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3608C - 图像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3608C
CN100543608C CNB2006101518136A CN200610151813A CN100543608C CN 100543608 C CN100543608 C CN 100543608C CN B2006101518136 A CNB2006101518136 A CN B2006101518136A CN 200610151813 A CN200610151813 A CN 200610151813A CN 100543608 C CN100543608 C CN 1005436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ircumferential speed
endless belt
pressure zon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518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2688A (zh
Inventor
梶圭吾
小宫山宏
松浦大悟
阵在诚
林康弘
长谷川和弘
高田成明
原伸明
中本育生
细井慎一郎
龟田诚一郎
茂木润一
筑后阳一
伊藤善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932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36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360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包括:配置成在压合部加热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可旋转加热元件、配置成驱动加热元件的驱动装置、配置成与加热元件形成压合部的环形带以及配置成驱动环形带的驱动辊。在图像加热设备中,满足下列表达式:μ2<μ1;0.005<μ2<0.3;V1<V2。其中,μ1是加热元件和环形带之间的摩擦系数,μ2是环形带和驱动辊之间的摩擦系数,V1是加热元件的周向速度,V2是驱动辊的周向速度。

Description

图像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图像加热设备。举例来说,图像加热设备包括用于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设备和用于通过加热图像来增加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图像的光泽度的光泽涂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各种用于定影未经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系统。
[0003]在各种系统中,提出有响应于高速成像的需要能够增加定影压合部分的尺寸的带定影设备(参考例如日本专利未审公开号8-166734和10-319772)。
[0004]定影设备具有一结构,其中加压带压紧接触于定影辊,加压垫从加压带的内表面压靠在定影辊上。该结构可以提供从加压垫延伸至带悬吊辊的长定影压合部分。
[0005]在定影设备中,定影辊由驱动源可旋转地驱动,由于在定影辊上滑动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加压带跟随定影辊的运动而旋转。当定影压合部分上带有记录介质时,加压带主要经由记录介质承受传送力。所以,加压带的周向速度取决于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
[0006]然而,对于加压带跟随定影辊的运动而旋转的结构来说,提供给加压带的传送力依照记录介质的类型、环境条件、调色剂图像的类型而变化。这会导致加压带的不稳定旋转。
[0007]例如,在大量未定影调色剂余留在记录介质的基本上整个表面上的情况下,当记录介质进入定影压合部分时,定影辊和记录介质之间的动摩擦系数趋向于减小,加压带的传送力也减小。结果,记录介质落在定影辊后面,加压带在定影辊上滑移,出现不良成像(例如图像位移)。在这种情况下,加压带的周向速度基本上与记录介质的传送速度相同。
[0008]如上所述,已有的加压带驱动系统不能提供高的图像质量。
[0009]为了防止记录介质滞后,在日本专利未审公开号2-222980中披露了一种包括用作驱动机构的超控机构的设备。但是,该机构不足以完全地解决该问题。
[0010]利用该超控机构的系统具有一结构,其中,当定影压合部分上不存在记录介质时,由于定影辊上的滑动摩擦力而使得加压带跟随定影辊的运动而旋转,这与如上所述的日本专利未审公开号8-166734和10-319772所披露的系统的情况一样。在该结构中,只有当记录介质(调色剂图像)在定影辊上滑移以及加压带落在定影辊后面时,加压带才承受驱动力。换句话说,从加压带的周向速度低于定影辊的周向速度的时候改变至加压带承受驱动力的时候,尽管时间短,但是还是要花费时间的。
[0011]结果,加压带的速度在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的过程中发生改变,而速度变化导致不良成像、比如图像位移。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减少图像位移的发生的图像加热设备。
[0013]依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图像加热设备包括:配置成在压合部加热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可旋转加热元件,配置成驱动加热元件的驱动装置,配置成与加热元件形成压合部的环形带,以及配置成驱动环形带的驱动辊。满足下列表达式:
μ1<μ2
0.005<μ1<0.3
V1<V2
其中,μ1是环形带和驱动辊之间的摩擦系数,μ2是加热元件和环形带之间的摩擦系数,V1是加热元件的周向速度,V2是驱动辊的周向速度,
[0014]依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图像加热设备包括:配置成在压合部加热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可旋转加热元件,配置成驱动加热元件的驱动装置,配置成与加热元件形成压合部的环形带,以及配置成驱动环形带的驱动辊。当加热元件接触环形带时,驱动辊的周向速度高于环形带的周向速度,环形带的周向速度基本上与加热元件的周向速度相同。当加热元件不接触环形带时,驱动辊的周向速度基本上与环形带的周向速度相同。
[0015]依照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图像加热设备包括:配置成在压合部加热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可旋转加热元件,配置成驱动加热元件的驱动装置,配置成与加热元件形成压合部的环形带,以及配置成驱动环形带的驱动辊。环形带由与环形带相接触的加热元件驱动,即使设定的驱动辊的周向速度高于加热元件的周向速度,
[0016]参考附图,通过下面对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8]图2是依照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9]图3是定影设备的主体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0]图4是定影设备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0021]图5显示了片材运送期间的摩擦力和速度。
[0022]图6显示了元件之间的动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
[0023]图7显示了待机期间定影设备中的位置关系。
[0024]图8是依照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剖视图。
[0025]图9显示了压力驱动是跟随旋转时的力的类型和方向。
[0026]图10显示了压力驱动是慢速旋转时的力的类型和方向。
[0027]图11显示了压力驱动是快速旋转时的力的类型和方向。
[0028]图12是依照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剖视图。
[0029]图13显示了依照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擦系数μ1、μ2和μ3。
[0030]图14显示了依照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已知例和比较例的定影设备。
[0031]图15显示了环形带如何波动。
[0032]图16显示了依照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另一个结构。
[0033]图17显示了测量摩擦系数的方法。
[0034]图18显示了环形带的驱动力F1和F2以及环形带的制动力F3。
[0035]图19显示了另一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0037]参考图1,描述了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的整体结构。
