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3606C -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3606C
CN100393606C CNB2005100784575A CN200510078457A CN100393606C CN 100393606 C CN100393606 C CN 100393606C CN B2005100784575 A CNB2005100784575 A CN B2005100784575A CN 200510078457 A CN200510078457 A CN 200510078457A CN 100393606 C CN100393606 C CN 1003936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od
coffin
platform
rop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84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9138A (zh
Inventor
徐慧文
胡爱梅
徐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5100784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3606C/zh
Publication of CN1699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9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36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360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吊装装置由自紧式吊装台、平移式吊装台和伸缩式升降台组成;自紧式吊装台适用于其高度大于棺木高度1.5倍的崖洞吊装悬棺,由2个三角自紧顶反向紧定在崖洞内用以悬挂滚木和升降棺木等。平移式吊装台适用各类地形、地貌的不同崖墓葬位上的悬棺吊装,先提升吊框,推出可沿吊框底座伸缩的平移架,使其前端搁置在崖墓洞口,位于其上的棺木等可沿跳板移入崖洞内。伸缩式升降台用于某些无人可徒手攀登的险峻山顶进行吊装的崖墓,三节依次套装、用扁绳依靠人力提升的立柱将棺木等送到崖墓葬位。本发明可适合已发现的各类地形、地貌的不同崖墓葬位上的悬棺吊装,可破解古代崖墓悬棺吊装的“千古之谜”。

Description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件吊装装置及其吊装方法,特别是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华东和西南地区,徒手难以攀登、下面临水的悬崖峭壁的洞穴内外,藏有数以千计的悬棺。在三、四千年以前,古人如何把数百公斤重的棺木放置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高的崖洞中的呢?众多求解这个“千古之谜”的方案均未被数次在江西省龙虎山等地的召开的崖墓专家论证会所采信。如采用的“古代绞车”只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专利号为99114210.1的发明专利所述的方案也未被采纳,因专家考查证实:崖洞及崖顶均未发现人工钻凿的痕迹,有些险峻的山顶至今无人可徒手攀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崖墓地貌及三、四千年前技术条件的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由自紧式吊装台、平移式吊装台和伸缩式升降台组成;
a.自紧式吊装台的2个三角自紧顶反向紧定在崖洞内,三角自紧顶的2根边圆木依靠绳索与中圆木互相套结,并可沿卡在条木上的弧形垫块滑动;两组人字木的分叉端分别与2根边圆木的两端连接,它的尖端与横樑的两端连接,横樑嵌入卡在槽木中的垫块内;2根下樑的端头分别与中圆木捆紧,它的中端绞接在反向紧定在崖洞口的另一个三角自紧顶的横樑上,2根上樑绞接在横樑上,它的中端捆绑在洞口三角自紧顶的中圆木之下,它的另一端固定有4根导向索,导向索穿过大吊板的导向孔,其下端与竹木平台紧定。小吊板与大吊板通过转轴绞结,小吊板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把棺木紧紧捆绑在小吊板之下;一端与大吊板紧定的吊绳绕过紧定在上樑上的滚木、紧定在人字木上的滚木、紧定在下樑上的滚木,从紧定在竹木平台上的滚木穿出,吊绳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竹木平台的一端嵌入接近水面的崖体缝隙中,水槽位于竹木平台外侧之上,竹木平台通过定位绳索紧定在崖体上。
