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9062C - 用于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的物镜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的物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9062C
CN100409062C CNB2004800158927A CN200480015892A CN100409062C CN 100409062 C CN100409062 C CN 100409062C CN B2004800158927 A CNB2004800158927 A CN B2004800158927A CN 200480015892 A CN200480015892 A CN 200480015892A CN 100409062 C CN100409062 C CN 10040906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catoptron
lens
hyperbola
projection obj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158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2584A (zh
Inventor
卡尔德·萨拉耶戴恩
让-雅克·萨克勒
帕斯卡尔·贝努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s SAS
Original Assignee
Thomson Licensing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omson Licensing SAS filed Critical Thomson Licensing SAS
Publication of CN1802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2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90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90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8Catadioptric systems
    • G02B17/0852Catadioptric systems having a field corrector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8Catadioptric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projection, e.g. combination of mirror and condenser and objectiv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0Projectors with built-in or built-on scree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物镜,该物镜包括用于将发散光束透射至平面屏幕(SC)上的至少一个透镜(L1)。一双曲线形反射镜(M1)取向为在其凸面上接收来自所述透镜的光。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的物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正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的物镜,使得其可获得宽的投影角度,而不会发生畸变(distortion)。本发明还涉及将所述的物镜设置于正投影或背投影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图1显示常规背投影装置的构造。在该构造中,由投影装置发出的照射光束在一个或两个回射镜M1或M2之间折返。这些回射镜与屏幕形成大约36°的角。对应于1106×622毫米的屏幕尺寸,背投影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厚度可达到45厘米。沿着屏幕的对角线的锥角必须为大约38°。中等成本的情况下,可利用由约10个透镜构成的物镜获得可接受的畸变和可接受的MFT(调制传递函数)。则仪器的厚度为,例如,50厘米。
另一种构造包括:利用平行于屏幕且彼此面对的两个反射镜M1和M2以及相对于其光轴场偏心(field off-centred)地工作的投影物镜两次折返光束,如图2所示。
图3显示了如何确定屏幕中心和物镜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在图2中,反射镜M1位于屏幕平面处。应到达屏幕的顶部(图2中左侧上)的光束需要首先被反射镜M1的顶部反射,由此而通过位于屏幕底部的一点。最大场角(angle of field)根据下面的公式由投影装置的厚度d、屏幕的高度H和物镜的光瞳的直径p确定:
α=arctan〔(H+p/3)/2d〕
为了生产光学系统的厚度为200毫米的投影装置,使用下述取值:H=622mm,p=4mm,必须设定α为57.36°,且屏幕中心与物镜的光轴之间的距离为591mm。为了在设定这些取值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所述系统必须使用物镜的侧部场,也就是说,照明屏幕的图像源相对于物镜的光轴偏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生产一种以比已知现有系统更接近的距离投影平面影像的投影物镜。另外,该物镜还可校正系统引入的畸变。特别的,该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该物镜中使用一双曲线反射镜。一种已知的系统,例如在美国专利5716118中所公开的系统使用了双曲线反射镜,但是所使用的反射镜是凹面的,所以必须体积很大才能获得大的图像。由于制造大的反射镜存在困难,所以这样的系统的工业可实施性很差。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可实施的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所用的物镜,其可获得大的投影图像。
