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0043201A1 -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0043201A1
WO2020043201A1 PCT/CN2019/103814 CN2019103814W WO2020043201A1 WO 2020043201 A1 WO2020043201 A1 WO 2020043201A1 CN 2019103814 W CN2019103814 W CN 2019103814W WO 2020043201 A1 WO2020043201 A1 WO 202004320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flexe
message
dcn
ethernet
pp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1038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磊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7/271,8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700148B2/en
Priority to EP19855358.8A priority patent/EP3846391A4/en
Publication of WO202004320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004320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Definitions

  • the message transmission device provid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includes: a FlexE cushion layer, a switching module, and a processor; wherein,
  • IP packet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 (ICMP), Telnet, etc.
  • IP packet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 (ICMP), Telnet, etc.
  • FIG. 15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composition diagram of a computer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 the computer device is configured to implement the foregoing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 the computer device 100 may include one or more (only one is shown in the figure) a processor 1002 (the processor 1002 may include a microprocessor (Micro Controller Unit, MCU) or a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Field Programmable A processing device such as a gate array (FPGA), a memory 1004 for storing data, and a transmission device 1006 for a communication function.
  • 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
  • FPGA Field Programmable A processing device
  • FIG. 15 is only schematic, and does not limit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 the computer device 100 may also include more or fewer components than those shown in FIG. 15, or include a configura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shown in FIG. 1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垫层接收交换模块转发的由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点对点协议PPP报文,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在2018年08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010331.8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数据通信网络(Data Communicate Network,DCN)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并且便利的设备管理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电信运营商的分组传输网络(Packet Transmite Network,PTN)中。在分组传输网络中,DCN与业务交换网络共享同一张物理拓扑,DCN的流量需要逐跳进行三层转发,此外,DCN通过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技术和虚拟路由转发技术(Virtual Route Forwarding,VRF)实现与业务交换网的隔离。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从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无线接近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Pre 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pre 5g),再到未来的5G,用户数据流量迅速增长,分组传输设备(即PTN设备)的网络接口速率也从1G、10G发展到当前的100G。国际标准化组织——光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 Forum,OIF)于2016年正式公布的灵活以太网(Flexible-Ethernet,FlexE)技术将业务的逻辑层和物理层隔开,支持通过FlexE Group绑定多个以太网物理端口(Physical,PHY)来传输大流量的以太网业务,实现逻辑层面的大速率、子速率、通道化功能。
FlexE技术只定义了FlexE设备和网管可以使用的最基础的底层管道,并未提供一套完善的机制来实现FlexE设备如何传输DCN报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FlexE垫层接收交换模块转发的由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所述FlexE垫 层位于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之间,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报文,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FlexE垫层从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PPP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FlexE垫层从第一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DCN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DCN报文通过第一VEI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CPU,或通过第二VEI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所述FlexE垫层,所述FlexE垫层对所述DCN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第二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装置,包括:FlexE垫层、交换模块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接收交换模块转发的由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装置,包括:FlexE垫层、交换模块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从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PPP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设置为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报文传输装置,包括:FlexE垫层、交换模块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从第一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DCN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将所述DCN报文通过第一VEI发送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设置为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通过第二VEI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所述FlexE垫层;所述FlexE垫层还设置为对所述DCN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第二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附图说明
