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9217C - 包装体和用其保持物品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体和用其保持物品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9217C
CN100439217C CNB2004101020579A CN200410102057A CN100439217C CN 100439217 C CN100439217 C CN 100439217C CN B2004101020579 A CNB2004101020579 A CN B2004101020579A CN 200410102057 A CN200410102057 A CN 200410102057A CN 100439217 C CN100439217 C CN 1004392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packaging body
imaging box
article
down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020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7372A (zh
Inventor
合田秀之
中川则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204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671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7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92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921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具有优良缓冲性能的空气缓冲材,即使在相当高的高度落下也能够防止墨粉泄漏等具有足够的缓冲性能的包装体。包装体(20)由形成框状包围被包装物成像盒的周围的侧壁部的一对袋部件(21、21)和与这些袋部件(21、21)加热连接的放置袋(22)构成。袋部件(21)上面侧为上袋体(25a、25b)一层,下面侧为中袋体(26a、26b)和下袋体(27a、27b)两层,共计形成三层。下面侧两层的中袋体(26a、26b)、下袋体(276a、27b)形成向外侧倾斜的散开的形状。放置袋(22)一侧的短边成为开口部(29),其纵向的两边(22a、22b)加热连接在侧壁(24b)的上袋体(25b)和中袋体(26b)的交界部上。

Description

包装体和用其保持物品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体和用该包装体保持物品的结构,特别地涉及适用于包装和运输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成像装置用的成像盒等物品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等的成像装置中具有内装墨粉的单元(一般称为成像盒、成像盒单元或显像单元等,但在本申请书中,也包括所述各设备的同类品,统称为成像盒)。成像盒有各种各样的品种。例如,近来为了缩短更换时的准备时间,提出了预先在墨粉斗内填充墨粉、形成不设置覆盖显像辊附近的开口部的封条的结构,并且把用于适量保持显像辊表面的墨粉的调节辊的压接结构改成由压缩弹簧按压的方式。这种成像盒,没有了如现在那样地用封条覆盖开口部、设置时还要剥掉封条这种操作上的麻烦,用户在设置时,不需剥掉包含墨粉的显像部的封条等,能够直接进入成像操作,是设置性良好的成像盒。
在图12示意表示这种成像盒的墨粉斗、显像辊、调节辊和压缩弹簧的的配置结构,图中:1表示显像辊;2表示调节辊;3表示压缩弹簧;4表示墨粉斗;5表示墨粉。
可是,这种成像盒,无论在装入成像装置本体内的状态运输,还是作为供应品单独地运输,当受到冲击发生墨粉斗4内的墨粉5向外部泄漏时,就会污染周围环境,因而,一般地都要在制造厂进行一种落下冲击试验,即,把成像盒在包装状态从规定高度抛下,检查是否发生泄漏墨粉。
以前,对于成像盒的包装也与一般的包装一样地采用以聚氨酯材料、瓦楞纸板、发泡苯乙烯材料等各种缓冲材料制成的包装体,然而,当把所述种类的成像盒从以高于现有的包装结构能承受的落下高度(例如:落下高度为80cm)抛下作冲击试验时,几乎都发生了墨粉泄漏。例如,在包装容积相同的条件下的耐落下冲击的高度,瓦楞纸板缓冲材料是30cm、弹性聚氨酯材料缓冲片是60cm。
也就是,如图12(B)所示,由于没能缓冲下落的冲击,弹簧3就瞬间地收缩,使调节辊2离开显像辊1,尽管会立刻由压缩弹簧3的弹力使调节辊2要返回原来的状态,然而,即使在这样短的瞬间内也会发生墨粉斗4内的墨粉5从两个辊1、2之间产生的间隙6向外部泄漏的现象。特别地,在把调节辊2和压缩弹簧3置于下侧进行包装的状态,当从包装箱的底面落下时,调节辊2容易离开显像辊1,最容易发生墨粉5泄漏。
作为落下冲击试验有在包装状态从角部落下、从侧面落下、从上面落下等各种方式,当然必须要考虑在运输过程中能设想的落下高度。制造厂方考虑那些高度进行规格化包装设计,但是,对于所述种类的成像盒,设计能满足该规格的缓冲材料非常困难。也就是,由于要如上所述地提高设置性,要有让用户不需剥下显像部的封条等直接能够进行成像操作那种开口部的原因,因此,使用众所周知的类型的瓦楞纸板、塑料、发泡体等包装材料,由于运输时的落下冲击,就会发生从间隙6飞散出墨粉。为了防止所述墨粉泄漏,最简便的解次途径就是象现在这样地用封条覆盖开口部,在设置时再剥下该封条,但是,这样就违背了要提高设置性这个本来的目的,因此,就希望解决保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借鉴所述现有的问题和空气缓冲材料显示出的优良的缓冲性,提供能够解决所述现有问题的、即使在相当高的高度落下也能防止墨粉泄漏等、显示出足够的缓冲特性的包装体。