[0038]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所谓的复印机)。
[0039]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两个主要部件,即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设备。该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该定影设备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用于通过对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加压而对形成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图像形成单元)
[0040]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如下所述的部件。
[0041]用作充电单元的充电器203与用作图像载体的感光鼓22邻近设置。感光鼓202的表面被充电器203均匀地充电。当用来自充当曝光单元的曝光设备204的光束205照射感光鼓202时,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02上。静电潜像由充当显影单元的显影设备206显影,这样形成调色剂图像。片材S被保持在供给盒209中,并由进给辊210传送。片材S经由充当传送单元的阻力辊211与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传送。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图像由充当转印单元的转印辊207靠静电转印到片材S上,接着片材S被传送至定影设备X。留在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颗粒由充当清洁单元的清洁器208去除。
[0042]由图像形成单元在片材S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由定影设备X加热和加压来定影。带有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穿过输出辊212被传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部的输出托盘213。
(定影设备)
[0043]下面描述充当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设备的一个示例性结构。
[0044]图2示意性显示了充当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设备的结构。
[0045]如图2所示,定影设备X包括充当可旋转的加热元件(可旋转的定影元件)的定影辊10。定影辊10通过充当驱动单元的驱动马达和驱动齿轮组,可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定影辊10包括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形成的芯金属111和设置在芯金属111的表面、由硅橡胶或其他已知材料形成的弹性层112。充当加热源的卤素加热器113设置在定影辊10的内部。通过来自卤素加热器113的热量加热定影辊10。充当温度检测元件的热敏电阻114设置在定影辊10的表面上,以便接触定影辊10。控制器根据热敏电阻114检测的结果,控制提供给卤素加热器113的电流,由此使定影辊10的表面维持在预定的定影温度。
[0046]带单元2设置在定影辊10的下面。环形加压带20绕引入辊21、分离辊22和操纵辊23伸展。
[0047]分离辊22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其在箭头SF的方向上经由加压带20用预定压力压靠在定影辊10上。
[0048]对操纵辊23来说,其旋转轴只有一端在箭头W的方向上是可动的。移动操纵辊23的旋转轴,允许加压带20在宽度方向晃动。
[0049]引入辊21包括用于加热加压带20的一体化的卤素加热器。
[0050]用于形成定影压合部分的加压垫单元24设置在引入辊21和分离辊22之间。加压垫单元24包括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的加压基体25和由硅橡胶或相关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材料形成的加压垫26。加压垫26的表面覆盖有由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或相关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元件形成的滑动片材27,以减少加压带20的滑动阻力。在箭头PF的方向上以预定压力对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加压垫单元24进行加压。
[0051]用于向加压带20涂敷充当润滑剂的油的油涂敷辊28设置在引入辊21和加压垫单元24之间。油涂敷辊28浸有硅油,其构造成使一定量的油提供给加压带20的内表面。这减少了加压带20和滑动片材2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耐用性。图3是分离辊22及其周围的放大视图。由于金属分离辊22经由加压带20由加压单元压靠在定影辊10上,所以如图所示,定影辊10的弹性层112a发生变形。尤其是,在弹性层112b与分离辊22相接触的一端上,弹性层112的圆弧形状在相反方向上变形。
[0052]由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熔融,并被压紧在定影设备X的压合部分W上,调色剂和定影辊10的表面层趋向于彼此附着。但是,由于在定影辊10的弹性层112b的端部、分离辊22使弹性层112的圆弧形状在相反方向上变形,所以,已经附着于定影辊10的调色剂被分离,片材S在箭头Y的方向上被排出。
[0053]金属线26a设置在加压垫26的一端上。金属线26a与加压垫26一体化。金属线26a可以使定影辊10的弹性层112c变形。
[0054]加压带20、定影辊10、加压垫单元24和分离辊22形成长压合部分W。压合部分W的压合宽度可以比利用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已有辊定影设备长。所以,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满意地熔融。结果,这种结构适用于消耗大量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比如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定影设备的驱动机构)
[0055]图4显示了定影设备的示例性的驱动机构。
[0056]驱动机构包括四个齿轮(11、12、13和14)、传动带15和张力辊(未显示)。
[0057]定影齿轮11固定到定影辊10上。通过从驱动源向定影齿轮11输入驱动力,驱动定影辊10。
[0058]定影齿轮11与第一传送齿轮12相啮合。所以,第一传送齿轮12从驱动源通过定影齿轮11接收驱动力。第一传送齿轮12和第二传送齿轮13固定到轴16上。
[0059]传动带15绕第二传送齿轮13和分离驱动齿轮14伸展。张力辊(未显示)与传动带15加压接触,以便传动带15以预定张力伸展。
[0060]分离驱动齿轮14固定到分离辊22上。所以,分离辊22从驱动源通过定影齿轮11、第一传送齿轮12、第二传送齿轮13、传动带15和分离驱动齿轮14接收驱动力。
通过各个齿轮的齿数和各个辊的直径的适当组合,分离辊22可以以所要求的周向速度旋转。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设定值,使得分离辊22接收驱动力,以便满足如下所述的关系。
(用于驱动定影设备的设定条件)
[0061]下面描述用于驱动定影设备的设定条件。
当带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位于定影压合部分区域时,所希望的是,在不会引起未定影调色剂和定影辊10之间的滑移的情况下定影调色剂。
[0062]为此,可以如上所述,驱动定影辊10,也可以独立地驱动加压带20。然而,对于这种结构,难以在相同的速度下驱动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这两者,因为驱动机构的各个部件具有公差。
[0063]所以,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采用了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可以彼此独立地驱动的结构,但是,按如下所述确定其他的设定。
[0064]也就是说,虽然采用了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可以彼此独立地驱动的结构,但是,加压带20平时跟随定影辊10的运动。
[0065]换句话说,依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包括用于通过使用定影辊10间接地驱动加压带20的主驱动机构和用于直接地驱动加压带20的副驱动机构。下面更进一步描述该驱动机构。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上述关系,分离辊22和加压带20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成小于定影辊10的外表面和加压带20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0066]为了通过跟随定影辊10的运动旋转加压带20,分离辊22的外表面和加压带20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成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值。