图1为灵活以太网通道化时隙传输客户业务的示意图;
图2为灵活以太网开销复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报文格式转化的示意图;
图5-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报文格式转化的示意图;
图6-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交换模块中的DCN开销端口及vlan子接口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FlexE Client的DCN通道模型的示意图;
图8-1为本公开示例一中两个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8-2为本公开示例一中的一种DCN便捷开通报文格式转换的示意图;
图8-3为本公开示例一中的另一种DCN便捷开通报文格式转换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二中三个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示例三基于FlexE普通客户的DCN通道的数据传输格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示例三基于FlexE普通客户的DCN通道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示例四基于FlexE背景客户的DCN通道的数据传输格式示意图;
图13-1为本公开示例四基于FlexE背景客户的DCN通道的发送方向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3-2为本公开示例四基于FlexE背景客户的DCN通道的接收方向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灵活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灵活以太网在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层和物理编码子层(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层间插入了一个FlexE垫层(FlexE Shim)。如图1所示,该垫层的功能是构建一个大小为20*n个66比特块(以下简称66B块)的日程表(Calendar),对于100G PHY(即网络接口速率为100G的以太网PHY),每个66B块代表一个5G的时隙,n表示FlexE Group所绑定的以太网PHY个数。在复用侧,将客户(Client)的信号按照5G的倍数插入到指定位置的时隙中,不同客户的时隙信息由FlexE开销传输,FlexE开销使用复帧结构(如图2所示),每一个FlexE PHY上固定间隔20*1023个66B块插入一个开销块,而8个开销块构成一个完整的FlexE开销帧。
FlexE开销帧结构如图2所示:FlexE开销帧中定义了2个层次的管理通道:段层(Section)的管理通道(即Manager channel-section)和垫层到垫层(Shim-to-Shim)的管理通道(即Manager channel-shim to shim)。其中,Section 的管理通道的字节位于第4行和第5行,共16个字节,Section的管理通道带宽是1.260Mb/s。Section的管理通道信息在相邻度的段层处终结,只在相邻的物理管道之间有效,不会穿透第三者网络。Shim-to-Shim的管理通道的字节位于第6行、第7行、第8行,共24个字节,Shim-to-Shim的管理通道带宽是1.890Mb/s。Shim-to-Shim的管理通道信息在相邻的两个Shim之间有效,在Aware场景下,Shim-to-Shim管理通道信息会穿透第三者网络。
传统的以太网的DCN技术只能在普通以太网端口上,并不能在启用了FlexE技术的特殊以太网端口(以下实施例中称之为FlexE端口)上正常工作。FlexE技术作为一种时分复用的硬管道技术,开销中预留的管理通道的带宽速率非常小,随着未来5G网络设备的数量大大增加以及软件定义网络(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技术的逐步应用,FlexE设备与网管、FlexE设备与SDN控制器间的网络管理和运维所需要的带宽流量必然升高,DCN网络带宽应在PTN承载设备的基础上提升。
FlexE技术只定义了FlexE设备和网管可以使用的最基础的底层管道,并未提供一套完善的机制来实现FlexE设备如何传输DCN报文。针对此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FlexE设备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在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中,使用PPP协议来传输DCN报文;或者,利用FlexE业务时隙中的66b块来传输DCN报文。
为便于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先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报文传输装置由FlexE垫层、L2/L3交换模块(简称为交换模块)和DCN软件模块(以下简称为处理器)三大部分组成:
1)FlexE垫层负责完成OIF FlexE标准所定义的业务数据时隙映射和开销处理,其中的开销处理单元用于转换DCN便捷开通报文的封装格式。
2)交换模块负责提取DCN报文、并对DCN报文进行三层转发;
3)处理器负责创建DCN转发通道所需要的协议处理和逻辑控制。
处理器部署在CPU上,FlexE垫层和交换模块既可以集成在同一个硬件芯片上,也可以分开部署在不同的硬件芯片上,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交换芯片或者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三个模块间传输DCN报文时均封装为以太网格式。
实现时,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上的处理器,在设备上电后根据FlexE端口(也即支持FlexE技术的特殊以太网端口)自动生成DCN虚接口,支持启用PP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网络协议。每个DCN虚接口代表一条逻辑上的DCN数据通道,并映射到交换模块上特定的DCN开销端口或者DCN开销端口的vlan子接口。其中,1)DCN虚接口支持PPP协议,通过链路控制协议(Link Control Protocol,LCP)/网络控制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NCP)在设备间的一对DCN虚接口上建立点对点的连接。2)在网络层,DCN虚接口按照预置的OSPF参数开启OSPF协议,计算DCN的OSPF路由,并将路由表写入交换模块。处理器不与FlexE垫层直接通信,所有数据都经过交换模块中转。处理器向交换模块发送DCN数据包时,将PPP的LCP/NCP协议报文封装成以太网格式:在PPP头外部封装一个以太网头,不经过三层转发直接从指定的DCN开销端口发送给FlexE垫层;但是对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over PPP报文(包括OSPF over PPP),则剔除PPP头后将IP载荷封装到新增的以太网头后发送给交换模块,IP数据包可以是三层查路由表转发也可以是指定出端口直接发送。交换模块可以视为一块传统的二三层转发芯片,支持对DCN IP报文进行三层路由转发、对DCN协议报文进行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规则匹配并上送CPU。交换模块与FlexE垫层间至少拥有一个DCN开销端口,用于从FlexE垫层接收或者发送以太网帧。DCN开销端口通过创建多个vlan子接口的方式区分不同DCN通道的数据流。
FlexE垫层负责完成FlexE标准所定义的业务数据时隙映射和开销处理,模块内的开销处理单元是负责处理DCN数据的核心。在接收方向,开销处理单元将FlexE开销section或shim-to-shim中的66b块组织成PPP格式报文,并按照转换规则将PPP格式报文转换成以太网格式后发送给L2/L3进行处理;在发送方向,开销处理单元从L2/L3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转换成PPP报文,并按66bit编码后插入到FlexE的开销中去。
交换模块与FlexE垫层间有两种连接通道:一种是连接到FlexE垫层上的开销处理单元的DCN开销通道,用于支持便捷开通的DCN报文转发;一种是支 持客户业务落地到本地交换模块的虚拟以太网通道(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VEI),用于支持更大带宽传输速率的DCN报文转发。
图4-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1所示,所述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步骤410至步骤420。
步骤410:FlexE垫层接收交换模块转发的由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本公开实施例中,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包括两种,参照图4-2:
1)如果所述处理器需要转发的DCN报文为LCP报文,则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以太网报文为所述处理器通过以下方式生成:
获取LCP报文,在所述LCP报文的PP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即所述以太网报文是在获取的链路控制协议LCP报文的PP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的报文。)。
这种情况下,所述FlexE垫层接收所述交换模块直接通过目标DCN开销端口转发的以太网报文。
2)如果所述处理器需要转发的DCN报文为IP报文,则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所述以太网报文为所述处理器通过以下方式生成:
获取IP报文,在所述IP报文的I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以太网报文(即所述以太网报文是在获取的互联网协议IP报文的I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的报文)。
