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0317C - 带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其制造方法和生产线及内部结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其制造方法和生产线及内部结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0317C
CN100560317C CNB200480024297XA CN200480024297A CN100560317C CN 100560317 C CN100560317 C CN 100560317C CN B200480024297X A CNB200480024297X A CN B200480024297XA CN 200480024297 A CN200480024297 A CN 200480024297A CN 100560317 C CN100560317 C CN 1005603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attenuate
edge
prefabricated blank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42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2401A (zh
Inventor
保罗·雅隆
让-路易·洛朗
弗雷德里克·佩罗内
罗歇·阿雷塞
利昂内尔·斯宾登
埃马纽埃尔·维亚尔
卢瓦克·马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farge Gypsum International SAS
Original Assignee
Lafarge Platre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farge Platres SA filed Critical Lafarge Platres SA
Publication of CN1842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03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03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0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 E04C2/043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of asbestos cement; of cement and other mineral fibres of pla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 B28B11/0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reshaping the surface, e.g. smoothing, roughening, corrugating, making screw-threads
    • B28B11/0863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reshaping the surface, e.g. smoothing, roughening, corrugating, making screw-threads for profiling, e.g. making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 B28B11/14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dividing shaped articles by cutting
    • B28B11/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dividing shaped articles by cutting for extrusion or for materials supplied in long webs
    • B28B11/16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dividing shaped articles by cutting for extrusion or for materials supplied in long webs with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the correct cutting moment, e.g. measuring roll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9/00Machines or methods for applying the material to surfaces to form a permanent layer thereon
    • B28B19/0092Machines or methods for applying the material to surfaces to form a permanent layer thereon to webs, sheets or the like, e.g. of paper, card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式板材,例如石膏板,以及它的制造方法。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第一减薄边缘的第二减薄边缘。在另一方案中,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相同侧或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第一减薄边缘的第二减薄边缘,第二减薄边缘的宽度为100至200mm。在另一方案中,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相同侧或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第一减薄边缘的第二减薄边缘,第二减薄边缘的宽度与第一减薄边缘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5至5。

Description

带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其制造方法和生产线及内部结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特别的几何形状的新式石膏板。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4781558描述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凹槽的石膏板的设备。它提出利用包括凸部36的鼓34(尤其参见该专利的图1)在将被切割以形成石膏板的预制坯上形成凹槽。因而该凹槽的深度由凸部的尺寸所确定。因此,为改变这些凹槽的深度和/或形状,必须用具有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凸部的鼓更换该鼓34。该文献特别涉及专门用于产生石膏板的特定表面精饰;其没有提到特定地应用于在石膏板的背面(在这种情况下是上侧)相对于板轴线的横向产生薄边部形式的凹部。
在美国专利2991824中,采用围绕着两个辊21旋转并具有两个突起25的带20(尤其参见该专利的图1和第3栏29-43行)在将被切割以形成石膏板的预制坯中形成凹部51A和51B。然后,在凹部的中间切割该预制坯,从而制造具有减薄边缘的板材。
在美国专利2246987中,通过具有多个突起23、38的带20(尤其参见其图1和7),凹部被制作在将被切割以形成石膏板的预制坯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凹部同时被制作在板的两侧。
在该情况下,为了改变凹部的尺寸和/或形状,同样必须要用具有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状的突起的另一个带来替换带20。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在预制坯中形成凹部的问题,并同时提供可以快速和简单地改变这些凹部的尺寸和/或形状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解决在利用大致上如美国专利2991824中描述的类型的方法在预制坯中形成凹部时遇到的问题,从而以令人满意的方式产生减薄端部或横向减薄边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其在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其在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同一侧或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的宽度为100至20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其在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同一侧或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的宽度以下述方式设置,即所述第二减薄边缘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5至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板材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以及用于制造上述板材的方法和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根据本发明的板材放置在支撑件上,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对接在一起;
b)将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固定在支撑件上;
