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9540C - 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9540C
CN100539540C CNB018130135A CN01813013A CN100539540C CN 100539540 C CN100539540 C CN 100539540C CN B018130135 A CNB018130135 A CN B018130135A CN 01813013 A CN01813013 A CN 01813013A CN 100539540 C CN100539540 C CN 1005395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slave terminal
addressing
packet
termi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130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3412A (zh
Inventor
B·施曼德特
M·沃梅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l Deutschlan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443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3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95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95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提高通信系统内数据吞吐量的方法,该类通信系统设计用于在一个单一主终端装置与多个从属终端装置之间实现双向信息交换;由于额外的寻址时间被插入到一预定寻址调度表中,且插入的时间是当主终端装置提示从属终端装置将要输出数据时,所以该方法可利用正使用中的通信信道的未占用传输资源。

Description

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通信系统内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蓝牙系统说明书”(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一文(12.1.1999,文件编号1.C.47./1.0B,以http://www.bluetooth.com网址在因特网上发表)对一种此类通信系统进行了说明。该系统基于一个近期开发的通信标准,该标准对电子终端装置(例如,计算机、计算机外围设备、电话、交换分机)之间的基于TDD(时分双工)的数据传输做出了规定。在蓝牙系统中,数据通过一无线电链路传输。
蓝牙系统的一个特点在于并非所有相互通信的终端都具有同等的访问授权。蓝牙系统确切包括一个主终端装置和一个或多个从属终端装置。一个终端装置在通信系统中所担当的角色(从属终端装置或主终端装置)并不是相应终端装置所特有的,而是能够在系统协议层自由分配的。主终端装置担任从属终端装置的控制实体。
蓝牙通信信道被细分为时隙,时隙的长度为625μs。在一个时隙中,只能传送一个发送机(或主终端装置或一个从属终端装置)的数据。应注意的是,如果一个处于激活态的从属终端装置(即,该从属装置与其主终端装置的连接已经建立)首先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或是一个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或是一个专门提供用于数据检索的数据包),则它只能将有用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给主终端装置。
蓝牙通信系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两种连接型式,即同步数据连接(用于语音)和异步数据连接(用于纯数据应用)均受到支持。同步数据连接被称作SCO(同步面向连接的)连接,而异步数据连接则被称作ACL(异步非面向连接的)连接。在ACL连接中,一个从属终端装置为响应从主终端装置处接收到的一个数据包而发回主终端装置的数据量是有限的(更准确地说,在ACL连接情况下,一个从属终端装置在收到每个数据包后仅能发出一个单一的数据包)。这种限制使得主终端装置必须以发送数据包的方式定期对所有从属终端装置进行寻址,以可靠地保证上行链路(即,从从属终端装置到主终端装置)中保持一个最低数据传输速率。如果下行链路(从主终端装置至从属终端装置)中的有用数据业务量不足以保证上行链路中的最低数据传输速率,则如前文所述,需要使用专门的轮询数据包。
因此,下行链路中的数据包业务按照一寻址调度表进行,该调度表一方面可以保证主终端装置处的数据量可分配至拟作为受访者的激活态从属终端装置,另一方面可保证当前在主终端装置中没有其可用数据的激活态从属终端装置仍能以最低轮询率受到寻址或轮询。
一种已知的符合上述要求的可能性在于,以在各种情况下均恒定的重复时间间隔对从属终端装置进行定期寻址,以及时做出补偿。重复时间间隔必须足够短,以保证所要求的最低数据传输速率。
此硬性寻址调度表的优点在于,时隙与从属终端的关联关系固定,因而几乎不需任何控制措施。然而,它却无法提供系统的最佳数据吞吐量。其原因在于,除了激活态终端装置之间通信所需的容量外,在需要时,必须有一剩余容量以备其他工作之用,例如建立连接、解除连接及处于低能量模式(保持模式、休眠模式或监听模式)的交换分机的信号发送。在硬性寻址调度表的情况下,必须为此目的保留一固定的偶然容量(即,每一重复间隔保留一固定数量的时隙)。可以很容易的想象,这一偶然容量在许多情况下是根本不被使用的。例如,蓝牙系统的配置方式使得所建立的进一步的连接或某些操作模式是不需要的。因此,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都存在未被占用的容量,这些未被占用的容量既不用于传输有用数据也不用于控制或信号发送工作。
Kalia,M等人所著“蓝牙MAC的数据调度和SAR”(Data Scheduling andSAR for Bluetooth MAC)(VTC 2000 Spring,2000 IEEE 51st VehicularTechnology Conference Proceedings,Tokyo,Japan,May 15—18,2000,IEEE,US,Vol.2 of 3,Conf.51,May 15,2000,p.716—720)一文中介绍了一种在蓝牙系统中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该方法可脱离循环轮流轮询方案,例如如果主终端装置与从属终端装置都打算在相应的时隙内相互发送数据包时。在此情况下,主终端装置可以使更多的时隙用于传输。从属终端装置通过发送至主终端装置的数据包内包含的一个额外信息位通知主终端装置从属终端装置内是否还有需传输至主终端装置的数据,并据此对寻址时间表做相应改变。因此,该已知的方法需要从属终端装置向主终端装置发送额外的信息,以获知从属终端装置内现有的、需发送至主终端装置的数据量,并由此获知从属终端装置的运行条件,以便籍此改变可用的时隙数或轮询方案。
