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0455A -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0455A
CN113270455A CN202110474911.8A CN202110474911A CN113270455A CN 113270455 A CN113270455 A CN 113270455A CN 202110474911 A CN202110474911 A CN 202110474911A CN 113270455 A CN113270455 A CN 113270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chromic
light
organic ligh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49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49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04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0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04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OLED器件层,包括有机发光子层,该有机发光子层为单色有机发光子层;光转化层,位于OLED器件层一侧,用于将有机发光子层发出的单色光转化为白光。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出现色偏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面板由于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等众多优点,因此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OLED显示面板中,需要R(红色)、G(绿色)、B(蓝色)三种有机发光材料受电流刺激来主动发光,而R、G、B三种有机材料的寿命衰减不一致,其中蓝色有机材料寿命衰减较快,红色有机材料寿命衰减较慢,同时由于衰减快的材料亮度下降也快,因此OLED显示面板长期使用后显示的图像蓝色亮度偏低,红色亮度偏高,即发生所谓的色偏现象,很显然,这并不利于OLED显示面板的长期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出现色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OLED器件层,包括有机发光子层,所述有机发光子层为单色有机发光子层;光转化层,位于所述OLED器件层一侧,用于将所述有机发光子层发出的单色光转化为白光。
其中,所述光转化层包括量子点材料或者荧光材料。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子层为蓝色有机发光子层。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子层、所述光转化层均为整面式连续膜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光转化层背离所述OLED器件层一侧,用于在所述白光照射下进行画面显示。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电致变色单元以及与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能够在各自对应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下发生改变;色阻层,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色阻块,其中,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与多个所述色阻块一一对应,且相邻所述色阻块过滤的光颜色不同。
其中,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电致变色子层、电解质子层、粒子储存子层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均与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各自对应的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以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住下改变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压差,进而改变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
其中,所述色阻层进一步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块之间的黑色遮光单元,所述黑色遮光单元与相邻的所述色阻块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进一步包括:封装层,位于所述色阻层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层一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将背光模组中OLED器件层中的有机发光子层设置为单色有机发光子层,其只包含一种颜色的发光材料,因此有机发光子层的衰减程度始终保持一致,从而当将该背光模组应用到显示面板中为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出现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背光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电致变色层中的电致变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背光模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00包括OLED器件层1100以及光转化层1200。
其中OLED器件层1100包括有机发光子层1110,有机发光子层1110为单色有机发光子层;光转化层1200位于OLED器件层1100一侧,用于将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单色光转化为白光。
需要说明的是,OLED器件层1100还包括阳极、阴极、空穴注入子层、空穴传输子层、电子传输子层、电子注入子层、阴极等其他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膜层,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图1中以1120、1130中的一个为阳极,另一个为阴极进行示意说明。
当背光模组1000工作时,在电场的作用下,OLED器件层1100中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发生移动,最终两者迁移到有机发光子层1110中相遇,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产生可见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子层1110的材料为单色材料,其在激发下只能产生一种颜色的光,即有机发光子层1110在激发下发出单色光。
其中,光转化层1200将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单色光转化为白光指的是: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单色光在光转化层1200的激发下变为白光,或者,光转化层1200在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单色光的激发下产生白光,或者,光转化层1200在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单色光的激发下产生其他颜色的光,而该其他颜色的光再和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单色光混合成白光,总而言之,关于光转化层1200如何将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单色光转化为白光,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背光模组1000最后出射的光为白光即可。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当将背光模组1000和显示模组一起组装时,背光模组1000发出的白光可以为显示模组提供背光,以使显示模组显示画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有机发光子层1110为单色有机发光子层,其只包含一种颜色的发光材料,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发光子层1110的衰减程度始终保持一致,从而当将背光模组1000应用到显示面板中为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时,能够避免显示面板出现色偏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转化层1200包括量子点材料或者荧光材料,即光转化层1200为量子点膜层或者荧光膜层。其中,量子点材料包括氧化锌、石墨烯、硒化镉、硫化镉、碲化镉、硒化锌、碲化锌或硫化锌中至少一种,荧光材料包括三联苯、四联苯、异喹啉-7-酮、2-(4-联苯基)-5-苯基恶二唑、1,4-双[2-(5-苯基)恶唑基]苯、恶唑、7-羟基香豆素、7-羟基-4-甲基香豆素、7-二乙基氨基-4-甲基香豆素、喹啉、酞菁、芴、蒽中至少一种。上述量子点材料和荧光材料的选取成本较低且易于获得。需要说明的是,相比包括荧光材料,将光转化层1200设置为包括量子点材料,可以使激发出的白光达到更广的色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子层1110为蓝色有机发光子层,此时有机发光子层1110发出的蓝光在经过光转化层1200后变成白光,从而可以为显示模组提供背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子层1110还可以为紫色有机发光子层或者其他颜色的材料子层,只要其发出单色光,且该单色光能够被光转化层1200转化为白光即可。
