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1495A -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1495A
CN114401495A CN202111659370.2A CN202111659370A CN114401495A CN 114401495 A CN114401495 A CN 114401495A CN 202111659370 A CN202111659370 A CN 202111659370A CN 114401495 A CN114401495 A CN 114401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calling
session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93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振锋
熊蔚
王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93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1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1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65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for initial activation of new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注册;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从而实现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网络侧只占一个码号资源,是名副其实的“一号”,节约运营商的码号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经常采用一号多终端技术实现多个终端的业务互通例如,开通共振功能的主号和副号,主号收到来电时,主号和副号同时振铃,均可接听;再例如,主号和副号,任一号拨打电话,对方显示的是主号号码。其中,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号主要指一号多终端业务主设备(手机)使用的号码,可以为主副卡套餐中的主号或副号,副号主要指一号多终端业务附属设备(手表)使用的号码,为主副卡套餐中的副号。
然而,目前的一号多终端技术虽然被称为“一号”,但是实际网络上占用了两个码号资源,依旧增加了号码资源的开销,此外,在进行一号多终端业务时,经常需要新建或利用旧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网元业务平台,以及目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功能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用户的会话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设备;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注册;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同属于一个一号多终端业务;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位于关联Contact头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设备时,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注册鉴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阈值时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重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销消息,所述第一注销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注销对应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向AS网元发起第三方注销;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最后一个注册的终端,以及确定初始过滤规则iFC数据中存有值为1的注销触发类型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到邀请INVITE请求;
根据所述INVITE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本地会话配置策略,向对应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会话呼叫的方式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或,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串行呼叫规则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未进行会话呼叫的终端设备,随机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并行会话呼叫;或,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串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位于关联Contact头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设备时,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注册鉴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阈值时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重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销消息,所述第一注销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注销对应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向AS网元发起第三方注销;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最后一个注册的终端,以及确定初始过滤规则iFC数据中存有值为1的注销触发类型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功能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第一S-CSCF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AS网元的功能。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也可以称为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之间电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位于所述芯片系统中,也可以不位于所述芯片系统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第一S-CSCF网元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AS网元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的指令,或用于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的指令。
