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73579A1 -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73579A1
WO2023173579A1 PCT/CN2022/094544 CN2022094544W WO2023173579A1 WO 2023173579 A1 WO2023173579 A1 WO 2023173579A1 CN 2022094544 W CN2022094544 W CN 2022094544W WO 2023173579 A1 WO2023173579 A1 WO 202317357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vibration
elastic element
reinforcement
resonance pea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45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周文兵
王庆依
张磊
齐心
廖风云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2800439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46483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17357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7357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4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corrugated, pleated or ribb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Abstract

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至少两个谐振峰。

Description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2年03月18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PCT/CN2022/081838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声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一般包括驱动部分、振动部分、支撑辅助部分三大核心部分。其中,振动部分也为扬声器的负载部分,主要为振膜组件。在驱动部分的驱动力确定时,通过合理的设计振动部分,可使得扬声器的负载端与驱动端实现较好的机械阻抗匹配,从而实现高声压级、宽带宽的输出效果。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至少两个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构成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镂空部分;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投影的最大面积小于所述中心区域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的数量范围为1-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曲线型、沙漏形、花瓣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的数量范围为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包括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上的连接位置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具有多个不同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的形状包括圆环形、椭圆环形、多边环形和曲线环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和所述固定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有且仅有2个谐振峰,其中至少一个谐振峰的3dB带宽不低于1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谐振峰包括频率范围为200Hz-3000Hz的第一谐振峰,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的第二谐振峰,频率范围为5000Hz-12000Hz的第三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有且仅有3个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之间构成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的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0mm-1000mm,使得所述谐振峰包括频率范围为10000Hz-18000Hz的第四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有且仅有4个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振动时,所述第三谐振峰与所述第二谐振峰的差值小于3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谐振频率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的差值小于2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之间构成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小于100mm,使得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在人耳可听范围以外产生第四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振动传递单元,所述振动传递单元沿所述中心区域的振动方向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连接部,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连接部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连接部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或者,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心连接部间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重合或大致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本说明书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其中,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10000Hz-18000Hz的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镂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00mm-100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镂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4000mm-60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镂空部分包括第一镂空部分和第二镂空部分,所述第一镂空部分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分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第一镂空部分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镂空部分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2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构成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镂空部分;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环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侧连接于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外侧连接于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中心不共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多个局部质量结构,所述多个局部质量结构设置于所述镂空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局部质量结构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个或多个弹性连接件与所述 加强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局部质量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
本说明书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10000Hz-18000Hz的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本说明书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所述中心区域包括位于所述加强件外围的悬空区域;其中,所述折环区域和所述悬空区域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3000Hz-7000Hz的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5000mm-120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6000mm-100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折环区域的折环拱高的比值范围为50mm-6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折环区域的折环拱高的比值范围为200mm-4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05-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5-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具有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的第二谐振峰,频率范围为5000Hz-12000Hz的第三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谐振峰与所述第二谐振峰的频率差小于3000Hz。
本说明书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所述中心区域包括位于所述加强件外围的悬空区域;所述折环区域和所述悬空区域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3000Hz-7000Hz的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本说明书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其中,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5000Hz-12000Hz的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0°至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3-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厚度不同的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台阶的厚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台阶的厚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2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与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与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曲线型、沙漏形、花瓣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连接部,所述中心连接部接收振动驱动信号,并将所述振动驱动信号传递至所述弹性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谐振峰包括第三谐振峰,所述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范围为不小于1000Hz。
本说明书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5000Hz-12000Hz的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至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0°至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至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2-2.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厚度不同的台阶,所述台阶包括位于所述条形结构的径向最外侧的第一台阶和位于所述条形结构的径向最内侧的第二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0.2-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振动传递单元,所述振动传递单元沿所述中心区域的振动方向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连接部,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连接部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连接部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或者,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心连接部间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重合或大致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附图说明
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在这些实施例中,相同的编号表示相同的结构,其中: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及其等效振动模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在第一谐振峰时的变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在第二谐振峰时的变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在第三谐振峰时的变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在第四谐振峰时的变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第三、四谐振频率差值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7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7D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9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0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在第四谐振峰时的变形示意图;
图10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0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在第四谐振峰时的变形示意图;
图12A是图11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2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D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D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E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F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7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8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21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D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E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C是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25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A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D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E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加强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扬声器示例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振动组件:100,2710;弹性元件:110,2711;112,中心区域:2711A;悬空区域:1121,2711E;折环区域:114,2711B;连接区域:115,2711D;固定区域:116,2711C;加强件:120,2712;环形结构:122;第一环形结构:1221;第二环形结构:1222;第三环形结构:1223;中心连接部:123;条形结构:124;第一条形结构:1241;第二条形结构:1242;第三条形结构:1243;加强部分:125;局部质量结构:126;镂空部分:127;第一谐振峰:210;第二谐振峰:220;第三谐振峰:230;第四谐振峰:240;频响曲线:710;频响曲线:720;频响曲线:810,820,830,910,920,940,950,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210,1220,1230;扬声器:2700;驱动组件:2720;驱动单元:2722;振动传递单元:2724;壳体:2730;前腔:2731;第一孔部:2732;后腔:2733;第二孔部:2734;阻尼网:27341;支撑元件:27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组”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所述词语。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振动组件,可以应用于各种声学输出装置。声学输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扬声器、助听器等。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提供的振动组件主要包括弹性元件与加强件,其中弹性元件或加强件可以与扬声器的驱动部分连接,弹性元件的边缘固定(例如,与扬声器的壳体连接)。在扬声器中,扬声器的驱动部分作为电能-机械能转换单元,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为扬声器提供驱动力。振动组件可以接收驱动部分传递的力或者位移而产生相应振动输出,从而推动空气运动产生声压。弹性元件可视为通过弹簧、阻尼与空气惯性负载部分连接,通过推动空气运动实现声压的辐射。
弹性元件主要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扬声器在较大范围内(例如20Hz-20kHz)具有较为平坦的声压级输出,可以在弹性元件的折环区域设计预设的花纹,从而达到破坏弹性元件折环区域在相应频率段的振型,避免弹性元件局部分割振动导致的声相消的发生,同时通过花纹设计使得弹性元件的局部刚度增加。进一步,通过在弹性元件的中心区域设计一层加厚的结构,使得弹性元件的中心区域的刚度增加,避免扬声器弹性元件中心区域在20Hz-20kHz范围形成分割振型导致声相消的状态。但是直接在弹性元件的中心区域设计加厚层,会使得振动组件整体质量增加,使得扬声器负载增加,驱动端与负载端阻抗失配,使得扬声器输出的声压级降低。而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振动组件,对弹性元件与加强件进行结构设计,其中,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使得振动组件可以在中高频(3kHz以上)出现所需的高阶模态,在振动组件频响曲线上出现多个谐振峰,进而使得振动组件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通过加强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振动组件的质量较小,使得振动组件整体灵敏度提升,并且通过合理的设置加强件,在弹性元件的中心区域中设置多个镂空区域使弹性元件的中心区域的局部刚度实现可控调节,从而利用中心区域的各镂空区域的分割振型实现对振动组件输出的谐振峰的可控调节,使振动组件具有较平坦的声压级曲线。有关振动组件、弹性元件及加强件的具体内容请参照后续相关描述。
参见图1,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及其等效振动模型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主要包括弹性元件110,弹性元件110包括中心区域112、设置于中心区域112外围的折环区域114,以及设置于折环区域114外围的固定区域116。弹性元件110被配置为沿垂直于中心区域112的方向振动,以传递振动组件100接收到的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加强件120与中心区域112连接,加强件120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每一个与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至少一个朝向中心区域112的中心延伸。通过合理的设置加强件120,在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中设置多个镂空区域使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的局部刚度实现可控调节,从而利用中心区域112的各镂空区域的分割振型实现对振动组件输出的谐振峰的可控调节,使振动组件100具有较平坦的声压级曲线。同时,环形结构122与条形结构124相互配合,使得加强件120具有合适比例的加强部分和镂空部分(即镂空部),减小了加强件120的质量,提升了振动组件100的整体灵敏度,同时通过设计环形结构122与条形结构124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可以调节振动组件100的多个谐振峰的位置,从而控制振动组件100的振动输出。
弹性元件110可以是在外部载荷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可以为耐高温的材料,使得弹性元件110在振动组件100应用于扬声器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保持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处于200℃~300℃的环境中时,其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无变化或变化很小(如变化量在5%以内),其中,杨氏模量可以用于表征弹性元件110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能力,剪切模量可以用于表征弹性元件110受剪切时的变形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可以为具有良好弹性(即易发生弹性形变)的材料,使得振动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振动响应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材质可以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胶类材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高分子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胺(Polyamides,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高冲击聚苯乙烯(High Impact Polystyrene,HIP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氨酯 (Polyurethanes,PU)、聚乙烯(Polyethylene,PE)、酚醛树脂(Phenol Formaldehyde,PF)、尿素-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U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e-Formaldehyde,MF)、聚芳酯(Polyarylate,PAR)、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PEN)、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碳纤维、石墨烯、硅胶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各种胶,包括但不限于凝胶类、有机硅胶、丙烯酸类、聚氨酯类、橡胶类、环氧类、热熔类、光固化类等等,优选地可为有机硅粘接类胶水、有机硅密封类胶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邵氏硬度可以为1-50H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邵氏硬度可以为1-15H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邵氏硬度可以为14.9-15.1HA。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杨氏模量范围为5E8Pa-1E10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E9Pa-5E9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杨氏模量范围为1E9Pa-4E9Pa。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杨氏模量范围为2E9Pa-5E9Pa。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密度范围为1E3kg/m 3-4E3kg/m 3。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密度范围为1E3kg/m 3-2E3kg/m 3。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密度范围为1E3kg/m 3-3E3kg/m 3。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密度范围为1E3kg/m 3-1.5E3kg/m 3。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密度范围为1.5E3kg/m 3-2E3kg/m 3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振动组件应用于扬声器时,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可以直接与扬声器的驱动部分相连。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于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的加强件120可以直接与扬声器的驱动部分相连。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与加强件120可以传递驱动部分的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输出声压。
