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67749A1 -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067749A1
WO2022067749A1 PCT/CN2020/119632 CN2020119632W WO2022067749A1 WO 2022067749 A1 WO2022067749 A1 WO 2022067749A1 CN 2020119632 W CN2020119632 W CN 2020119632W WO 2022067749 A1 WO2022067749 A1 WO 202206774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domain
domain resources
modulation symbols
antenna port
mapp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196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凤威
徐明慧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A3194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A3194470A1/en
Priority to EP20955772.7A priority patent/EP4210237A4/en
Priority to CN202080105109.5A priority patent/CN11611422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9632 priority patent/WO2022067749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206774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067749A1/zh
Priority to US18/192,164 priority patent/US20230246677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04L27/3411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reducing the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or the mean power of the constellation; 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the shape gain of a signal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用以提出一种分集传输的方案。第一设备将一个传输块对应的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在每次映射中,将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上。然后,第一设备对每个天线端口上的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重叠。由于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重叠,也就是一个传输块在不同的信道上传输,所以这个传输块达到了分集传输的目的。并且,在将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上时,每次映射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这种映射方式可以保持所述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之间的相位差不被破坏,使通信系统可以保持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

Description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与基站之间传输的信号会出现多径衰落,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不好,或者无法接收到信号。例如,终端经常工作在城市建筑群或其他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而且移动的速度和方向是任意的。发送端(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发出的信号经过反射、散射等传播路径后,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往往是多个幅度和相位各不相同的信号的叠加,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出现随机起伏变化,形成多径衰落。此外,当信号受到高大建筑物(例如终端移动到背离基站的大楼面前)或地形起伏等的阻挡,接收到的信号幅度会降低。另外,气象条件的变化也会影响信号的传播,使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这些都给移动通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分集技术(diversity techniques)来改善接收信号质量。分集技术可以利用多条路径传输信号,这多条路径传输相同信息且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接收端在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可以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基于此,如何进行分集传输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用以提出一种分集传输的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第一设备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在每次映射中,将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上;所述多个调制符号基于一个传输块生成。然后,第一设备对每个天线端口上的调制符号进行以下处理: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重叠。
在该实施例中,一个传输块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重叠,也就是一个传输块在不同的信道上传输,所以这个传输块达到了分集传输的目的。并且,在将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上时,每次映射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这种映射方式可以保持所述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之间的相位差不被破坏,使通信系统可以保持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每次映射中,将偶数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例如,当所述多个天线端口包括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时,将连续的2个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
x (0)(i)=d (0)(4i);
x (0)(i+1)=d (0)(4i+1);
X (1)(i)=d (0)(4i+2);
x (1)(i+1)=d (0)(4i+3);
其中,x (0)为第一天线端口,x (1)为第二天线端口,d (0)表示调制符号,i、4i、4i+1、4i+2和4i+3为调制符号的编号,i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之前,可以先对一个传输块进行编码后的多个比特进行调制,得到多个调制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在将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所述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之前,可以先对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多个调制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DFT)。如果不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如果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第一设备对一个传输块进行处理,生成多个码字。其中,不同的码字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频域资源不重叠。然后,第一设备对每个码字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对码字中的比特进行调制,得到多个调制符号,并将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
在该实施例中,一个传输块生成的不同的码字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频域资源不重叠,不同的码字经历了不同的信道,也就是一个传输块在不同的信道上传输,所以这个传输块达到了分集传输的目的。另外,由于每个码字都可以单独译码,所以即使接收端的一个天线经历了严重的衰落(例如被阻塞),接收端还可以通过其它天线接收到的数据,恢复出第一设备的传输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一个码字为所述传输块的一个冗余版本。不同码字可以是同一个传输块的同一个冗余版本或不同冗余版本。不同的冗余版本的合并接收增益,比相同版本的合并接收增益更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设备在将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之前,可以先对所述多个调制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如果不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如果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信号。
以下介绍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可以适用于第一方面,也可以适用于第二方面。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或者,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时,包括以下任一种: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所述多个资源元素RE不连续;本申请中的RE也可以替换为子载波。
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所述多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G不连续;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不连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不连续(间隔)的部分是另外的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的映射方式。例如当包括4种映射方式时,第一指示可以采 用2bit来显示指示映射方式,00、01、10、11分别表示4种不同的映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端口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接收到多个DMRS端口标识的情况下,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资源元素RE(子载波);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RE或子载波上。
