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5804C -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 Google Patents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5804C
CN100525804C CNB2006100282569A CN200610028256A CN100525804C CN 100525804 C CN100525804 C CN 100525804C CN B2006100282569 A CNB2006100282569 A CN B2006100282569A CN 200610028256 A CN200610028256 A CN 200610028256A CN 100525804 C CN100525804 C CN 1005258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fat
animal
live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282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5767A (zh
Inventor
刘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zhi Natural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282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5804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5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5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58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580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由柴胡5~9%,枳壳5~9%,丹参6~10%,泽泻6~10%,败酱草12~20%,夜交藤12~20%,海藻12~20%,莱菔子6~10%为原料制成。本发明制剂经小鼠动物试验及临床试验显示有较好的除脂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肥胖病在中医学古籍中称“肥人”、“肥满”、“肥贵人”,认为其发生原因主要为多食高梁厚味和懒于活动。由于长期饮食不节,多食多饮,乃致“土壅”,土壅而形成“木郁”。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谷精微的输布受阻,水湿运化无力。久之则气机不畅,三焦失调,水湿痰浊内壅而体重肥胖。
人体是个有机整体,脏与脏、腑与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肝为刚脏,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脾为后天之本,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升降、运化,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的功能正常,疏泄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度,运化健全,即所谓“土得木则达”。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云:“木之性主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之,则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故方中用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畅通气机为君药;莱菔子、泽泻、海藻、消食导滞,利湿化痰,以健运脾气为臣药;败酱草清热解毒,丹参、夜交藤活血通络为佐药;柴胡归肝经,兼引经为使药。综观全方,较好地体现了庞安时所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至今有关减肥的药品也有报道,但大部份的化学药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在临床使用中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使用中药的减肥制剂尚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人们均希望能开发中药的减肥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究设计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产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刘智华减肥I号”(消脂灵)。
该制剂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 5~9%     枳壳 5~9%      丹参 6~10%    泽泻 6~10%
败酱草 12~20%    夜交藤 12~20%     海藻 12~20%
莱菔子 6~10%。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刘智华减肥I号”作了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其结果如下:
刘智华减肥I号(消脂灵)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摘要:刘智华减肥I号方(消脂灵)系由多味中药组成,因未能测得急性毒性,故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经小鼠一天二次(上、下午)灌服最大剂量药液后,测定其小鼠最大安全最为大于80ml/kg的药量,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60倍以上。
1、试验目的:观察小鼠一日二次口服刘智华减肥I号方后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2、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品:
名称:刘智华减肥I号
提供单位:上海国宾医疗中心
临床用量:每日两次,每次300ml。人一天用量为60ml/50kg(1.2ml/kg)
2.2 动物:
来源、品系:昆明种小鼠,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动物房提供。
合格证:沪动合证字第107号。
体重:18-20g。
性别:雌雄各半共40只。
2.3 剂量:0.8ml/只
2.4 途径:口服给药,上、下午各一次,每次0.8ml/只。
2.5 实验方法:
取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用药组、对照组。雌雄各20只。分别口服刘智华减肥I号药液及生理盐水,按0.8ml/只,上、下午各一次灌服。给药后观察11天,记录给药后一般毒性症状和死亡数、及称取重量,观察期终止时处死全部存活动物解剖镜检。
3、试验结果:
小鼠口服刘智刘减肥I号后活动正常,未见动物有明显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生长发育正常(见后体重增长表),试验结束解剖镜检,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4、实验结论:
当小鼠一日二次口服总量为1.6ml/只刘智华减肥I号,折算人临床用量为60倍以上(人以50kg体重计算)时,未见该药有毒性反应,说明该药是安全的。
表:小鼠体重变化(克)    (x±sd)
 
组别 性别 数量 起始体重 结束体重
用药组 10 18.89±0.76 32.33±2.01
10 18.76±0.87 28.79±1.33
对照组 10 18.78±0.72 33.05±1.78
10 18.23±0.46 29.47±2.35
刘智华减肥I号(消脂灵)对大鼠减肥和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观察消脂灵对大鼠肥胖与脂肪肝模型的治疗作用。
2、建立模型
2.1 参考文献:Teramoto K,Browers JL,Khettry U et al:A ratfattylivertransplant model.Transplantation.Vol 55,737—741,No 4,April 1993.
