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9017C -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9017C
CN100559017C CN 03823072 CN03823072A CN100559017C CN 100559017 C CN100559017 C CN 100559017C CN 03823072 CN03823072 CN 03823072 CN 03823072 A CN03823072 A CN 03823072A CN 100559017 C CN100559017 C CN 1005590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t axle
oil
cylinder
crank box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8230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3568A (zh
Inventor
村冈勇树
轮违薰
坂本雅美
渡边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3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3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0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0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四冲程单缸发动机,曲轴通过一对轴承支承在曲柄箱上并且自由旋转,在曲轴上固定设有缠绕驱动轮和驱动齿轮,该缠绕驱动轮用来向气门传动装置的凸轮轴传递曲轴的旋转动力的缠绕驱动轮,该驱动齿轮用来向油泵传递曲轴的旋转动力,在两轴承(47、48)的一方(48)外侧配置驱动齿轮(127),在该驱动齿轮(127)的更外侧配置缠绕驱动轮(78、248)。由此,可以缩小沿着曲轴轴线的方向的发动机宽度。

Description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冲程单缸发动机,该四冲程单缸发动机的曲轴通过连杆和曲柄销连接在自由滑动地配合于缸膛中的活塞上,该曲轴通过在其轴向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曲柄箱,在所述曲轴上固定设有缠绕驱动轮(wrapping driving wheel)和驱动齿轮,该缠绕驱动轮用来向气门传动装置的凸轮轴传递所述曲轴的旋转动力,该驱动齿轮用来向设在所述曲柄箱上的油泵传递所述曲轴的旋转动力。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日本特开平9-144520公报号中,这种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已是公知的。
然而,在上述现有产品中,缠绕驱动轮和驱动齿轮是分开配置在介于曲柄箱和曲轴之间的一对轴承的外侧,需要在每个缠绕驱动轮和驱动齿轮形成密闭的油室,所以在沿着曲轴的轴线的方向,发动机的宽度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可以缩小沿着曲轴的轴线方向的发动机宽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的曲轴通过连杆和曲柄销连接在自由滑动地配合于缸膛中的活塞上,该曲轴通过一对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上,该一对轴承沿曲轴的轴向相互间隔有间距,在所述曲轴上固定设有缠绕驱动轮和驱动齿轮,该缠绕驱动轮用来向气门传动装置的凸轮轴传递所述曲轴的旋转动力,该驱动齿轮用来向设在所述曲柄箱上的油泵传递所述曲轴的旋转动力,其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轴承的一方外侧配置所述驱动齿轮,在该驱动齿轮的更外侧配置所述缠绕驱动轮。
根据这种第一特征的结构,在两轴承的一方外侧配置缠绕驱动轮和驱动齿轮,所以不需要在每个缠绕驱动轮和驱动齿轮形成密闭的油室,相应地可以在沿着曲轴的轴线的方向使发动机小型化。而且,缠绕驱动轮配置在驱动齿轮的外侧,所以能够把传动部件例如卷绕在缠绕驱动轮上的链条配置在比较远离缸膛的位置,抑制从缸膛侧向所述传动部件的热影响。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曲柄箱设置供油管路,该供油管路将从设在所述曲柄箱的油泵排出的油引导到气缸体侧,在所述曲柄箱上设置有喷油孔,用于向所述曲柄销和所述活塞侧喷出油,该喷油孔直接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的中途。
根据这种第二特征的结构,为了把从油泵喷出的油从曲柄箱供给气缸体侧,而在曲柄箱设置直接连通到设于曲柄箱的供油管路的喷油孔,由此,在朝向曲柄销和活塞侧喷油时,不需要特殊部件,仅在曲柄箱设置喷油孔,利用简单且低廉的结构即可喷出油,而且能使发动机实现轻型化。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曲轴的上方将所述喷油孔设于所述曲柄箱上,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油从上方喷出,不必将喷油压力设成比较高的高压,能够使油泵的喷出压力比较低,从而可以实现油泵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或第三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曲柄箱由一对半箱体相互结合而成,在两个半箱体的至少一方设置油路槽,该油路槽将成为所述供油管路的一部分的油路形成于所述两个半箱体的结合面之间,所述喷油孔形成于两个半箱体的结合面之间,并且连通到所述油路槽,根据这种结构,容易进行为了喷出油而在曲柄箱上实施的加工。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至第四特征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曲柄箱上设置所述供油管路,并且所述供油管路的至少连通到所述喷油孔的部分通过所述曲柄销的附近,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接近曲柄销配置喷油孔,能够把来自喷油孔的喷出压力设定得比较低,所以能够实现油泵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五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向所述曲轴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中,所述喷油孔被配置在这样的区域内,该区域由分别通过一旋转轨迹的左右两端的一对垂直线、通过所述旋转轨迹的最上端的水平线、以及所述旋转轨迹所围成,所述旋转轨迹是所述连杆的大端部的外周的距离曲轴轴线最远的部分的旋转轨迹。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从接近曲柄销的上方位置喷出油,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油泵的喷出压力,实现油泵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至第六特征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多个所述喷油孔设在所述曲柄箱上,并且直接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的中途,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润滑位于包括曲柄销和活塞在内的大范围内的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发动机主体包括所述曲柄箱,该发动机主体在后轮的前方,以下述姿态安装在助力自行车的车体框架上,即,把凸轮链条室配置在气缸轴线的左侧,且使气缸轴线倾斜成向前方向上的状态,其中所述凸轮链条室用于容置卷绕在向所述气门传动装置的凸轮轴传递来自所述曲轴的动力的所述缠绕驱动轮上的凸轮链条;将链条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右侧,其中该链条用来把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前侧的车体框架上的曲柄踏板的踩踏力传递给所述后轮;用于将来自所述曲轴的动力通过变速来传递给后轮的动力传递装置被容置在设置在所述后轮左侧的一壳体内,从而从所述曲柄箱向左侧方伸出(bulge);在所述曲柄箱的前方,将连通到所述凸轮链条室的加油口设置在发动机主体的左侧面。
