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7530C -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7530C
CN100527530C CNB2007100855828A CN200710085582A CN100527530C CN 100527530 C CN100527530 C CN 100527530C CN B2007100855828 A CNB2007100855828 A CN B2007100855828A CN 200710085582 A CN200710085582 A CN 200710085582A CN 100527530 C CN100527530 C CN 1005275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lever
electric wire
spring
quick
conne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855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8987A (zh
Inventor
本田稔
近藤真树
桥本升
氏原秀哲
加藤一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715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305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8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75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75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具有接线板,接线板用于通过贯穿外壳的电线插入孔接触导入接线设备的外壳中的电线;连接单元,用于通过使用弹力将电线夹持在连接单元和接线板之间并且也用于通过与电线接触的锁定部分来防止电线的分离;和释放单元,用于脱离其中使用连接单元防止电线分开的状态。另外,释放单元充当释放杆,释放杆具有暴露在外壳的外部的柄部分;用于旋转柄部分的枢转部分;和多个推动部分来推动连接单元的锁定部分的各个相应部分。

Description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具有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接线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接线设备中,例如开关或墙壁电源插座中,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广泛用于连接电线,其中电线通过在外壳中形成的电线插入孔引入外壳中。这种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具有接线板、锁紧弹簧和释放按钮,其中,接线板电连接至开关中的接触点或墙壁电源插座中的插座,锁紧弹簧夹持位于它本身和接线板之间的电线(导线)从而使电线电连接至接线板并且锁紧弹簧锁定电线从而防止电线移走,释放按钮在独立的工具例如螺丝刀等插入在外壳中形成的操作孔时使电线从锁紧弹簧上释放出来(例如参见编号为H11-185905的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布:专利参考1)。
然而,现有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问题在于,很难识别电线是否已经可靠地连接了,这可能会成为操作者担心的问题。另外,因为独立的工具例如螺丝刀等需要操作释放按钮,所以释放电线的工作对于操作者而言是不方便的。
在努力克服上述问题时,本发明者提出了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中,锁紧弹簧的锁定状态通过手动操作来释放(例如参见编号为2004-319393的日本公开的专利公布:专利参考2)。这种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具有释放杆。释放杆具有柄部分,该柄部分暴露在接线设备的外壳外部并且由操作者手动地操作;支撑在外壳中的枢转部分,以便柄部分可以绕着枢转部分旋转;以及推动部分,用于在柄部分绕着枢转部分旋转时推动锁紧弹簧与电线接触,以便在克服锁紧弹簧的弹力的同时移动锁紧弹簧从电线上释放出来。
因此,在经过形成在外壳后表面中的电线插入孔插入到外壳中的电线通过锁紧弹簧连接至接线板的状态下,当手动操作柄部分从而旋转释放杆时,推动部分就推动锁紧弹簧,由此允许操作者拉出电线。
同时,在这种接线设备中,存在其中有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用于接线的多种情形。在专利参考2(编号为2004-319393的日本专利公开公布:专利参考2)中公开的接线设备中,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通常使用单个释放杆。换句话说,释放杆布置在两个锁紧弹簧之间的接头处,由此同时推动两个锁紧弹簧以便锁紧弹簧从各根电线上释放出来。
在现有的装置中,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使用单个释放杆,以便减小元件的数目从而由此降低制造成本。然而,在锁紧弹簧的弹簧载荷相对较大的情形下,用于操纵释放杆所需要的力就增大了,从而难于操作释放杆。另外,甚至在期望仅仅从相应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上移走一根电线的情形下,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也会都释放,这样就降低了其方便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该设备可以提高释放杆的可操作性并且保证释放杆的便利性,并且接线设备具有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包括:接线板,用于接触通过贯穿外壳的电线插入孔而导入接线设备的外壳中的电线;连接单元,用于通过使用弹力将电线夹持在连接单元和接线板之间并且也用于通过与电线接触的锁定部分防止电线的分离;和释放单元,用于脱离其中使用连接单元防止电线分开的状态,其中,释放单元充当释放杆,释放杆具有暴露在外壳的外部以允许手动操作释放单元的柄部分;枢转部分,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中用于旋转柄部分;和多个推动部分,所述推动部分在柄部分相对于枢转部分手动旋转时可以推动连接单元的锁定部分中与电线接触的相应部分,并且因此逆着连接单元的弹力沿使锁定部分与电线分开的方向移动连接单元的锁定部分。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具有释放杆,该释放杆具有多个推动部分,推动部分推动锁紧弹簧的锁定部分的几个部分来沿锁紧弹簧远离电线的方向移动锁紧弹簧。因此,即使锁紧弹簧的弹簧载荷相对较大,也可以防止操纵释放杆所需的力过大。另外,因为每个释放杆仅仅推动单个相应的锁紧弹簧的锁定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另一个不相关的锁定部分被不希望地推动。因此,可以提高释放杆的可操作性并且保证其方便性。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可以还具有用于沿与释放杆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偏压释放杆的偏压机构;和闩锁单元,用于在其中柄部分与外壳分开间隔预定距离的旋转位置处逆着偏压机构的偏压力闩锁释放杆,并且用于在穿过电线插入孔导入外壳中的电线由连接单元连接到接线板上时脱离闩锁状态,其中,所述释放杆具有设置在每个推动部分和柄部分之间的接合处的凹限制部,这样当释放杆沿其中脱离了由连接单元防止电线分开的状态的方向旋转时,接线板的端部就会与凹限制部接触,因此限制释放杆的旋转,并且其中,所述释放杆在垂直于释放杆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上具有对称的形状。
释放杆具有设置在每个推动部分和柄部分之间的接合处的凹限制部,这样当释放杆沿其中释放线移除保护状态的方向旋转时,接线板的一端就会与凹限制部接触,因此限制释放杆的旋转。因此,本发明可以防止释放杆的故障,这与现有技术不同,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预定位置处的单独的止动器来限制释放杆的旋转。这会导致止动器逐渐变形的问题并且释放杆因此而发生故障。
