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1750C - 去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去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1750C
CN100371750C CNB2005101160282A CN200510116028A CN100371750C CN 100371750 C CN100371750 C CN 100371750C CN B2005101160282 A CNB2005101160282 A CN B2005101160282A CN 200510116028 A CN200510116028 A CN 200510116028A CN 100371750 C CN100371750 C CN 1003717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irefringent
depolarizer
principal direction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160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9936A (zh
Inventor
李伟中
郭庆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link Communic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Oplink Communic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link Communic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Oplink Communic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769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9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7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7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7Optical coupling means with polarisation selective and adjusting means
    • G02B6/2746Optical coupling means with polarisation selective and adjusting means comprising non-reciprocal devices, e.g. isolators, FRM, circulators, quasi-isol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去偏振器。具体地,一种光去偏振器,包括:具有主方向、逆主方向和第一输入方向的光学器件,该器件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器件的偏振光能够在第一主方向出射,并且在逆主方向进入该器件的光能够在逆主方向出射;以及与该器件光学耦合的块,该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器件的光,并引入所述光的正交的偏振状态的相位差。

Description

去偏振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3年4月9日、题为“去偏振器”的发明专利申请03109555.0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概括来说涉及光学技术。
背景技术
光去偏振器,光组合器和光隔离器普遍应用于光通信系统和光测量系统中。通常将光去偏振器设计成将完全偏振光束或部分偏振光束转变成去偏振光束。光组合器是一种通常设计成将两个光束组合成一个光束的装置。光隔离器是这样一种装置,其通常被设计成允许光束沿一选定方向通过该装置,同时防止光束沿与该选定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该装置。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去偏振器,包括:具有主方向、逆主方向和第一输入方向的光学器件,所述第一输入方向相对于所述主方向成非零角度,该器件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器件的偏振光能够在第一主方向出射,并且在逆主方向进入该器件的非偏振光能够在逆主方向出射;与该器件光学耦合的块,该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器件的光,并引入所述光的正交偏振状态间的相位差;以及与所述块光耦合的反射镜,用来将来自所述块的光反射回所述块,其中,在所述第一输入方向进入所述器件的偏振光在以逆主方向进入所述器件之前变为非偏振光。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去偏振器,包括:具有双折射块光轴的双折射材料块,该块被配置为接收在与所述双折射块光轴成45度角的方向偏振的光;耦合到该块,位于该块的第一侧的反射器;位于该块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向该块提供偏振光的输入端口;以及位于该块的第二侧、被配置为从该块接收非偏振的光的输出端口。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去偏振器,包括:具有双折射块光轴的双折射材料块,该块被配置为接收在与所述双折射块光轴成非零角度的方向偏振的光;耦合到该块、位于该块的第一侧的反射器;位于该块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向该块提供偏振光的输入端口;
位于该块的第二侧、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块的已变为非偏振光的光的输出端口;以及耦合到该块的单向组合装置,其中,该单向组合装置向所述块提供偏振光,并从该块接收非偏振光。
按照再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去偏振器。该光去偏振器包括一单向组合装置,一双折射块和一反射器。该单向组合装置具有一主方向,并且包括一第一双折射光楔,一第二双折射光楔和一单向旋转元件。该第一双折射光楔具有一垂直于该主方向的第一光轴。该第二双折射光楔具有一垂直于该主方向的第二光轴,并且该第二光轴相对该第一光轴成第一角度。该单向旋转元件被光耦合在该第一与第二双折射光楔之间。该单向旋转元件被设计成将通过该单向旋转元件的光的偏振态旋转一第二角度。该单向旋转元件可以为法拉第旋转器。该双折射块与第二双折射光楔光耦合。该双折射块具有一垂直于该主方向的第三光轴,并且该第三光轴相对该第二光轴成第三角度。该反射器与该双折射块光耦合。该光去偏振器可以包括一与该第一光楔光耦合的透镜。该光去偏振器可以包括一毛细管,用于支撑至少一PM光纤和一输出光纤。