根据这种第八特征的结构,曲柄箱前方的发动机主体的左侧面位于与壳体相比向内凹陷的位置,在该部分设置加油口,由此可以避免在沿着曲轴轴线的方向的发动机主体的大型化,同时还可避免与发动机主体周围的部件的相互干扰,而且加油口连通到的凸轮链条室随着发动机主体的向前向上倾斜而倾斜,而曲柄箱侧位于下方位置,丛而可以使从加油口注入凸轮链条室的油顺畅地流入曲柄箱侧。
结合附图对下述优选的实施例进行具体地说明,从而可明确本发明的以上内容、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至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其中:
图1是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自行车后部的俯视横向剖视图;
图3是自行车的后部放大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前部放大图;
图6是发动机主体的前部放大切口侧视图,是沿图7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沿图5的10-10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6的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4的后部放大图;
图14是沿图3的14-14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的15-15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3的16-16线的剖视图;
图17是第2实施例的对应图5的剖视图;
图18是第3实施例的对应图5的剖视图;
图19是第4实施例的对应图5的剖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20-20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结合图1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中的发动机助力自行车15包括:主车架17,其前端设有头管16,并且后部向下倾斜;座椅柱18,其在主车架17的后部一体地连续设置并向上方延伸;支承撑条19,其形成为前方敞开的大致U字状,两端固定在所述座椅柱18上;加强部件20,其分别连接在支承撑条19的左右两侧和座椅柱18之间,并它的后部从座椅柱18起向上延伸。
在头管16支承着可以操纵的前轮叉21,在该前轮叉21的下端支承着前轮WF,在前轮叉21的上端设置杆状的转向手柄22。即,前轮叉21和转向手柄22由头管16可以操纵地支承着。
在转向手柄22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设置可以操作的制动杆23,这些制动杆23的操作力被输入平衡器24,平衡器24配置在头管16的前方并支承在该头管16上。该平衡器24构成为在操作左右任一方制动杆23时,向安装在前轮WF上的前轮用制动器BF和安装在后轮WR上的后轮用制动器BR中任一方传递制动操作力。在设于前轮叉21的上部和转向手柄22之间的车筐支承部件25上,支承着配置于转向手柄22和头管16前方的车筐26和配置于该车筐26下方的头灯27。
结合图2和图3,座椅支承管29从上方插入座椅柱18中,座椅支承管29的上端设有供驾驶者乘坐用的鞍状座椅28,该座椅支承管29被固定在座椅柱18上,并且可以调节上下位置。
在所述支承撑条19支承着配置于所述座椅28的后方斜下部的燃料箱30,在该燃料箱30的下面安装着电子控制单元31,用来控制安装在车体框架15上的发动机E的运转。在支承撑条19的后部安装着左右一对的后信号装置32、32和配置在这些后信号装置32、32之间的后指示灯33。
在车体框架15的后部支承着可以上下摇动的动力总成P,动力总成P包括四冲程SOHC型的发动机E、和把该发动机E的输出变速并传递给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在该动力总成P的后部支承着所述后轮WR的车轴。并且,也可以把通过座椅28上的驾驶者踩踏左右一对的曲柄踏板34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后轮WR。
在图4和图5中,发动机E是一种单缸空冷式发动机,其具有在车体框架15的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曲轴37,其发动机主体38具有:曲柄箱39,该曲柄箱39支承曲轴37自由旋转;气缸体40,该气缸体40结合在曲柄箱39上,并具有从该曲柄箱39略向前上方延伸的气缸轴线C;气缸盖41,该气缸盖41结合在气缸体40上;气缸盖罩42,该气缸盖罩42在气缸体40的相反侧结合在气缸盖41上,在气缸体40和气缸盖41的外面分别突起设置多个冷却风扇40a、41a。
曲柄箱39是在沿着包括气缸轴线C的垂直平面的结合面134,将左右一对半箱体39L、39R相互结合而成的,曲轴37通过滚珠轴承47支承在半箱体39R上,并通过滚珠轴承48支承在半箱体39L上,活塞44通过连杆45和曲柄销46与曲轴37连接,该活塞44可自由滑动地配合在设于气缸体40的缸膛43中。此外,在滚珠轴承47的外侧,在曲轴37和半箱体39R之间设置环状密封部件49。
而且,曲轴37的一端部在沿着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行进方向的右侧从曲柄箱39突出,并与AC发电机52连接。该AC发电机52由固定在曲轴37的一端部的转子50、和容置在该转子50内的定子51构成,AC发电机52由右发动机罩53覆盖,该右发动机罩53与曲柄箱39和气缸体40相结合,所述定子51固定在曲柄箱39上。
结合图6至图8,在气缸盖41上设置有进气口56和排气口57,它们朝向所述活塞44的顶部、并可以连通到形成于气缸体40和气缸盖41之间的燃烧室55,并且,设置有分别用来开关进气口56和排气口57的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
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由设于气缸盖41的导向筒60、61引导着进行直线开闭动作,在从各导向筒60、61突出的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的端部设置护圈(retainer)62、63,在该护圈62、63和气缸盖41之间分别设有气门弹簧64、65,各气门弹簧64、65分别沿气门关闭方向,对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施加弹性作用力。
而且,所述各导向筒60、61设在气缸盖41上,并且具有相互平行的且朝向前方升高的轴线,以使包括这些导向筒60、61的轴线两者的平面P1与包括曲轴37的轴线和气缸轴线C的平面P2交叉呈锐角,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设置在气缸盖41上,并且在相互平行的开闭动作方向动作。
