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2310C - 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和移动站 - Google Patents

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和移动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2310C
CN100352310C CNB998104086A CN99810408A CN100352310C CN 100352310 C CN100352310 C CN 100352310C CN B998104086 A CNB998104086 A CN B998104086A CN 99810408 A CN99810408 A CN 99810408A CN 100352310 C CN100352310 C CN 1003523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ging
slot
control channel
time slot
sup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104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6171A (zh
Inventor
T·帕莱纽斯
P·登特
Y·-P·E·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316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23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231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来最佳化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待机模式性能的方法和系统。提供允许移动站读取同步码元,例如在不同编号的时隙中的长码掩码的码元同时使空闲模式中的唤醒时间最小。

Description

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和移动站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电池工作的无绳电话或无线电话的待机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传统上说来,当等待用户发出一个新的呼叫或从网络接收一个新的呼叫时,电池工作的便携式电话的功耗可通过在使这些设备在各次交谈之间工作在待机方式(有时称之为“空闲模式”)来减少。减少待机功耗的主要机理是关闭发射机以只让接收机工作,即,只聆听分配网络呼叫信道。当今手持电话小到其内部电池的容量只能供接收机工作几个小时。
于是,在各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例如欧洲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数字蜂窝系统标准已经描述和采用了另外的方法来减少接收机的待机功耗。这些方法包括以低工作因子来间歇开关接收机。更具体地说,在给定移动站的接收机开机周期内关注网络,以使在这些时间内可将寻呼消息定时发送到特定的远端设备。此技术有时称之为置远端设备于“睡眠状态”,当该设备周期地醒来时读取寻呼信道并判断是否有呼叫要建立。
GSM系统的便携式电话根据其电话号码的某些数字或网络运行商分配的号码分成为一些睡眠模式组。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那些具有以零结尾电话号码可属于睡眠模式组0;那些以1结尾属于睡眠模式组1,如此等等。网络呼叫信道容量被按时间分成为一些相应于睡眠组的循环重复周期(时隙)。当知道唤醒时,只在相应于其睡眠组的周期内才发送对其的呼叫。当唤醒时,从网络接收这样一个消息并检测到其本身的电话号码或识别号(ID)被呼叫,便携式电话的接收机可停止脉冲式工作而保持连续地接收其他信息,而用户通过例如按压一个适当的按钮来接收该呼叫时可激活其发射机来回答呼叫。除了在其预定寻呼周期被唤醒并确定是否正在被网络呼叫以外,远端设备可能也需要监视邻近基站以便保证它能聆听到一个可提供一个高质量连接的较佳的基站。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可认识到,要求远端设备睡眠的时间尽量大以增加与给定电池源相关的待机时间。为达到此目的,还要求远端设备执行上述两个任务,即,聆听具有其识别号的寻呼消息和其他辅助功能,同时在例如当远端设备醒来时读取该寻呼信道。
然而,因为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复杂程度的增加通常可增加其性能和容量,所以由远端设备完成的能被适当检测的任务的复杂性与任务数和由系统发送的解码信息也增加。某些建议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案要求远端设备除了执行各种类型的时间同步外,还执行某些其他的功能,以便例如识别与各种基站的发送相关的扩频码。这些附加的功能可能要求远端设备除了读取其分配的每个超帧中的寻呼时隙外,还要读取在广播控制信道的帧结构中的多个不同时隙,即不同编号的时隙。然而,如果远端设备为了寻呼目的而被设计成在每个超帧的同一编号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被唤醒,则不可能使寻呼功能和其他的辅助功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因为远端设备为控制信道和寻呼信道只读取在每个超帧中的同一编号时隙。于是,远端设备将必须在每个超帧唤醒至少一个其他时隙以便为辅助处理需要读取不同编号的时隙信息。如上所述,这是不希望的,因为会增加待机模式时的功耗。
于是,要求能提供用来通过在其分配的寻呼时隙内允许远端设备执行其寻呼功能和其他辅助功能(例如基站码识别功能)来减少待机功耗的系统,远端设备和技术。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克服了传统睡眠模式和寻呼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的限制与缺点,本发明使远端设备可从控制信道的不同编号的时隙中获取信息,同时只为读取其分配寻呼时隙最小所需的时间内被唤醒。根据一个实施例,这能通过在寻呼信道的每个超帧中提供一些不同于控制信道的时隙来达到。用这种方式,可产生一个控制信道超帧和寻呼信道超帧间的增量时隙偏移。这样,当远端设备醒来读取其分配寻呼时隙时,同时又读取当前接收的控制信道时隙。由于产生了偏移,甚至当移动站正在读取有关寻呼信道超帧结构的同一寻呼时隙时,当前接收的控制信道时隙就会从超帧到超帧间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通过将远端设备映射到不同的寻呼群和利用任何其他的唤醒时间可以完成在控制信道的不同编号的时隙上读取信息而同时使待机时间最短。通过将远端设备映射到不同的寻呼群,远端设备就可读取控制信道上的不同编号的时隙。