因而,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物镜,其包括:一组合透镜,该组合透镜包括设置在一光阑的任一侧上并且使发散光束透射至平面屏幕上的前透镜组(Gr)和后透镜组(Gr),并且所述物镜包括至少一个双曲线形反射镜,其取向使得在其凸面上接收来自所述前透镜组(Gr)的光束并将所述光束传送至所述屏幕。
优选的,所述双曲线形反射镜的第一焦点位于由通过所述前透镜组(Gr)形成的所述光阑的图像限定的被称作光瞳区域的一区域中。根据一个特定技术特征,双曲线反射镜相对所述前透镜组(Gr)设计并且定位,使得所述双曲线的第一焦点大致位于所述前透镜组的光瞳平面内,其中该双曲线位于相对于所述前透镜组的所述双曲线反射镜的相对侧上,而,第二焦点大致位于所述前透镜组的出射光瞳平面中。
优选的,所述后透镜组和/或所述前透镜组包括具有二次曲线形的至少一个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优选地,所述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L1)位于所述后透镜组中,并且具有双曲线形表面。另外,优选的,所述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位于所述透镜的最远离所述光阑的部分中。更确切的,所述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优选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最远离所述光阑的部分中。
所述双曲线反射镜(M1)和所述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L′1)的二次曲线的比例可为大致与所述双曲线的焦点的位置(也即,距离P2-双曲线和距离P1-双曲线)的比例成比例。
另外,可设置一接近物镜的光瞳设置的弯月形,用于校正由于双曲线反射镜引起的像散缺陷。由此,优选地,该物镜包括位于所述前透镜组或者所述后透镜组的最接近所述光阑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弯月形,并且设置所述弯月形以便校正由所述双曲线反射镜引起的像散缺陷。
另外,可设置根据本发明的物镜,使所述物镜使用物面的外围场,并且使所述双曲线反射镜全部位于通过所述双曲线的对称轴的平面的一侧上,以便弯折光束而不会使物镜在图像上产生阴影。
优选地,该双曲线反射镜全部位于通过所述双曲线的对称轴的平面的一侧上;该对称轴连接双曲线的焦点。
优选地,透镜的光轴位于通过所述双曲线的焦点的双曲线对称轴上。
所述物镜的透镜通常由透镜的组合构成,由此而形成复合透镜。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额外的第一回射镜设置成在对应透镜透射光束的方向的一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前透镜组,并且在不与第一方向共线的一第二方向上反射所述光束,所述双曲线形反射镜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定位并且取向为使其接收由所述第一回射镜反射的光束。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小于60°的一角度。
另外,优选地,所述所述物镜包括位于所述光阑的任一侧上的两个弯月形,凹部朝所述光阑取向。
根据一个特定技术特征,所述光阑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焦面上。
优选地,所述物镜包括位于属于所述前透镜组的所述弯月形中一个弯月形和所述双曲线反射镜之间的正透镜。由此,可减小场光线的包络程度,以便更易于通过平面镜弯折光束,由此减小了物镜的整体尺寸。
这样的物镜可应用于前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优选地,其包括一显示器,例如空间光调制器,所述显示器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光轴的一侧上,并且可使一调制后的光束透射至所述后透镜组的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轴的一侧上的区域。
为此,所述显示器(至少其光学有效表面)全部位于所述透镜的光轴的一侧上,也就是说,位于所述物镜的复合透镜的一侧上。设计该显示器使得通过已知的方式使调制后的光束透射至该透镜,也即,该物镜的入射端。由此,该物镜可用在偏移场(offset field)中,使得从所述双曲线反射镜或者可选的从其它反射镜出射的光束不被所述物镜的透镜所拦截。
另外,该显示器优选为平的。
本发明也应用于这样一种背投影装置,其中至少一第二回射镜接收由所述双曲线反射镜所反射的光并且将该光反射到所述背投影装置的屏幕的背面上。
在这样的结构中,所述回射镜与所述屏幕平面优选成0度角。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它可与屏幕平面成非零度角,例如15°角,由此减小投影装置的整个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回射镜与所述第一回射镜共面。
优选地,该物镜通过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回射镜机械耦接。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征将在如下的说明和附图的描述中更加显见。
图1-3为现有技术的背投系统,已经在上文中描述。
图4a-4c为根据本发明的物镜的示例。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背投影装置的示例。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背投影装置的另一示例。
图7a-7b为详细地描述光线如何传播的视图。
图8-10示出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使用的反射镜的各种位置和取向。