中心区域112是指弹性元件110上由中心(例如,形心)向周侧延伸一定面积的区域,加强件120与中心区域112相连。弹性元件110被配置为沿垂直于中心区域112的方向振动。中心区域112作为弹性元件110的主要振动区域,可以传递力与位移并输出振动响应。
折环区域114位于中心区域112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折环区域114可以设计有特性形状的花纹,从而破坏弹性元件110的折环区域114在相应频率段的振型,避免弹性元件110局部分割振动导致的声相消的发生,同时通过花纹设计使得弹性元件110的局部刚度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环区域114可以包括折环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折环结构的折环宽度、拱高等参数,可以使折环结构所对应的折环区域114的刚度不同,对应的高频局部分割振型的频率段也不同。折环宽度可以是折环区域114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的径向宽度。拱高是指折环区域114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凸出于中心区域112或固定区域116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投影的最大面积小于中心区域112的面积。即加强件120的投影最外侧与折环区域114之间存在未被加强件120支撑的区域,本说明书将折环区域114与加强件120之间的中心区域112的部分区域称为悬空区域1121。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加强件120的最大轮廓,可以调节悬空区域1121的面积,从而调节振动组件的模态振型。
固定区域116设置于折环区域114的外围。弹性元件110可以通过固定区域116实现连接固定。例如,弹性元件110可以通过固定区域116连接固定至扬声器的壳体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区域116被安装固定于扬声器的壳体中,可以视为不参与弹性元件110的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固定区域116可以通过支撑元件与扬声器的壳体实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可以包括易于变形的软性材料,使得支撑元件在振动组件100振动时也可以发生变形,从而为振动组件100的振动提供更大的位移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也可以包括不易变形的硬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折环区域114与固定区域116之间的连接区域1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区域115可以为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提供额外的刚度和阻尼,从而调整振动组件100的模态振型。
为了使弹性元件110能够提供合适的刚度,弹性元件110的厚度和弹性系数可以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厚度范围可以为3um-100um。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厚度范围可以为3um-50um。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厚度范围可以为3um-30um。
加强件120可以是用于提升弹性元件110刚度的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与中 心区域112连接,加强件120和/或中心区域112与扬声器的驱动部分相连,以传递力和/或位移,从而使振动组件100推动空气运动,输出声压。加强件1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每一个与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在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形成交错支撑。其中,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至少一个朝向中心区域112的中心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可以经过中心区域112的中心,从而对中心区域112的中心提供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还可以包括中心连接部123,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也可以不经过中心区域112的中心,而是由中心连接部123覆盖中心区域112的中心,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与中心连接部123连接。
环形结构122可以是围绕特定中心延伸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所围绕的中心可以是中心区域112的中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所围绕的中心也可以是中心区域112上偏离中心的其它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可以是外形线条闭合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圆环形、多边环形、曲线环形或椭圆环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也可以是外形线条不闭合的结构。例如,环形结构122可以是具有缺口的圆环形、多边环形、曲线环形或椭圆环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可以是1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环形结构可以具有相同的形心。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5。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3。若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加强件120质量过大,进而导致振动组件100的整体灵敏度降低。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环形结构122的数量可实现对加强件120的质量、刚度的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加强件120的最外围的环形结构122的尺寸可以视为加强件的最大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最外围的环形结构122的尺寸可以调节折环区域114和加强件120之间的悬空区域1121的尺寸(或面积),从而改变振动组件100的模态振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可以包括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设置于第二环形结构的内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的形心可以重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的形心也可以不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可以是相邻的环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也可以是不相邻的环形结构,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之间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
条形结构124可以是具有一定延伸规律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可以沿直线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也可以沿曲线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曲线延伸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弧线形延伸、螺旋延伸、样条曲线形延伸、圆弧形延伸、S形延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与环形结构122连接而将加强件120分割为多个镂空部。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区域112上与镂空部对应的区域可以称为镂空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数量可以是1个。例如,1个条形结构124可以沿环形结构122(例如,任意一个环形结构)的任意一个直径方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条形结构124可以同时连接中心区域的中心(即环形结构122的形心)和环形结构122。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条形结构124可以沿环形结构122的多个直径方向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朝向中心区域112的中心位置延伸,该中心位置可以是弹性元件110的形心。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条形结构124可以包括朝向其它方向延伸的另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连接于中心区域的中心位置,并在中心位置形成中心连接部1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连接部123也可以是单独的结构,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中心连接部123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连接部123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多边形或椭圆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连接部123的形状也可以任意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环形结构122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环形结构122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于相邻环形结构122之间的条形结构124可以朝向中心区域112的中心位置延伸,或者,也可以不朝向中心区域112的中心位置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10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5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5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30。通过设置条形结构124的数量,可以调节振动组件100的整 体质量、加强件120的刚度以及弹性元件110的镂空区域的面积大小,从而改变振动组件的模态振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曲线型、沙漏形、花瓣形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设计不同形状的条形结构124,可以调节加强件120的质量分布(如质心位置)、加强件120的刚度、调节镂空区域的面积大小,从而改变振动组件的模态振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对环形结构122和条形结构124的结构描述只是为了便于合理的设置加强件120的结构而选择的可选结构,不应理解为对加强件120及其各部分的形状的限制。事实上,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加强件120可以通过环形结构122和条形结构124构成加强部分以及位于环形结构122和条形结构124之间的镂空部分(即镂空部,对应于中心区域112的镂空区域)。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所在区域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所在的区域共同构成加强部分。在加强件120的最大轮廓的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范围内,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未覆盖的区域构成镂空部分。通过调控加强部分和镂空部分的参数(如面积、加强部分的厚度等)即可实现对振动组件100的振动特性(例如,谐振峰的数量及频率范围)的调控。换句话说,具有加强部分和镂空部分的任意形状的加强件,均可以使用本说明书提供的关于加强部分和镂空部分的参数设置方式进行设置,以达到调节振动组件的振动性能(例如,谐振峰的数量及位置、频响曲线的形态等)的目的,这些方案均应该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弹性元件110的固定区域116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连接区域115悬空设置,该部分区域等效质量Mm 1,并且由于弹性元件110可以提供弹性和阻尼,因此该区域可以等效为通过弹簧Km、阻尼Rm与壳体固定连接,同时该连接区域115通过弹簧Ka 1、阻尼Ra 1与弹性元件110的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折环区域114具有局部等效质量Mm 2,并且该区域通过弹簧Ka 1’、阻尼Ra 1’与弹性元件110的连接区域115连接,同时折环区域114通过弹簧Ka 2、阻尼Ra 2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设置有加强件120,加强件120与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连接,加强件120与中心区域112的接触面积小于中心区域112的面积,使得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受加强件120支撑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具有一部分悬空区域1121。该区域具有局部等效质量Mm 3,并且该区域通过弹簧Ka 2’、阻尼Ra 2’与折环区域114连接,同时加强件120所在区域通过弹簧Ka3、阻尼Ra3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加强件120的设计,使得与加强件120对应的弹性元件110的中心区域112具有不少于一个的镂空区域,每个镂空区域均可以等效为一个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具有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与Ka i’、等效阻尼Ra i与Ra i’。镂空区域通过弹簧Ka i’、阻尼Ra i’与相邻的镂空区域之间连接。该镂空区域还通过弹簧Ka i’、阻尼Ra i’与中心区域112内受加强件120支撑的区域和折环区域114之间的悬空区域1121连接,同时该悬空区域1121通过弹簧Ka i、阻尼Ra i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本身具有等效质量Mm n,并且加强件120通过弹簧Ka n’、阻尼Ra n’与中心区域112连接,同时加强件120通过弹簧Ka n、阻尼Ra n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当加强件120自身产生谐振时,通过带动中心区域112从而带动弹性元件110产生较大的运动速度与位移,从而产生较大的声压级。
根据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每一个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均具有自身的谐振峰频率f0,并且在f0处可发生较大运动速度与位移,通过设计振动组件100的不同参数(例如,弹性元件110和/或加强件120的结构参数),可使得振动组件100不同位置的结构形成的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在所需的频率段发生谐振,进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频响曲线上具有多个谐振峰,使得振动组件100有效频段大大扩宽,同时通过设计加强件120,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具有更轻的质量,可使得振动组件100具有更高的声压级输出。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第一谐振峰变形图,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第二谐振峰变形图,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第三谐振峰变形图,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第四谐振峰变形图。
根据图1所示的振动组件100的等效振动模型示意图,振动组件100的各个部分会在不同的频率段产生速度共振,并使得在对应频率段输出较大的速度值,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频响曲线 在对应频率段输出较大的声压值,有相应的谐振峰;同时,通过多个谐振峰使得振动组件100的频响在可听声范围(例如,20Hz-20kHz)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请参照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质量、弹性元件110的质量、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端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各部分等效阻尼形成总的等效阻尼Rt,弹性元件110(尤其是折环区域114、折环区域114与加强件120之间的悬空区域的弹性元件110)具有较大的顺性,为系统提供刚度Kt,故形成一个质量Mt-弹簧Kt-阻尼Rt系统,该系统具有谐振频率,当驱动端激励频率接近该系统的速度共振频率时,系统产生谐振(如图2所示),并在该Mt-Kt-Rt系统的速度共振频率附近频段输出较大的速度值v a,由于振动组件100输出声压幅值与声速成正相关(p a∝v a),因而会在频响曲线中出现一个谐振峰,本说明书中将其定义为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2示出了振动组件100在A-A截面位置的振动情况,图2中白色结构表示加强件120变形前的形状及位置,黑色结构表示加强件120在第一谐振峰时的形状及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示出了振动组件100在A-A截面上由加强件120的中心至弹性元件110的一侧边缘的结构情况,即A-A截面的一半,未示出的A-A截面的另一半与图2所示情况对称。由振动组件100在A-A截面位置的振动情况可知,在第一谐振峰的位置,振动组件100的主要变形位置为弹性元件110上连接固定区域116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的频率(也称为第一谐振频率)可以与振动组件100的质量和弹性元件110的弹性系数的比值相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180Hz-3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3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25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2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件120的结构,可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位于上述频率范围内。
请参照图1与图3。弹性元件110的固定区域116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连接区域115处于悬空状态,该部分区域等效质量Mm 1,并且该区域通过弹簧Km、阻尼Rm与壳体固定连接,同时连接区域115通过弹簧Ka 1、阻尼Ra 1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折环区域114具有局部等效质量Mm 2,并且该区域通过弹簧Ka 1’、阻尼Ra 1’与连接区域115连接,同时折环区域114通过弹簧Ka 2、阻尼Ra 2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中心区域112设置有加强件120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具有悬空区域1121。悬空区域1121具有局部等效质量Mm 3,并且该区域通过弹簧Ka 2’、阻尼Ra 2’与折环区域114连接,同时加强件120所在区域通过弹簧Ka3、阻尼Ra3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如上3部分可形成等效质量Ms、等效刚度Ks、等效阻尼Rs,形成一个质量Ms-弹簧Ks-阻尼Rs系统,进一步的,该系统具有谐振频率,当驱动端激励频率接近该Ms-Ks-Rs系统的速度共振频率时,系统产生谐振,并在该Ms-Ks-Rs系统的速度共振频率附近频段输出较大的速度值v a,由于振动组件100输出声压幅值与声速成正相关(p a∝v a),因而会在频响曲线中出现一个谐振峰,本说明书中将其定义为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该谐振峰主要由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中心区域112设置有加强件120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悬空区域的振动模态产生,参见图3,图3分别示出了第二谐振峰前(图3中位于上方的结构图示)和第二谐振峰后(图3中位于下方的结构图示)振动组件100的变形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由振动组件100在A-A截面位置的振动情况可知,在第二谐振峰的频率前后,振动组件100的主要变形位置为折环区域114和悬空区域1121。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也称为第二谐振频率)可以与弹性元件110的质量与弹性元件110的弹性系数的比值相关。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000Hz-1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3000Hz-7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3000Hz-6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4000Hz-6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件120的结构,可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范围在上述频率范围内。
请参照图1与图4。加强件120本身具有等效质量Mm n,并且加强件120通过弹簧Ka n’、阻尼Ra n’与中心区域112连接,同时加强件120通过弹簧Ka n、阻尼Ra n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当加强件120自身产生谐振时,通过带动中心区域112从而带动弹性元件110产生较大 的运动速度与位移,从而产生较大的声压级。
加强件120、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中心区域112设置有加强件120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悬空区域1121、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端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 1,各部分等效阻尼形成总的等效阻尼Rt 1,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尤其是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刚度,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故形成一个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个以中心区域112直径方向某一环形区域为等效固定支点,环形区域内与环形区域外沿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形成翻转运动的振动振型,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中心区域112设置有加强件120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悬空区域1121在加强件120的带动下振动,实现一个以翻转运动为振型的谐振模态(如图4所示),该谐振亦为该等效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当驱动端激励频率接近该系统的速度共振频率时,该Mt 1-Kt 1-Rt 1系统产生谐振,并在该Mt 1-Kt 1-Rt 1系统的速度共振频率附近频段输出较大的速度值v a,由于振动组件100输出声压幅值与声速成正相关(p a∝v a),因而会在频响曲线中出现一个谐振峰,本说明书中将其定义为振动组件100的第三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4分别示出了第三谐振峰前(图4中位于上方的结构图示)和第三谐振峰后(图4中位于下方的结构图示)振动组件100的变形位置,由振动组件100在A-A截面位置的振动情况可知,在第三谐振峰的频率(也称为第三谐振频率)前后,振动组件100的主要变形位置为加强件120的翻转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三谐振峰可以与加强件120的刚度相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5000Hz-12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6000Hz-12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6000Hz-1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件120的结构,可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三谐振峰的范围在上述频率范围内。