另外,在把小零件等物品也放入包装成像盒等物品的包装箱内一起包装时,会把这样的小物件(在本申请书中称为附加品)不固定地装箱,当包装体受到所述冲击时,由于被包装物和附加品的相对位置距离,会产生互相碰撞,或者由于包装材料的原因被包装物受到的冲击不能被充分缓冲。例如,由于受到冲击没被固定的附加品移动,会降低包装材料的缓冲效果,再有,会使附加品的放置位置产生偏差,这样,也会使包装材料的缓冲效果产生偏差,可能得不到预想的缓冲效果。
本发明借鉴所述问题,目的是提供即使放置附加品也能减小和分散对被包装物的冲击和压力也能提高对被包装物的保护效果的物品保持结构。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包装体具有从一边侧的开口部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袋、和以框形包围所述收纳袋的方式配置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上下成对地连接内部封入了空气等气体的袋体并且形成该袋体中的下侧袋体的高度比上侧袋体高。
在此,被包装物不仅限于已述的成像盒,只要是成为包装对象的有形体的物品什么物品都可成为对象。另外,被包装物也可以不是由可明确区分的多个侧面构成的物体,只要包装体的侧壁部能形成框形包围被包装体周围就可以。包装体的侧壁部可以明确地区分或分割,构成四面或多面的包装体,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区分或分割。放置袋不只是仅一边能开闭的袋子,还包括一边及其相对的边能开闭的或者在上下面具有能开闭的部位、四边封闭的袋子等。另外,构成侧壁部的上下一对袋体包括把一体的袋体区分开形成的结构或者把单个的袋体用加热装置连成一体形成的结构。连接方向为上下方向,该上下方向是指在物品运输中作为常识的上下方向,例如,也说成天地上下的方向。另外,袋体的高度是指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袋体的外形尺寸,但是也能够认为是减去袋体材料的厚度的密封入气体的部分的内径尺寸。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包装体中,使所述下侧袋体的外周面位置比所述上侧袋体的外周面位置更靠向所述侧壁部形成的框的外侧。
使下侧袋体的外周面位置比所述上侧袋体的外周面位置更靠向外侧是指在所述侧壁部形成的框子的内外关系中的外侧,另外,不只是意味下侧袋体整体比上侧袋体更靠外侧,也意味其一部分位于外侧。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在第二方面发明的包装体中,至少使用两个以上的袋体构成所述下侧袋体。
在此,构成下侧袋体的上下一对袋体既可以把一体的袋体区分开形成,或者也可以用加热装置连接成单个的袋体,哪种方式都可以。连接方向是上下方向,该上下方向也和所述的方向相同。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在第二方面发明的包装体中,在构成所述下例袋体的所述上下一对两个袋体中,形成上侧袋体比下侧袋体直径小。
在此,袋体的高度尺寸也是指在所述上下方向的袋体的外形尺寸,也可以认为是减去袋体材料厚度的密封入气体的部分的内径尺寸,也可以采用直径不同的尺寸关系。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在第三或者第四方面发明的包装体中,把所述侧壁部的一个相邻侧壁的间隔沿着上下方向切断,使该相邻侧壁中的一个能够开闭;并且,把所述放置袋的一对边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固定连接在与该能够开闭的一个侧壁切断开的相邻的另一个侧壁和该另一个侧壁所相对的又另一个侧壁之间,同时,把用于放置所述被包装物的开口朝向所述能够开闭的侧壁,把所述固定连接的位置确定为在上侧袋体与所述上下一对两个袋体中的上侧袋体之间。
把侧壁的间隔沿上下方向切断的含意包括通过把本来就连接着的侧壁间隔切断等使其分离和把本来就不连接的二个毗邻的侧壁分离的两种情况。为了在侧壁上固定连接放置袋,能够适当地采用热密封加热连接和粘接等方法。另外,使固定状态为水平或大致水平的含意包括即使多少有一些倾斜一般也能认为是水平的状态。另外,把固定位置确定为在上侧袋体和所述上下一对两个袋体中的上侧袋体之间是指如果在两袋体之间有边部等就固定在该边部上,如果没有边部等就固定在两袋体上或者固定在两袋体的分界线部分附近的任一方。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在第一~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中,所述放置袋的上下两面分别从上下夹持所述被包装物。
放置袋的上下两面分别夹持被包装物的方向是从所述的上下方向。若从上下夹持,则放置袋的上下两面各与其另一面共同地施加夹持被包装物的力。当然,不需要总对被包装物加力,只要形成在达到接触时使被包装物在放置袋内处于不能游动的状态就可以了。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在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中,所述被包装物是成像装置用的成像盒。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在第七方面的包装体中,所述成像盒具有显像辊、调节辊、驱动该调节辊向所述显像辊压接的弹簧等驱动件,同时,具有能够向外部散出内装的粉体的开口部,使该开口部向着所述放置袋的下侧面,能够放置所述成像盒。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在第七方面的包装体中,所述成像盒具有显像辊、调节辊、驱动该调节辊向所述显像辊压接的弹簧等驱动件,同时,使所述调节辊中与所述显像辊接触的部位向着所述放置袋的下侧面,能够放置所述成像盒。