这种情况下,所述FlexE垫层接收所述交换模块基于三层路由表转发的以太网报文;或者,所述FlexE垫层接收所述交换模块直接通过目标DCN开销端口转发的以太网报文。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模块包括至少一个DCN开销端口,每个所述DCN开销端口包括至少一个vlan子接口,不同的vlan子接口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所述数据通道为DCN通道或客户业务通道;
相应地,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以下至少之一:DCN开销端口信息和vlan子接口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 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DCN开销端口信息,DCN开销端口信息与DCN通道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基于DCN开销端口信息确定对应的DCN通道。再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vlan子接口信息,vlan子接口信息与DCN通道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基于vlan子接口信息确定对应的DCN通道。又例如: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DCN开销端口信息加上vlan子接口信息,一个DCN开销端口信息加上一个vlan子接口信息对应一个DCN通道,可以基于DCN开销端口信息加上vlan子接口信息确定对应的DCN通道。
步骤420: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实现了FlexE设备对DCN报文的转发,为此,提出了两种不同的DCN报文转发技术,一种是在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中,使用PPP来传输DCN报文;另一种是使用FlexE业务时隙来传输DCN报文,如此,可以获取更大的传输带宽速率的潜力。
本公开实施例中,参照图4-2,两种不同的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的方式分别如下:
1)所述FlexE垫层去除所述以太网报文的以太网头部,以及添加PPP定界符且重新计算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得到所述PPP报文。
例如:所述FlexE垫层将从交换模块接收到报文转化,报文格式转变成PPP报文后,根据以太网头部的vlan标识发送到对应的FlexE端口,由FlexE帧结构中的管理通道发送出去:
如果Ether_TYPE=0x8863或0x8864,则说明报文主体是PPP协议报文,只需要剥离报文外层即可:剥离原始报文中DA、SA、8100、vlan、Ether_TYPE、CRC,只保留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部分的内容,保留的内容几乎是一个完整的PPP报文,在封装PPP报文时,只需要额外添加PPP定界符0x7E并重新计算CRC。
2)所述FlexE垫层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提取出IP净荷,在所述IP净荷上添加PPP定界符、PPP头部以及重新计算CRC,得到所述PPP报文。
如果Ether_TYPE=0x0800,则说明报文属于IP报文,处理过程:剥离原始报文中DA、SA、8100、vlan、Ether_TYPE、CRC,对保留PDU部分的内容进行处理,然后封装成PPP报文,PPP报文的协议域类型填写为0021。
此外,如果vlan标志给出报文属于管理通道报文,但Ether_TYPE不是0x0800、0x8863、0x8864,则报文格式不符合要求,直接丢弃。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时,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提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所述FlexE垫层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并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确定目标FlexE端口;所述FlexE垫层对所述PPP报文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编码后插入到所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中进行传输。
图5-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1所示,所述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步骤510至步骤520。
步骤510:FlexE垫层从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PPP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
步骤520: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本公开实施例中,PPP报文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的方式不同,参照图5-2:
1)所述PPP报文为LCP报文;所述FlexE垫层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和CRC,并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以太网报文。
这种情况下,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根据ACL规则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处理器。
例如:如果PPP头协议类型是0xC021、0x8021、0x0023、0x0281、0x003D等其他内容值,保留所有报文内容,直接封装上DA、SA、0X8100、vlan、Ether_TYPE(0x8863)、CRC部分,封装成以太网报文发送给L2/L3芯片进行解析。交换模块上对于这种特殊封装的报文需要通过配置ACL规则进行匹配并上送CPU的处理器。
2)所述PPP报文为IP报文;所述FlexE垫层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PPP头部以及CRC,得到IP净荷,在所述IP净荷上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以太网报文。
这种情况下,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处理器或与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或者,所述交换模块直接通过目标DCN开销端口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
例如:如果PPP头协议类型是0x0021,则表示该PPP报文是IP报文,则剥离掉PPP报文中的0X7F、0XFF、0X03、CRC和0X7F,只保留PPP PDU部分,完成内容处理后封装上DA、SA、0X8100、vlan、Ether_TYPE(0X0800)、CRC部分,封装成二层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进行路由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中,从每个FlexE开销结构的管理通道中接收到的报文全部是PPP报文,通过解析PPP头的协议类型来恢复成以太网格式的报文,其中vlan根据报文的接收端口确定。该方向PPP报文的处理过程是L2/L3到FlexE方向报文处理的逆过程,经过报文转换处理,基于FlexE开销的DCN通道建立起来,处理器可以正常在FlexE端口之间收发PPP、OSPF等协议报文,并生成DCN的路由信息。此时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网管间,均可以使用TCP/UDP等等技术建立稳定的IP连接,满足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安全外壳协议(Secure Shell,SSH)/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等等网络管理手段的应用要求。
图6-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1所示,所述报文传输方法包括步骤610至步骤620。
步骤610:FlexE垫层从第一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DCN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
步骤620: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DCN报文通过第一VEI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CPU,或通过第二VEI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所述FlexE垫层,所述FlexE垫层对所述DCN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第二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本公开实施例中,参照图6-2,所述交换模块包括至少一个DCN开销端口,每个所述DCN开销端口包括至少一个vlan子接口,不同的vlan子接口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所述数据通道为DCN通道或客户业务通道;
所述DCN报文为第一类DCN报文时,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固定时隙上,其中,所述DCN报文与客户业务报文能够复用一个FlexE端口的不同时隙,所述DCN报文与客户业务报文通过不同的vlan子接口区分;
所述DCN报文为第二类DCN报文时,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客户业务时隙的空闲字符IDLE码块或者错误ERROR码块上。
本技术方案的DCN通道模型如图7所示,其中VEI表示设备内部交换模块和FlexE垫层间的数据通道,用来实现FlexE客户业务在本设备上L2/L3落地转发。本方案所采用的DCN转发技术可以不使用PPP协议。