或者,在接收到一个DMRS端口标识的情况下,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RB;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对应的连续的频域资源上;或者,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PRG上;或者,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PRB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所述子带的信息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该子带的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子带的频域位置,或指示子带的带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接收到子带的信息的情况下,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对应的连续的频域资源上。也可以称为第一设备采用子带映射方式,将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即使第一设备只接收到一个子带的信息,第一设备可以根据某种规则,推导出另外的子带的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将频域资源映射后的频域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或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信号,并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发送所述OFDM信号或DFT-s-OFDM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功能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第一设备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发送所述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或者接收输入给所述处理器的信号。所述收发器可以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执行的发送动作或接收动作;或者,执行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执行的发送动作或接收动作。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也可以称为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之间电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位于所述芯片系统中,也可以不位于所述芯片系统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第一设备的功能,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处理后的信号,或者接收输入给所述处理器的信号。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执行的发送动作或接收动作;或者,执行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执行的发送动作或接收动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的指令,或用于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的功能的指令。
或者,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上述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短时延循环延迟分集SD-CDD分集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分集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天线端口映射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RE梳状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物理资源块PRB交织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子带映射方式示意图;
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RE梳状映射后时频资源栅格示意图;
图5e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子带映射后时频资源栅格示意图;
图5f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两个子带的频域范围连续或不连续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分集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分集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频域端口与时域资源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分集通信的装置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分集通信的装置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终端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集通信的方法的系统架构进行简要说明。可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以及未来通信系统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接下来对本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可以利用空口资源进行无线通信。空口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一个或多个。另外,本申请也可以适用于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系统,或者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系统。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分集技术(diversity techniques)来改善接收信号质量。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短时延循环延迟分集(small delay-cyclic delay diversity,SD-CDD)分集通信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对传输块进行编码后的多个比特(coded bits)进行调制(modulation),得到多个调制后的符号,可以称为调制符号,调制符号也可以称为复数符号。
步骤202:对多个调制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FT操作也可以称为变换域预编码。该步骤202是可选的,如果不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OFDM信号;如果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DFT-s-OFDM信号。DFT后的每个符号可以称为采样,或复数采样或复数符号等。
步骤203:对DFT后的符号进行预编码(precoding)。此处的预编码可以是非码本传输的预编码,或码本传输的预编码。
步骤204:将预编码后的符号映射至两个天线端口上,这两个天线端口上所映射的符号相同。SD-CDD在其中一根天线上进行操作,一般通过频域加权等效造成时域(循环)移位。图2中以两个天线端口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更多的天线端 口,例如4个、8个等。可选的,步骤202得到的符号可不经过步骤203的预编码直接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所以步骤203是可选的。
步骤205:将每个天线端口上的符号映射至该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上,即进行子载波映射(subcarrier mapping)。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相同。
步骤206:对频域资源映射后的频域信号进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IFFT)及添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等操作,得到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然后可以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发送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
在该SD-CDD分集通信方案中,两路信号完全相同,虽然步骤204中通过SD-CDD操作,将两个信号一前一后发送出去。但是,这两路信号占用的时域资源仍是相同的,此处的一前一后不是时域资源不同,而是由于采样点不同导致的。
SD-CDD获取分集的原理是通过多天线端口在不同时间发送信号,增加信道的频选性,从而使得接收端获取到更大的频域分集增益。或者说,SD-CDD将天线分集转换为频域分集。但是,SD-CDD技术也会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性能增益依赖于信道条件,当信道本身的频选性较强时,SD-CDD获取的增益较小。再例如,DFT-s-OFDM波形下获取到的增益较小。再例如,小带宽时,循环移位的空间小,难以获取增益,再例如,SD-CDD增大了信道的时延扩展,导致信道估计性能恶化。
基于此,本申请又提出了多种分集通信的方案,本申请所提分集方案在OFDM和DFT-s-OFDM波形下均可获取发射天线端口分集增益,并且所提方案受信道条件和带宽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多种应用场景下均可提供稳定的分集收益。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网络设备,具有能够为终端设备提供随机接入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等。
2)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终端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 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或具有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V2V)公共的无线终端等。
3)、分集技术(diversity techniques),是利用多条信号路径传输信息,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这多条信号路径具有传输相同信息、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以及相互独立衰落的特性。简单来说,如果一条路径经历了深度衰落,而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仍包含着较强的信号,因此可以在多个信号中选择两个或更多的信号进行合并,这样,可以提高接收端的瞬时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
4)天线端口:天线是指能够有效地向空间某特定方向辐射电磁波或能够有效地接收空间某特定方向来的电磁波的装置。
3GPP协议36.211(LTE)与38.211(NR)中的天线端口定义为:一个天线端口传输一个符号所经历的信道可以由同一个天线传播的另一个符号所经历的信道推导得出。
3GPP中的天线端口也可被称为逻辑天线端口。天线端口与物理天线的对应关系存在多种实现可能:
一种可能,天线端口与物理天线数目相等且一一对应;
一种可能,天线端口与物理天线数目相等但不是一一对应,例如,天线端口信号经预编码后映射至物理天线;
一种可能,天线端口数目小于物理天线数目。例如,一个天线端口可对应于多个物理天线所组成的阵列。
本申请所提到的天线端口与3GPP协议所定义的天线端口类似,可视作信道的一种标识方法。本申请的天线端口可以是物理的天线端口,也可以是逻辑天线端口。在本申请中,当天线端口为逻辑天线端口时,一个逻辑天线端口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端口,并且不同的逻辑天线端口对应的不同的物理天线端口,允许不同的逻辑天线端口对应的物理天线端口有交叉。
5)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为支持基于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的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LTE与NR支持冗余版本机制。为理解冗余版本,首先对NR的信道编码处理流程加以介绍:UE或基站生成待传输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一个TB内包含若干待传输比特。发射端首先进行TB的CRC添加,而后进行码块分割和码块级的CRC添加;之后,发射机对每个码块进行LDPC编码(在LTE中,发射机执行turbo编码,在其余通信系统中,发射机也可采用polar(极化码)等其余编码方式);在LDPC编码后,发射机根据冗余版本ID(rv_id)进行速率匹配,生成不同的编码块冗余版本。同一个TB或CB的不同冗余版本具有不同的内容,但均包含原始TB或CB的信息。冗余版本可称为TB的冗余版本,CB的冗余版本,或码字(codeword,CW)的冗余版本;速率匹配后的多个CB经过码块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待传输比特块;对于上行传输,待传输的数据比特块可能与上行控制信息复用后进行传输。在单次传输中,发射端一般发射TB或CB的一个冗余版本,如果接收机未能成功译码,则发射机可再次发送该TB或CB的另一个冗余版本,接收端在获取到一个TB或CB的多个冗余版本后可进行合并译码。同一个冗余版本的重复传输可获取到功率增益,而不同冗余版本的重复传输可获取到功率增益以及额外的编码增益,提升了重传性能。在NR中,每次传输所采用的冗余版本由基站向UE指示,UE根据冗余版本ID进行编码速率匹配或译 码解速率匹配。
6)、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
