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2802C - 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2802C
CN100552802C CNB2005100823160A CN200510082316A CN100552802C CN 100552802 C CN100552802 C CN 100552802C CN B2005100823160 A CNB2005100823160 A CN B2005100823160A CN 200510082316 A CN200510082316 A CN 200510082316A CN 100552802 C CN100552802 C CN 1005528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incorporating section
body section
plu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23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8273A (zh
Inventor
杉村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8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8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28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280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 G11B31/006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with video camera or receiv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8Insulation or absorption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or sou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会对安装了的记录介质施加过大的冲击力、可靠性高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从设在机身部(500B)的插拔口(18a)安装、拆卸收纳了记录介质(20h)的盒式磁盘(20),在机身部内,独立于机身部而设有收纳盒式磁盘的收纳部(18),在收纳部和机身部之间配置有缓冲件(25),夹介缓冲件而把收纳部软支承于机身部。还具有硬连接收纳部和机身部的连接装置(26)和选择连接、不连接的选择装置(7、15a、29、30a、30b),按照该选择,以第1支承方式和第2支承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来支承收纳部,第1支承方式不进行连接装置的连接,夹介缓冲件而把收纳部软支承于机身部;第2支承方式进行连接,夹介缓冲件而把收纳部大致硬支承于机身部。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特别是适用于使收纳了记录介质的盒式磁盘(カ一トリツジ)可拆装、对安装了的盒式磁盘的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的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或便携式信息端子等信息处理装置、对这些装置可拆卸的记录介质,除了以前的CF(袖珍闪存(コンパクトフラツシユ):注册商标)卡等存储卡之外,正在使用内装有使用1英寸左右的小径硬盘的硬盘驱动器装置(HDD)、可记录再现的盒式磁盘。作为其一例,有对CF卡具有兼容性的微驱动器(マイクロドライブ)(商标)。
这种盒式磁盘由于内装了HDD而具有大容量,这是一大特征,特别适用于处理信息量多的动画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该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数码相机。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691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打算解决的课题
可是,内装了上述HDD的盒式磁盘是极小型的,其不利的一面是必须留心动作时从外部施加的冲击和振动,这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及特开2003-297068号公报〔段落号0004等〕记载的)。
这起因于HDD自身的构造,该HDD中对硬盘记录或再现信息的磁头机构虽然在非动作时是固定的,但是动作时是浮动的。
特别是对于冲击,内装的HDD恐怕也会损坏,在安装、使用这种盒式磁盘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必须考虑不使规定值以上的冲击(加速度)施加于该盒式磁盘。
作为具体的数值,施加于盒式磁盘的平面方向的容许冲击值,在非动作时为2000G以下,在动作时为200G以下,要求信息处理装置具有满足上述条件的耐冲击性能。
然而,上述盒式磁盘是超小型的,因而使用它的信息处理装置自身也是小型的,使得操作极为容易。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不注意把装置掉下去的话,即使在通常的使用状况下装置也会碰到壁上等,这意味着容易受到强的冲击。
