排纸托盘29的方向。
而且,控制部6控制定影加热器25c,使加热辊25a和加压辊25b的温度达到定影温度。这个温度控制,在未定影片材S’到达定影器25之前进行。定影温度可以根据色调剂的定影特性适当设定。例如,可以将定影温度设定为180℃。
第一输送辊22b面向挡板26输送未定影片材S’。未定影片材S’到达挡板定时传感器s2的检测位置。挡板定时传感器s2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控制部6接收挡板定时传感器s2的检测信号后,通过挡板驱动部33,使挡板26的位置成为挡板26的第一位置。
如图8所示,未定影片材S’沿着挡板26朝向定影输送部24的输送路径。未定影片材S’到达第一输送辊24a。第一输送辊24a将未定影片材S’向输送方向m3输送。未定影片材S’被向定影器25输送。
未定影片材S’在定影器5的夹持点Nf被加热及加压。其结果是,未定影片材S’的色调剂图像在通过夹持点Nf期间被定影在片材S的表面上。片材S脱离加热辊25a和加压辊25b。片材S成为已定影片材FS。
已定影片材FS形成后,ACT14结束。
图6所示的ACT1至此结束。
如上所述,ACT14包括进行通过定影器25对未定影片材S’加热和加压而形成已定影片材FS的第一动作。
在图像形成模式中,即使ACT14的动作结束了,控制部6也继续第二输送辊24b、定影器25的驱动。第二输送辊24b将已定影片材FS排出至排纸托盘29。
然而,在层压加工模式中,控制部6在ACT14结束后,执行图6所示的ACT2。
在ACT2,控制部6在第二输送辊24b保持穿过了定影器25的已定影片材FS(参照图9)。
具体而言,在已定影片材FS被排出至排纸托盘29之前,控制部6按照如下所示使定影输送部24和定影器25停止。
控制部6接收未定影片材S’的后端通过了反转通过传感器s3的检测位置的检测信号。控制部6在一定时间以后使定影输送部24和定影器25停止。使定影输送部24和定影器25停止的时间,是片材S的后端到达定影器25和第二输送辊24b之间的时间。已定影片材FS在后端部仅通过第二输送辊24b保持。排纸传感器s4在检测位置检测已定影片材FS的存在。
控制部6在使定影器25停止时,也使定影加热器25c的加热停止。由于自然散热,加热辊25a和加压辊25b的温度下降。
ACT2至此结束。
ACT2之后,执行ACT3。在ACT3,控制部6通过LF供给部8将层压膜LF向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运送。控制部6使第二输送辊27b及第三输送辊27c以与输送辊8c相同的线速度转动。控制部6停止送出输送部27C的第四输送辊27d。
控制部6通过进纸辊8b从供给托盘8a中取出一张层压膜LF。通过进纸辊8b取出的层压膜LF由输送辊8c输送至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参照图10)。
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到达进入传感器s5的检测位置后,进入传感器s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控制部6接收来自于进入传感器s5的检测信号。当LF打开部28是打开状态时,控制部6使其成为闭合状态。
第三输送辊27c及第四输送辊27d将层压膜LF输送到输送方向m5。
层压膜LF进入闭合状态的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及第一吸附器28b之间。层压膜LF穿过第三输送辊27c。层压膜LF落入闭合状态的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及第一吸附器28b之间。
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通过LF进入传感器s6的检测位置。LF进入传感器s6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从上方抵接第四输送辊27d的夹持部Nh。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在与夹持部Nh卡定的状态下停止。
ACT3至此结束。
ACT3之后,执行ACT4。在ACT4,控制部6如下所示,使层压片材LS的前端部保持在第四输送辊27d。
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到达第四输送辊27d的夹持部后,控制部6使第四输送辊27d稍微转动。
控制部6基于接收来自LF进入传感器s6的检测信号后的经过时间,判定第一端ff是否已到达第四输送辊27d的夹持部Nh。如果经过时间在一定值以上,则第一端ff碰触第四输送辊27d的夹持部Nh。
第四输送辊27d使层压膜LF在输送方向m5上前进。第四输送辊27d夹住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第四输送辊27d停住后,第一端ff被第四输送辊27d保持。
第四输送辊27d构成用于保持层压膜LF的闭部f3侧的端部的保持辊。
如图11所示,第四输送辊27d的转动量取决于第四输送辊27d的保持位置P1和第一端ff之间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设第一端ff与保持位置P1的距离为D+d。d是层压膜LF的封闭部f3的宽度。D可以采用0mm以上的适当值。
如后所述,D+d相当于层压加工的已定影片材FS的前端与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之间的距离。
D+d可以无论已定影片材FS的尺寸而设为固定值。D+d也可以根据已定影片材FS的尺寸而改变。不管哪一种情况,d的值和D的设定条件都通过输入部200被输入控制部6。控制部6基于被输入的d的值以及D的设定条件,控制第四输送辊27d的转动量。
当根据已定影片材FS的尺寸改变D+d时,控制部6是根据已定影片材FS的尺寸调整层压膜LF中的已定影片材FS的输送方向的前端的位置的位置调整部。
第一端ff被第四输送辊27d保持后,ACT4结束。
ACT4之后,执行ACT5。在ACT5,控制部6通过吸附器驱动部32打开层压膜LF的第一膜f1及第二膜f2的层间。