在气缸盖41和气缸盖罩42之间形成气门室66,在该气门室66内容置有气门传动装置67,用来开闭并驱动沿气门关闭方向分别受到弹性作用力的所述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
气门传动装置67包括:凸轮轴68,该凸轮轴68具有与曲轴37平行的轴线,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气缸盖41上;摇动轴69,该摇动轴69具有与该凸轮轴68平行的轴线,并固定支承在气缸盖41上;进气侧摇臂70,该进气侧摇臂70由该摇动轴69可以摇动地支承着、并介于所述凸轮轴68和所述进气门58之间;排气侧摇臂71,该排气侧摇臂71与该进气侧摇臂70一起由所述摇动轴69可以摇动地支承着、介于所述凸轮轴68和所述排气门59之间。
凸轮轴68上分别设置有进气侧凸轮72和排气侧凸轮73,在进气侧摇臂70的一端设有滑动接触进气侧凸轮72的凸轮滑块70a,在进气侧摇臂70的另一端部,旋合着顶杆螺钉74,该顶杆螺钉74抵接于进气门58的端部并且可以调节进退位置。在排气侧摇臂71的一端设有滑动接触排气侧凸轮73的凸轮滑块71a,在排气侧摇臂71的另一端部,旋合着顶杆螺钉75,该顶杆螺钉75抵接于排气门59的端部并且可以调节进退位置。
另外,凸轮轴68比进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与进气门58、排气门59的连动连接点,即顶杆螺钉74、75在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上的接触点,更靠近燃烧室55配置,在该实施例中,凸轮轴68配置在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的上方。
而且,将进气口56配置在远离凸轮轴68的轴向一端的位置,以便使进气口56在与凸轮轴68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结合图8)上,重叠在凸轮轴68的至少一部分上(在该实施例中为一部分),同时,还将进气口56设置在气缸盖41上,以便在与气缸轴线C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结合图7)上与摇动轴69交叉。
进气口56和排气口57朝向燃烧室55的开口端,如图7所示,被配置在与凸轮轴68和摇动轴69的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上,进气口56的外端在气缸盖41的上部侧壁开口,排气口57的外端在气缸盖41的下部侧壁开口。
并且,在气缸盖41上安装有朝向燃烧室55的火花塞76,该火花塞76的轴线与具有相对共同包括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的轴线的平面P1形成锐角α。
在凸轮轴68和曲轴37之间设置把曲轴37的旋转动力以1/2的减速比传递给凸轮轴68的正时传动机构77。该正时传动机构77具有:作为缠绕驱动轮的驱动链轮78,该驱动链轮78在所述滚珠轴承48的外方固定在曲轴37上;从动链轮79,该从动链轮79固定在凸轮轴68的另一端;环状凸轮链条80,该环状凸轮链条80卷绕在驱动链轮78和从动链轮79上,在从曲柄箱39经过气缸体40和气缸盖41到达气缸盖罩42的部分,正时传动机构77在发动机主体38上形成为使容置可移动的所述凸轮链条80的正时传动室81位于气缸轴线C的左侧的位置。
在图9中,在气缸盖41上同轴设置容置凸轮轴68的一端部的圆形第1支承凹部82、以及用来贯穿凸轮轴68的第1支承孔83,第1支承孔83设置为可以插入通过设于凸轮轴68的进气侧凸轮72和排气侧凸轮73的大径尺寸。而且,在所述第1支承凹部82的内面和凸轮轴68的一端部外面之间设置滚珠轴承84,在所述第1支承孔83的内面和凸轮轴68的另一端侧外面之间设置滚珠轴承85。在所述滚珠轴承85的外侧,从动链轮79通过多个螺栓86同轴地紧固在凸轮轴68的另一端。
在所述气缸盖41的一侧壁,在该实施例中为在朝向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下的气缸盖41的左侧壁,第1安装用开口部87被设置成其直径大于第1支承孔83,该第1安装用开口部87用来从该左侧壁侧把所述凸轮轴68安装在气缸盖41上,同时可以把所述从动链轮79安装在该凸轮轴68上。该第1安装用开口部87由第1盖部件88密闭着,该第1盖部件88通过与设在第1安装用开口部87的内螺纹89相螺合而固定在气缸盖41上,在第1安装用开口部87的外端和第1盖部件88之间夹持着环状密封部件90。
而且,在第1盖部件88的外面沿着直径线形成有卡合槽91,该卡合槽91用于在旋转操作第1盖部件88时卡合工具。在第1盖部件88的内面突起设置在从动链轮79侧突出的限制凸起部92,从动链轮79滑动接触该限制凸起部92,由此,可阻止凸轮轴68向第1安装用开口部87侧脱出。
在气缸盖41上同轴设置配合并支承摇动轴69的一端部的圆形第2支承凹部95、和插入通过并支承摇动轴69的另一端部的第2支承孔96,在对应第2支承孔96的部分的气缸盖41和摇动轴69上旋合螺栓97,从而摇动轴69被固定支承在气缸盖41上。
在所述气缸盖41的左侧壁设置直径与第2支承孔96大致相同的第2安装用开口部98,用来可以从该左侧壁把所述摇动轴69安装在气缸盖41上。该第2安装用开口部98是由第2盖部件99密闭着,第2盖部件99被气密地配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部98上,以阻止向轴向内侧的移动。即,第2盖部件99的外端具有卡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部98的外端周缘上的凸缘部99a,在该第2盖部件99外周安装着环状密封部件100,并将该第2盖部件99配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部98上。
而且,在凸缘部99a上设置切口99b,以使第1盖部件88的一部分从外侧卡合在第2盖部件99上,在第2盖部件99配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部98上后,把第1盖部件88旋入第1安装用开口部87中,,由此,在固定第1盖部件88在气缸盖41上的同时,还可以将第2盖部件99固定在气缸盖41上。
在气缸盖41的上部侧面开口的进气口56,通过化油器102与空气滤清器101连接,空气滤清器101配置在动力总成P的上方,并由该动力总成P支承着。在排气管103后端连接有配置于后轮WR的右侧的排气消声器104,该排气管103与开口于气缸盖41的下部侧面的排气口57连接、并向后方侧延伸。
另外,排气净化用二次空气被供给到排气口57,在发动机主体38的气缸盖罩42的右侧前部设有簧片阀105,该簧片阀105的上游侧通过未图示的配管连接空气滤清器101,簧片阀105的下游侧通过二次空气供给管路107连接排气口57。
所述簧片阀105的阀座108由一体地设在气缸盖罩42上的阀座主部109、和固定在该阀座主部109上的阀罩110构成,在阀座主部109和阀罩110之间夹持着阀座板113,该阀座板113把阀座108内部划分成阀罩110侧的上游室111和阀座主部109侧的下游室112,在该阀座板113上设置有连接上游室111和下游室112的阀孔114。
在阀座板113朝向下游室112侧的一面,一起固定着在朝向所述阀孔114的部分与阀座板113之间具有间隔的挡板115,和可以抵接阀座板113以堵塞所述阀孔114的簧片116的一端。
在一体地设于所述阀罩110的连接管部110a与配管(未图示)的下游端相连接,该配管的上游端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101。
二次空气供给管路107是这样构成的,利用外表面曝露于外部气体中的二次空气供给管117,把第1通道部107a和第2通道部107b连接起来,第1通道部107a设在气缸盖罩42上并连通到所述下游室112,第2通道部107b设在气缸盖41上并连通到排气口57。即,二次空气供给管路107的一部分是利用所述二次空气供给管117形成的。
