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6077C - 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6077C
CN100356077C CNB2006100036545A CN200610003654A CN100356077C CN 100356077 C CN100356077 C CN 100356077C CN B2006100036545 A CNB2006100036545 A CN B2006100036545A CN 200610003654 A CN200610003654 A CN 200610003654A CN 100356077 C CN100356077 C CN 1003560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revolution part
steel wire
revolution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036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1213A (zh
Inventor
大石明文
石田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1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60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607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使辅助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小型化,并且提高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的安装性。一种操作辅助装置,具有设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43b)的中部,在断开摩擦离合器的方向上向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43b)施力的辅助机构(52)。辅助机构(52)具有壳体,以及收纳在壳体内、受到辅助弹簧(82)的弹力并且按照圆弧状轨迹回转的回转部件(57)。

Description

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该装置在摩擦离合器断开扭矩的传递时,减轻该摩擦离合器的操作力。
背景技术
例如,自动二轮车用发动机具有将曲轴的扭矩向变速器传递或断开的摩擦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具有相互重叠的摩擦片和离合片。摩擦片被离合器弹簧压在离合片上,保持能够传递扭矩的状态。
另外,摩擦离合器具有离合器分离机构。离合器分离机构用于解除离合器弹簧施加在摩擦片上的压力,通过离合器操纵用钢丝与离合器操纵杆连接。因此,一旦驾驶员握住离合器操纵杆,摩擦片克服离合器弹簧的弹力,从离合片脱开,断开扭矩从摩擦片向离合片传递。
但是,在用于高输出·高回转型发动机的摩擦离合器中,为了提高扭矩容量,优选的是将离合器弹簧的安装负载设定为较高值。但是,由于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是由人的手进行的,因此离合器弹簧的安装负载高时,操作离合器操纵杆时的负担也变大。
为了对此进行改善,公知的有一种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该装置附设有减轻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力的辅助机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设置在连接于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工作杆与离合器操纵杆之间的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中部。所述辅助机构具有固定在车体侧的细长框架。该框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上形成有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内部金属线可以插通的钢丝贯通孔。并且,在框架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开口部。该框架上安装有一对板簧。各板簧的基端部固定在框架侧面的一个端部。另一方面,各板簧的前端部从所述一个端部延伸出来,面对框架的开口部。所述辅助机构还具有固定在贯通框架内部的钢丝上并与该钢丝共同移动的固定配件,以及一端与该固定配件连接且另一端与各板簧的前端连接的一对连接棒。
在上述操作辅助装置中,将离合器操纵杆向断开摩擦离合器的方向进行操作时,固定配件向着框架的一端拉伸,同时连接棒倾斜,板簧弯曲。并且,连接棒越过与框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位置时,板簧的复原力的合力变成与钢丝的移动方向同方向的力,该合力向固定配件和钢丝施加弹力。其结果是,该弹力起到辅助力的作用,降低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力。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49592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操作辅助装置,随着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固定配件从框架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由此产生辅助力。因此,在所述操作辅助装置中,需要具有相当长的直线部分的框架。因此,很难达到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中部必须设置长的框架,因此有些情况下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线路的中部必须另外形成较长直线状的空间。其结果是,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其他部分有些情况下会形成曲率较大的弯曲部分。
一般来说,作为这种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具有内部金属线以及该内部金属线可以滑动地贯穿其中的外管,利用所谓的推拉式钢丝。因此,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弯曲过大时,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弯曲部分内部金属线与外管相互剧烈摩擦,操作离合器操纵杆时会对内部金属线施加很大的滑动阻力。
产生于内部金属线的滑动阻力向消除起到辅助作用的弹力的方向作用。其结果会产生如下不良状况:损坏了操作辅助装置本来的援助功能,向断开摩擦离合器的方向操作离合器操纵杆时的操作感觉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变轻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辅助离合器操纵杆操作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的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得到一种容易装载到车辆上、具有优良便利性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设置在离合器操作装置的第1线状部件和第2线状部件之间,所述离合器操作装置具有:摩擦离合器,具有离合器弹簧;传递部件,与所述摩擦离合器连接,包括所述第1和第2线状部件;以及,执行元件,与所述传递部件连接,克服所述离合器弹簧的弹力进行操作,由此变化所述摩擦离合器的连接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回转部件,与所述第1和第2线状部件连接,绕预定回转轴回转;辅助弹性体,所述执行元件向断开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方向操作时,所述执行元件从受到所述离合器弹簧的反力的断开开始位置到达完成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断开的断开位置为止的时间内,将断开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方向上的辅助力施加到所述回转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回转部件的回转可以引导第1和第2线状部件。因此不需要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框架等,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也没有必要在传递部件的中部另外形成较长直线状的空间,因此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等传递部件也没有必要做较大弯曲。因此,利用本发明能够实现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的小型化。另外也可以提高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的安装性(安装的容易程度、便利性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引导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等的弯曲方向。因此,在由于处理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等而要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等中部产生较大弯曲的情况下,通过在该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等的弯曲部分设置回转部件,能够减轻执行元件操作时施加到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等上的阻力。因此,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等的动作变得平滑,不消除辅助弹性体的辅助力也可以。