请参照图1与图5。加强件120对应中心区域112具有不少于一个的镂空区域,每个镂空区域均为一个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具有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与Ka i’、等效阻尼Ra i与Ra i’。镂空区域通过弹簧Ka i’、阻尼Ra i’与相邻的镂空区域之间连接,且该镂空区域通过弹簧Ka i’、阻尼Ra i’与中心区域112内受加强件120支撑的区域和折环区域114之间的悬空区域1121连接以及同时该镂空区域通过弹簧Ka i、阻尼Ra i与弹性元件110前端空气负载连接,传递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
由于各个镂空区域之间通过加强件120的条形结构124隔开设置,因而各个镂空区域可形成各自不同的谐振频率,并单独推动与之相连的空气域运动,产生相应的声压;进一步地,通过设计加强件120的各个条形结构124的位置、尺寸、数量,从而可实现具有不同谐振频率的各个镂空区域,从而使得在振动组件100频响曲线上均有不少于1个的高频谐振峰(即第四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不少于1个的高频谐振峰(即第四谐振峰)的范围可以包括10000Hz-18000Hz。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振动组件100在高频(10000Hz-20000Hz)输出的声压级,通过设计各个条形结构124的位置、尺寸、数量,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相等或接近。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差值在4000Hz范围内,从而使得在振动组件100的频响曲线上具有一个输出声压级较大的高频谐振峰,本说明书中将其定义为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由振动组件100在B-B截面位置的振动情况可知,在第四谐振峰的频率(也称为第四谐振频率)附近,振动组件100的主要变形位置为中心区域112的镂空区域产生的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8000Hz-2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0000Hz-18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2000Hz-18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5000Hz-18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的面积以及弹性元件110的厚度,可以调节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从而使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于上述频率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的范围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各个镂空区域的面积与弹性元件110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0mm-1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的范围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各个镂空区域的面积与弹性元件110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20mm-9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的范围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各个镂空区域的面积与弹性元件110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50mm-8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的范围在上述频率范围内,各个镂空区域的面积与弹性元件110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50mm-700mm。
请参照图6,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第三、四谐振频率差值的振动组件100的频响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频率(单位Hz),纵坐标表示灵敏度(SPL)。通过设 计加强件120与弹性元件110的结构,可以实现振动组件100在可听声范围具有多个谐振峰,进一步的,通过多个谐振峰等组合,使得振动组件100在整个可听声范围均有较高的灵敏度。通过设计加强件120的条形结构124与环形结构122,可实现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240位于不同的频率范围。通过设计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大小,可实现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之间频率段输出较为平坦的频响曲线与较高的声压级,避免频响曲线出现低谷。如图6所示,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过大(如图6所示△f2)会导致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之间频率段出现低谷、输出声压级降低,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过小(如图6所示△f1)会导致第四谐振峰240的频率降低,导致高频频率段(例如:12kHz-20kHz)声压级降低,振动组件100频带变窄。通过调节加强件120和弹性元件110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三谐振峰230左移和/或第四谐振峰240右移,从而增大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80Hz-15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100Hz-13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200Hz-12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300Hz-1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400Hz-1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500Hz-9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200Hz-1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200Hz-1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2000Hz-15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3000Hz-14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的范围为4000Hz-13000Hz。
请参照图7A,通过加强件120与弹性元件110的设计,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在人耳可听声范围(20Hz-20000Hz)内出现所需的高阶模态,在振动组件100的频响曲线上出现上述第一谐振峰210、第二谐振峰220、第三谐振峰230和第四谐振峰240,即在20Hz-20000Hz的频率范围内振动组件100的频响曲线的谐振峰数量为4个,进而使得振动组件100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120与弹性元件110的结构,振动组件100在可听声范围(20Hz-20000Hz)内可以仅具有3个谐振峰。例如,当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的频率差小于2000Hz时,振动组件100频响声压级曲线上,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体现为一个谐振峰。又例如,加强件120对应中心区域112具有不少于一个的悬空区域,当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高于可听声范围,或者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不同、并且在高频范围(10000Hz-18000Hz)不同频率段不同悬空区域振动相位不同、形成声音叠加抵消的效果时,可获得一个高频滚降的效果,在振动组件100声压级频响曲线中不体现第四个谐振峰。
请参照图7B,图7B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第二、三谐振峰重叠时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120的结构与尺寸,包括加强件120的整体尺寸、条形结构124数量及尺寸、条形结构124布置位置、中心区域112设置有加强件120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悬空区域1121的面积、折环区域114的花纹设计(例如折环的宽度、拱高、拱形)、连接区域115面积,可以设计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在2000Hz-3000Hz范围内时,振动组件100的频响声压级曲线(如频响曲线710)上,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之间不存在低谷,在频响曲线上仍可辨别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存在(对应图中虚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进一步减小,例如小于2000Hz时,振动组件100的频响声压级曲线(如频响曲线720)上,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体现为一个谐振峰(对应图中实线),可使得中高频率段(3000Hz-10000Hz)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通过设计加强件120的环形结构122和条形结构124,使得加强件120对应中心区域112具有不少于一个的镂空区域,每个镂空区域均为一个质量-弹簧-阻尼系统,通过设计加强件120各个条形结构124的位置、尺寸、数量,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相等或接近。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差值在4000Hz范围内,可以使得在振动组件100的频响曲线上具有一个或多个输出声压级较大的高频谐振峰(即第四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C,通过设计加强件120各个条形结构124的位置、尺寸、数量,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高于可听声范围,或者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不同、并且 在高频范围(10000Hz-18000Hz)不同频率段不同镂空区域振动相位不同,形成声音叠加抵消的效果,可获得一个高频滚降的效果,在振动组件100的声压级频响曲线中不体现第四个谐振峰。
请参照图7D,图7D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100具有两个谐振峰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120的结构,当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小于2000Hz时,振动组件100的频响声压级曲线上,第二谐振峰220与第三谐振峰230体现为一个谐振峰。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加强件120各个条形结构124的位置、尺寸、数量,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高于可听声范围,或者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不同、并且在高频范围(10000Hz-18000Hz)不同频率段不同镂空区域振动相位不同,形成声音叠加抵消的效果,可获得一个高频滚降的效果,在振动组件100的声压级频响曲线中不体现第四个谐振峰。此时,振动组件100具有一定带宽、且中高频率段(3000Hz-10000Hz)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的输出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弹性元件110的悬空区域1121与折环区域114的面积和厚度,保证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在所需的频率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的范围可以为1000Hz-1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的范围可以为3000Hz-7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设计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的频率差时,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的频率差小于3000Hz。
请参照图8A,图8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单环形结构的加强件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悬空区域1121水平面投影面积(即悬空区域1121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为S v、折环区域114水平面投影面积(即折环区域114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为S e,悬空区域1121水平面投影面积S v与折环区域114水平面投影面积S e之和为S s。定义物理量α(单位为mm)为S s与弹性元件110(也称为振膜)的厚度Hi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S s与振膜厚度H i的比值α取值范围可以为5000mm-12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α取值范围为6000mm-10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调整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向高频移动,α取值范围可以为6000mm-9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调整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向高频移动,α取值范围可以为6000mm-8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调整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向高频移动,α取值范围可以为6000mm-70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空区域1121与折环区域114的面积与弹性元件110的厚度的关系会影响局部等效质量Mm 3与局部等效质量Mm 2、局部区域刚度Ka 2’与局部区域刚度Ka 1’,进而影响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悬空区域1121三部分形成的等效质量Ms、等效刚度Ks、等效阻尼Rs,从而控制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所在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折环区域114的折环的拱高设计,实现对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的控制。
图8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B所示,图中频响曲线810表示当α=8190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820表示当α=7146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830表示当α=12360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由频响曲线820可知,α=7146mm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220频率约为7000Hz。由频响曲线810可知,α=8190mm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220频率约为5000Hz;且频响曲线810的第二谐振峰220的幅值与频响曲线820的第二谐振峰220的幅值相近。即,随着α的增大第二谐振峰220的谐振频率降低,幅值基本保持不变。由频响曲线820可知,α=12360mm时,振动组件100无明显的第二谐振峰,此时振动组件100在3000Hz-7000Hz范围内的幅值相比于频响曲线810和频响曲线820降低,即α=12360mm时振动组件100的输出声压级较低。因此,当α取值范围为6000mm-10000mm时,能够较好地控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使振动组件100在3000Hz-7000Hz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输出声压级。
请参照图9A,图9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本说明书中,可以定义折环区域114的折环拱高Δh,定义物理量δ(单位为mm)为S s与振膜折环拱高为Δh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2
在一些实施例中,δ取值范围可以为50mm-6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δ取值范围可以为 100mm-5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δ取值范围可以为200mm-4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在3000Hz-7000Hz内向低频移动,δ取值范围可以为300mm-4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在3000Hz-7000Hz内向低频移动,δ取值范围可以为350mm-4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在3000Hz-7000Hz内向高频移动,δ取值范围可以为200mm-3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在3000Hz-7000Hz内向高频移动,δ取值范围可以为200mm-2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折环的拱高的设计,可以在折环区域114与悬空区域1121水平方向投影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折环区域114的三维尺寸,从而改变折环区域114的刚度Ka 1’,进而实现对扬声器的第二谐振峰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协调设计加强部的尺寸,对扬声器的输出声压级进行调控。
图9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图中频响曲线910表示当δ=262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920表示当δ=197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由频响曲线910可知,δ=262mm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220频率约为5000Hz;由频响曲线920可知,δ=197mm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220频率约为7000Hz。因此,随着δ的增大,第二谐振峰220的谐振频率降低,且当δ取值范围为200mm-400mm时,可以较好地控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
在本说明书中,定义中心区域112的水平投影面积为S c,加强件120的最大轮廓水平投影面积S rm,悬空区域1121的水平面投影面积为S v,其中:S rm=S c-S v
在本说明书中,定义物理量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3
(单位为1)为悬空区域1121的水平面投影面积S v与中心区域112的水平投影面积S c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4
在一些实施例中,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5
取值范围为0.05-0.7。在一些实施例中,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6
取值范围为0.1-0.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7
取值范围为0.15-0.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在频率范围3000Hz-7000Hz内向高频移动,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8
取值范围为0.15-0.25。在一些实施例中,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09
取值范围为0.15-0.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在频率范围3000Hz-7000Hz内向低频移动,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0
取值范围为0.25-0.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在频率范围3000Hz-7000Hz内向低频移动,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1
取值范围为0.3-0.35。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振动组件在第二谐振峰对应的频率附近发生变形时,悬空区域1121、折环区域114会产生局部谐振,此时通过对加强件120的尺寸(即加强件120的最大轮廓尺寸)进行设计,可以使得加强件120在该频率段实现一定的弯曲变形,从而实现振膜的不同区域的声压叠加相增,从而实现振动组件或扬声器在第二谐振峰的最大的声压级输出。
图9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C所示,图中频响曲线940表示当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2
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950表示当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3
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由频响曲线940可知,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4
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220频率为4000Hz;由频响曲线950可知,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5
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220频率约为6000Hz。因此,随着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6
的减小,第二谐振峰220的谐振频率升高,且当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7
取值范围为0.15-0.35时,能够较好地控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形状及数量,以改变加强件120的镂空区域(对应中心区域112的悬空区域),从而对扬声器的频响频率进行调整。具体内容请参照后续图13A-图18C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镂空区域的面积(例如,设计加强件120的条形结构124的数量及位置、环形结构122的数量及位置等),对振动组件100的谐振频率进行调控,以提升振动组件100的使用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的范围可以为8000Hz-2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的范围可以为10000Hz-18000Hz。
请参照图6与图10A,图10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单环形结构的加强件的振动组件的C-C截面在第四谐振峰频率附近的变形图。由图6可知,第四谐振峰240与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差值△f对于振动组件100高频段频响曲线的平坦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0A,由振动组件100在C-C截面位置的振动情况可知,在第四谐振峰的频率附近,振 动组件100的主要变形位置为中心区域112的镂空区域产生的变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加强件120对应中心区域112的各个镂空区域均为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对应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来实现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240的控制。例如,可以设计条形结构124数量及尺寸、环形结构122来设计中心区域112各个镂空区域的面积,定义各个镂空区域面积为S i。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0A示出的是具有单环形结构的加强件120的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变形图,但是对于多环形结构的加强件120得振动组件,该结论仍然适用(如图5所示的振动组件100)。
为了使第四谐振峰在合适频率范围(10000Hz-18000Hz),本说明书定义一个物理量:任意一个镂空区域面积(即镂空部分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振膜(如弹性元件110)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单位为mm):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振膜(如弹性元件110)的杨氏模量和密度在预设范围内时,通过设计μ值的大小,即可调整振动组件的第四谐振峰的频率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振膜杨氏模量的预设范围为5*10^8Pa-1*10^10Pa。在一些实施例中,振膜杨氏模量的预设范围为1*10^9Pa-5*10^9Pa。在一些实施例中,振膜密度的预设范围为1*10^3kg/m3-4*10^3kg/m3。在一些实施例中,振膜密度的预设范围为1*10^3kg/m3-2*10^3kg/m3。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000mm-10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500mm-9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2000mm-8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2500mm-75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3000mm-70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3500mm-65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4000mm-60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对各镂空区域的面积以及振膜厚度进行设计,可以控制个镂空区域的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进而实现扬声器第四谐振峰的控制。
