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8923C - 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08923C
CN100508923C CNB2005800057511A CN200580005751A CN100508923C CN 100508923 C CN100508923 C CN 100508923C CN B2005800057511 A CNB2005800057511 A CN B2005800057511A CN 200580005751 A CN200580005751 A CN 200580005751A CN 100508923 C CN100508923 C CN 10050892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machine
laminated body
flow directio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057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1815A (zh
Inventor
和田隆男
中门正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u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iko Corp filed Critical Zu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21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1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89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892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得到高的适合性,而且成本低的穿着物品。本发明的一种穿着物品,具备:具有吸收性芯(25),覆盖前腰身区域、下裆区域和后腰身区域的本体部(20);与所述本体部(20)接合、穿着时位于所述前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一对侧面片(PL、PR),所述各个侧面片(PL、PR)在腰身方向(X)具有伸缩性。所述侧面片(PL、PR)的至少一部分是在至少两块片状物(S1、S2)之间夹有弹性线(G)而形成的,且所述弹性线(G)收缩,成为形成皱褶的收缩状态。

Description

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腰身方向具有伸缩性的一次性尿布或内裤等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862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80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0-500684号公报(WO97/47265);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0-510349号公报(WO96/03952)。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由可拉伸的片与由弹性伸缩性的热熔融粘接剂构成的侧面片的穿着物品。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制造具有由在与片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CD方向)上可拉伸的材料形成的侧面片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制造具有以无浪费的方式切断可在多方向上拉伸的材料形成的侧面片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制造具有由在CD方向可伸缩的材料制成的侧面片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
但是,可拉伸的薄片价格贵,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使用上述可拉伸的薄片制成侧面片,因此,穿着物品的制造单价高。
此外,由于可拉伸的薄片的伸缩性与弹性线相比较小,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适合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得到高的适合性,且成本低的穿着物品。
在上述专利文献2~4中,将使用在与薄片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CD方向)上可拉伸的材料的侧面片与吸收体的本体部接合。另一方面,在形成薄片之间夹有上述弹性线的侧面片的情况下,使用在片的流动方向(MD方向)可伸缩的材料。但是,在上述各个专利文献中没有说明使用上述流动方向上可伸缩的材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可制造上述穿着物品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穿着物品具备:有吸收性芯,覆盖前腰身区域,下档区域和后腰身区域的本体部;与上述本体部接合的、穿着时位于上述前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一对侧面片。上述各侧面片在腰身方向具有伸缩性。上述侧面片的至少一部分,至少在两块片状物之间夹有弹性线而形成,且通过上述弹性线收缩成为形成有皱褶gather(抽褶shirring)的收缩状态。
在本发明中,因为由于至少两块片状物间的弹性线收缩,在侧面片上形成皱褶,因此侧面片可发挥更大的伸缩性,可以提高适合性。
此外,因为通过在一对片状物之间夹有弹性线而形成侧面片,与使用弹性薄膜或具有拉伸性的无纺布等高价的可拉伸的薄片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穿着物品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上述侧面片中与上述本体部的接合部中,设有弹性线的收缩力不起作用的第一非收缩部。上述第一收缩部与上述本体部重合、接合。
在设置有这种第一非收缩部的情况下,第一非收缩部分不会因为弹性线的收缩力而收缩。因此,由于可使不形成皱褶的平坦的第一非收缩部与本体部重合、接合,因此使侧面片与本体部的接合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穿着物品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上述侧面片的腰身方向的前端部上设有上述侧面片的上述弹性线的收缩力不起作用的第二非收缩部。穿着时,用于上述侧面片与上述本体部接合的接合部件与上述第二非收缩部接合。
在设置这种第二非收缩部的情况下,第二非收缩部不会因弹性线的收缩力而收缩。因此,由于可将接合部件与不形成皱褶的平坦的第二非收缩部重合配置,因此,使接合部件与侧面片的接合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一种穿着物的制造方法,使包含两块片状物和夹在该两块片状物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一对侧面片,与本体部接合。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具有下列工序:沿着一对片状物的流动方向,将弹性部件供给至上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得到成为上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在上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上述叠层体,得到切断片的工序;使由相互相邻近的两块上述切断片构成的一组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上述流动方向旋转大约90°后的姿势的工序;使上述一组的切断片分别相互分离的工序;和使上述一组的各切断片的每一个分别与成为上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
在本发明中,“成为本体的片状物”是指在制造的穿着物品中成为本体部的部件。除了包含不是未切断的,沿着该片状物的流动方向连续的部件以外,包含被切为本体部的形状的部件。