[0067]在片材S落在定影辊10后面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已经输入驱动力的分离辊22,可以从加压带20将传送力供给片材S。换句话说,当片材S在定影辊10上滑移时,传送力可以由加压带20供给。
[0068]更具体地说,设置周向速度以便满足下列关系:
(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加压带20的内表面的周向速度)
[0069]所以,只有当片材的传送速度被推迟(这是现有系统的问题)时,输入到分离辊22的驱动力才允许传送力提供给加压带20。结果,在片材S上形成的未定影图像被定影,片材S在不会引起定影辊10和片材S之间的滑移的情况下被传送,从而减少图像位移的发生。
[0070]分离辊22的外表面的周向速度变成与加压带20的内表面的周向速度相同的设定还意味着,加压带20的外表面的周向速度大于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这确定了有关定影辊10、加压带2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分离辊22的摩擦系数的设定条件。
[0071]按下面进一步描述上述机构。
[0072]如果(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加压带20的内表面的周向速度),将会发生下面所述的情形。
[0073]由定影辊10提供给加压带20的摩擦传送力F1小于由分离辊22提供给加压带20的摩擦传送力F2,即,F1<F2。在这种情况下,加压带20将通过分离辊22的驱动而移动,所述分离辊22具有较大的传送力。
[0074]所以,满足下列关系:
(加压带20的外表面的周向速度)>(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
因此,加压带20和定影辊10之间产生滑移,这引起定影辊10和片材S之间的滑移。结果,引起图像位移。
[0075]因此,所希望的是满足下列关系:
F1>F2
[0076]所以,所希望的是满足下列关系:
(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的外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加压带20的内表面和分离辊22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0077]图5显示了片材S运送期间滑动元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以及周向速度。
[0078]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压合部分是通过使分离辊22和加压垫26压紧接触加压带20而形成的。所以,分离辊22上的滑动摩擦力F2(分离辊22的驱动力)和加压垫26上的滑动摩擦力F3(加压垫26的制动力)来自加压带20的内表面。因为加压垫26被牢固地支撑,所以如果满足下列表达式,就可以防止图像位移的发生:
F1>(F2-F3)
在图5中,F1是定影驱动力(=μ1×(P1+P2)),F2是分离辊22的驱动力(=μ2×P2),F3是加压垫26的驱动力(=μ3×P1),V1是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100[mm/s]),V2是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103[mm/s]),P1是加压垫26的压力(=471~510[N]),以及P2是分离辊22的压力(=412~451[N]),其中μ1是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的外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2是加压带20的内表面和分离辊22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3是加压带20和滑动片材27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0079]引入辊21和操纵辊23都可由轴承(未显示)可旋转地支撑,并跟随加压带20的运动而旋转。所以,与加压带20的内表面与分离辊22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以及加压带20的内表面与滑动片材27之间的动摩擦系数相比,加压带20的内表面与引入辊21和操纵辊23中的每个之间的动摩擦系数都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引入辊21和操纵辊23中的每个的载荷都可以忽略。
[0080]因此,即使当(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的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加压带20的内表面和分离辊22之间的动摩擦系数)的时候,如果(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的外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加压带20和滑动片材27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就存在加压带20不跟随定影辊10的运动并在其上滑移的可能性。
[0081]为此,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的外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1设定成大于加压带20的内表面和分离辊22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2以及加压带20和滑动片材27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3。结果,无论这些部件使用什么材料,都可以防止图像位移的发生。
(测量动摩擦系数的方法和校验)
[0082]下面描述了测量动摩擦系数的一个示例性方法以及结果。
[0083]如6图所示,将要测量的样品1(70[mm]×50[mm])固定到板50上。将要测量的样品2固定,该样品2是可旋转元件51。旋转元件51例如包括定影辊10和分离辊22。
[0084]随后,将2.9[N]重的载荷52放在可旋转元件51上。然后,在与张力计53连接的情况下,可旋转元件51放置在板50上的样品1上。
[0085]在23℃和50%RH的室内环境下,可旋转元件51在箭头x的方向上以100[mm/s]的速度旋转,这时从张力计53读出输出值F,作为测量值。由于输出值F在测量刚刚开始后是不稳定的,所以,获取多个稳定输出值F作为测量值,并对这些测量值进行平均。
[0086]将以这种方式从张力计53获取的输出值F的平均值代入下列表达式,以计算动摩擦系数μ。
F=μ×N
其中,μ是动摩擦系数,N是2.9[N]重的载荷。
由本发明的发明者导出的实验结果显示下列关系:
μ1=0.25  μ2=0.1
μ3=0.14
[0087]所以,满足下列关系:
μ12,μ13
另外,还满足下列关系:
F1=μ1×(P1+P2)=230[N]
F2=μ2×P2=43[N]
F3=μ3×P1=65[N]
因此,满足下列关系:
F1>(F2-F3)
[0088]因为满足了上述条件,所以不会发生图像位移。
[0089]上面显示了关于μ3防止图像位移的发生所满足的条件。当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具有几个不同的值时,观察有无发生图像位移的存在/不存。表1显示了该结果。在表1中,左手栏表示在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具有固定值时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为不同值下的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与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之比。右手栏表示是否发生了图像位移;×表示发生了图像位移,○表示没有发生图像位移。
表1
 
分离辊的周向速度与定影辊的周向速度之比                   图像位移
跟随运动 ×
0.99 ×
1.01
1.03
1.05
1.07
1.2
1.25 ×
[0090]表1显示,当V1<V2时,不会发生图像位移。所以,通过驱动分离辊22,以使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高于加压带20的内表面的周向速度,不管速度差多大,都能够防止图像位移的发生。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V2/V1比设定为1.03。所希望的是,根据带上的载荷(例如,由加压垫26引起的载荷)的大小来设定周向速度比V2/V1
[0091]然而,当周向速度比大于1.2(20[%])时,由于加压带20和分离辊22之间的摩擦,加压带20的耐用性会降低。这时,分离辊22和加压带20的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2为0.005。
