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5620C - 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5620C
CN100415620C CNB2004101032650A CN200410103265A CN100415620C CN 100415620 C CN100415620 C CN 100415620C CN B2004101032650 A CNB2004101032650 A CN B2004101032650A CN 200410103265 A CN200410103265 A CN 200410103265A CN 100415620 C CN100415620 C CN 1004156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clamping
bearing
guide plat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032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4292A (zh
Inventor
高暻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 Tai Ke A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N Sy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N Sys Inc filed Critical LG N Sys Inc
Publication of CN1654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4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56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562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9/00Complete banking systems; Coded card-freed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dispensing or receiving monies or the like and posting such transactions to existing accounts, e.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3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gripping the pile
    • B65H31/304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gripping the pile on the outermost articles of the pile for clamping the pil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10Mechanical details
    • G07D11/14Inlet or outlet 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4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 B65H2301/42146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by introducing articles from ab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4Gripp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42Gripp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by acting on the outermost articles of the pile for clamping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2Banknotes, bills and chequ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设备。本发明包括一输送组件,其使用皮带和辊一个接一个地将媒体从媒体盒有选择地送至一输出位置或废弃位置;一个堆叠组件,其与输送组件分开,收集随堆叠轮的旋转被输送组件一个接一个地供给的媒体,同时将已收集的堆叠媒体送出;一堆叠输送组件,其与堆叠组件分开,夹持收集在堆叠组件内的已堆叠媒体,将其送至消费者能够捡取它的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03年12月27日,申请号为2003-10-098249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在本申请中予以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媒体配送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该装置从媒体盒拿出消费者所希望的媒体数,并将其送至消费者。
背景技术
图1是表示相关技术的媒体配送器的结构。根据该图,用于供给媒体的各组件设置在具有预定空间的两导向板200之间。相应于导向板200的一端,在媒体配送器的前面设置一门202,该门202用于有选择地打开或关闭导向板200之间所形成的预定空间。门202安装在导向板200的一侧,以便绕一折页打开或关闭。标号204指的是使门202保持关闭的闭锁元件。
用于收集不正常媒体的废料盒206安装在两导向板200之间的空间内,并被门202有选择地打开或关闭。在被门202有选择地打开和关闭的空间内,媒体盒208安装在废料盒206所安装位置的下方。从媒体配送器供应的媒体放在媒体盒208内。废料盒206和媒体盒208在门202打开时是可拆卸的。
导向板200装有用于供给媒体的各组件。首先,提供驱动力以进给媒体的主动电机210安装在导向板200的一侧。为了分开媒体盒208内的媒体并将其一个接一个地分配,一捡拾辊212在相应于媒体盒208前端的位置安装。
用于进给媒体的进给路径214如箭头所标识的位于导向板200之间。进给路径214由多个辊216和皮带218组成。分流器220设置在进给路径214上,用于将不正常媒体废弃至废料盒206。此外,输出部件230设置在媒体配送器前面的上端,即进给路径214的端部。这样的媒体配送器被安装在外观便于使用的机壳内。
但是,相关技术有些缺陷。首先,在相关技术中,形成媒体进给路径214,废料盒206,媒体盒208及类似部件的各组件都安装在导向板200之间。因而,如果媒体阻塞在进给路径214上,就很难将其移开。特别是,如果形成进给路径214的组件,尤其是导向板200之间的那些组件损坏,则难以修复。
此外,由于相关技术中的结构被如此设计,使得输出部件230设置在导向板200的一侧,那么就有一缺陷,即导向板200内的整个结构可能不得不重新设计以便改变输出部件的方向。
此外,在相关技术中当将多片媒体提供给消费者时,媒体片自由落在消费者将其拾取并堆起的位置。因此,媒体片不会紧密堆叠,从而体积巨大,于是消费者用手拿它们就很不方便。
此外,当消费者不捡取媒体时,用于收回媒体的废料盒应当邻近消费者拾取媒体的位置。因而,一旦媒体提供给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拒绝拾取已配送的媒体,则产生无法将媒体收回到媒体配送器的缺陷。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考虑解决相关技术中所提及的前述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易于接近其内设置的各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将媒体送至消费者的位置能被自由设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当多个媒体片送至消费者时,可以使送出的媒体压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部件,它能每次送出多片媒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高每次进给多片媒体的操作可靠性。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它能精确读出媒体厚度并能用于各种媒体。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自由设计用于废弃媒体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包括一输送组件,其使用皮带和辊一个接一个地将媒体从媒体盒有选择地送至一输出位置或废弃位置;一个堆叠组件,其与输送组件分开,收集随堆叠轮的旋转被输送组件一个接一个地供给的媒体,同时将已收集的堆叠媒体送出;一堆叠输送组件,其与堆叠组件分开,夹持收集在堆叠组件内的已堆叠媒体,将其送至消费者能够捡取它的位置。
堆叠组件可以设置在两第一导向板之间,两第一导向板彼此以一预定间隔平行设置。输送组件可以设置在两第二导向板之间,两第二导向板分别通过螺钉与两第一导向板连结,且彼此以一预定间隔平行设置。通过螺钉与两第一导向板连结的堆叠输送组件可以设置在一托架框内,该框架沿各自的第一导向板的一侧延伸。
托架框两侧上在宽度方向形成安装法兰。在每个第一导向板上端分别形成用于安装到安装法兰上的上端法兰。上端法兰和安装法兰彼此连结。用于安装到上端法兰上的连结孔在每个安装法兰的纵向中心内成形为圆形。在安装法兰纵向内的圆形连结孔两侧的连结孔成形为长孔。
检测媒体厚度的机构设置在输送组件内媒体的进给路径部分上。成对的检测辊与一检测轴承在相应于媒体的至少两部分的位置上设置,从而通过使媒体在检测辊和检测轴承之间移动而同时在媒体的至少两部分上检测媒体的厚度。
检测媒体厚度的机构包括一检测框架,在该框架内至少形成有两个腔,每一腔具有一轴承窗。检测辊在相应于两腔的位置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到检测框两端的检测辊轴上。承受弹性力的每个轴承支座在每个腔内绕检测辊方向的旋转中心旋转。每个检测轴承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相应的轴承支座内并与相应的检测辊接触;每个屏蔽板整体设置在相应的轴承支座内;每个传感器设置在相应的检测框架内并包括一光线发射部和一光线接收部。从光线发射部所发射的光线经屏蔽板在数量上控制后传递至光线接收部。
传感器的光线发射部和光线接收部可以设置在每个腔的两端;屏蔽板可以设置在光线发射部和光线接收部之间;从光线发射部发出的光线经两个窗被传递到光线接收部,所述窗被屏蔽板有选择地屏蔽。
堆叠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轴上的堆叠轮,旋转轴的两端支撑在第一导向板内,堆叠轮沿切线方向形成多个切向翼,并在媒体插在切向翼之间时进给媒体;带有堆叠板的叠料器,被堆叠轮进给的媒体的一侧放置在该堆叠板上;夹持放置在堆叠板上的多个媒体并将其送至堆叠输送组件的夹持机构。