得到本穿着物品的另一种制造方法,可使包含两块片状物和夹在该两块片状物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一对侧面片,与本体部接合。本制造方法具有下列工序:沿着一对片状物的流动方向,将弹性部件供给至上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得到成为上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沿着在上述流动方向延伸的切断线切断上述叠层体,形成在上述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相互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的工序;在上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上述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得到左右的切断片的工序;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之间,或上述左右的切断片之间在上述宽度方向相互分离的工序;将上述各个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上述流动方向旋转大约90°后的姿势的工序;和使上述已变更姿势的左右切断片分别与成为上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
得到本发明的穿着物品的又一种穿着物的制造方法,使包含两块片状物和夹在该两块片状物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一对侧面片,与本体部接合。本制造方法具有下列工序:沿着一对片状物的流动方向,将弹性部件供给至上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得到成为上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沿着在上述流动方向上延伸的规定波形的切断线切断上述叠层体,形成在上述片状物的宽度方向上互相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的工序;在上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上述第一分割叠层体,得到第一切断片的工序;将由相互相邻的两块上述第一切断片构成的一组第一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上述流动方向旋转大约90°后的姿势的工序;将上述已变更姿势的一组第一切断片的每一个分别与成为上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在上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上述第二分割叠层体得到第二切断片的工序;将由互相相邻的两块上述第二切断片构成的一组第二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上述流动方向旋转大约90°后的姿势的工序;和将上述已变更姿势的一组第二切断片分别与成为上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
本制造方法可以具有将一组第一切断片分别互相分离的工序和/或使一组第二切断片分别互相分离的工序。
在本发明中,优选不对切断片进行修整切割(trim cut)形成侧面片。但也可以对切断片进行修整切割形成侧面片。
此外,“修整切割”是指以提高制品的适合性或美丽性为目的,用于除去部件中不要的部分的切割。后述的“修整”“修整切屑”“损失”“损失部分”的用语是指这时应除去的部分或已除去的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具有穿着时,将用于使上述侧面片与上述本体部接合的接合部件安装在上述叠层体上的工序,在切断上述叠层体,得到上述各切断片的上述工序中,与上述叠层体一起,将上述接合部件切断为两个,在每一个切断片上设置有上述接合部件。即:也可以在将接合部件安装在叠层体上时,在切断叠层体时,将上述接合部件切断分割成两个。由此,容易将小的接合部件安装在切断片上。
此外,叠层体切断时,也可以不切断接合部件,也可以在切断叠层体后,将接合部件安装在切断片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叠层体上,以上述流动方向上的规定间隔形成上述弹性部件的收缩力不起作用的非收缩部,上述非收缩部中,切断上述叠层体,在上述各个切断片的每一个上形成非收缩部。
在这种情况下,在叠层体上形成非收缩部,在该非收缩部上切断上述叠层体,得到切断片,这样可以容易地形成上述第一和第二非收缩部。
此外,也可以在得到切断片后,用将切断片的两端的弹性线切断为很短,形成非收缩部。
在本发明中,在得到成为上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中,在沿着上述一对片状物的流动方向,以拉伸上述弹性部件的状态,将该弹性构件供给至上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形成上述叠层体,其后,使上述叠层体或上述切断片的弹性部件松弛,在上述叠层体或上述切断片上形成皱褶。
由此,在拉伸弹性部件状态下,将其夹在片状物之间,然后,通过使叠层体或切断片的弹性部件松弛,得到具有皱褶的侧面片。
使上述弹性部件松弛的工序,也可以在得到叠层体后,使各个切断片与成为本体部的片状物接合前进行。为了容易制造这种侧面片,通常优选在切断叠层体,得到切断片工序以前,使弹性部件松弛。
在本发明中,作为弹性部件使用的弹性线可以使用聚氨酯类弹性线、聚苯乙烯类弹性线或天然橡胶类弹性线。其中,为了得到适当的适合性,优选这种弹性性线配置成3根/英寸以上。此外,拉伸侧面片时,优选将侧面片中产生的应力设定为0.3Kgf/inch以上。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伸状态的穿着用品的大致平面图;图1(b)为Ib-Ib线的截面图;图1(c)为表示收缩状态的相同的截面图。
图2为表示该实施例1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3为表示实施例1的制造装置的大致布局图。
图4为表示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5为表示变形例的制造装置的大致布局图。
图6为实施例2的拉伸状态的穿着物品的大致平面图。
图7为表示该实施例2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8为表示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9为表示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10为实施例3的拉伸状态的穿着物品的大致平面图。
图11为表示该实施例3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12为表示该实施例3的制造装置的大致布局图。
图13为表示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图14(a)和图14(b)为表示叠层体的一个例子的大致立体图;
图14(C)为表示图14(b)的叠层体制造方法大致立体图。
图15为表示叠层体的制造装置的大致布局图。
图16为表示姿势变更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姿势变更动作的大致的平面图。
图18为表示姿势变更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大致平面图。
图19为表示姿势变更装置的又一个例子的动作的大致平面图。
图20为表示实施例4的叠层体的分割工序的大致的平面图。
图21为表示该实施例4的切断片的制造方法和旋转与移动位置的大致平面图。
图22(a)和图22(b)为表示该实施例4的切断片和本体部的接合位置的大致平面图。
图23为表示该实施例4的制造设备的大致的侧面布局图。
符号说明
25 吸收性芯;20 吸收体本体部;C1 第一非收缩部;C2 第二非收缩部;CD 宽度方向;F1 第一面紧固件(接合部件);G 弹性线(弹性部件);MD 流动方向;N1 第一分割叠层体;N2 第二分割叠层体;PL,PR 侧面片;S1 第一片状物;S2 第二片状物;W 叠层体;W1 第一叠层体;W2 第二叠层体;WL1,WR1,P1 第一切断片;WL2,WR2,P2 第二切断片;P3 第三切断片;P4 第4切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在说明本制造方法前说明利用本制造方法可以制造的穿着物品的一个例子。
实施例1
穿着物品:
图1~图3表示实施例1。
图1(a)~图1(C)表示实施例1的一次性使用的尿布(穿着物品的一个例子)的一个例子。图1(a)表示在展开拉伸状态下的尿布的平面图,图1(b)为图1(a)的Ib-Ib线的截面图。