图10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B所示,图中频响曲线1010表示当μ=5230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1020表示当μ=4870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1030表示当μ=5330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1040表示当μ=5440mm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如图10B所示,μ=5230mm对应的频响曲线1010的第四谐振峰频率约为15000Hz,μ=4870mm对应的频响曲线1020的第四谐振峰频率约为12000Hz,μ=5330mm对应的频响曲线1030的第四谐振峰频率约为16000Hz,μ=5440mm对应的频响曲线1040的第四谐振峰频率约为17000Hz。因此,当μ取值范围为4000mm-6000mm时,可以较好地控制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为10000Hz-18000Hz。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具有多环形结构(例如,双环形结构),即加强件120包括多个沿径向相邻设置的环形结构(例如,第一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等),各环形结构的直径不同,直径较小的环形结构设置于直径较大的环形结构的内侧。本说明书定义第一环形结构内部弹性元件110的各个镂空区域面积为S 1i,当第一环形结构与第二环形结构为相邻环形结构时,第一环形结构与第二环形结构之间弹性元件110的各个镂空区域面积为S 2i。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还可以有更多的环形结构122,往外依次定义第n-1环与第n环之间弹性元件110的各个镂空区域面积为S ni。位于不同直径的环形结构之间的镂空区域可以包括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第一镂空区域的形心与中心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和第二镂空区域的形心与中心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同。本说明书定义物理量弹性元件110的镂空区域面积比γ(单位为1)为第一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ji之比: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19
其中,k>j。通过设计γ值的大小,即可调整振动组件的第四谐振峰的频率位置以及输出声压级。
如图11与图12A所示,图12A是图11所对应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结构一至结构四中,第一环形区域与第二环形区域之间的各个镂空区域面积为S 2i(即第一镂空区域)与第一环形区域内部各个镂空区域面积为S 1i(即第二镂空区域)面积比γ依次为5.9、4.7、3.9、3.2。由图11可知,在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置,结构一至结构四中,随着γ的减小,位于内侧的环形结构122以内的第一镂空区域的半径△R 1逐渐增大,位于内侧的环形结构122和外侧的环形结构122之间的第二镂空区域的半径△R 2逐渐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12A,结构一至结构四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在第四谐振峰位置的声压幅值输出逐渐增加。因此,中心区域112各个镂空区域面 积比值会影响各个镂空区域谐振频率,最后获得在高频段声压叠加的效果,即通过设置γ的大小,即可调整振动组件100的高频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区域112的各个镂空区域面积比值尽量小,例如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的各个镂空区域面积的比值会影响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差,而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相等或接近,可以使各个镂空区域的声压叠加,从而增大扬声器在第四谐振峰位置的输出声压级。
图10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C所示,图中频响曲线1050表示当γ=0.6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1060表示当γ=0.2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如图10C所示,频响曲线1050在第四谐振峰处的输出声压级(幅值)较高,频响曲线1060在第四谐振峰处的输出声压级(幅值)相对较低。因此,当γ取值范围为0.25-4时,可以使振动组件100在高频范围内(如,10000Hz-18000Hz)具有较高的输出声压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120沿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加强件120最大轮廓沿振动方向在中心区域112的投影面积,可实现加强件120的质量、质心、刚度,以及中心区域112镂空区域的质量与刚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和第四谐振峰进行调节。
本说明书中,参见图11,定义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单位为1)为加强件120沿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中,加强部分投影面积S r与加强件120最大轮廓在中心区域112投影面积S t之比: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1-0.8。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2-0.7。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2-0.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3-0.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4-0.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3-0.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2-0.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120沿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以及加强件120最大轮廓沿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可实现对加强件120的质量、质心、刚度的控制以及对中心区域112镂空区域的质量与刚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加强件120的质量、弹性元件110的质量、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端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进行控制,进而对扬声器的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和第四谐振峰进行调节。
图12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B所示,图中频响曲线1210表示当β=0.16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1220表示当β=0.17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频响曲线1230表示当β=0.26时振动组件的频率响应曲线。如图12B所示,频响曲线1210、频响曲线1220和频响曲线1230具有第一谐振峰210、第二谐振峰220、第三谐振峰230和第四谐振峰240,当β的取值发生变化时,第一谐振峰210、第三谐振峰230和第四谐振峰240的频率均产生较大的变化,而第二谐振峰220的频率变化较小。当β=0.16时,频响曲线1210不体现第四谐振峰240。当β增大到0.17时,振动组件的第一谐振峰210和第二谐振峰220的变化较小,第三谐振峰230向高频移动,高频输出声压级提升,体现出明显的第四谐振 峰240。当β增大到0.26时,第一谐振峰210向低频移动,第三谐振峰230向高频移动,第四谐振峰240向高频移动,并且振动组件的整体输出声压级降低。因此,当β取值改变时,可以对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和第四谐振峰进行调节,为了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和第四谐振峰位于合适的范围(例如,本说明书实施例所示出的范围)内,并使振动组件具有较高的输出声压级,可以将β的取值范围设置为0.1-0.5。
请参照图13A与图13B,图13A与图13B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数量的条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条形结构124的数量,可以调节振动组件100的整体质量,使得加强件120质量、弹性元件110质量、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端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发生改变,故形成质量Mt-弹簧Kt-阻尼Rt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进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一阶谐振频率发生变化,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一谐振频率之前的低频段以及第一谐振频率之后的中频段灵敏度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较多的条形结构124的数量,使得总等效质量Mt增加,振动组件100第一谐振频率提前,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一谐振频率之前的低频段灵敏度提升,例如3000Hz之前频率段、2000Hz之前频率段、1000Hz之前频率段、500Hz之前频率段、300Hz之前频率段。在一些实施例中,设计较少的条形结构124数量,使得总等效质量Mt降低,振动组件100第一谐振频率后移,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一谐振频率之后的中频段灵敏度提升,例如,可以使3000Hz之后频率段灵敏度提升。又例如,可以使2000Hz之后频率段灵敏度提升。又例如,可以使1000Hz之后频率段灵敏度提升。又例如,可以使500Hz之后频率段灵敏度提升。又例如,可以使300Hz之后频率段灵敏度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条形结构124的数量,还可以调节加强件120的刚度,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发生改变,则加强件120、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悬空区域、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端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 1,各部分等效阻尼形成总的等效阻尼Rt1,形成的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则以加强件120直径方向某一环形区域为等效固定支点,环形成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条形结构124的数量,还可以调节加强件120对应中心区域112具有不少于一个的悬空区域的面积大小,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与Ka i’、等效阻尼Ra i与Ra i’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的第四谐振峰位置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条形结构124的数量,还可以调节振动组件的面积厚度比μ和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从而调节振动组件的第四谐振峰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条形结构124的数量可调,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整振动组件100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第四谐振峰的位置,从而使得对振动组件100的频响实现可控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条形结构124在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曲线型、沙漏形、花瓣形中的至少一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条形结构124的形状,改变加强件120的镂空区域(对应加强件120投影范围内中心区域112的悬空区域)的面积,以调节镂空区域面积与弹性元件110厚度的关系(面积厚度比μ),从而达到调整第四谐振峰的目的;也可以改变加强件120不同环形结构122之间的镂空区域面积的关系(镂空区域面积比γ),从而达到调整第四谐振峰的目的;还可以改变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的关系(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达到调整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第四谐振峰的目的。
请参照图14A-图14D,图14A-图14D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宽度的条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4A中的条形结构124为倒梯形(即梯形的短边靠近加强件120的中心),图14B中的条形结构124为梯形(即梯形的短边远离加强件120的中心),图14C中的条形结构124为外弧形,图14D中的条形结构124为内弧形。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具有不同横向宽度的条形结构124,可有效调节加强件120的质心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不变化加强件120质量的同时改变加强件120的自身刚度,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尤其是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频率发生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条形结构124的宽度设计,可以使得条形结构124从中心向四周延伸不同位置局部刚度不同。当驱动端频率接近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谐振频率时,固定区域116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悬空区域在加强件120带动下振动,并实现一个3dB带宽可调的谐振峰。
如图14A-图14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倒梯形条形结构124、外弧形(定义向外凸出为外弧形、向内凹陷为内弧形,外弧形可以是圆弧、椭圆、高次函数弧线、以及其它任意外弧线)条形结构124,可获得较大的3dB带宽的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可应用于要求低Q值,宽带宽的场景。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梯形、矩形、内弧形(定义向外凸出为外弧形、向内凹陷为内弧形,内弧形可以是圆弧、椭圆、高次函数弧线、以及其它任意内弧线)的条形结构124,可获得灵敏度高、3dB带宽小的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可应用于要求高Q值,局部高灵敏度的场景。
通过设计具有不同横向宽度条形结构124,亦可以调节加强件120对应中心区域112具有不少于一个的悬空区域的面积大小,使得各个具有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与Ka i’、等效阻尼Ra i与Ra i’发生改变。进一步的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置发生改变。
因此,通过设计具有不同横向宽度条形结构124,可实现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频率位置、谐振峰处3dB带宽、谐振峰处振动组件100灵敏度、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置。
请参照图15A与图15B,图15A与图15B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形状的条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5A中的条形结构124为旋转形,图15B中的条形结构124为S形。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具有不同横向形状的条形结构124,可以调节加强件120的刚度,从而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尤其是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调节加强件对应中心区域112具有不少于一个的悬空区域的面积大小,使得各个具有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与Ka i’、等效阻尼Ra i与Ra i’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置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具有不同横向形状的条形结构124,还可以调节加强件120内部的应力分布、控制加强件120的加工变形。
请参照图16A-图16E,图16A-图16E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形状的条形结构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准确调节不同形状的条形结构对振动组件的谐振峰(如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和第四谐振峰)的影响,对于由中心向边缘宽度逐渐减小的条形结构124,定义辐条夹角θ为条形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通过设置θ的大小即可调整振动组件的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侧边为直边的条形结构124(如图16A-图16C所示),夹角θ即为辐条两个侧边的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侧边为弧边的条形结构124(如图16E所示),夹角θ即为条形结构124的两个侧边切线的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准确调节不同形状的条形结构对振动组件的谐振峰(如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和第四谐振峰)的影响,如图16D所示,对于由中心向边缘宽度逐渐增加的辐条结构,定义辐条夹角为θ i,通过设置θ i的大小即可调整振动组件的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侧边为直边的条形结构124,夹角θ i即为辐条两个侧边的夹角。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侧边为直边的条形结构124,夹角θ i即为辐条两个侧边切线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或θ i)可以在不改变或者改变加强件120的质量的同时改变加强件120自身的刚度,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同时还可以控制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大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或θ i),有效增加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
对应于某些需要低Q值宽带宽的振动组件100频响,可设计较大的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或θ i)。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15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9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8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6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9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8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7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6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45°。
对应于某些需要高Q值窄带宽的振动组件100频响,可设计较小的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或θ i)。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9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8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 围可以为0至7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6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45°。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6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8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9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 i的范围可以为0至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θ与θi关系为:
θ=-θ i。   (公式7)
对应于某些需要低Q值宽带宽的扬声器频响,可设计较大的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90°至15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45°至9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0°至60°。
对应于某些需要高Q值窄带宽的扬声器频响,可设计较小的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150°至90°。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90°至45°。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的夹角为θ的范围可以为-60°至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条形结构124,无法对条形结构124夹角的方法进行设计,此时可采用面积的方法进行设计,可以不变化或者变化加强件120质量同时改变加强件120的自身刚度,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进一步的,还可以控制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
图16F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通过对振动组件进行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振动组件的第二谐振峰220和第三谐振峰230合并,使得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仅体现出两个谐振峰。图16F分别示出了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取值为20°、10°和1°时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如图16F所示,随着夹角θ取值增大,振动组件的中高频谐振峰(如,第二谐振峰220和第三谐振峰230合并后的谐振峰)的3dB带宽逐渐增大。因此,通过调整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的取值,即可调整振动组件的中高频谐振峰的3dB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条形结构124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设置为-60°至60°,可以使得振动组件的至少一个中高频谐振峰的3dB带宽不低于1000Hz。
请参照图17A-图17B,图17A-图17B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规则条形结构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准确设计不规则条形结构以便达到调节振动组件谐振峰的目的,参见图17A,以加强件120最大轮廓定义半径为R的圆,同时最大轮廓定义的圆的半径R的1/2定义半径为R/2,定义半径为R/2范围内加强件120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半径为R/2与半径为R圆之间范围内加强件120水平投影(即沿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为S out,定义物理量τ为加强件120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加强件120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加强件120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加强件120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的比值τ来控制加强件120的质量分布,从而实现对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的带宽控制。对于其他类型规则的加强件120结构,参见图17B,例如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其他多边形结构,以加强件120最大轮廓定义与加强件120类似的图形进行包络,并定义图形中心区域为参考点,参考点至轮廓包络线各个点距离为R(例如,R i、…、R i+3),所有对应R/2(例如,R i/2、…、R i+3/2)点形成区域加强件120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距离R/2与距离为R之间范围内加强件120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对于其他不规则的加强件120结构,以其最大轮廓以相近结构的规则图形进行包络,并以如上相同的方式定义S in、S out、比值τ。
