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1082C - 琴键手柄式开关 - Google Patents

琴键手柄式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1082C
CN100431082C CNB2004100069592A CN200410006959A CN100431082C CN 100431082 C CN100431082 C CN 100431082C CN B2004100069592 A CNB2004100069592 A CN B2004100069592A CN 200410006959 A CN200410006959 A CN 200410006959A CN 100431082 C CN100431082 C CN 1004310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oving spring
button
counter
button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69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2863A (zh
Inventor
岛冈国康
泷井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2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2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10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10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延长复位弹簧的寿命的琴键手柄式开关。包括使被按压操作的按钮手柄(32)设于前面的器体(5),以覆盖器体(5)的前面的形态配置在器体(5)的前方、一个端部被枢轴固定在器体(5)上的同时后面与按钮手柄(32)接触的琴键手柄(43)。在器体(5)中,收纳有由沿按钮手柄(32)被按压操作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对按钮手柄(32)施力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37)、在按钮手柄(32)的每次按压操作时将接点进行开关的开关机构。作为复位弹簧(37)与使用板簧的情况相比,在复位弹簧(37)的特定部位疲劳难以积蓄,因此能够延长复位弹簧(37)的寿命。

Description

琴键手柄式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在琴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使接点反转的琴键手柄式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习知的、在琴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使接点反转的琴键手柄式开关,如图21所示,提供有一种包括具有使被按压的按钮手柄32设置于前面的器体5的开关主体1、配置于器体5的前方且后面与按钮手柄32接触的琴键手柄43的琴键手柄式开关[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平6-111686号公报(第2~4页、第21图)]。在器体5中,收纳有在按钮手柄32的每次按压操作时将接点进行开关的开关机构。当如图21以箭头所示的对琴键手柄43进行按压操作时,按钮手柄32在琴键手柄43的后面被按压并被按入器体5中,此时接点可进行开关。另外,关于构造的详细情况,以实施形态进行说明。琴键手柄43与按钮手柄相比,操作面大,利用手指以外的部位也可进行按压操作。在器体5中除了开关机构以外,如图22所示,还收纳有沿按钮手柄32被按压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对按钮手柄施力的复位弹簧37。在习知的技术中,使用板簧作为复位弹簧。
在这里,由于板簧与螺旋弹簧相比,压力易于集中于特定的部位,所以当使用板簧作为复位弹簧37时,在复位弹簧37的压力集中的部位容易积蓄疲劳。特别是当如图23的箭头所示,在琴键按钮43的端部加以按压力时,在复位弹簧37上,压力集中于与加有按压力的位置接近且狭小的范围内。因此,会产生裂纹并直至复位弹簧37破损,使复位弹簧37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能够延长复位弹簧的寿命的琴键手柄式开关。