或者,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或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基于IMS网络的一号多终端业务的实现方法,具体实现方法与现有技术一号多终端业务实现方法不同,本发明实现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一号”,网络侧只占一个码号资源,是名副其实的“一号”,节约运营商的码号资源;本发明实现的一号多终端业务无需新建或利旧AS业务平台,节约投资,同时也缩短了呼叫时延;本发明实现的一号多终端业务,可以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选择同振或顺振,提升了网络接通率,增加了用户粘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第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功能场景示意图;
图2为现有第二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功能场景示意图;
图3为现有第三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功能场景示意图;
图4为现有第四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功能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种一号多终端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种一号多终端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种一号多终端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Forking类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四种一号多终端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五种一号多终端通信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通信装置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通信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按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第一”、“第二”仅作为标记使用,并不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仅作为终端设备的标记,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保护。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可以表示至少两个,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经常采用一号多终端技术实现多个终端的业务互通。其中,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号主要指一号多终端业务主设备(手机)使用的号码,可以为主副卡套餐中的主号或副号,副号主要指一号多终端业务附属设备(手表)使用的号码,为主副卡套餐中的副号。
目前,一号多终端业务基于LTE语音(voice over LTE,VOLTE)网络实现,主要由多媒体电话业务标准(MultiMediaTelephony,MMTEL)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网元实现,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目前一号终端业务的功能1:副号隐藏,副号主叫时号码变换。
如图1所示,第一步,副号发起主叫,此时邀请(invite)消息PAI头域中携带的主叫号码为副号用户2(User2);第二步,呼叫路由至VoLTE IMS核心侧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erving-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S-CSCF)后,触发业务至副号User2所在MMTELAS,此时PAI头域中携带的主叫号码仍为副号User2;第三步,MMTEL AS根据该副号在AS上配置的FIP业务,将其主叫号码由User2改为主号User1,再将呼叫回给CSCF,此时PAI头域中携带的主叫号码已变更为主号User1;第四步,CSCF将呼叫接续至被叫,被叫终端根据invite消息中PAI头域携带的主叫号码显示该通呼叫的主号为User1,实现副号呼出同号功能。
目前一号终端业务的功能2:禁止直接拨打副号。
如图2所示,第一步,任意用户直接拨打副号User2,呼叫路由至副号所在S-CSCF;第二步,S-CSCF触发业务至副号MMTEL AS;第三步,AS上副号号码User2配置了ICB业务,拒绝110/119(例外号码可根据白名单配置)以外的所有呼叫,呼叫拆线。
目前一号终端业务的功能3:主号副号共振。
如图3所示,第一步,任意主叫用户拨打主号User1,呼叫路由至主号所在S-CSCF1;第二步,S-CSCF1触发业务至主号MMTEL AS;第三步,MMTEL AS根据主号User1配置的FCD业务,触发共振流程,在被叫主号User1(蓝色)的会话之外,新增一条到被叫副号User2的会话;第四步,主号所在S-CSCF1将被叫User1的呼叫路由到主号User1,将被叫User2的呼叫路由至User2所在S-CSCF2;第五步,S-CSCF2将被叫User2的呼叫路由至副号User2,此时主副号均振铃;第六步,主号副号任一终端接听后,另一路会话释放。
目前一号终端业务的功能4:禁止副号拨打主号。
如图4所示,第一步,副号发起呼叫,主叫号码为副号User2,被叫号码为主号User1呼叫送至VoLTE IMS核心S-CSCF;第二步,S-CSCF触发业务至副号所在MMTEL AS;第三步,AS变换主叫号码为主号User1,此时主被叫同为主号User1;第四步,S-CSCF根据被叫号码主号User1路由至被叫S-CSCF并触发业务到主号所在User1的MMTEL AS;第五步,主号User1对应的MMTEL AS上配置有禁止自己拨打自己,呼叫被拒绝。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的一号多终端技术虽然被称为“一号”,但是实际网络上占用了两个码号资源,依旧增加了号码资源的开销,此外,在进行一号多终端业务时,经常需要新建或利用旧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网元业务平台,以及目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功能较少。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真正实现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网络侧只占一个码号资源,节约运营商的码号资源,以及在实现一号多终端业务时无需新建或利旧AS业务平台,节约投资,同时也缩短了呼叫时延。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系统架构进行简要说明。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卫星通信系统、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卫星通信系统可以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即地面通信系统)相融合。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系统,以及其他未来的通信系统等,还支持多种无线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例如,还可以应用于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通信等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融合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可能通信系统架构,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510、S-CSCF520。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设备,包括主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副设备。
所述S-CSCF:为IMS系统中的控制核心,位于归属网络,为用户设备UE提供会话控制和注册。