因此,断开摩擦离合器时,能够以较小的力容易地操作执行元件,能够改善执行元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磨擦离合器的剖面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回复位置时的辅助机构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以部分剖面表示离合器操纵杆在回复位置时的链节板、弹簧单元以及挤压销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的剖面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中,已装入辅助机构的壳本体的透视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中,已装入辅助机构的壳本体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开始位置时的辅助机构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中,以部分剖面表示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开始位置时的链节板、弹簧单元以及挤压销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位置时辅助机构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第1实施方式中,以部分剖面表示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位置时的链节板、弹簧单元以及挤压销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抵消弹簧单元与链节板的固定销的位置关系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将离合器操纵杆向断开摩擦离合器的方向操作时,施加在推杆和离合器操纵杆上的负载的变化的特性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的操作辅装置的盖打开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开始位置时的辅助机构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开始装置时的辅助机构的一部分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回复位置时的辅助机构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回复位置时的辅助机构的一部分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位置时的辅助机构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纵杆在断开位置时的辅助机构的一部分的状态的操作辅助装置的侧视图。
图24是第2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的剖面图。
图25是第2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的透视图。
图26是第2实施方式的壳本体的内面图。
图27是表示第1支架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28是表示第2支架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29是表示第3支架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30是表示安装板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31是表示操作辅助装置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32是表示操作辅助装置的设置状态的平面图。
图33是表示操作辅助装置与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3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离合器操纵杆向断开摩擦离合器的方向操作时,施加在推杆和离合器操纵杆上的负载的变化的特性图。
图35是变形例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装置和操作辅助装置应用于自动二轮车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装置和操作辅助装置也适用于自动二轮车之外的跨骑式车辆,另外也适用于跨骑式车辆之外的车辆。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自动二轮车1具有框架2。框架2具有转向头管3、主框架部件4以及下管5。转向头管3支持前叉6。前叉6的上端固定有操纵前轮7的操纵手柄8。操纵手柄8的左端部安装有一例执行元件即离合器操纵杆9。
主框架部件4从转向头管3向后方延伸。主框架部件4支持着燃料箱10和座位11。下管5具有从主框架部件4的前端向下延伸的第1部分5a和从第1部分5a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第2部分5b。
框架2支持着V型双汽缸发动机13。发动机13具有曲轴箱14、前汽缸15以及后汽缸16。前汽缸15和后汽缸16从曲轴箱14的上面向上方的燃料箱10突出。
框架2的下管5环抱着发动机13。下管5的第1部分5a穿过发动机13的正前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下管5的第二部分5b穿过曲轴箱14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1和图2所示,曲轴箱14容纳曲轴17以及湿式多板型摩擦离合器18。曲轴17沿车宽方向水平设置,其左端固定有减速小齿轮19。摩擦离合器18在减速小齿轮19的后方,并位于曲轴箱14的左端部。摩擦离合器18被安装在曲轴箱14的左侧面的离合器盖20覆盖。
摩擦离合器18将曲轴17的扭矩向变速器的输入轴21传递或断开,驾驶者通过用手握住离合器操纵杆9进行人为操作。如图2所示,摩擦离合器18具有离合器壳23、离合器轮毂24、多个摩擦片25、多个离合片26,离合器弹簧27以及离合器分离机构28。
离合器壳23通过轴承30可自由回转地支持在输入轴21的左端。离合器壳23的一端与减速大齿轮31同轴状连接。减速大齿轮31与减速小齿轮19啮合。通过该啮合,曲轴17的扭矩传到离合器壳23。
离合器轮毂24以可与输入轴21一体回转的方式固定在输入轴21的左端。离合器轮毂24具有被离合器壳23包围并且向离合器盖20突出的多个凸台部32(图2中只图示了一个)。
摩擦片25支持在离合器壳23的外周部。摩擦片25与离合器壳23一体回转,并且与输入轴21的轴方向保持间隔,呈同轴状排列。
离合片26支持在离合器轮毂24的外周部。离合片26与离合器轮毂24一体回转,并且分别插入摩擦片25之间。因此摩擦片25与离合片26在离合器壳23的内侧交互排列。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膜板簧作为离合器弹簧27。离合器弹簧27位于离合器壳23或离合器轮毂24的左侧,并且被支持在凸台部32的前端。离合器弹簧27通过压盘33将摩擦片25压在离合片26上。由此摩擦片25与离合片26之间产生摩擦力,维持摩擦离合器18能够传递扭矩的离合器接合状态。
离合器分离机构28用于解除离合器弹簧27对摩擦片25的压力。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分离机构28是齿条&小齿轮式机构。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分离机构28具有:具有齿条36的挺杆37以及具有小齿轮38的推杆轴39。
挺杆37通过轴承35可自由回转地支持在压盘33的中心部,与输入轴21同轴状排列。并且,挺杆37以能够在接近或远离输入轴21的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持在离合器盖20上。
推杆轴39可回转地支持在离合器盖20上。推杆轴39与挺杆37垂直、沿铅垂方向延伸,并且该小齿轮38与挺杆37的齿条36啮合。推杆轴39的上端向离合器盖20的上方突出。推杆轴39的上端固定有推杆40的一端。推杆40从推杆轴39的上端向水平延伸,同时其另一端具有钢丝连接部41。
推杆40的钢丝连接部41通过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参照图1)与离合器操纵杆9连接。驾驶者用手握住离合器操纵杆9时,通过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拉伸推杆40的另一端,回转推杆轴39。推杆轴39的回转随着小齿轮38和齿条36的啮合变换成直线运动。因此,压盘33克服离合器弹簧27的弹力,向远离摩擦片25的方向滑动,解除摩擦片25与离合片26的挤压。其结果是,摩擦离合器18转移到断开扭矩传递的离合器断开状态。另外,这些推杆轴39、推杆40以及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等构成了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力向摩擦离合器18传送的传递部件。
因此,离合器操纵杆9可以在保持摩擦离合器18的接合状态的回复位置和摩擦离合器18变为断开的断开位置之间回转。并且从回复位置开始在离合器操纵杆9的前端例如10~15mm的回转范围内,即使握着离合器操纵杆9,也会产生保持离合器断开状态的所谓游隙。在该游隙的区域中,即使操纵离合器操纵杆9,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也仅仅被拉伸少许,离合器弹簧27的弹力不能传到离合器操纵杆9上。离合器操纵杆9的游隙的终端成为断开开始位置(参照图15)。在该断开开始位置,离合器弹簧27的弹力通过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作用于离合器操纵杆9。
图15表示离合器操纵杆9从回复位置开始向断开位置回转时离合器操作钢丝43的行程量和钢丝负载之间的关系。在该图15中,特性X表示通过离合器弹簧27施加到推杆40的负载的推移。
从该特性X可以明确地看出,离合器操纵杆9从回复位置到断开开始位置的时刻,在推杆40上作用有离合器弹簧27产生的负载(反力)。该负载随着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行程量的增大陡然增长,并且在离合器操纵杆9到达断开开始位置与断开位置间的中间位置以后,即保持大致一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加在推杆40的负载大致一定的位置在断开开始位置和断开位置间的中间位置。但是,根据推杆40的设定状态或摩擦离合器18的种类等的不同,有些情况下,该负载大致一定的位置在中间位置以外的中途位置。所述负载大致一定的中途位置不限于中间位置。施加在该推杆40上的负载通过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传给离合器操纵杆9。因此,在为了提高摩擦离合器18的扭矩容量而将离合器弹簧27的安装负载设定得较大的情况下,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会变重。
为了减轻操作该离合器操纵杆9时的负担,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辅助装置50介于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中部。如图1所示,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从离合器操纵杆9穿过操纵手柄8的前方,向下引导之后,穿过发动机13的左侧方引导到后方的摩擦离合器18。因此,离合器操作钢丝43在发动机13的左侧,其设置方向发生较大变化地弯曲时,所述操作辅助装置50位于该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弯曲部分上。
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由与离合器操纵杆9相连接的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和与推杆40相连接的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构成,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通过操作辅助装置50相互连接。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横跨离合器操纵杆9和操作辅助装置50之间。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横跨离合器分离机构28的推杆40和操作辅助装置50之间。
