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2217C - 快速响应式恒温元件及装配该元件的芯筒和旋塞 - Google Patents

快速响应式恒温元件及装配该元件的芯筒和旋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2217C
CN100552217C CNB2006800234169A CN200680023416A CN100552217C CN 100552217 C CN100552217 C CN 100552217C CN B2006800234169 A CNB2006800234169 A CN B2006800234169A CN 200680023416 A CN200680023416 A CN 200680023416A CN 100552217 C CN100552217 C CN 1005522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opening
thermostatic element
piston
perf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234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3369A (zh
Inventor
P·吕利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net SA
Original Assignee
Vernet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net SA filed Critical Vernet SA
Publication of CN101213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3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22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221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01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23/12Control of temperat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with sensing element responsive to pressure or volume changes in a confined flu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该恒温元件包括金属杯(1),该金属杯含有可根据其温度变化的方向膨胀和收缩的材料(3),并在内部设有可将其内部空间(V1)分隔成多个用于储存该材料(3)的腔(14)的装置(9)。该恒温元件还包括活塞(5),该活塞可沿杯的轴向方向(X-X)相对于该杯移动,并且与该材料(3)联接以根据该材料膨胀还是收缩而沿相反方向移动。为提高该元件的可靠性并且稳定该元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动作的滞后作用,该分隔装置(9)在与活塞(5)相对的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开口(971;972),以用于使材料(3)能在至少两个用于储存该材料的腔(14)之间通过。

Description

快速响应式恒温元件及装配该元件的芯筒和旋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细长形外金属杯和活塞的恒温元件,该金属杯包含可根据温度变化显著膨胀和收缩的材料,该活塞能沿杯的纵向方向相对于该杯移动,并且该活塞联接所述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从而根据材料的膨胀或收缩反向移动。本发明还涉及装配有这种元件的恒温芯筒和旋塞。
背景技术
这种恒温元件特别用于流体的温度调节领域,该流体来自两股不同温度的流体的混和,活塞和杯之间的相对运动用于改变这两股流体的混和比例。对于混合器旋塞芯筒和混合器旋塞而言更是如此。
对于这种领域的大量应用而言,恒温元件的响应必须非常快,也就是说,杯形成在其中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很快地造成活塞的相应运动。对于浸入供应卫生装置水流的恒温元件而言更是如此,在该应用中,选择理想的温度,温度下降仅3或4度即感觉非常不舒服,温度升高几度则可能造成烫伤。
例如图1和2所示,通常用于这种应用的恒温元件包括金属杯1,该金属杯具有大致柱形的管状无支承部11,该管状无支承部具有圆形基部和纵轴X-X。底端12封闭该无支承部11,而相对端展开连接到端环13。具有中央通道21的回转形护套2包括容纳在杯的端环中的基部22,使得除了基部22之外,该护套2沿着与杯的柱形部11相反的方向同轴延伸到杯的外部。端环13围绕基部22压陷成型。