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被按压操作的按钮手柄设于前面的器体;以覆盖器体的前面的形态配置于器体的前方,一个端部被枢轴固定在器体上且后面与按钮手柄接触的琴键手柄;收纳于器体中、由沿按钮手柄被按压操作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对按钮手柄施力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在该器体中设置有一个定位凹部,该定位凹部的内面与复位弹簧的按钮手柄离开侧的端部进行接触,用于将该复位弹簧进行定位,该定位凹部的内面的形状与该复位弹簧的横截面的形状相符;收纳于器体中、在按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将接点进行开关的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包括:一个反转手柄,可在复位弹簧的内侧进行摇动;一个反转机构部,在该按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使该反转手柄交替沿相反方向摇动;以及一个开关部,伴随反转手柄的动作使接点进行开关;其中该复位弹簧从轴方向观察成为长方形,且彼此平行的1组边是沿与反转手柄的摇动方向直交的方向被该器体支持。
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的上述发明中,在器体中设置有与复位弹簧的按钮手柄离开侧的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
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的上述发明中,在按钮手柄上设置有内面与复位弹簧的一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凹部。
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的上述发明中,在按钮手柄上设置有与复位弹簧的一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部分断裂的侧视图。
图2所示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a)、3(b)所示的是同上的琴键手柄和开关主体的结合部的剖面图,图3(a)表示将琴键手柄和开关主体分离的状态,图3(b)表示将琴键手柄和开关主体结合的状态。
图4所示为同上所用的开关主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所示为同上所用的开关主体的剖面图。
图6(a)、6(b)所示为同上的接点关闭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6(a)表示从后方观察滑动凸轮和按钮手柄的状态,图6(b)表示开关机构的状态。
图7(a)、7(b)所示为从图6(a)、6(b)的状态而在按钮手柄上加以按压力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7(a)表示从后方观察滑动凸轮和按钮手柄的状态,图7(b)表示开关机构的状态。
图8(a)、8(b)所示为同上的接点打开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图8(a)表示从后方观察滑动凸轮和按钮手柄的状态,图8(b)表示开关机构的状态。
图9所示为在同上的琴键手柄的端部被按压操作的状态的部分断裂侧视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所用的开关主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所示为实施形态1的复位弹簧和反转手柄的正面图。
图12所示为实施形态2的复位弹簧和反转手柄的正面图。
图13所示为同上的其它形态所用的罩壳的立体图。
图14所示为使用图13的罩壳的开关主体的剖面图。
图15所示为同上的又一种其它形态所用的罩壳的立体图。
图16所示为使用图15的罩壳的开关主体的剖面图。
图17所示为同上的又一种其它形态所用的开关主体的剖面图。
图18所示为同上的另一种其它形态所用的开关主体的剖面图。
图19所示为同上的又一种其它形态所用的罩壳的立体图。
图20所示为使用图19的罩壳的开关主体的剖面图。
图21所示为习知例的部分断裂的侧视图。
图22所示为同上所用的开关主体的剖面图。
图23所示为在同上的琴键手柄的端部被按压操作的状态的部分断裂侧视图。
符号说明
1:开关主体;        3:安装片;
4:安装孔;          5:器体;
5a:罩壳;           5b:底座;
6:安装突起;        11a、11b:安装爪;
13:终端收纳室;     13b:解除孔;
14:终端收纳室;     14a:电线插入口;
15:第2终端板        15a:连结片;
15b:压接片;        15c:抵接片;
15d:连接片;        15e:支持片;
16:锁定弹簧;       16a:锁定片;
16b:接触片;        16c:中央片;
17:解除按钮         18:第1终端板;
18a:连结片;        18b:压接片;
18c:抵接片;        18d:接点保持片;
19:锁定弹簧;       19a:锁定片;
19b:接触片;        19c:中央片;
21:解除按钮;       23:中央收纳室;
24:闸门;           24a:弹簧座片;
25:固定接点;       27:位置限制凹部;
28:突出部;         29:可动接点;
30:反转弹簧;       31:反转手柄;
31a:凹部;          31b:支点突起;
32:按钮手柄         32a:突起;
32b:定位凹部;      32c:定位突起;
33:滑动凸轮;       33a:弹簧片;
35:导向凹部;       36:导向突起;