如图4所示,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和第2操纵钢丝43b分别具有金属制的内部金属线和覆盖该内部金属线44的合成树脂制的外管45。内部金属线44与外管45可滑动地接触,并且可以从外管45的两端引出到外管45的外部。
如图3至7所示,操作辅助装置50具有外装壳51以及收纳在该外装壳51中的辅助机构52。外装壳51由例如铝合金这样的金属材料构成。外装壳51的表面实施了用于提高外观品质的电镀处理。另外也可以在外装壳51表面涂层。
外装壳51具有壳本体53和壳盖54。壳本体53是例如面向发动机13左侧开口的盘状,例如通过未图示的支架支持在下管5的第1部分5a。壳盖54通过多个螺栓55固定在壳本体53上,覆盖壳本体53的开口端。并且,外装壳51设置在从左侧方看自动二轮车1时与推杆40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
如图3和图7所示,壳盖54作为第1引导部具有一对第1钢丝导入口95a、95b。另外,壳盖54作为第2引导部具有单独的第2钢丝导入口96。第1和第2导入口95a、95b、96在外装壳51的内部开口。一个第1钢丝导入口95a从壳盖54的前端上部向上突出。另一个第1钢丝导入口95b从壳盖54前端的中间部向前方的斜上方突出。第2钢丝导入口96从壳盖54的后端下部向后方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43a插入一个第1钢丝导入口95a。利用该插入,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导入外装壳51的内部,与第1回转部件57连接。该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从外装壳51的前端沿下管5的第1部分5a向上导入(参照图1)。
另一个第1钢丝导入口95b用于希望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引出方向相对于外装壳51变化时。优选的是,该另一个第1钢丝导入口95b在未使用时用未图示的防尘帽覆盖,防止尘埃或异物进入外装壳51的内部。
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43b插入到第2钢丝导入口96中。利用该插入,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导入外装壳51的内部,与第1回转部件57连接。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从外装壳51的后端穿过发动机13的左侧导向后方,辅助机构52的第1回转部件57与推杆40连接成一条直线状(参照图1)。因此,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与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将辅助机构52夹在其中,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
如图4至9所示,辅助机构52具有第1回转部件57、第2回转部件58以及弹簧单元59。第1回转部件57由例如板金冲压加工部件构成。第1回转部件57具有支枢部60、钢丝连接部61以及杆部62。
支枢部60位于钢丝连接部61和杆部62之间,并且通过第1枢轴63可回转地支持在壳本体53的凸台部64(参照图6和图9)。与第1枢轴63的凸台部64相反一侧的端部由壳盖54的轴承部65支持。
如图4所示,第1回转部件57的钢丝连接部61位于壳本体53的前半部(图4的左半部)。钢丝连接部61具有下边部67。下边部67以第1枢轴63为中心画圆弧状弯曲。换言之,第1回转部件57的下边部67在从左侧方看外装壳51时,沿着连接第1钢丝导入口95a与第2钢丝导入口96之间的圆弧状轨迹A弯曲。因此,钢丝连接部61的下边部67沿轨迹A回转。
钢丝连接部61的下边部67具有扣合沟68(参照图8)和扣合孔69。扣合沟68由所述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卷绕而成,在下边部67的外周面开口。扣合孔69沿下边部67的周方向呈长孔状。扣合孔69在下边部67的外周面及扣合孔68上开口。固定在各内部金属线44的前端的圆柱状扣合部件70卡在该扣合孔69的开口边部上。
因此,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通过第1回转部件57连接成一体。利用该连接,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在外装壳51的内部沿着第1回转部件57的下边部67所描绘的轨迹A移动。并且,第1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43b的内部金属线44的移动量相同。
杆部62位于壳本体53的后半部。该杆部62上形成有凸轮沟71。如图4所示,凸轮沟71是圆弧状的长孔,与所述钢丝连接部61的下边部67向相反方向弯曲。
第2回转部件58具有链节板72和连杆73。链节板72和连杆73由例如板金冲压加工部件构成,将第1回转部件57的杆部62夹在其中,相互平行地配置。链节板72通过第2枢轴74可回转地支持在壳本体53的凸台部75(参照图6)。连杆73通过第3枢轴76可回转地支持在壳盖54的轴承部77。第2枢轴74和第3枢轴76相互同轴状排列。
链节板72和连杆73通过第1和第2销78a、78b结合成一体。第1销78a贯通第1回转部件57的凸轮沟71。该第1销78a由例如滚柱构成的凸轮从动件79可自由回转地支持。凸轮从动件79插入凸轮沟71中,并且与该凸轮沟71的内面接触。
因此,凸轮沟71和凸轮从动件79将第1回转部件57的动作传给第2回转部件58,或相反地将第2回转部件58的动作传给第1回转部件57。凸轮沟71和凸轮从动件79形成了凸轮机构。
如图5所示,弹簧单元59具有弹簧盘81和辅助弹簧82。弹簧盘81由内筒83和外筒84构成。内筒83和外筒84以在轴方向上可以滑动的方式嵌合,利用该嵌合,弹簧盘81可以收缩。
内筒83具有弹簧托85和回转端部86。弹簧托85从内筒83的一端部的外周面呈法兰状伸出。回转端部86位于内筒83的一端,并且以可以回转的方式支持在形成于壳本体53的前端部的安装座87上。
外筒84具有弹簧托88和连接端部89。弹簧托88从外筒84的一端部的外周面呈法兰状伸出。连接端部89位于外筒84的一端,并且利用销90以可以回转的方式支持在第2回转部件58的链节板72上。因此,弹簧盘81架设在壳本体53的前端部和链节板72之间,在壳本体53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辅助弹簧82是压缩螺旋弹簧,在内筒83的弹簧托85和外筒84的弹簧托88之间以压缩状态存在。因此,弹簧盘81总是向伸长的方向施力。并且,离合器操纵杆9位于断开开始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弹簧盘81的回转端部86、连接端部89以及作为第2回转部件58的回转中心的第2、第3枢轴74、76在同一直线S1上排列。
图4和图5表示离合器操纵杆9位于回复位置时的辅助机构52的状态。当离合器操纵杆9位于回复位置时,链节板72的第2枢轴74和连杆73的第3枢轴76比连接在弹簧盘81的回转端部86和连接端部89之间的直线S1向下错开。并且,弹簧单元59倾斜,以使弹簧盘81的连接端部89位于回转端部86的上方。另外,链节板72的凸轮沟71在壳本体53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保持向上凸起的姿势。
驾驶者将离合器操纵杆9从回复位置操作到断开开始位置时,第1回转部件57通过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被向上拉动,如图10和图11中箭头所示,第1回转部件57顺时针回转。利用该回转,具有凸轮沟71的杆部62向下移动。因此,与凸轮沟71接触的凸轮从动件79受到向壳本体53的前方推的力,链节板72和连杆73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其结果是,弹簧单元59以回转端部86为支点向下回转。
离合器操纵杆9到达断开开始位置时,如图11所示,第2和第3枢轴74、76位于连接弹簧盘81的回转端部86与连接端部89的直线S1上。因此,即使在链节板72和连杆73上施加辅助弹簧82的弹力,链节板72和连杆73也不会由于该弹力而回转。
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向断开位置操作时,第1回转部件57进一步顺时针回转。利用该回转,具有凸轮沟71的杆部62向下移动,并且凸轮沟71的姿势变为纵向。因此,与凸轮沟71接触的凸轮从动件79受到向壳本体53的前方的斜下方推的力,链节板72和连杆73向逆时针方向回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向断开位置操作时,弹簧单元59以回转端部86为支点向下回转,连接弹簧单元59的回转端部86和连接端部89的直线S1向链节板72和连杆73的回转中心的下方错开。
因此,受到辅助弹簧82的弹力的弹簧盘81伸长,该辅助弹簧82的弹力作为使链节板72和连杆73回转的力起作用。因此,离合器操纵杆9越过断开开始位置向断开位置靠近的方向操作时,链节板72和连杆73被辅助弹簧82强制逆时针回转。因此,辅助弹簧82的弹力附加在驾驶者握住离合器操纵杆9时的操作力上。因此,可以减轻操作离合器操纵杆9时驾驶者的负担。
根据本实施方式,凸轮沟7 1规定链节板72和连杆73受到来自弹簧单元59的弹力而向逆时针方向移动的时刻。详细地说,凸轮沟71具有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到断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向靠近断开位置的方向操作时,将从链节板72和连杆73施加到第1回转部件57上的辅助弹簧82的弹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形状。
换言之,凸轮沟71具有的形状满足: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到达中间位置的期间中,容许链节板72和连杆73的活动,在离合器操纵杆9越过中间位置到达断开位置的期间中,抑制住链节板72和连杆73的活动,限制辅助弹簧82的自由伸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凸轮沟71和凸轮从动件79构成的凸轮机构控制辅助弹簧82施加在第1回转部件57上的弹力。
在图15中,符号Y所示的特性表示在断开摩擦离合器18的方向上操作离合器操纵杆9时,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的负载的变化。如该特性Y明确所示,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越过断开开始位置到达断开位置的全部区域中,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负载比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40上的离合器弹簧27的负载低。其理由是由于,链节板72由于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输入而逆时针回转时,施加了辅助弹簧82的弹力以使该链节板72逆时针方向强制回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凸轮沟71的形状进行上述规定,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与断开位置间的中间位置开始到达断开位置为止的期间中,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负载能够保持大致一定。其结果是,如图15所示,施加在推杆40的负载与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负载相对于钢丝行程量以同样特性进行变化。