在形成排气口57的部分,在气缸盖41的一部分形成为向下方突出的凸出部41b,为了对应该气缸盖41的凸出部41b,气缸盖罩42的下部形成为从气缸盖41的气缸盖罩42侧的侧面向下方突出。在气缸盖罩42形成使上游端连通到簧片阀105的下游室的第1通道部107a,并且使其下游端朝向所述气缸盖41的凸出部41b开口,第2通道部107b形成于气缸盖41的所述凸出部41b上,并且使其上游端开口以便与第1通道部107a的下游端开口相对,同时使该第2通道部107b下游端开口于排气口57。
二次空气供给管117被夹在气缸盖41的所述凸出部41b和所述气缸盖罩42的下部之间,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配合在所述第1通道部107a的下游端开口部和第2通道部107b的上游端开口部中。
在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外面和发动机主体38的气缸盖罩42及气缸盖41之间,即第1通道部107a的下游端开口部内面和第2通道部107b的上游端开口部内面之间,分别安装○型密封圈118、119,在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扩径部117a、117b,该扩径部117a、117b把所述○型密封圈118、119夹在气缸盖罩42和气缸盖41之间。
另外,发动机主体38是以下述状态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的,即,使所述二次空气供给管117朝向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同时还使簧片阀105、和连接于该簧片阀105与二次空气供给管117之间并设于气缸盖罩42的第1通道部107a朝向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由此,为了使行驶风有效接触二次空气供给管117,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主体38在车体框架15上被安装成将二次空气供给管117配置于发动机主体38的前部下方。
结合图10和图11,在曲柄箱39设置从该曲柄箱39内的下部汲取油的油泵123。即,在安装于曲柄箱39的半箱体39L和曲轴37之间的滚珠轴承48附近,在半箱体39L的外面侧结合着油泵123的泵壳124。
在油泵123的输入轴125上一体地设置有从动齿轮126,驱动齿轮127与该从动齿轮126相啮合,该驱动齿轮127构成所述正时传动机构77的一部分,并且该驱动齿轮127与固定设在曲轴37上的驱动链轮78形成为一体。即,油泵123根据曲轴37的旋转进行泵动作。而且,在配置于滚珠轴承48外侧的驱动齿轮127的更外侧配置所述驱动链轮78。
在曲柄箱39的半箱体39L设置有吸入通道129,该吸入通道129的上端连接油泵123的吸入口128并倾斜地上下延伸,该吸入通道129的下端开口部被旋塞部件130密闭。此外,在所述半箱体39L的下部,将用来排出曲柄箱39内的油的排油孔131设置成与所述吸入通道129的一部分交叉,为了不使吸入通道129朝向所述排油孔131的开口端封闭,要用排油塞132以可开闭的方式密闭排油孔131。
并且,在所述排油孔131的上方,将用来观察曲柄箱39内的油的油面的液面显示窗133,设置在半箱体39L中。
在油泵123的喷出口135连通着从曲柄箱39经过气缸体40和气缸盖41而到达气缸盖罩42的供油管路137。
该供油管路137具有:油路138,该油路138设于半箱体39L上,并从所述喷出口135延伸到两个半箱体39L、39R的结合面134;油路139,该油路139形成于两个半箱体39L、39R的结合面134之间并连通到所述油路138;油路140,该油路140设于曲柄箱39R,其一端连通到所述油路139的中途,并与曲轴37的轴线平行延伸;油路141,该油路141设于半箱体39R、气缸体40和气缸盖罩41,一端连通到该油路140的另一端。
所述油路139是由面向着结合面134且设于半箱体39R的油路槽142和半箱体39L构成,该油路139形成为圆弧状并环绕到曲轴37上方。
此外,喷油孔143朝向作为连杆45和曲轴37的连接部的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喷出油,该喷油孔143设置在曲柄箱39上并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137的中途,该喷油孔143形成于半箱体39L、39R之间,并且在曲轴37的上方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137的油路139。即,喷油孔143为了连通到所述油路槽142,通过在结合面134上在半箱体39R设置槽,而形成于两个半箱体39L、39R之间。
而且,所述供油管路137中连通到喷油孔143的部分,即设在曲柄箱39上的油路139,通过曲柄销46附近,如图10所示,喷油孔143是设置在,由分别通过旋转轨迹RL的左右两端的一对垂直线VL1、VL2、通过旋转轨迹RL的最上端的水平线HL、以及所述旋转轨迹RL所围成的范围内,该旋转轨迹RL是在与曲轴37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中,通过旋转从曲轴37轴线到连杆45的大端部45a外周的最远部分而得到的。
为在摇动轴69和进气侧摇臂70及排气侧摇臂71之间进行润滑,在气缸盖41和摇动轴69设置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137的油路141的通道144、145。此外,在气缸盖罩42上,将多个喷油孔146设置成连通到所述油路141的下游端,该些多个喷油孔146用来朝向进气侧及排气侧凸轮72、73和进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的凸轮滑块70a、71a的滑动接触部喷油。
此外,检测作为代表发动机温度的所述油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47,在气缸盖罩42上被安装成朝向油路141的下游部。
在发动机主体38中,如图12所示,在曲柄箱39前方的左侧面,即在该实施例中的第1盖部件88的后方侧的气缸体40的左侧面,将用来向曲柄箱39内供供油的加油口148设置成连通到正时传动室81,该加油口148由可以装卸的加油盖149密闭着。
一并结合图13,动力传递装置T具有:从曲轴37自动且无极变速输出动力的V型带式自动变速机155;设在该V型带式自动变速机155和后轮WR的车轴157之间的减速齿轮串156。
该动力传递装置T的壳体158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并且从曲柄箱39在左侧伸出,由以下部分构成:壳体主体159,该壳体主体159结合在曲柄箱39和气缸体40上,并延伸到后轮WR的左侧;左侧壳体160,该左侧壳体160结合在壳体主体159上并覆盖该壳体主体159的左侧;右侧壳体161,该右侧壳体161结合在壳体主体159上并覆盖该壳体主体159的后部右侧的,在壳体主体159和左侧壳体160之间形成第1传动室162,在壳体主体159的后部和右侧壳体161之间形成第2传动室163。而且,在壳体主体159一体地设置筒状轴承座164,该轴承座164自由旋转地支承油泵123的输入轴125并使其与所述泵壳124相配合,设在所述输入轴125的从动齿轮126被夹在泵壳124和轴承座144之间。
V型带式自动变速机155容置在第1传动室162中,具有:驱动轮165,该驱动轮165安装在曲轴37的另一端;从动轮轴166,该从动轮轴166具有与曲轴37平行的轴线,由壳体主体159和右侧壳体161支承着自由旋转;从动轮167,该从动轮167安装在该从动轮轴166上;环状V型带168,该环状V型带168卷绕在驱动轮165和从动轮167上。
驱动轮165由以下部分构成:半固定轮体169,该半固定轮体169固定在曲轴37的另一端;半可动轮体170,该半可动轮体170能够接近或离开半固定轮体169,并由曲轴37可以滑动地支承着;离心机构171,该离心机构171随着曲轴37的转数增加,产生把半可动轮体170向半固定轮体169侧的按压力。
