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160740A1 -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160740A1
WO2022160740A1 PCT/CN2021/119005 CN2021119005W WO2022160740A1 WO 2022160740 A1 WO2022160740 A1 WO 2022160740A1 CN 2021119005 W CN2021119005 W CN 2021119005W WO 2022160740 A1 WO2022160740 A1 WO 202216074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device
antennas
parameters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190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雷代军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16074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160740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中,该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若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以及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Description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公开要求于2021年2月1日向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139337.0、发明名称为“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公开。
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
无线通信模组广泛应用于PC、无线网关等IOT行业。随着蜂窝通信的进步,LTE无线通信模组从LTE升级到LTE-A版本,速率从150Mbps提高到1Gbps以上。为支持更高的速率,4X4 MIMO技术应运而生,也就是说无线通信模组需要支持4根天线以支持更高的下行吞吐速率。而5G无线通信模组的速率甚至可达到10Gbps,4X4 MIMO技术为基本配置。
按照3GPP协议,无线通信模组会将自身支持的天线能力上报给基站,在进行数据下载的时候基站也会根据无线通信模组支持的天线数量发送空口数据。在此情况下,如果因天线的不匹配(例如:支持4X4MIMO的无线通信模组仅连接两根天线),则会因为缺少两根天线而无法有效解调基站的4X4 MIMO数据,从而导致数据吞吐率的下降。此无线通信模组的性能甚至低于支持2X2 MIMO且配置连接双天线的无线通信模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严格根据模块支持的天线数 量,实际配置相应数量的天线。
对于客户端的整机设计,新整机在设计之初通常会支持4天线,但原有的整机设计却多为双天线,结构上无法支持4天线。即使在整机支持4天线的设计情况下,也存在根据整机配置高低或其他需求而配置为双天线的情况。如何将支持4X4 MIMO技术的无线通信模组应用于双天线/4天线整机,是无线通信模组厂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概述
第一方面,本公开涉及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其包括:
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若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以及
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以及
根据信号强度判断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是否连接成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根据信号强度判断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是否连接成功的步骤,包括:
若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成功;
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不成功;以及
其中,第一强度阈值大于第二强度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连接状态包括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以及
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天线设备包括M、D/G、M1、M2四根天线,根据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M、D/G、M1、M2四根天线均连接成功,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4X4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以及
若M、D/G两根天线连接成功,M1、M2两根天线连接不成功,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2X2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之前,其还包括:
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以及
若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为可配置,则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
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完成后,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配置状态设置为不可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状态,包括:
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配置标志位;以及
根据天线配置标志位判断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是否可配置。
第二方面,本公开涉及多天线设备,该多天线设备包括:
监测模块,配置为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天线状态获取模块,配置为若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 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以及
参数配置模块,配置为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第三方面,本公开涉及多天线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涉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的方法。
上述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中,该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若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通过本公开实现了多天线无线通信模组的自适应天线参数配置,全自动化。降低了模块设计、开发、维护成本;提高了模块的兼容性,避免了额外增加管脚定义以及修改客户硬件设计的风险;降低了客户端因要配置模块参数导致的测试成本,产品管理成本。
附图简要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设备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4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详述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公开提供的多天线设备的结构框图,在一种情况下,该多天线设备可以具体为一无线通信模组。该无线通信模组为4X4MIMO天线设计,包括M、M1、M2、D/G共4根天线。
MIMO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MIMO技术的实质是为系统提供空间分集增益与空间复用增益以增加数据吞吐量,有效提高频谱效率。
该无线通信模组最多可以连接4根天线,但是实际生产应用中,并不是所有天线都会连接并使用到。当4根天线全部连接时,无线通信模组为4根天线;当仅连接M和D/G天线时,该无线通信模组为双天线。该无线通信模组为4根天线或双天线时,配置不同的天线参数。 无线通信模组在生产出来后,其连接的天线数量是固定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天线连接数量为多天线设备配置相应的天线参数。
当然,图1仅为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举例。多天线设备具体可以连接多少根天线,以及天线的连接有哪些组合根据实际的天线资源决定。此外,本公开的多天线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包括上述无线通信模组的无线通信设备。
图2为本公开提供的天线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2,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0,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S200,若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以及
S300,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无线通信网络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各种通信服务。多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中。
按照3GPP协议,基站与多天线设备的通信频段可能发生变化,不同的通信频段,多天线设备与基站通信的数据类型不同。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天线进行解调。