综上所述,离合器操纵杆9位于回复位置的状态下,如图4和图5所示,链节板72的第2枢轴74和连杆73的第3枢轴76比连接在弹簧盘81的回转端部86和连接端部89之间的直线S1向下错开。因此,链节板72和连杆73被辅助弹簧82的弹力向顺时针方向、即与断开摩擦离合器18时相反方向施力。
施加给该链节板72的顺时针方向的力是与将离合器操纵杆9从回复位置回转到断开开始位置的力相对抗的逆辅助力。其结果是,就这样最初握住离合器操纵杆9时的初期输入负载增加,对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性产生不良影响。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50中,外装壳51的壳本体53中组装有抵消弹簧单元100。如图4和图14所示,壳本体53具有容纳抵消弹簧单元100的壳部101。壳部101位于壳本体53的后端下部,与所述第2钢丝导入口96并列。
如图14所示,壳部101具有上下方向延伸的汽缸102。汽缸102的上端形成有在外装壳51的内部开口的开口102a。开口102a与固定在链节板72上的固定销103相对。固定销103相对于链节板72和弹簧单元59的连接端部89,位于隔着第2枢轴74的相反侧。
如图14所示,抵消弹簧单元100具有挤压销104和抵消弹簧105。挤压销104上端为闭塞的中空状,该挤压销104的下端形成有法兰状的挡块106。挤压销104从壳部101的下方可滑动地插入汽缸102中。
弹簧托108通过弹簧环107固定在在壳部101的下端。弹簧托108位于汽缸102的下方。
抵消弹簧105是压缩螺旋弹簧,以压缩状态介于挤压销104的上端内面与弹簧托108之间。抵消弹簧105总是对挤压销104向上施力。该抵消弹簧105的弹力设定为比辅助弹簧82产生的逆辅助力仅小少许的值。
挤压销104可以在其上端从汽缸102的开口102a突出许多的第1位置至挤压销104的上端从汽缸102的开口102a仅突出少许的第2位置之间弹性移动。在第1位置上,挤压销104的挡块106碰到汽缸102的下端,对挤压销104进行位置限制。同样地在第2位置上,挤压销104的挡块106碰到弹簧托108,对挤压销104进行位置限制。
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回复位置到达断开开始位置的期间中,如图5和图11所示,挤压销104的上端从下方碰到链节板72的固定销103。因此,链节板72通过固定销103受到抵消弹簧105的弹力。其结果是,离合器操纵杆9在游隙的范围内时,施加在链节板72上的辅助弹簧82和抵消弹簧105的弹力的合力几乎为零,限制了链节板72向顺时针方向的回转。
离合器操纵杆9越过断开开始位置靠近断开位置时,如图13所示,链节板72的固定销103从挤压销104的上端脱离。其结果是,挤压销104利用抵消弹簧105的弹力保持在第1位置,并且链节板72和连杆73被辅助弹簧82的弹力强制向逆时针方向回转。
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外装壳51的壳盖54具有圆形的开口部110。开口部110与第1回转部件57的钢丝连接部61相对,通过该开口部110,钢丝连接部61的扣合沟68或扣合孔69从外装壳51的外面露出。换言之,开口部110是内部金属线44卡在钢丝连接部61的扣合沟68上,或内部金属线44的前端的扣合元件70卡在扣合孔69上时,手指或工具插入的部位。因此,将内部金属线44连接到第1回转部件57上的工作可以在壳盖54固定在壳本体53上的状态下进行。
壳盖54具有从开口部110的开口边缘部向开口部110的中心延伸的支持壁111。支持壁111位于避开第1回转部件57的钢丝连接部61的位置,其前端部形成有具有螺纹孔112的凸台部113。螺纹孔112的位置与开口部110的中心对准。
开口部110被圆盘状的盖114(参照图1)覆盖。盖114以可拆卸的方式嵌合在开口部110中,并且通过螺钉115(参照图6)固定在支持壁111上。螺钉115贯穿盖114的中心拧入凸台部113的螺纹孔112中。
如图3和图9所示,第1回转部件57的钢丝连接部61上形成有六角形的插入孔118。插入孔118位于开口部110的区域中,并且当离合器操纵杆9位于正规的断开开始位置时,与形成于壳本体53上的位置确定用的凹部119对准。因此,将例如六角扳子这样的工具从开口部110插进插入孔118中,该工具的前端卡入凹部119,由此可以将第1回转部件57保持在图10的位置上。
因此,可以规定离合器操纵杆9在正规的断开开始位置时的第1回转部件57的位置,可以在该状态下进行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游隙调整作业和内部金属线44的连接作业。
利用本实施方式,设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中部的辅助机构52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至断开位置间的中间位置开始,到达断开位置为止的期间中,通过第1回转部件57将施加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上的辅助弹簧82的弹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换言之,辅助机构52随着离合器操纵杆9靠近断开位置,消除辅助弹簧82施加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上的弹力的增大。
因此,离合器弹簧27施加在离合器分离机构28的推杆40上的负载与经过辅助机构52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实际负载相对于钢丝行程量具有同样的特性。
其结果是,断开摩擦离合器18时,虽然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上施加了辅助弹簧82的弹力,可是能够防止离合器操纵杆9靠近断开位置时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突然变轻。因此,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力减轻的同时,可以以与以往同样的操作感觉操作离合器操纵杆9。因此,能够避免离合器操作杆9操作时产生不协调感,提高离合器操纵杆的操作性。
并且,利用本实施方式,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与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保持一对一的关系移动。因此,不需要对摩擦离合器18的结构进行任何改变,就能使辅助机构52介于将离合器操纵杆9的活动传到推杆40的路径上。
并且,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以卷绕在第1回转部件57呈圆弧状弯曲的下边部67的状态与第1回转部件57连接。该下边部67沿连接第1钢丝导入口95a和第2钢丝导入口96之间的圆弧状轨迹A弯曲,并且沿该轨迹A回转。因此,利用第1回转部件57的回转,能够引导内部金属线44的弯曲方向。
另外,第1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43b分别只有内部金属线44导入外装壳51的内部,这些内部金属线44卷绕在第1回转部件57的下边部67。因此,内部金属线44呈圆弧状弯曲的部分上不存在外管45,将内部金属线44用力压在外管45上即可。
并且,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向着离合器分离机构28的推杆40笔直地延伸,因此可以将该内部金属线44与外管45间产生的滑动阻力控制得较小。
由此,通过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弯曲部分设置辅助机构52,能够降低操作离合器操纵杆9时施加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上的阻力。因此,即使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走向在发动机13的左侧方发生较大变化,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还是可以平滑地活动,不会消除断开摩擦离合器18时施加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上的辅助机构52的弹力。
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辅助机构52所具备的本来的辅助功能,能够改善断开摩擦离合器18时的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如图16~图25所示,第2实施方式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50上增加变更而成的,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操作辅助装置50更加小型化的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要素付与同样的符号。
如图16~图18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操作辅助装置50具有外装壳51和辅助机构52。外装壳51由壳本体53和壳盖54构成。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壳本体53和壳盖54的侧视的面积变小。
如图16和图18所示,在壳本体53和壳盖54上设有形成有螺孔的第1、第2和第3连接部151、152、153。壳本体53和壳盖54在这些连接部151、152、153利用螺钉115固定。
如图18所示,辅助机构52具有第1回转部件57、第2回转部件58、弹簧单元59以及抵消弹簧单元100。
第1回转部件57具有支枢部60和钢丝连接部61。如图4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回转部件57具有与钢丝连接部61不同体的、形成有凸轮沟71的杆部62。与此相对地,如图18所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回转部件57中,省略了杆部62,凸轮沟71形成在钢丝连接部6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省略了杆部62,因此第1回转部件57的面积变小。从第1枢轴63的轴方向看,第1回转部件57形成为中心角小于120度的大致扇形。但是,第1回转部件57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另外,第1回转部件57也可以进一步小型化,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中心角小于90度的大致扇形。
如图24所示,支枢部60通过第1枢轴63可回转地支持在壳本体53的凸台部64。与第1枢轴63的凸台部64相反一侧的端部支持在壳盖54的轴承部65上。
如图18和图25所示,在钢丝连接部61的下边部的一侧形成有第1扣合沟68a和第1扣合孔69a。钢丝连接部61的下边部的另一侧形成有第2扣合沟68b和第2扣合孔69b。
第1扣合沟68a上卷绕有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第1扣合沟68a在下边部的外周面上开口。第1扣合孔69a形成为圆形。第1扣合孔69a在下边部的外周面和第1扣合沟68a上开口。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的前端设有圆柱状的扣合元件70a。该扣合元件70a卡在第1扣合孔69a的开口边缘。由此,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和钢丝连接部61扣合。
