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3525C - 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3525C
CN100443525C CNB038228076A CN03822807A CN100443525C CN 100443525 C CN100443525 C CN 100443525C CN B038228076 A CNB038228076 A CN B038228076A CN 03822807 A CN03822807 A CN 03822807A CN 100443525 C CN100443525 C CN 10044352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olyester material
heat treatment
prehea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28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4997A (zh
Inventor
马库斯·费林格尔
克里斯蒂安·洛夫拉尼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linger and Co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tarlinger and Co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203459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0443525(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linger and Co GmbH filed Critical Starlinger and Co GmbH
Publication of CN1684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35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352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785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0Solid-state polycond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9/00Making granules
    • B29B9/16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nules
    • B29B2009/165Crystallizing granu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其中在热处理容器(6)中对所述聚酯材料进行热处理,在送入所述热处理容器中之前所述聚酯材料被送入预热容器(2)中,在该预热容器中所述聚酯材料被加热至热处理容器(6)的热处理温度或者更高的温度,并且在达到所述温度后将所述聚酯材料输送到热处理容器(6)中。与热处理容器(6)相比,预热容器(2)是小的,从而可以快速地将其中所含的较少量的聚酯材料加热至预定的温度,从而导致在预热容器中较短的停留时间。在达到预定温度后,可以将所述预热容器的全部内含物一次全部送入热处理容器中,这时可以向预热容器中重新加入新鲜的聚酯材料。由于停留时间短,在不连续操作中所述预热容器运转良好。

Description

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其中在热处理容器中对所述聚酯材料进行热处理。
在生产高分子聚酯(如PET和PEN)时,如果将聚酯保持在高温和真空下或者惰性气体中(为了阻止氧化分解),聚酯分子会发生缩聚,聚酯合成材料的这一独特特性可以用来增加聚酯的粘度。借助熔融聚合或固相聚合或者两种方法组合,通常可以从低分子量聚酯原材料制备高分子量聚酯。
在熔融聚合的情况中,在大约1毫巴的高真空中,于大约270℃至300℃的温度下加工聚酯熔化物约30分钟至5小时。这具有如下缺点:由于高的加工温度,将发生上述聚酯氧化降解过程,导致聚酯颜色变黄并且阻碍聚酯的缩聚。由熔融聚合可以实现的特性粘度大约在0.6IV(=特性粘度)的范围内。
在固相聚合情况中,聚酯熔化物通常通过几个冲模挤出,并随后在水浴中冷却由此形成的合成线。固化后的合成线被颗粒化,即切成颗粒。由于快速的冷却,所得聚酯是无定形状态的。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原本透明的聚酯材料在无定形状态下能保持半透明,而如果冷却缓慢,聚酯达到结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本透明的材料会变成白色。为了进一步加工,必须重新加热聚酯颗粒,于是在结晶温度(80-120℃)范围内颗粒体开始凝集。因此,首先向所谓的结晶器供应颗粒,为了再次获得颗粒体的可流动性以便进一步处理,在剧烈搅拌下将颗粒体温度升至结晶温度以上,这对于在没有搅拌器的容器中的运输和干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结晶形态的颗粒的湿气吸收较小,从而在干燥期间允许更短的停留时间。然后,将颗粒加入固相聚合容器中,也称作SSP(固相聚合)反应器或者热处理容器,在其中将聚合物颗粒加热至约220至250℃,并在所述条件下保持约1-40小时,直至达到所需的特性粘度。
根据现有技术,使用惰性气流(如氮气)作为传热介质来实施SSP反应器中聚酯颗粒的加热,其中在反应器外部加热所述气流,然后将其通过反应器和其中的颗粒,从而将其热量传给所述颗粒并随后抽走所述气流;或者借助真空反应器中的加热元件来实施SSP反应器中聚酯颗粒的加热。
借助惰性气流加热具有如下缺点:所用的专门气体(例如氮气)是昂贵的,因此必须在密闭的气路中进行,这也是为了保护环境。所述密闭的气路还需要为惰性气流提供昂贵的清洁设备,以过滤掉有毒物质和来自颗粒的杂质。因此只有产量高达每天20吨聚酯颗粒或更多的大型工厂才用的起这种反应器。
