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0476A -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0476A
CN114070476A CN202010785815.0A CN202010785815A CN114070476A CN 114070476 A CN114070476 A CN 114070476A CN 202010785815 A CN202010785815 A CN 202010785815A CN 114070476 A CN114070476 A CN 114070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target
ack
frequency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58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显达
纪刘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58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04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8564 priority patent/WO20220282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0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04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然后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的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终端设备使用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该信息比特。通过本申请,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已确定的情况下,取值不同的信息比特各自有其对应的传输资源,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具体内容确定对应的传输资源,从而可以降低错误检测发生的概率,提高传输可靠性。

Description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据传输中,以下行传输为例,数据的处理流程一般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终端设备接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的结果,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该数据对应的应答信息。终端设备反馈的应答信息例如可以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确认(acknowledgement,ACK)信息或HARQ-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信息。
终端设备反馈的应答信息可以在PUCCH上可以以序列的形式传输。以序列1和序列2为例,同一个物理资源上,可以规定序列1用于指示ACK,序列2用于指示NACK。网络设备基于在该物理资源上接收的信号,分别对序列1和序列2做相关检测,判定相关性高的序列为终端设备传输的序列,从而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的NACK还是ACK。
在有些场景下,比如协作多点(coordination multiple point,CoMP)传输场景,由于不同接收节点到同一终端设备的距离和传输路径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接收节点接收的信号之间的时延扩展(delay spread)增加,较大的时延扩展可能会造成发送序列在时域产生循环移位的效果,从而影响序列检测性能,例如可能会发生错误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期可以降低错误检测发生的概率,进而提高传输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位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息比特。
一种可能的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待传输的UCI比特数。一示例,对于HARQ-ACK反馈而言,预设规则例如可以为HARQ-ACK码本生成机制。又一示例,对于CSI反馈而言,预设规则例如可以为CSI反馈比特生成机制。又一示例,对于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反馈而言,预设规则例如可以为SR反馈比特生成机制。又一示例,预设规则还可以为多种UCI比特的复用(multiplexing)机制。
示例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内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或者,还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信源确定目标传输资源。
示例地,目标传输资源,例如可以包括处理信息比特所需要的信息,如循环移位值、调制所需要的调制星座点、OCC等等;也可以包括传输信息比特所使用的资源,如时域资源、空域资源、频域资源等等;还可以包括与传输相关的其他信息,比如多个空域资源和多个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
示例地,信息比特取值不同,对应的传输资源不全相同。例如,当第一比特位取0,则将第一传输资源确定为目标传输资源;当第一比特位取1,则将第二传输资源确定为目标传输资源。又如,当第一比特位取01,则将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确定为目标传输资源;当第一比特位取11,则将第二传输资源和第三传输资源确定为目标传输资源。
例如,以HARQ-ACK反馈为例,信息比特取0对应NACK,信息比特取1对应ACK。当信息比特包括多个比特位,每个比特位对应一个数据块,例如,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或者(Code Block Group,CBG)。
又如,以SR反馈为例,信息比特取0对应正向的(positive)SR,信息比特取1对应负向的(negative)SR。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已确定的情况下,取值不同的信息比特各自有其对应的传输资源,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设定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具体内容(即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对应的传输资源,并使用其相对应的传输资源,来处理该信息比特并传输该信息比特。以HARQ-ACK反馈为例,信息比特的取值例如可以根据反馈的是ACK还是NACK不同或者ACK和NACK的组合,对应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反馈结果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在反馈不同结果时,使用该反馈结果对应的资源来处理和/或传输。通过该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提高传输可靠性,此外,在有些场景下,还可以避免错误检测发生的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信息比特共同承载于同一个PUCCH资源上,该PUCCH资源对应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从候选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确定一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作为目标传输资源。
示例地,以HARQ-ACK反馈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传输的是ACK还是NACK或者ACK和NACK的组合,确定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赋形方式。
一示例,以传输1比特HARQ-ACK信息为例。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ACK,或者,终端设备确定HARQ-ACK的取值为1,则终端设备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传输ACK;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NACK,或者,终端设备确定HARQ-ACK的取值为0,则终端设备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传输NACK。上述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约定或者预先设定的。
又一示例,以传输2比特HARQ-ACK信息为例。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2比特ACK或者传输2比特NACK时,终端设备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1比特NACK和1比特ACK,则终端设备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上述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约定或者预先设定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不同波束赋形方式对应的空间隔离度较大,因此通过使用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传输取值不同的信息比特,可以使得两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可以降低的ACK/NACK的错误检测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示例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网络设备在指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时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地,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关联。例如,信息比特的取值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关联。
示例地,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在一定的信息比特取值的基础上定义的(或者说某已知的信息比特取值的基础上定义的)。例如,在信息比特位数为固定数值的情况下,定义不同信息比特取值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对应关系。
示例地,以HARQ-ACK反馈为例。一种可能的形式,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ACK/NACK与波束赋形方式的对应关系;又一种可能的形式,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HARQ-ACK的取值与波束赋形方式的对应关系;又一可能的形式,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CS取值以及波束赋形方式的对应关系。
示例地,第一对应关系的数量与信息比特数相关。例如,第一对应关系的数量为2K,K为HARQ-ACK的信息比特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基于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从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用于发送信息比特。从而,不仅可以减小错误检测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传输预编码矩阵信息、发送天线端口。
一示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通过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确定。在该示例下,终端设备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接收参考信号资源或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的指示。
又一示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通过TMPI确定。在该示例下,终端设备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接收TMPI的指示。
又一示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通过发送天线端口确定。在该示例下,终端设备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接收发送天线端口的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功控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比特分别在多个传输单元上重复传输,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可选地,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相邻的传输单元对应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
示例地,传输单元,传输单元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时域单元、频域单元、或时频单元。时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OFDM符号,或者,时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slot,等等。频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RB,或者,时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子载波,等等。关于时域单元和频域单元的具体形式,参考下文解释。
示例地,以传输单元为时域单元为例。一个传输资源包括的N个时域单元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号,N为大于1的整数。以两个传输单元为例,例如,传输单元1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奇数编号的时间单元,传输单元2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偶数编号的时间单元;或者,传输单元1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前N/2个时间单元,传输单元2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后N/2个时间单元。
示例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表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终端设备在各个传输单元所采用的波束赋形方式。或者,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也可以表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各个传输单元和多个波束赋形方式的对应关系。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多个传输单元重复传输。以传输单元为时域单元为例,可以采用时域重复传输的方案,即在多个时域资源上重复发送反馈。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时域单元上均传输相同的信息比特,或者,传输由相同的信息比特生成的相同的调制符号。采用该传输方式,可以使得接收端将多个时域单元上接收到的信号做联合处理从而提升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当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一比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当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二比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信息比特的取值不同时,各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不同。例如,在取值为第一比特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各个传输单元上的映射顺序为:第一传输单元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第二传输单元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取值为第二比特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各个传输单元上的映射顺序为:第一传输单元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第二传输单元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此外,不同传输时机采用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发送,可以使得多站各自在不同传输时机上接收数据并做集中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映射方式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映射方式为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和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网络设备在指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时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地,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关联。例如,信息比特的取值与映射方式相关联。
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在一定的信息比特取值的基础上定义的。例如,在信息比特位数为固定数值的情况下,定义不同信息比特取值与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的数量与信息比特数相关。例如,第二对应关系的数量为2K,K为HARQ-ACK的信息比特数。
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的数量与协作TRP数量相关,例如,可以为2。
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的数量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的数量为2,用于携带1比特信息。
可选地,第二对应关系还可以理解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多个传输时机上的映射顺序。
一种可能的形式,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ACK/NACK与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又一种可能的形式,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HARQ-ACK的取值与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又一可能的形式,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CS取值以及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
一示例,以传输1比特HARQ-ACK为例。当待传输ACK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第一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第二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当待传输NACK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为:第一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第二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通过该方式,多站可以根据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检测能量进一步识别ACK/NACK信息,从而提升可靠性。
又一示例,以传输2比特HARQ-ACK为例。当待传输NACK+NACK或者ACK+ACK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第一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第二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当待传输NACK+ACK或者ACK+NACK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第一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第二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息比特的取值,以及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在各个传输单元采用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目标循环移位CS值、目标调制星座点、目标正交掩码OCC,所述多个CS值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多个OCC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五对应关系;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CS值;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所述第五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OCC。
可选地,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第一传输资源为目标CS值或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第二传输资源为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同时确定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处理该信息比特所使用的资源。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使用对应CS值生成发送序列。又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使用对应调制星座点进行调制,生成发送序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息比特,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CS值和/或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第一序列;所述终端设备在多个传输单元上均发送所述第一序列。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目标CS值生成发送序列后,在多个传输单元上均发送该发送序列;或者,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发送序列后,在多个传输单元上均发送该发送序列。通过该方式,可以提高传输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频域资源的指示,所述频域资源的指示用于指示多个频域资源;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频域资源,所述目标频域资源为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示例地,以HARQ-ACK反馈为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传输的是ACK还是NACK或者ACK和NACK的组合,确定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频域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六对应关系,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频域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以及所述第六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频域资源。
可选地,第六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网络设备在指示多个频域资源时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地,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关联。例如,信息比特的取值与频域资源相关联。
可选地,第六对应关系可以是在一定的信息比特取值的基础上定义的。例如,在信息比特位数为固定数值的情况下,定义不同信息比特取值与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
示例地,以HARQ-ACK反馈为例。一种可能的形式,第六对应关系可以是ACK/NACK与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又一种可能的形式,第六对应关系可以是HARQ-ACK的取值与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又一可能的形式,第六对应关系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CS取值以及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以及不同取值与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该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频域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频域资源通过以下任意一项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所述多个频域资源的信息;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部分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频域资源间隔,所述频域资源间隔包括所述部分频域资源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其他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一个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预设规则。