从动轮轴166通过滚珠轴承172、173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右侧壳体161和壳体主体159。从动轮167由以下部分构成:半固定轮体174,该半固定轮体174可以相对旋转地支承于从动轮轴166,使在轴线方向保持一定的位置;半可动轮体175,该半可动轮体175可以接近或离开半固定轮体174,并可以滑动且相对旋转地支承于由半固定轮体174,同时还受到向半固定轮体174侧的弹性作用力。
而且,在半固定轮体174和从动轮轴166之间设置有离心离合器176,随着半固定轮体174的转数增加,在半固定轮体174和从动轮轴166之间形成连接。
减速齿轮串156容置在第2传动室163内,由以下部分构成:中间轴179,该中间轴179的两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右侧壳体161和壳体主体159;第1齿轮180,该第1齿轮180设在从动轮轴166上;第2齿轮181,该第2齿轮181与第1齿轮180啮合并设在中间轴179上;第3齿轮182,该第3齿轮182设在中间轴179上;第4齿轮183,该第4齿轮183与第3齿轮182啮合。此外在后轮WR的车轴157和第4齿轮183之间安装第1单向离合器184。
另外,在曲柄箱39的半箱体39R的外侧壁固定着延伸到后轮WR的右侧的车轴支承部件185,后轮WR的车轴157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设在该车轴支承部件185后部的支承筒部186、动力传递装置T的壳体158的右侧壳体161、以及所述壳体158的壳体主体159。即,车轴157自由旋转着贯通所述支承筒部186和右侧壳体161,并突入第2传动室163,在支承筒部186和车轴157之间安装滚珠轴承187,在右侧壳体161和车轴157之间安装滚珠轴承188,在壳体主体159和车轴157之间安装滚珠轴承189。
在从支承筒部186朝向外侧的车轴157的突出端部,通过第2单向离合器190安装有从动链轮191。
在图14中,在发动机主体38的前方,在车体框架15的主车架17后部固定有在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架侧托架192、192,在两车架侧托架192、192之间设有支承筒193,踏板轴194的两端部通过滚珠轴承195、195支承于该支承筒193,踏板轴194具有与后轮WR的车轴157平行的轴线并贯通支承筒193,在从支承筒193突出的踏板轴194的两端固定着曲柄踏板34。
在右侧的曲柄踏板34和所述支承筒193之间,在踏板轴194上固定有驱动链轮196。在车轴157的下方设置由所述车轴支承部件185支承的支承臂197,支承臂197可以沿与该车轴157平行的轴线转动,一对链轮198、199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子该支承臂197。环状链条200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196、所述车轴157侧的从动链轮191、和所述两链轮198、199上,所述支承臂197收到向使链条200张紧的一侧的作用力。
即,把来自曲柄踏板34的踩踏力传递给后轮WR的链条200配置在发动机主体38的右侧,从外侧覆盖该链条200的链条罩201由车体框架15支承。
这样,可以通过动力传递装置T把来自发动机E的动力传递给后轮WR的车轴157,并且可以传递通过踩踏曲柄踏板34产生的动力,借助第1和第2单向离合器184、190的作用,将来自发动机E的动力和来自曲柄踏板34的动力中转数较高的动力传递给车轴157。但是,在攀登坡路时,在使后轮WR旋转所需要的负荷增大时,可以从发动机E和曲柄踏板34双方向车轴157传递动力。
另外,后轮用制动器BR是一种鼓式制动器,包括固定于车轴筒202的制动鼓203,该制动鼓203结合在车轴157上但不能相对旋转,后轮WR由以下部分构成:轮毂204,该轮毂204固定在设有制动鼓203的圆筒支承部203a上,并且同轴地围绕车轴筒202;轮缘205,该轮缘205同轴地围绕轮毂204;轮胎206,该轮胎206安装在轮缘205上;多个辐条207,该多个辐条207设在轮毂204和轮缘205之间。
轮毂204由通过焊接固定在制动鼓203外周上的圆筒部204a、和一体地设在该圆筒部204a的两端的一对凸缘204b、204b构成,在两凸缘204b、204b分别设置用来卡合并连接各辐条207的内端的多个连接孔208。
在图15中,前轮用制动器BF是一种鼓式制动器,其包括固定于车轴筒212的制动鼓213,该制动鼓213结合在前轮WF的车轴211上但不能相对旋转,前轮WF由以下部分构成:轮毂214,该轮毂214固定在设有所述制动鼓213的圆筒支承部213a上,并且同轴地围绕车轴筒212;轮缘215,该轮缘215同轴地围绕轮毂214;轮胎216,该轮胎216安装在轮缘215上;多个辐条217,该多个辐条217设在轮毂214和轮缘215之间。
轮毂214由通过焊接固定在制动鼓213外周上的圆筒部214a、和一体地设在该圆筒部214a的两端的一对凸缘214b、214b构成,在两凸缘214b、214b上分别设置用来卡合并连接各辐条217的内端的多个连接孔218。
另外,支承前轮WF的车轴212的前轮叉21由以下部分构成:左右一对脚部21a、21a,该左右一对脚部21a、21a配置在前轮WF两侧;轴部21b,该轴部21b由头管16支承着可以转动的配置于前轮WF上方;桥接部21c、21c,该桥接部21c、21c连接在轴部21b的下部和两脚部21a、21a的上部之间,车轴212的两端固定支承在两脚部21a、21a的下端部。在轴部21b的下端部支承着从上方覆盖前轮WF的前挡泥板219。
动力总成P的前部通过防振联杆220可以上下摇动地支承在车体框架15上,该防振联杆220具有:左右一对发动机侧托架221、221,该左右一对发动机侧托架221、221在从车体中心线BC偏置在左侧的位置,靠近动力总成P的壳体主体159的前方下部设置;左右一对车架侧托架222、222,该左右一对车架侧托架222、222固定在车体框架15的主车架17上;圆筒状转动筒223,该圆筒状转动筒223配置在所述两发动机侧托架221、221之间;连接轴224,该连接轴224设在两发动机侧托架221、221之间,并可以转动地支承于该转动筒223;联杆部件225,该联杆部件225的横截面呈矩形筒状,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筒223;圆筒状外筒226,该圆筒状外筒226配置在所述两车架侧托架222、222之间,并固定着所述联杆部件225的另一端;圆筒状内筒227,该圆筒状内筒227同轴配置于该外筒226内;橡胶衬套229,该橡胶衬套229内周分别烧结在内筒227的两端部,外周分别烧结在被压入所述外筒226的两端部的圆筒状壳体228上;摇动支轴230,该摇动支轴230设在所述两车架侧托架222、222之间,并支承着所述内筒227使其可以转动;臂231,该臂231固定在所述外筒226的轴向中间部并向前方延伸;止挡橡胶232,该止挡橡胶232安装在臂231前端。
将所述止挡橡胶232插入筒状被抵接体234内,并使止挡橡胶232的上下两面接触该被抵接体234的上下内面,该被抵接体234固定在设于两车架侧托架222、222之间的支承筒193上。而且,被抵接体234和止挡橡胶232配置在从车体中心线BC偏置于所述发动机侧托架221、221和所述联杆部件225的更外侧的位置。
在这种防振联杆220中,从动力总成P的发动机E对摇动支轴230的荷重,通过橡胶衬套229的弹性变形被吸收,同时也通过将止挡橡胶232按压在被抵接体234的上下内面使它产生弹性变形来吸收,而且,止挡橡胶232抵接在被抵接体234的上下内面上,由此,可限制动力总成P的上下摇动范围。
结合图16,动力总成P的上部和车体框架15之间通过非伸缩性支承部件235连接着,并且使动力总成P可以上下摇动。而且,在从车体中心线BC偏置于左侧的位置,在靠近动力总成P的壳体主体159前方的上部设置托架236,在从车体中心线BC偏置于左侧的位置,在车体框架15的支承撑条19和左侧加强部件20之间设置托架237。形成为实心圆柱状的支承部件235的上端连接着橡胶衬套238,并通过具有与防振联杆220的摇动支轴230平行的轴线的连接轴239,可以转动地连接于车体框架15侧的托架237,支承部件235的下端连接橡胶衬套240,并通过与所述连接轴239平行的连接轴241,可以转动地连接于动力总成P侧的托架236。