另外,在与释放杆旋转的方向平行并且穿过与释放杆旋转方向垂直的释放杆的轴线中心的平面上,释放杆具有对称的形状。因此,与设置有具有不对称结构的释放杆的现有设备相比,可以减少元件的数目。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提高制造工艺的可加工性。
另外,支撑肋可以设置在外壳中与推动部分的相对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面向锁定部分,这样,当释放杆旋转时,支撑肋就会支撑释放杆的枢转部分。
因为支撑肋可以接收从锁定部分向推动部分传递的排斥力,并且因为支撑肋布置在与设在各个推动部分上的锁定部分相对的位置上,所以可以防止释放杆变位。
闩锁单元可以具有设置在接线板上的被接合部分以及设置在释放杆上的接合部分。接合部分与被接合部分接合,并且在接合部分由导入外壳中的电线的端部推动时从被接合部分中释放。释放杆的枢转部分、推动部分、柄部分和接合部分使用合成树脂整体地形成,并且释放杆还具有增强部,所述增强部相对较厚并且设置在释放杆中将释放杆的接合部分连接到它的其它零件上的一部分上。
相对较厚的增强部设置在释放杆中将释放杆的接合部分连接至它的其它部分上的部分上。因此,可以防止接合部分产生蠕变。
推动部分可以具有与锁定部分表面接触的伸出的支架形状。
推动部分具有与锁定部分表面接触的伸出的支架形状,因此可以防止释放杆的释放操作的故障,在锁定部分与推动部分交叉时可能会导致这种故障。
优选地,可以围绕电线插入孔设置加固肋。
另外,可以在外壳中围绕电线插入孔设置加固肋。因此,可以防止底座主体中围绕电线插入孔的部分被电线连接时从电线传递的力损坏。
闩锁至被接合部分的接合部分可以沿电线进入外壳的方向与电线插入孔和电线插入其中的线插入通过部分相对。另外,可以在电线插入孔和接合部分之间布置的接线板中设置导引电线进入线插入通过部分的导向部分。
同时,已经穿过电线插入孔插入到外壳中的电线经过接线板的穿线孔并且之后推动释放杆的接合部分。因此,释放杆的接合部分就可以从接线板的被接合部分中释放。在此,电线能够由接线板中设置的导向部分可靠地插入穿线孔中。
闩锁到被接合部分上的接合部分沿其中电线进入外壳的方向与电线插入孔相对,并且在电线插入孔和接合部分之间布置的接线板中设置了线插入通过部分和被接合部分,其中所述线插入通过部分包括穿过接线板形成的穿线孔并且电线插入其中,并且所述被接合部分通过使从穿线孔的内边缘伸出的部分向上弯曲形成,并且可以在线插入通过部分中设置阶梯部分来减小被接合部分的端部与穿线孔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因为阶梯部分设置在穿线孔中来减小被接合部分的端部和穿线孔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所以已经经过穿线孔的电线就可以可靠地接触被接合部分,因此防止连接失效。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可以还具有用于沿与释放杆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释放杆的辅助弹簧。
本发明还具有辅助弹簧,该辅助弹簧沿与释放杆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释放杆。因此,当接合部分未闩锁到被接合部分上时,可以防止它通过释放杆的重量沿释放杆操作方向移动,因此提高了电连接完成的指示的可靠性。
辅助弹簧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带形板簧形成,并且辅助弹簧中从与释放杆接触的点到其前端的一部分沿远离释放杆的方向弯曲。
辅助弹簧的前端从其与释放杆接触的部分沿远离释放杆的方向弯曲。因此,可以防止辅助弹簧被其它元件阻碍。
辅助弹簧可以具有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件、在其前端处接触释放杆的弹簧片和将弹簧片连接至接触件的U形连接件。弹簧片中从与释放杆接触的点到与连接件相邻的点之间的部分沿远离释放杆的方向弯曲。
另外,因为辅助弹簧的弹簧片中与其连接件靠近的一部分在与释放杆接触的部分沿远离释放杆的方向弯曲,所以就具有提高弹簧片的行程的优点。
外壳可以具有:具有箱形的箱形底座主体和容纳室,所述箱形底座主体具有形成在底座主体的底部中的电线插入孔,并且所述容纳室形成在底座主体中以在其中容纳接线板、释放杆和辅助弹簧;和连接到底座主体上以闭合底座主体的开口端的箱形盖。辅助弹簧可以具有能够在视觉上观察到穿过底座主体的开口端的伸出件。
辅助弹簧可以具有能够在视觉上观察到穿过底座主体的开口端的伸出件。因此,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地确定辅助弹簧是否已经安装在外壳中。
释放杆具有位置确定部分来确定辅助弹簧的位置。
释放杆具有位置确定部分来确定辅助弹簧的位置。因此,就具有可以很容易地确定辅助弹簧外壳中的位置的优点。
辅助弹簧可以具有与接线板和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件、在其前端处接触释放杆的弹簧片和将弹簧片连接至接触件的U形连接件。
另外,在辅助弹簧中设置了与外壳的内表面以及接线板接触的接触件。因此,当电线插入外壳中时,可以防止电线变位。
连接单元可以具有锁紧弹簧,锁紧弹簧具有:由弹性金属板制成的U形弹簧件;和设置在弹簧件的前端上的锁定部分。接线板可以具有连接件和挤压部,连接件与锁紧弹簧配合来将电线保持插入在其中并且电连接到电线上,并且挤压部用于朝锁紧弹簧挤压电线,其中,锁紧弹簧在弹簧件的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具有锁定部分以及一对被推动部分,所述被推动部分沿弹簧件的侧轴设置在弹簧件中锁定部分的相对侧,并且沿相对于锁定部分接近电线的方向倾斜以接触释放杆的各个推动部分。
同时,锁紧弹簧可以构造形成锁定部分设置在锁紧弹簧的弹簧件的横向方向中的中心位置,并且在弹簧件中锁定部分的相对侧上沿弹簧件的侧轴设置两个被推动部分,这两个被推动部分沿相对于锁定部分接近电线的方向倾斜以接触释放杆的各个推动部分。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具有电线可以可靠地锁定到锁定部分中并且可以降低释放杆的所需旋转量的优点。
连接单元可以具有锁紧弹簧,锁紧弹簧具有:由弹性金属板制成的U形弹簧件;和设置在弹簧件的前端上的锁定部分。接线板可以具有连接件和挤压部,连接件与锁紧弹簧配合来将电线保持在其中并且电连接到电线上,并且挤压部用于朝锁紧弹簧挤压电线,其中,辅助弹簧整体地设置有锁紧弹簧。
另外,本发明可以构造成辅助弹簧与锁紧弹簧集成。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具有由于元件数目减少而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锁紧弹簧在弹簧件的横向方向的中心位置具有锁定部分并且可以设置一对被推动部分,所述被推动部分沿弹簧件的侧轴设置在弹簧件中锁定部分的相对侧,并且沿相对于锁定部分接近电线的方向倾斜以接触释放杆的各个推动部分。
此外,与辅助弹簧集成的锁紧弹簧可以构造形成锁定部分设置在锁紧弹簧的弹簧件的横向方向中的中心位置,并且在弹簧件中锁定部分的相对侧上沿弹簧件的侧轴设置两个被推动部分,这两个被推动部分沿相对于锁定部分接近电线的方向倾斜以接触释放杆的各个推动部分。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具有电线可以可靠地锁定到锁定部分中、释放杆的旋转量可以减小并且制造成本因为元件数目的减少而降低的优点。
优选地,在释放杆中面向外壳的内表面的位置上形成倾斜表面以防止释放杆受到外壳的内表面的阻碍。
同时,可以在释放杆中面向外壳的内表面的位置上形成倾斜表面。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防止释放杆受到外壳的内表面的阻碍。换句话说,释放杆的运动不会受到外壳的内表面的阻碍。
另外,释放杆中在释放杆操作时与电线接触的一部分可以沿释放杆旋转的方向凸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释放杆中在释放杆操作时与电线接触的一部分可以沿释放杆旋转的方向凸出。因此,可以提高释放杆在它旋转直至与电线接触的旋转量,因此可以提高其可操作性。
释放杆还可以具有使多个推动部分彼此连接的板形部,并且释放杆的板形部、柄部分、枢转部分和推动部分可以使用合成树脂整体地形成。
释放杆还可以具有使多个推动部分彼此连接的板形部,并且释放杆的板形部、柄部分、枢转部分和推动部分可以使用合成树脂整体地形成。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制造释放杆,并且可以通过板形部增强释放杆的强度。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设备;包括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接收至少一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外壳。