而且,如果远端设备需要唤醒一段比其分配寻呼时隙更长的时间的话(例如,进行信道评估),则此附加的时间可用来读取在控制信道上的不同的编号的时隙。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被分配的与任何给定远端设备相关的最初的时隙可从超帧到超帧变化以便当它醒来聆听寻呼消息时给远端设备提供读取在不同控制信道上的信息的机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来向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信息,每个所示控制信道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包括一个第一数目的控制信道时隙;和在寻呼信道的寻呼时隙中发送寻呼信息,每个所述寻呼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具有一个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其中所述第一数目控制信道时隙是不同于所述一个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电系统,包括:用来在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信息的装置,每个所述控制信道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包括一个一个第一数目的控制信道时隙;和用来在寻呼信道上寻呼时隙中发送寻呼信息的装置,每个所述寻呼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具有一个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其中所述第一数目的控制信道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用来在一个扩频无线电系统中当处于待机模式时接收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在第一超帧内,在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两个控制信道和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在所述第一超帧之后,改变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和在第二超帧的所述改变了的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移动站包括:一种用来在第一超帧的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控制信道和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的装置;用来在所述第一超帧之后改变所述被分配的寻呼时隙的装置;和用来其第二超帧的所述改变后的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来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向一个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在顺序编号的时隙中在广播控制信道上发送开销信息,所述顺序编号的时隙在依次出现的帧中重复发送;在依次出现的编号的时隙中在寻呼信道上发送寻呼信息,所述。顺序编号的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向至少一个所述与所述寻呼信道有关的所述顺序编号的时隙分配所述远端设备;和由所述远端设备在每个超帧中读取由所述系统在所述的所述寻呼信道的所述分配的时隙中发送的信息和由所述系统在同时发送的其中一个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顺序编号的时隙中发送的信息,其中所述同时发送的一个所述顺序编号的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时隙是从超帧到超帧不同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来在一个扩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在一个控制信道上向多个移动站和在一个寻呼信道上向至少一个特定移动站在第一超帧的分配寻呼时隙期间发送信息;在所述第一超帧之后改变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在第二超帧中的所述改变后的分配寻呼时隙期间,在所述寻呼信道上向至少一个特定移动站发送信息。
下面将以举例的方式参阅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发明。
图1示出了与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的空中接口相关的帧结构;
图2(a)是可用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框图;
图2(b)是有关说明在扩频码/时隙序列和长码组之间的示例性映射的图表;
图3示出了传统寻呼方案的寻呼信道时隙结构和寻呼群映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改进后的寻呼信道时隙结构和寻呼群映射;
图5是有关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有关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从解释和不加限制的目的,对诸如具体的电路,电路元件,技术等进行了具体细节的描述,以便对本发明有透彻的了解。然而,对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不同于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的实施例来实现。另一方面,略去了那些众所周知的方法,设备和电路的详细描述,以便于不模糊对本发明的描述。
此处讨论的示例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作为采用法混合TDMA/CDMA方法描述的,其中在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是用扩频码实现的,但其中的信息也在离散的时隙内传递。然而,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可认识到,这里所公开的构思也可在其他方法中使用,包括,当并非限制,频分多址(FDMA),TDMA,CDMA或任何其他接入方法。同样,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了有关一些示例性帧和逻辑信道结构的说明性的例子,这些结构正考虑被用于某些第三代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然而,这里描述的技术可同样可用于任何系统中的设备。
