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913C - Ip电话系统 - Google Patents

Ip电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4913C
CN100514913C CNB2005101217914A CN200510121791A CN100514913C CN 100514913 C CN100514913 C CN 100514913C CN B2005101217914 A CNB2005101217914 A CN B2005101217914A CN 200510121791 A CN200510121791 A CN 200510121791A CN 100514913 C CN100514913 C CN 10051491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n
user
upper limit
phone termi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217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5846A (zh
Inventor
酒井静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55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5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9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9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14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61Pools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个终端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21),用来针对多个终端的每一个存储终端ID和用户ID之间的关系;用来执行与登录和注册的每个终端相关的呼叫处理控制的服务器(2);存储装置(31),用来存储每个用户根据用户ID可以登录的各个终端的上限数量;比较装置,用来在终端中输入用户ID时,基于用户ID在登录和注册的终端的数量和相应于用户ID的上限数量之间进行比较和对照;和控制器,当登录和注册终端的数量不超过上限数量时,作为来自比较装置的比较和对照的结果允许终端使用输入到其中的用户ID登录和注册。

Description

IP电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通过IP网络(例如,因特网)进行通信的因特网协议(IP)电话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的因特网电话(此后,称作IP电话)是已知的。IP电话系统具有用来在IP电话终端中执行通信协议的服务器。另外还提供了注册服务器来管理用户ID和IP电话终端,从而可以通过连接到IP网络的IP电话终端从任何地方使用相同的用户ID进行通信。
在执行这种通信控制的系统中,服务器管理IP地址和IP电话终端用户ID的负担随着IP电话终端数量的增加而加重。由于IP地址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引入了通过将全局地址转换成局部地址来有效利用地址资源的方法【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No.11-122285(第14页,图1)】。
虽然该方法对于节约IP地址资源是有效的,但是该方法不能通过使用相同的用户ID利用ID管理功能管理大量的IP电话终端。因此,在大量IP电话终端的情况下,与服务器管理IP电话终端的IP地址和用户ID相关的处理负载仍然很大。
发明内容
IP电话系统可以使IP电话终端通过IP网络使用在任何地方使用相同的用户ID进行电话呼叫。但是,这种系统具有这样的问题,即,随着IP电话终端数量的增加,服务器的负载会变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样的IP电话系统,其用来防止在服务器中IP地址管理、用户ID的管理等和呼叫连接处理负载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电话终端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号码存储装置,用来针对所述多个电话终端的每一个,存储电话终端识别号码和用户识别号码之间的关系;服务器装置,用来执行与登录和注册的每个电话终端相关的呼叫处理控制;上限数量存储装置,用来对每个用户,根据用户识别号码,存储能登录的各个电话终端的上限数量;比较和对照装置,用来在所述用户识别号码输入到电话终端时,基于所述用户识别号码,在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与相应于所述用户识别号码的上限数量之间进行比较和对照;和登录控制装置,当来自所述比较和对照装置的比较和对照的结果是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数量时,允许电话终端使用输入到其中的用户识别号码来登录和注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电话终端和服务器用来执行与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相关的呼叫处理控制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器包括:识别号码存储装置,用来针对所述多个电话终端的每一个,存储电话终端识别号码和用户识别号码之间的关系;登录的电话终端号码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与用户识别号码相关联的登录和注册电话终端的号码;和上限数量存储外装置,用来对每个用户,根据用户识别号码,存储能登录的各个电话终端的上限数量,并且,每个电话终端包括:读取装置,用来在输入用户识别号码时,基于用户识别号码从登录电话终端号码存储装置读取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号码,并从上限数量存储装置读出相应于该用户识别号码的上限数量;比较和对照装置,用来在登录和注册电话终端的数量和上限数量之间进行比较和对照;和登录控制装置,当来自所述比较和对照装置的比较和对照的结果是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数量时,所述登录控制装置向服务器登录和注册所述电话终端。