杯的管状部11充满大量的材料-这里是大量的蜡3,该材料可根据温度的变化、特别是围绕功能温极度膨胀和收缩。护套的基部22的与所述大量蜡相对的表面上包括环状外壳23,在该外壳上固定盘状可弹性变形的膜4的周缘,从而在杯1一侧封闭护套的中央通道21。护套的通道21内容纳有活塞5,该活塞5通过由可变形弹性体制成的衬垫7和由聚合物例如PTFE制成的薄垫片8随该膜的中央区域移动,该衬垫7与膜的与蜡相反的表面接触,该薄垫片8插在衬垫和活塞之间,并且在通道21内调节以防止弹性体衬垫围绕活塞蠕动。活塞5的与膜4相反的端部根据蜡占据的空间-从而根据蜡的温度-或多或少地从护套伸出。
这些恒温元件的一般设计很适于使用蜡,相对于常用流体,蜡的膨胀系数很大(大约超过10至20倍),因此能引起活塞很大的运动。不幸的是,这些蜡的热传导系数很低(比铜的系数小约1000倍),因此,全部蜡的温度仅能不完全地并且有较大延迟地反应杯所浸入的流体的温度。为此,通常在蜡中“填充”由良好热导性材料制成的粉末,例如适当粒度的铜粉末。为简单起见,在下面的说明中,填充的材料、未填充的材料以及单体的蜡统称为“蜡”。但是,所有这些方案不足以获得快速响应的恒温元件,以便能在没有特别防范的情况下用于卫生装置。
为补救这种具体的不足,特别是EP-A-0153555已经提出在恒温元件的杯内装配与杯的内表面接触的金属插入件,如图1和2所示,其中该插入件的标号为6。在如图2所示的横截面中,该插入件具有交叉形的实心段,该实心段的四个分支从恒温元件的中央区域延伸到杯1的管状壁11。该插入件6几乎沿轴线X-X在杯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其与活塞5对立的端部接触杯的底壁12。因此,插入件6将杯1的内部空间的主要部分分成四个分开的盲腔14,所述盲腔围绕轴线X-X布置并且都开口通向膜4。蜡3的主要部分储存在这些腔中,蜡的剩余部分沿轴向插在膜和腔的出口之间。这样,杯1的管状壁11和底壁12的热量可以更快地传递到内部金属插入件6而不是蜡3,蜡3除了被杯壁加热外,还被插入件加热。
这样,这种恒温元件的响应时间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在该恒温元件的冷却阶段-在该阶段中蜡3收缩,由于这些腔的出口的横截面很小,而蜡必需穿过这些出口回到杯的底壁12以留下足够的空间供活塞收缩,因此蜡可能很难在收缩的活塞5作用下重新进入杯1的腔14中。当这些腔的深度很大时-如同在称作“长”杯也就是图1和图2所示类型的杯的情况下,这些蜡在腔14出口处的流动困难更加明显,所述长杯的轴向尺寸远大于其直径,以增加蜡与杯的内表面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实际上,蜡流动困难的潜在因素尤其涉及:
-蜡3缺少均质性,尤其是在蜡如上所述填充有热传导粉末时,因为在这种蜡经过多轮膨胀和收缩后,传导粉末的比率在某些区域倾向于增加,从而带来局部增加填充蜡的粘性的效果,以及/或者
-各腔14的横截面尺寸的差异,该差异来自于杯1和/或金属插入件6的设计,和/或来自于恒温元件制造过程中该插入件组装的不精确性。
不管原因如何,蜡3在其中一个腔14内的流动困难加剧了恒温元件在被加热和冷却时的滞后性,因为对于高于活塞原则上应停止缩回行程的温度恒温元件致动温度,活塞5在缩回时变慢甚至停止,从而导致恒温元件不符合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可靠的快速响应式恒温元件,并且该元件的动作周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稳定。
因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恒温元件,包括外金属杯和活塞,该外金属杯的内部空间包含能根据温度变化的方向膨胀和收缩的材料,并且在该外金属杯内设置有用于分隔该外金属杯的内部空间的装置,所述装置连结该杯的内表面的至少两个分开的区域,同时界定多个用于储存所述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的腔,该活塞能沿杯的轴向方向相对于该杯移动,并且联接所述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以根据该材料是膨胀还是收缩而沿相反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分隔装置在其与活塞对立的部分包括至少一个贯通的开口,以供所述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在至少两个储存该材料的腔之间穿过。