当前工作频段为当前基站与多天线设备通信的频段。当前工作频段具体为在RF信令模式下,多天线设备开机后注册网络,当前RF工作频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天线设备为无线通信设备。工作频段与数据类型对应,在不同工作频段,多天线设备通过天线接收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即,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需要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天线进行有效接收和解调。
本公开目标频段为支持多天线设备最大MIMO能力的通信频段。其中,最大MIMO能力是多天线设备中所有天线连接时多天线设备具有的MIMO能力。多天线设备的MIMO能力由设备成功连接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判断当前工作频段是否在目标频段内是为了在目标工作频段内,判断多天线设备是否具有最大MIMO能力,尽可能排除工作频段对判断过程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提高参数配置的准确性。
天线连接状态包括每根天线是否连接,或,连接的天线的数量和种类。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天线设备根据天线的连接状态对应不同的MIMO能力。例如,配置为4根天线,多天线设备具备第一MIMO能力;配置为双天线,多天线设备具备第二MIMO能力。不同的MIMO能力需要配置相应的天线参数,才能使多天线设备正常发挥信号接收和解调功能。
本公开可以通过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资源,来确定该无线通信模组具备的最大MIMO能力。最大MIMO能力可能为该多天线设备实际连接的天线所支持的MIMO能力,也可能是该多天线设备实际连接的天线不支持的MIMO能力。
以图1为例,该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资源为最多支持4根天线连接,因此,最大MIMO能力为4X4 MIMO能力。
本公开的天线参数配置方法能够使无线通信设备根据自身的天线连接状态自动配置天线参数,降低了多天线设备设计、开发、维护成本;提高了多天线设备的兼容性,避免了额外增加管脚定义以及修改客户硬件设计的风险;降低了客户端因要配置参数导致的测试成本,产品管理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步骤S200包括:
S210,获取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以及
S220,根据信号强度判断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是否连接成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连接状态表征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的连接状态,连接状态包括已成功连接和未成功连接。由于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因此,在当前工作频段下,如果每根天线都成功连接,则每根天线都能够接收到一定信号强度的信号。如果有天线为未成功连接状态,则没有成功连接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非常微弱的。信号强度具体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通过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可以判断出每根天线是否成功连接。成功连接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高于某个强度阈值的,没有成功连接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低于某个强度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步骤S220包括:若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成功;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不成功;其中,第一强度阈值大于对应的第二强度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都对应一个第一强度阈值和第二强度阈值,其中,第一强度阈值大于第二强度阈值。分别将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和第二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接收的信号强度高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则判定该天线为连接状态;如果接收的信号强度低于对应的第二强度阈值,则判定该天线为未连接状态。天线未连接和已连接接收的信号强度相差很大,因此,第一强度阈值远远大于第二强度阈值。
当然,所有天线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可以取相同值,也可以取不同值;第二强度阈值可以取相同值,也可以取不同值。
以图1的无线通信模组为例,如果天线M接收的信号强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A1,天线M1接收的信号强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A2,天线M2接收的信号强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A3,天线D/M接收的信号强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A4,则该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为配置为4根天线(即4根天线全部连接)。
如果天线M接收的信号强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A1,天线M1接收的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第二强度阈值B2,天线M2接收的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第二强度阈值B3,天线D/M接收的信号强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强度阈值A4,则该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为配置为双天线(即,天线M和天线D/M连接,天线M1和M2未连接)。
其中,A1-A4的取值可以都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都不相同;B1-B4的取值可以都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都不相同。
如果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不属于上述任意一种情况,则代表天线未连接,或,部分天线接触不良。
在无线通信设备整机装配完成后,需要测试整机的功能,这其中就包含无线通信模组的RSSI测试,通过步骤S210-220实现了无线通信模组的RSSI测试,可以检测无线通信模组的RF功能与天线连接性。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强度阈值和第二强度阈值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是动态值。如果是固定值,则由研发人员预先设置。
如果是动态值,则根据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通过算法计算得到。由于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除了与天线是否连接有关,还和天线(无线通信设备)与基站的距离有关。因此,通过算法计算得到的动态值更加全面的考虑了多种因素对信号强度的影响,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强度阈值,进而更准确的判断出天线真实的连接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连接状态包括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步骤S300具体包括:根据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天线设备包括M、D/G、M1、M2四根天线。本公开一种MIMO能力对应一种MIMO模式。例如,4X4 MIMO能力对应4X4 MIMO模式,2X2 MIMO能力对应2X2 MIMO模式。
步骤S300包括:若M、D/G、M1、M2四根天线均连接成功,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4X4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以及
若M、D/G两根天线连接成功,M1、M2两根天线连接不成功,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2X2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的多天线设备内部预先存储有多组天线配置参数,例如,4根天线的天线连接状态对应4X4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双天线的天线连接状态对应2X2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因此,根据天线连接状态可以从预先存储的多组天线参数配置中选取对应的一组天线参数来对多天线设备进行参数配置。
本公开将天线参数配置为对应的天线参数值,同样能够让多天线设备的天线硬件资源与天线参数匹配,进而使多天线设备工作在合适的工作模式下。
以图1为例,如果该无线通信模组配置为双天线,则按照2X2MIMO工作模式对应的候选天线参数值对该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进行配置。如果该无线通信模组配置为4天线,则按照4X4MIMO工作模式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值对该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进行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S100之前,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S010,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参数配置状态表征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是否可配置。