2.2 试验动物:
①种类:大鼠;②品系:Wistar;③性别:雄性;④体重:60g;⑤来源:上海实验动物中心;⑥动物合格证号:中科院动管字005号。
2.3 模型方法:
大鼠在饲养场所适应1周后,进行分组。
空白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进食特制的高脂肪饲料。高脂肪饲料配制方法见参照文献。连续食用高脂饲料4周后,每组各取2只动物活杀后取肝脏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如不符合模型判断方法,则继续连续食用高脂饲料4周。每组再取2只动物活杀后取肝脏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表明需要连续食用高脂饮食8周,可较好的造成肥胖型脂肪肝模型。
第8周后,每组各取2只动物,活杀取肝脏,进行病理检查。每组取2只动物,眼眶取血3毫升,血清用于肝功能检测,检查项目为: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r—GT(r—谷氨酰转肽酶)。结果表明肥胖型脂肪肝模型较好。
3.给药方法: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生理盐水灌胃;试验药物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用稀释的浸膏灌胃;阳性药物组每日给予阳性药物口服灌胃。连续给药6周。给药容量为10ml/kg。
4.观察指标:
4.1 临床表现 每日观察动物的临床表现,包括:活动度、反应性、毛色、大小便等临床症状。
4.2 体重 每周称量一次动物的体重。活杀动物前,每只动物称体重。
4.3 摄食量 每周连续观察2天动物的摄食量。每周1、2连续2天,定量称量颗粒饲料300克,置于食料盒内。于24小时后取出剩余的饲料,称量,即为每组动物每日的摄入量。计算每只动物的平均摄食量。取两天结果的均值,为每周每只动物的平均摄食量。
4.4 体长、尾长给药6周后,活杀动物。逐一测量每只动物的体长(鼻端至肛门)和尾长(肛门至尾尖)。用于计算Lee’s指数。
4.5 Lee’s指数计算参照文献方法(1),计算Lee’s指数。
4.6 肝脏重量 活杀动物取肝脏称重。
4.7 体脂重量 活杀动物,摘取腹膜后两个肾脏周围、两个附睾周围的体脂称重。
4.8 血清生化检查 最后1次给药后24小时,每只动物眼眶取血3毫升,用血清进行生化检查。检测项目为: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r-GT(r-谷氨酰转肽酶)。
4.9 肝组织脂肪含量检查 参照文献方法(2),每组取3只动物,在肝脏的同一部位准确称取1g肝组织,加入2毫升生理盐水,用勾桨器匀浆。离心后取1毫升上清液,再加入2毫升氯仿甲醇提取液(2:1v/v)震摇提取。定量取上清部分用半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TG、TC、r—GT。
4.10 病理检查 活杀动物取肝脏,常规方法制片、染色,光镜下观察。脂肪肝病变程度判断标准同上。
5.试验结果:
5.1 临床表现 造模型期间,空白对照组动物食用基础颗粒饲料,动物精神、活动度正常,发育,和生长良好。其余各组因食用高脂肪饲料,大鼠毛色油光发亮、体态明显肥胖,活动度明显减少。服药期间,各组大鼠生长发育正常,饮食和饮水量正常,大小便正常,未见有稀便和食欲受影响的情况。所有动物活存至活杀。未见临床表现异常。
5.2 体重与体重增重的变化
在造模型的8周内,模型动物由于食用高脂肪饲料,体重增加的速度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快。自第2周期,各组的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除第4周中剂量组和第6周高剂量组外,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高脂肪饲料可明显增加动物的体重。体重增加对于肥胖型脂肪肝模型也是很重要的指标,至第8周模型组的动物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增加。模型组各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自第9周开始给药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体重继续增加。但给药组动物的体重则开始有明显的下降。与不给药的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各给药组的体重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并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活杀动物。各给药组间似有剂量依赖性,但不明显。第12周以后,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体重也有显著降低(p<0.05)。
空白对照组在造模型的前8周,每周每只大鼠平均增重为30—33克左右,而食用高脂肪饲料的各组大鼠的平均增重为26—50克。可看出,食用高脂肪饲料的大鼠体重增速较快,而空白对照组的大鼠体重增重正常。自第9周开始,各给药组动物体重增重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体重减轻(体重增重为负数),与模型组或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可持续到12周。各剂量的给药组间动物的体重增重无明显的差异。12周以后各组动物的体重增重无明显的差别。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的动物,在适当限制高脂肪饮食的情况下,在给药后的1个月内,可比较有效地减轻实验动物的体重。
5.3 摄食量
药物对动物的摄食量无明显影响。动物给药后体重减轻的同时,并未影响动物的摄食量,因此可以认为,动物给药后体重的减轻并不是由于食入量减少而造成的。这一点在今后药物的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意义。
5.4 Lee’s指数计算
Lee’s指数是反映体重、体长比例的指标,当体重与体长比例失调时,Lee’s指数发生相应变化。肥胖时常因体重增加比体长增加明显,因此该指数加大;反之,如体重减轻明显,Lee’s指数应明显下降。本结果证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服药动物体重减轻较体长变化明显,因此高、低剂量组表现出Lee’s指数显著减少。
5.5 肝脏重量
模型组动物由于食用高脂肪饲料,在模型的过程中,不但体重增加,肝脏的重量也非常明显增加。虽经食用6周的正常饲料的恢复,但肝脏重量仍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各剂量的用药组,经过6周的治疗后,肝脏重量与模型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中剂量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低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本与空白对照组接近,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实验结果提示,本试验药物对治疗动物由于多度饮食而引起的肝脏重量增加有较好的疗效。
5.6 体内脂肪重量
肥胖大鼠体内堆积大量的脂肪,主要分布在肾脏、膀胱和睾丸两侧。模型组大鼠体脂的重量与空白对照比,增加非常明显(p<0.01),虽经食用6周正常饲料的控制和恢复,但仍非常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各给药组经6周治疗后,其体内的脂肪明显减少,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各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未治疗的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减少(p<0.01)。根据体重标化后的每公斤体重的体脂重量,各组相比较的结果与上述相同。上述果可以认为,本试验药物