b.平移式吊装台的顶部吊架依靠绳索紧固于崖洞正上方凸出的崖体,导向索穿过吊框底座的导向孔,其上端紧固于顶部吊架的人字樑,其下端紧固于竹木平台;紧固在吊框上的吊绳绕过顶滚木,从紧定在竹木平台上的滚木穿出,吊绳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平移架可沿吊框底座伸缩,上部设有滚木的2台支架车可沿平移架滚动。一端与吊板紧定的吊绳绕过滚木从紧定在竹木平台上的滚木穿出,吊绳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吊板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把棺木紧紧捆绑在吊板之下。
c.伸缩式升降台的矩形断面的空心外柱依靠转轴铰接在底座的上部,在底座的下部、紧靠空心外柱设有定位销;矩形断面的空心中柱可在空心外柱中伸缩,矩形断面的内柱可在空心中柱中伸缩。在内柱的上端设有顶台,在后者的上横樑两端设有顶台滚木,紧固在吊篮上的吊绳绕过2个顶台滚木,从紧定在底座上的滚木穿出,吊绳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上端紧定在顶台上的导向索穿过吊篮的导向孔,其下端紧定在底座上。在空心外柱、空心中柱的上端设有上平台和下平台,在上平台上的四面均装有导向圆柱和绞接的斜撑,在下平台上的四面均装有滚木;各有四根扁绳的一端紧固于内柱及空心中柱的下端并绕过各自的滚木从紧定在底座上的滚木穿出;在底座的一侧设有支撑、台板、滚木,在底座的另一侧备有撑杆和滚木。空心外柱和空心中柱由从一面将中部掏空、下端实心的巨大方木,再用榫木固定盖板构成中空矩形断面,四周用藤索加斜木尖紧捆绑而成;空心中柱和内柱的下端设有分别与空心外柱和空心中柱内腔相配合的凸缘;扁绳由2-20根圆绳组合横向缠绕编织而成,它的牵引端设有2-20根分岔绳。
根据专家考查证实:崖洞、崖顶和崖壁均未发现人工钻凿的痕迹,但大型船棺的棺盖和棺体是有对应的两个方孔,在其它的棺体侧面四角有木柄或小孔。本发明提出的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依据考古史料,从三、四千年前的技术条件出发,采用当地盛产的竹、木、藤、麻为原材料。所述的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可适合已发现的各类地形、地貌的不同崖墓葬位上的悬棺吊装,可破解古代崖墓悬棺吊装的“千古之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自紧式吊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N部放大图。
图3是三角自紧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吊绳及其牵引套圈的示意图。
图5是旋转式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图7是图4的俯视图。
图8是平移式吊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带平移架的吊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M向视图。
图11是伸缩式吊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斜置的伸缩式吊装台示意图。
图13是扁绳横向缠绕编织示意图。
图14是空心中柱和内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Z-Z剖视图。
图16是空心中柱的盖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采用自紧式吊装台如图1-7所示:
自紧式吊装台的2个三角自紧顶(N、U)反向紧定在崖洞内,三角自紧顶(N)的2根边圆木(5)、(9)依靠绳索与中圆木(7)互相套结,并可沿卡在条木(6)上的弧形垫块(8)滑动;两组人字木(4)的分叉端分别与2根边圆木(5)、(9)的两端连接,它的尖端与横樑(3)的两端连接,横樑(3)嵌入卡在槽木(1)中的垫块(2)内;2根下樑(10)的端头分别与三角自紧顶(N)中圆木(7)捆紧,它的中端绞接在反向紧定在崖洞口的三角自紧顶(U)的横樑上;2根上樑(11)绞接在三角自紧顶(N)的横樑(3)之下,它的中端捆绑在洞口三角自紧顶(U)的中圆木之下,它的另一端固定有4根导向索(13),导向索(13)穿过大吊板(16)的导向孔,其下端与竹木平台(20)紧定。小吊板(17)与大吊板(16)通过转轴(15)绞结,小吊板(17)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24),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T),把棺木(18)紧紧捆绑在小吊板(17)之下。一端与大吊板(16)紧定的吊绳(14)绕过紧定在上樑(11)上的滚木(A)、紧定在人字木(4)上的滚木(B)、紧定在下樑(10)上的滚木(C),从紧定在竹木平台(20)上的滚木(D)穿出,吊绳(14)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23)。
自紧式吊装台适用于崖洞高度大于棺木高度的1.5倍,先行人员采用古代采药吊篮或伸缩式升降台进入崖洞内;先将大头朝下的三角自紧顶(N)安装在洞内,大头朝上的三角自紧顶(U)安装在洞口,捆绑好2根下樑(10)和2根上樑(11),在洞口下压下樑(10)挑起中圆木(7),依靠互相套结的绳索,牵动2根可沿卡在条木(6)上的弧形垫块(8)滑动的边圆木(5)、(9)上升,通过两组人字木(4)顶压横樑(3)、垫块(2)、槽木(1)和洞顶,且越压越紧,产生定位自锁力;在洞口下压上樑(11)、以横樑(3)为支点下拉自紧顶(U)的中圆木,依靠互相套结的绳索,牵动2根可沿卡在条木上的弧形垫块滑动的边圆移向中圆木,通过两组人字木顶压横樑、垫块、槽木和洞底,且越压越紧,产生定位自锁力。上端紧定在2根上樑(11)上的4根导向索(13)穿过大吊板(16)的导向孔,其下端与竹木平台(20)紧定;将竹木平台(20)的一端嵌入接近水面的崖体缝隙中,并用定位绳索(21)把它紧定在崖体(12)上;向位于竹木平台(20)外侧上的水槽(19)注水,以绷紧4根导向索(13)。小吊板(17)与大吊板(16)通过转轴(15)绞结;小吊板(17)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24),并用绳索把棺木(18)紧紧捆绑在小吊板(17)之下;将一端与大吊板(16)紧定的吊绳(14)绕过紧定在上樑(11)上的滚木(A)、紧定在人字木(4)上的滚木(B)、紧定在下樑(10)上的滚木(C),从紧定在竹木平台(20)上的滚木(D)穿出,吊绳(14)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23);人们扯动牵引绳圈(23)和吊绳(14),将连为一体的大吊板(16)、小吊板(17)和棺木(18)吊起上升到崖墓洞口;放掉水槽(19)中的水,把水槽(19)移至位于竹木平台(20)外缘之下的竹木筏(22)上,抬住竹木平台(20);撤除紧定在上樑(11)和竹木平台(20)上的4根导向索(13),崖洞内的人牵拉预先紧定在小吊板(17)上的绳索,把连为一体的小吊板(17)和棺木(18)旋转90度,并拉入崖洞内;与此同时,通过预先约定的信号旗或击鼓次数连络,扯动牵引绳圈(23)和吊绳(14)的人们应协调配合,同步适量放松。
实施例2采用平移式吊装台如图8-10所示:
平移式吊装台的顶部吊架(25)依靠绳索(40)紧固于崖洞正上方凸出的崖体(39),导向索(28)穿过吊框(27)底座的导向孔,其上端紧固于顶部吊架(25)的人字樑(26),其下端紧固于竹木平台(32);紧固在吊框(27)上的吊绳(29)绕过顶滚木(E),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上的滚木(F)穿出,吊绳(29)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平移架(35)可沿吊框(27)底座伸缩,上部设有滚木(H)的2台支架车(37)可沿平移架(35)滚动;一端与吊板(38)紧定的吊绳(33)绕过滚木(H)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上的滚木(G)穿出,吊绳(33)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吊板(38)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41),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T),把棺木(34)紧紧捆绑在吊板(38)之下。