可选地,预设准则,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携带于网络设备指示的频域资源的信息中;或者也可以是预先定义的,如协议预先定义或网络设备预先定义;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历史通信情况推导的,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预设准则,可以是偏差或数值,也可以是条件,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一可能形式,预设准则为N1个PRB,N1个PRB表示相邻频域资源之间间隔N1个PRB,N1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在该形式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一频域资源的位置以及N1个PRB,推导出其他频域资源的位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位数;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多个传输资源;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并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中包括所述目标传输资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以在多个传输资源上尝试接收信号,并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等,确定目标传输资源。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结合预设规则确定终端设备传输的信息比特,从而可以获知终端设备传输的内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传输资源对应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接收信号,并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传输预编码矩阵信息、发送天线端口。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功控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比特分别在多个传输单元上重复传输,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传输单元上采用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和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相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接收信号;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一比特;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二比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映射方式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映射方式为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和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目标循环移位CS值、目标调制星座点、目标正交掩码OCC,所述多个CS值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多个OCC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五对应关系;所述网络设备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并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CS值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CS值,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或,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或,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OCC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五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OCC,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多个传输单元接收信号,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CS值和/或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生成多个序列,并根据所述多个序列在所述多个传输单元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信号确定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目标CS值和/或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频域资源的指示,所述频域资源的指示用于指示多个频域资源;所述网络设备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多个频域资源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频域资源,所述目标频域资源为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六对应关系,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频域资源以及所述第六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频域资源通过以下任意一项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所述多个频域资源的信息;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部分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频域资源间隔,所述频域资源间隔包括所述部分频域资源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其他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或者,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一个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预设规则。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是否成功接收所述数据,使用多个正交掩码OCC生成多个反馈信息,所述多个反馈信息均为对所述数据的反馈;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多个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OCC与多个传输资源之间对应关系,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多个反馈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使用各个OCC对应的传输资源,分别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基于各个OCC生成的反馈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资源包括波束赋形方式和/或频域资源。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具体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具体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以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指令和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指令和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所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以及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1比特HARQ-ACK信息时ACK/NACK对应频域资源的一示意图。
图6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2比特HARQ-ACK信息时ACK/NACK对应频域资源的一示意图。
图7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传输时机传输UCI的一示意图。
图8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传输时机传输UCI的又一示意图。
图9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1比特HARQ-ACK信息时ACK/NACK对应OCC的一示意图。
图10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2比特HARQ-ACK信息时ACK/NACK对应OCC的一示意图。
图1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重复传输1比特HARQ-ACK信息时的一示意图。
图12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重复传输1比特HARQ-ACK信息时的又一示意图。
图13示出了频分复用的一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同一终端设备采用在不同的频域资源发送相同的UCI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以及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1,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1至终端设备123。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可配置多个天线,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可使用多天线技术通信。
其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通信时,网络设备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中可以有整数个终端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111和终端设备121至终端设备123组成一个单小区通信系统,不失一般性,将小区记为小区#1。网络设备111可以是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或者说,网络设备111可以为小区#1中的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21)服务。其中,小区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区域。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200的一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200可以处于双链接(dual connectivity,DC)、多链接、或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的场景中。
如图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2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例如图2中所示的网络设备210和网络设备220;该无线通信系统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2中所示的终端设备230。该终端设备230可以通过多连接技术与网络设备210、网络设备220建立无线链路。示例地,网络设备210例如可以为主基站,网络设备220例如可以为辅基站。此情况下,网络设备210为终端设备230初始接入时的网络设备,负责与终端设备230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通信,网络设备220可以是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
示例地,无线通信系统200处于上行CoMP的场景中时,表示多个站点可以同时服务一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可由多个站点同时接收并集中处理;或者终端设备在不同网络资源上向多个站点分别发送相同的信息,由多站点分别接收并处理后再统一处理。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传输点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宏基站与宏基站的多点协同传输,也可以是微基站与微基站的多点协同传输,也可以是宏基站与微基站间的多点协同传输,等等。又如,本申请实施例对FDD或TDD系统均适用。
应理解,上述图1和图2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传输信号或数据的任何通信场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同构网络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异构网络的场景。又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低频场景,如6G以下频段(sub 6G);本申请实施例也适用于高频场景,如6G以上。又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单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single-TRP);本申请实施例也适用于多TRP(multi-TRP)场景,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也适用于single-TRP或multi-TRP衍生的场景。
还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远程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RRH)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简称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地,网络设备可以作为调度设备,在该情况下,网络设备例如可以包含但不限于:LTE基站eNB、NR基站gNB、运营商等等,其功能例如可以包含:进行上下行资源的配置、在基站调度模式、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示例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作为发送设备,在该情况下,网络设备例如可以包含但不限于:TRP、RRH,其功能例如可以包含:进行下行信号发送和上行信号接收。
还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其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进行下行/侧行信号的接收,和/或,上行/侧行信号的发送。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术语及背景做简单介绍。
1、波束
波束在NR协议中的体现可以是空域滤波器(spatial domain filter),或者称空间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送波束(transmission beam,Tx beam),可以称为空域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transmission filter)或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transmission parameter);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Rx beam),可以称为空域接收滤波器(spatial domain receive filter)或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RX parameter)。
发送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出去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发送波束而言,会存在相对应的接收波束,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或者说发送波束相对应的接收波束,可以理解为,采用该接收波束接收到采用该发送波束发送的信号的质量是最优的,或者,该发送波束与对应的接收波束是匹配的。
物理上,一个发送波束可以理解为一个模拟域的波束,终端设备通过射频端的每个发送天线连接一个移相器,通过调整每个发送天线的移相器可以由多天线产生定向波束,即发送波束方向图在极坐标中的某一个小角度范围内的能量较强,而在其余角度范围内的能量较弱。
此外,波束可以是宽波束,或者窄波束,或者其它类型波束。形成波束的技术可以是波束赋形技术或者其它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具体可以为数字波束赋形技术、模拟波束赋形技术或者混合数字/模拟波束赋形技术等。
在本申请中,波束与波束赋形方式是等价的含义。同样,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也可以理解为波束指示。
2、天线端口(antenna port)
天线端口简称端口。可以理解为被接收端所识别的发射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针对每个虚拟天线可以配置一个天线端口,每个虚拟天线可以为多个物理天线的加权组合。根据所承载的信号的不同,天线端口可以分为参考信号端口和数据端口。其中,参考信号端口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端口、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触发(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端口等。
3、时频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或信息可以通过时频资源来承载,其中,该时频资源可以包括时域上的资源和频域上的资源。其中,在时域上,时频资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单元(或者,也可以称为时间单位),在频域上,时频资源可以包括频域单元。
其中,一个时域单元(也可称为时间单元)可以是一个符号或者几个符号,或者一个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一个时隙(slot),或者一个子帧(subframe),其中,一个子帧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间可以是1毫秒(ms),一个时隙由7个或者14个符号组成,一个迷你时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符号(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例如,2个符号或7个符号或者14个符号,或者小于等于14个符号的任意数目符号)。列举的上述时域单元大小仅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时域单元大小可以为其它值,本申请不做限定。
一个频域单位可以是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者一个子载波(subcarrier),或者一个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或者一个预定义的子带(subband),或者一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或者一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或者一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或资源粒子)或者一个载波,或者一个服务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传输单元,传输单元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时域单元、频域单元、或时频单元,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传输单元可以替换为时域单元,也可以替换为频域单元,也可以替换成时频单元。又如,传输单元还可以替换为传输时机。其中,时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OFDM符号,或者,时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slot,等等。频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RB,或者,时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子载波,等等。
4、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确认(acknowledgement,ACK)信息
HARQ-ACK信息也可以称为HARQ信息。在当前技术中,HARQ-ACK信息可以表示针对在下行数据(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DSCH))上接收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的反馈信息,根据接收TB的处理结果,可以确定该TB对应的反馈信息是确认(ACK)或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其中,ACK可表示数据被成功接收,且数据被成功解码;NACK可表示数据未被成功接收,或数据未被成功解码。发送设备(如进行下行传输的网络设备或进行上行传输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NACK进行数据重传。进一步的,多个TB的反馈信息也可以联合反馈,即形成反馈序列承载于同一个时频资源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主要以HARQ-ACK信息为例进行说明。UCI可以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传输。UCI类型包括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即PUCCH可以承载上述信息。不同UCI类型的信息比特也可以联合反馈,比如,将HARQ-ACK比特和CSI比特形成联合反馈序列承载于同一个时频资源上。以HARQ-ACK为例,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下发的数据,做解调译码操作处理该数据之后,会通过发送指令告知网络设备该数据是否正确接收,该指令即为HARQ-ACK信息(包括NACK信息或者ACK信息)。如果该数据无法正确接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该数据对应的NACK信息,网络设备收到NACK信息可以重传该数据,以降低数据的误码率,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正确解调数据。反之,如果该数据被正确接收,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ACK信息。当反馈多个数据的HARQ-ACK,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HARQ-ACK码本,即确定HARQ-ACK比特序列每个比特位对应的数据,网络设备收到HARQ-ACK比特序列后确定每个数据对应的比特位以及相应比特值。
终端设备通过PUCCH上传HARQ-ACK信息。一方面,PUCCH传输可靠性影响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延。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ACK信息,但由于PUCCH传输可靠性低,可能会导致网络设备无法正确接收该信息,或者该信息被网络设备解析为NACK信息,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重传,从而影响后续新传数据的时延。另一方面,PUCCH传输可靠性影响了下行数据的传输可靠性。例如,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NACK信息,但网络设备解析为ACK,网络设备不会调度重传导致该数据传输错误。
下文一些实施例中以反馈的信息为HARQ信息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将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其它反馈信息的场景中。
下文一些实施例中以反馈的HARQ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HARQ信息承载于其他上行信号或信道的场景中。
5、PUCCH
一般地,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定义不同PUCCH格式(format)。其中,PUCCH format0(例如可以记为PF 0)用于承载1比特或2比特的HARQ-ACK信息的短PUCCH格式。短格式指的是PUCCH在时域上占用较少的时域资源,如占用较少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例如最多2个OFDM符号。通常认为短PUCCH格式有利于低时延传输,如极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URLLC)传输。短PUCCH格式的PUCCH在频域可以占1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即12个子载波。
一个PUCCH资源可以对应一个特定的PUCCH格式,且对应网络资源中的特定的时频资源,例如,占用的RB位置、OFDM符号位置、slot位置等;且还可以包括传输UCI的发送参数,例如,在该PUCCH资源上生成序列采用的循环移位(Cyclic shift,CS)值、正交掩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波束赋形方式等。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者多个PUCCH资源,每个PUCCH资源的相关参数可以是独立配置的。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以符号为OFDM符号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任何可以用于表征时域资源的单位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例如,也可以用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时隙(slot)或者子帧(subframe)等等。
一可能的形式,HARQ-ACK信息在PUCCH上可以以序列的形式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为PUCCH格式0。
以传输1比特信息比特为例,1比特信息比特0和1分别对应序列1和序列2,同一个物理资源上,可以规定序列1用于指示ACK,序列2用于指示NACK。网络设备在该物理资源上基于接收到的信号分别针对序列1和序列2做相关性能量检测,判定能量高的序列为终端设备传输的序列,从而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的NACK还是ACK。通常,可以采用12长低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的序列,以保证终端设备的发送效率、提升PUCCH鲁棒性。一示例,如表1所示,定义了12长基序列集合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51
中每个元素的值,n=0,…,11。
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采用表1中的某一个u值,即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52
作为基序列。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53
经过调制后,如经过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生成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54
一种可能的形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55
满足下式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56
其中,v=0或1,u=0,1,…,29。u即为组序号,代表30个组,每个组内有两个根序号,由v确定。u和v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的。