此外,该系统架构中还可以包括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等。
所述HSS:为IMS系统中所有与用户和服务相关的数据的主要的数据存储器。存储在HSS中的数据主要包括用户身份、注册信息、接入参数和初始过滤准则IFC。
所述AS:位于用户的归属网络或者第三方位置。其中第三方位置指一个网络或者一个独立的应用服务器。
可选的,S-CSCF网元也可以替换为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 session controlfunction,CSCF)网元,或者替换为与S-CSCF网元类似功能的其它网元。同理,AS网元也可以替换为与AS网元类似功能的其它网元,HSS网元也可以替换为与HSS网元类似功能的其它网元。下文仍以HSS网元、S-CSCF网元、AS网元为例进行说明的。另外,下文的部分描述中省略了“网元”,其含义相同。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接下来对本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注册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601:CSCF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设备。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位于关联Contact头域。
可选的,用户通过终端注册时,一个多媒体公共标识(IP Multimedia PublicIdentity,IMPU)可以对应多个联系(contact),并且会在注册消息的contact头域中携带特性参数来表示终端的能力。
当不携带任何特性参数时,如果终端支持所有的能力和特性,在q值一样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手动配置此Contact地址的路由优先级最高(q值需要在终端上配置);如果终端不支持能力选择的特性,在q值一样的情况下,可以配置此Contact的路由优先级最低。
所述q值value参数是用户注册时,注册(register)消息里的Contact头域的参数q,该值越大则优先级越高。终端需要支持q值的配置,如果不支持,系统将为终端注册时的contact设置一个q值。
S602:CSCF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设备时,还可以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
可选的,所述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之前,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注册鉴权。
S603:CSCF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进一步的,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信息时,CSCF可以判断UE的IMPI下是否存有已注册地址,若有,则不进行注册,若无,则进行注册。
进一步的,为了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保活检测,每隔阈值时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重注册。
进一步的,CSCF还可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同属于一个一号多终端业务,然后,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注册,最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在完成注册后,还可以进行注销:
具体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销消息,所述第一注销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注销对应的终端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CSCF在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可以向AS网元发起第三方注销。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最后一个注册的终端,以及确定初始过滤规则iFC数据中存有值为1的注销触发类型(deregister trigger type,DeregTriggerType)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
示例性的,专门为第三方注册增加iFC触发条件:<DeregTriggerType>1</DeregTriggerType>。
其中,当注册的iFC记录中添加“<DeregTriggerType>1</DeregTriggerType>”私有标记对使得IMPI注销时,触发三方注销。
注销类型<DeregTriggerType>为1,即如果S-CSCF收到特定IMPI的注销请求,则进行iFC规则匹配,将第三方注销消息发送给相应的AS。
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会话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701:CSCF接收到邀请INVITE请求。
S702:CSCF根据所述INVITE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本地会话配置策略,向对应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会话呼叫的方式可以包括多种,具体并不限于下述几种:
会话方式1: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
示例性的,S-CSCF同时向所有的联系地址转发SIP请求。
会话方式2: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
示例性的,S-CSCF按qvalue参数从高到低的顺序转发SIP请求到相应的联系地址,直到收到对端的一个成功响应或者全局失败响应为止;当qvalue相同时,顺序是随机的,当注册不带qvalue时,顺序也是随机的。
会话方式3:不进行FORK。
示例性的,S-CSCF只将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liz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SIP)请求转发给具有最高qvalue参数的联系地址。所述qvalue参数是用户注册时,register消息里的Contact头域的参数q,该值越大则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在进行串行会话呼叫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或根据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串行呼叫规则包括并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串行呼叫规则1: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未进行会话呼叫的终端设备,随机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串行呼叫规则2: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串行呼叫规则3: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串行呼叫规则4: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串行呼叫规则5: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