对减少肥胖动物体内的脂肪堆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5.7 血清生化检测
模型动物由于改食正常饲料6周,所有的检测指标基本已有所恢复,与治疗组或空白对照组相比,已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可能由于模型的不稳定,动物控制饮食后损伤有自动恢复的趋势,也可能由于检测时间较晚,各组的差异变化不大。
5.8 肝组织匀浆检测
尽管血清学检查各组的检查指标看不出差别,但肝脏的损伤并没有恢复,肝组织匀浆后检测的结果表明,模型组动物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治疗组有些指标已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水平或接近空白对照组。实验药物对脂肪肝和肝内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等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作用。
5.9 病理学检查
实验疗程结束后,处死动物剖检,完整取出肝脏组织,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5μm,HE染色,镜检。结果发现:镜下各组动物肝脏结构均未见有明显破坏,肝小叶结构完整存在。病变除淤血性改变较普遍外,可见不同数量、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以及部分动物肝脏存在点状或小灶性坏死和小叶内及汇管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反应。
根据组织学发现,尽管各组动物,模型对照与用药动物的肝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但其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剂量递减关系。模型组动物脂肪变性最重,高剂量组明显轻于中、低剂量组和模型组。高剂量组只有少数动物(33.3%)发现稀少肝细胞呈现脂肪变性,胞桨内脂滴也较小。中低剂量组的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动物数分别为60%和80%,与模型对照组也有差别,表现出了治疗作用。肝点状坏死与间质炎性反应缺少剂量与状态关联,认为系动物自身感染所致,与药物和饲料的关系不大。
病理检查结论认为:
①高剂量有明显的降脂和治疗脂肪肝的作用,中、低剂量组的作用相对较弱。
②可能由于模型后模型动物限制饮食,至试验结束活杀时该组大鼠已自动恢复6周,因此模型动物的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较轻,大多并未达到重度脂肪肝的程度(弥漫80%以上的肝小叶,III°脂肪变性为主,肉眼观肝脏明显肿大,色变黄,质软,切面肉腻感)。与模型开始时比较,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③石蜡切片上的脂肪变性空泡,有时形态上尚难与水样变性的空泡区别。
6.结论
6.1 给纯种大白鼠口服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连续2个月,可较好地造成大鼠肥胖型脂肪肝模型。大鼠体重增加、肝脏变大、体内体脂增加、血清ALT、TC、TG明显增高,表明肝脏有明显损伤。病理检查证实50%—80%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
6.2 试验药物对肥胖型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高、中、低剂量组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6.3 动物服药的6周期间,临床表现无异常现象。服药动物的食欲、大小便、毛色、精神、反应性等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6.4 服药第1—4周,动物体重、体重增重非常明显下降。服药4周后,体重和体重增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6.5 服药期间,给药动物的摄食量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6.6 肥胖时常因体重增加比体长增加明显,因此Lee’s指数加大;反之,如体重减轻明显,Lee’s指数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服药动物体重减轻较体长变化明显,给药组动物Lee’s指数显著减小。
6.7 经过6周的药物治疗后,肝脏重量与模型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基本接近空白对照组。
6.8 各给药组经6周治疗后,其体内的脂肪明显减少,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各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未治疗的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减少。
6.9 治疗6周后各组动物肝组织匀浆后检测的结果表明,模型组动物的ALT、AST、r—GT、TC、TG等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治疗组有些指标已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水平或接近空白对照组。
6.10 病理检查的结果表明,模型组动物脂肪变性最重,高剂量组明显轻于中、低剂量组和模型组。高剂量组只有少数动物(33.3%)发现稀少肝细胞呈现脂肪变性,胞桨内脂滴也较小。中、低剂量组的动物肝脂肪变性的动物数分别为60%和80%,与模型对照组也有差别。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刘智华减肥I号”(消脂灵)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如下:
“刘智华减肥I号”(消脂灵)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肥胖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国内达20%左右,发达国家达40%左右。8年来笔者从治疗海内外脂肪肝患者20余万人次的临床实践中,研究出了减肥效果明显的纯中药配方刘智华减肥I号(消脂灵),并对60例肥胖病患者分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治疗对象和分组
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岁,排除继发性肥胖均为单纯性肥胖,体重指数(BMI)≥25Kg/m2。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BMI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和观察方法
治疗方法:治疗组饭前口服消脂灵合剂,每日3次,每次20ml,疗程2个月。对照组不服用药物。两组都停止饮酒、停喝含糖碳酸饮料,停止剧烈运动,适当控制饮食量。
观察方法:治疗前后与中间各检测一次体重。治疗期间观察精神、睡眠、症状、大小便正常与否。
2.结果
2.1 疗效标准:显效;体重下降5公斤以上者;有效:体重下降了3公斤以上者;无效:体重下降未超过3公斤。