DCN报文在经过L2/L3处理后,被上送本地CPU或者通过其他VEI的DCN Client,最终被映射到对应的FlexE端口的业务时隙,发送给下一跳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来自某一个FlexE端口的DCN的流量作为一个特殊的FlexE Client,称之为DCN客户(DCN Client)。DCN Client上的数据流必须在FlexE设备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落地进行L2/L3转发处理,不能直接在FlexE Shim层进行交叉。DCN报文在经过L2/L3处理后,被上送本地CPU或者通过其他VEI的DCN Client,最终被映射到对应的FlexE端口的业务时隙,发送给下一跳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1)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DCN报文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编码,得到一组格式为起始码块、数据码块和末尾码块的64比特或66比特块;所述FlexE垫层从所述一组64比特或66比特块的起始码块开始,将66比特块转换为55比特块,并将所述55比特块插入到所述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2)所述FlexE垫层从所述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中提取55比特数据,对所述55比特数据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解码,当对末尾码块解码后,将已解码的数据恢复成DCN报文。
DCN Client支持两种类型:普通FlexE Client和背景客户(background Client)
使用普通FlexE Client时,此时需要为DCN向客户业务一样,在FlexE Group中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隙。按1个FlexE Group对应1个100G FlexE端口的场景时,1个时隙具有5G的带宽。通常,DCN流量并不需要占用这么大的带宽,因此可以与其他L2/L3客户流量复用同一个FlexE Client。DCN数据流和L2/L3客户的数据流在L2/L3处理模块上使用不同的vlan子接口区分,而FlexE处理单元上不需要感知两种业务数据流的区别。
背景客户与普通的FlexE Client的区别在于,不需要在FlexE端口上分配固定的业务时隙,而是利用端口上的业务码流中的特殊的控制C码块66比特码块(即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来承载DCN数据。即使所有的20个时隙都预留给客户业务,但只要客户业务速率不是满带宽,FlexE端口的比特流中就会存在IDLE/ERROR块。此时,FlexE端口上的客户业务不需要在本地进行L2/L3落地处理,可以直接进行FlexE shim层交叉。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限制客户接入速率的方式为在业务时隙中传送DCN流量预留足够带宽。当用户流量较小时,可用的IDLE码块更多,则DCN可用带宽更大。
如表1所示,使用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承载DCN报文时,使用码块中control code域的56bits。利用紧跟在block type field域的1bit的来区分承载背景客户的码块类型:0表示采用ERROR块承载背景业务,1表示采用IDLE块承载背景业务。剩余的55bit来传输背景流量。
Figure PCTCN2019103814-appb-000001
表1
以下结合应用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描述。
示例一:
如图8-1所示,设备(Device)A和Device B为两台支持灵活以太网技术 的设备(简称为FlexE设备),例如终端、交换机、路由器等。每台设备均拥有2个100G速率的以太网端口(PHY1和PHY2)。Device A和Device B通过以太网端口PHY 1直接相连。设备内部的L2/L3处理模块、FlexE垫层部署在两个独立的硬件芯片上,且只通过一个物理通道(即DCN开销通道)相连。
Device A启动后,Device A上的处理器(通过CPU来实现)默认创建两个DCN虚接口(DCN1,DCN2),与FlexE垫层上的两个FlexE端口PHY1和PHY2一一对应。在L2/L3交换模块和FlexE垫层间传输DCN报文时,分别使用子接口vlan 200和vlan201区分两个不同的DCN通道;其中,虚接口DCN1上默认启用PPP协议,首先开启PPP的LCP协商。LCP报文的PPP协议类型域值为0xC021。LCP报文的处理过程分为接收和发送两个方向。Device B与Device A同理,在Device B启动后,Device B上的处理器(通过CPU来实现)默认创建两个DCN虚接口(DCN1,DCN2),与FlexE垫层上的两个FlexE端口PHY1和PHY2一一对应。在L2/L3交换模块和FlexE垫层间传输DCN报文时,分别使用子接口vlan 200和vlan201区分两个不同的DCN通道;其中,虚接口DCN1上默认启用PPP协议,首先开启PPP的LCP协商。LCP报文的PPP协议类型域值为0xC021。LCP报文的处理过程分为接收和发送两个方向。
参照图8-2,LCP报文的发送按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步骤1:处理器对PPP协议报文进行以太网封装:源MAC为本地CPU MAC,目的MAC填写为FlexE垫层的MAC地址。以太网类型填写为通过以太网传输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的类型0x8863。根据步骤前述DCN通道的vlan分配规则,为报文打上vlan标签200。
步骤2:处理器将封装后的LCP报文透过交换模块的DCN开销端口发送给FlexE垫层的开销处理单元(以下简称为FlexE开销处理单元)。
步骤3:FlexE开销处理单元判断以太网报文类型为0x8863,表示PPP协议报文。记录vlan后剥离以太网头部。
步骤4:FlexE开销处理单元将PPP报文按照PPP格式进行封装,添加0x7E标识符并重新计算CRC,如果在PPP报文段中有数据为0x7E,则按PPP格式封装要求替换成0x7D5D。
步骤5:FlexE开销处理单元将封装好的PPP协议报文按照64/66B进行编 码,并根据vlan插入到FlexE PHY1端口的Manager channel-section中。
参照图8-2,LCP报文的接收按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步骤1:FlexE开销处理单元从FlexE端口PHY1的开销中提取PPP报文。
步骤2:FlexE开销处理单元对于PPP报文的协议类型为0xC021时判断为LCP报文,并剥离PPP定界符0x7E和CRC。
步骤3:FlexE开销处理单元将步骤2处理后的PPP报文封装上以太网头后发生给L2/L3交换模块,其中,在以太网头中,目的MAC和源MAC分别为CPU的MAC和FlexE垫层MAC,vlan根据报文的入接口PHY1填写为200。
步骤4:L2/L3交换模块根据ACL的报文提取规则,将以太网封装的PPP报文直接提取后上送CPU的处理器。
步骤5:处理器根据报文接收端口和vlan识别出对应的DCN虚接口,剥离以太网头部后进行PPP协议处理。
在设备A和设备B直连通道的DCN虚接口上重复按上述过程完成LCP协商,然后进入NCP协商。启动NCP协商时,设备自动为每个DCN虚接口分配互不冲突一个ip地址。NCP报文的PPP协议类型为0x8021,发送和接收的处理过程与LCP完全一致。
NCP协商成功后,设备A和设备B间创建出一条直连的IP路由,DCN虚接口启动OSPF协议。OSPF报文属于IP报文,按发送和接收两个方向处理报文。
参照图8-3,IP报文的发送按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步骤1:处理器将OSPF报文封装以太网头。以太网类型填写为IP报文类型0x0800;为报文打上vlan标签200。
步骤2:处理器将封装后的IP报文透过交换模块的DCN开销端口发送给FlexE垫层的开销处理单元。
步骤3:FlexE开销处理单元判断以太网报文类型为0x0800,表示IP报文。记录vlan200后剥离以太网头部。
步骤4:FlexE开销处理单元将步骤3中提取出来的IP净荷照PPP格式进行封装:添加0x7E标识符、添加PPP头部、以及重新计算CRC,其中PPP头 部的协议域类型需要填写为0x0021,表示IP over PPP。如果在IP净荷中有数据0x7E需要按PPP封装要求为2个字节序列(7D 5E),7D转变为(7D 5D)。
步骤5:FlexE开销处理单元将封装好的IP over PPP报文按照64/66B进行编码,并根据vlan200插入到FlexE PHY1端口的manager channel section中。
参照图8-3,IP报文的接收按如下步骤进行处理:
步骤1:FlexE开销处理单元从FlexE端口PHY1的开销中提取PPP报文。
步骤2:FlexE开销处理单元对于PPP报文的协议类型为0x0021时判断为IP over PPP报文,并剥离PPP定界符0x7E、PPP头部和CRC得到IP净荷。
步骤3:FlexE开销处理单元将步骤2处理后的IP净荷添加以太网头后发生给L2/L3交换模块,其中,在以太网头中,目的MAC和源MAC分别为CPU的MAC和FlexE垫层MAC,vlan根据报文的入接口PHY1填写为200。
步骤4:L2/L3交换模块上对IP报文进行三层路由查表转发,命中设备本端时上送CPU处理。
步骤5:处理器将接收到的OSPF报文进行协议处理。
设备A和设备B直连通道的DCN虚接口按照OSPF协议要求,完成OSPF邻居建立和路由学习。处理器将学习到的DCN网络的路由下发到L2/L3交换处理模块。
示例二:
如图9所示,在由设备A、设备B和设备C构成的一个简单的3点的网络中,每设备均支持2个100G的FlexE端口PHY1和PHY2。设备A和设备B通过各自的FlexE端口PHY1相连;设备B和设备C通过各自的FlexE端口PHY2相连。
设备A、设备B、设备C分别上电后,每个设备上的处理器分别为PHY1和PHY2创建DCN虚接口DCN1,DCN2。经过每个DCN虚接口的PPP和OSPF协商,设备A、设备B、设备C间创建出一条IP路由通道;
在设备A上发出一条目的IP为设备C的IP报文(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ICMP)、Telnet等等)时,其转发过程如下:
设备A发送IP报文、设备C接收IP报文的处理过程与实施例中OSPF报 文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相同;
设备B上,对IP报文按如下步骤进行转发处理。
首先开销处理模块从PHY1的开销中提取DCN报文;
识别出PPP协议类型为0021的IP over PPP时,封装成为以太网IP报文,使用vlan200,并发送到L2/L3交换处理模块;