无线信号从时域上观测是幅度不断变化的,所以无线信号的瞬时发射功率并不恒定。峰均功率比PAPR,简称峰均比。可以指一个符号内,连续信号瞬间功率峰值与信号功率平均值之比。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1
其中,Xi,表示一组序列的时域离散值;max(Xi2),表示时域离散值平方的最大值;mean(Xi2),表示时域离散值平方的平均值。
OFDM符号是由多个独立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叠加而成的,当各个子载波相位相同或者相近时,叠加信号便会受到相同初始相位信号的调制,从而产生较大的瞬时功率峰值。由此带来较高的PAPR。高PAPR将会导致信号非线性失真,造成明显的频谱扩展干扰以及带内信号畸变,降低系统性能。
7)、现有通信系统中MIMO传输的层映射方式如表1所示。x表示层,x的上标为层索引,d的上标表示码字(codeword)编号,d (0)表示调制符号,i、2i、2i+1、3i、3i+1、3i+2等为调制符号的编号,i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一个码字可以看作一个比特集合,例如包括2400个比特。M表示每层的符号数目。
表1:用于空间复用的码字到层映射(codeword-to-layer mapping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2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方案进行详细介绍。附图中以虚线标识的特征或内容可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操作或者可选结构。
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分集通信的过程示意图,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在一种示例中,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在一种示例中,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设备也为网络设备;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也为终端。
图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设备对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进行编码等处理后的多个比特(coded bits)进行调制(modulation),得到多个调制符号。调制符号也可以称为复数符号。
第一设备有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时,第一设备可以对传输块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添加、信道编码、码块分割,速率匹配、数据控制复用,加扰等操作,得到多个编码后的比特,然后对编码后的比特进行调制,即星座图映射,得到多个调制符号。
接下来如表2所示,介绍了本申请支持的几种调制方式。
表2:支持的调制方案(supported modulation schemes)。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3
在上述表2中,Transform precoding disabled对应于OFDM信号,Transform precoding enabled对应于DFT-s-OFDM信号。除了表2介绍的这些调制方式,本申请还可以支持其它的调制方式,例如,BPSK,pi/4-QPSK,1024QAM,OQAM,APSK等。本申请对调制方式不进行限制。
步骤302:第一设备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也可以理解为将多个调制符号分为多组(多路)调制符号,每一组(路)对应一个天线端口。
在申请中,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甚至更多个。本申请的天线端口可以是物理的天线端口,也可以是逻辑天线端口。当天线端口为逻辑天线端口时,一个逻辑天线端口对应一个或多个物理天线端口,并且不同的逻辑天线端口对应的不同的物理天线端口,允许不同的逻辑天线端口对应的物理天线端口有交叉。不同的天线端口发射的信号经历不同的信道。
例如,待传输的调制符号(即步骤301中得到的调制符号)总数为1200个,映射至两个天线端口上,这两个天线端口分别为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可以将其中的600个符号映射至第一天线端口,将其余的600个符号映射至第二天线端口。应理解,不同的天线端口可以映射相同数量的调制符号,也可一映射不同数量的调制符号。
在一种示例中,在每次映射中,可以将一个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本实施例仅考虑单码字场景。
当本申请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2时,天线端口的调制符号映射方式为:
x (0)(i)=d (0)(2i)
x (1)(i)=d (0)(2i+1);
当本申请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3时,天线端口的调制符号映射方式为:
x (0)(i)=d (0)(3i)
x (1)(i)=d (0)(3i+1);
x (2)(i)=d (0)(3i+2)
当本申请的天线端口的数量为4时,天线端口的调制符号映射方式为:
x (0)(i)=d (0)(4i)
x (1)(i)=d (0)(4i+1)
x (2)(i)=d (0)(4i+2)
x (3)(i)=d (0)(4i+3)
以上的x表示天线端口,x的上标表示天线端口的索引,d的上标表示码字(codeword)编号,d (0)表示调制符号,i、2i、2i+1、3i、3i+1、3i+2、4i、4i+1、4i+2和4i+3为调制符号的编号,i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以上的天线端口映射与MIMO传输的层映射类似的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层映射后,还要进行天线端口的映射,一层的符号可以映射至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上,并且多个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是相同的。
如图4a所示,提供了一种将调制符号映射至两个天线端口的方式。具体的,在每次映射中,可以将一个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上,即将调制符号交替映射至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以10个调制符号为例,一个天线端口port0映射编号为0、2、4、6、8的调制符号,另一天线端口port1映射编号为1、3、5、7、9的调制符号。
在另一种示例中,在每次映射中,可以将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
对于DFT-s-OFDM波形的pi/2-BPSK调制方式来说,pi/2-BPSK符号间的相位差始终为pi/2或-pi/2,可以实现低PAPR。若采用一个调制符号交替映射的方式(如图4a所示),则相位差始终为pi/2或-pi/2的特性被破坏,连续的调制符号之间的相位差变成了pi或-pi,这将严重恶化发送信号的PAPR。为了保证对pi/2-BPSK调制方式的兼容,在每次映射中,可以将偶数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此处的偶数个,可以是OFDM符号(或DFT-s-OFDM符号)内调制符号数目的一半,单个PUSCH信道总传输调制符号数目的一半等。例如可以是2个、4个、8个等等。
当然也可以将奇数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此处的奇数个,例如可以是3个、5个、7个等等。
以下以两个天线端口为例,且在每次映射中,将2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上进行介绍。在该方式中,码字的数目Number of codewords仍为1。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也可以理解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为多路或多组调制符号,每路或每组对应一个天线端口。
x (0)(i)=d (0)(4i);
x (0)(i+1)=d (0)(4i+1);
X (1)(i)=d (0)(4i+2);
x (1)(i+1)=d (0)(4i+3);
其中,x (0)为第一天线端口,x (1)为第二天线端口,d (0)表示调制符号,i、4i、4i+1、4i+2和4i+3为调制符号的编号,i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如图4b所示,提供了一种将调制符号映射至两个天线端口的方式,具体的,在每次映射中,可以将连续的2个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的,即调制符号以2个为一组交替映射至不同的天线端口。以10个调制符号为例,一个天线端口port0映射编号为0、1、4、5、8、9的调制符号,另一天线端口port1映射编号为2、3、6、7的调制符号。
上述介绍的两个天线端口也可以替换为层,具体参见表3。
表3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4
虽然偶数个连续的符号的映射方式主要是为了维持pi/2-BPSK的低PAPR,但为了简化流程,偶数个符号的映射方式也可应用于DFT-s-OFDM波形的其余调制方式,或者应用于OFDM信号的调制中。在本申请中,调制方式与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方式不进行限定。以下表4仅给出了可以保持通信性能较优的多种调制符号映射方式的组合方式。
表4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5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持pi/2-BPSK的低PAPR特性,发射端(第一设备)采用一种增强的pi/2-BPSK调制。具体地,在具有M个天线端口时,pi/2-BPSK调制符号在M个符号内保持同相位,而在M个符号间采用pi/2相移。这样,天线端口映射可复用现有的层映射,即逐个调制符号映射至不同天线端口或层,并且pi/2-BPSK的相移特性在每个天线端口处得以保留。
现有的pi/2-BPSK调制公式是: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6
本申请提出的增强的pi/2-BPSK调制公式可以是: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7
公式1;或者;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8
公式2;
其中,M为天线的数量(或层的数量),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b表示比特序列,取值为0或1,d为pi/2BPSK调制后的信号,i从0开始编号,i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09
表示对i/M向下取整,j为虚部,j*j=-1。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M为2,也就是上述公式适用于两个发射端口的映射或者说进行两层映射。
在另一种具体的示例中,M为4,也就是上述公式适用于四个发射端口的映射或者说进行四层映射。
若将((1-2b(i))+j(1-2b(i)))/sqrt(2)理解为BPSK序列,则从上面的公式可看出:
i=0,1,…,M-1时,pi/2BPSK序列相对于BPSK序列的相移为0;
i=M,M+1,…,2M-1时,pi/2BPSK序列相对于BPSK序列的相移为pi/2。
接下来以M为单位进行pi/2的相移进行介绍:
当M为2时,公式1中,i=0至i=15分别对应的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10
为:0、0、1、1、0、0、1、1、0、0、1、1、0、0、1、1;即相对于BPSK的序列的相移分别为0、0、pi/2、pi/2、0、0、pi/2、pi/2、0、0、pi/2、pi/2、0、0、pi/2、pi/2。
当M为4时,公式1中,i=0至i=15分别对应的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11
为:0、0、0、0、1、1、1、1、0、0、0、0、1、1、1、1;即相对于BPSK的序列的相移分别为0、0、0、0、pi/2、pi/2、pi/2、pi/2、0、0、0、0、pi/2、pi/2、pi/2、pi/2。
当M为2时,公式2中,i=0至i=15分别对应的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12
为:0、0、1、1、2、2、3、3、0、0、1、1、2、2、3、3;即相对于BPSK的序列的相移分别为0、0、pi/2、pi/2、pi、pi、3pi/2、3pi/2、0、0、pi/2、pi/2、pi、pi、3pi/2、3pi/2。
当M为4时,公式2中,i=0至i=15分别对应的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13
为:0、0、0、0、1、1、1、1、2、2、2、2、3、3、3、3;即相对于BPSK的序列的相移分别为0、0、0、0、pi/2、pi/2、pi/2、pi/2、pi、pi、pi、pi、3pi/2、3pi/2、3pi/2、3pi/2。
接下来介绍的步骤303,步骤304和步骤305是针对任一天线端口的调制符号进行的处理,不同的天线端口都进行如下相同的处理。
步骤303:第一设备对天线端口对应的多个调制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FT后的每个符号可以称为采样,或复数采样或复数符号等。