在本发明的恒温元件中,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可以通过贯通的开口从界定在杯内的一个腔穿到另一个腔内,所述腔设置在杯的与活塞相对的部分。换句话说,该材料可以从一个腔流到处于至少一个其它位置的另一个腔,所述至少一个其它位置是不同于活塞收缩端和恒温元件的分隔装置之间的材料所处的区域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恒温元件的冷却阶段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难以在由收缩中的活塞负荷产生压力作用下穿过渗透,其中一个腔的出口也可转向活塞,从而该腔可以充填来自一个或多个相邻腔并穿过由分隔装置界定的贯通的开口的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因此,在其运行周期内,恒温元件在其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行为差异是恒定的,由于其中一个储存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的腔完全与其它腔隔离的危险很小,而这可防止活塞在收缩过程中停在比其在恒温元件冷却过程中原则上应稳定的高度高的高度上。与图1和图2的恒温元件相比,本发明的恒温元件的可靠性和寿命明显提高。
本发明另一主题是装配有如上所述的恒温元件的恒温芯筒(芯,cartouche)及恒温旋塞(robinet)。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仅当作示例给出并参考附图进行的说明,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上述公知恒温元件的纵截面图;
-图2是图1中元件沿平面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2中所示的截面I-I与图1中的截面相应;
-图3是与图1类似的视图,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恒温元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图3中恒温元件沿平面IV-IV截取的截面图,图4中所示的截面III-III与图3中的截面相应;
-图5是图3中元件沿图4的平面V-V截取的纵剖面图;
-图6是图3中元件的内置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处于组装状态的图6中部件的透视图;
-图8是与图3类似的视图,其示出元件的一运行状态;
-图9至11与图3至5类似,其示出本发明的恒温元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0中的截面IX-IX和XI-XI分别与图9和图11的横截面相应,而图9中的截面X-X与图10的横截面相应;
-图12是图9中元件的内置部件的透视图,该部件具有与图7所示的部件相似的功能;以及
-图13和14是分别与图10和12类似的视图,其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已经说明了图1和图2所示的公知恒温元件,在此不再详细说明。为方便起见,本发明的恒温元件的部件与公知恒温元件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与公知的恒温元件相似,图3-5、8-11和13所示的各种恒温元件用于装配在旋塞芯筒或恒温芯筒中,并且包括:
-沿中轴线X-X延伸的金属杯1,其具有管状无支承壁11,该壁11内填充大量本质上可膨胀且收缩的材料3,例如蜡,并且该壁11的一端设置封闭的横向底壁12,而另一端展开连接到端环13上;
-回转形护套2,该护套具有中央通道21以及容纳在杯的端环内的基部22,端环13围绕该基部22压陷成型,并且,该杯和护套沿轴线X-X向相反方向同轴延伸;
-可弹性变形的膜4和活塞5,该活塞5通过衬垫7而在该膜的中央区域移动,该活塞和衬垫之间插有薄垫片8,由于前面已经参照图1和2进行了说明,此处不再详细说明这些部件;以及
-金属插入件9,下面对其详细说明。
现在来看与图1和2中的元件的区别,并且详细考虑图3-8的实施方式,插入件9由两个相同的扁平金属板91组成。如图6和7更清楚地示出的,每个板91整体为薄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并具有沿既是该板的中间平面也平行于该板的横向侧91A的平面延伸的对称平面P,从前面来看,横向侧是该金属板的最长的两相对侧,而另外两个相对侧91B在下文中称作板的前侧。
每个板91的长度都略小于杯1的管状部11的长度,而其宽度-也就是两个横向侧91A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该管状部的内径。
每个板91都设有沿对称平面P延伸的纵向通槽92,该槽从其中一个前侧91B延伸到该板91的长度的中间。在平面P的两侧,槽92的边缘隔一基本等于板91的厚度的距离。
在其位于板91的中部的纵向端部处,槽92开口通向板91中央的通孔93。该通孔大致为柱形,并具有圆形基部和轴线Z-Z。在其相对的端部,槽92开口通向前侧91B的边缘,形成喇叭形槽口94,该槽口94相对于平面P基本对称,并且朝向槽的无支承部收敛。
