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6024C -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6024C
CN100466024C CNB2006100790617A CN200610079061A CN100466024C CN 100466024 C CN100466024 C CN 100466024C CN B2006100790617 A CNB2006100790617 A CN B2006100790617A CN 200610079061 A CN200610079061 A CN 200610079061A CN 100466024 C CN100466024 C CN 1004660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a display
framework
integrated circuit
display equipme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790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6325A (zh
Inventor
吴在永
韩正观
赵三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66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6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60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602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66Coo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改进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集成电路和驱动板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用于支持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由此,将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制造得薄和轻,并且也减少其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具体地涉及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其上形成有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用于将信号供应到电极以便显示图像的驱动板。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和形成于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的障壁(barrier rib)。障壁形成了放电单元。每个放电单元填充有惰性气体,该惰性气体含有主放电气体比如氖(Ne)、氦(He)或Ne-He气体混合物和少量氙(Xe)。
驱动板将根据从外界输入的图像信号的驱动信号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使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被驱动。
驱动信号在放电单元中生成等离子体放电。当生成等离子体放电时,惰性气体生成真空紫外线,并且真空紫外线发射在障壁之间的荧光体。然后,荧光体通过真空紫外线发射可见光使得图像得以显示。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需要用于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连接到驱动板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引起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制造成本的增加。该连接部件还阻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制造得薄和轻。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以及用于控制施加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其中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以及用于将信号施加到电极的驱动板,其中驱动板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根据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用于将信号施加到电极的驱动板、以及用于控制施加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其中驱动板和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的辅助框架;以及用于控制施加到所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所述辅助框架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以及用于将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极的驱动板,其中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位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之上,并且所述驱动板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用于将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极的驱动板;以及用于控制施加到所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位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之上,并且所述驱动板和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附图说明
将参考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同样的数字指示同样的元件。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板;
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图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以及
图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以更详细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以及用于控制施加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框架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框架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以允许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弯曲框架部分在框架的前方向或后方向上弯曲。
优选的是,热耗散片形成在集成电路的较高部分或较低部分上。
优选的是,当集成电路的数目是多个时,热耗散片单独地形成在多个集成电路的每一个上。
优选的是,散热器(heat sink)形成在集成电路之上。
优选的是,用于支持集成电路的辅助框架形成在框架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用于将集成电路紧固到框架的紧固部件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电极包括数据电极、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的是,集成电路形成在挠性基板上。
优选的是,挠性基板延伸到框架的边缘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以及用于将信号施加到电极的驱动板。驱动板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框架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框架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以允许驱动板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弯曲框架部分在框架的前方向或后方向上弯曲。
优选的是,用于将驱动板紧固到框架的紧固部件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电极包括数据电极、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用于将信号施加到电极的驱动板、以及用于控制施加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驱动板和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框架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框架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以允许驱动板和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优选的是,集成电路形成在驱动板之上。