吸附器驱动部32使第一吸附器28b及第二吸附器28d开始吸附动作。第一吸附器28b吸附第一膜f1。第二吸附器28d吸附第二膜f2。
接下来,如图11双点划线所示,吸附器驱动部32使第二输送引导板28c转动。LF打开部28成为打开状态。
在第二输送引导板28c转动的同时,第二吸附器28d也移动。第二吸附器28d在吸附第二膜f2的状态下,与第二输送引导板28c一起移动。另一方面,第一膜f1是被第一吸附器28b吸附的原样。
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通过第一输送引导板28a及第二输送引导板28c的移动,被打开成V字形。
层压膜LF的前端部在保持位置P1上,被夹在第四输送辊27d之间。在层压膜LF的第一端ff至距离D+d之间,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是彼此抵接的状态。
ACT5至此结束。
ACT5之后,执行ACT6。在ACT6中,控制部6通过定影器驱动部30将已定影片材FS向片材插入单元7运送(参照图12)。定影器驱动部30将第二输送辊24b、加热辊25a、加压辊25b以及第一输送辊24a向与ACT14相反的方向驱动。已定影片材FS将ACT14的输送方向m3的后端(第二端Sb)作为前头,被输送至面向片材插入单元7的输送方向m4。
在ACT6,定影输送部24和定影器25折回输送已定影片材FS。ACT6以后,已定影片材FS的输送方向反转。
这时,已定影片材FS通过定影器25。但是,定影加热器25c的加热已处于停止中。加热辊25a和加压辊25b的温度比定影温度低。已定影片材FS上的色调剂不发生再熔化。在ACT6,定影器25的加热辊25b和加压辊25b作为已定影片材FS的输送装置的一部分发挥作用。
已定影片材FS的第二端Sb到达反转通过传感器s3的检测位置。反转通过传感器s3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控制部6接收来自反转通过传感器s3的检测信号。控制部6通过挡板驱动部33,使挡板26的位置成为挡板26的第二位置。
通过了第一输送辊24a的已定影片材FS,通过第一输送辊24a和第一输送辊27a之间的输送路径前进。
ACT6至此结束。
第二输送辊24b、定影器25以及第一输送辊24a也可以分别在已定影片材FS通过完之后,按顺序停止。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器驱动部30使第二输送辊24b、定影器25以及第一输送辊24a同时停止。定影器驱动部30的停止定时,是已定影片材FS通过第一输送辊24a后的定时。已定影片材FS通过第一输送辊24a的定时,可以基于反转通过传感器s3的检测信号的定时来判定。
ACT6之后,执行ACT7。在ACT7,控制部6通过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将已定影片材FS插入打开的层压膜LF中(参照图13)。
向片材插入单元7输送的已定影片材FS,通过第一输送辊27a向第二输送辊27b输送。
已定影片材FS到达进入传感器s5的检测位置。进入传感器s5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第二输送辊27b和第三输送辊27c将已定影片材FS向LF打开部28输送。
已定影片材FS穿过第三输送辊27c后,已定影片材FS由于自重而落下。已定影片材FS从第二端Sb进入层压膜LF的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之间。这种情况下,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打开成V字形。已定影片材FS不受到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中任一方的阻力而顺滑地落下。
第二端Sb碰触保持位置P1的第一膜f和第二膜f2的抵接部。
控制部6在接收进入传感器s5的检测信号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判定已定影片材FS的插入已完成。
ACT7至此结束。
如上所述,定影输送部24、FS输送部27A以及LF输送部27B构成了用于输送已定影片材FS,插入通过LF打开部28打开的层压膜LF的层间的第一输送部。
ACT6和ACT7包括进行输送已定影片材FS,插入已打开的层压膜LF的层间的第一输送动作。
作为LF进入传感器s6,也可以使用光传感器。这种情况下,LF进入传感器s6可以检测在层压膜LF中移动的已定影片材FS的第二端Sb的位置。
这种构成的情况下,控制部6也可以判定接收LF进入传感器s6的检测信号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已定影片材FS的插入即完成。
ACT7之后,执行ACT8。在ACT8,控制部6解除第一吸附器28b和第二吸附器28d的吸附。然后,控制部6驱动送出输送部27C。送出输送部27C将层压膜LF向阻力辊22a输送。
这种情况下,如图14所示,随着第四输送辊27d的转动,层压膜LF被移动到朝向下方的输送方向m6。层压膜LF在保持位置P1受到来自第四输送辊27d的推压力。由于层压膜LF通过保持位置P1,因此,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关闭。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将已定影片材FS夹在其中关闭。
第一膜f1紧贴已定影片材FS的第一面G1。第二膜f2紧贴已定影片材FS的第二面G2。第一面G1是进纸盒20A面向上方的表面。第一面G1担持被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第二面G2是第一面G1的背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面G2没有担载色调剂图像。
在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之间没有已定影片材FS存在的区域上,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彼此紧贴。