按照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去偏振器。该光去偏振器包括一单向组合装置,一双折射块和一反射器。该单向组合装置具有一主方向,并且包括一具有第一光轴的第一双折射光楔,一具有第二光轴的第二双折射光楔和一单向旋转元件。该单向旋转元件可以为法拉第旋转器。该双折射块与该第二双折射光楔光耦合。该双折射块具有一垂直于该主方向的第三光轴,并且该第三光轴相对该第二光轴成一定角度。该反射器与该双折射块光耦合。该光去偏振器可以包括一与该第一光楔光耦合的透镜。该光去偏振器可以包括一毛细管,用于支撑至少一PM光纤和一输出光纤。该单向组合装置被设计成至少能实现下列功能:(1)沿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该主方向从该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2)沿第二输入方向进入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该主方向从该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3)沿与该主方向相反方向进入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该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从该第一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以及(4)沿与主方向相反方向进入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该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从该第一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
按照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第一与第二偏振光,以在一输出端口形成去偏振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双折射块与一单向组合装置的步骤,该单向组合装置具有一主方向和一与该主方向相反的方向。该方法包括引导该第一偏振光沿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单向组合装置,并且沿该主方向从该单向组合装置射出作为第一中间光的步骤。该方法包括引导该第二偏振光沿第二输入方向进入该单向组合装置,并且沿该主方向从该单向组合装置射出作为第二中间光的步骤。该方法包括使该第一和第二中间光沿主方向通过该双折射块的步骤。该方法包括反射该第一和第二中间光,使其沿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回通过该双折射块的步骤。该方法包括引导该第一与第二中间光使它们沿与该主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该单向组合装置,并进入该输出端口成为去偏振光的步骤。
按照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偏振光去偏振以在一输出端口中形成去偏振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双折射块和一单向组合装置的步骤,该单向组合装置具有一主方向和一与该主方向相反的方向。该方法包括引导该偏振光沿一输入方向进入该单向组合装置,并且沿该主方向从该单向组合装置射出作为一中间光的步骤。该方法包括使该中间光沿该主方向通过该双折射块的步骤。该方法包括反射该中间光,使其沿与该主方向相反的方向往回通过该双折射块的步骤。该方法包括引导该中间光使其沿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该单向组合装置,并进入该输出端口成为去偏振光的步骤。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包括一或多个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实现可提供一种也可以起光隔离器作用的光去偏振器和光去偏振组合器。本发明的实现可提供一种可能具有小的插入损耗、尺寸紧凑且制造成本降低的光去偏振器和光去偏振组合器。根据附图和下面的说明,其它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a说明单向组合装置的实现方式。
图1b说明图1a中双折射光楔和法拉第旋转器的具体结构。
图1c-1e说明图1a中双折射光楔和法拉第旋转器的另一种结构。
图2a说明沿主方向进入图1a中单向组合装置的光的传输路径。
图2b说明沿该主方向进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第一输出方向从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
图2c说明沿主方向进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第二输出方向从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
图3a说明沿第一和第二输入方向进入图1a中单向组合装置的光的传播路径。
图3b说明沿第一输入方向进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主方向从该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
图3c说明沿第二输入方向进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主方向从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
图4a说明沿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进入图1a中单向组合装置的光的传播路径。
图4b说明沿与主方向相反方向进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该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一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
图4c说明沿与主方向相反方向进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该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一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
图5a-5d说明光去偏振器500的实现方式。
图6a-6d说明光去偏振组合器600的实现方式。
图7a-7c表示光去偏振组合器600还可以起光隔离器的作用。
图8a和8b说明光组合器800的实现方式。
图9a和9b说明PM隔离器900的实现方式。
图10a说明使用折射率ne大于no的双折射晶体材料构成的单向组合装置10的实现方式。