平移式吊装台适用各类地形、地貌的不同崖墓葬位上的悬棺吊装,先行人员采用古代采药吊篮或伸缩式升降台进入崖洞内;紧定在山顶背面崖洞内的自锁圆木上的绳索(40)将顶部吊架(25)紧固于山顶的崖体(39),将竹木平台(32)的一端嵌入接近水面的崖体缝隙中,依靠定位绳索(31)把竹木平台(32)外侧紧定于崖体(39);上端紧定在人字樑(26)上的4根导向索(28)穿过吊框(27)底座的导向孔,其下端与竹木平台(32)紧定,向位于竹木平台(32)外侧上的水槽(30)注水,以下压竹木平台(32),绷紧导向索(28)。紧固在吊框(27)上的吊绳(29)绕过顶滚木(E)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上的滚木(F)穿出,吊绳(29)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人们扯动牵引绳圈和吊绳(29),把吊框(27)提升到崖墓洞口的高度;推出平移架(35),使其前端搁置在崖墓洞口(36),分开2台支架车(37)。吊板(38)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41),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T),把棺木(34)紧紧捆绑在吊板(38)之下;一端与吊板(38)紧定的吊绳(33)绕过位于支架车(37)上部的滚木(H),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的底滚木(G)穿出,吊绳(33)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人们扯动牵引绳圈和吊绳(33),把捆绑在吊板(38)之下的棺木(34)提升到支架车(37)上,随后可沿跳板移入崖洞(36)内。吊装完毕、开始撤离时,应先放掉水槽(30)中的水,把水槽(30)移至位于竹木平台(32)外缘之下的竹木筏上,抬住竹木平台(32),再依次将上部的物料、工具、人员平稳下放至竹木平台(32)上。
实施例3采用伸缩式吊装台如图11-16所示:
伸缩式升降台的矩形断面的空心外柱(51)依靠转轴(55)铰接在底座(57)的上部,在底座(57)的下部、紧靠空心外柱(51)设有定位销(56);矩形断面的空心中柱(50)可在空心外柱(51)中伸缩,矩形断面的内柱(44)可在空心中柱(50)中伸缩;在内柱(44)的上端设有顶台(43),在后者的上横樑两端设有顶台滚木(S),紧固在吊篮(58)上的吊绳(59)绕过2个顶台滚木(S)、从紧定在底座(57)上的滚木(P)穿出,吊绳(59)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上端紧定在顶台(43)上的导向索(42)穿过吊篮(58)的导向孔,其下端紧定在底座(57)上。在空心外柱(51)、空心中柱(50)的上端设有上平台(47)和下平台(48),在上平台(47)上的四面均装有导向圆柱(46)和绞接的斜撑(45),在下平台(48)上的四面均装有滚木(K);各有四根扁绳(49)的一端紧固于内柱(44)及空心中柱(50)的下端并绕过各自的滚木(K)从紧定在底座(57)上的滚木(Q)穿出;在底座(57)的一侧设有支撑(52)、台板(53)、滚木(L),在底座(57)的另一侧备有撑杆(60)和滚木(R)。空心外柱(51)和空心中柱(50)由从一面将中部掏空、下端实心的巨大方木(61),再用榫木(63)固定盖板(62)构成中空矩形断面,四周用藤索加斜木尖紧捆绑而成;空心中柱(50)和内柱(44)的下端设有分别与空心外柱(51)和空心中柱(50)内腔相配合的凸缘(64);扁绳(49)由2-20根圆绳组合横向缠绕编织而成,它的牵引端设有2-20根分岔绳。
伸缩式升降台用于某些至今无人可徒手攀登的险峻山顶进行吊装的崖墓,将拆散的伸缩式升降台的各部件用大形竹木筏运到崖墓悬崖底部上游的河岸小斜坡旁,底座置于大型竹木筏上,通过小斜坡组装上部;它的内柱(44)、空心中柱(50)均缩入空心外柱(51)中,把撑杆(60)垂直置于空心外柱(51)尾端,牵引紧定在空心外柱(51)上端、绕过滚木(K),再紧定在撑杆(60)上端的扁绳(49)和紧定在空心外柱(51)下端及紧定在支撑(52)上的绳索(54),把依靠转轴(55)绞接在底座(57)上部的空心外柱(51)竖直,将定位销(56)插入底座(57)下部的销孔内,把空心外柱(51)紧定在底座(57)上。