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4484C - 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 - Google Patents

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4484C
CN100424484C CNB200480006904XA CN200480006904A CN100424484C CN 100424484 C CN100424484 C CN 100424484C CN B200480006904X A CNB200480006904X A CN B200480006904XA CN 200480006904 A CN200480006904 A CN 200480006904A CN 100424484 C CN100424484 C CN 1004244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nic thermometer
vibrating motor
generating apparatus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69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1861A (zh
Inventor
林康弘
小林勇
山本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Wat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1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1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44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448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沿着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依次配置:检测温度的测温元件(2a)、显示利用该测温元件(2a)测量的温度的显示装置(9)、进行预定操作的操作开关(11)、报知该电子体温计成为预定状态的振动产生装置(12)。这些显示装置以及振动产生装置和线路板固定在1个中框(13)中,该中框(13)嵌入外包装壳(1)内,进行组装。

Description

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把体温检测结束以振动告知给使用者的已知类型的电子体温计在例如特开平11-304597号公报、特开平8-304189号公报、以及特开平8-136354号公报等中已公开。对这种电子体温计来说,除检测温度的测温元件和显示测量的温度的显示装置之外,还需要产生振动的振动产生装置和对振动产生装置的电力供给进行开/关操作的开关。
然而,由于驱动振动产生装置所要的电力大,从而必须尽可能有效地把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传给握住体温计的使用者的手。使用者正确地以自然的姿势用手握住体温计时,希望满足以下条件:显示装置位于使用者易于看见的位置;振动源(振动产生装置)配置在接近使用者的手(包括手指)的地方;对振动产生装置的电力供应进行ON/OFF操作的开关处于易于操作的位置(例如,使用者的拇指)。然而,上述的已有技术都不能满足以上所述的条件。即,上述特开平11-304597号公报所述的体温计如图10所述那样分别把振动产生装置22配置在其纵向方向的前方(测温元件21侧),把显示装置23配置在后方,并且把操作开关24配置在显示装置23的侧面。因此,把体温计握在易于对操作开关24进行操作的位置的话,显示装置23就被手(包括手指)挡住而看不见,此外,从振动产生装置22到手的距离变长,振动衰减而不能充分地传到手上。另一方面,把体温计握在易于感受到振动产生装置22的位置的话,显示装置23位于手的后方而难以看见,并且操作开关24不易操作。
特开平8-304189号公报所述的体温计是如图11所示那样分别把显示装置33配置在其纵向方向的前方(测温元件31侧),把振动产生装置32配置在后方,但对把操作开关设置在哪里则未作说明。特开平8-136354号公报所述的体温计是如图12所示那样分别把振动产生装置42配置在其纵向方向的前方(测温元件41侧),把显示装置43配置在后方,但对把操作开关设置在哪里则未作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具有:检测温度的测温元件;显示由该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的显示装置;进行预定操作的操作开关;告知该电子体温计进入预定状态的振动产生装置。并且,该电子体温计具有纵向方向的长度比宽度和厚度的尺寸更长的形状,这些操作开关和振动产生装置配置在靠近显示装置的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一侧,而且,上述振动产生装置是具备绕旋转轴旋转的偏心重量且在上述旋转轴的方向伸长的振动马达,配置该振动马达使其旋转轴的方向与上述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正交。
本发明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能够沿其纵向方向依次配置测温元件、显示装置、操作开关、振动产生装置、电池收放部。