如图1(a)所示,本尿布具有吸收体本体部20,与该本体部20接合的一对侧面片PL、PR;和一对耳部件21、21。
上述本体部20穿着时覆盖穿着者的前腰身区域、下档区域和后腰身区域。本体部20具有与该各个区域对应的前腰部20f,下档部20d和后腰部20b。
侧面片PL、PR:
穿着时,上述侧面片PL、PR分别位于上述前后腰部20f、20b之间。侧面片PL、PR分别与本体部20的长度方向Y的端部的左侧和右侧接合。侧面片PL、PR在从本体部20的后腰部20b的左右突出的状态下,与后腰部20b接合。其中,侧面片PL、PR也可以与前腰部20f接合。
另一方面,上述耳部件21与本体部20的前腰部20f的左右接合。也可以省略耳部件21。
如图1(b)所示,侧面片PL、PR是在至少两块无纺布那样的片状物S1、S2之间夹有弹性线(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G形成的。如图1(C)所示,上述侧面片PL、PR在无负荷状态下,上述弹性线G在腰身方向X上收缩,成为形成有皱褶的收缩状态。
当不加外力时,“皱褶(抽褶)”意味着皱折靠近片材收缩的形状,包含衣服褶(pleats)、绉纹等。
为了形成皱褶,可以利用薄膜状的弹性部件作为弹性部件代替弹性线G。弹性部件只要是可夹在片状物S1、S2间,形成皱褶的材料即可,其材质和形状没有限制。
在上述侧面片PL、PR上设有该片PL,PR不会因弹性线G的收缩力而收缩,即弹性线G的收缩力不起作用的第一和第二非收缩部C1,C2。如图14(a)、14(b)所示,非收缩部C1、C2可利用压力切断弹性线G或利用切刀将弹性线G切断为很细而形成。
图1所示的第一非收缩部C1在侧面片PL、PR的与本体部20的接合部上,与本体部20重合而接合。第二非收缩部C2设在侧面片PL、PR的腰身方向X的前端部。
第一面紧固件(接合部件的一个例子)F1与第二非收缩部C2的前端部的内面侧(穿着时与肌肤接触的一侧)接合。另一方面,本体部20的前腰部20f侧的外面侧(穿着时在外方露出的一侧)上接合有可与该第一面紧固件F1面接合的第二面紧固件F2。穿着时,抓住上述耳部件21,并将侧面片PL、PR卷绕在穿着者的腰上,同时,通过使侧面片PL、PR的第一面紧固件F1与上述第二面紧固件F2接合,可将本尿布穿在穿着者身上。
其中,第二面紧固件F2可以省略。此外,也可以设置粘接带和与该粘接带粘接的部分代替面紧固件。
本体部20:
上述本体部20具有:与穿着者的表面接触的一对套箍(cuff)(防漏壁)27,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层(top sheet)24,吸收液体的吸收性芯25和具有液体不透过性的背层(back sheet)26等。
其中,本体部20也可以具有引线(leg)弹性部件28。也可以省略上述套箍27,也可以具有使该套箍27在Y方向收缩的套箍弹性部件29。此外,背层26也可以为具有通气性和防水性的片。背层26也可以为具有伸缩性的片。
在上述本体部20上层叠各个部件。
制造工序:
其次,根据图2说明形成侧面片PL、PR,将它们安装在本体部20上的工序的一个例子。
得到叠层体的工序:
首先:沿着本质上为非伸缩性的一对片状物S1、S2的流动方向MD,将拉伸状态的弹性线G供至上述一对片状物S1、S2之间,通过上述一对片状物S1、S2夹住弹性线G,得到成为侧面片PL、PR的叠层体W。
如图2(a)所示,在上述叠层体W上,在流动方向MD上交互地形成非收缩部C1、C2。各个非伸缩部C1、C2互相分离。第一面紧固件F1贴在第二非收缩部C2上。关于上述叠层体W的制造方法和非收缩部的形成方法在后叙述。
这里,说明了使用弹性线G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但可以使用薄膜状的弹性部件代替弹性线G。代替弹性线G使用的弹性部件只要是可以夹在片状物S1、S2之间,形成皱褶的材料即可,其材质和形状没有限制。
得到切断片的工序:
其次,在流动方向MD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叠层体W得到互相邻近的切断片WL、WR。即:反复切离叠层体W的前端部,可得到多个切断片WL、WR。叠层体W在非收缩部C1、C2处被切断。通过切断,贴在第二非收缩部C2上的第一面紧固件F1,与叠层体W一起,也被切断分割成两部分。因此,可将1个接合部件分割成2个,在各个切断片WL、WR的每一个上设置第一面紧固件F1。
其中,在切断叠层体W后,第一面紧固件F1分别安装在各个切断片WL、WR上。
变更姿势的工序(旋转工序):
如图2(b)~图2(d)所示,在上述切断后,由互相邻近的两块上述切断片WL、WR构成的一组切断片WL、WR的姿势变更为相对流动方向MD旋转大约90°后的姿势(状态)。在图2中,一组切断片WL、WR在第一方向旋转90°,但一组切断片WL、WR也可以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旋转90°。
分离工序:
在贴紧图2(h)所示的切断片WL、WR(PL、PR)之前,使上述一组切断片WL、WR和下一组切断片WL、WR在流动方向MD的间隔扩大。这种分离工序可以在后述的接合工序前进行,也可以与变更切断片WL、WR的姿势的旋转工序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旋转工序前后进行。此外,也可以与后述的“两块切断片相互分离的工序”同时进行,也可以在该工序后进行。
使两块切断片相互分离的工序:
然后,如图2(f)所示,切去(修整切割)切断片WL、WR的不要的部分15,又如图2(g)所示,在大致与流动方向MD垂直的CD方向上,分别将上述一组的切断片WL、WR互相分离,得到由切断片WL构成的侧面片PL和由切断片WR构成的侧面片PR。上述修整切割也可以在将侧面片PL、PR与本体部20接合后进行。此外,上述修整切割不是必须进行的。
接合工序:
然后,将上述互相分离的两块侧面片PL、PR的第一非收缩部C1、C1分别与本体20的流动方向MD的左侧和右侧接合。通过接合,在尿布上设置右侧面片PR(WR)和左侧面片PL(WL)。
制造方法:
以下,根据图3,说明上述尿布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将上述弹性线G导入图3所示的一对延伸辊31A、31B之间。延伸辊31(31A、31B)在流动方向MD上延伸该弹性线G。上述延伸可将延伸辊31B的周速度设定为大于上游的延伸辊31A的周速度的值来进行。延伸倍率优选设定为约2~4.5倍。
接着,利用无纺布S1、S2夹住延伸状态的弹性部件G,通过接合得到叠层体W。在这种接合中可以使用热熔融粘接剂或超声波等。然后,利用压花辊41等,将叠层体W的弹性部件G切断为很细,使一部分弹性部件G失去收缩应力,形成第和第二非收缩部C1和C2。
然后,将第一面紧固件F1贴在叠层体W的第二非收缩部C2(图2(a))上。第一面紧固件F1从紧固件辊FR卷出后,利用紧固件切刀32切断成规定的长度而得到。
在上述粘贴后,将叠层体W导入一组松弛辊33中,形成上述皱褶。通过将松弛辊33的周速度设定为小于上游延伸辊31的周速度的值,使叠层体W的弹性线G收缩,可形成这种皱褶(图1的各个切断片的第一和第二非收缩部C1、C2之间的部分)。
然后,利用切刀34切断叠层体W,得到图2(a)所示的切断片WL、WR。
在上述切断后,利用调整鼓轮35,将由相邻的两块切断片WL、WR构成的一组切断片WL、WR的姿势,变更为相对于流动方向MD旋转大约90°后的姿势(旋转工序);同时,将上述一组切断片WL、WR和下一组(后续的)切断片WL、WR之间扩大(分离工序)。
上述鼓轮35,在垫板上接受由两块切断片WL、WR构成的一组切断片WL、WR,上述垫板沿着鼓轮35提高周速度并旋转,使垫板彼此的间隔扩大,同时大致以鼓轮35的半径方向作为轴旋转。由此,如图2(b)~图2(e)所示,可以实行各组的切断片WL、WR之间沿着流动方向MD的间隔扩大和各组切断片WL、WR的旋转。这样,一组切断片WL、WR的姿势变更为旋转90°后的姿势。
其中,在分别进行上述旋转工序和上述分离工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结构。
作为实行上述分离工序的结构或方法,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02-345889号所述的结构或方法。
另一方面,作为实现上述旋转工序的结构,可以采用日本特开昭63-317576号、日本特开平7-51143号、日本特开2003-199790号的段落0021~0024和图2所示的结构等各种结构。
然后,利用扩宽装置36,在CD方向(图2(f))将上述一组切断片WL、WR各个相互分离,得到侧面片PL、PR。
上述分离后,将侧面片PL、PR分别与从另一生产线供给的本体部20的左侧和右侧接合。
其中,耳部件21可以在侧面片PL、PR接合前与本体部20接合,也可以在侧面片PL、PR的接合后与本体部20接合。
变形例:
以下,说明得到上述实施例1的尿布的另一种方法。
图4和图5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
