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206099A1 -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206099A1
WO2023206099A1 PCT/CN2022/089383 CN2022089383W WO2023206099A1 WO 2023206099 A1 WO2023206099 A1 WO 2023206099A1 CN 2022089383 W CN2022089383 W CN 2022089383W WO 2023206099 A1 WO2023206099 A1 WO 202320609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generation layer
electron transport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893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全威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0893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06099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0902.8A priority patent/CN117322157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20609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206099A1/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该电荷产生层的材料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以及掺杂在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中的第一金属材料,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不同。

Description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致发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电激发荧光体或磷光体有机化合物实现发光的显示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因其具有自发光、全固态、宽视角、响应快等诸多优点而被认为在显示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发光功能层(发光单元)。在外界电压的驱动下,由阳极注入的空穴和由阴极注入的电子进入到发光单元的复合区复合形成激子,激子辐射跃迁发射光子从而形成电致发光。然后,由于空穴和电子具有不同的迁移率,导致空穴和电子的注入不平衡,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际发光效率较低。
目前,为了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是以叠层器件为主,这种结构通常是用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把数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与单元器件相比,叠层结构器件往往具有成倍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的材料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中的第一金属材料,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 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0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电荷产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n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层叠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二电荷产生层,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和所述第一金属材料,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材料不同,且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材料包括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中的第二金属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相同,或所述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相同,所述第二金属材料与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和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数量之和为3~7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层,沿所述电荷产生层的厚度方向,各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中的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的掺杂浓度呈梯度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nm,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n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 所述第一金属材料和所述第二金属材料均包括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的掺杂浓度和所述第二金属材料的掺杂浓度在1%~5%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包括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邻二氮菲。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
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电荷产生层,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空穴传输层、第三发光 层、第三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所述第三空穴传输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荷产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荷产生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现有技术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红色发射光谱示意图;
图7B为现有技术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绿色发射光谱示意图;
图7C为现有技术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绿蓝色发射光谱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 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追求高分辨率(PPI)显示是用户对显示产品的需求。高PPI的显示产品由于相邻像素之间的距离较近,并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荷产生层一般都是整面设置,由于电荷产生层横向导电率较大,容易导致相邻像素串扰问题,从而导致相邻像素发生横向漏电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荷产生层1,如图1所示,电荷产生层1的材料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以及掺杂在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的电子迁移率μ 1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的电子迁移率μ 2不同。
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功能层主要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由于发光功能层中各膜层的材料特性影响,电致发光器件一般为多电子体系,这样横向传输的电子数量也较多,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采用电子迁移率不同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第一 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主要提供电子,迁移率差异可以增加电子传输难度,总体上减少了横向漏电的可能;并且通过掺杂的第一金属材料与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制约,使载流子流动有一定方向性,可以使得横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减少,纵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增加,将该电荷产生层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以降低横向漏电的问题,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域,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荷产生层1中横向传输的电子采用箭头L1表示,电荷产生层1中纵向传输的电子采用箭头L2表示,箭头L1比较细,表示横向传输的电子的数量较少;箭头L2比较粗,表示纵向传输的电子的数量较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的电子迁移率μ 1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的电子迁移率μ 2之间的比值μ 12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00。这样可以有效改善电荷产生层在高PPI像素设计中的横向漏电问题,相邻像素发光现象减少,电致发光器件的色域可以提升5%左右。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1所示,电荷产生层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nm。例如,电荷产生层1的厚度可以为5nm、10nm、15nm、20nm等等。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锂。例如可以是掺杂的锂盐等。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在1%~5%内。具体地,若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小于1%,则电荷产生层1产生的电荷数量较少,不利于提高器件效率;若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大于5%,则第一金属材料M1容易发生扩散,致使器件不稳定;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优选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范围在1%~5%内。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包括但不限于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 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包括但不限于邻二氮菲。具体地,只要符合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的电子迁移率μ 1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的电子迁移率μ 2之间的比值μ 12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00的两种电子传输材料均属于本公开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电荷产生层1包括层叠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材料包括前文所述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和第一金属材料M1,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材料与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材料不同,且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数量大于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数量。