对应于某些需要低Q值宽带宽的振动组件100频响,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120中心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5-1.5。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5-1.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5-1.3;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5-1.4;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3-1.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 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3-1.6;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5-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5-2.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3-2.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0.3-2。
对应于某些需要高Q值窄带宽的振动组件100频响,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120边缘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1-3。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1.2-2.8。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1.4-2.6。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1.6-2.4。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1.8-2.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1.2-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1-2。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2-2.8。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取值范围可以为2-2.5。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水平投影面积为S out与水平投影面积为S in比值τ的取值范围,还可以使振动组件在振动时的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三谐振峰的位置发生改变。图17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如图17C所示,图17C中分别为τ取值1.68、1.73时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且两条频响曲线的第三谐振峰230处的3dB带宽均较窄。并且,当τ的取值由1.68增大为1.73时,第三谐振峰230向低频移动。因此,随着τ的取值增大,第三谐振峰230对应的频率减小,通过调节振动组件的τ的取值,可以有效调节第三谐振峰的带宽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环形结构122的数量(例如,在1-10的范围内),改变加强件120的镂空区域(对应加强件120投影范围内中心区域112的悬空区域)的面积,以调节镂空区域面积与弹性元件110厚度的关系(面积厚度比μ),从而达到调整第四谐振峰的目的;也可以改变加强件120不同环形结构122之间的镂空区域面积的关系(镂空区域面积比γ),从而达到调整第四谐振峰的目的;还可以改变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的关系(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调整第一谐振峰、第三谐振峰、第四谐振峰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可以包括形心重合的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此时第一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设置于第一环形结构内侧,并与第一环形结构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设置于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之间,并分别与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连接,以使加强件120形成多个不同的镂空区域。
请参照图18A-图18C,图18A-图18C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数量的环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A的环形结构122是单环结构,图18B的环形结构122是双环结构,图18C的环形结构122是三环结构。通过设计环形结构122的数量可实现对加强件120质量、刚度的调节,同时可实现对中心区域112镂空区域面积大小的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到10。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到5。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范围可以为1到3。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调节,可以调节加强件120质量,使得加强件120质量、弹性元件110质量、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端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发生改变,故形成质量Mt-弹簧Kt-阻尼Rt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进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一阶谐振频率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调节,还可以调节加强件120刚度,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尤其是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调节,还可以使得条形结构124从中心向四周延伸不同位置刚度分布不同,当驱动端频率接近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谐振频率时,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局部悬空区域的面积在加强件120带动下振动,并实现一个3dB带宽可调的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调节,还可以调节中心区域112镂空区域面积 的大小,使得各个镂空区域具有的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与Ka i’、等效阻尼Ra i与Ra i’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置发生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122的数量调节,还可以调节最外侧环形结构122的尺寸,可调控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局部镂空区域的面积,而该区域、连接区域115、折环区域114三部分可形成等效的质量Ms、等效刚度Ks、等效阻尼Rs。通过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与折环区域114之间的局部悬空区域的面积,使得质量Ms-弹簧Ks-阻尼Rs系统谐振频率改变,从而实现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位置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环形结构122数量,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振膜厚度H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50mm-7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4;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2-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环形结构122数量,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振膜厚度H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00mm-10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0;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1-0.8。
请参照图19,图19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内外环条形结构不连续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振动组件100包括至少2个环形结构时,环形结构122将条形结构沿124中心向四周延伸方向分为多个区域,各个区域中的条形结构124可以连续设置、也可以不连续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可以至少包括第一环形结构1221。例如,环形结构122可以包括形心重合的第一环形结构1221和第二环形结构1222,第一环形结构1221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二环形结构1222的径向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1241和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1242,任意一个第一条形结构1241设置于第一环形结构1221内侧的一个第一位置,并与第一环形结构1221连接,任意一个第二条形结构1242与第一环形结构1221的外侧连接于一个第二位置。多个第一条形结构1241连接于多个第一位置,多个第二条形结构1242连接于多个第二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位置与第一环形结构1221的中心的连线不经过任意一个第二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位置与第一环形结构1221的中心的连线不经过任意一个第一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均不相同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一环形结构1221的中心均不共线,第一条形结构1241和第二条形结构1242在第一环形结构1221上的连接位置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形结构1241和第二条形结构124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过环形结构122内外区域的条形结构124不连续的设置,可实现环形结构122内外区域的条形结构124数量不等,内外区域的条形结构124横向宽度不同,内外区域的条形结构124横向形状不同,从而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加强件120的质量、刚度和质心分布,以及中心区域112的镂空区域数量以及面积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加强件120的质量,可以调控总等效质量Mt发生改变,故形成质量Mt-弹簧Kt-阻尼Rt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进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一阶谐振频率发生变化。通过调节加强件120刚度,可调节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使得条形结构124从中心向四周延伸不同位置刚度分布不同,实现一个3dB带宽可调的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通过调节中心区域112的镂空区域数量以及面积大小,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置与灵敏度发生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122内外区域的条形结构124不连续设置,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弹性元件110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50mm-7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4,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2-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结构122内外区域的条形结构124不连续设置,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振膜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00mm-10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0;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1-0.8。
请参照图20A,图20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多个环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多个环形结构122从而设计多个环形结构122的间隔区域,通过设计不同间隔区域的条形结构124的数量,从而实现加强件120的质量分布设计。需要 说明的是,各个环形结构122的间隔区域设计的条形结构124的数量可以不等、形状可以不同、位置也可不用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定义由中心往外的各个环形结构122依次为第一环形结构1221、第二环形结构1222、第三环形结构1223、……第n环形结构,第n环形结构与第n-1环形结构之间间隔区域的条形结构124为第n条形结构(如第一条形结构1241、第二条形结构1242、第三条形结构1243),定义第n条形结构(即连接于第n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为Q n,其中,n为自然数。定义物理量q为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为Q j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05-20。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1-10。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1-8。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2-5。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3-4。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5-6。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1-4。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1-2。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第i条形结构的数量Q i与第j条形结构的数量Q j比值q取值范围可以为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多个环形结构122从而设计多个环形结构122的间隔区域,通过设计不同间隔区域的条形结构124的数量,从而实现加强件120的质量分布设计,进而在加强件120的质量不变化或者变化的条件下,改变加强件120的刚度,使得加强件120、振膜的等效刚度Kt 1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的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扬声器第三谐振峰位置发生改变。
图20B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如图20B所示的两条频响曲线分别是q=0.67与q=0.1时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两条频响曲线的第三谐振峰230的频率接近,但q=0.67对应的频响曲线的第三谐振峰230的幅值高于q=0.1对应的频响曲线的第三谐振峰幅值。因此,由图20B可知,通过调整q的取值,可以控制第三谐振峰的幅值改变,从而调节振动组件的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当q的取值范围为0.2-5时,振动组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的形状可以包括圆环形、椭圆环形、多边环形和曲线环形中的至少一种。通过设计不同形状和/或不同尺寸大小的环形结构122,可以实现对加强件120质量、刚度的调节,同时可实现对中心区域112镂空区域面积大小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空区域1121的尺寸与形状可以通过中心区域112被加强件120覆盖的区域的尺寸与形状以及加强件120的尺寸与形状进行调控。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控折环区域114的面积与形状,以调节悬空区域1121与折环区域114总的水平投影(即沿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而通过控制悬空区域1121与折环区域114总的水平投影面积与弹性元件110厚度、折环拱高等数据,可精确地控制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位于所需的频率段。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可以位于3000Hz-7000Hz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悬空区域1121与折环区域114的面积比例,可以调节振动组件100在其第二谐振峰频率段该局部区域的振动位移,从而最大化振动组件100在第二谐振峰位置处的输出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振动组件100的折环区域114及悬空区域1121的尺寸与弹性元件110的厚度的关系设置,可以实现对局部等效质量Mm 3与局部等效质量Mm 2、局部区域刚度Ka 2’与局部区域刚度Ka 1’的控制,进而保证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在所需的频率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环形结构122的形状,使S s与振膜厚度H i的比值α取值范围为5000mm-12000mm,可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可以位于3000Hz-7000Hz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环形结构122的形状,使S s与振膜厚度H i的比值α取值范围为6000mm-10000mm,可以使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可以位于3000Hz-7000Hz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折环区域114及悬空区域1121的尺寸与折环区域114的折环拱高尺寸的关系,通过折环的拱高设计,可实现折环区域114与悬空区域1121水平方向投影面积不改变情况下改变弹性元件110的折环区域114的三维尺寸,从而改变折环区域114的刚度Ka 1’,进而 实现对振动组件100第二谐振峰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S s与折环拱高为Δh的比值δ取值范围可以为50mm-6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S s与折环拱高为Δh的比值δ取值范围可以为100mm-500mm。在一些实施例中,S s与折环拱高为Δh的比值δ取值范围可以为200mm-4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悬空区域1121的尺寸与中心区域112的面积关系,使得加强件120在该频率段实现一定的弯曲变形,实现弹性元件110不同区域的声压叠加相增与相减,从而实现最大的声压级输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悬空区域1121水平面投影面积为S v与振动组件100振膜中心部水平投影面积为S c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3
取值范围可以为0.05-0.7。在一些实施例中,悬空区域1121水平面投影面积为S v与振动组件100振膜中心部水平投影面积为S c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4
取值范围可以为0.1-0.5。在一些实施例中,悬空区域1121水平面投影面积为S v与振动组件100振膜中心部水平投影面积为S c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5
取值范围可以为0.15-0.35。
请参照图21A-图21E,图21A-图21E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同结构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外轮廓可以是具有向外延伸辐条的结构(如图21A所示),也可以是圆形环形结构、椭圆形环形结构或曲线环形结构(如图21B所示)、多边形、其他不规则的环形结构等,其中多边形可以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如图21C-图21D所示)、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十边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10也可以是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如图21D与图21E所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十边形等以及其他不规则的图形,加强件120可对应设计为相似或不相似的结构,从而通过加强件120、中心区域112、折环区域114的折环的形状控制悬空区域1121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振动组件100性能的调节。
请参照图22,图2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变宽度的环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任意一个环形结构122不同位置设计不等宽的局部结构,可以有效的调整调节加强件120的质量,可以调控总等效质量Mt发生改变,故形成质量Mt-弹簧Kt-阻尼Rt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进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一阶谐振频率发生变化。同时,通过在任意一个环形结构122不同位置(例如,相邻位置)设计不等宽的局部结构,可以调节加强件120的刚度以及质心分布,从而调节Mt1-弹簧Kt1-阻尼Rt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不等宽的环形结构122设计还可以使得条形结构124从中心向四周延伸不同位置刚度分布不同,实现一个3dB带宽可调的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而且不等宽的环形结构122设计还可以调节中心区域112的悬空区域数量以及面积大小,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置与灵敏度发生改变。例如,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中的至少一个在与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任意一个的连接位置的两侧具有不同的径向宽度,如图22所示。又例如,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122中的至少一个在与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124中的任意两个的连接位置之间具有不同的周向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任意一个环形结构122任意位置(例如,相邻位置)设计不等宽的局部结构,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5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弹性元件110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50mm-7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4,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2-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任意一个环形结构122任意位置设计不等宽的局部结构,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5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振膜厚度H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00mm-10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0;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1-0.8。