夹着已定影片材FS的层压膜LF穿过第四输送辊27d后,形成层压有第一膜f1、已定影片材FS以及第二膜f2的层压片材LSO(参照图15)。
如图15所示,层压片材LSO通过第五输送辊27e被输送到面向阻力辊22a的输送方向m7。
如图15所示,层压片材LSO的第一端ff通过出口传感器s7的检测位置后,出口传感器s7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从出口传感器s7接收检测信号后,开始如下的层压加工用的控制。
控制部6开始成像输送部22及定影输送部24的驱动。定影输送部24被驱动,使得输送方向成为输送方向m3。控制部6也驱动感光鼓10、转印辊14及定影器25,使其配合成像输送部22及定影输送部24的输送方向。
而且,控制部通过定影加热器25c,将加热辊25a和加压辊25b加热至层压加工温度。层压加工温度是为通过层压膜LF对已定影片材FS进行层压加工的必需的温度。层压加工温度可以不同于定影温度。
层压片材LSO的第一端ff到达阻力辊22a的夹持部N后,阻力辊22a调整层压片材LSO的输送方向m2的前端的位置。控制部6使第五输送辊27e停止。控制部6停止第五输送辊27e的定时,是层压片材LSO抵接夹持点N,层压片材LSO稍微松弛的定时。
控制部6监视定影温度传感器31的输出。控制部6在定影器25达到层压加工温度后,开始阻力辊22a和第五输送辊27e的驱动。
然而,有时定影器25在层压片材LSO到达阻力辊22a之前就达到了层压加工温度。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也可以不使阻力辊22a停止层压片材LSO。
层压片材LSO通过成像输送部22的输送路径,朝向挡板26一方。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部23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在ACT8,图像形成部23的感光鼓10和转印辊14作为层压片材LSO的输送装置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
层压片材LSO到达挡板定时传感器s2的检测位置。挡板定时传感器s2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6。
控制部6接收挡板定时传感器s2的检测信号。控制部6通过挡板驱动部33,使挡板26的位置成为挡板26的第一位置。
层压片材LSO沿着挡板26面向定影输送部24的输送路径。层压片材LSO到达第一输送辊24a。第一输送辊24a将层压片材LSO输送到输送方向m3。层压片材LSO面向定影器25被输送。
ACT8至此结束。
如上所述,送出输送部27C、成像输送部22以及定影输送部24的第一输送辊24a将插入有已定影片材FS的层压膜LF输送至定影器25。送出输送部27C、成像输送部22以及定影输送部24的第一输送辊24a构成第二输送部。
ACT8包括进行将插入有已定影片材FS的层压膜LF输送至定影器25的第二输送动作。
ACT8之后,执行ACT9。在ACT9,使层压片材LSO通过定影器25,从而层压片材LSO被进行层压加工。
通过第一输送辊24a输送的层压片材LSO到达定影器25。定影器25被加热到层压加工温度。层压片材LSO通过定影器25的夹持部Nf时,受到加热和加压。
其结果是,第一膜f1和第二膜f2的内面的热可塑性树脂层熔化或软化。
第一膜f1紧贴已定影片材FS的第一面G1、和在已定影片材FS的外周侧相对的第二膜f2。第二膜f2紧贴已定影片材FS的第二面G2、和在已定影片材FS的外周侧相对的第一膜f1。
如图16所示,层压片材LSO穿过定影器25后,形成层压片材LS。
ACT9至此结束。
如上所述,ACT9包括进行通过定影器25对层间夹着已定影片材FS的层压片材LSO进行层压的第二动作。
ACT9之后,执行ACT10。在ACT10,控制部6继续定影输送部24的驱动。其结果是,层压片材LS通过定影输送部24沿着水平方向被输送至输送方向m3。层压片材LS的第二端fb穿过第二输送辊24b。层压片材LS被排出至排纸托盘29。
ACT10至此结束。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压方法结束。
如此地,形成了图3所示的层压片材LS。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片材S及层压膜LF以中心为基准输送。在层压膜LF上,已定影片材FS的宽度x的中心,与层压片材LS的宽度W的中心一致。已定影片材FS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在宽度(W-x)/2的范围内形成有接合部bs。
在层压片材LS上,从第一端ff的宽度(D+d)的范围内形成有接合部bf。在层压片材LS上,从第二端fb的宽度(L-y-D-d)的范围内形成有接合部bb。
层压片材LS上接合部bf、b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可以通过基于ACT4的第四输送辊27d的转动量的D的大小来改变。如果接合部b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0mm,则D的大小不受特别限定。
例如,要使接合部bf、b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相等,则设D=(L-y)/2-d即可。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将已定影片材FS配置在沿层压膜LF的长度L的方向的中心。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即使片材S的尺寸改变,也可以同样地对已定影片材FS进行层压加工。
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通过层压膜LF,对片材S的宽度×长度使用了x’×y’(但是,x’<x,y’<y)的已定影片材FS’进行层压加工。
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层压片材LS’。层压片材LS’具有接合部bs’、bf’、bb’取代接合部bs、bf、bb。各个接合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对应于面对片材S的外形的层压膜LF的外形的位置。