37:复位弹簧;       38:挂接凸轮体;
39:滑动凸轮承接板; 39a:结合孔;
39b:缺口;          39c:贯通孔;
43:琴键手柄;       50:轴承凹部;
51:凹部;           52:贯通孔;
54:插入孔;         55:定位凹部;
56:定位突起;       57:定位凹部;
190:扣合孔;        191:轴承部;
191a:嵌入用孔;     191b:轴承用弹簧;
191c:防脱片;       191d:突出部;
192: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根据图示进行说明。
(实施形态1)
本实施形态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使被按压操作的按钮手柄32设于前面的器体5的开关主体1,以覆盖器体5的前面的形态配置于器体5的前方、一端部被枢轴固定在器体5上且后面与按钮手柄32接触的琴键手柄43。
琴键手柄43如图2所示,作为全体成长方形板状。器体5包括呈平行六面体形状并由合成树脂模制件构成,且安装有按钮手柄32的罩壳5a、以及结合于罩壳5a的后面侧的底座5b。在罩壳5a后面的短边方向(以下称作“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上下贯通设置有安装孔4的安装片3,其是向后方突出设置的。而且,在底座5b前面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安装突起6,并借由安装孔4和安装突起6的扣合而使底座5b和罩壳5a结合在一起。
在器体5前面的左端部,向左前方突出设置有为了分别对琴键手柄43进行轴支承的上下并列的2个轴部192。各轴部192的前端部形成轴上下延伸的圆柱状。在琴键手柄43背面的左端部,如图3(a)所示,设有用于将利用板簧所形成的金属制的轴承用弹簧191b安装于嵌入用孔191a中的轴承部191。在轴承用弹簧191b上设有向左方突出的防脱片191c,并借由在嵌入用孔191a的内周面左侧所设置的扣合孔190中使防脱片191c被扣合,可使轴承用弹簧191b保持于嵌入用孔191a中。而且,轴承用弹簧191b具有顶端向嵌入用孔191a内突出而弯曲形成的突出部191d。当器体5的轴部192在轴承用弹簧191b的弹力作用下,嵌入于嵌入用孔191a中时,如图3(b)所示,轴部192被枢轴固定在轴承部191上。
而且,如图2所示,在罩壳5a前面的右端部,前后并列设置有3个用于插入在琴键手柄43后面的右端部中且向后方突出设置的防脱用防脱片(未图示)的插入孔54。借由使设置于防脱片的后端部的扣合爪从后方接触插入孔54的周围,可使琴键手柄43的转动范围受到限制。
当如图1的箭头所示,对琴键手柄43进行按压操作时,琴键手柄43以轴承部191和轴部192的枢轴固定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并利用琴键手柄43的后面使按钮手柄32被按入器体5中。
器体5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可形成有能够在日本工业规格(参照JISC8304)中在称作大角连接形的埋入型的配线器具的施工时所用的未图示的安装框的窗孔中最多安装3个的尺寸。而且,器体5的长边方向(以下称作“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安装框的窗孔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且在罩壳5a的左右两端面,分别各突出设置有一对可与安装框窗孔的内周面所设置的安装孔进行扣合的安装爪11a(参照图5)、11b。
下面,利用图4和图5对开关主体1的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在罩壳5a的前面设有凹部51,在凹部51的底面,贯通孔52前后贯通设置。在凹部51内,收纳有从轴方向观察成圆形的、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37。复位弹簧37是轴方向面向前后方向配置的后端与对贯通孔52进行包围的位置进行弹性连接的同时,前端是在按钮手柄32的后面通过弹性连接,可对按钮手柄32施以向前方的作用力。
在按钮手柄32的左右两端面的后端部,分别突出设置有导向突起36。在罩壳5a的凹部51的左右两侧的内周面,借由分别在后端部设置导向凹部35,并根据导向突起36插入导向凹部35中,可使按钮手柄32在前后自如移动的同时,防止向前方脱出。
底座5b的凹部在左右方向被区划为3室,且两端的区划为分别收纳有终端的终端收纳室13、14,中央部为收纳有在按钮手柄32的每次按压操作时将接点进行开关的开关机构的中央收纳室23。
在一边的终端收纳室13所收纳的终端由第2终端板15和2个锁定弹簧16以及解除按钮17构成,在另一边的终端收纳室14中所收纳的终端由第1终端板18和2个锁定弹簧19以及解除按钮21构成。而且,在底座5b的各个终端收纳室13、14的后侧,分别贯通设置有1对电线插入口14a。
各锁定弹簧16、19是分别借由将带状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包括平坦的中央片16c、19c,与中央片16c、19c的一端连接,并与中央片16c、19c一起形成J字形的锁定片16a、19a,与中央片16c、19c的另一端连接,并与中央片16c、19c一起形成对中央片16c、19c,向与锁定片16a、19a相同一侧突出的S字形的接触片16b、19b。锁定片16a、19a从与中央片16c、19c的连接部位向顶端倾斜,以扩大与中央片16c、19c的距离。