[0092]当周向速度比大于1.2(20[%])时,由于摩擦热,容纳于油涂敷辊28的油在短时间内就会耗尽,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之间产生滑移。这时,分离辊22和加压带20的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2为0.3。
[0093]所以,所希望的是,满足下列三个表达式:
1<V2/V1<1.2            (1)
0.005<μ2<0.3           (2)
μ2>0.14                (3)
其中,V1是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V2是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μ2是分离辊22和加压带20的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μ3是加压带20和滑动片材27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图7显示了不传送片材S时的定影设备。在该状态下,加压带20没有压靠在定影辊10上,并且不与定影辊10相接触。
[0094]加压带20的输送不依赖于由加压垫26和加压带20之间的滑动和摩擦引起的摩擦力。所以,施加于加压带20的旋转力由加压带20的内表面与多个辊、即引入辊21、分离辊22和操纵辊23之间的摩擦力决定。
[0095]所希望的是,满足下列表达式:
F3>(F4+F5)
其中,F3是分离辊22和加压带20之间的摩擦力,F4是引入辊21和加压带20之间的摩擦力,F5是操纵辊23和加压带20之间的摩擦力。
[0096]因此,由于加压带20是由分离辊22驱动的(跟随分离辊22的运动而旋转),加压带20的内表面的周向速度近似等于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
[0097]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引入辊21和操纵辊23由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所以,与F3相比,F4和F5都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满足上述关系。
[0098]由于依照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满足上述关系,所以,当加压带20与定影辊10加压接触(定影过程期间)时,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高于加压带20的周向速度。这时,加压带20跟随定影辊10的运动而旋转,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与加压带20的周向速度基本上相同(忽略公差影响)。
相反,当定影辊10和加压带20没有彼此接触(在无法进行定影作业的待机状态)时,加压带20跟随分离辊22的运动而旋转,分离辊22的周向速度与加压带20的周向速度基本上相同(忽略公差影响)。这时,加压带20的周向速度高于定影辊10的周向速度(如上所述的在定影过程期间的上述周向速度)。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0099]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定影辊10替换为定影带。
[00100]虽然定影带和加压带可以彼此独立地驱动,但是,加压带可以跟随定影带的运动而旋转。在其它方面,其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基本上相同。详细描述如下。
[00101]图8是依照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X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定影设备X包括作为第一环形带的定影带(可旋转的加热元件)320和作为第二环形带的加压带(可旋转的加压元件)321。
[00102]定影带320包括内径为40mm、厚度为75μm的聚酰亚胺基层和厚度为300μm、设置在基层的外表面上的弹性层。弹性层可以由已知的材料形成,其例子包括硅橡胶和氟橡胶。
[00103]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层由JIS-A硬度为20°、导热率为0.8W/mK的硅橡胶形成。弹性层的形变可防止片材卷绕在定影带320上,以便获得极好的与带的分离性。另外,起表面释放层作用并具有30μm厚的氟塑料层设置在弹性层的外表面上。氟塑料层的材料的例子包括PFA和PTFE。
[00104]加压带321包括内径为40mm、厚度为75μm的聚酰亚胺基层和厚度为30μm、设置在基层的外表面上的释放层。释放层是氟塑料PFA管。
[00105]定影带320绕起悬吊辊作用的加热辊322和起第一驱动辊作用的定影辊323伸展。
[00106]加热辊322是一个外径为20mm、内径为18mm、厚度为1mm的中空铁辊,所述加热辊322包括设置在其中的作为加热单元的卤素加热器322a。加热辊322也起张力辊的作用。
[00107]定影辊323是弹性辊,所述弹性辊具有20mm的外径,并包括直径为18mm的铁合金芯金属和设置在芯金属上作为弹性层的硅橡胶层。设置弹性层可以令人满意地从驱动源(马达)将输入的驱动力经由驱动齿轮组传递至定影带320,并可以形成定影压合部用以确保片材与定影带320的分离性。为了避免定影带320落后,定影辊323包括在其上的高滑动阻力层(橡胶层),免得引起定影辊323和定影带320之间的滑移。
[00108]定影压合部分的压力设定为在由定影辊323伸展的定影压合部分的区域内呈现最大值。
[00109]硅橡胶层具有15°的JIS-A硬度以及0.8W/mK的导热率。硅橡胶层可以降低向内部的热传导,有利于减少预热时间。
[00110]起到用于将定影带320压向加压带321的第一固定元件作用的定影垫324,设置在定影带320内部的定影辊323的沿输送记录介质方向的上游。
[00111]定影垫324由作为弹性元件的耐热硅橡胶形成,并具有3mm的厚度和12mm的宽度。
[00112]为了减少定影带320的内表面在定影垫324上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在定影垫324的表面上设置垫盖,在所述垫盖中,玻璃纤维布涂有氟塑料层。
[00113]垫盖抑制定影辊323的驱动扭矩,由此在没有增加马达的尺寸的情况下允许定影带320稳定地旋转。
[00114]加压带321绕起悬吊辊作用的张力辊325和起第二驱动辊作用的加压辊326伸展。
[00115]张力辊325具有20mm的外径,并包括直径为16mm的铁合金芯金属和减少导热率并减少从加压带321的热传导的硅树脂海绵层。
[00116]加压辊326是外径为23.5mm、内径为19.5mm、厚度为2mm的铁合金刚性辊。加压辊326经由驱动齿轮组从驱动源(马达)接收驱动力。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源向定影辊323提供驱动力。加压辊326是镜面抛光金属辊,其不含允许与加压带321发生滑移的橡胶层。
[00117]起用于将加压带321压向定影带320的第二固定元件作用的加压垫327,设置在加压带321内部的加压辊326的沿输送记录介质方向的上游。
[00118]为了减少加压带321的内表面在加压垫327上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力,与定影垫324的情况一样,在加压垫327的表面上设置垫盖,在所述垫盖中,玻璃纤维布涂有氟塑料层。
[00119]用于向加压带321的内表面涂敷充当润滑剂的油的油涂敷元件328设置在加压带321的内部。
[00120]油涂敷元件328是一种辊,其包括芯金属和由例如浸渍有油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油保持层,所述油保持层设置在芯金属上。油涂敷元件328的表面涂有用于允许供给油的多孔含氟聚合物层。
[00121]通过调整容纳于油保持层中的油量、供油层的孔径、供油层的孔密度、油涂敷元件328接触到加压带321时的压力或周向速度差,可以调整硅油到加压带321的供给。
[00122]除了辊之外,油涂敷元件328还可以是垫。在加压带321中的油不易于减少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预定量的油被涂敷到加压带321的内表面上,就不再需要油涂敷元件328。
[00123]如果硅油粘度太小,硅油会从加压带321的内表面泄漏。另一方面,如果粘度太大,压合部处的加压带321和加压垫327之间的粘性阻力也会太大。所以,希望使用在25℃下运动粘度为100~10,000mm2/s(100cSt~10,000cSt)的油。下面描述涂敷到加压带321上的油量。
[00124]为形成定影压合部分,加压辊326的旋转轴的相对的两端由加压机构以343N(35kgf)的压力压向定影辊323。
[00125]为了在定影垫324和加压垫327之间形成定影压合部分,保持加压垫327的支撑板也由加压机构以343N(35kgf)的压力压紧。
[00126]定影辊323和加压辊326均经由驱动齿轮组从驱动马达接收驱动力,并在定影作业期间以预定的周向速度旋转。