在WO 00/31932中,揭示了一种基于时隙方法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的主终端装置与从属终端装置之间的轮询通过异步链路之间的一个灵活的轮询方案来实现,并且改变轮询方案时未规定任何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确定一种在前文所述类型的通信系统中实现高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此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方法,该系统设计用于单一主终端装置与多个从属终端装置之间的基于数据包的双向信息交换,其中:所述系统的通信信道具有预定的时隙结构;其中,在每个时隙中,既能够从所述主终端装置向一个或多个所述从属终端装置发送信息,也能够从从属终端装置向所述主终端装置发送信息;并且在该系统内,至少在第一种类型的链路内:所述主终端装置按照寻址调度表,通过反复向所述相应的从属终端装置发送寻址数据包的方式,对已经建立现有连接的各个从属终端装置进行寻址;并且如果所述从属终端装置通过收到数据包而被所述主终端装置第一次寻址的话,则所述从属终端设备仅能够向所述主终端装置发回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占用有限数量时隙的数据包,该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下列在现有连接中实施的步骤:监视所述通信系统是否发生与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预定运行条件;如果后者响应所述主终端装置的最后一次寻址已发出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数据包并且该数据包已被所述主终端装置检测到,则与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所述预定运行条件发生;及如果证实该从属终端装置确实存在所述预定运行条件的话,则针对所涉及的该从属终端装置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以对所述寻址调度表进行更新。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方法,该系统设计用于单一主终端装置与多个从属终端装置之间的基于数据包的双向信息交换,其中:所述系统的通信信道具有预定的时隙结构;其中,在每个时隙中,既能够从所述主终端装置向一个或多个所述从属终端装置发送信息,也能够从从属终端装置向所述主终端装置发送信息;并且在该系统内,至少在第一种类型的链路内:所述主终端装置按照寻址调度表通过反复向所述相应的从属终端装置发送寻址数据包的方式,对已经建立现有连接的各个从属终端装置进行寻址;及如果所述从属终端装置通过收到数据包而被所述主终端装置第一次寻址的话,则所述从属终端装置仅能够向所述主终端装置发回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占用有限数量时隙的数据包,及其中从属终端装置对所述主终端装置发出的一个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做出无差错接收响应,其方式是向所述主终端装置发回数据包,确认已无差错地收到所接收的数据包,该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下列在现有连接中实施的步骤:监视所述通信系统是否发生与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预定运行条件,如果所述主终端装置在该从属终端装置为响应发出至该从属终端装置的寻址数据包而发回的数据包内未收到有用数据无差错接收确认的话,则与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所述预定运行条件发生,及如果证实该从属终端装置确实存在所述预定运行条件的话,则针对所涉及的该从属终端装置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以对所述寻址调度表进行更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插入额外寻址时间的方式使那些已经发回一携带有用信息的数据包对最后一次寻址做出响应的从属终端装置受到更频繁地寻址(通过发送一个数据包)。
可以推测,在这些从属终端装置中仍有其它需在上行链路中传输的有用数据。由于对该从属终端装置的额外寻址,这些有用数据能够以比采用硬性寻址调度表更快的速度传送出去。如果通信系统内一致认定,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一从属终端装置已通过向主终端装置发回一数据包确认已经无差错地收到所接收数据包的方式对无差错收到一个来自主终端装置的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做出了响应的话,则本发明方法的一较佳措施的特征在于,当主终端装置在该从属终端装置为响应一个至该从属终端装置的一个数据包而发回的一数据包内未收到对有用数据无差错接收的确认时,与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预定运行条件即刻发生。虽然在此情况下,主终端装置不一定能够假定相关的从属终端装置内具有一准备就绪正待发出的数据负载,对该从属终端装置再进行一次“提前的”寻址却似乎是合适的,因为后者尚未正确地确认先前的寻址。
换言之,本发明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即如果一种情况(以一种运行条件发生的形式)存在且在此情况下系统能假定在主终端装置和/或一个或多个从属终端装置处仍有需尽快传送的有用数据的话,系统中现有的但未使用的容量可以被用于传送有用数据之目的。
该方法的另一较佳措施的特征在于,如果前述运行条件不复存在或不再符合的话,已更新的寻址调度表被恢复至所述运行条件发生前使用的寻址调度表。从资源配置的观点看,这样可在不再需假定相关从属终端装置或主终端装置内有一数据负载已做好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传输准备的情况下,防止一个从属终端装置被不必要地频繁寻址。
需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在一现有寻址调度表内插入寻址时间,不是以该现有寻址调度表必须使用一恒定且同一的重复周期对各从属终端装置进行寻址为前提。采用本发明还能够提高其寻址调度表已做了某种灵活设计的通信系统的数据吞吐量。然而,当在一硬性寻址调度表(即,对于所有从属终端装置均设计为同一的恒定重复周期的寻址调度表)内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时,本发明可取得尤其大的功效。