从实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施加2000G以上的加速度的状况很多。因此,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上述耐冲击性能的话,盒式磁盘内的HDD就会损坏,从而损害信息处理装置的可靠性,这是产生的问题。
对此,本发明打算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过大的冲击力施加于安装了的盒式磁盘上、可靠性高的信息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作为装置具有以下构成。
即,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为信息处理装置(500),可从设在机身部(500B)上的插拔口(18a)插拔收纳了记录介质(20h)的盒式磁盘(20),对安装了的上述盒式磁盘(20)的上述记录介质(20h)记录或再现信息,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插拔口开闭的盖;在上述机身部(500B)的内部独立于上述机身部(500B)而设置的收纳上述盒式磁盘(20)的收纳部(18);使该收纳部(18)对上述机身部(500B)的相对位置具有第1容许变化量而支承上述收纳部(18)的第1支承部件(25);使该收纳部(18)对上述机身部(500B)的相对位置为比第1容许变化量少的第2容许变化量以下而支承上述收纳部(18)的第2支承部件(26b);用上述第1支承部件(25)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26b)切换作为支承上述收纳部(18)的支承部件,从而切换上述收纳部(18)对上述机身部(500B)的上述相对位置的容许变化量的变化量切换机构(27b),以及,使所述盖的开闭动作和所述变化量切换机构的所述切换动作连动的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使所述插拔口开的动作连动,所述变化量切换机构选择所述第2支承部件,与所述盖使所述插拔口闭的动作连动,所述变化量切换机构选择所述第1支承部件。
还有,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500),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支承部件(25)是配置在上述收纳部(18)和上述机身部(500B)之间的缓冲件(25),上述第2支承部件(26b)是对上述收纳部(18)和上述机身部(500B)进行约束而连接的连接部件(26b)。
还有,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500),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变化量切换机构(27b)选择了上述第1支承部件(25)作为支承上述收纳部(18)的上述支承部件时,限制上述盒式磁盘(20)对上述插拔口(18a)的插拔的插拔限制部件(7)。
还有,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500),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上述盒式磁盘(20)向上述收纳部(18)的插入或从上述收纳部(18)的拔出,输出插拔信号的插拔检测装置(29、30a、30b);以及,根据从上述插拔检测装置(29、30a、30b)输出的插拔信号,控制上述变化量切换机构(27b)的切换动作的控制装置(15a、30)。
还有,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3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500),其特征在于,上述插拔限制部件(7)是使上述插拔口(18a)开闭的盖(7)。
还有,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2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500),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件(26)至少具有一对相对面,使上述相对的各面与上述收纳部和上述机身部粘接而成,使得在上述第1支承方式下,根据上述机身部(500B)和上述收纳部(18)的相对移动而在压缩方向和剪切方向产生抵抗力。
还有,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至6记载的信息处理装置(500),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介质(20h)是硬盘。
发明效果
按照本发明,即使从外部施加冲击,也能够抑制施加于盒式磁盘的冲击,盒式磁盘不会损坏,能够获得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外观透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安装的盒式磁盘的例子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介质收纳部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介质收纳部的另一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介质收纳部的概略组装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缝隙部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缝隙部的另一透视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缝隙锁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缝隙锁机构的要部俯视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第1和第2支承状态的部分透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的切换机构的透视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另一变形例的第1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另一变形例的第2图。