进一步的,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并行会话呼叫;或,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串行会话呼叫。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当被叫端的S-CSCF收到一个初始请求时,如果IMPU对应的多个contact地址都已注册,S-CSCF首先根据请求消息中的接受-联系(Accept-Contact)头域和拒绝-联系(Reject-Contact)头域选择符合条件的被叫终端的contact地址,再根据IMPU注册的联系地址(Path+Contact)构造Forking消息。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Accept-Contact头域或Reject-Contact头域选择被叫contact分支的原则,具体并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选择被叫contact分支的原则1:请求消息只携带Reject-Contact头域。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Reject-Contact头域中的特性参数一定是contact中特性参数的子集或者完全匹配,该contact才会被丢弃。
选择被叫contact分支的原则2:请求消息只携带Accept-Contact头域。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Accept-Contact头域中携带的内容有如下几种情况:
携带内容1:Accept-Contact头域携带显示(Explicit)参数,表示主叫希望被叫Contact分支需要显式声明该特性参数。
若Accept-Contact中的特性参数被叫Contact分支没有全部显式声明,则该路分支会降低优先级路由。比如Accept-Contact中的特性参数Event的值为存在(presence),而某contact分支的特性参数Event的值为对话(dialog),则认为不明确该contact分支是否支持presence,则该contact分支会降低优先级路由。
携带内容2:Accept-Contact头域携带需求(Require)参数,表示一定需要Accept-Contact中的特性参数才能完成本次会话。
若被叫Contact特性参数中明确不支持该参数,则不能选择该路分支;若被叫Contact特性参数中没有明确是否支持该参数,则该路分支会继续作为选路的其中一路分支。
常见的场景为一定需要被叫支持某业务本次会话才能完成。比如Accept-Contact中的特性参数Event的值为presence,而某contact分支的特性参数Event的值为dialog,则认为该contact明确不支持presence(只有Event明确包含值presence,才认为它支持presence),该contact被丢弃;如果某contact中没有event特性参数,则认为它没有明确是否支持,该contact会继续作为选路的其中一路分支。
携带内容3:Accept-Contact头域同时携带Explicit参数和Require参数,表示主叫希望被叫Contact必须匹配Accept-Contact中全部特性参数,否则无法完成本次会话的场景。
若只匹配部分特性参数时,则不能选择该路分支路由。即Accept-Contact中的特性参数必须是被叫Contact中特性参数的子集或者完全匹配,该contact才会作为选路的其中一路分支。
选择被叫contact分支的原则3:Accept-Contact头域不携带Explicit参数或者Require参数,只要contact中的特性参数和Accept-Contact头域中的特性参数部分匹配,该contact就会作为选路的其中一路分支。
选择被叫contact分支的原则4:请求消息同时携带Accept-Contact头域和Reject-Contact头域,则根据上述原则先匹配Reject-Contact头域,再匹配Accept-Contact头域。
选择被叫contact分支的原则5:请求消息携带不携带Accept-Contact头域或Reject-Contact头域,则被叫CSCF会从请求消息中提取隐含的特性参数来构造一个虚拟的Accept-Contact头域。
该头域携带Require参数,并包括methods或者events两个特性参数,特性参数的值分别从消息中获取。例如,如果是invite消息就只提取methods参数,如果是订阅消息,则可以提取methods和events两个参数,匹配规格跟消息中的一致。
进一步的,S-CSCF可以先筛选符合条件的被叫终端contact,选择注册时q值最大的一个地址转发消息,不进行Forking;也可以选择Forking的方式,尝试联系每一个符合条件的contact。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S-CSCF根据请求消息中Request-Disposition头域的指示选择Forking策略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并不限于下述几种:
选择策略1:如果消息的Request-Disposition头域中指定了Forking方式,S-CSCF按照消息指示进行Forking。
选择策略2:如果消息中没有指定Forking方式,S-CSCF根据配置的本地策略进行选择。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选取几个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其中,UE签约了一号多终端业务,UE_A和UE_B是两个不同的终端,但是,是同一个号码,在网络侧只占一个码号资源。例如,UE_A为UE的手机,UE_B为UE的PC机。此外,为方便描述,只描述与此业务强相关的网元和消息交互。
示例一:一号终端业务注册流程。
如图8所示,基于所述示例一,本申请提供的一个一号多终端业务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的步骤包括:
S801,UE_A向CSCF发送第一注册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sip.instance”。例如,sip.instance=A。
S802,CSCF接收UE_A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
S803,CSCF在确认系统已配置多终端功能后,检查联系(Contact)头域是否携带“+sip.instance”,若是,则执行S804,若否,则执行S805。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ontact头域样例,具体内容可以如下所示:
REGISTER sip:registrar.jx.ctcims.cn SIP/2.0
Via:SIP/2.0/UDP172.16.2.62:11061;branch=z9hG4bKf8b580a210bb997137466df434517786
Max-Forwards:70
P-Access-Network-Info:3GPP-UTRAN-TDD;utran-cell-id-3gpp=234151D0FCE11
From:<sip:Impu-IRS-11020031411-0129@net
jx.ctcims.cn>;tag=f8b580a210bb997137466df434517786
To:<sip:Impu-IRS-11020031411-0129@net.jx.ctcims.cn>
Contact:
<sip:Impu-IRS-11020031411-0129@172.16.2.62:11061>;expires=3600;+sip.instance="<urn:gsma:imei:90420156-025763-0>";+g.3gpp.smsip;+g.oma.sip-im;+g.oma.sip-im.system-message;+g.oma.sip-im.large-message
示例性的,Contact头域中的“+sip.instance”样例如下:
+sip.instance="<urn:uuid:00000000-0000-1000-8000-AABBCCDDEEFF>";
其中“uuid”表示终端的设备标识。
S804,确定存储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是否存在“+sip.instance”中携带的值,若是,则执行S806,若否,执行S807。
S805,判断UE的IMPI下是否存有已注册地址,若是,则执行S806,若否,则执行S807。
S806,确定已注册。
S807,CSCF进行UE_A的注册。
S808,CSCF确定当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UE_A注册成功,执行S809。
可选的,所述第一条件包括通过注册鉴权,以及当前UE的IMPU已注册终端数不大于最大终端数。
S809,CSCF基于UE_A向AS发送第三方注册。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注册的内容可以与现有相似,为简洁描述,在此不进行赘述。