另一方面,各终端板15、18分别包括平坦的连结片15a、18a,利用连结片15a、18a被连结且彼此相对的压接片15b、18b及抵接片15c、18c。各锁定弹簧16、19的中央片16c、19c分别与终端板15、18的抵接片15c、18c抵接,且锁定片16a、19a及接触片16b、19b分别与压接片15b、18b对向。在这里,各锁定弹簧16、19分别以将锁定片16a、19a的离开接触片16b、19b一侧的面朝向底座5b的电线插入口14a的形态被保持。
当在电线插入口14a插入电线时,借由使电线被夹持在锁定片16a、19a及接触片16b、19b和终端板15、18的压接片15b,18b之间,可使电线和终端板15、18建立电气连接。同时,锁定片16a、19a的顶端与电线咬合而防止脱落。这种可不使用螺丝而利用锁定弹簧16、19的弹力将电线进行连接的构造称为速结终端。
这里,在与插入孔54邻接配置的第2终端板15的压片15b的前端,引导片15f向前方延长设置,且第2终端板15所连接的电线向插入孔54侧突出,防止对琴键手柄43的防脱片形成干涉。
各解除按钮17、21是分别利用尿素树脂这样的热硬化树脂形成的,并在分别对应于一边的终端板15、18的一对锁定弹簧16、19的锁定片16a、19a处如同跨越一样、配置在有可能接触的位置。还有,在各对电线插入口14a的附近分别贯通设置有解除孔13b。如果通过解除按钮13b,利用一字螺丝刀这种工具的顶端部对解除按钮17、21进行按压操作,则借由利用解除按钮17、21使锁定片16a、19a被按压弯曲,根据从第1及第2终端板18、15的压接片18b、15b的分离,可削弱电线的保持力,并能在该状态下将电线拉出。
在第1终端板18上,一体形成有被插入中央收纳室23的接点保持片18d,在接点保持片18d的顶端部的终端收纳室14离开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固定接点25。而且,在第2终端板15上,形成有被插入中央收纳室23内的连接片15d、以及与连接片15d的后端连接并沿中央收纳室23的后端面配置的支持片15e。
在中央收纳室23中,收纳有形成为平板状、且一端边缘是与第2终端板15的支持片15e接触导通的闸门24。在闸门24的两侧边缘分别突出设置有突出部28,且各突出部28分别设置在中央收纳室23的上下的内壁上,并插入于形成前端侧大的V字形的位置限制凹部27中。而且,闸门24是根据位置限制凹部27所限制的范围内,以与支持片15e接触一方的端部边缘为支点自如转动,且在闸门24中设有伴随转动与固定接点25进行脱离、接合的可动接点29。
而且,在中央收纳室23中,收纳有在复位弹簧37的内侧并在闸门24的上侧在器体5可摇动地支持的反转手柄31。在反转手柄31的上下,分别突出设置有越位于接近前端的位置其左右的宽度尺寸越小的三角形的支点突起31b。在罩壳5a的贯通孔52的内周面的上下,分别设有向后方开口的轴承凹部50,且反转手柄31借由各个支点突起31b分别被轴承凹部50枢轴支撑,可对应于罩壳5a自如摇动。在反转手柄31的后面设有凹部31a,在这里收纳有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反转弹簧30的前端部。另一方面,在闸门24的前部边缘突出设置有弹簧座片24a,且弹簧座片24a插入反转弹簧30的后端。即,反转手柄31通过反转弹簧30而与闸门24连接,并在反转手柄31进行摇动时,在摇动范围的中间通过反转弹簧30最被压缩的位置。在该位置的前后,对闸门24进行作用的反转弹簧30的弹力方向产生反转,并利用反转弹簧30的弹力使闸门24迅速地进行移动。
在按钮手柄32的后侧,平板状的滑动凸轮承接板39以前面与按钮手柄32的后面留有间隙且对向的形态被安装。滑动凸轮承接板39是形成可被收纳于复位弹簧的内侧的程度的大小。在滑动凸轮承接板39上设有结合孔39a,并通过使按钮手柄32的后面所设置的未图示的结合突起插入结合孔39a中,可使滑动凸轮承接板39相对按钮手柄32被定位。
在滑动凸轮承接板39和按钮手柄32之间,滑动凸轮33可左右滑动并被保持。滑动凸轮33利用聚醛这种富有弹性的热可塑性树脂而形成为口字形。在滑动凸轮33后面的左右端部,分别设有向后方突出的挂接凸轮体38。在反转手柄31的前端,与挂接凸轮体38相对应的2个挂接突起34左右并列且向前方突出设置。滑动凸轮33在按钮手柄32的按压操作时,可依据与反转手柄31的位置关系,沿滑动凸轮承接板39左右滑动。在滑动凸轮承接板39上,分别设有用于避开滑动凸轮33的挂接凸轮体38和反转手柄31的挂接突起34的缺口39b和贯通孔39c。
如图6(a)所示,在滑动凸轮33的上端部,具有弹性的一对弹簧片33a分别向下方突出设置。各个弹簧片33a分别以越在接近顶端的位置越缩小彼此的距离的形态进行倾斜。在两弹簧片33a之间,插入有在按钮手柄32的后面突出设置的突起32a,并利用两弹簧片33a的弹性而对滑动凸轮33施加复位力。