图10b说明使用折射率ne小于no的双折射晶体材料构成的单向组合装置10的实现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的一种改进。给出下面的描述,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制造和使用本发明,并且按照专利申请和其要求的文章前后关系进行下面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的多种变型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将此处的普遍原理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实施例,而与符合此处所述原理和特征的最宽范围相一致。
将通过均具有特定结构的特定元件的单向组合装置、光去偏振器、光偏振组合器、光组合器和偏振保持(“PM”)隔离器来描述本发明。同样,将通过具有特定关系的元件来描述本发明,诸如元件之间的距离或角度。不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认识到所述装置和系统可以包括具有类似性质、其他结构或者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关系的其他元件。
在本申请中,描述了使用单向组合装置的光去偏振器、光去偏振组合器、光组合器和PM隔离器的实现方式。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该单向组合装置的结构和操作。单向组合装置一般包括两个双折射光楔和一个诸如法拉第旋转器的单向旋转元件。
图1a和1b说明单向组合装置10的实现方式,该单向组合装置10包括一双折射光楔15,一双折射光楔17和一诸如法拉第旋转器16的单向旋转元件。双折射光楔15和17为楔形平板形式。双折射光楔15的表面11面对双折射光楔17的表面12。在单向组合装置10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双折射光楔15的表面11基本平行于双折射光楔17的表面12。
图示的坐标系统包括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双折射光楔15的光轴沿x-方向。双折射光楔17的光轴沿x-y方向。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法拉第旋转器16,使当光沿正z-或负z-方向通过该法拉第旋转器16时,该光的偏振态将相对正z-轴旋转45°。单向组合装置10具有一沿正z-方向的主方向。单向组合装置10还具有一沿z-αy方向的第一输入方向,一沿z+βy方向的第二输入方向,一沿z+γy方向的第一输出方向,和一沿z-δy方向的第二输出方向。其中α,β,γ和δ为正数。
通常,将包括第一和第二双折射光楔的单向组合装置10构造成可实现下面六个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
(1)沿主方向进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第一输出方向从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
(2)沿主方向进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第二输出方向从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
(3)沿第一输入方向进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主方向从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
(4)沿第二输入方向进入第一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主方向从第二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
(5)沿与主方向相反方向进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e-光线,沿该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一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e-光线;
(6)沿与主方向相反方向进入第二双折射光楔的o-光线,沿该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一双折射光楔射出成为o-光线。
图2a和2b详细说明第一个功能。图2a和2c详细说明第二个功能。图3a和3b详细说明第三个功能。图3a和3c详细说明第四个功能。图4a和4b详细说明第五个功能。图4a和4c详细说明第六个功能。
如图2a和2b所示,沿主方向(即正z-方向)传播作为具有x偏振的e-光线的光220(e),进入双折射光楔15。光220(e)在表面11上折射。在通过法拉第旋转器16之后,光220(e)的偏振态相对正z-轴旋转正45°,并且光220(e)变成具有x+y偏振的光221(o)。光221(o)在表面12上再次被折射,并进入双折射光楔17成为o-光线。光221(o)通常沿第一输出方向(即z+γy方向)传播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
如图2a和2c所示,沿主方向(即正z-方向)传播作为具有y偏振的o-光线的光210(o),进入双折射光楔15。光210(o)在表面11上折射。在通过法拉第旋转器16之后,光210(o)的偏振态相对正z-轴旋转正45°,并且光210(o)变成具有x-y偏振的光211(e)。光211(e)在表面12上再一次被折射,并进入双折射光楔17成为e-光线。光211(e)通常沿第二输出方向(即z-δy方向)传播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
如图3a和3b所示,沿第一输入方向(即z-αy方向)传播作为具有x-偏振的e-光线的光320(e),进入双折射光楔15。光320(e)在表面11上折射。在通过法拉第旋转器16之后,光320(e)的偏振态相对正z-轴旋转正45°,并且光320(e)变成具有x+y偏振的光321(o)。光321(o)在表面12上再一次被折射,并进入双折射光楔17成为o-光线。光321(o)沿主方向(即正z-方向)传播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
如图3a和3c所示,沿第二输入方向(即z+βy方向)传播作为具有y偏振的e-光线的光310(o),进入双折射光楔15。光310(o)在表面11上折射。在通过法拉第旋转器16之后,光310(o)的偏振态相对正z-轴旋转正45°,并且光310(o)变成具有x-y偏振的光311(e)。光311(e)在表面12上再一次被折射,并进入双折射光楔17成为e-光线。光311(e)沿主方向(即正z-方向)传播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
如图4a和4b所示,沿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负z-方向)传播作为具有x-y偏振的e-光线的光420(e),进入双折射光楔17。光420(e)在表面12上折射。在通过法拉第旋转器16之后,光420(e)的偏振态相对正z-轴旋转正45°,并且光420(e)变成为具有x偏振的光421(e)。光421(e)在表面11上再一次被折射,并进入双折射光楔15成为e-光线。光421(e)沿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负z-方向)传播从双折射光楔15射出。