接合部bs’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是(L-x’)/2。
接合部bf’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是D’+d。接合部b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是L-y’-D’+d。如果接合部b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大于0mm,则D’的大小不受特别限定。
例如,可以对应于片材S的尺寸的变化,将已定影片材FS’配置在沿着层压膜LF的长度L的方向的中心。这种情况下,D’=(L-y’)/2-d。
另一方面,无论片材S的大小,例如,可以设D’=D。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层压片材LS的接合部bf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与层压片材LS’的接合部bf’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一致。这种情况下,相对前端ff的已定影片材FS的第二端Sb的位置是固定的。
而且,也可以对应于片材S的尺寸,改变D’,使接合部bb、b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一致。这种情况下,相对前端fb的已定影片材FS的第一端Sf的位置是固定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可以自动地对图像形成装置100印刷的已定影片材FS进行层压加工。
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已定影片材FS,打开层压膜LF,插入已定影片材FS,形成层压片材LSO。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使层压片材LSO通过定影器25,进行层压加工。这些动作连续且自动地进行。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户只需将层压膜LF设置在LF供给部8,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100无需层压加工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户无需进行将已定影片材FS设置在层压加工器等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印刷的图像进行层压加工。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打开并保持层压膜LF时,可以改变从第一端ff至保持位置P1的距离。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容易地改变相对层压膜LF的已定影片材FS的位置。
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形成层压加工的前后的输送路径的定影输送部24的输送路径是直线形。即,往定影器25的层压片材LSO的进入路径、和从定影器25起的层压片材LS的排出路径是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在即将层压加工之前、加工过程中、以及刚刚层压加工之后,层压片材LSO、LS都不会弯曲。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层压片材LS弯曲。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例的截面的示意图。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片材插入单元7的片材插入单元37。片材插入单元37具有取代片材插入单元7的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27的片材插入单元输送部47。
而且,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出口传感器s7、挡板驱动部33、控制部6的出口传感器s8、挡板驱动部43、控制部36(位置调整部)。
以下,以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片材插入单元37具有取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插入单元7的FS输送部27A、送出输送部27C的FS输送部47A、送出输送部47C。
FS输送部47A具有取代FS输送部27A的第一输送辊27a的第一输送辊47a。第一输送辊47a在可以通过后述的控制部36的控制来使转动方向反转这点上,不同于第一输送辊27a。
第一输送辊47a的输送方向可以是输送方向m10、m11。输送方向m10和第一输送辊27a同样,是沿水平方向从第一输送辊47a向第二输送辊27b的方向。输送方向m11是沿水平方向从第五输送辊47e向第一输送辊24a的方向。输送方向m11是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方向m3同样的方向。
送出输送部47C具有取代送出输送部27C中的第五输送辊27e的第五输送辊47e、第六输送辊47f、以及挡板46。
第五输送辊47e和第六输送辊47f将通过第四输送辊27d输送的片材输送至FS输送部47A的输送路径。挡板46位于FS输送部47A的输送路径中,第一输送辊47e和第二输送辊27b之间。
第五输送辊47e和第六输送辊47f按这个顺序配置在第四输送辊27d至挡板46之间的输送路径上。
