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267831A1 -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267831A1
WO2022267831A1 PCT/CN2022/095862 CN2022095862W WO2022267831A1 WO 2022267831 A1 WO2022267831 A1 WO 2022267831A1 CN 2022095862 W CN2022095862 W CN 2022095862W WO 2022267831 A1 WO2022267831 A1 WO 202226783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art
locking
locking member
elastic
tiss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58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永耀
邸霈
周雄
Original Assignee
苏州微创康复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69970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501080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21403166.X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7510771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苏州微创康复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苏州微创康复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26783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26783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42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extension or stretc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Abstract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1000);第二支撑部(2000);驱动部(3000),分别与第一支撑部(1000)和第二支撑部(2000)可转动地连接;以及,传动部,包括第一弹性件(4100)、第一锁紧件(4200)和牵伸组件(4300);第一弹性件(410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锁紧件(4200)连接;牵伸组件(4300)的一端与第一锁紧件(4200)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部(3000)连接;当第一锁紧件(4200)与第一支撑部(1000)不连接,第一支撑部(100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旋转轴线旋转,当第一锁紧件(4200)与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且外力被取消时,第一支撑部(1000)停止旋转。组织调节装置方便患者穿戴。

Description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人产生活动的基础离不开各个关节的相互配合。在生活中,如果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或踝关节等因伤病进行治疗后,往往还需要进行固定,以便软组织快速修复。然而,在软组织愈合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这是因为在关节早期固定修复的过程中发生了软组织挛缩和纤维粘连,导致患者在去除关节固定装置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僵硬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对出现关节僵硬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僵硬的方法主要包括(1)通过理疗按摩来牵伸关节,(2)进行药物治疗,(3)利用牵伸支具来牵伸关节。其中利用牵伸支具的方案因使用方便、目的性强、效果显著而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牵伸支具的治疗原理是利用牵伸支具提供一个合适的力,以逐步推动患者的关节进行伸展或屈曲。现有技术中的牵伸支具存在结构复杂、重量大、穿戴不便、操作繁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调节装置,用于治疗因软组织挛缩、纤维粘连等原因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该组织调节装置具有穿戴方便、使用简单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
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转动地连接;以及,
传动部,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锁紧件和牵伸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 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牵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选择性地连接或解除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旋转。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一支撑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一旋转轴线旋转,且使所述牵伸组件的所述一端带动所述第一锁紧件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拉伸;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所述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一支撑部停止旋转;所述驱动部或者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接受所述外力。
可选地,所述牵伸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传力缆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传力缆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保持原状态。
可选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传力缆线的所述另一端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传力缆线的所述一端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被拉伸并存储弹性势能,且还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当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为长条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部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内腔,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锁紧孔组,所述锁紧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布置的锁紧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并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锁紧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 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一锁紧件选择性地穿过所述锁紧孔或脱离所述锁紧孔;
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过所述锁紧孔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当所述第一锁紧件脱离所述锁紧孔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两个锁紧孔组,两个所述锁紧孔组对称布置;
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套筒、第三弹性件和两个顶针;所述套筒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套筒具有沿所述第四方向贯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两个所述顶针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相对两端;
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顶针穿过所述锁紧孔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当所述顶针受到外力并使所述第三弹性件被压缩时,所述顶针沿远离所述锁紧孔的方向移动并脱离所述锁紧孔,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壳体和两个锁紧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顶针贯穿的导向滑槽;两个所述锁紧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设有所述导向滑槽的两个侧壁上,且所述锁紧架上设置有所述锁紧孔组。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传力缆线包括缆线本体、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轴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上;所述缆线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转动轴组,所述转动轴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驱动部之间;所述转动轴组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并列布置,且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