在其与设置槽口94的前侧相反的前侧91B处,每个板91都具有另一前槽口95,相对于一垂直于平面P并包含轴线Z-Z的平面而言,槽口95基本上与槽口94对称。
每个板都是以经济的方式,尤其是通过切削薄金属板制造的。
这两个板91适于通过将每个板的未开槽半部布置在另一板的槽92内而组装在一起以形成插入件9。在图7所示的金属板91的组装构型中,两个板基本上相互垂直地延伸,其横截面形成如图4所示的具有四个相互垂直的分支的截面样式。这样,设置在两个板的槽的封闭端部处的孔93相互连通,它们各自的轴线Z-Z相互垂直延伸。由于这些孔的尺寸设置,由板91形成的截面样式的四象限中的每个都与另外三个象限自由连通。
这两个板91这样组装:首先,将两个板91如图6所示布置,也就是说,使它们各自的平面P基本相互垂直,并且使它们的设置槽口94的前侧91B相互对准。然后,使这两个板91沿与其纵向平行的方向相互靠近-该方向如图6中的箭头96所示,使这两个板的槽92相互嵌入,其中当这两个板开始相互接合时,槽口94的喇叭形引导这两个板的相对定位。这种相互靠近运动持续到孔93的轴Z-Z垂直地相互交叉。然后,使形成在每个板的槽92的开口端的前槽口94与另一板的槽口95位于相同高度处,从而使每个板的相应前侧91B的端部边缘彼此齐平。与孔93的交叉区域相似,槽口94和95的每个前部交叉区域使由板91形成的截面样式的四象限自由连通。
以其如图7所示的组装构型,所述由两个板91组成的插入件9用于这样组装到图3-5的杯1中,即,将该插入件插入杯的内部空间V1以使其纵向方向与杯1的轴线X-X平行延伸,然后将该插入件焊接到杯的内表面1A上。更准确地说,将插入件9装配到杯1的内部,以使各板的分别位于另一板的槽92的边缘之间的未开槽部98基本上与杯1的轴线X-X对齐地相互延伸。为方便起见,说明书中的方位这样表示,即,术语“上部”或“顶部”是指朝向图3、5和8的顶部的方向,而术语“下部”或“底部”指相反的方向,因此,轴线X-X在上述附图中基本沿垂直方向延伸。因此,插入件9从顶部到底部垂直移动,以装配到杯1内。
将插入件9装配在杯1内会造成:
-板91的两个底部前侧91B与杯的底壁12的上表面12A接触,并且
-板91的四个横向侧91A与杯的管状部11的内表面11A接触。
因此,在图4中标号为15的四个分开区域内,板91与杯1的内表面1A接触。由于插入件9的长度略小于杯1的管状部11的长度,因此由板91的两个上部前侧91B构成的插入件9的上部前端部9A与膜4在轴向上有一段距离,同时界定该杯的内部空间V1顶部的空间区域16,该区域沿轴向靠近端环13的下部基部。
因此,杯1中包含的蜡3一方面储存在空间区域16中,另一方面在由插入件9的金属板91形成的截面样式的四象限中储存在由该插入件9和杯1界定的四个纵向腔14中。更准确地说,插入件9将杯1的内部空间V1的下部分成四个围绕轴线X-X均匀分布的腔14,所述腔在如图4所示的横截面中具有顶角约为90°的类似圆形部的轮廓。每个腔14都基本在杯1的管状部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同时,其下端被底壁12封闭,而其上端通向空间区域16。因此,所述腔的出口14A由插入件的上部前端部9A界定,插入件的位于在这些出口下方的其余部分在图中标记为9B。
因此,有利地在所述四个腔14中储存超过80%甚至90%的蜡3。
金属插入件9固定地连接到杯1的内表面1A,并且沿接触区域15焊接在该表面上。因此,除了在两个开口971和972处之外,插入件的下部9B将腔14的下部14B相互隔离,所述开口分别在板91的孔93的交叉区域仅由板91界定,以及在板的下部槽口94和95的交叉区域由该板91与杯1的底壁12的上表面12A结合界定。因此,在上部空间区域16的外部,腔14通过蜡3能自由通过的开口971和972自由流体连通。
在运行中,当图3-5的恒温元件从称作“冷态”的第一状态向加热状态变化时,出现从外部环境到杯1、然后从杯1到热胀蜡3的热通量,直到经过一段时间后,所述恒温元件尤其是蜡3达到与外部环境的新加热温度相等的平均温度,其中在所述“冷态”中蜡3具有等于外部环境-例如来自混合器旋塞芯筒的混合水-的温度的均匀温度,所述加热状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温度的突然增加。更准确地说,热量快速到达杯1的所有金属,特别是到达局部界定腔14的内壁1A,并到达插入件9的所有金属,该插入件与杯的内表面1A的焊接在该杯1和插入件9之间形成热延续。因此,这种插入件起到散热器的作用,以在杯和腔14中所含的蜡之间传导热量。
蜡3的温度增加,该蜡3膨胀,并且由于杯1/护套2组件不可变形,蜡3在膨胀时变形,膜4部分地使衬垫7变形,该衬垫在护套的通道21中使薄垫片8和活塞5平移。因此,外部环境的温度的增加使得活塞5在实际中称作“响应时间”的给定时间后沿方向X-X移出护套2。流向蜡3的热通量越大,该响应时间越短,因此截面形状值越小,该截面形状具有相互垂直的内散热器9以及将杯的内部空间V1分隔成四个腔14的分支。具体而言,该热通量随着蜡3与杯1和散热器9的加热金属间的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蜡的任意颗粒与这些金属壁间在横截面中的距离最大时,该热通量降低。
此外,将开槽的板91组装成散热器9使得有可能用特别薄的金属壁来界定腔14,由于重量较低的散热器9仅需要少量的能量以及加热时间,因此这优化了恒温元件的响应时间。