第四输送辊27d和第五输送辊47e之间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比可通过的层压膜LF的输送方向的最小的长度更短。第五输送辊47e和第六输送辊47f之间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比可通过的层压膜LF的输送方向的最小的长度更短。第六输送辊47f和第一输送辊47a之间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比可通过的层压膜LF的输送方向的最小的长度更短。
第四输送辊27d和第五输送辊47e之间,配置有引导层压片材LSO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第五输送辊47e和第六输送辊47f之间,配置有引导层压片材LSO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第六输送辊47f和挡板46之间,配置有引导层压片材LSO的输送的输送引导板。
挡板46选择性地切换从第一输送辊27a向第二输送辊27b的输送路径、和从第六输送辊47f向第一输送辊27a的输送路径。
挡板46通过位置被切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而选择性地切换上述两条输送路径。
挡板46的第一位置,是使从第一输送辊27a向第二输送辊27b的输送路径开通的挡板46的配置位置。
挡板46的第二位置,是使从第六输送辊47f向第一输送辊27a的输送路径开通的挡板46的配置位置。
挡板46与后述的挡板驱动部43(参照图4)连接。挡板46通过后述的挡板驱动部43进行输送路径的切换。
片材插入单元37中,第六输送辊47f和挡板46之间的输送路径上配置有出口传感器s8。
出口传感器s8检测面向FS输送部47A的第一输送辊47a输送的层压片材LSO的第一端ff的到达。只要能够检测层压片材LSO的到达,出口传感器s8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和阻力传感器s1相同的传感器。
如图4所示,出口传感器s8可通信地与控制部6连接。出口传感器s8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36。
挡板驱动部43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挡板驱动部33同样地,进行挡板26的驱动。并且,挡板驱动部43也进行挡板46的驱动。
例如,挡板驱动部43为分别移动挡板26、46而具有螺线管等。如图4所示,挡板驱动部43可通信地与后述的控制部36连接。挡板驱动部43基于来自控制部36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如图4所示,控制部36可通信地与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各个装置部分连接。控制部36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各个装置部分的控制。
关于控制部36进行的控制,和动作说明一起后述。
图像形成装置101在将层压片材LSO输送至定影器25时,通过第一输送辊47a将其输送至定影输送部24的输送路径,这一点不同于图像形成装置100。
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层压加工模式的动作,以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方面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01中,进行ACT18以取代图6的ACT8。
图像形成装置101和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地,形成已定影片材FS(ACT1)。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1和图像形成装置100同样地,形成层压片材LSO(ACT2至ACT7)。
然而,在ACT6,第一输送辊47a取代第一输送辊27a输送已定影片材FS。控制部36从反转通过传感器s3接收检测信号后,通过挡板驱动部43,使挡板26位于挡板26的第二位置。并且,控制部36通过挡板驱动部43,使挡板46位于挡板46的第一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定影输送部24、FS输送部47A以及LF输送部27B构成了输送已定影片材FS,并插入通过LF打开部28打开的层压膜LF的层间的第一输送部。
ACT7之后,执行ACT18。在ACT18,控制部36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ACT8同样,解除第一吸附器28b和第二吸附器28d的吸附。然后,控制部36驱动送出输送部47C。
送出输送部47C将层压膜LF向第一输送辊47a输送。第四输送辊27d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ACT8同样地,在层压膜LF中夹着已定影片材FS输送。其结果是,形成了层压片材LSO。
第五输送辊47e和第六输送辊47f将层压片材LSO向挡板46输送。
层压片材LSO的第一端ff通过出口传感器s8的检测位置后,出口传感器s8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36。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6从出口传感器s8接收检测信号后,通过挡板驱动部43,使挡板46位于挡板46的第二位置。并且,控制部36通过挡板驱动部43使挡板26位于挡板26的第二位置。
而且,控制部36开始如下的层压加工用的控制。
控制部36开始第一输送辊47a和定影输送部24的驱动。第一输送辊47a和定影输送部24被驱动而使输送方向成为输送方向m11、m3。这时,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6至少使图像形成部23的动作停止。
而且,控制部36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定影加热器25c,将加热辊25a和加压辊25b加热至层压加工温度。