所述缆线本体穿过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轴上设有绕其轴线延伸一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 第二定位轴上设有绕其轴线延伸一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缆线本体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缆线本体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处,所述缆线本体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处。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可选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驱动部,以阻止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驱动部产生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转盘组件和中心轴,所述转盘组件具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轴穿设在所述中心通孔处,并被配置为与所述转盘组件保持周向相对静止,且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即为所述旋转轴线;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套装在所述中心轴上,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转盘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螺钉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嵌入式螺母,所述螺钉用于与所述第一嵌入式螺母配合连接,并还压抵在所述转盘组件上,以锁紧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转盘组件。
可选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动力输入部,用于接受外力并将外力传递至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驱动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可选地,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蜗轮和传动盘,所述蜗轮、所述传动盘及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传动盘与所述牵伸组件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部包括蜗杆,所述蜗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角度指示机构,所述角度指示机构包括刻度盘和指示件,所述刻度盘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随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指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包覆带和第二包覆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包覆带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用于连接至 第一目标物,所述第二包覆带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用于连接至一第二目标物,所述第一目标物与所述第二目标物可转动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组织调节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前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驱动部以及传动部,所述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锁紧件和牵伸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牵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选择性地连接或解除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旋转。具体来说,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一支撑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一旋转轴线旋转;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所述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一支撑部停止旋转,并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夹角得以保持。然后再利用包覆带或其他装置将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患者的身体连接,例如待训练的关节为膝关节,则所述第一支撑部可通过包覆带与患者的小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可通过另一包覆带与患者的大腿连接,这样做,方便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节装置,避免在穿戴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发生旋转而带来的不便。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拉伸,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时,阻止所述第一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且所述驱动部或者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接受所述外力。也即,在调整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夹角的角度时,已经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拉伸,因而所述牵伸组件必然被绷紧并能够直接传力,有利于后续进行训练时提高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旋转速度和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牵伸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传力缆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传力缆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且在外力的作用下 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保持原长;这样做,可使得所述组织调解装置选择弹性系数较小的第一弹性件,进而使用者能够使用较小的作用力就完成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调节,并使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拉伸,进而保证所述牵伸组件之传力缆线被绷紧。
进一步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在外力的作用下驱使所述传力缆线的所述另一端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传力缆线的所述一端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被拉伸并存储弹性势能,且还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当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并利用第二弹性件的拉伸变形实现对第一支撑部的旋转驱动,以进行康复训练,并还使得患者可在睡眠时间使用该组织调节装置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无需预留专门的训练时间,使用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组织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80°;
图2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组织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为180°;
图3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组织调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组织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组织调节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组织调节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所放大的区域与图5所放大的区域不同;
图7是本发明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组织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0-第一支撑部,1001-锁紧孔,1002-第一连接孔,1003-第一轴承,1004-螺纹轴,1005-第三轴承,1100-第一安装架,1110-第一架体,1120-盖板,1200-第一壳体,1210-导向滑槽,1201-第一连接机构,1300-锁紧架;
2000-第二支撑部,2001-第二连接孔,2002-第三连接孔,2100-第二安装架,2110-第二架体,2120-连接板,2200-第二壳体,2201-第二连接机构;
3000-驱动部,3001-键,3100-转盘组件,3110-蜗轮,3120-传动盘,3121-第二安装槽,3200-中心轴;
4001-固定轴,4100-第一弹性件,4200-第一锁紧件,4210-套筒,4220-第三弹性件,4230-顶针,4240-螺纹帽,4300-牵伸组件,4310-第二弹性件,4320-传力缆线,4321-第一定位轴,4322-第二定位轴,4323-缆线本体;
5100-第一包覆带,5200-第二包覆带;
6001-第一卡环,6002-第二卡环。
7100-第一嵌入式螺母,
8100-蜗杆,8110-蜗杆本体,8120-蜗杆涨紧销,8130-第二轴承,
9100-刻度盘,9101-第四连接孔,9102-第四轴承,9200-指示件,9201—第五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发明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 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发明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组织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1000、第二支撑部2000、驱动部3000和传动部。所述驱动部300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弹性件4100、第一锁紧件4200和牵伸组件4300。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连接。所述牵伸组件4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3000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或解除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旋转。具体来说,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一旋转轴线旋转,以改变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 连接,且所述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停止旋转,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被保持。所述驱动部3000用于接受所述外力,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或者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直接接受所述外力并旋转。