S810,UE_B向CSCF发送第一注册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sip.instance”。例如,sip.instance=B。
S811,CSCF接收UE_B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
S812,CSCF检查UE_B的Contact头域中的“+sip.instance”。
S813,CSCF在确定UE_B的IMPU已注册终端数不大于最大终端数时,确定表示UE_B注册成功。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AS收到副号的第三方注册后的处理流程可以与主号进行第三方注册的处理方式相同。
示例二:一号终端业务注销流程。
其中,UE_A和UE_B发起注销时,向CSCF发送的注销消息中均需携带“+sip.instance”,除此之外其流程同基本注册中的注销流程。
可选的,在用户注销过程中,CSCF会注销一个“+sip.instance”,并在满足如下任意条件后向AS发起第三方注销。
注销条件1:根据UE的IMPU和“+sip.instance”确定当前终端为最后一个注册的终端。
注销条件2:iFC数据中存有值为1的<DeregTriggerType>标签。
示例三:一号多终端业务会话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一号多终端业务的会话流程时,可以利用Forking功能来实现,具体是指一号多终端业务的用户在作为被叫时,所产生的多个会话分支。
例如,被叫S-CSCF网元在接收到呼叫请求或会话外消息(Message)请求时,如果被叫为一号多终端用户且有多个被叫终端注册在线时,S-CSCF可以串行或并行地向符合条件的终端发起该请求。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基于Forking功能,用户可以在多个终端UE1、UE2上注册同一个用户标志,即把多个终端与一个用户标识绑定,从而构成一号多终端的关系,终端注册消息的contact头域可以携带不同的特性参数,用来表示终端的能力。
进一步的,当Forking发生时,主叫P-CSCF在收到最后一个被叫分支的临时响应(针对INVITE请求)时,使用该临时响应包含的地址信息,向SBC发送消息创建媒体映射。当会话成功时(200OK),主叫P-CSCF将成功分支的UE地址下发给SBC刷新媒体映射。
可选的,对于一号多终端的用户,多个终端可以同时保持注册状态,但用户不能同时使用多个终端通信,一次通信只使用一个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发送的方式不同,会话流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1:并行(Parallel Search)。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并行类型,主要是指一次构造多个请求消息,同时向所有符合条件的被叫地址发送。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所述类型1的方式,可以实现同振功能。
其中,根据主叫携带的头域情况,进行并行会话业务时,可能有多种情况,具体并不限于下述几种:
情况1:使用并行Forking的方式呼叫,如果主叫有携带表示喜好的Accept-Contact或者Reject-Contact头域,被叫S-CSCF会根据被叫终端注册的能力来筛选符合条件的被叫终端。
情况2:使用并行Forking的方式呼叫,如果主叫不携带任何表述喜好的头域,被叫S-CSCF同样会根据请求消息构造虚拟的Accept-Contact头域,这个头域有methods和events两个特性参数,再根据这两个特性参数选择符合条件的被叫终端,这些终端会同时振铃。
类型2:串行(Sequential Search)。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串行类型,主要是指按顺序向多个符合条件的被叫地址发送请求消息。
每次在上一个请求收到非2xx,6xx的最终响应之后再向下一个地址发送消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所述类型2的方式,可以实现顺振功能。
可选的,使用串行Forking的方式呼叫时,用户的多个终端会依次振铃直到接通。同样,被叫S-CSCF会采取和并行Forking同样的方法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被叫终端,终端注册时以注册消息中Contact的q值(例如q=0.1)表示注册的优先级,串行Forking发生时按照q值大小先后进行呼叫,保证优先级高且符合条件的终端最有机会接通。
下面为了更好的进行示例三的介绍,基于并行场景与串行场景分别进行介绍:
场景一、并行Forking会话实现流程。
可选的,S-CSCF为每个符合条件的contact产生一条请求消息,根据IMPU注册时的Path构造Route集,根据IMPU注册时的Contact构造Request-URI,同时向多条路径转发请求。
如图10所示,基于所述场景一,本申请提供的一个一号多终端业务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的步骤包括:
S1001,被叫S-CSCF收到INVITE请求,其中,被叫为一号多终端用户。
S1002,根据请求头域或本地策略判断为需要进行并行Forking。
S1003,根据被叫注册的PATH构造Route。
S1004,根据被叫Contact地址修改Request-URI,发出多个INVITE消息,向所有的被叫地址路由。
S1005,多个被叫收到INVITE,分别向S-CSCF返回临时响应。
S1006,S-CSCF透明传输响应。
S1007,根据To tag的不同,建立起多个Dialog。
S1008,UE-1返回INVITE 200。
S1009,S-CSCF收到200,透明传输。
S1010,S-CSCF向其他地址发送取消(Cancel)。
S1011,S-CSCF收到其他的200响应。
S1012,S-CSCF不再透明传输并发送拒绝消息。
S1013,UE_2向S-CSCF返回CANCEL 200消息。
S1014,主叫返回ACK,通话建立,其余呼叫分支正常取消。
场景二、串行Forking会话实现流程。
可选的,S-CSCF根据优先级为每个符合条件的contact排序,优先级按照注册时Contact里携带的q值,从大到小排列。
S-CSCF按照顺序,从第一个contact开始,向当前contact转发请求。当收到Oxx(3xx、4xx、5xx)响应,或者超时无应答时(该时长可由S-CSCF的“Min.waiting time forsequential Forking”参数设置,默认值为34s),向下一个contact转发请求。重复此过程,直到收到2xx或6xx响应。
如图11所示,基于所述场景二,本申请提供的一个一号多终端业务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的步骤包括:
S1101,被叫S-CSCF收到INVITE请求,其中,被叫为一号多终端用户。
S1102,根据请求头域或本地策略判断需要进行串行Forking。
S1103,将被叫多个地址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序。
S1104,向UE-1转发INVITE。
S1105,主叫UE-1正忙,返回486响应。
S1106,S-CSCF收到响应。
S1107,向下一被叫分支UE-2转发INVITE。
S1108,被叫UE-2摘机,返回INVITE200响应。
S1109,S-CSCF收到并转发200。
S1110,主叫收到200,回ACK,通话建立。
进一步的,在IMS相关网元版本支持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进行多终端(Multi-Device)的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CSCF上规划的数据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449312620000231
Figure BDA0003449312620000241
表1 CSCF上规划的数据示例
在CSCF设备上,执行LST PUBPRM命令查询“参数名”为“MAXCONTACTNUM”的“参数值”是否≤1。如果是,则执行MOD MEPARA命令配置多终端业务数据;如果否,则执行MODPUBPRM命令修改“参数名”为“MAXCONTACTNUM”的参数值。
当“参数名”为“MAXCONTACTNUM”的“参数值”≤1时,操作员为IMS用户开通多终端业务。配置业务数据命令为MOD MEPARA:MULTIUE=ENABLE,UENUM=3。
示例性的,配置Forking,规划的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用MOD SCSCF命令配置CSCF支持Forking。