当需要的信息信号的第一帧被接收机接收时,在大多数通信系统里,发射机时钟和接收机时钟未被锁定,即,时间上不同步。一部分这种锁定步骤通常称之为帧同步。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的目的,考虑如图1所示的该系统的空中接口相关的示例性帧和时隙结构。每10毫秒的72无线电帧组成一个超帧。在每个无线电帧有16个时隙。根据相应的信道,每个时隙包括各种类型和字段的信息。在图1中,分别示出了两个这样的信道,BCCH1和BCCH2。在某些建议的技术中,这两个控制信道已被分别称之为Perch1和Perch2。
这两个信道是由基站向由该基站服务区域内的所有移动站发送的广播控制信道,例如使用移动站推知的不同短码。如可从图中看到的,每个控制信道包括每个时隙一个同步码元(或比特)。这些同步码元也被称之为长码标记屏蔽码元(LCMS)。如下所述,在BCCH2中的同步码元(或比特)可被用作为帧同步,及用作设备与正在发送该信道的基站相关的长码组。BCCH1也携带能被例如接收机执行信道评估的导频码元,和携带能携带不同类型的额外开销信息的,例如设备一个网络运行商,扇区等等,的逻辑信息信道。
图2(a)是显示采用图1所示的帧和时隙信道结构通过空中接口发送信息的一些发送和接收部件的方框图。这里,例如由在第一基站的不同的发射机支持的源40和50用扩频技术在同一频谱上发送不同的信号。与每个源相关的输入数据被一个正交短码相乘和被一个附加长码扰频。编码的和扩频的用户数据之和然后用一个射频载波通过发送天线发射。例如在图2(a)中,用户输入数据41被一个正交短码43相乘并用一个长码55扰频。编码的和扩频的用户数据47之和用来调制一个射频载波49,然后由发射天线42发送出去。类似地,用户输入数据51被一个正交短码53相乘并用一个长码55扰频。编码的和扩频的用户数据57之和用来调制一个射频载波59,然后由发射天线52发射出去。发射天线42发送信号44,而反射天线52发送信号54。
接收机60有一个接收天线62。信号44和54经历一些由于通过空中接口发射带来的信道效应,例如,反映信号44和53通过不同长度的路径传播的效应。由此会引起多径衰落,而其效应则在任何给定时间内的移动站的特定位置,而这些信号的强度随着信源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接收机60可使用瑞克接收机(本技术领域熟知)收集来自不同信号路径的信号能量。当接收机60接收信号98时,接收机60用载波信号64解调信号来提供复合信号67。复合信号67用同步长码65解扩和用同步正交码63解码。接收机60可使用一个积分器和一个取样器69来产生发射的用户数据。
除了例如用一个唯一短码处理在其分配的业务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外,一个移动站也有其他的信号处理任务。例如,当加电和空闲,移动站将从广播控制信道聆听各种信息,例如,寻呼消息。移动站周期地从所测量的相邻基站告知关于它正在聆听的广播控制信道的质量,例如寻呼强度,以及由其他相邻小区广播的控制信道的质量。在监视由相邻基站发射的广播控制信道的质量的过程中,移动站必须也与其同步并识别由各种基站用来扰频它们的各自的发送的长码。
为了完成与在小区之间移动和小区重选有关的寻呼处理任务,接收机60必须能与来自各种非同步的基站的发送的帧结构实现时间同步。根据有关技术,移动站首先探测时隙(或初)同步,接下来是帧同步,长码组识别,和随之的长码识别。可用在第一广播控制信道中发现的同步信息来实现时隙同步。
可根据与一个特定长码组相关的特定序列用变化(至少在基站)例如用来扩频在BCCH2上的时隙的信息的扩频(即短)码来实现长码组识别处理,在该组内的长码是特定基站用来扰频的长码。移动站读多个时隙和识别用于每个时隙的扩频码,即将在每个时隙中一个码元与每组可能的短码相关。移动站然后确定一序列基站使用的短码并将该序列与存储的表,例如图2(b)所示的表,相比较。这允许移动站确定与发送任何给定BCCH2的基站相关的长码组,移动站然后由此通过执行另一组相关来确定特定长码。
因为在图2(b)中移动长码组识别序列有唯一的循环移位,通过识别该移位,移动站也可判断帧同步。此外,如果长码组识别是以不同与上述的方式进行的话,则可能需要其他的技术实现帧同步。
例如,可使用在BCCH2上广播的不同编码的时隙中的码元或比特来实现帧同步。更具体地说,根据预定的循环模式,基站在该控制信道的每个时隙中发送同步码元或比特,以便由移动站用来确定当前聆听的基站的帧边界。同步序列通常是一个选择具有好的自相关特性,例如最大长度序列。一个以前建议过用作为同步序列并这里用来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序列是:
1,1,1,-1,-1,-1,-1,1,-1,-1,1,1,-1,1
虽然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可认识到,本发明可用比特序列或就此而论,任何码元序列实现,不管码元是否用一个二进制电码表(包括任何该序列的移位)或M-ary电码表表示。然而,对该序列,基站在BCCH2的时隙#1中将发送“1”作为同步比特,在时隙#2用“1”作为同步比特,…,和在时隙#16中用“1”作为同步比特。
因为模式是预定的和循环的,所以移动站需要识别在已经接收时隙的顺序和帧开始之间的时移以获得帧同步。这可通过用一个被基站正重复的预定循环序列来确定需要多少移位来匹配由移动站接收的16个码元序列直接获得。例如,假设移动站接收并解码由特定移动站发送的BCCH2的16个连续顺序,并将模式
1,-1,1,-1,-1,1,1,2,-1,-1,-1
识别为接收的同步比特。将该模式右移7个位置(左移9个位置),所接收的模式将匹配预定的模式,给移动站提供了帧边界位置。
然而,为了执行该帧同步功能,需要空闲移动站读在每个不同超帧中的同步码元(例如LCMS),因为同步码元是由移动站重复发送的。然而,常规的寻呼方案设计成在同一编号的时隙或时隙。考虑在图3显示的最近建议的寻呼方案的例子。
在该方案中,可以看到,每个超帧(包括寻呼信道和广播控制信道)由1152时隙组成的。这些1152时隙组成288个寻呼组,其中每个激活的(即开机)移动站被分配给288个寻呼组中的一个。在该特定的建议方案中,寻呼信息在6个段中发送,每个超帧总共形成四个时隙。例如,在图3中可以看到,寻呼组1使用时隙#4和#8的四分之一,时隙#12的二分之一,和所有的时隙#17,#22和#27。虽然,与本讨论无特定相关。但该寻呼方案给寻呼组1在例如时隙#4和#8中提供了两个指示符段,这是两个通知那些分配给寻呼组1的移动站是否有任何可寻址的寻呼消息。如果一个移动单元正确地解码在时隙#4中的信息并且该信息指示在该帧中无它的寻呼,则它可回到睡眠模式工作,而不需要读其余的时隙,例如与该寻呼组相关的时隙#8,#12,#17,#22和#27。因此,在该建议的寻呼方案中,可以看到,每个移动站只需在每个超帧的相同编号时隙中唤醒,一直到它接收到一个寻呼消息或给相同发出一个接入请求为止。
因为移动站为聆听寻呼消息而只需在每个超帧的同一编号时隙中醒来,所以它没有机会为帧同步和以上所述的长码组识别而从不同编号的时隙中读取同步码元。于是,在当前的建议的方案中,就有必要在其他时隙时唤醒以读取这些时隙,而这会使睡眠模式的效率降低。
于是,本申请人已经开发了下述的另一种技术,它可使远端设备只在其分配的寻呼时隙中醒来,并还在一系列超帧的不同编号的时隙中读取同步码元。根据在图4所示的第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这可以通过在寻呼信道帧结构和广播控制信道,例如图1的BCCH2,的帧结构之间引入一个时移到达。