而且,所述两托架236、237分别设在动力总成P和车体框架15上,在后轮WR的前方,两托架236、237通过支承部件235相连接。
下面,说明该第1实施例的作用,在发动机E中,凸轮轴68比进气门58及排气门59与进气侧摇臂70及排气侧摇臂71的连动、连接点,更靠近燃烧室55进行配置,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配置在气缸盖41上,并且使开闭动作方向相平行。因此,通过把开闭动作方向相互平行的进气门58及排气门59、和进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的连动、连接点配置在相互接近的位置,可以缩小气缸盖41的宽度。
而且,作为进气口56和排气口57中的一方的进气口56,在气缸盖41上被设置在远离凸轮轴68的轴向一端的位置,并且在与凸轮轴68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上,重叠在凸轮轴68的至少一部分上。因此,可以把凸轮轴68配置在更接近燃烧室55侧,由此可以在沿着气缸轴线C的方向使气缸盖41更加小型化。
并且,进气口56在气缸盖41上被设置成在与气缸轴线C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上与摇动轴69交叉,可以在沿着摇动轴69的轴线的方向使气缸盖41小型化。
而且,在与凸轮轴68的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上,配置进气口56和排气口57的向着燃烧室55上的开口端,所以能够在燃烧室55内产生旋涡,提高燃烧效率。
另外,安装在气缸盖41上的火花塞76的轴线,与具有相对包括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两者的轴线的平面P1形成锐角α,所以能够不必在火花塞76的周围配置与进气门58和排气门59相关联的部件,确保充足的空间,由此使冷风容易接触火花塞76,可以有效冷却火花塞76。
另外,对应凸轮轴68的第1安装用开口部87和对应摇动轴69的第2安装用开口部98相互独立地设在气缸盖41的一侧壁上,密闭第2安装用开口部98的第2盖部件99配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部98上,以阻止其向轴向内侧移动,第1盖部件88卡合在第2盖部件99的外面,例如通过旋入固定在气缸盖41上。
因此,第2盖部件99不需要在第2安装用开口部98的周围确保用来安装在气缸盖41上的空间,可以缩小设定凸轮轴68和摇动轴69的轴间距离,由此可以有助于气缸盖41的小型化。而且,可以从气缸盖41的一侧在同一方向进行用来安装凸轮轴68的第1支承凹部82和第1支承孔83的孔加工、以及用来安装摇动轴69的第2支承凹部95和第2支承孔96的孔加工,不需要烦杂的作业,可以充分提高加工精度,能够降低加工工时。
并且,在排气口57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管路107连接设于发动机主体38的气缸盖罩42的簧片阀105,该二次空气供给管路107的一部分利用外面曝露于外部气体下、两端连接发动机主体38的二次空气供给管117形成。
因此,通过空冷二次空气供给管117,可以抑制热量传递到簧片阀105侧。所以,通过把簧片阀105设在气缸盖罩42上,可以缩短簧片阀105和排气口57之间的二次空气供给管路107,即使发动机E是空冷式发动机,也可以减少热量对簧片阀105造成不良影响。
并且,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被夹在相互结合的气缸盖41和气缸盖罩42之间,所以不需要将二次空气供给管117连接发动机主体38用的扎带和卡子等连接部件,实现了部件数量和安装工时的降低,因此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不必考虑配置连接部件用的空间,可以提高设计自由度。
并且,在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外面和气缸盖罩42及气缸盖41之间分别安装○型密封圈118、119,不需要提高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的加工精度,可以利用○型密封圈118、119的弹力提高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与气缸盖罩42和气缸盖41的连接部的密封性,通过降低加工工时可以降低成本,与使用扎带和卡子等连接部件相比,容易进行装配作业。
而且,发动机主体38在使二次空气供给管117朝向行走方向前方的状态下被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所以能够利用自动二轮车行走时的行驶风更有效地冷却二次空气供给管117。
并且,发动机主体38以下述状态被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即,使簧片阀105朝向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使设于气缸盖罩42的连接簧片阀105和二次空气供给管117之间的第1通道部107a朝向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利用行驶风的冷却效果,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热量对簧片阀105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包括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变速并传递给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动力总成P的前部,通过防振联杆220可以上下摇动地支承在车体框架15上,在该防振联杆220设置止挡橡胶232,该止挡橡胶232弹性接触设在车体框架15上的被抵接体234,以限制动力总成P的上下摇动范围,在动力总成P的上部和车体框架15之间设置连接动力总成P和车体框架15的非伸缩性支承部件235,并使动力总成P可以上下摇动。
因此,利用非伸缩性支承部件235代替以往的后缓冲器,把动力总成P支承在车体框架15上,由此,可以实现小型、轻量化和低成本化。而且,动力总成P的上下摇动范围是根据与车体框架15侧的被抵接体234弹性接触的止挡橡胶232的挠曲量决定的,从而可以把动力总成P的上下摇动范围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提高空间效率,在车体框架15侧和动力总成P侧也容易进行装备部件的配置设计,可以提高包括外观设计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在后轮WR的前方,动力总成P的上部和车体框架15的后部通过支承部件235相连接,所以能够缩短支承部件235,进一步实现轻型化和低成本化。而且,支承部件235的一端连接托架237,托架237设在两端固定在座椅柱18上的支承撑条19和其中一个加强部件20之间,该加强部件20将支承撑条19的左右两侧和座椅柱28相互连接并从座椅柱28起后方向上延伸,所以结构简单,并且能够牢固支承动力总成P。
并且,向作为连杆45和曲轴37的连接部的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从喷油孔143喷出油,但该喷油孔143在曲柄箱39上被设置成引导来自设于曲柄箱39的油泵123的油,并且连通到设于从曲柄箱39到气缸盖罩42之间的发动机主体38的供油管路137的中途。
因此,在向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喷油时,不需要特殊部件,仅在曲柄箱39设置喷油孔143,利用简洁且低廉的结构即可喷出油,而且能够实现发动机E的轻型化。
并且,喷油孔143在曲轴37的上方设于曲柄箱39上,所以从上方喷出油,不需要把喷油压力设定为较高的压力,能够使油泵123的喷出压力较低,可以实现油泵123的小型化。