叠料器可选择地被一独立的驱动源设置在堆叠板的水平状态和非水平状态之间。
夹持机构包括一夹持罩;至少两个夹持臂,它们分别伸出或容纳在夹持罩的前面两端,夹持臂的前端分别装有夹持板;弹性板,其每一个都安装在与每个夹持板相应的夹持罩前面的位置,以便被一弹性元件支撑,该弹性板从夹持罩前面突出。
为了驱动夹持臂,一臂驱动电机设置在夹持罩内,小齿轮设置在受臂驱动电机旋转的齿轮轴的两端,并分别与形成在夹持臂上的齿条啮合。
齿条彼此相应形成在每个夹持臂的上端和下端,与齿条啮合的小齿轮在齿轮轴两端彼此啮合,该齿轮轴分别受臂驱动电机的驱动力旋转并传递驱动力。
夹持罩在第一导向板之间沿预定角度范围绕罩驱动轴可旋转地安装;用于旋转夹持罩的机构包括沿一个方向运行的罩电机;连接到罩电机旋转轴上并与其整体旋转的驱动连杆;连接到罩驱动轴上以与其整体旋转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其两端分别借助销相应可旋转地连接到驱动连杆和第二连接杆上。
闸板安装在夹持罩前面的弹性板之间,从而闸板的前端绕闸板一端上的旋转中心以一预定角度枢转,并将竖立在叠料器上的媒体推向堆叠轮。
闸板可选择地设置在其与夹持罩的前表面通过螺线管紧密接触的位置,或闸板朝着堆叠轮倾斜的位置。
堆叠输送组件包括一驱动源;一从驱动源传输驱动力的同步皮带;一夹具装置,该夹具装置连接到同步皮带上以沿托架框移动,夹持堆叠组件送来的媒体并随后将该媒体送至消费者能拾取媒体的位置。
两同步皮带可以分别安装在托架框的两端,以便将驱动力传送至夹具装置。
夹具装置包括一沿托架框两侧内的侧轨导向的支座盘;安装在支座盘上的一上夹具和一下夹具,它们借助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夹持适于送至消费者的媒体;一夹具电机,其提供使上夹具和下夹具端部彼此接触或分开的驱动力。
该夹具电机包括带有套筒凸轮的旋转轴,该套筒凸轮的凸轮部成形为绕旋转中心径向突出;该套筒凸轮随着夹具电机的旋转可选择地与上夹具和下夹具中的任一个接触;上夹具和下夹具通过一连接杆彼此相连,从而它们同时运转。
上夹具和下夹具的操作资料可以由传感器通过检测设置在上夹具和下夹具任一个内的检测片提供。
摩擦元件可以分别设置在上夹具和下夹具的相应前端,于是媒体被安全夹持。
夹具装置的进给位置可以通过设置在托架框内的多个传感器检测检测片而被检测。该检测片与连接同步皮带与夹具装置的皮带支座整体成形。
用于检测夹具装置进给位置的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夹具装置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及媒体分别由堆叠组件进给的位置上的传感器。
用于检测夹具装置的进给位置的传感器还包括设置在最终位置之前的位置上用于检测开门时间的传感器,消费者通过所述门拾取媒体。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有益效果通过结合附图对下文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其中:
图1是表示据相关技术的媒体分配器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用于媒体分配器的媒体配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导向板一侧外表面的侧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内部结构特征的剖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导向板另一侧外表面的侧视图;
图3d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导向板之间结构的平面图;
图3e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导向板之间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送组件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输送组件内的媒体导向器的排列与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向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媒体厚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的部分切去分解透视图;
图8a是表示图7所示媒体厚度检测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8b是表示图7中媒体厚度检测机构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组件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组件的堆叠轮结构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组件夹持罩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输送组件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输送组件结构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具装置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具装置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具装置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组件内的媒体进给路径的运转状态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何检测媒体厚度的运转状态图;
图19描述在发明实施例中如何运行的换向器的运转状态图;
图20a至20c是顺次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堆叠组件如何运行的运转状态图;
图21是顺次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持罩如何被罩发达机驱动的运转状态图;
图2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堆叠输送组件运行的运转状态图;
图2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具装置运行的运转状态图;
图2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废弃媒体的结构特征的运行的运转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将对根据本发明用于媒体分配器的媒体输出设备的最佳实施例予以描述。图2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个结构,其中本发明通常包括一输送组件1,一堆叠组件3和一堆叠输送组件5。输送组件1用于将来自媒体盒(未表示)的媒体一个接一个地分成片,将它们送至一预定位置,所述媒体存放于媒体盒内。进给媒体时,输送组件1还用于通过检测媒体厚度将废弃媒体与输出媒体分开。
堆叠组件3用于收集输送组件1送来的所需的媒体片并随后将它们以堆叠形式送至堆叠输送组件5。堆叠输送组件5用于将堆叠组件3送来的媒体进给至消费者可以捡取媒体的位置。
参见图3a至4,将会详细解释输送组件1的结构。根据图3d,第一导向板10和10’彼此以固定间隔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板10和10’中的每一个为矩形板形状,其中第一导向板10和10’的一端部被切除。上端法兰12和12’形成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的上端,其中上端法兰12和12’通常竖直向外弯。
第二导向板20和20’分别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的切除部分的位置。第二导向板20和20’与第一导向板10和10’部分搭接并通过螺钉20s接合。第一导向板10和10’与第二导向板20和20’没有搭接的部分通过使用单独的连接板(未是表示)而彼此相连。
托架框30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的上端法兰12和12’上。托架框30是夹具装置150与移动夹具装置150的结构安装于其内的部分,这一点下文会解释。
主动电机40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内。该主动电机40提供用于进给媒体的驱动力。一主动皮带轮42安装在主动电机40的旋转轴41上。一驱动皮带,例如同步皮带围绕主动皮带轮42。
绕旋转轴45旋转的一从动皮带轮47被驱动皮带43的另一部分围绕,所述旋转轴45的两端被第二导向板20和20’支撑。从动皮带轮47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0’内。因此,主动电机40的驱动力通过驱动皮带43传递到从动皮带轮47。旋转轴45上有一与从动皮带轮47同轴的连接皮带轮48。该连接皮带轮48与旋转轴45整体旋转。一连接皮带,例如另一同步皮带围绕连接皮带轮48。
从动皮带轮50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的下端。从动皮带轮50如此安装以便与旋转轴51整体旋转,所述旋转轴51的两端被第二导向板20和20’支撑。主动齿轮52安装在从动皮带轮500所安装的旋转轴51上。主动齿轮52借助旋转轴51与从动皮带轮50整体旋转。辊53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以预定间隔安装在旋转轴51上。
用于控制连接皮带49张力的张紧轮54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上,且该张紧轮54被安装到一张紧托架54’上。该张紧轮54根据张紧托架54’的安装位置可以控制连接皮带的张紧。
旋转轴55被如此安装以便旋转轴55的两端被第二导向板20和20’支撑。旋转轴55与旋转轴51平行安装。从动齿轮56安装在旋转轴55上,以便与主动齿轮52啮合。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6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的外侧。当然,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6可以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的外侧,于是驱动力可以从旋转轴51传递至旋转轴55。