将竖立在大型竹木筏上、并未升起的伸缩式升降台,顺流而下停靠在崖墓悬崖底部的水面上;先牵引紧固于空心中柱(50)的下端的四根扁绳(49)的10根分岔绳,提升空心中柱(50),再牵引紧固于内柱(44)的下端的四根扁绳(49)的10根分岔绳,提升设有顶台(43)的内柱(44),使顶台(43)高于崖墓洞口;把绞接在上平台(47)上的斜撑(45)分别顶住内柱(44)和空心中柱(50)的凹槽,将内柱(44)和空心中柱(50)定位。在提升过程中,分别与空心外柱(51)和空心中柱(50)内腔相配合的凸缘(64)和四面的导向圆柱(46)确保内柱(44)和空心中柱(50)伸缩自如、平稳地滑移。将导向索(42)上端紧定在顶台(43)上,在穿过吊篮(58)的导向孔,其下端紧定在底座(57)上。先后分批次将材料、工具、棺木放置于吊篮(58)内,人员也随之进入,牵引一端紧固在吊篮(58),绕过顶滚木(S),从位于底座(57)上的滚木(P)穿出的吊绳(59)的10根分岔绳,分批次将人员、材料、工具、棺木送到崖墓葬位的高度,再借助于跳板移到崖墓葬位;也可利用顶台(43)分批次将人员、材料、工具、棺木送到崖墓葬位的高度,再借助于跳板移到崖墓葬位;人们可站在顶台(43)上对不同高度的崖体进行凿洞、打桩、垒石,堆土、封门、祭祀和设置木桩。

Claims (4)

1.一种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包括圆木、绳索、竹木筏,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自紧式吊装台、平移式吊装台或伸缩式升降台;
a.自紧式吊装台的2个三角自紧顶(N、U)反向紧定在崖洞内,三角自紧顶(N)的2根边圆木(5)、(9)依靠绳索与中圆木(7)互相套结,并可沿卡在条木(6)上的弧形垫块(8)滑动;两组人字木(4)的分叉端分别与2根边圆木(5)、(9)的两端连接,它的尖端与横樑(3)的两端连接,横樑(3)嵌入卡在槽木(1)中的垫块(2)内;2根下樑(10)的端头分别与中圆木(7)捆紧,它的中端绞接在反向紧定在崖洞口的三角自紧顶(U)的横樑上,2根上樑(11)绞接在横樑(3)上,它的中端捆绑在洞口三角自紧顶(U)的中圆木之下,它的另一端固定有4根导向索(13),导向索(13)穿过大吊板(16)的导向孔,其下端与竹木平台(20)紧定;小吊板(17)与大吊板(16)通过转轴(15)绞结,小吊板(17)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24),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T),把棺木(18)紧紧捆绑在小吊板(17)之下;一端与大吊板(16)紧定的吊绳(14)绕过紧定在上樑(11)上的滚木(A)、紧定在人字木(4)上的滚木(B)、紧定在下樑(10)上的滚木(C),从紧定在竹木平台(20)上的滚木(D)穿出,吊绳(14)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23);小吊板(17)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24);
b.平移式吊装台的顶部吊架(25)依靠绳索(40)紧固于崖洞正上方凸出的崖体(39),导向索(28)穿过吊框(27)底座的导向孔,其上端紧固于顶部吊架(25)的人字樑(26),其下端紧固于竹木平台(32);紧固在吊框(27)上的吊绳(29)绕过顶滚木(E),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上的滚木(F)穿出,吊绳(29)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平移架(35)可沿吊框(27)底座伸缩,上部设有滚木(H)的2台支架车(37)可沿平移架(35)滚动;一端与吊板(38)紧定的吊绳(33)绕过滚木(H)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上的滚木(G)穿出,吊绳(33)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吊板(38)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41),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T),把棺木(34)紧紧捆绑在吊板(38)之下;