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本发明基于第一种类型的连接,在该连接中,一个从属终端装置可以通过发回一有限数据量的方式对主终端装置的寻址做出响应。在蓝牙通信系统内的ACL连接情况下,此先决条件得到了满足。相反,在该系统中能够与ACL连接方式竞争并存的SCO连接方式情况下,甚至在未受到主终端装置调用的情况下,数据包也能够在保留的时隙内从一从属终端装置发送至主终端装置。由于SCO连接优先于ACL连接,因此,SCO连接(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已事先为该连接保留了固定的时隙)不可以被本发明的方法所干扰或中断。在此情况下,本发明一较佳措施的特征在于,额外的寻址时间均毫无例外地插入未保留用于SCO连接的时隙中。另一种可能性是,在第二种类型的连接(SCO连接)中,数据包从一从属终端装置向主终端装置的传输结束后再重新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借助于一个实例性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详尽的说明,其中:
图1为一通信系统的终端装置功能方块示图;
图2为可能的系统或网络配置示图;
图3为与通过通信信道传输数据相关的时隙结构示图;
图4为一数据包结构示图;
图5为一数据包报头示图;
图6为一定时图,用以说明一个主终端装置与两个从属终端装置进行数据交换时的通信信道控制;
图7为一现有技术的寻址调度表;及
图8为本发明的寻址调度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通信系统的主终端装置和从属终端装置的基本结构。下文中有关通信系统的说明是基于蓝牙标准的,该标准用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然而,本发明不受限于基于蓝牙标准的通信系统,而是可普遍地提高相似TDD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一个主终端和从属终端装置包括一台计算机或处理器P、一个带有计算机/控制接口IF的链路管理器LM、一个链路控制器LC和一个带有天线A的射频级RF。由计算机或处理器P输出或发出的数据必须由链路管理器LM进行汇编,以形成合适的数据包。另外,链路管理器LM还负责处理网络配置和建立连接的任务。
链路控制器LC决定数据包的发出时间。数据包被适当的补充(在有用数据前面加一个合适的访问代码和一个数据包报头),尔后,完整的数据包被传输至射频级RF以调制一个载波。链路管理器LM和链路控制器LC由此构成了所涉及的通信标准(例如蓝牙标准)的协议层。
图2所示为一蓝牙网络(皮可网络(Piconetwork))的配置图。皮可网络(Piconetwork)能够包括2至8个激活态终端装置。每个网络确切地包括1个主终端装置;其余的终端装置由从属终端装置来承担。从属终端装置只能够与主终端装置进行通信而相互之间不能进行通信。最小的皮可网络(Piconetwork)由一个主终端装置M和一个从属终端装置S构成,见图2的左手侧部分。图2的右手侧部分所示为一个包括3个从属终端装置S和一个主终端装置M的皮可网络(Piconetwork)。一个终端装置在网络中担当主终端装置还是从属终端装置的决定是由链路管理器LM在协议层做出的,即,这不是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一个硬件特性。
蓝牙系统的通信信道在结构上可分为多个长度为625μs的时隙。在图3中,沿时间轴t画有SL1、SL2……、SL7共7个时隙。两个接续的时隙SL1、SL2或SL3、SL4等组合构成一个长度为1250μs的帧R1、R2、……。因此,800个帧相当于1秒钟的时段。
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根据蓝牙标准,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链路(即ACL链路和SCO链路)可以实现。
在异步ACL数据链路中,有6个不同的蓝牙数据包,它们被分为DM(数据中速率)数据包和DH(数据高速率)数据包。DM数据包由信道编码进行保护,而DH数据包发送时无信道编码。是否进行信道编码的决定(即,使用何种类型数据包的决定)由协议层做出并且取决于当前信道的状况。DM数据包和DH数据包均能够有3种不同的长度。在每一种情况下,DM1和DH1数据包占用1个时隙,DM3和DH3数据包占用3个时隙,而DM5和DH5数据包各占用5个时隙。在图3中,DH1、DH3和DH5数据包均以实例方式展示于传输信道时隙结构的上方。
在传输语音数据的同步SCO数据链路中,有三种定义不同的数据包,其被分别命名为HV1、HV2和HV3。所有这些数据包均在时隙SL1、SL2、……中发送。数据包HV1、HV2和HV3所所含的信息是不同的。有用数据的总量对于所有数据包都是相同的,均为240比特。然而,由于不同的信道编码,数据包的净数据量是不同的。HV1数据包内的净数据量为80比特,HV2数据包内的净数据量为160比特,而HV3数据包内的净数据量为240比特。为能够达到所要求的双向64千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SCO链路必须在使用HV1数据包时具有分配给它的每一个帧,在使用HV2数据包时具有每次分配给它的第2个帧,在使用HV3数据包时具有每次分配给它的第3个帧。
图4所示为所有数据包的一般格式。数据包的前72比特被一个访问代码AC占用。访问代码后面是一个长度为54比特的数据包报头。数据包的剩余部分由(可能已有信道编码的)有用数据ND占用。有用数据的长度为0至2745比特。
访问代码主要用于同步目的。图5详尽地展示了数据包报头H的结构。对于本发明来说,仅数据字段AM_ADDR、TYPE和ARQN具有意义。AM_ADDR表示一个在皮可网络(Piconetwork)中激活的从属终端装置S的地址。为了能够单独识别各从属终端装置,每个从属终端装置都具有一个分配给它的临时3—比特地址,该地址在该终端装置激活期间,即与主终端装置M之间的固定(ALL或SCO)链路存在期间一直有效。主终端装置M与从属终端装置S交换的所有数据包均带有此从属终端装置的地址AM_ADDR,即该从属终端装置地址AM_ADDR用于数据传输的两个方向。
4—比特数据字TYPE规定了数据包的类型。具体来说,TYPE表示这是一个用于ACL链路的数据包还是一个用于SCO链路的数据包。携带有用数据的相关数据包已在前文提及,然而,另外还有可以用于两种类型连接的数据包。
在这一方面,数据包POLL具有特别的意义。数据包POLL不携带任何有用数据,它被主终端装置M用来在两种类型的连接中选择性地对从属终端装置进行寻址,并藉此使这些从属终端装置能够向主终端装置M发回数据。
ARQN是一个1—比特确认信息项,通过该信息项,从属终端装置S向主终端装置M报告是否已经正确地接收到先前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有用数据。