c)利用至少一种接缝水泥将各板材结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根据本发明的板材放置在支撑件上,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对接在一起,以使得其中第一板材的一个第二减薄边缘与第二板材的一个第二减薄边缘对接,通过位于各板材上的设有所述两个第一减薄边缘的那一侧的标记,各板材的第二减薄边缘被识别;
b)将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固定在支撑件上;
c)利用至少一种接缝水泥将各板材结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制造本发明板材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水凝粘合剂组分倾倒在由输送带支撑的面层材料上,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水凝粘合剂组分被第二面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制坯,然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的上部中形成凹部;
2)使水凝粘合剂组分固化;
3)在由凹部产生的薄边部处切割预制坯,以形成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所述板材在其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制造本发明板材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水凝粘合剂组分倾倒在由输送带支撑的面层材料上,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水凝粘合剂组分被第二面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制坯,然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的上部中形成凹部;
2)使水凝粘合剂组分固化;
3)在由凹部产生的薄边部处切割预制坯,以形成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所述板材在其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
其中,凹部形成在带有标记的面层材料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其用于由预制坯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本发明板材,所述预制坯包括被水凝粘合剂组分覆盖并且由输送带支撑的面层材料,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生产线还包括用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中形成凹部的装置,所述凹部形成在预制坯的上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由待切割预制坯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本发明板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凝粘合剂组分倾倒在由输送带支撑的面层材料上,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水凝粘合剂组分被第二面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制坯,然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的上部中形成凹部;
2)使水凝粘合剂组分在至少一个成形条带上部分地固化;
3)在已形成凹部的位置或与该位置相反的位置将板条引入到部分固化的预制坯下面;
4)在由板条形成的薄边部处切割预制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用于由预制坯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本发明板材,所述预制坯包括被水凝粘合剂组分覆盖并且由输送带支撑的面层材料,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生产线还包括用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中形成凹部的装置,以及用于在已形成凹部的位置或与该位置相反的位置将板条引入到预制坯下面的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板材的方法和设备,该板材由水凝粘合剂制成,并在同一侧具有四个减薄边缘。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特别要使用一种在基于水凝粘合剂的预制坯中产生凹部或凹坑的设备。该设备至少包括:
-框架;
-支撑在框架的第一端处的两个第一传动轮,以及支撑在框架的第二端处的两个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处于相互平行的平面中;彼此面对的传动轮是相同的;
-分别缠绕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的两个传动带;
-至少一个可除去地固定在带上的线材,该线材在这些带中延伸,从而使得其纵向轴线与传动轮的旋转轴线平行。
由于使用了该设备,因此可以充分简单地拆下所述可除去的部件,并将它们更换成具有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的其它部件,以改变形成在预制坯中的凹部的尺寸和/或形状。
另外,通过使用这种设备,可以容易地调节两个凹部之间的间隔以及板材的长度。
本发明的对象还包括由待切割预制坯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预制坯中形成凹部的步骤。
该方法的一项特别优点是,可以获得具有减薄边缘的板材,其中板材的横向减薄边缘可以象传统减薄边缘那样位于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相反侧。
最后,本发明的对象还包括一种用于由预制坯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预制坯包括被水凝粘合剂组分覆盖并且由输送带(或成形条带)支撑的面层材料。该生产线同样具有能够形成具有减薄边缘的板材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意性地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图2示意性地以剖视图示出了线材在链节上的组装;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抓线销;
图4示意性地从上方示出了装在链节上的支撑片;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所示支撑片的前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方法的一个步骤;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方法的另一个步骤;
图8示出了一种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板材;
图9示出了另一种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板材;
图10示出了在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制造方法中的可选中间步骤;
图11示意性地以透视图示出了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的一部分;
图12示意性地从上方示出了用于将板条引入基于水凝粘合剂的预制坯下面的装置;
图13示意性地以侧视图示出了图12中的装置;
图14示意性地以侧视图示出了图12中的装置的替代性实施例;
图15示意性地以剖视图示出了图12中的装置的细节,其中示出了将板条引入基于水凝粘合剂的预制坯之下;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的一部分;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二次成形装置;
图18示意性地示出了二次成形装置的替代性实施例;
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9中的板材,其各面的位置被改变;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
图22示意性地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板材的减薄边缘;
图23A和23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板材的减薄边缘翻转时的情况;
图24A、24B和24C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是如何装配在一起的;
图25A、25B和2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是如何装配在一起的。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示意性地显示于图1中。
它包括形状为H形的框架101,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很容易地给出其它多种形状。
该框架101上,在第一端104处支撑两个第一传动轮102和103,在第二端107处支撑两个第二传动轮105和106。
第一传动轮102和103位于第一平面中,第二传动轮105和106位于第二平面中,第一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
传动轮102和传动轮105的位置彼此面对,并且具有相同的尺寸。
传动轮103和传动轮106的位置也彼此面对,并且具有相同的尺寸。
传动轮102、103、105和106可以关于自身旋转。
第一传动带108围绕着第一传动轮102和103缠绕,第二传动带109围绕着第二传动轮105和106缠绕。
传动带108和109是相同的。它们通过至少一个线材111联结在一起。
该线材111可除去地固定在第一带108和第二带109上,以使其纵向轴线与传动轮的旋转轴线平行。