图17是说明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另一变形例的第3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别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优选实施例,用图1~图1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是摄像机,图1表示其外观。
该摄像机500(以下,有时简称装置500)大致由透镜部500A和L字状的本体部500B构成。
两部是以图的50a-50b-50c连结的分割线所分割的独立体,未图示的转动机构可使透镜部500A对本体部500B绕转动轴CL2在规定的角度范围进行转动。
透镜部500A包括具有光轴CL1的变焦距镜头1、闪光灯2、立体声麦克风3、扬声器4、在右侧面设置的第1操作按钮群5和在底面侧设置的第1缝隙部(未图示)。该第1缝隙部中装有存储卡。
本体部500B具有变焦距键6、开闭盖7、锁键8、连接端子群9、遮盖该连接端子群的端子盖10、可从后方观看的液晶显示部11、第2操作按钮群12和第3操作按钮群13。开闭盖7上设有作为握持该摄像机500时的手指架的凹部7a。
其次,用图3说明该摄像机500的内部构成。该图为了容易理解,一并给出了摄像机500的外观透视图(与图1相当)和构成它的各部分。
在图3中,摄像部500A具有:变焦距镜头1;配置在其后方,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14;配置在底部侧和左侧部侧,搭载了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5b的基板15;以及,配置在摄像元件14的底面侧的第1缝隙部(未图示)。基板15上搭载了作为控制摄像机500所有动作的控制装置的CPU15a。
另一方面,本体部500B构成为,具有:配置在后方侧的液晶显示部11;以及与光轴CL1大致平行配置的电池收纳部16和介质收纳部17,它们由外装盖21遮盖。
介质收纳部17具有后述的第2缝隙部18,图3表示在该第2缝隙部18安装了后述的盒式磁盘20的状态。
返回图1,拨动锁键8,解开该图中未图示的锁机构的锁,开闭盖7(盒式磁盘的插拔限制装置)就会打开,使为拆装盒式磁盘20而开口的第2缝隙部18的开口部18a(图2中图示)和为拆装电池(未图示)的开口部16a(图2中图示)面对上方。
即,该摄像机500构成为,打开开闭盖7,就能够从照相机500的上方安装电池和盒式磁盘20。
图2表示图1中打开了该开闭盖7的状态。
开闭盖7与设置在外装盖21的转动轴CL3上的轴(未图示)卡合,可绕该转动轴CL3(R1)转动。
在这种状态下,盒式磁盘20可对开口部18a在上下方向(图的箭头R2)拆装。
用作为其外观图的图4来说明该盒式磁盘20。
盒式磁盘20为扁平的矩形形状,在内部装有把硬盘用作记录介质20h的HDD20c。
为了在该HDD20c和盒式磁盘20的外部之间的信号授受,在盒式磁盘20的一侧面部20d上设有雌型连接器部20b。
该雌型连接器部20b对装置500侧的雄型连接器部(后述)在图的R2方向插拔。
在该一侧面部20d以外的对着的侧面部20d2上形成了在插拔方向(R2方向)延伸的台阶部20a。
该台阶部20a要与设置在装置500侧的第2缝隙部18的导向部(后述)卡合,使盒式磁盘20的拆装顺畅进行。
其次,主要用图5、图6、图7来详述该盒式磁盘20的介质收纳部17。
图5是从配置了该介质收纳部17的装置500的内侧的斜后上方看到该介质收纳部17的透视图,图6是从外侧的斜后上方看到的透视图,图7是概略的分解透视图。
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给出了该介质收纳部17搭载在摄像机500上时的前后上下内外的方向。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方向的说明有时会用到这些标记。
介质收纳部17具有基体框架17a,该基体框架17a以金属薄板为材料,经冲压和成形,形成为大约具有宽度T的大致框架状。并且,它是由第1框架17a1、第2框架17a2和第3框架17a3结合而成的。
第1框架17a1形成为大致“コ”字状,配置在介质收纳部17的下面侧。
第2框架17a2具有对详细情况后述的缝隙锁机构26进行支承的宽幅部17a4,夹介第3框架17a3,在2处的连接部17b、17b由未图示的螺钉紧固于第1框架17a1。
并且,基体框架17a具有在前后方向伸出而设的2处固定部17c、17c,该固定部和摄像机500的本体部500B由螺钉紧固,两者连为一体。
第2缝隙部18(以后简称缝隙部18)具有上方开放的大致“コ”字状的主体框架18m和由与其固定的印刷电路板构成的主体板18b。主体框架18m由金属材料形成。
还有,扁平的大致矩形筒状的收纳部18e由以下部分形成:该主体板18b;由与其对着配置,为了轻量化而形成了多个掏空孔18c1的金属薄板构成的后部板18c;以及配置在主体板18b和后部板18c之间的一对侧部板18d、18d,。
侧部板18d具有与盒式磁盘20的台阶部20a卡合的导向部18d1,该导向部18d1在盒式磁盘20的拆装时引导该台阶部20a。