下面,对开关主体1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说明。在按钮手柄32上未加有按压力且接点关闭的状态,即如图6(b)所示,可动接点29与固定接点25接触的状态下,反转手柄31向右侧倾斜。滑动凸轮33位于可动范围的中央,且滑动凸轮33左侧的挂接凸轮体38较反转手柄31左侧的挂接突起34偏向左侧。当从该状态开始对琴键手柄43进行按压操作时,按钮手柄32收到来自琴键手柄43的按压力,并在复位弹簧37的反作用下,与滑动凸轮33一起被按入器体5中。于是,反转手柄31借由使左侧的挂接突起34利用滑动凸轮33被向下方按压,可以支点突起31b的前端为中心作逆时针转动。伴随反转手柄31的转动,滑动凸轮33左侧的挂接凸轮体38受到反转手柄31的挂接突起34的推压,使滑动凸轮33向左侧滑动。而且,如图7所示,当反转手柄31右侧的挂接突起34进入滑动凸轮33的右侧,且反转手柄31向左侧倾斜时,反转弹簧30进行反转,且闸门24向右侧倾斜,使可动接点29脱离固定接点25。即,接点被打开。然后,当对琴键手柄43的按压力解除时,利用复位弹簧37的弹力,如图8(b)所示,按钮手柄32被推回,琴键手柄43也受到按钮手柄32的推压而返回至原位置。同时,滑动凸轮33也脱离了反转手柄31,并利用弹簧片33a的弹力,如图8(a)所示,返回至可动范围的中央部。复位后,滑动凸轮33右侧的挂接凸轮体38较反转手柄31右侧的挂接突起34偏向右侧。
另一方面,当如图8所示,在接点打开时对琴键手柄43进行按压操作,则利用与上述动作同样的、通过左右反转的动作,反转手柄31进行转动且接点被关闭。即,在按钮手柄32的每次按压操作时接点进行开关的,反转手柄31、滑动凸轮33、反转弹簧30、闸门24、可动接点29、固定接点25构成开关机构。而且,在按钮手柄32的每次按压操作时反转手柄31进行反转的,滑动凸轮33构成反转机构部,且反转弹簧30、闸门24、可动接点29、固定接点25构成开关部。
如利用上述构成,由于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复位弹簧37,所以与使用板簧作为复位弹簧37的情况相比,在复位弹簧37的特定部位应力难以集中。而且,如图9的箭头所示,即使在对琴键手柄43的上下端部进行按压操作的场合,由于复位弹簧37在大范围内进行变形,所以应力不会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内。因此,在复位弹簧37的特定部位疲劳难以积蓄,所以能够延长复位弹簧37的寿命。
(实施形态2)
在本实施形态中,复位弹簧37的形状与实施形态1不同。由于其它的构成与实施形态1是相同的,所以付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复位弹簧37如图10所示,以从轴方向观察形成为长方形,且彼此平行的1组边在反转弹簧31的摇动方向上直交的形态进行配置。
这里,当如图9所示,对反转手柄31的上下端部进行按压操作时,复位弹簧弯曲且容易干涉反转手柄31。当复位弹簧37干涉反转手柄31时,在操作时会产生不适感。如利用上述构成,与图11所示的实施形态1的场合相比,虽然如图12所示,使位于反转弹簧31的摇动方向的复位弹簧37的宽度尺寸相同,但可增大反转手柄31和复位弹簧37之间的距离D。因此,使复位弹簧37和反转手柄31难以彼此产生干涉,可防止产生不适感。
另外,在实施形态1及2中,也可在罩壳5a上设置收纳有复位弹簧37的后端部的如图13及图14所示的环状的定位凹部55、与复位弹簧37的内周抵接而将复位弹簧37进行定位的如图15及图16所示的环状的定位突起56。或者,也可在按钮手柄32的后面设置收纳有复位弹簧37的后端部的如图17所示的定位凹部32b、与复位弹簧37的内周抵接而将复位弹簧37进行定位的如图18所示的定位突起32c。如采用该构成,在组装时借由对复位弹簧37进行定位,可防止复位弹簧37的位置偏离,所以组装变得容易。特别是在采用定位突起56、32c的场合,只需在习知品的铸模中设置凹部即可进行实施,所以用于实施的成本低。
这里,对于当罩壳5a的复位弹簧37的后端面的接触面为平坦面时,由于对复位弹簧37的按钮手柄32及罩壳5a的接触压在复位弹簧37横截面的位置变高,所以根据对按钮手柄32进行按压的位置,回弹力并不相同,从而在操作时会产生不适感,但是如果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器体5中设置适应复位弹簧37横截面的形状而形成的收纳有复位弹簧37的后端部的定位凹部57,则可降低因复位弹簧37横截面的影响而造成的操作时的不适感。适应复位弹簧37横截面的形状的定位凹部57的具体形状,可采用例如使底面是沿反转弹簧30的横截面部成倾斜面的形状。
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由于包括使被按压操作的按钮手柄设于前面的器体、以覆盖器体的前面的形态配置于器体的前方,一个端部被枢轴固定在器体上且后面与按钮手柄接触的琴键手柄,收纳于器体中、由沿按钮手柄被按压操作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对按钮手柄施力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弹簧,收纳于器体中、在按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将接点进行开关的开关机构,所以与使用板簧作为复位弹簧的情况相比,在复位弹簧的特定部位疲劳难以积蓄,因此能够延长复位弹簧的寿命。
权利要求2的本发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由于开关机构包括位于复位弹簧的内侧可进行摇动的反转手柄、在按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使反转手柄交替沿相反方向摇动的反转机构部、伴随反转手柄的动作使接点进行开关的开关部;复位弹簧从轴方向观察成为长方形,且彼此平行的1组边沿与反转手柄的摇动方向直交的方向被器体支持,所以与复位弹簧从轴方向观察成为圆形的场合相比,当在反转手柄的摇动方向的复位弹簧的宽度尺寸相同时,可在与反转手柄的摇动方向偏离的方向上,增大反转手柄与复位弹簧的距离,使复位弹簧和反转手柄难以彼此干涉。