在图4中,申请人建议给寻呼信道超帧结构附加一个时隙,例如每个超帧提供1153个时隙代替图3的1152个时隙。该附加时隙在寻呼信道和广播控制信道的超帧之间引入了一个时移,当其唤醒读取在寻呼信道的顺序超帧中的同一编号的时隙时,该时隙可用来使远端设备读取在广播控制信道信息的顺序的超帧中不同编号的时隙。更具体地说,一个寻呼组K的远端设备将在超帧NSF的时隙4K期间醒来,NSF=0,1,2,…,就如前面在图3所建议的方案中的那样。然而,由于相对于广播控制信道的寻呼信道超帧结构中的附加时隙,该远端单元也能够从广播控制信道帧的第N时隙接收同步时隙,其中N=(4K+NSF模16),这里工作因子“模”涉及用第二操作(例如16)数除以第一操作数(例如4K+NSF)和输出余数。于是随着NSF增加,远端设备就有机会从许多不同的时隙中接收同步码元,例如LCMS,在一个广播控制信道帧中的所有16不同编号的时隙。用这种方式,远端单元可以进行例如帧同步或其他需要读取在广播控制信道上的不同时隙的功能而不需要每帧有一个以上时隙的唤醒时间。
用图5的流程可以概要描述此技术。在图中的步骤100,远端设备在第一超帧期间在寻呼信道上读取分配给它的时隙,同时读取在广播控制信道上的当前发送的时隙m,以便例如读取在时隙m上发送的同步码元。在下一个超帧期间,在步骤102,远端设备再读取其所分配的在寻呼信道上的时隙,当此次读取在广播控制信道上的时隙m+1,因为系统在每个寻呼信道上广播一个额外时隙,由此引入了一个在寻呼信道和广播控制信道之间有超帧移位的超帧。以上该远端设备捕获例如下一个同步码元,和能够通过来回反复,确定例如能使远端设备捕获帧同步的LCMS模式。如103步所示,根据每帧的时隙数,在反复P次之后,再次回到读取控制信道的时隙m。
注意,图4中的寻呼组和时隙之间的配置是与图3一样的。但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可认识到这也并非必须的。这样,在该例中,加到寻呼信道的附加时隙#1024可以是一个空闲时隙。此外,可用该系统在该时隙期间发送其他信息。另外,虽然该实施例示出了一个在寻呼信道与广播控制信道之间的一个时隙的示例性的时移,使得在远端设备被分配的每个寻呼时隙期间可读取在广播控制信道上的顺序编号的一些不同时隙,但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可认识到,可附加一个以上的时隙到寻呼信道结构上来形成不同的移位。
然而,有必要让远端设备唤醒时间长于正好等于其所分配的寻呼时隙,以便适当接收解码寻呼信息。例如,在第一寻呼组中的移动站可能需要在寻呼信道超帧结构中在时隙#4以前唤醒一个以上的时隙,以便进行导频码元的信道评估,这样就可当接收到信息时适当解码在时隙#4中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重配置寻呼组,使得系统用同一超帧时隙结构为寻呼信道和广播控制信道发送信息,而且远端设备还能读取在广播控制信道上的多个不同编码的时隙。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此第二实施例,远端设备从超帧到超帧来改变寻呼组,这样它可接收在广播控制信道上的不同编号的时隙。
考虑下面的例子,其中远端设备必须唤醒四个时隙以便能适当读取在其分配的寻呼时隙中的信息。然后,人们可产生一个重组功能,使可以一种允许它读取例如在4个超帧上的广播控制信道的不同编号的所有16时隙方式让远端设备在寻呼组之间变换。例如,让f(i)给一个具有一个识别号I的远端单元分配某些用来确定寻呼组号NPG的原始功能,其中0≤f(i)≤NPG-1,则寻呼组分配可按g(i)=(f(i)+NSF)modNPG作为超帧的函数变化。用这种方式,在超帧0,1,2,…,期间,特定远端设备所属的寻呼组将分别是是f(i),f(i)+1,f(i)+2,…。利用图3所示的示例性寻呼时隙分配(即,起始寻呼时隙=g(i)mod16),并作为一个例子假设f(i)=0,则远端单元给每个依次出现的超帧要读取的寻呼时隙号将在#0,#4,#8,#12,#0,#4,等等,之间循环。因为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寻呼时隙号相当于控制信道时隙号,所以如果远端设备在整个4个时隙唤醒来读取其被分配寻呼信道时隙的话,则远端设备可读取所有不同编号的控制信道时隙。
于是,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用图6流程图来概括。在步骤200,远端设备被分配给一个第一组,由此读取寻呼时隙#n来看是否被寻呼。然而,远端设备先醒来三个时隙来获取信道评估信息并用此时间来读取控制信道时隙#n-3,#n-2,#n-1以及#n,来获取例如其中发送的同步码元(LCMS)。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们可认识到,虽然远端设备先醒来去获取附加的信道评估信息以使能更好地解码其被分配的寻呼时隙n,但仍然可读得头几个LCMS信息时隙(虽然有关无线电信道的信息较少)。因为LCMS信息在每帧重复,所以如果缺少因初始信道信道缺乏而造成首读不精确的话,远端设备还有其他的机会来再读取该信息。
远端设备然后被分配给(或再配置给)下一个超帧的不同寻呼组,以使其在步骤202读取下一个超帧中的寻呼时隙#n+4。另外,因为(对本示例性实施例)远端设备先醒来进行信道评估,所以它也能在控制信道上读取时隙#n+1,n+2,和n+3以捕获同步码元和/或任何这期间可提供的其他信息。该处理寻呼进行,直到如步骤203所示,该寻呼回到远端设备被再次分配给其原始寻呼组的点,流程回到起始处。以这种方式,远端设备组获取例如所有16个同步码元以确定帧模式并如上所述,用此信息来与该帧同步。
图6的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通过重新配置远端设备给不同的寻呼组,和利用远端设备也可唤醒来获取任何送给它的寻呼消息任何附加时间的优点,也可容纳有关读取控制信道上的不同时隙的辅助功能。更具体地说,在该后描述的实施例中技术也可用于远端设备不需要对附加时隙醒来和/除了其被分配的寻呼时隙外不能读取附加时隙的情形,且可用一种使远端设备仍可从控制信道的不同编号的时隙中捕获同步码元的方式进行。
例如,系统可以不再配置远端设备该不同寻呼组,而是再配置帧结构使被分配的每个组的最初寻呼时隙从超帧到超帧改变。这样,该寻呼组K发送的初始寻呼信息中的时隙号为:
N=4K+(NSFmod16)
如果寻呼信息在不同部分发送的话,例如在图3和4提供的例子中,6个部分,则发送这些附加部分的时隙将例如用在任何给定帧中的时隙#N+4,N+8,N+13,N+18和N+23随起始寻呼时隙每个被移位。通过用这种方式改变起始时隙,远端设备也将有机会读取在控制信道上的不同编号的时隙,并且由此读取有关的不同信息。
上述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已经充分地揭示了本发明的一般性质,以至于其他的这种性质可应用当前的知识,可容易地修改和/或变换这种具体的实施例以适用于各种应用而无需脱离本发明的总的构思,因此,这种修改和变换都是在显而易见在本发明的公开的等效范围内。应该认识到,文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定的目的。

Claims (26)