[00127]使定影辊323的周向速度和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不同。使之这样的一个方法是为定影辊323和加压辊326提供各自的驱动马达。然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定影和压紧侧使用共同的驱动源(马达),并将用于向定影辊323和加压辊326传递驱动力的驱动齿轮组的齿轮比设定成彼此不同。
[00128]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定影带320和加压带321形成的定影压合部分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具有大约18mm的长度。这样长的压合长度允许充足定影,即使在图像形成的速度提高的时候。
[00129]由于定影侧和压紧侧使用它们各自的环形带作为有关定影的元件,所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依照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可以实现较低的热容量。这有利于减少预热时间(图像形成装置打开电源后处于要定影图像的待机状态所花费的时间)。
[00130]定影辊323至少在进行图像形成的时候由马达可旋转地驱动。定影带320的周向速度稍微低于从图像形成侧输送的片材S的输送速度,以在片材S上形成弯曲。
[00131]当定影带320处于温度上升到预定定影温度后受到控制的状态下的时候,带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片材S被输送至定影带320和加压带321之间的定影压合部分。
[00132]片材S插入其间,以便放置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表面面对定影带320。片材S在片材S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紧密地附着于定影带320的外表面的同时被压合、输送,从而从定影带320接收热量以及压力。结果,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片材S的表面上。
[00133]设置在定影带320内部的定影辊323为具有橡胶层的弹性辊,而设置在加压带321内部的加压辊326为铁合金刚性辊。所以,在定影带320和加压带321之间的定影压合部分的出口,定影辊323形变更大。结果,定影带32形变变大,由于片材S的刚性,带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与定影带320分离。
[00134]下面描述定影设备X的示例性驱动机构。首先详细描述加压辊326的速度与涂敷到加压带321的内表面上的油量之间的关系。
表2
Figure C200610151813D00201
[00135]表2显示了在定影设备X中作用在形成压合部分的元件之间的力,这些力是逐一测量得到的。
[00136]定影驱动力F1是作用在定影辊323和定影带320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00137]定影滑动阻力F2是作用在定影带320和定影垫324之间的运动摩擦力。
[00138]加压驱动力F3是在涂敷有硅油的情况下作用在加压辊326和加压带321之间的动摩擦力。
[00139]加压滑动力F4是在涂敷有硅油的情况下作用在加压带321和加压垫327之间的动摩擦力。
[00140]带之间的摩擦力F5是在带之间具有(纸)片材S时纸可以通过的区域之外的作用在定影带320和加压带321之间的动摩擦力。
[00141]定影~纸的摩擦力F6是作用在定影带320和置有调色剂的片材S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00142]加压~纸的摩擦力F7是作用在加压带321和片材S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00143]表2显示的是作用在加压带321上的力随涂敷到加压带321内表面上的油量的变化。
[00144]对于驱动加压辊326的情况,针对没有驱动力施加于加压辊326(跟随另一个元件的运动而旋转,称为随动)的第一情况、加压辊326的旋转比定影辊323慢的第二情况以及加压辊326的旋转比定影辊323快的第三情况,测量了不同油量下力的关系。
[00145]作用于片材S的方向随驱动加压辊326的情况而变化。所以,作用在定影带320和片材S之间的力与作用在加压带321和片材S之间的力改变。
[00146]因此,作用定影带320和片材S之间的力用F6′表示,作用在加压带321和片材S之间的力用F7′表示。
[00147]图9显示了第一情况、即随动旋转下,作用于定影带320、片材S和加压带321上的力及其方向。图10显示了第二情况、即慢速旋转下的力及其方向,图11显示了第三情况、即快速旋转下的力及其方向。这里,在推荐的用于该装置的片材S中,滑移最大并且其表面(图像表面)涂有树脂的片材用于该校验。
[00148]导致定影带320和片材S之间滑移的条件是F6<F7′。
[00149]导致加压带321和片材S之间滑移的条件是F7<F6′。
[00150]表3显示的是在根据涂敷到加压带321内表面上的油量的各个驱动条件下,力之间的关系的计算结果。在表3中,×表示导致纸滑移的条件,△表示不会导致纸滑移且与最大摩擦力之差小于98N(10kgf)的条件,○表示不会导致纸滑移且与最大摩擦力之差大于等于98N的情况。
表3
定影带~纸
Figure C200610151813D00221
加压带~纸
Figure C200610151813D00222
[00151]从表3所显示的结果很明显看出,不会导致带和片材之间滑移的条件是,加压带321以比定影带320高的周向速度驱动以及油量为0.03mg/mm2或更少。
[00152]在实际的定影设备X中发生图像位移的校验结果显示如下。表4显示了在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变化、而定影辊323的周向速度为固定值的时候,是否发生图像位移的结果。校验是在高温高湿(温度30℃和湿度80%)的环境下、定影辊323的周向速度为80mm/s、定影带320的表面温度为190℃以及油量为0.015mg/mm2下进行的。
表4
 
分离辊的周向速度比定影辊的周向速度 图像位移
跟随运动 ×
0.95 ×
0.97 ×
1.02
1.05
1.10
1.15
[00153]表4所示的结果显示,通过进行驱动使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高于定影辊323的周向速度,就可以防止图像位移。
[00154]如果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高于定影辊323的周向速度,无论周向速度之差是多少,都可以防止图像位移的发生。
[00155]如果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太高,则会发生由于加压带321和加压辊326之间的滑动和刮擦使耐用性降低的问题。所以,所希望的是,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设定为不得超过定影辊323的周向速度的1.2倍。
[00156]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了当定影带320的厚度和加压带321的厚度基本上彼此相等并且比定影辊323和加压辊326的直径小得多的时候,定影辊323和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之间的关系。
[00157]然而,在其中一个带的厚度明显大于另一个带的厚度的情况下,必须用(驱动辊的半径+带的厚度)×每单位时间转速来计算辊的周向速度。
[00158]对于比较例,当在移除加压垫327并且不存在硅油的情况下进行定影作业时,在压合部分的压力是不够的,引起图像不匀和光泽不足。
[00159]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带由加压垫而彼此压靠在一起,防止由压合部中的压力不足引起的图像不匀和光泽不足的发生。将加压辊的的圆周速设定为高于定影辊的周向速度,可以带来如下所述的优点。在基本上在整个表面上形成有实体图像(solidimage)的片材或光滑片材进入压合部分的情况下,即使在片材的速度落后于定影带外表面的速度的时候,也可能抑制滞后。另外,向加压带涂敷适当量的润滑剂,可以防止任何图像模式、片材类型以及环境下的图像位移的发生。
[00160]由于依照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设备满足如上所述的条件,在定影带和加压带被压彼此加压接触的状态(在定影图像的准备状态)下,加压辊的周向速度高于加压带的内表面的周向速度。相反,在定影带和加压带彼此分离的状态(在无法进行定影作业的待机状态)下,加压辊的周向速度基本上与加压带的内表面的周向速度相同,加压带的外表面的周向速度高于定影带的外表面的周向速度(定影带的周向速度)。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00161]除对加压带的内表面进行低摩擦处理、而不是像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加压带涂敷润滑油之外,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基本上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
[00162]如图12所示,加压带321的内面涂有氟塑料,替代向加压带的内表面涂敷硅油的结构。
[00163]如果可以减少加压带321和各个加压辊326与加压垫327之间的摩擦力,加压辊326的表面和/或加压垫327的表面可以进行氟塑料涂敷或仿钻结晶(DLC)涂敷。