其中,j为虚数单位,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MZC表示基序列的长度,MZC为大于1的整数。
表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61
之后,生成的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62
会根据ACK/NACK信息进一步形成发送序列。也就是说,传输ACK和传输NACK所采用的发送序列不同。例如,循环移位(cyclic shift,CS)α的不同取值用于生成不同的序列,一种可能的形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63
满足下式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1
上述过程可以理解为:根据待反馈的HARQ-ACK信息是NACK还是ACK确定α,从而生成发送序列。生成的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2
为频域序列,可以依次映射到PUCCH占用的各个子载波上。例如序列中各个元素按照索引由低到高,依次映射到PUCCH占用的索引值由低到高的子载波上。
关于α可以参考现有协议中的描述,例如如式3所示。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3
αl的取值范围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4
其中,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5
是一个RB中的子载波数量(如1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6
为系统帧中的时隙号,或者说,时隙在一个无线帧(radio frame)中的编号。l表示PUCCH资源的符号在所在时隙中的位置编号,或者说,一个PUCCH占用一个slot内的OFDM符号对应的编号,l’表示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在所在时隙中的位置编号,或者说,PUCCH传输中第一个OFDM符号在一个slot中的编号。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7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8
或者RRC配置的。c(i)为一个随机序列。不同时域位置中ncs取值不同。m0是可配置的,不同的的设备可以配置不同值从而达到码分复用的效果。mCS需要根据HARQ-ACK反馈信息确定,进而确定α。如表2和表3所示,表2示出了传输1比特(bit)HARQ-ACK信息时,mCS与ACK、NACK的对应关系,表3示出了传输2比特HARQ-ACK信息时,mCS与ACK、NACK的对应关系。
表2
HARQ-ACK 0(NACK) 1(ACK)
m<sub>CS</sub> 0 6
表3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79
以传输1bit HARQ-ACK信息为例。根据表2,mCS=0对应NACK,mCS=6对应ACK。终端设备根据当前要传输的HARQ-ACK信息,确定mCS取值,并生成相应序列映射到频域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会进行序列的能量检测。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检测mCS=0对应的能量和mCS=6对应的能量,通过硬判决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的HARQ-ACK信息完成检测。下文为简洁,用CS表示mCS
同一个基序列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81
采用不同循环移位α后,形成的序列彼此正交(即互相关性为0),因此可以被用于上述PUCCH传输机制,避免错误检测,比如终端设备发送NACK却被检测为ACK。理论上,在α取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182
时,序列之间的互相关性均为0,即序列经过上述循环移位后与原序列均是正交的。因此CS=0~11中任意两个值都可以用于指示ACK/NACK信息。在实际中,为了提升传输可靠性,通常采用间隔较大的CS指示ACK/NACK信息,比如1bit时,CS=0和CS=6之间间隔最大,用于指示ACK/NACK。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传输ACK,其均表示传输基于ACK生成序列,或者说发送的序列可以指示ACK。如基于ACK,确定mCS取值,并生成相应序列映射到频域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同样地,传输NACK,其均表示传输基于NACK生成序列,或者说发送的序列可以指示NACK。如基于NACK,确定mCS取值,并生成相应序列映射到频域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PUCCH占用2个OFDM符号,第二个OFDM符号上的发送的序列完全复制第一个OFDM符号上发送的序列,用于提升传输可靠性。
又一可能的形式,HARQ-ACK信息在PUCCH上可以以序列+调制的形式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为PUCCH格式1。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表1确定基序列,进一步根据待传输的HARQ-ACK信息比特,确定基序列的调制星座点。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调制方式用于传输1比特信息比特,当待传输NACK,星座点0用于基序列的调制;当待传输ACK,星座点1用于基序列的调制。又如,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用于传输2比特信息比特,当待传输NACK+NACK,则星座点00用于基序列的调制;当待传输NACK+ACK,则星座点01用于基序列的调制;当待传输ACK+NACK,则星座点10用于基序列的调制;当待传输ACK+ACK,则星座点11用于基序列的调制。接收端可以根据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获取信道信息,并根据接收信号获取解调值,将解调值与星座点做欧式距离判决,欧式距离近的星座点对应的信息比特判决为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比特。上述不同的星座点会对应不同的调制相位用于生成调制符号。如图3所示,X轴为I路(或者I通道(I channel)),Y轴为Q路(或者Q通道(Q channel)),各个星座点的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度。可以理解,00和11之间、或者01和10之间,欧式距离最大。
应理解,上述列举的具体的对应关系以及调制解调过程等,均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严格限定。任何可以使得在传输不同信息比特时采用不同的星座图调制,并且可以接收端可以解调的方式,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在有些场景下,为了提升PUCCH的接收可靠性,多个接收节点(如TRP)共同接收同一个PUCCH,多个TRP将各自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统一处理,从而可以等效提升接收信噪比。对于相干检测而言,一示例,可以采用相干合并的接收方式。例如,多个TRP将各自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变换到频域后,将多个TRP接收的频域信号合并成更高维度的矩阵,再通过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或者最大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ation,MRC)等均衡算法,直接将各个接收节点上接收到的信号做统一处理,对得到的输出结果做判决,进而确定ACK/NACK信息。对于相干检测而言,又一示例,也可以采用非相干合并的方式。例如,各个TRP对各自接收到的信号各自做处理后,对得到的输出结果统一做判决,进而确定ACK/NACK信息。对于非相干检测而言,多个TRP将各自接收到的信号做序列的能量检测,对得到的输出结果统一做判决,进而确定ACK/NACK信息。
由于不同接收节点到同一个终端设备的距离和传输路径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接收节点接收的信号之间的时延扩展(delay spread)增加(主要由多径带来)。例如,终端设备到TRP1的时延扩展为300纳秒(ns),则终端设备到TRP的时延扩展可能进一步增加200ns~500ns。也就是说,采用多站协作接收上行信号,可能会导致接收信号的时延扩展恶化。较大的时延扩展会造成发送序列在时域产生循环移位的效果,从而影响序列检测性能。
举例来说,理想情况下,终端设备采用CS=0生成的序列,在网络侧接收时若也采用CS=0生成的序列做能量检测的结果,大概率大于采用CS=6生成的序列做能量检测的结果,从而网络设备可以正确判决CS=0对应终端设备实际传输采用的序列。然而,由于delayspread的存在,会使得网络侧采用CS=0对应的序列的检测能量与采用CS=6生成的序列的检测能量相当,从而将NACK信号错误检测为ACK,严重影响网络性能。此外,在2比特的情况下,上述错误检测概率会进一步增加。原因在于,2比特的情况下,不同信息比特对应的CS间隔相比1比特的情况小,在delay spread较大的场景下,性能恶化更严重。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式,通过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来确定相应的传输资源,从而可以降低错误检测的概率,提高传输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的方法400的示意性交互图。方法4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10,终端设备确定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
在该步骤中,信息比特(information bit)可以是指未经过编码或调制的原始信息比特。
可选地,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例如为1或者2。下文为简洁,在下文实施例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比特数用于表示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比特或者信息比特用于表示信息比特的取值。
终端设备可以先根据预设规则确定待传输的UCI比特数。一示例,对于HARQ-ACK反馈而言,预设规则为HARQ-ACK码本生成机制,待传输的UCI比特数可以包括待传输的HARQ-ACK的比特数。具体地,以HARQ-ACK码本分为静态码本和动态码本为例。对于静态码本,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DSCH的传输时机,确定需要在同一个PUCCH资源上反馈的PDSCH的传输时机数量,该数量可以用于确定HARQ-ACK的比特数。对于动态码本,例如,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对应相同反馈时刻的用于调度PDSCH的DCI的传输时机数量,该数量可以用于确定HARQ-ACK比特数。又一示例,对于CSI反馈而言,预设规则为CSI反馈比特生成机制。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CSI反馈内容以及根据CSI-RS执行CSI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确定CSI比特数。又一示例,对于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反馈而言,预设规则例如可以为SR反馈比特生成机制。又一示例,预设规则还可以为多种UCI比特的复用(multiplexing)机制。应理解,关于如何确定待传输的UCI比特数的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以HARQ-ACK反馈为例,信息比特取0对应NACK,信息比特取1对应ACK。当信息比特包括多个比特位,每个比特位对应一个数据块,例如,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或者(Code Block Group,CBG)。
又如,以SR反馈为例,信息比特取0对应正向的(positive)SR,信息比特取1对应负向的(negative)SR。
420,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
在步骤420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的比特位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内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或者,还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信源确定目标传输资源。
在给定待传输的UCI比特数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待传输的UCI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例如,当第一比特位取0,则将第一传输资源确定为目标传输资源;当第一比特位取1,则将第二传输资源确定为目标传输资源。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配置多个传输资源。
可选地,预设多个UCI的信息比特与多个传输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终端设备根据该关联关系和待传输的UCI信息比特,从多个传输资源中确定目标传输资源。
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部分比特(即部分比特的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也可以表示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全部比特(即全部比特的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UCCH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
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与传输相关的信息。应理解,终端设备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确定将使用的目标资源,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直接使用对应的目标传输资源进行处理,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编码和/或调制等处理的相关信息,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使用确定的编码或调制等的相关信息,进行相应的编码或调制。又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传输所需要的资源的相关信息等等,如终端设备可以将待传输的信息比特映射到相应的资源上进行传输。以波束赋形方式为例,终端设备确定波束赋形方式,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将待传输的数据或信息映射到对应的发送天线端口。还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给定的多个时频资源以及波束赋形方式的情况下,根据待传输的UCI信息比特建立时频资源和波束赋形方式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至少包括传输相应信息比特所需的以下一项或多项:波束赋形方式、频域资源、各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如各个时间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各个传输单元对应的频域资源(如各个时间单元对应的频域资源)、循环移位值、调制所需要的调制星座点、OCC、各个信息比特对应的资源、多个空域资源和多个时频资源的映射关系等等。一示例,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表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终端设备在各个传输单元所采用的波束赋形方式;或者,也可以表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各个传输单元和多个波束赋形方式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从候选传输资源中确定目标传输资源,至少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从候选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确定一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作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从候选的多个频域资源中确定一个频域资源作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候选传输资源为各个传输单元依次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如,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各个传输单元上的映射顺序),从候选映射顺序中确定一个映射顺序作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候选传输资源为各个传输单元依次对应的频域资源(如,多个频域资源在各个时域单元上的映射顺序,从候选映射顺序中确定一个映射顺序作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从候选的CS值中确定一个CS值作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从调制UCI对应的序列采用的多个调制星座点中确定一个调制星座点作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从多个候选OCC中确定一个OCC作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当信息比特数量大于1时,各个信息比特对应的物理资源作为目标传输资源等等。
关于上文传输资源可能包括的各项内容,下文详细说明。
应理解,步骤410和步骤420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例如可以先确定比特位数,再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或者,也可以同时确定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和比特取值,进而再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对此不作严格限定。一可能的示例,步骤410可以和420合并为一个步骤。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直接确定出目标传输资源。具体的方式依然可以参考步骤410中的步骤和420中的步骤,只不过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DSCH的传输时机,根据该传输时机和预设规则直接确定出目标传输资源,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CSI反馈内容以及根据CSI-RS执行CSI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以及预设规则,直接确定出目标传输资源。
430,终端设备使用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该信息比特。
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在多个传输资源上尝试接收信号,并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等,确定目标传输资源。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可以结合预设规则确定终端设备传输的信息比特。
在可以理解,终端设备使用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比特,可以表示经过处理后待发送的发送序列。如对基序列做编码和调制,或者做相位变换等处理后得到的待发送的发送序列。
应理解,目标传输资源仅是为便于区分做的命名,其命名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下文统一用传输资源表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不同取值,基于其相对应的传输资源,来处理该信息比特并传输该信息比特。信息比特的取值例如可以根据反馈的是ACK还是NACK不同或者ACK和NACK的组合,对应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反馈结果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在反馈不同结果时,使用该反馈结果对应的资源来处理和/或传输。
下文实施例主要以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关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反馈的情况,也可以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
例如,在步骤410之前,方法400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相应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的传输情况,确定目标传输资源。
数据的传输情况一般包括两种:数据成功传输和数据失败传输。
数据成功传输,或者说,数据传输成功,其均用于表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数据被终端设备成功接收。例如,终端设备设置解调或者译码的门限值,当接收到的数据经过处理满足该门限值时认为是正确接收。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对数据的反馈为确认应答,如可以反馈ACK信息。下文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成功时,以终端设备反馈ACK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任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通知网络设备成功接收数据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向网络设备反馈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确认消息。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数据失败传输,或者说,数据传输失败,其均用于表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数据未被终端设备成功接收。例如,终端设备设置解调或者译码的门限值,当接收到的数据经过处理不满足该门限值时认为接收失败。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对数据的反馈为否定应答,如可以反馈NACK信息。下文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失败时,以终端设备反馈NACK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任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通知网络设备未成功接收数据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向网络设备反馈RLC应答。数据失败传输,可能是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失败;也可能是终端设备接收数据失败,如未正确解调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数据失败传输的原因不做限定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成功,可以表示数据初传成功,也可以表示数据重传成功,对此不作限定。同样,数据传输失败,可以表示数据初传失败,也可以表示数据重传失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不同的结果时,如反馈ACK或反馈NACK时,使用不同的传输资源,或者说,使用的传输资源可以尽可能地分开,从而可以减少错误检测的发送,如ACK检测为NACK,NACK检测为ACK,从而可以提高传输可靠性。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是否成功接收该数据,生成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确定传输资源。
以反馈信息为ACK和NACK为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ACK对应传输资源1,NACK对应传输资源2。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定义的,如协议预先规定或者网络设备预先定义;或者也可以是预先约定的,如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或者也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如网络设备预先配置;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数据传输成功,终端设备确定当前传输的HARQ-ACK信息为ACK,基于ACK,确定对应的传输资源1,并使用传输资源1传输ACK。又如,数据传输失败,终端设备确定当前传输的HARQ-ACK信息为NACK,基于NACK,确定对应的传输资源2,并使用传输资源1传输NACK。
下面,结合传输资源的不同内容,介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几种方案。应理解,下文各个方案,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对此不作限定。
方案1,传输资源包括波束赋形方式。
在方案1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可选地,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传输ACK和NACK。或者,也可以理解,终端设备根据传输的是ACK还是NACK,确定传输所使用的波束赋形方式。
波束赋形方式也可以称为波束赋形图样(pattern)。不同的波束赋形对应的空间隔离度较大,因此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波束赋形传输ACK和NACK,使得用于传输ACK的信号和用于传输NACK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很低,降低的ACK/NACK的错误检测概率。
可选地,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对应不同的上行功控参数。上行功控参数可以用于调整上行发送功率取值。以PUSCH的发送功率确定机制为例,假设终端设备在服务小区(serving cell)c的载波(component carrier)f上的激活的上行部分带宽(bandwidthpart,BWP)b上发送PUSCH,发送时机i中PUSCH的发送功率可以满足式4: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231
其中,PPUSCH,b,f,c(i,j,qd,l)为传输时机i中的PUSCH的上行传输功率,单位为dBm。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232
中的各个参数为开环功控参数,fb,f,c(i,l)为闭环功控参数。PCMAX,f,c(i)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小区c的载波f上的PUSCH最大发射功率。PO_PUSCH,b,f,c(j)和αb,f,c为目标(期望)接收功率。j∈{0,1,...,J-1}。PL为基于路损测量参考信号qd计算得到的路损值。上述上行功控参数可以包括PO_PUSCH,b,f,c(j),αb,f,c,qd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仅仅是针对式4为举例说明的各个参数在计算发射功率上的应用,其路径损耗值、开环、闭环功控参数等参数也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路径损耗、开环、闭环功控参数。