1.一种用来向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信息,每个所述控制信道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包括第一数目的控制信道时隙;和
在寻呼信道的寻呼时隙中发送寻呼信息,每个所述寻呼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具有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其中所述第一数目控制信道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数目控制信道时隙是n而所述第二数目寻呼时隙是n+1,n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每个还包括步骤:
用至少一个扩频码来扩频所述要发送的信息。
4.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发送步骤还包括:
发送没有所述无寻呼信息的寻呼时隙中的一个时隙。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的第一步骤还包括:在每个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一个同步码元,其中在依次出现的控制信道时隙中的一些同步码元形成一个帧边界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一个同步信道而所述控制信道时隙包括由所述远端设备用来获取帧同步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时隙包括由所述远端设备用来识别一个长码组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步骤还包括步骤:
在每个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由被从一系列扩频码中选择的扩频码扩频的信息,其中在依次出现的控制信道时隙中的一些扩频码产生一个长码组识别模式。
9.一种无线电系统,包括:
用来在控制信道上的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信息的装置,每个所述控制信道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包括第一数目的控制信道时隙;和
用来在寻呼信道上寻呼时隙中发送寻呼信息的装置,每个所述寻呼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每个超帧具有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其中所述第一数目的控制信道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二数目的寻呼时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数目的控制信道时隙是n而所述第二数目寻呼时隙是n+1,而n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述两个用来发送的装置还包括:
用来用至少一个扩频码扩频所述要发送的信息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所述用来发送所述寻呼信息的装置还包括:
用来发送没有寻呼信息的寻呼时隙中的一个时隙的装置。
13.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用来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信息的装置还包括:用来在每个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同步码元的装置,其中在连续控制信道时隙中的一些同步码元产生一个帧边界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述的控制信道是一个同步信道而所述控制信道时隙包括由所述远端设备用来获取帧同步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时隙包括由所述远端设备用来识别一个长码组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9的系统,其中所述用来发送所述控制信道信息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来在每个控制信道时隙中,发送由被从一系列扩频码中选择的扩频码扩频的信息,其中在依次出现的控制信道时隙中的一些扩频码产生了一个长码组识别模式。
17.一种用来在一个扩频无线电系统中当处于待机模式时接收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超帧内,在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控制信道和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
在所述第一超帧之后,改变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
在第二超帧的所述改变了的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以及
通过在寻呼信道中在每个超帧里提供数量不同于在控制信道中的时隙,使得控制信道时隙和寻呼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并且每个超帧中的寻呼时隙和控制时隙的数量不同,以及递增所分配的寻呼时隙。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超帧期间在一个控制信道时隙中和在所述第二超帧期间在一个不同的控制信道时隙中接收一个同步码元,其中在依次出现的控制信道时隙中的一些数目的同步码元产生一个帧边界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超帧期间,在一个控制信道时隙中,和在所述第二超帧期间,在一个不同的控制信道时隙中,接收用不同扩频码扩频的信息,其中用在依次出现的控制信道时隙中的一些扩频码产生一个长码组识别模式。
20.一个移动站,包括:
一种用来在第一超帧的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控制信道和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的装置;
用来在所述第一超帧之后改变所述被分配的寻呼时隙的装置;和
用来在第二超帧的所述改变后的分配的寻呼时隙期间在所述控制信道和所述寻呼信道上均接收信息的装置,
其中通过在寻呼信道中在每个超帧里提供数量不同于在控制信道中的时隙,使得控制信道时隙和寻呼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并且每个超帧中的寻呼时隙和控制时隙的数量不同,以及递增所分配的寻呼时隙。