所述组织调节装置用于对因软组织挛缩、纤维粘连等原因引起伸展或屈曲障碍的关节进行康复训练,所述关节可以是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为方便表述,本文以利用所述组织调节装置对膝关节进行康复训练为例进行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以下描述进行修改,以使其适用于对其他关节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形。
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可包括第一包覆带5100和/或第二包覆带5200。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通过第一包覆带5100与患者的小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通过第二包覆带5200与患者的大腿连接,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旋转来驱使小腿绕膝关节转动,进而进行伸展运动或屈曲运动的训练。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既可以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也可以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具体来说,当所述第一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时,所述第二方向相应为顺时针方向;当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所述第二方向相应为逆时针方向。当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解装置后,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可使患者进行屈曲运动,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可使患者进行伸展运动。也即,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转动方向来使患者选择性地进行屈曲运动或伸展运动。
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具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初始角度例如为180°(如图1所示)。但是一般来说,处于初始状态的所述组织调节装置并不适应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因此,使用者首先需要调整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以使两者的夹角适应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即,解除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连接,并向所述驱动部3000施加外力,或者向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施加外力,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 沿第一方向旋转,直至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处于合适的角度。然后使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便可以保持该角度,随后可以方便地将所述组织调节装置穿戴至患者待训练部位。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被拉伸。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解除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时,还使所述牵伸组件4300的所述一端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被拉伸并存储弹性势能。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且所述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停止移动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保持相对静止,进而阻止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释放弹性势能,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保持在拉伸状态。
在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节装置之后,使用者可使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解除连接,并向所述驱动部3000施加外力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使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屈曲运动。或者,向所述驱动部3000施加外力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患者的膝关节进行伸展运动。由于患者在穿戴所述组织调节装置之前,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已经被拉伸,因而所述牵伸组件4300必然被绷紧,并可直接传递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可快速响应于所述驱动部3000的驱使,提高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旋转精度。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的是,若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在调整所述组织调解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至合适角度时所存储的弹性势能足够大,那么在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解装置之后,还可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解除连接,并且停止向所述驱动部3000施加外力,以借由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释放其存储的弹性势能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以在调节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的夹角的角度时,由所述驱 动部3000接受所述外力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为前提)或沿所述第二方向(以在调节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的夹角的角度时,由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直接接受所述外力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为前提)旋转,从而驱使膝关节进行屈曲运动或伸展运动。
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具体配置相匹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为长条形结构,并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上设有至少一个锁紧孔组,每个所述锁紧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锁紧孔1001,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沿所述第三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旋转轴线。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可被配置为弹性顶针机构(具体结构将在后文中介绍),且用于穿过所述锁紧孔1001,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穿过所述锁紧孔1001时,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脱离所述锁紧孔1001时,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解除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晓,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节装置后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通过向所述驱动部3000施加外力进行康复训练时,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旋转轴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释放弹性势能并进行康复训练时,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旋转轴线)并可经过多个所述锁紧孔1001,且每经过一个所述锁紧孔1001时,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均会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地穿过相应的所述锁紧孔1001而使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这样引起训练过程暂停,因此需要使用者保持或间歇性地执行解除连接的操作。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牵伸组件4300优选包括第二弹性件4310和传力缆线4320,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的另一端(即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的一端)与所述传力缆线4320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力缆线432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3000连接。