如图4(a)所示,在第一面紧固件F1贴在第二非收缩部C2上后,沿着上述流动方向MD延伸的切断线切断(分割)叠层体W。由此,形成叠层体W在宽度方向(与流动方向MD大致垂直的方向)CD上互相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然后,在宽度方向CD上,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互相分离。其中,第一面紧固件F1也可以在上述分割后贴在各个叠层体W1、W2上。在上述分离后,在流动方向MD上以规定间隔切断分割为2个的各个叠层体W1、W2,即反复切离各叠层体W1、W2的前端部分可得到左右的切断片WL1、WR1(WL2、WR2)。
然后,如图4(b)~图4(d)所示,使各个切断片WL1、WR1相对流动方向MD上大致旋转90°,变更各个切断片WL1、WR1的姿势。分别使左右的切断片WL1、WR1在互相不同方向旋转大约90°,同时,将该左右的切断片WL1、WR1和下一个左右的切断片WL2、WR2的间隔扩大。
然后,进行图2(f)~(h)所示的分离工序和接合工序。
另一方面,如图4(f)~(h)所示,使下面形成的切断片WL2、WR2分别在与上述切断片WL1、WR1的相反方向旋转大约90°。
变形例的制造方法:
如图5所示,在将第一面紧固件F1贴在叠层体W上后,利用纵切机37将叠层体W切断(slit),得到图4(a)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然后,利用扩宽装置36将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的宽度方向CD的间隔扩大。即,使各个叠层体W1、W2互相分离。
分别各设置一对松驰辊33,切刀34和调整鼓轮35(两条生产线)。
上述宽度扩大的各个叠层体W1、W2利用松驰辊33被松驰,然后,利用切刀34切断,形成切断片WL1、WR1。
调整鼓轮35扩大左右的切断片WL1、WR1和下一个左右的切断片WL2、WR2的间隔,同时,在相对流动方向MD的第一和第二方向R1、R2(图4(b))上,分别使左右的切断片WL1、WR1旋转大约90°,变更各个切断片WL1、WR1的姿势。
接着,调整鼓轮35扩大下一个切断片WL2、WR2和再下一个切断片的间隔,同时,分别在第二和第一方向R2、R1,使左右的切断片WL2、WR2旋转大约90°,变更各个切断片WL2、WR2的姿势。各切断片WL2的旋转方向R2与前一个切断片WL1的旋转方向R1相反。切断片WR2的旋转方向R1与前一个切断片WR1的旋转方向R2相反。其中,使切断片WL1、WL2(WR1、WR2)在正反方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并扩大切断片WL1、WL2(WR1、WR2)之间的间隔的机构如后所述。
实施例2
图6和图7表示实施例2。
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在切断片的制造时,进行修整切割,除去不要部分15。在本实施例2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不需要修整切割(即没有损失)的切断片的制造方法。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的侧面片PL1、PR1(PL2、PR2)为第二非收缩部C2相对Y方向被切为倾斜状。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同样,相同部分或相当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次,根据图7说明制造工序。
如图7(a)所示,在第一面紧固件F1贴在第二非收缩部C2上后,在流动方向MD以规定的间隔切断叠层体W,得到由相邻的两块切断片WL1、WR1构成的一组切断片WL1、WR1。这里,沿着在第二非收缩部C2上,相对宽度方向CD倾斜的切断线切断叠层体W。第二非收缩部C2的切断线和相邻的另一个第二非收缩部C2的切断线相对于沿着宽度方向CD的线互相相反地倾斜。由此,交互形成上下相反的组的切断片WL1、WR1、WL2、WR2。
然后,如7(b)~图7(e)所示,上述切断片WL1、WR1在与后续的切断片WL2、WR2分离后,相对流动方向MD旋转大约90°,由此,变更各个切断片WL1、WR1的姿势。如图7(k)所示,上述旋转后,使得两块切断片WL1、WR1在宽度方向CD互相分离。
另一方面,如图7(f)~图7(j)所示,后续的组的切断片WL2、WR2在相同方向旋转90°,由此,变更各切断片WL2、WR2的姿势。然后,使得两块切断片WL2、WR2在宽度方向CD互相分离。
如图7(1)所示,两组切断片WL1、WR1、WL2、WR2(PL1、PR1、PL2、PR2)和更后续的两组切断片的间隔扩大,然后,各个切断片与本体部20接合。
通过接合,在尿布上形成右侧面片PR1、PR2(WR1、WR2)和左侧面片PL1、PL2(WL1、WL2)。
其中,作为制造本实施例2的尿布的制造装置,可以使用图3的制造装置。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2的变形例。
如图8所示,一组切断片WL1、WR1和后续组的切断片WL2、WR2可以分别在互相相反的方向R1、R2旋转。
此外,如图9所示,一组切断片WL1、WR1在第一方向R1旋转90°,另一方面,后续组的切断片WL2、WR2也可以在第一方向R1旋转270°。
实施例3
图10~图12表示实施例3。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3的侧面片PL1、PR1(PL2、PR2)为第一非收缩部C1和第二非收缩部C2之间的收缩部的一部分相对X方向被切为倾斜状。由此,上述2块侧面片PL1、PR1沿着Y方向,按照从第一非收缩部C1向着第二非收缩部C2宽度变窄(高度变低)。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同样,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详细说明。
以下,根据图11说明制造工序。
在本实施例3的尿布制造工序中,如下所述,利用两条生产线分别制造两组切断片。
如图11(a)所示,在将第一面紧固件F1贴在第二非收缩部C2上后,沿着在流动方向MD上延伸的切断线切断叠层体W,形成在宽度方向CD上互相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沿着在流动方向MD延伸的峰谷交互状的规定波形的切断线,分割(在宽度方向分割)上述叠层体W。然后,使上述互相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彼此在宽度方向CD上互相分离。其中,在图11中,上述切断线的波形设定为四方形形状,该切断线波形形状也可以设定为平滑的大致“S”字形。
在沿着波形(大致的“S”字形)切割中,尽量减少或没有修整切屑(损失),可得到适合性、美丽性提高的一次性尿布。
在上述分离后,在流动方向MD以规定间隔切断分割为两块的各叠层体W1、W2(即,反复切离各叠层体W1、W2的前端部分),如图11(b)所示,可得到相邻的两块切断片构成的一组切断片WL1、WR1、(WL2、WR2)。此时,各组的切断片被形成上述谷形部分的第二非收缩部C2分离(隔开)。即:在上述一组切断片WL1、WR1(WL2、WR2)中,形成上述峰形部分的第一非收缩部C1、C1彼此相邻。因此,由第一叠层体W1形成的一组切断片WL1、WR1的上下方向指向,与由第二层叠W2形成的一组切断片WL2、WL2的上下方向的指向相反。即:第一切断片WL1、WR1处于使得第一切断片WL1、WR1的峰形部分如图11(a)的向下指向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切断片WL2、WR2处于使得第二切断片WL2、WR2的峰形部分如图11(a)的向上指向的位置。
然后,如图11(c)~图11(g)所示,扩大上述一组的第一切断片WL1、WR1和后续的一组第一切断片之间的间隔,使上述一组第一切断片WL1、WR1相对流动方向MD旋转大约90°,变更其姿势。此时,第一切断片WL1、WR1在第一方向R1旋转。上述旋转后,如图11(m)所示,2块第一切断片WL1、WR1在宽度方向CD上互相分离。上述分离后,如图11(n)所示,第一切断片WL1、WR1(PL1、PR1)分别与本体部20接合。
另一方面,如图11(h)~图11(1)所示,扩大一组的第二切断片WL2、WR2和后续的组的切断片之间的间隔,在与上述第一切断片WL1、WR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R2,使一组的第二切断片WL2、WR2旋转大约90°,变更姿势。上述旋转后,如图11(o)所示,2块第二切断片WL2、WR2在宽度方向CD上互相分离。上述分离后,如图11(n)所示,第二切断片WL2、WR2(PL2、PR2)分别与本体部20接合。
以下,根据图12,简单说明本实施例的尿布制造方法。
如图12所示,在第一面紧固件F1贴在叠层体W上后,用纵分机37分割叠层体W,得到图11(a)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然后,利用第一扩宽装置36扩大第一和第二叠层体W1、W2在宽度方向CD的间隔。
如图12所示,分别各设置一对松驰辊33,切刀34和调整鼓轮35(两条生产线)。