在对调制符号进行DFT时,可以先根据调度带宽,确定DFT的尺寸;然后根据DFT的尺寸,决定是否对调制符号进行分组。也就是该分组的大小与DFT所采用的尺寸相同,而DFT的尺寸则由调度带宽所决定。典型情况下,DFT尺寸与该天线端口一个DFT-s-OFDM符号所包含的调制符号数目相同。例如,一个天线端口的一个DFT-s-OFDM符号对应600个调制符号,可以将这600个调制符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DFT。可选地, 也可以先分成多组,例如分成3组,每组有200个调制符号,以200个调制符号为一个整体,进行DFT。在NR协议中,上述DFT过程被称为变换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可选的,当采用pi/2-BPSK调制时,发射机可以对DFT后信号进行频域成型操作。
步骤303是可选的,如果不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OFDM信号,如果执行DFT,最终得到的是DFT-s-OFDM信号。可选的,还可以对DFT后的符号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步骤304:第一设备将多个步骤302得到的多个调制符号或步骤303得到多个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
在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是相同的。而在本申请中,为了充分挖掘分集增益,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频域资源不重叠,或者说不同天线端口进行正交频域映射。
频域资源的粒度包括但不限于:子载波(资源元素RE)级别的(本申请的RE也可以替换为子载波),物理资源块PRB级别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级别的,资源块组RBG级别的。另外,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可以是不连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以下具体介绍。
在一种示例中,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可选的,频域资源不连续(间隔)的部分是另外的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不连续(间隔)的部分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
当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时,对应以下示例中的任一频域资源映射方式:
方式1,在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子载波(资源元素RE)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RE上。这种映射方式对应的传输模式,可以称为多端口频分传输模式。具体的,在不连续(间隔)的部分是均匀的情况下,这种映射方式也可以称为RE梳状映射方式。如图5a所示,以两个天线端口(分别为端口port0和端口port1)为例,提供了一种RE(子载波)梳状映射方式示意图,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符号在频域资源上均匀间隔映射。梳齿大小与天线端口的数量相关,当天线端口为2时,梳齿大小为2,即符号在频域上间隔一个子载波放置一个;当天线端口为M时,梳齿大小为M,即符号在频域上间隔M-1个子载波放置一个。这种映射方式,可以适用于OFDM信号与DFT-s-OFDM信号。分集度高,不破坏DFT-s-OFDM的单载波特性。
上述的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子载波上的映射方式中,两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上的信号独立传输,且占用相同的PRB集合(或者说占用同样的频带范围),因此需要分别进行信道估计。不同的天线端口需要不同端口的DMRS。DMRS是用来估计即时信道,用于数据信道,控制信道或广播信道的相干解调。
方式2,在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PRG上。这种映射方式也可以称为:预编码资源块组PRG交织映射方式。
方式3,在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RB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PRB上。这种映射方式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交织映射方式。
方式4,在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资源块组RBG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不连续的RBG上。这种映射方式也可以称为:资源块组RBG交织映射方式。
如图5b所示,以两个天线端口(分别为端口port0和端口port1)为例,提供了一种预编码资源块组PRG/物理资源块PRB交织映射方式示意图,不同的天线端口占用不同的PRB集合或RB组集合(一个RB组包括多个PRG或PRB,包括的PRG数目或PRB的数目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例如,天线端口0占用偶数PRB,而天线端口1占用奇数PRB。该种映射方式可以适用于OFDM信号,分集度高。
上述的方式2、方式3和方式4中,两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占用不同的频带范围,可以仅占用或分配一个DMRS端口。
如图5d所示,提供了一种RE梳状映射后时频资源栅格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了一个时隙的14个OFDM符号(或DFT-s-OFDM符号),而纵轴表示了2个频域PRB,或者说24个频域子载波。在图5d中,天线0发送数据信号占据偶数编号的子载波,天线1发送数据信号占据奇数编号的子载波。
在采用了RE梳状映射方式传输数据信号的情况下,当传输DMRS时,各天线的DMRS所占用的子载波与数据信号占用子载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天线0和天线1仍然分别占用偶数和奇数编号子载波发送数据,但天线0和天线1对应的DMRS均映射至偶数编号子载波,此时两天线端口DMRS可通过频域正交码实现正交。在NR现有协议中,DMRS所占用的频域资源及正交码由DMRS端口号决定。
在另一种示例中,方式5:在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采用的映射方式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连续的频域资源上。例如一个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包括多个子载波或多个PRB或多个PRG,这多个子载波或多个PRB或多个PRG可以看作是一个子带。在本申请中,这种映射方式也可以称为:子带映射方式。多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多个频域资源之间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
如图5c所示,以两个天线端口(分别为port0和port1)为例,提供了一种子带映射方式示意图,在该映射方式中,子带数目等于天线端口数目。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不同的子带。通常,各子带在频域上连续,一个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即一个子带)包括3个PRB,且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也连续。该种映射方式可以适用于OFDM信号与DFT-s-OFDM信号。该种映射方式实现简单,不破坏DFT-s-OFDM的单载波特性。
上述的方式5中,两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占用不同的频带范围,只需要一个DMRS端口即可。但是由于多个子带由不同的天线端口发射,因此多个子带应分别独立映射DMRS序列,也就是一个子带发送一个DMRS序列,而不是多个子带共同发送一个DMRS序列(即一个子带发送一个DMRS序列的一部分,另外的子带发送这个DMRS序列的另一部分),以保证DMRS的PAPR不被恶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采用OFDM波形时,多个子带的DMRS序列由各自的频域位置和端口号等信息确定。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采用DFT-s-OFDM波形时,多个子带的DMRS序列相同。
如图5e所示,提供了一种子带映射后时频资源栅格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了一个时隙的14个OFDM符号(或DFT-s-OFDM符号),而纵轴表示了2个频域PRB,或者说24个频域子载波。在图5e中,天线0发送数据信号占据一个PRB(即12个子载波,14个符号,天线1发送数据信号占据另一个PRB。天线0发送数据信号与发送DMRS占用相同的子带,天线1发送数据信号与发送DMRS也占用相同的子带。
第一设备如何确定采用哪种映射方式将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后续进行介绍。
步骤305:第一设备将频域资源映射后的频域信号进行处理生成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例如进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IFFT)及添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等操作,得到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然后可以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发送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一个传输块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也就是一个传输块在不同的信道上传输,所以这个传输块达到了分集通信的目的。并且在OFDM和DFT-s-OFDM波形下均可获取发射天线端口分集增益,并且所提方案受信道条件和带宽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多种应用场景下均可提供稳定的分集收益。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图3的示例中的天线端口也可以替换为天线端口集合。也就是将多个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集合上,天线端口集合是一个整体,本申请不关系一个天线端口集合中有几个天线端口,只关心有几个天线端口集合。该种替换方式,也适用于后续介绍的几个实施例。
在上述步骤304中,介绍了5种映射方式。接下来介绍第一设备如何确定,采用哪种映射方式将符号(例如调制符号或DFT后的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
方式a,协议规定在采用本申请的分集通信方式时,将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的一种映射方式。协议规定的这种映射方式可以是上述5种映射方式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除这5种映射方式外的某一种映射方式,例如普通的单流传输。
方式b,第一设备还可以接收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将多个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的映射方式。例如当包括4种以上的映射方式时,第二设备可以采用3bit来显示指示映射方式,例如,000、001、010、011、100等分别表示不同的映射方式。
通常,第一设备为终端,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第一指示可以是承载于半静态信令或动态信令中。半静态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动态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可选的,当第一指示由动态信令承载时,例如由上行调度DCI指示时,第一指示仅指示本次调度传输中采用的映射方式。第一设备在下一次传输,下下次传输……,可以根据新的指示确定新的映射方式。
可选的,当第一指示由半静态信令承载时,第一指示所指示的映射方式可以一直被采用,第一设备在下一次传输,下下次传输……中,均可以采用本次传输中采用的映射方式,直至第一设备接收到承载在半静态信令中的新的指示,来指示新的映射方式。
方式c,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标识,来决定采用哪种映射方式。
通常,第一设备为终端,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标识。
在一种示例中,通过向第一设备发送DMRS端口标识的数量,来隐式指示第一设备采用哪种映射方式将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具体的:
第一设备当接收到多个DMRS端口标识时,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符号映射至天线端 口的频域资源上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元素RE,所述多个资源元素RE不连续,即上述的方式1。第一设备当接收到一个DMRS端口标识时,所述第一设备在将多个符号映射至天线端口的频域资源上时,采用的映射方式为: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即上述的方式5;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G,所述多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G不连续,即上述的方式2;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物理资源块PRB,所述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不连续,即上述的方式3;或者,频域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块组RBG,所述多个资源块组RBG不连续,即上述的方式4;或者,普通的单流传输。
在另一种示例中,通过向第一设备发送DMRS端口标识,来隐式指示第一设备采用方式1的映射方式将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具体的:
第一设备即使只接收到一个DMRS端口标识,可以根据某种规则,推导出另外的端口的标识。此时,仍然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1的映射方式。此处的某种规则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第一设备配置的。
DMRS端口标识可以是DMRS端口号。在根据一个DMRS端口号a,推导另外的一个或多个DMRS端口号时,可以在DMRS端口号的基础上,增加某个数值,或者减去某个数值,从而得到另外的DMRS端口号。
以下介绍一种DMRS端口号的推导方式,仅是以两个天线端口,即两个DMRS端口为例进而介绍,这个示例不造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一种示例,终端被配置了DMRS配置类型1,则:
第二DMRS端口号=第一DMRS端口号+1;
第二DMRS端口号=第一DMRS端口号+2;
另一种示例,终端被配置了DMRS配置类型2,则:
第二DMRS端口号=第一DMRS端口号+1;
第二DMRS端口号=第一DMRS端口号+2;
第二DMRS端口号=第一DMRS端口号+3。
DMRS配置类型1和DMRS配置类型2是协议规定的两种类型。
也可以是第二DMRS端口号=第一DMRS端口号-1;第二DMRS端口号=第一DMRS端口号-2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为第一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标识,与确定映射方式可以是解耦的,为第一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标识,是为了便于第一设备发送DMRS。例如,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a或方式b确定映射方式,也可以通过下文介绍的方式d确定映射方式。如果第一设备采用的映射方式为:方式1,如果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多个DMRS端口标识,则每个DMRS端口标识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如果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一个DMRS端口标识,第一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推导出另外的端口的标识。
方式d: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来决定采用方式5的映射方式。所述子带的信息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该子带的信息用于指示子带的频域位置,或者指示所述子带的带宽。也就是通过向第一设备发送子带的信息,来隐式指示第一设备采用方式5的映射方式将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
通常,第一设备为终端,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
通常,所有的子带的粒度(带宽)是相同的,例如占用数量的子载波,或相同数量的RB,或相同数量的PRB,或相同数量的PRG等。这多个子带的频域范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图5f所示,提供了一种两个子带的频域范围可以是连续的示例,以及两个子带的频域范围不连续的示例。这两子带可位于同一个带宽部分(band width Part,BWP)或同一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也可以占用不同的CC。通常分量载波包括很多个子载波。
网络设备在向终端(第一设备)告知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示例:
示例的,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多个子带的信息,例如频域位置,则每个子带对应一个天线端口。
示例的,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一个子带的信息,例如频域位置和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根据一个子带,推导出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这种推导方式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传输数据的双方约定号的。例如,终端在该子带邻接处放置另外的子带。
示例的,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通知所有的子带的带宽之和(例如32RB、64RB),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天线端口的数量,自行确定每个子带的带宽,以及每个子带的频域位置。
示例的,网络设备向第一设备通知每个子带的带宽,第一设备自行确定每个子带的频域位置。具体的,网络设备只需要通知一个带宽即可,所有的子带的带宽相同。
网络设备在向终端告知多个一个或子带的信息时,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告知。
目前,DCI中包括频域资源配置信息。本申请可以利用DCI中的频域资源配置信息指示一个子带所占用频域位置。可选的,本申请在DCI包括频域资源配置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其它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的频域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指示直接指示其它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的频域位置的起始位置。起始位置的通知粒度可以是RB,也可以是多个RB,例如RBG。若网络设备通过DCI指示其它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的频域信息,则DCI需要新增比特或重新解读原有比特,也就是上述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新增的比特来承载或重新解读的原有比特来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网络设备通过RRC等信令为UE配置了本申请中的分集传输方式时,UE认为DCI中包括上述新增比特或者UE对DCI中的某些比特重新解读。上述新增比特可位于DCI格式0_1或0_2,也可位于其余DCI格式。
在非相干(non-coherent)传输中,网络设备可以获知每个天线端口的信道幅度信息,但难以获取到准确的信道相位信息。非连续子带映射可保证终端上行传输获取到每根天线的频选增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为第一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与确定映射方式可以是解耦的,为第一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是为了便于第一设备确定具体的映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a或方式b确定映射方式为方式5。然后根据子带的信息确定方式5的具体映射位置。如果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多个子带的信息,则每个子带对应一个天线端口,如果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一个子带的信息,第一设备也可以推导出另外的子带的频域位置。
上述介绍了,在DCI包括频域资源配置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其它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的频域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指示子带的频 带中心重合,或者频带中心不重合。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占用1个比特。以两个子带为例,分别为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频域配置信息指示第一子带所占用的频域位置,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子带与第一子带的频域中心重合或不重合。当频域中心不重合时,可以认为采用本申请的方式5的映射方式进行频域资源映射。当频域中心重合时,第一子带与第二子带的频域资源相同,即频域位置相同,可以认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进行资源映射。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中,当第一子带和第二子带的频域位置相同时,分集传输转化为多流传输。多个端口发送的数据相同,就是单流,多个端口发送的数据不同就是多流,例如本申请的梳状传输,多个子带传输,都是多流。
接下来如图6所示,再介绍一种分集通信的过程示意图,图6的示例与图3的示例的区别在于:在图3的示例中,先对编码后的比特进行调制(步骤301),再将调制后的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步骤302)。在图6的示例中,先将编码后的比特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然后再针对每个天线端口上的比特进行调制。其余部分均相同。
图6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第一设备将多个比特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所述多个比特为一个传输块编码后的比特。步骤601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2中将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的过程相同,不同之处仅是将步骤302中的调制符号替换为编码后的比特。
所述第一设备分别对每个天线端口上的比特进行以下相同的处理:例如有两个天线端口,其中一个天线端口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5;另一天线端口也执行步骤602至步骤605。
步骤602:第一设备对天线端口对应的比特进行调制,得到多个调制符号。步骤602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1的具体过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步骤603:第一设备对天线端口对应的多个调制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步骤603是可选的,步骤603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3的具体过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可选的,还可以对DFT后的符号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步骤604:第一设备将步骤602得到的多个调制符号或步骤603得到的多个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其中,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重叠。步骤604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4的具体过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步骤605:第一设备将频域资源映射后的频域信号进行处理,例如进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及添加循环前缀CP等操作,得到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然后可以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发送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步骤605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5的具体过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接下来如图7所示,再介绍一种分集通信过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第一设备对一个传输块进行处理,生成多个码字。