其它的数据字段FLOW、SEQN(各为1个比特)和HEC(8个比特)用于控制和差错检查之目的;不需为本发明对这些字段做详细说明。
一个终端装置可以或处于TX状态(终端装置发送)或处于RX状态(终端装置接收)。在SCO链路(该链路的数据包每次仅占用一个时隙)情况下,帧被一个TX/RX对占用,即主终端装置M在帧R的前半部分被切换至发送方向(TX)并持续一个时隙的时间,而在帧的后半部分被切换至接收方向(RX)。相比之下,从属终端装置S却总是首先被切换至RX方向,尔后再切换至TX方向。从属终端装置S收到一个数据包后做出响应。
从原则上讲,ACL链路会出现下列情况:从属终端装置S只有在前一时隙中收到一个数据包时方可切换至发送操作(TX)。然而,还必须考虑到有一些数据占用多个时隙。例如,如果主终端装置M发送一个超过5个时隙的DM5数据包,则主终端装置M被切换到TX方向并持续5个时隙,而从属终端装置S被切换至RX方向并持续5个时隙。在随后的时隙内,从属终端装置S将对主终端装置M做出响应。随后发出的响应数据包能够再延展1个、3个或5个时隙。在此期间内,主终端装置M被切换至RX方向,而从属终端装置S被切换至TX方向。
图6所示为通信信道内发送和接收过程时序,该时序以包含一个主终端装置M和两个从属终端装置S1和S2的皮可网络(Piconetwork)为实例,并且仅考虑只占用一个时隙的数据包。在第一时隙SL1内,主终端装置向第一从属终端装置S1发送数据包。第一从属终端装置在第二时隙SL2内回答。在第三时隙SL3内,主终端装置M向第二从属终端装置S2发送一个数据包;而后者在时隙SL4内向主终端装置M发回一个响应数据包。时隙SL3和SL4内所示顺序在时隙SL5和SL6内重复。时隙SL7和SL8内的发送/接收顺序与已经说明过的最先两个时隙SL1和SL2内的顺序相同。
在下文中,所考虑的情况是通信系统中仅存在异步ACL通信链路。由于从属终端装置S不可以主动发送任何数据包而只能在收到一数据包后发回一有限的有用数据量(即一个响应数据包),因此,主终端装置M必须定时对每个从属终端装置S进行寻址,以保证一个最低数据传输速率。为此目的,更高的蓝牙协议层为每一条激活的ACL链路预定了一个最大轮询间隔。最大轮询间隔表示一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连续轮询之间可经过的最长时间。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最大轮询间隔作为重复周期对所有激活的从属终端装置S实施循环轮询。轮询(寻址)即可采用一个携带有用数据并碰巧存在的数据包进行,也可在缺乏上述数据包的情况下采用一个轮询数据包进行轮询。
蓝牙标准规定,主终端装置M可以使用任何剩余的传输容量建立与其它从属终端装置S、S1、S2的另外的链路或服务于处于节能模式(保持模式、休眠模式或监听模式)的(未激活)从属终端装置。然而,皮可网络(Piconetwork)的配置方式还可以是不需建立连接的配置方式和/或对未激活从属终端装置提供的服务几乎不占用容量的配置方式。在此情况下,本发明可以通过有选择性地对激活的从属终端装置S进行额外寻址的方式使用未占用的容量,并藉此提高数据吞吐量或改善通信信道内的瞬间负载平衡。
因此,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那些在上一次轮询后已实际发回数据包的从属终端装置进行更频繁的轮询。在主终端装置有一个数据负载的情况下,“非调度”轮询的另一种可能性在于尽快将数据包发送至相应的从属终端装置S、S1、S2,而不是等待直至按照设定的轮询间隔轮询到该从属终端装置。如果因未收到确认(此情况可以从ARQN比特的状态看出)而不得不假定主终端装置M上次发出的数据包尚未被收到的话,则考虑对从属终端装置S、S1、S2进行一次提前轮询似乎也是合理的。
在这些情况下,一种简单的补充寻址调度表的可能性是在链路控制器LC层提供一个额外的数据结构或表,在该数据结构或表中,如果至少下列条件之一适用,则各从属终端装置S、S1、S2即被识别出来。
—主终端装置M最后一次发出的并且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尚未得到被寻址从属终端装置的接收确认;
—主终端装置最后一次发出的并且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虽已得到从属终端装置的接收确认,但已经有了必须发送至该从属终端装置S的新数据;
—主终端装置M处已经收到一个从属终端装置S发出的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
如果不符合(不再符合)上述任一条件,则任何可能存在的从属终端装置的识别即被取消。
以此方式获得的从属终端装置特有的信息以下列方式在主终端装置M的发送活动中予以考虑。如上文所述,只有当按照寻址调度表轮到相应的从属终端装置时,链路控制器LC才将链路管理器LM提供的数据发出去。如果存在一个被识别出来的从属终端装置S的话,链路管理器LM汇编一个相应的数据包(轮询数据包或,可能的话,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数据包),并且通知链路控制器LC已识别出该从属终端装置S。尔后,链路控制器LC将一个与该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额外寻址时间输入其寻址调度表中,并且随之将数据包送入传输信道。此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所涉及的从属终端装置的识别被取消。
图7所示为一个现有技术的寻址调度表实例。该实例基于一个由一个主终端装置A(例如,一台打印机)和4个从属终端装置B、C、D和E(例如,个人电脑)构成的皮可网络(Piconetwork)。主终端装置A的配置方式为各从属终端装置B、C、D、E至少每次在第20个帧内(最大轮询间隔)被轮询一次。图7中的帧数是从转入的栏数和排数之和得出的。在该实例中,通过LM协议设定只能够使用短ACL数据包(DM1和DH1),另外,还禁止SCO数据链路、低能量模式和与其它从属终端装置连接任何建立。
在常规方法中,所有从属终端装置B、C、D、E连续不断地在第20个帧内被寻址。在最前面的帧0、1、2、3内,从属终端装置B、C、D、E不使用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进行响应。在帧21内,例如,由于需发出一条打印指令,从属终端装置C用一个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进行响应。在图7中,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的返回传输可由一个“!”识别出来。该从属终端装置将连续不断地用一个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对主终端装置A的每次轮询做出响应,直至该打印指令已经发出为止。这样做符合最低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假设从属终端装置C希望发送一个1兆字节大的文件,并且还假设仅使用带有27字节有用负载的DH1数据包并且没有再次传输的话,传输将持续1兆字节/27字节*20/800秒=925秒。