根据本发明,用户可以登录的IP电话的数量被限制为不超过预定的数量。因此,与允许用户通过相同用户ID无限制地登录的现有IP电话系统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以防止服务器负载增加。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在后面的描述中得以阐述,并且部分将可以从描述中明显看出,或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本发明的优点尤其可以通过下面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包括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与上面给出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显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的典型框图;
图2是显示在有关本发明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中的IP电话终端的操作程序的典型流程;
图3是显示了具有能够由注册的每个用户同时登录的IP电话终端的上限数量的表格的典型视图;
图4A到4D是显示用来指示在每个IP电话终端和用户ID之间的相应关系的注册表的典型视图;
图5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的典型框图;
图6是有关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的典型框图;和
图7是有关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的典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有关本发明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的整体视图。
在图1中,IP电话系统包括多个IP电话终端1(1A-1M)、SIP服务器2、配置信息管理服务器3和连接上面给出的每个要素单元的IP网络4。
有关该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设置了允许每个用户同时合录IP电话系统的IP电话终端1的上限数量。该上限数量与存储在配置信息管理服务器3中的每个用户相关联。IP电话终端1从管理服务器3下载用户的上限数量,并从SIP服务器的注册服务器21下载已经登录的IP电话终端的数量以根据用户的登录操作对照和比较这两个数。如果已经登录的IP电话终端的数量达到上限数量,那么就不允许已经执行过该登录操作的用户登录IP电话系统。从而,该IP电话系统可以减少IP地址管理、用户ID管理和呼叫连接处理,并防止SIP服务器2负载的增加。
IP电话系统的任意用户获得每一个合适的识别别号码(此后,称作用户ID)“U1”-“Un”。当用户通过IP电话终端1(例如,IP电话终端1A)进行电话呼叫时,用户ID被输入到IP电话终端1A。
假设具有用户ID“U1”的用户使用三组IP电话终端1A-1C。IP电话终端1A被安装在办公室内。IP电话终端1B是通过接入点5连接到IP网络4的无线LAN终端。IP电话终端1C被安装到会议室内。具有用户ID“Un”的用户使用IP电话终端1M。
SIP服务器2具有注册服务器21。注册服务器21在其中具有注册表211。注册列表211注册了其中IP电话终端1A-1M的识别信息和使用IP电话终端1A-1M用户的用户ID“U1”-“Un”分别做出一对的信息。SIP服务器2还包括呼叫连接管理单元22,用来控制已经登录到IP电话系统的IP电话终端的呼叫连接。
配置信息管理服务器3存储了用来管理每个用户可以同时登录的IP电话终端1A-1M上限数量的表格31。当注册服务器21从IP电话终端1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注册信息时,实施例的SIP过程自动执行到IP电话系统的登录处理以将其存储在注册表211中。SIP服务器2不向IP电话终端1执行登录控制。
图2是显示了在图1的IP电话系统中的操作过程的典型流程图。IP电话系统中的操作和处理过程将分以下部分进行描述:(1)达到上限数量的登录处理,(2)强制登录处理,和(3)重新登录处理(连续登录,和退出)。
(1)达到上限数量的登录处理
假设IP电话终端1A和IP电话终端1M在IP电话终端1的用户ID和IP地址没有注册到注册服务器21的情况下被打开(步骤S101)。IP电话终端1A和1M根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过程获取自身的IP地址、SIP服务器2的IP地址和配置管理信息服务器3的IP地址(步骤S102)。
接着,用户ID“U1”被输入到IP电话终端1A(步骤S103)。根据规定的程序通过IP电话终端的键按钮等输入该用户ID。如果该IP电话终端是使用的个人计算机等,那么该用户ID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键盘等输入。
IP电话终端1A接入到IP网络4并从配置管理信息服务器3下载表示具有用户ID“U1”并可以同时注册的IP电话终端1的上限数量“2”的配置信息并读出该信息(步骤S104)。将用户ID“Un”输入到IP电话终端1M导致在类似于上面给出的程序中那样下载“3”到IP电话终端中。
