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1097C -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 Google Patents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1097C
CN100341097C CNB2004100348923A CN200410034892A CN100341097C CN 100341097 C CN100341097 C CN 100341097C CN B2004100348923 A CNB2004100348923 A CN B2004100348923A CN 200410034892 A CN200410034892 A CN 200410034892A CN 100341097 C CN100341097 C CN 1003410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plasma display
auxiliary electrode
prebasal plate
display flo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48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1251A (zh
Inventor
徐兆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348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41097C/zh
Publication of CN1691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10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10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此前基板是划分有多个像素区,且在每一像素区中是包括配置有一介电层与多对辅助电极。其中介电层是配置在一透明基板上,且介电层的厚度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逐渐增厚。而多对辅助电极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而平行配置在介电层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可以提供较大的放电空间,且此种辅助电极排列方式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以改善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的前基板(front plate),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alternating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的前基板。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为人与资讯的沟通界面,目前平面显示器主要有下列几种:等离子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OEL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  以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其中,等离子显示器以其大尺寸、自发光、无视角依存、轻薄以及全彩化等优点而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可望成为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的主流。此外,等离子显示器包括直流等离子显示器与交流等离子显示器,而对于现有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其详述如后。
请参照图1,其绘示是现有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现有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前基板10与后基板20,而为了方便说明,将前基板10与后基板20相对旋转90度之后,即为本图所绘示。其中,后基板20是包括第二绝缘基板21、地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22、发光材料层23与阻隔壁(barriers)24。其中,阻隔壁24是配置于第二绝缘基板21上,以围出多个放电空间25,并构成多个像素区,而且每一像素区中都配置有对应的地址电极22。而发光材料层23形成于每一像素区中的地址电极22与阻隔壁24上。
前基板10例如包括第一绝缘基板12、辅助电极(bus electrode)11、维持电极(sustain electrode)14、第一介电层15、第二介电层16以及保护层17。其中,维持电极14是配置于第一绝缘基板12上,且每一辅助电极11是配置在对应的维持电极14上,以构成一列电极(row electrode)。此外,第一介电层15是覆盖于维持电极14与辅助电极11上,而第二介电层16是覆盖于第一介电层15上。另外,保护层17是覆盖于第二介电层16上。
请继续参照图1,当一驱动电压输入至各像素区的维持电极14时,在放电空间25内的放电气体会受激发而产生表面放电25a,并发出紫外光。而当像素区内的发光材料层23在受到紫外光照射后,即会进入激发态(Excited state)。此时,在发光材料层23自激发态恢复到基态(Groundstate)的过程中,发光材料层23会依照其材料的特性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此即为一般交流等离子显示器的发光原理。
而上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器中的维持电极14一般是使用透明导电材料(ITO)来形成。然而,因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值较高,仍需辅助电极11维持放电时的电压位准(voltage level)。此外,一般透明电极的成本较高,因此相对需较高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以改善传统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维持电极排列,有需要较高的维持电压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以降低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制造成本。
基于上述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此前基板是划分有多个像素区,且在每一像素区中是包括配置有多对辅助电极与一介电层。其中,多对辅助电极是平行的配置在一透明基板上,且在这些对辅助电极中的一第一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1、一第二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2、一第n-1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n-1、一第n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n,且D1<D2<Dn-1<Dn,而且第一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为T1、第二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为T2、第n-1对辅助电极电极的厚度为Tn-1、第n对辅助电极电极的厚度为Tn,且T1<T2<Tn-1<Tn。此外,介电层是位于透明基板上,且覆盖住上述的辅助电极。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更包括一保护层,其是共形的覆盖在介电层的上表面。
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介电层的上表面与对辅助电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例如为一致。
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介电层的上表面与对辅助电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例如为不一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每一像素区中的介电层上表面例如为一弧状表面。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每一像素区中的介电层上表面例如为一阶梯状表面。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此前基板是划分有多个像素区,且在每一像素区中是包括配置有一介电层与多对辅助电极。其中,介电层是配置在一透明基板上,且介电层的厚度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逐渐增厚。此外,多对辅助电极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而平行配置在介电层中。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此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更包括一保护层,其是共形的配置在介电层的上表面。
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例如为一致。
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例如为不一致。
依照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介电层的上表面与对辅助电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例如为一致。
依照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介电层的上表面与对辅助电极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例如为不一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每一像素区中的介电层的上表面例如为一弧状表面。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于每一像素区中的介电层的上表面例如为一阶梯状表面。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介电层例如包括一第一介电层与一第二介电层。其中,第一介电层是配置在透明基板上,而第一介电层的厚度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逐渐增厚,且上述厚度一致的多对辅助电极是配置在第一介电层的表面上。此外,第二介电层是位于第一介电层上,并覆盖住辅助电极。