多个辊58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的旋转轴55上。输送带60围绕部分辊58。辊58与输送带60通过与媒体直接接触用于进给媒体。输送带60没有围绕与辊53相应于应的辊58。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输送带60以固定间隔安装。输送带60围绕辊62,63,64和65,所述各辊62,63,64和65分别安装在辊轴62’,63’,64’和65’上。标号67表示导轴,输送带60的另一部分围绕于其上。辊62,63,64和65的数量最好根据输送带60的数量设置。与媒体直接接触的辊单独安装在辊轴62’,63’,64’和65’上,辊62,63,64和65分别安装在上述辊轴上。
多个媒体导向器68和多个媒体导向器69分别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以便引导被输送带60进给的媒体。至少两个媒体导向器68和至少两个媒体导向器69分别以相似形状平行排列。媒体导向器68和69的结构如图5所示。媒体导向器68和69具有避免与辊63,64和65相干扰的形状部分。
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上端可以一预定角度绕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延伸的旋转轴55旋转。在旋转轴55上,辊58与第一媒体导向器68交替设置。辊轴62’和63’与导轴67的两端被第一媒体导向器68支撑。
第二媒体导向器69距第一媒体导向器68一预定空间安装。多个第二媒体导向器69可以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第一媒体导向器68和第二媒体导向器69的数量彼此一致相等。
多个第一媒体导向器68和辊轴62’与63’及安装于辊轴上的类似物作为一个整体的组件形式存在,以便它们绕旋转轴55枢转。此外,当在进给媒体时发生堵塞,为了除去堵塞,形成包括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装置,以便该装置与第二媒体导向器69间隔一定距离。即,包括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装置绕旋转轴55旋转,以便从第二导向板20和20’移开。
为了在使用中固定彼此隔开的第一媒体导向器68和第二媒体导向器69,该装置通过锁具70彼此接合。该锁具70安装在锁轴70’上,该锁轴70’的两端被第二导向板20和20’可旋转地支撑。锁具70分别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的外侧。每个锁具70装有一闭锁槽72和形成在锁具70前端上的导轨面73。包括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装置设有锁销75,销具70钩在该锁销75上。锁具70在锁具70钩在锁销75的方向承受弹簧76施加的弹性力。
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多个辊77也安装在旋转轴45上。辊77随着旋转轴45的旋转而旋转,以便辊77进给媒体。辊77被分成一些与媒体直接接触个,另一些被废弃物皮带106围绕,这一点在下文解释。
数量与安装在旋转轴45上的辊77一致的多个辊38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辊78安装在旋转轴78’上,旋转轴78’两端被第四个媒体导向板87支撑,这一点在下文解释。辊78在相应于辊77的位置安装,废弃物皮带106并未围绕其上。辊78紧密接触安装在旋转轴45上的辊77,并与其一起旋转。
分流器80设置在媒体的移动路径部分内,媒体在辊77和辊78之间经过。分流器80通常使媒体输出或废弃。分流器80由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0外表面上的螺线管81驱动。
分流器80与螺线管81间的结构关系如图6所示。螺线管81的柱塞81’连接到驱动杆82上,且驱动杆82通过连接轴83连接到连接杆84上。
连接杆84连到分流器轴80’,并转动分流器轴80’。分流器轴80’与分流器80形成一体。分流器轴80’的两端被第二导向板20和20’支撑。螺线管81驱动分流器80以在输出路径和废弃路径间变换媒体的进给路径。
媒体经过分流器80的输出路径由多个第三媒体导向器85和多个第四媒体导向器87构成。在第三和第四媒体导向器85与87之间形成使媒体经过的预定间隙。至少两个第三媒体导向器85与至少两个第四媒体导向器87分别以相似形状平行排列。
第三媒体导向器85固定安装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第四媒体导向器87被这样设置,使得辊78侧部经一预定角度可绕旋转轴104’旋转。其结构类似于包含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装置。因而,发生在第三媒体导向器85与第四媒体导向器87间的堵塞能被除去。这样形成包含第三媒体导向器85的装置与包含第四媒体导向器87的装置,以便以一预定角度旋转。
为了使第四媒体导向器87与第三媒体导向器85保持一预定空间,可设置与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锁具70相类似的结构。由于该结构与锁具70类似因而其解释被省略。
参见图7和8,将描述检测在第一媒体导向器68与第二媒体导向器69之间经过的媒体的厚度和防止同一次输出两个或多个堆叠媒体的结构。在本发明中,检测媒体厚度的结构设置在第一媒体导向器68和第二媒体导向器69之间形成的媒体路径部分上。
第一媒体导向器68装有一检测框架90。该检测框架90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间从左到右延伸。检测框架90设有两个腔室91。腔室91一侧设有朝着第二媒体导向器69的轴承窗91b。
轴承支座93装在每个腔室91内,以便绕旋转中心93’旋转。该轴承支座93装有一检测轴承95。检测轴承95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轴承支座93前端,稍伸出轴承窗91b。每个轴承支座93被每个腔室91内的扭转弹簧96偏压,在绕旋转中心93’方向转动。检测轴承95在扭转弹簧96作用下趋于伸出轴承窗91b。
使轴承支座93的一侧延长,以便其前端安装一屏蔽板97。该屏蔽板97根据轴承支座93的转动而移动,从而媒体的厚度借助光学传感器(光线发射部90s和光线接收部90s’)被检测。光线发射窗91w和光线接收窗91w’分别设置在每个腔室91的相应于侧。两个光线接收窗91w’成对成形,且光线接收窗91w’被屏蔽板97屏蔽的面积根据轴承支座93的旋转而变化,从而媒体的厚度借助通过光线接收窗91w’的光线亮度被检测。
腔室91在检测框架90内带有预定空间的两位置上形成,并且分别设置有轴承支座93,每个轴承支座93装有检测轴承95。因此,媒体的厚度通过使用两个检测轴承95而被感知。
连接臂98分别装在检测框架90的两侧。连接臂98延伸到轴承座91b开口前方。连接臂98分别从检测框架90两侧延伸,其中检测辊轴99’固定到连接臂98上。检测辊轴99’装有辊99。每个辊99包括与输送带60接触的部分99c和与检测轴承95接触的部分99s。
再次参见图3和4,具有安装在旋转轴45至102’上的多个齿轮的齿轮传动机构100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0’的外侧。旋转轴45的转动力通过齿轮传动机构100传递到旋转轴102’上。旋转轴102’在第二导向板20和20’之间装有多个辊102。旋转轴102’的两端可旋转地安装到第二导向板20和20’上。
与辊102相应的辊104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104’上。旋转轴104’的两端被第二导向板20和20’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104’也是第四媒体导向器87的旋转中心。辊102借助旋转轴102’旋转,当与辊102一起旋转时,辊104进给媒体。根据设计条件,用于进给媒体的辊还安装在经过辊102和104的进给路径上。
现在描述通过分流器80变换进给方向以引导废弃媒体的结构。废弃物皮带106围绕安装在两导向板20和20’之间的旋转轴45上的两个辊77上。该废弃物皮带106用于进给废弃媒体。废弃物皮带106也围绕安装在辊轴108’上的辊108上。
此外,废弃物皮带106接触辊109和110。其中辊109和110安装在辊轴109’和110’上,轴109’和110’的两端被第三媒体导向器85或第二导向板20和20’支撑。每个废弃物皮带106的一部分被导轴112支撑。
被废弃物皮带106所引导的媒体穿过第三媒体导向器85和第五媒体导向器114之间形成的预定间隙进给。至少两个第五媒体导向器114以预定中心间隔安装在旋转轴45上。这样形成包含第五媒体导向器114的装置,以便具有辊108的部分随着包含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装置一起绕旋转轴45旋转。辊轴108’的两端支撑在第五媒体导向器114上,导轴112的两端也支撑在第五媒体导向器114上。因此,第五媒体导向器114随着装置绕旋转轴45以预定角度旋转,于是堵塞的媒体能被除去。
主动电机115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的内表面。主动齿轮116安装在主动电机115的旋转轴上,安装从动齿轮117,以便与主动齿轮116相啮合。从动齿轮117同轴安装在旋转轴118上,旋转轴118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内。主动齿轮116和从动齿轮117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的外表面。标号119和119’分别表示传感器和编码器,其中传感器119和编码器119’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的外表面,以便检测堆叠轮120的旋转,这一点在下文解释。
如图3d,9和10所示,堆叠轮120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之间的旋转轴118上。堆叠轮120借助旋转轴118旋转并进给媒体,于是堆叠轮120用于将媒体搁到堆叠板126上,这一点在下文解释。堆叠轮120装有多个切向翼121,以便沿外圆周面在切向方向延伸。根据堆叠轮120的旋转,媒体一个接一个地插在切向翼121之间,并随后送至堆叠板126上,这一点在下文解释。
如图3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对堆叠轮120以一定间隔安装在旋转轴118上。两对堆叠轮120间的间隔能够根据所配送媒体的长度而变化。
螺线管123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的外表面。螺线管123的柱塞连到连接杆124上,而连接杆124连到驱动杆124’上。驱动杆124’连到叠料器轴125’的一端,于是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内可旋转地支撑的叠料器轴125’的两端以预定角度响应螺线管123的驱动而旋转。
叠料器125安装在叠料器轴125’上。堆叠板126设置在每个叠料器125的一侧内,其中堆叠板126在初始状态水平设置。堆叠板126设置在媒体的移动路径上,所述媒体插在堆叠轮120的切向翼121之间。然而,如图3d所示,安装堆叠轮120与堆叠板126,使得它们彼此交替以便相互不干扰。因此,随堆叠轮120的旋转而转动的媒体平滑地竖立并搁到堆叠板126上。叠料器125借助螺线管123枢转,以便有选择地位于媒体叠置在堆叠板126上的位置或媒体被废弃的位置。
