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8211C - 冷凝单元和设有该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凝单元和设有该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8211C
CN100538211C CNB2006101642792A CN200610164279A CN100538211C CN 100538211 C CN100538211 C CN 100538211C CN B2006101642792 A CNB2006101642792 A CN B2006101642792A CN 200610164279 A CN200610164279 A CN 200610164279A CN 100538211 C CN100538211 C CN 1005382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ing unit
compressor
end plate
fa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42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2811A (zh
Inventor
清水一典
加濑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2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82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821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使机体实现紧凑、减少构造部件的部件数量来降低制造成本的冷凝单元。本发明的冷凝单元中包括设有端板(110)的热交换器(100)、和压缩机(400)。热交换器(100)设在压缩机(400)的下方,使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由端板(110)加以支承。这样,压缩机固定用底板可以省去,构造部件的部件数量可以减少,从而可望使冷凝单元体积更小、制造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冷凝单元和设有该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冰机、饮料自动售货机、展示柜等冷却设备中的冷凝单元,该冷凝单元将冷冻系统中的压缩机和热交换器机构设置成了一个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这种冷凝单元中,有的如日本专利3,667,538中那样尝试着使机体实现紧凑化。图14中示出了上述日本专利中所示的现有的冷凝单元。
特别是在制冰机、饮料自动售货机、展示柜等冷却设备中,在通过扩大制冰室来增大贮冰量、或者通过扩大饮料饮物贮藏室来增大饮料饮物的贮藏量从而降低饮料饮物的补充次数时,都希望能够减少机械室的空间。为此,对于冷凝单元也要求其在纵向上实现紧凑化。
在图14中,从下方开始依次设置有热交换器1、风扇2和压缩机3,压缩机3被设置在最上方,呈纵向直列配置,以实现紧凑化。热交换器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风扇2同时形成由风扇2吸入的空气的风路的托架4。
压缩机3被安装在用于固定压缩机的底板5上,这一用于固定压缩机的底板5被安装在冷却设备的机械室底板上。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构成中,将热交换器1、风扇2、压缩机3设置纵向直列状之后,虽然可以使冷凝单元实现紧凑化,但是也存在着下列必须解决的问题:
(1)由于热交换器1、风扇2、压缩机3呈纵向直列配置,在高度方向上需要充分的空间,这样对于(比方说)设置着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等的被冷却空间而言,就无法取得足够的有效空间。
(2)除了用于安装风扇2的托架4之外,还需要用于安装压缩机3的压缩机固定底板5等构造部件,不但部件的数量多,制造成本也高。
(3)由于风扇2被设置成与热交换器1在面积很大、宽度和进深也大的平面上互相对置,采用小型风扇2时,与热交换器1的距离很近,能够进行热交换的区域将变得很狭,无法期望使用整个热交换器1实现充分的热交换量,故热交换效率难于得到提高。
(4)由于风扇2被设置成对压缩机3从底面进行冷却,对于因内部机构的发热而温度容易变得很高的压缩机3的上部的冷却相对地无法充分保证,故难于期望提高压缩机3的制冷系数及可靠性。
(5)由于风扇2被设置成处在温度容易变高的热交换器1和压缩机3之间,故风扇2也被置于温度很高的环境下,难于确保驱动电动机等的可靠性及效率。另外,由于是设置在狭窄的空间内,对风扇2进行维护时也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使冷凝单元的机体结构实现紧凑化和减少构造部件的部件数量,来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并且通过构造设置来实现包含构成部件在内的高效率及高可靠性的冷凝单元、及装有这一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等各种产品。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冷凝单元包括:由多个翅片、与所述翅片进行可以发生热传导的接触的致冷剂管、和位于所述翅片的两端的端板构成的热交换器;和压缩机,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所述压缩机的重量负载由所述端板进行支承。
这样,在没有压缩机固定用底板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压缩机和热交换器构成一个组件,可以实现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的冷凝单元,而且还可以省掉压缩机固定用底板,减少构造部件的部件数量,并可望降低制造成本。此外,通过附加构成可望使热交换器、压缩机等构成部件实现高效率及高可靠性。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可以以低制造成本实现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冷凝单元。另外,通过附加构成可望使热交换器、压缩机等构成部件实现高效率及高可靠性。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概述如下。本发明的方案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包括:由多个翅片、与所述翅片进行可以发生热传导的接触的致冷剂管、和位于所述翅片的两端的端板构成的热交换器;和压缩机,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所述压缩机的重量负载由所述端板进行支承。这样,在没有压缩机固定用底板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压缩机和热交换器构成一个组件,可以实现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的冷凝单元,而且还可以省掉压缩机固定用底板,减少构造部件的部件数量,并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方案2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端板的上部上设有支承所述压缩机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这样,用于直接或者间接地承载压缩机成的平面部分很容易形成,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稳定地支承住压缩机的重量负载。