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上述的介电层是由阶梯状堆叠的多层介电层所构成。
在本发明中,因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并未使用透明导电材质的维持电极,而是使用导电性较佳的多对辅助电极来构成列电极排列出较强的电场分布,所以所需的维持电压较低。而且,因未使用透明导电材质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中,每一像素区内的多对辅助电极的排列方式是为X、Y、Z三维的特殊排列,此种排列方式可以在相同维持电压下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因而能提高放电效率。
在本发明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中,每一像素区内的介电层表面轮廓是呈现如弧状或是阶梯状的轮廓,其是可以提供较大的放电空间,因而能提高显示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为现有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提出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结构,其是未使用透明导电材质的维持电极,而且每一像素区内的辅助电极具有特殊的排列方式,以达到提高放电效率以及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以下是以较佳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基板结构,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而关于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后基板结构可以是已知的任何一种适用的后基板结构。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其绘示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此前基板划分有多个像素区100,且在每一像素区100中例如包括有多对辅助电极120、一介电层130以及一保护层140。其中,辅助电极120是平行的配置在一透明基板110上,且介电层130是位于透明基板110上,并覆盖辅助电极120。此外,介电层130具有一上表面130a,且在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上更可以配置有保护层140,其是共形的覆盖在介电层130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辅助电极120例如包括相距D1的一第一对辅助电极122、相距D2的一第二对辅助电极124、相距D3的一第三对辅助电极126、相距D4的一第四对辅助电极128,且D1<D2<D3<D4。换言之,第三对辅助电极126是位于第四对辅助电极128之间、第二对辅助电极124是位于第三对辅助电极126之间、第一对辅助电极122是位于第二对辅助电极124之间。另外,第一对辅助电极122的厚度为T1、第二对辅助电极124的厚度为T2、第三对辅助电极126的厚度为T3、第四对辅助电极128的厚度为T4,且T1<T2<T3<T4。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上述的辅助电极120只包括四对辅助电极,其亦可以视实际所需而设计适合数量的辅助电极,只是其配置方式需符合D1<D2<Dn-1<Dn的条件,其中Dn-1代表第n-1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而Dn代表第n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且厚度关系需符合T1<T2<Tn-1<Tn的条件,其中Tn-1代表第n-1对辅助电极,而Tn代表第n对辅助电极的厚度。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透明基板110的材质例如是钠玻璃、高应力点玻璃或其他适用的透明玻璃。另外,辅助电极120的材质例如包括铬-铜-铬膜(Cr-Cu-Cr)或是其他适用的金属材质,而保护层140的材质例如是氧化镁膜(MgO)或是其他适用的介电材质。
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本实施例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并未使用具有较高电阻值的透明维持电极,而是利用电阻值较低的多对辅助电极120来构成列电极。而且,因上述的辅助电极120以X、Y、Z三维变化的特殊方式排列,此种排列在相同维持电压下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因而能提高放电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2,上述的辅助电极120具有一上表面120a,而且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与辅助电极120的上表面120a之间的距离例如为一致,但是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与辅助电极120的上表面120a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不同。在一较佳实例中,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例如为一阶梯状表面。此种介电层130的表面轮廓可以使得像素区中的放电空间变大,以提高放电效率,进而提高显示效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并不限定为一阶梯状表面。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还可以是弧状表面、梯型表面或斜面。对于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为弧状表面的实例,是绘示于图3,并详述如后。
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前基板的结构大致与图2的前基板相同,除了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为一弧状表面以外。
在图3的实例中,由于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为一弧状表面,因此同样可以使像素区的放电空间变大。此外,相较于现有的技术,图3的前基板同样未使用透明导电材质的维持电极,而且辅助电极120是以X、Y、Z三维变化的特殊方式排列,所以同样具有高放电效率的优点。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其绘示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此前基板划分有多个像素区300,且在每一像素区300中例如包括有多对辅助电极320、一介电层330与一保护层340。其中,介电层330是配置在一透明基板310上,且介电层330的厚度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逐渐增厚。此外,多对辅助电极320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而平行配置在介电层330中。另外,在介电层330的上表面330a上更可以配置保护层340,其是共形的覆盖在介电层330上。
如同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辅助电极320例如包括相距D1的一第一对辅助电极322、相距D2的一第二对辅助电极324、相距D3的一第三对辅助电极326、相距D4的一第四对辅助电极328,且D1<D2<D3<D4。换言的,第三对辅助电极326是位于第四对辅助电极328之间、第二对辅助电极324是位于第三对辅助电极326之间、第一对辅助电极322是位于第二对辅助电极324之间。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辅助电极322、第二对辅助电极324、第三对辅助电极326与第四对辅助电极128的厚度例如为一致,但是这些对辅助电极之间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辅助电极320只包括四对辅助电极,其亦可以视实际所需而设计适合数量的辅助电极320,只是其配置方式需符合D1<D2<Dn-1<Dn的条件,其中Dn-1代表第n-1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而Dn代表第n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且每一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例如为一致或具有不同的厚度。
再者,介电层330的上表面330a与这些对辅助电极320的上表面320a之间的距离例如为一致,但是介电层330的上表面330a与这些对辅助电极320的上表面320a之间的距离也可是不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介电层330的上表面330a例如是一弧状表面。
承上所述,介电层330例如是由一第一介电层332与一第二介电层334所构成。其中,第一介电层332是配置在透明基板310上,且第一介电层332的厚度是由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逐渐增厚,而辅助电极320是配置在第一介电层332的表面上。此外,第二介电层334是位于第一介电层332上,并覆盖住辅助电极320。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介电层330的上表面330a并不限定为一弧状表面。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还可以是一阶梯状表面或一梯型表面。而关于介电层130的上表面130a为阶梯状表面的实例,是绘示于图5,并详述如后。
请参照图5,其绘示是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前基板的结构大致与图4的前基板相同,除了介电层430的上表面430a为阶梯状表面以外。介电层430例如包括一第一介电层432与一第二介电层434。其中,第一介电层432是配置在透明基板310上,且第一介电层432的表面是呈现阶梯状轮廓。而第二介电层434是共形的覆盖于第一介电层432上,以使第二介电层434的表面同样呈现阶梯状轮廓。此种具有阶梯状表面轮廓的介电层的另一实例如图6所绘示,其是由多层介电层堆叠所构成。