同时,依照本发明的接线设备包括具有上述特征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接收至少一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外壳。即,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可以提高释放杆的可操作性并且保证其方便性的优点的接线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墙壁电源插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2A和2B分别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墙壁电源插座的底座主体的透视图和底视图;
图3A至3C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墙壁电源插座的盖,其中,图3A是其前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并且图3C是其后视图;
图4A至图4C分别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线板的前视图、底视图和右视图,其中刃形插座已经由接线板移除;
图5A至图5C分别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锁紧弹簧的前视图、底视图和右视图;
图6A至图6C分别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释放杆的前视图、底视图和右视图;
图7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释放杆的透视图;
图8A至图8C分别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辅助弹簧的前视图、底视图和右视图;
图9显示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装配在一起的接线板、锁紧弹簧和释放杆的透视图;
图10是显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装配到底座主体上的释放杆的前视图,且省略了一些零件;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辅助弹簧的透视图;
图12是显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装配在一起的接线板、锁紧弹簧和辅助弹簧的透视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关键部件的透视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关键部件的剖视图;
图15是显示连接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关键部件上的电线的剖视图;
图16A和16B是用于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描绘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辅助弹簧块的透视图;
图18是显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安装到底座主体上的辅助弹簧块的透视图,且省略了一些零件;
图19是显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安装到底座主体上的辅助弹簧块的剖视图,且省略了一些零件;
图20是显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线板、锁紧弹簧、释放杆和辅助弹簧的透视图;
图21A和图21B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22是对应于图20的视图,但是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辅助弹簧的变体;
图23是对应于图22的视图,但是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释放杆的变体;
图24是对应于图23的视图,但是显示了图23的辅助弹簧的变体;
图25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变体,该实施例具有一对接线板、一对锁紧弹簧、一对释放杆和一对辅助弹簧;
图26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锁紧弹簧的透视图,并且图26B是显示锁紧弹簧和释放杆的透视图,锁紧弹簧和释放杆安装在底座主体上,其中在底座主体上省略了一些零件;
图27A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释放杆的透视图,并且图27B至图27D分别显示了其前视图、剖视图和右视图;
图28A和图28B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且省略了一些零件,其中图28A是在释放杆不操作时的剖视图,并且图28B是当释放杆操作时的剖视图;
图29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30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关键部件的剖视图;并且
图31显示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释放杆的变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将应用到具有接地接线端的墙壁电源插座的接线端上。本发明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可以应用到其它接线设备例如开关等的接线端,而并不限于墙壁电源插座。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简要阐明依照第一实施例具有接地接线端的内置墙壁电源插座(下文中,简称为“墙壁电源插座”)。图1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墙壁电源插座的分解透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箱形底座主体1a和盖1b装配到由金属形成的装配架2上,从而形成外壳1。装配架2充当用于将外壳紧固到内置箱等上的安装架,并且与在内置接线设备的JIS(日本工业标准)中标准化的一系列安装架(用于具有大型方套筒类型的可互换接线设备的JIS C 8375安装架)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外壳1具有与单位尺寸的接线设备的三维相对应的尺寸(被称为三模数尺寸),其中在单位尺寸的接线设备上安装了三个外壳。在底座主体1a和盖1b的相对侧上配设的凸块3a和3b锁定到成对的U形凸起2b中,每对U形凸起2b均配设在装配架2的相对侧2a上。因此,底座主体1a和盖1b由装配架2夹持,从而形成外壳1。另外,配设在装配架2的纵向相对侧上的每个安装零件2c设置有用于箱螺钉的长槽,且箱螺钉用于将外壳1安装到内置箱上;安装孔2e,众所周知的配合件(未显示)通过安装孔2e连接到石膏板构成的墙壁上;用于将前板架(未显示)安装到装配架2上的板螺钉的螺钉孔2f;插入孔2g,用于将装配架直接安装到墙壁上的螺钉通过插入孔2g插入。
如图3A至3C所示,在盖1b的前表面(外壳1的前表面)上彼此纵向间隔预定距离处的位置上配设了两个插座4,每个插座4均具有一对塞片插入槽4a和4b和地电极插入槽4c,这样均具有地电极的两个插头(未显示)就可以同时连接到墙壁电源插座上。另外,接地接线端5布置在于盖1b的前表面上配设的两个插座4下方,且双极插头中配设的地线连接到该接地接线端5上。罩盖接地接线端5的开口盖6可打开地安装到盖1b上。
在外壳1中与相应的插座4相邻位置中配设了接地插座7a、电压插座8a和接地插座9a,且接地插座7a、电压插座8a和接地插座9a与插头和插入到两个插座4的每一个内的接地插头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在此,两个接地插座7a通过机械加工金属板而整体形成在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接地接线板10的相对端上。以相同的方式,两个电压插座8a通过机械加工金属板而整体形成在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电压接线板10的相对端上。另外,接地插座7a和接地接线板10形成接地插座块7,并且电压插座8a和电压接线板10形成电压插座块8。接地插座块7与电压插座块8具有相同的形状。