优选的是,用于支持集成电路的辅助框架形成在驱动板之上。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包括前壳(cabinet)111和后盖112以决定外形的壳110、用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用于支持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框架140以及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驱动板130。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控制由驱动板130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电极的驱动信号。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形成在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的集成电路(IC)150。将参考图2到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板200和后面板210,它们平行地接合成以其间预定距离彼此相对。
前面板200包括保持(maintenance)电极对202和203,它们成对地形成在前基板201上。保持电极对202和203依赖于它们的功能而包括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保持电极对202和203每个包括由透明氧化铟锡(ITO)材料制成的透明电极202a和203a以及总线电极202b和203b。保持电极对202和203覆盖有较高电介质层204,用于限制放电电流并且在保持电极对202与203之间提供绝缘。具有MgO的沉积物的保护层205形成在较高电介质层204的较高表面上以促成放电条件。
多个障壁212形成在后面板210的后基板211上以形成多个放电空间,即多个放电单元。用于通过执行寻址放电来生成真空紫外线的多个数据电极213被形成以与保持电极对202和203交叉。红(R)、绿(G)和蓝(B)荧光体214涂覆在后面板210上,以在寻址放电的生成期间发射用于显示图像的可见光。用于保护数据电极213的较低电介质层215被形成于数据电极213与荧光体214之间。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结构不限于图2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如果必要,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结构可以改变。例如,障壁是开放型,其中相邻放电单元彼此开放,或者闭合型,其中相邻放电单元彼此闭合。此外在图2中,保持电极对包括透明电极202a和203a以及总线电极202b和203b。然而,保持电极对可以具有只包括总线电极的无ITO(ITO-less)电极结构。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板。
如图3所示,扫描驱动板310、维持驱动板320、数据驱动板330、控制器板340和功率源板(未示出)被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框架140之上。
扫描驱动板310将扫描驱动信号施加到包括前面板200和后面板210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扫描电极。扫描驱动信号通过挠性基板311来施加,挠性基板311是用于将扫描驱动板310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扫描电极的连接部件。
维持驱动板320将维持驱动信号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维持电极。维持驱动信号通过挠性基板321来施加,挠性基板321是用于将维持驱动板320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维持电极的连接部件。
数据驱动板330将数据驱动信号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数据电极。数据驱动信号通过挠性基板331来施加,挠性基板331是用于将数据驱动板330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数据电极的连接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设备包括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用于控制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数据电极、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中至少一个的驱动信号。该集成电路位于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并且形成在用于将驱动板连接到电极的挠性基板上。形成在挠性基板上的集成电路是覆晶薄膜(chip-on-ifilm)(COF)或带载封装(TCP)。接着,将参考图4和图6,解释用于控制数据驱动信号的集成电路实例。
控制器板340使用从外界输入的图像信号来生成用于显示图像的信号。例如,控制器板340生成时序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扫描驱动板310、维持驱动板320和数据驱动板330中每一个的操作时序。控制器板340通过第一线缆341将扫描时序控制信号供应到扫描驱动板310。控制器板340通过第二线缆342将维持时序控制信号供应到维持驱动板320。控制器板340通过第三线缆343将数据时序控制信号供应到数据驱动板330。
功率源板将功率源供应到板310、320、330和340中的每一个。
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如图4所示,框架140形成在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紧固部件410将框架140的后表面区域之上形成的数据驱动板330紧固到框架140。挠性基板331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的数据电极连接到数据驱动板330。集成电路150形成在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在本发明中,“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的含意是图4中所示虚线的底区域,其中不形成框架140,如图4中的箭头所指示。
框架140支持包括前面板200和后面板210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此外,框架140将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20中或者当驱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时在驱动板中生成的热发射到外界。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框架140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框架140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141,以允许集成电路150形成在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在图4中,弯曲框架部分141在框架140的后方向上弯曲。然而,弯曲框架部分141可以在框架140的前方向上弯曲。换而言之,如果必要,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框架140的弯曲框架部分141可以在框架的任何方向上或者以对对框架的任何弯曲角度来弯曲。框架140的弯曲框架部分141允许集成电路150形成在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由此,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框架140的另一结构中,框架140的边缘部分可以不包括弯曲框架部分141。替代地,框架140的边缘部分可以包括分离的辅助框架,使得集成电路150可以形成在辅助框架之上。
集成电路150控制从数据驱动板330施加的数据驱动信号,以将数据驱动信号供应到数据电极。由于集成电路150执行高速开关操作用于在驱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时控制驱动信号,所以在集成电路150中生成很多热。由此,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需要热耗散部件用于防止由强热引起的集成电路150的损坏。集成电路150易受外部冲击损坏。由此,等离子体显示设备需要保护部件用于防止由外部冲击引起的集成电路150的损坏。此外,集成电路150形成在用于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电连接到驱动板的挠性基板上,由此控制驱动信号。
在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设计结构中重要地考虑集成电路的上述特征。例如,当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的后表面区域之上时,保护部件和热耗散部件依次堆叠在集成电路上。由此,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深度和挠性基板的长度增加,并且该增加导致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制造成本的增加。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将集成电路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如图5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多个集成电路150。原因在于连接到数据电极的一个集成电路的引脚数目有限。由于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变大并且支持高分辨率,所以集成电路数目增加。