另外,曲柄箱39由一对半箱体39L、39R相结合而成,在两个半箱体39L、39R的至少一方,在该实施例中是在半箱体39R设置油路槽142,该油路槽142使成为供油管路143的一部分的油路139形成于两个半箱体39L、39R的结合面134之间,喷油孔143形成于两个半箱体39L、39R的结合面134之间并连通到油路槽142。根据这种结构,容易进行为了喷出油而在曲柄箱39上实施的加工。
而且,所述供油管路137中连通到喷油孔143的部分即油路139设置在所述曲柄箱上,以便通过曲柄销46的附近,可以接近曲柄销46配置喷油孔143,能够把来自喷油孔143的喷出压力设定得比较低,所以能够实现油泵123的小型化。
并且,喷油孔143是设置在,由分别通过旋转轨迹RL的左右两端的一对垂直线VL1、VL2、通过旋转轨迹RL的最上端的水平线HL、以及所述旋转轨迹RL包围的范围内,该旋转轨迹RL是在与曲轴37的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中,通过旋转从曲轴37轴线到连杆45的大端部45a外周的最远部分而得到的,所以可以从接近曲柄销24的上方位置喷出油,能够进一步降低油泵123的喷出压力,实现油泵123的小型化。
另外,曲轴37通过左右一对滚珠轴承47、48支承在曲柄箱39上并自由旋转,用来向气门传动装置67的凸轮轴68传递曲轴37的旋转动力的驱动链轮78、和用来向油泵123传递曲轴37的旋转动力的驱动齿轮127,被固定在曲轴37上,但在所述两滚珠轴承47、48的一方滚珠轴承48的外侧配置驱动齿轮127,在该驱动齿轮127的更外侧配置驱动链轮78。
因此,在滚珠轴承48的外侧配置驱动链轮78和驱动齿轮127,所以不需要在每个驱动链轮78和驱动齿轮127形成密闭的油室,相应地可以在沿着曲轴37的轴线的方向使发动机E小型化。
而且,驱动链轮78配置在驱动齿轮127的外侧,所以能够把卷绕在驱动链轮78上的凸轮链条80配置在比较远离缸膛43的位置,抑制了从缸膛43侧向凸轮链条80的热影响。
另外,在前方高地倾斜的气缸轴线C的左侧,在发动机主体38上形成正时传动室81,在曲柄箱39的前方,在发动机主体38的气缸体40的左侧面设置通过正时传动室81的加油口148。
而且,动力传递装置T容置在配置在后轮WR左侧的壳体158内,并从曲柄箱39的左侧方伸出,曲柄箱39前方的气缸体40的左侧面处于相对所述壳体158向内侧凹入的位置。因此,在相对壳体158向内侧凹入的位置,在气缸体40设置加油口148,由此可以避免沿着曲轴37的轴线方向的发动机主体38的大型化,并且可以不与发动机主体38周围的部件干涉地配置加油口148,而且与加油口148连通的正时传动室81随着发动机主体38呈前方高地倾斜,以曲柄箱39侧为下方位置进行倾斜,可以使从加油口148注入正时传动室81的油顺畅地流入曲柄箱39侧。
而且,在后轮WR和前轮WF构成轮毂204、214,并且一体地设置连接多个辐条207、217的一对凸缘204b、204b和214b、214b,与利用多个部件构成轮毂时相比,可以消除由于水进入多个部件的结合面造成的生锈问题。并且,轮毂204、214一体成型,所以把两凸缘204b、204b和214b、214b焊接在制动鼓203、213的圆筒支承部203a、213a上时的焊接夹具的定位,仅依靠相对轮毂204、214的定位即可解决,能够以较少的加工工时完成。而且,通过使轮毂204、214一体成型,能够容易确保设在两凸缘204b、204b和214b、214b的连接孔208、218的位置精度,并且在车轴157、212的轴线方向相互相对。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朝向作为联杆45和曲轴37的连接部的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喷出油的喷油孔143’设在曲柄箱39的半箱体39R上,并且连通到引导来自油泵123的油的供油管路137的中途。该喷油孔143’设在半箱体39R上,并且在曲轴37的上方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137的油路140。
根据该第2实施例,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在向曲柄销46和活塞44侧喷油时,不需要特殊部件,仅在曲柄箱39设置喷油孔143,利用简洁且低廉的结构即可喷出油,而且能够实现发动机E的轻量化。通过从上方喷出油,不需要把喷油压力设定为较高的压力,能够使油泵123的喷出压力较低,可以实现油泵123的小型化。
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在曲柄箱39上设有朝向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喷油的多个喷油孔,例如一对喷油孔143、143并且该些喷油孔连通到供油管路137的中途。这些喷油孔143、143形成于半箱体39L、39R之间,并且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137的油路139。
根据该第3实施例,不仅能够发挥上述第1实施例的效果,而且可以利用简洁的结构润滑包括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范围广泛的部分。
图19和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图19是对应第1实施例的图5的剖视图,图20是沿图19的20-20线的放大剖视图。
在凸轮轴68和曲轴37之间,设置把曲轴37的旋转动力以1/2减速比传递给凸轮轴68的正时传动机构247。该正时传动机构247是这样形成的,在作为缠绕驱动轮的驱动轮248和固定在凸轮轴68上的从动轮249上卷绕环状正时带250,其中,驱动轮248在驱动齿轮127的外侧被固定在曲轴37上,正时带250中从曲柄箱39经过气缸体40和气缸盖41到达气缸盖罩42的部分被容置在形成于发动机主体38的正时传动室81内,并且可以行走。
根据该第4实施例,也能够发挥和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正时传动室81以曲柄箱39侧为下方位置进行倾斜,所以来自气缸盖41的油经过正时传动室81良好地返回曲柄箱39侧,油不易附着在正时带250上,能够延长正时带250的寿命。并且,减少正时带250在驱动轮248和从动轮249上的卷绕部的油的附着,可以降低摩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Claims (8)

1.一种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包括有曲轴(37),该曲轴(37)通过连杆(45)以及曲柄销(46)与活塞(44)连接,该活塞(44)可自由滑动地与缸膛(43)相配合,该曲轴(37)通过一对轴承(47、48)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于曲柄箱(39),且该对轴承(47、48)配置成沿曲轴(37)的轴方向相互隔有间距,在曲轴(37)上固定设有缠绕驱动轮(78、248)和驱动齿轮(127),该缠绕驱动轮(78、248)用来向气门传动装置(67)的凸轮轴(68)传递所述曲轴(37)的旋转动力,该驱动齿轮(127)用来向设在所述曲柄箱(39)上的油泵(123)传递所述曲轴(37)的旋转动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轴承(47、48)的一方(48)的外侧设置有所述驱动齿轮(127),在该驱动齿轮(127)的更外侧设置与该驱动齿轮(127)一体形成的所述缠绕驱动轮(78、2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箱(39)设有供油管路(137),该供油管路(137)将从设于所述曲柄箱(39)的油泵(123)喷出的油引导到气缸体(40)侧,在所述曲柄箱(39)上设置有喷油孔(143、143’),其用于向所述曲柄销(46)和所述活塞(44)侧喷油,并直接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137)的中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孔(143