方案3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或者2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端板的下部设有设置固定用的折弯部分。这样,用于将冷凝单元安装到冷却设备等产品机体中的平面部分很容易形成,且利用这一设置固定用的折弯部分还可以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效率。
方案4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中,还设有将所述端板相互之间进行联接的加强板。这样,加强板可将端板之间进行联接、加强,提高承载压缩机的热交换器的构造强度,而且可望降低振动传递。
方案5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4中所述的发明中,由所述端板和所述加强板围成的空间形成贯穿所述热交换器的风道。这样,空气相对于热交换器有效地流动,热交换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冷凝单元可望实现高性能。另外,由于无需用于形成风道的其他部件,不但显得非常经济,而且无需增加用于设置风道的空间,从而可以实现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的冷凝单元。
方案6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4或者5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加强板承载在所述端板上。这样,即使在对于压缩机的安装间距而言端板间的间距较大或者端板上部的折弯量较短、压缩机不能直接承载在端板上等场合下,压缩机也能在加强板上任意承载,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设置的设计自由度。
方案7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6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压缩机被垫着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端板上。这样,无需使用用于将加强板固定在端板上的固定用螺钉,通过压缩机的固定部件就可以进行一起紧固,加强板固定螺钉可以省掉,从而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方案8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7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热交换器的翅片被设置成相对所述端板在上下方向上倾斜。这样,热交换器内的热交换分布可以得到改善,所有的翅片上几乎都有均匀的空气流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能够提高,可望提高冷凝单元的性能。
方案9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8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端板上供所述致冷剂管插入的孔为长孔。这样,由于应力比较集中的、端板和致冷剂管之间的接触部分分被减少了,应力集中的面积也将减少,因压缩机的振动传递产生的泄漏、不良也可望得到降低。
方案10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9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端板上供所述致冷剂管插入的孔为边缘内翻孔。这样,由于端板和致冷剂管之间呈面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应力集中,从而可望降低因压缩机的振动传递而产生的泄漏、不良。
方案1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10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端板中支承所述压缩机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和所述致冷剂管的插入部之间设有振动衰减部。这样,压缩机的振动可以通过振动衰减部进行衰减,因此应力集中在端板和致冷剂管之间的接触部分上的现象可以得到防止,因压缩机的振动传递产生的泄漏、不良可望得到降低。
方案12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1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振动衰减部由孔构成。这样,压缩机的振动可以通过孔得到衰减,可以防止应力集中在端板和致冷剂管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可望降低因压缩机的振动传递引起的泄漏、不良。同时,采用孔的形式之后,在端板的冲压加工过程中,可以在与配致冷剂管贯通用孔等的孔加工工序的同一工序中对上述的孔进行加工,从而可以容易且无需花费制造成本地形成上述的振动衰减孔。
方案13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1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振动衰减部由鼓凸成形部构成。这样,压缩机的振动可以通过鼓凸成形部进行衰减,从而可以防止应力集中在端板和致冷剂管之间的接触部分上,因此可望降低因压缩机的振动传递引起的泄漏、不良。同时,采用鼓凸成形部的方式之后,在端板的冲压加工过程中就很容易加工,而且还不会发生塌边及毛边等情况,不会出现加工部使人受伤的情况,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方案14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1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中,还安装有至少使空气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对流的风扇。这样,可以使空气对热交换器进行强制对流,热交换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可望进一步提高冷凝单元的性能。