因此,当其中一个传动轮例如传动轮102旋转时,其驱动传动带108,该带驱动与其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的另一传动轮(传动轮103)以及由线材构成的细长形装置110。因此后者一边沿着带108构成的环所限定的路径移动,一边沿着带109(因为与第二带109相连)构成的环所限定的路径移动。
因此,本发明的装置的对称性允许线材111的轴线沿着一椭圆形路径移动,其轴线始终保持与传动轮的轴线平行。
可以设定将彼此面对的两个传动轮固定在同一个轴上。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至少一个传动轮旋转的部件。这些部件可以利用其上安装两个传动轮的轴来驱动两个传动轮。
该线材大致上具有圆柱形形状,但是它可以采用多种形状,例如平行六面体、棱柱形、板形等形状。
可以例如通过拧接在传动带上而对其进行固定,使其可以被拧下,并很容易地用另一个细长部件替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若干个线材111沿着传动带108和109彼此平行设置(见图1)并且被以可除去的方式固定着。它们优选彼此相隔。
该传动轮优选为链轮,该传动带链条能够与这些链轮相配合。
然后,线材可以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进行固定。
图2示出了通过支撑片113和抓线销114保持在链节112上的线材111。
在链节112中,抓线销取代了传统上使用的滚柱轴承销。
图3中详细示出了抓线销114。它依次包括如下部分:
-螺纹端115;
-能够引入到链节112的滚柱中以替代传统上使用的滚柱轴承销的大致圆柱形的平坦部分116;
-直径通常大于部分116的同样大致圆柱形的平坦部分117,它能够引入到支撑片113的孔118中(见图4和5);
-头部119;以及
-中心孔120,其通常由头部119加工而成,能够延伸至部分116,并用于容纳线材111。
支撑片113在图2、4和5中可以看到。
它包括可与抓线销114的对应部分117相配合的孔118以及通向孔118的孔121。孔121带有螺纹,从而压力螺杆122可以拧入到其中,以将线材111压缩在孔118中,从而牢固地保持它(参见图2)。
因此,为了将线材111固定在链节112上,得到图2的结构设置。为此,所需的是,将抓线销114的部分117引入到支撑片113中,除去链节112的常规滚柱轴承销,将抓线销114的部分116沿着滚柱的轴引入,通过将螺母123拧在抓线销114的端部115上而紧固该组件,将线材111引入到抓线销114的中心孔120中,通过将压力螺杆122拧在带螺纹的孔121上直至其有效压迫线材111而将其牢固地保持在那里。
当然,抓线销114的安装方式使其头部119处于链条的内侧上,即处于面向另一个链条的一侧上。
支撑片113优选包括两对(孔118、带螺纹的孔121),如从图4和5中可以推导出来的那样,孔118的轴之间的间隔对应于链节112的滚柱的轴之间的常规间隔,从而两个线材111可以保持在同一个链条112上。
因此,通过在相邻链节上具有若干个相同的支撑片113,可以将若干个线材111平行对准,从而构成一长条形部件。
为了制作出凹部,可以使用另一种现有装置,例如作为美国专利2991824中的主题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被用在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方法中,以便在将被切割以形成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预制坯中制作出凹部。
然后,优选在凹部或与形成凹部的部位相反的位置处(即在预制坯的另一侧)切割预制坯。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被用在用于制造具有减薄边缘的石膏板的方法中。
这种方法显示于图6至10中。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凝粘合剂组分2倾倒在由输送带7支撑的面层材料1上,从而获得一预制坯5,然后将长度至少大致等于预制坯5的宽度的板条6、23引入到预制坯5之下;
2)使水凝粘合剂组分2固化,并除去所述板条6、23;
3)在板条6、23所产生的薄边部(feathering)8处切割预制坯5。
用于制造具有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方法将参照图6至15进行描述。在此方法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使用。
首先,必须强调,本说明书中的“横向边缘”用于指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中的输送带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边缘。这种横向边缘也称之为“板材端部”。
图6示出了一种通过将水凝粘合剂组分2倾倒在面层材料1上而制造板材的生产线,所述板材通常被覆盖第二面层材料3。由此形成的组件在成形板4下面通过而形成预制坯5。
水凝粘合剂组分优选包括石膏灰泥(gypsum plaster)。
面层材料1和3可以由纸片材或纸板构成,或者可以由玻璃纤维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能够被用作面层材料的任何材料构成。
在从成形板4或在该生产线中采用的等效装置之下(例如也称之为触轮的成型辊)显现出预制坯5之后,在预制坯5和输送带7的起点之间引入板条6。成形板4和输送带7的起点之间的距离使得预制坯5尚不足以有时间略微发生硬化,因而其仍然是塑性的。按照使板条6的纵向轴线基本与输送带7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式引入板条6。
然后通过输送带7驱动板条6,如同预制坯5那样。然后,在预制坯5的如箭头A所示的整个移动中,石膏灰泥组分2固化并硬化。
作为优选方案,在切割预制坯5之前除去板条6。
因此,在一定时间之后,预制坯5的硬度足以使得除去板条6之后不会使得预制坯5变形并且不会使得石膏灰泥组分2填充到板条6除去后所留下的空间或者薄边部8中(图7),所述时间对应于输送带7上的预制坯5所覆盖的该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如何确定的一段距离,该距离是输送带7的移动速度以及石膏灰泥组分固化所需时间的函数。
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方式除去板条6。例如,当板条6的长度超过预制坯5的宽度时,该板条6从预制坯5中伸出,然后可以沿着基本与输送带7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快速除去板条,并使其与后者分开。图6中箭头B示出了这种去除操作。
可以通过使得板条6落入到输送带系统的两个构成辊之间的空间中而除去板条6,所述输送带通常不是沿着生产线的整个长度连续,而是由辊所驱动的若干带组成,在这些辊之间具有间隙。
在已经除去板条6之后,预制坯5连续移动,并仍然由输送带7驱动,且石膏灰泥组分2继续硬化。
如图7所示,在薄边部8与大体上由配备有刀9的辊构成的切割装置对齐时,切割装置操作并切割预制坯5。由此获得图8所示的板材9a,板材的长度由在两次切割操作之间被输送带输送的距离限定,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由在两个相继的薄边部8之间输送带运行的距离限定。板材9a因此而具有两个减薄横向边缘10。
优选地,切割装置被设置成使得刀9大约在薄边部8的中间切割预制坯5。
每个薄边部8的尺寸取决于板条6的尺寸。后者通常是厚度0.5mm至4mm、并优选为1.5mm至4mm的平行六面体。其宽度通常为5-20cm,其长度至少大致等于预制坯5的宽度(可能会因可能存在的纵向带(条带)的宽度而减小),但是通常较大,从而可以被抓住而从预制坯5之下除去。另外,希望板条6比预制坯5的宽度长,从而它相对于后者伸出,使其可以更容易地除去。
制造板条6的材料不太重要,只要它允许板条承受位于每个板条6之上的预制坯5的厚度的重量即可。因此,它可以由可长时间地具有良好抗磨损性能和优异稳定性的塑料、木头、金属等制成。
优选地,上面描述的方法补充了用于一种制造具有两个减薄纵向边缘的石膏板的板材的已知方法。后一方法通常采用一般由塑料制成的带沿着输送带7的每个纵向侧面设置,该带通常被称作条带。这种方法例如在欧洲专利申请482810中描述。
因此,可以获得如图9所示的基于水凝粘合剂11的板材,它具有与其两个减薄的横向边缘10相分开的两个减薄纵向边缘25,也就是总共有四个减薄边缘。
毋庸置言,如果切割操作的频率等于板条6引入频率的两倍,则可以获得形成有三个(两个纵向和一个横向)减薄边缘的板材。
当然,所制造的石膏板的板材的长度取决于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以及切割操作的频率。
切割操作的频率通常直接与引入板条的频率相关,因为通常所需的是获得具有两个减薄横向边缘的板材。
这种制造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因为为了改变所制造的板材的长度,简单地改变板条的引入频率就足够了。
前面描述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以便在将被切割以形成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预制坯中制作出凹部的方法。
因此,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图10所示,在板条6被引入之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与将要嵌入板条6的部位相反的位置处在预制坯5中形成凹部12,或在将要嵌入板条6的部位形成凹部12a。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补偿预制坯5中可能产生的局部过厚,这种局部过厚是在板条6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材料位移而引起的。
也可以在引入板条6的位置的下游采用传统类型的校平器4a(从图6中可以看出)。
第一实施例
根据一个实施例,凹部并不相对于板条的引入而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制作凹部的装置只在生产线中被使用。在水凝粘合剂固化之后,形成在预制坯中的凹部将导致具有传统纵向减薄边缘以及与凹部相对应的凹部的形状。基于采用的是凹部12还是12a,凹部位于承载传统纵向减薄边缘的表面的相反侧,或位于同一侧。根据第一实施例,优选采用凹部12,因此位于承载传统纵向减薄边缘的表面的相反侧。其优点将在后面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进行描述。
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被用在用于由预制坯5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中,预制坯包括由水凝粘合剂组分2覆盖的面层材料1,并且被输送带7支撑着。