第2扣合沟68b上卷绕有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第2扣合沟68b在下边部的外周面上开口。第2扣合孔69b也形成为圆形。第2扣合孔69b在下边部的外周面和第2扣合沟68b上开口。固定在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的前端的圆柱状扣合元件70b卡在第2扣合孔69b的开口边缘上。由此,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与钢丝连接部61扣合。
第1扣合沟68a和第2扣合沟68b分别以第1枢轴63为中心画圆弧状弯曲。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利用第1回转部件57连接成一体。由此,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一体移动,这些内部金属线44的相互移动量的比例一定。另外,由于从第1枢轴63到扣合元件70a的距离与从第1枢轴63到扣合元件70b的距离相等,因此这些内部金属线44的移动量相等。
凸轮沟71设在第1扣合孔69a与第2扣合孔69b之间。凸轮沟71形成为具有在第1扣合孔69a侧凹陷弯曲形状的长孔。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回转部件58由链节板72和连杆73构成(参照图4)。对此,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回转部件58仅由链节板72构成。链节板72设置在第1回转部件57的内侧。链节板72通过第2枢轴74可自由回转地支持在壳本体53的凸台部75(参照图24)。
在链节板72上结合有突出其表侧的第1销78a。在第1销78a上支持有例如由滚柱构成的凸轮从动件79。凸轮从动件79设置在凸轮沟71中,与凸轮沟71的内面接触。
因此,凸轮沟71和凸轮从动件79随着第1回转部件57或第2回转部件58的回转,将力从第1回转部件57传递到第2回转部件58,或者将力从第2回转部件58传递到第1回转部件57。凸轮沟71和凸轮从动件79构成凸轮机构。
弹簧单元59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然而本实施方式中,弹簧单元59的位置和安装姿势不同。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弹簧单元59的回转端部86进行支持的安装座87设在壳本体53的后端部(图21的右端部)。弹簧单元59从壳本体53的后端部向前方或斜前方(参照图23)延伸。
如图19所示,弹簧单元59的连接端部89通过销90可以自由回转地与第2回转部件58的链节板72连接。在离合器操纵杆9位于断开开始位置的状态下(图19所示状态),弹簧盘81的回转端部86、连接端部89以及作为第2回转部件58的回转中心的第2枢轴74位于同一直线S1上。
图20和图21表示离合器操纵杆9在回复位置时辅助机构52的状态。离合器操纵杆9在回复位置时,如图21所示,链节板72的第2枢轴74比弹簧盘81的回转端部86与连接端部89连接而成的直线S1向上方错开。凸轮从动件79位于凸轮沟71的左侧。
驾驶者将离合器操纵杆9从回复位置向断开开始位置操作时,通过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第1回转部件57被向上拉,第1回转部件57以第1枢轴63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回转。利用该回转,凸轮沟71也以枢轴63为中心顺时针回转,向上移动。因此,与凸轮沟71接触的凸轮从动件79受到向上推的力,链节板72以第2枢轴74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回转。其结果是,弹簧单元59以回转端部86为支点顺时针回转。
离合器操纵杆9到达断开开始位置时,如图19所示,第2枢轴74位于弹簧盘81的回转端部86和连接端部89连接的直线S1上。因此,辅助弹簧82的弹力不会起到使链节板72回转的作用。
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向断开位置操作时,第1回转部件57进一步顺时针回转。利用该回转,凸轮沟71也以枢轴63为中心进一步回转,向上移动。此时,凸轮沟71的姿势变成整体横向。其结果是,与凸轮沟71接触的凸轮从动件79受到向壳本体53的上方或前方推的力,链节板72进一步逆时针回转。
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向断开位置操作时,弹簧单元59以回转端部86为支点,进一步顺时针回转。并且,弹簧单元59的回转端部86与连接端部89连接而成的直线S1从链节板72的回转中心(枢轴74)向上方错开。
因此,受到辅助弹簧82的弹力的弹簧盘81伸长,该辅助弹簧82的弹力传到链节板72上,作为使链节板72逆时针方向回转的力起作用。因此,离合器操纵杆9越过断开开始位置向靠近断开位置的方向操作时,链节板72被辅助弹簧82强制逆时针方向回转。因此,驾驶者要握住离合器操纵杆9时的操作力上附加了辅助弹簧82的弹力,驾驶者操作离合器操纵杆9时的负担减轻。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凸轮沟71也规定了链节板72受到来自弹簧单元59的弹力,逆时针方向移动的时刻。凸轮沟71具有从断开开始位置开始到达断开位置之间,使第2回转部件58的角速度比第1回转部件57的角速度的角速度比发生变化的形状。凸轮沟71具有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断开开始位置至中间位置的初期阶段,使辅助弹簧82通过链节板72传到第1回转部件57的弹力(严密来说是使第1回转部件57顺时针方向回转的力矩)与以往相比变大的形状。
图34对比表示了辅助弹簧82的弹力Z的变化特性与以往的弹力Z0的变化特性。本辅助机构52中,弹力Z的特性曲线的开始部分的倾斜与以往相比变大。
此处,所谓以往是指与离合器分离机构连接的回转部件和辅助弹簧直接连接,所述回转部件与辅助弹簧以同样的速度回转,随着所述回转部件的回转,辅助弹簧自由伸长(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在本辅助机构52中,第2回转部件58比第1回转部件57的角速度的比率在断开开始位置比在断开位置大。另外,断开开始位置与中间位置间的角速度比的平均值比中间位置与断开位置间的角速度比的平均值大。另外,所述角速度比也可以是从断开开始位置至断开位置间逐渐变小。通过适当调整所述角速度比,可以对辅助弹簧82传到第1回转部件57的弹力Z即离合器操纵杆9受到的辅助力的变化特性进行任意设定。
这样,通过适度调整凸轮沟71的形状,可以自由调整辅助力的变化特性。如图34所示,施加在摩擦离合器18的推杆40上的负载X在紧跟着断开开始位置之后发生较大变化,其后变化的程度变小。在本辅助机构52中,在断开开始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弹力Z的特性曲线的开始部分的倾斜变大,由此使得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负载Y发生变化,与施加在摩擦离合器18的推杆40上的负载X具有大致相同的特性。即,使得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负载Y与施加在推杆40上的负载X的比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所谓半离合器操作时,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负载降低,同时也可以得到与以往相同的操作感。
另外,如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在中间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施加在第1回转部件57的辅助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凸轮沟71具有在离合器操纵杆9从中间位置向靠近断开位置的方向操作时,将从链节板72施加到第1回转部件57上的辅助弹簧82的弹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形状。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抵消弹簧单元100的壳部101设在外装壳51的壳本体53的前端上部。壳部101与第1钢丝导入口95a在左右方向上(图19的纸面表里方向)并列。抵消弹簧单元100的内部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3所示,抵消弹簧单元100的汽缸102的开口102a向下开口。挤压销104在其下端从汽缸102的开口102a较大突出的第1位置和挤压销104的下端从汽缸102的开口102a仅突出少许的第2位置之间可以弹性移动。在第1位置上,挤压销104的挡块106碰到汽缸102的上端,挤压销104的位置被限定。同样地,在第2位置上,挤压销104的挡块106碰到弹簧托(未图示),挤压销104的位置被限定。
离合器操纵杆9从回复位置(参照图21)到达断开开始位置(参照图19)的期间中,挤压销104从上方碰到链节板72的固定销103。因此,链节板72通过固定销103受到抵消弹簧105(图21等中未图示。参照图14)的弹力。其结果是,离合器操纵杆9在游隙的范围中时,辅助弹簧82施加在链节板72上的弹力被抵消弹簧105的弹力抵消。因此,加在链节板72上的力实质上为零,限制了链节板72由于辅助弹簧82而产生的顺时针方向的回转(甚至离合器操纵杆9的回复)。
离合器操纵杆9越过断开开始位置靠近断开位置时,如图23所示,链节板72的固定销103离开挤压销104的下端。其结果是,挤压销104由于抵消弹簧105的弹力保持第1位置,并且链节板72从辅助弹簧82受到逆时针回转的弹力。
如图17所示,外装壳51的壳盖54具有圆形的开口部110。开口部110与第1回转部件57的钢丝连接部61相对,钢丝连接部61的扣合沟68a、68b以及扣合孔69a、69b通过该开口部110露出在外装壳51的外面。换言之,开口部110是内部金属线44卡到钢丝连接部61的扣合沟68a、68b中,或内部金属线44前端的扣合元件70a、70b卡到扣合孔69a、69b中时,插入手指或工具时所用的。因此,内部金属线44相对于第1回转部件57的连续作业可以在将壳盖54固定在壳本体53的状态下进行。
壳盖54具有从开口部110的开口边缘开始向开口部110的中心延伸的第1和第2支持壁111a、111b。第1支持壁111a和第2支持壁111b将开口部110的中心夹在其中,设置在相反侧。第1和第2支持壁111a、111b的前端部上分别设有形成有螺纹孔112的凸台部113。
如图16所示,开口部110被圆盘状的盖114覆盖。盖114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开口部110上,通过螺钉115固定在支持壁111a、111b。螺钉115拧入支持壁111a、111b的凸台部113的螺纹孔112中。
如图17所示,在第1回转部件57的钢丝连接部61上形成有六角形的插入孔118。插入孔118位于开口部110的区域中。因此,将例如六角扳子这样的工具从开口部110插进插入孔118中时,能够调整第1回转部件57的位置。第1回转部件57的钢丝连接部61上形成有位置确定用的凹部119a。另一方面,壳盖54的第2支持壁111b上形成有位置确定用的凸部119b。这些凸部119b和凹部119a在离合器操纵杆9位于正规的断开开始位置时对准。因此,通过调整离合器操纵杆9的游隙量以使凸部119a和凹部119b的相互位置对准,由此能够容易地设置断开开始位置。
其次,对于操作辅助装置50安装到自动二轮车1的框架2的安装方法和安装构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操作辅助装置50是在上述操作辅助装置50中,将壳本体53的第3连接部153的位置从上侧变到下侧的装置(参照图26)。其他构造如上所述。
如图32所示,操作辅助装置50通过第1支架161、第2支架162、第3支架163以及安装板164安装到框架2的下管5。