还有,在该收纳部18e的里侧(下方)设有固定在主体板(基板)18b上的雄型连接器部22。该连接器部22与在主体板18上形成的线路图形电连接,夹介柔性基板18f(参照图7)而连接到摄像机500的信号处理基板15(参照图3)。
在图5中,为容易理解,把后部板18c的一部分剖开为圆形,表示内部的该雄型连接器22。
对按上述方式构成的缝隙部18上的开口部18a,从上方插入盒式磁盘20的话,台阶部20a和导向部18d1就会卡合,在插入方向对其导向,把盒式磁盘20收纳于该缝隙部18中。
再用手指等压入盒式磁盘20的话,其雌型连接器20b就与雄型连接器22嵌合而电连接,该盒式磁盘20就作为信息处理装置500的记录介质而成为可识别的状态。
在缝隙部18上的后方侧的侧部板18d上,设有把盒式磁盘20从雄型连接器22拔出的松脱机构24(详细情况未图示)。
该松脱机构24构成为,在盒式磁盘20收纳在介质收纳部17中的状态下,按下松脱键23,使由链接机构连接于该键23的拔出臂(未图示)立起,盒式磁盘20就会推上来,直到从连接器22脱开。从连接器22松开的盒式磁盘20就能够用手指从介质收纳部17取出。
还有,该松脱机构24构成为,根据盒式磁盘20下次的插入而复位,拔出时通常进行同样的动作。
其次,详述对介质收纳部17的缝隙部18的支承构造。
该实施例的摄像机500构成为,为了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不给收纳的盒式磁盘过大的加速度,使收纳了盒式磁盘20的缝隙部18夹介缓冲件(第1支承部件)25而支承于本体部500B和与其连为一体的介质收纳部17。
用图5~图9具体说明该构成。
此处,图8、图9是分别只表示图5、图6中的缝隙部18的图。
首先,如图8所示,在内方向,在后部板18c的大致四角,粘贴缓冲件25in1~25in4,使其夹介于本体部500B之间。
在前方向,如图5所示,使缓冲件25f夹介于主体框架18m和基体框架17a之间。缓冲件25f粘贴在两框架18m、17a上。
在后方向,使缓冲件25r夹介于主体框架18m和基体框架17a之间。缓冲件25r粘贴在两框架18m、17a上。
在外方向,在主体板18b的大致四角,配置有4个缓冲件25out1~25out4。
使其中上侧的2个缓冲件25out1、25out2夹介于主体框架17a的锁机构支承部17a 4之间,粘贴在两部件(17a、17a 3)上。
另一方面,下侧的2个缓冲件25out3、25out4夹介于主体板17a和本体部500B之间,粘贴在两部件(17a、500B)上。
在下方向,2个缓冲件25b1、25b2夹介于主体框架18m和基体框架17a之间。缓冲件25b1、25b2粘贴在两框架18m、17a上。
在上方向,在开闭盖7的内侧面上粘贴2个缓冲件25t1、25t2(参照图2),在闭上该盖7的状态下使其接触盒式磁盘20的上面侧。(在以后的说明中,有时把对符号25附加了字的上述各缓冲件合起来,简称缓冲件25)。
上述粘贴用双面带进行,当然也可以不粘贴,而是用粘接剂等粘接。
因此,收纳了盒式磁盘20的缝隙部18只由缓冲件25支承在摄像机的本体部500B上。
换句话说,各缓冲件25按照加到盒式磁盘20上的来自外部的力而分别变形,吸收该力,因而缝隙部18在所有方向都以某种程度可移动的大致悬浮状态(软支承状态)而支承在摄像机500上。
换句话说,在这种软支承状态下,与约束状态相比,增大了收纳盒式磁盘20的缝隙部(收纳部)18对摄像机500的本体部(机身部500B)的相对位置的容许变化量。
作为该缓冲件25,可以采用用于吸收冲击的市售的橡胶、弹性体、凝胶等。为使信息处理装置500小型化,在能得到规定的耐冲击性能的范围内,各缓冲件25必须尽可能薄些,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缓冲特性特别出色的所谓凝胶件。
在实施例的摄像机500中,为尽可能使其小型化,优选的是,使各缓冲件25为5mm以下的厚度而能得到规定的耐冲击性能(摄像机从70cm高度落下,施加于盒式磁盘的冲击值为200G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把厚度2~3mm,安装面积约25mm2的低硬度的凝胶件用作缓冲件25。
由此确认能得到上述耐冲击性能。
还有,盒式磁盘20,如上所述,容许冲击值按其各面而不同。平面方向比4个侧面方向的容许冲击值小。
因此,最好使缓冲件25也预先提高平面方向的缓冲性能。
例如,可以适当地改变缓冲件的厚度或接触的面积,以及配置的位置、件数或物理特性(弹性率及硬度),使缓冲性能最佳化。
还有,把缓冲件做成长方体,把其一对对着的面分别粘贴、固定在缝隙部18和本体部500B侧两者上。这样,该缓冲件就通过自身的收缩或膨胀的反抗而吸收与安装面相交方向的冲击,并通过剪切的反抗而吸收沿着其表面方向的冲击。
即,在实施例中,一并使用缓冲件的压缩/膨胀方向的缓冲作用和剪切方向的缓冲作用,大致以悬浮状态(软支承状态)支承缝隙部18。
在实施例中,对缝隙部18的内外方向的冲击一并使用固定在前后下的侧面方向的缓冲件25f、25r、25b1、25b2的剪切方向的缓冲作用,从而能使固定于主体板17a和后部板18c的缓冲件25out1~25out4、25in1~25in4更薄,使该摄像机500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更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中,内方向的缓冲件25in1~25in4和外方向的缓冲件25out1~25out4采用了硬度(单位JIS A)为6的低硬度且振动吸收性能极其出色的缓冲件。
其它方向的缓冲件25f、25r、25b1、25b2、25t1、25t2采用了硬度(单位ASKER FP型)为80(它相当于JIS A约8)的低硬度缓冲件。
这样,对于平面方向(内外方向)的缓冲,使用比侧面方向(上下前后方向)制振特性出色的缓冲件,因而更有效地抑制了容许冲击值小的平面方向的冲击。
不过,在硅酮类的橡胶及粘接剂中,其所含的低分子硅氧烷成分的挥发会引起开关等电接点故障,这是公知的。
另一方面,缓冲材料为获得其物理特性也多含有硅及其化合物。
