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138596A1 -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138596A1
WO2024138596A1 PCT/CN2022/143782 CN2022143782W WO2024138596A1 WO 2024138596 A1 WO2024138596 A1 WO 2024138596A1 CN 2022143782 W CN2022143782 W CN 2022143782W WO 2024138596 A1 WO2024138596 A1 WO 202413859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charging devi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437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姜斯文
徐超
孔令召
张彬彬
柴本本
张武屹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7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138596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413859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13859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Definitions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harg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avoiding misidentification and charging stop,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educed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d power consumption.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harging equipment, power supply equipment, vehicles, charging systems,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itiates insulation detection,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performs insulation detection on the charging device, the charging device collects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obtains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hat i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sends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charging device uses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collected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s as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 for subsequent use.
  •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ncludes a battery,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specifically used to charge the battery in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battery can specifically be a battery pack or a battery cell.
  • the setting of the first threshold value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ull charging voltage of the battery pack, the rated level specified by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charging pile, the detection error and offset, etc.
  •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 output by the charging pile will be lower than the maximum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battery pack full charge voltage) or the first threshold value. Therefore, it can only be preliminarily judged that the DC charging pile is a low-voltage charging pile.
  •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ull charge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a high-voltage charging pile and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should be used.
  •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less than the full charge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a low-voltage charging pile and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should be used.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o use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for charging includes: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i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the reconnection mechanism, the charging device re-sends the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s the actual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the charging device receives the second message, and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use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for charging.
  • the charging device when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direct charging, it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reconnection mechanism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hat is, when the charging device mistakenly determines to use the boost charging method, the direct charging method can be re-adopted through the reconnection mechanism, which im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olution.
  • the judgment of the reconnection mechanism is specifically implemented by sending the third message, which im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olution and limits the receiving time of the fourth message, ensuring that the power supply equipment will not be shut down due to a long period of judgment during the charging process, thereby improving the user's charging experience.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includes: when the charging device receives the fifth message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fourth message sent by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received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the above-mentioned step: i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the charging device re-sends the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cludes: if the charging device receives the fourth message sent by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the charging device re-sends the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 the method further includes: i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does not have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a second charging mode; if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meet preset conditions,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 the charging device can still continue to use the boost charging method, and then switch to the direct charging method in the subsequent process to ensure that the charging process is not stopp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user's charging experience.
  • the preset conditions include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the number of requests from the charging devic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second threshold value, the charging device is not in a pre-charging heating stat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within the second preset time period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third threshold value.
  • the success rate of switching is increas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user's charging experience.
  • the method further includes: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is successful; if the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fails,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mainta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the requested voltage adjustment slop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fourth threshold value, and the requested current adjustment slop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fifth threshold value.
  • a fifth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vehicle, which includes a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charging device is used to execute the method of the first aspect or any possibl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first aspect.
  • 1a-1d are schematic diagrams of a charging module of a vehicle
  • FIG3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embodiment of a charging detection method provided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8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embodiment of a power supply device provided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harg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avoiding misidentification and charging stop,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educed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d power consumption.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harging equipment, power supply equipment, charging system, computer equipment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tc. The following are detailed descriptions.
  • the charging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27930-2015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harging handshake stage, the charging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stage and the charging stage.
  • the charging pile will interact with the BMS in the vehicle through the DC charging port for many times.
  • the charging pile will send a charger handshake message (CHM) to the BMS, and the BMS will respond with a vehicle handshake message (BHM) to the charging pile, which is used for the charging pile and the BMS to determine the standard version used by both parties, and then perform insulation detection.
  • CHM charger handshake message
  • BHM vehicle handshake message
  • Scenario 1 The vehicle battery voltage platform is 750V, the user uses a charging pile with a maximum output of 500V for charging, and the vehicle is charged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Scenario 3 The vehicle battery voltage platform is 750V.
  • the user uses a charging pile with a maximum output of 750V or 1000V for charging.
  • the vehicle first uses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and then switches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for charging.
  •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a rechargeable vehicle with boost charging capability, which can be a vehicle or a power battery module (charging module) in the vehicle shown in FIGS. 1a to 1d .
  • the battery pack in the vehicle has a 750V voltage platform, and the specific full charge voltage is 740V.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a DC charging pile.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re pre-connected, and the user control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start charging the charging device.
  • step 303 is executed.
  • step 303 is executed.
  • step 308 is executed.
  • the charging device sends a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sends a second mess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first message.
  • the charging device sends a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 the first message includes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that is, the first message is a BCP message.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fter receiving the first message sent by the charging device,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will respond to the first message and send a second mess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second message includes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 the second message is a CML message.