在真空容器中加热颗粒具有如下缺点:真空是优异的热绝缘体,因而会阻碍颗粒的加热。因此,颗粒在容器中需要停留极长的时间,或者在通过连接到容器外部的加热元件来加热的情况中,需要提供一个或几个搅拌器来混合容器内的颗粒,或者需要在容器内部提供技术上复杂的可运动的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同时还起着混合元件的作用。但是所有这些技术方案都会引起技术问题,例如形成其中颗粒会被粘住的死角、颗粒流的回转、加热不均匀、高能耗等,并且出于成本原因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上述原因,将所述颗粒材料连续加入所述加热容器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或甚至消除现有技术上述缺点的方法及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如下来实现:在送入所述热处理容器中之前所述聚酯材料被送入预热容器中,在该预热容器中所述聚酯材料被加热至热处理容器的热处理温度或者更高的温度,优选基本上为热处理温度,并且在达到所述温度后将所述聚酯材料输送到热处理容器中。通常,热处理温度达到至少180℃。与所述热处理容器相比,所述预热容器是小的,从而可以快速地将其中所含的较少量的聚酯材料加热至预定的温度,从而导致在预热容器中较短的停留时间。在达到预定温度后,可以将所述预热容器的全部内含物一次全部(即分批地)送入热处理容器中,这时可以向预热容器中重新加入新鲜的聚酯材料。由于停留时间短,在不连续操作中所述预热容器运转良好。
与上述的惰性气体设施相比,预热容器成本较低并且结构相对简单,所述预热容器可以在真空下操作,优选在0.1至10毫巴的真空下操作,从而可以借助对流热来加热预热容器,因为所设计的预热容器具有尽可能大的加热表面。容器表面的加热可以借助电加热棒或者传热介质(例如流过或者围绕容器表面流动的油)来实施。这种加热提供了如下优点:安装了合适的滑动件或挡板的预热容器还可以用作热处理容器的节流(sluice)容器,从而从160-180℃开始,使聚酯在大气氧气下具有尽可能短的停留时间,或者完全消除大气氧气。所述容器特别适合的实施方案包括优选使用的加热搅拌器,通过连续搅拌尽可能保持容器中温度的均匀,从而充分加热聚酯。
如果将预热容器与热处理容器的入口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设计及成本方面证明都是有利的。
为了有利地实施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起始阶段,在热处理容器的出口处测量聚酯材料的温度,并且如果温度不够高,将材料送回至预热容器中或者热处理容器的入口。即便反应器停用了较长的时间,其中的颗粒温度降低至热处理温度以下,这时也无需彻底排空热处理容器,排出排放材料,而只需对聚酯材料进行再循环,直至其在出口处达到所需的温度,从而在此情况下也获得了必要的停留时间。
由于在预热容器和热处理容器中必要的停留时间,聚酯材料的产量往往低于安装在上游的粒化装置的颗粒化生产能力,因此,有利的是在制得颗粒材料之后,将颗粒分送到多个含有下游热处理容器的预热容器中,或者从一个预热容器分别传送入几个热处理容器中,从而在粒化装置的生产量和热处理容器的生产量之间达到平衡。
有利地,在从热处理容器排出后,将经热处理的聚酯仍以加热状态输送到挤出机中或者熔融加工设备(例如注模机)中,从而充分利用材料中储备的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借助在热处理容器中的热处理来进行聚酯材料的固相聚合以增加其特性粘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热处理容器前配备有预热容器,其被用来将聚酯材料加热至热处理容器的热处理温度或者更高的温度,优选基本上为热处理温度。在预热容器中,所述聚酯材料的温度可以在远远短于仅在热处理容器中进行热处理所需时间内升至预定温度。有利地,向预热容器中施用优选在0.1至10毫巴之间的真空,其中所述预热容器可以安装有加热搅拌器,用来快速加热其中的颗粒。如果后者借助滑动件与热处理容器连接,可以实现预热容器的不连续操作。
为了避免与惰性气体循环相关的已知问题,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向预热容器中施用优选在0.1至10毫巴之间的真空。对于较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生产设备,上述的装置也是成本有效的。
借助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不连续地操作预热容器,聚酯材料只需在其中经过短的停留时间,但是当运转热处理容器时,用于固相聚合的聚酯材料必须在其中经过3-10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连续操作,因为所述聚酯材料是在预定的热处理温度下加入的。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热处理容器需要具有较低的加热能力(因为颗粒仅须保持在加料温度或者略低于该温度,而不必进一步加热),所述热处理容器可以安装有器壁加热器,从而避免与内部加热引起的死角相关的任何问题,或者甚至可以是不加热的、绝热容器。
如果预热容器与热处理容器的入口区结合成一个整体,则可以实现最简单的设计。此外,可以在热处理容器的出口处安装用来测量聚酯材料温度的测温传感器和用来将聚酯材料返回预热容器或热处理容器入口处的导管,所述聚酯材料排放流根据其测量温度可以被再次导入返回导管中。
为了使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更好地适应安装在上游的粒化装置的生产量,提供多个包含下游热处理容器的预热容器,或者一个包含多个下游热处理容器的预热容器。为了使热损失最小,挤出机或熔融加工设备,例如注模机可以依次直接安装在热处理容器的下游。
现在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在附图中,图1至4表示本发明四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用相同的标记表示。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其包括具有真空密封的进口挡板1的预热容器2,供应聚酯的导管15插入容器中。预热容器2具有双层壁设计,并且借助加热装置3来加热,加热装置3加热液体传热介质(油、水),所述传热介质通过供热导管16a引入预热容器2的双层壁的中间(器壁加热10),并且在释放掉其热量后,所述传热介质通过排放管16b返回加热装置3中。另外,借助通过旋转传热导杆(rotary transmission leadthrough)4a加热的搅拌器4从内部加热预热容器2。搅拌器4由马达17驱动。出口滑动件5在预热容器2和实际热处理容器6之间建立一个可封闭的连接。借助真空设备7,单独通过阀控制器8和9抽空两个容器。热处理容器6仅装有器壁加热系统10a,其中传热介质借助供应和返回导管16a、16b从加热装置3形成循环。设计器壁加热系统10的尺寸,以将容器内部的聚酯材料维持在其热处理温度下,而不会被加热至更高的温度。为了补偿热辐射损失,用绝热层11围绕热处理容器6。为了确保热处理容器中的连续真空并保证材料的连续排放,在热处理容器6的排放端装有双节流系统12。代替排放端的双节流系统,还可以使用真空密封的多孔圆盘进料器。