如图4a和4c所示,沿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负z-方向)传播作为具有x+y偏振的o-光线的光410(o),进入双折射光楔17。光410(o)在表面12上折射。在通过法拉第旋转器16之后,光410(o)的偏振态相对正z-轴旋转正45°,并且光410(o)变成具有y偏振的光411(o)。光411(o)在表面11上再一次被折射,并进入双折射光楔15成为o-光线。光411(o)沿与主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负z-方向)传播从双折射光楔15射出。
由于o-光线与e-光线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光421(e)和411(o)能沿不同路径从双折射光楔15射出。不过,当421(e)和411(o)的光路基本平行时,可以使用一准直器将光421(e)和411(o)耦合到一光纤上。
在图1b所示单向组合装置10的实现方式中,双折射光楔15和17的光轴分别沿x方向和x-y方向。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法拉第旋转器16,使通过该法拉第旋转器16的光的偏振态将相对正z-轴旋转正45°。
在单向组合装置10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c所示,双折射光楔15和17的光轴分别沿x方向和x+y方向。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法拉第旋转器16,使通过该法拉第旋转器16的光的偏振态将相对正z-轴旋转负45°。
在单向组合装置10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d所示,双折射光楔15和17的光轴分别沿y方向和x+y方向。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法拉第旋转器16,使通过该法拉第旋转器16的光的偏振态将相对正z-轴旋转正45°。
在单向组合装置10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e所示,双折射光楔15和17的光轴分别沿cos()x+sin()y方向和cos(-45)x+sin(-45)y方向。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法拉第旋转器16,使通过该法拉第旋转器16的光的偏振态将相对正z-轴旋转正45°。
在如图1a所示单向组合装置10的实现方式中,双折射光楔15和17基本上与法拉第旋转器16接触。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双折射光楔15与法拉第旋转器16之间,以及双折射光楔17与法拉第旋转器16之间插入其他光学介质(包括空气)。
图5a说明光去偏振器500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光去偏振器500包括一单向组合装置10。去偏振器500还包括一透镜540,一双折射块580和一反射器590。一单模光纤510和一偏振保持(“PM”)光纤520耦合到透镜540。可以使用毛细管530固定单模光纤510和PM光纤520的位置。双折射块580的光轴可以沿y-方向。双折射块580包括面向光楔17的表面585。
如图5a和5b所示,从PM光纤520射出的x-偏振光通过透镜540耦合到单向组合装置10上,并沿第一输入方向(即z-αy方向)作为e-光线320(e)进入单向组合装置10。在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之后,e-光线320(e)变成沿主方向(即正z-方向)传播具有x+y偏振的o-光线321(o)。o-光线321(o)进入双折射块580的表面585成为光381。
光381可被分解成具有x-偏振的光381(x)和具有y-偏振的光381(y)。由于双折射块580的光轴为沿y-方向,故光381(x)和381(y)在双折射块580中分别为o-光线和e-光线。光381(x)沿正z-方向传播,具有o-光线的相速度。光381(y)沿正z-方向传播,具有e-光线的相速度。光381(x)和381(y)被反射器590反射,并分别变成光382(x)和382(y)。光382(x)沿负z-方向传播,具有o-光线的相速度。光382(y)沿负z-方向传播,具有e-光线的相速度。光382(x)和382(y)在表面585处重新组合为光382。
当沿正z-方向传播的光381进入表面585时,被分解的光381(x)和381(y)之间的相差为零。光381的偏振方向为x+exp(jθi)y,其中θi=0。当光382(x)和382(y)在表面585处重新组合成沿负z-方向传播的光382时,被分解的光382(x)和382(y)之间的相差为θf。由式θf=4π(ne-no)L/λ给出相差θf,其中L为双折射块580的长度,λ为光382(和光381)的波长,ne和no分别为e-光线和o-光线的折射率。光382的偏振方向为x+exp(jθf)y。
对于一选定波长λ1,相差θf可以为零,并且光382的偏振方向可以为沿x+y方向。对于另一选定波长λ2,相差θf可以等于π,并且光382的偏振方向可以为沿x-y方向。对于第三选定波长λ3,相差θf可以等于π/2,并且光382的偏振方向可以为沿x+jy方向(即光382被圆偏振)。
当具有x+exp(jθf)y偏振的光382进入单向组合装置10时,光382可以被分解成具有x-y偏振的光420(e)和具有x+y偏振的光410(o),并由公式
[x+exp(jθf)y]/21/2=[cos(θf/2)o-j sin(θf/2)e]exp(jθf/2)
给出,其中o=[x+y]/21/2,且e=[x-y]/21/2。光410(o)的强度正比于[sin(θf/2)]2。光410(o)的强度正比于[cos(θf/2)]2
如图5a和5c所示,光420(e)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具有x-偏振的光421(e)。光421(e)通过透镜540,并且进入单模光纤510,具有x-偏振。
如图5a和5d所示,光410(o)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具有y-偏振的光411(o)。光411(o)通过透镜540,并且进入单模光纤510,具有y-偏振。
因而,从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x-偏振的光320(e)可被射入单模光纤510中,成为通常同时具有x-偏振成分和y-偏振成分的光511。如果光320(e)具有波长λ1,且θf=0,那么光511主要具有y-偏振成分。如果光320(e)具有波长λ2,且θf=π,那么光511主要具有x-偏振成分。如果光320(e)具有λ2与λ1之间的波长,那么光511一般同时具有为x-偏振成分和y-偏振成分。
当光320(e)具有一定带宽,且波长范围为从λ2到λ1时,则进入单模光纤510的光511可变成去偏振。
