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5784C -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5784C
CN100435784C CNB2005100411620A CN200510041162A CN100435784C CN 100435784 C CN100435784 C CN 100435784C CN B2005100411620 A CNB2005100411620 A CN B2005100411620A CN 200510041162 A CN200510041162 A CN 200510041162A CN 100435784 C CN100435784 C CN 1004357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organic salt
active substance
nano particle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411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7398A (zh
Inventor
管晓虹
河清
江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5100411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5784C/zh
Publication of CN175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7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57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578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含有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再包封中药的活性物质,最后在再用生物活性物质包封,获得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米粒子。在治疗疾病中用它作为载体传递生物活性物质,或作为疫苗佐剂。其优点在于:由于无机盐纳米粒子易于粘连,分散率差,理化特性需要改进,采用中药的活性物质包裹后可以提高它们的分散率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率;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还可以使纳米粒子从纯粹的携带体变为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纳米携带体;同时,形成的纳米粒子可以在体内生物降解。此外,本发明的制备的工艺简单,产品的稳定性高,不同批次的批间的差异极小。

Description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药物或疫苗的传递系统。尤其是在药物或疫苗的传递系统中,提供一种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技术。是生物学、医学、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结晶。纳米技术作为一种空间平台技术,其范围已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尤其在医学领域、药剂学发展及生物工程和医学器材方面有革命性的突破,成为医学、生物医学及药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纳米技术在医学研究中涉及到医学材料、医学设备、药剂学的研制技术的发展。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则是药剂学中具有希望的突破点并具有极大的市场和应用价值。纳米粒子在药剂学研究中通常是指大小在100nm-1000nm范围内的粒子(平其能:“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系统”。中国新药杂志2002年地11卷第1期,编号1003-3734(2002)01-0042-05)。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利用纳米或微米粒子作为诊断工具,结合计算机技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从而达到早期、快速和精确诊断。为肿瘤疾病的治愈提供帮助(Borm PJ,Kreyling W.J Nanosci Nanotechnol.2004 May;4(5):521-31.Toxicological hazards of inhaled nanoparticles--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drugdelivery)。同时,由于纳米制备的诊断试剂盒便于储存和运输,从而减少了诊断费用。尤其适合于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的普查和边远地区的医院使用。
在药物学和药剂学中纳米粒子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纳米粒子因其尺寸、理化特性和表面特性特别适合作为各种类型的药物载体,并通过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药物的传递系统。由于其尺寸属于亚细胞、亚微米范围,在体内被细胞摄取的效率比微米粒子大15-250倍并且可以穿过亚粘膜层,而微米只停留在粘膜表层。纳米粒子还可以有效地穿过血脑屏障,从而传输药物进入脑部,增加药物在脑部的浓度,有效的治疗脑部疾病。例如脑瘤,就是由于药物不能很好的通过血脑屏障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Lisa Brannon-Peppas and James O.Blanchette.Adv Drug DelivRev.2004 Sep 22;56(11):1649-59.Nanoparticle and targeted systems for cancer therapy.以及Kreuter J.J Nanosci Nanotechnol.2004 May;4(5):484-8.Influence of thesurface properties on nanoparticle-mediated transport of drugs to the brain.)。
2、有些纳米粒子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当纳米携带药物进入体内,随着纳米粒子的降解,药物持续释放从而保证了药物的浓度,提高了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了用药量,减轻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了病人因服药而引起的不适反应。