如图27所示,第1支架161固定在下管5上。第1支架161的固定方法没有任何限定,然而此处的第1支架161是焊接在下管5上。该第1支架161与第2支架162同样,是为了安装发动机13的一部分,以往就设在下管5上的部件。即,操作辅助装置50沿用挪用安装了既有支架161、162。该第1支架161沿下管5的长度方向延伸。第1支架16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螺孔171。
如图28所示,第1支架161的表侧上重叠有第2支架162。第2支架162由侧面看大致呈三角形的弯曲的板状部件形成。第2支架162具有沿着第1支架161向从车辆的前后方向倾斜方向延伸的前半部162a和在前半部162a的后侧向内侧弯曲的后半部162b(参照图32)。第2支架162的前半部162a在与第1支架161的螺孔171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螺孔172。另外,在第2支架162的后半部上也形成有螺孔173。如图32所示,在该螺孔173中嵌有安装有发动机13的一部分的螺栓174。发动机13的一部分利用第1支架161和第2支架162支持在下管5上。
如图29所示,第2支架162的表侧上重叠有第3支架163。第3支架163由从前侧至后侧弯曲成三段的弯曲板构成,具有沿第2支架162的前半部162a延伸的前侧部分163a、从前侧部分163a向外侧弯曲的中间部分162b以及从中间部分162b向内侧弯曲的后侧部分163c(参照图32)。在前侧部分163a上与第2支架162的前半部162a的螺孔172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螺孔175。后侧部分163c的上下两端上也分别形成有螺孔176。
如图32所示,在第1支架的螺孔171、第2支架162的螺孔1 72以及第3支架163的螺孔175中插入螺栓177。第2支架162和第3支架163一起固定在第1支架161上。
如图30所示,第3支架163的后侧部分163c的表侧上重叠有安装板164。安装板164形成为平板状(参照图32)。安装板16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后侧上分别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178。另外,在安装板164的中央部形成有跑道状的孔179。并且,安装板164上形成有使安装操作辅助装置50的壳本体53的螺栓(未图示)穿通的三个螺孔181。
在第3支架163的螺孔176和安装板164的长孔178中插入有螺栓180(参照图32)。螺栓180可以固定在长孔178中的任意位置。因此,通过在螺栓180插入长孔178中的状态下使安装板164前后滑动,可以容易地相对于第3支架163微调整安装板164的前后位置。
如图26所示,操作辅助装置50的壳本体53的内侧形成有与安装板164的螺孔181对应的三个螺孔182。壳本体53被确定位置以使螺孔182与安装板164的螺孔181重叠,与安装板164的表侧重叠(参照图32)。并且,安装板164的螺孔181与壳本体53的螺孔182中拧入未图示的螺栓,壳本体53固定在安装板164上。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可以容易地微调整安装板164的前后位置,因此固定在安装板164上的壳本体53的前后位置也容易调整。因此,将壳本体53安装到安装板164之后,可以适当调整壳本体53的位置以使壳本体53设置在希望的部位。
将安装板164安装到壳本体53上之后,壳盖54覆盖壳本体53,通过将螺栓拧进第1、第2和第3连接部151、152以及153的螺孔中,将壳盖54固定在壳本体53上。并且,通过壳盖54的开口部110,将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安装在第1回转部件57上。
如图33(另外,在图31等中省略了图示)所示,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外管45的前端固定有圆柱状的扣合元件200。另外,扣合元件既可以是粘结在外管45上,也可以是压焊在外管45上。在壳盖54的钢丝导入口上固定有形成有螺纹孔的块204。块204的螺纹孔中插入有沿前后方向(图33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螺栓201。
螺栓201由螺纹部201a和形成于螺纹部201a后侧的大径部201b。大径部201b内部插入有可以自由回转的扣合元件200。大径部201b的前端侧形成有通过卡在扣合元件200的后端部以防止扣合元件200脱落的阶梯。由此,通过回转螺栓201使螺栓201前后移动时,外管45与螺栓201一体前后移动。
螺栓201和扣合元件200上形成有使内部金属线44穿通的贯通孔。第2离合器控制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通过这些扣合元件200以及螺栓201的贯通孔与第1回转部件57连接。螺栓201的大径部201b的外周设有盖203。另外,符号202是用于固定螺栓201的位置的螺母。
螺栓201用于调整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和操作辅助装置50的安装位置。即,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外管45安装到摩擦离合器18侧的预定部位之后,如上所述,螺栓180插入第3支架163的螺孔176和安装板164的长孔178中,暂时固定螺栓180以使操作辅助装置50可以前后自由滑动。其次,通过回转螺栓201调整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外管45的长度,以使第1回转部件57的位置确定用凹部119a与壳盖54的凸部119b对准。然后,在所述凹部119a与凸部119b的位置对准时,拧入螺母202,固定螺栓201的位置。由此,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外管45被设定为适当的长度。其后,连接螺栓180,牢固固定安装板164。然后,用盖114覆盖壳盖54的开口部110,利用螺钉115将盖114固定在壳盖54的支持壁111a、111b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向辅助机构52延伸的方向与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向辅助机构52延伸的方向不同。即,辅助机构52设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方向变化的部分。因此,可以减少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弯曲,可以减少操作离合器操纵杆9时施加在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上的阻力等,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辅助机构52位于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中部,因此可以通过适当配置辅助机构52来提高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配置的自由度。另外,不需要勉强弯曲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可以比较自由地配置辅助机构52。因此,本操作辅助机构50安装到车辆上的安装性(安装的容易性)优良。
另外,虽然存在辅助机构52,但是由于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与第2操纵钢丝43b的移动量的比例一定,因此即使在由于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43b热膨胀的情况下,离合器操纵杆9的游隙量也不会有较大变动的危险。因此,离合器操纵杆9能够保持良好的操作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介于第1回转部件57和第2回转部件58之间的凸轮机构(即凸轮沟71和凸轮从动件79)配置在第1回转部件57的第1扣合孔69a和第2扣合孔69b之间。因此,能够实现第1回转部件57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操作辅助装置50整体的小型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辅装置50的安装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回转部件58设在第1回转部件57的内侧,在枢轴63的轴方向上仅设在第1回转部件57的一侧。因此能够使第2回转部件58的轴方向的厚度变薄。因此,能够实现操作辅助装置50的薄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弹簧82以从与枢轴63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看时,与第1回转部件57、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的内部金属线44以及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b的内部金属线44中的至少一个重叠的方式进行设置。因此,能够实现操纵辅助装置50的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轴63与扣合孔69a、69b配置在外装壳51的边缘附近。枢轴63与外装壳51的边缘的距离比枢轴63与扣合孔69a的距离短,并且,也比枢轴63与扣合孔69b间的距离短。这样,通过将枢轴63及扣合孔69a、69b相邻配置在外装壳51的边缘,能够进一步实现操作辅助装置50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回动部件58和辅助弹簧82配置成沿第2回转部件58的回转方向的假想平面(图18等与纸面平行的假想平面)与辅助弹簧82的弹性变形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弹簧盘8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平行。并且,第2回转部件5 8和辅助弹簧82之间设有销90,与枢轴63平行地延伸,传递辅助弹簧82的辅助力。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操作辅助机构5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辅助机构52夹在其中的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43a与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43b所成的角度为90~120度。上述角度为120度以下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发挥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的弯曲变少这一效果。但是,上述角当然也可以大于120度。
如上所述,操作辅助装置50利用安装板164安装到下管5上。安装板164上形成有用于调整操作辅助装置50的安装位置的长孔178。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操作辅助装置50的安装位置,可以提高操作辅装置50的安装性。
操作辅助装置50的壳盖54上形成有开口部110。通过该开口部110,可以容易地进行离合器操纵杆9的游隙量的调整、离合器操纵用钢43a、43b对辅助机构52的安装等。因此,在这一点,操作辅助装置50安装到车辆上的安装性也很优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回转部件57和第2回转部件58之间具有由凸轮沟71和凸轮从动件79构成的凸轮机构。因此,可以通过对凸轮沟71的弯曲形状进行适当设定,可以自由设定弹簧单元59的摇动与第1回转部件57的回转的关系,能够得到希望的操作性。