现在描述夹持竖立并置于堆叠板126上的媒体并将其送至夹座装置150的结构。如图11所示,夹持罩130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之间。夹持罩130成形为六面体形,于是面对堆叠轮120的表面积与媒体表面积一致。夹持罩130连到罩驱动轴145上,这一点在下文解释,安装夹持罩130,使其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之间以90°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罩的后面是开口的。
夹持臂131分别设置在夹持罩130的前表面的两端。伸出或缩入夹持罩130的夹持臂131形成一“П”型。每个夹持臂131设置有齿条部132,接收一驱动力,以移动夹持臂。该齿条部132在每个夹持臂131的上和下部上形成,以便彼此相应于。
具有预定面积的夹持板133形成在每个夹持臂131的前端。夹持板133与夹持臂131的前端整体成形,并与夹持罩130的前表面平行。
与夹持板133相应的夹持罩130的前表面装有弹性板134。每个弹性板134都有一近似等于夹持板133面积的面积,弹性板134如此设置是为了伸出或进入在夹持罩130前表面形成的每个开口。如图9所示,每个弹性板134被夹持罩130内的弹性元件135支撑。弹性元件135在夹持罩130内侧,在上和下端上支撑弹性板134,并随后产生使弹性板134伸出夹持罩130前表面的弹性力。
为了导引弹性板134,导向挡边134’在夹持罩130内侧分别形成在开口的上和下端上,所述开口形成于夹持罩130的前表面。导向挡边134’在在夹持罩130内侧在前和后方向,即在弹性板134的移动方向延伸。导向套管134b在弹性板134的上和下端上形成,并可移动插入导向挡边134’。
弹性元件135安装在导向挡边134’的内侧,于是弹性元件135的一端支撑导向套管134b的一端,屏蔽板135’设置在导向挡边134’的一端,以便支撑弹性元件135的另一端。弹性板134的装配是通过将导向套管134b通过导向挡边134’一端装配在导向挡边134’的上和下端上,同时移去屏蔽板135’,将弹性元件135插入导向挡边134’,并安装屏蔽板135实现的。为了弹性板134的稳定运行,最好多个导向挡边134’和导向套管134b形成在相当于弹性板134的上和下端的位置上。
一臂驱动电机136设置在夹持罩13内。主动齿轮136’设置在臂驱动电机136的旋转轴上,安装一从动齿轮137,以便与主动齿轮136’相啮合。从动齿轮137与齿轮轴138’同轴安装,这一点在下文解释。
齿轮轴138和138’位于夹持罩130内并沿着夹持罩两侧延伸。小齿轮139安装在齿轮轴138和138’的两端,以便分别与夹持臂131上所形成的齿条部132啮合并传递一驱动力。形成在齿轮轴138和138’相应端上的小齿轮139彼此啮合并且也与齿条部132啮合。因此,臂驱动电机136的驱动力通过齿轮轴138’传递给由驱动齿轮带动旋转的小齿轮139,从而使得夹持臂131移动。
现在描述使夹持罩130旋转90°的结构。如图3d所示,一罩电机140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内侧。罩电机140的电机轴141整体连到驱动杆142的一端。驱动杆142设置在第一导向板10的外侧。驱动杆142与电机轴141整体旋转。驱动杆142的另一端连到第一连接杆143的一端。驱动杆142和第一连接杆143借助一销142p彼此自由枢接。
第一连接杆143的另一端连到第二连接杆144的一端。第二连接杆144和第一连接杆143也借助一销143p彼此自由枢接。但是,第二连接杆144的另一端通过夹持罩130整体旋转连接到罩驱动轴145,该罩驱动轴145的两端支撑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内。由于该结构,夹持罩130有选择地设置在夹持臂131朝堆叠轮120延伸的方向与夹持臂131朝托架框30延伸的方向之间。
闸板146设置在弹性板134之间的夹持罩130的前表面。成形为“П”形的闸板146倾斜安装,以使其两端邻近堆叠轮120。闸板146也安装在夹持罩130的前端,以便以一预定角度绕旋转中心146’旋转。
闸板146被安装在夹持罩130内的阻尼螺线管147驱动。如图9所示,该阻尼螺线管147和闸板146通过一连接杆148彼此连接,且闸板146的前端通过驱动阻尼螺线管147而绕旋转中心146’旋转。
此外,闸板146位于与夹持罩130前表面紧密相邻的位置或如图9所示与堆叠轮120相切的位置。
参见图12至16将描述堆叠输送组件5的结构。托架框30通过托架框30两下侧内的安装法兰32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和10’上端上形成的上端法兰12和12’上。托架框30的两侧面形成有防干扰缝33。
此外,与第一导向板10和10’的上端法兰12和12’相连结的连结孔35与连结长孔36在托架框30两侧提供的安装法兰32上形成。连结孔35成形为圆形,而连结长孔36成形为椭圆形。连结孔35在每个安装法兰32的纵向中心上形成,而多个连结长孔36形成在连结孔35的两侧,这就是托架框30为什么能被精确安装的原因。
夹具装置1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托架框30内。该夹具装置150用于进给从堆叠组件3的夹持罩130每一次进给来的多个堆叠的媒体。
夹具装置150装有支座盘152。如图13所示,支座盘152在托架框30宽度方向伸长。支架电机153设置在支座盘152上。支架电机153的电机轴153’装有一套筒凸轮154,凸轮部155在套筒凸轮154部分上成形以在径向方向伸出。
一对上支座156二者间以一预定间隔竖直成形在支座盘152部分的上表面上。一上夹具157安装在上支座156上。连接片158竖直弯曲并在对应上支架156的位置形成在上夹具157的后部。连接片158通过铰销158’分别枢接至上支座156。
成形为圆柱形的摩擦元件159设置在上支座157的前端,并安装在摩擦元件轴159’上,该摩擦元件轴159’的两端支撑在上支座157的两侧上。上支座157夹持堆叠媒体的中心部。上支座157被成形为宽度小于媒体的长度与宽度。
支座盘152有一对与上支座156相反的下支座160。下夹具161安装在下支座160之间。竖直弯曲并成形在下夹具161后部的连接片162通过铰销162’分别连接到下支座160上。摩擦元件163设置在下夹具161的前端。摩擦元件163接触堆叠媒体的一表面,而上夹具157的摩擦元件159接触堆叠的媒体的另一面。
此外,连接杆165的一端通过销165p连到下夹具161的连接片162的一部分上,其中该部分与铰销162’相应于,通过该铰销162’下支座160被连到连接片162上。连接杆165的另一端通过销165p被连到上夹具157的一个连接片158上。连接杆165被连到下夹具161的连接片162及上夹具157的连接片158上,于是上夹具157的前端与下夹具161的前端同时朝着彼此或离开彼此移动。
上夹具157的后端被安装在铰销158’上的弹性元件166支撑,于是上夹具157承受弹性力,该弹性力驱使上夹具157的前端移向接触下夹具161的前端。
因此,为了从下夹具161的前端分开上夹具157的前端,套筒凸轮154的凸轮部155必须克服弹性元件166的弹性力。弹性元件166的一端支撑在上夹具157的后部,而弹性元件166的另一端支撑在支座盘152上。
传感器168通过检测从上夹具157伸出的检测片158t而检测上和下夹具157和161的操作状况,该传感器168安装在支座盘152的检测支座167内。
接下来描述用于移动夹具装置150的结构。如图13所示,盘电机170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的内表面。主动齿轮172安装在盘电机170的旋转轴上。主动齿轮172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的外表面上。从动齿轮173安装成与主动齿轮172相啮合。从动齿轮173与皮带轮轴174’同轴安装,一主动皮带轮174安装在皮带轮轴174’上。
同步皮带175围绕主动皮带轮174。同步皮带175也围绕分别设置在托架框30一侧面两端的端皮带轮176。另一同步皮带175如图中所示还设置在托架框30另一侧面上。此时,盘电机170的驱动力通过一端皮带轮轴176’传递给与盘电机170相应于的同步皮带175,托架框30一端两侧上的端皮带轮176安装在端皮带轮轴176’上。
如图12所示,设置有张紧轮178用以控制同步皮带175的张紧。张紧轮178安装在主动皮带轮174的两侧,并与同步皮带175围绕主动皮带轮174部分的两侧接触。
每个张紧轮178安装在单独的皮带轮支座179上,所述皮带轮支座179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内。皮带轮支座179有一控制长孔179’。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导向板10上的皮带轮支座179的位置并将连结螺钉179经控制长孔179’插入以将皮带轮支座179安装在第一导向板10上,对同步皮带的张紧进行控制。
侧轨180设置在托架框30的两内侧上。每个侧轨180沿导沟34可移动地安装,导沟34沿着并在防干扰缝33上部延伸。轴承滚珠181安装在侧轨180的上和下端,以便每个滚珠181部分露出。
导向支座185在相应于侧轨180的位置上设置在支座盘152的两则上。可移动地置于侧轨180上的导向器187设置在导向支座185内。
皮带支座188在支座盘152上形成,以便在托架框30侧向上伸出防干扰缝33。皮带支座188部分伸出托架框30并分别与皮带夹具190连结。同步皮带175设置在皮带支座188与皮带夹具190之间。皮带夹具190与皮带支座188借助连结螺钉192连结。
检测片193形成于或固定到皮带夹具190上以便向下伸出。通过多个沿托架框30侧面设置的传感器195检测检测片193的位置。设置四个传感器195以检测支座盘152的初始位置,媒体的夹持位置,支座盘152邻近输出部件的位置,支座盘152到达输出部分的位置,即最终位置。
标号197为媒体支撑导杆,当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与被其夹持的媒体一起移动时,该媒体支撑导杆用于防止媒体两侧下垂。媒体支撑导杆197设置在夹具装置150移动路径的两侧,交替地安装在夹持罩130上表面的两侧。
现在将详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本发明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设备的操作。媒体一个接一个地从安装在媒体配送器的媒体盒分开,并沿一预定路径进给到输送组件1。借助一主动电机40的驱动力媒体从输送组件1进给。主动电机40的驱动力通过主动皮带轮42,主动皮带43,从动皮带轮47,旋转轴45,连接皮带轮48,连接皮带49,从动皮带轮50,旋转轴51,主动齿轮52,从动齿轮56,旋转轴55和辊58传递到输送带60。因此,媒体通过输送带60在第一和第二媒体导向器68和69之间进给。特别是,媒体在输送带60和辊53,58,63,64和65之间进给。
当媒体在第一媒体导向器68和第二媒体导向器69之间经过时,媒体的厚度在检测轴承95和检测辊99之间得到检测。由于扭转弹簧96的作用与检测辊99紧密接触的检测轴承95通过媒体通道与检测辊99分开。因此,轴承支座93克服扭转弹簧96的弹性力并相应于旋转中心93’同时逆时针旋转。
因此,屏蔽板97与轴承支座93整体旋转,于是遮盖光线发射窗91w的面积变化。因而,从光线发射部90s经光线发射窗91w而到光线接收部90s’的光强度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光线接收部90s’所接收的光强度,媒体的厚度就被确定。