使用图8中所示的寻址调度表,可对本发明方法的一种用途加以说明。轮询间隔也是20个帧。在收到从属终端装置C在第21个帧内发出的响应数据包后,从属终端装置C即被识别出来。识别从属终端装置C的作用是,主终端装置A在无数据传输的帧内对从属终端装置C进行轮询,(见图7)。因此,所有迄今未使用的帧均在所示实例中被用于从一从属终端装置C向主终端装置A传输有用数据----在所示实例中,同样用一个“!”进行标识。
在此示例中,传输速率可因此提高一个因数17。因此,传输一个1兆字节的文件仅需1兆字节/27字节*(20/17)/800秒=54秒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若要实现图8中说明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最大提高,其前提是在所考虑的传输期间内,SCO链路不得与可能存在的其它从属终端装置建立连接。SCO链路优先于ACL链路。如果,例如在传输HV3数据包的基础上一个SCO链路被附加在另一个从属终端装置上,则第3个帧必须分配给该从属终端装置(也就是说,一个HV3—SCO链路需要整个现有传输容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同样在此情况下,由于采用前面所述的用寻址至从属终端装置C的POLL数据包“填满”寻址调度表中尚未占用的帧而实现了对剩余未占用传输资源的利用,仍可能会有剩余的帧用于从属终端装置C与主终端装置A之间的数据链路。

Claims (18)

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方法,该系统设计用于单一主终端装置(M)与多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之间的基于数据包的双向信息交换,其中:
—所述系统的通信信道具有预定的时隙结构(SL1、SL2……);其中,在每个时隙中,既能够从所述主终端装置(M)向一个或多个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发送信息,也能够从从属终端装置(S;S1、S2)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送信息;并且在该系统内,至少在第一种类型的链路内:
——所述主终端装置(M)按照寻址调度表,通过反复向相应的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发送寻址数据包的方式,对已经建立现有连接的各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进行寻址;并且
——如果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通过收到数据包而被所述主终端装置(M)第一次寻址的话,则所述从属终端装置仅能够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回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占用有限数量时隙的数据包,
该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下列在现有连接中实施的步骤:
—监视所述通信系统是否发生与从属终端装置(S;S1、S2)相关的预定运行条件;如果后者响应所述主终端装置(M)的最后一次寻址已发出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数据包并且该数据包已被所述主终端装置(M)检测到,则与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所述预定运行条件发生;及
—如果证实该从属终端装置(S;S1、S2)确实存在所述预定运行条件的话,则针对所涉及的该从属终端装置(S;S1、S2)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以对所述寻址调度表进行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是蓝牙通信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列步骤,
—如果不再符合权利要求1中规定的所述运行条件的话,则所述寻址调度表恢复至分配给一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的所述运行条件发生前使用的寻址调度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主终端装置(M)寻址的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只能够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回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单一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仅能用于占用单一时隙的数据包的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能够用于从所述主终端装置(M)向一个或多个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发送信息的时隙以及能够用于从从属终端装置(S;S1、S2)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送信息的时隙被交替安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未做任何更新前使用的针对各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的所述寻址调度表具有恒定且同一的再次传输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为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保留有某些时隙,并且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种类型的链路的优先权;
—所述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在通信信道上相互竞争运行;及
—当与另外的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条件发生时,所述寻址调度表被更新,其更新方式是在非保留时隙中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为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保留有某些时隙,并且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种类型的链路的优先权;