关于驱动件,除弹簧之外,能用于该种成像盒的各种零件就行,另外,驱动方式也能够采用按压或拉伸等各种方式。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在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的包装体中,所述放置袋在放置所述成像盒时,其下面位于至少比所述上下一对两个袋体中的下侧袋体的底部靠上的位置。
下面位于至少比下侧袋体的底部靠上的位置是指形成不会发生放置袋的下面向下超出侧壁部的最下部、例如受到振动等时被包装物不直接碰撞外部物体的结构。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是在第七~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中,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成像盒的角部和凸起部与所述放置袋直接接触的部件。
由于用于使成像盒的角部等与放置袋不直接接触的部件相反与放置袋直接接触,所以要用不划伤放置袋的材料形成,可以采用合适的材料使用各种形态的部件。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是在第一~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中,把一张薄膜材料用加热密封等方法区分形成所述全部的袋体。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是在第一~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中,具有也能够从所述袋体抽气的空气充入口。
能够抽气的空气充入口能够采用各种类型的结构,包括在全部的袋体上分别设置的结构,或者,如上所述地把一张薄膜材料用加热密封法等区分形成并且设一个空气充入口,以可从全部袋体抽气的结构,也可形成其他结构。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是在第七~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中,没有用于封装所述成像盒所收纳的墨粉的可打开的封条。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是在第一~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中,所述袋体充入气体的压力是0.10~0.20kg/cm2
涉及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物品保持结构是用本发明的第一~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包装体保持物品的结构,其是把所述被包装物之外附加的附加品,相对所述侧壁部外周面与所述被包装物位置错开安装。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是在第十六方面的物品保持结构中,把所述附加品与所述被包装物之间的位置错开的方向规定为上方向或者下方向。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是在第十六方面或第十七方面的物品保持结构中,把所述附加品安放在所述侧壁部外周面的所述袋体的接缝产生的凹状部分内。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是在第十八方面的物品保持结构中,在安放所述附加品的凹状部分内预设置袋体,在该袋体内保持所述附加品。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是在第十九方面的物品保持结构中,所述袋体具有放置所述附加品以外的薄板状等物品的冗余部分。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包装体即使在相当高的高度(例如100cm)落下,对防止墨粉泄漏等也能显示足够的缓冲特性。
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能够减小和分散加在被包装物上的冲击和压力,提高包装物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涉及本发明的包装体形成的成为包装对象的成像盒和使用该成像盒的复印机等的成像装置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包装体的一实施例的包装状态立体图,图2(B)是表示包装时放置成像盒的状态或者解开包装取出成像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B)、(C)是表示形成该包装体的袋体和放置袋的平面分解形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与涉及本发明的包装体比较的比较例的立体图;
图5(A)、(B)是表示关于图4的比较例的实验状态的剖面图;
图6(A)、(B)是表示用于提高涉及本发明的包装体的缓冲性能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图,图7(A)是其立体图,图7(B)是其剖面图;