3、纳米粒子可以定向输送药物,尤其是可以定向输送抗肿瘤药物,在静脉注射纳米抗肿瘤药物后,发现药物聚集在肿瘤周围,提高了药物抗肿瘤特性,减少了用药量,能够明显降低病人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反应。纳米粒子这种靶向输送药物的功能,提高了药物局部浓度,增加了药物的疗效,尤其适合于脑部和眼部疾病的治疗(Lockman PR,Mumper RJ,Khan MA,Allen DD.Drug Dev Ind Pharm.2002 Jan;28(1):1-13.Nanoparticle technology for drugdelivery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4、改善大分子药物的稳定性。尤其是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把这类药物合成到纳米粒子内,可保护药物在口服时不被胃肠道的低PH值环境所破坏并保护药物不被酶降解(Gavini E,Chetoni P,Cossu M,Alvarez MG,SaettoneMF,Giunchedi P.Eur J Pharm Biopharm.2004 Mar;57(2):207-12.PLGA microspheres forthe ocular delivery of a peptide drug,vancomycin using emulsification/spray-drying as thepreparation method:in vitro/in vivo studies以及Morishita M,Takayama K.NipponRinsho.2002 Sep;60 Suppl 9:516-21.The design of oral insulin delivery systemsbased on smart hydrogels)。
5、最近研究发现用纳米粒子作为载体的药物不仅可以靶向传输药物到特定的组织和细胞还可以传递药物到特定的细胞器,更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Takeuchi H,Yamamoto H,Kawashima Y.Adv Drug Deliv Rev.2001Mar 23;47(1):39-54.Mucoadhesive nanoparticulate systems for peptide drugdelivery.)。
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和药剂学的研制和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久将成为最具有潜力的药物携带系统。尤其是随着生物药品的需求和市场比重的增加,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需求必将随之提高。
目前在药物传递系统中最常见研究的纳米粒子有:由脂肪酸、脂肪醇及磷脂组成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子;由聚乳酸、聚丙胶脂、聚壳糖、明胶等生物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纳米球或纳米束;由聚乳酸和聚乙二醇的共聚物或者是聚壳糖及其衍生物组成的纳米粒子。其合成方法有聚合法;超临界技术;凝聚分散法;高压匀质法;熔融分散法;溶剂蒸发法和乳化/溶剂扩散法。目前在我国最常研究的纳米粒子有脂质纳米、纳米囊、纳米球及纳米胶囊。其中脂质体纳米粒子是国内外研究最广泛的一种(平其能,“纳米药物制剂的现状与未来”2002-09-03,中国医药报;以及
Maitra,et al.United State Patent 6,555,376.July 24,2002:以及Bell,etal.United State Patent 635,5271.March,2002;以及Fulton et al.United StatePatent 5,266,205.Nov,1993)。
虽然纳米技术合成的药物和疫苗传递系统在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障碍,使得纳米粒子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在产业化方面停滞不前。目前存在的问题有(Rao GC,Kumar MS,Mathivanan N,Rao ME.Pharmazie.2004Jan;59(1):5-9.Nanosuspensions as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innano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s.):
首先,大多数纳米粒子的原材料是有机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合成过程复杂。与大分子药物结合的制备过程中会改变大分子药物的结构,从而降低其活性。例如,PLGA在与蛋白质药物结合的过程中会失去大约30%的蛋白质活性。
其次,一些纳米粒子在体内不能生物降解,从而影响所携带药物的缓释和控释作用,并且由于粒子的在体内的聚集,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第三,大部分纳米粒子合成过程复杂,原材料又多为一些有机大分子物质,因而每一批产品之间的重复性差,粒子的尺寸、表面物化特性及浓度在不同批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很难控制纳米粒子的工业化生产,给纳米粒子的产业化带来很大的障碍。脂质体纳米是最常见的。
第四,有些粒子载体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产生的副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例如,用脂质体作为流感疫苗的载体,临床报道出现面瘫高发率,目前已在欧洲市场禁用。
第五,多聚物纳米粒子在多次服用后,因其生物降解速度慢,可能诱发全身性毒性反应,并在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毒性代谢物。
第六,高分子有机物的纳米粒子无法进行高压消毒,只能用伽马射线消毒。这也影响到纳米粒子在人体的应用。
第七,目前尚没有发现一种方法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脂质纳米粒子并有效的控制成本。
第八,固体脂质纳米粒子与药物结合后稳定性差,药物极易从纳米粒子上分解,从而影响药物的包封率。