L2/L3处理模块按照路由对IP进行转发,因为目的IP为设备C,因此L2/L3交换处理模块会将IP报文重新发送回FlexE开销处理模块,此时报文的vlan被修改成201。
开销处理模块将以太网报文重新封装成IP over PPP报文,并根据vlan201选择PHY2发送给设备C。
示例三:
参照图10和图11,基于普通FlexE客户的DCN通道的创建和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1:创建两个FlexE Group 1~2,并为每个FlexE Group指定一个FlexE端口PHY 1~2。
步骤2:创建两个FlexE Client 1~2,将两个FlexE Client分别绑定到2个FlexE Group中;并为每一个FlexE Client在FlexE PHY上固定分配一个时隙。
步骤3:创建两个VEI对象VEI 1~2,为每个VEI对象在交换模块创建一个三层的vlan子接口,为VEI配置上IP地址,开启用PPP、OSPF等网络协议。
步骤4:将VEI 1与FlexE Client1、VEI 2与FlexE Client 2绑定。
上述步骤1-步骤4,可以通过FlexE设备在上电初始化的过程中由所述FlexE设备执行。执行完上述步骤1-步骤4后,VEI1和VEI2通过交换模块的三层vlan子接口发送到FlexE垫层对应的FlexE Client。而FlexE Client 1~2从FlexE PHY的指定时隙中接收到的所有流量也会到发送L2/L3处理模块对应的三层接口上进行处理。如图8所示,对于PPP协议报文,则匹配事先配置的ACL规则后上送处理器进行协议处理;而对于IP报文,则进行路由查表转发后决定上送本端或者是发送给其他接口。
示例四:
参照图12和图13-1、图13-2,基于FlexE背景客户的DCN通道的创建步骤如下:
步骤1:创建两个FlexE Group 1~2,并为每个FlexE Group指定一个FlexE端口PHY 1~2;
步骤2:创建两个FlexE Client 1~2,将两个FlexE Client分别绑定到2个FlexE Group中;将FlexE Client 1~2分别设置为FlexE Group的背景客户。
步骤3:创建两个VEI对象VEI 1~2,为每个VEI对象在交换模块创建一个三层的vlan子接口,为VEI配置上IP地址,开启用PPP、OSPF等网络协议。
步骤4:将VEI 1与FlexE Client1、VEI 2与FlexE Client 2绑定。
上述步骤1-步骤4,可以通过FlexE设备在上电初始化的过程中由所述FlexE设备执行。执行完上述步骤1-步骤4后,VEI1和VEI2通过交换模块的三层vlan子接口发送到FlexE垫层对应的FlexE Client。而FlexE Client 1~2从FlexE PHY的指定时隙中接收到的所有流量也会到发送L2/L3处理模块对应的三层接口上进行处理。对于PPP协议报文,则匹配事先配置的ACL规则后上送处理器进行协议处理;而对于IP报文,则进行路由查表转发后决定上送本端或者是发送给其他接口。
使用背景客户的DCN通道传输报文在处理器和交换模块的处理过程与示例三中的处理过程一致,区别只在于FlexE垫层。
发送方向的处理过程如图13-1所示:FlexE垫层的DCN Client将从VEI上接收到的DCN报文进行64/66B编码,将报文转换成一个以S块开始,中间为多个数据块,以T块作为结束的64/66B码块序列组成的bit流;FlexE垫层检测对应的FlexE Group中的FlexE PHY上业务时隙中的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若指定的FlexE PHY的客户时隙中存在一个IDLE码块,则从步骤1中得到的DCN数据流中顺序地取出55bit填充到IDLE码块的bit 11~bit 65,并将该IDLE码块的码块类型域(bit 10)置位为1;若指定的FlexE PHY的客户时隙存在一个ERROR码块,则从步骤1中得到的DCN数据流中顺序地取出55bit填充到IDLE码块的bit 11~bit 65,并将该IDLE码块的码块类型域(bit 10)置位为0。重复上述填充55bit DCN数据到IDLE或者ERROR码块的过程直至DCN数据全部发送完毕。
接收方向的处理过程如图13-2所示:FlexE垫层检测对应的FlexE Group中的FlexE PHY上业务时隙中的sync标志位1,码块类型为0x1E的C码块;将检测到的C码块的bit11~bit65共55bits提取出来,并按照bit10位的码块类型将C码块还原成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将提取出的55bits缓存起来,并恢复成66B的编码格式进行恢复,直至检测到一个完整的从S块开始直至T块结束的66B序列。将S块和T块间的66B数据解码出来,得到一个完整的DCN以太网包,并发送给交换模块。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报文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FlexE垫层1401、交换模块1402以及处理器1403;其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接收交换模块1402转发的由处理器1403发送的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所述交换模块1402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所述处理器1403发送的以太网报文通过以下方式生成:获取LCP报文,在所述LCP报文的PP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去除所述以太网报文的以太网头部,以及添加PPP定界符且重新计算CRC,得到所述PP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接收所述交换模块1402直接通过目标DCN开销端口转发的以太网报文。
所述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通过以下方式生成:获取IP报文,在所述IP报文的I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提取出IP净荷,在所述IP净荷上添加PPP定界符、PPP头部以及重新计算CRC,得到所述PP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接收所述交换模块1402基于三层路由表转发的以太网报文;或者,接收所述交换模块1402直接通过目标DCN开销端口转发的以太网报文。
所述交换模块1402包括至少一个DCN开销端口,每个所述DCN开销端口包括至少一个vlan子接口,不同的vlan子接口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所述数据 通道为DCN通道或客户业务通道;
相应地,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以下至少之一:DCN开销端口信息和vlan子接口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设置为标识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
所述FlexE垫层1401,还设置为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时,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提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并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确定目标FlexE端口;对所述PPP报文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编码后插入到所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中进行传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从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PPP报文,所述FlexE垫层1401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1402;所述交换模块1402设置为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1403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1401,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所述PPP报文为LC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和CRC,并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以太网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1402;所述交换模块1402设置为根据ACL规则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处理器1403。
所述PPP报文为I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PPP头部以及CRC,得到IP净荷,在所述IP净荷上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以太网报文。
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1402;所述交换模块1402设置为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处理器1403或FlexE垫层1401,或者,所述交换模块设置为直接通过目标DCN开销端口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与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从第一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DCN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PHY层和MAC层之间;将所述DCN报文通过第一VEI发送给交换模块1402,所述交换模块1402设置为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CPU,或通过第二VEI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所述FlexE垫层1401,所述FlexE垫层1401设置为对所述DCN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第二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所述交换模块1402包括至少一个DCN开销端口,每个所述DCN开销端口包括至少一个vlan子接口,不同的vlan子接口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所述数据通道为DCN通道或客户业务通道;