方案15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4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风扇被安装成这样:使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发生对流的空气也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对流。这样,除了热交换器之外,还可以使空气对压缩机也进行强制对流,促进压缩机的冷却,提高制冷系数。此外,压缩机构、电动机等内部机构的温度环境也能得到改善,冷凝单元可以进一步实现高性能和节能,可靠性也可望得到提高。
方案16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4或者15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这样,可以使风扇相对于冷凝单元而言实现小型化以及一体化。另外,对于热交换器及压缩机而言,可以使风扇产生的强制对流的空气靠近着发生作用,冷却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可望使冷凝单元实现高性能化。
方案17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6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风扇设有多个。这样,可以使用外形较大的1个风扇具有同等性能的多个个外形较小的风扇,可以有效地使用空间,使机体更加小巧。
方案18中所述的冷凝单元为,在方案16或者17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风扇呈垂直或者倾斜安装。这样,与风扇水平安装的情况相比,风扇的投影面积将更小。亦即,风扇的设置空间在长度方向上可以减小,从而使机体更加紧凑。另外,在穿过热交换器的强制对流的空气对压缩机进行通风时,可以阻力比较小地进行方向转换,因此在将上述冷凝单元装入冷却设备等产品中时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方案19中所述的冷却设备装有方案1~18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冷凝单元。这样,由于设置有冷凝单元的机械室的空间可以做得非常紧凑,冷却设备中(比方说)被冷却物的贮藏空间可以扩大,设置空间的容积效率可以得到改善,商品价值可以得到提高。
方案20中所述的冷却设备中设有如方案1~1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和专门对这一冷凝单元进行冷却的风扇。这样,由于设置有冷凝单元的机械室的空间可以做得非常紧凑,冷却设备中(比方说)被冷却物的贮藏空间可以扩大,设置空间的容积效率可以得到改善,商品价值可以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冷却设备的机体中专门设有用于进行强制冷却的风扇,在设计对冷凝单元进行冷却的风路构成时可以保持一定的设计自由度,从而可使产品实现最佳化。
方案21中所述的冷却设备为,在方案19或者20中所述的发明中,设有使从所述热交换器中穿出的吸入空气先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再向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排出的风路。这样,从热交换器排出的空气流可以实现再利用,吹到压缩机上,可以对高温的压缩机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排气是在冷却设备的背面侧排出,可以避免朝冷却设备前面的用户侧排出时给用户带来的不愉快感。
方案22中所述的冷却设备为,在方案19或者20中所述的发明中,设有使从所述热交换器中穿出的吸入空气先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再向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上部排出的风路。这样,从热交换器排出的空气流可以实现再利用,吹到压缩机上,可以对高温的压缩机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排气是从冷却设备的背面上部排出,冷却设备的背面可以被设置成靠近设置场所的壁面,从而可以提高冷却设备的设置自由度,使设置空间变得更加紧凑。
方案23中所述的冷却设备为,在方案21或者22中所述的发明中,冷凝单元被设置成使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冷却设备的前面侧。这样,用于对穿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进行再利用、使之吹到压缩机上的风路构成可以很容易形成,产品中的强制对流的冷却效率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构成很容易朝背面侧排气的风路构成。
方案24中所述的冷却设备为,在方案21或者22中所述的发明中,冷凝单元被设置成使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这样,由于从背面侧很容易对风扇进行维护交换及修理等作业,维护性能可以得到提高。
方案25中所述的冷却设备为,在方案19~2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中,所述压缩机的电气元件部分设在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这样,由于从背面侧很容易对风扇进行维护交换及修理等作业,维护性能可以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
图2为该实施例中的冷凝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该实施例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截面图,
图4为该实施例中的冷凝单元中的加强板的斜视图,
图5为该实施例中的设有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的侧视截面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截面图,
图7为实施例3中的冷凝单元的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4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5中的设有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的侧视截面图,
图10为实施例6中的热交换器的概略放大斜视图,