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具有安装了预定的电子部件的线路板,并且,该线路板配置在在其厚度方向不与振动产生装置重叠的平面的位置。
将显示装置、振动产生装置、线路板、电池固定部等固定在一个中框里,能够使该中框嵌入电子体温计的外包装壳中。
能够使振动产生装置在开始体温测量时和体温测量结束后动作。
本发明的电子体温计由于具备以上结构,在以拇指碰到操作开关的状态用一只手握住电子体温计时,振动产生装置的振动易于传到手上,并且,显示装置朝向使用者易于见到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1个实施例的电子体温计的俯视图。
图2图1沿A-A线的截面图。
图3图1的电子体温计沿纵向方向的截面图(与图1的A-A截面垂直的截面)。
图4从下方所见的图2的中框的图。
图5图1沿C-C线的截面图。
图6图1沿D-D线的截面图。
图7形成于中框的振动马达收放凹部的立体图。
图8用右手握住图1的电子体温计的状态的第1例。
图9用右手握住图1的电子体温计的状态的第2例。
图10展示具有振动产生装置的体温计的第1个现有例的立体图。
图11展示具有振动产生装置的体温计的第2个现有例的立体图。
图12展示具有振动产生装置的体温计的第3个现有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具有比宽度W和厚度D更长的纵向方向长度L。在该电子体温计的树脂成型的外包装壳1的一侧设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测温部2,在另一端设有收放电池3的电池收放部4。测温部2由传感器罩2a和内装在该传感器罩2a的热敏电阻2b(测温元件)组成。在该电池收放部4设有负极侧的电池弹簧5a、正极侧的电池弹簧5b(图4)、电池盖6、和罩7。通过电池盖6的开闭把电池3安装在电池收放部4。罩7与外包装壳1配合。
在外包装壳1的内部空间(空洞部1c)配置了安装有芯片电容、半导体元件、芯片电阻等电子部件的线路板8、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板)9。线路板8用导线(未图示出)与测温部2的热敏电阻2b连接。液晶显示板9显示用热敏电阻2b测得的温度。从活体传到传感器罩2a的热被热敏电阻2b检测出,线路板8用来自该热敏电阻2b的信号计算体温等数据,把计算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板9上。
再有,在外包装壳1的空洞部1c中,与该液晶显示板9相邻沿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配置按压式操作开关11,再与该操作开关11相邻沿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配置振动马达12(振动产生装置)。
也就是说,在外包装壳1的空洞部1c内,在操作开关11的前方侧(测温部2侧)配置有液晶显示板9,此外,在后方侧(电池收放部4侧)配置有振动马达12。此外,以液晶显示板9为基准的话,操作开关11以及振动马达12相对于该液晶显示板9配置在电子体温计的一侧(图1的右侧),在另一侧配置测温部2。还有,线路板8通过在振动马达12和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隔开预定间隔来配置,线路板8和振动马达12就不会在电子体温计的厚度方向重叠。
在外包装壳1的液晶显示板9的上方部形成有直角四边形窗口(通孔),在该窗口内嵌入用于保护液晶显示板9的透明显示板101。再有,该显示板101和操作开关11被安装在外包装壳1的外表面上的膜状的防风板100覆盖。并且,从外包装壳1的上面1a(操作开关11的某个面)可通过防风板100和显示板101看见液晶显示板9。
线路板8、液晶显示板9、振动马达12、以及电池等部件被固定在一个中框13中。该中框13由固定线路板8以及液晶显示板9的第1支撑部130、固定振动马达12的第2支撑部131、电池收放部4组成。
在中框13的第1支撑部130中,与外包装壳1同样,在液晶显示板9的上方部位形成有直角四边形窗口(通孔),并且在该窗口部的周围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支撑液晶显示板的显示面侧的外周的支撑部133。此外,在液晶显示板9的端子部9a配置用于与线路板8导通的导电橡胶16,线路板8连接到该导电橡胶16上。
第1支撑部130具备向上方突出的多个柱状凸部1301。另一方面,在线路板8上形成接受该柱状凸部1301的多个孔(未图示)。并且,通过把第1支撑部130的柱状凸部1301插入线路板8的孔以封闭第1支撑部130和线路板8的前端,线路板8被固定在中框13的第1支撑部130中。
如图7所示,第2支撑部131具有由垂直的壁面1311和水平的底面1313组成的马达收放用凹部。该马达收放用凹部在电子体温计的下面1b(背对配置操作开关11侧的一侧)敞开。再有,在第2支撑部131,在振动马达收放用凹部的边缘,形成朝向下方(朝向与该马达收放用凹部的底面背对的方向)突出的4个柱状部1315。通过使这4个柱状部1315通过形成于盖部件15(图4)的4个孔151,封闭第2支撑部131和盖部件15的前端。该盖部件15被固定在第2支撑部131中。固定在第2支撑部131的盖部件15如图2所示,与外包装壳1的下侧内侧面接触而支撑。并且,振动马达12以外包装壳的上面1a侧为上、下面1b侧为下,以该盖部件15和第2支撑部131的马达收放部131的马达收放用凹部的底面,从电子体温计的上下方向被夹持住来固定。
还有,电池收放部4不设在中框13中,而形成于外包装壳1中也可以。