  • the charging device receives the second mess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first message, that is, the CML message includes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ull charging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charging device After the charging device obtains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ull charging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When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ull charging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a high-voltage charging pile, and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should be used, and step 306 is executed. When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less than the full charging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a low-voltage charging pile, and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should be used, and step 311 is executed.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a fourth message from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third message is received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 the charging device In order to avoid the charging pile stopping working due to too long waiting time, the charging device need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has received the fourth message from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third message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If the charging device receives the fourth message from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third message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executes step 308. If the charging device does not receive the fourth message from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third message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does not have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can only continue to use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and executes step 311.
  • steps 306 and 307 are step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that is,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reconnect,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an also actively initiate a reconnection request. Steps 306 and 307 can be replaced by step 3061.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fourth message sent by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received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 the BMS suspends sending messages to the charging pile. If the fifth message fed back by the charging pile, namely the charger error message (CEM), is received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5s), the BMS waits to receive the fourth message sent by the charging pile, namely the CRM message.
  • CEM charger error message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executes step 308. If the charging device does not receive the fourth message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does not have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can only continue to use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and then try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and execute step 311.
  • the charging device sends a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sends a second mess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first message.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a first charging mode.
  • step 302 when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 is greater than the first threshold value,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DC charging pile is a high-voltage charging pile and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should be adopted.
  • the charging device sends a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first message is the actual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the actual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will fluctuate with the remaining power of the charging pack.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will still respond to the first message and send a second mess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n it can enter the charging stage.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harges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 step 307 i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the charging device re-sends the first message to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t this time,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first message is also the actual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re-receives the first message sent by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responds to the first message and sends a second mess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Then, the charging stage can be entered.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harges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 the BMS when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is adopted, the BMS requests to close the fast charging positive relay and the fast charging negative relay, and the BMS requests the charging pile to work: the working mode is constant current mode, the requested voltage is the actual voltage of the battery pack + the offset, and the requested current is the allowable charging current of the battery pack + the load consumption current.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step 305 when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less than the full charging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a low-voltage charging pile and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should be adopted.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harges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step 308 if the charging device does not receive the fourth message from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n response to the third message within the first preset time period,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does not have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can only continue to use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using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harges the charging device using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the boost box is a two-phase boost (borrowing the two-phase winding of the motor to charge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the requested voltage adjustment slop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fourth threshold value
  • the requested current adjustment slop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fifth threshold value, so that the wheel end torque change rate is less than the preset value to reduce the wheel end impact problem caused by the two-phase boost of the motor.
  • the fourth threshold value is 5V/s and the fifth threshold value is 10A/s.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reset conditions are met.
  • the charging device can determine that the charging pile is a high-voltage charging pile, but maintains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because it does not have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Therefore, after adopting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it is necessary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At this time, the charging device need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meet the preset conditions.
  • the preset conditions include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second threshold value, the charging device is not in the pre-charging heating stat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within the second preset time period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third threshold value.
  • the second threshold value can be 1 time
  • the second preset time is 3 minutes
  • the third threshold value is 10V
  • the third threshold value is the minimum voltage difference of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of the MCU. Limiting the third threshold value can avoid adhesion when closing the relay (the relay cannot be closed or disconnected).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preset conditions are met when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requested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the charging device is not in the pre-charging heating state, and within 3 minu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V.
  • the charging device allows switching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switches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to charge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executes step 313. If one of the preset conditions is not met,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is maintained or the process returns to step 311.
  • the preset conditions also include whether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pil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ull charge voltage of the battery pack (battery full charge voltage). That is, when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reset conditions are met, the charging device can also re-determine whether the charging pile is a high-voltage charging pile, that is, the charging device re-receives the CML message sent by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determines whether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pil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ull charge voltage of the battery pack. If so,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urrent charging pile is a high-voltage pile and needs to be switched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If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pile is less than the full charge voltage of the battery pack,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urrent charging pile is a low-voltage pile and continues to be charged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step 313 the number of requests by the charging device to request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is counted, that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set condition does not affect the number of requests.
  •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 the adjustment time for switching is relatively long.
  • the charging device still needs to request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to ensure that the charging pile does not stop working.
  • the process is the same as requesting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The difference is that when the BMS requests the charging pile to work, the requested voltage is the actual voltage of the battery pack.
  • the condition in the preset condi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within the second preset time period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third threshold value. This can be judged after the above-mentioned request for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 the preset condi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whether the switching condition is met, and other preset condit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whether switching is allowed.
  • the charging device When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the charging device stops enabling the MCU, and the MCU stops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After the MCU stops, the charging device closes the (fast charging) negative relay, controls the capacitor of the boost box to be disconnected from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circuit, and uses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for charging.
  • the charging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he charging mode is successfully switched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 step 313 Since the execution of step 313 may fail,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ituation of switching failure (for example, MCU shutdown failure or negative relay closing failure). If the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fails,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mainta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If the switch is successful,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is maintained.
  • switching failure for example, MCU shutdown failure or negative relay closing failure
  •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and message interac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identify high-voltage and low-voltage charging piles, which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charging pile identification and avoids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boost charging methods, thereby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reduced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increased power consumption and extend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vehicle motor.