请参照图6,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前基板的结构大致与图5的前基板相同,除了介电层430例如是由介电层430a、介电层430b、介电层430c、介电层430d、介电层430e与介电层430f堆叠所构成的外。其中,上述的第一对辅助电极322配置于介电层430a的表面上,并位于介电层430b内。此外,第二对辅助电极324配置于介电层430b的表面上,并位于介电层430c内。另外,第三对辅助电极326配置于介电层430c的表面上,并位于介电层430d内。再者,第四对辅助电极328配置于介电层430d的表面上,并位于介电层430e内,且介电层430f覆盖部分介电层430e。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前基板上并未使用具有较高电阻值的透明维持电极,而是利用电阻值较低的多对辅助电极来构成列电极。而且因上述的辅助电极是以X、Y、Z三维变化的特殊方式排列,此种排列在相同维持电压下能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因此能提高放电效率。此外,无论前基板上的介电层是弧状表面或是阶梯状表面,都可以使得各像素区的放电空间变大,以提高放电效率,进而提高显示效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Claims (16)

1.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该前基板是划分有多个像素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像素区中包括:
多对辅助电极,平行的配置在一透明基板上,其中在这些辅助电极对中的一第一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1、一第二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2、一第n-1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n-1、一第n对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为Dn,且D1<D2<Dn-1<Dn,而且该第一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为T1、该第二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为T2、该第n-1对辅助电极的厚度为Tn-1、该第n对辅助电极电极的厚度为Tn,且T1<T2<Tn-1<Tn;以及
一介电层,位于该透明基板上且覆盖住这些辅助电极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层,共形的覆盖在该介电层的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介电层的上表面与这些辅助电极对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介电层的上表面与这些辅助电极对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像素区中的该介电层上表面为一弧状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像素区中的该介电层上表面为一阶梯状表面。
7.一种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该前基板是划分有多个像素区,特征在于在每个像素区中包括:
一介电层,配置在一透明基板上,其中该介电层的厚度是由该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逐渐增厚;以及
多对辅助电极,这些辅助电极对是由每个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平行配置在该介电层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层,共形的配置在该介电层的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辅助电极对的厚度一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辅助电极对的厚度不一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介电层的上表面与这些辅助电极对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介电层的上表面与这些辅助电极对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一致。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像素区中的该介电层上表面为一弧状表面。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像素区中的该介电层上表面为一阶梯状表面。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介电层包括:
一第一介电层,配置在该透明基板上,其中该第一介电层的厚度是由每个像素区的中心处往两旁处逐渐增厚,且这些辅助电极对是配置在该第一介电层的表面上;以及
一第二介电层,位于该第一介电层上,并覆盖住这些辅助电极对。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介电层是由阶梯状堆叠的多层介电层所构成。
CNB2004100348923A 2004-04-21 2004-04-21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109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48923A CN100341097C (zh) 2004-04-21 2004-04-21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48923A CN100341097C (zh) 2004-04-21 2004-04-21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251A CN1691251A (zh) 2005-11-02
CN100341097C true CN100341097C (zh) 2007-10-03

Family

ID=35346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48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1097C (zh) 2004-04-21 2004-04-21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41097C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868A (zh) * 2000-01-26 2001-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消耗功率抑制效果良好的面放电型显示器件
JP2002343256A (ja) * 2001-05-16 2002-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30062835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9868A (zh) * 2000-01-26 2001-10-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消耗功率抑制效果良好的面放电型显示器件
JP2002343256A (ja) * 2001-05-16 2002-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30062835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251A (zh) 2005-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2264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16504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230764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73718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617289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574165A (zh) 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形成地址电极的方法
CN1533583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25423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00341097C (zh) 交流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
CN100342475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301526C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
CN1753143A (zh) 包括地址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74741A (zh) 有机电致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897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后板
CN161004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31555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471123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8340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0763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79766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278357C (zh) 交流电浆显示面板
CN1841624A (zh) 等离子显示器及其前基板及等离子显示器的前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90914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CN183209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