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6024C - 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屋顶模板系统和制造屋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屋顶模板系统和制造屋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6024C
CN100416024C CNB2004100969384A CN200410096938A CN100416024C CN 100416024 C CN100416024 C CN 100416024C CN B2004100969384 A CNB2004100969384 A CN B2004100969384A CN 200410096938 A CN200410096938 A CN 200410096938A CN 100416024 C CN100416024 C CN 1004160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roof
lift head
matrix
bea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969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4274A (zh
Inventor
(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ka Industri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oka Industri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ka Industrie GmbH filed Critical Doka Industri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624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60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602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板系统特别是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1),它可插在一屋顶支架上。升降头包括一基体(2)、一梁支承元件(4)、一固定元件(6)和一模板支承元件(8),梁支承元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2)上并具有一梁支承面(4’)。借助于固定元件(6)可使梁支承元件(4)相对于基体(2)固定,模板支承元件(8)设置在基体(2)上并具有一模板支承面(8’)。本发明的升降头使得可以改善脱模过程,并具有简单的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屋顶模板系统以及一种用于制造由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屋顶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屋顶模板系统和制造屋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一种屋顶模板系统和一种制造由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屋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制造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支承结构已知多种模板系统。其中特别是在屋顶模板方面大多采用所谓的升降头或掉落头,它们放在屋顶支架上并支承模板结构。
例如EP0092694B1公开一种具有带一可升降的支承板的升降头的屋顶模板系统,纵模板梁可放在此支承板上,纵模板梁又支承横模板梁,最后在横模板梁上放上普通的模板。另外升降头结构包括一所谓的屋顶支架顶板,它在浇灌混凝土时用作模板。
为了使这种屋顶模板系统脱模升降头下降,由此使系统的整个模板梁和模板放松,而屋顶支架顶板辅助地支承屋顶混凝土,这原则上使建筑过程可以顺利进行。然而实际表明,在这种系统中脱模常常进行得过快,其中在下降时松脱的纵模板梁受升降头撞击,并由此使整个模板梁和模板掉下。有时整个模板结构包括屋顶支架一起翻倒。这导致模板梁和模板严重损坏,显著缩短其使用寿命。其次这种构件的非正常掉落在施工安全方面也是不希望的。
此外掉落或升降头也用在板框系统或模件系统领域内。例如在DE2927116C2或DE3316557C1中所公开的那样,但是这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头部下降可能造成整个构件不希望的下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板系统,特别是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它使得可以改善脱模过程,并具有简单的结构。
按照本发明,这个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来实现。该升降头可插在一屋顶支架上,并具有:
-一基体,
-一可以在基体上移动并具有一梁支承面的梁支承元件,
-固定元件,梁支承元件可借助于它相对于基体固定,和
-模板支承元件,它设置在基体上并具有一模板支承面。
按照本发明,这个目的还通过一种屋顶模板系统来实现,该屋顶模板系统按本发明的升降头和至少一个纵向模板梁及一个横向模板梁,其中,梁支承元件可固定在一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模板支承面和梁支承面之间的距离至多相当于纵向模板梁和横向模板梁梁高之和。
本发明的基础是这样的构想,即这样地设计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使得至少一部分模板在升降头下降后仍然通过它支承。这按照本发明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即除了可移动地安装在一基体上的梁支承元件外还存在一固定设置在基体上的模板支承元件,它使得模板在升降头或梁支承元件下降后仍保持稳定。由此达到,可以进行多级的脱模过程,其中首先可以取下通过梁支承元件支承的那些构件,然后在一稍后的时刻才能取下通过模板支承元件支撑的其余构件。此外排除了在模板梁脱模时屋顶支架的翻倒。
用这种方法可以明显柔和地进行脱模过程,这显著提高构件,特别是模板梁和模板的使用寿命。此外模板支承元件和通过它支承的模板一起提供一种辅助支承,使得由梁支承元件支承的构件特别是模板梁的脱模可以比以前提前进行。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升降头还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因为消除了在下降过程中由模板支承元件支承的模板坠落的可能性。