此处的处理可以是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编码、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等处理,生成多个码字。其中,不同的码字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频域资源不重叠。
在一种示例中,一个码字为所述传输块的一个冗余版本。不同码字的冗余版本相同或不同。例如,例如,第一天线端口采用一个TB的冗余版本0,而第二天线端口采用同一 个TB的冗余版本1,2或3。不同的冗余版本的合并接收增益,比相同版本的合并接收增益更大。
不同天线端口发射一个码字的不同冗余版本,而每一个冗余版本都可以在接收端进行独立译码。从而保证一个或一组发射端口功率过低的情况下,接收端依然能实现正确译码。
在一种示例中,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冗余版本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第一设备的,例如通过DCI通知。例如,DCI中可以包含每个天线端口各自的冗余版本信息,或者,DCI只包含一个天线端口的冗余版本信息,而其余的天线端口的冗余版本信息可以由一个天线端口的冗余版本信息推导出来。
接下来介绍的步骤702,步骤703、步骤704和步骤705是针对任一天线端口(即任一码字)进行的处理,不同的天线端口(码字)都进行如下相同的处理。
步骤702:第一设备对码字中的比特进行调制,得到多个调制符号。
一个码字中包括多个比特。步骤702中对比特进行调制的方式,与图3中的步骤301中对比特进行调制的方式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步骤703:所述第一设备对天线端口对应的多个调制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步骤703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3的具体过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可选的,还可以对DFT后的符号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步骤704:第一设备将步骤702得到的多个调制符号或步骤703得到的多个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步骤704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4的具体过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步骤705:第一设备将频域资源映射后的频域信号进行处理,例如进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及添加循环前缀CP等操作,得到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然后可以在对应的天线端口上发送DFT-s-OFDM信号或OFDM信号。步骤705的具体过程与图3中的步骤305的具体过程相同,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TB的多个冗余版本在不同的天线端口经过独立的调制,DFT,频域映射,IFFT等操作生成DFT-s-OFDM符号或者OFDM符号。因此,可视作TB生成了两个PUSCH,且两个PUSCH在不同天线端口的不同频域位置进行发送。
在该实施例中,一个传输块生成的不同的码字在不同的天线端口上传输,不同的码字经历了不同的信道,也就是一个传输块在不同的信道上传输,所以这个传输块达到了分集通信的目的。另外,由于每个码字都可以单独译码,所以即使接收端的一个天线经历了严重的衰落,例如被阻塞,接收端还可以通过其它天线接收到的数据,恢复出发送端的传输块。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分集通信方案可以与现有的时隙聚合方法结合。在现有的上行时隙聚合传输方法中,基站调度UE多个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多个PUSCH传输采用一个TB的不同冗余版本,冗余版本的确定方式如下表5所示。示例性地,基站调度UE进行时隙聚合的上行传输,且重复次数为2。在收到调度信息后,UE会在两个时隙进行传输,两次传输所采用的冗余版本由DCI指示和/或下表5确定。
本实施例的方案可采用类似的机制,区别是两次(或多次)PUSCH传输采用相同时隙的相同符号集合,但两次传输采用不同的冗余版本和频域资源。冗余版本的确定可直接复用现有协议的时隙聚合方案,而频域资源的确定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介绍。
表5:PUSCH传输的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 for PUSCH transmission)。
Figure PCTCN2020119632-appb-00001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基站为UE配置本实施例所示的特殊重复方式,然后UE在频域和时域进行重复发送。若基站指示的重复发送次数等于进行发送端分集的天线端口或天线端口组数目,则重复发送在一个时隙内完成。若基站指示的重复发送次数大于进行发端分集的天线端口或天线端口组数目,则重复发送在多个时隙内完成,即UE优先进行频域或天线端口的重复发送,再进行时域的重复发送。当存在时域重复时,不同的时隙可以改变天线端口与频域资源的映射关系,如图8所示,(a)和(b)中,针对重复的第一时隙,频域端口与时域资源的映射关系没有改变,针对重复的第二时隙,频域端口与时域资源的映射关系发生了改变。
上述介绍了多种第一设备(发送端)执行的分集通信过程,接下来再介绍第二设备(接收端执行的分集通信过程。接收端的过程为发送端的逆过程,具体的:
第二设备对接收到OFDM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频域信号;
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频域信号解映射,得到调制符号;
所述第二设备对调制符号进行处理,得到多个码字的软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对多个码字的软信息合并,得到传输块。
前文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文中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方法、装置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这些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具体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基于与上述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参见图9,提供了一种分集通信的装置900结构示意图,该装置900可以为第一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或功能单元。该装置900具有上述方法中第一设备的任意功能,例如,该装置900能够执行上述图2、图3、图6和图7的方法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该装置90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920,处理模块910,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930。 处理模块910可以分别与存储模块930和收发模块920相连,所述存储模块930也可以与收发模块920相连。
所述收发模块92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接收动作和发送动作。
所述处理模块9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动作中,除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外的其它动作。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处理模块910,用于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在每次映射中,将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所述多个调制符号基于一个传输块生成;对每个天线端口上的调制符号进行以下处理: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其中,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不重叠。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处理模块910,用于对一个传输块进行处理,生成多个码字;以及对每个码字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对码字中的比特进行调制,得到多个调制符号,并将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其中,不同的码字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频域资源不重叠;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收发模块920,还用于接收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的映射方式。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收发模块920,还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标识。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收发模块920,还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所述子带的信息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收发模块920,用于发送信号,具体可以是发送映射到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上的调制符号。当该装置为基带装置时,收发模块920可以是基带装置对外的通信接口。当该装置非基带装置时,收发模块920可以是天线、天线端口。
在一种示例中,所述存储模块930,可以存储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模块910和收发模块920执行上述示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上述的收发模块920,也可以分为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发送模块执行发送动作,接收模块执行接收动作。
示例的,存储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存储模块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模块可以和处理模块集成在一起。存储模块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模块可以与处理模块相独立。
所述收发模块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装置,以下介绍所述应用于第一设备的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应理解,但凡具备上述图9所述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装置的特征的任何形态的产品,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还应理解,以下介绍仅为举例,不应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第一设备的装置的产品形态仅限于此。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装置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
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分集通信的装置10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000可以为第一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第一设备中的芯片。应理解,该装置具有上述方法中第一设备的任意功能,例如,所述装置1000能够执行上述图2、图3、图6和图7的方法中由第一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该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可选的,还包括收发器1020、存储器1030。该收发器1020,可以用于接收程序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1010,或者,该收发器1020可以用于该装置1000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比如交互控制信令和/或业务数据等。该收发器1020可以为代码和/或数据读写收发器,或者,该收发器1020可以为处理器与收发机之间的信号传输收发器。所述处理器1010和所述存储器1030之间电耦合。