当外部环境的温度降低时,上述操作是可逆的。在这种情况下,恒温元件从其中蜡3处于图8所示的粘性甚至液态的膨胀温度变化到其中蜡3处于如图3-5所示的更粘甚至固态的温度而收缩。蜡3的位于区域16中-也就是位于膜4与散热器9之间-的主要部分则在压力F的作用下进入腔14,该压力F由活塞5的载荷产生,活塞5在实际中由恒温元件外部的未示出的复位装置推动。当活塞5收缩回护套2内时,压力F通过衬垫7和膜4传递到蜡3上。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尤其在多个加热/冷却动作循环之后,在恒温元件的冷却阶段,蜡3经常不容易在腔14的出口14A进入该腔中。如本说明书的引言部分所详细说明的那样,腔14的出口14A可被有效地堵塞,如图8左部所示用于腔的箭头3A所示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其它三个腔14的蜡3则穿过开口971和972-如箭头3B所示,以填充出口被堵塞的腔。穿过这些开口的蜡在活塞5的压力F的作用下移动,通过含在空间区域16内的蜡传递,由此被回收到未被堵塞的包括图8的右部所示的腔的三个腔14中,如箭头3C所示。
图9-12的实施方式与图3-8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金属散热器9’,该金属散热器9’与图3-8的实施方式的散热器9具有类似的功能,但其结构不同。与利用两个板91组装构成的插入件9不同,散热器9’由单个部件构成,即如图12所示的波状金属板91’。该板具有与图9-11的轴线X-X无区别的对称纵轴。在图10所示的横截面中,板91’具有大致S形的截面。当散热器9’组装到恒温元件的杯1时,板91的两个对称的弯曲端部92’与该杯的内表面1A在两个径向对立的接触区域15’中接触,并由杯的管状部11的内表面11A支承。插入件9’在这些接触区域15’焊接到杯1上。
板91中间部93’-弯曲端部92’从该部分开始横向延伸-基本是平坦的,从而在基本对应于图11的截面的杯1的径向平面内延伸。该中间部93’在其自身上界定有五个通孔97’,所述通孔沿中间部93’的纵向方向均匀分布,并形成使蜡3在板91的任一侧穿过的开口,该开口的功能与上述开口971和972相似。因此,在板91’的两侧界定的两个腔14’在底部-也就是与活塞5相对地-通过这些开口97’自由流体连通。
图13和14的实施方式是图9-12的实施方式的变型,与后者的区别仅在于其内部散热器9”的几何形状。如图13所示,在横截面中,该插入件9”大致呈N形。更准确地,形成散热器9”的波状金属板91”依次包括:
-具有大致S形横截面的第一壁92”,该第一壁的第一横向端部在接触区域15”焊接到杯1的内表面1A,而其相对端部在另一接触区域15”焊接到该表面1A,壁92”的中间部界定贯穿该壁的开口97”1
-具有大致S形横截面的第二壁93”,该第二壁的第一横向端部由壁92”的上述第二端部组成,而相对端部在第三接触区域15”焊接到杯1的内表面1A,壁93”的中间部界定贯穿该壁的开口97”2;以及
-也具有大致S形横截面的第三壁94”,该第三壁的横向端部由壁93”的上述第二端部组成,而相对端部在第四接触区域15”焊接到杯1的内表面1A,壁94”的中间部也穿有通孔97”3
插入件9”的几何形状使其可与杯1的内表面1A一起界定用于储存蜡3的四个腔14”,所述腔的功能与上述腔14和14’相似。在对着活塞5的部分,各腔14”至少与腔14”以外的另一个腔通过开口97”1、97”2和97”3自由流体连通。
自然地,可设想上述恒温元件的各种布置和变型:
-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与恒温元件的具体应用相适应的不同尺寸;
-类似地,可设想用于储存蜡的腔的各种形状,这取决于可设想的内散热器的各种几何形状,内散热器的相互插入的开槽板可以例如是弯曲的,以及/或者取决于杯的不同几何形状,杯的横向外表面可以是平坦的、有凹陷的和/或凸出或者长度可以小于直径的其它形状;
-除了将散热器焊接到恒温元件的杯内之外,可利用同样的材料并且与杯的内表面成一体地制造散热器;以及/或者
-尽管上面设想的实例包括多个位于杯1所界定的腔之间的蜡3的贯通开口,仅仅一个这种类型的贯通开口就足以防止蜡3堵塞在这些腔的出口处,这种单独的开口可设置成正好位于散热器的无支承部上一如开口971、97’或97”1、97”2和97”3,以及设置在与活塞5相对的端部-也就是靠近杯的底壁12处,例如开口972

Claims (13)