具体地,通过将电荷产生层1设置成包括层叠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材料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和第一金属材料M1,且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的电子迁移率μ 1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的电子迁移率μ 2之间的比值μ 12不同(优选μ 12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00),这样也可以使得横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减少,纵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增加,将该电荷产生层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以降低横向漏电的问题,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域,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材料可以包括第三电子传输材料ETL3以及掺杂在第三电子传输材料ETL3中的第二金属材料M2。具体地,第三电子传输材料ETL3可以与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相同,或第三电子传输材料ETL3也可以与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相同,第二金属材料M2可以与第一金属材料M1相同。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可以包括锂,第二电荷产生层12中的第二金属材料M2可以包括锂。例如可以是掺杂的锂盐等。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在1%~5%内,第二电荷 产生层12中的第二金属材料M2的掺杂浓度在1%~5%内。具体地,若第一金属材料M1和第二金属材料M2的掺杂浓度均小于1%,则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产生的电荷数量较少,不利于提高器件效率;若第一金属材料M1和第二金属材料M2的掺杂浓度均大于5%,则第一金属材料M1和第二金属材料M2容易发生扩散,致使器件不稳定;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优选第一金属材料M1和第二金属材料M2的掺杂浓度范围在1%~5%内。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ETL1包括但不限于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ETL2包括但不限于邻二氮菲;第二电荷产生层12中的第三电子传输材料ETL3可以为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或第二电荷产生层12中的第三电子传输材料ETL3可以为邻二氮菲。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数量之和可以为3~7层。例如,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数量之和可以为3层,其中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为一层,第二电荷产生层12为两层,第一电荷产生层11位于两层第二电荷产生层12之间;例如,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数量之和可以为5层,其中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为两层,第二电荷产生层12为三层,每相邻两层第二电荷产生层12之间具有一层第一电荷产生层11;例如,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数量之和可以为7层,其中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为三层,第二电荷产生层12为四层,每相邻两层第二电荷产生层12之间具有一层第一电荷产生层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图2是以第一电荷产生层11和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数量之和为5层为例进行示意。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层(例如两层),沿电荷产生层1的厚度方向,各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呈梯度变 化。例如,相对最底层的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为2%,相对最顶层的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为4%,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各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为,并且将电荷产生层1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根据需要选择掺杂浓度高的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膜层位置。
具体地,锂是活泼金属,容易引起材料变化,上述各第一电荷产生层11中的第一金属材料M1的掺杂浓度呈梯度变化,是为了平衡器件需求和减少锂扩散之间的平衡,既保证器件稳定又保证传输性能。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nm,例如第一电荷产生层11的厚度可以为1nm、2nm或3nm;第二电荷产生层12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nm,例如第二电荷产生层11的厚度可以为1nm、2nm或3nm。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可以改善横向漏电问题,以及通过合理设置掺杂Li的浓度,可以改善Li浓度扩散的情况,提升器件的稳定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
第一电极2;
第二电极3,第二电极3与第一电极1相对设置;
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以三个为例,分别用41、42和43表示),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41、42和43)层叠设置于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
电荷产生层1,位于每相邻两个发光功能层之间;其中,电荷产生层1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荷产生层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每相邻两个发光功能层之间设置电荷产生层,并且电荷产生层通过采用电子迁移率不同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主要提供电子,通过掺杂的第一金属材料与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 输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可以使得横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减少,纵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增加,将该电荷产生层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以降低横向漏电的问题,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域,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荷产生层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可以参见前述一种电荷产生层的相关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图3所示的电荷产生层的结构和材料与图1所示的电荷产生层的结构和材料相同,图4所示的电荷产生层的结构和材料与图2所示的电荷产生层的结构和材料相同,解决的问题都是高PPI显示产品容易导致横向漏电的问题,在此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41、42和43)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41、第二发光功能层42和第三发光功能层43,第一发光功能层41靠近第一电极2,第三发光功能层43靠近第二电极3,第一发光功能层41、第二发光功能层42和第三发光功能层43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具体地,第一发光功能层41的发光颜色可以为红色,第二发光功能层42的发光颜色可以为绿色,第三发光功能层43的发光颜色可以为蓝色,通过红绿蓝三基色实现全彩显示。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极2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3可以为阴极。具体地,阳极和阴极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详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发光功能层41包括第一发光层413以及包括第一空穴注入层411、第一空穴传输层412和第一电子传输层414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第一发光功能层4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411、第一空穴传输层412、第一发光层413和第一电子传输层414,第一空穴注入层411靠近第一电极2。
具体地,第一空穴注入层411的材料、第一空穴传输层412的材料、第一发光层413的材料和第一电子传输层414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发光功能层42包括第二发光层422以及包括第二空穴传输层421和第二电子传输层423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第二发光功能层4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421、第二发光层422和第二电子传输层423,第二空穴传输层421靠近第一电极2。
具体地,第二空穴传输层421的材料、第二发光层422的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层423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三发光功能层43包括第三发光层432以及包括第三空穴传输层431、第三电子传输层433和第一电子注入层434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第三发光功能层4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空穴传输层431、第三发光层432、第三电子传输层433和第一电子注入层434,第三空穴传输层431靠近第一电极2。
具体地,第三空穴传输层431的材料、第三发光层432的材料、第三电子传输层433的材料和第一电子注入层434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现有技术中的电荷产生层仅采用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和掺杂锂,对现有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不同颜色的发光功能层发射光谱进行测试,如图7A-图7C所示,图7A为现有技术中(对比例)的第一发光功能层(发光颜色为红色,R)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功能层41(发光颜色为红色,R)的发射光谱图,图7B为现有技术中(对比例)的第二发光功能层(发光颜色为绿色,G)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功能层42(发光颜色为绿色,G)的发射光谱图,图7C为现有技术中(对比例)的第三发光功能层(发光颜色为蓝色,B)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 第三发光功能层43(发光颜色为蓝色,B)的发射光谱图,图7A、图7B和图7C中的C为现有技术中(对比例)的红色发射谱,图7A、图7B和图7C中的D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红色发射谱,可以看出,通过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荷产生层,可以使得红绿蓝发射谱中的杂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杂峰明显减少。如图8所示,各个像素独立发光,相邻像素发光串扰现象减少,减少横向漏电问题。