图6a说明光去偏振组合器600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光去偏振组合器600包括单向组合装置10。去偏振组合器600还包括一透镜540,一双折射块580和一反射器590。一单模光纤510,一第一PM光纤520和一第二PM光纤520’被耦合到透镜540上。可以用毛细管530固定该单模光纤510,该第一PM光纤520和该第二PM光纤520’的位置。双折射块580的光轴可以为沿y-方向。双折射块580的表面585面对光楔17。
图6a说明从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x-偏振的光320(e)可以被射入单模光纤510中,成为通常同时具有x-偏振成分和y-偏振成分的光511。
图6a还说明从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y-偏振的光310(o)可以被射入单模光纤510中,成为通常同时具有x-偏振成分和y-偏振成分的光511’。
图6b-6d详细表示光310(o)的变换(processing)。
如图6a和6b所示,从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y-偏振的光310(o)通过透镜540耦合到单向组合装置10上。光310(o)沿第二输入方向(即z+y方向)作为o-光线进入单向组合装置10。在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之后,o-光线310(o)变成沿主方向(即正z-方向)具有x-y偏振的e-光线311(e)。e-光线311(e)进入双折射块580的表面585成为光381’。
光381’可被分解成具有x-偏振的光381’(x)和具有y-偏振的光381’(y)。光381’(x)和381’(y)沿正z-方向传播,分别具有o-光线和e-光线的相速度。光381’(x)和381’(y)被反射器590反射,分别变成光382’(x)和382’(y)。光382’(x)和382’(y)沿负z-方向传播,分别具有o-光线和e-光线的相速度。光382’(x)和382’(y)在表面585上重新组合成光382’。
如图6c和6d所示,进入单向组合装置10的光382’可被分解成具有x+y偏振的光410’(o)和具有x-y偏振的光线420’(e)。光410’(o)和420’(e)分别从单向组合装置10射出,成为具有y-偏振的光411’(o)和具有x-偏振的光421’(e)。光411’(o)和421’(e)被组合,并进入偏振单模光纤510成为光511’。光511’通常同时具有x-偏振成分和y-偏振成分。
当光310(o)具有一定带宽,且波长范围为从λ2到λ1时,则进入单模光纤510的光511’可变成去偏振。
图6a说明光去偏振组合器600同时起去偏振器和组合器的作用。从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x-偏振的光和从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y-偏振的光被引导到单模光纤510中,并被组合成去偏振光。
图7a说明光去偏振组合器600还可以起光隔离器的作用。从单模光纤510射出的光可以分解成具有x-偏振的光220(e)和具有y-偏振的光210(o)。
如图7b所示,光220(e)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沿第一输出方向(即z+γy方向)传播的具有x+y偏振的光221(o)。光221(o)通过双折射块580,并被反射器590偏转。在被反射器590偏转之后,光221(o)并不向回传播到单模光纤510、第一PM光纤520或第二PM光纤520’。
如图7c所示,光210(o)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沿第二输出方向(即z-δy方向)传播的具有x-y偏振的光211(e)。光211(e)通过双折射块580传播,并被反射器590偏转。在被反射器590偏转之后,光211(e)并不向回传播到单模光纤510、第一PM光纤520或第二PM光纤520’。
图8a和8b说明光组合器800的一种实现方式,该光组合器800包括单向组合装置10。光组合器800还包括一透镜540和一反射器590。一单模光纤510,一第一PM光纤520和一第二PM光纤520’被耦合到透镜540上。可以用毛细管530固定该单模光纤510、第一PM光纤520和第二PM光纤520’的位置。
图8a说明从第一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x-偏振的光320(e)和从第二PM光纤520’射出的具有y-偏振的光310(o)被耦合到单向组合装置10上。光320(e)和310(o)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分别成为光321(o)和光311(e)。光321(o)和光311(e)被反射器590反射,并分别作为光410(0)和光420(e)进入单向组合装置10。光410(o)和光420(e)向回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分别成为光411(o)和光421(e)。光411(o)和光421(e)被引导到单模光纤510中,并且被组合。
图8b说明从单模光纤510射出的光可被分解成光220(e)和210(o)。光220(e)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沿第一输出方向(即z+γy方向)传播的光221(o)。光210(o)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沿第二输出方向(即z-δy方向)传播的光211(e)。光221(o)和光211(e)被反射器590偏转。在被反射器590偏转之后,光211(e)和光221(o)并不向回传播到单模光纤510、第一PM光纤520或第二PM光纤520’。
图9a和9b说明PM隔离器900的一种实现方式,该PM隔离器900包括单向组合装置10。PM隔离器900还包括一透镜540和一反射器590。一输出PM光纤910和一输入PM光纤920被耦合到透镜540上。可使用毛细管530固定该输出PM光纤910和输入PM光纤920的位置。
图9a说明从输入PM光纤920射出的具有x-偏振的光320(e)被作为e-光线耦合到单向组合装置10上。光320(e)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光321(o)。光321(o)被反射器590反射,并作为光410(o)进入单向组合装置10。光410(o)向回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光411(o),并被射入输出PM光纤910中。
图9b说明从输入PM光纤920射出的光210(o)作为o-光线进入单向组合装置10。光210(o)通过单向组合装置10,成为沿第二输出方向(即z-δy方向)传播的光211(e)。光211(e)被反射器590偏转。在被反射器590偏转之后,光211(e)并不向回传播到输出PM光纤910或输入PM光纤920。
在图9a和9b的实现方式中,以这样一种方式对准输出PM光纤910和输入PM光纤920,使光作为e-光线从输入PM光纤920射出,并作为o-光线从单向组合装置10进入输出PM光纤910。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对准输出PM光纤910和输入PM光纤920,使光作为o-光线从输入PM光纤920射出,并作为e-光线从单向组合装置10进入输出PM光纤910。