为了使得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能够被最佳地用在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中,该设备的输送带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预制坯5的宽度。因此,所述带和传动轮安置在预制坯的每个纵向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设备被以适宜的方式安放,从而在其输送带转动时,其细长形装置将在预制坯5中产生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位于预制坯5上方,在此情况下其产生凹部12;或位于预制坯5下方,在此情况下其产生凹部12a。
出于实际应用上的原因,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优选位于预制坯5上方。
当然,可以提供两个(或更多)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一个位于预制坯上方,另一个位于下方,从而分别在预制坯5顶侧产生凹部12、在预制坯5底侧产生凹部12a(参见图10),预制坯5的底侧就是预制坯5承载于输送带7上的一侧。
切割装置可以设置成在凹部12切割预制坯。
如果实在预制坯底侧制作出凹部12a的情况下,切割装置可以被设置成在已形成凹部12a的部位相反的位置处切割预制坯。
优选地,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是用于产生具有减薄边缘的板材的生产线。下面将参照图6至15描述该生产线。然后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该生产线中的使用方式。
图11示出了用于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的生产线的一部分。
可以看到一个板条箱20,该箱由水平矩形表面21形成,从其角部竖直和平行升起的四个托架形角片22彼此面对,从而使得一堆板条23置于一侧。
该板条箱20的尺寸设计成可以存储大量的板条23(也参见图12和13)。
板条箱20的水平表面21被支撑在腿24上。
在第一板条23处,也就是在该堆的非常底部处的一个处,平行设置了两个顶杆26,它们被定向为可以从该堆中通过推动第一板条23并使其朝着倾斜平面27滑动而抽取第一板条23,该倾斜平面由向下倾斜的表面28以及在其下部用于保持刚刚被抽取的板条并将其进行引导的边缘29构成。
在倾斜平面27的横向侧30,也就是在输送带7的相反侧,与倾斜平面27的纵向轴线平行地设置顶杆31,从而致动该顶杆31可以向刚刚从板条箱20中抽取的板条提供推动。因此,如此被推进的板条可以与倾斜平面27的纵向轴线平行地滑动,同时边缘29对其进行引导,则其将朝着与第一倾斜平面27相接的位于侧面30的相对横向侧面上的第二倾斜平面32移动。该第二倾斜平面32也由在底部具有边缘34的倾斜表面33构成。它还包括在与顶杆31相对的端部上的止动件35,该止动件通常由气动制动器构成,以终止受顶杆31推动的板条的移动。
边缘34设有开口36,该开口与两个顶杆37相面对,这两个顶杆这样定向,以使得位于第二倾斜平面32上的板条被推向倾斜表面33的顶部。
第一倾斜平面27和第二倾斜平面32分别被支撑在腿38和39上。
根据如图14所示的一种替换形式,在表面23和第一倾斜平面27之间与表面23平行地设置平整表面40,以在从板条箱20中抽取的板条沿着第一倾斜平面27的倾斜表面28下落之前将其水平地支撑。
因此,从图15中可以看出,腿24、35和36的高度被选择,从而使得位于第二倾斜平面32上的板条处在低于预制坯5的高度上。
大体而言:
-第二倾斜平面32的边缘34的纵向轴线与输送带的纵向轴线垂直;
-用于支撑移动的板条的部件32、33、34、35的位置与输送带7的起点相面对;以及
-第二倾斜平面32的倾斜表面33与输送带7相邻。
第二倾斜平面32的长度至少等于板条23的长度,也就是说,至少等于并优选大于预制坯5的宽度。
因此,如参考图10所能理解的,当致动顶杆37时,在第二倾斜平面32上的板条被朝着倾斜表面33的顶部向上推,即朝着输送带7和预制坯5推动,并楔入到它们之间并被它们所驱动。
板条的长度和预制坯5的宽度之间的差异允许一旦石膏灰泥组分硬化之后可抓住和除去板条。
本发明的生产线通常包括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控制其操作,并在必要时允许各种操作的性能彼此从属。
这些电子装置可以设定为,在已经通过致动顶杆27而在预制坯5之下引入板条之后,致动顶杆31以在第二倾斜平面32上引入另一个板条,然后致动顶杆26以在第一倾斜平面27上引入另一个板条,等等。电子装置可以改变这些操作的频率,以减小或增加形成有减薄边缘的石膏板的长度。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生产线的一部分。
该图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生产线。
如图16中的轮廓所示,该设备包括由框架205支撑的四个第一链轮201、202、203、204,并具有缠绕这些链轮的由链节构成的链条206,在链节中,一些链节207按照结合图2所示的方式分别支撑两个线材。
该设备关于和预制坯5移动方向对齐的竖直平面对称。因此,保持在链节207上的线材相对于预制坯5横向延伸至与链条206相同的第二链条,并缠绕在与第一链轮201、202、203、204相同的第二链轮上。
该设备装有通过带211驱动轴210旋转的电机209,在该轴210上安装有链轮203及其对称链轮。这些链轮的转动驱动链条206沿着箭头D所示方向旋转。
按照已知的方式,通过沿着箭头E的方向在第一面层材料2和第二面层材料3之间引入水凝粘合剂浆料,并使该实体在该设备的上成形板214和下成形板215之间经过,从而获得该预制坯5。
链轮201、202、203、204及其对称链轮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预制坯5的宽度,从而这些链轮不会接触到该预制坯5。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固定在适当的高度上,从而当操作生产线时,链条206的移动驱动连接至链节207的线材的移动,这些线材经过成形板,即在板214和215之间通过,并向下相对于上板214伸出。因此,这些线材在上板214和第二面层材料3之间所占据的空间在该点处导致预制坯5的厚度变薄。
毋庸置言,对电机的操作进行调整,以使得链条206按照与预制坯5相同的速度移动。因此,线材与预制坯5在几厘米以上的距离上相伴,并当它们与该预制坯5分开以返回时,其关于链轮204旋转,并在预制坯5的上部中留下凹部。
由于可以通过对电机进行操纵而容易地改变链条206的运行速度,因此两个凹部之间的间隔以及板材的长度可以容易地改变。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框架205可以紧固在板214和215上。这使得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被使用,以取代传统使用的成形板或触轮。
第二实施例
该实施例对应于下述情况,其中板条不是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被引入,而是在第一和第二成形条带(或可能在第二和第三成形条带之间,根据具体情况)引入。这里可以想象出输送带7大致上被分割为多个被称作成形条带的元件。成形条带1是处在前面的条带。传统输送带一般包括两个或三个、甚至四个成形条带。如前所述,这些成形条带包括用于形成纵向减薄边缘的条带。
除了板条在生产线上的水凝粘合剂开始发生水合的位置(参看下面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描述)被引入以外,其它元件保持不变(凹部12或12a,根据具体情况)。其它构成元件被相应地偏移(例如校平器4a被偏移到用于驱动第二成形条带的第一辊处或之后;在这种情况下,校平器采用辊的形式,该辊的圆周速度基本上与输送带7相等)。通过在此位置加入板条6、23),可以在二次成形操作中具有相同的预制坯一致性。
还可以使用同步装置,如下面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
第三实施例
该实施例显示于图17中。在该图中,特别地由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制作出的凹部12是通过位于预制坯下方的装置300向上推入而形成的。该系统事实上与构成美国专利2991824中的主题的系统相颠倒。另外,与该专利相比,用于推入形成凹部的系统安置在成形装置的下游。有利地,这种颠倒的装置安置在条带1和2之间(但如需要也可以将其安置在条带2和3之间)。该装置在生产线中安置在水凝粘合剂开始发生水合的位置处。优选地,该装置位于发生5%至30%水合的位置和/或位于沿输送带7长度的40至110m的位置(例如对于速度为大约70m/min的生产线)。
该装置300安置在条带1和2之间,分别以301和302表示。这些条带分别被辊303和304驱动。一方面,装置300包括二次成形装置300a。其包括设在框架(未示出)上的带305,该带以等于条带301和302速度的线速度转动。因此,可以防止面层的打滑。该带305上固定着一个或多个成形板条306。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参照单一的板条进行描述,但是,基于这些装置的尺寸、预期的板材等等,可以使用几个板条。该带安装在辊307和308上,至少一个所述辊优选被驱动。平滑板309,例如由大理石制成,被安置成面对着预制坯和带305,以使它们在平坦表面上进行接触。面对着这个部分的是支持装置300b。其包括位于(未示出)上的带310,该带以等于条带301和302速度的线速度转动。该带310安装在辊311和312上,至少一个所述辊优选被驱动。平滑板313,例如由大理石制成,被安置成面对着预制坯和带310,类似于板309和带305的布置方式。
在操作中,成形板条306到达与预制坯中的上侧凹部12相对的位置。如此之后,当板条306与预制坯同时在两个板309和313之间通过时,凹部形成在预制坯的另一侧。如此获得的到达成形条带302上的预制坯具有与横向减薄边缘相对应的凹部(在板材上的与纵向减薄边缘相同的一侧)。
因此,预制坯移经两个带305和310之间,所述带优选以预制坯的运行速度被驱动。预制坯因此而只接触移动原件,从而预制坯/带的相对运动为零。因此不会出现摩擦。
装置的尺寸(沿其长度)在几米的量级(典型地,在5至10m的距离上接触),一般而言这就足以实施二次成形操作。
可以设置用于调节支持装置施加的压力的装置(未示出)。其特别可以是能够相组件施加可调压力的顶杆或配重。