以类似的方式,两个接地插座9a通过机械加工金属板而整体形成在电桥件9b的相对端上。另外,在电桥件9b的端部上整体配设了一对构成本发明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接地接线板10’。接地插座9a、电桥件9b和接地接线板10’形成接地插座块9。另外,螺钉接线端构件5a通过填隙紧固到接地接线板10’上。接地接线端5具有螺钉接线端构件5a、螺钉5b和垫圈5c。
开口盖6是由柔性树脂制成的。开口盖6具有锁定部件6a和盖部6c,其中锁定部件6a的前端插入到盖1b的各个插入孔1c中,这样锁定部件6a就可移动地锁定至盖1b,并且盖部6c通过铰接部6b连接到锁定部件6a上以可打开地罩盖开口1d,且开口1d形成于盖1b的前表面中的预定位置处。盖部6c通过具有薄膜形状的铰接部6b而可以相对于锁定部件6a旋转和延伸。即,开口盖6的盖部6c可以通过相对于锁定部件6a延伸或旋转而可打开地闭合盖1b的开口1d。当盖部6c处于闭合状态中时,接地接线端5被盖部6c罩盖而不会暴露。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墙壁电源插座具有一对门100,且门100可以自动地罩盖插座4的插头插入端口4a和4b。每个门100均由合成树脂制成。门100设置在中间架101的前表面和盖1b的后表面之间,其中中间架101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放入外壳1内。另外,每个门100滑动地布置在它闭合相关的插头插入孔4a和4b的位置和它打开塞片插入孔4a和4b的位置之间。另外,门100由复位弹簧102朝它们闭合插头插入孔4a和4b的位置弹性偏压,其中复位弹簧102是板簧。具体地说,当门100由插入塞片插入孔4a和4b的插头推动时,门100就会克服复位弹簧102的弹力而移动。然后,由门100闭合的插头插入孔4a和4b就会打开以允许插头连接到相应的插座7a和8a上。另一方面,当插头移走时,门100被复位弹簧102的弹力移动,并因此返回到它闭合插头插入孔4a和4b的位置,因此防止外来物质穿过插头插入孔4a和4b进入外壳1。设置在墙壁电源插座中的这种门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了对于门100和中间架101的结构的进一步的解释。
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如图1所示,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具有接线板10或10’、锁紧弹簧20、释放杆30和辅助弹簧50。
如图4A至4C所示,接线板10具有细长的主件10;一对从主件11的一个侧向边缘向后延伸的连接件12;以及一对从主件11的另一个侧向边缘向后延伸的接触件13。主件11、连接件12和接触件13通过机械加工具有带形的金属板而整体形成。在图4A至4C中,省略了整体地设置在主件11的相对端部上的插座(接地插座7a和电压插座8a)。每个连接件12均具有两个挤压部12a和12b以挤压电线,挤压部12a和12b沿其中电线插入的方向(图4C中的垂直方向)设置在连接件12的相对端上,连接件12还具有被接合部12c,被接合部12c通过沿远离接触件13的方向弯曲上挤压件12b的端部而形成。穿线孔14形成在每个挤压部12b和主件11之间与电线插入孔91相对应的位置上用于将电线穿过电线插入孔91而插入到穿线孔14中,其中电线插入孔91贯穿底座主体1a的底部而形成。
如图5A至5C所示,锁紧弹簧20通过将弹性带形金属板弯曲以具有近似的“J”形而形成。锁紧弹簧20具有导电件21和弹簧件22,其中导电件21具有钩形并且与接线板10的主件11和接触件13接触,且弹簧件22在导电件21的下端弯曲以具有近似的“U”形。弹簧件22的前端充当锁定部,该前端与电线紧密接触以防止电线被不希望地移走。另外,弹簧件22设置有沿远离电线的方向(沿接近导电件21的方向)凸出的弯曲部22a。如图9所示,两个锁紧弹簧20布置在接线板10内,这样导电件21就会接触接线板10的主件11和接触件13并且这样弹簧件22就面向各个连接件12。在此,每个连接件12具有比每个弹簧件22更小的宽度,这样弹簧件22就会沿着垂直于电线被插入方向(在图4B中为左右方向)的方向延伸超过连接件12的相对侧。接线板10和锁紧弹簧20插入到在底座主体1a中形成的相关接线板容纳室90中。穿过电线插入孔91插入的电线保持在接线板10的连接件12和锁紧弹簧20的弹簧件22之间并且与锁定部(弹簧件22的前端)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它被移走。
释放杆30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6A至6C和图7所示,释放杆30具有杆形的柄部分31;板形部(接合部分)32,它具有矩形板形状并且近似平行于柄部分31定向;联结部33,它分别将柄部分31的纵向端部连到板形部32的纵向端部上;沿侧面方向从各个联结部33伸出的臂部34;从各个臂部34的前端向内伸出的枢转部分35;以及沿侧面方向从各个枢转部分35的前端部分伸出的推动部分36。另外,由各个枢转部分35和各个推动部分36的外表面形成了用于确定相应的辅助弹簧50的位置确定部37。
在此,在依照本实施例的墙壁电源插座中,为每个接线板10和10’提供了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中之一用于传输接线。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与接线板10或10’一起容纳在底座主体1a的每个接线板容纳室90中。在底座主体1a的每个侧壁中形成了多个与接线板容纳室90连通的垂直槽93。释放杆30安装到底座主体1a上,这样每个释放杆30的联结部33和柄部分31就通过两个相关联的垂直槽93布置在外壳1的外部。另外,如图10所示,在底座主体1a中每个电线插入孔91和两个相关联的垂直槽93之间设置了一对支撑肋92,当释放杆30的各个枢转部分35旋转时,支撑肋92会支撑枢转部分35。
如图8A至8C和图11所示,通过弯曲带形板簧形成辅助弹簧50。辅助弹簧50具有与外壳1的内表面(底座主体1a)接触的接触件51;弹簧片52,该弹簧片52在靠近弹簧片52的前端的位置处与释放杆30接触;近似“U”形的连接件53,该连接件53将弹簧片52连接到接触件51上;和钩形的伸出件54,伸出件54从接触件51的前端伸出。另外,弹簧片52如下所述两部分形成:通过在与释放杆30接触的接触部分沿远离释放杆30的方向弯曲其前端部分,和通过在接触部分处沿远离释放杆30的方向弯曲其靠近连接件53的部分。如图12和图13所示,具有上述构造的辅助弹簧50与锁紧弹簧20一起布置在接线板10内部。弹簧片52的前端52a的位置是由在释放杆30的相应的臂部34上设置的位置确定部分37确定的,这样释放杆30就由辅助弹簧50沿着与操作释放杆30相反的方向弹性偏压。在此,因为弹簧片52构造成其前端在与释放杆30接触的部分远离释放杆30弯曲,所以可以防止辅助弹簧50的前端妨碍其它元件或另一个辅助弹簧50。另外,辅助弹簧50的后端部分(接触件51)与将被支撑的外壳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并且弹簧片52前端52a的位置是由释放杆30的相关臂部34上设置的位置确定部分37确定的。因此,辅助弹簧50可以主动地布置在外壳1内的期望位置处。另外,辅助弹簧50构造成弹簧片52中连接到连接件53上的部分在与释放杆30的接触部分处远离释放杆30弯曲。因此,就具有弹簧片52的行程相对较长的优点。另外,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辅助弹簧50的伸出件54延伸至与接线板10的主件11相邻的位置处,这样操作者就可以很容易地伸出件54可见地穿过底座主体1a的开口。因此,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辅助弹簧50是否已经正确地安装在外壳1中。同样,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接线板10设置有接触边缘11a,接触边缘11a沿与电线插入方向(在图12中为向下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辅助弹簧50,这样就可以防止辅助弹簧50沿电线插入方向移动。