[00164]所以,像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可以抑制图像位移的发生。
[00165]在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以高于定影辊323的周向速度驱动加压辊326,使得加压辊326在加压带321上滑移。做为选择,甚至在相反的结构中,即,在以高于加压辊326的周向速度驱动定影辊323以使定影辊323在定影带320上滑移的结构中,也可以获得同样的优点。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00166]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描述如下。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分离辊具有正隆起的形状,这将在下面描述。
[00167]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作为本发明适用的定影设备的两个例子。首先,描述两个定影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结构。而后,描述两个定影设备的校验。
(定影设备A)
[00168]下面参考图14描述定影设备A。
[00169]定影设备A包括定影辊1051和环形带1052。环形带1052绕多个辊1055、1056和1057伸展,其被加压垫1100压向定影辊1051。
[00170]定影辊1051包括由铝、铁和/或其他已知材料形成的芯金属和由硅橡胶、氟橡胶或其他已知材料形成的弹性层,所述芯金属由弹性层覆盖。定影辊1051还包括设置在弹性层的外表面、由氟塑料形成的释放层。更具体地说,定影辊1051在纵向方向上具有笔直形状和40mm的外径,其包括芯金属、模制在芯金属上的硅橡胶层以及覆盖硅橡胶层表面的PFA管。芯金属由铁形成,并具有37.8mm的内径、38.4mm的外径以及0.3mm的厚度。硅橡胶层具有0.5mm的厚度,PFA管具有30μm的厚度。定影辊1051的处理速度(周向速度)为300mm/sec。分离辊1056的周向速度为310mm/sec,高于定影辊1051的周向速度,这将在下面描述。
加热器1058(例如,卤素灯)设置在定影辊1051内部。定影辊1051以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连接于热敏电阻(未显示)。通过经由温度调节电路控制施加于加热器1058的电压,可调整定影辊1051的表面温度。
[00171]定影辊1051设有清洁设备(未显示)。清洁设备从定影辊1051上清除残留调色剂。
可以使用用于涂敷脱模剂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该设备可以将作为脱模剂的硅油涂敷于定影辊1051,促使片材S与定影辊1051分离,并且防止调色剂残留。
环形带1052包括由树脂(例如聚酰亚胺)或金属材料(例如镍)形成的基体,和涂于基体、由硅橡胶、氟橡胶或其他已知材料形成的弹性层。更具体地说,环形带1052是一种具有90mm外径的无缝带,其中100μm厚的聚酰亚胺基层涂有0.5mm厚的硅橡胶层。
设置了用于将作为润滑剂的硅油涂敷至环形带1052的内表面的润滑剂涂覆设备1104。润滑剂涂覆设备1104可以为用润滑剂浸渍的耐热无纺布。
[00172]充当压力施加元件的加压垫1100包括具有5mm厚度的不锈钢底板1102、设置在底板1102的表面并且由30°硬度(Hs)的硅橡胶形成的弹性层1101以及设置在弹性层1101上并且由带有PTFE涂层的玻璃布形成的低摩擦层1103。加压垫1100由设置在底板1102上的弹簧(未显示)压向定影辊1051。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压垫1100所受的总压力N2=50kg。
[00173]分离辊1056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更具体地说,分离辊1056是一种实心不锈钢辊,所述分离辊1056进行压紧,使得环形带1052夹在定影辊1051和分离辊1056之间。结果,定影辊1051的弹性层可以变形,从而允许片材S容易地与定影辊1051分离。分离辊1056进行压紧的总压力为50kg。所以,由加压垫1100和分离辊1056压紧的总压力是100kg。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纵向方向上,分离辊1056在其中央部分具有15.5mm的外径,在其端部具有15.0mm的外径,这样,正隆起部分的量设定为500μm,如下所述。
[00174]操纵辊1057包括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的芯金属和设置在芯金属上的高摩擦系数层。通过使操纵辊1057的第一端在纵向方向上倾斜,操纵辊1057也具有在宽度方向上晃动环形带1052的功能。操纵辊1057还可以起到张力辊的作用。
(定影设备B)
[00175]下面参考图16描述定影设备B。在定影设备B中,所采用的参考标记与定影设备A中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相同,其详细说明从略。
[00176]定影设备B包括利用定影辊1051作为悬吊辊的环形带1105。环形带1105基本上与环形带1052相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辊1051既没有弹性层1070,也没有树脂层1071,定影辊1051由芯金属构成。
(用于驱动定影设备A和B的设定条件的校验)
[00177]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离辊具有笔直形状,在轴向上,其任何部分的直径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轴向上分离辊的相对两端被压向定影辊,所以,由经由环形带向定影辊施加压力的分离辊所形成的压合形状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在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向上的压合宽度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小了挠曲量,并随着靠近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两端而逐渐增加。
相反,在定影设备A和B中的分离辊1056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轴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直径大于轴向上的相对两端的直径,这就是所谓的正隆起形状。
然而,就具有正隆起形状的分离辊1056而言,会发生环形带1052波动的形变现象,如图15所示。当环形带1052波动时,片材S被环形带1052抬起,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可能被定影辊1051扭曲。
[00178]下面参照比较例描述依照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设定条件(摩擦系数)。
对于比较例,采用的是移除了润滑剂涂覆设备的定影设备、分离辊的表面粗糙度Rz分别为1μm、5μm和10μm的定影设备以及移除了低摩擦层1103的定影设备。
[00179]如图17所示,为测量摩擦系数,环形带1052被剖开,并放置在温度调整在170℃的加热板1107上,定影辊1051、分离辊1056或加压垫1100放置在环形带1052上。在该状态下,沿箭头的方向拉动相连的测力计1108,读出样品开始移动时的力,计算静摩擦系数,读出样品开始移动后的力,计算动摩擦系数。
测量在环形带1052和分离辊1056或加压垫1100之间涂敷润滑剂或没有涂敷润滑剂两种情况。
与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定影辊1051的表面和环形带1052的外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定义为μ1。分离辊1056和环形带1052的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定义为μ2,压力施加元件和环形带1052的内表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定义为μ3。
所以,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F1、F2和F3分别根据摩擦系数μ1、μ2和μ3、分离辊1056的压力N1以及加压垫1100的压力N2进行定义。
如图18A所示,定影辊1051驱动环形带1052的力定义为F1=μ1·(N1+N2)。分离辊1056驱动环形带1052的力定义为F2=μ2·N1。加压垫1100通过在环形带1052上滑动和刮擦而旨在停止环形带1052的力定义为F3=μ3·N2。
[00180]用于定影设备A和B的比较实验是在如下所述的条件下进行的。
[00181]对于定影条件,定影辊1051的表面温度控制在170℃。对于记录介质,采用的是基重为64g/m2、被称为普通纸的纸张。实体图像(其中最大量的调色剂放置在整个可形成图像的区域上)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然后定影。
[00182]表5显示了摩擦系数μ1、μ2和μ3、是否存在环形带1052波动现象、是否在实体图像上存在刮擦痕迹以及是否存在带滑移的结果。
表5
Figure C200610151813D00291
Exp.表示实验例。
C.E表示比较例。