、143’)在所述曲轴(37)的上方设于所述曲柄箱(3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箱(39)是由一对半箱体(39L、39R)相互结合而成的,在两个半箱体(39L、39R)的至少一方(39R)设有油路槽(142),该油路槽(142)将作为所述供油管路(137)的一部分的油路(139)形成于所述两个半箱体(39L、39R)的结合面(134)之间,所述喷油孔(143)形成于两个半箱体(39L、39R)的结合面(134)之间,并连通到所述油路槽(14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柄箱(39)上设有所述供油管路(137),并且所述供油管路(137)至少在连通到所述喷油孔(143、143’)的部分通过所述曲柄销(46)的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曲轴(37)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中,所述喷油孔(143)被配置在这样的区域内,该区域由分别通过一旋转轨迹(RL)的左右两端的一对垂直线(VL1、VL2)、通过所述旋转轨迹(RL)的最上端的水平线(HL)、以及所述旋转轨迹(RL)所围成,所述旋转轨迹(RL)是所述连杆(45)的大端部(45a)的外周的距离曲轴(37)轴线最远的部分的旋转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油孔(143)设在所述曲柄箱(39)上,并且直接连通到所述供油管路(137)的中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曲柄箱(39)的发动机主体(38),在后轮(WR)的前方,以下述姿态安装在助力自行车的车体框架(15)上,即:把凸轮链条室(81)配置在气缸轴线(C)的左侧,且使气缸轴线(C)倾斜成向前向上的状态,其中所述凸轮链条室(81)用于容置卷绕在向所述气门传动装置(67)的凸轮轴(68)传递来自所述曲轴(37)的动力的所述缠绕驱动轮(78,248)上的凸轮链条(80);将一链条(200)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38)的右侧,其中该链条(200)用来把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发动机主体(38)的前侧的车体框架(15)上的曲柄踏板(34)的踩踏力传递给所述后轮(WR);用于将来自所述曲轴(37)的动力通过变速来传递给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被容置在设置在所述后轮(WR)左侧的一壳体(158)内,从而从所述曲柄箱(39)向左侧方伸出;在所述曲柄箱(39)的前方,将连通到所述凸轮链条室(81)的加油口(148)设置在发动机主体(38)的左侧面。
CN 03823072 2002-09-26 2003-09-24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0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1789/2002 2002-09-26
JP281791/2002 2002-09-26
JP2002281789A JP4104407B2 (ja) 2002-09-26 2002-09-26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給油装置
JP281790/2002 2002-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3568A CN1703568A (zh) 2005-11-30
CN100559017C true CN100559017C (zh) 2009-11-11

Family

ID=3227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8230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017C (zh) 2002-09-26 2003-09-24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104407B2 (zh)
CN (1) CN10055901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56869A (ja) * 2011-05-20 2014-08-28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及び鞍乗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16421A (ja) 2004-04-15
JP4104407B2 (ja) 2008-06-18
CN1703568A (zh) 2005-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1596B2 (en) Drive belt cooling structure for engine
US7398753B2 (en) Engine with built-i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0513970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a snowmobile engine air intake
CN1891566B (zh) 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
AU2013205955B2 (en) Water 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vehicle
US7281603B2 (en) Engine
CN101186228B (zh) 摩托车
CN100559017C (zh) 四冲程单缸发动机
EP1375860B1 (en) Power unit for motorcycle
CN100532188C (zh) 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
JP4125556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の排気用二次空気供給装置
JP3975144B2 (ja) 4サイクル単気筒エンジン付きパワーユニット
CN1283907C (zh) 发动机中的组装用开口部闭塞构造
JP2004114862A (ja) エンジンアシスト自転車
JP2004114861A (ja) 二輪車用車輪
EP1550795B1 (en) Four-cycle, single-cylinder engine
JP7022219B2 (ja) 内燃機関
JP7019831B2 (ja) 内燃機関
JP4762770B2 (ja)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WO2011132562A1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系通路構造
EP0937638A2 (en) Two-wheeled vehicle
CN116324224A (zh) 用于鞍式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布局
US7757664B2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attaching structure in engine for small-sized vehicle
JP3901596B2 (ja) エンジン
CN101960176A (zh) 车辆动力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