图11示出本发明应用于前投影装置的一示例。
图12a和12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物镜的另一实施例。
图13a、13b和14示出用于解释畸变和像散校正的视图。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物镜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4a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物镜的一基本示例。该物镜包括一透镜L′1,其实际上是由透镜组合构成的透镜,也即复合透镜(complex lens)。双曲线形HYP反射镜M1位于物镜的出射侧,并且通过双曲线的焦点的双曲线轴与透镜L′1的光轴XX′重合。
透镜所透射的光被该双曲线形反射镜反射,并且观感上似从点发射出来的,其中所述点是物镜的光瞳(前透镜组生成的光阑图像)的共轭点。
如图4a所示,所述双曲线形反射镜使得它自身反射的光束更发散。另外,为了防止透镜L′1干扰由该双曲线形反射镜所反射的光束的传播,可仅使用该双曲线形的位于通过双曲线对称轴的平面的一侧上的部分M1。该轴通过双曲线焦点。由此,可使用的从透镜L′1透射通过的光位于通过物镜的光轴的平面的一侧上。因而,由光源照明且将被投影于平面上的图像相对于物镜的轴离轴(off-axis)。
这样的设置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MTF(调制传递函数)中畸变及性能降低(deterioration),即光学系统的空间频响性能降低。通过将该双曲线形反射镜移离物镜以及通过在物镜和该双曲线形反射镜之间插入透镜L9就可校正这些缺陷,其中所述透镜L9使得可平衡所述透镜的光阑任一侧上的光焦度,并且减小入射在该双曲线形反射镜上的光束射线的角度,特别地,可减小最远离双曲线轴的射线的入射角。这样的设置如图4b所示。由此,该双曲线形反射镜越远离物镜,则物镜的工作场越狭窄。
本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校正可由该双曲线形反射镜引起的像散。为此,设置一个或两个弯月形板ME1和ME2,将其设置接近由透镜L′1形成的物镜光瞳PU附近。在设置两个弯月形的情况下,两者设置在物镜的光阑PU的任一侧上。如图4c所示,设置该弯月形使得其凹面彼此相对并且弯月形的中心C1和C2也位于光阑PU的任一侧上,由此两个凹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凹面的半径之和。优选地,设置两个孔径相当的弯月形。
图5显示了采用所述的本发明的物镜的背投影装置的示例。
一优选的平面显示装置SLM,例如空间光调制器,用于透射经过空间光调制而传送至少一个图像的光束。该光束由透镜L′1(复合透镜)透射至双曲线形反射镜M1,该反射镜M1将光反射到平面镜M2上,该平面镜M2优选位于屏幕SC平面。反射镜M2将光束反射到第二平面镜M3上,而平面镜M3将光束反射到背投影屏幕SC的后面。
显示器SLM位于通过透镜L′1的光轴XX′的平面的一侧上,由此仅照明仅为双曲线形HYP的位于通过透镜光轴的平面的一侧上的一部分的双曲线形反射镜M1。
由此可见,对于屏幕上给定的图像尺寸(以及由此对于屏幕尺寸),通过使用图5所示的结构,光学背投系统的厚度可进一步减小。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背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优选的平面镜M4设置在透镜的出射处和双曲线形反射镜之间。这样的设置使得该双曲线形反射镜进一步移离所述透镜,由此减小了光束的场角。因而,该背投影装置的设置方式应用了图4b所示的物镜。图6显示了用于减小物镜场角的透镜L9。
图7a更详细地显示了在图5的结构中光束的传播情况。
图7b将由反射镜M2“弯折(folded)”的光束展开,由此更清楚地描述了利用双曲线形反射镜在光束发散方面的优点。结合使用双曲线形反射镜的弯折的优点在于减小了背投影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厚度,而双弯折则更大程度地减小了该厚度。
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只要光束和部件(component)不重叠:
在大反射镜M3的情况下,角度可大致变化于0-12°;并且
在小反射镜M4的情况下,角度可大致变化于12-35°。
图8和9给出示例。
图8描述了其中反射镜M4相对于屏幕平面倾斜的示例。
图9描述了其中反射镜M3相对于屏幕平面倾斜的示例。
图10显示了另一可选示例,其中屏幕和大反射镜M3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双曲线形反射镜M1和大反射镜M3之间的距离增加。还使用了更远离光轴的一外围场(peripheral field)。由此,获得了相对于屏幕更平且具有可接受的基体(base)的投影装置。
图11显示了前投影装置,其中投影装置位于屏幕上方。例如,将其固定到天花板,以便投影到室内的墙壁上。
对应于大约1100×620毫米的屏幕(屏幕对角线大约为1280毫米),根据本发明的背投系统可获得屏幕厚度可减小至小于20厘米的屏幕。由此可获得可安装到墙壁上的屏幕。
图12a和12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应用于背投系统的物镜的另一可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物镜L′1与反射镜M1物理接合,反射镜M4位于与反射镜M3大致相同的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镜M4和M3形成为同一个反射镜。
如图12b可见,物镜L′1安装在大致为双曲线形的安装支撑件的开口O1中。接近开口O1,支撑件S1具有构成反射镜M1的一反射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O1位于支撑件S1的双曲线形的轴YY′上。
图13a显示了本发明的系统的详细描述示例,该系统不包括反射镜M3和M4,但是包括反射镜M3和M4的系统将具有相似的结构。
物镜的折射部分包括:由四个透镜L1-L4组成的后透镜组Gr和由四个透镜L5-L7组成的前透镜组Gr。前透镜组接收来自物SLM的光,物SLM的图像需投影到屏幕SC上。物SLM例如为空间光调制器。前透镜组Gr用于利用它接收的后透镜组Gr的光来照明双曲线形反射镜M1。