图5a-5d的光去偏振器和图6a-6e的光去偏振组合器包括一光轴为沿y-方向且其与双折射光楔17的光轴成45°角的双折射块580。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选择双折射块580的光轴与双折射光楔17的光轴之间为其他角度。
在图5a,6a和7a的实现方式中,反射器590可以为一反射镜。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双折射块580的端面上涂镀反射材料,以起反射器590的作用。
在图8a和9a的实现方式中,反射器590可以为一反射镜。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双折射光楔17的表面19上涂镀反射材料,以起反射器590的作用。
可以由双折射晶体材料,如方解石,金红石,铌酸锂或原钒酸钇(yttrium orthvanadate)构成双折射块580、双折射光楔15和双折射光楔17。
双折射晶体材料通常具有对于e-光线的折射率ne和对于o-光线的折射率no。可以使用折射率ne大于no的双折射晶体材料或折射率ne小于no的双折射晶体材料构成单向组合装置10。
图10a和10b说明单向组合装置10的一种实现方式,单向组合装置10包括楔形平板形式的双折射光楔15和17。双折射光楔15的表面11基本上平行于双折射光楔17的表面12。双折射光楔15和17的楔形角为χ。
图10a说明使用折射率ne大于no的双折射晶体材料构成的单向组合装置10的一实现方式。图10a还说明e-光线320(e)和o-光线310(o)的传播路径。e-光线320(e)沿cos(θe)z-sin(θe)y方向入射在双折射光楔15的表面11上,并沿正z-方向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此处θe满足公式nesin(χ-θe)=nosin(χ)。o-光线310(o)沿cos(θo)z+sin(θo)y方向入射在双折射光楔15的表面11上,并沿正z-方向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此处θo满足公式nosin(χ+θo)=nesin(χ)。
图10b说明使用折射率ne小于no的双折射晶体材料构成的单向组合装置10的一种实现方式。图10b还说明e-光线320(e)和o-光线310(o)的传播路径。e-光线320(e)沿cos(θe)z-sin(θe)y方向入射在双折射光楔15的表面11上,并沿正z-方向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此处θe满足公式nesin(χ+θe)=nosin(χ)。o-光线310(o)沿cos(θo)z+sin(θo)y方向入射在双折射光楔15的表面11上,并沿正z-方向从双折射光楔17射出。此处θo满足公式nosin(χ-θo)=nesin(χ)。
已经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光去偏振器、光去偏振组合器、光组合器和PM隔离器的方法和系统。虽然根据所示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不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变型,并且这些变型处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各种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光去偏振器,包括:
具有主方向、逆主方向和第一输入方向的光学器件,所述第一输入方向相对于所述主方向成非零角度,该器件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器件的偏振光能够在第一主方向出射,并且使在逆主方向进入该器件的非偏振光能够在逆主方向出射;
与该器件光学耦合的块,该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器件的光,并引入所述光的正交偏振状态间的相位差;以及
与所述块光耦合的反射镜,用来将从所述块接收的光反射回所述块,
其中,在所述第一输入方向进入所述器件的偏振光在以逆主方向进入所述器件之前变为非偏振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去偏振器,还包括与所述器件光耦合的透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去偏振器,还包括毛细管,用于将至少一PM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保持得贴近该透镜,使得:
从该PM输入光纤射出的光通过该透镜,以第一偏振沿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器件,并且
在逆主方向从该器件射出的光通过该透镜并进入所述输出光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去偏振器,还包括毛细管,用于将至少一第一和第二PM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保持得贴近该透镜,使得:
从该第一PM输入光纤射出的光通过该透镜,以第一偏振沿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器件,从该第二PM输入光纤射出的光通过该透镜,以第二偏振沿第二输入方向进入该器件,并且在逆主方向从该器件射出的光通过该透镜并进入所述输出光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所述光学器件包括:
(a)具有垂直于所述主方向的第一光轴的第一双折射光楔,
(b)具有与所述主方向垂直的第二光轴的第二双折射光楔,该第二光轴与第一光轴形成第一角度,以及
(c)光耦合在第一和第二双折射光楔之间的单向旋转元件,其被配置为将通过它的光的偏振旋转一个第二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所述块包括具有垂直于所述主方向的第三光轴的双折射块,该第三光轴与第二光轴形成第三角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该第三角度为45°。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该单向旋转元件为法拉第旋转器。
9.一种光去偏振器,包括:
具有双折射块光轴的双折射材料块,该块被配置为接收在与所述双折射块光轴成非零角度的方向偏振的光;
耦合到该块、位于该块的第一侧的反射器;
位于该块的第二侧、被配置为向该块提供偏振光的输入端口;
位于该块的第二侧、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块的已变为非偏振光的光的输出端口;以及
耦合到该块的单向组合装置,其中,该单向组合装置向所述块提供偏振光,并从该块接收非偏振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所述单向组合装置具有主方向、逆主方向和第一输入方向,被配置为使得在第一输入方向进入该装置的偏振光能够在第一主方向作为被旋转的偏振光出射,并且使在逆主方向进入该装置的光能够在逆主方向出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所述单向组合装置包括:
(a)具有垂直于所述主方向的第一光轴的第一双折射光楔,