其中,当设置有机发光子层111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该多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均为同种颜色的单色光,即设置有机发光子层1110为非整面式连续膜层时,由于需要驱动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因此OLED器件层1100中需要设置与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驱动件,例如在OLED器件层1100中设置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背板,该LTPS背板包括与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每个发光单元在各自对应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驱动下发光,其中,此处所提及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可以替换为其他类型的薄膜晶体管,在此不做限制。
同时当有机发光子层111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单元时,光转化层1200也可以是非整面式连续膜层,此时可以设置光转化层12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转化单元,多个发光单元与多个转化单元一一对应,每个转化单元将各自对应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单色光转化为白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当设置有机发光子层1110为非整面式连续膜层时,需要设置该LTPS背板。鉴于此,为了省去LTPS背板,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子层1110、光转化层1200均为整面式连续膜层。
具体地,将有机发光子层1110设置为整面式连续膜层,使得有机发光子层1110为整面发光层,从而只需要设置一个驱动件(例如薄膜晶体管)驱动OLED器件层1100发光,可以省去上述的LTPS背板,达到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将有机发光子层1110设置为整面式连续膜层可以省去制备过程中的图案化制程,提高制备效率。同样地,将光转化层1200设置为整面式连续膜层,也可以省去制备过程中的图案化制程,提高制备效率。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2000包括背光模组2100以及显示模组2200,其中背光模组2100与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模组1000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显示模组2200位于背光模组2100中的光转化层2120背离OLED器件层2110一侧,用于在背光模组2100发出的白光照射下进行画面显示。
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2200包括电致变色层2210以及色阻层2220。
电致变色层2210位于光转化层2120背离OLED器件层2110一侧,其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电致变色单元(图2未示)以及与多个电致变色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图2未示),即每个电致变色单元都存在与之对应连接的一个薄膜晶体管,其中,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能够在各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下发生改变,即每个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由各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控制。
色阻层2220位于电致变色层2210背离背光模组2100一侧,其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色阻块2221,其中,多个电致变色单元与多个色阻块2221一一对应,即每个电致变色单元都存在与之对应的一个色阻块2221,同时相邻色阻块2221过滤的光颜色不同,且相邻的若干个色阻块2221构成一个主像素单元,,即每个主像素单元均包括多个色阻块2221,其中通过调节每个主像素单元中透过各个色阻块2221的光量,使得每个主像素单元呈现多种不同的颜色。
具体地,色阻块2221用于过滤预设波长的光线并出射目标光线,其中相邻色阻块2221过滤的光颜色不同,也就是相邻色阻块2221出射的目标光线的颜色不同。在一应用场景中,每组主像素单元均包括红色色阻块(目标光线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色阻块(目标光线的颜色为绿色)以及蓝色色阻块(目标光线的颜色为蓝色)。在另一应用场景中,每组主像素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白色色阻块(目标光线的颜色为白色)或者其他色阻块2221(目标光线的颜色为其他颜色)。
而由于电致变色单元与色阻块2221一一对应,因此当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在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下发生改变时,透过对应的色阻块2221的光量也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电致变色层2210中每个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可以精确控制透过每个色阻块2221的光量,从而使显示模组2200进行不同画面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2200还可以是液晶显示模组,简单来说,此时显示模组2200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夹设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等结构,其中关于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参阅图3,图3是一应用场景中电致变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应用场景中,电致变色单元221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22111、电致变色子层22112、电解质子层22113、粒子储存子层22114以及第二透明电极22115,其中,第一透明电极22111、第二透明电极22115均与电致变色单元2211各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图3未示)连接,以在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住下改变第一透明电极22111与第二透明电极22115之间的电压差,进而改变电致变色单元2211的透光率。
具体地,在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下,第一透明电极22111与第二透明电极22115之间的电压差发生变化,从而电致变色子层22112在电压作用下发生反应,其颜色发生改变,使得电致变色单元2211的透光率发生改变。
其中,在电致变色单元2211工作时,电解质子层22113用于离子和电子的传输,同时提供电致变色所需要的环境,粒子储存子层22114用于在电致变色子层22112发生反应时储存相应的反离子,保持整个体系电荷平衡。
继续参阅图2,色阻层2220进一步包括位于相邻两个色阻块2221之间的黑色遮光单元2222,该黑色遮光单元2222与相邻的色阻块2221连接。
具体地,上述黑色遮光单元2222的设置使得可以利用色阻块2221和黑色遮光单元2222遮蔽显示面板2000下层高反射率的金属电极和金属走线,消除金属电极和金属走线对环境光反射造成的显示面板2000对比度下降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色阻块2221之间也可以不设置黑色遮光单元2222,此时可以在色阻层2220远离电致变色层2210一侧设置偏光片以提高显示面板2000的对比度。但是此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偏光片的透光率只有50%左右,因此若不设置黑色遮光单元2222而是设置偏光片,除了物料成本的增加外,还会降低光能利用率。
同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既不设置黑色遮光单元2222,也可以不设置偏光片,此时相邻两个色阻块2221直接接触连接,单独利用色阻块2221遮蔽下层高反射率的金属电极和金属走线。但是此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邻两个色阻块2221出射的目标光线的颜色不同,因此相邻两个色阻块2221直接接触连接容易造成显示面板2000出现色偏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黑色遮光单元2222的设置既能提高显示面板2000的对比度,又能节省物料、提高光能利用率以及避免显示面板2000出现色偏问题。