2.2 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53.3%),有效12例(4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3例(10%),无效27例(9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1).
治疗期间,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无腹泻与身体不适。
3.讨论
当前,肥胖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它对人的寿命、心理、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是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胆与泌尿生殖系统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引起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多基因遗传、饮食过量、营养过剩、缺少运动、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社会环境影响等。进食多、运动少,是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肥胖给人体各系统与脏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而首当其冲的是肝脏。临床观察发现70%以上的肥胖患者,都罹患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肝脏是人体脂肪代谢与运转的主要器官,一旦肝细胞线粒体对脂肪的氧化功能减弱,就会造成肝内大量脂肪积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从而引发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造成体内脂肪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本方的作用机理在于恢复肝细胞线粒体对脂肪的氧化分解功能,加速脂肪运转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减轻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从远期疗效观察,此组中药对机体的多靶点综合作用,可能对肥胖基因产生屏蔽和抑制作用,达到减肥的效果,这是今后观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4.典型病例
病例一,患者刘泓,男,42岁,门诊号18314,广中路480号101室,体重74公斤,身高170厘米,BMI25.6,服消脂灵汤剂两月,检查体重为69公斤,减重5公斤。
病例二,患者黄英珠,女,56岁,门诊号18315,川沙镇妙城公寓5号602室,体重80公斤,身高156厘米,BMI32.9,服消脂灵两月,检查体重为75公斤,减重5公斤。
病例三,患者韩玥玮,男,20岁,门诊号18326,浦东宁阳路7弄2号102室,体重105公斤,身高182厘米,BMI31.7,服消脂灵两月,检查体重95公斤,减重10公斤。
上述可见,本发明的制剂有明显的降脂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人类健康提供有益的防治作用,因而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因是中药复方制剂,副作用少,受到患者欢迎。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1)处方
柴胡 12g    枳壳 9g    丹参 15g   泽泻 15g    败酱草 30g
夜交藤 30g   海藻 30g     莱菔子15g
共8味 156g
(2)生产工艺:
按处方量称取经加工炮制整理后的8味中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置贮器中,药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滤液合并至滤液贮器中,药渣弃之。将滤液静置24小时,吸取上清液,浓缩至150ml,加入2倍量95%乙醇,搅拌均匀,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进行减压回收乙醇,直至药液无醇味,继续浓缩至50ml备用。
(3)制合剂:
取以上浓缩液置冷藏24小时,取上清液,虑过煮沸,加入矫味剂、防腐剂调至60ml,滤过、灌装、包装即成。患者每日服3次,每次20ml。
实例2
(1)处方
柴胡 12g    枳壳 9g    丹参 15g   泽泻 15g   败酱草 30g
夜交藤 30g    海藻 30g    莱菔子 15g
共8味156g
(2)制冲剂:
取以上浓缩液,继续再浓缩至比重为1.360~1.380/20℃稠浸膏,加入等量糊清,搅拌均匀,真空干燥,打成细颗粒,包装,每袋12克,即成。患者每日服3次,每次1袋。
实例3
(1)处方
柴胡 12g    枳壳 9g    丹参 15g    泽泻 15g   败酱草 30g
夜交藤 30g     海藻 30g    莱菔子 15g
共8味 156g
(2)制胶囊剂:
取以上浓缩液,继续再浓缩至比重为1.360~1.380/20℃稠浸膏,真空干燥,打细颗粒,加入5%乳糖、1%滑石粉,搅拌均匀,装入胶囊,包装即成。患者每日服3次,每次6粒。
实例4
(1)处方
柴胡 12g     枳壳 9g   丹参 15g    泽泻 15g    败酱草 30g
夜交藤 30g     海藻 30g  莱菔子 15g
共8味156g
(2)制片剂:
取以上浓缩液,继续再浓缩至比重为1.360~1.380/20℃稠浸膏,真空干燥,打细粉,加入5%淀粉、0.5%滑石粉、0.5%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制粒,过筛压片,每片0.5克,包衣,包装即成。患者每日服3次,每次4~5片。
实施5
(1)处方:
柴胡 7.8g    枳壳 7.8g    丹参 9.4g   泽泻 9.4g   败酱草 18.7g
夜交藤 18.7g   海藻18.7g    莱菔子 9.4g
共计8味100.9g
(2)制合剂:方法同实例1。
(3)制冲剂:方法同实例2。
(4)制胶囊剂:方法同实例3。
(5)制片剂:方法同实例4。
实例6:
(1)处方:
柴胡 10.9g    枳壳 10.9g   丹参 12.5g   泽泻 12.5g    败酱草 25g
夜交藤 25g    海藻 25g    莱菔子 12.5g
共计8味134.3g
(2)制合剂:方法同实例1。
(3)制冲剂:方法同实例2。
(4)制胶囊剂:方法同实例3。
(5)制片剂:方法同实例4
实例7
(1)处方:
柴胡 12g    枳壳 9g    丹参 15g    泽泻 15g   败酱草 30g
夜交藤 30g    海藻 30g    莱菔子 15g
共8味156g
(2)制合剂:方法同实例1。
(3)制冲剂:方法同实例2。
(4)制胶囊剂:方法同实例3。
(5)制片剂:方法同实例4。

Claims (2)

1、一种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 5~9%       枳壳 5~9%        丹参 6~10%        泽泻 6~10%
败酱草 12~20%   夜交藤 12~20%    海藻 12~20%
莱菔子 6~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为合剂、冲剂、胶囊剂或片剂。
CNB2006100282569A 2006-06-28 2006-06-28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80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82569A CN100525804C (zh) 2006-06-28 2006-06-28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82569A CN100525804C (zh) 2006-06-28 2006-06-28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5767A CN101095767A (zh) 2008-01-02