(b)具有与所述主方向垂直的第二光轴的第二双折射光楔,该第二光轴与第一光轴形成第一角度,以及
(c)光耦合在第一和第二双折射光楔之间的单向旋转元件,其被配置为将通过它的光的偏振旋转一个第二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第二光轴与所述双折射块光轴成45°角。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去偏振器,其中该单向旋转元件为法拉第旋转器。
CNB2005101160282A 2002-04-09 2003-04-09 去偏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7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119,570 US6819810B1 (en) 2002-04-09 2002-04-09 Depolarizer
US10/119,570 2002-04-0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9555.0A Division CN1232848C (zh) 2002-04-09 2003-04-09 去偏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9936A CN1769936A (zh) 2006-05-10
CN100371750C true CN100371750C (zh) 2008-02-27

Family

ID=287899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95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848C (zh) 2002-04-09 2003-04-09 去偏振器
CNB2005101160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750C (zh) 2002-04-09 2003-04-09 去偏振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95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848C (zh) 2002-04-09 2003-04-09 去偏振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6819810B1 (zh)
CN (2) CN123284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7896B1 (en) * 2002-04-09 2006-01-17 Oplink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isolator
US6943881B2 (en) * 2003-06-04 2005-09-13 Tomophase Corporation Measurements of optical inhomogene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in substances using propagation modes of light
US8498681B2 (en) * 2004-10-05 2013-07-30 Tomophase Corporation Cross-sectional mapping of spectral absorbance features
US7970458B2 (en) * 2004-10-12 2011-06-28 Tomophase Corporation Integrated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CN100353216C (zh) * 2005-08-30 2007-12-0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手性液晶退偏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07044612A2 (en) * 2005-10-07 2007-04-19 Bioptigen, Inc. Imaging systems using unpolarized light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controllers
US7254288B2 (en) * 2005-10-11 2007-08-07 Ralph Kalibjian Corner cube depolarizer
JP2008070870A (ja) * 2006-08-25 2008-03-27 Jds Uniphase Corp パッシブ・デポラライザ
US7706646B2 (en) * 2007-04-24 2010-04-27 Tomophase Corporation Delivering light via optical waveguide and multi-view optical probe head
WO2009108950A2 (en) * 2008-02-29 2009-09-03 Tomophase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profile mapping and guided thermotherapy
US8467858B2 (en) * 2009-04-29 2013-06-18 Tomophase Corporation Image-guided thermotherapy based on selective tissue thermal treatment
WO2011028628A2 (en) 2009-08-26 2011-03-10 Tomophase Corporation Optical tissue imaging based on 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
CN102183848B (zh) * 2011-05-13 2013-02-27 暨南大学 具有高偏振态空间杂乱分布的光学退偏器
US9069135B2 (en) 2012-03-21 2015-06-30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Optical depolarizer
CN102749719B (zh) * 2012-07-13 2015-07-01 珠海保税区光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新型光学退偏器
GB2566314B (en) 2017-09-08 2020-07-29 Exalos Ag Depolarisers
WO2020208703A1 (ja) * 2019-04-09 2020-10-15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偏光解消素子および偏光解消素子構造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844A (en) * 1898-11-10 1899-10-10 William M Bowen Animal-trap.