图8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8(A)是其立体图,图8(B)是其剖面图;
图9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9(A)是其立体图,图9(B)是其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再一个其他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A)、(B)是表示成像盒的一例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显像辊;2.调节辊;3.压缩弹簧;4.墨粉斗;5.墨粉;10.成像盒;11.成像装置;12.成像装置的开口部;13.成像装置的门板;14.显像辊驱动用齿轮;20.包装体;21.袋部件;22.放置袋;23.加热连接部;24a、24b.侧壁;25a、25b.上袋体;26a、26b.中袋体;27a、27b.下袋体;28.空气充入体;29.放置袋开口部;30、31、32.加热连接部;33、34.胶带;40.两层型包装体;41.外箱;42.气泡垫;50.附加品;51.胶带;52.袋体接缝的凹状部;53.附加品;54.保护袋;55.片状说明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表示由涉及本发明的包装体形成的成为包装对象的成像盒和使用该成像盒的复印机等的成像装置的局部的立体图。图中,10是成像盒,11是成像装置,成像盒10能够从成像装置11的开口部12装入取出,尽管没作详细的图示,在成像盒10的内部的墨粉斗内放置着墨粉。另外,图中13是门板,其用于开关开口部12等取出装入成像盒10等操作。
省略了详细的图示,成像盒10与已说明的例同样内部设有显像辊、调节辊、压缩弹簧等,设置在显像辊两端的驱动齿轮14向外部凸出(图中仅表示出一侧),把成像盒10装入成像装置11内,就能够由成像装置11内的没作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转动。另外,与已说明的例相同,调节辊由压缩弹簧驱动从下方压接显像辊。
实施例1
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包装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形成包装体的袋体和放置袋的分解平面形状的俯视图。图2(A)是包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包装时放置成像盒的状态或者解开包装取出成像盒的状态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包装体20由形成框状地包围作为被包装物成像盒周围的侧壁部的一对袋部件21、21和加热连接这些袋部件21、21的放置袋22构成。袋部件21,例如与市场销售的“エア-キヤリ-”(商标)同样是合成树脂,如“聚乙烯或尼龙”(商标)等聚酰胺系合成纤维制,或者把这些合成材料通过加热密封或焊接连接等加工形成袋状而成为适宜作缓冲材料的袋形材,放置袋22,例如是与袋部件21相同的材料制成的能与袋部件21加热连接的袋子。
形成侧壁部的袋部件21,分别具有纵向(使用状态的水平方向)、横向(使用状态的上下方向)尺寸都相同的长方形的平面,分别在纵向的三分之一强的位置沿着横向加热连接形成断续的岛形,这样,把袋部件21分成两部分,同时,在横向上的位置沿着纵向也加热连接形成断续的岛形,由此分成三部分(图中23是加热连接的部分),分别区分形成两个侧壁24a、24b和构成各侧壁24a、24b的上、中、下的袋体25a、25b、26a、26b、27a、27b。而且,在构成侧壁24b的中袋体26a或者26b的端部设置用于对侧壁24a、24b整体充入空气和从整体抽出空气的成为空气充入口的空气充入体28。即,如上所述地由于断续地形成区分用的加热连接部23,故能够由一个空气充入体28向整体进行充入空气或者从整体抽出空气。另外,空气充入体28可适当采用普通的类型或具有阀门的类型,因而,可省略对其说明和图示。
放置袋22的一侧短边为开口部29,纵向的两边22a、22b加热连接固定在侧壁24b上,形成能够从开口部29收纳成像盒10的结构。图中30是放置袋22侧的加热连接部分,31是侧壁24b侧的加热连接部分。详细地说,把放置袋22的纵向的两边加热连接固定在两个袋部件21的侧壁24b,而加热连接部位为上袋体25b和中袋体26b的交界部分。另外,不封闭设置开口部29的边及其相对的边,以使在放置成像盒10胀开时不使侧壁24a变形。
另外,放置袋22使其纵向尺寸L1与侧壁24b的纵向尺寸L3相同或大体相同,其横向尺寸L2(除去加热连接部分30、30,起袋子作用的部分的尺寸)比侧壁24a的纵向尺寸L4稍短一点。而且,形成各侧壁24a、24b的上袋体25a、25b、中袋体26a、26b、下袋体27a、27b的横向即上下方向的尺寸分别为H1、H2、H3,要形成H1=H3,并且袋体26a、26b的尺寸H2略小,即
H2<H3=H1
例如,作为实施例的各部尺寸是:
上袋体25a、25b的尺寸H1=85mm(膨胀时是57mm);
中袋体26a、26b的尺寸H2=76mm(膨胀时是51mm);
下袋体27a、27b的尺寸H3=85mm(膨胀时是57mm);
放置袋22的纵向尺寸L1=480mm、横向尺寸L2=270mm;
侧壁24b的纵向尺寸L3=480mm;
侧壁24a的纵向尺寸L4=290mm;
袋部件21的纵向尺寸(全长)=770mm;
袋部件21的横向尺寸(全长)=244mm(膨胀时165mm)。