图11为实施例7中的热交换器的端板和致冷剂管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概略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8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
图13为实施例9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
图14为现有冷凝单元的侧视截面图。
上述附图中,100为热交换器,110为端板,110A、110B为折弯部分,110C为长孔,110D为边缘内翻孔,110E为振动衰减孔,110F为振动衰减用鼓凸成形部,120为翅片,130为致冷剂管,200为风扇,300为加强板,400为压缩机,410为电气元件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对于与现有技术或者前面描述过的实施例中相同的构成部分,这里只标上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描述。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单元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截面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单元加强板的斜视图,图5为作为设有本实施例的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的饮料自动售货机的侧视截面图。
在图1至图5中,热交换器100中包括:多片翅片120;和大致呈正交地插入到翅片120中的致冷剂管130;和位于翅片120的两端位于的端板110。翅片120、致冷剂管130和端板110的材质分别为铝、铜和镀锌铁板。
如图3中所示,端板110中包括呈垂直设置的底板110C、和从底板部110C沿着相互相反的方向朝水平方向伸出的2个凸缘,更具体地说是包括位于上部的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和位于下部的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见图3)。底板部110C、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将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成。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形成在朝向翅片120内部的方向上,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则形成在与朝向翅片120内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如图1中所示,热交换器100中的翅片120在上下方向上呈倾斜设置,使得靠近风扇200一侧的翅片端面A121比远离风扇200一侧的翅片端面B122要低。
如图4中所示,加强板300也由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成,其中包括:顶面部分300A、处于与翅片120平行的方向上的2个侧面部分300B、和处于与翅片120垂直的方向上的2个侧面部分300C。侧面部分300B在顶面部分300A中设有风扇200的位置上从顶面部分300A的周缘朝下方延伸。侧面部分300C中的一方在风扇200的设置位置上从顶面部分300A的周缘朝下方延伸,另一方从风扇200的设置部位的相反一侧的顶面部分300A的周缘朝下方延伸。
另外,加强板300的顶面部分300A通过加强板固定螺钉700安装在端板110中的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上,将热交换器100的顶面覆盖住。
风扇200被安装在加强板300的顶面部分300A上,在由端板110和加强板300围成的空间形成的风道内设置有热交换器100,形成强制对流风路。空气从热交换器100的下面或者与风扇200处于相反一侧的热交换器100的侧面部分吸入,穿过加强板300,从风扇200排出。
压缩机400通过压缩机固定用螺丝800安装在加强板300的顶面部分300A的上表面上。
如图5中所示,饮料自动售货机900包括:电气元件部分901、饮料倒出机构部902、饮料饮物贮藏部903、冷却部904、和机械室905。冷凝单元被设置其中的机械室905中,其中的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弯部110B被安装在冷却设备即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底板906上。
另外,由风扇200从热交换器100的下表面吸入的风吹到压缩机400上,再从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上部排出。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及冷却设备即饮料自动售货机的作用和操作情况进行描述。
首先,由于压缩机400被设置成使得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通过加强板300加到端板110上,因此,无需再使用现有装置中那样的压缩机固定底板,可以实现结构更加紧凑的冷凝单元,构造部件的部件数量也可以减少,从而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通过将用来支承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110A设在端板110的上部之后,用于间接地承载压缩机400的平面部分可以很容易形成,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被稳定地支承住。
另外,通过将压缩机400借助加强板300承载在端板的折弯部分110A上之后,即使在相对于压缩机400的安装跨度而言端板110之间的间距较大或者折弯部分110A的折弯幅度较短、从而不能将压缩机直接承载在端板110上等场合下,压缩机400也能任意地承载在加强板300上,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400设置时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由于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通过将端板110的下部折弯就能很容易形成,因此,在将冷凝单元安装到饮料自动售货机900中时,可以利用上述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实现固定,从而可以提高组装效率。
此外,通过设置上将端板110之间加以联接的加强板300,加强板300将会使端板110间实现联结、加强,可以提高承载压缩机400的热交换器110的构造强度,并且可望降低振动等的传递。