步骤S100包括:若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为可配置,则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如果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为不可配置,则不需要执行后续的步骤。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为可配置时,表征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处于未配置状态或需要更改配置状态;此时,执行后续步骤才有意义。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步骤S010包括:
S011,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配置标志位;以及
S012,根据天线配置标志位判断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是否可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可配置和不可配置,天线配置标志位的取值不同。例如,天线配置标志位取值为1则表示天线参数可配置;天线配置标志位取值为0则表示天线参数不可配置。
若天线连接状态处于除以上两个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时,则代表着天线未连接或部分天线接触不良,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保持为可配置状态。
本公开在检测到天线连接状态不属于预设的任何一种状态时,可以通过预警的方式向研发工程人员报错,以便研发工程人员及时并快速解决多天线设备的连接问题,使多天线设备正常连接。直到多天线设备参数成功设置完成,才会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状态设置为不可配置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600:天线参数配置完成后,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配置状态设置为不可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如果不改变的话,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是不需要改变的。将天线配置状态设置为不可配置可以防止多天线设备不必要的再次执行前面的步骤。同时保证天线参数的稳定。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将天线配置标志位设置为0,相当于关闭自适应配置天线参数功能。
本公开的天线参数配置方法既可应用于运营商的实际网络中;也可应用于无线通信设备整机生产阶段的天线测试过程中,此时可避免实网的影响,使得该方案运行更加简单高效。
通过本公开,整机厂依然保持原有的测试方案不变,不额外增加测试成本及管理成本。以图1为例,在设备整机生产阶段的天线测试过程中,需要将通信频段人为调节为支持4X4 MIMO的频段。
通过本公开不需要为无线通信设备配置两个无线通信模组,节省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研发测试成本;不需要预留硬件管脚,增强了无线通信设备的兼容性;无需开放软件配置,节省了测试时间和人工成本。本公开根据实际的天线连接状态自适应配置天线参数,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节省人力物力,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兼容性。另外,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LTE无线通信模组,也可应用于5G无线通信模组,适用广泛。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 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设备的结构框图;该多天线设备包括:
监测模块100,配置为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天线状态获取模块200,配置为若所述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以及
参数配置模块300,配置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状态获取模块200,包括:
信号强度获取模块210,配置为获取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以及
天线连接状态判断模块220,配置为根据信号强度判断获取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是否连接成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连接状态判断模块220,配置为若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成功;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不成功;其中,第一强度阈值大于对应的第二强度阈值。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连接状态包括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
参数配置模块300,配置为根据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多天线设备包括M、D/G、M1、M2四根天 线。
参数配置模块300,配置为:
若M、D/G、M1、M2四根天线均连接成功,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4X4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以及
若M、D/G两根天线连接成功,M1、M2两根天线连接不成功,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2X2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多天线设备还包括:
天线配置状态获取模块010,配置为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以及
监测模块100,配置为若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为可配置,则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天线配置状态获取模块010包括:
标志位获取模块011,配置为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配置标志位;以及
第一判断模块012,配置为根据天线配置标志位判断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是否可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多天线设备还包括:
设置模块400,配置为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完成后,将多天线设备的天线配置状态设置为不可配置。
图4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天线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参考图4,该多天线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输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多天线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上 述天线参数配置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多天线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多天线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公开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多天线设备的限定,具体的多天线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公开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若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根据天线连接状态配置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上述任一项的天线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 DRAM(SDRAM)、双倍速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应用于多天线设备,其包括:
    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若所述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以及
    根据所述天线连接状态配置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以及
    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是否连接成功。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多天线设备中每根天线是否连接成功的步骤,包括:
    若信号强度高于第一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成功;
    若信号强度低于第二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天线连接不成功;以及
    其中,第一强度阈值大于第二强度阈值。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线连接状态包括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天线连接状态配置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配置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天线设备包括M、D/G、M1、M2四根天线,所述根据连接成功的天线的种类和数量配置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的步骤,包括:
    若M、D/G、M1、M2四根天线均连接成功,将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4X4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以及
    若M、D/G两根天线连接成功,M1、M2两根天线连接不成功,将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为2X2 MIMO模式对应的参数。
  6.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以及
    若所述天线参数配置状态为可配置,则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配置完成后,将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配置状态设置为不可配置。
  8. 多天线设备,其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当前工作频段;
    天线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工作频段在目标频段内,则获取多天线设备的天线连接状态;以及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天线连接状态配置所述多天线设备的天线参数。
  9. 多天线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
  10.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PCT/CN2021/119005 2021-02-01 2021-09-17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60740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9337.0A CN112929906B (zh) 2021-02-01 2021-02-01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2110139337.0 2021-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0740A1 true WO2022160740A1 (zh) 2022-08-04

Family

ID=76169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19005 WO2022160740A1 (zh) 2021-02-01 2021-09-17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9906B (zh)
WO (1) WO20221607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906B (zh) * 2021-02-01 2023-06-2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63932B (zh) * 2022-03-11 2022-05-24 深圳市孚邦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参数配置的自动发送和接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7895A (zh) * 2017-06-28 2017-11-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外置天线的移动终端、外置天线装置及控制方法
US20170366235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8347277A (zh) * 2018-02-11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541503A (zh) * 2020-04-30 2020-08-14 深圳市鼎盛光电有限公司 Wifi天线连接紧密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2929906A (zh) * 2021-02-01 2021-06-08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9773B2 (ja) * 2006-10-12 2009-04-0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Mimo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を設定す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
CN106790816B (zh) * 2016-12-30 2020-03-03 宁波蔚徕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通信处理方法
CN108494462B (zh) * 2018-03-28 2021-11-1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2260734B (zh) * 2020-09-30 2022-05-31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Mimo功能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366235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7317895A (zh) * 2017-06-28 2017-11-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外置天线的移动终端、外置天线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8347277A (zh) * 2018-02-11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541503A (zh) * 2020-04-30 2020-08-14 深圳市鼎盛光电有限公司 Wifi天线连接紧密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2929906A (zh) * 2021-02-01 2021-06-08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9906B (zh) 2023-06-20
CN112929906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60740A1 (zh) 天线参数配置方法、多天线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69713B (zh) 用于在ble广告中传送ap错误代码的方法
CN112585908B (zh) 用于时空监测的方法
CN111277293B (zh)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319928A1 (e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117861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EP3576333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ing
CN111313925A (zh) 客户前置设备、天线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086646A (ko) 채널 정보 결정 방법, 네트워크 장비 및 단말 장비
WO2022012631A1 (zh) 确定波束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8127095A1 (zh) 一种波束匹配方法及装置
US20220330047A1 (en) Detection of insufficient rf coverage area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200177264A1 (en) Indicating beam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333279B (zh) 最小化路测方法、基站及网络管理系统
WO2021007865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US20230199478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confirmation enquiry procedure
US20210367673A1 (en)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rans) supporting coordinated amplifier gain optimization
AU2020205371B2 (en) Object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370861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signalling tci states to user equipment
RU2777397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объект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2215134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388819A1 (en) Automatic upgrade planning
EP4254912A1 (en) Selective access point key caching
CN110891281B (zh) 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30066262A1 (en) Coordinated testing of groups of proximate access points in a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223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9223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