在实验设置中,使用体积大约为1000升的热处理容器,安装在其上游的预热容器的体积达到大约40升。
在根据图1的设备中以如下方式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借助适当的输送设备(例如真空吸入式输送器、进料螺杆或导管15),通过打开的进口挡板1将聚酯材料(如PET)输送到预热容器2中,并将其预加热至220℃的热处理温度。关闭由预热容器2通向热处理容器4的出口滑动件5。关闭真空设备7通向预热容器的阀门8,打开真空设备7通向热处理容器6的阀门9,从而仅抽空热处理容器6。在用聚酯材料填充的预热容器2后,关闭进口挡板1和通向热处理容器6的真空阀门9,从而在热处理容器中维持所产生的真空。此后,打开通向预热容器2的阀门8,并且抽空该容器(优选至5毫巴以下)。随后,再次打开通向热处理容器6的阀门9。引入预热容器2中的聚酯材料进料被加热到大约220℃的热处理温度。在聚酯材料达到所需的温度时,通过打开出口滑动件5,将聚酯材料在真空下输送入热处理容器6中,直至预热容器中的内含物完全进入热处理容器6中,此时关闭出口滑动件5,并且再用新鲜的聚酯材料填充预热容器。在于热处理容器6中达到所需的停留时间后,根据FIFO(先进先出)原理通过双节流系统12从热处理容器6中排出聚酯材料(在本实验设置中,所述材料从热处理容器中的平均排放温度达到212℃)。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与上述设备相比更简单的实施方案,其中允许预热容器中材料的轻微氧化降解(变黄),这在再循环应用是可以容许的。图2的实施方案图1的实施方案不同,尤其是预热容器2没有安装搅拌器,也没有安装对流器壁加热系统。代替用容器表面的对流热来加热,借助传热介质(在此为空气)来加热预热容器2中的聚酯。通过风扇18以大气形式引入空气,所述空气在空气加热器19中加热至所需热处理温度(例如220℃);然后通过进口阀20将热空气供应给预热容器2;热空气穿过预热容器并因此通过位于其中的聚酯材料,并通过出口阀门21吸出。使用氮气或干空气可以更好地加热聚酯材料。然而,使用所述的简单实施方案中的环境空气来加热聚酯材料也可以实现可接受的值。
图3所示实施方案是对图2实施方案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包括空气加热的预热容器。在此,预热容器2被分成两个不同的温度区,从而在上部区域2a中,借助器壁加热系统10和加热搅拌器4使得引入的聚酯温度达到例如180℃,该温度高于聚酯材料的结晶温度。还可以使用热空气进行上部区域的加热。在预热容器2的下部区域中,通过进口阀20供应热空气产生大约220℃的温度区2b,热空气通过对面的出口阀21排出。通过节流系统12排出经预热的聚酯材料,并且通过真空密封供应管22将其供应给热处理容器6。因此,所述预热容器起着结晶器的作用,其中聚酯被加热到结晶温度以上的温度,从而分开彼此粘附的颗粒聚酯体,恢复进一步处理所需的颗粒的流动性,这对于不用搅拌器进行的加工程序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结晶形态的颗粒吸收较少的湿气,并且在干燥期间允许更短的停留时间(例如经过预先洗涤后)。
图4最后表示了可以以低成本生产的本发明特别简单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搅拌器4的预热容器2’与热处理容器6’的上部结合成一个整体。此外,在热处理容器6’的出口处提供有用来测量聚酯材料温度的测温传感器和用来将聚酯材料返回预热容器2’的导管14,从而如果聚酯材料排放流的温度太低,便将其送回至返回导管。因此,在设备的启动阶段或者在经过长时间停顿之后,装在热处理容器中的聚酯材料的温度降至低于热处理温度以后,可以无需彻底排空热处理容器,排出排放材料,并将其重新引入处理过程,而是对所述聚酯材料进行再循环直至其在出口处达到所需的温度,从而在此情况下也获得必要的停留时间。

Claims (27)

1、一种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其中在热处理容器中对所述聚酯材料进行热处理,并且在送入所述热处理容器中之前将所述聚酯材料送入预热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容器中在真空下,将所述聚酯材料加热至所述热处理容器的热处理温度或者更高的温度,在所述预热容器中借助加热搅拌器向聚酯材料传热,并且在达到所述温度后,将所述聚酯材料输送入维持在真空下的热处理容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容器具有双层壁设计,并且通过经由所述双层壁的空腔传导传热介质,来加热所述预热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预热容器中将加热后的聚酯材料分批送入热处理容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温度达到至少180℃。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器壁加热系统来加热所述热处理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容器与所述热处理容器的入口区结合成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处理容器的出口处,测量聚酯材料的温度,并且如果聚酯材料的温度低于所述热处理容器的热处理温度,将聚酯材料送回至所述预热容器或者所述热处理容器的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的聚酯材料被供给多个具有下游热处理容器的预热容器,或者供给一个具有几个下游热处理容器的预热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的聚酯材料在引入所述预热容器中之前被颗粒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热处理的聚酯材料在从所述热处理容器中排出后,仍以加热状态被输送到熔融加工设备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加工设备是注模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熔融加工设备是挤出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何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容器中在0.1至10毫巴的真空下加热所述聚酯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容器中所述聚酯材料被加热至所述热处理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容器维持在0.1至10毫巴的真空下。
