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221167A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221167A1
WO2023221167A1 PCT/CN2022/096197 CN2022096197W WO2023221167A1 WO 2023221167 A1 WO2023221167 A1 WO 2023221167A1 CN 2022096197 W CN2022096197 W CN 2022096197W WO 2023221167 A1 WO2023221167 A1 WO 202322116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sub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61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净
Original Assignee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22116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221167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isplay technology, and in particular, to a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 a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to alleviate deficiencies in related technologies.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the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s stack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wherein between two adjacent A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s.
  • the plurality of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s include a first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and a second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that are stacked;
  • the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display panel.
  • the display panel includes:
  • a backlight module is located on the backlight side of the display panel body and is provided corresponding to the display area.
  • the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 the light-emitting unit includes two millimeter-level sub-pixels,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ub-pixels ranges from 0.8 mm to 8 mm.
  • the first electrode 110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120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DC power supply
  • the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130 includes a light-emitting layer 133, wherein the light-emitting layer 133
  • the material includes one or two of red light emitting materials, green light emitting materials and blue light emitting materials.
  • the light 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also includes a hole transport layer located between the light emitting layer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 the light conversion layer 30 includes a base layer (not shown in the figur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fluorescent materials evenly dispersed on the substrate.
  • the fluorescent materials include red fluorescent materials, green fluorescent materials and blue fluorescent materials. At least two kinds of material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light conversion layer 30 can be disposed on the display panel body 20 or on the backlight module 10 , and this embodiment does not impose specific limitations on this. .
  • both sub-pixels 1301 emit light of a first color
  • the first color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blue, red and green.
  • the light conversion layer 30 may include red fluorescent material and green fluorescent material to output white light; in one embodiment, when the backlight module 10 emits red light, the light conversion layer 30 may include blue fluorescent material and green fluorescent material to output white light; in one embodiment, when the backlight module 10 emits green light, the light conversion layer 30 may include red fluorescent material and blue fluorescent material. to output white light.
  •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140 is well known to those skilled in the art.
  •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140 is n-ETL (n-ElectronTransportLayer, n-typ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MetalOxide (metal oxide) or HATCN (hexanitrilehexaazatriphenylene, hexanitrile hexaazatriphenylene)/p-HTL (p-HoleTransportLayer, p-type hole transport layer), this embodiment will not be described in detail again.
  • the second luminescent layer 133B emits ligh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first electrode 110, and the second luminescent layer 133B emits ligh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140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120, thereby realizing a series-connect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100, which can increase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efficiency.
  • the first sub-pixel 1301A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a red sub-pixel 1301, a green sub-pixel 1301 and a blue sub-pixel 1301, and the second sub-pixel 1301B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a red sub-pixel. 1301. Green sub-pixel 1301 and blue sub-pixel 1301. Preferably, the first sub-pixel 1301A and the second sub-pixel 1301B are both blue sub-pixels 1301.
  • the fluorescent material includes red fluorescent material and green fluorescent material. The material is used to convert the light emitted by the backlight module 10 to the display panel body 20 into white light.
  • the third light-emitting unit 1300C includes two millimeter-level third sub-pixels 1301C; wherein the first sub-pixel 1301A displays a first color, and the second sub-pixel 1301B The second color is displayed, and the third sub-pixel 1301C displays the third color.
  • the backlight module in the display panel includes a stacked substrate and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includes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arranged oppositely, and a layer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At least one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between the second electrodes, wherein the light-emitting functional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light-emitting units, and the light-emitting unit includes at least one millimeter-level sub-pixel.