[00183]对于带波动现象,○表示带波动不会发生;△表示带波动稍微发生;×表示带波动发生。
[00183]对于图像上的刮擦痕迹,○表示刮擦痕迹不会呈现;△表示刮擦痕迹稍微呈现;×表示刮擦痕迹呈现。
[00183]对于带滑移,○表示带滑移不会发生;△表示带滑移稍微发生;×表示带滑移发生。
在表5中,“-”表示发生由带滑移所引起的图像位移、带波动以及图像上的刮擦痕迹是否存在是不清楚的。
在鉴定部分中,“OK”表示F1-F3>|F2|,“N”表示F1-F3<F2,“S”表示F1-F3<-F2(F1+F2<F3)。
[00184]表5中比较例5和6的结果显示,当F1-F3<-F2(鉴定:S)时,带滑移发生。这是图18A中满足F1+F2<F3的时候以及用于环形带1052的驱动力小于制动力的时候的情况。
[00185]表5中实验例1和2以及比较例1-4的结果显示,希望分离辊1056的表面粗糙度较小。表5中的实验例1和比较例2、5和6的结果显示,需要涂敷润滑剂以及加压垫1100上需要设置低摩擦层1103。在这种情况下,当F1-F3<F2(鉴定:N)时,带波动和图像刮擦发生。换句话说,这是图18A中满足F1<F2+F3的时候以及定影辊1051和环形带1052滑移的时候的情况。
[00186]表5中的实验例1、2和3满足F1-F3>|F2|(鉴定:OK)。换句话说,满足F1-F3>F2和F1-F3>-F2,带滑移和带波动不会发生。由于满足F1+F2>F3(F1-F3>-F2),环形带1052不会滑移,因此,定影辊1051和分离辊1056的驱动力大于加压垫1100的制动力。另外,由于满足F1>F2+F3(F1-F3>-F2),从定影辊1051用于环形带1052的驱动力大于环形带1052内表面的驱动力。所以,环形带1052的速度跟随定影辊1051的速度,在环形带1052的纵向方向上出现速度差,带波动发生,如上所述。
[00187]当分离辊1056停止旋转驱动,并跟随环形带1052而旋转时,甚至对表5中滑移没有发生的情况而言,滑移也发生。另外,当分离辊105被可旋转地驱动时,以及当其周向速度小于300mm/sec时,滑移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B所示,分离辊1056驱动环形带1052的驱动力F2在与环形带105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驱动力起制动力的作用。
[00188]结果显示,分离辊1056具有与环形带1052不同的周向速度(滑移),同时利用动摩擦辅助环形带1052的旋转驱动。
[00189]如上所述,当满足F1-F3>|F2|时,可以防止环形带1052的滑移和波动以及图像刮擦。
[00190]促使环形带1052和分离辊1056滑动对带对准控制也是有利的。当操纵辊1057起对准控制辊的作用时,操纵辊1057根据环形带1052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倾斜地运动,以使环形带1052相对于纵向方向位于中央。在这种情况下,力μ2和μ3充当对由操纵辊1057控制对准的力的制动力,促使环形带1105和分离辊1056滑动。这使得对准控制力得以有效实施,由此有利于对准控制。
[00191]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三个辊用于使绕它们的环形带1052伸展。做为选择,可以使用两个辊,或者可以仅仅使用分离辊和压力施加元件。
(图像形成装置)
[00192]参考图19,现在描述能够结合有定影设备A和定影设备B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00193]在图19所示的装置内部,并排设置有第一图像形成子单元Pa、第二图像形成子单元Pb、第三图像形成子单元Pc和第四图像形成子单元Pd,所有这些子单元构成图像形成单元,并通过潜像形成过程、显影过程以及转印过程,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00194]图像形成单元Pa、Pb、Pc和Pd具有各自专门的图像载体,即,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别为电子照相感光鼓1303a、1303b、1303c和1303d。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感光鼓1303a、1303b、1303c和1303d上。中间转印元件1330邻近感光鼓1303a、1303b、1303c和1303d设置。形成在感光鼓1303a、1303b、1303c和1303d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给中间转印元件1330,并在二次转印单元被转印到片材S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由定影设备A加热并加压,由此定影调色剂图像之后,片材S作为记录图像输出至装置的外面。
[00195]鼓充电器1302a、1302b、1302c和1302d,显影单元1301a、1301b、1301c和1301d,一次转印充电器1324a、1324b、1324c和1324d,以及清洁器1304a、1304b、1304c和1304d设置在感光鼓1303a、1303b、1303c和1303d周围。另外,光源设备和多角镜(未显示)设置在装置的上部。
[00196]由光源设备发出的激光束由多角镜转向,进行扫描。扫描光束由反射镜偏转,由fθ透镜汇集到感光鼓1303a至1303d上的总线条上,进行曝光。所以,对应于图像信号的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303a、1303b、1303c和1303d上。
[00197]显影单元1301a到1301d分别由供给设备(未显示)装满预定量的作为显影剂的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显影单元1301a到1301d使感光鼓1303a至1303d上的潜像显影,并使它们分别显像为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图像。
[00198]中间转印元件1330以与感光鼓1303a、1303b、1303c和1303d相同的周向速度在箭头的方向上被可旋转地驱动。
[00199]在感光鼓1303a上形成和承载的第一颜色图像的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由感光鼓1303a和中间转印元件1330形成的压合部。在该过程中,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由转印充电器1324a施加的一次转印偏压所形成的电场和压力,被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1330的外表面。
[00200]同样,第二颜色的品红调色剂图像、第三颜色的青色调色剂图像以及第四颜色的黑色调色剂图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1330上,这样,图像被彼此堆叠在一起。所以,形成对应于目标颜色图像的组合颜色调色剂图像。
[00201]二次转印辊1311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元件1330的下表面接触,以便基本上与其平行地支撑。所希望的二次转印偏压由二次转印偏压源施加于二次转印辊1311。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1330上的组合颜色调色剂图像以如下所述的方法被转印到片材S上。从供给盒1300发出的片材S通过阻力辊1312和转印前导向件,然后输送到压合部,在压合部,中间转印元件1330和二次转印辊1311在预定时间彼此相接触。同时,二次转印偏压由偏压源施加于二次转印辊1311。组合颜色调色剂图像利用二次转印偏压从中间转印元件1330转印到片材S上。
[00202]当感光鼓1303a至1303d各自完成它们的一次转印时,留在上面的调色剂由它们各自的清洁器1304a至1304d清洁和移除。随后,感光鼓1303a至1303d为下一次潜像形成作准备。留在中间转印元件1330上的调色剂及其他外来物体通过使清洁织物(无纺布)接触中间转印元件1330的表面而被擦除。
[00203]随后,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P被引入定影设备A。在定影设备A中,转印介质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受热和加压而被定影,然后介质通过排出单元1363被输出到外面。
[002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设备被用作图像加热设备。本发明适用于通过再次加热图像提高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图像的光泽度的光泽涂覆设备。
[00205]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披露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被认为是最宽泛的解释,以致包括所有的修改、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
可旋转加热元件,该可旋转加热元件被配置成在压合部加热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配置成驱动所述加热元件的驱动装置;
配置成与所述加热元件形成所述压合部的环形带;
以及配置成驱动所述环形带的驱动辊,
其中满足下列表达式:
μ2<μ1
005<μ2<0.3
V1<V2