如上所述的厚度传感器设置在与媒体的两侧相应的两个设置。因此,当媒体的右侧厚度不同于媒体的左侧厚度时,一误输送被确定(除非媒体实际上右侧相对左侧具有不同的厚度),并且进给的媒体数量能被更精确地证实。因而,本发明的媒体配送器适用于各种特性的媒体。此外,由检测轴承95和检测辊99每一次进给的两个或多个媒体也能被检测。
通过旋转轴45的转动驱动,在辊63和64之间经过的媒体在辊78和辊77之间经过。此外,媒体一在辊77和辊78之间经过后,进给路径就被分流器80确定。也即,如果以从检测轴承95和检测辊99所检测的数据为基础确定两个堆叠的媒体被同时进给,如图19所示,分流器80的前端通过运行螺线管81竖起。
然后,媒体沿分流器80前端下部被导向,并随后经第三媒体导向器85和第五媒体导向器114间形成的路径被废弃。也即,媒体被废弃物皮带80和辊109与110进给,且继续在图17箭头A所示方向进给。
当媒体一个接一个地正常进给时,媒体沿分流器80上表面被导向以在辊104和辊102之间经过,并继续在箭头B所示方向进给。
当媒体进给到输送组件1时,如果在第一和第二媒体导向器68和69之间发生堵塞,包含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装置可以在除去锁具70与锁销75之间的啮合后绕旋转轴55逆时针(图4)旋转。通过上述旋转,第一媒体导向器68和第二媒体导向器69之间的间隙变大,于是很容易将堵塞媒体拉出。如果包含第四媒体导向器87的装置绕旋转轴78’旋转,则所有堵塞在第三和第四媒体导向器85和87间的媒体都能很容易地进行排除。如果包含第五媒体导向器114的装置绕旋转轴45旋转,则所有堵塞在第三和第五媒体导向器85和114之间的媒体都能很容易地进行排除。
在第三和第四媒体导向器85和87之间经过的媒体插入堆叠轮120的切向翼121之间,并与该切向翼121一起旋转。堆叠轮120被主动电机115驱动。也即,来自主动电机115的驱动力经主动齿轮116和从动齿轮117传递到旋转轴118,于是安装在旋转轴118上的堆叠轮旋转。
插在堆叠轮120切向翼121之间的媒体,在叠料器125的堆叠板126上行进,随后被竖起。堆叠板126设置成不与堆叠轮120的旋转相干扰。
闸板146促使很多媒体彼此紧密接触。如图20a所示,也即堆叠板126上的媒体在闸板146和堆叠轮120之间一个接一个地以一斜度竖立。当媒体置于堆叠板126上时,夹持臂131从夹持罩130最大量地伸出,于是夹持板133超过堆叠板126的前端伸出。
一旦所需数量的媒体片置于堆叠板126上,主动电机40就停止工作。随后,夹持板133迫使置于堆叠板126上的媒体与设置在夹持罩130前面上的弹性板134紧密接触。此时,闸板146通过驱动阻尼螺线管147紧密接触夹持罩130前面。
夹持板133被臂驱动电机136驱动。当臂驱动电机136被驱动时,驱动力经主动齿轮136’,从动齿轮137,齿轮轴138’传递到齿轮轴138’上的小齿轮139上。由于小齿轮139与夹持臂131的齿条部132啮合,所以夹持臂131移到夹持罩130内侧。
当夹持臂131移到夹持罩130时,夹持板133迫使媒体与弹性板134紧密接触。弹性板134在伸向夹持罩130前面的方向承受弹性力。如果弹性板134在夹持罩130前面方向稍微移动,媒体就安全固定在弹性板134和夹持板133之间。
由于弹性板134用于将媒体推向夹持板133,所以媒体彼此紧密接触,并安全固定在弹性板134和夹持板133之间。如上所述将媒体夹持在弹性板134和夹持板133之间后,夹持罩130旋转。
此时,罩电机140仅逆时针旋转。罩电机140与夹持罩130借助多个连杆142,143与144彼此连接,其中驱动杆142固定到电机轴141,而第二连接杆144也固定到罩驱动轴145上。因此,第一连接杆143分别绕驱动杆142和第二连接杆144枢转,于是夹持罩130被迫旋转。夹持罩130如图20b所示开始正常旋转,并如图20c所示反向旋转。当夹持媒体的夹持罩130到达如图20c所示状态时,媒体就被置于在夹具装置150的移动路径上。
图21依次是表示了夹持罩130借助罩电机140的旋转在恒定方向正常旋转与反向旋转。如图21a至21c所述,当罩电机140逆时针旋转时,夹持罩130顺时针旋转。在图21e至21h中,当罩电机140继续逆时针旋转时,夹持罩130也逆时针旋转。
在初始状态,夹具装置150位于图22最右侧。检测片193被传感器195检测,于是初始状态被启动。此时,上夹具157与下夹具161的前端如图15所示彼此接触。即,由于安装在电机轴153’上的套筒凸轮154的凸轮部155朝着支座盘152的上表面,所以上夹具157与下夹具161的前端借助弹性元件166的弹性力而彼此接触。
然而,如果媒体借助夹持罩130设置在夹具装置150的移动路径上,则夹具装置150移动到该相应位置。夹具装置150被盘电机170移动。
即,盘电机170的驱动力经主动齿轮172,从动齿轮173,主动皮带轮174传递到同步皮带175,则经皮带支座190连接到同步皮带175上的支座盘152移动,于是夹具装置150移动。
夹具装置150在移动到图22中右侧第二个传感器195后停止。此时,夹具装置150的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的前端彼此分开。这样一种状态是通过套筒凸轮154的凸轮部155通过驱动支座电机153推动上夹具157部分而实现的。
如果上夹具157借助套筒凸轮154而克服了弹性元件166的弹性力,并绕铰销158’旋转,则通过销165p连接到连接片158一侧的连接杆165使下夹具161的前端绕铰销162’旋转。因此,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的前端如图13所示彼此分开。
因此,随着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的前端彼此分开,当夹具装置150朝着媒体移动时,所述媒体被置于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之间。随后,如果支座电机153继续驱动套筒凸轮154旋转,于是凸轮部155停止推动上夹具157,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的前端开始彼此接触并随后夹持媒体。此时,媒体设置在摩擦元件159和163之间。
接着,盘电机170再次驱动夹具装置150移动。夹具装置150向图22左侧方向移动。当夹具装置150移动时,如果检测片153被右侧第三个传感器195检测,则门开始打开。所述门(图中未是表示)设置在用于将媒体配送至消费者的媒体配送器的机壳内。
当夹具装置150继续移动并随后被托架框30最左侧上的传感器195检测时,盘电机170停止。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能够捡取被夹具装置150的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所夹持的媒体。
由于媒体被弹性元件166的弹性力压缩,该弹性力使得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彼此接触,因而媒体的体积相应变小。
如果消费者捡取媒体,则夹具装置150返回其初始位置。夹持罩130也返回其初始位置,并随后准备接收下一个要配送的媒体。
如果消费者没有捡取被夹具装置150夹持的媒体,则媒体被废弃。即,如果消费者忘记捡取被夹具装置150的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所夹持的媒体,则夹具装置150移动到托架框30的初始位置,且随后夹持罩130旋转到图20c所示的状态。
随后,夹持臂131从夹持罩130伸出,于是被夹具装置150的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夹持的媒体置于夹持罩130和夹持板133的前表面之间。接下来,夹持板133朝着夹持罩130的前表面移动,于是媒体被夹持在夹持板133与夹持罩130的弹性板134之间。随后,夹具装置150移向其初始位置,且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的前端彼此分开。
在这种状态中,夹持罩130旋转到图24所示的状态。图24和图20b是表示的夹持罩130是相同的状态。但是,图24是表示叠料器125逆时针旋转。因此,夹持板133和夹持臂131从夹持罩130向前伸出,于是在夹持罩130的夹持板133和弹性元件134之间彼此紧密接触的媒体在图24所示箭头方向自由落下,并随后被废弃入废料槽(未是表示)。
之后,闸板146通过阻尼螺线管147绕旋转中心146’旋转,进入图9所示的状态中,并等待下一个堆叠的媒体。当然,叠料器125也返回其初始状态,于是媒体在其上堆叠。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功能效果在下文描述。在本发明中,输送组件1,堆叠组件3和堆叠输送组件5分别设置在第二导向板20,20’,第一导向板10,10’和托架框30中。因此,输送组件1,堆叠组件3和堆叠输送组件5很容易分开,这样它们的维护很方便。
此外,即使上述组件在本发明的媒体配送器中并未分开,例如包含第一媒体导向器68的装置,包含第四媒体导向器87的装置,包含第五媒体导向器114的装置也可以被成形,以便分别绕确定的轴枢转。因此,即使媒体堵塞在进行路径上,所述媒体也能很容易进行排除。
此外,如果堆叠输送组件5的托架框30与第一导向板10,10’分开,并随后被相应安装,则媒体配送器的输出方向则能根据期望的设计被改变。因此,消费者从媒体配送器捡取媒体的配送位置也能很容易地改变,于是自动售货机设计者的各种要求都能满足。
在本发明中,装有被夹持臂131驱动的夹持板133的夹持罩130同时夹持消费所要求数量的堆叠媒体,并同时将其进给。因此,媒体能被很容易地处理,并特别安全地废弃到所要求的位置。由于这种特性,废料槽的位置也能自由设计,在输送组件1内作为正常媒体被检测的媒体及消费者不予捡取被废弃的媒体都能同时存放。
此外,由于夹持罩130相应于夹持板133装有弹性板134,所以能够不考虑媒体的数量而彼此紧密接触地进给媒体。因此,每次所夹持的媒体的夹持及进给操作可靠性提高了。
此外,本发明被成形为通过以预定角度旋转夹持罩130而将媒体进给至堆叠输送组件5。因此,堆叠输送组件5自由设置,于是媒体的进给路径也能被不同地设计。
由于在夹持罩130的正常与相反旋转中使用了电机与多个连杆,即使电机以恒定方向旋转,正常与相反的旋转也都是可能的,于是夹持罩的操作可靠性相应地提高了。
在本发明中,当在堆叠输送组件5中使用同步皮带175进给媒体时,检测片193整体形成在用于连接同步皮带175的皮带支座和夹持媒体的夹具装置内。检测片193使媒体的进给位置被精确确定,于是操作可靠性提高了,且还具有简单的结构。
此外,由于在堆叠输送组件内用于夹持媒体的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彼此接触并分开,所以上夹具157的较小移动能在上夹具157和下夹具161之间产生较大的运动,于是夹持媒体的操作可靠性也提高了。
此外,在本发明中,媒体厚度同时在两个不同位置被检测。因此,媒体厚度被精确检测,于是可以防止两个或多个媒体一起被进给。特别是,即使当媒体两端具有不同厚度时,媒体也能被一个接一个地精确进给。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被所述实施例限定,而是被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做各种修改与变化。

Claims (20)

1. 一种媒体配送装置,包括:
一输送组件,有选择地从媒体盒进给单片媒体;
一堆叠组件,收集来自所述输送组件的单片媒体并堆叠该单片媒体;以及
一夹持组件,夹持堆叠在所述堆叠组件处的媒体片并将已堆叠媒体片送至消费者能够捡取已堆叠媒体片的位置,其中,夹持组件包括:
一夹持罩;
一第一夹持臂,第一夹持臂伸出所述夹持罩,并朝着所述夹持罩的前表面可移动;
一第二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伸出所述夹持罩,并朝着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可移动;
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端上的第一夹持板;
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臂远端上的第二夹持板;
设置在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上的第一弹性板,当所述第一夹持臂朝着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移动时,该第一弹性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协同操作,以夹持堆叠媒体的第一部分;以及
设置在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上的第二弹性板,当所述第二夹持臂朝着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移动时,该第二弹性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协同操作,以夹持堆叠媒体的第二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对导向板,它们彼此以一预定间隔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堆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对导向板之间;
第二对导向板,它们彼此以一预定间隔平行设置,其中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对导向板之间;
一托架框,沿所述第一对导向板侧面设置,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固定到所述托架框,并且其中所述堆叠组件与所述输送组件可拆开,且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堆叠组件可拆开。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装法兰形成在所述托架框的两侧;
端法兰形成在所述第一对导向板的端部;
所述端法兰与所述安装法兰用紧固件彼此接合;
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法兰与所述端法兰中形成的对准孔;并且
所述对准孔中的至少一个是长形,从而允许调节所述托架框与所述第一对导向板之间的连接对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媒体片厚度的厚度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组件内用于媒体的进给路径的一部分上,其中所述厚度检测机构包括一协同操作的第一检测辊和第一检测轴承及一协同操作的第二检测辊和第二检测轴承,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检测辊和第一与第二检测轴承设置在对应于媒体的至少两部分的位置处,以便通过使媒体经过检测辊与检测轴承之间,而基本同时地在媒体的至少两部分处检测媒体的厚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检测机构还包括:
一检测框架;
一第一辊轴,连接到所述检测框架上并支撑所述第一检测辊,以使所述第一检测辊能绕所述第一辊轴的轴线旋转;
一第二辊轴,连接到所述检测框架上并支撑所述第二检测辊,以使所述第二检测辊能绕所述第二辊轴的轴线旋转;
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一检测轴承的第一轴承支座,其中所述第一轴承支座在趋于使所述第一检测轴承与所述第一检测辊接触的方向受偏压;
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二检测轴承的第二轴承支座,其中所述第二轴承支座在趋于使所述第二检测轴承与所述第二检测辊接触的方向受偏压;
一第一屏蔽板,连接到所述第一轴承支座或与所述第一轴承支座整体成形;
一第二屏蔽板,连接到所述第二轴承支座或与所述第二轴承支座整体成形;
一第一感光设备,紧邻所述第一光线屏蔽板设置,其中,由于通过的媒体片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引起的所述第一光线屏蔽板的移动,造成所述第一光线屏蔽板影响由所述第一感光设备所接收的光线强度;
一第二感光设备,紧邻所述第二光线屏蔽板设置,其中,由于通过的媒体片的第二部分的厚度引起的所述第二光线屏蔽板的移动,造成所述第二光线屏蔽板影响由所述第二感光设备所接收的光线强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框架包括第一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包括朝向一第二窗的一第一窗,所述第一感光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腔设置在所述第一窗的一侧,一第一光线发射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腔设置在所述第二窗的一侧,所述第一光线屏蔽板在所述第一腔内移动,以阻挡从所述第二窗向所述第一窗的光线通道;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腔包括朝向一第四窗的一第三窗,所述第二感光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腔设置在所述第三窗的一侧,一第二光线发射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腔设置在所述第四窗的一侧,所述第二光线屏蔽板在所述第二腔内移动,以阻挡从所述第三窗向所述第四窗的光线通道。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对导向板,并且其中:
所述堆叠组件包括一堆叠轮,用于接收并保持单片媒体以形成堆叠媒体片;
所述堆叠轮绕支撑在所述第一对导向板之间的轴可旋转;
所述堆叠轮包括多个切向翼,所述切向翼用于在其间接收来自所述输送组件的媒体;
所述堆叠轮将所述切向翼之间的堆叠媒体片转动到一堆叠板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板通过一第一驱动源在大致水平位置和非水平位置间移动,该第一驱动源与用于旋转所述堆叠轮的一第二驱动源分开。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包括从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伸出的一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后的一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板包括从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伸出的一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后的一第二弹性元件。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夹持罩内以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臂的一臂驱动电机,其中所述臂驱动电机旋转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臂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齿条部啮合。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对导向板,其中所述夹持罩绕支承在所述第一对导向板之间的所述罩驱动轴旋转;
一夹持驱动机构,绕所述罩驱动轴以一预定角度旋转所述夹持罩。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驱动机构包括:
一罩电机,该罩电机以一个方向运转;
一驱动杆,该驱动杆连接到所述罩电机的一旋转轴上,并与该旋转轴整体旋转;
一第二连接杆,该第二连接杆连接到所述罩驱动轴上,并与该罩驱动轴整体旋转;以及
一第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借助销相对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驱动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闸板安装在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板之间,并且其中所述闸板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夹持罩枢装,以使所述闸板可以枢转离开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一个预定的角度。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闸板紧邻所述夹持罩的所述前表面的一第一位置与所述闸板朝着所述堆叠组件倾斜的一第二位置之间,其中所述闸板通过螺线管的运转移动到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一驱动源;
至少一同步皮带,该同步皮带传递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
一支座组件,连接到至少一同步皮带上以沿着一托架框移动,该支座装置夹持从所述堆叠组件进给的堆叠媒体,并随后将该堆叠媒体进给到消费者能够捡取该堆叠媒体的位置。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组件包括:
一支座盘,沿所述托架框两侧侧轨被导向;
一上夹具和一下夹具,它们安装在所述支座盘上,以便借助一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夹持将要进给到消费者的堆叠媒体;
一夹具电机,提供一驱动力以便使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的前端彼此接触或分开。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具电机包括具有一套筒凸轮的一旋转轴;
所述套筒凸轮有一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中心径向突出的凸轮部;
根据所述夹具电机的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所述套筒凸轮可选择地与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中的一个接触;