请参照图23,图2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具有不规则环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不同环形结构122的不同位置的局部结构,例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其他多边形、椭圆形以及其他不规则环形结构122,可以更灵活的控制环形结构122局部区域的尺寸、位置、形状,可以有效的调整调节加强件120的质量,可以调控总等效质量Mt发生改变,故形成质量Mt-弹簧Kt-阻尼Rt系统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进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频率发生变化。通过调节加强件120刚度、加强件120质心分布,可调节Mt1-弹簧Kt1-阻尼Rt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位置发生改变;使得条形结构124从中心向四周延伸不同位置刚度分布不同,实现一个3dB带宽可调的振动组件100第三谐振峰。同时可以有效的调节中心区域112的悬空区域数量以及面积大小,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置与灵敏度发生改变。此外,通过设计不规则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应力集中,使得加强件120的变形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3,加强件120包括双环形结构,双环形结构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环形结构1221和位于外侧的第二环形结构12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1221和第二环形结构1222的形状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结构1221可以是曲线环形,第二环形结构1222可以是圆环形。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不规则环形结构122,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振膜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50mm-700mm,任意两个振膜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4,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2-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不规则环形结构122,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5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振膜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00mm-10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镂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0;加强件120的加强部分与加强件120横向面积比β为0.1-0.8。
请参照图24A-图24B,图24A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中所示的具有台阶结构的条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4B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中所示的具有台阶结构的条形结构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4A,通过设计具有台阶结构的条形结构124的加强件120,可保证控制中心区域112的镂空区域(影响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悬空区域1121(影响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加强件120的刚度、质量、质心分布,从而实现不改变振动组件100的第二谐振峰、第四谐振峰情况下,对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位置、第三谐振峰位置与带宽进行有效调节,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节不同的频响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从厚度方向(即沿振动组件100的振动方向),设计加强件120不同区域的厚度,实现根据实际所需的质量分布,可以不变化或者变化加强件120质量同时改变加强件120自身刚度,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为系统提供的刚度Kt 1发生改变,进一步使得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翻转运动的谐振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三个谐振位置发生改变;进一步的,可以控制振动组件100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124可以具有多个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厚度不同的台阶,即条形结构124具有阶梯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阶梯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条形结构中全部具有阶梯形状。如图24B所示为具有阶梯形状的条形结构124的加强件120的结构,及其D-D剖面的剖面结构。定义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即位于条形结构124的径向最外侧的第一台阶)厚度为h 1、次边缘台阶厚度为h 2……,中心台阶(即位于条形结构124的径向最内侧的第二台阶)厚度为h n,定义物理量∈为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k>j)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6
定义物理量φ为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即位于条形结构124的径向最外侧的第一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及位于条形结构124的径向最内侧的第二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
Figure PCTCN2022094544-appb-000027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1-10。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1-8。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8。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1-7。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1-6。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6。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5。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5-4。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120不同区域的厚度,可以调节加强件120的质量分布,从而在不变化或者变化加强件120质量的情况下改变加强件120自身刚度,使得加强件120、弹性元件110为系统提供的刚度Kt 1发生改变,从而调节振动组件100的第三个谐振峰的位置,并对振动组件100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进行控制。
图24C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通过对振动组件进行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振动组件的第二谐振峰220和第三谐振峰230合并,使得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仅体现出两个谐振峰。如图24C所示分别为∈=1、∈=0.68、∈=0.5对应的振动组件的频响曲线。如图24C所示,∈=1、∈=0.68、∈=0.5对应的频响曲线的中高频谐振峰(如,第二谐振峰220和第三谐振峰230合并后的谐振峰)的位置不同,在该谐振峰处的3dB带宽也不同,并且随着∈取值变小,振动组件的中高频谐振峰(如,第二谐振峰220和第三谐振峰230合并后的谐振峰)的谐振频率逐渐增加,3dB带宽逐渐增大。因此,通过调整∈的取值,即可调整振动组件的中高频谐振峰的频率位置以及 3dB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台阶厚度h j与h k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5-4,可以使得振动组件的中高频谐振峰位于3000Hz-12000Hz范围内,并且该谐振峰具有较大的3dB带宽。
对应于某些需要低Q值宽带宽的振动组件100频响,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120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0.2-0.8。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0.2-0.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0.2-0.4。
对应于某些需要高Q值窄带宽的振动组件100频响,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120的边缘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1-10。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1.2-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2-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3-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4-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结构最边缘台阶厚度为h 1与中心台阶厚度为h n的比值φ取值范围为5-6。
请参照图25A-图25C,图25A-图25C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不同形状加强件的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5A中的加强件120的形状为矩形,环形结构122为单环矩形结构,条形结构124为梯形结构;图21B中的加强件120的形状为矩形,环形结构122为双环矩形结构,条形结构124为梯形结构;图21C中的加强件120的形状为六边形形,环形结构122为单环六边形结构,条形结构124为梯形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100的加强件120的形状可以与弹性元件110的形状相匹配。弹性元件110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对应的加强件120的形状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其他多边形、椭圆形以及其他不规则的结构。
不同形状的加强件120与不同形状的弹性元件110可以灵活设计,以改变加强件120的质量及刚度、振动组件100的质量与刚度等,从而改变振动组件100的谐振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20的形状与弹性元件110的形状均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形状,此时对于中心区域112向四周延伸的条形结构124,可以针对其横向设计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形状;也可以对环形结构122进行设计,设计不同形状、数量、尺寸的环形结构122,环形结构122可以设计为整个环形、也可设计为局部环形结构122;不同环形结构122将条形结构124划分成不同区域,在不同区域中,由中心向四周不同区域条形结构124可以是连续的、交错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122也可以设计为圆形、方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八边形、其他多边形、椭圆形以及其他不规则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包括不同形状的加强件120的振动组件100,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弹性元件110的厚度H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50mm-7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悬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4;镂空区域面积与加强件120的横向面积比β为0.2-0.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计包括不同形状的加强件120的振动组件100,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弹性元件110的厚度H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00mm-10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悬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0;镂空区域面积与加强件120的横向面积比β为0.1-0.8。
请参照图26A-图26D,图26A-图26D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包括局部质量结构的振动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6A所示为双弹性连接的局部质量结构126,图26B所示为四弹性连接的局部质量结构126,图26C所示为S形四弹性连接的局部质量结构126,图26D所示为S形四弹性连接的不规则的局部质量结构12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中心区域112的悬空区域设计局部质量结构126,从而灵活的调节各个镂空区域的等效质量Mm i、等效刚度Ka i与Ka i’、等效阻尼Ra i与Ra i’,从而使得振动组件100第四谐振峰得到有效的调节。同时通过设计局部质量结构126,还可以较大范围调节加强件120的质量、刚度,从而调节振动组件100的第一谐振峰和第三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局部质量结构126可以通过双弹性结构环向连接至相邻条形结构124上(如图26A所示),也可通过双弹性结构环向连接至相邻环形结构122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 个局部质量结构126还可以与条形结构124或环形结构122均不连接,仅与弹性元件11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局部质量结构126还可以一部分与弹性元件110连接,另一部分与环形结构122和/或条形结构12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局部质量结构126还可以通过四弹性结构同时连接于相邻条形结构124和环形结构122上(如图26B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结构平面形状可以是规则的形状(如图26A与图26B所示),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如图26C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局部质量结构126可以是规则形状(如图26A-图26C所示),也可以是任意不规则形状(如图26D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局部质量结构126的尺寸、位置、数量、形状,弹性连接结构尺寸、位置、数量、形状,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弹性元件110的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50mm-7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悬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25-4;镂空区域面积与加强件120的横向面积比β为0.2-0.7。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局部质量结构126的尺寸、位置、数量、形状,弹性连接结构尺寸、位置、数量、形状,可以使得振动组件100的第四谐振峰位于10kHz-18kHz范围;各个镂空区域面积S i与各个镂空区域部分弹性元件110的厚度H i比值为面积厚度比μ范围为100mm-1000mm;任意两个弹性元件110的悬空区域面积S ki与S ji之比γ范围为0.1-10;镂空区域面积与加强件120的横向面积比β为0.1-0.8。
图26E是根据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加强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E所示,加强件120可以包括中心连接部123、加强部分125和镂空部分127。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分127可以通过在加强件120上镂刻掉部分材料的方式获得,加强件120上未被镂刻掉的部分即构成加强部分125。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分127可以被构造为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分127也可以被构造为其它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连接部123与加强部分125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具有不同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连接部123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厚度可以大于加强部分125沿弹性元件110的振动方向的厚度。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扬声器具有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组件,通过合理设置振动组件(例如,弹性元件、加强件)的结构及参数,可以使得扬声器在人耳可听范围内(如,20kHz-20kHz)具有多个谐振峰,从而提升扬声器的频带和灵敏度,并能提高扬声器输出的声压级。
图27是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扬声器示例性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7,扬声器2700可以包括壳体2730、驱动组件2720以及上述的振动组件2710。其中,驱动组件2720能够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振动组件2710能够接收驱动组件2720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壳体2730形成腔体,驱动组件2720与振动组件2710设置于腔体内。其中,振动组件2710的结构可以与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振动组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主要包括弹性元件2711和加强件2712。其中,弹性元件2711主要包括中心区域2711A、设置于中心区域2711A外围的折环区域2711B,以及设置于折环区域2711B外围的固定区域2711C。弹性元件2711被配置为沿垂直于中心区域2711A的方向振动。加强件2712与中心区域2711A连接。加强件2712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加强件2712与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在人耳可听范围(20Hz-20kHz)内产生至少两个谐振峰。
驱动组件2720可以是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声学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720可以与扬声器2700的其他组件(如,信号处理器)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信号,该机械振动可以传递至振动组件2710,以使振动组件2710产生振动,从而推动腔体内的空气发生振动,产生声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720可以包括驱动单元2722与振动传递单元2724。其中,驱动单元2722可以与扬声器2700的其他组件(如,信号处理器)电连接以接收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信号。振动传递单元2724连接于驱动单元2722与振动组件2710之间,用于将驱动单元2722产生的振动信号传递至振动组件2710。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7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动圈式声学驱动器、动铁式声学驱动器、静电式声学驱动器或压电式声学驱动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圈式声学驱动器可以包括产生磁场的磁性件以及设置在磁场中的线圈,线圈通电后可以在磁场中产生振动从而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动铁式声学驱动器可以包括产生交变磁场的线圈以及设置于交变磁场中的铁磁件, 铁磁件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振动从而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静电式声学驱动器可以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静电场驱动膜片振动,从而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电式声学驱动器可以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压电材料在电致伸缩效应的作用下,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722和振动传递单元2724可以位于振动组件的振动方向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传递单元2724沿中心区域2711A的振动方向的一端与驱动单元2722相连,振动传递单元2724远离驱动单元2722的另一端可以与振动组件2710的中心区域2711A相连。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可以包括中心连接部27121,中心连接部27121覆盖中心区域2711A的中心。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传递单元2724远离驱动单元2722的另一端可以与中心连接部27121直接相连,即振动传递单元2724通过中心连接部27121与中心区域2711A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传递单元2724远离驱动单元2722的另一端可以与中心连接部27121间接相连,即振动传递单元2724与中心区域2711A直接连接,并通过中心区域2711A与中心连接部2712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传递单元2724的尺寸可以与中心连接部27121的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例如,尺寸差值在10%以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传递单元2724与中心区域2711A相连的一端的中心与中心区域2711A的中心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重合或大致重合,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弹性元件2711振动的均匀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的频率范围(例如,5000Hz-12000Hz)以内。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大致重合是指振动传递单元2724与中心区域2711A相连的一端的中心与中心区域2711A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中心区域2711A直径的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振动传递单元2724通过加强件2712的中心连接部与中心区域2711A连接时,由于振动传递单元2724的尺寸与中心连接部的尺寸相匹配(例如,尺寸相同),因此振动传递单元2724与中心连接部相连的一端的中心与中心连接部27121的中心相重合或大致重合,此时中心连接部的中心也可以与中心区域2711A的中心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重合或大致重合。加强件2712的中心连接部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加强件120的中心连接部123的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能够接收振动传递单元2724传递的力与位移从而推动空气运动,产生声音。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的结构可以与振动组件100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环区域2711B可以设计有特性形状的花纹,从而破坏弹性元件2711的折环区域2711B在相应频率段的振型,避免弹性元件2711局部分割振动导致的声相消的发生,使振动组件2710具有较平坦的声压级曲线。同时通过花纹设计使得弹性元件2711局部刚度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加强件2712的结构,可以调节振动组件2710的模态振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中心区域2711A的中心延伸。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所在区域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在的区域共同构成加强部分。在加强件2712的最大轮廓的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范围内,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未覆盖的区域构成镂空部分。