c.伸缩式升降台的矩形断面的空心外柱(51)依靠转轴(55)铰接在底座(57)的上部,在底座(57)的下部、紧靠空心外柱(51)设有定位销(56);矩形断面的空心中柱(50)可在空心外柱(51)中伸缩,矩形断面的内柱(44)可在空心中柱(50)中伸缩;在内柱(44)的上端设有顶台(43),在后者的上横樑两端设有顶台滚木(S),紧固在吊篮(58)上的吊绳(59)绕过2个顶台滚木(S)从紧定在底座(57)上的滚木(P)穿出,吊绳(59)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上端紧定在顶台(43)上的导向索(42)穿过吊篮(58)的导向孔,其下端紧定在底座(57)上;在空心外柱(51)、空心中柱(50)的上端设有上平台(47)和下平台(48),在上平台(47)上的四面均装有导向圆柱(46)和绞接的斜撑(45),在下平台(48)上的四面均装有滚木(K);各有四根扁绳(49)的一端紧固于内柱(44)及空心中柱(50)的下端并绕过各自的滚木(K)从紧定在底座(57)上的滚木(Q)穿出;在底座(57)的一侧设有支撑(52)、台板(53)、滚木(L),在底座(57)的另一侧备有撑杆(60)和滚木(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竹木平台(20)、(32)的一端嵌入接近水面的崖体缝隙中,水槽(19)、(30)位于竹木平台(20)、(32)外侧之上,竹木平台(20)、(32)通过定位绳索(21)、(31)紧定在崖体(12)、(3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空心外柱(51)和空心中柱(50)由从一面将中部掏空、下端实心的巨大方木(61),再用榫木(63)固定盖板(62)构成中空矩形断面,四周用藤索加斜木尖紧捆绑而成;空心中柱(50)和内柱(44)的下端设有分别与空心外柱(51)和空心中柱(50)内腔相配合的凸缘(64);扁绳(49)由2-20根圆绳组合横向缠绕编织而成,它的牵引端设有2-20根分岔绳。
4.一种古代崖墓悬棺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a.自紧式吊装台适用于可徒手攀登或采用古代采药吊篮进入崖洞内,且崖洞高度大于棺木高度的1.5倍的崖墓;
先行人员徒手攀登或采用古代采药吊篮进入崖洞内;先将大头朝下的三角自紧顶(N)安装在洞内,大头朝上的三角自紧顶(U)安装在洞口,捆绑好2根下樑(10)和2根上樑(11),在洞口下压下樑(10)挑起中圆木(7),依靠互相套结的绳索,牵动2根可沿卡在条木(6)上的弧形垫块(8)滑动的边圆木(5)、(9)上升,通过两组人字木(4)顶压横樑(3)、垫块(2)、槽木(1)和洞顶,且越压越紧,产生定位自锁力;在洞口下压上樑(11)、以横樑(3)为支点下拉三角自紧顶(U)的中圆木,依靠互相套结的绳索,牵动2根可沿卡在条木上的弧形垫块滑动的边圆移向中圆木,通过两组人字木顶压横樑、垫块、槽木和洞底,且越压越紧,产生定位自锁力;把竹木平台(20)的一端嵌入接近水面的崖体缝隙中,上端紧定在2根上樑(11)上的4根导向索(13)穿过大吊板(16)的导向孔,其下端与竹木平台(20)紧定,竹木平台(20)的外侧依靠定位绳索(21)紧定于崖体(12);向位于竹木平台(20)外侧上的水槽(19)注水,以绷紧4根导向索(13);小吊板(17)与大吊板(16)通过转轴(15)绞结;小吊板(17)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24),并用绳索把棺木(18)紧紧捆绑在小吊板(17)之下;将一端与大吊板(16)紧定的吊绳(14)绕过紧定在上樑(11)上的滚木(A)、紧定在人字木(4)上的滚木(B)、紧定在下樑(10)上的滚木(C),从紧定在竹木平台(20)上的滚木(D)穿出,吊绳(14)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23);人们扯动牵引绳圈(23)和吊绳(14),将连为一体的大吊板(16)、小吊板(17)和棺木(18)吊起上升到崖墓洞口;放掉水槽(19)中的水,把水槽(19)移至位于竹木平台(20)外缘之下的竹木筏(22)上,抬住竹木平台(20);撤除紧定在上樑(11)和竹木平台(20)上的4根导向索(13),崖洞内的人牵拉预先紧定在小吊板(17)上的绳索,把连为一体的小吊板(17)和棺木(18)旋转90度,并拉入崖洞内;与此同时,通过预先约定的信号旗或击鼓次数连络,扯动牵引绳圈(23)和吊绳(14)的人们应协调配合,同步适量放松;
b.平移式吊装台适用于可徒手攀登或采用古代采药吊篮进入崖洞内的崖墓;