1.一种恒温元件,包括外金属杯(1)和活塞(5),该外金属杯(1)的内部空间(V1)包含能根据温度变化的方向膨胀和收缩的材料(3),并且在该外金属杯(1)内设置有用于分隔该外金属杯的内部空间的装置(9;9’;9”),所述装置连结该杯(1)的内表面(1A)的至少两个分开的区域(15;15’;15”),同时界定多个用于储存所述材料(3)的至少一部分的腔(14;14’;14”),该活塞(5)能沿杯的轴向方向(X-X)相对于该杯移动,并且联接所述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3),以根据该材料是膨胀还是收缩而沿相反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9;9’;9”)在其与活塞(5)对立的部分(9B)包括至少一个贯通的开口(971,972;97’;97”1,97”2,97”3),以供所述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3)在至少两个储存该材料的腔(14;14’;14”)之间穿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的开口(971;97’;97”1,97”2,97”3)或至少一个贯通的开口仅由所述分隔装置(9;9’;9”)界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的开口或至少一个贯通的开口(972)由分隔装置(9)和杯(1)的内表面(1A)共同界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9;9’;9”)在基本与杯(1)的轴向方向(X-X)平行的方向上纵向延伸,所述贯通的开口(971,972;97’;97”1,97”2,97”3)沿分隔装置的长度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的开口或至少一个贯通的开口(972)设置在分隔装置(9)的与活塞(5)相对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分隔装置(9;9’;9”)形成金属散热器,以用于在杯(1)与储存在腔(14;14’;14”)中的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3)之间传导热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散热器(9;9’;9”)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壁(91;91’;92”,93”,94”),以用于在两个分开的区域(15;15’;15”)与杯(1)的内表面(1A)相接触地界定储存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3)的腔(14;14’;14”),所述贯通的开口(971,972;97’;97”1,97”2,97”3)贯穿所述壁。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散热器(9)包括多个组装在一起的部分(91)。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散热器(9)包括单个部分(91’;91”),在相对于杯(1)的轴向方向(X-X)的截面上,所述单个部分整体为S形或N形。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散热器(9;9’;9”)焊接在杯(1)的内表面(1A)上。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散热器(9)包括至少两个局部开槽的金属板(91),该金属板界定用于储存可膨胀和收缩的材料(3)的腔(14),各金属板在两个分开的区域(15)中与杯(1)的内表面(1A)接触,并且通过将每个金属板的未开槽部(98)放置在另一金属板的槽(92)中而组装在一起;所述贯通的开口或者至少其中一个贯通的开口(971,972)由这些金属板(91)的至少其中一个槽(92)的部分(93,94)界定。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恒温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1)在轴向方向(X-X)上包括管状无支承壁(11),所述分开的区域(15;15’;15”)沿其延伸的该管状无支承壁(11)的内表面(11A)上连接分隔装置(9;9’;9”),从而,除了在可膨胀材料(3)的贯通的开口(971,972;97’;97”1,97”2,97”3)处以外,该装置的与活塞(5)相对的部分(9B)使腔(14;14’;14”)的与活塞相对的部分(14B)相互隔离。
13.恒温芯筒或恒温旋塞,其装备有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恒温元件。
CNB2006800234169A 2005-04-27 2006-04-26 快速响应式恒温元件及装配该元件的芯筒和旋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2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504241A FR2885180B1 (fr) 2005-04-27 2005-04-27 Element thermostatique a reponse rapide, ainsi que cartouche et robinet equipes d'un tel element