16、一种借助在热处理容器中的热处理来进行聚酯材料的固相聚合以增加其特性粘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热处理容器(6)前配有预热容器(2),其用来将聚酯材料加热至热处理容器的热处理温度或者更高的温度,其中向预热容器(2)和向热处理容器(6)中施用真空,并且所述预热容器(2)配备有加热搅拌器(4)。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容器(2)借助滑动件(5)与所述热处理容器(6)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容器(6)配备有器壁加热系统(10),或者是具有绝热层(11)的未加热容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容器(2’)与所述热处理容器(6’)的入口区结合成一个整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处理容器(6’)的出口处提供有用来测量聚酯材料温度的测温传感器(13)和用来将聚酯材料返回预热容器或者热处理容器的入口的导管(14),根据测得的聚酯材料排放流的温度任选将其再次导入所述导管(14)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具有下游热处理容器的预热容器,或者一个具有多个下游热处理容器的预热容器。
22、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容器前配备有聚酯材料的粒化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处理容器的下游安装有熔融加工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加工设备是注模机。
25.根据权利要求23的设备,其中所述熔融加工设备是挤出机。
26、根据权利要求16至25任何一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容器可运转以将所述聚酯材料加热至所述热处理温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热容器和所述热处理容器中施用0.1至10毫巴的真空。
CNB038228076A 2002-09-25 2003-09-25 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35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1433/2002 2002-09-25
AT14332002 2002-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997A CN1684997A (zh) 2005-10-19
CN100443525C true CN100443525C (zh) 2008-12-17

Family

ID=32034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2807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3525C (zh) 2002-09-25 2003-09-25 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358328B2 (zh)
EP (1) EP1543059B1 (zh)
JP (1) JP4583176B2 (zh)
CN (1) CN100443525C (zh)
AT (1) ATE369390T1 (zh)
AU (1) AU2003265709A1 (zh)
DE (1) DE50307900D1 (zh)
ES (1) ES2291741T3 (zh)
WO (1) WO2004029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10942B (de) * 2001-10-29 2003-08-25 Fellinger Marku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höhung der grenzviskosität von polyester
JP4210221B2 (ja) * 2004-01-15 2009-01-14 乕 吉村 廃プラスチックの油化還元装置
DE102005013701A1 (de) 2005-03-24 2006-09-28 Krone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ekontamination von Kunststoffflakes
AT505475B1 (de) * 2005-06-14 2011-11-15 Fellinger Markus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erhöhung der grenzviskosität von polyestermaterial mittels festphasenpolykondensation
AT508252B1 (de) * 2009-12-28 2010-12-15 Erem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teilkristallinem polymermaterial
JP5874153B2 (ja) * 2010-01-13 2016-03-02 ミツビシ ポリエステル フィルム インク 剥離ライ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648526B2 (ja) * 2011-02-18 2015-01-07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3578236B (zh) * 2021-08-06 2022-10-21 扬州天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安全的氰酸酯聚合设备及聚合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0302A (en) * 1980-01-04 1983-01-25 Teijin Limited Machine for solid phase polymerization