21.权利要求20的移动站,还包括:通过解码在所述控制信道上接收的多个不同编号的时隙上的长码掩码码元捕获帧同步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的移动站,还包括:
用来通过识别用来在所述控制信道上接收的多个不同编号的时隙上的信息的一系列扩频码来识别长码组的装置。
23.一种用来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向一个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顺序编号的时隙中在广播控制信道上发送开销信息,所述顺序编号的时隙在依次出现的帧中重复发送;
在顺序编号的时隙中在寻呼信道上发送寻呼信息,所述顺序编号的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
向至少一个所述与所述寻呼信道有关的顺序编号的时隙分配所述远端设备;和
由所述远端设备在多个超帧中的每个超帧中读取由所述系统在所述寻呼信道的所述分配的时隙中发送的信息和由所述系统在同时发送的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所述顺序编号的时隙之一中发送的信息,其中所述同时发送的所述广播控制信道的所述顺序编号的时隙之一是从超帧到超帧不同的。
24.一种用来在一个扩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一个控制信道上向多个移动站和在一个寻呼信道上向至少一个特定移动站在第一超帧的分配寻呼时隙期间发送信息;
在所述第一超帧之后改变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
在第二超帧中的所述改变后的分配寻呼时隙期间,在所述寻呼信道上向至少一个特定移动站发送信息,以及
通过在寻呼信道中在每个超帧里提供数量不同于在控制信道中的时隙,使得控制信道时隙和寻呼时隙在依次出现的超帧中重复发送,并且每个超帧中的寻呼时隙和控制时隙的数量不同,以及递增所分配的寻呼时隙。
25.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个特定移动站从第一寻呼组重新映射到第二寻呼组。
26.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改变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的步骤还包括:
递增一个所述分配的寻呼时隙。
CNB998104086A 1998-08-31 1999-08-27 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和移动站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23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144,272 US6480504B1 (en) 1998-08-31 1998-08-31 Paging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efficient wake-up period utilization
US09/144,272 1998-08-31
US09/144272 1998-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6171A CN1316171A (zh) 2001-10-03
CN100352310C true CN100352310C (zh) 2007-11-28

Family

ID=2250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0408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2310C (zh) 1998-08-31 1999-08-27 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和移动站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480504B1 (zh)
EP (1) EP1110423B1 (zh)
JP (1) JP4316810B2 (zh)
KR (1) KR100625723B1 (zh)
CN (1) CN100352310C (zh)
AT (1) ATE308217T1 (zh)
AU (1) AU757220B2 (zh)
DE (1) DE69927989T2 (zh)
HK (1) HK1040873B (zh)
MY (1) MY122224A (zh)
WO (1) WO20000134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1250B1 (en) * 1999-08-17 2003-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deep paging
US6965634B1 (en) * 1999-11-12 2005-11-15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Non-stationary dither code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US6728300B1 (en) 2000-02-11 2004-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standby time in remote stations configured to receive broadcast databurst messages
US6934655B2 (en) * 2001-03-16 2005-08-23 Mindspeed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line analysis
US6996082B2 (en) 2001-05-14 2006-02-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he amount of data necessary to signal code and timeslot assignments
US7158502B2 (en) * 2001-06-14 2007-01-02 Motorola, Inc. Slot cycle assignment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068024A1 (en) 2001-10-05 2003-04-10 Jones William W. Communication system activation
CA2474252A1 (en) * 2002-01-22 2003-07-31 Knut Odma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iso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data in a radio network