穿过第六输送辊47f的层压片材LSO通过挡板46,输送方向被改变为输送方向m11。
控制部36监视定影温度传感器31的输出。当定影器25处于层压加工温度时,控制部36继续第一输送辊47a和定影输送部24的驱动。当定影器25偏移层压加工温度时,控制部36暂时停止第一输送辊47a和定影输送部24的驱动。这种情况下,当定影器25回到层压加工温度后,控制部36重新开始第一输送辊47a和定影输送部24的驱动。
层压片材LSO到达第一输送辊24a。第一输送辊24a将层压片材LSO输送至输送方向m3。层压片材LSO被向定影器25输送。
ACT18至此结束。
如上所述,送出输送部47C、以及定影输送部24的第一输送辊24a将插入了已定影片材FS的层压膜LF输送到定影器25。送出输送部27C、以及定影输送部24的第一输送辊24a构成第二输送部。
如图6所示,ACT8之后,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ACT9、ACT10。其结果是,层压片材LSO通过定影器25进行层压加工。如此地,形成了层压片材LS。
至此,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压方法结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能够自动地对图像形成装置101所印刷的已定影片材FS进行层压加工。
除了不将成像输送部22作为第二输送部使用这一点以外,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动作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除了将成像输送部22用于第二输送部时的作用,图像形成装置101具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片材插入单元37只在第一输送辊47a和第一输送辊24a之间的输送路径连接。其结果是,使得片材插入单元37在打印部3的拆装变得更容易。
图像形成装置101不通过感光鼓10和转印辊14输送层压片材LSO。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1能够确实地防止色调剂飞散等弄脏层压片材LSO。
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图像形成部23具有一个感光鼓1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图像形成部23的构成不仅限于此。例如,图像形成部23可以形成具有众所周知的多个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构成。这种情况下,在片材S上转印的色调剂图像也可以形成全色图像。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已定影片材FS是单面印刷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0、101也可以是通过具备双面单元,来进行众所周知的双面印刷的构成。这种情况下,已定影片材FS也可以在进行双面印刷的第二次定影后,插入层压膜LF。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通过LF供给部供给打开前的层压膜LF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使LF打开部28成为打开状态时,也可以使得用户能从片材插入单元7、37的外部设置层压膜LF。这种情况下,用户打开并设置层压膜LF后,驱动第四输送辊27d,进行层压膜LF的前端的保持。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通过LF供给部8供给打开前的层压膜LF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使LF打开部28成为打开状态时,也可以使得用户能从片材插入单元7、37的外部设置层压膜LF。这种情况下,用户打开并设置层压膜LF后,驱动第四输送辊27d,进行层压膜LF的前端的保持。
在本变形例中,打开状态的LF打开部28兼作层压膜供给部。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动作说明中的各个ACT从完成各个ACT起进行下一个ACT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各个ACT,能同时进行动作的ACT也可以同时进行。而且,在各个ACT,能切换顺序的ACT,也可以切换顺序进行。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定影器25方面,以定影温度和层压加工温度可以改变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得定影器25在定影时和层压加工时,使定影加热器25c的发热量保持一定而改变线速度。并且,还可以使得定影器25在定影时和层压加工时,同时根据定影加热器25c的发热量和线速度来改变线速度。
根据上述说明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片材供给部、层压膜供给部、层压膜打开部、图像形成部、定影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图像形成部形成未定影片材。定影器进行第一动作,对未定影片材进行加热和加压而形成已定影片材。层压膜打开部打开层压膜供给部所供给的层压膜的层间。第一输送部将已定影片材插入已被打开层间的层压膜。第二输送部将插入有已定影片材的层压膜输送到定影器。定影器进行第二动作,对将已定影片材夹在层间的层压膜进行层压。因此,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对印刷的图像进行层压加工。