  • the request unit 704 is used to request charging in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when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full charging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request unit 704 can execute step 310 in the above method embodiment.
  • the charging device when the charging device requests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to charge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the requested voltage adjustment slop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fourth threshold value, and the requested current adjustment slop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fifth threshold value.
  • the request unit 704 is specifically used to close the fast charging positive relay and control the capacitor of the boost box to be connected to the boost charging circuit, so that the capacitor in the boost box is pre-charged to the target voltage.
  •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s a minimum value between a maximum inpu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an actual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 an embodiment of a power supply device 800 provided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ncludes:
  • the first sending unit 801 is used to send the insulation detection volt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the first sending unit 801 can execute step 301 in the above method embodiment.
  • the charging unit 804 is specifically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i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has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re-receive the first message sent by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current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is the actual voltage of the charging device; send a second message to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use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to charge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charging unit 804 is also used to charge the charging device in the second charging mode if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does not have a reconnection mechanism; if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meet preset conditions, switch to the first charging mode to charge the charging device.
  • the charging unit 804 is specifically used to enable the charging device to close the fast charging positive relay, and enable the charging device to control the capacitor of the boost box to be connected to the boost charging circuit, so that the capacitor in the boost box is pre-charged to the target voltage.
  • the charging unit 804 is further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nable the charging device to close a fast charging positive relay and a fast charging negative relay.
  •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800 provid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be a DC charging pile.
  •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 may be understood by referr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content of the embodiment part of the aforementioned charging detection method, and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a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in which computer-executable instructions are stored.
  • the device executes the above-mentioned charging detection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的第一门限值时,充电设备通过与供电设备交互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获取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并基于最大输出电压判断供电设备是否为高压桩,进而确定是否采用直充充电方式,避免了误识别和充电停止,从而解决充电效率下降以及耗电量上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机械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电池和充电桩的电压等级都逐步趋于高压化,但低压的充电桩和车辆电池依然有存量。
为了满足适配不同输出电压等级的充电桩和不同充电场景充电需求,车辆需要主动识别充电桩输出能力(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并据此选取合理的充电方式。
然而,在识别充电桩输出能力时,往往会出现误识别和充电停止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检测方法,用于避免误识别和充电停止,解决充电效率下降以及耗电量上升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充电设备、供电设备、车辆、充电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充电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充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门限值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第一报文包括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充电设备接收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充电设备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本申请中的第一充电模式为直充充电(即供电设备直接通过自身充电电压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充电模式为升压充电(即充电设备将供电设备提供的充电电压升压后,再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设备为可充电、具备升压充电能力的运载工具,也可以为车辆中的动力电池模块,供电设备为直流充电桩,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预先已连接好,且用户控制供电设备开始给充电设备充电。
本申请中,在充电握手阶段中,供电设备发起绝缘检测,供电设备对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充电设备对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进行采集,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即供电设备发送绝缘检测电压至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将采集到的绝缘检测电压中的最大值作为后续使用的绝缘检测电压。
本申请中的充电设备包括电池,供电设备具体用于给充电设备中的电池充电,电池具体可以为电池包或电芯。
本申请中的第一门限值的设定考虑电池包满充电压、充电桩国标规定的额定等级、检测误差和偏移等。
本申请中,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初步判断该直流充电桩为低压充电桩,当绝缘检测电压大于第一门限值,则可以确定该直流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应该 采用第一充电模式。
因受到自身能力或基于安全考虑,充电桩输出的绝缘检测电压会低于充电设备的最大电压(电池包满充电压)或第一门限值,因此只能初步判断该直流充电桩为低压充电桩,此时需要根据交互报文确定供电设备是否真的为低压充电桩,即进入充电参数配置阶段,通过交互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获取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则可以确定该供电设备为高压充电桩,应该采用第一充电模式,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小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则可以确定该供电设备为低压充电桩,应该采用第二充电模式。
该第一方面,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的第一门限值时,充电设备通过与供电设备交互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获取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并基于最大输出电压判断供电设备是否为高压桩,进而确定是否采用直充充电方式,避免误识别和充电停止,从而解决充电效率下降以及耗电量上升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充电设备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包括: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充电设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充电设备接收第二报文,并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请求直充充电方式时,需要通过供电设备的重连机制来实现,即充电设备误判采用升压充电方式时,可以通过重连机制重新采用直充充电方式,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三报文;上述步骤: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充电设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包括: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充电设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重连机制的判断具体通过发送第三报文来实现,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且限制了第四报文的接收时间,保证了充电流程中不会因为长时间处于判断阶段而使供电设备停机,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当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五报文,充电设备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上述步骤: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充电设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包括: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充电设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重连机制的判断还可以由供电设备主动发送第五报文和第四报文来实现,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且限制了第四报文和第五报文的接收时间,保证了充电流程中不会因为长时间处于判断阶段而使供电设备停机,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若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时,充电设备还是可以保持采用升压充电方式,并在后续过程中再切换至直充充电方式,保证充电流程不停止,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限制切换至直充充电的切换条件,提高切换的成功率,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成功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若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失败,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保持第二充电模式。