加强件2712的环形结构与条形结构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本说明书其它地方关于环形结构和条形结构的相关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合理的设置加强件2712,在中心区域2711A中设置多个镂空区域使弹性元件2711的中心区域2711A的局部刚度实现可控调节,从而利用振动组件2710的弹性元件2711的中心区域2711A的各镂空区域的分割振型实现对振动组件2710输出的谐振峰的可控调节,使振动组件2710具有较平坦的声压级曲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结构与条形结构相互配合,使得加强件2712具有合适比例的加强部分和镂空部分(即镂空部),减小了加强件2712的质量,提升了振动组件2710的整体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环形结构与条形结构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可以调节振动组件2710的多个谐振峰(例如,第三谐振峰、第四谐振峰等)的位置及带宽,从而控制振动组件2710的振动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的质量、弹性元件2711的质量、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端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各部分等效阻尼形成总的等效阻尼Rt,弹性元件2711为系统提供刚度Kt,形成一个质量Mt-弹簧Kt-阻尼Rt系统,当驱动组件2720的激励频率接近该系统的共振频率时,振动组件2710频响曲线中出现一个谐振峰,即振动组件2710的第一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180Hz-3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3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25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2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包括200Hz- 1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环区域2711B、连接区域2711D以及中心区域2711A设置有加强件2712的区域与折环区域2711B之间的悬空区域2711E形成等效质量Ms、等效刚度Ks、等效阻尼Rs,形成一个质量Ms-弹簧Ks-阻尼Rs系统,当驱动组件2720的激励频率接近该系统的共振频率时,振动组件2710频响曲线中出现一个谐振峰,即振动组件2710的第二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3000Hz-7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3000Hz-6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的第二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4000Hz-6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性元件2711的参数(例如,折环区域2711B、悬空区域2711E的参数)即可使得振动组件2710的第二谐振峰位于上述频率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连接区域2711D、折环区域2711B、中心区域2711A设置有加强件2712的区域与折环区域2711B之间的悬空区域2711E、等效空气质量、驱动组件2720等效质量组合形成总等效质量Mt 1,各部分等效阻尼形成总的等效阻尼Rt 1,加强件2712、弹性元件2711为系统提供刚度Kt 1,形成一个质量Mt 1-弹簧Kt 1-阻尼Rt 1系统,当驱动组件2720的激励频率接近该系统的速度共振频率时,振动组件2710频响曲线中出现一个谐振峰,即振动组件2710的第三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5000Hz-12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6000Hz-12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6000Hz-10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对应中心区域2711A具有不少于一个的镂空区域,具有不同谐振频率的各个镂空区域振动,从而使得在振动组件2710频响曲线上有不少于1个的高频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2712的结构,可以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相等或接近(例如,差值小于4000Hz),从而使得在振动组件2710的频响曲线上具有一个输出声压级较大的高频谐振峰,即为振动组件2710的第四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8000Hz-20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0000Hz-18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2000Hz-18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包括15000Hz-18000Hz。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也可以大于20000Hz。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不同、并且在高频范围(如8000Hz-20000Hz)不同频率段不同镂空区域振动相位不同,形成声音叠加抵消的效果,可以使得振动组件2710不输出第四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振动组件2710的结构,可以使得扬声器2700在人耳可听范围(如,20Hz-20kHz)内体现出2个、3个或4个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振动组件2710的结构与尺寸,包括加强件2712的整体尺寸、条形结构数量及尺寸、条形结构布置位置、悬空区域2711E的面积、折环区域2711B的结构(例如折环的宽度、拱高、拱形、花纹等)、连接区域2711D面积,可以设计振动组件2710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的频率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振动组件2710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的频率差小于2000Hz时,第二谐振峰和第三谐振峰趋于合并,即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体现为一个谐振峰,可使得中高频率段(3000Hz-10000Hz)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能大大提高合并后的谐振峰的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谐振峰的频率范围可以大于20000Hz,即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不具有第四谐振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的频率差小于2000Hz且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不具有第四谐振峰时,振动组件2710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有且仅有2个谐振峰,且其中至少一个谐振峰的3dB带宽不低于1000Hz。其中,3dB带宽指的是谐振峰对应的声压级幅值(例如图7D中的纵坐标)降低3dB时对应的频带(例如图7D中的横坐标)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谐振峰的3dB带宽不低于15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谐振峰的3dB带宽不低于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组件2710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谐振峰的3dB带宽不低于5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加强件2712与弹性元件2711的设计,可以使得振动组件2710在可听声范围(20Hz-20000Hz)内出现所需的高阶模态,在振动组件2710的频响曲线上出现上述第一谐振峰、第二谐振峰、第三谐振峰和第四谐振峰,即在20Hz-20000Hz的频率范围内振动组件2710的频响曲线的谐振峰数量为4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2712与弹性元件2711的结构,振动组件2710在人耳可听声范围(20Hz-20000Hz)内也可以有且仅有3个谐振峰。例如,当振动组件2710的第二谐振 峰与第三谐振峰的频率差小于2000Hz时,振动组件2710频响声压级曲线上,第二谐振峰与第三谐振峰体现为一个谐振峰,与第一谐振峰、第四谐振峰共同组成振动组件2710在人耳可听声范围(20Hz-20000Hz)内的3个谐振峰。又例如,加强件2712对应中心区域2711A具有不少于一个的悬空区域,当使得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高于可听声范围,或者各个镂空区域的谐振频率不同、并且在高频范围(10000Hz-18000Hz)不同频率段不同悬空区域振动相位不同、形成声音叠加抵消的效果时,可获得一个高频滚降的效果,在振动组件2710声压级频响曲线中不体现第四个谐振峰,此时,第一谐振峰、第二谐振峰和第三谐振峰组成振动组件2710在人耳可听声范围(20Hz-20000Hz)内的3个谐振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2712或弹性元件2711的结构,不仅可以调整多个谐振峰的频率,还可以调整多个谐振峰(例如,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以及扬声器的Q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条形结构沿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θ,可以调整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和扬声器2700的Q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需要扬声器2700表现出低Q值宽带宽的频响特性时,条形结构的夹角θ可以具有较大的取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的夹角θ的范围可以为-90°至150°,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低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小于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的夹角θ的范围可以为-0°至60°,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低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小于1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需要扬声器2700表现出高Q值窄带宽的频响特性时,可设计较小的条形结构的夹角θ。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的夹角θ的范围可以为-150°至90°,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高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大于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条形结构的夹角θ的范围可以为-60°至0°,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高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大于1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加强件2712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为τ,可以调整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和扬声器2700的Q值。当需要扬声器2700表现出低Q值宽带宽的频响特性时,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2712的中心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τ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3-2,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低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小于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τ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5-1.2,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低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小于1000Hz。当需要扬声器2700表现出高Q值窄带宽的频响特性时,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2712边缘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τ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3,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高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大于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2712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τ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2-2.8,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高的Q,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大于1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沿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方向厚度不同的台阶,台阶包括位于条形结构的径向最外侧的第一台阶和位于条形结构的径向最内侧的第二台阶。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φ,可以调整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和扬声器2700的Q值。当需要扬声器2700表现出低Q值宽带宽的频响特性时,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2712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φ的取值范围为0.1-1,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低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小于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φ的取值范围为0.2-0.8,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低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小于1000Hz。当需要扬声器2700表现出高Q值窄带宽的频响特性时,可设计较大质量集中于加强件2712的边缘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φ的取值范围为1-10,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高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大于1000Hz。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φ的取值范围为1.2-6,使得扬声器2700具有较高的Q值,并且扬声器2700输出的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不大于1000Hz。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730可以为内部中空(即设有腔体)的规则或不规则的立体结构,例如,壳体2730可以是中空的框架结构体,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框、圆形框、正多边形框等规则形 状,以及任何不规则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730可以采用金属(例如,不锈钢、铜等)、塑料(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材料或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720可以位于壳体2730形成的声学腔内或者至少部分悬空设置于壳体2730的声学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711的周侧可以与壳体2730的内壁连接,从而将壳体2730形成的腔体分隔为多个腔体。具体地,弹性元件2711沿其振动方向,以弹性元件2711为界,将壳体2730的内腔分为分别位于弹性元件2711两侧的前腔2731与后腔2733。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腔2731位于弹性元件2711远离驱动单元272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腔2733位于弹性元件2711靠近驱动单元2722的一侧,即驱动组件2720可以设置于后腔273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腔2731和后腔2733对应的壳体2730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孔部。示例性的,前腔2731远离弹性元件2711的一侧的壳体2730上设置有第一孔部2732,前腔2731通过第一孔部2732与扬声器2700的外界连通;后腔2733远离弹性元件2711的壳体2730上设置有第二孔部2734,后腔2733通过第二孔部2734与扬声器2700的外界连通。振动组件2710产生的声音可以向前腔2731和/或后腔2733辐射,并通过壳体2730上的第一孔部2732和/或第二孔部2734传递至扬声器2700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孔部(例如,第二孔部2734)上可以设置阻尼网或防尘布(例如,阻尼网27341)。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网可以调节(例如,降低)从孔部泄漏的声波的幅度,从而改善扬声器2700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2700还可以包括支撑元件2740,支撑元件2740分别与壳体2730、固定区域2711C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7,振动组件2710的弹性元件2711的固定区域2711C位于连接区域2711D的外围,并环绕连接于连接区域2711D的周侧。支撑元件2740可以位于固定区域2711C沿中心区域2711A的振动方向的任一表面,并通过固定区域2711C与连接区域2711D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740可以嵌设于壳体2730的内壁中,并与壳体2730连接以支撑弹性元件2711。当支撑元件2740嵌设于壳体2730内壁中时,壳体2730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与支撑元件2740匹配的孔洞,使得支撑元件2740可以放置于该孔洞内,以实现支撑元件2740的嵌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7,支撑元件2740也可以设置于壳体2730形成的腔体内,支撑元件2740沿振动组件2710的振动方向的下表面(靠近驱动单元2722的表面)或周侧面与壳体2730连接以支撑弹性元件271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撑元件2740设置于壳体2730形成的腔体内时,壳体2730的内壁可以设置成具有与支撑元件2740匹配的突出结构,使得支撑元件2740可以设置于该突出结构沿振动方向的表面,以实现支撑元件2740与壳体2730的连接。这种设置方式下,通过将支撑元件2740设置于壳体2730形成的腔体内,可以防止扬声器2700使用过程中支撑元件2740被剐蹭损坏,进而防止扬声器2700(尤其是振动组件2710)的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740可以是不易变形的刚性结构,在振动组件2710振动过程中仅为弹性元件2711提供支撑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振动组件2710振动时的系统刚度,提高扬声器2700的顺性,可以将支撑元件2740设置为易于变形的柔性结构,为振动组件2710提供振动时的额外位移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740在响应于弹性元件2711的振动信号时可以产生形变,为弹性元件2711提供沿其振动方向的位移量,从而提高弹性元件2711在其振动方向上产生的总位移量,进一步提高振动组件2710的低频灵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740的材质可以包括刚性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胶类材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刚性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半导体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硅、二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PI)、派瑞林(Parylene)、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水凝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胶类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凝胶类、有机硅胶、丙烯酸类、聚氨酯类、橡胶类、环氧类、热熔类、光固化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支撑元件2740与弹性元件2711之间的连接力,提高支撑元件2740与弹性元件2711之间的可靠性,支撑元件2740的材质可以是有机硅粘接类胶水、有机硅密封类胶水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740在平行于增强区域的振动方向的截面上的截面形状可以 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五边形等规则和/或不规则几何形状。同时通过设置具有柔性结构的支撑元件2740,不仅可以改变振动组件2710的振动特性,还能避免弹性元件2711直接与壳体2730接触,减小弹性元件2711直接与壳体2730连接端应力集中(壳体一般为刚性体),从而进一步保护弹性元件2711。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方面可以通过若干具有可专利性的种类或情况进行说明和描述,包括任何新的和有用的工序、机器、产品或物质的组合,或对他们的任何新的和有用的改进。相应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完全由硬件执行、可以完全由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码等)执行、也可以由硬件和软件组合执行。以上硬件或软件均可被称为“数据块”、“模块”、“引擎”、“单元”、“组件”或“系统”。此外,本申请的各方面可能表现为位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产品,该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编码。
计算机存储介质可能包含一个内含有计算机程序编码的传播数据信号,例如在基带上或作为载波的一部分。该传播信号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电磁形式、光形式等,或合适的组合形式。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之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介质可以通过连接至一个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以实现通讯、传播或传输供使用的程序。位于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程序编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介质进行传播,包括无线电、电缆、光纤电缆、RF、或类似介质,或任何上述介质的组合。
本申请各部分操作所需的计算机程序编码可以用任意一种或多种程序语言编写,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Scala、Smalltalk、Eiffel、JADE、Emerald、C++、C#、VB.NET、Python等,常规程序化编程语言如C语言、Visual Basic、Fortran 2003、Perl、COBOL 2002、PHP、ABAP,动态编程语言如Python、Ruby和Groovy,或其他编程语言等。该程序编码可以完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或作为独立的软件包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或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部分在远程计算机运行、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运行。在后种情况下,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何网络形式与用户计算机连接,比如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或连接至外部计算机(例如通过因特网),或在云计算环境中,或作为服务使用如软件即服务(SaaS)。
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申请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申请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针对本申请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 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与本申请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申请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申请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申请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申请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申请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申请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申请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84)

  1. 一种扬声器,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
    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