可选地,网络设备下发多个波束赋形方式的指示信令,或者说网络设备发送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该指示信令对应同一个PUCCH资源。可以理解,信息比特共同承载于同一个PUCCH资源上,该PUCCH资源对应该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可选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是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信令下发的。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波束赋形方式有时交替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其含义。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获取波束赋形方式,或者也可以直接获取波束赋形方式,对此不作限定。下文为统一,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应理解,下文中提及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也可以替换为波束赋形方式。或者,在未来协议中,用于表示相同含义的命名,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或者说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指示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为方便描述,记为对应关系1。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具有对应关系,换句话说,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预设的信息比特具有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的取值相关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使用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或者说关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进行传输。一个信息比特可以对应一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也可以对应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以ACK/NACK为例,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HARQ-ACK信息(如ACK/NACK)之间可以具有对应关系1。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ACK/NACK,基于对应关系1,从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确定一个用于发送ACK/NACK,或者,也可以确定多个用于发送该ACK/NACK。关于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获取方式,下文详细描述。
对应关系1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网络设备在指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时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对应关系1可以是在一定的信息比特取值的基础上定义的。例如,在信息比特位数为固定数值的情况下,定义不同信息比特取值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对应关系。
关于对应关系1的形式,不作严格限定。一种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1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波束赋形的对应关系,如表4、表5、表6、表11、表12;又一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1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CS取值以及波束赋形的对应关系,如表7至表10。其中,表4和表7对应待反馈的HARQ-ACK比特数为1时,信息比特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关联关系;表5、表6、表8至表12对应待反馈的HARQ-ACK比特数为2时,信息比特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关联关系。
如表5或表8所示,通过如表5或表8的对应关系,间隔为3的两个CS值对应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间隔为6的两个CS值对应相同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从而降低间隔相近的CS对应的信息比特的误检测率。如表9所示,通过如表9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可以降低2比特NACK信息误检为ACK的概率,降低了最差情况发生的概率。如表10所示,通过如表10的对应关系,当存在多于两个隔离度很高的发送波束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误检测率。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列举的各个表格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例如,在设计系统过程中,可以仅选取表中的部分行所表示的对应关系;又如,表格中的各行的顺序也可以调整。
可选地,信息比特数量为1和信息比特数量为2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也可以具备嵌套关系或者说关联关系。例如,信息比特数量为2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比特为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同;第一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同。如表4和表6所示。又如,信息比特数量为2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二比特为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同;第二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同。如表4和表11所示。可选地,对应关系1的数量与信息比特数相关。例如,对应关系1的数量为2K,K为HARQ-ACK的信息比特数。
可选地,对于信息比特数为1的情况,可以采用BPSK调制;对于信息比特数为2的情况,可以采用QPSK调制。
以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以及传输1比特HARQ-ACK信息和2比特HARQ-ACK信息为例,对应关系1可以以表4、表5、表6、表11、表12的形式存在,即预先定义ACK/NACK与波束赋形的对应关系;或者也可以以表7、表8、表9、表10的形式存在,即预先定义CS取值与波束赋形的对应关系。
表4
HARQ-ACK(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表5
HARQ-ACK(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ACK(1,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NACK,ACK(0,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NACK(1,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表6
HARQ-ACK(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ACK(1,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NACK,ACK(0,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NACK(1,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表7
HARQ-ACK(取值) CS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ACK(1) 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NACK(0) 6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表8
HARQ-ACK(取值) CS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NACK,ACK(0,1) 3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ACK(1,1) 6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NACK(1,0) 9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表9
HARQ-ACK(取值) CS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NACK,ACK(0,1) 3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ACK(1,1) 6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NACK(1,0) 9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表10
HARQ-ACK(取值) CS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NACK,ACK(0,1) 3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ACK(1,1) 6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3
ACK,NACK(1,0) 9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4
表11
HARQ-ACK(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NACK,ACK(0,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ACK(1,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NACK(1,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表12
HARQ-ACK(取值)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NACK,ACK(0,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ACK(1,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3
ACK,NACK(1,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4
可选地,上述表格中的CS取值可以替换为调制星座点。例如,对于1比特情况,CS=0对应星座点0,CS=6对应星座点1;对于2比特情况,CS=0对应星座点00,CS=3对应星座点01,CS=6对应星座点10,CS=9对应星座点11。例如可以如下表13至表15所示。
表13
HARQ-ACK(取值) 调制星座点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0) 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1) 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表14
HARQ-ACK(取值) 调制星座点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NACK,NACK(0,0) 0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ACK,ACK(1,1) 1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NACK,ACK(0,1) 01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ACK,NACK(1,0) 10 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表15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26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271
假设终端设备采用基序列(如表1所示的基序列),并确定待传输的信息比特,则可以根据预设的信息比特与CS取值的对应关系确定CS取值,生成序列。例如,1比特情况下,ACK时确定CS=0,NACK时确定CS=6。又如,2比特情况下,2比特全是ACK时确定CS=6,2比特全是NACK时确定CS=0,第一比特为NACK第二比特为ACK时确定CS=3,第一比特为ACK第二比特为NACK时确定CS=9。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信息比特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传输采用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一情况,终端设备确定传输1比特HARQ-ACK信息。以表4为例,预先定义或约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对应NACK传输,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ACK传输;或者,预先定义或约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对应HARQ-ACK的取值为0的传输,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HARQ-ACK的取值为1的传输。或者,以表7为例,预先定义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对应CS=0、且对应NACK传输,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CS=6、且对应ACK传输;或者,预先定义或约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对应CS=0、且对应HARQ-ACK的取值为0的传输,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CS=6、且对应HARQ-ACK的取值为1的传输。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ACK,则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传输ACK,即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传输上述基于CS=0生成的序列;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NACK,则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传输NACK,即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传输上述基于CS=6生成的序列。通过该方式,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可以指向TRP1,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可以指向TRP2,由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的空间隔离度较大,因此两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很低,可以降低的ACK/NACK的错误检测概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多次提及传输ACK或NACK,其用于指示发送序列,该序列可以隐式地指示ACK或NACK。对此,下文不再解释。
又一情况,终端设备确定传输2比特HARQ-ACK信息。以表5为例,预先定义或约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对应2比特均为ACK或者NACK的传输,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1比特ACK另1比特NACK的传输;或者,预先定义或约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对应HARQ-ACK的取值为(1,1)或(0,0)的传输,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HARQ-ACK的取值为(1,0)或(0,1)的传输。或者,以表8为例,预先定义CS=0和CS=6均对应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CS=3和CS=9均对应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2比特ACK或者传输2比特NACK时,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即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所指示的波束赋形方式传输上述基于CS=0或CS=6生成的序列;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1比特NACK和1比特ACK,则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即终端设备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所指示的波束赋形方式传输上述基于CS=3或CS=9生成的序列。通过该方式,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可以指向TRP1,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可以指向TRP2,由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对应的空间隔离度较大,从而两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很低,降低CS间隔较小的两个信息比特的错误检测概率,也就是将CS=0和CS=3对应的两种信息比特通过空间隔离度增加区分度。
上文主要介绍了PUCCH格式0的发送方式。若采用PUCCH格式1,类似的,终端设备根据待反馈的HARQ-ACK比特,确定调制星座点,从而将HARQ-ACK进行调制。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待反馈的HARQ-ACK比特或者根据确定的调制星座点,确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该情况下,可以预先定义HARQ-ACK比特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4、表5、表6、表11、表12所示的对应关系;或者,也可以定义CS取值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7、表8、表9、表10所示的对应关系;或者,也可以定义调制星座点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3、表14、表15所示的对应关系。
上文介绍了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基于对应关系1,从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用于发送信息比特。应理解,关于对应关系1的获取方式以及形式,不作严格限定。
下面详细介绍终端设备获取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方法。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任一方式,获取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方式A,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参考信号资源或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资源或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确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可以理解,在方式A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通过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确定。在方式A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参考信号资源或参考信号端口。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接收参考信号资源或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的指示。
例如,网络设备为PUCCH资源配置空间滤波指示信息,该空间滤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个参考信号的索引值。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参考信号索引值确定发送波束,即根据指示的参考信号索引值可以推导出在该PUCCH资源上发送信号的发送波束。该空间滤波指示信息可以承载于配置PUCCH资源的配置信令中,或者,也可以承载于MAC CE中。
示例地,参考信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S-RS)、UE专用参考信号(user equipment specificreference signal,US-RS)、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PBCH block)。其中,SS/PBCH block可以简称为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关于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推导发送波束的一可能方式,将在参考信号索引值对应资源上接收参考信号所采用的发送或者接收波束作为用于发送PUCCH的发送波束(波束赋形方式)。
方式B,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多个传输预编码矩阵信息(transmissionprecoding matrix information,TPMI),每个TPMI是一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终端设备根据TPMI,确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可以理解,在方式B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通过TMPI确定。在方式B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TMPI。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接收TMPI的指示。
TPMI的一种表示方式可以是矩阵形式,矩阵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发送天线,每一列对应一个传输层,每一个元素指示相应天线在该元素对应的传输层上传输信号采用的相位值。终端设备根据TPMI指示,调整数据映射在每个天线上的相位权值,产生定向波束。该信息可以承载于配置PUCCH资源的配置信令中,也可以承载于MAC CE中。
方式C,网络设备为PUCCH资源指示多个发送天线端口,每个发送天线端口上传输的信号可以认为是一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发送天线端口,确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可以理解,在方式C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通过发送天线端口确定。在方式C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发送天线端口。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接收发送天线端口的指示。
上述几种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任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获知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方法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预先定义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以便终端设备反馈ACK或NACK使用,或者预先约定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以便终端设备反馈ACK或NACK使用。
基于上述方案1,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传输ACK和NACK,不同的波束赋形对应的空间隔离度较大,如可以使得取值不同的信息比特发向不同的TRP。从而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波束赋形传输ACK和NACK,使得用于传输ACK的信号和用于传输NACK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很低,降低的ACK/NACK的错误检测概率。
方案2,传输资源包括频域资源。
在方案2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频域资源。可选地,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传输ACK和NACK。或者,也可以理解,终端设备根据传输的是ACK还是NACK,确定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关于频域资源的单位,参考上文的术语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假设终端设备采用基序列(如表1所示的基序列),并根据现有机制确定CS取值,生成序列。例如,1比特情况下,ACK时确定CS=0,NACK时确定CS=6。又如,2比特情况下,2比特全是ACK时确定CS=6,2比特全是NACK时确定CS=0,第一比特为NACK第二比特为ACK时确定CS=3,第一比特为ACK第二比特为NACK时确定CS=9。进一步地,可以根据ACK/NACK确定传输PUCCH的物理资源,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ACK/NACK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确定PUCCH的资源或者确定PUCCH的物理资源,其均可以理解为确定传输携带ACK/NACK的PUCCH资源。
终端设备接收频域资源指示,该频域资源指示可以用于指示多个频域资源。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两个RB。其中,每个频域资源分别对应一个RB中的12个子载波,或者,第一个频域资源对应两个RB中的奇数子载波,第二个频域资源对应两个RB中的偶数子载波。具体地,下文结合不同比特数进行说明。
频域资源指示的多个频域资源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为方便描述,记为对应关系2。频域资源与信息比特具有对应关系,换句话说,频域资源与预设的信息比特具有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频域资源与信息比特相关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使用其对应的频域资源(或者说关联的频域资源)进行传输。以ACK/NACK为例,多个频域资源与HARQ-ACK信息(如ACK/NACK)之间可以具有对应关系2。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ACK/NACK,基于对应关系2,从多个频域资源中确定一个用于发送ACK/NACK,或者,也可以确定多个用于发送该ACK/NACK。
对应关系2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网络设备在指示多个频域资源时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对应关系2可以是在一定的信息比特取值的基础上定义的。例如,在信息比特位数为固定数值的情况下,定义不同信息比特取值与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