按照本发明一种改进结构设想。梁支承元件可固定在一第一位置,在这个位置模板支承面和梁支承面之间的距离最多为40cm。由此使得梁支承元件可以以其梁支承面放到一个足够高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一放在纵向模板梁上的横向模板梁的顶缘基本上和模板支承面对齐。由此接着可以齐平地安放模板,它们通过模板支承元件和/或模板梁位置准确和可靠地支承。
为了用简单的方法确保将梁支承元件以希望的位置固定在第一位置上,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结构设想,基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它这样来限制梁支承元件沿基体的移动,即,使得梁支承元件可到达第一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结构升降头可选或附加地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它限制梁支承元件沿基体的移动和/或限制升降头在屋顶支架上的安装位置。由此达到按本发明的升降头的预先规定的下降高度,同时将升降头可靠地固定在屋顶支架上。
为了能够将模板可靠和方便地固定在模板支承元件上,按照本发明一种改进结构设想,模板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通孔,它最好设置在模板支承面上。在实际应用中通孔例如可以用来穿过一钉子、销子或铁丝,并与模板连接,以便将它们固定在希望的位置上。因为模板支承元件或模板支承面在按本发明的应用中不构成模板面的一部分,至少一个通孔并不损害以后混凝土表面的外观。
按本发明的升降头的固定元件原则上可以做成任意的,并例如力锁合或形锁合地工作。但是鉴于方便和迅速的操作性按照本发明设想,固定元件和/或基体具有一楔形件。这里在本发明范围内除了直线形楔外也可以考虑旋转楔、偏心轮等等。
鉴于模板梁在升降头上稳定和不可倾倒的支承,按照本发明一种改进结构设想,梁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梁固定段,它优先具有一中央通孔。
按本发明的升降头以特别的方式在除了升降头外还具有至少一个纵向模板梁和一个横向模板梁的模板系统中显示其优点。其中特别优选的是,梁支承元件可固定在一第一位置,在这个位置模板支承面和梁支承面之间的距离至多相当于纵向模板梁和横向模板梁梁高之和。由此又如上所述,给模板提供一个平的支承面,这些模板支承在横向模板梁上和在某些情况下支承在升降头的模板支承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采用本发明的升降头的情况下制造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支承结构特别是屋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给屋顶支架配备按本发明的升降头;
固定固定元件,从而将梁支承元件固定在第一位置上;
竖立屋顶支架;
这样来安放模板梁,即,使所述模板梁分别至少部分支承在一升降头的梁支承面上;
这样来铺放模板,即,使所述模板分别至少部分支承在模板支承面和/或至少一个模板梁上。
此方法的特征特别在于,与现有技术不同,这样来铺放模板,即,使它们分别至少部分支承在一模板支承面上和/或至少一个模板梁上。由此确保,脱模过程可以具备上述优点分两级进行,这加长构件的使用寿命,允许早脱模并提高施工安全性。
因此按照本发明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设想,在至少部分制造支承结构后松开固定元件并降低梁支承元件,以便松开各自所支承的模板梁,接着可以取走松开的模板梁和/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一些模板,而至少一些模板在辅助支承的意义上继续通过模板支承面支承。
这种通过模板支承面的辅助支承按照本发明可以保持到所制造的支承结构达到足够的强度为止。然后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可以降低模板支承元件,这优先借助于设置在相应屋顶支架上的下降机构进行。最后可以取走现在已经松开的模板。
附图说明
图1示意表示本发明升降头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透视图;
图2示意表示本发明升降头在图1中所示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3示意表示升降头优选实施形式沿图2a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示意表示具有升降头优选实施形式的模板系统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图1至3示意表示按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升降头1。升降头1包括一基体2、一可移动地设置在基体2上的带一支承面4’的梁支承元件4,一设置在梁支承元件4下方的固定元件6,借助于它梁支承元件可相对于基体2固定,还包括一设置在基体2上端的带一模板支承面8’的模板支承元件8。
梁支承元件4可沿基体2在一第一止挡元件14和一第二止挡元件10之间移动。尽管第一止挡元件14可以和基体2做成一体或通过焊接或类似技术与它连接,在升降头1的一种优选结构中特别优选的是,将第一止挡元件14通过螺钉与基体2连接。本所示实施形式中通过两块用螺钉拧上的板构成的第一止挡元件14这样地设置,使得梁支承元件4可固定在一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模板支承面8’和梁支承面4’之间的距离最多为40cm,这相当于两个分别具有20cm高度的模板梁的高度之和。基体2在其下端具有一杆部16,它可以插入一普通的屋顶支架22内,以便使升降头1牢固地装在屋顶支架上。
在本实施形式中模板支承元件8做成板状元件,其模板支承面8’基本上平行于梁支承面4’延伸。但是应该注意,模板支承面8’也可以由一间断的或栅状的结构构成-如果这种结构适合于稳固支承模板的话。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模板支承面8’还包括通孔8”,借助于它可以将放在模板支承元件8上的模板固定。
在本实施形式中固定元件6做成这样,使它通过垂直于基体2轴线的直线移动从一个松开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或倒过来。固定和松开原则上可以通过任意的机构实现,例如做成力锁合或形锁合的,但是鉴于固定元件简单和可靠的功能,固定元件6和基体2优先分别具有一楔形元件6’、2’。
在图4中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升降头1在本发明的模板系统20中的应用。在本实施形式中模板系统20包括升降头1,它们分别插在屋顶支架22内。在每个升降头1上摆放至少一个纵梁24,其中升降头1在相邻纵梁24之间的交接区同时支承两根纵梁。在纵梁上基本上垂直于其延伸方向摆放横梁26。这里升降头1这样地与模板梁24、26匹配或调整,使得各横梁的上棱边基本上与模板支承面8’对齐。最后在由此确定的平面上铺放模板28、30,其中模板30仅仅通过横梁26支承,而模板28局部通过一个或几个模板支承面8’,局部通过横向模板梁26支承。