CN100525804C true CN100525804C (zh) 2009-08-12

Family

ID=39009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282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804C (zh) 2006-06-28 2006-06-28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580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1110A (zh) * 2014-01-23 2014-04-16 邹宏 具有保健减肥功效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14997A (zh) * 2017-11-10 2018-02-23 山西康逸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肥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肥胖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李松,邹旭,邓铁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2卷第11期. 2004
肥胖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李松,邹旭,邓铁涛.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2卷第11期. 2004 *
近10年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概况. 杨春壮,郑海兴.中医药信息,第22卷第6期. 2005
近10年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概况. 杨春壮,郑海兴.中医药信息,第22卷第6期. 2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5767A (zh) 200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8933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684B (zh) 基于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理论的防治便秘的食疗制剂
CN103301413A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合并高血糖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7912773A (zh) 一种用于缓解体力疲劳的制剂
CN104206595A (zh) 一种降脂降糖的地骨皮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62B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5804C (zh) 具有减肥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3908611A (zh) 一种治疗结肠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1441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丹参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6864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沙苑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430982A (zh) 芪蜂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03272146B (zh) 一种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293855A (zh) 治疗脾肾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98206B (zh)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62090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692B (zh) 一种海狗鞭特补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38493A (zh) 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86821A (zh) 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TWI440465B (zh) 用以降血脂的中草藥萃取混合物及其醫藥組合物
CN109731087A (zh) 一种解酒益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01884690B (zh) 基于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理论的排毒养颜食疗制剂
CN109463749A (zh) 一种缓解经期疼痛的中药保健食品
CN102579713A (zh) 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12138110A (zh) 一种“逍遥酥”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疲劳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0336555C (zh) 一种抗肿瘤的参丹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HUAZHI NATURAL MEDICINE TECHNOLOGY DEVEL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ZHIHUA

Effective date: 201102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135 ROOM 1503, NO. 10, LANE 999, DINGXIANG ROAD,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TO: 200137 2/F, BUILDING 2, NO. 399, XINGNAN ROAD,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221

Address after: Two building 2, building 399, 200137 South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zhi natural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5, room 10, No. 999, Lane 1503, Dingxi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Liu Zhihu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