—所述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在所述通信信道上相互竞争运行;及
—当与另外的从属终端装置(S;S1、S2)相关的条件发生时,所述寻址调度表得到更新,其更新方式是当数据包在所述第二种类型链路内从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向所述主终端装置的传输结束后,重新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
10.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增加数据吞吐量的方法,该系统设计用于单一主终端装置(M)与多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之间的基于数据包的双向信息交换,其中:
—所述系统的通信信道具有预定的时隙结构(SL1、SL2……);其中,在每个时隙中,既能够从所述主终端装置(M)向一个或多个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发送信息,也能够从从属终端装置(S;S1、S2)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送信息;并且在该系统内,至少在第一种类型的链路内:
——所述主终端装置(M)按照寻址调度表通过反复向相应的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发送寻址数据包的方式,对已经建立现有连接的各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进行寻址;及
——如果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通过收到数据包而被所述主终端装置(M)第一次寻址的话,则所述从属终端装置仅能够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回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占用有限数量时隙的数据包,及
——其中,从属终端装置对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出的一个携带有用数据的数据包做出无差错接收响应,其方式是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回数据包,确认已无差错地收到所接收的数据包,
该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的特征在于下列在现有连接中实施的步骤:
—监视所述通信系统是否发生与从属终端装置(S;S1、S2)相关的预定运行条件,如果所述主终端装置(M)在该从属终端装置为响应发出至该从属终端装置(S;S1、S2)的寻址数据包而发回的数据包内未收到有用数据无差错接收确认的话,则与从属终端装置(S;S1、S2)相关的所述预定运行条件发生,及
—如果证实该从属终端装置(S;S1、S2)确实存在所述预定运行条件的话,则针对所涉及的该从属终端装置(S;S1、S2)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以对所述寻址调度表进行更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是蓝牙通信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列步骤,
—如果不再符合权利要求10中规定的所述运行条件的话,则所述寻址调度表恢复至分配给一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的所述运行条件发生前使用的寻址调度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主终端装置(M)寻址的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只能够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回一个携带有用信息的单一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仅能用于占用单一时隙的数据包的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能够用于从所述主终端装置(M)向一个或多个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发送信息的时隙以及能够用于从从属终端装置(S;S1、S2)向所述主终端装置(M)发送信息的时隙被交替安排。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未做任何更新前使用的针对各个从属终端装置(S;S1、S2)的所述寻址调度表具有恒定且同一的再次传输周期。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为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保留有某些时隙,并且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种类型的链路的优先权;
—所述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在通信信道上相互竞争运行;及
—当与另外的从属终端装置相关的条件发生时,所述寻址调度表被更新,其更新方式是在非保留时隙中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为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保留有某些时隙,并且该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具有高于所述第一种类型的链路的优先权;
—所述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的链路在所述通信信道上相互竞争运行;及
—当与另外的从属终端装置(S;S1、S2)相关的条件发生时,所述寻址调度表得到更新,其更新方式是当数据包在所述第二种类型链路内从所述从属终端装置(S;S1、S2)向所述主终端装置的传输结束后,重新插入额外的寻址时间。
CNB018130135A 2000-07-19 2001-07-05 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5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35132.8 2000-07-19