其中,μ1是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环形带之间的摩擦系数,μ2是所述环形带和所述驱动辊之间的摩擦系数,V1是所述加热元件的周向速度,V2是所述驱动辊的周向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满足下列表达式:1<V2/V1<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满足下列表达式:0.14<μ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当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环形带被相互压紧接触时,所述驱动辊的周向速度高于所述环形带的周向速度,所述环形带的周向速度基本上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周向速度相同,以及
其中,当所述加热元件没有接触所述环形带时,所述驱动辊的周向速度基本上与所述环形带的周向速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配置成向所述环形带的内表面涂敷润滑剂的涂敷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在所述驱动辊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直径大于在纵向方向上的所述驱动辊的每一端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环形加热带,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面对所述驱动辊并配置成驱动所述加热带的带驱动辊,摩擦系数μ1对应于所述加热带和所述环形带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加热元件的周向速度V1对应于加热带的周向速度。
CNB2006101518136A 2005-09-13 2006-09-13 图像加热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6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6009 2005-09-13
JP2005265519A JP4794955B2 (ja) 2005-09-13 2005-09-13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5265519 2005-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688A CN1932688A (zh) 2007-03-21
CN100543608C true CN100543608C (zh) 2009-09-23

Family

ID=37878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181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3608C (zh) 2005-09-13 2006-09-13 图像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94955B2 (zh)
CN (1) CN10054360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6733B2 (en) * 2007-04-10 2010-04-27 Xerox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transfix member with idle movement
JP5550271B2 (ja) * 2009-07-10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678870B2 (ja) 2011-11-16 2015-03-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9102784A1 (ja) * 2017-11-24 2019-05-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吸着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10688778B2 (en) * 2018-09-11 2020-06-23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and substrate cooler for preserving the flatness of substrates printed in ink printe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9401A (en) * 1993-02-25 1994-10-25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US5866875A (en) * 1996-01-16 1999-02-02 Minolta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2980A (ja) * 1989-02-23 1990-09-05 Mita Ind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172102A (ja) * 1998-12-03 2000-06-23 Minolta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2278349A (ja) * 2001-03-21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1346A (ja) * 2003-05-16 2004-12-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9401A (en) * 1993-02-25 1994-10-25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US5866875A (en) * 1996-01-16 1999-02-02 Minolta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688A (zh) 2007-03-21
JP2007078992A (ja) 2007-03-29
JP4794955B2 (ja) 201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92005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N100533305C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932684B (zh) 图像加热装置
US791707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45754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2009003503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3160908A (ja) 像加熱装置
CN100543608C (zh) 图像加热设备
US8249492B2 (en) Fixing belt,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57581B (zh) 图像加热设备
US84014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3184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interdigitated rollers
US20110008083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3516830B2 (ja) 定着装置
JP706992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627231A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489333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9316A (ja) ベルト定着装置
KR100849341B1 (ko) 화상 가열 장치
JP6863026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9133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58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1637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0016375A1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66930B2 (ja) 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