例如上述的微驱动器,在没有完全密闭的盒式磁盘的场合,低分子硅氧烷对内装的HDD装置带来的不良影响令人担忧。还有,大量搭载了操作用等开关类的信息处理装置中,不能说没有接点故障产生的可能性。
因此,作为所用的缓冲件,优选的是,选择没有引起这种故障的可能性的非硅酮类的材料。
如上所述,盒式磁盘22在一侧面部具有电连接用的雌型连接器20b,使该雌型连接器20b可对装置侧的雄型连接器22通过插拔而拆装。
因此,在盒式磁盘22插入时为了确实进行该连接器的连接,以及在拔出时为了使拔取的操作容易进行,装置500侧的雄型连接器22必须相应地被牢牢支承。
上述软支承方式,因为缝隙部18大致以悬浮状态被支承,所以盒式磁盘的插入时不容易使其台阶部20a与导向部18d1形状对准而进入,有不能迅速插入的可能性。
还有,因为拔出时盒式磁盘也会晃动,连接器不能被牢牢支承,所以不容易拔取,这种不合适的情形也有产生的可能性。
还有,在位置不定的状态下勉强插入,恐怕也会损坏连接器部,损害可靠性。
在实施例中,具有避免这些有可能产生的不适当情形的构造。
对此,其次用图6、图10来说明在上述构成的介质收纳部17中,盒式磁盘20插拔时为了确实且容易进行该插拔的作为保持构造的缝隙锁机构26。
该缝隙锁机构26,如图6所示,设置在设在介质收纳部17的第2框架17a 2上的宽幅部分即锁机构支承部17a 4上。
该缝隙锁机构26具有以下部分而构成:对从第2框架17a 2立起的4处立起部分17d的轴支承孔17d1平行插通的一对轴26a、26a;在该轴26a两端侧分别插通,可在该轴方向滑动的大致L字状的一对锁板(第2支承部件)26b、26b;从第2框架17a 2切起的(切り起こされた)一对弹簧保持部26c、26c;一端侧与该弹簧保持部26c卡合,另一端侧与锁板26b卡合,在轴26a的两端部侧对锁板26b赋能的一对盘簧26d、26d;固定在一方锁板26b上,向其另一方延伸,具有上下方向互相对着的架部26e1、26e1的一对架板26e、26e;以及,与一对架部26e1、26e1啮合,把其一方架板26e沿着轴26a方向的动作传递给另一方架板26e,使其进行反方向的动作的齿轮26f。
这样就成为一方锁板26b的动作和另一方锁板26b的动作为相反动作方向而连动的构成。
该缝隙锁机构26通过由皿头螺钉31把轴26a紧固在锁机构支承部17a 4上而固定。
锁板26b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
并且,由盘簧26d的赋能力对轴26a的外侧方向赋能,而由未图示的位置限制装置在如图10所示的规定位置挡住。该状态称为第1支承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例如,对图10的左侧的锁板26b加上抵抗盘簧26d的赋能力的向内侧(D1方向)的力的话,锁板26b就沿着轴26a向该方向移动。
由于这种移动,固定在锁板26b上的架板26e也会向D1方向移动,使架部26e1啮合的齿轮26f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于是,与齿轮26f啮合的另一方(右侧)架板26e就向图的D2方向移动,固定该架板26e的另一方锁板26b也会向D2方向沿着轴26a移动。
图11表示,由于这种移动,两锁板26b的间隔按规定的距离L缩短了时的位置的状态。该状态称为第2支承状态。
锁板26b,如图5、图6所示,具有从本体部以L字而突出,与轴26a卡合的臂部26b1。在该臂部26b1的内侧面上形成了大致圆锥状地突出的突部26b2。
该突部26b2构成为,在上述第2状态的位置,与设在主体框架18m上的锁孔18m1、18m2卡合。
用图12说明这种卡合。
图12是放大表示图5中的前侧部分的锁板26b的臂部26b1和主体框架18m的锁孔18m1的近旁的透视图。图12(a)表示上述第1支承状态,图12(b)表示第2支承状态。
如图12(a)所示,在第1支承状态下,突部26b2位于从主体框架18m分开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缝隙部18成为由各缓冲件25以悬浮状态支承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在第2支承状态下,锁板26b沿着轴26a向图的D1方向移动,突部26b2与主体框架18m的锁孔18m1卡合。
因此,主体框架18m对锁板26b进行位置限制,成为大致约束为一体的大致硬支承状态。换句话说,缝隙部18和本体部500B成为大致连为一体的状态。
因此,在摄像机500中安装了盒式磁盘20的状态下,通常为作为软支承的第1支承状态,其拆装时为作为大致硬支承的第2支承状态,使得在盒式磁盘20的安装时,本体侧的雄连接器部22不会过度晃动(不过度动),因而插入作业就能顺畅确实迅速地进行,不会损伤连接器部而导致连接不良。
还有,拆装时盒式磁盘20也不会过度晃动(不过度动),因而容易用手指取出,能够容易地触觉很好地进行拆卸。
该第2支承状态为大致硬支承即可,它并不意味着缝隙部18对本体部500B完全不容许移动地坚固支承的状态。
即,如果连接器20b的插入能容易地确实进行的话,就容许一定的晃动,至少在为了插入盒式磁盘20而将其压入时,即使咯哒咯哒响,只要在比第1支承状态少得多的一点点咯哒咯哒响(移动量)的情况下确实地实现了位置限制而构成即可。
即,这是指在该第2支承状态下,使收纳盒式磁盘20的缝隙部(收纳部)18对摄像机500的本体部(机身部500B)的相对位置的容许变化量比第1支承状态小得多。
该容许变化(移动)量通过突部26b2和锁孔18m1的嵌合尺寸来设定。即,图12(b)中的第2支承状态的突部26b2的嵌合径和锁孔26b1的内径的嵌合状态下的径差为上述容许移动量,两者接触的位置为上述限制的位置。
其次,用图13说明切换第1支承状态和第2支承状态的构造。
如上所述,第2支承状态至少在盒式磁盘20的插拔时适用,在实施例中,第1支承状态和第2支承状态的切换与开闭盖7的开闭动作连动。
图13是对图2选取了开闭盖7和介质收纳部17的部分的图。
该摄像机500构成为,打开开闭盖7进行盒式磁盘20的拆装,以闭上开闭盖7的位置为第1支承状态,以打开的位置为第2支承状态。