把所述的一对袋部件21,如图3所示地,先在水平方向上相反地配置侧壁24a、24b,首先,把放置袋22的纵向的两边加热连接在上袋体25b和中袋体26b的交界的部位上,并使开口部29向着空气充入体28侧,然后,加热连接袋部件21的没有空气充入体28的相邻的横向的边(图中32是加热连接部分)。在该状态,从空气充入体28向各袋部件21充入空气使其膨胀,如图2(B)所示地横向的一边侧张开,形成能够从放置袋22的开口部29放置成像盒10的状态。另外,充入空气压,例如,0.10~0.20kg/cm2是适当的压力。
并且,在所述的状态放置成像盒10并且用胶带33等封闭开口部29。在成像盒10没有用于密封所放置的墨粉并可开封的封条时,要把调节辊与显像辊的接触部位、即能够形成漏出墨粉的间隙的部位向着放置袋22的下侧面放置。贴胶带33等的位置以具有成像盒10的齿轮14等那样凸出的部件和凸起等的部位为好。由于不使凸出部和凸起直接接触袋部件21,所以能防止其破裂(爆开漏气)。另外,在放置时,如果位于放置袋22的开口部29相对的边侧的成像盒10的端部有凸出部或凸起,最好在这一侧也贴胶带等以防止袋部件21破裂。
最后,把一侧的袋部件21的敞开着的侧壁24a的端部与在另一侧的袋部件21的敞开着的侧壁24b的端部吻合,并且用胶带34等固定完成放置成像盒10的工作。另外,在图示的实施例,只把上袋体25a、25b作为用胶带34封闭的位置,这是因为在凸出部和凸起位于放置袋22的开口部29附近状态,如果连中袋体26a、26b和下袋体27a、27b也都封闭,凸起等就会碰在袋部件21上,特别会碰在中袋体26a、26b上容易造成破裂,所以这是为防止袋部件21破裂。
在取出成像盒10时,顺序大体和所述相反。另外,在不用本实施例的包装体20时,可以从空气充入体28放掉袋部件21内的空气,缩小其体积,或保存或废弃,便于处理。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包装体20的缓冲性能。
由“エア-キヤリ-”(商标)的合成树脂制的袋部件形成的缓冲材料,在限定包装容积时,与聚氨酯、瓦楞纸板、发泡苯乙烯等缓冲材料相比,缓冲效果好,且不用作符合被放置产品的形状的缓冲设计就可以对应包装要求,因而是适宜模式化的缓冲材料;在运输时如“トランポリン”(商标)那样地起作用而减小加在被放置体的加速度,但是,与发泡缓冲材等相比,由于被放置体的凸起等造成破裂的可能性高。也就是,在物流过程的处理中受到大的冲击,买主、使用者要求索赔的案件增加。
在此,本发明者对所述的本实施例的包装体20的缓冲性做了各种比较分析。作为比较对象的是,如图4所示的,没有本实施例的中袋体26a、26b的两层型包装体40。材料等与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装体20相同或大体相同,设定各侧壁25a、25c、27a、27c的高度为82mm,该尺寸是对应通常使用的外箱的高度尺寸。
当把该包装体40如图5(A)所示地放入外箱41(例如,一般的瓦楞纸板箱)内做下落冲击实验时,在包装体40的外周面与外箱41的内周面没有间隙,结果加速度值没达到目标,作为一个例子,检测值大幅度地超过了对应80cm的下落高度的用于限制墨粉泄漏的目标值。另一方面,用相同的包装体40,但是在外箱41的底面上铺垫一种称为“プチプチブロツク”的气泡垫42(与塑料气泡垫相同)并且确认包装体40与外箱41之间形成大间隙,此时,大幅度地低于目标加速度值。这既显示该两层型的包装体40能够发挥良好的缓冲作用的可能性,也显示如上所述地用单体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在此,本发明者提出了应该能改进以上问题的所述的实施例的包装体20的方案,即,为了买现用包装体单体达到目标加速度值以下,增加中袋体26a、26b,构成上面侧为上袋体25a、25b的一层,下面侧为中袋体26a、26b和下袋体27a、27b的两层,共计为三层,以下袋体27a、27b代替气泡垫42起空气层的作用的结构。
另外,减低位于上下方向中央的中袋体26a、26b的高度,这是因为考虑到位于中央的中袋体26a、26b,也就是空气层的高度尺寸增大时,成像盒10容易碰在中袋体26a、26b上,碰撞时的冲击会造成墨粉泄漏。
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体20形成下面侧的两层袋体、即中袋体26a、26b和下袋体27a、27b相对侧壁24b向外侧倾斜成散开的形状的结构。这是由于形成已说明的放置袋22的横向的尺寸L2比侧壁24a的纵向L4多少短一些而产生的。也就是,因为放置袋22的尺寸比侧壁24a短,当如上所述地加热连接各部位,如图2所示地形成俯视为コ字形的状态时,就要分别向内侧拉侧壁24b、24b,这样,结构上自由度比上袋体25a、25b高的中袋体26a、26b就会向外侧张开,与此同时,自由度更高的下袋体27a、27b更向外侧张开。
在放置完成时,只用胶带34封闭上袋体25a、25b之间,这与该中袋体26a、26b和下袋体27a、27b的散开形状相辅相成,提高了防止与放置袋22内的成像盒10碰撞的冗余度而可防破裂。另外,不形成散开的形状而改变侧壁26a、26b的形状、尺寸,形成防止与成像盒10等被包装物碰撞的结构也能够期待充分的缓冲性能。
如图6(B)所示,当也在本实施例的包装体20与外箱41的内周面之间设间隙(例如遍及全周,在最下部、即间隙为最小的部位形成约20mm的间隙)时,由下落时产生的冲击,中袋体26a、26b和下袋体27a、27b弹性弯曲变形,因而使冲击分散,形成防止墨粉泄漏更加有效的结构。
对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包装体20形成充入空气压约为0.2kg/cm2,与所述比较例同样地放入外箱41内做下落冲击试验时,不止于80cm高度,在100cm高度也发挥了不发生墨粉泄漏的性能。