Figure BDA0003449312620000242
Figure BDA0003449312620000251
表2 S-CSCF支持Forking的数据规划示例
/*增加一个KI*/
ADD
HKI:IMPI="+8679112345000_A@jx.ctcims.cn",K="00000000000011223344556677889900",K4SNO=0,OPSNO=0,AMFSNO=113,OPC="8662124429C587FBD237BAB37B5DB018",OPCK4SNO=0;
/*增加一个KI*/
ADD
HKI:IMPI="+8679112345000_B@jx.ctcims.cn",K="000000000000112233445
56677889900",K4SNO=0,OPSNO=0,AMFSNO=113,OPC="8662124429C587FBD237BAB37B5DB018",OPCK4SNO=0;
/*开户*/
ADD
HSUB:SUBID="+8679112345000_A@jx.ctcims.cn",IMPI="+8679112345000_A@jx.ctcims.cn",IMPU="sip:+8679112345000@jx.ctcims.cn";
/*设置IMPU的拜访网络模板ID*/
SET HVNTPLID:IMPU="sip:+8679112345000@jx.ctcims.cn",VNTPLID=2;
/*设置IMPU的注册权限*/
SETHREGAUTH:IMPU="sip:+8679112345000@jx.ctcims.cn",REGAUTH=TRUE;
/*增加一个IMPI*/
ADDHIMPI:SUBID="+8679112345000_A@jx.ctcims.cn",IMPI="+8679112345000_B@jx.ctcims.cn";
/*设置IMPU的共享属性*/
SETHIMPUSHARE:IMPU="sip:+8679112345000@jx.ctcims.cn",SHARED=TRUE;
/*增加一个KI*/
ADDHKI:IMPI="+8679112345000_C@jx.ctcims.cn",K="00000000000011223344556677889900",K4SNO=0,OPSNO=0,AMFSNO=113,OPC="8662124429C587FBD237BAB37B5DB018",OPCK4SNO=0;
/*配置CSCF支持串行Forking*/
MOD SCSCF:EN="scscf",DFKFLG=SEQUENTIAL,MINWT=4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装置,请参照图12,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201,用于接收到邀请INVITE请求;
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INVITE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本地会话配置策略,向对应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会话呼叫的方式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或,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串行呼叫规则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未进行会话呼叫的终端设备,随机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并行会话呼叫;或,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串行会话呼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设备;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信息位于关联Contact头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设备时,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之前,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注册鉴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每隔阈值时长,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重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销消息,所述第一注销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注销对应的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1202还用于:
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向AS网元发起第三方注销;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最后一个注册的终端,以及确定初始过滤规则iFC数据中存有值为1的注销触发类型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前文论述的通信装置的功能,请参照图13,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301和存储器1302。
存储器13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13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13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指令执行前文论述任一的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包括的步骤。由于上述电子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行程规划方法相似,因此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处理器13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或为图像处理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存储器13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302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存储器13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302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作为一种实施例,图13中的处理器1301可以实现前文论述任一的行程规划方法,处理器1301还可以实现前文图12论述的一号多终端通信的装置的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前文论述任一的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由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号多终端通信的方法相似,因此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文论述任一的一号多终端通信的方法。由于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行程规划方法相似,因此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设备;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同属于一个一号多终端业务;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位于关联Contact头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设备时,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注册鉴权。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销消息,所述第一注销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注销对应的终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向AS网元发起第三方注销;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最后一个注册的终端,以及确定初始过滤规则iFC数据中存有值为1的注销触发类型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