所述DCN报文为第一类DCN报文时,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固定时隙上,其中,所述DCN报文与客户业务报文能够复用一个FlexE端口的不同时隙,所述DCN报文与客户业务报文通过不同的vlan子接口区分;
所述DCN报文为第二类DCN报文时,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客户业务时隙的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DCN报文为第二类DCN报文时,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客户业务时隙的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
所述FlexE垫层1401,还设置为将所述DCN报文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编码,得到一组格式为起始码块、数据码块和末尾码块的64比特或66比特块;从所述一组64比特或66比特块的起始码块开始,将66比特块转换为55比特块,并将所述55比特块插入到所述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
所述FlexE垫层1401,还设置为从所述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中提取55比特数据,对所述55比特数据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解码,当对末尾码块解码后,将已解码的数据恢复成DCN报文。
图14所示的报文传输装置中的多个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报文传输装置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14所示的报文传输装置中的多个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逻辑电路而实现。
本公开实施例上述资源指示装置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多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isk,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公开实施例不限制于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报文传输方法。如图15所示,计算机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02(处理器1002可以包括微处理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06。图15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设备100还可包括比图15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包括与图15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多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04可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设备1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06设置为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实例可包括计算机设备10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 10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NIC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RF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公开多个实施例中的多个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多个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Claims (29)

  1.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灵活以太网FlexE垫层接收交换模块转发的由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点对点协议PPP报文,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通过以下方式生成:
    所述处理器获取链路控制协议LCP报文,在所述LCP报文的PP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包括:
    所述FlexE垫层去除所述以太网报文的以太网头部,以及添加PPP定界符且重新计算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得到所述PPP报文。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FlexE垫层接收交换模块转发的由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包括:
    所述FlexE垫层接收所述交换模块直接通过目标数据通信网络DCN开销端口转发的所述以太网报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通过以下方式生成:
    所述处理器获取IP报文,在所述IP报文的I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包括:
    所述FlexE垫层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提取出IP净荷,在所述IP净荷上添加PPP定界符、PPP头部以及重新计算CRC,得到所述PPP报文。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FlexE垫层接收交换模块转发的由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包括:
    所述FlexE垫层接收所述交换模块基于三层路由表转发的以太网报文;或者,
    所述FlexE垫层接收所述交换模块直接通过目标DCN开销端口转发的以太 网报文。
  8. 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换模块包括至少一个DCN开销端口,每个DCN开销端口包括至少一个虚拟局域网vlan子接口,不同的vlan子接口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所述数据通道为DCN通道或客户业务通道;
    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DCN开销端口信息和vlan子接口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PPP报文的情况下,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提取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所述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包括:
    所述FlexE垫层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并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对应的DCN通道确定所述目标FlexE端口;
    所述FlexE垫层对所述PPP报文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编码后插入到所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的管理通道中进行传输。
  10.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灵活以太网FlexE垫层从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点对点协议PPP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PP报文包括链路控制协议LC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包括:
    所述FlexE垫层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和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并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包括: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根据ACL规则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处理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PP报文包括互联网协议I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包括:
    所述FlexE垫层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PPP头部以及CRC,得到IP净荷,在所述IP净荷上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包括: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处理器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或者,所述交换模块直接通过目标数据通信网络DCN开销端口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