如图7所示,在中框13的第2支撑部131的壁面1311上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条部1312。再有,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盖部件15的表里两面形成有沿外包装壳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凸条部150。并且,收放在第2支撑部131的振动马达12使其侧面与第2支撑部131的凸条部1312以及盖部件15的凸条部150接触。此外,盖部件15通过凸条部150与外包装壳1的下侧内侧面接触。
如图3以及图5所示,振动马达12具有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分121、旋转轴120、引导旋转轴120一端的突出部分的圆筒形引导部分122、安装在旋转轴120一端(突出部分)绕旋转轴旋转的偏心重量123。
上述结构的振动马达12收放在中框13的第2支撑部131中,如图5所示,被中框13的底面部1313和盖体15的用虚线T围起来的支撑部152(盖体15的与振动马达12的主体部分121平面重合的部分)从图2所示的电子体温计的上下方向被支撑。
该振动马达12由于是具备绕旋转轴120旋转的偏心重量123的结构,从而做成向旋转轴120的方向伸长的外形。该振动马达12在与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收放在第2支撑部131中。再有,振动马达12尽可能配置在接近线路板8的地方。此外,在第2支撑部131中形成由缺口或凹部等组成的敝开部132以使振动马达12的旋转轴120旋转时不碰到偏心重量123。
振动马达12收放在第2支撑部131中的马达收放用凹部,并且在马达收放用凹部安装有盖部件15的状态,振动马达12动作时的振动由于通过第2支撑部131以及盖部件15传送到外包装壳1,所以碰到了外包装壳1的使用者能够感知到该振动。
一旦按压电子体温计的操作开关11,振动马达12就工作一定时间,使外包装壳1振动。此外,与振动产生的同时,液晶显示板9的显示图案全部点亮(全点亮),然后,显示出上次测定的值(显示上次值)。振动马达12引起的外包装壳1的振动约0.1秒长,全点亮以及显示上次值度为大约2~3秒长。使用者感知到振动而认识到测量的开始,看见上次测定值后把测量部2夹在作为测量部位的腋下。
上次测量值显示在液晶显示板9之后,用热敏电阻2b开始测温动作。测温动作以预定时间间隔连续进行。在检测温度在预定值以上时显示在液晶显示板9上。检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在预定值以下(即,进行稳定检测)测温动作结束时,振动马达12自动地振动大约3秒钟。结果,使用者利用外包装壳1的振动知道体温测量的结束。此后,使用者从腋下取出电子体温计,读取显示在液晶显示板9上的温度。振动马达12的报知后,一旦按压操作开关11,外包装壳1振动约0.1秒钟,切断电源。
说明2个合理自然地操作该电子体温计的操作开关11时的电子体温计的把持方法的例子。
第1例是如图8所示,将拇指伸向与电子体温计主体的纵向方向几乎相同的方向碰到操作开关11,中指将其第1关节到第2关节之间碰到外包装壳1的背面侧的操作开关11和电池3之间的位置,再有,食指使其第1关节附近碰到外包装壳1的背面侧,把持电子体温计的把持方法。
第2例是如图9所示,在把电子体温计的电池收放部4侧的端部靠在食指的指根附近的状态让拇指碰到操作开关11,让中指碰到外包装壳1的液晶显示板9的背面侧,并且,把食指再放在外包装壳1的侧面,来把持电子体温计的方法。
采用这些把持方法、或者把它们稍微变形的把持方法,以合理自然的姿势能够把液晶显示板9把持在使用者的脸的正面易于读取的位置(但是,显示在液晶显示板9上的文字的朝向与图8以及图9的符号[2]、[9]同样的朝向,文字的上下方向表示成与图面的上下方向一致)。此外,也能够不放下电子体温计,拿在手中夹在作为测温部位的腋下。并且,这些把持方法是,振动马达12位于用手握住的部份、手碰到的部份或它们附近,振动马达12和手(指)的位置接近,振动易于传到手上。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液晶显示板9的后方(从测温元件2a远离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的方向)配置操作开关11,进一步在该操作开关11的后方向配置振动马达12,所以,手指碰到操作开关11把持电子体温计而不会用手盖住液晶显示板9,自然地握住位于背对液晶显示板9一侧位置的振动马达12附近,碰到它,结果,振动易于传递到手上。此外,假设在交换操作开关11和马达12的位置来配置的场合,采用图8那种把持方法的话(交换了位置的操作开关11碰到拇指),食指碰到接近马达11的位置,若采用图9那种把持方法的话(交换了位置的操作开关11碰到拇指),中指碰到接近马达11的部分都易于把马达11的振动传到手上。
也就是说,在相对于液晶显示板9的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的一侧,通过配置操作开关11和马达12,操作开关11和马达12配置在比较接近的位置,把持电子体温计以便能够合理自然地操作操作开关11的话,振动易于被传递。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在按压操作开关11时使之振动,由于在体温测量开始前预先能够感觉到振动的强度,从而易于感知到测量结束时的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线路板8和振动马达12隔开来配置,由于振动马达12的振动不会直接传到安装在线路板8上的电子部件,从而能够防止振动导致的电子部件的损坏和劣化,确保电子部件的可靠性,保障制品寿命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池收放部4在电子体温计的后端部,所以能够合理地自由选择各种电池安装方式。例如,在罩7中设置固定电池3的固定部,把电池3固定在罩7中的状态下使罩7可装卸在外包装壳1,能够在把罩7安装在外包装壳1上时,在外包装壳1侧和罩7侧使电池导通的结构。此外,在更换电池时,通过从外包装壳1取出罩7,能够取出固定在罩7的固定部的电池。