优选设置同步装置(未示出),以将二次成形板条306基本上与凹部12相对。可以使用切割系统,其由安置在预制坯顶部上方并且通过其移动而被转动的轮构成。所述轮连接着计数器并由其分度,计数器对期望的装置进行致动。还可以使用这样的系统,其包括预制坯面层标记(例如一个点)、检测该标记并随后对各装置进行致动的步骤。在通过检测该标记而被致动的装置中,需要提及用于制作凹部12或12a的装置,或是用于引入板条6、23的装置、用于旋转承载着板条306的带305的装置、用于在成形步骤之后切割预制坯的装置等等。
另一实施例显示于图18中(与图17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未被示出)。在该实施例中,装置300还包括校准装置300c。当带305绕着辊308转动时,板条306撤回;然后预制坯进入校准装置300c中。校准装置包括位于框架(未示出)上的带314,其以等于条带301和302速度的线速度转动。带314安装在辊315和316上,至少一个所述辊优选被驱动。平滑板317,例如由大理石制成,被安置成面对着预制坯和带314,类似于板309和带305的布置方式。
与前述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类型的校平器可以作为一项选择被设置。
第四实施例
该实施例对应于下述情况,其中图17或图18中的装置被倒置,也就是说,成形板条306被安置成不是用于在与纵向减薄边缘相同的一侧压印凹部并形成横向减薄边缘,相反,是用于巩固凹部和成形成的凹槽。根据该实施例,通过在水凝粘合剂已经开始水合的阶段施加成形板条,可以如前所述在二次成形操作时具有理想的预制坯一致性。与第三实施例中获得的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一样,纵向和横向边缘位于板材的两侧。其优点将在后面结合根据本发明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进行描述。
第五和第六实施例
这些实施例对应于下述情况,其中前面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的凹部12被替换为凹部12a。因此可以获得相反的效果。
在前面的各实施例中,板条306的长度基本上等于预制坯的宽度。此外,用在本发明中的板条,特别是板条306,可以具有平行六面体的截面,但该截面也可以是三角形的,通常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的,其底边平行于带7。
可以对第三和第六实施例作出改型。可以回想,第三和第六实施例具有共同的事实,即凹部12,或者12a,是通过位于预制坯下面的装置或位于预制坯上面的装置推入而形成的。在第三和第六实施例中,凹部整体上被推入形成,也就是说,在凹部被推入形成后,面层纸基本上是平坦的。可以采取某种措施来使推入形成凹部的动作只在局部进行,也就是说,凹部保留在板材的每侧,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为明显。例如,可以调节装置300,以使得各侧凹部的深度之比为1至10,优选为2至5。例如,对于厚度为12.5mm的标准BA13板材,推入侧的凹部的深度可以是4mm,原始侧的凹部的深度可以是1.5mm。
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板材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对象是利用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构建内部结构(interior structure)的方法,其中两个减薄边缘位于一侧,另外两个减薄边缘位于板材另一侧。这种板材可以由第一实施例(具有凹部12)、第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以及第三和第六实施例的改型获得。这种板材示意性地显示于图19中。从该图可以看出,薄边部相反地设置在板材的每侧(边缘薄边部10位于带乳浆面层(cream facing)的那一侧,而端部薄边部25a位于另一侧,即带青灰面层(grey facing)的那一侧)。薄边部25a的尺寸与薄边部25的尺寸在量值上大致相同(例如,对应于第四或第五实施例中的板条的尺寸,或是第一实施例中由线材111构成的细长形装置110的尺寸)。薄边部25a的深度因此而可以为0.5至4mm,优选为1.5至4mm。薄边部的宽度可以为2至15cm,优选为5至10cm。纵向薄边部具有本领域中的标准尺寸,例如传统上由条带给定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构建内部结构(间壁,其可以是竖直、倾斜或水平的,或者是假天花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它们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a)根据本发明的板材(例如图19所示的板材)被安放在一个支撑件上,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对接在一起;
b)将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固定在支撑件上;
c)利用至少一种接缝水泥(joint cement)将各板材结合在一起;以及,可选地,
d)利用补余饰面灰泥(complementary finish plaster)对接缝进行终饰。
在步骤b)中,由于位于板材的不可被装配者看到的一侧的横向减薄边缘在被夹持到支撑件上,因此板材的这一区域因螺钉、钉子等的紧固作用而被“向上弯转”。经此之后,在板材上的与纵向减薄边缘(或边缘薄边部)相同的一侧显露出薄边部。因此,在板材之间的每个接缝处均获得减薄边缘。
根据一个实施例,位于青灰面层侧的横向减薄边缘25a以下述方式通过乳浆面层上的特定标记而被识别,即使用者(装配间壁的抹灰工)可以认出它们是青灰面层侧减薄边缘。在将板材配对时,使用者因此而知道具有这样的薄边部,并因此而能够相应地处理接缝。这些薄边部的标记可以采用任何适宜的形式,例如重复的图案。由于存在这种标记,在两个根据本发明的板材被沿着横向薄边部对接在一起时是有益的;这是因为,在横向减薄边缘对接时,例如,对接在墙壁上时,乳浆面层上的用于表示青灰面层上存在薄边部的标记既不会对装配操作、也不会对经受处理的接缝造成显著影响。
所述标记在图20中以靠近减薄边缘25a的符号26a、26b、26c和26d特别地示出。所述标记位于乳浆侧并且表示横向减薄边缘,该横向减薄边缘预期与第二根据本发明的板材的相同类型的横向边缘配对。
通过所述标记,还可以识别横向薄边部25a的宽度,并因此而调节接缝处理,特别是使用具有适合尺寸的工具或刮刀。例如,抹灰工可以简单地只在标记处施加灰泥,特别是表面涂层,并且被标记引导。
另外,标记可以包括重复的记号。如果在步骤b)中通过“倒置”而由减薄边缘25a形成凹谷,则优选使用足够数量的螺钉,以确保导致操作可以容易地完成。例如,可以如传统方式那样使用三个、优选五个螺钉,优选使用六至十个、有利地七个重复的记号。因此,记号的数量对应于所使用的螺钉的数量。
带有标记的板材可以通过前面描述的方法制造出来,只是要在接受灰泥之前打印面纸。打印可以在现场进行,或者可以使用一卷已经打印好的纸。生产线可以包括适宜的打印装置。
本发明的对象还包括新颖的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以及利用这种板材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
在被组装时,这些板材不会遇到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传统板材的缺陷,如后文所述。
石膏板是已知的,并且这种板材一般包括两个纵向减薄边缘。在各板材沿着横向边缘对接在一起时,沿着接缝必然产生额外的厚度。第一种技术包括将框架结构的轨道偏移大约2mm,以产生薄边部的等效结构。然而,这一技术由于必然会产生不相符问题而难以实施。
已经提出的另一种技术包括使用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许多文献描述过它们的制备。这些均具有四个(纵向和横向)减薄边缘,从而可以沿着四条边利用接缝水泥形成接缝。目前,就尺寸方面而言,所有板材都具有类似的减薄边缘,在四个边缘上,薄边部的宽度和深度基本相同。尽管使用四个减薄边缘具有某些优点,但也仍存在缺点。这是因为,减薄边缘的宽度一般为40至80mm,典型地是60mm;这些值是以标准的形式强制实行的,并且被用于目前的实践中。然而,用于施加条带粘结水泥(在被使用的情况下)和接缝水泥的工具通常其宽度大于120mm,因此在向横向接缝施加水泥的过程中必然会在接缝的交点处产生过厚,从而导致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的外观变差,这种问题会带来成本升高的后果。
美国专利4397123根据两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材。根据第一实施例,板材端部包括可拆下部分,在其被拆下后可产生缺口形式的边缘。在被放置就位后,所述缺口被“倒置”,以形成用于接收灰泥的凹谷。这一方案在技术上非常复杂;没有工业制造方法被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板材沿其青灰面层侧具有薄边部,薄边部的宽度为12英寸,即30cm以上。同样,没有描述任何加工方法来获得第二实施例。
图19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板材。板材通常包括位于两个面层之间的水凝粘合剂,一般是石膏灰泥。面层材料可以由纸片材或纸板构成,或者可以由玻璃纤维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能够被用作面层材料的任何材料构成
板材在其一侧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10,在其另一侧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25a,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第一减薄边缘。薄边部以相对的方式布置在板材的每侧(边缘薄边部10位于乳浆面层侧,端部薄边部25a位于另一侧,即青灰面层侧)。薄边部的深度大致为0.5至4mm,优选为0.5至3mm,更优选为0.6至2.5mm之间,更好的是0.6至1.8mm,有利的是0.8至1.8mm或0.5至1.5mm。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薄边部25a的宽度特定地是大致为100至200mm,优选为120至180mm,或者是150至200mm或100至150mm。第一纵向薄边部的深度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量值,但宽度明显更小,例如为40至80mm。特别地讲,第二横向薄边部与第一纵向薄边部的宽度比值大致为1.5至5,优选为2至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比值可以颠倒,纵向边缘的宽度大于横向边缘。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四个边缘具有大的宽度。