先行人员徒手攀登或采用古代采药吊篮进入崖洞内;紧定在山顶背面崖洞内的自锁圆木上的绳索(40)将顶部吊架(25)紧固于山顶的崖体(39),把竹木平台(32)的一端嵌入接近水面的崖体缝隙中,依靠定位绳索(31)把竹木平台(32)外侧紧定于崖体(39);上端紧定在人字樑(26)上的4根导向索(28)穿过吊框(27)底座的导向孔,其下端与竹木平台(32)紧定,向位于竹木平台(32)外侧上的水槽(30)注水,以下压竹木平台(32),绷紧导向索(28);紧固在吊框(27)上的吊绳(29)绕过顶滚木(E)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上的滚木(F)穿出,吊绳(29)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人们扯动牵引绳圈和吊绳(29),把吊框(27)提升到崖墓洞口的高度;推出平移架(35),使其前端搁置在崖墓洞口(36),分开2台支架车(37);吊板(38)的端孔套入紧固棺盖和棺体的榫木(41),并用绳索绕紧棺体侧面四角的木柄(T),把棺木(34)紧紧捆绑在吊板(38)之下;一端与吊板(38)紧定的吊绳(33)绕过位于支架车(37)上部的滚木(H),从紧定在竹木平台(32)的底滚木(G)穿出,吊绳(33)的另一端分出2-10根牵引绳圈;人们扯动牵引绳圈和吊绳(33),把捆绑在吊板(38)之下的棺木(34)提升到支架车(37)上,随后可沿跳板移入崖洞(36)内;
c.伸缩式升降台适用在无人可徒手攀登的险峻山顶进行吊装的崖墓;
将拆散的伸缩式升降台的各部件用大形竹木筏运到崖墓悬崖底部上游的河岸小斜坡旁,底座置于大型竹木筏上,通过小斜坡组装上部;它的内柱(44)、空心中柱(50)均缩入空心外柱(51)中,把撑杆(60)垂直置于空心外柱(51)尾端,牵引紧定在空心外柱(51)上端、绕过滚木(K),再紧定在撑杆(60)上端的扁绳(49)和紧定在空心外柱(51)下端及紧定在支撑(52)上的绳索(54),把依靠转轴(55)绞接在底座(57)上部的空心外柱(51)竖直,将定位销(56)插入底座(57)下部的销孔内,把空心外柱(51)紧定在底座(57)上;将竖立在大型竹木筏上、并未升起的伸缩式升降台,顺流而下停靠在崖墓悬崖底部的水面上;先牵引紧固于空心中柱(50)的下端的四根扁绳(49)的10根分岔绳,提升空心中柱(50),再牵引紧固于内柱(44)的下端的四根扁绳(49)的10根分岔绳,提升设有顶台(43)的内柱(44),使顶台(43)高于崖墓洞口;把绞接在上平台(47)上的斜撑(45)分别顶住内柱(44)和空心中柱(50)的凹槽,将内柱(44)和空心中柱(50)定位;在提升过程中,分别与空心外柱(51)和空心中柱(50)内腔相配合的凸缘(64)和四面的导向圆柱(46)确保内柱(44)和空心中柱(50)伸缩自如、平稳地滑移;将导向索(42)上端紧定在顶台(43)上,在穿过吊篮(58)的导向孔,其下端紧定在底座(57)上;先后分批次将材料、工具、棺木放置于吊篮(58)内,人员也随之进入,牵引一端紧固在吊篮(58),绕过顶滚木(S),从位于底座(57)上的滚木(P)穿出的吊绳(59)的10根分岔绳,分批次将人员、材料、工具、棺木送到崖墓葬位的高度,再借助于跳板移到崖墓葬位;也可利用顶台(43)分批次将人员、材料、工具、棺木送到崖墓葬位的高度,再借助于跳板移到崖墓葬位;人们可站在顶台(43)上对不同高度的崖体进行凿洞、打桩、垒石,堆土、封门、祭祀和设置木桩。
CNB2005100784575A 2005-06-16 2005-06-16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60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84575A CN100393606C (zh) 2005-06-16 2005-06-16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784575A CN100393606C (zh) 2005-06-16 2005-06-16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9138A CN1699138A (zh) 2005-11-23
CN100393606C true CN100393606C (zh) 2008-06-11

Family

ID=35475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845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606C (zh) 2005-06-16 2005-06-16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36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3510B (zh) * 2009-10-10 2014-03-12 文小春 一种重物空中定点安置方法