DE10035132A DE10035132A1 (de) 2000-07-19 2000-07-19 Verfahren zur Erhöhung des Datendurchsatzes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3412A CN1443412A (zh) 2003-09-17
CN100539540C true CN100539540C (zh) 2009-09-09

Family

ID=764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301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540C (zh) 2000-07-19 2001-07-05 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42880B2 (zh)
EP (1) EP1302034B1 (zh)
JP (1) JP3836075B2 (zh)
CN (1) CN100539540C (zh)
DE (2) DE10035132A1 (zh)
WO (1) WO20020073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12409D0 (en) * 2000-05-23 2000-07-1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system and stations for, and method of,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US7298748B2 (en) * 2001-09-28 2007-11-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packet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053538B2 (ja) * 2002-05-08 2008-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管理方法、制御局、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KR100552671B1 (ko) * 2002-12-21 2006-02-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블루투스 실시간 전송 시스템의 동적 비대칭 운용 방법
US7295546B2 (en) * 2003-02-26 2007-11-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bluetooth packets
KR100542101B1 (ko) * 2003-06-02 2006-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송 파워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블루투스 장치
US7388839B2 (en) * 2003-10-22 2008-06-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managing performanc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within cluster-based systems
US7855973B2 (en) * 2004-07-14 2010-12-2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an adjustable synchronous radio channel
US7481974B2 (en) * 2005-02-17 2009-01-27 Charles Siz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erilizing containers
US7647023B2 (en) * 2005-06-10 2010-01-12 Broadcom Corporation Frequency separation for multiple bluetooth devices residing on a single platform
US8189710B2 (en) 2007-04-06 2012-05-29 Intel Corporation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coexistence of wireless radios having differing protocols
US7941178B2 (en) * 2007-04-06 2011-05-10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for coexistence of differing wireless radio protocols
DE102008007130A1 (de) * 2008-02-01 2009-08-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ommunikationssystem
US8121068B2 (en) * 2008-07-30 2012-02-21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improve co-existence among multiple radios
US9137849B1 (en) * 2008-12-09 2015-09-1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modes in multi-standar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DE102009041834B4 (de) * 2009-09-18 2013-04-0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Netzwerk
US8774718B2 (en) * 2012-03-30 2014-07-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device to synchronize bluetooth and LTE/WiMax transmissions for achieving coexistence
NL2009801C2 (en) * 2012-11-13 2014-05-14 Lely Patent Nv Network expansion method for a bluetooth network.