此外,通过使加强板300覆盖住热交换器100的上表面,形成风路,亦即用端板110和加强板300围成的空间形成让空气从热交换器100中穿过的风道,空气相对于热交换器100而言可以有效地进行流动,提高热交换效率,可望使冷凝单元实现高性能化。另外,由于不再需要专门用来形成风道的部件,不但非常经济,而且无需增加用于设置风道的空间,从而可以实现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的冷凝单元。
此外,由于翅片120在上下方向上呈倾斜设置,因此可以改善热交换器100内的热交换分布,整个翅片120上都有基本均匀的空气在流动,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热交换效率,可望使冷凝单元实现高性能化。
此外,通过设置上至少使空气穿过热交换器110内发生对流的风扇200,可以使空气在热交换器100内进行强制对流,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可望进一步提高冷凝单元的性能。另外,通过将风扇200安装在加强板300上,可以形成更加紧凑的、效率更高的将风扇200吸入的风排出的风路,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可望使冷凝单元达到高性能化。
另外,在设在饮料自动售货机900内的冷凝单元中,由于其中设置的机械室905的空间可以缩小,因此,冷却设备中的被冷却物的贮藏空间可以扩大,相对于设置空间的容积效率可以改善,商品价值也能得到提高。具体说来,在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场合下,所贮藏的饮料饮物的量可以增加,饮料饮物的补充次数可以减少。
此外,通过将风扇200设置成使得由风扇200发生对流的空气相对于压缩机400也进行对流,可使空气不但对热交换器100也对压缩机400发生强制对流,从而可以促进压缩机400的冷却,提高制冷系数,压缩机构、电动机等内部机构的温度环境也能改善,可望进一步提高冷凝单元的性能并实现节能,同时还可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将风路设置成从热交换器100的下底面吸入空气、对压缩机400进行冷却、再朝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排出之后,可以使从热交换器100排出的风实现再利用,吹到压缩机400上,对高温的压缩机400进行冷却,故可以提高压缩机400的可靠性。另外,由于风是从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排出,因此不会出现风朝处于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前面的用户侧排出时给用户带来的不舒服感。
另外,通过将风扇200设置在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前面侧,并且构成使从热交换器100的底面吸入的空气对压缩机400进行冷却、再从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上部排出的风路的话,从热交换器100排出的风可以实现再利用,吹到压缩机400上,可以对温度很高的压缩机400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400的可靠性。另外,由于风从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上部排出,因此可以将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设置成接近设置场所的墙壁面,从而提高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设置自由度,可望使设置空间变得更小。
另外,通过将风扇200和冷凝单元不制成一体,而是单独地设置在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机体上的适当位置上,可以给冷凝单元的冷却风路构成的设计带来自由度,可望能使产品实现最佳化。
此外,通过将压缩机400的电气元件部分410设在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上之后,拆下背面板907的话,就能非常容易地对压缩机400的电气元件部分410进行维护、更换及修理作业,因此可以提高其维护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单元的构成部件中,还安装着过滤器干燥器600,该过滤器干燥器具有能够吸附会给冷冻系统内部造成危害的水分、清除掉垃圾的功能。但是,即便不安装也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端板110的2个凸缘即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是从垂直设置的底板部110C沿着水平方向分别朝相反的方向伸出的,但是,上述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也可以都形成在与翅片120的内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亦即,压缩机设置用弯部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弯部110B都从底板部110C垂直地向外侧伸出,大致呈“]”状)。在这一情况下,由于压缩机设置用弯部110A形成在与翅片120的内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将致冷剂管130挡住,因此,在组装冷凝单元时,风扇200等构成部件不容易从上方与致冷剂管130相碰撞,故致冷剂管130不易变形,从而可以防止热交换器100的产品质量下降。
另外,在形成端板110时,还可以将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均形成在与朝向翅片120内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形式、和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分别设置在相反方向上的形式加以组合。
并且,压缩机设置用折弯部分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折弯部分110B既可以由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成,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板300虽然包括顶面部分300A、与翅片120处于平行方向上的2个侧面部分300B和与翅片120处于垂直方向上的2个侧面部分300C,但是,出于防止形成将风扇200排出的空气再次吸入的旁通风路的目的,将端板110的底板部110C朝翅片120的内部方向折弯、形成与压缩机设置用弯部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弯部110B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凸缘之后,不设侧面部分300C也是可以的。