图3是显示存储在配置管理信息服务器3的内部存储器中的表格31的典型视图。在图3中,为已经注册到管理服务器3的每个用户“U1”-“Un”初始设置可以同时登录的IP电话终端1的上限数量作为IP电话系统的用户。在表格31中,为用户“U1”存储两组并为用户“Un”存储三组作为各自的上限数量。该初始设置是由管理员例如通过连接到管理服务器3或IP网络4的管理终端(没有示出)执行的。该初始值将每个用户“U1”-“Un”可以登录的IP电话终端的上限数量赋给IP电话系统。
此后,每个IP电话终端1A和1M使用输入的用户ID(例如,电话终端1A的“U1”)及其在其中注册的用户“U1”从注册服务器21下载注册列表211以读出用户“U1”已经注册的数量“0”(步骤S105)。在此情况,通过对照和比较IP电话终端1的数量与通过从管理服务器3下载表格31读出的用户“U1”的上限数量“2”,IP电话终端1的数量是一个,并且数量“1”不大于可以登录的上限数量,因此,IP电话系统确定电话终端可以登录(在步骤S107和S108,否)。然后,IP电话系统将其自己的IP电话终端1A的IP地址和用户ID的数据组传送到注册服务器21以对其进行注册(步骤S109)。
注册服务器21接收该注册信息,并将其写入、存储并注册在注册表211中,然后,IP电话终端1A登录到到IP电话系统中。接着,SIP服务器2不断监视注册服务器21的注册表211以在注册的IP电话终端1之间执行呼叫连接控制。
也就是说,如果在登录IP电话系统之后,又有一个呼叫到达目的电话号码被用户“U1”输入,那么每个IP电话终端1A就将该电话号码传输到SIP服务器2以请求呼叫连接(步骤S110)。SIP服务器2的呼叫连接控制单元22接收该呼叫请求,然后执行在具有呼叫到达目的的电话号码的IP电话终端1之间的呼叫连接控制。直到呼叫连接处理的这些过程对于IP电话终端1M也是相同的。
图4显示了表明存储在注册服务器21的内部存储器中的每个IP电话终端1和用户ID的组合的注册表211。图A的(a)显示了紧接在IP电话终端1A和1M第一注册之后的状态。为具有终端ID“1A”、终端IP地址“192.168.100.1”和用户ID“U1”的用户注册IP电话终端1A,并描述为与用户ID“U1”成对的地址U1@192.168.100.1。并为具有终端ID“1M”、终端IP地址“192.168.100.3”和用户ID“Un”的用户注册IP电话终端1M,并描述为“U1@192.168.100.3”。指示将用户和IP电话终端成为一对的关联的IP地址可以是全局地址也可以是局部地址。
此后,假设用户打开作为无线LAN终端的IP电话终端1B。IP电话终端1B执行与前面提到的IP电话终端1A的操作相同的操作,然后,从注册服务器21下载注册表211,并执行直到图2中的步骤S106的操作,其中将具有用户ID“U1”的已注册IP电话终端的组数与可以注册的上限组数进行对照和比较。当读出注册表211时,确定已经为用户“U1”注册了一组,并且由于总的组数变成了两个所以应该允许登录,并且既使注册其自己的终端之后还设置为不超过上限数量“2”,并执行步骤S109之后与前次处理类似的处理。图4的(b)是在IP电话终端1B中注册用户“U1”时的注册表211。IP电话终端1B注册在具有终端ID“1B”、IP地址“192.168.168.200.5”和用户ID“U1”的用户中,并描述为“U1@192.168.200.5”。
(2)强制登录处理
强制登录是在其它用户已经通过IP电话终端登录达到上限数量时用户希望进一步登录IP电话系统时执行的。已经强制登录的用户的IP电话终端1通过定时器处理而被退出以便设置在上限数量内,如下面堤到的有关登录的描述(3)中那样。
另外,将描述在用户“U1”进一步从会议室移动到办公室,并通过置于会议室内的IP电话终端1C尝试进行电话呼叫,然后进入为强制登录的等待状态的情况下的IP电话终端1C的操作。
用户“U1”将用户ID“U1”输入到IP电话终端1C以便在进行电话呼叫之前登录IP电话终端1C(步骤S103)。然后,IP电话终端1C从管理务器3下载分别具有用户ID“UI”的IP电话终端的最大上限数量,并从注册服务器21下载图4的(b)中所示的当前注册表211(步骤S104和S105)。并且IP电话终端1C根据用户ID“U1”和上限数量在IP电话终端1的预先注册数量之间进行对照和比较(步骤S106)。然后,IP电话终端1C读取注册211以确定不允许更多的注册,并且用户应当等待强制登录的输入,因为,IP电话终端1C的数量导致第三个并超过上限数量(YES,在步骤S107中),并且IP电话终端1C(即,自己的电话终端)在注册表211中没有注册(步骤S113)。
此后,IP电话终端1C通过某种方式向用户“U1”报警不能登录。这里,使用了用来显示安装到IP电话终端1C上的灯(没有示出)(例如,关闭可以通信的指示,或点亮不能通信的告警),不再从电话接收机输出声音信号或用来输出不能登录的告警的装置。
意识到该告警的用户“U1”确定不能进行普通的注册(登录)。然后,用户“U1”尝试通过预定的按键按钮操作输入强制登录命令(YES,在步骤S114中)。此时,IP电话终端1C向注册服务器21发送有关IP地址“192.168.100.2”和用户ID“U1”的组合的注册信息(步骤S109)来向IP电话系统执行强制登录,并进一步将用户“U1”已经输入的电话号码发送到SIP服务器3以进行电话呼叫(步骤S110)。
图4的(C)是显示紧接着在实现强制登录之后的注册服务器21的注册列表211的典型视用。在图4的(C)中,用户“U1”应当最主要地被注册两组;然而,已经执行过强制登录,所以最终在注册表211中已经注册了总共三组IP电话终端1。
相反,假设由于用户“U1”不能登录而延缓从IP电话终端1C进行电话呼叫(NO,在步骤S114)。在此情况下,IP电话终端1C稳定地等待输入强制登录的命令,并且不执行登录操作。
(3)重新登录处理(连续登录和退出)
在SIP过程中,注册服务器21从注册表211中分别自动检测时间进度达到规定周期(例如,三十分钟)的每个IP电话终端1。已经登录的IP电话终端1被退出。从而,每个IP电话终端1执行重新登录(重新注册)过程以避免退出,并允许它们连续使用(步骤S111)。
提供了重断登录处理的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在登录之后,在预定周期(例如,三十分钟)到期之前(例如,预定周期的一半,十五分钟),自动执行重新登录处理。第二种方法分别输入重新登录命令到IP电话终端1中。