图21以俯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板材。在这种情况下,板材具有位于其同一侧的四个减薄边缘。在做必要修正的前提下,前面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以及其它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尺寸同样适用于图19中的情况。
图22示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减薄边缘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薄边部存在于板材两侧。在这种情况下,板材还包括位于板材另一侧的两个第三减薄边缘25b,它们平行于第二减薄边缘25a。相关尺寸再次被给出:X,板材厚度,通常为6至25mm;Y,薄边部宽度,为100至200mm,优选为120至180mm或150至200mm,与前面一样;Z′(例如第二薄边部25a的深度)和Z″(例如第三薄边部25b的深度)使得Z′+Z″为0.5至4mm,优选为0.5至3mm,更优选0.6至2.5mm,更好的是0.6至1.8mm,有利地0.8至1.8mm或0.5至1.5mm。所述尺寸Z′和Z″之间的比值,即Z′/Z″,为例如为1至10,优选为2至5。
沿着每侧设有这些薄边部可以提供额外的优点。在减薄边缘25a沿着与减薄边缘10相反的一侧提供的情况下,在装配过程中,它们被“倒置”,如前所述。因此会以相对较大的曲率半径出现弯曲。通过设置减薄边缘25b,可以更好地限定因减薄边缘25a倒置而形成的最终凹谷。可以获得由传统薄边部形成的类型的真正凹谷(即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凹谷)。这使得能够最佳地处理接缝,而不会过量地消耗水泥,并且具有完美的平整度。
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制备。在板材具有位于同侧的四个减薄边缘的情况下,制备方法是公知的。作为示例,可以使用诸如美国专利2991824或美国专利2246987中描述的方法,或是使用本申请人的申请例如PCT/FR03/01373、PCT/FR03/02281、PCT/FR03/00118、PCT/FR03/12880和PCT/FR03/00606中描述的方法。在板材在与承载第一(纵向)减薄边缘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二(横向)减薄边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述方法:
-上面结合各图描述的方法;
-根据美国专利4781558的方法的改型,其中鼓被改造从而沿着鼓轴线承载着至少一个肋或突起;
-一种方法,其采用了根据美国专利2991824的成形条带,并组合根据美国专利1676318或美国专利2246987的用于成形纵向薄边部的上辊;
-一种方法,其中板材在适宜的模具中被挤压,例如在湿态下被挤压;
-一种方法,其中通过二次锯切成特定厚度并且再次结合而获得横向减薄边缘。
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间壁,其可以是竖直、倾斜或水平的,或者是假天花板)根据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本发明的板材(例如图19或21所示的板材)被安放在一个支撑件上,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对接在一起;
b)将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固定在支撑件上;
c)利用至少一种接缝水泥将各板材结合在一起;以及,可选地,
d)利用补余饰面灰泥对接缝进行终饰。
根本上讲,应当指出,本方法既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条带粘结水泥;可以使用条带,例如纸带或由玻璃纤维布制成的料带,其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自粘结性的。在使用时,条带粘结水泥可以与接缝水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样,在使用补余饰面灰泥的情况下,接缝水泥可以与补余饰面灰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板材在与承载纵向减薄边缘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横向减薄边缘的情况下,在步骤b)中,由于位于板材的不可被装配者看到的一侧的横向减薄边缘在被夹持到支撑件上,因此板材的这一区域因螺钉、钉子等的固定作用而被“向上弯转”。经此之后,在板材上的与纵向减薄边缘(或边缘薄边部)相同的一侧显露出薄边部。因此,在板材之间的每个接缝处均获得减薄边缘。这一点显示于图23A和23B中,其中支撑件430接收横向减薄边缘25a,所述横向减薄边缘因螺钉、钉子等(它们在图中以附图标记431表示)的固定作用而被“向上弯转”
在板材在与承载纵向减薄边缘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具有横向减薄边缘的情况下,步骤b)采用铺设过程中的传统步骤。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而言提供了特别的优点。该优点可以从下面提到的图中清楚地展现出来。
图24A、24B和24C显示了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传统板材是如何装配在一起的。图24A示出了板材对接在一起时的情形。图24B示出了板材的一个接缝(在条带被放置在两个接缝中后)由一层接缝水泥进行了处理。阴影区域表示被施加了水泥的区域。传统上,在这个施加水泥的区域所在各侧(在邻接薄边部的板材部分上)会产生过厚。图24C示出了板材,其中第二个板材的接缝由一层接缝水泥进行了处理。阴影区域同样表示被施加了水泥的区域。传统上,在这个施加水泥的区域所在各侧(在邻接薄边部的板材部分上)会产生过厚。然而,在接缝交叉的位置处,也会出现大的过厚,在图中以附图标记411表示。这是因为,在图24B所示步骤中产生的第一过厚部被添加到在图24C所示步骤中产生的第二过厚部上。
图25A、25B和25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四个减薄边缘的板材装配在一起时的情形。图25A示出了板材被对接在一起,其中有可能边缘被向上弯转。在根据本发明的板材被装配在一起后,它们在可见侧呈现出薄边部,如前所述。图25B示出了板材的一个接缝(在条带被放置在两个接缝中后)由一层接缝水泥进行了处理。阴影区域表示被施加了水泥的区域。传统上,在这个施加水泥的区域所在各侧(在邻接薄边部的板材部分上)会产生过厚。
图25C示出了板材,其中第二个板材的接缝由一层接缝水泥进行了处理。阴影区域同样表示被施加了水泥的区域。此时,工具的尺寸小于减薄边缘,水泥局部地位于大的减薄边缘形成的凹谷中。因此,在接缝交叉的位置处,不会有过厚部被添加到在图25B所示步骤中产生的第一过厚部上。因此,可以获得不存在过厚的接缝交叉部,并且表面是完美平坦的。
优选使用这样的工具,其宽度大于所述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10的宽度的二倍,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的二倍。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个优点。在将板材装配到悬置金属支撑件上的操作中,通常会沿着轨道对接两个板材。如果轨道偏移,则会导致装配不充分,在传统板材的情况下,这种偏移可被看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板材,由于薄边部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这种偏移不再能被肉眼看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个优点。如果第一、第二减薄边缘或它们两者具有大尺寸,则可以使用更大量的灰泥(以形成更大的厚度),特别是接缝水泥。因此,在被磨平的过程中,条带可见的危险更小(由于存在绒毛,或是由于其透过灰泥的可见性)。
如前所述,可以使用标记。在板材的宽阔减薄边缘与其它减薄边缘位于相同侧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深度较小并且导致所述减薄边缘难以识别的情况下,也可以嵌入所述标记。
关于板材是通过交叉接缝还是通过平齐接缝装配在一起,都没有关系。

Claims (38)

1.一种板材,其由水凝粘合剂制成,并且在其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10),并在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25a),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为100至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为120至180mm,或150至200mm,或100至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10)和第二减薄边缘(25a)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以下述方式设置,即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10)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5至5。