  •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ppl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to backlight technolo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应用于背光技术,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00),发光单元(1300)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1301),从而降低了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艺制程流程及量产难度,提高制备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通常OLED技术都运用在直显技术上,因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等众多优点,因此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高像素密度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次毫米级的像素尺寸,这样不仅增加了OLED显示面板制程的难度,而且随着显示面板尺寸的越做越大,对应的制程难度将会呈指数增加。
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且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基底;
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光转换层的材料为量子点材料,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上,或者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其中,在相邻两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设置有电荷产生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共通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共通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三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显示第一颜色,述第二子像素显示第二颜色,所述第三子像素显示第三颜色。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间距范围为0.8毫米~8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且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基底;
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光转换层的材料为量子点材料,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上,或者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其中,在相邻两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设置有电荷产生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共通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共通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三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显示第一颜色,述第二子像素显示第二颜色,所述第三子像素显示第三颜色。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间距范围为0.8毫米~8毫米。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显示技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于背光技术,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从而降低了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艺制程流程及量产难度,提高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2~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主体20,包括显示区200;
背光模组1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的背光侧且对应所述显示区200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
基底11;
有机发光二极管100,设置于所述基底1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130,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00,所述发光单元1300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1301。
可以理解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100(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因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等众多优点,因此通常将其运用在显示技术上,请参阅图1,为现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现有基底2、现有薄膜晶体管层3、现有阳极4、现有像素定义层5、现有发光功能层6以及现有阴极层7,所述现有发光功能层6包括多个现有发光单元60,所述现有发光单元60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现有子像素61,所述现有像素定义层5包括多个开口,一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一所述现有子像素61;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高像素密度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次毫米级的像素尺寸,这样不仅增加了显示面板1的制程难度,而且随着显示面板1尺寸的越做越大,对应的制程难度将会呈指数增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显示面板1中的背光模组10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11和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130,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00,所述发光单元1300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1301,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应用于显示技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应用于背光技术,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00,所述发光单元1300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1301,从而降低了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工艺制程流程及量产难度,提高制备效率。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面板主体20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背光侧的背光模组10,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包括显示区200,所述背光模组10对应所述显示区200设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1与所述第二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其中,所述液晶层23通过具有液晶分子的液晶构成,所述第一基板21和所述第二基板22通过密封件(图中未画出)而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21、所述第二基板22以及所述密封件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封闭所述液晶,所述液晶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特性的液晶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21包括但不限于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但不限于彩膜基板,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一基板21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2为彩膜基板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此时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夹设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23等结构,其中关于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基底11和设置于所述基底11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一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130,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00,所述发光单元1300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13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0包括但不限于阳极,所述第二电极120包括但不限于阴极,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一电极110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120为阴极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之间通过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发光层133,其中,所述发光层133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发光功能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子传输层;优选地,所述发光层133的材料为蓝光发光材料,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在电场的作用下,所述第一电极110产生的空穴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所述发光层133,当二者在所述发光层133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光。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11和有机发光二极管100,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130,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00,所述发光单元1300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1301,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应用于显示技术,本实施例通过将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应用于背光技术,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300,所述发光单元1300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1301,从而降低了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工艺制程流程及量产难度,提高制备效率。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借助背光模组10提供的背光源来使画面正常显示,在现有的背光模组10技术中,无论是直下式背光模组10还是侧入式背光灯模组都是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作为背光源,目前市场上采用的最普遍的是白色光LED灯作为背光源,但是采用LED灯作背光源在显示器的亮度提升上并不明显,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100,从而使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更好,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300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1301,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的颜色相同,即,所述发光功能层130为非整面式连续膜层;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和所述背光模组10之间的光转换层30,所述光转换层30在所述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1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的间距范围为0.8毫米~8毫米,从而提升所述背光模组10所发光的纯度;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的间距大小可由实际制作时的工艺要求决定,本实施例对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的间距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30包括基底层(图中未画出)、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板上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转换层30可以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上,也可以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10上,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之间设置有第一黑色矩阵1302,通过所述第一黑色矩阵1302对所述子像素1301进行限定;其中,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与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一一对应的驱动件(图中未画出),例如:在所述基底11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之间设置薄膜晶体管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与所述子像素1301一一对应连接的薄膜晶体管,每个所述子像素1301在各自对应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驱动下发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但不限于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发光单元1300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1301,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两个像素子区,每个所述像素子区设置有一所述子像素1301、及与所述子像素1301对应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