    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至少两个谐振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构成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镂空部分;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投影的最大面积小于所述中心区域的面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的数量范围为1-100。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曲线型、沙漏形、花瓣形中的至少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的数量范围为1-1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包括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上的连接位置不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具有多个不同的厚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的形状包括圆环形、椭圆环形、多边环形和曲线环形中的至少一种。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和所述固定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有且仅有2个谐振峰,其中至少一个谐振峰的3dB带宽不低于1000Hz。
  14. 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谐振峰包括频率范围为200Hz-3000Hz的第一谐振峰,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的第二谐振峰,频率范围为5000Hz-12000Hz的第三谐振峰。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有且仅有3个谐振峰。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之间构成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的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0mm-1000mm,使得所述谐振峰包括频率范围为10000Hz-18000Hz的第四谐振峰。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组件振动时,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有且仅有4个谐振峰。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三谐振峰与所述第二谐振峰的差值小于3000Hz。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三谐振频率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的差值小于2000Hz。
  20.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之间构成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所述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小于100mm,使得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在人耳可听范围以外产生第四谐振峰。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振动传递单元,所述振动传递单元沿所述中心区域的振动方向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连接部,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连接部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连接部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
    或者,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心连接部间接连接。
  23. 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重合或大致重合。
  2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26. 一种振动组件,包括: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
    其中,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10000Hz-18000Hz的谐振峰。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镂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000mm-10000mm。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镂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4000mm-6000mm。
  29.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镂空部分包括第一镂空部分和第二镂空部分,所述第一镂空部分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分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第一镂空部分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10。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镂空部分和所述第二镂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25-4。
  31.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加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0.8。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加强部分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0.5。
  33. 如权利要求26-32任一项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构成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镂空部分;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环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条形结构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侧连接于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条形结构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外侧连接于第二位置。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中心不共线。
  36.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振动组件还包括多个局部质量结构,所述多个局部质量结构设置于所述镂空部分。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局部质量结构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一个或多个弹性连接件与所述加强部分连接。
  38.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局部质量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
  39. 一种扬声器,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
    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
    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部分和多个镂空部分;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10000Hz-18000Hz的谐振峰。
  40.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42. 一种振动组件,包括: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所述中心区域包括位于所述加强件外围的悬空区域;
    其中,所述折环区域和所述悬空区域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3000Hz-7000Hz的谐振峰。
  43.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5000mm-12000mm。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弹性元件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6000mm-10000mm。
  45.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折环区域的折环拱高的比值范围为50mm-600mm。
  46. 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和所述折环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和与所述折环区域的折环拱高的比值范围为200mm-400mm。
  47.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05-0.7。
  48. 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悬空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15-0.35。
  49.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具有频率范围为3000Hz-7000Hz的第二谐振峰,频率范围为5000Hz-12000Hz的第三谐振峰。
  50.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谐振峰与所述第二谐振峰的频率差小于3000Hz。
  51. 一种扬声器,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
    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
    所述加强件的最大轮廓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中心区域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面积;所述中心区域包括位于所述加强件外围的悬空区域;
    所述折环区域和所述悬空区域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3000Hz-7000Hz的谐振峰。
  52. 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53.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54. 一种振动组件,包括:
    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
    其中,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5000Hz-12000Hz的谐振峰。
  5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0°至150°。
  56.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3-3。
  57.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厚度不同的台阶。
  58. 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任意两个所述台阶的厚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1-10。
  59. 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任意两个所述台阶的厚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25-4。
  60.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
  61. 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与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1-10。
  62. 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与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内侧的条形结构的数量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2-5。
  63.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矩形、梯形、曲线型、沙漏形、花瓣形中的至少一种。
  64.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连接部,所述中心连接部接收振动驱动信号,并将所述振动驱动信号传递至所述弹性元件。
  6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振动组件,其中,所述谐振峰包括第三谐振峰,所述第三谐振峰的3dB带宽范围为不小于1000Hz。
  66. 一种扬声器,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基于电信号产生振动;
    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接收所述驱动组件的振动而发生振动;
    其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加强件;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中心区域、设置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围的折环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折环区域外围的固定区域,所述弹性元件被配置为沿垂直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方向振动;
    所述加强件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所述加强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以及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每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延伸;所述加强件被配置为使 得所述振动组件在振动时至少具有位于5000Hz-12000Hz的谐振峰。
  67.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至150°。
  68. 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60°。
  69.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0°至90°。
  70. 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两个侧边之间的夹角范围为-60°至0。
  71.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3-2。
  72. 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5-1.2。
  73.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3。
  74. 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加强件在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半轮廓的内侧和外侧的面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2-2.8。
  75.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条形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多个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厚度不同的台阶,所述台阶包括位于所述条形结构的径向最外侧的第一台阶和位于所述条形结构的径向最内侧的第二台阶。
  76. 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0.1-1。
  77. 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0.2-0.8。
  78. 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10。
  79. 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2-6。
  80.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振动传递单元,所述振动传递单元沿所述中心区域的振动方向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
  81. 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中心连接部,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连接部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连接部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
    或者,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直接连接,并通过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心连接部间接连接。
  82. 如权利要求80或8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传递单元与所述中心区域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与所述中心区域的中心沿所述弹性元件的振动方向的投影重合或大致重合。
  83. 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腔体,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84. 如权利要求83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分别与所 述壳体和所述固定区域连接。
PCT/CN2022/094544 2022-03-18 2022-05-23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WO202317357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80043942.0A CN117546483A (zh) 2022-03-18 2022-05-23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22/081838 2022-03-18
PCT/CN2022/081838 WO2023173442A1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振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3579A1 true WO2023173579A1 (zh) 2023-09-21

Family

ID=880219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81838 WO2023173442A1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振动组件
PCT/CN2022/094544 WO2023173579A1 (zh) 2022-03-18 2022-05-23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81838 WO2023173442A1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振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6483A (zh)
WO (2) WO202317344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603A (zh) * 2007-08-29 2009-03-04 安桥株式会社 扬声器振动膜和使用该扬声器振动膜的扬声器
CN102959984A (zh) * 2010-04-30 2013-03-06 Gp声学(英国)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其振动膜
CN105007551A (zh) * 2015-08-13 2015-10-28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骨传导耳机音质的方法及骨传导耳机
CN207369282U (zh) * 2017-10-31 2018-05-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以及包括该振膜的发声器
CN209201337U (zh) * 2018-12-17 2019-08-0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213094475U (zh) * 2020-09-05 2021-04-30 嘉善宇达电子有限公司 低失真宽频复合耳机音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04673A (ko) * 2000-07-07 2002-01-16 김충지 강도 보강 부재를 구비하는 스피커
JP4962712B2 (ja) * 2007-02-21 2012-06-27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リング型スピーカ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
CN102497612B (zh) * 2011-12-23 2013-05-29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其复合振动装置
FR3047600B1 (fr) * 2016-02-08 2018-02-02 Universite Paris-Sud Absorbeur acoustique, paroi acoustique et procede de conception et fabrication
IT201900007317A1 (it) * 2019-05-27 2020-11-27 St Microelectronics Srl Trasduttore acustico microelettromeccanico piezoelettrico avente caratteristiche migliorate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603A (zh) * 2007-08-29 2009-03-04 安桥株式会社 扬声器振动膜和使用该扬声器振动膜的扬声器
CN102959984A (zh) * 2010-04-30 2013-03-06 Gp声学(英国)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其振动膜
CN105007551A (zh) * 2015-08-13 2015-10-28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骨传导耳机音质的方法及骨传导耳机
CN207369282U (zh) * 2017-10-31 2018-05-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以及包括该振膜的发声器
CN209201337U (zh) * 2018-12-17 2019-08-0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213094475U (zh) * 2020-09-05 2021-04-30 嘉善宇达电子有限公司 低失真宽频复合耳机音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3442A1 (zh) 2023-09-21
CN117546483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36030B1 (en) Acoustic device & method of making acoustic device
US6535612B1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diaphragm secur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US8695753B2 (en) Mass loading for piston loudspeakers
US6839444B2 (en) Loudspeakers
JP2001513967A (ja) 音響装置
JPH11512256A (ja) 慣性振動トランスジューサ
JPH11512262A (ja) 慣性振動トランスジューサ
KR101630353B1 (ko) 질량체를 가진 압전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3101911B1 (en) Distributed mode loudspeaker damping oscillations within exciter feet
CN110225437B (zh) 电声换能器
TW200812413A (en) Phase plug
WO2023245807A1 (zh) 一种扬声器
WO2023173579A1 (zh)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CZ20031501A3 (cs) Reproduktor
TWI835518B (zh) 一種揚聲器
CN116801171A (zh)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KR20240067931A (ko) 진동조립체와 스피커
CN116801170A (zh) 一种振动组件及扬声器
WO2024041454A1 (zh) 一种振动组件
CN220457585U (zh) 振膜、发声装置及音频设备
JP2018191289A (ja) 振動板アセンブリ、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ー及び製造方法
CN116668916A (zh) 振膜和扬声器
CN217389006U (zh) 一种振膜及微型扬声器
EP3573348A1 (en) Asymmetric speaker-driver diaphragm with increased stiffness
JP4551418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316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9316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9316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