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通过一连接杆彼此相连,以使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基本上同时运转。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具和所述下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与其相联系的检测片,并且还包括:
一检测所述检测片的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提供用于操作所述上和下夹具的数据。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组件的进给位置通过检测一检测片的位置而被检测,该检测片与一皮带支座形成一体或固定到该皮带支座上,该皮带支座连接到所述同步皮带或所述支座组件。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媒体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片被多个传感器检测,所述多个传感器至少设置在所述支座组件的一初始位置和一最终位置,以及最终位置前用于标记开门时间的位置上,消费者通过该门捡取堆叠媒体。
CNB2004101032650A 2003-12-27 2004-12-27 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 Active CN1004156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98249A KR100572864B1 (ko) 2003-12-27 2003-12-27 매체자동지급기의 매체방출부
KR1020030098249 2003-12-27
KR10-2003-0098249 2003-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4292A CN1654292A (zh) 2005-08-17
CN100415620C true CN100415620C (zh) 2008-09-03

Family

ID=3454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32650A Active CN100415620C (zh) 2003-12-27 2004-12-27 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64928B2 (zh)
EP (1) EP1548661B1 (zh)
KR (1) KR100572864B1 (zh)
CN (1) CN10041562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6012B2 (en) * 2004-06-30 2008-07-08 Xerox Corporation Flexible paper path using multidirectional path modules
KR100608078B1 (ko) 2004-07-16 2006-08-08 엘지엔시스(주) 매체자동지급기
KR100608076B1 (ko) 2004-07-16 2006-08-08 엘지엔시스(주) 매체자동지급기 및 그 매체회수방법
US7549634B2 (en) * 2004-07-16 2009-06-23 Lg N-Sys Inc. Delivery clamp module of media dispens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7240829B2 (en) * 2005-07-01 2007-07-10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A Division Of Diebold, Incorporated ATM with stack transporter for bulk note deposit
KR100673040B1 (ko) * 2005-09-16 2007-01-24 엘지엔시스(주) 매체자동지급기의 매체 가이드장치
JP5474492B2 (ja) * 2009-11-05 2014-04-16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紙幣入金装置
US8366107B2 (en) * 2010-08-26 2013-02-05 Ncr Corporation Media presenter
US9248991B2 (en) * 2010-12-22 2016-02-02 Ncr Corporation Media transport module
US8261903B2 (en) * 2010-12-23 2012-09-11 Ncr Corporation Media presenter
EP2716026A4 (en) 2011-05-23 2014-12-24 Datamax O Neil Corp DETEC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DETERMINING THE WIDTH OF MEDIA ALONG A TRANSPORT RAIL
EP2718676B1 (en) 2011-06-06 2019-04-17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Printing ribbon secur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CA2840246A1 (en) 2011-06-23 2012-12-27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Print station
WO2012178025A2 (en) 2011-06-24 2012-12-27 Source Technologies, Llc Ribbon drive assembly
EP2723572B1 (en) 2011-06-24 2017-08-02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adjusting printhead pressure
WO2013010097A1 (en) 2011-07-14 2013-01-17 Source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printing parameters using media identification
WO2013022718A1 (en) 2011-08-05 2013-02-14 Source Technologies, Llc Print station system
WO2013023227A1 (en) 2011-08-05 2013-02-14 Source Technologies, Llc Printing system
US8829481B2 (en) 2011-10-20 2014-09-09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Top of form sensor
US9193552B2 (en) 2011-11-22 2015-11-24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Synchronized media hanger/guide
CN102496206B (zh) * 2011-12-16 2014-07-02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清分捆扎一体机及其钞票堆叠及整理模块
EP2794278B1 (en) 2011-12-22 2019-07-24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dia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591826B1 (ko) * 2012-12-14 2016-02-18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지폐류 입출금장치 및 지폐류 입출금방법
EP2920771B1 (en) * 2012-11-15 2019-12-25 Hyosung Tns Inc.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dispensing bil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dispensing bill
US9061527B2 (en) 2012-12-07 2015-06-23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er with single latch, adjustable media storage and centering assemblies and print assembly
CN103136841B (zh) * 2013-01-23 2016-12-28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便于清除卡堵的厚度检测装置
CN103268665B (zh) 2013-05-20 2015-11-25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钞票堆叠装置
US9676216B2 (en) 2014-03-27 2017-06-13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printer configuration
CN108777044A (zh) * 2018-05-31 2018-11-09 上海古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币传输通道的凹形通道盖及防打滑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0590A (en) * 1981-02-24 1984-09-11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acking device for paper sheets
US4883181A (en) * 1987-11-12 1989-11-28 Laurel Bank Machines Co. Ltd. Foreign substance disposing device for money receiving and disbursing machine
US5106077A (en) * 1989-03-06 1992-04-21 Hitachi, Ltd. Paper conveying, discharging and recover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9939A (en) * 1955-03-11 1957-07-23 Bivans Ira Paper stack gauge