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求切换至直充充电方式后,进一步判断切换是否成功,保证充电流程不停止,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请求的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请求的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请求电压和电流的上升斜率,有效减小因两相升压充电(借用电机两相绕组进行升压充电)带来的轮端冲击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包括: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以使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升压充电时,充电设备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使能充电设备的电机控制单元给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与发送的第一报文电池包电压一致)。然后电池管理系统请求充电桩工作,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充电设备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包括: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直充充电时,充电设备的电池管理系统请求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然后电池管理系统请求充电桩工作,提升了方案的可实现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报文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避免了电池包的当前电压大于充电桩最大输出电压,或直流充电桩在启动充电时检测接入电池瞬间的电压与接收到BCP报文的偏差超过限定值,直流充电桩会主动停止供电的问题。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供电设备发送绝缘检测电压至充电设备;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供电设备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 文,第一门限值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第一报文包括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第二报文包括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供电设备判断是否具备重连机制;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供电设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供电设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并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供电设备判断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供电设备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三报文;上述步骤: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供电设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包括: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供电设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供电设备判断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供电设备发送第五报文至充电设备;上述步骤: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供电设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包括: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供电设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若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供电设备使能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使能充电设备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以使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供电设备使能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充电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如:获取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请求单元。
该第三方面,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发送单元用于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门限值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 电压确定,第一报文包括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请求单元用于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求单元具体用于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接收第二报文,并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求单元具体还用于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三报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求单元具体还用于当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五报文,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求单元还用于若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若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求单元还用于判断是否成功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若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失败,请求供电设备保持第二充电模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请求的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请求的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供电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供电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如:第一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充电单元。
该第四方面,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绝缘检测电压至充电设备;接收单元用于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门限值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第一报文包括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第二报文包括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充电单元用于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单元具体用于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并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单元具体还用于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三报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单元具体还用于发送第五报文至充电设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单元还用于若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若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包括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充电设备,充电设备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供电设备,该供电设备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提供的充电设备和上述第六方面提供的供电设备,充电设备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供电设备用于给充电设备充电。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内存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耦合,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该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器。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内存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耦合,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nput/output, I/O)接口,该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器。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的第一门限值时,充电设备通过与供电设备交互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获取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并基于最大输出电压判断供电设备是否为高压桩,进而确定是否采用直充充电方式,避免误识别和充电停止,从而解决充电效率下降以及耗电量上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图1d为车辆的充电模块的架构图;
图2为车辆充电流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检测方法,用于避免误识别和充电停止,解决充电效率下降以及耗电量上升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充电设备、供电设备、充电系统、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辆电池包的电压等级逐步趋于高压化(例如750V和900V),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直流充电桩,输出最大电压小于或等于500V的充电桩仍有一定存量。当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高于车辆电池包的电压时,车辆使用充电桩直接给电池包充电,即第一充电模式(直充充电方式),在车辆的充电模块中形成直充充电回路;当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低于车辆电池包的电压时,车辆需要将充电桩的输入电压进行抬升后给再给电池包进行充电,即第二充电模式(升压充电方式),在车辆的充电模块中形成升压充电回路。为了满足适配不同输出电压等级的充电桩以不同充电场景充电需求,车辆需要主动识别充电桩输出能力并选取合理的直流充电方式,同时能够在第二充电模式和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切换。