根据本发明,双曲线形反射镜M1相对于透镜组Gr设置成它的一个焦点F2位于前透镜组Gr的出射光瞳P2面上。另一个虚焦点F1位于系统的虚出射光瞳P1面中。由此可见,根据本发明,该双曲线形反射镜共轭光瞳P1和P2,并且其优点在于增加场角,且由此增加系统的放大倍数。
通常,光瞳不是离散的,可能产生像差。因而,前透镜组Gr的出射光瞳P2限定了非离散的光瞳区(pupillary zone)Z2。根据定义,该光瞳区Z2是由前透镜组Gr生成的光阑的图像。如上所述,凸双曲线形反射镜具有两个焦点,即,第一虚焦点F1和实焦点F2。双曲线形反射镜M1的实焦点F2优选位于前透镜组的出射光瞳区Z2中。如此,焦点F1位于光瞳区Z1中,该光瞳区Z1对应于与前透镜组Gr和双曲线形反射镜M1的组合相应的系统的出射光瞳P1。
由于实焦点F2位于光瞳区Z2中,投影到对应于屏幕SC的图像面上的图像的质量得到优化。
另外,设置有位于所述弯月形透镜L5和双曲线形反射镜M1之间的正透镜L7,以便减小场光线的包络(envelope),而使得易于利用平面镜弯折光束,由此减小了物镜的整体尺寸。
然而,双曲线形反射镜可能引入几何畸变,并且如图14a所示的物体可能变为图14b所示的畸变图像。
为了校正畸变,本发明在后透镜组Gr中设置了具有二次曲线表面的透镜L1。优选,该二次曲线为与反射角M1的形状同类型的二次曲线,因而非常好地校正了几何畸变。因而,优选,该二次曲线为双曲线。
优选,二次曲线(双曲线形反射镜M1和后透镜L1)的比例与双曲线的焦点的位置(即,距离P2-双曲线,P1-双曲线)的比例大致成比例。
例如,设定等同的后透镜Gr的焦距,光瞳位于该透镜的焦点处,并且双曲线设置成以一定距离远离。该距离使得使用双曲线的二次曲线和焦距来获得屏幕上给定的放大率(例如64)是必要的。校正物镜所必需的透镜或透镜组Gr的二次曲线表面的形状是使得该二次曲线与双曲线形反射镜的二次曲线的比例大致成比例L1/L2,L1和L2代表双曲线的焦点距双曲线的主平面的距离。所述这些距离,特别是对应于P2的距离,是从双曲线通过所述透镜组Gr观察到的等同的距离。
然而,应注意,双曲线形的透镜L1必须远离物镜的光阑Ф,如图13a所示的情况,使得对扩展的光束进行畸变的预校正。
由此注意到,据此设计的透镜L1不仅校正几何畸变,而且还校正场曲。
另外,由系统引入的像散缺陷与几何畸变规律不同。通过上述方式不能校正像散缺陷。为此,设置至少一个弯月形透镜,例如L5,用于校正由系统引入的像散缺陷。
图13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物镜的旁轴图,并且描述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的主要光路。
在图13b中,图13a的后透镜组Gr由透镜11代表性的描绘,前透镜组Gr由透镜12代表性的描绘。
如图13b可见,系统为远心的(telecentric)。相对于光学系统,被投影物体相对侧上的光瞳位于系统的焦平面(焦距f0)中:
α=arctan(ho/fo)。
透镜12设计成经由双曲线形反射镜的表面在屏幕上生成清晰图像,该条件对其施加功率
Figure C20048001589200111
可写出下式:
Figure C20048001589200112
若认为双曲线形反射镜在A处功率较低。
从ho出射的光线的新的出射角为:
Figure C20048001589200113
双曲线形反射镜的作用(action)。
在该系统中,双曲线形反射镜用于共轭光瞳。
设定f1和f2为双曲线的焦点的位置,hm为入射高度:
hm=f1.tanα1
α1=arctan(f1tanα2/f2)
由此可推得将物体的高度Ho和图像的高度Hi关联起来的公式为:
Hi=Zptanα2′
Figure C20048001589200114
图1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物镜的描述例。该物镜的各个元件的属性如下表:
名称    曲率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半径      二次曲线
L1      0.0000                6.8071  BK7     22.0000
        -0.0114   -87.6150    0.4000          22.0000
        0.0396    25.2208     13.3026 FK5     22.0000   -1.1706
L2      0.0000                0.4000          22.0000
L3      0.0186    53.6495     11.3500 SF4     19.0000
        0.0431    23.2180     13.9658         12.9109
        0.0532    18.8123     13.4988 BSM14   10.8059
L4      0.0000                0.0000          7.3184
物理光圈0.0000                2.0910          7.3184
        -0.0265   -37.6993    12.0000 SF4     6.3667
L5      -0.0348   -28.7256    7.0084          10.8059
        -0.0850   -11.7610    12.0000 SF4     8.1631
L6      -0.0170   -58.7766    40.0000         14.6094
L7      -0.0188   -53.2774    15.0000 K10     34.6733
        -0.0214   -46.7492    0.4000          39.3627
L8      0.0000                15.4624 BK7     49.6520
        -0.0088   -113.2711   233.0000        50.6673
M1      0.0171    58.5615     -250.0000反射镜 105.3846  -3.5600
                                              1007.2357
        0.0000                0.0000          7