US7418239B2 (en) * 2002-02-13 2008-08-26 Motorola Inc. Reselection optimization i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for
US6950684B2 (en) 2002-05-01 2005-09-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power resources in wireless devices
KR20050098009A (ko) 2002-05-06 2005-10-10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배터리 수명을 연장시키기 위한 동기화 방법
US7486637B2 (en) * 2002-09-26 2009-02-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ly managing paging windows and data messages
US7272376B1 (en) * 2003-05-13 2007-09-18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ook-up table implementation of WCDMA frame synchronization and cell group ID detection
US7130668B2 (en) * 2003-09-01 2006-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leep mode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84446B1 (ko) * 2004-02-11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동작 모드 제어방법
US7324449B2 (en) * 2004-03-11 2008-01-2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backhau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72487A1 (en) * 2004-09-22 2006-04-06 Howard John S Power conserv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KR100622875B1 (ko) * 2004-10-27 2006-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수신 대기 시간 향상을 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KR20070097085A (ko) 2004-12-30 2007-10-02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조사를 사용하는 장치 패턴화
US8073470B1 (en) 2005-01-31 2011-12-06 Jasper Wireless, Inc Paging windows for power conserv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073469B2 (en) 2005-01-31 2011-12-06 Jasper Wireless, Inc. Paging for non-real-time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networks
US7742444B2 (en) 2005-03-15 2010-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other sector information combining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50908B2 (en) 2005-06-16 2014-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US9055552B2 (en) 2005-06-16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US20070087767A1 (en) * 2005-10-17 2007-04-19 Sameer Pareek Techniques to manage paging operations for idle mode mobile stations
US8675549B2 (en) 2005-10-2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serving sector mainten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207790A1 (en) * 2005-10-27 200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tuneawaystatus in an ope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397934C (zh) * 2005-12-08 2008-06-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判定是否忽略寻呼信道消息的方法及其手机、设备、系统
US20100317374A1 (en) * 2009-06-11 2010-12-16 Yaron Alpert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aging interval access on a mobile station
DE102010001358B4 (de) * 2010-01-29 2015-06-18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US8842643B1 (en) * 2010-07-16 2014-09-23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adjustment of the maximum period between overhead-message transmissions on a paging channel
CN102413549B (zh) * 2010-09-21 2015-05-13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终端与其省电方法
CN101925132B (zh) * 2010-09-21 2013-02-06 济南普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的新型多信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US8400995B2 (en) * 2010-09-22 2013-03-19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crambling data