另外,也可以不设加强板300的侧面部分300B,而是将端板110的底板部110C延长到风扇200的位置,形成空气风路。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00虽然使用的是往复式压缩机400,但是,使用旋转式压缩机400的话,可望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风扇200,通过强制对流来提高冷却性能,但是,如果性能上有余量的话,也可以不设置风扇200,而是通过自然对流来消除风扇200的噪声,从而可望实现静音。
另外,本发明中虽然采用了从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上部排出的风路结构,但是,即使设置成从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排出的风路构造的话,也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冷凝单元安装在了饮料自动售货机900中,但是,安装在制冰机、展示柜及电冰箱等冷却设备中也是可以的。
(实施例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截面图。
图6中的热交换器100包括:多个翅片120;基本呈正交地插入到翅片120中的致冷剂管130;和位于翅片120的两端的端板110。
端板110中包括:底板部110C;和从底板部110C垂直地凸出的2个凸缘,即,压缩机设置用弯部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弯部110B。上述底板部110C和2个凸缘(即,压缩机设置用弯部110A和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弯部110B)均由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成。压缩机设置用弯部110A形成在朝向翅片120内部的方向上,冷凝单元设置固定用弯部110B则形成在与朝向翅片120内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加强板300包括:顶面部分300A;与翅片120处于平行方向上的2个侧面部分300B(图中未示出);和与翅片120处于垂直方向上的2个侧面部分300C(图中未示出),且顶面部分300A、2个侧面部分300B和2个侧面部分300C通过金属板折弯方式加工而成。侧面部分300B在顶面部分300A中设有风扇200的位置上从顶面部分300A的周缘向下方延伸。侧面部分300C中的一方从设有风扇200的位置上从顶面部分300A的周缘向下方凸出,而侧面部分300C中的另一方则从与设有风扇200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顶面部分300A的周缘向下方延伸。
另外,风扇200(图中未示出)被安装在加强板300中的顶面部分300A的上表面上,与热交换器100一起形成风路。空气从热交换器100的下方或者与风扇200相反的一侧的热交换器100的侧面部分吸入,穿过加强板300,再从风扇200排出。
另外,热交换器100中的翅片120被设置成倾斜状,接近风扇200的一侧的第一翅片端面121(图中未示出)低于远离风扇200一侧的第二翅片端面122(图中未示出)。
压缩机400被设置在热交换器100的端板110上的压缩机设置用弯部110A上,并且垫着加强板300的顶面部分300A由压缩机固定用螺丝800加以固定。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通过垫着加强板300将压缩机400固定在端板110上,可以省去用于将加强板300固定在端板110上的固定螺钉700,通过压缩机400的固定部件可以进行一起紧固。这样,可以省去加强板固定螺钉700,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3)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冷凝单元的俯视图。
在图7中,加强板300的顶面部分300A的上表面上安装着2个并列的风扇200。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为了确保风扇200的风量,就需要将风扇200的直径加大到规定的大小。但是,如果只有一个风扇200的话,长度方向(即图7中的X方向)上的尺寸将变大,会产生出无用的空间。但是,使用与外形较大的一个风扇200具有同等性能、外形又较小的2个并列着的风扇200的话,可以有效地使用空间,使冷凝单元的结构实现紧凑化。例如,在原来使用对角线长度为120mm的具有较大的外形的1个风扇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对角线长度为60mm、外形较小的2个风扇,可以使冷凝单元减小60mm。
另外,本实施例中虽然采用了将2个风扇200并列设置的结构,但是设置成串联形式也是可以的。
另外,为了防止2个风扇200发生共鸣,可以将2个风扇200设置成稍稍错开一点,或者使用转速及大小不同的风扇200。
另外,风扇200的数量即使设置上3个或3个以上也是可以的。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风扇120虽然使用的是叶片和电机呈一体化、且被收容在盒体中的盒式风扇200,但是,采用多叶片式、横流式以及叶片和电机为不同部件的形式也是可以的。
(实施例4)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
在图8中,风扇200被垂直地安装在加强板300的侧面上。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由于风扇200呈垂直设置,因此,与风扇200为水平安装的场合相比,风扇200的投影面积将变小。亦即,风扇200的设置空间将在长度方向减小,可望进一步使结构紧凑化。
虽然本实施例中将风扇200设置成垂直状,但是也可以设置成斜向倾斜状,只要沿着冷凝单元设置在冷却设备中后的轮廓构成最佳角度即可。
另外,在穿过热交换器100后的强制对流空气在对压缩机400进行通风时,由于进行的是阻力比较少的方向转换,因此可以提高将冷凝单元组装进冷却设备等产品中时的冷却效率。
(实施例5)
图9为设有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冷凝单元的饮料自动售货机的侧视截面图。
在图9中,风扇200设置在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一侧。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通过将风扇200设置在饮料自动售货机900的背面侧,将背面板907拆掉之后,就可以很容易从背面侧对风扇200进行维护交换及修理作业,从而可以提高维护性能。
(实施例6)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热交换器的概略放大斜视图。
在图10中,热交换器100的端板110上设有长孔110C,致冷剂管130插入到这一长孔110C中。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通过将致冷剂管130插入到端板110上的长孔110C中,致冷剂管130和端板110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起致冷剂管130插入圆孔中的情况下要小。这样,因压缩机400振动时发生的应力出现集中、容易发生泄漏的致冷剂管130和端板110之间的接触部分的面积就会减小,从而可望减小因压缩机400的振动传递而造成的泄漏、不良等情况。