权利要求3的本发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由于在器体中设置有内面与复位弹簧的按钮手柄离开侧的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凹部,所以借由在组装时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可防止复位弹簧的位置偏离,从而使组装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由于在器体中设置有与复位弹簧的按钮手柄离开侧的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所以借由在组装时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可防止复位弹簧的位置偏离,从而使组装变得容易。而且,因为只需在习知品的铸模中设置凹部即可进行实施,所以用于实施的成本低。
权利要求5的本发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由于在按钮手柄上设置有内面与复位弹簧的一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凹部,所以借由在组装时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可防止复位弹簧的位置偏离,从而使组装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6的本发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由于在按钮手柄上设置有与复位弹簧的一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所以借由在组装时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可防止复位弹簧的位置偏离,从而使组装变得容易。而且,因为只需在习知品的铸模中设置凹部即可进行实施,所以用于实施的成本低。
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在权利要求3的发明中,由于定位凹部的内面的形状与复位弹簧的横截面的形状相符,所以可抑制因复位弹簧横截面的形状造成的操作时的不适感。

Claims (4)

1.一种琴键手柄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器体,具有一个被按压操作的按钮手柄,设于该器体的前面;
一个琴键手柄,以覆盖器体的前面的形态配置于该器体的前方,该琴键手柄的一个端部被枢轴固定在该器体上的同时,该琴键手柄的后面与一个按钮手柄接触;
一枚复位弹簧,收纳于该器体中,由沿该按钮手柄被按压操作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对该按钮手柄施力的螺旋弹簧构成,在该器体中设置有一个定位凹部,该定位凹部的内面与复位弹簧的按钮手柄离开侧的端部进行接触,用于将该复位弹簧进行定位,该定位凹部的内面的形状与该复位弹簧的横截面的形状相符;以及
一个开关机构,收纳于该器体中,在该按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将一接点进行开关,该开关机构包括:
一个反转手柄,可在复位弹簧的内侧进行摇动;
一个反转机构部,在该按钮手柄的每次按压操作时使该反转手柄交替沿相反方向摇动;以及
一个开关部,伴随反转手柄的动作使接点进行开关;
其中该复位弹簧从轴方向观察成为长方形,且彼此平行的1组边是沿与反转手柄的摇动方向直交的方向被该器体支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琴键手柄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在该器体中设置有一个定位突起,与复位弹簧的按钮手柄离开侧的端部进行接触,用于将该复位弹簧进行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琴键手柄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在该按钮手柄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凹部,该定位凹部的内面与该复位弹簧的一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琴键手柄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在该按钮手柄上设置有一个定位突起,与复位弹簧的一端部接触,用于将复位弹簧进行定位。
CNB2004100069592A 2003-03-26 2004-03-01 琴键手柄式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10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86100A JP2004296230A (ja) 2003-03-26 2003-03-26 ピアノハンドル式スイッチ