在第一生产线上,上述宽度扩大的第一叠层体W1利用松驰辊33松驰,利用切刀34切断,形成第一切断片WL1、WR1。
接着,调整鼓轮35扩大一组的第一切断片WL1、WR1和下一组的切断片的间隔,使一组第一切断片WL1、WR1在相对于流动方向MD的第一方向R1旋转大约90°,变更其姿势。在利用第二扩宽装置38扩大第一切断片WL1、WR1之间的间隔宽度后,将各第一切断片WL1、WR1贴在本体部20上。
另一方面,在第二条生产线上,对第二叠层体W2进行与上述第一叠层体W1相同的加工,在形成第二切断片WL2、WR2后,与本体部20接合。其中,调整鼓轮35扩大一组第二切断片WL2、WR2和下一组的第二切断片的间隔,同时,在与第一切断片WL1、WR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R2,使一组第二切断片WL2、WR2旋转大约90°,变更其姿势。
图13表示变形例。
如图13(m)所示第一切断片WL1、WR1在第二切断片WL2、WR2的生产线上移动,切断片也可以按并排成一列。这种移动也可以通过在鼓轮上移动载置切断片的垫板进行。
其中,图13(a)~图13(1)的工序与图11(a)~图11(1)同样,省略其说明。
叠层体W的制造方法:
其次,说明叠层体W的制造方法。
图14(a)所示的叠层体W具有通过压花加工切断片状物S1、S2之间的弹性线G的非收缩部C1、C2。
制造这种叠层体W时,首先,在片状物S1、S2之间夹住拉伸状态的弹性线G的状态下,将两个片状物S1、S2互相粘接。然后,在常温或规定温度下加热压花辊的状态下,通过进行压花或利用切刀等,切割弹性线G。利用压花加工等切下的弹性线G部分成为非收缩部C1、C2。
图14(b)所示的叠层体W可利用图15所示的制造装置制造。
图15所示的制造装置具有可使第二片状物S2松驰的旋转装置1和可将弹性线G配置在第二片状物S2松驰部分以外的第二辊12。如图14(c)所示,跨过第二片状物S2的松驰部分的弹性线G,以横跨该松驰部分的方式配置后,利用图15的切刀4,例如激光、工业用光、刀刃或剪刀中至少一种切断。由此,本装置可以将弹性线G间歇的配置在第二片状物S2上。这种间歇主要由第二片状物S2的松驰产生的。
在图15中,第一辊GR的弹性线G送至第二辊12。第二辊12的周速度V2设定为大于第一辊GR的周速度V1的值。由此,弹性线G在第一辊GR和第二辊12之间被拉伸。
第一片状物S1供给第二辊12。第二辊12利用真空等吸引并搬送第一片状物S1。在第二辊12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吸附第一片状物S1的多个吸引孔12a。在第一片状物S1由真空等吸附保持在第二辊12的表面上后,利用带状切刀(web cutter)2将第一片状物S1分割为规定大小。
在分割后,以横跨在各个第一片状物S1的表面上的方式配置弹性线G,在弹性线G、第一片状物S1或第二片状物S2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上涂布粘接材料。
接近第二辊12,配置用于进行弯曲的旋转装置1。
旋转装置1具有多个吸附第二片状物S2,使得可以搬送第二片状物S2的垫板9i。在各个垫板9i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第二片状物S2的吸引孔10。旋转装置1连续地搬送片状物。在接点O,第一片状物S1、弹性线G和第二片状物S2互相连接,形成叠层体W。
在接受位置RP,旋转装置1以速度V11接受第二片状物S2。在垫板9i接受第二片状物S2的地点A,垫板的周速度为V11。在地点A,上述速度V11的各个垫板9i的旋转速度在达到上述接点O前,减速至速度V21。由此,各个垫板9i之间的间隔在从接受位置RP至接点O之间变窄。随之,在各个垫板9i之间,第二片状物S2松驰,形成松驰部分Sa。
姿势变更装置:
以下说明用于变更上述姿势的装置和方法。
在图16中,在姿势变更装置80中,在调整鼓轮(未图示)上交互地配置第一移动部81和第二移动部82。在上述调整鼓轮上形成如图17(a)~图17(e)所示的导向槽83。
在图16中,上述第一和第二移动部81、82具有沿着调整鼓轮的周围方向旋转的垫板基座84。在上述垫板基座84上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驱动皮带轮85和从动皮带轮86。同步皮带(timing belt)87卷绕在两个皮带轮85、86上。外接皮带轮88A与第一移动部81的同步皮带87连接;另一方面,内接皮带轮88B与第二移动部82的同步皮带87连接。在上述外接皮带轮88A和内接皮带轮88B上分别搭载第一和第二垫板89A,89B。
另一方面,如图17(a)所示,在上述驱动皮带轮85上,设置凸轮从动件85c。随着各个移动部81、82在调整鼓轮的圆周方向旋转,驱动皮带轮85在导向槽83的倾斜部分83a上旋转。如图17(a)~17(c)所示,随着驱动皮带轮85的旋转,外接皮带轮88A在第一方向R1旋转,皮带轮88A上的图5的第一垫板89A,在第一方向R1旋转90°。由此,第一片群WL1~WR1的姿势变更为在第一方向R1旋转90°后的姿势。
另一方面,如图17(c)~17(e)所示,随着上述驱动皮带轮85的旋转,内接皮带轮88B在第二方向R2上旋转,皮带轮88B上的图5的第二垫板89B在第二方向R2旋转90°,这样,第二片群WL2~WR2的姿势变更为在第二方向R2旋转90°后的姿势。
以下说明姿势变更的另一种装置和方法。
如图18所示,第一和第二移动部81、82,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外接皮带轮88A、88C。上述第一外接皮带轮88A和第二外接皮带轮88C的外径比设定为3:1,因此,在倾斜部83a上第一外接皮带轮88A在第一方向旋转90°;另一方面,在同一个倾斜部分83a上,内接皮带轮88B在第一方向旋转270°。由此,两个片群旋转,使得两个片群的片WL1、WR1、WL2、WR2的姿势变得相同。
此外,在进行上述图16~图18的姿势变更时,必须预先使芯部C1、C2彼此分离。
图19(a)~19(c)表示姿势变更的另一种装置和方法。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9(a)~19(c)所示变更切断片的姿势,并将切断片排列成一列。以下简单说明本实施例。
在图19(a)中,第一和第二移动部81、82分别具有垫板基座84。同步皮带87的两端固定在上述垫板基座84上。第一或第二外接皮带轮88A、88B与上述同步皮带87连接。第一垫板89A和第二垫板89B分别搭载在上述第一移动部81的第一外接皮带轮88A和第二移动部82的第二外接皮带轮88B上。
上述各个外接皮带轮88A、88B可在与垫板基座84的移动方向MD大致垂直的宽度方向CD上往复移动,伴随着在上述CD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可在正反方向旋转。因此,当外接皮带轮88A上的第一垫板89A,在接近中心线100的第一宽度方向CD1上移动时,在第一旋转方向101旋转,第二外接皮带轮88B上的第二垫板89B在接近中心线100的第二宽度方向CD2上移动,在第二旋转方向102旋转。其中,第一宽度方向CD1与第二宽度方向CD2为相反方向,第一旋转方向101为与第二旋转方向102相反的方向。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姿势变更和排列方法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图19(a)的各个垫板89A、89B上的第一切断片WL1、WR1和第二切断片WL2、WR2从互相在CD方向和MD方向两方分离的状态成为如图19(c)所示,在流动方向MD并列的状态。即:如图13(c),图13(h)所示,第一切断片WL1、WR1和第二切断片WL2、WR2从在CD方向分离,并在MD方向也互相分离的状态,通过姿势变更和在CD方向的移动,如图13(m)所示,成为排列呈一列的状态。
更详细地说明。如图19(a)~19(c)所示,当伴随着第一垫板89A在流动方向MD上搬送,在第一宽度方向CD1方向上移动至中心线100的位置时,第一垫板89A与外接皮带轮88A一起,在第一旋转方向101上旋转大约90°。另一方面,当伴随第二垫板89B在流动方向MD上搬送,在第二宽度方向CD2上,移动至中心线100的位置时,第二垫板89B与第二外接皮带轮88B一起,在第二旋转方向102上旋转大约90°。这样,各个垫板89A、89B上的第一切断片WL1、WR1和第二切断片WL2、WR2成为排列成一列的状态。上述第一垫板89A和第二垫板89B在宽度方向CD的移动,由图中未示出凸轮机构等导向。
实施例4
以下,说明图1(a)的上述尿布的另一种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20(a)表示叠层体W。作为该叠层体W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上述的叠层体W的制造方法,省略其说明。作为上述制造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可以与在两块片状物两者上设置松驰部同时,在该两块片状物之间导入弹性部件G。拉伸夹在上述松驰部间的部位,通过去除上述两个松驰部分的松驰,可以形成皱褶(抽皱)。