并且,本案的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仅采用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和掺杂锂的电荷产生层,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采用两种迁移率不同的电子传输材料和掺杂锂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平均色域可以达到90.7%,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平均色域可以达到95.4%,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平均色域相对现有技术可以提升5%左右。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该有机发光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似,因此该有机发光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该有机发光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或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觉反馈装置还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功能结构,在此不做详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通过采用电子迁移率不同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主要提供电子,迁移率差异可以增加电子传输难度,总体上减少了横向漏电的可能;并且通过掺杂的第一金属材料与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制约,使载流子流动有一定方向性,可以使得横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减少,纵向传输的电子数量增加,将该电荷产生层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以降低横向漏电的问题, 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域,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尽管已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公开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 一种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的材料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中的第一金属材料,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不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和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或等于10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nm。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包括层叠交替设置的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二电荷产生层,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和所述第一金属材料,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材料不同,且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数量。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材料包括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中的第二金属材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相同,或所述第三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相同,所述第二金属材料与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和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数量之和为3~7层。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层,沿所述电荷产生层的厚度方向,各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中的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的掺杂浓度呈梯度变化。
  9. 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nm,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nm。
  10. 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材料和所述第二金属材料均包括锂。
  11. 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的掺杂浓度和所述第二金属材料的掺杂浓度在1%~5%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包括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包括邻二氮菲。
  13.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
    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电荷产生层,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功能层之间;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荷产生层。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发光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和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和第二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空穴传输层、第三发光层、第三电子传输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层,所述第三空穴传输层靠近所述第一电极。
  18. 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
  19. 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其中,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CT/CN2022/089383 2022-04-26 2022-04-26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WO202320609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9383 WO2023206099A1 (zh) 2022-04-26 2022-04-26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CN202280000902.8A CN117322157A (zh) 2022-04-26 2022-04-26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9383 WO2023206099A1 (zh) 2022-04-26 2022-04-26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6099A1 true WO2023206099A1 (zh) 2023-11-02

Family

ID=88516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89383 WO2023206099A1 (zh) 2022-04-26 2022-04-26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22157A (zh)
WO (1) WO202320609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9660A (zh) * 2011-12-31 2012-07-11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2891260A (zh) * 2011-07-22 2013-01-2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1639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09440A (ko) * 2016-07-18 2018-01-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828677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包括该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3851597A (zh) * 2021-09-29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oled器件及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260A (zh) * 2011-07-22 2013-01-2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69660A (zh) * 2011-12-31 2012-07-11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051639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09440A (ko) * 2016-07-18 2018-01-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0828677A (zh) * 2018-08-07 2020-02-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包括该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3851597A (zh) * 2021-09-29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oled器件及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2157A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7563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1015796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042475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13322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11444257B2 (en) Quantum dot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30064661A (ko) 탠덤형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6848084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含有其的电子设备
KR102141918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WO2019095565A1 (zh) 串联量子点发光器件、面板即显示器
KR20120077301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143055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0518136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40119990A (ko) 유기 발광 장치
WO2022007177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KR20120047003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US20230354636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1941084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US1191063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KR20120071263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101202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1777124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WO2023206099A1 (zh) 电荷产生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发光装置
US20230371334A1 (en) Novel light emitting device architectures
KR10208112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172529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