具体而言,在开闭盖7的前方内侧安装有铰链基部27a,对该铰链基部27,以连接部27a1连接可自由转动的铰链臂(变化量切换机构)27b。
在铰链臂27b的前端部设有滑动销27c。
在设在本体部500B侧的铰链导向件28上,设有作为内外方向的长孔的导向孔28a,与铰链臂27b的滑动销27c卡合。
按照这种构成,使开闭盖7绕转动轴CL2转动,将其闭上的话,导向孔28a对滑动销27c导向,铰链臂27b就在内侧方向大致水平移动。
另一方面,在铰链臂27b的前端部侧形成了随着向着其前端而向后方侧缓慢突出的倾斜部27d。
并且构成为,在开闭盖7打开的状态下,该倾斜部27d的倾斜面27d1与锁板26b接触,成为使其向轴26a的内侧方向移动了的第2支承状态〔参照图12(b)〕。
闭上开闭盖7的话,与此伴随着,铰链臂27b移动,倾斜部27d退避,锁板26b借助于盘簧的赋能力而向轴26a的外侧方向移动,变成从主体框架18m脱离了的第1支承状态〔参照图12(a)〕。
在实施例中,就这样随着开闭盖7的开闭动作而进行第1支承状态和第2支承状态的切换。
不过,该切换不限于上述例子,而是可以变形。
例如,作为第1变形例,可以构成为,如图14所示,在基体框架17上设有检测对雄型连接器22的插拔方向付与的力的压力传感器29,并在本体部500B上设有:根据来自该压力传感器29的输出信号的有无而决定第1、第2支承状态中的哪个支承状态,输出指示信号的CPU30;以及,根据来自该CPU30的指示信号,移动锁板26b,使其成为决定了的支承状态的驱动部31。
在该第1变形例中,以CPU30控制切换动作,在压力传感器(插拔检测装置)29检测出规定值以上的力的付与时,就判断为要进行盒式磁盘20的插入或拔出,就使锁板26b为第2支承状态,如果检测不出力的付与,就为第1保持状态。
该变形例适用于没有遮盖缝隙开口部的开闭盖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该CPU30,不用说,可以采用信号处理部15上搭载的CPU15a。
还有,用图15~图17说明第2变形例。该变形例和第1变形例一样,具有CPU30(15a)和驱动部31(未图示)。
图15~图17是缝隙部18的概略俯视图,其不同位置表示盒式磁盘20对雄型连接器22插拔的状态。还有,在该变形例中通常为第1支承状态。
图15表示盒式磁盘20要插入雄型连接器22中的被压入至缝隙部18途中的状态。
在该变形例中,还具有在作为基板的主体板18b上在插拔方向按规定间隔而配置的第1和第2位置检测传感器(插拔检测装置)30a、30b,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向CPU30(15a)送出。
在该构成中,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盒式磁盘20未遮盖2个位置检测传感器,因而不输出检测信号。
图16表示相对于图15进一步压入盒式磁盘20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盒式磁盘20遮盖了第1位置检测传感器30a,从第1位置检测传感器30a输出检测信号。
图17表示相对于图16进一步压入盒式磁盘20,盒式磁盘20的雌型连接器20b插入了雄型连接器22的状态。
在向该状态转变途中,盒式磁盘20也会遮盖第2位置检测传感器30b,因而两方传感器30a、30b输出检测信号。
因此,按首先第1、其次第2位置检测传感器的顺序,检测信号被送出到作为控制装置的CPU30(15a),CPU30(15a)能够判断为盒式磁盘20正在插入,根据该判断来控制驱动部31,使锁板26b为第2支承状态。
拔出盒式磁盘20时,如上所述,通过向箭头方向压入松脱键23而上推盒式磁盘20,直到连接器拔出,成为图16所示的状态。
在该变形例中,具有检测松脱键23的压入动作的传感器(未图示),在该动作形成时CPU30(15a)就判断为要进行盒式磁盘20的拔出,于是控制驱动部31,使锁板26b成为第2支承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摄像机500〔质量约320g(电池包含在内)〕上安装盒式磁盘20,闭上开闭盖7,从高度70cm使其6面落下,测量了此时的盒式磁盘20的冲击值(加速度G)。
即,这是第1支承状态的测量。该测量是在盒式磁盘20的6个面中直达的3方向的面上分别安装了φ2mm的小型加速度计的情况下进行的。
侧面方向的缓冲件,厚度为2mm,各面的总安装面积在前后方向约30mm2,在上下方向约60mm2
还有,平面方向的缓冲件,厚度为3mm,各面的总安装面积在前后方向约30mm2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全部去掉缓冲件25,用环氧类粘接剂牢牢固定缝隙部18和介质收纳部17,把两者连为一体,做成这样的摄像机,进行同样的落下,测量了冲击值(加速度G)。
结果,比较例的摄像机大幅度地超过了盒式磁盘20动作时的容许加速度值200G,盒式磁盘20有破损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实施例的摄像机500在6面中哪个面落下时也低于容许加速度值200G,盒式磁盘20没有损坏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构成,不用说,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加以变形。
实施例的摄像机是从装置的上方拆卸盒式磁盘的摄像机,不过,也可以是从后方侧(摄影者侧)拆卸的摄像机。
图18表示把它作为别的实施例。图18(a)表示闭上了开闭盖的状态,图18(b)表示打开了该盖的状态的一部分。
在图18(a)中,摄像机501在本体501A上具有变焦距镜头101、液晶显示部111、操作按钮112、开闭盖109。
该开闭盖109的转动轴CL3位于对光轴CL1直交的方向。液晶显示部111为收纳在本体中的状态,可以通过铰链部111a的转动动作111b、111c而打开到该图的虚线所示的位置。