其中,在本实施例4中,弹性部件G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省略其图示。
如图20(b)所示,搬送叠层体W,并沿着波形的切断线CL切断。上述切断线CL形成具有在流动方向MD上延伸的规定波长的波形,通过上述切断,叠层体W被分割成在流动方向MD上相互错开半个波长相位,形状大致相同的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N1、N2。
在上述分割后,上述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N1、N2在图23的上下方向(与分割叠层体N1、N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Z上互相分离。如图21(a)所示,在上述分离后,第一分割叠层体N1向着中心线100被稍微移动并被搬送。由此,第一分割叠层体N1沿着中心线100被搬送。第一分割叠层体N1在与图21(b)所示的第二分割叠层体N2对称配置的状态下被搬送。
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
然后,如图21(a)所示,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N1、N2沿着在宽度方向CD上延伸的切断线101,将第一分割叠层体N1的前端部分切断成规定长度。重复该切断,可在每一个前述波长λ,形成互相大致线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
图21(a)的叠层体W除去流动方向MD的张力,拉长的弹性部件在流动方向MD上收缩,在收缩部分H上形成皱褶。然后,通过沿着切断线101切断叠层体W,可由非收缩部C分别形成在宽度方向CD上宽度大的固定部C1、C1和固定面紧固件F的连接部C2、C2。
因此,在由上述切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中,在平的固定部C1和平的连接部C2之间形成皱褶的收缩部H。
在上述切离后,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在流动方向MD上互相分离。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在相同方向上旋转大约90°,变更其姿势,同时,该第一切断片P1和第二切断片P2之间的宽度方向CD的距离增大。
如图22(a)所示,在上述旋转后,两个切断片P1、P2互相分离,使得第一切断片P1和第二切断片P2之间在流动方向MD上的距离,成为上述本体部21、22的流动方向MD上的长度。然后,使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的固定部C1、C1与成为第一和第二本体部21、22的片状物(以下称为“本体片”)CW分别接合。
其中,本体片CW在流动方向MD上被连续搬送;在后述的第三和第四切断片接合后,沿着切断线201切断,形成本体部21、22。利用这种切断,由本体片CW形成第一本体部21和第二本体部22。因此,本体片CW的形成第一本体部21的部分和形成第二本体部22的部分可以被交互搬送。
第一切断片P1与本体片CW的形成第一本体部21的部分第一侧CS1接合。另一方面,第二切断片P2与本体片CW的形成第二本体22的部分的第二侧CS2接合。
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
另一方面,如图21(b)所示,与第一分割叠层体N1同样,反复进行第二分割叠层体N2的前端部分的切离,可在每一个上述波长λ上形成互相大致线对称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
在上述切离后,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在流动方向MD上互相分离。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在相同方向旋转大约90°,变更姿势,同时,该第三切断片P3和第四切断片P4之间的宽度方向CD的距离增大。
如图22(b)所示,在上述旋转后,两个切断片P3、P4互相分离,使得第三切断片P3和第四切断片P4之间在流动方向MD上的距离成为上述本体部21、22在流动方向MD上的长度。然后,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的固定部C1、C1分别与上述本体片CW的第一和第二本体部21、22接合。
如图22(b)所示,第一切断片P1和第四切断片P4在本体片CW的流动方向MD上并列成一列。此外,第二切断片P2和第三切断片P3在本体片CW的流动方向MD上并列成一列。因此,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分别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配置在夹住中心线100的对面位置上。
第三切断片P3与本体片CW的成为第一本体部21的部分的第二侧CS2接合。另一方面,第四切断片P4与本体片CW的成为第二本体22的部分的第一侧CS1接合。
然后,将本体片CW切断为规定的形状,制造图1(a)所示的尿布。因此,可以交互制造第一切断片P1和第三切断片P3与第一本体部21接合的尿布;和第二切断片P2与第四切断片P4与第二本体部22接合的尿布。
作为切断片P1~P4的配置方法,使第一切断片P1与成为本体部21(22)的本体片CW的任何一侧接合,使第二或第三切断片P2、P3的任何一个与成为本体部的本体片CW的上述第一切断片P1接合的侧相反的一侧接合。
此外,使第四切断片P4与成为本体部21(22)的本体片CW的左右任何一侧接合,使第三或第二切断片P3、P2中的任何一个与成为上述本体部21(22)的本体片CW的上述第四切断片P4接合侧的相反一侧接合。
此外,通过使图22(b)的侧面片P1、P3(P2、P4)的连接部C2与本体部21(22)接合,也可以形成内裤型穿着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部C2上可以不设置面紧固件F。
制造装置:
以下说明本尿布的制造装置。
如图23所示,利用上述方法的装置形成的叠层体W导入纵分机220中进行分割,形成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第一和第二分割片的一个例子)N1、N2。
在上述分割后,利用带状导向装置219,将第一分割叠层体N1向着中心线100(图21(a)),在宽度方向移动一点并搬送,导入第一调整切刀231中。另一方面,将第二分割叠层体N2搬送至第一分割叠层体N1的上方,导入第二调整切刀232中。
利用第一调整切刀231切断第一分割叠层体N1,利用切刀230b,沿着切断线101(图21(a))切断其前端部分。由该切断形成的切断片P1、P2在流动方向MD上与未切断的第一分割叠层体N1稍微分离。
第一调整切刀231具有吸附搬送第一分割叠层体N1的前端部分并搬送的搬送鼓轮230a和切刀230b。设在搬送鼓轮230a上的垫板(未图示)的周速度V21可周期地变速。即:搬送鼓化230a的各个垫板,在以上游的第一分割叠层体N1的搬送速度V11接受第一分割叠层体N1后减速。通过设置减速工序,可以使侧面片的形成皱褶部分的弹性部件收缩。
当由切刀230b沿着切断线101(图21(a))切断第一分割叠层体N1的前端部分时,由该切断形成的侧面片P1、P2由搬送鼓轮230a搬送至下游。当向下游搬送侧面片P1、P2时,上述各个垫板增速,可以使得侧面片P1和下一个侧面片P2之间以及侧面片P2和下一个侧面片P1之间在流动方向MD上分离。
第一扩宽旋转装置241:
由该切断形成的切断片P1、P2被移送至下游的第一扩宽旋转装置241。
如图21(a)所示,第一扩宽旋转装置241为使第一和第二切断片P1,P2互相分离的同时,分别旋转90°的装置。该第一扩宽回转装置241具有互相分离的多个垫板。当在接受位置RP4上,该垫板从第一调整切刀231接受上述切断片P1、P2时,吸附保持该切断片P1、P2,在交给位置SP4上,将切断片P1、P2交给下游的第一间隔调整装置271。
当第一扩宽回转装置241的垫板从接受位置RP4旋转至交给位置SP4时,相邻的垫板彼此的间隔增大,切断片P1、P2之间在流动方向MD上的间隔扩大。同时,使上述垫板在相同方向旋转大约90°,变更其姿势,并在宽度方向CD上大幅的移动。由此,该第一切断片P1和第二切断片P2之间的间隔扩大,同时,两个切断片P1、P2的姿势变更(图21(a))。
在上述两个断片之间的间隔扩开和姿势变更后,在下游的第一间隔调整装置271中,第一切断片P1、P1之间的间隔进一步扩大。由此,图22(b)的第一切断片P1、P1的间距成为相对于制品长度Lc的两倍的间距。这样,在进行在本体片CW上的贴合位置调整的同时,可利用涂布装置G7涂布粘接剂。然后,在本体片CW的规定位置上使各个切断片P1、P2接合(图22(a))。
此外,图22(b)的第二切断片P2、P2在流动方向MD上的间距也为本体部在流动方向MD上的长度Lc的2倍。
作为上述间隔调整装置271,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多个垫板的鼓轮。