US3310302A (en) * 1964-05-21 1967-03-21 Joseph J Catalfimo Clamping device
US3286744A (en) * 1964-08-03 1966-11-22 Cash G Stall Power saw guide apparatus
AT329903B (de) * 1973-05-18 1976-06-10 Oesterr Nationalbank Verfahren zur prufung des erhaltungszustandes und der echtheit von papieren und/oder drucken
WO1982001435A1 (en) * 1980-10-10 1982-04-29 Hosking Steven M Automatic sheet dispensing apparatus
US4462509A (en) * 1982-12-09 1984-07-31 Ncr Corporation Currency stacker and presenter
JPS59114697A (ja) * 1982-12-22 1984-07-02 武蔵株式会社 紙幣計数帯封装置における紙幣クランプ機構
JPS59136886A (ja) * 1983-01-26 1984-08-06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取引装置
US4498381A (en) * 1983-07-28 1985-02-12 Harris Graphics Corporation Signature transfer vehicle with stack clamping mechanism
JPS6059492A (ja) * 1983-09-12 1985-04-05 ロ−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紙幣支払機
US4593895A (en) * 1984-04-06 1986-06-10 Ncr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currency pusher plate apparatus
JPS61138079U (zh) * 1985-02-18 1986-08-27
DE3709726C2 (de) * 1986-08-20 1995-04-20 Ricoh Kk Blattauswerfer zum Ablegen der von einer Blattbehandlungsvorrichtung ausgetragenen Blätter
JPH0766458B2 (ja) * 1986-10-27 1995-07-19 ロ−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紙幣入出金機
GB8819768D0 (en) * 1988-08-19 1988-09-21 Ncr Co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JPH02100963A (ja) * 1988-10-06 1990-04-12 Nec Corp 紙葉類収納機構
US4971514A (en) * 1988-11-14 1990-11-20 Prolic Sa Stacking device for plate-like objects, in particular titer plates or the like
US4937460A (en) * 1989-07-11 1990-06-26 Eaton Corporation Thickness sensor
KR930000869B1 (ko) 1989-11-30 1993-02-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페이지 소거 가능한 플래쉬형 이이피롬 장치
DE4009139C1 (zh) * 1990-03-21 1991-09-05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g, 4790 Paderborn, De
JP2587519B2 (ja) * 1990-03-23 1997-03-05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紙幣出金機のリジェクト機構
GB9103104D0 (en) * 1991-02-14 1991-04-03 Ncr Co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US5518230A (en) * 1994-10-31 1996-05-21 Xerox Corporation Stack height sensing machanism
KR100196571B1 (ko) * 1996-09-02 1999-09-01 윤종용 잉크 젯 기록장치의 용지매수 감지장치
US6607081B2 (en) * 1996-11-15 2003-08-19 Diebold, Incorporated Automated transaction machine system
DE19748864A1 (de) * 1997-11-05 1999-05-06 Siemens Nixdorf Inf Syst Ausgabefach für einen Geldausgabe-/-eingabeautomaten
AR031076A1 (es) * 1999-09-21 2003-09-10 Diebold Inc Ma quina automa tica para transacciones
GB9925552D0 (en) * 1999-10-29 1999-12-29 Ncr Int Inc Self-service terminal
IT1321255B1 (it) * 2000-05-12 2004-01-08 Gd Spa Dispositivo per la formazione ed il trasferimento di pile ordinate dibanconote.
US6543762B1 (en) * 2001-10-15 2003-04-08 Senzani Brevetti Officine Di Faenza S.R.L. Magazine for feeding flattened containers to a filling machine
KR20030054157A (ko) * 2001-12-24 2003-07-02 엘지엔시스(주) 통과물의 두께 검출장치
US6819906B1 (en) * 2003-08-29 2004-11-16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output sets compiler to stack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0590A (en) * 1981-02-24 1984-09-11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acking device for paper sheets
US4883181A (en) * 1987-11-12 1989-11-28 Laurel Bank Machines Co. Ltd. Foreign substance disposing device for money receiving and disbursing machine
US5106077A (en) * 1989-03-06 1992-04-21 Hitachi, Ltd. Paper conveying, discharging and recover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48661A3 (en) 2006-02-08
US20050189693A1 (en) 2005-09-01
EP1548661A2 (en) 2005-06-29
KR100572864B1 (ko) 2006-04-24
EP1548661B1 (en) 2014-03-19
CN1654292A (zh) 2005-08-17
KR20050066770A (ko) 2005-06-30
US7464928B2 (en) 2008-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5620C (zh) 用于媒体配送器的媒体输出装置
CN103559754B (zh) 模块化钞票出钞机
CN103854393A (zh) 票据回收机构
CN100593176C (zh) 用于堆叠连杆的驱动机构
GB2146824A (en) Bill paying machine
US6443442B1 (en) Extraction equipment for paper money
WO2007019697A3 (en) Banknote validator with banknote stack receiver
EP0611718B1 (en)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US7357391B2 (en) Device for selectively stacking sheets
KR101916576B1 (ko) 지폐 분리집적부
US5718426A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KR100522775B1 (ko) 매체자동지급기의 클램프장치
CN206460892U (zh) 一种接线盒自动插铁扣机
CN217144175U (zh) 一种包装印刷机的剪切机构
JPH09128586A (ja) 現金回収装置
JPS586838Y2 (ja) 紙葉類集積装置
GB2387167A (en) Roll storage module
CN110355547A (zh) 一种扭簧的分料输送机
CN203338450U (zh) 模块化钞票出钞机
CN210525923U (zh) 纸张分离上料设备
KR100898499B1 (ko) 지로용지 처리장치
JPS59229688A (ja) 紙葉取扱装置
KR100307363B1 (ko) 지폐자동지급기의 지폐인도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0522774B1 (ko) 매체자동지급기의 클램프하우징 구동장치
JP4758009B2 (ja) 紙幣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G C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 N-SY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25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N-sys Inc.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N-SY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0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I Tai Ke AP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N-sy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