从而可实现对所述子像素1301的分区调光控制,使对应所述子像素1301的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呈现丰富的动态亮度及对比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控制子像素1301的分区调光的方法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发出的光在所述光转换层30的激发下变为白色光,或者,所述光转换层30在机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激发下产生白色光,即,所述光转换层30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10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发出的光转换为白色光,本实施例对转换白色光的方法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地,所述基底11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透明树脂,例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或其他材料,所述光转换层3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量子点材料和荧光材料,优选地,所述光转换层30的材料为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用于将一定波长的光转换成特定波长的输出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荧光材料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均发出第一颜色的光,所述第一颜色包括但不限于蓝色、红色以及绿色,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背光模组10发出蓝色光时,所述光转换层30可以包括红色荧光材料和绿色荧光材料以输出白色光;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背光模组10发出红色光时,所述光转换层30可以包括蓝色荧光材料和绿色荧光材料以输出白色光;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背光模组10发出绿色光时,所述光转换层30可以包括红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以输出白色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光转换层30在所述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10,所述光转换层30用于将所述背光模组10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发出的光转换为白色光,从而可以为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提供背光,进而使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在所述白色光照射下进行画面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0一侧的第一偏光片41、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靠近所述背光模组10一侧的第二偏光片42,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41和所述第二偏光片4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关于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还包括第二黑色矩阵222和彩色滤光片223,所述彩色滤光片223包括但不限于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以及蓝色滤光片;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第二基底2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底221靠近所述第一基板21一侧的所述第二黑色矩阵222和所述彩色滤光片223,其中,所述第二黑色矩阵222包括多个开口区,所述彩色滤光片223设置于所述开口区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基板22包括所述第二黑色矩阵222和所述彩色滤光片223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黑色矩阵222和所述彩色滤光片223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颜色不同,即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发出不同颜色光时,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以输出白色光;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均为白色子像素1301,即,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均发出白色光时,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以输出白色光。
请参阅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相似/相同,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两者的区别仅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11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之间的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其中,在相邻两所述发光功能层130之间设置有电荷产生层14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00(TandemOLED),将多个独立的发光功能层130堆叠起来,使同样大小的电流先后经过多个不同的所述发光单元1300进行共同发光从而提高串联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发光亮度与效率,与传统单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相比,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都成倍增加,并且在相同亮度下,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电流密度也较低,从而增加了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效率和寿命;并且,通过采用电荷产生层140(ChargeGenerateLayer,CGL)作为连接层将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130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发光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荷产生层14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例如:所述电荷产生层140的结构为n-ETL(n-ElectronTransportLayer,n型电子传输层)/MetalOxide(金属氧化物)orHATCN(hexanitrilehexaazatriphenylene,六腈六氮杂苯并菲)/p-HTL(p-HoleTransportLayer,p型空穴传输层),本实施例再次不做过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300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1301,两个所述子像素1301的颜色相同;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所述电荷产生层140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和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110上的第一共通层130A1、第一发光层133A以及第二共通层130A2,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上的第三共通层130B1、第二发光层133B以及第四共通层130B2,所述电荷产生层140位于所述第二共通层130A2和所述第三共通层130B1之间。
所述第一共通层130A1和所述第三共通层130B1包括但不限于空穴传输层,所述第二共通层130A2和所述第四共通层130B2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传输层,所述电荷产生层140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发光层133A和所述第二发光层133B提供其发光所需的电子或空穴,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层133A在所述电荷产生层140和所述第一电极110的作用下发光,所述第二发光层133B在所述电荷产生层140和所述第二电极120的作用下发光,从而实现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可以增大发光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300A,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00A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1301A,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300B,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00B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1301B;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的颜色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包括层叠设置的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所述电荷产生层140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从而实现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100,增加了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的效率和寿命;并且,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的颜色相同,从而增加了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100亮度,同时降低了制程的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和所述背光模组10之间的光转换层30,所述光转换层30在所述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10;其中,所述光转换层30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板上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1301、绿色子像素1301以及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1301、绿色子像素1301以及蓝色子像素1301,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和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均为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和绿色荧光材料以使所述背光模组10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发出的光转换为白色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和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均为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和绿色荧光材料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和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300A,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00A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1301A,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300B,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00B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1301B;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的颜色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和所述背光模组10之间的光转换层30,所述光转换层30在所述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10;其中,所述光转换层30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板上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1301、绿色子像素1301以及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1301、绿色子像素1301以及蓝色子像素1301,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为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为红色子像素1301,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绿色荧光材料以使所述背光模组10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发出的光转换为白色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为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为红色子像素1301以及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绿色荧光材料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相似/相同,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两者的区别仅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以及第三发光功能层130C;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1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以及第三发光功能层130C;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130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300A,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00A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1301A,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300B,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00B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1301B,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130C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1300C,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00C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三子像素1301C;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显示第一颜色,述第二子像素1301B显示第二颜色,所述第三子像素1301C显示第三颜色。