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在远离测温元件2a的方向,依次配置液晶显示板9、操作开关11、振动马达12。但是,与此相反,也可以在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在远离测温元件2a的方向,依次配置振动马达12、操作开关11、液晶显示板9。即,在液晶显示板9的测温部2侧配置振动马达12和操作开关11的场合,使左手的拇指碰到操作开关11,左手剩下的手指把持测温部侧的话,也易于使振动传到手上,易于读取显示在液晶显示板9上的文字。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线路板8(以及液晶显示板9)和振动马达12在电子体温计的厚度方向不重合,从而能够减少电子体温计的厚度。再有,由于配置振动马达12使得其旋转轴120的方向与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正交,所以,与旋转轴120的方向配置成与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平行的场合相比,能够缩短电子体温计纵向方向的尺寸。
这样,本发明的电子体温计由于能够减小其厚度以及长度,从而能够小型化,结果,振动马达12的振动更有效地传递给使用者。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话,由于线路板8、液晶显示板9、振动马达12以及电池收放部4被固定在一个中框13中,通过把这些线路板8、液晶显示板9、振动马达12以及电池收放部4组装进中框13,把该中框13收放进外包装壳1内,就能够容易地把这些部品收放在外包装壳1内。此外,由于能够在把振动马达12及其它必要部品收放进外包装壳1之中前的固定在中框13的状态进行检查,从而易于检测出异常振动。
盖部件15如图2所示,由于接触到外包装壳1的下侧内侧面而被支撑,所以,振动马达12的振动直接传到外包装壳1。使该外包装壳1的接触到盖部件15的部位或其附近位于使用者操作操作开关11时易于用手指触到的位置的话,在操作开关11的操作时,振动易于传递到手指。在操作操作开关11时,由于以液晶显示板9朝向上方的状态把持电子体温计,所以,手指易于触到电子体温计的外包装壳1下侧的外表面,振动马达12的振动通过盖部件15传到该手指。
此外,特别地,以把支撑振动马达12的盖体15固定在中框13的第2支撑部131的状态,通过使之与外包装壳1的内表面结出,即使驱动振动马达12,也能够难以松动盖体15的固定部分。此时,由于中框13的第2支撑部131也通过盖体15与外包装壳1的内表面接触而被支撑,从而能够防止在第2支撑部131以及在此固定的部品的外包装壳1内的振动。还有,也可以做成使中框13的第1支撑部130以及/或者第2支撑部131自身与外包装壳1的内表面接触的结构来防止在外包装壳1内的中框13的振动。

Claims (14)

1. 一种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用于测量活体的体温,其具有:检测温度的测温元件、显示利用该测温元件测量的温度的显示装置、进行预定操作的操作开关、报知该电子体温计成为预定状态的振动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体温计具有纵向方向的长度比宽度和厚度更长的形状,上述操作开关和上述振动产生装置配置在靠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一侧,而且,上述振动产生装置是具备绕旋转轴旋转的偏心重量且在上述旋转轴的方向伸长的振动马达,配置该振动马达使其旋转轴的方向与上述电子体温计的纵向方向正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体温计具有收放电池的电池收放部,该电池收放部配置在上述振动产生装置的背对测温部的一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体温计具有安装预定电子部件的线路板,该线路板配置在离开上述振动产生装置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线路板在其厚度方向配置成不与上述振动产生装置平面重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体温计具有固定上述振动产生装置的中框。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产生装置是具备绕旋转轴旋转的偏心重量的振动马达,在上述中框形成缺口部或凹部,上述振动马达的偏心重量配置在该缺口部或凹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中框还固定上述线路板。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中框还固定上述显示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中框具有从上述电子体温计的上下方向支撑上述振动产生装置的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中框还具有固定电池的固定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体温计具有固定上述中框的外包装壳,以上述外包装壳的内表面支撑上述第1支撑部或第2支撑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包装壳具有上面部和位于该上面部背面的下面部,配置该上面部使上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板可以看见,以上述外包装壳下面部的内表面支撑上述第1支撑部或第2支撑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中框安装有盖体,在上述中框设置上述第1支撑部,在上述盖体设置上述第2支撑部,在上述外包装壳的内表面仅支撑上述第2支撑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开关是用于开始测温动作的开关,在从操作该操作开关到开始测量之间,上述振动产生装置动作。