8.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邀请INVITE请求;
根据所述INVITE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本地会话配置策略,向对应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用于指示进行会话呼叫的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话呼叫的方式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或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本地会话配置策略指示的串行呼叫规则,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进行会话呼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呼叫规则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对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未进行会话呼叫的终端设备,随机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能力值的大小,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高到低选取进行会话呼叫;或
根据所述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对应的路由优先级,由低到高选取进行会话呼叫。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并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并行会话呼叫;或
对所述邀请请求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符合呼叫条件的所有终端设备串行进行会话呼叫时,所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听所述会话呼叫后,停止串行会话呼叫。
14.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册消息,所述第一注册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公有标识IMPU已注册终端设备数量不大于阈值终端设备数量后,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注册;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注册消息的响应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位于关联Contact头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主设备时,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应用服务器AS网元发起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方注册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注册鉴权。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注销消息,所述第一注销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注销对应的终端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满足第二条件后,向AS网元发起第三方注销;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一号多终端业务中的最后一个注册的终端,以及确定初始过滤规则iFC数据中存有值为1的注销触发类型标签中的部分或全部。
21.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模块、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2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功能模块。
22.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与存储介质耦合;
所述处理电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或实现权利要求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59370.2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401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370.2A CN114401495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9370.2A CN114401495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495A true CN114401495A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8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9370.2A Pending CN114401495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14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3303A (zh) * 2022-06-22 2022-09-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846A (zh) * 2004-12-24 2006-11-01 株式会社东芝 Ip电话系统
CN101026475A (zh) * 2006-02-18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ork场景下计费话单关联和区分方法
CN101277342A (zh) * 2007-03-27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叉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11072A (zh) * 2009-04-10 2009-08-1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CN101594597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号通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986737A (zh) * 2010-11-26 2011-03-16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一号多机多终端间相互切换且不中断通话的方法
CN103997496A (zh) * 2014-05-26 2014-08-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021489A1 (en) * 2014-07-16 2016-01-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aster ims terminal for sharing ims-based service, slave ims terminal for sharing ims-based service, system for sharing ims-based service, and sharing method