目前为止尚无一种纳米传递系统正式应用于临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在药物学和药剂学中采用的纳米粒子多为固体脂质纳米粒子,以及纳米囊、纳米球及纳米胶囊在制备和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一种在体内能生物降解并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制备含有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将0.01~1.0摩尔的盐溶液、0.01~1.0摩尔的磷酸溶液、中药的活性物质的溶液按1∶1∶1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在环境温度4℃,8500rpm离心15分钟,去除含有游离中药活性物质溶液的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悬浮粒子,再超声处理15分钟,在5mg/ml的浓度形成含有中药成分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粒子,其大小尺寸为100nm~800nm;然后在无机盐纳米粒子上包封中药的活性物质,具体过程是:室温下将含有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与中药活性物质按1∶10混合后,按10mg/ml的浓度悬浮在PH值7.0,0.01摩尔的磷酸缓冲液中,4℃下在摇床上摇动2小时,形成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最后在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粒子外再用生物活性物质包封,具体过程是:取与上一步骤中包封的中药活性物质等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入已经悬浮有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的磷酸缓冲液中,4℃下继续在摇床上摇动2小时,在4℃下,8500rpm离心三次,每次15分钟,获得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米粒子。
获得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米粒子应该贮存于4℃或冷冻干燥后备用。
所述的盐溶液是用去离子水制备的0.01~1.0摩尔的氯化锰,或氯化镁,或氯化钙溶液;所述的中药的活性物质是中药的单体多糖或复合体的活性物质;所述的生物活性物质溶液是含有蛋白质,或脂溶性的小分子药物,或水溶性的小分子药物,或抗体类药物,或多肽类药物的溶液,或基因遗传活性物液体。
所述的中药的单体多糖活性物质是虫草多糖,或茯苓多糖,或黄芪多糖,或甘草酸,或枸杞多糖;所述的中药的复合体活性物质是虫草,或茯苓,或黄芪,或甘草,或枸杞的粗提物。
一种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作为载体传递生物活性物质治疗疾病,或作为疫苗佐剂。
所述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指蛋白质,或脂溶性的小分子药物,或水溶性的小分子药物,或多肽类药物,所述的疫苗是指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或抗体,或基因遗传活性物。
传递生物活性物质的方式包括黏膜给药或通过系统给药。
所述的黏膜给药是指鼻黏膜给药,或阴道给药,或口腔给药;所述的系统给药是指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形成的磷酸钙、或磷酸镁、或磷酸锰等无机盐纳米粒子易于相互粘连,分散率差,表面物理化学特性需要改进,采用中药的活性物质包裹后形成的无机盐纳米粒子不仅可以改变离子的表面电极,提高它们的分散率,而且提高了生物活性物质对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包封率;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多糖、皂苷等成分)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一旦与无机盐纳米粒子结合后,可以使纳米粒子从纯粹的携带体变为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纳米携带体;同时,形成的纳米粒子可以在体内生物降解。
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不仅制备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工艺简单,而且产品的稳定性高,不同批次的批间的差异极小,易于产业化。
附图说明
图1: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模型图;
图2: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
图3: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大小分布;
图5:去甲万古霉素在体外释放试验结果;
图6:去甲万古霉素在房水中的浓度;
图7:中药无机盐纳米粒子和醋甲唑胺结合后与派立明的降眼压的效用比较;
图8: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携带阿米福汀口服后被胃肠道细胞摄取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9: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携带阿米福汀口服后4小时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
在图1、图2中:1、无机盐纳米粒子,2、中药的活性物质,3、生物活性物质,4、盐溶液,5、磷酸溶液,6、含有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7、搅拌器,8、高速离心机,9、超声波破碎仪,10、摇床,11、冷冻干燥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含有中药成分的包封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
制备前的准备
盐溶液:用去离子水制备0.01~1.0摩尔的氯化钙(或氯化镁,或氯化锰溶液)。
磷酸溶液:用去离子水制备0.01~1.0摩尔的磷酸溶液。
生物活性物质溶液:按每100ml磷酸缓冲液+1mg去甲万古霉素的比例制备1%的去甲万古霉素溶液。
中药的活性物质溶液:按每100ml生理盐水+1mg枸杞多糖的比例制备中药枸杞多糖的活性物质溶液。
PH值为7.0,0.01摩尔的磷酸缓冲液可以外购。
图1是含有中药无机盐纳米粒子的模型图,由图1可见,模型的中的无机盐纳米粒子1内部为中药的活性物质2,在含有中药的活性物质2的无机盐纳米粒子1的外围再包封有一层中药的活性物质2,最后再包封生物活性物质3。本实施例反映的是含有枸杞多糖的中药无机盐纳米粒子,在无机盐纳米粒子1内部和外围选择的都是枸杞多糖,最外层包封的生物活性物质3是去甲万古霉素。
图2是包封含有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涉及的工艺流程。由图2可见,制备过程如下:
a)制备含有中药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粒子:
将0.01~1.0摩尔的盐溶液4、0.01~1.0摩尔的磷酸溶液5、中药的活性物质2溶液按1∶1∶1混合置于搅拌器7后,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在环境温度4℃,经过高速离心机8在转速为8500rpm离心15分钟,去除含有游离活性物质溶液的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悬浮粒子,再通过超声波破碎仪9超声处理15分钟,在5mg/ml的浓度形成含有中药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粒子6,其大小尺寸为100nm~800nm;
b)在无机盐纳粒子上包封中药活性物质:
室温下,将含有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与中药的活性物质2溶液按1∶10混合后,按10mg/ml的浓度悬浮PH值7.0,0.01摩尔的磷酸缓冲液中,4℃下在摇床10上摇动2小时,形成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
c)在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粒子外再用生物活性物质包封:
取与b步骤中的中药的活性物质等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入已经悬浮有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的磷酸缓冲液中,4℃下继续在摇床10上摇动2小时,在4℃下,经过高速离心机8在转速为8500rpm离心三次,每次15分钟,获得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米粒子。
获得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米粒子应该贮存于4℃或通过冷冻干燥机11冷冻干燥后备用。
在具体制备过程中,所述的盐溶液是用去离子水制备的0.01~1.0摩尔的氯化锰,或氯化镁,或氯化钙溶液;所述的中药的活性物质是中药的单体多糖或复合体的活性物质,它们包括虫草多糖,或茯苓多糖,或黄芪多糖,或甘草酸,或枸杞多糖以及包括虫草,或茯苓,或黄芪,或甘草,或枸杞的粗提物;所述的生物活性物质溶液是含有蛋白质,或脂溶性的小分子药物,或水溶性的小分子药物,或抗体类药物,或多肽类药物的溶液,或基因遗传活性物液体。
制备结束后,可以计算纳米粒子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具体方法是:用去离子水悬浮粒子,检测游离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计算纳米粒子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用Backman Counter N5 Plus检测粒子的尺寸和分布。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扫描电镜照片参见图3,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大小分布参见图4。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盐溶液是氯化钙,采用的中药活性物质溶液是中药枸杞多糖的活性物质溶液,采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溶液是1%的去甲万古霉素溶液,其制备的是一种含有中药枸杞多糖的去甲万古霉素包封的无机盐纳米粒子。
去甲万古霉素是一种肽类药物,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眼内炎,这种疾病可能引起永久性的眼睛损伤甚至失明。眼内炎通常由细菌和真菌感染而引起,有效的治疗药物是眼底注射去甲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胃肠道吸收很差,全身注射给药引起严重副作用,眼底注射给药是目前最有效的用药方式,但技术操作要求高,病人往往因为痛苦而拒绝用药,从而导致眼睛的永久性损伤。另外,眼部感染的常见菌是葡萄球菌,去甲万古霉素是抗葡萄球菌的特效药,但目前去甲万古霉素尚未用于眼部的葡萄球菌感染,原因是其分子量大,亲水性高,用于眼睛局部给药时会很快被排出不能有效的穿过角膜。这样去甲万古霉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眼部细菌感染药物,因其药物传递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药效。此发明用无机盐纳米粒子加上中药枸杞与去甲万古霉素结合,可以直接滴入眼睛,增加了药物在房水中的浓度,延长了药物在眼睛里的滞留时间,消除了病人因眼底注射引起的痛苦。去甲万古霉素在体外释放试验结果和在房水中的浓度分别参见图5、图6。
实施例2醋甲唑胺包封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与派立明的降眼压的效用比较。
本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和步骤制备醋甲唑胺包封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选择的中药复合体活性物质为:枸杞的粗提物,选择的生物活性物质为:醋甲唑胺。
在使用效果的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兔子平均分成两组,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分别采用醋甲唑胺包封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派立明通过眼部黏膜给药,对于它们降眼压的效用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图7所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效用与参照对比药物派立明具有明显的优势。
实施例3:含有中药灵芝的阿米福汀包封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应用
以灵芝的粗提物为中药的复合体活性物质,以阿米福汀为生物活性物质,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获得一种含有中药灵芝多糖的阿米福汀包封的无机盐纳米粒子,
口腔给药是最方便于病人也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但是很多药物,尤其生物药物因为胃肠道系统的酸性环境和消化酶的作用而无法口服,只能靠注射给药。阿米福汀是一种细胞保护性药物,美国FDA已批准可用于癌症病人,尤其是用于化疗和放疗病人,保护正常细胞不被杀死伤。阿米福汀目前通常为每天一次静脉注射,为癌症病人造成了不便和痛苦。以灵芝的粗提物为中药的复合体活性物质,以阿米福汀生物活性物质,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获得一种含有中药灵芝多糖的阿米福汀包封的无机盐纳米粒子,就可以口服给药了。这样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不便、减少了副作用,而且灵芝多糖(Lentinan)有增强免疫力、增加Gamma干扰素的分泌和强化自然杀手细胞(NK)的功能,使得阿米福汀的功效大大提高。实验中,我们选择老鼠为实验对象,通过中药无机盐纳米粒子携带阿米福汀口服后被胃肠道树状轴突细胞摄取的透射电镜照片(参见图8)和口服后4小时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参见图9)。