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解除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旋 转轴线旋转时,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保持原状态,因此所述传力缆线4320处于绷紧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能够直接带动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这里,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的原状态是指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前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的状态,例如,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前,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处于原长,那么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时,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仍保持原长。也就是说,在调整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至所述合适的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不发生变形,仅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被拉伸,并使所述传力缆线4320保持在绷紧状态。为实现此目的,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的弹性系数应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的弹性系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的弹性系数和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的弹性系数的具体值没有限定,只要两者满足前述要求即可。
以及,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且所述驱动部3000在外力的作用下驱使所述传力缆线4320的所述另一端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时,所述传力缆线4320的所述一端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的一端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被拉伸并存储弹性势能,同时还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所述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旋转,如此可使得膝关节进行屈曲运动(或伸展运动)。不仅于此,当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还释放其存储的弹性势能,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继续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当所述驱动部3000在外力下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第一方向旋转为基础)旋转以持续地进行屈曲运动或伸展运动。如此一来,所述组织调节装置用于进行膝关节的康复训练时,由于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始终保持连接,可仅利用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发生形变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无需保持或间歇性地执行解除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连接关系的操作,简化使用。进一步地,由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释放弹性势能来使康复训练持续,使得康复训练可在 睡眠时间进行,患者无需预留专门时间,使用更为灵活。
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始终保持拉伸状态,这样做是因为,当所述传力缆线4320长期使用发生松弛时,可通过解除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释放至少部分弹性势能来对所述传力缆线4320进行补偿,使得所述传力缆线4320保持在绷紧状态,如此,一旦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发生旋转,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即可被拉伸,以及所述传力缆线4320可快速传递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180°,但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的最大转动角度一般小于180°(即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不为0),例如140°。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3000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旋转轴线转动。并且,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可包括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驱动部3000,以阻止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驱动部300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当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保持连接时,可利用所述第二锁紧件锁紧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驱动部3000,以使得驱动部3000直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在所述驱动部3000直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牵伸组件4300整体随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且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均不产生变形,因此使用者提供较小的外力就可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旋转。
此外,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优选包括角度指示机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的角度。
接下去结合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下所描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其并不是唯一的结构,因而不应当对本发明构成不当限定。
所述驱动部3000优选包括转盘组件3100和中心轴3200,所述转盘组件3100具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轴3200穿设在所述中心通孔处,并被配置为与 所述转盘组件3100保持周向相对静止,且所述中心轴3200的轴线即为所述旋转轴线。也即,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驱动部3000的径向,且所述驱动部300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中心轴3200的轴线自转,进而驱使所述传力缆线4320的所述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中心轴3200的轴线(即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上形成有供所述中心轴3200贯穿的第一连接孔1002(如图7所标注),当所述中心轴3200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002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驱动部3000可转动地连接。更为详细地,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包括第一安装架1100、第一壳体1200和锁紧架1300,所述第一安装架1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架体1110和盖板1120,所述盖板1120优选为圆形,且所述盖板1120的直径与所述转盘组件3100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盖板1120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1002,当所述中心轴3200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002处时,所述盖板1120覆盖在所述转盘组件3100上。所述第一壳体1200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1110上,且所述第一壳体1200沿所述盖板1120的径向(也即所述转盘组件3100的径向)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1002处可设置第一轴承1003,所述第一轴承1003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02的孔壁连接,所述第一轴承1003的内圈与所述中心轴3200间隙配合。此外,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还具有一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200和所述第一架体1110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容纳部分所述牵伸组件4300。并且所述第一壳体120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1210,所述导向滑槽1210用于供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穿过,并对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锁紧架130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200设有所述导向滑槽1210的两个侧壁上,且每个所述锁紧架1300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锁紧孔组。