(第一种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依据传统SIP程序的相同方式,每个IP电话终端1在登录之后通过参考定时器(没有示出)在预定周期(例如,三十分钟)到期时自动执行重新登录处理。现在,假设时间周期(例如,最后登录之后的三十分钟)已经到期,在此期间,当用户“U1”在会议室内开会的同时,用户“U1”要求通过办公室内的IP电话终端1A量新登录(重新注册)。
由于在会议室,所以用户“U1”不能为IP电话终端1A执行重新登录操作;但是,IP电话终端1A在十五分钟到期之前可以自动执行重新登录(步骤S115)。
即,已经到达重新登录定时的IP电话终端1A输入重新登录(YES,在步骤S115)以从注册服务器21下载注册列表211(步骤S105),并与用户“U1”的上限数量相比(步骤S106)。
如果用户“U1”现在登录的IP电话终端1的数量少于允许注册的上限数量(No,在图2的步骤S107和S108中),那么用户“U1”就向注册服务器21发送其自己终端的IP地址和用户ID以重写注册它们并进行再次登录。
假设用户“U1”现在登录的IP电话终端的数量述到了允许注册的上限数量(YES,在图2的步骤S107)。在此状态下,由于以注册终端数量等于从自动重新登录以检查已经注册的终端数量而得出的上限数量,并且其自身终端已经注册到注册表211中(YES,在步骤S112),那么用户“U1”就将其自身终端的IP地址和用户ID“U1”发送到注册服务器21对它们进行注册以进行重新登录(步骤S109),并结束重新登录处理。在前面提到的两个例子中,用户“U1”在返回到办公室时,无需执行登录处理就可以从IP电话终端1A进行电话呼叫。
相反,如果用户“U1”登录的IP电话终端1的数量超过允许注册的上限数量(YES,在步骤S107和S108),那么IP电话终端1A就被带入强制登录等待状态。由于用户“U1”处于会议室内,所以强制登录的操作不能从办公室内的IP电话终端1A来执行(NO,在步骤S114)。然后,IP电话终端1A终止并自动退出。
类似地,注册服务器21在接收到IP电话终端1A的注册信息之后通过内部定时器观察到期的时间周期。在IP电话终端1A最后登录成功之后的预定周期(三十分钟)到期之后,IP电话终端1A被从注册表211中删除。
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如果在注册列表211注册的IP电话终端1的数量不多于用户“U1”的上限数量,那么就不从注册列表211中删除已经登录过一次的IP电话终端1,只要用户“U1”不相应地输入退出命令,就持续保持该登录状态。。
由于IP电话终端1没有退出,并且不需要执行重新登录处理的过程,只要登录的IP电话终端1的数量不超过上限数量就可以,所以第一种方法是便捷的。
(第二方法)
在该第二方法中,用户在预定事件周期内(其中,三十分钟)输入重新登录命令到IP电话终端1,在该周期内,注册服务器21更新注册列表211。
现在,假设用户“U1”通过作为无线LAN终端的IP电话终端1B进行无线通信,并通过使用IP电话终端1A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电话呼叫。但是,当紧接着在第一次登录之后的三十分钟到期之前(例如,一分钟)没有通过使用IP电话终端1A做出任何电话呼叫的时间到达时,IP电话终端1A就根据内部定时器通过灯显示告警来提示重新登录(重新注册)。用户“U1”通过灯识别该告警以执行重新登录,并且例如,用户根据预定过程按压按键按钮以便输入重新登录命令(YES,在步骤S115)中。(事实上,在重新注册时间到期之后,IP电话终端1无需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输出告警来提示重新注册,就可以自动退出)。
具有输入到其中的重新登录命令的IP电话终端1A根据步骤S105中的过程从注册服务器21下载注册211。当IP电话终端1A读取该注册表211时,用户“U1”确定IP电话终端1B也已经注册,并且IP电话终端1A在用户“U1”的上限数量为“2”的状态下,打算重新注册(YES,在步骤S107)。
然后,IP电话终端1A进一步对照其自身终端的IP地址是否出现在注册表211中以读取描述U1@192.168.100.1,并且,如果其自身的IP地址出现在注册表211中,那么就确定可以注册IP电话终端1A(YES,在步骤S112)。IP电话终端1A执行重新登录处理的过程以发送用户“U1”ID和IP电话终端1A的IP地址的注册信息(步骤S109)。
作为另一种情况,假设在用户“U1”在会议室内开会期间,在办公室内的IP电话终端1A重新登录(重新注册)所需的时间周期(例如,三十分钟)到期。由于用户“U1”在会议室内,所以即使在与强制登录操作或用户“U1”相关的注册数量没有达到上限时,也不执行重新登录的命令操作(NO,在步骤S115),从而,IP电话终端1A终止并自动退出。
同样,注册服务器21在接收到IP电话终端1的注册信息之后,通过内部定时器观察到期的时间周期。然后,在IP电话终端1A的最后登录成功之后,预定时间周期到期之后(三十分钟),从注册表211中删除IP电话终端1A。
第二种方法在IP电话系统的终端可允许量限制有限的情况下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即使在连接期间的IP电话终端的数量没有达到上限数量,只要设有输入重新登录命令,相应的IP电话终端就自动退出,并从注册列表211中删除。
图4的(d)显示了在IP电话终端1A和1B退出,并且在执行强制登录之后只有IP电话终端1C登录的状态下的注册服务器21的注册列表211。
已经变为处于等待强制登录的状态的IP电话终端1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间隔读出注册服务器21的注册列表211以检测IP电话终端1变得可以登录的事实。
例如,在图4的(c),在用户“U1”打算用其以移动目的进行电话呼叫的IP电话终端1M执行等待输入强制登录输入的过程期间(步骤S113),IP电话终端1M从注册服务器21周期性地,例如,每隔2分钟间隔下载注册列表211(步骤S105)。然后,IP电话终端1M确定登录的IP电话终端的数量变的不超过上限数量(在此,假设为两个),即使在IP电话终端1M被置入图4的(d)状态,IP电话终端1M自身通过检测IP电话终端1A和1B的退出而登录的情况下也是如此。IP电话系统可以通过灯等指示IP电话终端1M处于可以登录的状态下的事实向用户“U1”提示输入用户ID和电话号码以进行电话呼叫。当IP电话终端1C在等待强制登录期间确定能够登录时,IP电话终端1C可以自动发送注册信息并登录,而不是通过用户“U1”的登录操作。