5.一种板材,其由水凝粘合剂制成,并且在其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10),并在同一侧或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25a),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以下述方式设置,即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10)的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5至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值为2至4。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为100至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是横向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还包括与第二减薄边缘(25a)平行的两个第三减薄边缘(25b),它们位于板材的与设有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那一侧不同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深度与所述第三减薄边缘的深度之间的比值为1至1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10)位于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位于与设有所述第一减薄边缘(10)的那一侧不同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在设有所述两个第一减薄边缘(10)的那一侧带有标记(26a,26b,26c,26d),所述标记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垂直的所述两个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存在,所述板材适于与相同的第二板材配合,其中第一板材的一个第二减薄边缘(25a)与第二板材的一个第二减薄边缘(25a)对接,通过位于各板材上的设有所述两个第一减薄边缘(10)的那一侧的标记(26a,26b,26c,26d),各板材的第二减薄边缘(25a)被识别。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包括三个以上的重复的记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粘合剂是灰泥。
16.一种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所述的板材放置在支撑件上,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对接在一起;
b)将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固定在支撑件上;
c)利用至少一种接缝水泥将各板材结合在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工具将接缝水泥沿着接缝施加在板材之间,所述工具的特征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10)的宽度的二倍,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减薄边缘(25a)的宽度的二倍。
18.一种构建内部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板材放置在支撑件上,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对接在一起,以使得其中第一板材的一个第二减薄边缘(25a)与第二板材的一个第二减薄边缘(25a)对接,通过位于各板材上的设有所述两个第一减薄边缘(10)的那一侧的标记(26a,26b,26c,26d),各板材的第二减薄边缘(25a)被识别;
b)将各板材沿着减薄边缘固定在支撑件上;
c)利用至少一种接缝水泥将各板材结合在一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水泥和/或饰面灰泥被沿着由板材上的标记(26a,26b,26c,26d)限定的边界施加。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使用了条带,或由玻璃纤维布制成的料带,所述条带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自粘结性的。
21.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所述板材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水凝粘合剂组分(2)倾倒在由输送带(7)支撑的面层材料(1)上,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301,302),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水凝粘合剂组分被第二面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制坯(5),然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的上部中形成凹部(12);
2)使水凝粘合剂组分(2)固化;
3)在由凹部(12)产生的薄边部(8)处切割预制坯(5),以形成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所述板材在其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
22.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板材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水凝粘合剂组分(2)倾倒在由输送带(7)支撑的面层材料(1)上,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301,302),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水凝粘合剂组分被第二面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制坯(5),然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的上部中形成凹部(12);
2)使水凝粘合剂组分(2)固化;
3)在由凹部(12)产生的薄边部(8)处切割预制坯(5),以形成由水凝粘合剂制成的板材,所述板材在其每侧具有饰面材料,所述板材在其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减薄边缘,并在另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减薄边缘,所述第二减薄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一减薄边缘;
其中,凹部形成在带有标记(26a,26b,26c,26d)的面层材料(1)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粘合剂包括灰泥。
24.一种生产线,其用于由预制坯(5)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板材,所述预制坯包括被水凝粘合剂组分(2)覆盖并且由输送带(7)支撑的面层材料(1),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301,302),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生产线还包括用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中形成凹部(12)的装置,所述凹部形成在预制坯的上部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在基于水凝粘合剂的预制坯(5)中形成凹部(12,12a)的装置至少包括:
框架(101);
支撑在框架(101)的第一端(104)的两个第一传动轮(102,103),以及支撑在框架(101)的第二端(107)的两个第二传动轮(105,106);所述第一传动轮(102,103)和第二传动轮(105,106)位于相互平行的平面内;彼此面对的第一传动轮(102,103)和第二传动轮(105,106)是相同的;
两个传动带(108,109),它们分别缠绕在第一传动轮(102,103)和第二传动轮(105,106)上;
至少一个线材(111),其可除去地固定在带(108,109)上,并在这些带(108,109)之间延伸,从而其纵向轴线与传动轮(102,103,105,106)的旋转轴线平行;
所述装置的传动带(108,109,206)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预制坯(5)的宽度,并且所述装置被适宜地放置,以使得在传动带(108,109,206)转动时,所述线材(111)在预制坯(5)中产生凹部(12或12a)。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粘合剂包括石膏灰泥。
27.一种由待切割预制坯(5)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板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凝粘合剂组分(2)倾倒在由输送带(7)支撑的面层材料(1)上,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301,302),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水凝粘合剂组分被第二面层材料覆盖从而获得预制坯(5),然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的上部中形成凹部(12,12a);
2)使水凝粘合剂组分(2)在至少一个成形条带上部分地固化;
3)在已形成凹部(12,12a)的位置或与该位置相反的位置将板条(6,23或306)引入到部分固化的预制坯下面;
4)在由板条(6,23或306)形成的薄边部(8)处切割预制坯(5)。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固化对应于发生5至30%的水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板条(6,23或306)是在第一成形条带(301)之后引入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凹部(12)形成在预制坯的上部中,板条(306)在与已形成凹部(12)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处被引入,从而在与纵向条带所形成的纵向减薄边缘相同的一侧形成横向减薄边缘。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发生0.5至5%水合的期间,板条(306)被引入。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粘合剂包括石膏灰泥。