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也为长条形结构,并沿所述驱动部3000的径向(即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2001,所述中心轴3200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2001以使所述驱动部3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包括第二安装架2100 和第二壳体2200,所述第二安装架2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架体2110和连接板2120,所述连接板2120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孔2001。所述第二架体2110具有一开口朝向所述驱动部3000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架体211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三连接孔2002。所述第二壳体2200与所述第二架体2110连接,并沿所述驱动部3000的径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120和所述盖板1120均可位于所述传动盘3120远离所述蜗轮3110的一侧,且所述连接板2120位于所述盖板1120与所述传动盘3120之间。此外,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可包括第一卡环6001,所述第一卡环6001设置于所述盖板1120远离所述连接板2120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中心轴3200上,以用于阻止所述盖板1120及所述连接板2120脱离所述中心轴3200。以及,所述第二锁紧件可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1120上的第一嵌入式螺母7100和螺钉(图中未示出),当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嵌入式螺母7100配合连接,并还压抵在所述传动盘3120上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驱动部3000被锁紧。
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可包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动力输入部用于接受外力,并将外力传递至所述驱动部3000。可选地,所述转盘组件3100包括蜗轮3110和传动盘3120,所述传动盘3120、所述蜗轮3110可通过键3001与所述中心轴3200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部包括蜗杆8100,所述蜗杆8100与所述蜗轮3110啮合。所述蜗杆8100具体包括蜗杆本体8110和蜗杆涨紧销8120,所述蜗杆本体8110与所述蜗轮3110啮合,并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2110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蜗杆涨紧销8120通过挤压工艺连接于所述蜗杆8110两端的内孔中,且所述蜗杆涨紧销8120通过第二轴承8130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架体2110的所述第三连接孔2002处。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蜗杆涨紧销8120的端面上形成有内六角槽,用于与内六角扳手配合,方便使用者施加外力,且当使用者改变所施加的外力的方向,以使所述蜗杆8100的转动方向改变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旋转方向随之改变。
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并沿所述驱动部3000的径向(即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例如是弹簧,其一端可 通过一固定轴4001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200远离所述驱动部3000的一端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连接,并且在初始状态,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的长度大于原长(即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处于被拉伸的状态),以使所述传力缆线4320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
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包括套筒4210、第三弹性件4220和顶针4230。所述套筒4210垂直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布置(即所述套筒4210的延伸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且所述套筒4210与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筒42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即第四方向)贯通地延伸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三弹性件4220例如是弹簧,并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顶针423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所述顶针4230分别设置于所述套筒4210的相对两端,并与所述第三弹性件4220连接。当所述顶针4230与所述锁紧孔1001对齐,且所述顶针4230未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顶针4230穿过所述导向滑槽1210后还穿过所述锁紧孔1001,以实现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连接,当所述顶针4230受到外力,并使所述第三弹性件4220被压缩时,所述顶针4230沿远离所述锁紧孔1001的方向移动(即靠近所述导向滑槽1210的方向)并脱离所述锁紧孔1001,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不能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还可包括两个螺纹帽4240,每个所述螺纹帽4240套接在套筒4210的一端上,并对所述顶针4230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
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例如是弹簧,其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传力缆线4320包括第一定位轴4321、第二定位轴4322和缆线本体4323。所述第一定位轴4321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轴4322连接于驱动部3000上,例如,所述驱动部3000之所述传动盘3120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3121,所述第二定位轴4322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121内。所述缆线本体43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轴43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轴432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轴4321的中部形成有绕所述第一定位轴4321的轴线延伸一圈的第一定位槽(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定位轴4322的中部形成有绕所述第二定位轴4322的轴线延伸 一圈的第二定位槽(图中未标注),所述缆线本体4323为环形结构,且其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定位轴4321的所述第一定位槽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定位轴4322的所述第二定位槽处,以防止移位,并还可减少缆线本体4323自身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接触,进而减少摩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所述组织调节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缆线本体4323沿所述驱动部3000的径向延伸,但是当所述传力缆线4320的所述另一端(也即所述第二定位轴4322)被所述驱动部3000驱使而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时,由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100或所述第二弹性件4310的阻碍作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旋转运动出现延迟,进而导致所述缆线本体4323不再沿所述驱动部3000的径向延伸,此时所述缆线本体4323会与所述第一架体1110接触并产生滑动摩擦,易磨损。针对此问题,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转动轴组,所述转动轴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上,具体可以通过螺纹轴1004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1110上,以使所述转动轴组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体4310与所述驱动部3000之间。所述转动轴组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并列布置,且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所述缆线本体4323穿过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的间隙。所述缆线本体4323在运动过程中与所述转动轴的表面接触并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如此,所述缆线本体4323产生滚动摩擦,小于其与第一架体1110接触时产生的滑动摩擦,延长所述缆线本体4323的使用寿命。所述转动轴可以是第三轴承1005。
所述角度指示机构可设置于所述蜗轮3110远离所述传动盘3120的一侧,并包括刻度盘9100和指示件9200。所述刻度盘910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所述第一架体1110上,以随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同步地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刻度盘9100还具有第四连接孔9101,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孔9101处设置有第四轴承9102,所述第四轴承9102套装在所述中心轴3200上。所述指示件920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的所述第二架体2110上,并与所述第二架体2110保持相对静止。所述指示件9200上还形成有供所述中心轴3200贯穿的第五连接孔9201,所述指示件9200位于所述刻度盘9100远离所述蜗轮3110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卡环6002,所述第二卡环6002连接于所述中心轴3200上,并位于所述指示件9200远离所述刻度盘9100的一侧,且用于阻止所述指示件9200及所述刻度盘9100脱离所述中心轴3200。