实施例4: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包封中药黄芪多糖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应用
我们选择兔子,将它们平均分成5组,分别注射含有下列药物成分的注射液:1、空白;2、中药黄芪中的多糖成分;3、NP30制备成血吸虫疫苗;4、中药黄芪中的多糖成分+NP30制备成血吸虫疫苗;5、本发明制备的含有中药黄芪中的多糖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为传递系统的NP30血吸虫疫苗。
将无机盐纳米粒子与中药黄芪中的多糖成分结合作为疫苗的传递系统,再与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制备成血吸虫疫苗,在兔子血吸虫模型中,我们发现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无机盐纳米粒子加中药黄芪中的多糖成分与NP30抗原作为疫苗,可提高动物的TH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宿主的保护作用,减虫率显著提高(参见表1),肝血吸虫卵减卵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降低(参见表2)。
表1宿主成虫减虫率图表(%)
  Control   0±0.21
  黄芪   0±0.19
NP30Ag 23.1±0.14
  NP30+黄芪   33.4±3.6
  NP30+无机盐纳米+黄芪 53.5±4.7
表2宿主虫卵减卵率图表(%)
  Control   0±0.35
  黄芪   0±0.21
  NP30Ag   30.5±0.33
  NP30+黄芪   42.1±6.3
  NP30+无机盐纳米+黄芪 55.7±2.1
黄芪多糖作为佐剂时是一种促进剂,可增强宿主的T细胞免疫反应。当中药单体多糖与无机盐纳米粒子结合后,使疫苗从溶剂状态变成粒子状态,从而增加了淋巴细胞和树状轴突细胞摄取疫苗的速度,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加快,且由于纳米粒子在宿主体内的自行降解,抗原持续释放使宿主免疫系统不停的受到抗原激活,从而免疫反应得到延长和加强,宿主抗原再感染能力显著提高(参见表3和表4)。
表3:抗血吸虫抗原特异性抗体浓度(ug/ml)
  免疫后时间(周)   对照   黄芪   NP30Ag   NP30+黄芪   NP30+纳米+黄芪
  8   0   100   200   840   1280
  16   0   160   360   1000   1640
表4:γ干扰素浓度u(pg/ml)
  免疫后时间(周)   对照   黄芪   NP30Ag   NP30+黄芪  NP30+纳米+黄芪
  8   9   20   50   140   290
  16   5   25   50   160   392
本案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进行一种唯一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作为载体传递生物活性物质治疗疾病,或作为疫苗佐剂时,生物活性物质应该包括蛋白质,或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药物,或多肽类药物,所述的疫苗是指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或抗体,或基因遗传活性物。它们的传递方式应该包括黏膜给药或通过系统给药。所述的黏膜给药是指鼻黏膜给药,或阴道给药,或口腔给药;所述的系统给药是指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Claims (4)

1、一种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制备含有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
将0.01~1.0摩尔的盐溶液、0.01~1.0摩尔的磷酸溶液、中药的活性物质的溶液按1∶1∶1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在环境温度4℃,8500rpm离心15分钟,去除含有游离中药活性物质溶液的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悬浮粒子,再超声处理15分钟,在5mg/ml的浓度形成含有中药成分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粒子,其大小尺寸为100nm~800nm;
所述的盐溶液是用去离子水制备的0.01~1.0摩尔的氯化锰,或氯化镁,或氯化钙溶液;
所述的中药的活性物质是中药的单体多糖或复合体的活性物质;
b)在无机盐纳米粒子上包封中药的活性物质:
室温下将含有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与中药活性物质按1∶10混合后,按10mg/ml的浓度悬浮在PH值7.0,0.01摩尔的磷酸缓冲液中,4℃下在摇床上摇动2小时,形成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
c)在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粒子外再用生物活性物质包封:
取与b步骤中包封的中药活性物质等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入已经悬浮有包封中药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的磷酸缓冲液中,4℃下继续在摇床上摇动2小时,在4℃下,8500rpm离心三次,每次15分钟,获得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无机盐纳米粒子;
所述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指:多肽类药物,或脂溶性的小分子药物,或抗体类药物;
d)将获得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贮存于4℃或冷冻干燥后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类药物为去甲万古霉素,或阿米福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溶性的小分子药物为醋甲唑胺;所述的抗体类药物为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的单体多糖活性物质是虫草多糖,或茯苓多糖,或黄芪多糖,或枸杞多糖;所述的中药的复合体活性物质是虫草,或茯苓,或黄芪,或甘草,或枸杞的粗提物。