如图1a所示,在车辆的充电模块中,包括电池、驱动电机、升压盒和直流充电口,其中电池具体为电池包或电芯,本申请实施例以电池为电池包进行举例说明,电池中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和主继电器与预充回路,驱动电机中包括电机与电机控制单元(motor control unit,MCU),BMS为充电模式的主控部件,用于识别充电桩能力、请求充电电压电流、主正/负继电器控制、快充正/负继电器控制以及升 压充电模式协调控制等,MCU为第二充电模式的执行部件,用于响应BMS的模式、输出电压以及电流请求等,升压盒也为第二充电模式的执行部件,用于响应BMS的继电器动作请求等。
具体的,如图1b所示,图1b中的充电模块为图1a所示充电模块的更具体的形式,如图1c所示,在第二充电模式时,BMS控制快充正继电器K5闭合,并控制升压盒内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与电机和MCU构成Boost升压电路(开关直流升压电路),即控制升压盒中的K7和K8继电器闭合,形成4、5、6和8所示的通路(图1c中的深色回路),MCU工作在升压模式,MCU控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导通,将升压盒的电容电压(即直流充电口的电压)抬升至MCU目前电压(即电池包的电压),利用MCU给电池包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如图1d所示,在第一充电模式时,BMS控制快充正继电器K5和快充负继电器K6闭合,并控制升压盒内的电容从第二充电模式回路断开,即断开升压盒中的K7和K8继电器,MCU不工作,MCU控制IGBT不导通,形成5、6、7和8所示的通路(图1d中的深色回路),充电桩通过直流充电口直接给电池包充电。
如图2所示,在国标GB27930-2015的充电流程中,可以分为充电握手阶段、充电参数配置阶段和充电阶段,充电桩会通过直流充电口与车辆中的BMS进行多次交互,在充电握手阶段,充电桩会发送充电机握手报文(CHM)给BMS,BMS响应车辆握手报文(BHM)给充电桩,用于充电桩和BMS判断双方使用的标准版本,然后执行绝缘检测,即此时BMS可通过检测电路获取充电桩的绝缘检测电压值,然后充电桩发送充电机辨识报文(CRM)给BMS,BMS响应BMS和车辆辨识报文(BRM)给充电桩,充电桩还可以重新发送CRM,用于确定车辆电池包和充电桩的必要信息。在充电参数配置阶段,BMS需要发送动力蓄电池充电参数报文(BCP)给充电桩,充电桩响应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报文(CML)后,才能开始进行充电请求信息交互。
车辆在选择充电方式时,可以通过绝缘检测获取的绝缘检测电压确定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也可以根据CML确定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当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高于电池包电压时,车辆确定该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选择第一充电模式,当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低于车辆电池包的电压时,车辆确定该充电桩为低压(充电)桩,选择第二充电模式。
但是为了避免对车辆电池造成损害,充电桩会限制绝缘检测的电压不高于电池包的最大电压,因此存在部分高压充电桩输出的绝缘检测电压为低电压等级(如750V充电桩输出500V用于绝缘检测),车辆根据绝缘检测电压会误将高压桩识别为低压桩,从而不合理的采用第二充电模式。
而国标规定的充电握手流程在充电桩发送CML前,需要车辆先发送BCP报文,上报电池包的当前总电压,如果电池包的当前总电压大于充电桩输出最大电压,或充电桩在启动充电时检测接入电池瞬间的电压与接收到BCP报文的偏差超过限定值,充电桩会主动停止供电。因此,如果根据CML发送的最大输出电压识别充电桩输出能力,则先需要在发送BCP时先发送第二充电模式输入电压(低电压),车辆使用第二充电模式启动直流充电,再根据CML报文反馈的充电桩电压等级,选择是否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基于上述充电检测/识别方法,可能出现以下充电场景:
场景1:车辆电池电压平台为750V,用户使用最大输出500V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车辆采 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场景2:车辆电池电压平台为750V,用户使用最大输出750V或1000V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车辆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场景3:车辆电池电压平台为750V,用户使用最大输出750V或1000V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车辆先进行使用第二充电模式再切换为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场景4:车辆电池电压平台为750V,用户使用最大输出750V或1000V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车辆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其中,第二充电模式相较于第一充电模式,充电模块中参与工作的元件更多、且控制逻辑复杂、充电效率低、充电功率小,因此需要尽可能的保证车辆可以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而分析上述各个场景可知,场景3和场景4中,可能因为识别方法的不当,车辆都不合理的使用了第二充电模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适用于一切可充电使用(或理解为包含动力电池)的运载工具,本申请中的运载工具可以包括路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工业设备、农业设备、或娱乐设备等。例如运载工具可以为车辆,该车辆为广义概念上的车辆,可以是交通工具(如商用车、乘用车、摩托车、飞行车、火车等),工业车辆(如:叉车、挂车、牵引车等),工程车辆(如挖掘机、推土车、吊车等),农用设备(如割草机、收割机等),游乐设备,玩具车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车辆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再如,运载工具可以为飞机、或轮船等交通工具。
下面结合上述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包括:
301、充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
一并参照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为可充电、具备升压充电能力的运载工具,具体可以为车辆,也可以为图1a-图1d所示的车辆中的动力电池模块(充电模块),示例性的,该车辆中的电池包为750V电压平台,具体的满充电压为740V,供电设备为直流充电桩,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预先已连接好,且用户控制供电设备开始给充电设备充电。
在充电握手阶段中,供电设备发起绝缘检测,供电设备对充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充电设备对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进行采集,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即供电设备发送绝缘检测电压至充电设备,具体为车辆中的BMS采集直流充电口的电压。进行绝缘检测时,BMS将采集到的绝缘检测电压中的最大值作为后续使用的绝缘检测电压。
302、充电设备判断绝缘检测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
获取到绝缘检测电压后,充电设备会判断绝缘检测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基于充电设备(电池包)的满充电压(电池包充到满电时的电压)确定,即第一门限值的设定考虑电池包满充电压、充电桩国标规定的额定等级、检测误差和偏移等,例如取第一门限值为700V。
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初步判断该直流充电桩为低压充电桩(充电桩最大电压小于电池包满充电压),执行步骤303,当绝缘检测电压大于第一门限值,则可以确定该直流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充电桩最大电压大于或等于电池包满充电压),应该 采用第一充电模式,执行步骤308。
303、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304、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
因受到自身能力或基于安全考虑,充电桩输出的绝缘检测电压会低于充电设备的最大电压(电池包满充电压)或第一门限值,因此只能初步判断该直流充电桩为低压充电桩,此时需要根据交互报文确定供电设备是否真的为低压充电桩,即进入充电参数配置阶段,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包括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即第一报文为BCP报文,供电设备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后,会对第一报文进行响应,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第二报文包括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第二报文为CML报文,充电设备接收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的第二报文,即CML报文包含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
其中,为了避免电池包的当前电压大于充电桩最大输出电压,或直流充电桩在启动充电时检测接入电池瞬间的电压与接收到BCP报文的偏差超过限定值,直流充电桩会主动停止供电的问题,第一报文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即BCP报文发送的电池包当前电压为不应大于充电桩的输出电压等级。示例性的,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min{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电池包的实际电压}。
可选的,为了保证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正常运行且进一步保证直流充电桩不会主动停止供电,第一报文发送的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还可以减去预留余量,即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min{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预留余量,电池包的实际电压-预留余量},其中预留余量可以为20V,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求,综合考虑充电设备的功率与效率对预留余量进行调整和选定,例如750V电压平台的电池包中,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预留余量=490V。
305、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
充电设备获取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后,需要判断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则可以确定该供电设备为高压充电桩,应该采用第一充电模式,执行步骤306。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小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则可以确定该供电设备为低压充电桩,应该采用第二充电模式,执行步骤311。
306、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三报文。
307、充电设备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
当确定该供电设备为高压充电桩,应该采用第一充电模式时,充电设备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因前述步骤为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的步骤,第一报文中发送的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经过调整,充电设备还需要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具体为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三报文,其中第三报文为BMS错误报文(BEM),供电设备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三报文,当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供电设备会响应第三报文,向充电设备发送第四报文,其中第四报文为CRM。