关于对应关系2的形式,不作严格限定。一种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2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类似于表4、表5、表6、表11、表12所示的对应关系,只需将各表中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替换为频域资源即可;又一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2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CS取值以及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类似于表7至表10所示的对应关系,只需将各表中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替换为频域资源即可;又一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2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调制星座点以及频域资源的对应关系,类似于表13至表15所示的对应关系,只需将各表中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替换为频域资源即可。
可选地,对应关系2的数量与信息比特数相关。例如,对应关系2的数量为2K,K为HARQ-ACK的信息比特数。
下面以1比特HARQ-ACK信息和2比特HARQ-ACK信息这两种情况为例,介绍终端设备获取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的几种方法。
情况1,1比特HARQ-ACK信息。
方法1,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两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1和PUCCH资源2,PUCCH资源1对应ACK(或者说PUCCH资源1关联ACK),PUCCH资源2对应NACK(或者说PUCCH资源2关联NACK);或者,PUCCH资源1对应HARQ-ACK取值为1,PUCCH资源2对应HARQ-ACK取值为0。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结合自身反馈的HARQ-ACK信息,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其中,PUCCH资源1和PUCCH资源2可以位于相同的时域上、占用不同的PRB位置。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ACK,则终端设备使用PUCCH资源1传输ACK,即在PUCCH资源1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0生成的序列);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NACK,即使用PUCCH资源2传输NACK,即在PUCCH资源2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6生成的序列)。
方法2,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一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3,PUCCH资源3对应ACK或NACK,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UCCH资源3以及预设准则,推导获得对应NACK或ACK的PUCCH资源。以PUCCH资源3对应NACK为例,或者说PUCCH资源3对应HARQ-ACK取值为0,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UCCH资源3以及预设准则,推导获得对应ACK的PUCCH资源(或者说推导获得对应HARQ-ACK取值为1的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4。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以及预设准则,结合自身反馈的HARQ-ACK信息,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预设准则,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携带于网络设备指示PUCCH资源3的信息中;或者也可以是预先定义的,如协议预先定义或网络设备预先定义;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历史通信情况推导的,对此不作限定。
预设准则,可以是偏差或数值,也可以是条件,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一可能形式,预设准则为N1个PRB,N1个PRB表示PUCCH资源4与PUCCH资源3之间间隔N1个PRB,N1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在该形式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UCCH资源3以及N1个PRB,推导出PUCCH资源4的位置。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NACK,则终端设备使用PUCCH资源3传输NACK,即在PUCCH资源3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6生成的序列);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ACK,终端设备使用推导的PUCCH资源4(与PUCCH资源3间隔N1个PRB的资源)传输NACK,即在推导的PUCCH资源4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0生成的序列)。
方法3,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一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5,PUCCH资源5中的第一部分子载波对应ACK,PUCCH资源5中的第二部分子载波对应NACK。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以及子载波与ACK/NACK的对应关系,结合自身反馈的HARQ-ACK信息,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其中,PUCCH资源5可以是包括2个PRB。
其中,第一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奇数子载波,第二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偶数子载波;或者,第一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偶数子载波,第二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奇数子载波;或者第一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前半个子载波,第二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后半个子载波;或者第一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前X1个子载波,第二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剩余的子载波,等等。应理解,关于第一部分子载波和第二部分子载波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两部分子载波不同即可。下文主要以奇数子载波和偶数子载波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表16所示,示出了1比特HARQ-ACK对应的RE映射。
表16
HARQ-ACK(取值) NACK(0) ACK(1)
占用子载波 偶数子载波 奇数子载波
采用序列 CS=0 CS=6
终端设备首先确定要传输的HARQ-ACK比特,再根据表16确定该比特对应的子载波位置和序列。例如,终端设备确定要传输NACK,则确定传输该比特占用的频域资源为偶数子载波,且采用CS=0生成序列并映射在该频域资源上。又如,终端设备确定要传输ACK,则确定传输该比特占用的频域资源为奇数子载波,且采用CS=6生成序列并映射在该频域资源上。
应理解,表16仅是一种示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也可以是CS取值与占用子载波的对应关系,即CS=0对应偶数子载波,CS=6对应奇数子载波。终端设备首先确定要传输的HARQ-ACK比特,再根据确定该比特对应的序列,进而再确定该比特对应的子载波位置。
一具体示例,如图5所示,假设传输的数据包包括:a0、a1、a2、a3、a4、a5。例如,对于数据包a0,如果未成功接收a0,则反馈NACK,且NACK占用的频域资源为A0(如第一个子载波);如果成功接收a0,则反馈ACK,且ACK占用的频域资源为B0(如第二个子载波)。又如,对于数据包a1,如果未成功接收a1,则反馈NACK,且NACK占用的频域资源为A1(如第三个子载波);如果成功接收a1,则反馈ACK,且ACK占用的频域资源为B1(如第四个子载波)。
上文结合1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下面结合2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
情况2,2比特HARQ-ACK信息。
方法1,网络设备可以指示四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10、PUCCH资源20、PUCCH资源30、PUCCH资源40。其中,PUCCH资源10对应2比特均为NACK的情况,PUCCH资源20对应第一比特为NACK第二比特为ACK的情况,PUCCH资源30对应2比特均为ACK的情况,PUCCH资源40对应第一比特为ACK第二比特为NACK的情况;或者,PUCCH资源10对应HARQ-ACK取值为(0,0)的情况,PUCCH资源20对应HARQ-ACK取值为(0,1)的情况,PUCCH资源30对应HARQ-ACK取值为(1,1)的情况,PUCCH资源40对应HARQ-ACK取值为(1,0)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结合自身反馈的HARQ-ACK信息,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2比特NACK,则终端设备在PUCCH资源10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0生成的序列);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第一比特为NACK第二比特为ACK,则终端设备在PUCCH资源20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3生成的序列);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2比特ACK,则终端设备在PUCCH资源30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6生成的序列);如果终端设备确定传输第一比特为ACK第二比特为NACK,则终端设备在PUCCH资源40上映射上述序列(即基于CS=9生成的序列)。
方法2,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一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50,PUCCH资源50对应2比特均为NACK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UCCH资源50以及预设准则,推导获得其他情况对应的PUCCH资源。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以及预设准则,结合自身反馈的HARQ-ACK信息,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预设准则,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可以携带于网络设备指示PUCCH资源50的信息中;或者也可以是预先定义的,如协议预先定义或网络设备预先定义;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历史通信情况推导的,对此不作限定。
预设准则,可以是偏差或数值,也可以是条件,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一可能形式,预设准则为N2个子载波,N2个子载波表示各种情况对应的PUCCH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间隔为N2个子载波,N2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
假设N2为1,表17示出了示出了2比特HARQ-ACK对应的RE映射。
表17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21
应理解,表17仅是一种示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也可以是CS取值与占用子载波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首先确定要传输的HARQ-ACK比特,再根据确定该比特对应的序列,进而再确定该比特对应的子载波位置。
图6示出了一具体示例,由图6可知,终端设备根据确定要传输的HARQ-ACK比特,确定在相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
应理解,上述形式仅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网络设备也可以指示两个PUCCH资源,该两个PUCCH资源分别对应两种情况,基于该两个PUCCH资源以及预设准则,终端设备推导获得其他情况下的PUCCH资源。又如,各个PUCCH资源所占用的频域资源间隔也可以不同。示例地,预设准则可以包括:N3个子载波、N4个子载波、N5个载波,N3、N4、N5均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N3个子载波为第一比特为NACK第二比特为ACK的情况与2比特均为NACK的情况,PUCCH所占用的频域资源的间隔,N4个子载波为2比特均为ACK的情况与2比特均为NACK的情况,PUCCH所占用的频域资源的间隔,N5个子载波为第一比特为ACK第二比特为NACK的情况与2比特均为NACK的情况,PUCCH所占用的频域资源的间隔。
方法3,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一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60,PUCCH资源60中的第三部分子载波对应2比特均为ACK或NACK的情况,PUCCH资源60中的第四部分子载波对应1比特为NACK 1比特为ACK的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以及对应关系,结合自身反馈的HARQ-ACK信息,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其中,第三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奇数子载波,第四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偶数子载波;或者,第三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偶数子载波,第四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奇数子载波;或者第三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前半个子载波,第四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后半个子载波;或者第三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前X1个子载波,第四部分子载波可以为剩余的子载波,等等。应理解,关于第三部分子载波和第四部分子载波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两部分子载波不同即可。下文主要以奇数子载波和偶数子载波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例如,如表17所示,(NACK,NACK)(或者说(0,0))和(ACK,ACK)(或者说(1,1))均对应偶数子载波,例如分别是4n和4n+2;(NACK,ACK)(或者说(0,1))和(ACK,NACK)(或者说(1,0))均对应奇数子载波,例如分别是4n+1和4n+3。
上文结合1比特HARQ-ACK信息和2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进行了示例性说明,通过上述任一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HARQ-ACK比特取值确定PUCCH占用的频域资源以及采用的序列CS。从而可以使得传输ACK的频域资源和传输NACK的频域资源不同,使得PUCCH传输在信道的时延扩展较大时仍旧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减少误检的发生。
方案1和方案2可以单独使用,如单独使用方案1,即仅考虑增大空间隔离度;或者单独使用方案2,即仅考虑增大频域资源隔离度,如根据实际通信情况或通信环境考虑增大空间隔离度或者增大频域资源隔离度。或者,方案1和方案2也可以结合使用,即既考虑增大空间隔离度,也考虑增大频域资源隔离度。
方案3,传输资源包括各个传输单元和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对应关系。
在方案3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各个传输单元所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或者,确定各个传输单元和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对应关系。可选地,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该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如前所述,传输单元,传输单元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时域单元、频域单元、或时频单元,下文主要以时域单元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关于时域单元的可能形式,参考上文的术语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时域重复传输的方案,即在多个时域资源上重复发送反馈,即网络设备可以配置PUCCH传输采用时域重复的方式。时域重复传输是指,在多个时域单元上均传输相同的信息比特,或者,传输由相同的信息比特生成的相同的调制符号。采用该传输方式,使得接收端将多个时域单元上接收到的信号做联合处理从而提升可靠性。每一次传输可以例如记为一次传输时机。例如,对于一个PUCCH资源,在时域上占用多组连续的OFDM符号,每组连续的OFDM符号可以称为一个传输单元或者说传输时机或者说PUCCH传输时机,每组传输时机上传输相同的UCI信息比特。为统一,下文统一描述为PUCCH传输时机。如图6所示,对于一个PUCCH资源,包括PUCCH传输时机1和PUCCH传输时机2。终端设备可以使用PUCCH传输时机1传输第一信息比特,使用PUCCH传输时机2传输第一信息比特。两个传输时机之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间隔至少一个OFDM符号。
可选地,每个传输时机上均承载DMRS。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传输时机占用的RB位置相同或者不同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
可选地,多个传输时机所采用传输序列根据式3确定,且式3中的各项均相同。
可选地,多个传输时机所采用传输序列根据式3确定,其中,式3中的l’在不同传输时机中不同,式3中的其余项在不同传输时机中相同。
可选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是通过RRC信令或者MAC CE信令下发的。
应理解,每组传输时机上传输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或序列或冗余版本等等,如使用PUCCH传输时机1传输的第一信息比特和使用PUCCH传输时机2传输的第一信息比特,可以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或序列或冗余版本等等。其中,不同传输时机可以占用不同slot内的相同OFDM符号位置,也可以占用同一个slot内的不同OFDM符号位置,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相邻的传输单元对应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
使用多站协作接收时,不同传输时机采用不同的波束赋形方式发送,从而使得多站各自在不同传输时机上接收数据并做集中处理。以图7为例,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PUCCH采用时域重复传输的情况,可以根据信息比特确定时域重复传输上各次传输采用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从而,多站在各次传输时机上均尝试接收信号,对于指向TRP1的波束1对应的传输时机1上,TRP1的接收能量很高而TRP2的接收能量很低,对于指向TRP2的波束2对应的传输时机2上,TRP1的接收能量很低而TRP2的接收能量很高。通过多站协作接收,可以根据在不同传输时机上各个TRP的接收能量差异的不同传递信息,进而提升传输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方式,多个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的对应关系,为方便描述,记为对应关系3。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具有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相关联。映射方式,可以表示为多个传输时机与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映射方式,如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和对应关系3,从多个映射方式中确定映射方式,进而可以在各个传输时机上使用各自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进行传输。网络设备也会根据该对应关系3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一可能的设计,对应关系3的数量与信息比特数相关。例如,对应关系3的数量为2K,K为HARQ-ACK的信息比特数。又一可能的设计,对应关系3的数量与协作TRP数量相关。例如,有两个TRP协作传输,则对应关系3的数量可以为2。又一可能的设计,对应关系3的数量与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数量相同。一示例,对应关系3的数量为2,用于携带1比特信息。
可选地,该对应关系3可以理解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多个传输时机上的映射顺序。
可选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的数量小于等于传输时机的数量。
对应关系3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如网络设备在指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时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对应关系3可以是在一定的信息比特取值的基础上定义的。例如,在信息比特位数为固定数值的情况下,定义不同信息比特取值与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
一示例,以传输1比特HARQ-ACK为例。当待传输ACK时(如采用表2中CS=6生成序列),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当待传输NACK时(如采用表2中CS=0生成序列),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通过该方式,多站可以根据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检测能量进一步识别ACK/NACK信息,从而提升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8所示,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如下所述。
针对1比特HARQ-ACK,预设2个对应关系3: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网络设备发送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网络设备发送PUCCH重复传输指示,即在多个传输单元发送PUCCH,该PUCCH的多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
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上均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接收信号。当确定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确定接收到的信息比特为第一比特;当确定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确定接收到的信息比特为第二比特。具体地,当网络设备1在第一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强于在第二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且网络设备2在第一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弱于在第二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可以帮助识别当前传输为ACK;否则,当网络设备1在第一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弱于在第二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且网络设备2在第一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强于在第二传输单元上接收的信号,可以帮助识别当前传输为NACK。
可选地,在该示例下,一种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3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18;又一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3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CS取值以及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19。
表18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61
表19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62
又一示例,以传输2比特HARQ-ACK为例。当待传输NACK+NACK或者ACK+ACK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当待传输NACK+ACK或者ACK+NACK时,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
可选地,在该示例下,一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3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20至表22。又一可能的形式,对应关系3可以是ACK/NACK或者HARQ-ACK的取值与CS取值以及映射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23,通过该形式可以提升CS取值间隔为3的信息比特的区分度,提升PUCCH检测可靠性。
可选地,信息比特数量为1和信息比特数量为2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可以具备嵌套关系。例如,信息比特数量为2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一比特为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相同;第一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相同,如表18和表21所示。又如,信息比特数量为2的情况下,其中的第二比特为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相同;第二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数量为1的情况下信息比特为NACK时对应的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映射方式相同,如表18和表22所示。
表20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71
表2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72