尽管描述了某些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在此描述的新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各种其他方式实施,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在此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意在覆盖这些方式和改变。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片材供给部,其供给片材;
层压膜供给部,其供给在一端部形成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以外的部位彼此分离的双层结构的层压膜;
层压膜打开部,其打开由所述层压膜供给部供给的所述层压膜的层间;
图像形成部,其把色调剂图像转印至所述片材上,形成未定影片材;
定影器,其进行对所述未定影片材进行加热及加压而形成已定影片材的第一动作和对将所述已定影片材夹在层间的所述层压膜进行层压的第二动作;
第一输送部,其输送所述已定影片材,并把所述已定影片材插入由所述层压膜打开部打开的所述层压膜的层间;以及
第二输送部,其把插入有所述已定影片材的所述层压膜输送至所述定影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层压膜打开部具备从外侧吸附所述层压膜的吸附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层压膜打开部具有保持所述层压膜的所述封闭部侧的端部的保持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辊能够改变所述层压膜的端部的保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层压膜供给部以所述封闭部为前端,对所述层压膜打开部供给所述层压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输送部、所述层压膜打开部以及所述第二输送部按所述第一输送部、所述层压膜打开部以及所述第二输送部的顺序配置,
所述层压膜供给部对包括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送路径供给所述层压膜,
所述第一输送部在与所述已定影片材同方向上移动所述层压膜供给部供给的所述层压膜,并把所述层压膜输送至所述层压膜打开部,
所述第二输送部从所述已定影片材的插入方向的前端的一方将插入有所述已定影片材的所述层压膜输送至所述定影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输送部通过使从所述定影器排出的所述已定影片材在与排出时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并通过所述定影器,将所述已定影片材输送至所述层压膜打开部的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
位置调整部,其根据所述已定影片材的尺寸,调整所述层压膜中的所述已定影片材的输送方向的前端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器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动作的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动作的加热温度。
10.一种层压方法,包括:
供给在一端部形成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以外的部位彼此分离的双层结构的层压膜;
打开由所述层压膜供给部供给的所述层压膜的层间;
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所述片材上,形成未定影片材;
通过定影器,进行对所述未定影片材进行加热及加压而形成已定影片材的第一动作;
进行输送所述已定影片材,把所述已定影片材插入打开的所述层压膜的层间的第一输送动作;
进行将插入有所述已定影片材的所述层压膜输送至所述定影器的第二输送动作;以及
通过所述定影器,进行对层间夹有所述已定影片材的所述层压膜进行层压的第二动作。
CN201510760502.9A 2015-11-09 2015-11-09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Pending CN106681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60502.9A CN106681109A (zh) 2015-11-09 2015-11-09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60502.9A CN106681109A (zh) 2015-11-09 2015-11-09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1109A true CN106681109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6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60502.9A Pending CN106681109A (zh) 2015-11-09 2015-11-09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11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12707B2 (ja) 2020-06-29 202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ラミネ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8601A (ja) * 1995-11-10 1997-05-2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50456A (ja) * 1995-11-29 1997-06-10 Ricoh Co Ltd ラミネート兼用画像記録装置