此外,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所述第一壳体1200上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机构1201,所述第一包覆带5100用于选择性地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201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包覆带5100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上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的所述第二壳体2200上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机构2201,所述第二包覆带5200用于选择性地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201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二包覆带5200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上的位置。所述第一包覆带5100和所述第二包覆带5200可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与相应的支撑部连接例如螺钉、铆接结构等。例如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201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201均为第二嵌入式螺母时,所述第一包覆带5100和所述第二包覆带5200均设有与之配合的沉头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覆带5100和所述第二包覆带5200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便于贴合地包覆在患者的大腿或小腿上,并且所述第一包覆带5100和所述第二包覆带5200上均设有连接通孔,以用于供魔术贴和/或绷带穿过,并将相应的包覆带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下面介绍利用所述组织调节装置对膝关节进行康复训练的较佳的使用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膝关节的实际情况调整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角度:向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的所述顶针4230提供外力,以使所述顶针4230脱离所述锁紧孔1001,解除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的连接,然后利用内六角扳手向所述蜗杆8100施加外力,并经由所述驱动部3000及所述传力部带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或者直接对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直至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处于合适的角度。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达到合适值之前,所 述第一锁紧件4200的所述顶针4230每经过一个所述锁紧孔1001时,使用者均需要向所述顶针423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与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保持在不连接的状态。当角度合适时,使用者不再向所述顶针423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顶针4230穿过对应的锁紧孔1001,实现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第一锁紧件4200连接,并保持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的相对位置。
然后,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节装置,即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通过所述第一包覆带5100连接至患者的小腿,所述第二支撑部2000通过所述第二包覆带5200连接至患者的大腿。
接着,使用者利用内六角扳手向所述蜗杆8100施加外力,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进而带动患者的小腿旋转以进行屈曲运动,同时所述第二弹性件4210存储弹性势能。
接着,停止向所述蜗杆810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4210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进而带动患者的小腿旋转继续进行屈曲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利用所述第二弹性件4210释放弹性势能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时,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所受到的力是动态变化的力。
替代性地,在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节装置之后,利用所述内六角扳手向所述蜗杆810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绕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可使膝关节做伸展运动。
或者,在患者穿戴所述组织调节装置之后,将一螺钉拧入所述盖板1120上的所述第一嵌入式螺母7100内,并压抵在所述传动盘3120上,以锁紧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和所述驱动部3000。然后利用内六角扳手向所述蜗杆8100施加外力,以使所述驱动部3000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并直接驱使所述第一支撑部1000旋转,以带动患者的小腿转动。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 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撑部;
    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转动地连接;以及,
    传动部,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锁紧件和牵伸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牵伸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选择性地连接或解除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一支撑部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绕一旋转轴线旋转,且所述牵伸组件的所述一端带动所述第一锁紧件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被拉伸;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所述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一支撑部停止旋转;所述驱动部或者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接受所述外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伸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传力缆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所述传力缆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且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时,所述第二弹性件保持原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在外力的作用下驱使所述传力缆线的所述另一端绕所述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传力缆线的所述一端沿靠近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被拉伸并存储弹性势能,且还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当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 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6.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长条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部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内腔,且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锁紧孔组,所述锁紧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布置的锁紧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并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锁紧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第一锁紧件选择性地穿过所述锁紧孔或脱离所述锁紧孔;
    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锁紧件穿过所述锁紧孔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当所述第一锁紧件脱离所述锁紧孔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两个锁紧孔组,两个所述锁紧孔组对称布置;
    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套筒、第三弹性件和两个顶针;所述套筒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套筒具有沿所述第四方向贯通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中;两个所述顶针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相对两端;