示例的,所述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010,可以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执行上述示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通过所述收发器1020执行上述示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图9中的处理模块910可以通过所述处理器1010来实现。
图9中的收发模块920可以通过所述收发器1020来实现。或者,收发器1020分为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执行接收模块的功能,发送器执行发送模块的功能。
图9中的存储模块930可以通过所述存储器1030来实现。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装置可以由通用处理器(通用处理器也可以称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来实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实现应用于第一设备的装置的通用处理器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和与所述处理电路内部连接通信的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还包括: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也可以称为存储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处理电路执行的指令,以执行上述示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
图9中的处理模块910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
图9中的收发模块92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来实现。或者,输入输出接口分为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执行接收模块的功能,输出接口执行发送模块的功能。
图9中的存储模块930可以通过存储介质来实现。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还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设备例如可以是终端。
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11、至少一个收发器1212。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终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213、输出设备1214、输入设备1215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其中,处理器1211、存储器1213和收发器1212相连。天线1216与收发器1212相连,输出设备1214、输入设备1215与处理器1211相连。
存储器1213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1211相连。在另一种示例中,存储器1213 也可以和处理器121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1213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21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1211的驱动程序。例如,处理器1211用于执行存储器121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收发器1212可以用于支持终端与终端、或者终端与网络设备、或者终端与其它设备之间射频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收发器1212可以与天线1216相连。收发器1212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1212的接收机Rx用于从天线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处理器1211,以便处理器121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1212中的发射机Tx还用于从处理器121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所述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所述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
处理器1211可以用于为终端实现各种功能,例如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或者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或者用于协助完成计算处理任务,例如对图形图像处理或者音频处理等等;或者处理器1211用于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输出设备1214和处理器121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121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就)、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1215和处理器1211通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121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所述计算机用于执行上述分集通信的方法。或者说: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上述分集通信的方法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提供的分集通信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的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执行上述分集通信的方法的终端和网络设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和CPU可以集成在一起,或者分开,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或其他通用处理器。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 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及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或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收发器中可以包括单独的发送器,和/或,单独的接收器,也可以是发送器和接收器集成一体。收发器可以在相应的处理器的指示下工作。可选的,发送器可以对应物理设备中发射机,接收器可以对应物理设备中的接收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括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中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在每次映射中,将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所述多个调制符号基于一个传输块生成;
    所述第一设备对每个天线端口上的调制符号进行以下处理: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
    其中,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不重叠。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次映射中,将偶数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
  3.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对一个传输块进行处理,生成多个码字;
    所述第一设备对每个码字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对码字中的比特进行调制,得到多个调制符号,并将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
    其中,不同的码字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频域资源不重叠。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码字为所述传输块的一个冗余版本。
  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或者,
    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包括以下任一种:
    所述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多个资源元素RE不连续;
    所述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多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G不连续;
    所述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不连续。
  7.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的映射方式。
  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标识。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多个DMRS端口标识的情况下,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资源元素RE;或者,
    在接收到一个DMRS端口标识的情况下,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RB。
  10.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所述子带的信息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子带的信息的情况下,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
  12. 一种分集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多个天线端口上;在每次映射中,将多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所述多个调制符号基于一个传输块生成;对每个天线端口上的调制符号进行以下处理: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其中,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不重叠;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映射到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上的调制符号。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次映射中,将偶数个连续的调制符号映射至一个天线端口。
  14. 一种分集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一个传输块进行处理,生成多个码字;以及对每个码字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对码字中的比特进行调制,得到多个调制符号,并将所述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上,所述频域资源为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其中,不同的码字对应不同的天线端口,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频域资源不重叠;
    收发模块,用于发送映射到各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上的调制符号。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码字为所述传输块的一个冗余版本。
  16. 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或者,
    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不连续时,包括以下任一种:
    所述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多个资源元素RE不连续;
    所述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多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G不连续;