其构成为,打开盖109的话,如图18(b)所示,面对配置在内部的缝隙部18,对其开口部18a在光轴CL1的方向插入或拔出盒式磁盘20。
该别的实施例相对于上述第1实施例(光轴CL1方向和盒式磁盘20的插拔方向不同),是光轴CL1方向和盒式磁盘20插拔方向相同的例子。
作为本发明能应用的信息处理装置,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摄像机,而是还有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资料提示装置、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便携式信息终端、游戏机、图像显示装置、使用DVD(Digital VersatileDisc)和蓝光(Bru-Ray)盘等的盘记录装置等种种装置。此处所谓的信息处理装置至少是指对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装置。
还有,不限于实施例中给出的轻便型信息处理装置,不用说,所谓固定型信息处理装置中也能应用。
还有,在实施例中给出了用硬盘作为记录介质、盒式磁盘内装了HDD的装置,不过,记录介质不限于硬盘,可以为光盘等。因此,盒式磁盘也可以是收纳驱动这种盘等记录介质的装置的装置。

Claims (5)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可从设在机身部上的插拔口插拔收纳了记录介质的盒式磁盘,对插入了的所述盒式磁盘的所述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现信息,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所述插拔口开闭的盖;
在所述机身部的内部独立于所述机身部而设置的收纳所述盒式磁盘的收纳部;
使该收纳部对所述机身部的相对位置具有第1容许变化量而支承所述收纳部的第1支承部件;
使该收纳部对所述机身部的相对位置为比第1容许变化量少的第2容许变化量以下而支承所述收纳部的第2支承部件;
用所述第1支承部件和所述第2支承部件切换作为支承所述收纳部的支承部件,从而切换所述收纳部对所述机身部的所述相对位置的容许变化量的变化量切换机构;以及
使所述盖的开闭动作和所述变化量切换机构的所述切换动作连动的连接部,
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使所述插拔口开的动作连动,所述变化量切换机构选择所述第2支承部件,与所述盖使所述插拔口闭的动作连动,所述变化量切换机构选择所述第1支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部件是配置在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机身部之间的缓冲件,
所述第2支承部件是对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机身部进行约束而连接的连接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所述盒式磁盘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或从所述收纳部的拔出,输出插拔信号的插拔检测装置;以及
根据从所述插拔检测装置输出的插拔信号,控制所述变化量切换机构的切换动作的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至少具有一对相对面,使所述相对的各面与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机身部粘接而成,使得在所述第1支承方式下,根据所述机身部和所述收纳部的相对移动而在压缩方向和剪切方向产生抵抗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是硬盘。
CNB2005100823160A 2004-07-30 2005-06-29 信息处理装置 Active CN1005528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3315A JP4385327B2 (ja) 2004-07-30 2004-07-30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4223315 2004-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8273A CN1728273A (zh) 2006-02-01
CN100552802C true CN100552802C (zh) 2009-10-21

Family

ID=3573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23160A Active CN100552802C (zh) 2004-07-30 2005-06-29 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26615A1 (zh)
JP (1) JP4385327B2 (zh)
CN (1) CN10055280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88002A (ko) * 2004-02-28 2005-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촬영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JP2008226379A (ja) * 2007-03-14 2008-09-25 Canon Inc 電子機器