在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本发明的升降头1或本发明的模板系统20的应用按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屋顶支架22分别配备一升降头1,其中升降头1的梁支承元件4放在第一位置并借助于固定元件6固定在那里,使得模板支承面8’和梁支承面4’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相当于纵向模板梁24和横向模板梁26的梁高之和。接着将屋顶支架按一定的网格竖立,使得现在首先可以摆放纵梁24,接着可以摆放横梁26,最后将模板28、30铺放和固定在由横向模板梁26和模板支承面8’确定的平面上,使得现在可以铺设钢筋并用混凝土浇灌支承结构。
在预先规定的混凝土最少硬化时间以后可以开始脱模的第一阶段,为此例如通过锤击松开固定元件6,使得梁支承元件4可以下降,以便松开各自支承的模板梁24、26以及仅仅通过模板梁24、26支承的模板30。现在可以取出这些构件,而通过模板支承面8’支承的模板28继续牢固地保持在建筑构件上。并作为辅助支承支承此建筑构件,直至达到足够高的强度为止。只有在达到这种足够高的强度以后屋顶支架22才通过按已知方式具有粗螺纹和螺杆的相应下降机构22’下降,从而现在也可以毫无问题和可靠地拆除保留的模板28。
如由上述工艺流程可见,按本发明的升降头1使得支承结构可以提前部分脱模,从而由此带来经济和施工技术方面的好处,并同时防止屋顶支架22的翻倒和由此带来的全部构件的跌落。
附图标记表
1       升降头
2       基体
2’     楔形元件
4       梁支承元件
4’     梁支承面
6       固定元件
6’     楔形元件
8       模板支承元件
8’     模板支承面
8”     通孔
10      第二止挡元件
12      梁固定段
12’    中央通孔
14      第一止挡元件
16      杆部
20      模板系统
22      屋顶支架
22’    下降机构
24      纵向模板梁
26      横向模板梁
28      模板
30      模板

Claims (12)

1. 用于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1),该升降头可插在一屋顶支架(22)上并具有:
-一基体(2),
-一可以在基体(2)上移动并具有一梁支承面(4’)的梁支承元件(4),
-固定元件(6),梁支承元件(4)可借助于它相对于基体(2)固定,和
-模板支承元件(8),它设置在基体(2)上并具有一模板支承面(8’)。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头,其特征为:梁支承元件(4)可固定在一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模板支承面(8’)和梁支承面(4’)之间的距离至多为40cm。
3.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其特征为:基体(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挡元件(14),所述第一止挡元件这样来限制梁支承元件(4)沿基体(2)的移动,以使梁支承元件(4)能够处于第一位置。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其特征为:基体(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止挡元件(10),所述第二止挡元件限制梁支承元件(4)沿基体(2)的移动和/或限制升降头(1)在屋顶支架(22)上的安装位置。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其特征为:模板支承元件(8)具有至少一个通孔(8”),它设在模板支承面(8’)上。
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其特征为:固定元件(6)和/或基体(2)具有一楔形元件(2’、6’)。
7.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顶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其特征为:梁支承元件(4)具有至少一个梁固定段(12)。
8. 屋顶模板系统,具有一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头(1)和至少一个纵向模板梁(24)及一个横向模板梁(26),其特征为:梁支承元件(4)可固定在一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模板支承面(8’)和梁支承面(4’)之间的距离至多相当于纵向模板梁(24)和横向模板梁(26)梁高之和。
9. 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屋顶模板系统,其特征为:它还具有模板(28、30),在使用时,所述模板分别至少部分地支承在一模板支承面(8’)上和/或至少一个模板梁(26)上。
10. 制造由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屋顶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给屋顶支架(22)配备按上述权利要求2至7之任一项所述的升降头(1);
固定固定元件(6),从而将梁支承元件(4)固定在第一位置上;
竖立屋顶支架(2);
这样来安放模板梁(24、26),即,使所述模板梁分别至少部分支承在一升降头(1)的梁支承面(4’)上;
这样来铺放模板(28、30),即,使所述模板分别至少部分支承在模板支承面(8’)和/或至少一个模板梁(26)上。
11.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由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屋顶的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至少部分地制造屋顶;
松开固定元件(6)并下降梁支承元件(4),以便松开它们各自支承的模板梁(24、26);
取下已松开的模板梁(24、26)和/或模板(30),而通过模板支承面(8’)作为辅助支承而继续支承至少一些模板(28)。
12. 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由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屋顶的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借助于设置在相应屋顶支架(22)上的下降机构(22’)下降模板支承元件(8);
取下已松开的模板(28)。
CNB2004100969384A 2003-12-05 2004-12-06 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屋顶模板系统和制造屋顶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0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56842 2003-12-05