另外,对于成像盒10等被放置体,如果构成把与上袋体25a、25b、中袋体26a、26b、下袋体27a、27b中的任何一个可相碰的角部都形成不是锐角的形状,当然就更能够实现防止破裂。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图,图7(A)是其立体图,图7(B)是剖面图。该实施例是在涉及所述本发明的包装体20中放置成像盒10、并且在包装体20的外侧上固定保持小物品等附加品50。即,把作为包装体20的被包装物的成像盒10之外的附加品50用两条胶带51固定粘接在上袋体25b的外侧面上,使附加物5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成像盒10的上侧。这样,就把附加物50与作为被包装物的成像盒10的相对位置错开,当包装体20掉落而受到冲击,也难以发生互相碰掸,另外,也难以发生成像盒10受到的冲击不能被充分缓冲的状态。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8(A)是立体图,图8(B)是剖面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点是把附加品50固定粘接在中袋体26b(或者,下袋体27b也行)的外侧面上。在该实施例,使附加品5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成像盒10的下侧,这样,也把附加物50与成像盒10的相对位置错开,当包装体20掉落受到冲击时,也难以发生互相碰撞,另外,也难以发生成像盒10受到的冲击不能被充分缓冲的状态。
实施例4
图9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图,图9(A)是立体图,图9(B)是剖面图。该实施例是把附加品5置于在中袋体26b和下袋体27b的接缝产生的凹状部52的外侧内固定。另外,在该实施例,也使附加品5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成像盒10的下侧,这样,也把附加品50与成像盒10的相对位置错开,当包装体20掉落受到冲击时,也难以发生互相碰撞,另外,也难以发生成像盒10受到的冲击不能被充分缓冲的状态。特别地由于利用凹状部52,附加品50不容易由于受到冲击而移动,更难以降低包装材料的缓冲冲击的效果。
实施例5
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再一实施例的剖面图。该实施例是把小直径圆筒形附加品53,置于从外侧镶嵌入在中袋体26b和下袋体27b的接缝形成的凹状部52内固定。另外,在该实施例,使附加品53在上下方向位于成像盒10的下侧,这样也把附加品53与成像盒10的相对位置错开,当包装体20掉落受到冲击时,也难以发生互相碰撞,另外,也难以发生成像盒10受到的冲击不能被充分缓冲的状态。特别地,由于利用凹状部52,附加品53不容易由于受到冲击而移动,更难以使包装材料的缓冲冲击的效果降低。
实施例6
图1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物品保持结构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实施例是把小直径圆筒形附加品53和片状的说明书55一起放置在保护袋54内,要把附加品53相对凹状部52从外侧嵌入且使片状的说明书55沿着中袋体26b和下袋体27b的外侧面放置固定。为此,作为保护袋54要使用在容积和形状方面具有放置附加品53和说明书55等的余量部分的袋子。另外,在该实施例,也使附加品5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成像盒10的下侧,这样,也把附加品53与成像盒10的相对位置错开,当包装体20掉落受到冲击时,也难以发生互相碰撞,另外,也难以发生成像盒10受到的冲击不能被充分缓冲的状态。特别地,由于利用凹状部52和保护袋54,附加品53非常不容易由于受到冲击而移动,基本能够确定固定位置,更难以使包装材料的缓冲冲击的效果降低。
另外,在图11只把保护袋54的开口侧用胶带51固定粘接,当然也可以固定粘接其他部位。另外,计算测量放置的附加品53和说明书55等的尺寸、形状等就可以决定保护袋54的大小、形状等,不局限于图示例的形状。特别地关于保护袋54的没有附加品53的部位与作为被包装物的成像盒10之间的位置关系,只要没有发生因为放置的说明书55等的形状和尺寸等例如有凸起及有非常硬的部分等使缓冲冲击的效果降低的状态,就不大会成为问题,因而可以自由设定所述关系。

Claims (20)

1.一种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从一边侧的开口部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袋、和以框形包围所述收纳袋的方式配置的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上下成对地连接内部封入了空气等气体的袋体,形成该袋体中的下侧袋体的高度比上侧袋体的高度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使所述下侧袋体的外周面位置比所述上侧袋体的外周面位置更靠向所述侧壁部形成的框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至少用两个以上的袋体构成所述下侧袋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下侧袋体的所述上下一对两个袋体中,形成上侧袋体比下侧袋体直径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侧壁部的一个相邻的侧壁的间隔沿着上下方向切断,使该相邻侧壁中的一个能够开闭;把所述放置袋的一对端边水平或者大致水平地固定连接在与该能够开闭的一个侧壁切断开的相邻的另一个侧壁和该另一个侧壁所相对的又另一个侧壁之间,同时,把用于放置所述被包装物的开口向着所述能够开闭的侧壁;把所述固定连接的位置确定为上侧袋体与所述上下一对两个袋体中的上侧袋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要求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袋的上下两面分别从上下夹持所述被包装物。