JP2003086100 2003-03-26
JP2003-086100 2003-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2863A CN1532863A (zh) 2004-09-29
CN100431082C true CN100431082C (zh) 2008-11-05

Family

ID=3340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695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1082C (zh) 2003-03-26 2004-03-01 琴键手柄式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296230A (zh)
CN (1) CN100431082C (zh)
TW (1) TWI2384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6594B2 (ja) 2014-02-13 2018-10-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スイッチ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CN117765905B (zh) * 2024-02-22 2024-05-03 晋江贝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电钢琴平板智能进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857A (zh) * 2000-01-26 2001-10-31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琴键触动手柄的快动开关及琴键触动手柄的装饰工艺
US6384358B1 (en) * 1999-11-26 2002-05-07 Satori Electric Co., Ltd. Direct current switch capable of turning on slowly and off quickl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4358B1 (en) * 1999-11-26 2002-05-07 Satori Electric Co., Ltd. Direct current switch capable of turning on slowly and off quickly
CN1319857A (zh) * 2000-01-26 2001-10-31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琴键触动手柄的快动开关及琴键触动手柄的装饰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8427B (en) 2005-08-21
TW200419611A (en) 2004-10-01
JP2004296230A (ja) 2004-10-21
CN1532863A (zh) 2004-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5291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CN102255184B (zh) 连接器
JP6396334B2 (ja) ばね力締付接続部および導体接続端子
CN101038990B (zh) 电连接器
US7292129B2 (en) Protection device for switches
CN102255186B (zh) 连接器
CN100440410C (zh) 摇动开关
CN101132090A (zh) 连接器
TW201223013A (en) Connector
JP3711540B2 (ja) 薄形コネクタ
CN100431082C (zh) 琴键手柄式开关
US6109088A (en) Cooperating die for crimping tool having a rotatable die wheel
US6929491B1 (en) Card connector
CN102255185B (zh) 连接器
CN100470977C (zh) 配线器具
US7481666B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CN102255156B (zh) 连接器
CN101938066B (zh) 卡用连接器
US8123553B2 (en) Conductor base and finger module of air circuit breaker
CN103208697A (zh) 连接器
CN100550525C (zh) 电缆用连接器
CN201122214Y (zh) 眼镜边撑的薄型弹簧铰链机构
CN1053520C (zh) 旋转操作型开关
EP3918159B1 (en) Key combination element in key blank and key
JP2006100057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