WO201414447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Robert Bosch Gmbh Data aggreg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robust real-time wireless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DE102018124691A1 (de) * 2018-10-08 2020-04-0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aster-Slave-System
JP7309644B2 (ja) 2020-03-19 2023-07-1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0445A (ja) 1985-10-03 1987-04-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風向変更装置
US5247617A (en) * 1991-02-26 1993-09-21 Digi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supplying data to a buffered uart
US5875387A (en) * 1995-04-07 1999-02-2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radio signal within a home control channel in a multichanne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018661A (en) * 1995-10-18 2000-0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Inhibiting and controlling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by a mobil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23648A (en) * 1996-09-30 1999-07-13 Amsc Subsidiary Corporation Methods of dynamically switching return channel transmissions of tim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T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between signalling burst transmissions and message transmissions
US6366761B1 (en) * 1998-10-06 2002-04-02 Teledesic Llc Priority-based bandwidth allocation and bandwidth-on-demand in a low-earth-orbit satellite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103208B2 (ja) * 1998-10-30 2008-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制御方法及び無線伝送装置
US6973067B1 (en) * 1998-11-24 2005-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media protocol for slot-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429771B1 (en) * 1999-04-27 2002-08-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message loss and message latency in a messaging system
US6982969B1 (en) * 1999-09-28 2006-01-03 Tachy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spectrum resource allocation
US6965590B1 (en) * 2000-02-29 2005-11-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ynamic slave selection in frequency hopp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6775258B1 (en) * 2000-03-17 2004-08-1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 data in an ad ho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70448B1 (en) * 2000-06-21 2005-11-29 Pulse-Link, Inc. Wireless TDMA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B2366135B (en) * 2000-08-09 2004-06-23 Airspan Networks Inc Transfer of data packet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43953A1 (en) 2003-07-31
EP1302034B1 (de) 2005-10-05
DE10035132A1 (de) 2002-02-14
JP2004504770A (ja) 2004-02-12
CN1443412A (zh) 2003-09-17
JP3836075B2 (ja) 2006-10-18
US7142880B2 (en) 2006-11-28
DE50107624D1 (de) 2006-02-16
EP1302034A1 (de) 2003-04-16
WO2002007393A1 (de) 2002-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9540C (zh) 增加通信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方法
US5907544A (en) Hub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for a multiple access-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5274841A (en) Methods for polling mobile users in a multiple cell wireless network
CN100379178C (zh) 用于无线多址通信系统的基站和无线终端的设备
CN100438465C (zh) 为时间受限数据提供无竞争服务质量
CN102026297B (zh) 信道协商方法、系统和节点
CN101253781A (zh) 媒体访问控制架构
CN100586085C (zh) 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等时和异步数据的方法
CN102801591B (zh) 基于局域网的实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0505914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调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606856A (zh) 基于令牌的ppp片段调度系统和方法
CN101491056A (zh) 群通信系统里抑制终端发出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EP0483546B1 (en) Methods for polling mobile users in a multiple cell wireless network
CN100454898C (zh) 传输系统
CN101313481B (zh) 一种利用背板业务总线传送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US6999426B2 (en) Data bus control method for artificial satellite load and system thereof
CN101500312B (zh) 一种可用资源分配方法
WO2008050110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1450527A3 (e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01491134A (zh) 在多个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JP2000350252A (ja) サービス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
CN101888681B (zh) 一种建立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208907B (zh) 无线网络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US7260359B2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between a master station and a slave station, and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0505682C (zh) 运行近程无线电发送系统/近程无线电接收系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FENNIAN TECHNOLOGIES AG

Effective date: 201206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wner nam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dress before: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ddress after: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ddress before: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18

Address after: Neubibe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