7.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要求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包装物是成像装置用的成像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盒具有显像辊、调节辊、驱动该调节辊向所述显像辊压接的弹簧等驱动件,同时,具有能够向外部散出内装的粉体的开口部,使该开口部向着所述放置袋的下侧面,能够放置所述成像盒。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盒具有显像辊、调节辊、驱动该调节辊向所述显像辊压接的弹簧等驱动件,同时,使所述调节辊中与所述显像辊触接的部位向着所述放置袋的下侧面,能够放置所述成像盒。
10.如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袋在放置所述成像盒时,其下面位于至少比所述上下一对两个袋体中的下侧袋体的底部靠上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成像盒的角部和凸起部与所述放置袋直接接触的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2、3、4、8或9中的任一项要求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把一张薄膜材料用加热密封等方法区分形成所述全部袋体。
13.如权利要求1、2、3、4、8或9中的任一项要求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也能够从所述袋体抽气的空气充入口。
14.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没有用于密封所述成像盒所收纳的墨粉的可开封的封条。
15.如权利要求1、2、3、4、8或9中的任一项要求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气体封入压力是0.10~0.20kg/cm2
1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2、3、4、8或9中的任一项要求所述的包装体的物品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把所述被包装物之外附加的附加品相对所述侧壁部外周面与所述被包装物位置相错地安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物品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把所述附加品与所述被包装物之间的位置错开的方向规定为上方向或者下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物品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把所述附加品安放在所述侧壁部外周面的所述袋体的接缝产生的凹状部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物品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安放所述附加品的凹状部内预设置袋体,在该袋体内保持所述附加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物品保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具有放置所述附加品以外的片状等物品的冗余部分。
CNB2004101020579A 2003-12-18 2004-12-17 包装体和用其保持物品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2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20481A JP4167171B2 (ja) 2003-06-05 2003-12-18 梱包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物品保持構造
JP420481/03 2003-12-18
JP420481/2003 2003-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7372A CN1657372A (zh) 2005-08-24
CN100439217C true CN100439217C (zh) 2008-12-03

Family