CNB200480006904XA 2003-09-30 2004-09-30 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 Active CN1004244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9619/2003 2003-09-30
JP2003339619 2003-09-30
JP339620/2003 2003-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1861A CN1761861A (zh) 2006-04-19
CN100424484C true CN100424484C (zh) 2008-10-08

Family

ID=36707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6904XA Active CN100424484C (zh) 2003-09-30 2004-09-30 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4484C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2831A (ja) * 1984-09-05 1986-03-31 Citizen Watch Co Ltd ブザ−付電子体温計
JPH08304189A (ja) * 1995-05-10 1996-11-22 Ohashi Akifumi 振動電子体温計
JPH09218106A (ja) * 1996-02-09 1997-08-19 Shichizun Denshi:Kk 電子体温計のブザー取付構造
JP2000121448A (ja) * 1998-10-14 2000-04-28 裕子 ▲高▼田 振動で検温終了を知らせる電子体温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2831A (ja) * 1984-09-05 1986-03-31 Citizen Watch Co Ltd ブザ−付電子体温計
JPH08304189A (ja) * 1995-05-10 1996-11-22 Ohashi Akifumi 振動電子体温計
JPH09218106A (ja) * 1996-02-09 1997-08-19 Shichizun Denshi:Kk 電子体温計のブザー取付構造
JP2000121448A (ja) * 1998-10-14 2000-04-28 裕子 ▲高▼田 振動で検温終了を知らせる電子体温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1861A (zh) 2006-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20720B2 (ja) 携帯型電子時計
JP2001318366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を備えたタッチコンタクトスイッチ
ES2209691T3 (es) Interruptor de contacto destinado a un aparato electrico.
JP4813919B2 (ja) 脈拍計測装置
JPH04184191A (ja) 小型電子機器
JPH07171116A (ja) 携帯機器
EP0762242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09806A (ja) 電子ペーパー表示器
CN100424484C (zh) 配置了振动马达的电子体温计
US20160064874A1 (en) Board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627261B2 (ja) 電子体温計
KR100478062B1 (ko) 인증 마크가 있는 라벨을 가진 전자 장치
CN218974361U (zh) 一种户外用移动式土壤墒情监测设备
CN111327740A (zh) 一种折叠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方法
JP4922004B2 (ja) 電子式歩数計
US20090082995A1 (en) Electronic pedometer
US20170340275A1 (en) Wearable device
JP2009175940A (ja) 電子歩数計
JP5042052B2 (ja) 電子歩数計
JP6628919B1 (ja) 電子体温計
CN210864330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石英小台表机芯
CN212785301U (zh) 一种简易定时开关装置
KR200394417Y1 (ko) 경사형 표시패널을 가지는 기울기 측정장치
CN218606030U (zh) 智能水杯
CN106057550A (zh) 集成式翘板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