从断开开始位置到中间位置之间,作用于第1回转部件57的辅助弹簧82的弹力的增加率在紧跟断开开始位置之后的初期阶段变大,其后变小。因此,半离合器操作的初期阶段的辅助力可以特别地变大,能够提高操作性。
另外,从断开开始位置到中间位置之间,离合器弹簧27施加在离合器分离机构28的推杆40上的负载与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实际负载的比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由此,随着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施加在离合器操纵杆9上的负载比施加在推杆40上的负载降低,同时与施加在离合器弹簧27上的负载以同样的倾向变化。因此,降低离合器操纵杆9的操作负担,并且可以提供没有不协调感的良好操作感。
另外,具有辅助弹簧82的弹簧单元59可以以回转端部86为中心摇动。因此,可以自由变化辅助弹簧82的弹力的作用方向,能够总向适当的方向施加弹力。因此,虽然凸轮机构介于弹簧单元59和第1回转部件57之间,但是可以抑制辅助弹簧82施加到第1回转部件57上的弹力的损失。另外,辅助机构52的磨耗减少,提高操作辅助装置50的耐久性和信赖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更。
例如,操作摩擦离合器的操作元件,并不限于用手操作的离合器操纵杆,用脚操作的离合器踏板也可以。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和第2线状部件即第1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43a、43b(更详细地说即各自的内部金属线44)物理地分离。但是,第1线状部件和第2线状部件也可以被回转部件57连接,没有必要必须分开。第1线状部件和第2线状部件也可以一体。即,回转部件57上连接有单一的线状部件,可以将该线状部件的一侧看作第1线状部件,将另一侧看作第2线状部件。这种情况下,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可以是分别的部分,也可以在一个部位连接线状部分,使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共通化。
付与第1回转部件57弹力的辅助弹性体不限于具有辅助弹簧82的弹簧单元59。辅助弹簧82不限于在伸长方向上付与弹力的压缩弹簧,也可以是在收缩方向上付与弹力的拉伸弹簧。另外,在回复位置和断开开始位置之间,付与抵消力以抵消辅助弹簧82的弹力的抵消弹性体并不限于具有抵消弹簧105的抵消弹簧单元100。也可以用其他弹性体,例如空气弹簧等作为辅助弹性体或抵消弹性体。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跟随离合器操纵杆9移动的移动部件是回转预定回转轴(枢轴63)的回转部件57。因此,操作辅助装置50的结构简单化且牢固化。但是跟随离合器操纵杆9移动的移动部件并不一定限于回转部件。例如,移动部件也可以是沿一个方向(可以是直线上的方向,也可以是曲线状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滑动部件等。另外,在移动部件是沿一个方向移动的部件的情况下,移动部件的移动速度可以作为例如该方向上的速度进行特别规定。因此回转部件的移动速度比移动部件的移动速度所得的速度比例如可以作为移动部件的上述方向上的速度与回转部件的角速度的比率进行特别规定。
辅助机构52中产生辅助力的部件不限于辅助弹簧82等弹性体,也可以是电动机。
用于调整操作辅助装置50的安装位置的定位机构并不限于形成在安装板164的长孔178,也可以是其他机构。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长孔178设在安装板164上,通过调整安装板164的位置来确定操作辅助装置50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将长孔178设在操作辅助装置50的壳本体53上,壳本体53可自由滑动地形成在安装板164等上既可。连接部件不限于螺栓180,也可以是螺钉等。
并且,摩擦离合器不限于湿式多板型,也可以是例如干式单板型。而且,离合器分离机构也不限于齿轮&齿条型,例如滚珠螺杆式或凸轮式也同样可以实施。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操作辅助装置50支持在框架2的下管5上。但是,操作辅助装置5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例如,如图35所示,操作辅助装置50配置在燃料箱10或座位11的下方等,也可以将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43a以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
另外,此处省略了图示,操作辅助装置50也可以设在摩擦离合器18的附近。另外也可以将操作辅助装置50的外装壳51安装在离合器盖20上。

Claims (18)

1.一种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设置在离合器操作装置的第1线状部件和第2线状部件之间,所述离合器操作装置具有:
摩擦离合器,具有离合器弹簧;
传递部件,与所述摩擦离合器连接,包括所述第1和第2线状部件;以及
执行元件,与所述传递部件连接,克服所述离合器弹簧的弹力进行操作,由此变化所述摩擦离合器的连接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
回转部件,与所述第1和第2线状部件连接,绕预定回转轴回转;和
辅助弹性体,所述执行元件向断开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方向操作时,在所述执行元件从受到所述离合器弹簧的反力的断开开始位置到达完成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断开的断开位置为止的期间内,将断开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方向上的辅助力施加到所述回转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弹性体设置成:从与所述回转轴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看时,与所述回转部件、所述第1线状部件以及所述第2线状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容纳所述回转部件和所述辅助弹性体的外壳,
所述回转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线状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2线状部件连接的第2连接部,
所述回转轴与所述第1或第2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边缘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容纳所述回转部件和所述辅助弹性体的外壳,
所述回转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线状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2线状部件连接的第2连接部,
所述回转轴与所述外壳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回转轴与所述第1连接部的距离以及所述回转轴与所述第2连接部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部件与所述辅助弹性体配置成:沿着所述回转部件的回转方向的假想平面与所述辅助弹性体的弹性变形方向延长的假想线平行,
所述回转部件与所述辅助弹性体之间设有与所述回转轴平行延伸、传递所述辅助弹性体的辅助力的柱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线状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和与所述第2线状部件连接的第2连接部;
还具备:
辅助回转部件,接受所述辅助弹性体的辅助力;和
辅助力传递部件,设在所述回转部件与所述辅助回转部件之间,将所述辅助回转部件受到的所述辅助力传递到所述回转部件上,
所述辅助力传递部件配置在所述回转部件的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线状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和与所述第2线状部件连接的第2连接部;
还具备:
辅助回转部件,接受所述辅助弹性体的辅助力;
凸轮机构,设在所述回转部件与所述辅助回转部件之间,将所述辅助回转部件受到的所述辅助力传递到所述回转部件上,
所述凸轮机构配置在所述回转部件的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回转轴的轴方向看,所述回转部件形成为中心角小于120度的大致扇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线状部件连接的第1连接部和与所述第2线状部件连接的第2连接部,
还具备:
辅助回转部件,只配置在所述回转部件的所述回转轴的轴方向的任意一侧,接受所述辅助弹性体的辅助力;
辅助力传递部件,设在所述回转部件和所述辅助回转部件之间,将所述辅助回转部件受到的所述辅助力传到所述回转部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状部件向所述回转部件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2线状部件从所述回转部件延伸的方向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状部件由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构成,该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具有:与所述执行元件和所述回转部件连接的内部金属线以及该内部金属线可以滑动地贯穿的外管,
所述第2线状部件由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构成,该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具有:与所述摩擦离合器和所述回转部件连接的内部金属线以及该内部金属线可以滑动地贯穿的外管,
所述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与所述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将所述所述回转部件夹在中间,且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所成角度为120度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外壳,容纳所述回转部件和所述辅助弹性体;和
安装部件,设在车架与所述外壳之间,由此将所述外壳安装到所述车架上,
在所述安装部件上设有调整所述外壳的安装位置的定位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具有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第1安装部件和支持所述外壳的第2安装部件,
所述第1和第2安装部件中的任一个安装部件上形成有长孔,另一个安装部件利用可以自由滑动地插入所述长孔内的连接件与所述一个安装部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状部件由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构成,该第1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具有:与所述执行元件和所述回转部件连接的内部金属线以及该内部金属线可以滑动地贯穿的外管,