ID=35007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205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217C (zh) 2003-12-18 2004-12-17 包装体和用其保持物品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921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692B (zh) * 2013-06-09 2019-06-04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91633B (zh) * 2014-05-12 2016-08-24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内折式吊床缓冲护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85606A1 (fr) * 1977-03-29 1978-10-27 Asnieres Prony Ste Civile Immo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es a un procede d'elaboration d'emballage aux fins de transport, en particulier de marchandises sensibles aux chocs et/ou aux vibrations, ainsi que les emballages s'y rapportant
WO2000044644A1 (de) * 1999-01-26 2000-08-03 1Stt Components Software Ges.M.B.H. Transportsicher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selben
JP2003205975A (ja) * 2002-01-15 2003-07-22 Kashiwara Seitai:Kk 空気封入緩衝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85606A1 (fr) * 1977-03-29 1978-10-27 Asnieres Prony Ste Civile Immo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es a un procede d'elaboration d'emballage aux fins de transport, en particulier de marchandises sensibles aux chocs et/ou aux vibrations, ainsi que les emballages s'y rapportant
WO2000044644A1 (de) * 1999-01-26 2000-08-03 1Stt Components Software Ges.M.B.H. Transportsicher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selben
JP2003205975A (ja) * 2002-01-15 2003-07-22 Kashiwara Seitai:Kk 空気封入緩衝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7372A (zh) 2005-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99101B2 (ja) 立体状緩衝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82311B1 (ko) 완충기능이 있는 포장백
US7422108B2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1938201B (zh) 气囊型包装材料,用于包装物品的方法,以及用于生产包装材料的方法
US6283296B1 (en) Quilted inflatable packaging device
US5588533A (en) Inflatable packaging cushion
US20080193055A1 (en) Inflatable bag for bottles packaging
US20070246394A1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JP2008074490A (ja) 複数層の異なる基材からなる緩衝パッキング装置
US20080107362A1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JP3213675B2 (ja) 収納品の固定パット
CN108100468A (zh) 一种大型玻璃的包装方法
CN100439217C (zh) 包装体和用其保持物品的结构
CA2732094C (en) Package in the form of a bottle comprising a cushioning means disposed therein
KR20130123695A (ko) 내용물 파손방지용 우편물 배송 상자
US20110079533A1 (en) Method for packing two or more articles of different shape and packing mat
CN111516985A (zh) 气柱结构包装袋与其制造方法
KR200392796Y1 (ko) 기체 포장자루 및 그 밸브
CN200988655Y (zh) 夹持式空气缓冲装置
JP3957494B2 (ja) 緩衝用包装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6927050U (zh) 新型电视机包装衬垫
KR200429986Y1 (ko) 완충용 포장재
CN211996998U (zh) 一种气柱包装袋
KR200489549Y1 (ko) 포장팩
CN207329258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充气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