  15.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灵活以太网FlexE垫层从第一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DCN报文通过第一虚拟以太网通道VEI发送给交换模块,使得所述交换模块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通过第二VEI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所述FlexE垫层,所述FlexE垫层对所述DCN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第二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换模块包括至少一个DCN开销端口,每个DCN开销端口包括至少一个虚拟局域网vlan子接口,不同的vlan子接口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所述数据通道为DCN通道或客户业务通道。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DCN报文为第一类DCN报文的情况下,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固定时隙上,其中,所述DCN报文与客户业务报文能够复用一个FlexE端口的不同时隙,所述DCN报文与所述客户业务报文通过不同的vlan子接口区分;
    在所述DCN报文为第二类DCN报文的情况下,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客户业务时隙的空闲字符IDLE码块或者错误ERROR码块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DCN报文为第二类DCN报文的情况下,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客户业务时隙的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FlexE垫层将所述DCN报文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编码,得到一组格式为起始码块、数据码块和末尾码块的64比特或66比特块;
    所述FlexE垫层从所述一组64比特或66比特块的起始码块开始,将66比特块转换为55比特块,并将所述55比特块插入到所述IDLE码块或者所述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FlexE垫层从所述IDLE码块或者所述ERROR码块的控制码域中提取55比特数据,对所述55比特数据进行64比特或66比特解码,对末尾码块解码后,将已解码的数据恢复成所述DCN报文。
  21. 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垫层、交换模块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接收所述交换模块转发的由所述处理器发送的以太网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换为点对点协议PPP报文,对所述PPP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设置为:
    获取链路控制协议LCP报文,在所述LCP报文的PP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设置为:
    获取IP报文,在所述IP报文的IP头部外封装以太网头部,得到以太网报文。
  24. 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垫层、交换模块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从目标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 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点对点协议PPP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将所述PPP报文转换为以太网报文,将所述以太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
    所述交换模块设置为将所述以太网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与所述目标FlexE端口不同的端口对应的FlexE垫层;
    其中,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PPP报文包括链路控制协议LC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和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并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PPP报文包括互联网协议IP报文;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去除所述PPP报文的PPP定界符、PPP头部以及CRC,得到IP净荷,在所述IP净荷上添加以太网头部,得到所述以太网报文。
  27. 一种报文传输装置,包括:灵活以太网FlexE垫层、交换模块以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FlexE垫层,设置为从第一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提取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所述FlexE垫层位于物理PHY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之间;将所述DCN报文通过第一虚拟以太网通道VEI发送给交换模块;
    所述交换模块设置为基于三层路由表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处理器,或通过第二VEI将所述DCN报文转发给所述FlexE垫层;
    所述FlexE垫层还设置为对所述DCN报文进行编码后插入到第二FlexE端口的FlexE开销中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交换模块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交换模块包括至少一个DCN开销端口,每个DCN开销端口包括至少一个虚拟局域网vlan子接口,不同的vlan子接口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所述数据通道为DCN通道或客户业务通道;
    在所述DCN报文为第一类DCN报文的情况下,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固定时隙上,其中,所述DCN报文与客户业务报文复用一个FlexE端口的不同时隙,所述DCN报文与所述客户业务报文通过不同的vlan子接口区分;
    在所述DCN报文为第二类DCN报文的情况下,所述DCN报文承载在所述第一FlexE端口或所述第二FlexE端口的客户业务时隙的IDLE码块或者ERROR码块上。
  29.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19/103814 2018-08-31 2019-08-30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4320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271,860 US11700148B2 (en) 2018-08-31 2019-08-30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EP19855358.8A EP3846391A4 (en) 2018-08-31 2019-08-30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0331.8 2018-08-31
CN201811010331.8A CN110875862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43201A1 true WO2020043201A1 (zh) 2020-03-05

Family

ID=6964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103814 WO2020043201A1 (zh) 2018-08-31 2019-08-30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0148B2 (zh)
EP (1) EP3846391A4 (zh)
CN (1) CN110875862B (zh)
WO (1) WO202004320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2387A (zh) * 2020-09-22 2021-01-2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的低调度时延与高速接入方法、模组、终端及电力二次设备
CN112565943A (zh) * 2020-12-15 2021-03-26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与光传送网融合产品的dcn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14040036A (zh) * 2021-10-26 2022-0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7661B (zh) * 2019-07-12 2024-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模式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29851A (zh) * 2020-12-14 2022-06-14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报文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5118371A (zh) * 2021-03-18 2022-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中以太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5225585A (zh) * 2021-04-14 2022-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cn报文处理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16418865A (zh) * 2021-12-29 2023-07-11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3645A2 (en) * 2006-03-31 2007-10-11 Gridpoint Systems Inc. Smart ethernet edge networking system