如图14所示,在其中没有电线200连接到依照第一实施例具有上述构造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状态中,释放杆30旋转至其中释放杆30的板形部(接合部分)32闩锁到接线板10的连接件12的被接合部分12c的位置(在下文中,该位置被称作“初始位置”)。当释放杆30在初始位置中时,锁紧弹簧20的端部由释放杆30的各个推动部分36推动,这样锁紧弹簧20的锁定部(弹簧件22的前端)就处于沿远离接线板10的连接件12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中。此时,就会通过锁紧弹簧20的弹簧件22的弹力并且通过辅助弹簧50的弹力而沿与操作释放杆3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14中为逆时针)偏压释放杆30,但是,因为释放杆30的板形部32由接线板10的被接合部分12c锁定,所以释放杆30会保持在其初始位置。
当电线200的导线201穿过电线插入孔91插入接线板10的连接件12和锁紧弹簧20的弹簧件22之间时,如图15所示,导线201的前端就会穿过接线板10的穿线孔14与释放杆30的板形部32接触,然后向上推动板形部32,因此释放板形部32和被接合部分12c之间的闩锁。然后,锁紧弹簧20的弹簧件22和辅助弹簧50的弹力就会沿与操作释放杆3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释放杆30。另外,在弹簧件22的前端上设置的锁定部就会与导线201接触,因此可以防止电线200被释放。并且,弹簧件22的弹力会使导线201与接线板10的连接件12弹性地接触。另外,导线201由接线板10的两个挤压部12a和12b朝弹簧件22挤压。因此,锁定部和两个挤压部12a和12b之间的挤压力就会平衡,因此电线200就会由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可靠地夹持。同时,当板形部32从被接合部分12c中释放时,就会在板形部32从被接合部分12c中释放时生成弹响声。另外,会在接线板10的主件11中设置用于将导线201的前端导引至穿线孔14的导向部分。因此,导线201能够由导向部分可靠地插入通过穿线孔14。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主件11的穿线孔14的边缘上设置的面向被接合部分12c的倾斜表面14a用作导向部分(参见图14)。
同时,在电线200连接在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内的状态下,当柄部分31被操作以向上移动时,如图15中所示,释放杆30会围绕支撑在底座主体1a的支撑肋92上的枢转部分35沿着与电线200的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15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然后,推动部分36就会推动锁紧弹簧20的弹簧件22,这样弹簧件22就会弯曲,这样与导线201接触的锁定部(弹簧件22的前端)就远离导线201,因此允许移除电线200。
在第一实施例中,因为两个推动部分36推动与导线201紧密接触的锁定部(弹簧件22的前端)的两个不同部分,所以即使锁紧弹簧20的弹簧载荷相对较大,也不需要很大地提高用于操纵释放杆30所需的力。另外,因为每个释放杆30仅仅推动一个相应的锁紧弹簧20,而防止另一个锁定部分被不希望地推动,因此能够很容易地操纵释放杆30。
另外,在完成了将电线200连接至接线板10的工序之后,因为释放杆30的柄部分31放置得低于其初始位置,所以操作者可以在视觉上看到电线200的连接已完成。同时,操作者可以在听觉上确认电线200的连接的完成,因为在板形部32从被接合部分12c上分离时会生成弹响声。同样地,因为用于释放电线200的连接的释放杆30也可以用于指示电线200的连接的完成,所以本发明具有元件数目减少的优点。
在此,因为支撑释放杆30的各个枢转部分35的底座主体1a的支撑肋92可以接收从锁定部分传递至推动部分36的排斥力,并且因为支撑肋92布置在与设在基于各个推动部分36的锁定部分(锁紧弹簧20的弹簧件22的前端)相对的位置上,所以可以防止释放杆30在从锁定部分传递至推动部分36的排斥力的作用下变位。
另外,因为释放杆30的两个推动部分36同时推动锁定部分(弹簧件22的前端)的两个部分(围绕侧向相对端),所以锁定部分可以由推动部分36平滑地推动。因此,就具有提高了释放杆30的可操作性的优点。
如果与锁定部分接触的推动部分36的面积相对较小,锁定部分可能会与推动部分36交叉,因此释放杆30可以进入其中不能进行释放操作的状态。然而,在本发明中,因为每个推动部分36具有伸出的支架形状,这样它就与锁定部分表面接触,因此可以防止锁定部分与推动部分36交叉。
另外,当释放杆30处于其初始位置中时,由于锁紧弹簧20或辅助弹簧50的弹力,释放杆30的板形部32存在弯曲的可能性,并且尤其是,当释放杆30在例如仓库的地方长时间处于初始位置中时,板形部32就存在蠕变的可能。然而,在依照本发明的释放杆30,在将板形部32连接到其它零件上的各个部分(各个联结部33)上设置了增强部33a,每个增强部33a均相对较厚,因此可以防止板形部32处的蠕变(参见图6b)。
同时,如上所述,针对用于接地插座块7和用于电压插座块8的每个接线板10,设置了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中之一用于连续的接线。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容纳在同一个接线板容纳室90中。虽然本发明具有上述特征,但是因为每个释放杆30具有基于平面X的对称形状,平面X平行于其中释放杆30旋转的方向并且穿过释放杆30的轴线的中心,而该轴线垂直于释放杆30旋转的方向(参见图6),所以针对于每个接线板10的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可以具有拥有相同结构的释放杆30。因此,与设置有具有不对称结构的释放杆的现有设备相比,可以减少元件的数目,因此本发明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提高了制造工艺的可加工性的优点。
另外,每个释放杆30均具有限制装置,该限制装置限制释放杆30的旋转程度,从而防止相关联的锁紧弹簧20由于电线200的连接被释放时释放杆30的过量旋转而导致塑性变形。限制装置包括凹限制部38,凹限制部38设置在与板形部32相邻的各个臂部34的近端上,这样当释放杆30沿释放连接的方向旋转时,接线板10的前端就插入凹限制部38并因此阻止释放杆30,因此限制释放杆30的旋转(参见图9)。即,在现有技术中,因为使用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预定位置处的单独的止动器来限制释放杆的旋转,如果设备在其中释放杆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中存储很长时间,止动器可能会蠕变,因此导致释放杆30的故障。与具有可能会蠕变的止动器的现有技术不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设置在各个臂部34的近端上与板形部32相邻的凹限制部38用来限制释放杆30的旋转。因此,就可以可靠地进行限制释放杆30旋转的操作,并且可以防止释放杆30的故障。
另外,释放杆30的柄部分31具有适于确保释放杆30的稳定手动操作的厚度,如果柄部分31的厚度过于增大,就会导致与外壳1(底座主体1a)干涉的问题。若要避免该问题,在第一实施例,在柄部分31中面向外壳1的部分中形成了用于防止柄部分31干涉外壳1的防干涉凹处31a(参见图14)。同样地,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防干涉凹处31a防止柄部分31和外壳1之间的干涉,因此可以平滑地操作释放杆30。
同时,当进行将电线200连接至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工序时,电线200的遮盖物202可以与底座主体1a中围绕电线插入孔91的一部分接触。然而,因为底座主体1a中围绕电线插入孔91的部分通常比其它部分更薄一些,所以当在其上施加相对较大的负荷时,就有可能损坏围绕电线插入孔91的部分,例如,该部分可能会损坏。若要防止这种损坏,在本发明中,如图14所示,围绕电线插入孔91在底座主体1a中设置了加固肋1e,因此防止底座主体1a中围绕电线插入孔91的部分被电线200连接时从电线200传递的力损坏。
下面将描述在实施例中设置辅助弹簧50的原因。在连接电线200的工序已经完成之后,释放杆30的板形部32从被接合部分12c上脱离,并且释放杆30沿与操作它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此,当电线200处于连接状态中时,因为锁紧弹簧20的弹簧件22不会接触用于释放杆30的推动部分36,在其中外壳1被定向成其前表面垂直向下面向的情形中,未被辅助弹簧50偏压的释放杆30由其重量而沿着其被操作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形下,不能清楚地确定连接是否已经完成。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因为释放杆30始终由辅助弹簧50沿与操作释放杆3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所以即使外壳1定向成其上表面垂直向下面向,也可以由于其重量而防止其板形部32脱离被接合部分12c的释放杆30沿其中它被操作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可靠地指示电线200是否已经完全地连接。