表2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73
表23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74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81
可选地,一个PUCCH资源包括的N个时间单元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号,N为大于1的整数。以两个传输时机为例,例如,PUCCH传输时机1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奇数编号的时间单元,PUCCH传输时机2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偶数编号的时间单元;或者,PUCCH传输时机1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前N/2个时间单元,PUCCH传输时机2占用的时间单元包括时域上后N/2个时间单元。可选地,在该示例下,对应关系3可以如表24或表25所示。
表24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82
表25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83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91
可选地,对于信息比特数为1的情况,可以采用BPSK调制;对于信息比特数为2的情况,可以采用QPSK调制。
可选地,上述表格中的CS取值可以替换为调制星座点。例如,对于1比特情况,以表19为例,CS=0对应星座点0,CS=6对应星座点1;对于2比特情况,以表25为例,CS=0对应星座点00,CS=3对应星座点01,CS=6对应星座点10,CS=9对应星座点11。例如,如下表26至表28所示。
表26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92
表27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393
表28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01
应理解,上述示例仅是为便于理解做的示例性说明,其对应关系3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以传输1比特HARQ-ACK为例。当待传输ACK时(如采用表2中CS=6生成序列),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当待传输NACK时(如采用表2中CS=0生成序列),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3。或者,当待传输ACK时(如采用表2中CS=6生成序列),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可以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1,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2;当待传输NACK时(如采用表2中CS=0生成序列),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在传输时机的映射顺序为:PUCCH传输时机1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3,PUCCH传输时机2上采用波束赋形方式指示4。
还应理解,上述均以一个传输时机对应一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严格限定,例如一个传输时机还可能包括更多数量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基于上述方案3,多站可以根据在不同传输时机上的检测能量进一步识别ACK/NACK信息提升可靠性。
方案4,传输资源包括各个传输单元对应的频域资源。
在方案4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确定各个传输单元所对应的频域资源。
当PUCCH占用2个OFDM符号时,两个OFDM符号上承载的HARQ-ACK比特信息相同(即进行了时域重复传输)。通过定义不同OFDM符号上不同频域资源和HARQ-ACK比特的对应关系,可以使得不同OFDM符号上PUCCH占用的子载波发生变化。一种可能的方式,多个映射方式#2(应理解,此处为区分记为映射方式#2)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为方便描述,记为对应关系4。多个映射方式#2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映射方式#2与信息比特的取值相关联。映射方式#2,可以表示为多个传输时机与多个频域资源之间的映射方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映射方式#2,进而可以在各个传输时机上使用各自的频域资源进行传输。
以第一个OFDM符号(1st OFDM符号)和第二个OFDM符号(2nd OFDM符号)为例,表29和表30列出了1比特HARQ-ACK信息的可能的对应关系,表31列出了2比特HARQ-ACK信息的可能的对应关系。
表29
HARQ-ACK(取值) NACK(0) ACK(1)
1<sup>st</sup> OFDM符号 偶数子载波,CS=0 奇数子载波,CS=6
2<sup>nd</sup> OFDM符号 奇数子载波,CS=0 偶数子载波,CS=6
表30
HARQ-ACK(取值) NACK(0) ACK(1)
1<sup>st</sup> OFDM符号 偶数子载波,CS=0 奇数子载波,CS=6
2<sup>nd</sup> OFDM符号 奇数子载波,CS=6 偶数子载波,CS=0
表3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11
以1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为例。一可能的对应关系如表29所示。在第一个OFDM符号时,传输NACK时,使用偶数子载波且CS=0;传输ACK时,使用奇数子载波且CS=6。在第二个OFDM符号时,传输NACK时,使用奇数子载波且CS=0;传输ACK时,使用偶数子载波且CS=6。又一可能的对应关系如表30所示。第一个OFDM符号和第二个OFDM符号,频域资源位置和CS取值均进行了反转。具体地,如表30所示,在第一个OFDM符号时,传输NACK时,使用偶数子载波且CS=0;传输ACK时,使用奇数子载波且CS=6。在第二个OFDM符号时,传输NACK时,使用奇数子载波且CS=6;传输ACK时,使用偶数子载波且CS=0。
以2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为例,一可能的对应关系如表31所示。可以看到,在传输不同HARQ-ACK比特时,第一个OFDM符号占用的RE和第二个OFDM符号占用的RE之间的频域间隔可以相同,如全为2。通过该方式,也可以保证在传输不同信息比特时性能相当。
应理解,上述表29至表31仅为示例性说明,属于上述表29至表31的变形,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例如,表31中,第一个OFDM符号占用的RE和第二个OFDM符号占用的RE之间的频域间隔也可以不同。
基于上述方案4,对于采用时域重复传输的情况,可以根据信息比特确定时域重复传输上各次传输采用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从而不仅可以有助于识别当前传输为ACK或NACK,还可以提高传输可靠性。此外,通过定义不同OFDM符号上不同频域资源和HARQ-ACK比特的对应关系,可以使得不同OFDM符号上PUCCH占用的子载波发生变化。进而不仅可以使得传输ACK和NACK的频域资源相隔开,减少错误检测的发生,还可以保证基于ACK和基于NACK生成的序列不同,从而可以便于网络设备基于序列确定传输的是ACK还是NACK。
方案5,传输资源包括基序列的选择。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采用的基序列可以为12长序列,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采用6长频域低PAPR序列作为基序列,如表32所示。采用6长频域低PAPR序列作为基序列,传输HARQ-ACK占用的频域资源为6RE,可以节省频域资源开销;采用12长序列(占用12RE),可以提高传输可靠性。
应理解,关于基序列,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对此不作限定。
方案6,传输资源包括OCC。
承载HACK-ACK信息的序列,可以采用6长时域序列。其中,时域序列表示基序列定义在时域,即基序列经过调制后可以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变换再映射到RE上。
多个OCC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为方便描述,记为对应关系5。OCC与信息比特具有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OCC与信息比特相关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使用其对应的OCC进行处理(如时域扩展操作)。
对应关系5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表33列出了1比特HARQ-ACK信息的可能的对应关系5,即1比特HARQ-ACK对应的OCC码;表34列出了2比特HARQ-ACK信息的可能的对应关系5,即2比特HARQ-ACK对应的OCC码。
以1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为例,一可能的对应关系5如表33所示。对于1比特HARQ-ACK的情况,在DFT变换前,6长时域序列s可以先经过时域扩展(spread)操作。例如,通过时域重复形成序列wn×[s s],并根据HARQ-ACK比特确定块(block-wise)OCC码wn,然后生成频域序列,如图9所示。例如当确定传输比特为NACK,则确定wn=[+1 +1],序列s做时域扩展操作:w0×[s s]=[s s];当确定传输比特为ACK,形成的序列w1×[s s]=[s -s]。上述序列经过DFT变换后,采用OCC码[+1 +1]的序列仅映射到偶数子载波上,采用OCC码[+1-1]的序列仅映射到奇数子载波上。此处映射到偶数子载波或映射到奇数子载波仅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如可以结合上文方案2中的描述确定PUCCH的频域资源。例如,采用OCC码[+1 +1]的序列仅映射到PUCCH资源2上,采用OCC码[+1 -1]的序列仅映射到PUCCH资源1上。又如,采用OCC码[+1 +1]的序列仅映射到PUCCH资源3上,采用OCC码[+1 -1]的序列仅映射到PUCCH资源4上。又如,采用OCC码[+1 +1]的序列仅映射到第二部分子载波上,采用OCC码[+1 -1]的序列仅映射到第一部分子载波上。
表3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31
表33
HARQ-ACK n 0(NACK) 1(ACK)
w<sub>n</sub> [+1 +1] [+1 -1]
表34
HARQ-ACK n 0(0,0) 1(0,1) 2(1,1) 3(1,0)
w<sub>n</sub>(i) [+1 +1 +1 +1] [+1 -j -1 +j] [+1 -1 +1 -1] [+1 +j -1 -j]
以2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为例,一可能的对应关系5如表34所示。对于2比特HARQ-ACK的情况,在DFT变换前,6长时域序列s可以先经过时域扩展(spread)操作。例如,通过4次重复后形成序列[s s s s],并根据HARQ-ACK比特确定block-wise OCC码wn,然后生成频域序列,如图10所示。例如当确定2比特均为NACK,序列经过时域扩展操作:w0×[s s ss]得到[s s s s]。又如,当确定2比特均为ACK,序列经过时域扩展操作:w2×[s s s s]=[s -s s -s]。上述序列经过DFT变换后,采用w0的序列会映射到编号4n的子载波上,采用w1的序列会映射到编号4n+1的子载波上,采用w2的序列会映射到编号4n+2的子载波上,采用w3的序列会映射到编号4n+3的子载波上。同样,此处提到的映射的子载波仅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如可以结合上文方案2中的描述确定PUCCH的频域资源。
应理解,上述对应关系5仅是一种示例,任何属于上述对应关系的变形,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公式的形式描述上述流程。具体的序列生成方式可以不严格按照下述公式,各个参数确定的过程可以是满足下述公式。
1)确定d(i),d(i)可以是基序列调制获得的:
d(0),...d(Msymb-1)
2)根据block-wise OCC做时域扩展,如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4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4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43
其中,l是PUCCH占用的OFDM符号的索引值。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44
是PUCCH占用的子载波数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45
是复用系数,即可以理解为梳齿的数量。Msymb是基序列中的元素数量。
3)DFT变换,或者也可以称为传输预编码(transform precoding),计算可以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5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5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53
4)映射到物理资源RE上。
6长时域低PAPR序列示例如表35,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54
为基序列,该序列会经过调制,如8PSK调制,可以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55
0≤i≤M-1
然后,进行上述block-wise OCC扩展操作。最后再映射到物理资源RE上。
应理解,上述流程仅是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处理中可能还会有其他操作或变形,对此不作限定。
如前所述,网络设备可以配置PUCCH传输采用时域重复的方式,下面简单介绍网络设备配置PUCCH传输采用时域重复的方式时,关于OCC的内容。
当PUCCH占用2个OFDM符号时,第二个OFDM符号上的block-wise OCC与第一OFDM符号上的block-wise OCC不同。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个OFDM符号上的block-wise OCC可以根据第一个OFDM符号上的block-wise OCC确定。表36列出了1比特HARQ-ACK信息的可能的对应关系,表37列出了2比特HARQ-ACK信息的可能的对应关系。
以1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为例,一可能的对应关系如表36所示。当传输1比特HARQ-ACK时,第一个OFDM符号采用的OCC码和第二个OFDM符号采用的OCC码如表36所示。第一个OFDM符号和第二个OFDM符号下HARQ-ACK比特取值与OCC码的对应关系反转。
一具体示例,如图11所示,符号1(symbol 1)和符号2(symbol 2)占用的RE之间的频域间隔都是1。以反馈NACK为例,对于a0,符号1占用的RE为第一个RE时,符号2占用的RE为第二个RE;对于a1,符号1占用的RE为第三个RE时,符号2占用的RE为第四个RE。
以2比特HARQ-ACK信息的情况为例,一可能的对应关系如表37所示。当传输2比特HARQ-ACK时,第二个OFDM符号采用的OCC码和第一个OFDM符号采用的OCC码如表20所示。可以看到,在传输不同HARQ-ACK比特时,第一个OFDM符号占用的RE和第二个OFDM符号占用的RE之间的频域间隔都是2,从而可以保证在传输不同信息比特时性能相当。
一具体示例,如图12所示,符号1和符号2占用的RE之间的频域间隔都是2。以反馈NACK为例,对于a0,符号1占用的RE为第一个RE时,符号2占用的RE为第三个RE;对于a1,符号1占用的RE为第五个RE时,符号2占用的RE为第七个RE。
基于上述方案6,通过定义不同HARQ-ACK和OCC的对应关系,且不同OCC对应不同频域资源,从而不仅可以使得传输ACK和NACK的频域资源相隔开,减少错误检测的发生,还可以保证基于ACK和基于NACK生成的序列不同,从而可以便于网络设备基于序列确定传输的是ACK还是NACK。
表35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461
表36
HARQ-ACK n 0(NACK) 1(ACK)
1<sup>st</sup> OFDM符号的w<sub>n</sub> [+1 +1] [+1 -1]
2<sup>nd</sup> OFDM符号的w<sub>n</sub> [+1 -1] [+1 +1]
表37
HARQ-ACK n 0(0,0) 1(0,1) 2(1,1) 3(1,0)
1<sup>st</sup> OFDM符号的w<sub>n</sub>(i) [+1 +1 +1 +1] [+1 -j -1 +j] [+1 -1 +1 -1] [+1 +j -1 -j]
2<sup>nd</sup> OFDM符号的w<sub>n</sub>(i) [+1 -1 +1 -1] [+1 +j -1 -j] [+1 +1 +1 +1] [+1 -j -1 +j]
方案7,传输资源包括各比特信息所使用的资源。
传输2比特HARQ-ACK的情况下,考虑到不同HARQ-ACK信息对应的CS间隔缩短,这样会导致检测的可靠性下降。例如,当终端设备传输NACK+NACK时,在网络设备侧可能被检测为NACK+ACK,这两个信息对应的CS间隔为3。有鉴于此,当本申请提出,终端设备传输2比特HARQ-ACK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相同时域资源、不同的频域资源和/或不同的空域资源,分别传输该2比特信息。
一情况,终端设备在相同时域资源上、两个不同的频域资源,分别传2比特信息。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上文方案2中所述的方法1至方法3中的任一方法,确定频域资源。下面以2比特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一可能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两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11和PUCCH资源21,PUCCH资源11对应第一信息比特,PUCCH资源21对应第二信息比特。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在PUCCH资源11上传输第一信息比特,在PUCCH资源21上传输第二信息比特。终端设备进一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在相应资源上选择相应的CS或者调制星座点生成序列。例如,第一信息比特为NACK,第二信息比特为ACK,即终端设备传输(NACK,ACK),那么根据各个比特位和多个PUCCH资源的对应关系,在PUCCH资源11上传输NACK,在PUCCH资源21上传输ACK。进一步的,在每个PUCCH资源上,根据该资源对应的信息比特与CS取值或者调制星座点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确定CS取值或者调制星座点,并分别生成序列。通过该方案,可以降低UCI的误检测概率。
在多个RB上传输PUCCH可能会导致发送端PAPR增加影响发送效率从而降低PUCCH接收可靠性,并且,发送信号占用的RB数增加会导致功率谱密度降低,影响接收性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建立不同频域资源与发送天线端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假定终端设备具备多个发送天线端口,包括发送天线端口0和发送天线端口1,预先约定,发送天线端口0对应PUCCH资源11,发送天线端口1对应PUCCH资源21,此时,发送天线端口0实际对应了第一信息比特,发送天线端口1实际对应了第二信息比特。从而对于每个发送天线端口而言,其仅在一个RB上发送信号,避免了PAPR增加的问题和功率谱密度降低的问题。
发送天线端口可以依次对应终端设备的物理天线,或者也可以依次对应参考信号端口(如SRS端口)。
又一可能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一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31,PUCCH资源31对应第一信息比特或第二信息比特,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UCCH资源3以及预设准则,推导获得对应第二信息比特或第一信息比特的PUCCH资源。以PUCCH资源31对应第一信息比特为例,或者说PUCCH资源31关联第一信息比特,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UCCH资源3以及预设准则,推导获得对应第二信息比特的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41。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以及预设准则,在PUCCH资源31上传输第一信息比特,在PUCCH资源41上传输第二信息比特。关于预设准则,可以参考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又一可能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一个PUCCH资源,为方便描述,记为PUCCH资源51,PUCCH资源51中的第一部分子载波对应第一信息比特,PUCCH资源51中的第二部分子载波对应第二信息比特。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以及子载波与第一信息比特息/第二信息比特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第一信息比特和第二信息比特的频域资源。
示例地,网络设备可以指示一个PUCCH资源,一个PUCCH资源占用两个不同的PRB,每个PRB对应1个HARQ-ACK比特信息。也就是说,两个PRB上可以采用相同的基序列,且CS取值分别根据两个HARQ-ACK比特信息确定。
例如,可以预先定义2个PRB和两个HARQ-ACK的对应关系。如定义PRB编号和两个HARQ-ACK的对应关系。PRB编号可以是定义的,或者直接根据频域上由高到低的顺序默认PRB的编号,HARQ-ACK比特可以根据特定的准则确定排序。或者,也可以直接默认,根据HARQ-ACK比特,依次使用PRB。
一可能的关系,排序靠前的比特对应编号低的PRB,排序靠后的比特对应编号高的PRB。假设终端设备需要传输NACK(排序靠前)+ACK(排序靠后)比特。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PUCCH的第一个PRB(编号低)上传输基于CS=0生成序列,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表12确定NACK对应的CS=0,根据CS=0生成序列在第一个PRB上发送。并且,终端设备可以在PUCCH的第二个PRB(编号高)上传输基于CS=6生成序列,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表12确定ACK对应的CS=6,根据CS=6生成序列在第二个PRB上发送。
又一情况,终端设备在两个不同的空域资源、相同时域资源上,分别传2比特信息。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上文方案1中所述的方式A至方式C中的任一方法,确定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具体地,可以参考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2比特信息为例,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该2比特信息。从而,利用终端设备不同的天线端口对应的功率放大器提升PUCCH的传输功率。
例如,2比特信息为NACK+ACK,即终端设备传输(NACK,ACK),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一天线端口(或一些天线端口)发送NACK,采用另一天线端口(或另一些天线端口)发送ACK。
上文分别描述了两种情况,各个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例如,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在不同的PRB上发送序列。
应理解,上文关于方案7的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终端设备传输2比特HARQ-ACK时,该2比特HARQ-ACK可以分别考虑,即认为是两个1比特HARQ-ACK,各比特信息使用的资源,可以参考上文关于1比特HARQ-ACK情况下的描述。
基于上述方案7,每个比特分别对应不同的PRB和/或不同天线端口传输,使得PUCCH传输在信道的时延扩展较大时仍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可以提升传输可靠性。
方案8,传输资源包括的用于编码和/或调制等的其它信息。
下面主要以CS和调制星座点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关于与传输相关的其它信息,均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1、CS取值。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使用对应CS值生成发送序列。
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个CS值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确定目标CS值,进而可以确定对应的信息比特。
多个CS值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为方便描述,记为对应关系7。多个CS值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CS值与信息比特的取值相关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使用其对应的CS值进行处理(如生成发送序列)。
对应关系7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对应关系7,如上文所述。
例如,1比特情况下,ACK时确定CS=0,NACK时确定CS=6。又如,2比特情况下,2比特全是ACK时确定CS=6,2比特全是NACK时确定CS=0,第一比特为NACK第二比特为ACK时确定CS=3,第一比特为ACK第二比特为NACK时确定CS=9。
应理解,上述对应关系7仅为示例性说明,在未来协议中,当对ACK或NACK对应的CS值发生改变后,其改变后的对应关系7也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如前所述,网络设备可以配置PUCCH传输采用时域重复的方式,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使用目标CS值生成发送序列后,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传输单元上均发送该发送序列。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个CS值生成多个序列,并根据该多个序列在多个传输单元上接收信号。
应理解,本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信息比特确定CS取值可以带入到式3中通过计算得到序列值。
2、调制星座点。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使用对应调制星座点进行调制,生成发送序列。
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多个调制星座点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确定目标调制星座点,进而可以确定对应的信息比特。
多个调制星座点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为方便描述,记为对应关系8。多个调制星座点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调制星座点与信息比特的取值相关联。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使用其对应的调制星座点进行处理(如进行调制)。
对应关系8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规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给终端设备的,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1比特情况下,ACK时确定调制星座点为第一调制星座点,NACK时确定调制星座点为第二调制星座点。又如,2比特情况下,2比特全是ACK时确定调制星座点为第一调制星座点,2比特全是NACK时确定调制星座点为第二调制星座点,第一比特为NACK第二比特为ACK时确定调制星座点为第三调制星座点,第一比特为ACK第二比特为NACK时确定调制星座点为第四调制星座点。
如前所述,网络设备可以配置PUCCH传输采用时域重复的方式,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使用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发送序列后,终端设备可以在多个传输单元上均发送该发送序列。