虽然本发明实施例的IP电话系统被配置为包括在图1中独立的配置信息管现服务器3,但是每个服务器可以配置为相互独立,或配置为它们的组合,并构建在其它服务器种,而不是图1所示的配置。
图5例如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典型框图,其中SIP服务器2、注册服务器21和配置信息管理服务器3被独立配置连接到IP网络4。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典型框图,其中,注册服务器21和配置信息管理服务器3被构建在SIP服务器2中,并且内部总线连接每一个服务器。  另外,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装置的典型框图,其中服务器20电括IP服务器2、注册服务器21,并且包括配置信息管理服务器3,或是系统配置。在此情况下,每个服务器通过IP网络4或内部总线连接。即使即使在本发明第二到第四实施例中,在IP电话系统的操作过程等,即,在IP电话终端和每个限务器中的操作过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过程。
如上面给出的描述那样,本发明的IP电话系统设置IP电话终端的上限数量,并使得SIP电话终端自身控制是否允许其登录。从而,防止了用户可以毫无限制地从任何IP电话终端进行电话呼叫的情况。从而,IP电话系统可以抑制IP地址管理、用户ID管理和呼叫连接处理中负载的增加。
其它优点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来况很容易可以看出。因此,本发明在其更宽方面并不限制于在此显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示例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有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定义的总的创新原理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8)

1、一种具有多个电话终端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号码存储装置(21),用来针对所述多个电话终端的每一个,存储电话终端识别号码和用户识别号码之间的关系;
服务器装置(2),用来执行与登录和注册的每个电话终端相关的呼叫处理控制;
上限数量存储装置(31),用来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识别号码,存储能登录的各个电话终端的上限数量;
比较和对照装置,用来在所述用户识别号码输入到电话终端时,基于所述用户识别号码,在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与相应于所述用户识别号码的上限数量之间进行比较和对照;和
登录控制装置,当来自所述比较和对照装置的比较和对照的结果是所述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数量时,所述登录控制装置允许所述电话终端使用输入到其中的所述用户识别号码来登录和注册。
2、根据权利要求1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登录和注册电话终端的数量超过所述上限数量时,所述登录控制装置等待登录处理,直到输入强制登录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2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和对照装置在开始等待登录处理时在规定的时刻执行比较和对照;和
所述登录控制装置在开始等待之后所述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变得不大于所述上限数量时,执行登录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话终端开始等待登录处理,通过灯进行显示或输出告警声音,来向用户通知不能进行登录处理的事实。
5、一种具有多个电话终端和服务器用来执行与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相关的呼叫处理控制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
服务器(2)包括:
识别号码存储装置(211),用来针对所述多个电话终端的每一个,存储电话终端识别号码和用户识别号码之间的关系;
登录的电话终端号码存储装置(211),用来存储与所述用户识别号码相关联的登录和注册电话终端的号码;和
上限数量存储装置(31),用来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识别号码,存储能登录的各个电话终端的上限数量;和
每个电话终端包括:
读取装置,用来在输入所述用户识别号码时,基于所述用户识别号码,从所述登录的电话终端号码存储装置读取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号码,并从所述上限数量存储装置读出相应于该用户识别号码的上限数量;
比较和对照装置,用来在所述登录和注册电话终端的数量和所述上限数量之间进行比较和对照;和
登录控制装置,当来自所述比较和对照装置的比较和对照的结果是所述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不大于所述上限数量时,所述登录控制装置向所述服务器登录和注册所述电话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登录和注册电话终端的数量超过所述上限数量时,所述登录控制装置等待登录处理,直到输入强制登录命令。
7、根据权利要求6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和对照装置在开始等待登录处理时在规定的时刻执行比较和对照;和
所述登录控制装置在开始等待之后所述登录和注册的电话终端的数量变得不大于所述上限数量时,执行登录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的IP电话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话终端开始等待登录处理,通过灯进行显示或输出告警声音,来向用户通知不能进行登录处理的事实。