同时,被接合部分12c通过弯曲从圆周伸出的一个部分而形成的,该部分的圆周是穿线孔14。在此,在将成为被接合部分12c的部分和将成为穿线孔14的圆周之间需要适当的缝隙以确保模子的强度。因此,如图16B所示,可能存在电线200的导线201进入缝隙S并因此变得与上挤压部12b不对准的问题。若要避免该问题,在本发明中,如图16A所示,在穿线孔14中设置了阶梯部14b,阶梯部14b就缩小在被接合部分12c的端部和该部分(穿线孔)的圆周之间界定的缝隙。因此,可以防止已经插入穿线孔14内的电线200的导线201进入S’,这样就可以可靠地接触被接合部分12c(挤压部12b),因此防止连接失效。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辅助弹簧50,并且除了辅助弹簧50之外的总体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了对重复部件的描述和说明。
如图17所示,第二实施例具有辅助弹簧块50’,该辅助弹簧块50’通过将相邻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两个辅助弹簧集成到一个主体上形成。辅助弹簧块50’具有一对辅助弹簧部,每个辅助弹簧部均具有弹簧片52’和联结部53’,并且辅助弹簧部通过接触部51’而彼此整体地连接。
另外,如图18所示,在底座主体1a的接线板容纳室90的底部上凸出地形成位置确定轴套1f,该位置确定轴套1f布置在两个辅助弹簧部之间以确定辅助弹簧块50’的位置。因此,在释放杆30已经安装在底座主体1a中之后,仅仅通过放置辅助弹簧块50’从而使得位置确定轴套1f插入两个辅助弹簧部中,就可以很容易地将辅助弹簧块50’安装在接线板容纳室91中正确的位置上。在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接触件51’沿远离弹簧片52’的方向略微弯曲,所以接触件51’可以与接线板10的主件11以及其接触件13接触(参见图19)。因此,当电线插入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中时,可以防止辅助弹簧块50’变位或不对准。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二实施例中,因为单个辅助弹簧块50’整体地具有两个用于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两个辅助弹簧部,所以与其中每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具有一个辅助弹簧50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少元件的数目,并因此降低制造成本。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辅助弹簧,并且除了辅助弹簧之外的总体构造保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了对重复部件的描述和说明。
如图20所示,在外壳1中与设在基于接线板10的电线插入孔91相对的位置处即在接线板10的前面(在图20中接线板10的上方)设置了依照第三实施例的辅助弹簧60,从而沿接线板10的反向方向(在图20中为向下)推动释放杆30。如图20和21所示,辅助弹簧60整体地具有安装在盖1b中的安装部61以及弹簧片62,弹簧片62从安装部61延伸并且具有倒锥形,其中弹簧片62中仅仅接触释放杆30的部分(前端)朝释放杆30凸出。
释放杆30由具有上述结构的辅助弹簧60向后弹性偏压。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释放杆30通过其重量的移动。另外,因为辅助弹簧60的弹簧片62具有倒锥形,其中仅仅弹簧片62中与释放杆30接触的前端朝释放杆30凸出,所以在操作释放杆30时,可以防止弹簧片62的前端夹在释放杆30中(参见图21B)。
另外,如图22所示,辅助弹簧60可以构造成一对彼此平行的弹簧片62从安装部61延伸。在这种情形下,释放杆30由辅助弹簧60的两个弹簧片62推动,这样辅助弹簧60就可以更可靠向释放杆30施加力。另外,或者,如图23所示,第三实施例可以构造成两个相邻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释放杆30由辅助弹簧60的各个弹簧片62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弹性偏压。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具有减少元件数目并因此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作为另一个可选方案,如图24所示,可以在单个安装部61上设置四个弹簧片62。在这种情形下,向两个释放杆30中的每一个弹性地应用两个弹簧片62。因此就存在辅助弹簧60可以更可靠地向释放杆30施加力并且制造成本会因为元件数目的减少而降低的优点。
在此,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墙壁电源插座中,接地插座块9的两个接线板10’布置在外壳1中彼此间隔开的相对位置上。因此,有鉴于此,如图25所示,辅助弹簧60可以构造成两个弹簧片62从安装部61的每个相对边缘延伸。在这种情形下,对于用于接地插座块9的两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可以减少辅助弹簧的元件数目,这样就可用降低制造成本。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锁紧弹簧,但是除了锁紧弹簧之外的总体构造保持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了对重复部件的描述和说明。
如图26A中所示,在依照第四实施例的锁紧弹簧20’中,锁定部分23沿横向方向设置在弹簧件22的前缘的中心部处。另外,在弹簧件22的前缘中锁定部分23的各个相对侧上设置了两个被推动部分24,被推动部分24沿接近电线的方向相对于锁定部分23弯曲以接触释放杆30的各个推动部分36。另外,辅助弹簧25整体地设置有锁紧弹簧20’。被推动部分24通过切削彼此平行地切削弹簧件22的前缘的两个预定部分并且通过使弹簧件22的前缘的相对切削端弯曲而形成。除伸出件54之外,辅助弹簧25与第一实施例的辅助弹簧50具有几乎相同的形状。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第四实施例中,通过锁紧弹簧20’的被推动部分24限制了与锁定部分23接触的导线201的位置。同样地,被推动部分24可以防止导线201沿弹簧件22的横向方向变位,因为可以将导线201可靠地锁定到锁定部分23上。
另外,因为被推动部分24相对于锁定部分23朝释放杆30的推动部分36倾斜,所以就具有可以减少将锁定部分23从导线201移走所需的释放杆30的旋转量的优点。另外,因为辅助弹簧25与锁紧弹簧20’集成,就具有元件数目减少并且因此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第五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释放杆30可以使操作者在视觉上和听觉上察觉到电线连接的完成。然而,虽然释放杆30不具有指示线连接完成的功能,但是可以提高释放杆30的可操作性并且可以保证其便利性。
详细地说,如图27所示,依照第五实施例的释放杆30具有凹部32a,凹部32a形成在板形部32中与接线板10的被接合部分12c(挤压部12b)相对应的位置上。如图28所示,当释放杆30旋转时,板形部32由于凹部32a而不会闩锁至接线板10的被接合部分12c上。因此,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不同,第五实施例的释放杆30不具有在视觉或听觉上指示线连接完成的功能。然而,在第五实施例中,因为释放杆30的两个推动部分36推动与导线201紧密接触的锁紧弹簧20的锁定部(弹簧件22的前端)的两个部分,所以即使锁紧弹簧20的弹簧载荷相对较大,也可以防止很大地提高用于操纵释放杆30所需的力。另外,因为每个释放杆30仅仅推动相应的一个锁紧弹簧20的锁定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另一个不相关的锁定部分被不希望地推动。因此,在第五实施例中,能够以其它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提高释放杆30的可操作性并且也可以保证其便利性。