FR0504241 2005-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3369A CN101213369A (zh) 2008-07-02
CN100552217C true CN100552217C (zh) 2009-10-21

Family

ID=34955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2341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217C (zh) 2005-04-27 2006-04-26 快速响应式恒温元件及装配该元件的芯筒和旋塞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167217B2 (zh)
EP (1) EP1875073B1 (zh)
CN (1) CN100552217C (zh)
AT (1) ATE470068T1 (zh)
AU (1) AU2006239107A1 (zh)
BR (1) BRPI0610434A2 (zh)
DE (1) DE602006014674D1 (zh)
FR (1) FR2885180B1 (zh)
RU (1) RU2392525C2 (zh)
WO (1) WO20061145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2788B (zh) * 2011-09-22 2014-01-11 Globe Union Ind Corp Constant temperature components
CN103322282B (zh) * 2012-03-22 2016-07-06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温控阀及其石蜡推进器
JP5023248B1 (ja) * 2012-04-05 2012-09-12 幸雄 大西 サーモエレメント及びサーモスタット
US9410536B2 (en) * 2012-06-13 2016-08-09 Rostra Vernatherm, Llc Self-contained thermally actuated flow-control assembly
CN103914091B (zh) * 2013-01-05 2016-05-11 成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组件及其制法
US9400062B2 (en) * 2013-10-31 2016-07-26 Smc Corporation Thermoelement and thermovalve incorporating thermoelement
FR3051850B1 (fr) * 2016-05-25 2018-09-07 Vernet Element thermostatique
TR201615622A2 (tr) * 2016-11-02 2017-03-21 Kirpart Otomotiv Parcalari Sanayi Ve Ticaret A S Hizli reaksi̇yon süresi̇ne sahi̇p wax-bazli aktüatör
CN106870764B (zh) * 2017-04-26 2018-10-12 沈阳市北新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恒温混水阀及管网
DE102020107422A1 (de) * 2020-03-18 2021-09-23 Grohe Ag Dehnstoffelement für ein Thermostatmischventil
DE102021109427A1 (de) * 2021-04-15 2022-10-20 Grohe Ag Dehnstoffelement für ein Thermostatmischventil
CN113803516A (zh) * 2021-11-19 2021-12-17 潍坊康斯拓普温控卫浴有限公司 一种防卡滞的恒温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55907A (en) * 1971-02-10 1974-10-08 Yoshikazu Kuze Thermal responsive power element
DE3400699A1 (de) 1984-01-11 1985-07-18 Friedrich Grohe Armaturenfabrik Gmbh & Co, 5870 Hemer Thermostat
JPS6161953A (ja) * 1984-09-03 1986-03-29 Fuji Thomson Kk ワツクス式熱応動伸縮装置
US5052181A (en) * 1989-12-25 1991-10-01 Nihon Seiken Kabushiki Kaisha Heat sensitive actuator