CNB2005101217914A 2004-12-24 2005-12-23 Ip电话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9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2858A JP4287363B2 (ja) 2004-12-24 2004-12-24 Ip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
JP2004372858 2004-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5846A CN1855846A (zh) 2006-11-01
CN100514913C true CN100514913C (zh) 2009-07-15

Family

ID=35736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17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913C (zh) 2004-12-24 2005-12-23 Ip电话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53171A1 (zh)
JP (1) JP4287363B2 (zh)
CN (1) CN100514913C (zh)
CA (1) CA2530924C (zh)
GB (1) GB2421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1347B2 (ja) * 2005-05-27 2009-12-09 株式会社東芝 電話システムとそのログイン管理方法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JP2007142973A (ja) * 2005-11-21 2007-06-07 Toshiba Corp サーバ装置
JP4605066B2 (ja) * 2006-03-28 2011-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Ip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ip電話端末の登録方法
JP4222397B2 (ja) * 2006-09-12 2009-02-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
EP2201468B1 (en) * 2007-10-03 2018-08-01 Virtela Technology Services Incorporated Pandemic remote access design
JP4753194B2 (ja) * 2008-12-19 2011-08-24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Ip電話装置、ip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設定確認方法
US9105143B1 (en) * 2009-03-30 2015-08-11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Persistent authentication
WO2011055081A1 (fr) * 2009-11-06 2011-05-12 France Telecom Procede, terminal et serveur s-cscf aptes a gerer les enregistrements de l'identite publique d'un utilisateur dans un reseau ims
CN103414715B (zh) * 2013-08-08 2016-09-28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OIP话机充当SIP-Server的方法
CN103916403A (zh) * 2014-04-22 2014-07-09 成都嘉盟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sip协议的免输入密码客户端的登录方法
CN105281923A (zh) * 2014-06-27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标识的视频会议呼叫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4401495A (zh) * 2021-12-30 2022-04-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5069A (ja) * 2000-10-16 200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Ip電話システム、無線ip電話機および無線lan基地局
CN1457187A (zh) * 2002-05-10 2003-11-19 北京艾尼通科技有限公司 Ip电话透过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1535A (en) * 1999-05-17 2000-10-31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registration of selective call devices
JP2003323364A (ja) * 2002-05-08 2003-11-14 Canon Inc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管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WO2004023275A2 (en) * 2002-09-05 2004-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mber device