另外,第五实施例的释放杆30中在释放杆30沿其中电线释放的方向操作时接触电线(导线201)的部分,即板形部32中不同于前缘的相对端的前缘的一部分(图27A和27B中的上边缘)沿其中释放杆30旋转的方向凹下。因此,如图29所示,与其中板形部32的前缘并不凹下的情形相比,可以增大板形部32和导线201之间的最大距离。因此,可以提高释放杆30的旋转量,并因此增强可操作性。
同时,倾斜表面90a形成在底座主体1a开口端上与每个接线板容纳室90相邻的预定位置上以易于相关联的接线板10或释放杆30的插入(参见图2A)。然而,在底座主体1a和盖1b之间的接合处的相关位置上由每个倾斜表面90a限定了阶梯部分d(参见图30)。因此,台阶d(外壳1的内表面)可以与板形部32的前缘干涉,因此阻止释放杆30的运动。
若要避免该问题,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27B所示,在板形部32的每个相对端上与每个台阶d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了倾斜表面32b,倾斜表面32b向内朝板形部32的前缘倾斜,这样在底座主体1a和盖1b之间的接合处形成的台阶d就不会干涉板形部32的前缘。因此,可以防止释放杆30受到台阶d的阻碍。
另外,如图31所示,如果释放杆30没有板形部32,就不需要考虑释放杆30和接线板10的被接合部分12之间的接触或是与外壳1的内表面(台阶d)之间的干涉。然而,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优选释放杆30设置有板形部32。
尽管已经相对于优选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不脱离如下文中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而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

Claims (20)

1.一种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包括:接线板,用于接触通过贯穿外壳的电线插入孔而引入接线设备的外壳中的电线;连接单元,用于通过使用弹力将电线夹持在连接单元和接线板之间并且也用于通过与电线接触的锁定部分来防止电线的分离;和释放单元,用于释放连接单元的线移除防护状态,
其中,所述释放单元包括:释放杆,每个释放杆具有:暴露在外壳的外部以允许手动操作释放单元的柄部分;枢转部分,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中,用于旋转柄部分;和多个推动部分,所述推动部分在柄部分相对于枢转部分手动旋转时可以推动连接单元的锁定部分的与电线接触的相应部分,并且因此逆着连接单元的弹力沿使锁定部分与电线分开的方向移动连接单元的锁定部分,
其特征在于,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还包括:偏压机构,用于沿与每个释放杆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地偏压每个释放杆;和闩锁单元,用于在其中柄部分与外壳分开间隔预定距离的旋转位置处逆着偏压机构的偏压力闩锁每个释放杆,并且用于在穿过电线插入孔导入外壳中的电线由连接单元连接到接线板上时脱离闩锁状态,
其中,每个释放杆具有设置在每个推动部分和柄部分之间的接合处的凹限制部,这样当每个释放杆沿其中脱离了由连接单元防止电线分开的状态的方向旋转时,接线板的端部就会与凹限制部接触,因此限制每个释放杆的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释放杆基于与每个释放杆旋转的方向平行、并穿过释放杆的轴线中心的平面具有对称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肋设置在外壳中在与推动部分的相对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面向锁定部分,这样,当每个释放杆旋转时,支撑肋就会支撑每个释放杆的枢转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单元包括设置在接线板上的被接合部分和设置在每个释放杆上的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接合到被接合部分上,且在接合部分由引入外壳中的电线的端部推动时从被接合部分中释放,并且
其中,每个释放杆的枢转部分、推动部分、柄部分和接合部分使用合成树脂整体地形成,并且每个释放杆还具有增强部,所述增强部相对较厚并且设置在每个释放杆中将每个释放杆的接合部分连接到它的其它零件上的一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分具有与锁定部分进行表面接触的伸出的支架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电线插入孔设置有加固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合到被接合部分上的接合部分沿其中电线进入外壳的方向与电线插入孔相对,并且在电线插入孔和接合部分之间布置的接线板中设置有电线插入其中的线插入通过部分和导引电线至线插入通过部分的导向部分。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合到被接合部分上的接合部分沿其中电线进入外壳的方向与电线插入孔相对,并且在电线插入孔和接合部分之间布置的接线板中设置有线插入通过部分和被接合部分,其中所述线插入通过部分包括穿过接线板形成的穿线孔并且电线插入其中,并且所述被接合部分通过使从穿线孔的内边缘伸出的部分向上弯曲形成,以及在线插入通过部分中设置有阶梯部分以减小被接合部分的端部与穿线孔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与每个释放杆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压每个释放杆的辅助弹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簧通过机械加工带形板簧形成,并且辅助弹簧中从与每个释放杆接触的点到其前端的一部分沿远离每个释放杆的方向弯曲。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簧包括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件、在其前端处接触每个释放杆的弹簧片和将弹簧片连接至接触件的U形连接件,以及
其中弹簧片中从与每个释放杆接触的点到与连接件相邻的点之间的部分沿远离每个释放杆的方向弯曲。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箱形底座主体和容纳室,所述箱形底座主体具有形成在底座主体的底部中的电线插入孔,并且所述容纳室形成在底座主体中以在其中容纳接线板、每个释放杆和辅助弹簧;和连接到底座主体上以闭合底座主体的开口端的箱形盖,以及辅助弹簧包括穿过底座主体的开口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伸出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释放杆具有位置确定部分以确定辅助弹簧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弹簧包括与接线板和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的接触件、在其前端处接触每个释放杆的弹簧片和将弹簧片连接至接触件的U形连接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锁紧弹簧,所述锁紧弹簧具有:由弹性金属板制成的U形弹簧件;和设置在弹簧件的前端上的锁定部分,
其中,所述接线板包括连接件和挤压部,所述连接件与锁紧弹簧配合来将电线保持插入在其中并且被电连接到电线上,以及挤压部用于朝锁紧弹簧挤压电线,并且
其中,锁紧弹簧在弹簧件的横向方向的中心部具有锁定部分和一对被推动部分,所述被推动部分沿弹簧件的侧轴设置在弹簧件中锁定部分的相对侧,并且沿相对于锁定部分接近电线的方向倾斜以接触每个释放杆的各个推动部分。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锁紧弹簧,所述锁紧弹簧具有:由弹性金属板制成的U形弹簧件;和设置在弹簧件的前端上的锁定部分,
其中,所述接线板包括连接件和挤压部,所述连接件与锁紧弹簧配合来将电线保持在其中并且电连接到电线上,并且挤压部用于朝锁紧弹簧挤压电线,以及