Claims (16)

1. 一种投影物镜,其包括:一组合透镜,该组合透镜包括设置在一光阑的任一侧上并且使发散光束透射至平面屏幕(EC)上的前透镜组(Gr)和后透镜组(Gr),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包括至少一个双曲线形反射镜(M1),所述的双曲线形反射镜被称作双曲线反射镜,其取向使得在其凸面上接收来自所述前透镜组(Gr)的光并束将所述光束传送至所述屏幕。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曲线形反射镜的第一焦点(F1)位于由通过所述前透镜组(Gr)形成的所述光阑的图像限定的被称作光瞳区域的一区域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透镜组和/或所述前透镜组包括具有二次曲线形的至少一个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L1)。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L1)位于所述后透镜组中,并且具有双曲线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畸变校正光学元件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最远离所述光阑的部分中。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包括位于所述前透镜组或者所述后透镜组的最接近所述光阑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弯月形件(L5),设置所述弯月形件以便校正由所述双曲线反射镜(M1)引起的像散缺陷。
7.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使用物面的外围场,并且所述双曲线反射镜(M1)全部位于通过所述双曲线的对称轴的平面的一侧上,以便弯折光束而不会使物镜在图像上产生阴影。
8.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包括一第一回射镜(M4),所述第一回射镜设置成在对应经所述透镜透射的光束的方向的一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前透镜组(Gr),并且在一第二方向上反射所述光束,所述双曲线形反射镜(M1)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定位并且取向为使其接收由所述第一回射镜(M4)反射的光束。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小于60°的一角度。
10.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包括位于所述光阑的任一侧上的两个弯月形件(ME1,ME2),所述弯月形件的凹部朝所述光阑取向。
11.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焦面上。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包括位于属于所述前透镜组的所述弯月形件(L5)中的一个和所述双曲线反射镜(M1)之间的一正透镜(L7)。
13. 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物镜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光轴的一侧上,并且可使一调制后的光束透射至所述后透镜组的位于所述后透镜组的轴(XX′)的一侧上的区域。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回射镜(M3),所述第二回射镜接收由所述双曲线反射镜(M1)反射的光,并将该光反射到所述投影装置的屏幕的背面上。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射镜(M3)与所述屏幕(EC)平面成0度角。
16.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射镜(M3)与设置成沿着对应透镜透射光束的方向的一第一方向上靠近所述前透镜组(Gr)并且在一第二方向上反射所述光束的一第三回射镜(M4)共面,所述双曲线形反射镜(M1)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定位,并且取向为使其接收由所述第三回射镜(M4)反射的光束。
CNB2004800158927A 2003-06-11 2004-06-04 用于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的物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0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307031A FR2856156A1 (fr) 2003-06-11 2003-06-11 Objectif pour appareil de projection ou de retroprojection
FR0307031 2003-06-11
FR0402629 2004-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2584A CN1802584A (zh) 2006-07-12
CN100409062C true CN100409062C (zh) 2008-08-06