(实施例7)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的热交换器的端板和致冷剂管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概略截面放大示意图。
在图11中,热交换器100的端板110上设有边缘内翻孔110D,致冷剂管130插入到所述边缘内翻孔110中。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通过将致冷剂管130插入到端板110上的边缘内翻孔110D中,致冷剂管130和端板110之间的接触部分将变成面接触。因此,由于压缩机400振动时发生的应力集中在致冷剂管130和端板110之间的接触部分上而容易发生泄漏的“应力集中”现象可以得到缓和,故因压缩机400的振动传递而引起的泄漏、不良可望得到降低。另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最理想的是将有致冷剂管130插入的端板110上的所有孔都设置成边缘内翻孔110D。当然,不是所有的孔也是没有关系的。
(实施例8)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
图12中,在热交换器100的端板110上,支承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和致冷剂管130之间设置有振动衰减孔110E。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通过在端板110中用于支承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和致冷剂管130之间配置上振动衰减孔110E之后,压缩机400的振动可以得到衰减,因压缩机400的振动传递产生的泄漏、不良也可望得到降低,同时,由于是呈孔的形式,上述振动衰减孔可以在端板的冲压加工过程中与供配致冷剂管贯通用的孔等在同一工序中同时加工而成,因此,在形成上述振动衰减孔时,不但容易加工,而且不用花费制造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振动衰减孔110E虽然是设置了呈长方形的2个孔,但是,也可以只设置成1个,或者设置上多个。孔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圆形、长孔形等形状。另外,振动衰减孔110E的开孔位置最好处于压缩机400的端板110固定部的正下方、最容易衰减振动的点上。
(实施例9)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的冷凝单元的侧视图。
在图13中,在热交换器100的端板110上,支承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和致冷剂管130之间设有振动衰减用鼓凸成形部110F。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冷凝单元的操作情况及其作用进行描述。
通过在端板110上支承压缩机400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和致冷剂管130之间配置上振动衰减用鼓凸成形部110F,压缩机400的振动可以得到衰减。这样,不但因压缩机400的振动传递产生的泄漏、不良可以减轻,而且由于是呈鼓凸成形部的形式,在端板的冲压加工过程也很容易加工,加工后也不容易发生塌边及毛边等现象,加工部不会引起使人受伤等情况,从而可以确保安全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振动衰减用鼓凸成形部110F虽然只制成了1个鼓凸成形部,但是也可以视情况设置上多个鼓凸成形部,其形状也可以设置成圆形小坑及百叶窗等形状。另外,上述鼓凸成形部110F的加工部位置最好设置在压缩机400的端板110的固定部正下方、振动最容易衰减的点上。
采用本发明中的冷凝单元之后,可望降低制造成本,使机体更加紧凑,性能也能变得更高,因此,本发明可以适用在制冰机、饮料自动售货机、展示柜、电冰箱等中。

Claims (25)

1.一种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翅片、与所述翅片进行可以发生热传导的接触的致冷剂管、和位于所述翅片的两端的端板构成的热交换器;和压缩机,
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下方,所述压缩机的重量负载由所述端板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上部上设有支承所述压缩机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下部设有设置固定用的折弯部分。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将所述端板相互之间进行联接的加强板。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端板和所述加强板围成的空间形成贯穿所述热交换器的风道。
6.如权利要求4或者5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加强板承载在所述端板上。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被垫着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端板上。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翅片被设置成相对所述端板在上下方向上倾斜。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供所述致冷剂管插入的孔为长孔。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供所述致冷剂管插入的孔为边缘内翻孔。
11.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中支承所述压缩机的重量负载的折弯部分和所述致冷剂管的插入部之间设有振动衰减部。
12.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衰减部由孔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衰减部由鼓凸成形部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安装有至少使空气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对流的风扇。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被安装成使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发生对流的空气也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对流。