CNB2005100411620A 2005-07-25 2005-07-25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78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11620A CN100435784C (zh) 2005-07-25 2005-07-25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11620A CN100435784C (zh) 2005-07-25 2005-07-25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7398A CN1757398A (zh) 2006-04-12
CN100435784C true CN100435784C (zh) 2008-11-26

Family

ID=3670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411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784C (zh) 2005-07-25 2005-07-25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578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73600T3 (es) 2013-02-05 2021-11-03 1Globe Health Inst Llc Nanopartículas biodegradables y clínicamente compatibles como vehículos de suministro de fármacos.
CN106727985B (zh) * 2016-11-29 2020-09-22 浙江美保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猪细小病毒病活疫苗用稀释液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5870A (zh) * 2000-10-09 2005-07-06 3M创新有限公司 药用气雾剂制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5870A (zh) * 2000-10-09 2005-07-06 3M创新有限公司 药用气雾剂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7398A (zh) 2006-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9617B2 (en) Nanoencapsulation of hydrophilic active compounds
US20020054914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rapuetic agents complexed with calcium phosphate and encased by casein
CA3196495A1 (en) Targeting delivery system loaded with whole-cell components and use thereof
CN102740895A (zh) 纳米轭合物以及纳米轭合物配制品
EP2349219A1 (en) Nanospheres encapsulating bioactiv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formulation of nanospheres
CN110025593B (zh) 细胞微囊、载有抗癌药物的细胞微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17362A (zh) 一种新型的胰岛素-磷脂-壳聚糖自组装微粒载体及其制剂
CN113318224B (zh) 双轮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Kecman et al. Potentials of human bile acids and their salts in pharmaceutical nano delivery and formulations adjuvants
CN100435784C (zh) 含有和包封中药成分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0335038C (zh) 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和中药成分包封的无机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2078301A (zh) 以白蛋白与磷脂为载体的多西他赛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4842802B2 (ja) 経口投与用ベクター
CN101568351B (zh) 控制释放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04436207B (zh) 一种药物传递载体
Yazdanpanah et al. Nanobiomaterials set to revolutionize drug-delivery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state-of-the-art
CN116212051B (zh) 一种羟基喜树碱恶性肿瘤靶向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4316471A1 (en) Oral nanoparticles for bioactive compound,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CN115417915B (zh) 多肽载体及其应用
CN109620815B (zh) 一种具有肠溶保护层bcs分类iv类药物口服制剂及其制备
CN105434365B (zh) 一种口服胶束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823185B (zh) 一种以复合纳米材料为载体的口服给药系统
CN1868471A (zh) 一种甲基斑蝥胺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20040A (zh) 生物活性物质的口服用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136909A (ko) 생활성물질의 경구용 나노입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