所述第2线状部件由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构成,该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具有:与所述摩擦离合器和所述回转部件连接的内部金属线以及该内部金属线可以滑动地贯穿的外管,
所述第1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内部金属线上分别设有扣合部,
所述回转部件具有可以与所述第1和第2离合器操纵用钢丝的内部金属线的扣合部自由装卸地扣合的扣合部,
还具备:
外壳本体,在与所述内部金属线的扣合部以及所述回转部件的扣合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和
外壳,具有覆盖所述开口的盖子,收纳所述辅助弹性体和所述回转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弹性体由弹簧构成。
16.一种车辆,具有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线状部件从所述回转部件向所述摩擦离合器呈一条直线状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发动机由具有下管的车辆用框架支持,
所述第1线状部件沿着所述下管从所述回转部件向所述执行元件延伸。
CNB2006100036545A 2005-01-07 2006-01-09 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60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02873 2005-01-07
JP2005002873 2005-01-07
JP2005128070 2005-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213A CN1811213A (zh) 2006-08-02
CN100356077C true CN100356077C (zh) 2007-12-19

Family

ID=3684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365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6077C (zh) 2005-01-07 2006-01-09 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5607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7696B2 (ja) * 2006-10-31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操作アシスト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4152A (en) * 1984-05-14 1986-11-25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Clutch activating device
US4650056A (en) * 1984-05-28 1987-03-17 Valeo Power actuator for a machine element such as a clutch
US4750596A (en) * 1985-10-11 1988-06-14 Valeo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coupling device such as a clutch, variable speed drive, brake or the like
US5413200A (en) * 1992-09-30 1995-05-09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Power assist system for vehicle
JPH07305732A (ja) * 1994-05-10 1995-11-2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クラッチの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
JPH07332391A (ja) * 1994-06-08 1995-12-22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クラッチの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
US5495928A (en) * 1993-11-30 1996-03-05 Sando; Koichiro Vehicular clutch assisted operation apparatus
US5680916A (en) * 1994-09-22 1997-10-28 Fichtel & Sachs Ag Motor vehicle clutch assembly having a hydraulic actuator which hydraulic actuator has a transmission
EP1498346A2 (en) * 2003-07-18 2005-01-1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lever manipulation assisting devic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4152A (en) * 1984-05-14 1986-11-25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Clutch activating device
US4650056A (en) * 1984-05-28 1987-03-17 Valeo Power actuator for a machine element such as a clutch
US4750596A (en) * 1985-10-11 1988-06-14 Valeo Control mechanism for a coupling device such as a clutch, variable speed drive, brake or the like
US5413200A (en) * 1992-09-30 1995-05-09 Suzuki Kabushiki Kaisha Power assist system for vehicle
US5495928A (en) * 1993-11-30 1996-03-05 Sando; Koichiro Vehicular clutch assisted operation apparatus
JPH07305732A (ja) * 1994-05-10 1995-11-2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クラッチの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
JPH07332391A (ja) * 1994-06-08 1995-12-22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クラッチの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
US5680916A (en) * 1994-09-22 1997-10-28 Fichtel & Sachs Ag Motor vehicle clutch assembly having a hydraulic actuator which hydraulic actuator has a transmission
EP1498346A2 (en) * 2003-07-18 2005-01-1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lever manipulation assisting devic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213A (zh) 200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6402B2 (en) Lower type motor driven column apparatus
CA1289050C (en) Telescopic screw jack for the adjustment of an element such as a vehicle seat
EP1772346B1 (en) Slip joint for use in steering system
US20060207845A1 (en) Steering damper device
DE19524941B4 (de) Lastverstellvorrichtung
US20050155809A1 (en) Mechanical clutch coupling back-up for electric steering system
EP0481622A1 (en) A steer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US7617904B1 (en)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N104540722A (zh) 倾斜式转向装置
JP2612828B2 (ja) ジャッキ
DE10324383B4 (de) Gangwechsel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CA2316573A1 (en) Folding hinge
CN100356077C (zh) 离合器操作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辆
GB2202197A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ll-wheel steered vehicle
US5626212A (en) Motor vehicle with a gearshift lever and a hand brake lever in the center of the vehicle
US20100139435A1 (en) Four-wheel vehicle
CN2207974Y (zh) 汽车用杆式操纵装置
EP2384403A1 (fr)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a double fourchette
US6467365B1 (en) Rack-and-pinion assembly
EP2338763B1 (en)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s with two steering axles
WO2008001516A1 (fr) Structure de liaison fonctionnelle
US6915718B2 (en) Selector handle in a motor vehicle
CN100548786C (zh) 离合器操作助力装置和装配有该装置的车辆
US20060172659A1 (en) Chassis for a track-guided toy vehicle
JPH05501531A (ja) 液圧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の制御弁を作動させ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