16.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有多个。
18.如权利要求16或者17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呈垂直或者倾斜安装。
19.一种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18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冷凝单元。
20.一种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冷凝单元、和专门对这一冷凝单元进行冷却的风扇。
21.如权利要求19或者20中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使从所述热交换器中穿出的吸入空气先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再向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排出的风路。
22.如权利要求19或者20中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使从所述热交换器中穿出的吸入空气先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再向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上部排出的风路。
23.如权利要求19或者20中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冷凝单元被设置成使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冷却设备的前面侧。
24.如权利要求19或者20中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冷凝单元被设置成使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
25.如权利要求19或者20中所述的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电气元件部分设在所述冷却设备的背面侧。
CNB2006101642792A 2005-12-12 2006-12-08 冷凝单元和设有该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2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7415 2005-12-12
JP2005357415 2005-12-12
JP2006247740 2006-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811A CN1982811A (zh) 2007-06-20
CN100538211C true CN100538211C (zh) 2009-09-09

Family

ID=38165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42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8211C (zh) 2005-12-12 2006-12-08 冷凝单元和设有该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821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2948A (zh) * 2010-11-27 2011-04-20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翅式油冷器芯片
CN107421218A (zh) * 2017-04-13 2017-12-01 安徽奥泰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筏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7538B2 (ja) * 1998-11-12 2005-07-06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7538B2 (ja) * 1998-11-12 2005-07-06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811A (zh)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5926B2 (en) Refrigerator having cross flow fan
CN101755181B (zh) 用于拖车制冷的蒸发器空气管理系统
CN1499081A (zh) 多段压缩式旋转压缩机
CN100538211C (zh) 冷凝单元和设有该冷凝单元的冷却设备
US7146825B2 (en) Refrigerator
CN101109546B (zh) 空调器
US3524329A (en) Refrigerant condenser with key connector
JP4140122B2 (ja) 冷蔵庫
JP4529962B2 (ja) コンデンシングユニットとコンデンシング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冷却機器
KR100393562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의 흡입 장치
KR100472617B1 (ko) 공기 압축 장치의 방열 및 방음 구조
CN100498153C (zh) 冰箱机械室的冷却结构
KR100749656B1 (ko) 저소음형 실외기
CN101463883A (zh) 窗式空调器风扇的皮带轮传动结构
KR100186446B1 (ko) 냉장고의 방열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0608128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4333093A (ja) 冷凍冷蔵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CN218831120U (zh) 一种内置冷却系统的服务器机柜
KR100546680B1 (ko) 냉장고 기계실의 냉각구조
KR100285829B1 (ko) 압축기의회전자
CN219693631U (zh) 冰箱
CN101586833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08724808U (zh) 横桶式冰淇淋机
KR20080050155A (ko) 냉장고 기계실의 소음저감구조
KR20060005195A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