CN1506239A (zh) * 2002-12-06 2004-06-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US20050163522A1 (en) * 2004-01-23 2005-07-28 Gary Carlson Printing device with laminating functionality
CN1938147A (zh) * 2004-03-30 2007-03-28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8601A (ja) * 1995-11-10 1997-05-2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50456A (ja) * 1995-11-29 1997-06-10 Ricoh Co Ltd ラミネート兼用画像記録装置
CN1506239A (zh) * 2002-12-06 2004-06-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塑料印刷薄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装置以及塑料印刷薄片
US20050163522A1 (en) * 2004-01-23 2005-07-28 Gary Carlson Printing device with laminating functionality
CN1938147A (zh) * 2004-03-30 2007-03-28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12707B2 (ja) 2020-06-29 202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ラミネ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57100A1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20098022A1 (en) Option fixing device
US20170021603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lamination method
US11500323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lamina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11460796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EP179328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heating and cooling devices for fixing a toner image on a recording sheet
US91582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medium paths to a fixing unit
US9511971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sheet post-processing method
US20180348691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20021732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US2023027356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668110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层压方法
JP2004209859A (ja) シート接着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148274A1 (en) Providing desired gloss to mixed media sheets
JPS61175632A (ja) コピーの余白縁領域の幅が変更され得る複写機
JP2016161614A (ja) 熱転写プリントシート作成装置、熱転写プリントシート作成方法、及び熱転写プリントシート
US114159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high-voltage electrical circuit board is located in first region and motors and control board are located in second region
JP6747199B2 (ja) 温度変更器、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温度変更プログラム
JP6657836B2 (ja) 矯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0383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454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49516A (ja) 給紙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07702A (ja) 製本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126910A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2098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