为了避免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充电桩停止工作,充电设备需要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 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则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执行步骤308,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则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只能继续采用第二充电模式,执行步骤311。
可选的,上述步骤306和307为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有重连机制的步骤,即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重连的步骤,而供电设备也可以主动发起重连的请求,步骤306和307可以被替换为步骤3061。
3061、当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五报文,充电设备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
当供电设备会主动发起重连请求时,BMS暂停与充电桩发送报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5s)内如果收到充电桩反馈的第五报文,即充电机错误报文(CEM),则等待接收充电桩发送的第四报文,即CRM报文。
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5s)内接收到第四报文,则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执行步骤308,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第四报文,则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只能继续采用第二充电模式,后续再尝试转换第一充电模式,执行步骤311。
308、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309、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
310、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在步骤302中,当绝缘检测电压大于第一门限值,则可以确定该直流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应该采用第一充电模式,此时充电设备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应理解,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会随着充电包的剩余电量而波动。而供电设备依然会响应于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然后就可以进入充电阶段,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步骤307中,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充电设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此时的第一报文中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也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供电设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然后就可以进入充电阶段,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具体的,一并参照图5,采用第一充电模式时,BMS请求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BMS请求充电桩工作:工作模式为恒流模式、请求电压为电池包实际电压+偏移量、请求电流为电池包允许充电电流+负载消耗电流。
311、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在步骤305中,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小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则可以确定该供电设备为低压充电桩,应该采用第二充电模式,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在步骤308中,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则充电设备判断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只能继续采用第二充电模式,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具体的,一并参照图6,采用第二充电模式时,BMS控制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使能MCU给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与发送的BCP报文电池包电压一致)。然后BMS请求充电桩工作:工作模式为恒压模式、请求电压为不应大于充电桩的输出电压等级,具体值为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请求电流为CML报文上报的充电桩最大输出电流。然后BMS请求MCU第二充电模式:工作模式为恒流模式、请求电压为电池包实际电压+偏移量、请求电流为电池包允许充电电流+负载消耗电流。
可选的,升压盒为两相升压(借用电机两相绕组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请求的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请求的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使轮端扭矩变化率小于预设值,以减轻电机两相升压带来的轮端冲击问题。示例性的,第四门限值为5V/s,第五门限值为10A/s。
312、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步骤308跳转至步骤311时,充电设备可以确定充电桩为高压充电桩,但因不具备重连机制而保持第二充电模式,因此在采用第二充电模式后,还需要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此时充电设备需要判断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的,预设条件包括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第二门限值可以为1次,第二预设时间为3分钟,第三门限值为10V,第三门限值为MCU的第二充电模式的最小压差,限制第三门限值可以避免闭合继电器时导致黏连(继电器无法闭合或断开)。
当预设条件包括上述全部条件时,当充电设备为首次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且3分钟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0V时,充电设备才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允许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执行步骤313,若有一项预设条件不满足时,保持第二充电模式或返回执行步骤311。
可选的,预设条件还包括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包的满充电压(电池满充电压),即在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时,充电设备还可以重新确定充电桩是否为高压充电桩,即充电设备重新接收供电设备发送的CML报文,并判断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是否大于或等于电池包的满充电压,若是,则认为当前充电桩为高压桩,需要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如果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小于电池包满充电压,则认为当前充电桩为低压桩,继续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应理解,当执行步骤313后,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才 计数,即预设条件的判断不影响请求次数。
313、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允许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时,因切换的调整时间比较长,为了保证切换时间内还能充电,充电设备仍然需要请求第二充电模式,以保证充电桩不停止工作,其流程与请求第二充电模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BMS请求充电桩工作时,请求电压为电池包的实际电压。
可选的,预设条件中的条件: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可以在上述请求第二充电模式之后再判断,该预设条件可以理解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而其他的预设条件可以理解为是否允许切换。
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时,充电设备停止使能MCU,MCU停止第二充电模式,MCU停机后,充电设备闭合(快充)负极继电器,控制升压盒的电容从第二充电模式回路断开,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314、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成功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因步骤313的执行可能失败,还需要考虑切换失败(例如MCU停机失败或负极继电器闭合失败)的情况,若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失败,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保持第二充电模式,若切换成功,则保持第一充电模式。
总结上述实施例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3点:
(1)同时采用绝缘检测和报文交互的方法识别高压桩和低压桩,提升了充电桩识别的准确率,避免了不合理的采用升压充电方式,从而解决充电效率下降以及耗电量上升的问题,提升了车辆电机的使用寿命。
(2)升压充电切换至直流充电的充电方式失败后,可以保持升压充电,避免了充电异常中止带来的充电体验差的问题。
(3)协调控制充电桩输出和MCU输出进行切换,控制请求电压和电流的上升斜率,有效减小因两相升压充电带来的轮端冲击问题。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设备。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700的一实施例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该获取单元701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1。
发送单元702,用于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门限值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第一报文包括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该发送单元702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3。
接收单元703,用于接收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一报文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该接收单元703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4。
请求单元704,用于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该请求单元704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10。
可选的,请求单元704具体用于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 机制,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接收第二报文,并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可选的,请求单元704具体还用于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三报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可选的,请求单元704具体还用于当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五报文,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重新向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
可选的,请求单元704还用于若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若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可选的,预设条件包括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请求单元704还用于判断是否成功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若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失败,请求供电设备保持第二充电模式。