CN102546669A (zh) * 2012-02-29 2012-07-04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57421A (zh) * 2015-07-17 2017-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7891C (zh) * 2003-10-29 2008-06-25 成都润网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多层架构解决汇聚干扰的方法
CN100563256C (zh) * 2006-06-09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流分类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1188534B (zh) * 2007-12-11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信令通讯网络和管理通讯网络通道的装置和方法
EP2950496B1 (en) 2013-03-29 2017-11-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ethernet
US10637604B2 (en) * 2014-10-24 2020-04-28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and multi link gearbox mapping procedure t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WO2017070851A1 (en) * 2015-10-27 2017-05-04 Zte Corporation Channelization for flexible ethernet
US10505655B2 (en) * 2016-07-07 2019-12-10 Infinera Corp. FlexE GMPLS signaling extensions
EP3306839A1 (en) * 2016-10-06 2018-04-11 Alcatel Lucent Flexible ethernet client mapping procedure
CN108243035B (zh) * 2016-12-26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cn报文处理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3645A2 (en) * 2006-03-31 2007-10-11 Gridpoint Systems Inc. Smart ethernet edge networking system
CN102546669A (zh) * 2012-02-29 2012-07-04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57421A (zh) * 2015-07-17 2017-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IRA, A. ET AL.: "On the Efficiency of Flexible Ethernet Client Architectures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Invited]", IEEE, vol. 10, no. 1, 31 January 2018 (2018-01-31), XP011676410, DOI: 20191105081336A *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846391A4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2387A (zh) * 2020-09-22 2021-01-2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的低调度时延与高速接入方法、模组、终端及电力二次设备
CN112272387B (zh) * 2020-09-22 2022-03-11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5g的低调度时延与高速接入方法、模组、终端及电力二次设备
CN112565943A (zh) * 2020-12-15 2021-03-26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与光传送网融合产品的dcn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12565943B (zh) * 2020-12-15 2023-10-27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与光传送网融合产品的dcn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14040036A (zh) * 2021-10-26 2022-0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40036B (zh) * 2021-10-26 2023-04-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00148B2 (en) 2023-07-11
US20210320819A1 (en) 2021-10-14
CN110875862A (zh) 2020-03-10
EP3846391A1 (en) 2021-07-07
EP3846391A4 (en) 2021-10-20
CN110875862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43201A1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8615022B2 (en) Client/server adaptation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s traffic
AU777645B2 (en)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over an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US7386010B2 (en) Multiprotocol media conversion
US7782906B2 (en) Method for carrying frame relay over Ethernet
US778284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data using pseudowire circuits over a bridged network
AU761431B2 (en) Point-to-point protocol with a signaling channel
EP1720024A1 (en) A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protocol
WO201003132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87810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ircuit emulation
JP2005341591A (ja) 仮想プライベートネットワーク、マルチサービスプロビジョニング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及び方法
JP2006524453A (ja) Sonetパス終端装置接続性のための組み込み管理チャネル
WO200908677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传输装置及传输系统
WO2008055441A1 (fr) Procede et appareil de transmission de services de canal de fibres et systeme associe
WO2009081139A1 (en) Client/server adaptation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s traffic
US2005016927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protocol data units
CN1968284B (zh) 具有标签交换协议接口的动态构造的标签交换路由器
WO2012171384A1 (zh) 一种在无源光网络中实现电路仿真的方法及系统
CN100466649C (zh)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
Yongjun et al. Service Adaptation and Label Forwarding Mechanism for MPLS-TP
WO2012119422A1 (zh) 附加空闲位的传输方法、发送机和网络系统
EP1691520A1 (en)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protocol data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8553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8553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10331