CN103179644B (zh) 2011-12-21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读取系统消息的方法、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12931A1 (en) * 1993-11-01 1995-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Digital control channels having logical channels for multiple access radiocommunication
US5491718A (en) * 1994-01-05 1996-02-13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CDMA radiotelephone having optimized slotted mode and long code operation
GB2313253A (en) * 1996-05-13 1997-11-19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adio teleph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1600A (en) * 1997-07-09 1999-11-23 Ericsson Inc. Integration of mobile station channel measurement with paging channel displacement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1999003228A1 (en) * 1997-07-14 1999-01-21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rror and flow control method with a group reject arq
US6725068B2 (en) * 1997-08-05 2004-04-20 Tokyo Digital Phone Co., Ltd. Digital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12931A1 (en) * 1993-11-01 1995-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Digital control channels having logical channels for multiple access radiocommunication
US5491718A (en) * 1994-01-05 1996-02-13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CDMA radiotelephone having optimized slotted mode and long code operation
GB2313253A (en) * 1996-05-13 1997-11-19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adio tele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22224A (en) 2006-03-31
EP1110423B1 (en) 2005-10-26
JP2002524944A (ja) 2002-08-06
EP1110423A1 (en) 2001-06-27
ATE308217T1 (de) 2005-11-15
KR20010073038A (ko) 2001-07-31
AU6014199A (en) 2000-03-21
DE69927989D1 (de) 2005-12-01
AU757220B2 (en) 2003-02-06
JP4316810B2 (ja) 2009-08-19
HK1040873A1 (en) 2002-06-21
WO2000013451A1 (en) 2000-03-09
CN1316171A (zh) 2001-10-03
KR100625723B1 (ko) 2006-09-20
US6480504B1 (en) 2002-11-12
HK1040873B (zh) 2008-10-31
DE69927989T2 (de) 200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2310C (zh) 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无线电系统和移动站
EP2031930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standby time in remote stations configured to receive broadcast databurst messages
RU2149518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CN1126413C (zh) 简化无线通信系统中码字的解码
CN1135859C (zh) 使用单频的同步广域和局域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26407C (zh) 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109460C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接收机
CN1682548A (zh) 启动多重传播服务及使用者设备电池节约的方法
CN1327700A (zh) 蜂窝通信网
KR20010052984A (ko) 스프레드 스펙트럼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프레임 동기화 기술및 시스템
CN1117445C (zh) 具有可变通信容量的模块化基站
CN1902860A (zh) 网络拓扑形成
CN101123742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实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13549B (zh) 无线通信终端与其省电方法
CN1377146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基站
CN1225763A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204441A (zh) 带宽分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08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