DE10356842.5 2003-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274A CN1624274A (zh) 2005-06-08
CN100416024C true CN100416024C (zh) 2008-09-03

Family

ID=34778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693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024C (zh) 2003-12-05 2004-12-06 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屋顶模板系统和制造屋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6024C (zh)
AT (1) AT8145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8950A (zh) * 2019-06-19 2019-08-23 俊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装置
CN113047626A (zh) * 2021-02-07 2021-06-29 东南大学 一种承载式钢筋混凝土板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39125A1 (de) * 1981-10-01 1983-04-14 Österreichische Doka Schalungs- und Gerüstungstechnik GmbH, 3300 Amstetten Schalungsstuetze
EP0092694A2 (de) * 1982-04-22 1983-11-02 Emil Steidle GmbH. & Co. Deckenschalungssystem
DE3316557C1 (de) * 1983-03-03 1984-10-11 NOE-Schaltechnik GmbH, 7334 Süssen Deckenschalungssystem
CN2176397Y (zh) * 1993-09-17 1994-09-07 北京建飞虹建筑技术开发公司 砼模板支撑头
EP0765981A1 (de) * 1995-09-26 1997-04-02 DOKA Industrie GmbH Integrierte Einstellhilfe für Teleskopstütz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6176463B1 (en) * 1994-04-21 2001-01-23 Doka Industrie Gmbh Ceiling formworking system for forming ceiling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39125A1 (de) * 1981-10-01 1983-04-14 Österreichische Doka Schalungs- und Gerüstungstechnik GmbH, 3300 Amstetten Schalungsstuetze
EP0092694A2 (de) * 1982-04-22 1983-11-02 Emil Steidle GmbH. & Co. Deckenschalungssystem
DE3316557C1 (de) * 1983-03-03 1984-10-11 NOE-Schaltechnik GmbH, 7334 Süssen Deckenschalungssystem
CN2176397Y (zh) * 1993-09-17 1994-09-07 北京建飞虹建筑技术开发公司 砼模板支撑头
US6176463B1 (en) * 1994-04-21 2001-01-23 Doka Industrie Gmbh Ceiling formworking system for forming ceilings
EP0765981A1 (de) * 1995-09-26 1997-04-02 DOKA Industrie GmbH Integrierte Einstellhilfe für Teleskopstütz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274A (zh) 2005-06-08
AT8145U1 (de) 2006-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6581B (zh) 纵向导轨安装方法及装置
JP2006077521A (ja) 橋梁構築装置
CN100416024C (zh) 用于模板系统的升降头、屋顶模板系统和制造屋顶的方法
CN112454652B (zh) 骨架组合的柔性定位支撑绑扎装置及骨架组合形成方法
CN202055524U (zh) 多种模板主梁早拆模板支撑头
CN1190578C (zh) 自承式房屋顶面整体顶升方法及其装置
EP1617013A1 (en) Horizontal formwork
CN114458004A (zh) 一种剪力墙的铝合金模板结构及其拼装方法
CN111751069B (zh) 用于振动台竖向作动器埋件面板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JP6370167B2 (ja) 立て起こし具及び立て起こし方法
KR20040076348A (ko) 아이형강빔의 인상과 낙교방지를 위한 교좌장치 및 그설치방법
KR20050091252A (ko) 지그대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JP2021116153A (ja) タワークレーン用支持構台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クライミング方法
CN218147845U (zh) 一种用于安装箱梁波形钢腹板的钢马凳
CN211257874U (zh) 型钢梁精确落位支架
CN212582424U (zh) 用于轨道梁调节装置的支撑平台及轨道梁调节装置
CN211194385U (zh) 一种预制t梁与小箱梁共用钢筋定位装置
CN216831550U (zh) 一种预制箱梁钢筋绑扎定位胎架
CN219793650U (zh) 一种顶推施工用反力装置
CN211472188U (zh) 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组装的工装
CN214925586U (zh) 一种用于叠合板成型模具的辅助装置
CN212528124U (zh) 一种可调式预制箱梁底模
CN214090992U (zh) 盘扣快拆支撑体系下的梁板下可调节顶托
CN214649721U (zh) 一种预制构件修补用放置架
CN216840993U (zh) 一种能够重复利用的围挡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