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130C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130B上的第五共通层130C1、第三发光层133C以及第六共通层130C2,所述第五共通层130C1包括但不限于空穴传输层,所述第六共通层130C2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共通层130A2和所述第三共通层130B1之间设置有第一电荷产生层141,所述第四共通层130B2和所述第五共通层130C1之间设置有第二电荷产生层14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1301、绿色子像素1301以及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1301、绿色子像素1301以及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三子像素1301C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子像素1301、绿色子像素1301以及蓝色子像素1301,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为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为红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三子像素1301C为绿色子像素130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子像素1301A为蓝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二子像素1301B为红色子像素1301,所述第三子像素1301C为绿色子像素1301,从而使所述背光模组10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20发出白色光,相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无需设置光转换层30,进而减小了所述显示面板1的厚度,简化所述显示面板1的制备工艺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面板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台式机电脑、智能电视或者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显示屏,甚至可以应用在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上。
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背光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基底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显示技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于背光技术,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从而降低了现有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艺制程流程及量产难度,提高制备效率。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
    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且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基底;
    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光转换层的材料为量子点材料,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上,或者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其中,在相邻两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设置有电荷产生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共通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共通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三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显示第一颜色,述第二子像素显示第二颜色,所述第三子像素显示第三颜色。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间距范围为0.8毫米~8毫米。
  11.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背光侧且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基底;
    有机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个发光功能层,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至少包括一个毫米级的子像素。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转换层的材料为量子点材料,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上,或者所述光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其中,在相邻两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设置有电荷产生层。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共通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共通层,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红光发光材料,绿光发光材料和蓝光发光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和第二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颜色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颜色不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背光模组;
    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基底层、以及均匀分散在所述基底层中的不同种类的荧光材料,所述荧光材料包括红色荧光材料、绿色荧光材料和蓝色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第三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第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显示第一颜色,述第二子像素显示第二颜色,所述第三子像素显示第三颜色。
  20.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两个毫米级的所述子像素,两个所述子像素的间距范围为0.8毫米~8毫米。
PCT/CN2022/096197 2022-05-18 2022-05-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21167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4092.4A CN114967232B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210544092.4 2022-05-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1167A1 true WO2023221167A1 (zh) 2023-11-23

Family

ID=8298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6197 WO2023221167A1 (zh) 2022-05-18 2022-05-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7232B (zh)
WO (1) WO202322116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5907A (en) * 1997-09-29 1999-10-12 Motorola, Inc. Full 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ications
US20060187378A1 (en) * 2005-02-18 2006-08-24 Bong Ban 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backlight
US20140226110A1 (en) * 2013-02-12 2014-08-14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Structures
CN106531775A (zh) * 2016-12-30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与制备方法
CN113270455A (zh) * 2021-04-29 2021-08-1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05379A (zh) * 2020-06-17 2021-1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装置、显示方法及装置和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5323A (zh) * 2016-09-05 2016-11-1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二维/三维转换的显示面板
CN107564944B (zh) * 2017-08-29 2020-06-0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66857B (zh) * 2017-12-18 2020-07-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8141087U (zh) * 2018-05-23 2018-11-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KR20200049980A (ko) * 2018-10-30 2020-05-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자점 필름, 엘이디 패키지, 발광다이오드 및 표시장치
CN110543050B (zh) * 2019-09-30 2021-11-2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补偿方法
CN111508994B (zh) * 2019-11-18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864088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显示面板
CN111965907A (zh) * 2020-08-26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5907A (en) * 1997-09-29 1999-10-12 Motorola, Inc. Full 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backlight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ications
US20060187378A1 (en) * 2005-02-18 2006-08-24 Bong Ban 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backlight
US20140226110A1 (en) * 2013-02-12 2014-08-14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Structures
CN106531775A (zh) * 2016-12-30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与制备方法
CN113805379A (zh) * 2020-06-17 2021-1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装置、显示方法及装置和介质
CN113270455A (zh) * 2021-04-29 2021-08-1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232A (zh) 2022-08-30
CN114967232B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09051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23025353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863390B (zh) 发光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P3439042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9405146B2 (en) Quantum dot color filter,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8328405B2 (en) Independent control of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050978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204389849U (zh) 一种量子点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40042274A (ko) 디스플레이패널 및 그 장치
CN109524531A (zh) 多发光量子点以及包括多发光量子点的量子点膜、led封装、发光二极管和显示设备
WO202017718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03117205A (zh) 显示设备、背光模组及其场发射光源装置和制造方法
WO2020019624A1 (zh) Oled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WO202322116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9668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95818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740379B (zh) 發光模組
CN114864797A (zh) 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08027A1 (zh) 一种电致发光的显示和照明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49134B1 (ko) 투명 액정표시장치
CN114994983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hoorakuzhiyil et al. Promising Candidature of OLEDs, Mini LEDs & Micro LEDs in the realm of AR/VR applications
CN22107913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012165A1 (zh) 一种薄膜封装结构、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898348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75801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4220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