由于集成电路150位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所以其上形成有集成电路150的挠性基板331延伸到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也就是,由于挠性基板331无需延伸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框架140的后表面区域,所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减小。挠性基板331包括电极图案暴露部分332用于将驱动板连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热耗散片510,其形成于在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形成的集成电路150的上部分或下部分上。
在集成电路150中生成的热被传导到热耗散片510,然后热耗散片510将热发射到外界。由于热耗散片510直接形成在集成电路150上,所以热耗散片510保护集成电路150不受外部物理冲击。作为热耗散片510,使用了双面带或硅等等。优选的是,考虑到热耗散效率、外部冲击吸收性和制造成本,热耗散片510的厚度t1在从0.5mm到5mm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热耗散片510以沿着框架边缘部分延伸的一个片的形式来形成。然而,出于减小制造成本的目的,热耗散片可以形成于其上形成有每个集成电路的该框架的一部分上。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框架140、第一辅助框架610、集成电路150、第二辅助框架620、热耗散片510、散热器(heat sink)630、第一紧固部件640和第二紧固部件650。
框架140发射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驱动板中生成的热,并且支持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第一辅助框架610形成在框架140的弯曲框架部分141之上,并且支持集成电路150。此外,在集成电路150中生成的热被传导到第一辅助框架610,然后第一辅助框架610将热朝向框架140发射。朝向框架140发射的热通过第一紧固部件640传导到框架140,然后在框架140与第一辅助框架610之间的空间中对流。可以多样地改变第一辅助框架610的结构以优化集成电路150在框架140的边缘部分之上的位置、增大热耗散效率、以及稳定地支持集成电路150。
第一紧固部件640支持第一辅助框架610。多个第一紧固部件640形成为将第一辅助框架610紧固到框架140。
集成电路150形成在第一辅助框架610之上。出于清晰地示出其它部件的目的,在图6中未示出挠性基板。
第二辅助框架620形成在集成电路150之上。第二辅助框架620将集成电路150中生成的热传导到散热器630。此外,由于第二辅助框架620以预定距离与第一辅助框架610分离,所以在第一辅助框架610与第二辅助框架620之间提供了用于形成集成电路150的空间。
第二紧固部件650将第一辅助框架610紧固到第二辅助框架620,并且亦形成第一辅助框架610与第二辅助框架620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一或第二紧固部件640或650,使用销、螺钉、铆钉等等。第一或第二紧固部件640或650可用来将集成电路150直接紧固到框架140。
热耗散片510在第一辅助框架610与第二辅助框架620之间缠绕集成电路150。热耗散片510吸收外部冲击,并且将集成电路150中生成的热传导到第一辅助框架610和第二辅助框架620。
散热器630将从第二辅助框架620传导的热通过散热器630的本体传递到散热器630的热耗散引脚(pin)。然后,散热器630通过具有大面积的热耗散引脚将热发射到外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由于用于防止集成电路损坏的热耗散部件和保护部件被堆叠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上,所以防止了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厚度增加。
<第二实施例>
图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710、框架720和驱动板730。由于在图1到6中充分地描述了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基本上相同或等效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和组件,所以省略了关于它们的描述。
框架720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710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紧固部件740将框架720的边缘部分之上形成的驱动板730紧固到框架720。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框架720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框架720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721,以允许驱动板730形成在框架720的边缘部分之上。弯曲框架部分721在框架720的前方向或后方向上弯曲。由此,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框架720的另一结构中,框架720的边缘部分可以不包括弯曲框架部分721。替代地,框架720的边缘部分可以包括分离的辅助框架,使得驱动板730可以形成在辅助框架之上。
形成在框架720的边缘部分之上的驱动板730可以包括扫描驱动板、维持驱动板或数据驱动板中的至少一个。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由于驱动板形成在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所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厚度有效地减小。
<第三实施例>
图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结构。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810、框架820、驱动板830、集成电路840和辅助框架850。由于在图1到7中充分地描述了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基本上相同或等效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结构和组件,所以省略了关于它们的描述。
框架820形成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810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紧固部件860将驱动板830紧固到通过使框架820的边缘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821。此外,集成电路840形成在驱动板830之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辅助框架850,该辅助框架850形成在驱动板830上并且支持集成电路840。辅助框架850支持集成电路840,并且还将集成电路840中生成的热发射到外界。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由于驱动板830和集成电路840形成在框架820的边缘部分之上,所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制造得薄和轻。由于用于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810连接到驱动板830的挠性基板841不需要延伸到框架820的后表面区域,所以挠性基板841的长度减小。由此,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减小。
对于这样描述的本发明将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变化。这样的变化不应视作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所有这些修改意图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形成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
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的辅助框架;以及
用于控制施加到所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所述辅助框架之上。
2.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所述框架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以允许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3.权利要求2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框架部分在所述框架的前方向或后方向上弯曲。
4.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热耗散片形成在所述集成电路的上部分上或下部分上。
5.权利要求4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当集成电路的数目是多个时,所述热耗散片独立地形成在所述多个集成电路中的每一个上。
6.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散热器形成在所述集成电路之上。
7.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辅助框架与所述框架分开。
8.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用于将所述集成电路紧固到所述框架的紧固部件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9.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电极包括数据电极、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10.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挠性基板上。