    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顶针穿过所述锁紧孔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当所述顶针受到外力并使所述第三弹性件被压缩时,所述顶针沿远离所述锁紧孔的方向移动并脱离所述锁紧孔,以使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解除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壳体和两个锁紧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顶针贯穿的导向滑槽;两个所述锁紧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设有所述导向滑槽的两个侧壁上,且所述锁紧架上设置有所述锁紧孔组。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传力缆线包括缆线本体、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锁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轴连接于所述驱动部上;所述缆线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轴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转动轴组,所述转动轴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驱动部之间;所述转动轴组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并列布置,且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
    所述缆线本体穿过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的间隙。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轴上设有绕其轴线延伸一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轴上设有绕其轴线延伸一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缆线本体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缆线本体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处,所述缆线本体的另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处。
  12.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驱动部,以阻止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驱动部产生相对转动。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转盘组件和中心轴,所述转盘组件具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轴穿设在所述中心通孔处,并被配置为与所述转盘组件保持周向相对静止,且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即为所述旋转轴线;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套装在所述中心轴上,并被配置为能够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所述第二锁紧件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转盘组件。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螺钉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嵌入式螺母,所述螺钉用于与 所述第一嵌入式螺母配合连接,并还压抵在所述转盘组件上,以锁紧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转盘组件。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动力输入部,用于接受外力并将外力传递至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驱动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蜗轮和传动盘,所述蜗轮、所述传动盘及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传动盘与所述牵伸组件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部包括蜗杆,所述蜗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18.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角度指示机构,所述角度指示机构包括刻度盘和指示件,所述刻度盘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随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指示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支撑部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的角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包覆带和第二包覆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包覆带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并用于连接至第一目标物,所述第二包覆带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用于连接至一第二目标物,所述第一目标物与所述第二目标物可转动地连接。
PCT/CN2022/095862 2021-06-23 2022-05-30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WO202226783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9700.4A CN115501080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CN202121403166.X 2021-06-23
CN202110699700.4 2021-06-23
CN202121403166.XU CN217510771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831A1 true WO2022267831A1 (zh) 2022-12-29

Family

ID=8454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5862 WO2022267831A1 (zh) 2021-06-23 2022-05-30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226783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5594A1 (en) * 2003-10-02 2005-04-07 Dynasplint Systems, Inc. Adjustable splint device for relieving contractures
CN203915170U (zh) * 2014-04-29 2014-11-05 周华军 关节功能障碍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
CN109820685A (zh) * 2019-01-23 2019-05-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解耦控制膝关节运动轨迹的挛缩康复器具
CN111588587A (zh) * 2020-05-08 2020-08-28 燕山大学 可平衡自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CN211460729U (zh) * 2019-12-24 2020-09-11 锐可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动态牵伸支架和关节固定器
CN211674759U (zh) * 2019-12-24 2020-10-16 锐可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牵伸装置和关节固定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5594A1 (en) * 2003-10-02 2005-04-07 Dynasplint Systems, Inc. Adjustable splint device for relieving contractures
CN203915170U (zh) * 2014-04-29 2014-11-05 周华军 关节功能障碍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
CN109820685A (zh) * 2019-01-23 2019-05-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解耦控制膝关节运动轨迹的挛缩康复器具
CN211460729U (zh) * 2019-12-24 2020-09-11 锐可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动态牵伸支架和关节固定器
CN211674759U (zh) * 2019-12-24 2020-10-16 锐可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牵伸装置和关节固定器
CN111588587A (zh) * 2020-05-08 2020-08-28 燕山大学 可平衡自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13562A (en) Shoulder orthosis
US11123212B2 (en) Elbow orthosis
US11622877B2 (en) Dynamic range of motion orthosis
US9980871B2 (en) Knee orthosis
CN111888187B (zh) 一种主动式膝过伸下肢康复外骨骼装置
US10667938B2 (en) Orthosis for range of motion
CN109745105B (zh) 一种用于马蹄足畸形矫正的踝足外固定装置
WO2022267831A1 (zh)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CN116019691A (zh) 一种辅助运动的外骨骼器具及使用方法
KR101815793B1 (ko) 의료용 부목
CN112741756A (zh) 一种自调节式手腕康复机器人
CN217510771U (zh)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CN211300963U (zh) 一种手部骨创伤康复训练器
CN115501080A (zh)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CN215789842U (zh) 一种外骨骼腰宽快捷调节机构及外骨骼系统
CN108969300A (zh) 一种三自由度踝关节损伤康复器
CN212395166U (zh) 一种骨科用的松紧度可调式夹板
WO2022267832A1 (zh)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CN112691000B (zh) 一种前臂无动力旋转的肘关节康复外骨骼
CN112426327A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机构的可变刚度柔索驱动器
CN217066969U (zh) 一种组织调节装置
CN111281739A (zh) 一种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CN215937844U (zh) 一种智能化调整的肘牵伸器
CN220778664U (zh) 穿戴式摩揉按摩设备
CN108186277B (zh)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旋转式关节康复保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2732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