其中所述辅助弹簧整体地设置有锁紧弹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弹簧在弹簧件的横向方向的中心位置上具有锁定部分并且设置有一对被推动部分,所述被推动部分沿弹簧件的侧轴设置在弹簧件中锁定部分的相对侧,并且沿相对于锁定部分接近电线的方向倾斜以接触每个释放杆的各个推动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释放杆中面向外壳的内表面的位置上形成倾斜表面以防止每个释放杆受到外壳的内表面的阻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释放杆中在每个释放杆操作时与电线接触的一部分沿每个释放杆旋转的方向凸出。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释放杆还具有使多个推动部分彼此连接的板形部,并且每个释放杆的板形部、柄部分、枢转部分和推动部分使用合成树脂整体地形成。
20.一种接线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接收至少一个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的外壳。
CNB2007100855828A 2006-03-15 2007-03-12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5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1506A JP4830556B2 (ja) 2005-10-26 2006-03-15 速結端子装置並びに配線器具
JP071506/2006 2006-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987A CN101038987A (zh) 2007-09-19
CN100527530C true CN100527530C (zh) 2009-08-12

Family

ID=3868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558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530C (zh) 2006-03-15 2007-03-12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87791B1 (zh)
CN (1) CN100527530C (zh)
TW (1) TWI3202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1837B2 (ja) * 2009-12-04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速結端子装置
FR2955978A1 (fr) * 2010-02-01 2011-08-05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Borne elastique de raccordement a levier
JP5958680B2 (ja) * 2010-09-14 2016-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DE102013101409B4 (de) * 2013-02-13 2022-01-2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Leiteranschlussklemme
US9263809B2 (en) 2013-10-29 2016-02-1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Terminal block
US9653861B2 (en) 2014-09-17 2017-05-1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Interconnection of hardware components
TWI634712B (zh) * 2016-08-25 2018-09-01 德商鳳凰康特公司 Terminal clamp
CN109975587B (zh) * 2019-03-20 2024-04-05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互感器快速安装结构的电能表
CN114243368A (zh) * 2021-11-01 2022-03-2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防误接高压旁路带电作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49948Y1 (ko) 2001-07-18 2001-11-17 이선미 전선 접속구
JP4046102B2 (ja) * 2004-05-26 2008-02-1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JP4289258B2 (ja) * 2004-08-26 2009-07-0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速結端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987A (zh) 2007-09-19
KR100887791B1 (ko) 2009-03-09
KR20070093858A (ko) 2007-09-19
TW200805836A (en) 2008-01-16
TWI320251B (en) 201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7530C (zh) 快速连接接线端装置和接线设备
US6190203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5716235A (en) Rear holder integral-type connector
EP1923962B1 (en)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eassembling it
CN101507052B (zh) 绝缘置换连接器
EP1045481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terminals
EP2500984A1 (en) Charging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4017509A1 (ja) 電気接続箱
US20020025713A1 (en) Connector
EP203028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963008B1 (en) A connector and a cap therefor
KR20120021028A (ko) 자동차용 모드 스위치
EP136163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rain relief cover
CN107394481A (zh) 插接连接器壳体和插接连接器
JP5723181B2 (ja)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4098297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EP1304769B1 (en) Power tools attachable to removable or fixed power cords
US6364703B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with cable seal
CN100377439C (zh) 接线装置
US6386923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unit to electrical connecting box
US111016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US10553991B2 (en) Connector
KR102347513B1 (ko) 전원차단커넥터
US11056802B2 (en) Connector with fitting objects and fillers that prevent foreign matter from entering
EP1094569B1 (en) Joint terminal and joint connector including said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