US5176188A (en) * 1991-02-14 1993-01-0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vestment casting method and pattern material comprising thermally-collapsible expanded microspheres
FR2699230B1 (fr) * 1992-12-11 1995-03-03 Thomson Dauphinoise Dispositif de montage d'un composant électrique de chauffage sur un vérin thermique.
US5590428A (en) * 1994-06-24 1997-01-07 Adelbar Importing And Marketing Ltd. Air pressurized person supporting device with ventilation
FR2775780B1 (fr) * 1998-03-09 2000-07-28 Vernet Sa Element thermostatique a reponse rapide
US7192457B2 (en) * 2003-05-08 2007-03-20 Cargill, Incorporated Wax and wax-based produc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75073B1 (fr) 2010-06-02
AU2006239107A1 (en) 2006-11-02
CN101213369A (zh) 2008-07-02
RU2392525C2 (ru) 2010-06-20
WO2006114522A1 (fr) 2006-11-02
EP1875073A1 (fr) 2008-01-09
US8167217B2 (en) 2012-05-01
FR2885180A1 (fr) 2006-11-03
BRPI0610434A2 (pt) 2016-11-08
US20090272816A1 (en) 2009-11-05
ATE470068T1 (de) 2010-06-15
RU2007143984A (ru) 2009-06-10
DE602006014674D1 (de) 2010-07-15
FR2885180B1 (fr) 201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2217C (zh) 快速响应式恒温元件及装配该元件的芯筒和旋塞
CN111504103B (zh) 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蒸发器
KR100599338B1 (ko) 헤더파이프 제조방법과, 헤더탱크 및 이를 포함한 열교환기
EP2988578B1 (en) Cooling element
TWI264529B (en) Driving element using temperature gradient
CN101841941A (zh) 用于恒温元件的加热筒、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这种筒的恒温阀
US7326049B2 (en) Cast hot runner manif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CN107687787B (zh) 热交换装置
US7237600B2 (en) Support surface for heating or cooling food 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2648433A (zh) 一种智能制造液体温控溢流阀及其使用方法
US10240873B2 (en) Joint assembly of vapor chambers
CN108266568B (zh) 一种热管理组件
CN108266567B (zh) 一种调温阀
TWI422788B (zh) Constant temperature components
CN109099740B (zh) 一种桁架式汽液相变传热装置及其组装焊接方法
CN105509513A (zh) 间壁式换热器
CN101084477A (zh) 快速响应恒温元件以及装配所述元件的筒体和阀
WO2014106373A1 (zh) 一种恒温组件及其制法
EP3567281B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having same
US20150113975A1 (en) Thermal actuator
CN101156122A (zh) 特别用于冷却回路的恒温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03233U (zh) 散热管
KR100828658B1 (ko) 멀티 존 히트파이프식 히팅플레이트
CN206583349U (zh) 油冷器
CN108266520A (zh) 一种调温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