对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一个基序列,做调制操作,根据对应关系8,可以使用对应的调制星座点对基序列调制,然后再进行发送。对于网络设备来说,可以尝试采用不同星座点解信号,确定终端设备采用的星座点,从而确定发送的比特。
上文结合传输资源可能的形式,介绍了几种方案,应理解,关于传输资源的其它可能的形式,都可以参考上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例如,对于某一类传输资源,可以通过预先定义多个该类传输资源与信息比特的不同取值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使用对应的传输资源进行处理或传输。
应理解,上述各个方案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以方案1和方案8结合使用、或者方案3和方案8结合使用为例,目标传输资源可以包括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第一传输资源为目标CS值或目标调制星座点,第二传输资源为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同时确定第一传输资源和第二传输资源。
上文各个方案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在短PUCCH格式上的扩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关于长PUCCH格式的一些改进,下文详细介绍。
关于长PUCCH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长PUCCH格式的方案和上文所述的实施例可以结合使用,或者,关于长PUCCH格式的方案也可以单独使用。
如上文所,短PUCCH格式,可以支持1比特或2比特HARQ-ACK信息。短PUCCH格式指的是PUCCH在时域上占用较少的时域资源,如占用较少的OFDM符号,例如最多2个OFDM符号。上文各个实施例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在短PUCCH格式上的扩展。
长PUCCH格式,可以支持大于2比特HARQ-ACK信息。长PUCCH格式指的是PUCCH在时域上占用较多的时域资源,如占用较多的OFDM符号(例如4~14OFDM符号)。长PUCCH格式例如为PUCCH格式4(PUCCH format 4)。下文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做是在长PUCCH格式上的扩展,如在PUCCH格式4上的扩展。
长PUCCH格式支持较高的PUCCH传输可靠性,采用单载波波形(如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信息比特在时域做编码调制之后,经过DFT变换映射到频域资源。下面简单说一下该格式的具体流程。应理解,下文所述的公式均是示例性说明,可以是满足以下公式,或者基于以下公式计算,或者,也可以是通过以下公式的变形计算,对此不作限定。
1)信息比特块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01
经过加扰形成: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02
其中,Mbit是信息比特数。c(i)是加扰序列,例如PN序列。加扰序列的初始化为cinit=nRNTI·215+nID。nRNTI为加扰参数,如可以是可以高层信令配置的。nID可以是高层信令配置的,也可以与小区ID绑定,即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03
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1
经过调制,形成d(0),...d(Msymb-1)。
调制方式例如可以包括π/2-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等。应理解,关于调制方式不作严格限定。
例如,以调制方式为QPSK为例,在QPSK调制下,Msymb=Mbit2。又如,以调制方式为π/2-BPSK为例,在π/2-BPSK调制下,Msymb=Mbit
3)block-wise扩展(用于支持多用户复用),如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3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4
关于各个参数的含义,可以参考上文描述。其中,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5
在PUCCH format 4下的取值可以为12(1个RB)。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6
表征复用系数。比如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7
表明用于正交复用的OCC数量为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8
表明用于正交复用的OCC数量为4。示例地,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9
时,可以根据下表38定义wn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10
时,可以根据下表38定义wn
表38
n w<sub>n</sub>
0 [+1 +1]
1 [+1 -1]
表39
n wn
0 [+1 +1 +1 +1]
1 [+1 -j -1 +j]
2 [+1 -1 +1 -1]
3 [+1 +j -1 -j]
4)DFT变换。
将第三步(即上文3))形成的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111
做如下DFT变换操作(或做类似变换或计算满足下式),形成的调制符号映射到RE上。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21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2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23
经过上述3)和4)的操作,对于一个终端设备而言,由于采用了某一个特定的block-wise OCC码,使得其UCI仅会映射到一个梳齿上,其余的梳齿上可以映射其他终端设备的数据,从而达到频分复用的效果。例如图13中,终端设备1可以采用wn=[+1 +1],从而经过上述操作后其数据会映射在偶数子载波上,终端设备2可以采用wn=[+1 -1],从而经过上述操作后其数据会映射在奇数子载波上。应理解,上述终端设备1通过一系列操作映射到偶数子载波、终端设备2通过一系列操作映射到奇数子载波,仅是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1通过一系列操作映射到第一部分子载波、终端设备2通过一系列操作映射到第二部分子载波,关于第一部分子载波和第二部分子载波参考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一个终端设备而言,该PUCCH的DMRS在频域上仍旧占用所有的子载波,不同终端设备的DMRS靠CS(即cyclic shift)正交。根据表40中对m0的定义可以确定CS取值,如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24
关于各个参数的含义参考上文描述。不同终端设备的PUCCH占用相同RB时,可以采用不同的n对应的m0从而构成相互正交的DMRS信号。
表40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25
上文主要介绍了不同的block-wise OCC可以用于支持不同UE之间正交复用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block-wise OCC可以用于支持同一UE的多次重复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发送相同的UCI。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在不同的频域资源上,发送相同的UCI。图14示出了一具体示例,如图14所示,假设UCI信息比特(a0,a1,a2,a3,a4,a5,a6,a7),经过调制后形成(b0,b1,b2,b3,b4,b5,b6,b7),经过时域重复后,分别采用不同时域OCC码并分别经过DFT变换映射到频域上不同子载波上。仍以偶数子载波和奇数子载波为例,此时,偶数子载波和奇数子载波承载相同的信息,并且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偶数子载波和奇数子载波上的信息。通过该方式,可以提升PUCCH格式4的传输可靠性,并保证较低的传输时延。
为便于理解,下面仍以公式的形式描述上述流程。应理解,下文所述的公式均是示例性说明,可以是满足以下公式,或者基于以下公式计算,或者,也可以是通过以下公式的变形计算,对此不作限定。
1)信息比特块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1
经过加扰形成: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2
关于各个参数的含义,可以参考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3
经过调制,形成d(0),...d(Msymb-1)。
调制方式例如可以包括π/2-BPSK,QPSK等。应理解,关于调制方式不作严格限定。
例如,以调制方式为QPSK为例,在QPSK调制下,Msymb=Mbit2。又如,以调制方式为π/2-BPSK为例,在π/2-BPSK调制下,Msymb=Mbit
3)block-wise扩展,如满足下式。分别取多个n值,例如,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4
时,取n=0和n=1。又如,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5
时,取n=0和n=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6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7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8
关于各个参数的含义,可以参考上文描述。示例地,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9
时,可以根据上文所述的表38定义wn;或者,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10
时,可以根据上文所述的表39定义wn
4)DFT变换。
将第三步(即上文3))形成的多个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11
分别做如下DFT变换操作(或做类似变换或计算满足下式),形成的调制符号映射到RE上发送。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12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13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14
经过上述3)和4)的操作,对于一个终端设备而言,由于采用了某一个特定的block-wise OCC码,使得其UCI映射到多个不同的梳齿上。对于一个终端设备而言,该PUCCH的DMRS在频域上仍旧占用所有的子载波,不同梳齿上的UCI分别对应一个DMRS端口,不同的DMRS端口靠CS正交。根据上文所述的表40中对m0的定义可以确定CS取值,如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26219321600005315
关于各个参数的含义参考上文描述。不同梳齿上的UCI的DMRS可以采用不同的n对应的m0从而构成相互正交的DMRS信号(也就是不同的DMRS端口)。
进一步的,不同梳齿上的UCI信号以及相应的DMRS端口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天线端口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物理天线,或者天线端口可以对应不同的SRS端口。
基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block-wise OCC可以用于支持同一终端设备的多次重复传输,即不同频域资源上承载了同一份UCI的重复传输,从而可以降低码率提升传输可靠性。此外,不同频域资源上可以采用不同发送天线端口,或者说不同梳齿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从而可以增加空间分集效果。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公式仅是示例性说明,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造成限定。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公式主要是结合当前系统中的设计给出的示例,各个参数的定义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在计算上述各个涉及的参数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或者基于上述公式的变形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其它方式进行计算以满足公式计算的结果。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列举的各个表格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例如,在设计系统过程中,可以仅选取表中的部分行所表示的对应关系;又如,表格中的各行的顺序也可以调整。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以反馈的信息为HARQ信息为例进行描述,但这并不对本申请造成限定,任何可以实现反馈的信息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以反馈的HARQ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为例进行描述,但这并不对本申请造成限定,任何可以传输反馈信息的方式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多次提及对应关系,其可以表示关联。如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的取值具有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的取值相关联。如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为某一确定值时,可以使用该值所关联的波束赋形方式进行传输。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以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对此不作限定。例如,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可以替换为波束赋形方式,或者也可以替换为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指示的波束赋形方式。
还应理解,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及对应关系,如对应关系1至对应关系8,均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动态配置的,也可以是预先约定的等等,对此可以实施例中的描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信息比特的比特位数已确定的情况下,取值不同的信息比特各自有其对应的传输资源,该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设定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待传输的信息比特的具体内容(即信息比特的取值)确定对应的传输资源,并使用其相对应的传输资源,来处理该信息比特并传输该信息比特。以HARQ-ACK反馈为例,信息比特的取值例如可以根据反馈的是ACK还是NACK不同或者ACK和NACK的组合,对应的信息比特的取值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反馈结果对应不同的传输资源,在反馈不同结果时,使用该反馈结果对应的资源来处理和/或传输。通过该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提高传输可靠性,此外,在有些场景下,还可以避免错误检测发生的概率。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以上,结合图3至图14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15至图18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1500包括收发单元1510和处理单元1520。收发单元1510可以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处理单元151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收发单元15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单元15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和/或数据,以使得通信装置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
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可配置于终端设备的部件,收发单元15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5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或者,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可配置于网络设备的部件,收发单元15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5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作为一种设计,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上文图4至图14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520用于: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位数;处理单元1520还用于: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收发单元1510用于:使用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比特。
作为一示例,收发单元1510还用于:接收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作为又一示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传输预编码矩阵信息、发送天线端口。
作为又一示例,每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功控参数。
作为又一示例,信息比特分别在多个传输单元上重复传输,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作为又一示例,收发单元1510还用于:接收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多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当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一比特,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当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二比特,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映射方式为多个传输单元和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作为又一示例,目标传输资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目标循环移位CS值、目标调制星座点、目标正交掩码OCC,多个CS值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三对应关系、多个调制星座点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多个OCC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五对应关系;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CS值;和/或,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第四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调制星座点;和/或,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第五对应关系,确定目标OCC。
作为又一示例,处理单元1520还用于:根据目标CS值和/或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第一序列;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在多个传输单元上均发送第一序列。
作为又一示例,收发单元1510还用于:接收频域资源的指示,频域资源的指示用于指示多个频域资源;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频域资源,目标频域资源为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频域资源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六对应关系,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以及第六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频域资源。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频域资源通过以下任意一项确定:网络设备指示的多个频域资源的信息;或者,网络设备指示的部分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频域资源间隔,频域资源间隔包括部分频域资源与多个频域资源中其他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或者,网络设备指示的一个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预设规则。
该通信装置15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收发单元151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30,处理单元152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10和42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设计,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上文图4至图14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处理单元1520用于: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位数;处理单元1520还用于:配置多个传输资源;收发单元1510用于: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520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并根据目标传输资源确定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多个传输资源中包括目标传输资源。
作为一示例,多个传输资源对应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作为又一示例,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使用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根据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作为又一示例,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传输预编码矩阵信息、发送天线端口。
作为又一示例,每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功控参数。
作为又一示例,信息比特分别在多个传输单元上重复传输,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作为又一示例,收发单元1510还用于:发送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多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在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上采用第一波束赋形方式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相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接收信号;当确定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一比特;当确定第一传输单元对应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第二传输单元对应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二比特。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映射方式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映射方式为多个传输单元和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和每个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确定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作为又一示例,目标传输资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目标循环移位CS值、目标调制星座点、目标正交掩码OCC,多个CS值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三对应关系、多个调制星座点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多个OCC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五对应关系;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根据多个CS值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第三对应关系以及目标CS值,确定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或,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根据多个调制星座点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第四对应关系以及目标调制星座点,确定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或,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根据多个OCC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第五对应关系以及目标OCC,确定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作为又一示例,处理单元1520还用于:根据多个CS值和/或多个调制星座点生成多个序列;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根据多个序列在多个传输单元上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接收信号确定第一序列,第一序列是基于目标CS值和/或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的。