CN101863439A (zh) * 2010-06-13 2010-10-20 李正才 古代悬葬设备
CN102464285A (zh) * 2010-10-31 2012-05-23 张大文 一种仿古悬棺的吊装工具及操作方法
CN103863939B (zh) * 2014-04-02 2016-06-22 郭生荣 具有索扣板组件的相关装置及仿古悬棺安置方法
CN104192270B (zh) * 2014-08-15 2017-08-25 陈宜中 利用水面杠杆船表演龙虎山崖葬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676A (zh) * 1999-05-19 2000-11-29 马金祥 仿古悬棺吊装法
CN2818443Y (zh) * 2005-06-16 2006-09-20 徐慧文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676A (zh) * 1999-05-19 2000-11-29 马金祥 仿古悬棺吊装法
CN2818443Y (zh) * 2005-06-16 2006-09-20 徐慧文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悬棺之谜. 杨树帆.中国西部,第2001卷第6期. 2001
悬棺之谜. 杨树帆.中国西部,第2001卷第6期. 2001 *
悬棺悬升之谜. 杨树帆.中国西部,第2001卷第6期. 2001
悬棺悬升之谜. 杨树帆.中国西部,第2001卷第6期. 2001 *
走进三峡悬棺葬之千古谜谷. 刘不朽.中国三峡建设,第2002卷第4期. 2002
走进三峡悬棺葬之千古谜谷. 刘不朽.中国三峡建设,第2002卷第4期. 2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9138A (zh) 2005-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3606C (zh)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及吊装方法
CN107614417B (zh) 用于爬升式起重机的模块化自适应可折叠装置
US8117799B2 (en) Method of erecting a tower
CA2698710A1 (en) Slip formed concrete wind turbine tower
CN2818443Y (zh) 古代崖墓悬棺吊装装置
CN2769243Y (zh) 仿古洞穴悬棺安放装置
CN206428563U (zh) 平板夯
CN105905815A (zh) 座地自平衡抱杆的工作方法
CN105926994A (zh) 大型莲花旋转升降舞台的施工方法
CN208856718U (zh) 一种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
CN207109649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园林施工用警示架
CN206636157U (zh) 一种适于施工现场组装钢结构
JP5654280B2 (ja) ジブクレーンとその解体方法
CN109502779A (zh) 一种伞型曝气装置
CN108934906A (zh) 一种名贵树种移植用起挖打包装置及其打包方法
CN114059658B (zh) 一种古建筑重建和修复中的超重大木结构立架施工方法
CN201279707Y (zh) 水轮发电机推力瓦研磨翻转装置
JPH10205429A (ja) 風力発電装置の建設方法
CN209907435U (zh) 一种综合管廊建筑施工用管廊台车
CN106988518A (zh) 一种建筑用施工操作平台
CN106605492A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枣子采摘升降平台
CN207296350U (zh) 用于钢管柱的拆卸式操作平台
CN215926036U (zh) 一种沉井下沉施工上下井用直爬梯系统
CN206634999U (zh) 多功能窨井盖提升机
WO2019216866A1 (ru) Способ монтажа высоких и сверхвысоких баше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