EP2063317A1 (en) 2007-11-22 2009-05-27 Olympus Imaging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JP5047762B2 (ja) 2007-11-22 2012-10-10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2360561A (zh) * 2011-08-12 2012-02-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硬盘录像机及其在震动环境下的工作方法
JP6653427B2 (ja) * 2015-08-06 2020-0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端子カバー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176A (en) * 1993-07-14 1994-12-27 Tamarack Storage Devic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data storage regions in a thick holographic storage media
US6567265B1 (en) * 1995-11-20 2003-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having flexible mounting mechanism
JP2861964B2 (ja) * 1996-09-20 1999-02-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105309B2 (ja) * 1997-11-06 2008-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及び搭載機構
TWI247283B (en) * 2002-08-13 2006-01-11 Uniwill Comp Corp Anti-shock system for data access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26615A1 (en) 2006-02-02
JP4385327B2 (ja) 2009-12-16
JP2006040503A (ja) 2006-02-09
CN1728273A (zh) 200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2802C (zh) 信息处理装置
US7239349B2 (en)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unit and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CN100459226C (zh) 电子设备
JP4089737B2 (ja) ビデオカメラ
CN100511448C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03389606A (zh) 摄像装置
CN1154991C (zh) 电子仪器
JP2008306631A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6008069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liance
CN100403773C (zh) 图像摄影设备
CN100463499C (zh) 电子设备
JP2008022437A (ja) 撮像装置
US20030231570A1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JP2000350073A (ja) 電子カメラ用拡張ユニット及び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9375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03575A (ja) 連動されるシャッタを有するディスクカ―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駆動する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0592764C (zh) 摄像装置
JP2004063255A (ja) スロットコネクタ
JP2006018890A (ja) 情報再生装置
JP2007164850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20110214136A1 (en) Information-processing equipment
JP2008226379A (ja) 電子機器
JP2010239170A (ja) カメラボディ及びこのカメラボディに着脱される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012341A (ja) 情報再生装置
JP3674506B2 (ja) 記録媒体装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VICTO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03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0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JVC Kenwood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Victo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