Family

ID=33484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589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062C (zh) 2003-06-11 2004-06-04 用于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的物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9062C (zh)
FR (1) FR28561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680B (zh) * 2015-09-25 2019-03-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及投影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5093A (en) * 1981-05-21 1983-07-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Lens system for panoramic imagery
JPS6021036A (ja) * 1983-07-14 1985-02-02 Toshiba Electric Equip Corp オ−バ−ヘツドプロジエクタ−
JPH0611767A (ja) * 1992-06-25 1994-01-21 Sony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装置
US5521658A (en) * 1994-07-08 1996-05-28 Donohoe; Vincent Optical aspect ratio control for video projection
JPH09138349A (ja) * 1995-09-11 1997-05-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
WO1998008141A1 (en) * 1996-08-23 1998-02-26 Robin Christopher Colclough Image projecting apparatus
US5920376A (en) * 1996-08-30 1999-07-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noramic viewing with curved surface mirrors
EP1203977A1 (en) * 2000-05-10 2002-05-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nd alignment adjusting method
EP1205791A1 (en) * 1999-08-04 2002-05-15 Sanyo Electric Corporation Limited Rear surface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JP2003035933A (ja) * 2001-07-24 2003-02-07 Vstone Kk 映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5093A (en) * 1981-05-21 1983-07-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Lens system for panoramic imagery
JPS6021036A (ja) * 1983-07-14 1985-02-02 Toshiba Electric Equip Corp オ−バ−ヘツドプロジエクタ−
JPH0611767A (ja) * 1992-06-25 1994-01-21 Sony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装置
US5521658A (en) * 1994-07-08 1996-05-28 Donohoe; Vincent Optical aspect ratio control for video projection
JPH09138349A (ja) * 1995-09-11 1997-05-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
WO1998008141A1 (en) * 1996-08-23 1998-02-26 Robin Christopher Colclough Image projecting apparatus
US5920376A (en) * 1996-08-30 1999-07-0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noramic viewing with curved surface mirrors
EP1205791A1 (en) * 1999-08-04 2002-05-15 Sanyo Electric Corporation Limited Rear surface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EP1203977A1 (en) * 2000-05-10 2002-05-0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nd alignment adjusting method
CN1380989A (zh) * 2000-05-10 2002-1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象显示装置及定位调整方法
JP2003035933A (ja) * 2001-07-24 2003-02-07 Vstone Kk 映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2584A (zh) 2006-07-12
FR2856156A1 (fr) 200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5001B (zh) 投影光学单元和使用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1256273B (zh) 投影光学系统和图像投影装置
JP4210314B2 (ja) 投射光学系、拡大投射光学系、拡大投射装置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4223936B2 (ja) 投射光学系、拡大投射光学系、拡大投射装置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2008096983A (ja) 投射光学系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2004258620A5 (zh)
JP2002040326A (ja) 反射型結像光学系
US7878659B2 (en)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690179B2 (en) Illumination uni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JP5476668B2 (ja) 投射光学系
CN110462481A (zh) 投影光学系统、图像投影装置以及图像投影系统
US7488077B2 (en) Objective for a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corresponding front-projection or back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0409062C (zh) 用于投影装置或背投影装置的物镜
CN111487839A (zh) 光学引擎和投影设备
JP5754522B2 (ja) 画像投射装置
JP5937962B2 (ja) 投射光学系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5311880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MXPA05013320A (en) Objective for a projection or backprojection apparatus
US20030048391A1 (en) Projection television having an improved mirror system
JPS6235088B2 (zh)
JPH03273206A (ja) 投射型テレビ装置
JP2013254229A (ja) 画像投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 Si Eli Murli Nor, France

Patentee after: THOMSON LICENSING

Address before: French Boulogne

Patentee before: THOMSON LICENS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7

Address after: Paris France

Patentee after: Interactive 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 Co.

Address before: I Si Eli Murli Nor, France

Patentee before: THOMSON LICENS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