作为又一示例,收发单元1510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频域资源的指示,频域资源的指示用于指示多个频域资源;收发单元1510具体用于:使用多个频域资源接收信号;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接收信号确定目标频域资源,目标频域资源为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频域资源与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六对应关系,处理单元1520具体用于:根据目标频域资源以及第六对应关系,确定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作为又一示例,多个频域资源通过以下任意一项确定:指示的多个频域资源的信息;或者,指示的部分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频域资源间隔,频域资源间隔包括部分频域资源与多个频域资源中其他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或者,指示的一个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预设规则。
该通信装置15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5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5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收发单元151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30。
上文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520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实现。收发单元151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实现。收发单元1510还可称为通信单元或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存储器实现。
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600。该通信装置1600包括处理器1610,处理器1610与存储器1620耦合,存储器16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器1610用于执行存储器16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使得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600包括的处理器1610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如图16所示,该通信装置1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620。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600包括的存储器16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1620可以与该处理器1610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可选地,如图16所示,该通信装置1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630,收发器1630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1610用于控制收发器1630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
作为一种方案,该通信装置16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16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器16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作为另一种方案,该通信装置160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
例如,处理器161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操作,收发器1630用于实现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700,该通信装置17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通信装置17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当该通信装置1700为终端设备时,图17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7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
如图17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710和处理单元1720。收发单元1710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1720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
可选地,可以将收发单元17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7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7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720用于执行图4中终端设备侧的处理动作。例如,处理单元1720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10和420中的处理步骤;收发单元1710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30中的收发操作。
应理解,图17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终端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17所示的结构。
当该通信装置17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800,该通信装置18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芯片。该通信装置1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当该通信装置1800为网络设备时,例如为基站。图18示出了一种简化的基站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1810部分以及1820部分。18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1820部分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1810部分通常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1820部分通常是基站的控制中心,通常可以称为处理单元,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
1810部分的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或收发器等,其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其中射频电路主要用于进行射频处理。可选地,可以将1810部分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1810部分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1820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基站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强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1810部分的收发单元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步骤;1820部分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步骤。
应理解,图18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网络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18所示的结构。
当该通信装置18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计算机指令。
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文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方便和简洁,上述提供的任一种通信装置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硬件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操作系统层的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可以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进行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品”可以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或者说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性介质或磁存储器件(例如,软盘、硬盘(如移动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光盘、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此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方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例如,计算机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参考上文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位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息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传输预编码矩阵信息、发送天线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功控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比特分别在多个传输单元上重复传输,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
当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一比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当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二比特,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映射方式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映射方式为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和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目标循环移位CS值、目标调制星座点、目标正交掩码OCC,
所述多个CS值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多个OCC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五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所述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CS值;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所述第五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OCC。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信息比特,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CS值和/或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第一序列;
所述终端设备在多个传输单元上均发送所述第一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频域资源的指示,所述频域资源的指示用于指示多个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频域资源,所述目标频域资源为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六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确定目标频域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待传输的UCI的信息比特取值以及所述第六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频域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通过以下任意一项确定:
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所述多个频域资源的信息;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部分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频域资源间隔,所述频域资源间隔包括所述部分频域资源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其他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一个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预设规则。
14.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待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位数;
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多个传输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并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中包括所述目标传输资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输资源对应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所述网络设备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相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接收信号,并确定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参考信号资源或者参考信号端口的索引值、传输预编码矩阵信息、发送天线端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分别对应不同的上行功控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比特分别在多个传输单元上重复传输,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包括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和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
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传输单元上采用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和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相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方式接收信号;
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一比特;
当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二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且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对应所述第一波束赋形方式指示,所述信息比特取值为第二比特。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映射方式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之间具有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所述映射方式为所述多个传输单元和所述多个波束赋形方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对应的波束赋形方式指示,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资源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目标循环移位CS值、目标调制星座点、目标正交掩码OCC,
所述多个CS值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三对应关系、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所述多个OCC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五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并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CS值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CS值,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或,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四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和/或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OCC在所述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五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OCC,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多个传输单元接收信号,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多个CS值和/或所述多个调制星座点生成多个序列,并根据所述多个序列在所述多个传输单元上接收信号;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信号确定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是基于所述目标CS值和/或所述目标调制星座点生成的。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频域资源的指示,所述频域资源的指示用于指示多个频域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在多个传输资源上接收信号,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接收到的信号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使用所述多个频域资源接收信号,并根据所述接收信号确定目标频域资源,所述目标频域资源为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与所述信息比特的多个取值具有预设的第六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资源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频域资源以及所述第六对应关系,确定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取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通过以下任意一项确定:
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所述多个频域资源的信息;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部分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频域资源间隔,所述频域资源间隔包括所述部分频域资源与所述多个频域资源中其他频域资源之间的间隔;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一个频域资源的信息、以及预设规则。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785815.0A 2020-08-06 2020-08-06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070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815.0A CN114070476A (zh) 2020-08-06 2020-08-06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21/108564 WO2022028273A1 (zh) 2020-08-06 2021-07-27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5815.0A CN114070476A (zh) 2020-08-06 2020-08-06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0476A true CN114070476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119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5815.0A Pending CN114070476A (zh) 2020-08-06 2020-08-06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0476A (zh)
WO (1) WO20220282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6294A (zh) * 2022-05-25 2023-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27329B (zh) * 2022-06-07 2022-08-23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R5G PUCCH Format0处理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3809B2 (en) * 2007-12-21 2011-07-19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Aircraft integrated support system (ISS)
US10574425B2 (en) * 2016-06-28 2020-02-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19047950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Intel Corporation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ULTI-TRANSMIT RECEIVING POINT OPERATION FOR A NEW RADIO, AN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CA3078521A1 (en) * 2017-10-06 2019-04-0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28273A1 (zh)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54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78979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设置多个dmrs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US110830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channel occupancy ti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1600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140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783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based multi-beam operation
WO2020220330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8714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beam indication mechanism
AU20173744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2021000203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 링크 및 상향 링크 다중 빔 동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48964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ver a radio resource channel
CN115134062B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设置多个dmrs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JP2021044598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81246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783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0028845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2244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1767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028273A1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345417A1 (en) Contention-based payload transmissions using differential coding
KR2023008867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정보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10331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668793A (zh) 用于用信号通知能力以启用全功率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2253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3015797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제어 정보의 송신을 위한 디폴트 빔 및 경로 손실 기준 신호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