    所述频域资源所包括的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不连续。
  18. 如权利要求12-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将多个调制符号映射至频域资源的映射方式。
  19. 如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标识。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多个DMRS端口标识的情况下,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资源元素RE;或者,
    在接收到一个DMRS端口标识的情况下,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预编码资源块组PRG;或者,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不连续的物理资源块PRB。
  21. 如权利要求12-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所述子带的信息用于确定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子带的信息的情况下,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频域资源连续。
  23.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 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 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与存储介质耦合;
    所述处理电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26.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0/119632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6774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A3194470A CA3194470A1 (en) 2020-09-30 2020-09-30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0955772.7A EP4210237A4 (en) 2020-09-30 2020-09-30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CN202080105109.5A CN116114227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119632 WO2022067749A1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18/192,164 US20230246677A1 (en) 2020-09-30 2023-03-29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9632 WO2022067749A1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8/192,164 Continuation US20230246677A1 (en) 2020-09-30 2023-03-29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7749A1 true WO2022067749A1 (zh) 2022-04-07

Family

ID=80951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19632 WO2022067749A1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分集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6677A1 (zh)
EP (1) EP4210237A4 (zh)
CN (1) CN116114227A (zh)
CA (1) CA3194470A1 (zh)
WO (1) WO20220677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00729A1 (en) * 2019-03-07 2021-12-23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357A (zh) * 2007-11-08 2009-05-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10176632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plink dm-rs multiplexed with data in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US20120076158A1 (en) * 2009-03-10 2012-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CN105656608A (zh) * 2014-11-13 2016-06-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导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US9596017B1 (en) * 2009-10-19 2017-03-1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CN10773361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9716690A (zh) * 2016-09-19 2019-05-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每符号k比特交织器
CN110915286A (zh) * 2018-01-11 202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19973A (ko) *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부호어의 전송방법
WO2013022260A2 (ko) * 2011-08-07 2013-0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KR102608632B1 (ko) * 2016-11-23 2023-12-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357A (zh) * 2007-11-08 2009-05-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076158A1 (en) * 2009-03-10 2012-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9596017B1 (en) * 2009-10-19 2017-03-1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US20110176632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plink dm-rs multiplexed with data in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CN105656608A (zh) * 2014-11-13 2016-06-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导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773361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9716690A (zh) * 2016-09-19 2019-05-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每符号k比特交织器
CN110915286A (zh) * 2018-01-11 202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PROTOCOL 36.211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00729A1 (en) * 2019-03-07 2021-12-23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0237A4 (en) 2023-10-25
US20230246677A1 (en) 2023-08-03
EP4210237A1 (en) 2023-07-12
CA3194470A1 (en) 2022-04-07
CN116114227A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3020B2 (en) Signal scramb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ignal descramb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137057A1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53454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JP2019149827A (ja) 5個を超えるセルを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によって使用する時のpucch送信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CN110447196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24344B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116788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156352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10368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신호 또는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632193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WO2018116817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240063950A1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sPUCCH) STRUCTURE
WO2019137058A1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867086B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20230261841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0541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641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04435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作为重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7438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t beam selection procedures
US20230246677A1 (en)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23863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4084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multiple uplink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70476A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86332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주기적 srs 전송 타이밍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082365A1 (zh)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9557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31944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A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9557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404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