与上述第一分割叠层体N1同样,第二分割叠层体N2可以利用第二调整切刀232,第二扩宽旋转装置242和第二调整装置272进行图21(b)所示的切断,间隔调整和旋转扩宽。如图22(b)所示,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与本体片CW的规定位置接合。此外,上述第二调整切刀232,第二扩宽旋转装置242和第二间隔调整装置272具有与上述第一调整切刀231,第一扩宽旋转装置241和第一间隔调整装置271同样的功能,进行第三和第四切断片P3、P4的形成和接合。
这样,利用第一和第二间隔调整装置271、272,可将切断片P1~P4配置在本体片CW的规定位置成为侧面片,作成图1(a)所示的尿布。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优选的实施方式,技术人员阅读本说明书,在确定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更和修正。
例如,切断片的形状不是仅限于梯形或波形。
此外,本体部具有吸收性芯即可,其形状或层叠状态等没有限制。
因此,其变更和修正从权利要求范围决定的本发明范围内可以解释。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适用于一次性的尿布或短裤。

Claims (13)

1.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使包含两块片状物和夹在该两块片状物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一对侧面片与本体部接合,包括:
沿着一对片状物的流动方向,将弹性部件供至所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得到成为所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
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所述叠层体,得到切断片的工序;
使由互相相邻的两块所述切断片构成的一组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所述流动方向旋转90°后的姿势的工序;
使所述一组切断片分别相互分离的工序;和
使所述一组各切断片的每一个分别与成为所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
2.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使包含两块片状物和夹在该两块片状物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一对侧面片与本体部接合,包括:
沿着一对片状物的流动方向,将弹性部件供至所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得到成为所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
沿着在所述流动方向上延伸的切断线切断所述叠层体,形成在所述片状物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的工序;
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所述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得到左右切断片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彼此,或所述左右切断片彼此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工序;
将所述各个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所述流动方向旋转90°后的姿势的工序;和
使所述已变更姿势的左右切断片分别与成为所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
3.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使包含两块片状物和夹在该两块片状物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一对侧面片与本体部接合,包括:
沿着一对片状物的流动方向,将弹性部件供至所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得到成为所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
沿着在所述流动方向上延伸的规定波形的切断线切断所述叠层体,形成在所述片状物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的工序;
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所述第一分割叠层体,得到第一切断片的工序;
将由相互相邻的两块所述第一切断片构成的一组第一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所述流动方向旋转90°后的姿势的工序;和
将所述已变更姿势的一组第一切断片的每一个分别与成为所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
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所述第二分割叠层体,得到第二切断片的工序;
将由相互相邻的两块所述第二切断片构成的一组第二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所述流动方向旋转90°后的姿势的工序;和
将所述已变更姿势的一组第二切断片的每一个分别与成为所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侧和右侧接合的工序。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切断片构成不进行修整切割的侧面片。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穿着时,将所述侧面片与所述本体部接合的接合部件安装在所述叠层体上的工序,
在切断所述叠层体,得到所述各切断片的所述工序中,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叠层体一起被切断成两个,在每一个切断片上设置所述接合部件。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层体上,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所述弹性部件的收缩力不起作用的非收缩部,在所述非收缩部中,所述叠层体被切断,在所述各个切断片的每一个上形成非收缩部。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成为所述侧面片的叠层体的工序中,沿着所述流动方向,以拉伸所述弹性部件的状态,将该弹性部件供至所述一对片状物之间,形成所述叠层体后,
使所述叠层体或所述切断片的弹性部件松驰,在所述叠层体或所述切断片上形成皱褶。
8.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使一对侧面片与本体部的左右接合,包括:
搬送连续的片状叠层体,并具有沿着在所述叠层体的流动方向上延伸的规定波长的波形的切断线,切断所述叠层体,形成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的工序;
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所述第一分割叠层体,在每一个所述波长上形成相互线对称的第一和第二切断片的工序;
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切断所述第二分割叠层体,在每一个所述波长上形成相互线对称的第三和第四切断片的工序;
使所述形成的第一切断片和第二切断片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互相分离的工序;
使所述形成的第三切断片和第四切断片在所述流动方向上互相分离的工序;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所述流动方向旋转90°的姿势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切断片和第二切断片之间的距离,在与所述流动方向垂直的所述叠层体的宽度方向上增大的工序;
将所述第三和第四切断片的姿势变更为相对所述流动方向旋转90°的姿势的工序;
使所述第三切断片和第四切断片之间的距离,在与所述流动方向垂直的所述叠层体的宽度方向上增大的工序;