可选的,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请求的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请求的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
可选的,请求单元704具体用于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以使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
可选的,请求单元704具体还用于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
可选的,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700可以为车辆,也可以为图2中所示的车辆的充电模块,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前述充电检测方法的实施例部分的相应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800的一实施例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801,用于发送绝缘检测电压至充电设备;该第一发送单元801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1。
接收单元802,用于当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门限值基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第一报文包括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该接收单元802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3。
第二发送单元803,用于响应于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第二报文包括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该第二发送单元803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4。
充电单元804,用于当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该充电单元804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10。
可选的,充电单元804具体用于判断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若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发送第二报文至充电设备,并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可选的,充电单元804具体还用于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三报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响应于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可选的,充电单元具体804还用于发送第五报文至充电设备;若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重新接收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可选的,充电单元804还用于若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若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可选的,预设条件包括充电设备请求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
可选的,充电单元804具体用于使能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使能充电设备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以使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
可选的,充电单元804具体还用于使能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
可选的,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800可以为直流充电桩,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前述充电检测方法的实施例部分的相应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车辆901和供电设备902,该车辆901包括充电设备,充电设备为车辆901的动力电池模块,车辆901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902电连接,供电设备902用于给车辆901充电设备充电。
该车辆901的充电设备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充电设备,该车辆901可以为运载工具(例如可升压充电的新能源车辆),车辆901的充电设备可以为运载工具中的充电模块,例如图1a-图1d中所示的充电模块,该供电设备902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供电设备,具体可以为直流充电桩。该车辆901的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902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检测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前述充电检测方法的实施例部分的相应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以及总线1004,该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CPU,或者,CPU与GPU和NPU和其他类型的处理器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以及存储器1003通过总线1004相互连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用于对电子设备10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上述充电检测方法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通信接口1002用于支持电子设备100进行通信。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电子设备1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 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10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该电子设备1000具体可以为充电设备或供电设备中的模块或单元,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前述充电检测方法的实施例部分的相应内容进行理解,此处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设备执行上述充电检测方法。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执行上述充电检测方法。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用于接收数据和/或信号,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实现上述充电检测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 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9)

  1.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设备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
    当所述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所述充电设备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所述第一门限值基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
    所述充电设备接收所述供电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报文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
    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所述充电设备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包括:
    所述充电设备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
    若所述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所述充电设备重新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
    所述充电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报文,并请求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
    所述充电设备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第三报文;
    所述若所述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所述充电设备重新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包括:
    若所述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供电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所述充电设备重新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
    当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五报文,充电设备判断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
    所述若所述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所述充电设备重新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包括:
    若所述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充电设备重新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报文。
  5. 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所述充电设备请求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若所述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所述充电设备请求所述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充电设备请求所 述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成功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
    若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失败,所述充电设备请求所述供电设备保持第二充电模式。
  8. 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请求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时,请求的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请求的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
  9. 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请求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包括:
    所述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以使所述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包括:
    所述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12.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设备发送绝缘检测电压至充电设备;
    当所述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所述供电设备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门限值基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