US20020026030A1 (en) * 2000-08-21 2002-02-28 Ben Duh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utilizing a combined crystallization/preheating step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5558B2 (zh) * 1973-01-09 1978-05-25
JPS56112935A (en) * 1980-01-04 1981-09-05 Teijin Ltd Solid-phase polymerizer
AT411161B (de) * 1999-09-22 2003-10-27 Bacher Helmu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cyclen von pet-gu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0302A (en) * 1980-01-04 1983-01-25 Teijin Limited Machine for solid phase polymerization
US20020026030A1 (en) * 2000-08-21 2002-02-28 Ben Duh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oly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utilizing a combined crystallization/preheating ste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91741T3 (es) 2008-03-01
WO2004029130A1 (de) 2004-04-08
EP1543059B1 (de) 2007-08-08
JP4583176B2 (ja) 2010-11-17
EP1543059A1 (de) 2005-06-22
JP2006500444A (ja) 2006-01-05
US20060093533A1 (en) 2006-05-04
ATE369390T1 (de) 2007-08-15
US7358328B2 (en) 2008-04-15
CN1684997A (zh) 2005-10-19
DE50307900D1 (de) 2007-09-20
AU2003265709A1 (en) 200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3591C (zh) 用于充填支承在壳体内的螺杆的装置及操作该装置的方法
EP1600715B1 (en) Granular plastic resin moisture ex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0537173C (zh) Pet的熔体聚合和固态处理的直接偶联
CN1086624C (zh) 结晶聚合物粒料成形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189C (zh) 多品种的食品制造装置
CN100443525C (zh) 通过固相聚合增加聚酯材料的特性粘度的方法及设备
EA011783B1 (ru) Способ снижения содержания летучих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в гранулах полиэтилена
CN101443103B (zh) 固相中聚合物连续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371898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graphite and vertical graphitization furnace
CN102362136B (zh) 除湿装置、其使用方法及包括该除湿装置的处理装置
CN101448566A (zh) 用于回收聚酯材料的方法和装置
CN1721158A (zh) 对粒状物料进行干燥的自动控制
WO201604439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rying pellets and other materials
EP1990085B1 (en) Mixing device
US2004009375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thermally treating a material in pulverulent or granulate form
CN110753607B (zh) 用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的提纯设备和工艺
NZ522955A (en)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drying sludge
CN100575387C (zh)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固相聚合的方法
US7762712B2 (en)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phase conversion of a product
WO20000565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terials in the production of hollow bodie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alate
CN219314052U (zh)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螺杆推料装置
US4526958A (en) Particle form evaporation start-up
CN213593335U (zh) 一种带热风功能的混料装置
US11130258B2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material
JPH01163006A (ja) 粉粒体の乾燥・結晶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