33.一种生产线,其用于由预制坯(5)制造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板材,所述预制坯包括被水凝粘合剂组分(2)覆盖并且由输送带(7)支撑的面层材料(1),所述输送带包括至少两个成形条带(301,302),所述成形条带配备有纵向条带,所述生产线还包括用于在第一成形条带之前在预制坯中形成凹部(12,12a)的装置,以及用于在已形成凹部(12,12a)的位置或与该位置相反的位置将板条(6,23或306)引入到预制坯下面的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在基于水凝粘合剂的预制坯(5)中形成凹部(12,12a)的装置至少包括:
框架(101);
支撑在框架(101)的第一端(104)的两个第一传动轮(102,103),以及支撑在框架(101)的第二端(107)的两个第二传动轮(105,106);所述第一传动轮(102,103)和第二传动轮(105,106)位于相互平行的平面内;彼此面对的第一传动轮(102,103)和第二传动轮(105,106)是相同的;
两个传动带(108,109),它们分别缠绕在第一传动轮(102,103)和第二传动轮(105,106)上;
至少一个线材(111),其可除去地固定在带(108,109)上,并在这些带(108,109)之间延伸,从而其纵向轴线与传动轮(102,103,105,106)的旋转轴线平行;
所述装置的传动带(108,109,206)之间的距离至少等于预制坯(5)的宽度,并且所述装置被适宜地放置,以使得在传动带(108,109,206)转动时,所述线材(111)在预制坯(5)中产生凹部(12或12a)。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已形成凹部(12,12a)的位置或与该位置相反的位置将板条(6,23)引入到预制坯下面的装置至少包括:
板条箱(20);
至少一个板条(6,23);
用于每次从板条箱(20)抽出一个板条(6,23)的装置(26);
用于接收所述抽出的板条(6,23)的装置(27,28,29);
用于沿平行于其长度的方向移动所述抽出的板条(6,23)的装置(31);
用于支撑移动的板条(6,23)的装置(32,33,34,35);
用于使板条(6,23)滑动到面层材料(1)下面的装置(37)。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已形成凹部(12,12a)的位置或与该位置相反的位置将板条(306)引入到预制坯下面的装置至少包括:
二次成形装置(300a),其包括支撑着成形板条(306)的带(305),所述带安装在辊(307,308)上,并且在板(309)上滑动且面对着预制坯的另一侧;
支持装置(300b),其包括安装在辊(311,312)上的带(310),所述带在板(313)上滑动;
所述各带(305,310)的线速度基本上等于成形条带(301,302)的线速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生产线,还包括位于二次成形装置(300a)下游并且也面对着支持装置的下述元件:
校准装置(300c),其包括安装在辊(315,316)上的带(314),所述带在板(317)上滑动;
所述带(314)的线速度基本上等于成形条带(301,302)的线速度。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粘合剂包括石膏灰泥。
CNB200480024297XA 2003-08-25 2004-05-21 带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其制造方法和生产线及内部结构构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3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292089A EP1510315A1 (fr) 2003-08-25 2003-08-25 Plaques à base de liant hydrauliqu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ligne de production de telles plaques
EP03292089.4 2003-08-25
EP04290495.3 2004-02-24
EP04290493.8 2004-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401A CN1842401A (zh) 2006-10-04
CN100560317C true CN100560317C (zh) 2009-11-18

Family

ID=34089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429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317C (zh) 2003-08-25 2004-05-21 带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其制造方法和生产线及内部结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510315A1 (zh)
CN (1) CN100560317C (zh)
UA (1) UA89756C2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6318A (en) * 1922-03-20 1928-07-10 United States Gypsum Co Apparatus for making lap-edged plaster sheathing board
US2712169A (en) * 1951-08-03 1955-07-05 George A Buttress Machine for severing a ribbon of plasterboard to form plasterboard panels and finishing the ends of the panels
US20010044016A1 (en) * 2001-02-22 2001-11-22 Watras Edward W. Continuous method of making four-tapered edge gypsum board and the gypsum board made therefro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401A (zh) 2006-10-04
EP1510315A1 (fr) 2005-03-02
UA89756C2 (uk)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2240B2 (en) Production line for hydraulic binder-based, tapered-edge boards
CN204530742U (zh) 一种可调节式柱脚
CN105089184B (zh) 多曲面混凝土镂空造型墙施工方法及菱形镂空结构模板
CN100560317C (zh) 带减薄边缘的基于水凝粘合剂的板材、其制造方法和生产线及内部结构构建方法
DK1510316T3 (en) PROCEDURE FOR MANUFACTURING PLATES BASED ON HYDRAULIC BIN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LINE FOR MANUFACTURING SUCH PLATES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JP2007503334A5 (zh)
WO1999033622A1 (en) Process, equipment and stone-processing l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iles of artificial or natural stone - especially marble _____
US20050257873A1 (en) Method for making thin-edge boards, based on hydraulic binders, line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same
RU2432256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лит с четырьмя скошенными кромками из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го вяжущего, линия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указанных плит
DK1361030T3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heets based on hydraulic binder and production line for producing such sheets
GB2433750A (en) Line for producing hydraulic-binder-based boards from a preform
JPH11333826A (ja) 軽量気泡コンクリートの加工装置
KR20090024818A (ko) 수경성 결합제 기반의 시트의 제조방법, 상기 시트를 생산하기 위한 생산라인 및 압흔 제조장치
JPH11151712A (ja) 模様付き軽量気泡コンクリート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H11300720A (ja) Alcパネル面の平滑化装置
SE122985C1 (zh)
JPH11156832A (ja) 模様付き軽量気泡コンクリート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ORAL GYPSUM ASIA SDN. BH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AFARGE PLATRES

Effective date: 201209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925

Address after: Negeri Selangor

Patentee after: LAFARGE GYPSUM INTERNATIONAL

Address before: France Avignon

Patentee before: Lafarge Platre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