使所述第一切断片和所述第二或第三切断片分别与成为所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右接合的工序;
使所述第四切断片和所述第三或第二切断片分别与成为所述本体部的片状物的左右接合的工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使所述第一切断片和第四切断片在所述流动方向上并排成一列,同时,使所述第二切断片和第三切断片在所述流动方向上并排成一列的工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的工序中,所述第一分割叠层体和第二分割叠层体的相位,在所述流动方向上相互错开半个波长,形成所述两个分割叠层体。
11.一种穿着物品,具备:具有吸收性芯、覆盖前腰身区域、下裆区域和后腰身区域的本体部;与所述本体部接合,穿着时位于所述前后腰身区域之间的一对侧面片,所述各个侧面片可在腰身方向伸缩,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片的至少一部分,在至少两块片状物之间夹有弹性线而形成,且所述弹性线在所述腰身方向上收缩,成为形成皱褶的收缩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片的与所述本体部的接合部上设置有弹性线的收缩力不起作用的第一非收缩部,所述第一非收缩部与所述本体部重合、与所述本体部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片的腰身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所述弹性线的收缩力不起作用的第二非收缩部,穿着时,使所述侧面片与所述本体部接合的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非收缩部接合。
CNB2005800057511A 2004-02-23 2005-02-07 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9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46149 2004-02-23
JP046149/2004 2004-02-23
JP174047/2004 2004-06-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1815A CN1921815A (zh) 2007-02-28
CN100508923C true CN100508923C (zh) 2009-07-08

Family

ID=3777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57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923C (zh) 2004-02-23 2005-02-07 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892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558A (zh) * 2016-06-01 2019-01-11 株式会社瑞光 配置装置、配置系统以及配置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941853T3 (da) * 2007-01-02 2010-03-29 Fameccanica Data Spa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af sanitetsartikler med sidepaneler
ITBO20070431A1 (it) * 2007-06-19 2008-12-20 Gdm Spa Macchina e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rticoli assorbenti.
WO2013157533A1 (ja) * 2012-04-19 2013-10-24 株式会社瑞光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MY178755A (en) * 2014-02-03 2020-10-20 Zuiko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osable worn article
EP4088696A4 (en) * 2020-01-10 2023-06-07 Zuiko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SINGLE-USE ITEM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558A (zh) * 2016-06-01 2019-01-11 株式会社瑞光 配置装置、配置系统以及配置方法
CN109195558B (zh) * 2016-06-01 2021-04-02 株式会社瑞光 配置装置、配置系统以及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1815A (zh) 2007-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9484B1 (en) Worn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1161768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ssembling elastic laminates with different bond densities for absorbent articles
JP5588535B2 (ja) 幅方向の弾性を持つ弾性複合材およびその弾性複合材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0508923C (zh) 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RU2582444C2 (ru) Натягиваемый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EP0396050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earable article components
CN100486550C (zh) 将弹性构件固定在连续生产中的一次性穿着制品上的方法和装置
US4968313A (en) Diaper with waist band elastic
EP1699419B1 (en) An elastic composite for a disposable absorbent garment, and a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elastic composite and a garment having the elastic composite
CN101548042B (zh) 伸缩性无纺布、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US7039990B2 (en) Zoned stretching of a web
CN104080428B (zh) 用于折叠吸收制品的设备和方法
JP2000500684A (ja) 吸収体用の延伸性サイ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1310066A (zh) 片材的加工装置及片材的制造方法
JP2016513574A (ja) 伸縮性の芯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CN111886127B (zh) 伸缩片材、使用该伸缩片材的一次性穿戴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01097B (zh) 伸缩性片材的制造方法
JP2009273922A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693019B2 (ja) 回転加工装置
AU2015203499B2 (en) An elastic composite having cross-directional elasticity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elastic composite
GB2484139A (en)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to be worn on the lower tors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