    所述供电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所述充电设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
    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判断是否具备重连机制;
    若所述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所述供电设备重新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
    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至所述充电设备,并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判断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三报文;
    所述若所述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所述供电设备重新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包括:
    若所述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供电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报文的第四报文,所述供电设备重新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判断是否具备重连机制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第五报文至所述充电设备;
    所述若所述供电设备具备重连机制,所述供电设备重新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包括:
    若所述充电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供电设备重新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16. 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供电设备不具备重连机制,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若所述充电设备和供电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所述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充电设备请求所述供电设备切换至第一充电模式的请求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充电设备不处于充电前加热状态,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存在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中的至少一项。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电压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三门限值,电流调整斜率小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二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使能所述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并使能所述充电设备控制升压盒的电容接入升压充电回路,以使所述升压盒内的电容预充至目标电压。
  20. 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
    所述供电设备使能所述充电设备闭合快充正继电器和快充负继电器。
  21.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为所述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入电压与所述充电设备的实际电压中的最小值。
  22. 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供电设备的绝缘检测电压;
    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第一报文,所述第一门限值基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供电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报文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
    请求单元,用于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请求采用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23. 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绝缘检测电压至充电设备;
    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绝缘检测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门限值基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充电设备的当前电压;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报文,发送第二报文至所述充电设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
    充电单元,用于当所述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充电设备的满充电压,采用第一充电模式给所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24.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 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 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设备和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供电设备用于给所述充电设备充电。
  27.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2/143782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413859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43782 WO2024138596A1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43782 WO2024138596A1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38596A1 true WO2024138596A1 (zh) 2024-07-04

Family

ID=91716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43782 WO2024138596A1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413859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91600A1 (en) * 2018-03-20 2019-09-2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harge system and charge control method
CN113002350A (zh) * 2021-02-09 2021-06-22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3547947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装置、车辆、充电桩及服务器
CN113595179A (zh) * 2021-07-14 2021-11-02 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3581006A (zh) * 2021-08-26 2021-11-02 广州小鹏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4889473A (zh) * 2022-06-14 2022-08-12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直流升压充电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91600A1 (en) * 2018-03-20 2019-09-2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charge system and charge control method
CN113547947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及装置、车辆、充电桩及服务器
CN113002350A (zh) * 2021-02-09 2021-06-22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3595179A (zh) * 2021-07-14 2021-11-02 河南利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3581006A (zh) * 2021-08-26 2021-11-02 广州小鹏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压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4889473A (zh) * 2022-06-14 2022-08-12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直流升压充电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9328B2 (en) Power-transfer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including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unit
US9136783B2 (en) 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system
US11065961B2 (en) Electric circuit and diagnosis method
US20220239135A1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of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7196357A (zh) 一种充电设备、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充电监测方法
WO2023226980A1 (zh) 预充电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电子装置
US20220258648A1 (en) Controller, electric power system comprising the controller,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ystem
CN112305384A (zh) 一种充电桩多次绝缘检测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2206282A1 (zh) 电动挖掘机工作模式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动挖掘机
WO2024138596A1 (zh) 一种充电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697658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559858A (zh) 电池加热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15084607A (ja) 蓄電システム
CN115320377A (zh) 用于车辆的电力系统
CN112319229B (zh) 一种基于电动客车双动力驱动系统的上电控制方法
JP6710786B2 (ja) 制御システム、移動体及び制御方法
JP7372160B2 (ja) 移動体及び充電制御装置
CN112537212B (zh) 高压充电匹配装置、方法、系统以及车辆
JP6994440B2 (ja) 充放電装置および充放電システム
WO2024065766A1 (zh) 供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车辆
CN109713756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方法
US2024016608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of vehicle, and vehicle thereof
CN113377185B (zh) 一种嵌入式设备及其供电切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447382A (zh) 电动车辆的供电方法、装置及电动车辆
WO2024108401A1 (zh) 一种电池包并联方法、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697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