继续参阅图2,为了将色阻层2220与外界环境隔离,以防止水分、有害气体、尘埃及射线等入侵,显示模组2200还进一步包括封装层2230。
封装层2230位于色阻层2220背离电致变色层2210一侧。其中封装层2230可以是TFE薄膜封装层,也可以是Frit(玻璃粉)封装层,还可以是传统的盖板封装层。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2000利用背光模组2100作为背光源,由于背光模组2100中的有机发光子层2111为单色有机发光子层,其材料为单色材料,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发光子层2111的衰减程度始终保持一致,能够避免显示面板2000出现色偏问题。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3000包括显示面板3100,该显示面板3100与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2000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OLED器件层,包括有机发光子层,所述有机发光子层为单色有机发光子层;
光转化层,位于所述OLED器件层一侧,用于将所述有机发光子层发出的单色光转化为白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化层包括量子点材料或者荧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子层为蓝色有机发光子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子层、所述光转化层均为整面式连续膜层。
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光转化层背离所述OLED器件层一侧,用于在所述白光照射下进行画面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电致变色单元以及与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能够在各自对应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下发生改变;
色阻层,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包括多个阵列排列的色阻块,其中,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与多个所述色阻块一一对应,且相邻所述色阻块过滤的光颜色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电致变色子层、电解质子层、粒子储存子层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均与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各自对应的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以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住下改变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的电压差,进而改变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阻层进一步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块之间的黑色遮光单元,所述黑色遮光单元与相邻的所述色阻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进一步包括:
封装层,位于所述色阻层背离所述电致变色层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474911.8A 2021-04-29 2021-04-29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2704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4911.8A CN113270455A (zh) 2021-04-29 2021-04-29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4911.8A CN113270455A (zh) 2021-04-29 2021-04-29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0455A true CN113270455A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30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4911.8A Pending CN113270455A (zh) 2021-04-29 2021-04-29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04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167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2620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颜色转换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1509025A (zh) * 2020-05-26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量子点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2620A (zh) * 2013-12-26 2015-07-01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颜色转换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1509025A (zh) * 2020-05-26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量子点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167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42065B1 (ko) 디스플레이
JP2021533520A (ja) Oled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CN107591431A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设备
US2003012765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918882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2620A (zh) 颜色转换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US20100283717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707522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10403686B2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73188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796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US10394078B2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isplay device
CN113270455A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796601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861309B1 (ko) 하이브리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4661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5942828A (zh)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417179B (zh) 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JPH102824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154507B2 (en) Back light syste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 light system
CN10981430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方法
KR102056669B1 (ko) 가변 차광부가 내장된 투명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CN11496723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H09236817A (ja) 表示装置
US2024019668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