FI20031784A0 (fi) * 2003-12-05 2003-12-05 Nokia Corp Rekisteröinnin kontrollointi 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5069A (ja) * 2000-10-16 200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Ip電話システム、無線ip電話機および無線lan基地局
CN1457187A (zh) * 2002-05-10 2003-11-19 北京艾尼通科技有限公司 Ip电话透过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80322A (ja) 2006-07-06
CN1855846A (zh) 2006-11-01
GB2421657B (en) 2007-02-28
GB0525764D0 (en) 2006-01-25
GB2421657A (en) 2006-06-28
CA2530924C (en) 2010-03-09
JP4287363B2 (ja) 2009-07-01
CA2530924A1 (en) 2006-06-24
US20060153171A1 (en) 200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913C (zh) Ip电话系统
CN101427556B (zh) 访问日程表服务器以辅助排定呼叫的启动
CN101155324B (zh) 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
US81457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resence age information in a unifi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280789A1 (en) Telephon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lephone
AU20162005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WO2001031851A1 (en) A multiple link data object conveying method for conveying data objects to wireless stations
CN107274507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考勤处理方法、存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491539A (zh) 消息推送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23350B (zh) 一种社交关系管理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040023633A (ko) 애플리케이션 서비스에 액세스하는 방법, 애플리케이션서비스에 대한 액세스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지속성 유지 장치
JP2002073561A (ja) 通信網を介してアクセスするユーザの認証方法及び認証システム、並びに、これらを利用し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1521875A (zh) 终端功能管理服务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US8064487B1 (en) Virtual office presence bridge
WO2014098755A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ssociated proxy device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9386437B2 (en) Determination of order of transmission destination
US11451661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registering a user in a desk-share environment and IP telephone
US20130137408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livery of Naming Information of a Called Party to a Calling Party
CN103067620A (zh) 客服业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7219587A1 (zh) 主从设备切换方法、从设备、管理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100722946B1 (ko) 고객 정보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1047752B (zh) Ip电话系统
US8331349B2 (en) Transfer function of a telephone system
CN111107093A (zh) 一种应用登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A2464201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elecommunication number based on pres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