11.权利要求10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挠性基板延伸到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
12.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形成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以及
用于将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极的驱动板,
其中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位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之上,并且所述驱动板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13.权利要求12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所述框架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以允许所述驱动板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14.权利要求13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框架部分在所述框架的前方向或后方向上弯曲。
15.权利要求12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用于将所述驱动板紧固到所述框架的紧固部件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16.权利要求12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电极包括数据电极、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1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包括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形成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区域之上的框架;
用于将信号施加到所述电极的驱动板;以及
用于控制施加到所述电极的信号的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位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之上,并且所述驱动板和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18.权利要求17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包括通过使所述框架弯曲而形成的弯曲框架部分,以允许所述驱动板和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所述框架的边缘部分之上。
19.权利要求17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形成在所述驱动板之上。
20.权利要求19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用于支持所述集成电路的辅助框架形成在所述驱动板之上。
CNB2006100790617A 2005-05-19 2006-04-29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0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42230 2005-05-19
KR1020050042230A KR100784564B1 (ko) 2005-05-19 2005-05-19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KR1020050087474 2005-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6325A CN1866325A (zh) 2006-11-22
CN100466024C true CN100466024C (zh) 2009-03-04

Family

ID=3742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906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024C (zh) 2005-05-19 2006-04-29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84564B1 (zh)
CN (1) CN10046602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2005B1 (ko) 2008-12-05 2010-09-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6701A (ja) * 1998-08-05 2000-02-25 Pioneer Electron Corp 二次元表示装置の駆動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US20040114063A1 (en) * 2002-12-13 2004-06-17 Pioneer Corporation Flat display apparatus
US20050088092A1 (en) * 2003-10-17 2005-04-28 Myoung-Kon Kim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114092A (ko) * 2004-05-31 2005-12-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6701A (ja) * 1998-08-05 2000-02-25 Pioneer Electron Corp 二次元表示装置の駆動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US20040114063A1 (en) * 2002-12-13 2004-06-17 Pioneer Corporation Flat display apparatus
US20050088092A1 (en) * 2003-10-17 2005-04-28 Myoung-Kon Kim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84564B1 (ko) 2007-12-11
KR20060119323A (ko) 2006-11-24
CN1866325A (zh) 2006-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87642A1 (en) Structure for heat dissip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and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8456384B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7561427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US7348728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N100466024C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00514536C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US20060082274A1 (en) Panel assembly, plasma display panel assembly employ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assembly
US8077448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US20090219227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683759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5957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60049769A1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US7728790B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41608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165148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0046948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61527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00315393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61529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082439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066974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61297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105550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9003107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00994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