EP0533398A1 (en) * 1991-09-19 1993-03-24 AT&T Corp. Optical isolator with polarization dispersion correction
EP0557532A1 (en) * 1991-09-12 1993-09-01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device
WO1998019406A1 (en) * 1996-10-25 1998-05-07 Alcatel Alsthom Compagnie General D'electricite Improvements in optical polarisation scrambling
JPH10232109A (ja) * 1996-12-25 1998-09-02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光変位センサー
US6212313B1 (en) * 2000-01-31 2001-04-03 Oplink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interleaver
CN1303020A (zh) * 1999-12-31 2001-07-11 E-Tek动力学公司 光环行器
US6333808B1 (en) * 2000-04-28 2001-12-25 Alcatel Optical signal scramb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0410A (en) 1980-12-15 1982-06-22 Fujitsu Ltd Optical isolator
JP3153406B2 (ja) * 1994-03-03 2001-04-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伝送システム
US5933555A (en) * 1997-05-01 1999-08-03 Alliance Fiber Optics Products, Inc. Optical recirculation depolarizer and method of depolarizing light
US6574015B1 (en) * 1998-05-19 2003-06-0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Optical depolarizer
US6522796B1 (en) * 2000-10-24 2003-02-18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Depolarizing polarization mode combiner
US6628461B2 (en) 2001-01-10 2003-09-30 Finisa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combiner with an integrated optical isolator
US20030053209A1 (en) * 2001-09-19 2003-03-20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Dual stage optical isolator with reduce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and beam offset
EP1306987A1 (en) * 2001-10-23 2003-05-02 Pro Forma Alfa Spectrometer
US6813397B2 (en) * 2001-11-21 2004-11-02 Dong Lin Micro-optic polarization beam multiplexing/de-multiplex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844A (en) * 1898-11-10 1899-10-10 William M Bowen Animal-trap.
EP0557532A1 (en) * 1991-09-12 1993-09-01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device
EP0533398A1 (en) * 1991-09-19 1993-03-24 AT&T Corp. Optical isolator with polarization dispersion correction
WO1998019406A1 (en) * 1996-10-25 1998-05-07 Alcatel Alsthom Compagnie General D'electricite Improvements in optical polarisation scrambling
JPH10232109A (ja) * 1996-12-25 1998-09-02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光変位センサー
CN1303020A (zh) * 1999-12-31 2001-07-11 E-Tek动力学公司 光环行器
US6212313B1 (en) * 2000-01-31 2001-04-03 Oplink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interleaver
US6333808B1 (en) * 2000-04-28 2001-12-25 Alcatel Optical signal scramb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18845A1 (en) 2004-11-04
CN1450374A (zh) 2003-10-22
CN1769936A (zh) 2006-05-10
US6819810B1 (en) 2004-11-16
US7039262B2 (en) 2006-05-02
CN1232848C (zh) 2005-12-21
US20050094919A1 (en) 2005-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1750C (zh) 去偏振器
US5588078A (en) Non-reciprocal optical waveguide coupling device
JPH0954283A (ja) 偏波無依存型光アイソレータ装置
US5930422A (en) Optical circulator
CA2270733A1 (en) Optical attenuator
US7173762B2 (en) Optical isolator with reduced insertion loss and minimize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US6014254A (en) Optical device for splitting an input beam into two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states
CN1316270C (zh) 光隔离器
US6246807B1 (en) Optical circulator
US6246518B1 (en) Reflection type optical isolator
JP3229142B2 (ja) 光学装置
US6954307B2 (en) Four-port PM circulator
EP0874263A1 (en) Optical circulator
US6608723B2 (en) Integrated pump combining module
US6836575B1 (en) Three-port PM circular having isolation function
US6476967B2 (en) Compact optical circulator with three ports
Sato et al. In-line optical isolators integrated into a fiber array without alignment
US7023618B2 (en) Dual-stage optical isolator minimize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and simplified fabrication process
US6900933B1 (en) Integrated two-pump combiner for optical fiber amplifiers
US20020176644A1 (en) Polarization combiner/splitter
US6873462B2 (en) Three-port circulator
CN211123363U (zh) 一种高隔离度分光器
US9823417B2 (en) Waveguide polarizing optical device
JPH05323234A (ja) 3ポート型光サーキュレータ
JPH03230104A (ja) 光ファイバ偏光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