CN105376425A (zh) * 2014-08-20 2016-03-02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一号通顺振过程中实现呼叫转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11385752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呼叫接续方法、装置、系统和一号多终端平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846A (zh) * 2004-12-24 2006-11-01 株式会社东芝 Ip电话系统
CN101026475A (zh) * 2006-02-18 200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Fork场景下计费话单关联和区分方法
CN101277342A (zh) * 2007-03-27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叉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94597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号通呼叫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11072A (zh) * 2009-04-10 2009-08-1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ip或ims网络中实现增强型一号通业务的方法
CN101986737A (zh) * 2010-11-26 2011-03-16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在一号多机多终端间相互切换且不中断通话的方法
CN103997496A (zh) * 2014-05-26 2014-08-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021489A1 (en) * 2014-07-16 2016-01-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aster ims terminal for sharing ims-based service, slave ims terminal for sharing ims-based service, system for sharing ims-based service, and sharing method
CN105376425A (zh) * 2014-08-20 2016-03-02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一号通顺振过程中实现呼叫转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11385752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呼叫接续方法、装置、系统和一号多终端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3303A (zh) * 2022-06-22 2022-09-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103303B (zh) * 2022-06-22 2024-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3771B2 (en) Personal network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KR101332713B1 (ko) 미디어 및 장치들 간의 미디어 이전을 구현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332709B1 (ko) 미디어 및 장치들 간의 미디어 이전을 구현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332706B1 (ko) Sip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합작 세션의 제어 이전을 구현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208962A (zh) 用于服务控制的方法和单元
CN101563903B (zh) 用于向用户提供ip多媒体子系统通信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EP2418817B1 (en) Application server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towards a set of user entities
MX2008008901A (es) Sistema y metodo de seleccion de dominios que se pueden operar en un ambiente de red que incluye ims.
US20120179827A1 (en) Access session controller,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and registration and session method thereof
CN102215238A (zh) 融合视频会议业务处理方法与系统、用户终端
RU2510584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ервиса оверрайда при экстренном вызове
CN102948124B (zh) 处置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网络中公共身份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31228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on in multi-device scenario
US879803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cording service i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US20090310758A1 (en) Call routing
JP2013504237A (ja) 経路選択サービス
CN114401495A (zh) 一种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US8732321B2 (en) Control entity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a sess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ubscriber database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2584440B (zh) 一种播放视频媒体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53174B (zh) 一种漫游地业务提供方法、ip多媒体系统及存储介质
EP3085046B1 (en) Session initiation handling
US10027798B2 (en) Connection of a user device to multiple accounts or phone numbers
CN101742362A (zh) 一种智能同振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5192342A (ja) 通信システム、緊急通報規制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1997856A (zh) 信令消息的交互方法及应用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